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愛心網

◎李委煌

志工參與防疫送愛行動一個半月來,
看到的不是疏離,
而是「愛心大團結」、醫護人員的生死與共,
大家相互伸援、彼此打氣;
志工所做的,只是在這條愛心鏈中,
盡力給大家加油鼓勵……

四、五月間,跟著北區志工出入做隨行記錄的楊芳嬌,為慈濟大藏經寫了二十多篇報導,用文字見證了慈濟這期間針對SARS防疫送愛的歷程。

「都是慈濟救了我!」回憶記錄點滴,她忘不了一位護理人員曾這麼說。這位護士自認是位幸運兒,因為每天都接到志工的打氣電話,直到她隔離完畢為止……

楊芳嬌說,每通從外頭撥進「防疫送愛協調中心」的電話,都是對慈濟信賴的求援;她看著羅美珠、金晉卿、何瑞真等志工一一耐心地回答、智慧地反應以及敏銳判斷,不由得感嘆急難處置實在不容易。

五月十二日護士節,羅美珠與幾位志工,同時使用五支電話撥給五位護理人員,表達祝福、感恩、支持,並在電話這頭播放「誠心祈三願」音樂,隨後大夥於電話兩頭一起唱歌祈禱……

當歌聲撥動心弦,楊芳嬌忍不住落下淚來;羅美珠心疼前線工作者的壓力,遂和著旋律以輕語安撫對方,說著說著不由得也哽咽起來……

楊芳嬌說,自己投入志工已超過十五年,做慈濟人常讓她引以為榮。

勇氣來自一股使命

頭髮已花白的黎逢時,是慈濟北區慈誠隊大隊長;而一身台灣純樸婦女模樣的羅美珠,則是三重地區的資深慈濟委員。這次慈濟為SARS疫情而設在台北分會的北區「防疫送愛協調中心」,兩人分屬總召集、副總召集之職,負責與北區各慈濟服務站間的訊息統籌。

事實上,黎逢時與羅美珠都已經當了阿公、阿嬤,如果脫下制服,很多人恐怕很難將印象中的「召集人」和他們親和慈祥的臉龐聯想在一起,他倆自嘲說,不過因為性子急,所以才會當「著急」人吧!

像那天,羅美珠領著數名志工,將八十台手提式CD音響,

送往隔離醫護人員暫住的替代役中心;她問護理人員:「妳們還缺什麼嗎?」只見對方紅著眼說,她們不缺物品,卻需要媒體的支持,因為他們自電視新聞所見,多是對醫護人員的負面報導。

走出中心,羅美珠便主動與等待在外的媒體記者招手;不一會兒,攝影機、麥克風、錄音機等全都靠了過來,羅美珠遂將醫護人員的心聲一字一句說了出來。

勇氣不過是來自一股使命,她說:「總不能充耳不聞吧!媒體有沒有興趣是一回事,但聽到了總得幫醫護人員表達心聲。」

事實上,慈濟服務站設於和平醫院外期間,羅美珠每天都值班駐守,因此醫護人員的無奈心情,以她現場所見並不難理解。

既肩負召集任務,協調中心或服務站的每通求助電話自不能馬虎;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只要提出任何需求,羅美珠都得立即評估,並儘速調度物資與人力,以最短時間完成任務。

面對SARS疫情,大家都是「第一次」碰到;羅美珠說,她也有許多壓力。像有的志工親友極力反對他們到和平醫院外的服務站值班,也有志工久戴口罩會心律不整。基於疼惜志工之情,以及理解親友們的關心與壓力,她自然不敢隨便找人幫忙。

羅美珠強調,志工的動員與出入安全也需要特別留意。「慈濟擁有眾多志工群,若沒有做好安全防護,一旦有人因此感染SARS,豈不成了龐大的感染源?」因此慈濟精簡了抗SARS的人力動員,並強化全球志工防疫知識,以避免任何感染的可能。

那段時間,羅美珠回到家都已過了晚上十一點,每天在和平醫院外出入,就算自己沒掛慮,總也得替家人想;她將隨身包包放在牆角,然後趕緊洗澡、洗衣,並刻意與先生孩子「保持距

離」,連最愛的孫子也不敢去探視。

每天睡前,羅美珠也會收看新聞,以了解SARS疫情的最新發展。她認為「無知最可怕」,對SARS多一分了解,就能減少一分無明的恐懼。事實上,她也忙得無暇思考或害怕,因為每天天一亮就得開始思考今天要做的事。

