目前分類:慈濟月刊第 509 期 (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安燕的夢想
◎口述‧徐安燕 撰文‧邱如蓮 攝影‧蕭耀華

我叫徐安燕,今年十三歲,就讀羅甸縣羅沙中學初中一年級。

今天是學校期末考第三天,考完最後一科英文後,我回到宿舍整理行囊,準備回家。我的東西很少,只有兩三袋課本、兩套衣服,用塑膠袋包一包就可以走了。

我家住在翁定村,每個週末,我都要爬過一座山,才能回到山谷裏的家。村庄裏四面環山,田裏種著稻子和玉米,放眼望去盡是綠油油的一片。

我家房子已經有很久的歷史,牆面用泥巴和竹葉梗糊成;冬天時冷風直接從牆面上大大小小的洞灌進來,下雨時房裏就會溼答答。

我們沒有家具,有的就是兩張舊木床、幾雙碗筷,還有一口煮飯取暖用的火炕。

冬天夜晚氣溫通常在攝氏零度左右,我和弟弟的床就位在透風的牆面旁;但是我們早就習慣這種天氣了,即使只蓋著薄薄的棉被,也能安穩睡到天明。

有爺爺的記憶,好幸福

每次回家,我最怕走進爺爺的房間,因為那會讓我想起他生病時痛苦的樣子。

在我兩歲時,爸爸到外地打工,發生意外而離開我們,媽媽生下弟弟後也改嫁了。我和弟弟安木,從小就由年老的爺爺扶養長大。

雖然有很多親戚同住一村,但是大家都是靠著耕種過活,日子過得很苦。伯伯、嬸嬸們偶爾會拿些蘿蔔、蔬菜來,卻無法常常濟助我們。

爺爺在的時候,他會烹煮三餐、砍柴生火,也會陪我們說話聊天;我覺得那個時候,這個家是很幸福的。

後來爺爺病了,料理家務的責任就落在我們姊弟身上。那時安木才九歲,就要帶著彎月狀的鐮刀,爬上布滿石頭的斜坡砍柴,砍完後用藤蔓捆一捆揹回家。

十歲的我,得在爐灶下生火煮飯,照顧爺爺用餐吃藥。雖然每天要做的事很多,但我們還是按部就班,一件一件完成。忙完家務,我和弟弟就拿著板凳,就著床沿寫功課。

學校老師時常關心我們有沒有吃飽穿暖。那時,我心裏並不埋怨有做不完的家事,也不擔心能不能夠吃飽穿暖;我最不願意面對的,就是爺爺的離開,因為一旦爺爺過世了,我們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

雖然我不斷祈求爺爺的病能夠好起來,但爺爺還是病重過世。叔叔伯伯們湊錢替他辦了後事,從此,這棟空空的房子裏只剩下我們姊弟兩個人。

謝謝老師照顧恩情

升上初一後,因為學校離家遠,我必須寄宿在學校,一個星期回家一次。

因為我是無父無母的孤兒,政府除了補助學費還提供住宿費和飯票,讓我每天可以到學校食堂吃兩餐。

同學元梅跟我一樣失去父母,經常感到悲傷;因此我常陪她散步、打羽毛球,兩人時常一起溫習功課,週末一道走山路回家。

弟弟目前就讀小學六年級,學校就在離家不遠的山腰上。他每天放學後,就順路揹些柴薪回家,有時親戚會邀他到家裏吃飯,有時他自己隨便煮些東西來吃。

天真單純的安木,臉上一直都掛著笑容。他的鞋子到處破洞,腳後跟也露出來了,但他仍舊穿著它去上學、砍柴。

除了砍柴、燒飯、洗衣服還有念書外,他最喜歡的,就是跟著村裏的男孩玩耍。手裏拿根細鐵絲,勾著一個細橡膠輪,奔跑在田埂間,看誰能夠控制橡膠輪,跑得又快又穩,誰就是贏家。

學校老師知道我和弟弟沒有大人照顧,總會拿些錢給我,讓我添補日用品,這分恩情我牢記心裏。

放寒假前,有位對我很好的老師要到別處教書;還沒有報答老師的恩情就要分離,我難過得哭了,在卡片上寫下心裏話送給他。

一個藏在心底的願望

村裏有戶人家蓋新房,轟隆隆的挖掘聲就像是歡樂的鞭炮聲,恭喜主人新家落成。

新房子的屋頂還沒搭上,每到用餐時間,就可以看見他們全家人圍坐工地裏,一起談笑吃著大鍋飯,讓人好羨慕!

農曆年前夕,慈濟的師姑師伯到羅沙中學送白米、棉衣、生活包,我和弟弟可以安穩過年了。師姑問我們,新年有沒有什麼願望?安木微笑不答,我心裏卻想著:「好希望有爸爸、媽媽可以管管我們。」

好希望有人可以管我們寫作業、管我們整理家裏;事情做不對時,可以罵我們幾句……

在我心裏,家不用像城堡一樣金碧輝煌,只要有家人的愛與溫暖就夠了。即使貧困,全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吃晚餐,夜裏有爸媽可以替我們蓋被,這就是我最大的夢想啊!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的長河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半個世紀的壓縮

二○○九年三月十日,台中豐原慈雲寺的修道法師第一次造訪靜思精舍及靜思堂。

熟悉慈濟歷史的人,對上人與修道法師之間的深緣厚情多能津津樂道;何況好照片會說話,讓人悠然神往。在這種時候,文字旁白便有如唱片上的雜音,愈少愈好。

中午十二點二十分,修道法師還沒到,上人已在大殿朝來車方向張望;看見前往火車站迎接的巴士回來,立刻趨前迎接。

修道法師一下車即摟住上人;將近半個世紀的滄桑,彷彿都被壓縮在這個擁抱之間了。

即使從沒見過修道法師的靜思弟子,也覺得跟他老人家很親。有人說,法師八十八歲了吧?不,老法師認為,把閏月加起來算一算,他已經九十歲囉!

聽說出發前,大家在豐原商量帶什麼伴手禮,老法師連想都不必想:「他最喜歡吃德記的素餅。」

千言萬語的代表

下午一點多,大家在會客室喝茶。

修道法師話說從前:「他二十六、七歲時,我牽著他到處跑……」

上人:「且慢,是我牽著您到處跑吧……」

喝完茶,眾人繞園區一圈。經過香草園,無論是香茅、薰衣草、迷迭香,修道法師都要摘下來聞一聞,也要上人聞一聞。

眾人笑說,修道法師來,上人才比較好命,能出來散散步。老法師便答:「那我要常常來!」上人和修道法師一路手牽手,好像都年輕了幾十歲。隨師在側的我們,年齡當然也跟著下降,彷彿成了小蘿蔔頭。

慧曜法師說,修道法師經常讚歎上人,但在上人面前卻什麼都不說。然而,在參觀精舍德慈師父的陶藝作品時,他老人家豎起的大拇指,足以代表千言萬語。

永留青史

在靜思堂的志業博覽會場,上人一區一區親自導覽,敘述每一段歷史:「這是嬰兒鞋、這是竹筒,慈濟開始了……」

修道法師頻頻點頭:「不簡單,不簡單!」

參觀過講經堂後,上人與修道法師佇立於雄偉的銅門前。大門朝內的這一面,以十六幅浮雕敘述上人出家求道、創立慈濟的經過。隨著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弘揚,這些動人的故事將永留青史。

那列「往高雄」的火車裏,坐的正是當年「讓命運安排」的修道法師與上人。眾人七嘴八舌的解釋,只見修道法師先是露出詫異的表情,隨即燦爛的笑了:「不敢當,不敢當!」

有人問:「您們後來找到仙人了嗎?」

老人家卻直搖手:「不記得了,不記得了!」

時間的長河

「看!鹿野的周太太幫我做了一件旗袍、還有被單,可是沒能交給我。」

從旗袍尺寸就可知上人當年有多瘦小。那位周老太太疼惜年輕女孩衣衫單薄,私下縫製了這件衣服和一床白折布單,誰知送到王母廟,上人與修道法師卻已早一步離開。再相遇,已是慈濟三十周年時。

難得的是,周老太太一直把衣物留著,讓上人一見便大歎因緣不可思議,他所設計慈濟委員的柔和忍辱衣竟也是深藍色的旗袍。

因緣就像捲入時間長河的種子,不知流向何方,也無人知道它會在何處生根發芽。浩瀚的時間長河不會為任何一個人、一件事而停滯,然而,它卻會帶著一個時代的偉大記憶向前翻湧,在一段又一段的河道上沈澱出文明的沃土。

上人與修道法師的故事,正是一個真善美時代的開端,也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序曲。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心靈有愛,即使生活貧困,仍是富有、可愛人生;心靈缺愛,貪婪慳吝,實為可憐人生。

聞法快樂,見善隨喜

菲律賓夢鄉村是一處窮苦村落,村民在垃圾場搭屋棲身,住屋簡陋殘破、垃圾環繞。二○○七年帕布與梧提颱風過境致夢鄉村受災,慈濟人聞聲救苦,急難救助之後,定期到此發放生活物資,並在發放前分享慈濟理念與上人開示;長期下來,善的種子在村民心中萌芽,紛紛響應「竹筒歲月」。

