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專訪國泰醫院王欲明副院長

◎水心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於今年八月十七日歡度五週年慶,隔著三十米寬的新生南路望過去,一棟棟巍峨高聳的白色建築櫛次鱗比矗立在院區,五年前新植的樹木已經綠樹成蔭,各式車輛進出頻繁,佔滿停車場和馬路邊。走進慈濟寬敞的大廳,立刻被牆上巨幅的「佛陀看病圖」吸引住視線,它是慈濟醫院的精神象徵;掛號處前面等候看病的群眾雖多卻不嘈雜,穿橄欖綠背心的義工師姊微笑著迎面走過來,整座醫院予人潔淨祥和而又朝氣蓬勃的感覺。

另闢活水源頭

俗話說,「創業惟艱,守成不易」。回首慈院締建之初(民國六十八年間),上人所領導的慈濟功德會會員不及三萬人,委員也僅有一百人左右,上無瓦片,下無寸土;上人卻發願要在東部建一座現

代化的佛教綜合醫院,其中的艱苦辛酸,自不難想像。上人說:「如果心血有形,那麼慈院的每一塊磚、每一寸土地,都沾滿了我的淚痕血跡。」雖然踏出去的每一個步伐都像千鈞萬擔般沉重,當時幸好有一批醫界的耆德、建築界的泰斗,發心投入建院籌備工作,長時的奉獻智慧和經驗,使在重重艱難中又有一絲希望、一線光明,匯成大眾無限的信心。慈院終能順利啟業,目前且為東部醫療的重心。那一批肇建者、參與者中,就數國泰醫院副院長王欲明先生和慈濟的因緣較特殊,支持和關心也最多。

王副院長的夫人王游錦女士是資深委員陳錦花師姊的親妹妹,陳師姊和夫婿陳燦暉教授伉儷一向非常護持慈濟,當上人開始呼籲建院時,陳教授基於愛護上人的心理,也曾勸上人考慮三思;其時上人以掘井人自喻,必須另闢水源,慈濟志業方能連綿不絕以迄將來。上人的願力和毅力令陳教授非常心折,於是率先捐獻十五兩黃金響應。並極力邀請有籌辦國泰綜合醫院經驗的王副院長出力協助,共襄盛舉。

王副院長的發心投入

六十八年六月,上人第一次到王家拜訪王副院長,隨行的有德融師父、老大、老二師姊等。上人向王副院長表示,基於十幾年來從事救貧工作的經驗,發覺疾病是貧窮的由來,尤其東部地區醫療水準落後,民眾的生命毫無保障;最根本徹底的解決辦法就是興建一座現代化的佛教綜合醫院,讓醫療和宗教相結合,使病苦民眾確實獲得治療。再說基督教有門諾、有彰基、有馬偕、有聖母……等等散佈在各地的基督教醫院;佛教是救世的、慈悲的,佛教徒的力量是很大的,卻是沒有一座佛教醫院,正好由慈濟來推動,「請問師父您打算怎麼做呢?」王副院長問道。「規劃一座五百床的綜合醫院。」上人答。

除了公家醫院因為有政府雄厚的財力做後盾,可以在整體設計下一次興建完成外,一般民間興辦的醫院都是先從門診做起,再視病患需要和經濟能力逐步擴充,以免資金不足導致停工情事,或啟業後病患不多造成投資的浪費。但是上人一意要興建大型的綜合醫院,「必須分科完善、醫療設備新穎的醫院才對病患有所保障;愈是艱難、沒有人敢做的事,我愈是要開創出一條路來。」上人安慰王副院長說:「資金的事情您放心,我負責來募集;但是醫院的規劃籌備就請您費心思考,多多提供意見。」王副院長就此投入慈院的建院工作,一直到開幕啟業,後來的行政管理等,時時關心,分分投入。

組織籌建委員會

建院的首要課題是土地的取得,先是選定國福里美崙溪畔的省有河川浮覆地為院址,並於七十二年二月五日邀請時任省府主席的李登輝先生蒞臨主持破土。不久,竟因國防設施需要,被迫另擇地興建。經本會提出請求與花蓮農校實習農場交換,幾經波折,方才定案。七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慈院第二度舉行破土典禮,即邀請時任內政部長的林洋港先生蒞臨主持。

現任慈濟志業總管理中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小姐是時已全心投入建院工作,舉凡土地的尋覓到