當機判斷的智慧

儘管親友也是護理人員,早已百般叮嚀她,不要靠近和平醫院。志工金晉卿依舊到和平醫院外報到,進行院外服務。

值班第一天,整天戴著N95口罩,天氣又相當炎熱,她不禁感到呼吸困難;過兩天,氣溫驟降、接著又下起雨,加上服務站位置迎著風向……即便想吃水果、喝飲料補充體力,也令人心裏罣礙。總之,外在環境不斷地考驗著她的耐性。

因此,當她發現羅美珠一天至少在現場待上十四個小時,每

每望著她忙進忙出的身影,都會覺得很佩服。

「算算,每天上午七點半到晚上九點半,若沒有勇氣與愛心,誰能挺得住呀!」

與金晉卿輪流值班的志工何瑞真,在慈濟於和平院外設立服務站時,即主動表達參與意願,她心想:只要做好洗潔、防護措施即可。

頂著炙陽、整天坐在棚下接電話,值班四、五天後,何瑞真開始感到身體不適,且有些發燒;經診治後發現是腸胃發炎,隔天身體就恢復了。為求慎重並讓人放心,她在家休養幾天後,又趕忙投入志工服務。

何瑞真說,許多醫護人員、

看護、病患、家屬等突然被隔離,什麼東西也沒帶,於是求助慈濟。志工認真、貼心地思考:「若換成是我被隔離,會需要什麼東西呢?」

在設身處地下,牙刷、洗髮精、梳子、拖鞋、免洗內褲、換洗休閒服等,裝有十餘樣物品的「生活包」,就被志工「研發」出來了;而內含有《經典》雜誌、《慈濟》月刊等多樣文宣刊物的「祝福包」,隨後也跟著出現。

何瑞真說,有金門善心人士熬好的藥,就這麼直接寄來;來自埔里的幾車甘蔗,隨時準備要行駛北上;而咖啡、蕃茄汁等飲料,也從高雄寄送來台北;也有許多人提供抗SARS「祕方」……

由於接聽了許多電話,何瑞真知道,這些祕方、物資的受理與否,可得有當機判斷的智慧。以祕方為例,志工顧及受贈者體質、分配與安全性問題,只能予以感恩並婉拒……

即使只是接聽電話,每一通都考驗著判斷的智慧。

有時院內醫護人員來電,傳來的盡是疲累聲調,何瑞真只得在電話這頭給予鼓勵打氣,感恩他們為病患服務、維護大家健康的付出。「慈濟代表所有人感謝您們!」她發現,雖然只是小小的讚歎,也可以感到對方的聲音「不太一樣了」……

在協調中心一旁,慈濟支援各醫療院所的物資,每天都有志工忙著打包。負責整理的葉信正說,慈濟對援外物品要求頗為嚴格,以「祝福包」內的刊物為例,外觀過舊或日期太久的就不送出去﹔若封面上有灰塵,志工也不忘擦拭乾淨。

而「生活包」裏的休閒服也分幾種不同尺寸,希望男女體型不同者,都能取得合身的衣服。而最大宗需求的口罩,由於來自全球各國,連非洲突尼西亞製的都有。葉信正說,志工都慎重挑選品質佳的才提供,以示尊重。

一人被隔離在醫院,其他家人也可能需居家隔離;對慈濟社區志工系統來說,只要對方提出援助需求,志工幾乎可「包辦」一家大小事情,如送餐、購物、關懷等。

葉信正說,慈濟志工不只「有求必應」,而且辦事效率極佳;和平醫院臨時要求冰塊、冰櫃等,志工才一下子就調度送去,令他們感到訝異。

打包來自全球愛心人士的物資,葉信正心裏也覺得很感動!