「富有或貧窮,實在於一念心。」早會時間,上人講述夢鄉村受助助人經過,欣言慈濟人真正做到財施、法施、無畏施「三施」平行;如今附近兩個社區的居民也起而效尤。

五十六歲的薇歐蕾塔以清掃街道維生,每次看到慈濟志工救濟貧民,心中快樂油然而起,遂起身力行,走向助人為樂的道路,至今已募得十四人的善心與善款。三十九歲婦女米兒莉塔靠著洗衣服養育三個孩子,也號召了十一戶人家,一起幫助比自己更貧困的人。

上人讚歎這兩位善女人「聞法快樂,見善隨喜」,克己勤儉更能付出。「物資只能解決一時的生活困境,在助人過程給予法水滋潤,啟發人人的信心與愛心,就能提起一分助人力量,自我耕耘心靈福田。」

能付出一分,就與人結一分好緣。上人言:「無私布施,能得到無盡法喜;若執著身外之財,缺乏愛心,此等人生無法快樂,也無法享受人生的真情大愛。」

除了引導「貧窮布施」,慈濟人亦帶動「富貴學道」。上人再舉一位菲律賓新發意志工施豔梅為例,因為見苦知福,開啟布施造福之心。

長期收看大愛台的豔梅,今年一月參加慈濟社區讀書會;二月時驚聞好友車禍往生,醒悟人生無常而報名參與夢鄉村發放。豔梅到腦性麻痹女孩羅雪的家中為她洗澡,感觸良深。

十五歲的羅雪先天失明、無法言語,終日臥床;由於父親出外工作、繼母離家而乏人照顧,羅雪的身上沾滿排泄物,發出陣陣異味。每月發放時,志工都會來為她洗澡,同時鼓勵村民幫忙,目前有二十戶村民會輪流幫她清理身體。

豔梅表示,許多家境富有者,家務都有幫傭代勞,不必親自動手;今天和大家一起在狹窄又污穢的空間幫女孩洗澡,看到志工不在意辛勞和衣服髒溼,很感動。

「生活貧困仍樂於助人,心靈有愛,是真正富有的可愛人生;即使富甲天下,心靈缺愛,貪婪、慳吝,實為匱乏的可憐人生。」上人勉眾時時對人起感恩、尊重心,以無私大愛相互對待。「莫輕視任何一分力量,人間菩薩就在你我身邊!」

甘願接受,苦能減輕

馬來西亞馬六甲慈濟照顧戶哈芝麗娜,今年三十六歲,育有四子;其中十三歲的長子、十歲的次子都罹患「先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無法自主行動。丈夫無法接受事實,精神狀態不穩,無業在家,一家人倚賴補助維生。

哈芝麗娜每天要照顧孩子、安撫先生、張羅一家六口生活;無論晴雨,親自接送孩子上學,且隨身帶儀器幫孩子抽痰。長子哈茲曼很懂事也很上進,雖然身體重殘,卻是班上的特優學生,獲馬六甲州教育局頒發傑出表現獎。

二十八日早會時,上人讚歎哈芝麗娜雖然面對諸多無奈,但她「為母則強」安然接受、提起承擔,從不說苦;令人敬佩。

「娑婆世界多苦難,佛陀說法首言『苦諦』。人生之苦實來有因,業相既已現前,唯有甘願接受,苦就能減輕;若不甘願,苦上加苦。」

哈芝麗娜是虔誠的穆斯林,馬六甲慈濟人以不分宗教、尊重生命的大愛,陪伴、支持這位堅強的母親,讓她能釋放苦悶,也讓這個家重新充滿笑聲。

上人感恩慈濟人以生命陪伴生命,紓解其家庭苦況,實為苦難人生命中的貴人;而哈芝麗娜與哈茲曼能現身說法,讓其他人有所體悟,是以生命教育生命。「人間雖苦,只要打開心門,人與人之間以感恩、尊重、愛互待,就能解開一切苦難。」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生命過一天少一天,無盡追求是匱乏人生,能付出才是有福人生。

知足付出,慧命養分

紐約慈濟委員王麗玉,年輕時在台灣因先生外遇離家,一度痛苦到想尋短,所幸為了孩子而轉念,單親扶養一對兒女成人。

四十八歲那年在女兒請求下,不識英文的她移民紐約帶外孫,每天苦背英文適應當地生活。幾年後頂下一間自助洗衣店,每天一早就開店、半夜才休息,剛開始一天只賺三十美金,連付房租都不夠;由於努力認真且與人結好緣,生意日有起色。

洗衣店收入日益增加,她反而一直覺得「欠」錢,有八千就想湊一萬,買了房子還是不快樂。一日,從鏡中看見頹老的自己,突然驚醒:一生賺錢,究竟為何?在杜玉蘭師姊接引下,她和女兒開始捐款慈濟,也希望從中找尋生命意義。

之後她將店面轉手。一次路過洗衣店看到生意很好,想到原本是自己所有的,現在錢讓別人賺,實在捨不得……直到聽到上人開示「與其留財、不如留德給孩子」,才放下貪念。

她二○○六年來台受證委員,返美後更努力做慈濟,無論環保、發放、掃街、訪視、會所清掃等,什麼工作都做,盡己之力布施時間、體力、金錢。

「一切唯心造。一個心念可以決定生命的方向,幸或不幸都是自心所造。心念一轉,付出無所求,天天做,天天感恩、知足,就是幸福人生。」

「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三月二十六日起於花蓮靜思堂展開,共有來自十一個國家、五百四十人參加,學員透過視訊參與今日志工早會,聆聽上人開示。

在全球金融危機席捲的此刻,上人教示,若能學習麗玉師姊善用本具的潛能,腳踏實地、憑實力付出,難關很快就會過去;經營事業亦然,要轉過去的「企業」為「實業」,做個「實業家」。
「企業家不斷地企畫,有了一萬元要做十萬元的生意,永遠『有一缺九』;表面看來事業龐大,其實如泡沫般禁不起考驗。秉持誠正信實、實實在在打拚,才是生財之道;還要建立正確的金錢觀,把錢用得有價值——付出無所求還能感恩,就會法喜充滿,得無量法財。」

上人強調心無貪婪、生活清淡、肯發揮本能,就能安度危機。「慧命的養分是自己創造的——時時知足、無私付出,過一天則增加一天慧命。人人有此心地風光,人間就是淨土。」

心開聞法,智慧發光

實業家靜思生活營於午後圓緣。上人開示,慈濟志業開展至今已四十三年,從出家開始直到現在,一念清淨無染心始終不變。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云,佛陀現世的一大事因緣,即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上人表示:「佛陀已開示,眾生要打開心門悟入,佛陀的智慧之光才能照進來。同樣道理,師父每天的開示透過大愛電視繞著全球跑,你們若不開門、沒有打開大愛電視,師父也不得其門而入。」
縱使坐擁萬貫錢財,然究竟明天先到或是無常先到?財產是否永遠為己所有?上人教勉,生命過一天少一天,無盡追求是匱乏人生,能付出才是有福人生。

「要提起『泡沫人生』的警覺,把握當下及時付出,用生命走入別人生命去搶救生命。」上人表示,慈濟四大志業非一人之力,而是數百萬人所成就,少不了任何一個人;期待大家回居住地後,天天把門打開,莫讓師父在門外空等。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心開闊、去我執,不被名綁、不受利誘,自在付出無煩惱。

發一念心,廣布善種子

《地藏經》中描述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噉……」

非洲南部尚比亞、辛巴威及莫三比克等六國發生嚴重水災,民眾涉水逃難,卻被水裏的鱷魚、河馬和蛇攻擊咬傷;加上水源受污染,恐將爆發瘧疾和霍亂疫情。

不忍眾生受苦難,早會時上人感嘆:「看了真的很心疼!然而要去幫助這一群疾苦眾生,卻如鐵圍山重重阻隔,實是千般難!」

慈濟足跡難以踏到非洲眾多國家,上人期待大地上有更多善種子萌發,在地湧現菩薩。「只要一個人發一念善心,從一而十、而百、而千、而萬,逐一淨化成百千萬個好心好念,就能讓普天下苦難人得到幫助,讓沙漠變成綠洲。」

上人敦示人人感恩平安的每一秒鐘,以淨化並帶動粒粒種子成長為目標,耕耘一畝畝心靈福田。

付出無求,耕人間福田

「投入人群,心要清淨無染。否則光算計自己做了多少好事、應該得到什麼待遇,就如買賣交易,生命價值大打折扣。」與大陸慈濟人談話,上人教示人生最大的價值即「付出無所求」。

「有人認為做好事該有好報,若稍有不順意事,就怨天尤人,甚至抱怨:為什麼我做好事,賭博不贏?為什麼布施了,投資不賺錢?這都是被『有』卡住,謂之『執著』。」

慈濟非一般慈善機構,上人強調一定要懷抱宗教精神、大愛情操,人與人之間才能和氣互愛,不爭不鬥。

「要先淨化自心,走入人群才不會被名所綁、受利誘惑。若身在慈濟,還是有名要爭、有利要圖,就會做得很煩惱。」

上人強調在慈濟要捨去我執,心寬闊才不會受傷或傷人。「即使捐款上億的人,也能縮小到和團體合為一體,人人平等、齊力付出,這就是『無我』。付出無求得歡喜,就是宗教情操。」

佛陀曾言「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上人開示,這道「門」就是真誠。「只要心誠懇,『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讓人相信、肯定,人人心力相合,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至於做事的準則,上人慈示不只是有好心,還有正確的法則。「所謂『方便法』,除了『方便』仍有『法』。欲施方便,要先建立自己的人格,心胸開闊、做出人品典範。」

