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去除煩惱源

◎證嚴上人

貪念生起,欲求無邊,
有一缺九不滿足;
瞋念生起,聲色不調,
形象破壞人格損;
癡念生起,身陷迷境,
情愛仇恨難自拔。

貪、瞋、癡
是人心無邊煩惱的源頭,
照顧好每一個起心動念,
莫讓細微煩惱入心;
時時發露懺悔,
莫讓心地覆藏一絲不淨。




▲社論

清涼的生命教室

七月熱浪襲人,有人冒著溽暑出外旅遊,也有不少青少年為聯考揮汗苦讀。今年全球氣候異常炎熱,在繁複的社會生活中,多少也影響人心浮氣躁。所幸在慈濟的生活世界裏,我們唾手可得令人歡喜、除卻熱惱見清涼的妙方。

平常人很難想像肢體不健全的痛苦與不自由,當我們看到慈濟醫院成功分割了菲律賓連體女嬰的那一剎那,才明白健康的生命不是理所當然,是上天與父母寶貴的恩賜;而周歲女嬰終於可以擁有各自的天地,可以不再側臥,而能舒服地平躺翻滾,她們的媽媽也一展愁眉了!我們更為從志工到醫護人員的接力,成就這樁重生的美事,打從心底禮讚愛與祝福填補人間殘缺。

印尼是一個伊斯蘭教的國度,風俗習慣和我們大不相同,然而普天之下人們求取溫飽與有屋遮蔽的心是一樣的。去年初雅加達紅溪河暴漲,當地慈濟志工發動清理淤塞的河道,並協助岸邊違章建築的住戶遷離,最近為他們新建的房舍已陸續完工,目前已有七百多戶入厝,還有四百多戶下月將遷入。此外,這兩個月來,慈濟也對當地貧戶發放了白米,預計將陸續發出五萬噸。

身處寶島的我們豐衣足食,在生存上已進入心理學家所謂較高層次的成就和靈性需求,若非見到天涯暗角還有不少人在貧窮邊緣掙扎,我們恐怕不會珍惜「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人間有苦難,我們方知自己是有福之人,才會心生憐憫出一臂之力,幫助這些人離苦得樂,而自己也變得少欲少煩惱,快樂許多,發現原來最高層次的滿足不需外求,自身便已具足。

在經濟掛帥的現代社會,我們以為人必然自私自利,然而,只要一個人心中有愛,化為行動,這顆愛心種子就落地生根,開展出源源相續的助人機緣。如平常是企業家的面貌身段,忽然一變為謙卑的扛白米志工,這個印尼的場景其實已在台灣、中國大陸,以及許多慈濟援助的地域出現過。

原來菩薩即出自你我之間,原來慈善救濟不只是給予、消除物資匱乏的障礙,而有無窮的收穫,包括產生新的價值觀(例如感恩回饋)、帶動新的生活方式(例如恬淡度日)、發揮所能幫助這個世界多些祥和,少些紛亂;甚至帶來整個人生命的轉化,脫胎換骨變為廣結善緣之人,而不再是親人和社會的累贅。

慈濟有數以萬計的環保志工,其中有不少人曾經渾沌度日,或者不務正業,卻因投入跟大地最貼近的資源回收工作,從此找到生命的定力。這些「草根菩薩」多屬基層小人物,還有高齡達八、九十歲的阿嬤,許多人那分「日不出即作,日落仍不息」,不分寒暑地樸實付出,點點滴滴匯成了社會底層的人心清流。

感人的故事說不完,以上只擷取數例說明。天氣儘管熱惱,這樣的生命教室卻是一片清涼,我們在這裏學習,靜心沉澱出生命的清淨喜樂。





▲心靈交流道

心靈交流道

好文章如好友,心煩時開臆解悶,失意時驅愁釋懷,
字裏行間,有歡笑、有溫暖,句逗篇章中,有真情、有大愛……
《心靈交流道》是交會談心的好所在,
不論是心情的回餽或是意見的參考,都竭誠歡迎您來分享。
來函經刊登,將致贈慈濟出版品。

超越宗教的大愛

最初認識慈濟人,是在一個教會活動中。那是位於新竹的德蘭中心,為感恩長期贊助、服務的教內外友人,而頒贈感謝狀的一個典禮。我見到許多慈濟媽媽上台領獎,方知她們已默默地為院童付出多年,打破了宗教的藩籬,體現出人間大愛。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說過「愛的反面是冷漠」。誠然,今日的功利社會,許多人內在的熱情良善,早已被自私、我執、淡漠、愚昧的冰川所澆滅。幸而對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危機也是轉機,人不為善我行善,眾生無情我有情。耶穌基督說過:「一個人就算是贏得了全世界,如果失去自己的靈魂,又有什麼益處呢?」

信眾約只佔台灣人口百分之一左右的天主教,在新竹地區就有六個慈善機構,以教養智障人士、孤兒、中輟學生及照顧老人為主,另外還有一所醫院、五所學校和兩家社教服務機構。欣見慈濟人逐日增多,好義行善,不僅度己更度人,在證嚴上人感召下,日進於德,共同為人群而努力。讓我們一起互勉加油吧!

新竹 張士仁

囹圄有感

猶記得日前,於囹圄內書櫃一隅,無意間發掘了一本《慈濟》月刊。對慈濟善舉早已時有所聞,舉凡全球各地每遭逢天災人禍肆虐,亟需各界伸出援手時,屢見慈濟志工穿梭其間散播愛,這種大愛無私的精神,著實觸動人們的心弦。

沉浸在《慈濟》月刊文字之中,不難發現慈濟志業已深耕於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總默默地把社會點綴得處處有情、有愛。尤其前陣子SARS疫情造成人心惶恐,慈濟志工不畏辛勞和病毒感染的危險,作為防SARS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最佳後盾。相形之下,身處高牆內的我,感動人間有愛的同時,也不禁油然生起羞慚汗顏之態。

細數身陷縲絏已近七載了,初受法律制裁,礙於智識淺薄、價值觀偏差等因素使然,心中難免滋生怨懟不滿。在歷經父親驟逝的傷痛及服刑期間諸多親友的鼓勵下,逐漸悟出「愛」的真諦--一個人若懂得助人和愛人,無疑會是個徜徉在幸福境界的人生。

慈濟宛若社會一股大愛暖流,能融化人心的疏遠芥蒂,拉近彼此感情、洗滌心靈污垢,進而淨化人心。藉此感悟與眾人分享,更冀盼人間每一寸土地,皆有愛的曙光照耀。

宜蘭 賴先生

心開運通福就來

前陣子心情一直不好,情緒降到冰點,什麼原因自己也不清楚,卻一直提不起勁做事,腦中一片空白。直到有天看到大愛電視台證嚴上人開示的一句話:心開運通福就來!心中為之一振。

有時看電視節目中談風水、如何增進財運好運,便會去做,但「運氣」依然起起浮浮;直到轉到大愛台,看到上人的這句話才打醒心中迷思--每天愁容滿面,心境無法開朗,又如何會有好運?