隨著北區疫情趨緩,慈濟協調中心的志工值班服務也在五月三十一日告一段落;一個多月來,羅美珠只為私事「請假」過一天半。

期間,與許多醫護人員頻繁聯繫,彼此卻是素昧平生;電話那頭親切地喊著「羅姊、師姊……」大家像已熟識許久。

回憶疫情,羅美珠看到的不是疏離,而是「愛心大團結」、醫護人員的生死與共,大家相互伸援、彼此打氣;志工所做的,只是在這條愛心鏈中,盡力給大家加油鼓勵……






▲同心共濟弭災疫

為人間注入一劑溫暖

◎李委煌

一個善念,是一顆愛的種子;
很多的愛聚集,就像是一株芳香之樹。
愈多人於地球各地散播「好的念頭」,
則社會將充盈愛與祥和……

因著SARS疫情,五、六月慈濟大型活動幾乎全部暫停,然志工於社區鄰里間,仍不斷進行著「愛灑人間(spread the seeds of love)」,舉辦場次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頻繁。

愛灑人間,是「啟發人心善念」,是濟貧教富、是散布愛苗、是觸動真心,也是在人與人間「搏感情」。進行時,或與千人互動、或與一人分享、或長達兩小時、或隨興十分鐘,只要能增長人心善念,都可以說是辦了一場「愛灑人間」。

上人認為,現代人普遍罹患了「缺愛症」--人際間疏離、對待動物腥殘、掏竭大自然資源……總之,對待眾生萬物,缺乏一分溫柔疼惜之情。

二00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九一一事件」後,上人推動「一人一善」,於十月十三日(取一0一三諧音一人一善)起跑﹔二00三年三月美伊戰爭起,SARS疫情接續而來,上人再度號召「悲願、善念.和平、愛」。兩波都是「愛灑人間」運動,日日於全球各地散播「好的念頭」。

一個善念,是一顆愛的種子,很多的愛聚集,則像是一株芳香之樹;愈多人響應力行上人提倡的「三好」--「發好願、

說好話、做好事」,則社會將充盈祥和之氣……

遊走公園,積極分享「三好」

從美伊戰爭以降,到SARS疫情籠罩全球,人心普遍彌漫著無常與惶恐;因此,北投國小退休老師謝淑月給自己一個功課:只要有機會,一定要跟身邊的人「愛灑人間」--分享上人的「三好:發好願、說好話、做好事」、引領同唱「誠心祈三願」、分送慈濟自製的「防疫手冊」、響應齋戒、觀賞上人開示影帶……人數多寡不拘,多介紹一個就是多灑下一分愛的甘露。

平日謝淑月就有誦經、祈禱習慣,日前她突發奇想:「與其在家靜坐,不如走向人群『愛灑人間』。」於是她開始晨起,到住家附近的致遠公園「運動」……

謝淑月首先認識了香功團員,熟稔後,她便利用空檔和大家聊聊

恆發善念的重要,以及齋戒的意義。若大家不排斥,她就在晨操休息時安排「愛灑人間」,即使只有十分鐘也好。

為了豐富分享內涵,謝淑月每天守著大愛電視台準時收看上人開示,且認真做筆記,然後於翌日「現學現賣」。從一、二人到六、七人、十多人,每當有人響應齋戒,即使只是一點小小回響,她都感到好欣慰。

有了致遠公園的經驗,隨後鄰近的公園、學校運動場都先後有謝淑月的灑愛足跡。

謝淑月的好友呂素琴,是石牌國中退休老師,也同是慈濟委員,在謝淑月的經驗帶領下,兩人相約騎著腳踏車遊走各公園,「那裏有公園,那裏就有愛灑人間」,成了她倆的目標。

推動之初,她們總得在清晨五點起床,因為這時石牌國中運動場各角落,已聚集許多早起的慢跑者。之前謝淑月在這裏晨跑認識了不少人,隨後呂素琴也決定早起加入陣容。跑步完後,每天上午六點十分整,她倆準時聚集大家,在運動場旁的樹下唱歌、發願、祈福、分享上人開示語等。

結束後,兩人便騎著腳踏車「趕場」,因為六點四十分在致遠公園、七點五十分在榮光公園也各排了一場;若遇週末假期,她們還會花更多時間,與有興趣者分享。

勤灑甘露,讓愛的新芽破土而出

呂素琴說,她發覺多數人都渴望平安,因此也不難認同慈濟的「愛灑人間」;尤其面對SARS的恐慌,人人都很想「為受難者做一點事」,就算沒能力捐錢或當志工,至少可發個善念、對人說句好話,或是給迎面而來的志工一個微笑、一聲加油。