上人期許弟子做個不被欲念污染的人,以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人,而非應酬。「慈濟人必定要傳承靜思法脈,照顧好慧命,不能有人格上的閃失。」

末法時代人間如沙漠,一畝畝心地已成旱田。上人勉慈濟人同心同志願,建立一片菩提林,讓沙漠變綠洲。

眾緣和合,造人間淨土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三月二十八日於江蘇無錫的梵宮舉行開幕大會,並舉辦八場分論壇;三十日大會移師台灣,由慈濟承辦的「佛教的慈善關懷」分論壇,三十一日於板橋慈濟志業園區舉行,之後眾人將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參訪。

三十一日早會時上人欣言,全球佛教界精英會聚一堂,展現宗教和諧之美;而慈濟醫院不只體現醫療人文,也落實慈善精神。

七年前一位媽媽因肺腺癌住進大林慈院心蓮病房,常常面容憂愁。志工關懷下方知她掛慮四個孩子——當時她最大的女兒才十歲、最小的兒子只有三歲。先生悲傷之餘,面對吵鬧的孩子總是又打又罵,孩子間也常相互打罵。

經過幾次家訪,志工決定扮演媽媽角色關心這些孩子;每個月會安排孩子到大林慈院住宿,訓練他們打掃、建立生活規律;寒暑假則安排孩子在醫院當志工,學習待人處事、訓練耐力與自信;幾位醫師夫人每週義務為孩子輔導英文,寒暑假則由慈青輔導數學和國語。

經過七年陪伴,現年十五歲的長子說,自己要學習慈濟人做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十三歲的弟弟感謝心蓮病房醫師陪伴媽媽直到往生,發願將來也要當醫師照顧其他人。

「慈濟人發揮媽媽的愛與智慧,陪伴孩子朝人生正軌而行。如今孩子們以志工為典範,發願要像他們一樣付出幫助人。這分人與人之間愛的互動,就是和諧世界、眾緣和合的體現。」

入苦知法,消業心自在

傍晚時分,一位因財務被友人拖累、甫服刑期滿的志工偕家人到精舍,流淚向上人懺悔。

上人慈語安慰:「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在裏面等於是滅菌——殲滅過去不好的業力。苦也是法,因入苦而知法,法要入髓才能再造新血輪。服刑期滿,業既已消,應心安自在,法喜充滿從苦中走出來。」

見師姊鬱結未解,上人欲破其執著而語氣嚴肅教示:「自心要超越,莫用凡夫心跟凡夫拉扯!要以憐憫心看待眾生、以尊重感恩心面對人事物。」上人強調,別人如何對待自己無可奈何,自己要走入菩薩道的中心,抬頭挺胸做該做的事。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做多、埋怨多,煩惱業障也愈多;付出無所求且感恩,才是真正「喜捨」。

甘於清淡,任勞無怨

自二月十三日啟動「安心就學」方案,慈誠委員關心社區、教聯會關心學生、慈青關心同學、大愛媽媽關心孩子,一同發掘需要協助的學子;之後志工逐一居家訪視、評估,一個多月來,已補助九百八十七個家庭、六十二個家庭列長期照顧戶,兩百七十二個家庭列居家關懷。

早會時上人感恩志工不分晴雨,走入社區用心訪察;尤其有些年紀大的委員,瞇著老花眼努力寫訪視記錄表,還學習用電腦鍵入訪視資料,精神令人佩服。

汐止志工吳淑美為了將資料輸入電腦建檔,光是查注音符號,就把一本字典翻得破破爛爛,最後還找來女兒幫忙。女兒原本不了解媽媽在忙什麼,親身投入後,才知道社會上有這麼多需要幫助的人。

南投草屯李聰明師兄,有感於上人說世間有許多苦難需要人間菩薩救拔,毅然提早退休全心投入志工;不久後太太也跟著先生腳步,從職場轉進慈濟道場。夫妻倆生活一向節儉,家中用物多是二手或回收而來,師兄閒時還做竹編義賣,為家人圓滿榮董。

「夫妻倆甘於清清淡淡的生活、平平安安度日,專心一志做慈濟,無怨無悔,實是眾人的學習典範。反之,若做多、埋怨多,所做的善事尚不足以消除煩惱所造業障。」上人勉眾清淡平實度日、甘願投入有意義之事,就能天天歡喜自在。

無私付出,人生使命

來台參加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的大陸漢語學者許嘉璐先生,會後專程來花蓮拜會上人。

許先生表示,現在全世界多是「技術至上」,缺乏對生命本質的體會;當人們利欲熏心,不斷追求物質享受、社會浮動不安之時,尤其需要宗教的引導。「佛教正是以出世之心,入世引導眾人;而慈濟在國際所做的一切,是佛陀慈悲理念的最佳體現。」

上人言,佛教是合於哲學、科學、心理學之宗教。「所謂宗教,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在佛教而言,不只要慈悲,還要喜捨。每一位慈濟人必須『內修誠正信實』、培養誠正信實的人格,進而『外行慈悲喜捨』,以最真誠的心,為人群的幸福無私付出;而助人的同時且抱持感恩心,感恩對方示現苦難。」

何以慈濟人要對接受幫助的人說感恩?上人解釋:「就如醫師要感恩病人,因為從病人的身上學習不同病相,累積經驗,醫術得到進步;助人者的慈悲心,也是從世間無數苦難人示相中更加深廣。所以慈濟人要培養付出無所求,尚且說感恩的『喜捨』之心。」

以慈濟大學的大體解剖、模擬手術課程為例,遺體來自於「大體老師」的大捨;上人表示其中有許多慈濟人。「他們生時喜捨金錢、體力、時間,以慈悲心為天下眾生付出,往生後且喜捨遺體貢獻醫學教育,堪謂『環保人生』。將身體的使用權用得淋漓盡致,也是『慈悲喜捨』的最佳體現。」

許先生認為,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不只是經濟問題、管理問題或技術問題,追根究柢,是人心無節制的貪欲所造成,宗教精神是根本解決之道;可惜社會上對宗教、佛教誤解甚深。

「或許是因為宗教人士鑽研於宗教義理,所說的話讓一般人感覺到有距離、難以體會,所以降低了宗教的影響力。上人的開示深入淺出如日常對話,又切合佛教教育,易於讓人接受。」

呼應許先生對於金融危機的看法,上人說,金融風暴實起於「人心風暴」。「我對佛典沒有很深的研究,只是盡可能把體會的佛理傳達給大眾;期待大家接受了佛陀的『開、示』,能真正地『悟、入』——聽法而能受用,就是『悟』;體悟了、運用了,就是深入佛法精髓。」

上人指出,慈濟秉持佛陀教導,期待人們不只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人生要有使命感,為人群付出大愛;故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皆希望啟發人人的愛心。

「慈善志業不只是『濟貧』也『教富』——希望引導富有的人不只有錢,且富有愛心,能幫助貧窮弱勢者。人與人之間能感恩、尊重、互愛,社會才能祥和美好。」

年逾七十的許先生談到,近二十年來經常到大陸貧困、落後的農村,看到很多生活極為辛苦的農民,即使中壯年者亦顯蒼老而步履蹣跚。「自己住在繁榮的大都市,每一餐所食用的米糧、所喝的每杯茶,很可能就是那些蒼老的農民種植的。所以能有機會幫助他們,其實是報恩而非施捨,與上人方才所言『付出還要感恩』十分契合。」許先生希望集合大陸各界的愛心,改善貧苦農民的生活。

上人肯定且祝福許先生實現理念,如此不只是貧困的農村老人能受惠,對於一般人也是一大福音。

「現在年輕一輩生活優渥,或許不知人間疾苦;可以帶著他們親自走入農村去『見苦知福』。如同慈濟人會帶青年到苦難之地,引導他們擁抱、膚慰苦難人,體會『助人的感覺真好』!這是很好的教育。」

普天之下多災難,上人表示天地間「四大不調」,實出於「人心不調」,做了很多傷害大地的舉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佛陀的慈悲胸懷;實際付出後,就能真正體會普天之下眾生都是生命共同體,不只要愛人,也要愛地球萬物。」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做自己的貴人,也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恆持善念,用愛付出

菲律賓慈濟人醫會自一九九五年起,走入貧困鄉間舉辦義診;十四年來,服務貧民超過二十三萬人次;二○○七年六月設在馬尼拉慈濟志業園區的義診中心啟用,擴大為城市貧民服務。

「常言道『發心容易恆心難』,能保持初衷實為不易。慈濟人醫妙法入心,發心立願後即朝目標前進,把握當下、恆持善念,故能發心如初為貧病人拔苦。」

早會時,上人讚許菲律賓人醫有志一同、以愛心共聚,發心且恆持,使成員不斷增加,義診規模也日益擴大。

如眼科曾華陽醫師,就是在恩師史美勝醫師鼓勵與帶動下,在一九九九年參加慈濟人醫會,不但積極投入義診,並且返回家鄉免費為貧困鄉親看診。

「少一分呵護眾生的愛,即使有再好的醫術,也不過是醫匠罷了。謹記學醫拯救生命的初衷,穩健行走在行醫之路,守護健康、守護愛,實為『妙手、妙法、妙人醫』。」

患有腮腺瘤的婦女克莉絲汀娜,右臉腫瘤大如椰子,因家境貧困沒錢治療。去年十一月菲律賓人醫會舉辦大型義診,克莉絲汀娜順利完成手術,擺脫這顆困擾十三年的大腫瘤;感受群醫愛的關懷與志工手術前後貼心陪伴,她發心要加入慈濟助人行列。