我自問為何如此憂愁、不開心?又為何害怕與無奈?這樣的情形已持續好長一段時日,甚至有時會懷疑自己是否患了憂鬱症?一句「心開運通福就來」,讓我真誠面對內心的孤獨與空虛感。

原來我是如此孤單,感受不到愛,總覺得家人並非真心疼愛,只有在我為他們做一些事時,才能感受到家人的一點點愛意。在婚姻生活中,孩子成為我們夫妻間唯一的話題與聯繫的管道,更遑論彼此的貼心了。

先生看電視、我玩電腦,累了各自睡,一天交談不到十句話;當我有事問他,他總是一副不願理睬的模樣。我曾試著溝通,卻不得其門而入,也因此我消極地只想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這種逃避問題的作法,讓我感到無奈與無助……

我反覆自問:要如何做才會覺得開心而活得自在?答案是--在照顧好家庭的同時,也要多充實自己,走入人群。當女人步入婚姻生活,一切以家庭為重,常忽略自己的需要和成長,所以,希望別人愛我,我必須先學會愛自己。

近日閱讀到一本書,談的是如何紓解自己的情緒,其中提到要接受自己一切負面情緒,當自己完全接受並且承認它的存在時,才能清楚問題的所在;也才能有勇氣面對一切,解開自己心中的結。找出方向心就定,心定開朗,運轉福就到。

感恩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讓我能定下心來照見自己的問題,也許無法改變別人,但總有能力可以改變自己。

台北 簡郁文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證嚴上人《靜思語》云:「心迷就會苦、心悟就自在」、「人生,並不是指在世界上活多久的時間,能為人服務的生命,才是真正的人生。」初恭讀時,實難解其意。

自從今年初,朋友介紹加入慈濟會員,在閒聊中,逐步感動於慈濟人之慧根宏願,並拜讀了十餘本慈濟刊物後,對上人的四大志業、八大腳印理念與大愛的慈悲喜捨精神有所認識,更加認同「甘願做、歡喜受」的處世謙卑之道。於是毅然決然,加入慈濟志工的培訓。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當今社會現象,物欲橫流,人本精神愈趨淡薄之際,慈濟所做的一切,正能洗滌、淨化人心。與其自怨自艾、擔心社會現狀,不如化作力量信心,盡一己心力,付出愛心關懷,以實際行動參與普愛一切眾生的志業--「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正是我的心願。

台南 章台真





▲無盡藏

愛的奇蹟

◎證嚴上人/主講.編輯部/整理

不論將兩位連體的灰姑娘,
變成人人捧在手心的白雪公主;
還是將一個人身上的器官移花接木,
在另一人身上展開重生……
尖端、精密生命工程--醫療
創下了愛的「奇蹟」。

人生多苦難,溫馨的愛卻也遍滿天下。

莉亞和瑞秋出生在菲律賓一個窮困的家庭,是一對連體雙胞胎,從出生腹部就緊緊相連;然而卻連體不連心--一個安靜、一個好動;一個想睡覺時、一個卻因為肚子餓而哭泣……無論生活習慣或是喜愛偏好都不相同,如果一輩子緊密相連,生活將是多麼辛苦。

因緣的牽引,讓這對姊妹得以遇見菲律賓慈濟志工。志工將這個個案呈報花蓮本會,不久花蓮慈院的醫師親自前往評估,最後決定將她們接來台灣,進行分割手術。

今年四月中旬,媽媽帶著姊妹倆在志工陪伴下,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慈院醫療團隊經過一連串縝密的前置作業,六月二十八日,為她們進行了分割手術。

手術持續進行六個小時,當她們各自獨立、分別被安置在不同的兩張床時,大家立刻歡呼起來--看到她們終於能夠平躺,多麼舒服啊!

她們的恢復狀況良好,以前兩個人連在一起無法站起來,現在一個已經可以坐學步車了!從今以後,兩人不論要往東或是往西,都可以自己作主。

看到這一對幸福兒,不只身體獨立自由,命運也將從此改變,實在令人歡喜。她們與慈濟的緣已經結下,將來回到菲律賓,當地的慈濟志工會繼續陪伴她們成長,讓她們受良好的教育。

期待她們能一步一步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活得健康活潑、亮麗有光彩……

盤山過嶺,東來求醫

「盤山過嶺為按怎?為了親人的生命……」這一段歌詞,描述的是幾十年前,東部民眾生病求醫無門之苦。

然而花蓮慈院成立十七年來,這一路所累積的成就,讓身受病苦之人,也陸續「盤山過嶺」來到東部就醫。

家住南投草屯的張先生,幾年來為了治療肝病宿疾,控制病情的藥已經用到了極限,醫師表示唯有換肝一途才能維持生命。他於今年三月二十日來到花蓮慈院,向醫師表達換肝的堅定意願。

五月三十日,他接到慈院的電話,原來是台東有位腦死病人願意捐贈器官。接獲通知前,張先生才因嚴重腹水到醫院打了三天高蛋白,病魔幾乎就要摧毀他的生命,因此他聽到這個消息非常興奮,立即收拾行囊來到花蓮;同時,慈院李明哲醫師也親自南下台東取肝。

李醫師於下午五點多出發到台東摘取肝臟,回到花蓮已是凌晨三點多了。三十一日清晨七點,李醫師進入開刀房,歷時十三個半小時的換肝手術,並於術後繼續留守在加護病房守護著張先生……總共將近四十個小時不眠不休。

張先生術後恢復情況良好,三天後已能下床活動,並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休養。他在七月中旬前來精舍,感謝慈院醫護團隊的細心呵護,用愛貼心照顧病人;他說:「當手術後眼睛睜開,才知道我還活著,好像是重生一般……」

除了醫療團隊的再造之恩,他還感謝許許多多人成就了他的生命,尤其是手術時輸入體內的一萬多西西鮮血,是各界人士所捐贈,「說不定走在路上擦肩而過的人,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張先生感恩地說。

尖端、精密的生命工程

看到這樣溫馨的醫病關係,真讓人感到開心。然而,人生多苦,尤其病痛來磨時更是苦不堪言,而且病也不分年齡大小。

台南有一對父母,他們的孩子在六歲時突然走路不穩、視力模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是長了腦瘤,由於長在貼近腦幹的深層部位,連著兩家醫院的醫師都不敢動刀。為了醫治孩子的病,父母到處求神問卜、找偏