愛灑人間與信仰何種宗教無關,因為祈禱或發願時,真正重要的是虔敬與真心。隨著呂素琴與謝淑月的帶動,愛灑人間也在北投、石牌、士林、淡水、天母等地的公園陸續展開。

北投區資深慈濟志工紀靜暘說,她住家旁即是公園,做慈濟志工二十餘年來,即使是腰痠背痛也沒想到去公園運動;這次既然有人想到去公園愛灑人間,她自己那好意思「光說不練」。

推動一陣子後,紀靜暘見到牧師隨著大家祈禱,也聽到眼花的七、八十歲老人說:「沒關係,你們唱就好,我跟著合掌。」活動完,有人不捨離去,有人隨即捐錢,有人還跟著她去當志工……

待彼此較熟悉後,志工也在里長同意下,針對全里民在公園舉辦愛灑人間晚會。活動後,曾有里長對紀靜暘說:「每次里民大會都沒人參加,怎麼慈濟辦的活動就這麼多人?」

總之,北投地區志工就這樣分組「認養」社區各公園,帶動

起整個社會的愛心善念。

喬麗華是松山區的慈濟委員,台灣爆發SARS疫情兩個月來,她積極拜訪各里里長,介紹慈濟的愛灑人間,隨後再由里長邀約里幹事、鄰長出面,主動跟各鄰里居民說明,表達志工於各里公園舉辦愛灑人間的意願。

前年納莉風災創台,松山區志工熱心為受災戶提供熱食,深獲東光里里長認同,於是里長便送了一百張椅子,支援慈濟在公園辦活動使用。這次喬麗華在東光里辦完活動後,里長又捐了五萬元作為慈濟防疫基金。

因里民反應不錯,里長遂向自強里推薦,活動後該里里長也說:「這裏的公園場地可隨時出借,歡迎慈濟人常來這兒辦活動……」一顆愛心種子,就這樣從東光里飄向自強里、安平里、美仁里……

「供齋」方便法,茹素長養慈悲心

近兩個月來的愛灑人間,慈

濟特別提倡「齋戒」活動,也就是籲請大家試著吃素,或一天、或一週、或一月、或一年、或一輩子、或生生世世……

為激勵更多的人發心與支持,慈濟基金會網頁於五月十五日起,開放了響應齋戒的「網路簽名」,迄今全球已超過兩萬會眾上網登錄。

或許素食已不侷限於宗教因素,在飲食健康與衛生考量下,全球以行動響應齋戒者眾;如全省多所中、小學師生及許多大小企業機構,都自願發起數天至一個月不等的齋戒。

為讓有心茹素者方便吃素,一些志工甚至主動準備素食免費提供大眾享用,這就是所謂的「供齋」。證嚴上人曾說,供齋也是一種「方便法」,讓人們能因此對素食心生歡喜,以致決心開始茹素。

服裝設計師林臣英與藝人謝佳勳,都是北市大安區的慈濟委員;她們徵詢附近公司行號、銀行、派出所、消防局等人員響應

齋戒的意願,然後結合洋緹、隨緣居等餐廳與當地志工,免費提供登記參加的民眾兩天素食午餐。

經營歡喜堂素食餐廳的慈濟志工李正富,也在台北、宜蘭店免費供應大眾午晚餐共五天;餐桌上擺著十五道精緻美味的佳餚,李正富豪爽地說:「慈濟做賑災,總是把最好的東西送給災民;供齋也是一樣,應把最好的東西分享大眾!」

這次的供齋,共吸引了約四千人潮,外送便當也有一千多個;飯後甚至有人捐了五千、一萬,員工也捐出一日所得,讓供齋引發善的循環。

不僅供齋,若有需要,志工甚至會提供「素食教學」,讓有心人懂得如何吃出健康。

除了台灣,海外各地志工也同樣於僑居地推廣齋戒,一起為台灣祈福。

遠在南美洲的巴拉圭,人民習慣肉食,素食風氣未彰,當地慈濟人決定動員志工做素食便當,免費提供市場、大使館、商場及電視台等人士。

由於大愛電視台節目是委由當地CVC電視台頻道播出,雖然當地屬西班牙語系,但因上人開示節目有英文翻譯,他們多少知道慈濟在推動齋戒,因此很願意一同響應。

而慈濟於南非的祖魯族志工,也有一百多人響應齋戒,大家都願意吃素一個月,來為台灣人祈福;瑪利亞(Maria)和西比西(Sibisi)兩人甚至發願要終身茹素……

愛好肉食的馬馬西至(Mkhize)說,她深信為別人犧牲自己所好時,上帝會因此受感動,而伸援解救苦難之人;得拉米(Dlame)也說,雖然她並不了解何謂齋戒,但她願意去試,因為一個人力量或許有限,若結合眾人力量,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另外,慈濟曾援建過的大陸學校及機構,如河北井陘皆山慈濟中學、河南固始慈濟高中、安徽全椒慈濟中學、武漢育幼院等數千名師生,也響應了一週至一個月不等的齋戒。