取得,包括公文的辦理、與土地補償戶的協調、溝通,或與政府各個行政部門的聯繫等;均由其親自奔走,代表本會處理一切。雖然歷經重重的艱難挫折,仍懷抱滿腔熱忱、不屈不撓的推動慈濟這項歷史任務。她堅忍不拔的毅力、勇於學習的精神與謙虛誠懇的態度,王副院長直是敬服在心底。

尋找土地的同時,組織籌建委員會的工作一樣加緊進行。王副院長一身肩負起「醫院行政」的全責外,又熱心推薦他的姊夫,也就是時任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的名建築師高而潘先生負責「建築」部份。七十年九月二十七日,慈院籌建委員會正式成立。恭請上印下順導師為主任委員,上人為委員兼召集人;長庚醫院骨科施俊雄醫師、菩提樹雜誌發行人朱斐居士、菩提講堂住持修觀法師和王副院長、高理事長為委員。

許常吉脫穎而出

十月十五日正式公告徵求設計圖。上人原本屬意由高理事長擔任設計建築師,但為了公平、公正、公開起見,只有競圖一途。高理事長體念上人的慈心,不欲增添上人煩惱,決定不參與競圖,以維持客觀超然的立場。並代本會擬定競圖規定;每位參與競圖者,必得準備一份平面設計圖、設計說明書和模型圖,且須到場作設計說明。

當時參與競圖的建築師非常踴躍,必須成立「審查委員會」審查圖樣,於是,王副院長又出面邀請時任台大醫院行政副院長杜詩綿先生、醫務副院長曾文賓先生兩人加入;高理事長也邀請建築界前輩陳邁、林建業兩位建築師(亦退出競圖)參與,總共十一人為評審委員。借用菩提講堂做為審圖之會場,費時二日,經過審慎研討,從十多件作品中,先選出三名,一一與設計建築師面對面溝通,了解其設計理念和構想,最後,設計成「卍」字圖形的許常吉建築師脫穎而出。

規劃慢性病房的構想

在公開徵圖之前,大家曾對慈院未來的營運狀況試作評估。由於當時基金來源仍然有限,以花蓮縣三十五萬的人口,想要維持一座大型綜合醫院的正常運轉可能力有未逮;於是,規劃的方針,就扣緊如何使慈院能夠自給自足的原則上討論。王副院長建議,將五百床規模的綜合醫院一分為二,一期工程的兩百五十床作急性病房,二期興建的兩百五十床則規劃為健康檢查、老人之家、安養中心之類的慢性病患者使用。

王副院長所持的理由是:西部土地昂貴、投資成本過高,迄今尚沒有一座有規模的慢性病醫院;而東部山明水秀,沒有人為的污染,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在花蓮興建老人之家等安養設施的慢性病房最是恰當。只是慢性病房投資報酬率低,醫師服務的意願不高;若以一期興建的急性病房的人力、設備來支援後面的慢性病房,一來醫師、護士和其他醫技人員的招募較容易;二來可喚起老人病學、慢性疾病類系醫學的研究;三來收支可望平衡;四來以規劃完善的老人安養中心(日本很多安養中心同時設有運動、休閒設施)作號召,正可發展為佛教醫院的特色。

這對當時病患、醫師來源都無

法掌握的情況下,不得不作出這樣的抉擇,只是沒有想到啟業後病患急速增加,病房來不及擴充,連後來興工的二期醫療大樓也劃為急性病房,這是當初始料所未及的。惟興建老人安養院、設立殘智障兒童之治療重建中心與精神治療中心.仍含賅在本會未來服務大眾的一連串計劃中。只是院區已充分開發利用,必須另覓安詳寧靜的公園式社區另行興建;這是醫療觀念發展的趨勢,也是時代演變的結果,後出者轉精,未來的規劃設計比原先的更為理想,誠是菩薩庇佑所致。

會議超過二百餘次

許常吉雖獲晉選,惟設計細節仍須再進一步溝通。七十一年五月,台大杜詩綿、曾文賓兩位副院長和高而潘建築師正式加入慈院籌建委員,由王副院長任召集人。杜、曾兩位副院長都具有豐富的行政、醫療經驗,高理事長也有過設計醫院的經歷,有他們三人參與,可說是如虎添翼。