方,全家人也都跟著受盡折磨,一直到如今孩子已十四歲了。

去年十一月,這對父母從大愛電視台獲知慈院成功醫治了多例嚴重腦瘤病患,於是他們帶著孩子前來一試。由院長林欣榮親自看診、神經外科醫療團隊操刀;從手術後到現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這個孩子不但能夠開口說話,也已經開始復健了。

還有一位八十歲的老人家,原本是一位享譽盛名的國劇老師,卻因為罹患巴金森氏症,連站都站不起來,而且會全身發抖。他的孩子很孝順,帶著父親找遍世界名醫,最後來到花蓮慈院,接受醫療團隊研發的丘腦燒灼手術,如今不但能夠走路,還能唱京劇給大家聽……

不論是將兩位連體的灰姑娘,變成人人捧在手心的白雪公主;還是將一個人身上的器官移花接木,在另一人身上展開重生;讓可愛的孩子、甚至八十歲的老人家再度站起來……都是非常尖端、精密的生命工程。

感恩慈濟醫療團隊共同再造生命,更感恩全球慈濟志工在醫院興建期間的護持,醫院建設完成後投入當志工,擔任醫病之間的橋樑,讓慈濟醫療志業不僅是搶救生命、守護健康,還充滿愛的人文,實在很感恩。

彌補生理,心理也解脫了!

七月底,來自台灣、新加坡和印尼的醫療志工,共同在印尼展開為期兩天的大型義診和發放。這些窮困苦難的人們,有人一輩子都沒看過醫師,更多人即使生病了也沒錢就醫。因此,得知慈濟將舉辦義診,他們帶著病痛和希望前來。

在義診開刀房裏,幾乎時時都有十幾台手術同時進行,多數是眼科、兔脣整型,還有小腫瘤等等。有一位百歲的老婆婆前來接受白內障手術,雖然她的歲數已高,醫師評估她的身體狀況後,還是決定為她動手術,讓她的眼睛看得到,生活品質能提高。

一位八歲的孩子罹患嚴重的兔脣,嘴脣裂到鼻子裏面去了,牙齒也露了出來。媽媽說,這個孩子生下來後就無法吸奶,家人費盡千辛萬苦才將他扶養長大,如今到了上學的年紀,卻因為兔脣的缺陷而感到自卑,不敢出門,也不敢上學校。聽到慈濟要幫他修補兔脣,他天天都在高興著。

經過一番整型,他的心理解脫,生理也彌補了,真的讓人很開心!



一個人健康,就是一家人的幸福。要讓生命輕安自在,必須要有一群人將愛的力量匯聚,才能幫助更多人;感恩許許多多大醫王、白衣大士和志工們的付出。雖然人間有許多苦難,但是有了愛的匯聚,苦難背後就充滿了溫馨。

期待人人開拓這股心靈的清泉,淨化自心、淨化他人,並付出一己之力,共同創造亮麗的人生。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二、九、十一、十五、二十一日,講於花蓮靜思精舍)






▲天涯共此情

許她們「兩個未來」

◎賴睿伶

一個貧困的家庭,兩個尋找出路的生命,
四個等待倒數的共同體……
是什麼樣的因緣,
讓他們從菲律賓卡林佳千里迢迢來到台灣花蓮?
是什麼樣的信念,
讓他們將連體孩子的未來託付給慈濟醫療團隊?

卡林佳( Kalinga ),位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北部,相距車程約十二小時;平均海拔三千到五千呎,是個道路隨梯田旖旎而上的山城……許多的敘述與聽說,讓初到菲律賓的我,開始在腦海中勾勒著卡林佳的輪廓,幻想著那裏的一對雙胞胎連體女娃的樣子。

四月十五日,當我在馬尼拉看到這對小姊妹的第一眼,我從她們身上感受到彷彿第一道陽光撒在大地上,那樣質樸、開朗又有些清新的味道。

瑪莉塔(Marieta)是這對雙胞胎女娃的母親,深邃的瞳孔像是菲律賓一望無際的藍天,靦腆的笑容透出堅強的意志;她的話很少,比手畫腳與微笑很快取代了簡單的英文單字,成為我和她溝通的方式。

安迪( Andy)是一個害羞又盡責的爸爸,他會餵奶、也會和瑪莉塔輪流吃飯接替照顧孩

子,雖然抱孩子的動作有些生疏,但此刻卻依然故我地抱著--也許是因為手中的娃兒明天就將跟著她們的母親到遙遠的台灣,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從遙遠山村來到城市

菲律賓偏遠地區的原住民是很難拿到護照的,因居住地沒有戶政登記制度、更沒有電腦連線的人口登錄資料;而要拿護照首先得證明自己是在菲律賓出生、在菲律賓結婚生子。菲律賓原住民包含安迪一家人在內,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戶口登記與結婚登記,更別提兩個雙胞胎孩子的出生證明。

地檢署的高級官員是卡林佳人,基於同鄉情誼而協助安迪夫婦安排出國所需的護照與各項證明。為了感恩地檢署官員以及台灣外交部駐菲律賓辦事處在入台簽證上的協助,慈濟志工趕在女娃前往台灣分割的前一天,帶著他們一家四口前往致意。

拜會過程中,其中一個孩子突然哭了起來;連體嬰一個哭了、另一個也不得安寧,很快地哭聲從獨唱變成重唱。只見父親安迪從角落的位子站了起來,起身要去拿尿布,媽媽瑪莉塔也到會議室外的走廊上哄孩子。

孩子的哭聲引來眾人的注意,一群人上前圍觀,人人睜大眼、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對連體嬰,還有人竊竊私語……

對菲律賓人來說,生下連體嬰是不吉祥的,他們認為是祖先上輩子殺了人,投胎來人間受苦、讓子孫蒙羞……後來瑪莉塔告訴我,面對眾人異樣的目光,她很憤怒,也很難過,她不希望孩子未來人生都要這樣去面對……

一疊疊已積出灰塵的公文背後,坐著的是馬尼拉德高望重的老律師,他正宣讀著慈濟與安迪間的合約內容。在律師的公證下,雙方將連體嬰切割手術以法律合約的形式保障彼此權利、分擔任何可能的壓力與義務。

共有六份副本文件,瑪莉塔先簽名,再來是安迪。安迪很仔細地、一字一字寫出他的名字,我仔細看著那雙手,那是一雙極黝黑又粗糙的手,他用這雙手一畝一畝田地耕作,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現在他的手、他的名、他羞澀的筆觸,正許給孩子兩個未來、兩個希望。

安迪透過翻譯表示,此刻他內心沒有憂慮,只有感恩,因為這是慈濟人的愛心;就算手術有任何不幸,他也不會責怪任何人。最後當他用英語說出「Thank you very much」時,我看到他濕潤的眼眶……我告訴他:你是一位勇敢的父親!