華燈初上,北市信義區吳興街一處公園,四、五十位社區民眾聚於大榕樹旁,跟著慈濟志工一起哼著「……一願人心淨化似清晨,二願社會祥和息紛爭,三願天下無災無難無號聲……」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站在路燈下,就著微弱燈光瞇起眼來,專注凝視著紙上歌詞,然後勉力跟著唱出……

愛灑人間運動持續在校園、公園、社區大樓、警察局、消防局、廣場、志工自宅等地進行。有人好奇問,慈濟這樣做「有效」嗎?志工們認為,愛心啟發是個「教育」過程,相信只要假以時日,會有更多人願意以愛來回應……

上人也說,愛灑人間就是「善與惡的拔河」;SARS病毒肆虐之際,很多人都有種「無所遁逃」的恐慌,「溫暖的心,可以避災」,每一場愛灑人間,都是為人間注入一劑溫暖、為人間增添更多的善念。





▲千江映月

看見東方琉璃如來的光

◎莊淑惠

「啊!是那東方藥師大醫王 聽見無助蒼生在呼喚
是那東方琉璃如來的光 照見眾生受苦難
慈悲的心扉立下了延生度眾的十二願
誓用毅力排除萬難 張起那慈悲大愛的風帆
誓用智慧權巧方便 啟動那苦海救生的慈航」

這一齣取材自佛教經典《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藥師如來十二大願」音樂手語劇,七月四日起將在全省巡迴演出。劇中呈現世界與社會的紛爭,反映市井小民的人生,所有故事與劇情均投射到現代人的內心,直指個人內在的生命課題,讓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當下即能反思、覺醒。

此劇由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作詞,名聲樂家郭孟雍作曲,慈濟委員呂秀英負責戲劇編導;內容共分序曲、因緣、十二大願--生佛平等願、開曉事業願、無盡資生願、安立大道願、戒行清淨願、諸根具足願、身心康樂願、轉女成男願、回邪歸正願、從縛得脫願、得妙飲食願、得妙衣具願,以及終曲。

除「因緣」呈現佛陀在千年前對眾生說法的故事背景,場景寧靜優美;其他幕戲均採現代觀點詮釋。由默劇、手語、舞蹈、肢體與現代舞台布景、燈光等元素構成,結合音樂與VCR播放的新聞或時事影片,是一部充滿聽覺、視覺饗宴的現代舞台劇。

祈願本劇的演出,能喚起大眾的共鳴與悲心,並帶給人心紛擾的世間,一股安定的力量。

「藥師如來十二願」主要是闡釋藥師佛針對眾生種種苦難而立下的大願,曾執導「靜思.寰宇.慈濟情」、「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的慈濟委員呂秀英,在編導此劇前,曾請示證嚴上人,要如何藉由戲劇的手法,讓觀眾了解藥師如來的慈悲與智慧?

上人提示她,要深入經藏,了解真正義涵;古今社經結構不同,詮釋要能關懷「此時」、「此地」、「此人」;內容要生活化,不可遙不可及。

連續看了三遍上人在大愛電視台「菩提心要」節目所開示的藥師經,呂秀英即依此重點,表達出人類內心深處的吶喊、苦難與心靈掙扎,並經由通俗、生活化的故事闡述,運用對比、隱喻手法,深入淺出地詮釋此劇真諦。

「編導與排演階段,正當美伊戰爭與SARS疫情相繼爆發,我才深深了解上人為何不只一次憂心地表示:來不及……」呂秀英說:「藥師如來十二願」即是要告訴大眾,欲消除心靈或生活災難,唯有消弭人心貪、瞋、癡、慢、疑,才能達到真正的平靜、祥和。