「有病而無力就醫,讓小病拖成大病,實是窮困人的苦與悲。然而克莉絲汀娜生活中有貴人,周邊的鄰居、朋友不但不排斥她,且以愛關懷、介紹她到慈濟義診。手術後克莉絲汀娜宛若重獲新生,十分感恩醫療團隊,也發願投入志工,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上人讚歎大醫王因為愛,無論病者是貧是富,一視同仁以愛付出,讓苦難人有依靠,得以重建光明人生。

一念心轉,離苦得樂

北區志工陳衣傳年輕時意氣風發,八年前遭遇車禍後癱瘓,心境從此如墮地獄,焦慮、怨懟、不滿,讓家庭氣氛陷入低潮。太太曾玉秀不忍見他自暴自棄,鼓勵他加入慈濟環保志工行列,但他裹足不前。

一天,他推著輪椅去環保站找太太,看到當天回收量很大,於是伸出手幫忙;沒想到一做下去,原本浮躁心情逐漸平靜,從此樂於付出。兩年前他報名慈誠培訓,志工負責開車接送他上課,尤其隊輔師兄全程陪伴,總是先協助他用餐後自己才吃飯;如此愛的陪伴與接力,他終於在去年底受證。

現在,他和太太常常一起在環保站付出,不但收斂起暴躁脾氣,雙腳也漸漸能不靠輪椅行走;擔任醫療志工時,不論整理病歷或輪椅租借,都能善盡職守。

二十五日早會時,上人讚歎慈誠金剛也有柔軟心,以團隊之力關懷照顧,成就陳衣傳師兄的菩薩道心。

「他遇到生命中的貴人,不是少數一兩位,而是整個大團體的貴人。」從頹廢自棄,到以雙手做環保,還成為人間菩薩為社會人群付出,上人言,這樣的人生可謂「化無用為大用」。

「這段期間有慈濟大環境影響他,也有法親的陪伴、引導,但最終能夠改變的關鍵,還是在他自己。人人都有本具的良能、潛能,從接受貴人的幫助,進而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證明只要一念心能轉,力量就能充分發揮出來;只要有心,世間沒有做不到的事。」

人生有許多無奈,唯有轉化心念,才能離苦得樂。上人教眾,無人能知明天先到或是無常先到,應把握能付出的當下,做自己生命中的貴人,也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業力、業緣如繩索,唯有自轉心念,苦才能開解。

無怨、感恩,心不苦

台東成功鎮上有一戶貧窮人家,男主人林先生因為小時候一場高燒造成手腳萎縮,女兒有腦性麻痹、癲癇等多重障礙;家中尚有八十多歲的岳父,患糖尿病、失智,前年且因車禍致行動不便。

五年多前,林先生臉上長出腫瘤,而且愈來愈大,不只影響進食和呼吸,且整個臉部變形,讓他不敢面對人群,只能在家種菜和養雞鴨。太太身兼多職,照顧丈夫、爸爸、孩子,還要打零工支撐家計。

前年慈濟志工知道他們家的情況,開始長期關懷。林先生害怕就醫,也擔心岳父、女兒無人照顧,一再拖延;然志工擔憂其病況日益惡化,積極奔走安排就醫。去年十月完成第二次手術,林先生的臉部已經恢復八成,最近即將接受第三次手術。

早會時間,上人述說台東慈濟照顧戶林先生的故事,表示夫妻倆對家庭很有責任感、家人間親情緊密,無奈一波波無常降臨,讓家庭陷入苦境。

「業力、業緣如繩索,纏縛眾生難以掙脫。」上人感嘆在業力牽絆下,這家人生活得相當辛苦;然而他們不埋怨,打開心門、坦然接受一切,自愛也懂得感恩,一家人在風浪中緊密扶持。

在台東市區念專科的女兒雖然住校,每個星期五放學後一定搭車回家與家人團聚,常常拄著拐杖陪伴爸爸坐電動代步車外出散心,以開朗笑顏鼓舞父親。

「有錢人也不見得能擁有幸福家庭。看看這個家,雖然有這麼多苦難,家人還是充滿感恩,親情還是那樣濃厚,多麼輕安自在!」上人讚歎林家的親子之情,也感恩慈濟人用愛膚慰,陪伴林家積極面對困境。

「以一般人的角度來看,生在這樣的家庭實在很苦。但林先生的女兒不覺得苦,因為她心中有感恩;她不埋怨家窮、不埋怨自己生病,打開心門,樂觀精進,所以能夠自立自強,幫助自己。」

「業力業緣牽纏,唯有自轉心念,苦才得以開解。」上人開示,凡夫都是帶業來到人間,既來之,則安之;既是過去的因緣果報,業力無法逃脫,就要打開心門接受,甘願面對,苦才容易過。

用心、用愛,妙人醫

醫療志策會中,上人感恩花蓮、玉里、關山慈院在狹長的花東地帶承擔生命的責任,更結合慈善,與志工到村落中關懷老人,協助修建房屋、打掃等。

醫療人文不只是表相上的看病予藥,上人表示,最主要的是醫病間的互動「膚慰」。「就像孩子跌倒,家人趕快去牽扶、安慰他:『幫你膚膚。』表達最真、最誠、最輕柔的愛。『膚慰』就是伸手牽扶、用真誠輕柔的愛輕輕『膚』,這也是慈濟醫療人文。」

病患與家屬對慈濟醫院投以高度期盼,同仁壓力不可謂不重。上人慰勉:「人生無法脫離自然法則,即使神醫華陀也難以守護每一個人的生命。但求盡心盡力、無畏辛苦付出,而且要有恆心,分秒不空過守護醫療的『東方琉璃世界』。」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布施不在金錢多寡,重在付出後心能歡喜自在,不起煩惱。

大愛,無分宗教國界

新竹縣天主教華光智能發展中心創辦人葉由根神父,十七號以高齡九十九歲往生,其一生無私奉獻精神,讓人追思、緬懷。

匈牙利籍葉神父初到台灣時,在嘉義鄉間設立貧民診所、醫院,免費服務窮人;之後到新竹,發現智能障礙的孩子缺少收容、教育中心,先後建立新竹仁愛啟智中心、華光智能發展中心,收容教育智能障礙、多重障礙的孩子。

「二○○○年八月,慈濟人協助仁愛啟智中心建設居家生活室,取名『涵愛學堂』,讓身心障礙者能學習煮飯、洗衣、打掃等生活技能。自此開始,慈濟人便經常前往關懷互動。」

早會時,上人表示,神父九十九年的人生之中,為台灣奉獻了五十三年,所秉持的正是宗教精神、愛的情操。

「早年台灣普遍貧窮的年代,感恩許多來自國外的神職人員,發大心、立大願,漂洋過海來到台灣,盡其一生為弱勢族群建教養院、養老院、學堂、醫院等。他們將一生全心奉獻在這塊土地上。台灣人應懷抱感恩之心,進而回饋。」

上人指出,大愛不分宗教、國界,慈濟亦是以宗教精神為社會、為人間付出。「若是缺乏宗教精神、愛的情操,救世濟人任務將難以永續。」

誦經,重在自我教育

今天是慈濟每月一次的藥師法會日,上人對眾詮釋「法會」意義——

「『法』是佛陀教育為人間付出的方法,也就是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愛付出;『會』則是匯合眾人力量,力行無私大愛扶助貧病苦難人。」

上人表示,每個月的慈濟法會,是秉持佛陀的教育、合眾人最虔誠的心,誦《藥師經》藉以「自我教育」。

「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無量大愛、無限智慧,若能時時、日日精進,以大愛和智慧造福人群,雖生命隨時日消逝,慧命卻能增長。」

上人勉眾要把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用心為天下眾生付出,讓開闊大愛遍布世界每一個角落。

布施,當真誠且歡喜

與幾位海內外志工隨緣說法,上人強調慈濟善款,皆是人人以誠捐輸、起歡喜心的真誠布施;必須謹守「靜寂清澄」原則,點滴不漏用於志業。

以當年拒絕日本企業家捐輸兩億美金建院為例,上人表示,醫院動土時雖募款金額離目標甚遠,仍咬牙撐持。

「當年社會普遍貧窮,募款相當困難;日本人要捐的兩億美金合台幣八十億,不但綽綽有餘且可以將醫院建設得富麗堂皇。然而這筆鉅款沒有動搖我的心,我珍惜的是無數人以真誠之愛涓滴付出,更珍惜人人無私的善念。若接受捐贈,將來醫院運作未必能合於本衷,台灣民眾更失去種福田的機會。」

即使連貧婆布施一塊衣角,佛陀都歡喜接受;孩童誠心供養的一把沙,也拿來建塔。上人表示,佛陀點滴珍惜,為的是讓人人有機會布施造福。

「布施不在金額多寡,重在付出後內心歡喜自在、不起煩惱。我疼惜弟子的慧命,這顆善種子不能包含任何煩惱。」

上人強調,慈濟不是一般慈善事業,而是「菩薩道場」,精神理念如果沒有落實,僅是一個空殼。

「欲成就志業,就要放寬心胸。『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無論無心之語傷人,或自覺被人傷害,都是修養不足;彼此心寬念純才能合心共事。能做到感恩、尊重、愛,彼此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人與人的心就能緊密相合,協力成就一切善;慈濟道場也才能真正達到真、善、美的境地。」