我問瑪莉塔明天就要去台灣的心情。「 Exciting!」她試圖用最簡單而有力的字眼告訴我。

很難想像過去九個月來,她心中的煎熬與痛苦、不捨與傷心,如何終於轉換成這令人振奮的一個字!她沒有憂慮與傷心,因為她已將一切交給了慈濟。

機場揮別,邁向希望之路

瑪莉塔今年二十五歲,作為一對連體嬰的媽媽,她很快地歸納出她所遇到的困難--

一、金錢。沒有足夠的檢驗費用,更別提手術與醫藥費用,當時全村人湊足兩萬元讓她帶孩子去做心臟檢查,但是到了醫院之後,醫師卻說要四萬元才肯檢查,因為這對連體嬰算是兩個人。四萬元對一個一天工資才五十元的菲律賓原住民來說,幾乎是天價!檢驗之路遙

遙無期,更別提後續治療問題。

二、不知如何尋找支援。未知的原因生下這對孩子、未知何種醫療可以解決問題、未知孩子將來會面對什麼……一切都是未知,瑪莉塔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從醫院和慈濟志工的一面之緣,到花蓮慈院醫師迢迢來菲律賓為孩子檢查,直到此刻將要前往台灣做分割手術,這一路下來,瑪莉塔除了感恩還是感恩。她說,雖然不免有些擔心,但總是孩子的一個機會,她謝謝所有慈濟人在金錢上與醫療上的協助。

她不斷地握著我的手道謝,我感受到母性愛的力量。對一個家境清貧、又萬分無力的母親來說,幾句道謝已是她能給予最誠摯的表現。

終於要啟程了!在前往機場前的午後,菲律賓慈濟人又貼心地帶著瑪莉塔到商場去購買一些衣物與鞋子--這不是瑪莉塔要求的,瑪莉塔與安迪從未特別要求什麼,只是之前志工幾次與他們在醫院碰面,總看到瑪莉塔畏縮著身子、披著被單躲著醫院的冷氣;安迪也是,問他冷嗎,他又直說不冷。

悶熱氣候下,穿梭在沒有冷氣的開放式攤位間,慈濟人陪著他們試穿、試用,呵護之情如同對待自己的家人。而機場的揮別是愛的接力的開始,菲律賓慈濟人將棒子轉交給台灣……

而我明日也將啟程,前往莉亞與瑞秋的故鄉,看看安迪的田、看看瑪莉塔的廚房,看看在那裏能不能找到安迪在孩子未出生時,曾經做過的夢想!和重新作夢的勇氣。

拜訪卡林佳部落

明月冷冷的螢光伴著我們出門,我們隨著安迪回到他的家鄉卡林佳,這一趟超過三百公里的遙遠路程,預計將花去我們十幾個小時。就在此時,瑪莉塔母女三人已前往台灣。

車子下了高速公路,又穿過一

個個市區,聚落、荒田……塞車與山路減緩了前進的速度,我們已經走了四個小時,卻只走了三分之一路程。

看著對向車道那掛滿了人、吉普車改裝的小巴士,危險與酷熱的程度,讓人難以想像安迪和瑪莉塔帶著兩個小女嬰,是如何一路搖搖晃晃進城的?

一路北行,城市與城市的距離逐漸拉大。兩旁的稻田正在收割,涔涔的汗水貼在農人黝黑又充滿笑意的臉上,想必這是一個令人滿意的夏天!安迪是農夫,安迪的父母也是農夫,但現在的安迪不是站在田裏像他們一樣有個豐收的夏天,而是剛從陌生的城市揮別妻女,等待著未知的命運。

一個轉彎之後,我們看到一大片稻田,遠方的山矗然而立;沒有市集的嘈雜、一撮撮的草屋、路上跑的野豬、飛進飛出的雞鴨……這裏就是卡林佳。

卡林佳沒有市集,街角的雜貨店似乎是最熱鬧的地方,人們總是悠閒地走著,時間變慢了、腳步變輕了,簡單的房舍看得出當地人的清簡。一下車,安迪自然地露出肚皮納涼,我想一路上他等的就是這一刻吧!

卡林佳是一個以原住民為主的省分,長期的部落征戰與外族入侵(西班牙、日本、美國),讓居民對外來人有著強烈的不信任感。街角的孩子害羞地躲在大人的背後偷偷觀察著我們,一時間我和她四目相對,我以微笑回應她,她靦腆一笑,露出那潔白的牙齒、彎月般的笑眼……

哭泣的子民

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讓安迪的媽媽忍不住落淚?

一早我們拜訪了安迪的父母。安迪的爸爸打著赤腳,腳背與腳踝統一的黑色調與指甲內的污泥,不難看出他是不穿鞋的。他很瘦,安迪的媽媽更瘦,兩手的粗皮是老邁後鬆垮的皮膚歷經太陽又曬又烤後的結果。

他們其實住在更高的山上,為了接受我們的採訪,提早一天下山到親戚家借住。安迪父母坐在草屋前的小板凳上和我們談話,在一段比手畫腳之後我們才知道,安迪的爸爸有嚴重的重聽,幾乎是聾了。

安迪的媽媽說:「我已經忘了安迪是幾歲開始讀書的,我只記得,他讀了三年之後,我們實在是沒有錢讓他繼續念,他就只好待在家裏工作……田裏的收成根本沒有辦法負擔一家人的花費,吃東西都是問題了,那還能讀書呢……」

她緩緩道來,葉縫投下的陽光閃耀在她的眼睛上,似乎是上帝眷顧她的眼神,但這卻止不住多年的悲傷,她輕輕地拭去淚水。雖然我根本聽不懂她說什麼,但是她眼神透露那一分悲傷、無奈的輕嘆,不待翻譯轉達,我就已深刻感受到。

「很感謝慈濟能夠幫助我們。我們會更努力工作養這兩個孫女,也希望慈濟可以幫助她們讀書……」

菲律賓小學非義務教育,讀書變成一個家庭經濟狀況的指標;而如此瘦弱、年紀又大的他們還要更努力工作,讓孫女有機會成長就學……或許這就是他們對這對異於常人的孫女,唯一能做的吧。

路,延伸到目光的盡頭,隨著碎石的小徑而上,我們開始從卡林佳的市中心,出發前往安迪山上的家。四個小時的路途,我們幾乎是馬不停蹄地趕路。小路似乎無止盡地纏繞在一個又一個山頭,一個又一個部落;一路上大家顯得十分沉

默,隨我們前去的原住民攝影師竟然還暈車了。

這一個極為單純而又寧靜的村落,除了亂啼的雞隻外,村落就像山中的草木一樣,與環境融為一體。而此地就是我們車行的終點,再下去就只能用走路才能到安迪家。

從這個深山僻壤到馬尼拉,乘著飛機越過千山萬水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去尋找孩子未來的希望,安迪夫妻這條路多麼漫長艱辛啊!