「藥師如來十二願」近九十位演員,大多由慈濟志工、慈青等非專業演員組成,四月初劇組人員利用假日開始排戲。隨著台灣SARS疫情日趨嚴重,演員們除了認真做好防護措施,也努力詮釋所扮演角色,人人期待這部「拔苦予樂」的經典,公演後能讓社會大眾沉澱、省思。

人類自作的災難
遠比澇旱地震還凶殘
貪瞋癡慢疑的荼毒
賽過那年年的饑荒
眾生無明業力的招感
一步一步把人類推向
痛苦與罪惡的深淵……
--節錄自「序曲」

「序曲」中,震撼性地營造許多人心災難引發的悲劇意象,充滿戲劇張力。從天子一怒,引發戰爭造成伏屍萬里開始,在人物不斷轉場中,舞台煙霧彌漫、燈光明暗間,出現死亡、離別、吶喊、災難、悔恨等意象。

尤其一幕白髮蒼蒼的老者,孑然端倪世相種種,讓觀眾透過老者的眼光,看到生命的幻化無常;而儀態莊嚴的靜思手語隊詮釋的藥師佛,慈悲地觀照眾生的苦難。眾人以肢體表演,呈現眾生在世間濁浪中翻滾、搏擊與吶喊,藥師佛因而為眾生立下十二願,以救治人生種種苦難。

除了序曲表達人生苦難,第六、七願也是在傳達身心的苦難。

第六願「諸根具足願」,黑暗舞台四周緩慢走出中風老人、盲啞聾者、行動不便的孩子、痲瘋病患……大家臉上充滿愁容;緊接著,美麗舞者出現,輕盈愉快起舞。透過強烈意象,對比出兩種不同體態者的人生態度。

「我希望告訴觀眾,身體若有殘缺,只要內在不殘缺,能發揮生命良能,就是生命的勇者。」呂秀英請演員扮演口足畫家謝坤山、河南希望小學老師馬文仲、樂生療養院的金義楨、顏面燒傷的簡春梅,四位生命勇者用行動去感化舞台上這群身體殘疾者。最後一幕,所有身體障礙者走向舞台前端光區,臉上流露發自內心的微笑。

第七願「身心康樂願」,則表達對心靈苦難者的關懷。一群人戴著口罩走上舞台,冷漠的眼神象徵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隔閡;人群中,有人感染SARS、有人罹患憂鬱症,還有愛滋病患和孤癖老人……他們孤單地生活在社會暗角。

劇末,這群心靈生病的人走向陽光,並接納了人群溫暖的擁抱。呂秀英說:「愛,

是心靈最終的解答。」

沉淪的眾生須救離
藥師的本願在濟溺
持戒的梵行才能淨化情意
改過的自省才能不墮惡趣
律儀、善法、饒益有情三戒聚
消除累劫諸惡習
--節錄自「第五戒行清淨願」

「第一生佛平等願」及「第四安利大道願」,探討的是人心因缺乏正知、正信所造成的身心痛苦。劇中呈現世俗人生百態,表達凡人因無明與習氣,衍生身心的諸多煩惱。

第一願,舞台左右拉起一條透明紗,隱約可見法像莊嚴的菩薩與肢體美麗的舞者,猶如身歷敦煌石窟。紗幕下來,緊接著出現眾生相--三姑六婆的嘴臉、不良少女、痞子、流氓等形象不雅者。

誇張的肢體與儀態,讓人直接感受到「六根不淨難莊嚴」的義涵,而這群人在日常中依稀可見……

「眾生是平等的,氣質、心性也是平等的。」呂秀英表示,透過佛與凡夫形象上的對比,讓觀眾省思:相由心生,要有好形象,得從內心改造起。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誘惑中,都是在捨與貪之間、善與惡之間拉鋸……」「第五戒行清淨願」、「第九回邪歸正願」,透過魔幻的情境,表達人心常處於聖與凡、神與人的

掙扎狀態。

第五願,舞台光區一人深受五個穿著連身黑衣、戴著不同面具者的誘惑,整個人的臉部出現貪、瞋、癡、慢、疑的表情。深受五毒誘惑的劇中人,因身心顛倒與分裂常感到痛苦不堪,他不斷受到酒、色、財的誘惑,但另一面也渴望布施、持戒與行善。