大家利用下班後聚集在濟南路鄭柏處長的寓所或借用菩提講堂開會,彼此溝通意見,先後舉行會議不下二百餘次,有時甚至討論到深夜。像大廳「挑空」的設計,就是出自上人的智慧;一進慈院大門就有寬敞、明亮的感覺,像後來的成大、高醫附設醫院也都沿用挑空的設計。在空間配置上也重新規劃,以科為單位,像內、外、婦產、小兒都自成一個區域;急診處旁邊緊鄰復健科:X光科和實驗診斷科,整體的設計以達到動線最短、流程最快為目標。這一修正,病人不會再有弄不清楚方向的困擾了。

堅強的董事陣容

七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慈濟醫院第一屆董事會正式成立。按規定,十五名董事中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專業人士,以綜理醫院籌建及營運事宜。其中王副院長專擅醫院行政、高理事長為建築專家;醫務部份有四人,除杜、曾兩位副院長外,還包括台大醫院院長楊思標先生、國泰醫院院長陳炯明先生,陣容極為堅強。

楊、陳兩位先生的投入,其中有一段因緣。七十一年間,衛生署擬在花蓮設立群體醫療中心,特邀請楊思標院長、陳炯明院長和王副院長一行來花蓮參觀各個醫療機構。是時由縣長吳水雲先生親自接待,吳縣長向兩位院長殷懇介紹慈濟功德會所從事的救濟工作,也談到上人擬在花蓮興建醫院的悲願壯舉。會後,王副院長隨即邀請衛生署江偉琳副署長一行到精舍參觀,並拜見上人;那一次的花蓮行,眾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王副院長把握機會,當場邀請楊、陳兩位院長參與慈院的籌備工作,他們也就一口承應下來了。更為往後與台大簽訂建教合作的計劃預埋種子;最困難的醫護來源問題,卒獲解決。

高理事長主持工務會議

慈院開工前,對於工程是否發包進行深入討論。一是外包給營造廠施工;一是自營方式。若採用統一發包,本會固然可以省卻很多麻煩,但經費也較高;若是自營,牽涉廣泛,本會又無工程經驗。因此決定一部份發包,一部份自營。

是時好像菩薩的刻意安排,工商工程公司董事長宋篤志先生發心

協助;土木工程發包後,緊接著展開的是較專精的給水衛生、電氣、冷凍空調、醫療氣體四項工程,高理事長復建議延攬台大工務室四位顧問:陳主任清地、陳福來、邱茂彥、郭銓炎先生參與。整個施工過程,均由高理事長負責統籌,召集會議。每週五下班後借用台大工務室召開工務會議,由高理事長綜合各顧問的意見,仲裁設計、施工、發包種種問題,作成決議。

上人興建慈院的理念,本是為東部病苦民眾謀求接受現代醫療的權利,換句話說,是以「服務為目的,救人為理想」的宗教醫院,虧損本屬意料中事;王副院長且估計可能會有長達五年的虧損,因此力促上人組成「萬人護院會」,此即後來的「榮譽董事聯誼會」。本為護持慈院的正常運轉而設,現在已擴及護持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迄今年八月為止,也已召開十四次榮譽董事聯誼會了。

與台大、國泰建教合作

七十五開始,籌備慈院開業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慈院公開招考住院醫師,報名寥落,招不足額。時慈院已獲教育部核准與台大建教合作,借取國泰和台大建教合作的經驗,於是一一拜訪台大各科主任爭取協助。慈院啟業初期,從科主任、主治醫師到住院、實習醫師,皆由台大調派、支援,方能渡過那段最艱難的時期。翌年八月,勞保獲准開放,病患急遽增加,醫師們也逐漸認同慈院的宗旨,看到慈院未來發展的遠景,於是相偕東來發展抱負和理想,有了專任醫師,慈院慢慢的可以站立起來了。

慈院一方面爭取台大醫院醫療的支援,一方面派遣人事、資材、總務、會計、社服等行政幹部到國泰醫院實習,參考國泰的行政管理制度,再建立屬於慈院自己的行政系統和管理模式。七十五年十二月,慈院與國泰簽訂行政方面的建教合作。王副院長每來慈院訪問,多召集各個行政幹部開會,當面聽取意見,立時予以解答。現仍受聘擔任慈濟醫院、慈濟護專及慈濟醫學院董事,繼續借重他行政管理的長才,擘劃慈濟未來的發展藍圖。