教育,成就典範人生

慈濟護專在一九八九年九月招生,十年後改制技術學院,今年創校將滿二十年;慈濟教育志業由護專肇基,二十年來已奠定從幼教至研究所的完全教育。

二十一日教育志業董事會中,上人感恩眾人長年用愛護持;慈濟技術學院創校以來播撒的一粒粒種子,現在已成為一棵棵大樹,在社會發揮良能。鑑於東部缺乏醫療人才,慈濟醫學院在一九九四年創校,二○○○年改制慈濟大學;十五年來,亦培養出許多有使命感、有愛心的大醫王,達到為社會培育良醫良才、拔除眾生病苦的目標。

「慈濟不是為營利而辦校,即使付出高成本,只要孩子教得好,以有形的資源換來無形的智慧良知,一切都值得。」

教育是條漫長道路。上人勉同仁大捨無求,秉持慈濟無私大愛精神,教育出一個個甘願用心用愛、為人群付出的典範人生。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以「慈」待人,以「儉」惜物。

勤回收還原物命

聯合國日前公布,目前全球六十八億人口,有超過十億人生活在缺水地區。今天是「世界水資源日」,早會時上人表示,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共同體,任何一地有生存危機,全人類都要提高警覺。

「大乾坤一旦生病,地、水、火、風四大不調,人體的小乾坤就有危機。所幸,在慈濟世界能看到一大群想要回饋大地、疼惜大地的環保志工,為了不再讓大地資源挖鑿殆盡,致力回收資源,以尊敬心感恩大地、疼惜萬物。」

上人欣言,慈濟各地的環保志工與人援會的實業家結合,讓回收資源再生新物資,實為大地的貴人。

今年起,全台分北、中、雲嘉南、高屏四區回收寶特瓶,各區致力提升回收品質,將透過人援會志工,將寶特瓶再生價值提高。上人讚許此法為「物歸本源」、「物命還原」。

台南永康大灣環保站的志工們,自從聽取如何「提升回收品質」說明會後,即小心翼翼處理回收寶特瓶,從「腳踩」改為「手壓」,就怕寶特瓶沾染灰塵。上人讚歎志工們以恭敬心愛護大地、以尊重心做環保;然擔心志工手壓扁寶特瓶的過程中會受傷,叮囑只要清理鞋底,還是用腳踩較好,省力又能運動。

「生活要秉持『慈』、『儉』之心——慈悲對人,疼惜物命。」上人勉眾莫存「不差我一人」之心,大地之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回饋大地、為保護大地而付出。

防心靈垃圾風暴

來自新加坡、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美國、中國大陸及台灣的五百五十多位志工,三月二十至二十二日齊聚花蓮靜思堂,於「全球環保幹部精進研習會」中充實環保知識、交流環保經驗。

圓緣時,上人感恩大家日日在環保道場精進,報地球恩。「大家為大地眾生付出,是膚慰地球的菩薩,也是地球的貴人;要更進一步用法水洗滌心靈煩惱、帶動更多人投入。待人慈悲、對物勤儉,留給子孫健康的環境。」

有些人趕潮流瘋狂採購,退流行即任意棄置,囤積成為垃圾。上人指出,此實為心靈的「垃圾風暴」。「貪欲無止境,盲目跟隨流行,就會產生可怕的心靈垃圾風暴。」

人心迷茫如掩目行路,不辨方向也不知危險;上人表示,隨著氾濫的欲念浮沈,容易引來災禍。

「敬天愛地、勤儉用物、珍惜資源回收再製是自愛;讓後代有安樂的生活環境,就是愛人。能自愛且愛人,人人都是地球的貴人!」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莫結浮萍緣,要結法髓緣。

前世因,今生果

從中國移居印尼的陳先生,與印尼籍妻子育有一子一女,早年從事房地產有成,曾擁有三棟房子與七間店面;豈料家產被好賭的妻子揮霍殆盡,十一年前妻子罹癌往生後,陳先生帶著智力遲緩且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兒子四處租屋生活。

因兒子常發脾氣、搥牆壁、摔東西,鄰居不安,九年來父子為此搬家無數次,還曾露宿街頭一個星期。二○○八年陳先生的女兒向慈濟提報,請求協助,慈濟志工立即前往貧民區尋訪,終於找到這對父子。

志工協助找房子,不是被拒絕就是才住不久就被趕出來,三個月父子倆就搬了六次家;後來還是師兄擔保,答應賠償所有損失,才簽約入住。期間屋主不堪陳先生兒子之擾,不斷要求解約,志工再三求情,屋主才答應多給時間另覓住處。後來有位善心人讓父子兩人住在羊槽,協助照顧羊群,終於有了現在的落腳處。

目前陳先生唯一的希望,是有個棲身之所、讓兒子得到醫療協助,如此他才能工作賺錢、做志工回饋。

「他對妻兒沒有埋怨且不離不棄,看到比他窮困的人,還會把慈濟人援助的物資布施出去,既有情也很善良;這一分無悔、無怨、無憂、無求,也是有智慧之人。唯因業力所纏,由不得自己。」

早會時間,上人以印尼關懷戶陳先生境遇為例開示,「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今生是福或禍乃過去所造,要甘願面對;殷勉慈濟人精進聞法去除無明,發大心、立大願,勤行菩薩道度化苦難眾生。

法入心,結深緣

浮萍無根,隨水漂流。上人曾告訴資深委員,自己不願與弟子結「浮萍緣」,而要結「血肉緣」。與教育志業體主管談話時,上人表示此番話乃取自佛陀《本生經》——

某個村莊因長年旱象導致穀物歉收,村民飽受饑饉之苦。佛陀不忍,化身一隻大魚游到海岸,忍受飢民割取血肉的痛苦,讓居民食以維生。

上人表示,早年有些慈濟人不忍常住辛勞作務,不敢回精舍用餐,遂引此經典故事教眾:「若來精舍,只是食用一頓飯,或來捐款而已,就是浮萍之緣。佛陀的大願力不可思議,化身大魚,以極大耐力和苦力棲岸供飢民割肉取食,是血肉之緣。這也是師父的大願。」

如今更進一步,上人希望能與弟子結更深的「法髓緣」。「我盡己之力供應我的智慧、我的法水,只希望跟弟子結下深入骨髓的法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上人引《論語》表示,孔子曾望著流水感嘆時間匆匆而過。「如同踏訪不同國家,去探知春天在各地有何種樣貌,繞了一圈回來,已非春天。無論物理、生理、心理,一切都在變化中,這就是宇宙之常。」

上人勉眾相信因緣果報,但不執著過去究竟造何因。「放下對過去的雜念與對未來的妄想,把握當下,著眼『現在』,建立人品。教導人人體會道理,並回歸軌道,就是我期待的教育人文、人文教育。」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無怨無悔,見證慈悲;無憂無求,體證喜捨。

守志立願,無怨無悔

花蓮資深委員簡美月師姊昨晚病逝,獻出遺體,成為大體老師。早會時,上人追憶並肯定師姊投入慈濟三十多年,過著踏實的人生;其守志立願、慧命的成長,堪作人品典範;雖生命只有短短六十五載,然分秒踏實精彩,將在慈濟大藏經永遠流芳。

資深委員們數十年如一日,把握時間,守志立願行於菩薩道,並且無怨無悔,上人讚歎真正是「人品典範」。

「無論何種外境現前、無論見到所愛或是所怨的人,都能以平常心相待,並且守住宏願,實非易事。無悔無怨,可以見證慈悲;無憂無求,乃能體證喜捨。他們身體力行做到了!」

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上人示眾,生命過一天少一天,身體在分秒中不斷生滅、老化,卻也能在分秒中造福德、結好緣、得大智慧;所以,「要時時照顧好一念心!」

轉變觀念,教育做起

成立於一九八二年的美國糧食濟貧組織(Food For the Poor,簡稱:FFP),其慈善服務主要針對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窮困地區,提供糧食、醫療、教育、水利工程等服務,目前遍及十七個國家,海地是其中之一。

美國糧食濟貧組織兩位副總裁塞拉‧瓊斯先生(Mr.Jose Serra)與班提斯‧喬治先生(Mr.Jorge Benitez),午後來到精舍交流慈善經驗。

「在慈善濟貧工作中,教育是最重要的;否則一直給予,使受助者養成依賴性,無法提振精神自立,實非長久之計。」上人以慈濟援助印尼奴魯亞‧伊曼習經院為例,最初每月捐贈五十噸米糧,同時為他們補充營養品;一、兩年後,開始輔導院生種植稻作與蔬果,現在院內已具自給自足的能力。

復舉南非慈濟人在德本設置縫紉班,教導數以萬計家庭主婦學習縫製成衣,乃屬無污染的工業。上人說,目前她們不但改善家境,甚至接到國外的訂單。

「光『養』會造成依賴性,還要『教』,教與養缺一不可。教育若能從小開始,更能徹底改變整個社會風氣。」

瓊斯先生贊同給予的同時,教育亦須平行。緣於過去濫伐森林,海地每遭颶風來襲,就會釀成嚴重土石流;故該組織也教導當地孩子種樹,如今已植入十萬棵。

上人建議,可從該組織在海地聘請的五百位同仁中,找出優秀人才進行培訓,進一步用母語教育在地人。

「如同白血病患者,由於骨髓造血細胞功能異常,常常要依賴輸血;唯有進行骨髓移植,才有機會恢復造血功能。透過教育改變觀念、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則土地、水才不會繼續被污染。」