何其有幸走這一遭,感受到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的辛酸、笑容與真誠。美麗的奇古河、河裏嬉戲的孩子、天然純淨的歌聲……還有山裏子民的眼淚與淚中甜美的希望,將是我記憶中永遠鮮明的一幕。





▲天涯共此情

展開獨立新生命

◎黃秀花

分割手術比預期中更順利地完成了!
莉亞和瑞秋自出生至今,
第一次有了屬於各自的重量--

盛夏傍晚的花蓮,天色依然清亮,卻多染上了幾抹美麗的雲彩,坐在花蓮慈院小兒科病房的瑪莉塔,一手環抱著雙胞胎女兒瑞秋 (Rachel),另一手拿著小湯匙慢慢餵食,不時還把視線飄向躺在床上把玩布偶的另一個女兒莉亞 (Lea) ,眼神中傳送的盡是慈母的光輝。

透著天光,兩張小臉蛋閃耀著光彩,那明亮如銅鈴般的大眼睛,還有捲翹的睫毛,十分惹人憐愛,瑪莉塔看得入神,不禁想起遠在菲律賓故鄉卡林佳的丈夫安迪。此刻,她多麼想與他共享這一分喜悅!

距完成連體分割手術已半個多

月,瑞秋和莉亞的身體恢復情況不錯,瑪莉塔感到既欣慰又滿足。從四月十六日帶著她們來台,六月二十八日順利完成分割手術,隨後又進行復健、練習坐立、行走……這三個多月來,不論對她或對雙胞胎女兒而言,都是一趟重大的人生轉折之旅。

絕望中的巧遇

今年初的一個夜晚,才六個月大的連體女嬰瑞秋和莉亞嚴重發燒,隔日安迪和瑪莉塔立刻帶著她們,搭了十多個小時的車,從卡林佳一路顛顛簸簸來到馬尼拉兒童醫院。大筆的醫藥費已經讓夫妻倆備感壓力,更無奈的是連醫師都勸他們放棄,讓瑪莉塔幾近崩潰,這是她自擁有這對異於常人的孩子以來,最傷心絕望的一次。

所幸,孩子們在接受治療後,漸漸恢復了健康;但醫師也提醒他們,若不儘早分割,孩子就得一輩子共生共存。面對菲幣一百多萬(約台幣八十萬元)的分割費用,靠耕種維生的安迪和瑪莉塔,不敢想未來,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馬尼拉兒童醫院為此進行募款,但進度緩慢;這時,瑪莉塔一家人在醫院巧遇了陪同水腦症貧童去看病的慈濟志工李偉嵩。李偉嵩了解了這對夫妻的困境之後,與院方討論,決定慈濟將參與協助這個個案。

李偉嵩將此個案呈報慈濟本會。為掌握分割的黃金時間,二月,花蓮慈院即派遣小兒外科主任彭海祁和影像診療部主任李超群前往菲國,為連體女嬰進行檢查。在菲律賓慈濟人醫會總幹事、也是馬尼拉崇仁醫院副院長呂秀泉的支持下,他們使用該院的高解析度超音波進行檢查,初步評估這對連體嬰肝臟相連,心臟未相連,分割的成功機率很大。

連體嬰是同卵雙胞胎在受孕十三天後,因胚胎分離不全所致,發生機率是五萬至十萬分之一。彭海祁指稱,台灣因產前檢查進步,已有好幾年未出現過連體嬰;然而,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菲律賓,產婦未能全面施行產檢,相對地產下連體嬰的比例也較高。

「一般而言,腹部相連的連體嬰,分割成功機率可達六至八成。」曾在美國費城一家醫學中心受過連體嬰分割手術訓練的彭海祁說,連體嬰相連的部位,大致可分為頭部、胸腹、坐骨、臀部等,莉亞和瑞秋的相連處是在腹部的肝臟,是屬分割成功機率最高的一種。

彭海祁還強調,連體嬰分割的黃金期,是三至十二個月大,若年紀再長一點才進行分割,不僅脊椎的畸形會愈來愈嚴重,且更易影響到心理層面。而莉亞和瑞秋尚未滿一歲,正是分割的最佳時機。

李超群則說,連體嬰是共生共存的關係,一旦其中一人往生,另一半隨即會跟著往生。因此,莉亞和瑞秋實有不得不分割的理由。

醫療團隊詳盡評估

為了進行這場分割手術,花蓮慈院結合一般外科、小兒內外科、麻醉科、整形外科、影像診療部、護理部、人文關懷組等醫療團隊,在術前即先做詳盡評估,並訂製了模型娃娃,反覆進行多次模擬手術演練,還斥資添購多項適用於嬰幼兒的精密儀器。

過去醫學文獻資料顯示,胸腹

部連體嬰分割前需進行X光、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核醫掃描、血管攝影、腸胃道等檢查。然而,一旦進行多項檢查,對嬰幼兒來說輻射劑量會過高,這不啻是提高骨髓、細胞突變的機率。

因此,影像診療部先列出手術前需完成的檢查清單,再逐一安排先後順序,考量重點以麻醉時間少、侵入性小、輻射劑量小為主,若檢查資料充足、影像清晰,即可省去一些項目。

影像診療部主任李超群說,磁振造影顯示瑞秋和莉亞各自擁有獨立的膽道、膽囊;打上顯影劑進行電腦斷層檢查時,則發現她們肝臟相連的血管只到某一介面,中間形成一自然分界線。

根據國外文獻,在為連體嬰做檢查時,是進行一次電腦斷層,兩人同時打對比劑。而慈濟醫院則是分兩次進行,使用醫院最新的八層次電腦斷層儀器,先在一個女嬰身上打對比劑,看出血管分布,次日再於另一個女嬰身上打對比劑,進行第二次掃描;因影像切面為兩公釐一格,每秒鐘掃三公分,故麻醉時間短、影像夠清晰,輻射量還能維持很低(只有一般正常掃描劑量的五分之一,即使照射兩次,輻射劑量也只有一般值的五分之二),卻可以找出兩個女嬰的自然分割線,也省去血管攝影檢查。