源自上人的威德感召

回顧慈院從一無所有中,經歷種種的艱難困苦,每個關卡,都好像「山窮水盡疑無路」,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適時有一流頂尖的醫學先進、建築前輩為本會奉獻經驗與智慧;同時爭取到台大、國泰這樣大規模的醫學中心建教合作。慈院的幸運,也是前所未有的;這全是上人的威德感召有以致之。王副院長亦表示,有幸參與慈濟的志業,是他一生中感到最欣慰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走過漫漫艱辛路,在首任院長杜詩綿先生與現任院長曾文賓先生的領導下,如今慈院五年有成;二期工程已經陸續開放啟用、護專也有了第一屆畢業生,緊接著醫學院也將在今年十二月破土興工;慈院正邁開大步朝向醫學中心的目標前進。想到這裏,相信所有的辛苦都已化作甜蜜的回憶。但是,王副院長特別提醒我們,莫為目前的成就而自滿,應該保持我們剛剛起步的那份初心,整裝重新再出發,繼續創造另一個豐碩的五年。



▲覺有情

理想的莊園

◎林清玄

看報紙,知道文建會已經通過在南投的草屯成立「藝術村」,所謂「藝術村」就是藝術家居住的村落。由政府來規劃創建的藝術村,在世界各國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在台灣建造藝術村,還是令人感到欣喜。

由藝術村,我想到是不是我們也可以來建造一座「佛教村」、「理想村」或「淨土村」這樣的村落?在台灣幾乎人人都可以感受到環境破壞與污染的嚴重性,即使有心想居住在清淨的地方幾乎不可得,因為整個大環境已經敗壞了。

說佛教、說淨土或者有宗教色彩,暫且稱為「理想村」吧!理想村最基本的理念是「諸善上人聚會一處」,這不是為了有更舒適的生活,也不是為了逃避現處的環境,而是,一為了過更自然單純的生活,二為了實踐一些共同理想,三是便於共修。

在佛陀時代,像祇園精舍、像給孤獨園,相信就是一種理想村的形式,每天除了聽佛陀的開示,也可以和來自各方的善知識常相聚首,沒事的時候,在林中靜坐、散步、思惟,對於心性與智慧的提升一定大有助益。

有一次,十幾位慈濟功德會的委員大德來我家喝茶,我就向他們提出這樣的構想。

有委員告訴我,他們幾年來就一直想在花蓮找地蓋一座慈濟村,一開始是基於現實的考慮,因為慈濟現在已經有一百多萬的會員,光是委員也有一千多人,每次聚會都使花蓮途為之塞,飛機與火車票都很難買到,如果想在花蓮過夜,住的地方根本不夠,使得慈濟人都是當天來回奔波,假若能蓋一座「慈濟村」,建一些簡單素雅的房子,讓大家到花蓮有休憩住宿的地方,實在是很理想的。

這真是非常棒的構想,但是我心目中的理想村是較傾向於可以長住的心靈之鄉,它是一個鄉村的形式,即使是在城市裡工作的人,也可以一年抽出一個月到四個月的時間到此居住,以慈濟人來說,每次住個一兩星期,必定對身心大有裨益。

由於是「理想村」,所有的村舍可以非我所有,想去居住的人,可以隨時住到有空的房子裡去,住的地方以小坪數為主,類似台灣鄉間的民宅,但保留比較大的公共空間,例如書房、琴室、襌堂、講堂、遊戲室都為共有,這樣一來,所有的好東西都可以共享,而且大部分的時間,人都可以走出戶

外與別人共處,維持了傳統社會的溫情。

理想村的宗旨應該是自由、自然、單純、樸素,例如一切的作息與修行由個人決定;例如一切建築都可以自然的素材搭成;例如食物以素食為主;例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理想村裡因為共同理想的呈現,在那裡沒有鐵窗圍牆,只有愛與關心;在那裡沒有混亂鬥爭,只有和平寧靜;在那裡大家的生活是凡夫俗子,大家的志願則是菩薩心腸。

其實,尋找一個理想村子,一直是中國人的理想,我們讀中學時都背誦過的「桃花源記」就是最好的寫照。在一個開滿桃花的村子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雞犬相聞,落英繽紛,芳草鮮美,正是一個理想村的典型。