瓊斯先生表示,目前他們正朝這個方向做,期能產生良好效應,徹底改善這個國家長年貧窮困境。

心起善念,無畏路遙

人生壽命有限,無人能逃脫自然法則;然智慧者能把握分秒,付出無所求,提升生命價值。

十九日早會時間,上人言及高雄李秋桂師姊五十多歲進入慈濟,自認為年紀大、學識不足,只要能做的,無論訪視、環保、褔田、香積、導覽……她都用心去做,常言「要做到眼睛閉上為止」。

「不怕慢,怕不起步,起步做就對了!」上人讚歎秋桂師姊心起善念,無畏路途遙遠,具高度智慧與韌性,故能突破重重困難障礙,如今年近八十腳步依然穩健。

「雖然資深,她認真投入協力,在做中修得人圓、事圓、理圓。真正是『資深典範,協力好伴』!」

上人再舉竹北鄧春妹師姊,投入慈濟已二十年,兩年前健康檢查發現腦部動脈瘤,她無畏病魔,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付出。她說,「能醒來就要感恩」,希望來生繼續做慈濟。

「她與疾病和平相處,心無畏懼;一心一志,唯念度人。如同《無量義經》所言,身有重病的船師也能度人到彼岸。她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皆是自度度人。」

上人讚歎兩位資深志工,從發一念心開始,珍惜分秒勤精進;無論面對再大考驗,依然守住宏願、付出大愛;期勉所有慈濟人引為典範,用心耕耘人間福田。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以德導向,在人心鋪出康莊大道,彼此以愛互動、以善互助。

導之以德,齊之以禮

有感於現代人心道德低落,衍生許多社會問題,泰國政府於二○○四年成立「道德中心」,廣招各階層菁英,提振人民道德良知。隔年,泰國道德中心組團來台參訪慈濟,足跡遍及四大志業,用心汲取「慈濟經驗」。迄今,泰國道德中心已有八十二團、超過兩千五百人次來訪。

泰國教育部中小學官員共九十七人來慈濟參訪五天,今天將圓滿,晨間在新講堂透過視訊參與志工早會。

「善友從遠方來,不亦樂乎!願普天下人人有志一同,為利益人間付出。」上人感佩泰國道德中心不辭千里來台取經,如實吸收慈濟人所行,積極回國推動,實具大仁、大勇、大德。

如清邁一位校長返國後,在學校推廣「靜思語」、「竹筒歲月」,假日還帶學生關懷獨居長者;也在校設立環保站,將回收所得作為清寒助學金。此外,泰國「挽才攬」醫院副院長Somboon去年參訪返國後,主動參與當地慈濟人醫會義診,且在醫院中培訓同仁,以柔軟身段為病患服務。

「如同世間萬物有『成、住、壞、空』,人之心念亦有『生、住、異、滅』。人心本具道德觀念,然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道德觀也隨之淪喪。」面對道德淪喪,上人強調應提起警覺。

「不只要準確把握正確方向,還要加快速度前進,否則實在『來不及』!」上人籲眾在心中鋪出一條康莊大道,以德導向,讓倫理道德永存人心;若能啟發人人愛心,人與人之間有開闊的無私大愛,社會自能祥和安定。

相較於泰國道德中心短短幾年間努力汲取慈濟精神在國內推動,起一股善的帶動力;上人表示,台灣慈濟人密集分布在社會各個角落,若能在社區中持續發揮良能,「導之以德,齊之以禮」,相信「民德歸厚」亦不遠矣!

愛的效應,善的循環

二○○二年元月底雅加達發生大水災,紅溪河嚴重氾濫,沿岸搭違建而居的貧困居民,幾乎一整個月泡在水裏。慈濟五管齊下賑災——抽水、清垃圾、消毒、義診、建大愛村;其中最重要的遷村計畫,就是讓居民歸還河道,搶救紅溪河。

七年多來,紅溪河畔遷村整治計畫獲得肯定,不僅成為國際慈善典範,亦帶動印尼政府計畫整治清理當地十三條髒亂的河川,甚至仿效慈濟大愛村模式,規畫建蓋一百萬戶房屋讓違章貧戶入住。

「這就是愛的效應、善的循環。」與四川關懷團志工談話,上人舉此說明,就如科學界所說的「蝴蝶效應」,慈濟人以誠懇之愛付出,帶動起善的效應。

「印尼慈濟人做出這樣的成果,其實都是『就地取材』,憑著當地慈濟人的力量,用心投入所成就。」

上人強調給予物資並不困難,最重要的是心。慈濟人賑災發放的物品,都是以「自己要使用」的心情,採購實用的高品質物資,體現感恩、尊重、愛的精神。

「發自真誠的關懷,啟動善的循環,就能真正讓受災民眾重現生機。」上人以此叮嚀。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以「誠正信實」,培養自我人格;以「慈悲喜捨」,為人群幸福付出。

有心無難事

有感於上人開示「人生無常,不知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板橋李文雄師兄決定改變貪睡習氣,天天晨起「薰法香」。當母親及阿姨得知,不約而同認為他不可能辦到;尤其母親更不看好,認為他無法克服「睡眠蓋」。

然而他說到做到,當天開始調整作息,此後一年多來,每天清晨五點十五分起床盥洗、五點半收看靜思晨語節目,之後到板橋慈濟志業園區參加志工早會。

「一切唯心造,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早會時上人舉此為例表示:「人能弘法,非法弘人;要把握時間,讓善法入心。」

全球四十多個國家的慈濟分支會聯絡處,天天於台灣時間早上七點利用網路連線,參加精舍志工早會,同步聞法零秒差。上人形容天地如大宅,慈濟人如處同一間屋裏,都是一家人;期勉人人深入法髓,用心、用愛付出。

無求心清淨

一位師姊有感於早期做慈濟時人心單純,而今趨於複雜;是否因末法時代所致?上人直指,人心複雜乃「追求太多」之故。

「最初心念單純,看到慈濟做好事就開心加入;之後從善門入佛門,不再只是一念單純做好事,對功德、未來的歸屬生起追求的心,就會使心念浮動,無法安定。」

上人強調,「慈濟宗門」須以「靜思法脈」為道,也就是外行的菩薩道要和內在的精神平行。「要內外相應,心存『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若做不到內修、外行,慈濟將只是一般的慈善團體。」

「靜寂清澄」的境界難以言詮,上人言其實就是心懷「誠正信實」,在人群中「守之不動」,則「無量法門悉現在前」,而能「得大智慧,通達諸法」;這也正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要義。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少欲知足,懷抱大愛,任勞不悔,大富人生。

傳授人倫,培養道德

泰國清邁慈濟學校國小第二屆六年級生今天結業,莊貽麟校長帶領師生透過視訊連線,參與精舍志工早會。

從錄影畫面看到孩子們在學校接受慈濟人文與生活教育薰陶,衣食行儀端莊有禮,上人表示欣慰;期勉師長堅持理念、建立良好校風,給予孩子愛的教育。

「所謂愛的教育,是付出無怨、大愛無悔。」上人強調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無怨、無求、無悔。

「教育乃『傳道培德』——傳授人倫道理、培養道德觀念。人心道德若脫序,社會就會失序。」上人指出,人人本具清淨本性,只因受後天無明、欲念誘惑而蒙塵;要將蒙塵的人心拭淨,有賴老師的付出。

「如同農夫,依季循時播撒種子,任勞任怨耕種;若遇天災或地質不好而歉收,農夫仍不氣餒,還是不斷付出,重新再來。」上人敦勉老師們用父母心疼惜學子,耕耘一畝畝心田。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並做到『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這分付出無怨、大愛無悔,就是教育工作者應有的真誠大愛。」

守護生命,分秒不歇

玉里慈濟醫院與關山慈濟醫院,十五日分別歡慶十周年、九周年;志工早會時間,醫療志業主管齊聚玉里慈院與精舍視訊連線。

上人表達祝福之意,亦感恩兩院同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二十四小時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玉里、關山都位於花東縱谷,依傍著中央山脈,山高海闊景色優美;鎮民山居農耕,生活純樸。但因為土地狹長,一旦有急重症,不論是往北送到花蓮市或往南送到台東市,都要一個多小時車程,對病患生命沒有保障;上人表示這就是慈濟在當地建院初衷。

然而,在許多人的觀念裏,認為花東地區是偏僻的「後山」,人口稀少且普遍貧困,故此地醫師難求;上人感嘆若不是有崇高意志力、懷抱超越的大愛,很難放棄繁華都市的名與利來此付出。

「然而,玉里和關山慈院當初創院時的同仁,至今流動率是零。他們發宏願,以超越的大愛體恤病人之苦,不論山再高、地再偏遠,病人不能來,醫師就邁開大愛步伐走進去。這就是以『慈善心』從事醫療,必須有大願力,才能任勞不悔、不怨。」

上人感恩兩院同仁「有慈懷、縮小欲」,堅持初發心,甘願守在僻遠鄉間服務村民。「他們少欲知足,心中隱藏著大富——不是富有錢,而是富有愛;這樣豐富的愛,成就了醫療人文典範!」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貪、瞋、癡、慢、疑」皆是心魔,降伏心魔最佳良方,就是「誠正信實」。