「光是大人做血管攝影檢查就很辛苦了,何況是小女嬰呢?」李超群說,做血管攝影,麻醉時間長、侵入性大,且危險性是千分之一,若減少此項檢查,就能免去一項危險因子。

連體嬰通常一大一小,莉亞和瑞秋也不例外,就外型上,瑞秋就比莉亞大得多,但經影像檢查發現,莉亞的肝臟卻比瑞秋大,各佔百分之六十及四十,實是一項有趣的對比。「因為莉亞有一條血管跑到瑞秋那邊去,所以她雖然吃得很多,卻一直胖到瑞秋身上。」李超群打趣地說。

而考量做磁振造影檢查時,瑞秋和莉亞無法安靜受檢,必須打上麻醉劑。為此,慈院特別添購了兩套價值不菲的防磁麻醉儀器,包括磁共振呼吸機及整套監測系統,以防做檢查時被吸住。這些儀器日後還可繼續運用於嬰幼兒的檢查上,造福更多的孩童。

反覆進行模擬演練

此外,影像診療部也精算出兩名女嬰的皮膚相連面積約兩百四十平方公分。

擔任分割手術總協調的副院長張耀仁指出,在術前就要先幫她們養足覆蓋的皮膚,以免分割後形成很大的空洞,甚至因縫合的皮膚過

緊,引發傷口裂開、心肺衰竭、腹壓過高等併發症。

四月二十五日,整形外科醫師李俊達和王健興先為連體嬰置入組織擴張器,其後逐日灌入生理食鹽水,將相連距離拉開,預計花兩個月的時間,培養分割後足夠覆蓋的皮膚。

負責手術評估的彭海祁表示,兩名女嬰的連接部位是肝臟,還有少部分的心包膜,而經腸道攝影檢查發現,莉亞有部分小腸跑到瑞秋的體內,形成臍疝氣,這都是手術時需留意之處。

關於心包膜相連部分,醫療團隊擔心的是兩名女嬰切割後,分離的兩片心包膜能否包住各自的心臟,若不能涵蓋全部,就得請心臟外科醫師用人造心包膜做修補。

肝臟相連部分,雖然先前注射顯影劑的影像檢查,可以清楚顯示肝臟的界線,但醫療團隊還是做了最壞的準備,萬一手術時找不到中線分割,就得對各別供應肝臟的血管做暫時結紮,以找出兩者的界線。

小腸部分,臍疝氣很容易處理,只要把腸子歸位即可,要考量的是腸子沾黏的問題,不過處理起來也不困難。

藉由形體相仿的模型娃娃,醫療團隊一再模擬演練了多項實際手術可能發生的狀況後,六月二十八日上午七點四十五分,來台兩個半月做準備的瑞秋和莉亞,終於被推進手術房。

麻醉團隊再次謹慎地清點麻醉藥劑,並確保麻醉機的正常運作。

由於麻醉團隊在模擬手術中,曾發現兩名女嬰戴的氧氣面罩會相互碰撞,故特別訂製了可以三百六

十度旋轉的小面罩。此外,他們也將兩個多月來進行的各項檢查、使用的麻醉劑量及反應都詳細紀錄下來,以估算出最適當的用量。

麻醉部主任石明煌說明,面罩式麻醉因屬吸入性的低流量麻醉,只要在兩名女嬰吸入麻藥後,觀察其血壓、心跳等生理變化進行綜合判斷,藉以調整麻醉劑量,讓兩人的平均血壓都維持在六十毫米上下。

動脈導管是監控生理變化最有效的工具,麻醉團隊要將導管置放在兩位寶寶細小的動脈裏,才能將寶寶們每分每秒的血壓變化,傳回監視器。「我們打算用十五分鐘進行導管置入,結果十分鐘之內就打完了,這是很重要的開始。」石明煌說。

麻醉完成後,接著為兩名女嬰進行全身消毒。為了避免在麻醉狀態下,任何翻身動作都可能造成兩人血液相通,而使血壓產生急遽變化,造成休克現象,故由六位麻醉人員合力將連體嬰同時舉起,維持兩人直立姿勢,不讓翻轉。

「兩名女嬰一共十一點三公斤,加上身上有多達三十條的管線,要舉起她們停住做消毒,實不容易。」

石明煌表示,在舉起的那六分鐘裏,每個人的手幾乎都痠得在發抖,又不能放下,只能請外科團隊趕快把無菌單和手術器具都鋪好。

比預期更順利的手術

十點十七分,小兒外科主任彭海祁畫下第一刀,依據先前多次模擬手術的規畫進度,外科團隊一路切開腹腔,取出先前置放的組織擴張器,接著切開兩人相連的心包膜,並加以縫補,以防液體滲出。

「心包膜切開後,若未立即做縫補,兩名女嬰中間的液體一流通,就會對彼此的心臟造成影響。」彭海祁指稱,心包膜的作用是將心臟包圍,它能增加心臟跳動的空間,避免心臟與其他器官摩擦而受傷;而充塞於兩者之間的液體,則可以增加心臟的潤滑。

心包膜分開後,切肝的重頭戲接著展開,由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接手。

擁有肝臟移植經驗的他,要做肝臟的切割並不困難,但他還是很謹慎地畫刀,小心地慢慢撥開肝臟組織布滿的密密麻麻血管,找到肝臟相連部位,順著浮現的中線慢慢點下去。

「面對八x八公分大的相連小肝,必須全神貫注進行手術,才不會有任何閃失。」李明哲說,由於麻醉科醫師曾叮嚀,要盡量減少出血量,所以他這次特意開得很慢。

長達兩個鐘頭的切肝手術,李明哲幾乎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只為專注地一刀接一刀點下去。終於在下午一點五十八分,將相連的肝臟成功分離。

最後,外科團隊包括張耀仁、李明哲、陳華宗及彭海祁等,分兩組人馬為瑞秋和莉亞放置人工腹膜修補,並利用組織擴張器養成的皮膚,進行傷口的覆蓋及縫合。

三點五十分,傷口較小、縫合較快的瑞秋,首先被推出手術房,守候在外的眾人無不報以熱烈的掌聲,二十餘分鐘後,莉亞也被送出,歷時六小時的手術宣告結束。

負責領軍的副院長張耀仁表示,能順利完成分割,要歸功於醫療團隊的合作無間,且值得一提的是,手術過程出血量極少,甚至不用輸血,真是不容易。

擔當切肝重任的李明哲則稱,出血量少,仰賴於影像診療部術前評估準確,下刀時才能分毫不差;而麻醉科的麻藥用得恰當,讓他在手術時無後顧之憂;加上使用先進的超音波碎肝機,能震碎肝細胞,