終了,劇中人以意志力掙脫五個黑衣人糾纏,穿上志工背心,當下「戒定慧」,讓「貪、瞋、癡、慢、疑」隱沒到舞台後。

陰陽相輔相持天經地義
男女相扶相成至情至理
佛說眾生皆平等
原無誰弱誰強的爭議
只因身心產生的差距
常因女身百惡煩惱逼
若有女人生厭離
轉女成男能稱意
--節錄自「第八轉女成男願」

由於古代與現今社經結構不同,「第八轉女成男願」,將古時印度社會男尊女卑的現象,利用時空流轉至「此

時、此地」,契理契機地提出女性不同的角色思考。

舞台中央一群女人圍繞展演著--重視外表、攬鏡自照的女人;委曲的新娘與嫌惡的婆婆;背負傳統壓力、渴望生男孩的孕婦;錙銖必較的家庭主婦;還有破壞家庭的小老婆……此幕,猶如宿命般輪回,揭開現代女人的煩惱與無奈。

最後,舞台出現一群穿醫師袍的女醫師、穿著藍天白雲的女性志工,以及一群氣宇軒昂的女警。透過這些鮮活的女性角色,強而有力地說服觀眾:現代女性不一定要在約定俗成的角色裏打轉,也不一定要在性別上與男人抗爭,無論是男、是女,只要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就具有大丈夫相。

「第二開曉事業願」、「第三無盡資生願」、「第十從縛得脫願」、「第十一得妙飲食願」、「第十二得妙衣具願」,則透過生活小故事,告訴觀眾:無論遭逢事業、牢獄、飲食、穿衣等匱乏或苦難時,只要懂得知足樂業、寬恕接納、慈悲喜捨、輕安自在的智慧,當下即是淨

土人間。

啊!東方佛土淨琉璃的光
藥師如來大醫王的願
聞名憶念善巧的方便
令諸有情遠離嫉妒與誹謗
止息鬥訟與惡言
悉令百怪不生苦厄不再現
--節錄自「終曲」

終曲,回顧十二願裏五幕悲劇故事--男女之間情殺、戰爭拆散家庭、逃亡受傷的黑道大哥等,當這些悲劇人物當下改變心念,一切苦難瞬間即空。

「謝幕」時,舞台呈現宇宙星河意境,全體演員虔誠祈禱,期望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的心願,能上達諸佛聽……

回首舞台總總,呂秀英表示:人就是在善與惡的一念間掙扎,當人們能卸下貪、瞋、癡、慢、疑的面具,那一剎那,內心就能臻至自在、安定,而人人也都可以成為藥師如來,這正是整部《藥師經》所要傳達的意念。

虔誠樂音,上達天聽

繼創作「人有二十難」、「三十七助道品」、
「父母恩重難報經」曲子後,今年四月間,
郭孟雍又完成了全長九十分鐘的「藥師如來十二願」十五首曲子。

早在去年,上人即已指定「藥師經」作為今年慈濟音樂手語劇的經典。郭孟雍引述上人所言,佛經中的小三災--饑饉、瘟疫、戰爭同時在地球上發生,世間需要大醫王--藥師佛,救拔眾生離苦得樂;眾人須藉由修持《藥師經》,虔誠祈禱、共同發願,從內心重新改造,天下才能無災無難。

喚起眾生一起虔誠祈願,是郭孟雍創作「藥師如來十二願」音樂的精神所在;在演唱編排上,除了郭孟雍與殷正洋,也邀請台北藝術家合唱團十二位團員參與演唱。尤其透過現代錄音室設備,加強和聲運用,同一旋律可呈現多重和聲,表現出眾人共同發願的意境。

全曲結合中國與西洋曲風,深具東、西方宗教音樂的冥想空間,創作出相當獨特的音樂質感。配樂更是自由多元,有古箏、笛子、琵琶、南胡與佛教法器,也有弦樂、管樂、打擊樂等。

序曲音樂與和聲,揭開了宇宙與生命、過去與此刻、黑暗與光明、佛性與人性的交會序幕。

十二大願每首曲風各有千秋,旋律變化萬千;主旋律貫穿整部音樂劇。終曲尾聲以恢弘的大合唱呈現,氣勢磅礡的管弦樂結束,營造出在天地浩瀚的場域中,眾人虔誠祈求藥師如來佛,將清淨琉璃光世界帶到人間……