垃圾有大用

據環保署統計,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一年製造的廚餘超過五億噸。早會時間,上人提及台中志業園區已在前年將「綠色能源」構想付諸行動,在園區內設立「廚餘屋」,集中園區和分會的廚餘,成功製成液肥、堆肥;且開放民眾到園區學習,帶回社區推動。

志工將廚餘切碎置於桶內,一層廚餘、一層菌種加粗糠至八分滿,每五至七天取液肥一次,三個月即成有機肥料。將液肥稀釋三十至五十倍,可通廁所、洗馬桶等;稀釋一百至三百倍,能增加花草樹木抗病菌力。

「一般人認為垃圾無用,其實大有用處!」上人讚歎微生物奇妙之功;且以「大地萬物無不是藥、亦皆非藥」示勉:「大地萬物樣樣有用,然若不了解萬物之性,則樣樣無用。」

上人感嘆,從廚餘量即可知民眾生活是如何浪費。「放眼天下,飢餓苦難之人何其多!如非洲饑饉之地,人們連一滴清淨之水都求不可得,遑論可食之物。有福生在台灣,要知福、惜福,清淡平實生活;更希望人人回收資源,以雙手呵護地球。」

感恩天地覆載之德,上人致勉人人伸出雙手做環保,敬天愛地聚福緣。「天地萬物,無一不可用,多用心就能讓萬物輪迴再利用。大家要尊重萬物,知福惜福,更用雙手造福!」

苦幹勝能幹

與福建慈濟人座談,上人敦勉每一顆慈濟種子都要自我成長慧命;真正投入人群付出,閱讀一部部人間大藏經,才能得大智慧。

談及社會信仰偏差亂象,上人教勉人人要有正信。「慈濟世界是『立體琉璃同心圓』,人人的心要淨如琉璃,正信不迷。貪、瞋、癡、慢、疑皆為心魔,降伏心魔的最佳良方即是『誠正信實』。」

上人舉述一對夫妻,一位愛喝酒、一位愛賭博,後來到環保站付出,藉著專注分類,降伏對不良嗜好的欲念。「這就是『做就對了』!心存正念,腳踏實地以誠付出,自然百邪不侵。」

每位受證的慈濟人都是靜思法脈的種子,上人表示,若種子中心缺乏道氣,法脈則無法存續;要充實道氣,就要深入人與人之間,吸收一部部寶貴的藏經。

「很會計畫、很能幹的人固然不錯,但師父敬愛老實修行、能吃苦而誠實的人。希望你們都做誠正信實、有正知正見的『苦幹人』!」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知「空」之理,放下執著;解「有」之理,正信不偏。

正信正念,力行佛法

緬甸風災與四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個月,居民生活日漸回到常軌,家園也逐步重建中。早會時間上人言及,慈濟人不只聞聲救苦,及時深入災區為人解難,也啟發人人的愛心;如今兩地志工皆透過讀書會吸收慈濟法髓,力行菩薩道。

「僅止於研讀深奧的佛理而欠缺力行,是『佛學者』;而『學佛者』不僅了解佛理,更學習佛陀的精神,走入人群付出。」

上人勉慈濟人要作「學佛者」,知「空」之理,放下執著;亦理解妙「有」之理,正信不偏。

「慈濟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因為『心中有佛』,故能守持正念;有正信、正念,且付出無所求,是『行中有法』。」

緬甸人以信仰佛教為主,在慈濟志工長期陪伴、啟發下,從安貧樂道進而樂善好施;去年十二月起每週日舉辦「靜思語讀書會」,從生活中力行佛法。

四川成都志工則自去年九月起,每週二舉辦讀書會,志工輪流導讀《慈濟》月刊中的「衲履足跡」專欄、透過網路觀看大愛台「人間菩提」與「靜思晨語」節目,彼此分享心得。

成都市民黃大朋過去為了事業,常到寺廟誦經,祈求生意興旺;去年八月經朋友介紹認識慈濟,跟著慈濟人到災區當志工,他體會到只有誦經沒有實踐,心量還是打不開。

「他從災難中看到人間苦難,印證佛法所說的『空』理;之後參與慈濟志工,從付出中體會到感恩與法喜,得到了『妙有』。」上人表示,唯有身體力行,才能體會到菩薩道是如此寬敞筆直;勉眾廣招愛心人,同行這條康莊大直道。

安定人心,起善效應

人文志策會中,上人憂心媒體過度強調金融危機負面影響,使人心惶惶;叮囑大愛新聞應謹慎報導相關議題,莫偏執一端誤導人心。

「此波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台灣受到的影響相對而言並不大;雖然景氣低迷,只要大家能清淡平實度日,即能度過難關。反之,若過度誇大負面,使人心惶惶,會起不好的效應。」

上人叮囑人文志業作為媒體清流,要更用心用愛,不畏困難,做普天下人的眼睛、做普天下人的手腳。

「山再高,爬上去;事再多,做出來。讓大家的眼睛看到、耳朵聽到的,都是無私付出的人間大愛,激盪出人與人之間愛與善的火花!」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一顆種子,可以產生無量無數種子;一念善法,可以散播無量無數妙法。

自我造福,人人有福

「回顧自己做慈濟四十多年來,可以自我肯定的是:起步正確,方向沒有毫釐偏差,一步步踏實往目標邁進。」

花東地區委員慈誠共修、慈青慈懿會暨學長會輔導員研習營,上午於靜思堂合併舉行圓緣,上人感恩慈濟人無論距離遠近,彼此心都貼近。

「台灣一步,全球慈濟人同步,皆因大家共同一念心,縱有千山萬水之距,然心靈無秒差,足跡整齊同步走。」

拜現今科技之賜,志工早會連線遍及全球近五十個慈濟社區道場。佛陀曾描述,於一頓飯食間,能遍遊十萬億遠的佛土,上人說,這絕對有可能。

「在我眼中,你們人人都是佛。只要受法,我就已悠遊在大家的心地國土,每一個人都是那片淨土上的諸佛。」

上人勉慈青學長姊要做學弟妹的典範,若是成家,要做兒女的典範,也就是樹立典範人生;有人文典範才能譜出美好生命樂章。

「我對每一個人都懷抱很高的期望、無限的希望。多淨化一個人、多一分愛心,就是多一顆種子。一顆種子可以產生無量無數的種子;一念善法,可以散播無量無數妙法。」

去年美國南加州森林大火受災戶瑪利亞夫婦,接受慈濟五百美金現值卡應急;抱著回饋之心,瑪利亞選在丈夫六十一歲生日前一天,開車八十多公里送竹筒到慈濟美國總會,離去前還請購《靜思語》、領取兩個竹筒,當作先生的生日禮物。

「每天投入一個銅板,不論是一分、一角或一塊錢,一抬手,內心就會為『今天要救人』而感到開心。」上人勉慈濟人啟發人人愛心,使天下人的心念匯合在同一方向——愛。

不受利誘,創造價值

為期兩天的花蓮慈濟醫院醫師合心共識營,午後在精舍舉行圓緣。

骨科張順忠醫師分享,當年由建中推甄入慈濟醫學院,小小心願就是用自己的雙手去幫助別人;十年來看到慈院發展符合自己的目標,此次參與營隊後,要把初發心再擦亮。

軍職退伍再讀醫學院的小兒科醫師楊成湛表示,經歷過女兒早產、插管經驗,到自己當上兒科醫師,完全能體會上人所說「以病人為中心」,所以主動關心早產兒父母;體會到用心過每一天,生命就沒有浪費。

上人開示,每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只要清楚、正確,不論從事哪一行業,都能對人類有貢獻。「若能更進一步付出無私大愛,不但無所求還向人說感恩,就是最清淨的智慧。」

錢,只是過眼雲煙,成就不了人生典範。上人勉眾心莫隨著功利而轉。

「我這一生,任何誘惑都無法影響我。明明沒有錢,當年我還是婉拒了一位日本人相當於八十億台幣的捐款。建院的錢在哪裏?我不知道,但我心中有一個信念——信自己無私,更相信人人有愛;我希望開闢一塊福田,人人累積小錢,『粒米成籮、滴水成河』,未來醫院建成,人人也會珍惜。」

全台慈濟人輪梯回來花蓮慈院做志工,上人告訴座中大醫王,這一群志工中許多人都是從早期籌建醫院時幫忙把一塊磚、一條鋼筋、一包水泥募集回來;所以他們很珍惜愛護這所醫院,進而投入醫療志工。

「志工付出無所求,只要看到大家對病人的愛,就是他們的心願圓滿。」上人勉眾心中常存「感恩、尊重、愛」。

即使再有錢的人,一旦生病,寧可什麼都不要,只要健康就好;上人表示由此足見病是最苦的。「就如佛陀拯救眾生的慧命,醫師能拯救病人的生命;要做到視病如親,把每一個生命都當成親人,及時伸手救護,拔除他的苦難。」

上人期勉醫療同仁有志一同,用「誠正信實、慈悲喜捨」和「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心,落實愛的人文。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誠正大愛無敵對,信實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寬包容,喜捨無私念純真。

用生命教育生命

十四年前因為一場重大車禍,三十歲的馬來西亞吉隆坡廖迎發右腿截肢、左腿受傷變形,從此陷入沮喪困頓。母親與妻子未曾放棄,不斷鼓勵他振作;母親癌末病篤時,流著眼淚對他說:「我最大的願望是看到你重新站起來。」