卻不會震壞肝臟血管和膽道,也是出血量能控制得宜的原因。

超音波碎肝機是繼傳統電燒、雷射之後,另一項新型的手術工具。其原理是利用超音波震盪來使含水量高的細胞產生氣泡,進而脹破細胞,同時將震破的細胞吸走,以達到切割組織的效果;與傳統的手術電刀相比,它所造成的熱傷害較少,且出血量少。

病房日誌寫下祝福

瑞秋和莉亞完成分割手術,在兒科加護病房觀察了幾天後,由於進食和排便狀況良好,不久即先後轉回小兒科病房。

在此之前,兒科病房的醫護人員早已用氣球布置了一間溫馨的家,並在兩張小床上擺了鴛鴦枕頭和各種玩具,以迎接她們的歸來;精舍師父則選在七月一日做了一個連心的大蛋糕,祝賀她們滿周歲生日;志工們也送來一台雙胞胎用的手推車,好方便母親瑪莉塔推著兩人外出。

從加護病房到普通病房,醫護人員每天都會為兩個女嬰記下生活

日誌,並寫下對她們的祝福語--

「看著妳們熟睡的小臉,知道妳們已度過人生最艱難的一關,胸腹的傷口好大一塊,一定很痛吧!忍耐一點,往後妳們就要各自展開新生活了!」

「Rachel,術後第一天,妳的氣色看起來較好,今天阿姨要幫妳磅體重,妳知道嗎?出生至今,妳和Lea頭一遭有了屬於各自的重量,記得呦!妳和Lea要好好表現,快快恢復以往活潑健康的樣子,好讓媽媽安心。」

「Lea,妳的撒嬌功力,無人能及!輕聲一哭,媽媽就會很心疼地哄妳、陪妳、抱妳,還會哼著歌令你好入眠。妳知道嗎?妳和Rachel的到來,牽動了大家的心,這就是所謂生命的悸動吧!」……

兒科病房護理長呂基燕表示,為了照顧這對雙胞胎女嬰,病房的護理人員都很認真閱讀相關的照護資訊,並請懂菲語的陳瑞霞醫師和行政人員蔡昇倫,幫忙做翻譯及教導簡單的日常用語,以利雙方做溝通。

而在分割前,因莉亞和瑞秋長得太相像,為了便於辨認,於是分別為兩人繫上藍色及紅色的手腳圈,連衣服的顏色也刻意區分為兩種顏色,這樣的習慣一直延續至今。

護理人員陳依琳則觀察到兩人之間的一些互動關係。她談及,莉亞較內向,瑞秋很活潑,在分割前,瑞秋常喜歡爬到莉亞身上,好像包水餃一樣;而當她在為她們打針時,往往打了其中一人,另一人就會哭,那種預期的反應,讓她覺得很有趣。

分割後,兩名女嬰都變得很好動,常搶著要媽媽抱,一旦將她們擺在一起,兩人便開始出手相互玩對方的臉,一點也不相讓。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志工張紀雪常前往協助照顧孩子。

一般嬰兒滿一歲就已經會走路,但莉亞和瑞秋卻因相連太久,以致肢體功能發展較慢,因此慈院特別安排復健師協助,教她們「學坐」。

幾天訓練下來,瑞秋頗有進展,已經會坐學步車滑動,只是她經常會「倒退嚕」;而原本體型較瘦小的莉亞,近來也養胖了許多,現在她正急起直追中,也開始在學坐學步車了。

這天,當媽媽扶著瑞秋,要她坐給大家看時,只見她雙腳彎曲,雙手則撐在床上,上半身微往前傾。當媽媽放手時,瑞秋起先還坐得穩穩的,認真看著前方,隨後又轉頭看母親;但坐了十幾秒後,她就撐不住了,整個人倒回床上,又滾了半圈,讓大夥驚叫一聲。

復健科主任梁忠詔教大家不要心急。他說,雖然兩女嬰手部的肌肉發展不錯,很能揮力;但因長期相連側躺之故,以致腳的肌力不夠,需要用手撐著慢慢練習。值得欣喜的是,一般小孩從學坐到扶著東西走路,需要三至四個月的時間;但她們應該會快一點,兩至三個月後,就可以學走路了。



莉亞和瑞秋是花蓮慈院分割成功的第一對連體嬰,也是台灣的第九對連體嬰分割案例,上天雖然出了一點小差錯,讓她們的肝臟連在一起,但慈院醫療團隊卻用精湛的技術和滿滿的愛心,讓她們獲得自由的新生命。

瑪莉塔的笑和淚

◎吳惠晶

第一次去看瑞秋與莉亞,她們的媽媽瑪莉塔一臉無可奈何,因為莉亞哭得正傷心,大顆大顆的淚珠不斷落下,怎麼哄都哄不住,瑞秋則笑得很開心,還咿咿啞啞說著沒有人聽得懂的話。

為了哄住莉亞,我們想盡辦法逗她,拿玩具、扮鬼臉,還乾脆學狗汪汪叫,莉亞忽然就不哭了,怔怔看著我們,看來這招有效,於是我們就努力學狗叫……瑪莉塔在一旁笑得靦腆,笑到用手遮住嘴巴。

然而,這時一旁的瑞秋忽然伸直右腳,皺緊眉頭,臉色很難看,一副呼吸困難的樣子,我們緊張地問瑪莉塔:瑞秋是否那裏不舒服?她探頭一看,然後好笑地說:「在便便啦!」啊!這真是當媽媽的人才會了解。

六月倩如從加拿大回來當志工,立刻被委以陪伴連體嬰母女三人的大任,將近一個月的相處,慢慢知道了瑪莉塔的故事。

瑪莉塔的家雖然貧困,卻是村裏的望族,父母都相當重視教育,再苦也要栽培孩子讀書,可是家境實在不好,讀完中學,她就先到礦坑打工,另外還幫忙家裏的農作,有空也去別人家下田打工,從早上六點做到晚上六點,一整日的勞累,只能賺到五十元菲幣。

隔了一年,瑪莉塔總算順利就讀大學,卻在大三那年認識了安迪,從此墮入情網。決定嫁給安迪時,媽媽非常反對,因為安迪只有國小的學歷,而且身材又瘦,看起來不是很健康,可是她就是很愛安迪。在瑪莉塔的堅持下,家人還是同意了,她笑著說,那時候是愛情至上。

當第一胎的孩子出生,竟然是連體嬰時,瑪莉塔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十八歲那年,有個男孩一直追求我,他母親甚至還捧著禮物到家裏來提親,可是我還不想結婚,對他也沒感覺。和安迪結婚後,生下她們,那位男孩的家人就有些幸災樂禍,還說我就是不嫁給他,才會生下這種孩子。」