用不同音聲,營造莊嚴意境

「藥師佛的悲願無量無邊
大醫王的功德無邊無量
藥師佛的悲願無量無邊
大醫王的功德無邊無量……」

「藥師如來十二願」歌詞,每一願第一段文句是古經文,第二段是現代的詮釋,第三段則是藥師佛的佛號稱頌。

藥師佛的佛號稱頌象徵祈禱、發願,不斷重複出現在「藥師如來十二願」每一大願裏,是此音樂劇的一大特色。郭孟雍在十二願裏的佛號稱頌中,賦予不同的音樂旋律,每當音樂演唱到佛號時,或在音樂間穿插佛號吟唱,常以飄渺、低沈的男女聲,單獨或交織呈現,營造出一股莊嚴、喜樂與崇敬的意境。

「第四安立大道願」,描述藥師佛悉令行邪道的眾生,安住於正信、正見的信仰。當唱頌到「安立大道、安立大道……」男聲低沈的唱腔,無伴奏的音域,樸素的單旋律,不停反覆,讓聽者似乎感受到菩薩神威與願力的不可思議。

「第六諸根具足願」,講藥師佛對醜陋者、肢障者立下的悲願,悉令眾生無缺無寂無難。其中純粹、飄渺的女聲,像西方教會祈禱時所唱的聖樂般,吟唱音階漸升漸遠,聲音漸高漸輕,結合男音低鳴念佛聲,充滿莊嚴深邃的能量。

藉由現代錄音室的混音,郭孟雍在大提琴配樂下,以非常輕柔的聲音演唱「第七身心康樂願」,一人同時唱出二部聲,接著殷正洋加入,之後其他漸升的男女和聲同時從四面八方湧出,多部和聲和諧交織,讓聽者彷彿感受到眾人一起祥和祈禱的景象。

「音樂是無國界的。」郭孟雍說,這次的和聲編排與演唱方式,他嘗試做了創新;為了讓上人了解音樂的新表現,他與台北藝術家合唱團團員特地回靜思精舍演唱。

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屋外涼風輕吹樹梢,鳥兒似鈴聲般低鳴,在沒有音樂的伴奏下,他們純粹以和聲表達,念佛聲轉化成音樂旋律,帶給眾人很不一樣的心靈感受。

「藝術若沒有人支持,只會高處不勝寒。」郭孟雍每一次的音樂新作,慈濟人常是他的最佳聽眾。他表示,自從進入慈濟後,才深深感悟到音樂創作非以技巧為出發點,應以人為出發點,才能創造出身、心、靈合一的作品。

從小品慈濟歌到佛經音樂創作

民國八十二年,郭孟雍剛踏入慈濟志工行列。專擅演唱與指揮的他,原本不會作詞作曲,經證嚴上人指引,從小品的慈濟歌曲進階到佛經音樂的創作,時至今日已完成三百首慈濟歌。

從無到有的歷程,郭孟雍除了個人不間斷地自我要求外,也很感謝上人給予機會,讓他在音樂與修行路上能同時精進、成長。

他說,上人在宗教音樂創作上給他很多指導與啟發。創作至今,他除了脾氣改了,涵養更寬大了,作品也愈做愈能贏得大家的肯定。

郭孟雍在創作藥師經音樂期間,仍趕赴美國演出「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為了在出國前將作品全部完成,他唱了數首剛完成的曲子給上人聽,卻有十首未通過。當下,郭孟雍發願:從美國演出返台前,要完成所有曲子。

虔誠發願常能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美國演出十一天內,郭孟雍除了完成十首藥師經曲子,全數作品也得到上人的肯定。

今年四月,郭孟雍完成「藥師如來十二願」十五首音樂,上人指示此音樂未來將作為全球慈濟人共修之用,並要他接著為「無量義經」作曲。

運用現代音樂風格,將深奧的傳統佛教經典轉化成現代佛教音樂,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郭孟雍表示:「『人有二十難』中說:有心就不難。每年創作一部經典,雖然付出很多心力,但深入經藏的過程,不僅修正了自己的脾氣、提升不少能力,也增長了不少智慧。」

創作四部佛經音樂的郭孟雍除了作曲,每次也演出擔任主唱者之一,幾乎熟背整部音樂劇的歌詞。完成「藥師如來十二願」當下,他用充滿磁性與溫暖的聲調說:「在慈濟世界,我得到很多感動,人都是生命的過客,只希望為大眾留下一些可以長久記憶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