近代思想家殷海光生前就有一個心願,建造一座「夢想的莊園」,在裡面讀書、種花、蓋圖書館,並且蓋一些小房子送給朋友居住。他的莊園,據他的說法:「要大到可以散步一個小時」。這是延續了杜甫的志願:「安得廣廈千萬間,盡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很可惜,不管是「桃花源」或「夢想的莊園」,在歷史上似乎沒有實現過。那是因為有這個理想的知識份子都沒有發財,而發財的人卻都沒有這種理想!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談到佛教的淨土宗之所以發達,是由於它是一個「理想村」,是阿彌陀佛「願望的莊園」,它與中國知識份子從老莊就開始的心靈歸向大有關係。既然現實裡沒有理想的國土,只有向阿彌陀佛的國土走去,我們隱藏在內在的理想才有可能實現。

淨土宗的祖師善導大師就說:「西方寂靜無為之樂,畢竟逍遙,離去有無。」「隨佛逍遙以歸自然,自然即是彌陀國。」善導的師父道綽也說過:「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脫自然。」這都是在說,希望能搬到阿彌陀佛的國土,去過逍遙自然的日子。

這種自由逍遙,在「大無量壽經」中說得更清楚: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禮修讓。

--這不是一個最理想的村子嗎?

因此,佛教所說的「淨土」,事實上是阿彌陀佛的「理想村」,是一種終極關懷、終極理想,可歎的是,我們為什麼不在生前就創建淨土的居所,一定要等到死後呢?這正是創建理想村必要的理由。

慈濟不久前曾推動「預約人間淨土」的活動,也是希望人間很快的成為「理想村」,慈濟裡有無數的大心菩薩,我們何不積極的來建一個理想村?

一個人間的理想村,必會使我們對淨土有更堅強的信心。

一個人心中有理想村的心願,正是一種傾向淨土的心靈歸向!

呀!慈濟有現成的菩薩住世,如果再建一個理想村,對於混亂鬥爭的台灣社會,一定有莫大的啟迪與典範的作用!



▲專題報導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回顧中國歷史上水患

◎靜原

中國的苦難憂患,一直與黃河息息相關,大河氾濫,「洪水橫流、屍漂四野」,自禹開始,歷代就將治理黃河視為國君施恩的仁政。不料,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一向供給中國養分,最豐饒最富庶的長江流域因暴雨集中,居然氾濫成災,蔓延十九個省,千萬災民流離失所。慈濟本著「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大悲情,決定

跨海伸援,在台灣的慈濟人更熱烈發起賑災活動。本刊因此製作大陸賑災專題報導,敘分為三:先是回顧中國歷史上水患;次為賑災團歸來談感言與賑災方針;最後則報導全體慈濟人於街頭巷尾熱烈發起賑災活動的情形。期望通過這次試煉,能將兩岸同胞的愛心提升起來。

洪水橫流,萬種生靈都在逃命;人在逃命,老鼠在逃,黃鼠狼在逃,豬在逃,狗也在逃,連水生的蛇也逃到樹上、樓上,企圖尋覓可居之家。

然而,到底那兒才有安適的家呢?

中國真是一個苦難的民族。打從古老的神話傳說,就充滿了「洪水滔天」的恐怖。

滔天?是那種鋪天蓋地,無縫可躲的大水,山陵成了小丘,陸地平原成了汪洋大海,家園成了海底世界。

洪水形成人類記憶中,最深刻的恐懼與傷痛。

當聖君堯在位的時候(西元前二二九六年),歷史上最長久的水患--二十二年,深深困擾著中國,當時不論平原、丘陵、高山,盡皆為水所滅,能看到的是茂盛的水草,是飛禽走獸的足跡,而人則被逼到樹上巢穴而居了。這樣兇猛的大水,終究被大禹給平定了,歷時十三年。

然而四千多年下來,水患不曾絕跡於中國,而治水的大禹卻再也無處尋覓了。

翻開歷史可以發現,黃河洪水從來都是中國最大的水患。自東周以降,二千五百四十年間,黃河潰決一千五百九十次,大改道二十六次,平均三年就有二次決口,一百年就一次大改道。每次改道無不水漫大地,塗炭生靈。