村裏的人也認為生下連體嬰是不吉祥的,所以流言蜚語不斷,所幸娘家和婆家都沒有人責怪,尤其婆婆本來就很疼愛小孩,知道連體嬰要送到遙遠的台灣分割,很緊張也很不捨得。

村裏人不諒解的情況,持續到慈濟志工出現,願意無條件幫助他們後,態度上才有了轉變;不只是瑪莉塔,大家都認為慈濟志工的出現是奇蹟。但家人對於要將孩子送到台灣,而且又是陌生人的手裏,還是很猶豫,瑪莉塔卻堅定地對家人說:「我相信慈濟。」

住在兒童病房兩個多月來,瑪莉塔天天看大愛電視台,雖然她聽不懂中文,卻能從動作中看出要表達的意思,「我想大愛台主要是想傳遞愛的訊息。」

不只瑪莉塔愛看大愛台,瑞秋和莉亞也一樣,看得目不轉睛。倩如說,如果故意用手遮住她們的眼睛,她們就會伸出手撥開,然後繼續「看」電視,特別是上人的「人間菩提」,真是專注的不得了。

每個星期,瑪莉塔都會打電話回菲律賓,通常到了約定的那一天,安迪會千里迢迢到馬尼拉某個地方等電話,陪著她去打公共電話的倩如,看到瑪莉塔在講電話時,總是很興奮、很激動地講個不停,雖然聽不懂菲律賓語言,但倩如能感受到她好像想把來到台灣所看到的一切,通通告訴安迪。

倩如說,瑪莉塔是個很單純的人,也很好相處,雖然外表看來柔弱,內心卻很堅強。瑞秋和莉亞要分割當天,她心中還滿平靜的,然而當許多人出現在她身邊給予祝福時,瑪莉塔就忍不住哭了--她說在她的生命中,從來沒有一刻像現在一樣,有這麼多人關心、照顧與呵護……

如今,這兩個來自菲律賓的小天使已經順利分割,瑞秋首先醒來,哭了一陣,媽媽不捨地哄著。醒來突然發現身邊的姊妹不見了,不知道瑞秋心裏怎麼想?她那烏亮的眼睛看著相機的鏡頭,眼角猶掛一顆淚珠,萬分惹人憐惜;瑞秋是否知道?從那一天,她們的命運已經完全改變了。

回到菲律賓後,首要面對的還是生活問題,瑪莉塔說:「我們從小的生活就很苦,所以父母總是努力讓孩子讀書,希望能擺脫貧窮;我覺得教育是唯一出路,我一定會好好培育這兩個孩子,不只要讓她們讀書,也希望她們長大後能去幫助別人。」





▲主題報導--喘息志工

喘口氣,就有力量走下去

◎邱淑絹

喘口氣,是為了儲備更多的力量走下去。

根據內政部社會司資料顯示:
截至民國九十二年三月止,
台灣地區就有近八十五萬人患有身心障礙疾病,
佔總人口數百分之三點七七,
其中嚴重而無法自行料理生活的病患,
尤需家人細心地照料和社會的關愛。

為減輕居家照顧者長期照料中風、癱瘓或臥床休養病患之負擔與壓力,
二00一年六月十九日,
花蓮慈濟醫院「喘息志工」成立了。

他們或利用星期假日前往案家慰訪、服務,
或協助復健,或傾聽陪伴、或料理家務……
讓居家照顧者在終日漫漫裏,
有個暫時釋放身心的空間。

兩年的服務,
縱使每星期只少許的幾個小時,
卻慰撫了長久以來疲累的身心;
他們盼著志工的到來,也漸而笑逐顏開--
前路雖遙,自己並不孤單。




▲主題報導--喘息志工

不知今夕是何夕

◎邱淑絹

採訪手扎:

就這樣躺著有多久了呢?

日子像旋律般地周而復始,也像那鐘擺般地滴答滴答,或能感受分秒的幻動,卻不知今夕是何夕?日子的推移,在健康者的身上或許快速輪轉;然在身心殘疾者的身上,又將是多麼地漫長難熬?需要怎樣的同理心,才能換得同樣的心情?又該如何將心比心,才理得出失能的情緒?

化身為殘疾者過後,思緒也才弄得明白:浮游於生命中的韌性,一如石縫中的小草,無論外頭的世界是強風,亦或是勁雨,也要找一個可能的縫隙,鑽出於千兩萬斤頂覆的石堆,探頭去見那日夜流動的風雲與日月。

張家少年.二十二歲.植物人
主照顧者:菲傭Lilian

我才二十二歲啊!在植物人中算是年輕的了;若於平常,人們當羨慕我的年輕,而今,大家卻要喟嘆我的年輕了!長日漫漫,何時待得老年呢?

從十八歲的那場車禍後,我就這樣躺臥在床上了。

高中畢業那年暑假,爸爸媽媽到歐洲旅行,同學慫恿我把爸爸才買來的新車開出去兜風;他們找了剛考上駕照的同學來開,經不起大夥兒的鼓動,我就把車開了出去。我們失控撞上了電線桿,同學們只受到輕傷,就我一人衝出車外頭部重創。

救護車將我緊急送至醫院,命保住了,我卻動彈不得,只得靠著失脫的眼睛和略能牽動的嘴角與人溝通。

肇事的同學到醫院來看我時,曾向爸爸下跪懺悔,爸爸也原諒他,爸爸說他所求不多,只希望同學能來看我,及討論以後大家如何共同來照顧我。

只是,同學身邊有太多家

人關心了,他們只想著要談判;結果導致官司收場,他們獲判需賠我們家一筆錢。

爸爸說那筆款項,對我們只是數字沒有意義,他只求同學能來看看我,且不管我的生命能到何時,大家共同來照顧,好彼此求個心靈上的安定。

此後,家裏請了一位菲傭Lilian來照顧我。Lilian的中文不是很靈光,平時和人就難溝通,要再面對我一個不能說話的人,更是有話無處說。

Lilian平時一人照顧我是還好啦!但如果要幫我洗澡可就麻煩了,她沒人幫忙是搬不動我這個大男生的。這時,就得感謝這些喘息志工了。然而,若輪到學生志工時,那我就糗大了,她們清一色是女生,年紀又和我同般大。

起初,她們幫我洗澡時,我無法用行動抵抗,只好用雙眼瞪她們;她們要幫我清口腔,我就緊閉嘴巴,開也不開。不過,她們也真有耐心,都會好言地和我勸說,要做什麼也都會先說一聲,還念報紙給我聽。日子一久,我實在也拗不下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