「媽媽的眼淚像含沙的明珠,一粒粒流入我的心。我答應媽媽一定要站起來。」廖迎發右腿裝上義肢後,已能站立、行走,只是每走一步就一陣抽痛,也無法久站。二○○三年因緣參與慈濟訪視,見苦知福,他發願盡己之力幫助他人。

廖師兄每個月到痲瘋病安養院關懷,曾經連續站立五個小時,為老人修指甲、刮鬍子;遇到四肢健全卻自我放棄的人,他會撩起褲管,「用生命教育生命」。

早會時間,上人稱歎廖師兄超越身體障礙,福慧雙修。「即使每走一步都很痛,他以助人為樂,把握時間付出,還要幫助『心殘』的人提起生命勇氣。做一分就得一分歡喜,這就是『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上人表示,人人清淨的本性就如大圓明鏡,只因為貪婪、欲念,使鏡面蒙塵,無法映照真理;或是對道理知而不覺,在人與人之間對立、衝突,徒增煩惱。

「只要用心,將蒙塵的自性拭淨,運用智慧,發心立願付出,世間沒有做不到的事。在實際付出中,歡喜而感恩,就是真正得福!」

立願合心有大力

菲律賓企業家顏長偉,在當地慈濟人陪同下來見上人。上人言及此波金融海嘯全球受創,唯心靈不生海嘯,即能安度風暴。

「在此時此刻,應自我警惕,清淡平實生活;莫存有僥倖心態,仍在收益得失中掙扎。把心安定下來,踏踏實實努力,就能縮短金融風暴影響的時間。反之,不甘平淡,繼續放縱欲念,就會陷入求不得的痛苦。」

顏先生表示,其工廠有一千五百多名員工,因自身是白手起家,能體諒勞工階層生活不易,故以父母心來管理、關懷他們。上人肯定其用心,且言領導者可以影響員工行善或趨惡。

「能以真誠之心善待員工,員工自然會在工作上、言語態度上回饋雇主。公司營運順暢,讓上千個家庭維持生活,還能進一步帶動員工付出,對社會將有一股善的影響力。」

世間苦難,不止於貧窮困苦;欲拯救形形色色、無量無數的苦難人,取決於人人一念心。上人表示,集合人人的愛心,能成就對人間有益之事,「不能缺少任何一個人的力量!」

愛才是幸福泉源

慈濟大學與印尼大學二月十一至十二日,在雅加達慈濟大愛一村合辦「紅溪河整治效應」研討會。會中提到印尼政府鑑於慈濟大愛村移民遷村成果顯著,將採用慈濟模式,規畫興建一百萬戶國宅安頓河岸貧民;也計畫整頓雅加達境內十三條河流。

印尼大學研究團隊認為,像慈濟這樣大規模的援助計畫「太過豐盛、豪華」,是別的機構難以複製的。十日早會時上人表達不同看法:「只要有心就不難!真正用心用愛付出,就有改變一切的大力量,地球才能不再受毀傷,人類也才能真正和平。」

上人再舉印尼亞齊慈濟大愛村為例。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亞齊發生強震引發海嘯,造成二十多萬人罹難。由於當地屬於印尼軍事管制區,外國團體不易進入;慈濟人長年在印尼耕耘慈善獲得政府信任,因此獲准進入,從急難救助到中長期援助,為災民安心、安身、安生。

慈濟在亞齊興建完成三個大愛村,二○○五年十二月大愛一村完工,第一批入住的居民中,有不同信仰者、有政府軍也有反抗軍。今年初慈濟人到大愛村探望,有軍人表示,體會到能和平生活、彼此關愛,是最可貴的,因此已經回歸平民生活。

印尼慈濟慈善志業已成為國際典範。上人歸結要達到全球典範的慈善品質,必須真正做到「誠正信實」與「慈悲喜捨」——誠正大愛無敵對、信實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寬包容、喜捨無私念純真。

「誠正大愛無敵對——秉持誠正大愛,就沒有敵人,對方感受到我們誠懇付出之愛,自然不會加諸傷害。」

「信實良知有感恩——付出無所求,讓人生活安定之後,也要教導他們『信人有愛』,人與人之間無須對立、相殘;只要人人有愛、能起感恩心,就能建立互信。」

「慈悲心境寬包容——只要有慈悲寬諒的胸懷,即能不分宗教、放下對立,彼此包容,和樂相處。」

「喜捨無私念純真——心念純真,以無私之心歡喜布施。」

上人強調「愛是人生幸福的泉源」,能夠大愛寬恕即無敵人,合天時、地利、人和,普天之下即是淨土。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小語】心明,境界就明。

捨煩惱,入法歡喜

早會時,上人回顧行腳點滴,提到在高雄喜捨環保站「拆解區」,見到全盲的環保志工王淑靜。

淑靜師姊二十八歲時因視網膜病變,視力日漸模糊;三十六歲雙眼全盲,罹患憂鬱症,甚至嚴重到精神分裂,自我封閉十多年。直到三年多前,她偶然轉到大愛電視,「聽」到大愛劇場游陳師姊的故事心有所感,不再對先生埋怨猜忌,主動打電話到高雄分會表達當志工意願,從此投入環保。

從學敲開錄影帶塑膠殼、拆螺絲,如今承擔拆解區關懷組長之責,淑靜師姊從付出中找回自信,配合藥物治療,憂鬱症漸漸好轉;一邊做一邊關懷其他身受病苦的志工,分享自身經驗。

曾經一個小時拆不了一顆螺絲,現在已能全憑手的觸感拆螺絲,她說秘訣就在「靜心」,用心代替失去的視力。

「我看到淑靜拿起廢棄羽毛球拍拆解。她邊摸邊告訴我,裏面有木頭、鋼絲、塑膠還有小螺絲。我好奇拿來一瞧,確實如她所說的,不但有木料,連微小的螺絲她都摸得到,還能用電鑽取出。」

「我問她,這麼小的螺絲,用電鑽取的過程中不會傷到手嗎?她回答:『剛開始常常被電鑽傷到,也曾做到手破皮、流血,就是要多用心;我不是拚業績,是拚心靜。』」

「貪瞋癡慢疑」是五種障礙眾生的煩惱,上人指出,淑靜過去因疑心,不但自己辛苦,和她相處的人也很辛苦;現在心念無私,則天地寬。

「心明境界就明。她曾因心中生疑而致憂鬱,如今分秒集中精神、不斷付出,讓心沒有空隙得閒胡思亂想。把胡亂猜疑之心磨光,使心鏡清淨無染,智慧因而明朗,故能走出自怨自艾的人生,時時自度度人。」

醫療愛,真誠慈悲

與醫療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表示選擇從醫,少不了愛。「愛,要愛得真誠。慈濟人文『對內誠正信實、對外慈悲喜捨』並非口號,要真正做到。」

有感於近來經濟亂、社會亂,上人指出,一切乃人心脫軌所致,慈濟人文正是引導人回歸清淨本性。

「較之於其他團體所談的『愛』,慈濟多了一分內『誠正信實』、外『慈悲喜捨』的內外呼應,此即人文特色。」上人殷勉座中主管心力合齊,推動人文。

心調和,難關易過

曾有「非洲糧倉」之譽的辛巴威自然物資豐富,然由於政治動盪、人心不和,人禍、天災頻繁,人民長年苦於飢餓,近來又因霍亂疫情失控,人心惶惶。

六日志工早會時間,上人感嘆這個國家的生態,只有「苦不堪言」形容。「天時、地利之外,最重要的是人和;人心不只要和,還要戒慎虔誠,人們才能安穩生活。」

儘管非洲距離遙遠,上人勉慈濟人心要寬大,關懷天下人。「心要寬,視天地間所有人為家人,無所不親;以無量大悲救苦眾生,不只作眾生真善知識,也要作『你不請、我自來』的不請之師。如此才是真正人間菩薩。」

景氣不佳,一些學子註冊發生問題,慈濟正推動「安心就學計畫」,深入學校發掘需要幫助的家庭。上人指出,相較於辛巴威,台灣人實在應該感恩知足。

「只要人心和,並且克勤、克儉,困難日子很快就會過去;怕的是人心不調——視過去的享受為理所當然,而今榮景不再,心就『過不去』,導致真正陷入困境。」

上人強調,只要調整心態、甘願吃苦,腳踏實地打拚,困境就容易過。

人文心,人性之本

與慈濟大學范德鑫教授等人談話,上人強調慈濟的醫療與教育志業並非「功能」取向,強調的是發揮「智慧良能」。

「所有醫療教育,必會教導如何救病人、愛病人。但慈濟的醫療人文不只如此,更要具備『誠正信實』和『慈悲喜捨』,這是發自內心極深層的愛。」

一位病患長年為牙痛所苦,慈院醫師為了替他解除痛苦不斷尋思,終於找出痛是由腦瘤引起。上人以此為例表示:「『誠』懇面對病人的問題、『正』確診斷病情,還要用深刻的愛對待病人,取得病人的『信』心,才能『實』際為他解除痛苦。」

「慈善」志業亦然。上人指出,慈濟因有一分宗教精神,而與一般社會慈善機構不同。「這分宗教精神,就是懷抱宗教情操、用無私大愛走入人群。」

上人重申人文不同於文化。「文化會因時、因地而異,人文則舉世皆同,就是人性之本,只要做出人品典範,就是值得文史流芳的人文!」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