黃河孕育了黃土大地,也孕育了炎黃子孫,然而它更無情的給子孫出了一道又一道難題,一次又一次的家園毀滅,從來人們談「河」色變,不知道下一刻,它又要出什麼花招。

大河的氾濫歷史不斷重演,不同時代的人民複印著相同的悲慘命運,先是防洪抗洪,然後氾濫成災,棄家而逃。待水患平息,所有的一切都得重來;家當、田園、建設乃至希望,從個人、家庭、社會到國家。人們一次又一次的飽嚐傷痛,深深知道失去的親人、流失的土地是永遠喚不回的,能做的只是重新站起。

與水搏鬥才能生存,在中國是真實的人生舞台,而不是電影或戲劇的一場佈景。

將時空拉近距離,重新檢視,近百年來黃河水患依舊頻仍為患。

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黃河決口于直隸開州,浸沒灌濮、范、壽張等縣,水患漫及山東。八月黃河復于河南鄭州十堡石橋大決。轉趨東南,自河北而安徽、山東為之斷流。這是清朝最後一次大水。

民國十年(西元一九二一年)黃河決于宮家壩淹沒利津、霑化等五縣,災民十五萬人。

民國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三年)河南、蘭封、三義寨等五處黃河決口,漫溢陜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等五省,災區廣一萬四千三百八十九方里,災民逾一百六十萬人。

民國二十七年(西元一九三八年)黃河大堤南暗為日軍轟擊,六月二日于河南中牟之趙口決堤,六日又決于鄭縣花園口,潰水南奪淮河水道,以至於長江,災區達二萬三千方里,損失不可計算。

民國四十五年(西元一九五六年)長江、黃河、淮水漫溢,淹沒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安徽、河北、福建、廣東等九省,

流失農田一億數千畝,災民無可估計,堪稱民國以來最大一次水患。

誰知道,時到民國八十年,中國大陸又再度遭遇更大的,可謂百年來罕見的水災,漫淹十九省,數以千萬計的人民流離失所,社會建設付諸東流,人民財物完全流光,房屋盡皆倒塌,糧食全面絕收,那汪洋澤國般的情景,宛如歷史夢魘再度緊壓住中國的脈搏。

閉眼都可以想見那些只露出梢尖的電線桿、漂浮的畜屍和孤島般的高地上密密麻麻的原始庵棚。彷彿又回到了唐堯時代,回到漆黑的歷史時代。

然而這是現代,一個該是安和樂利的時代。更不該的是:這次發大水的不是黃河而是長江。是那帶給人民富庶的中國第一大江,是那詩人墨客筆下諷誦不絕的秀麗江水,是那數不盡、道不完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大江東去,浪掏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歷史故事--在長江。

歷史的長江是過往的陳跡,而現實的長江,此刻正肆意為患,胡為亂流。

長江發大水,是自然生態惡化的必然結果。從五十年代就大規模砍伐森林,圍湖造田,洞庭、鄱陽這長江的兩肺面積越來越小,再加上上游揚子江和各大之流植被的破壞,十幾年要超過古代幾百年,無怪乎要河水湯湯了。

生長在富庶寶島的人們,在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愛心捐輸之外,更該深刻反省思考,我們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否也在濫砍、濫伐、濫葬的情況下,亮起了警示燈?我們是否該盡力保護這唯一的樂土,使它永享天年,成為子孫萬代的基業。



▲專題報導

走過悲慟的大地--賑災團歸來

◎慈承

◎慈濟總管理中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

抱著一顆無限關懷的心情,大陸賑災評估小組一行六人於八月十一日踏上了「征途」。

感恩上人,在出發前夕,召見評估小組人員,告以多年賑災的經驗,並殷殷叮嚀:此行,我們是去「求」人家讓我們來賑災的,如果對方與我們理念不一,務要盡力克服,忍辱負重,圓滿達成使命。

上人的先見之明,讓我們在與中共抗災賑災協會接觸中,一直持著不卑不亢的姿態,甚至在協調未能達成共識之後,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逆轉形勢。該會不但全部接納我們提出來的「一個目的,兩個原則,三種不為,四類物資,五個希望」的條件,且全力支持評估小組深入災區實地瞭解。

他們說:「很早就仰慕台灣證嚴法師所領導的慈濟基金會,你們的這份心,即使只有一塊錢,我們也很感激的。」

我們勘察的是安徽合肥全椒縣,原是富庶的魚米之鄉,如今全毀,許多村鎮還泡在水裡。中國人的苦難,何時休?何時了?

佛家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孟加拉的大水、美國流浪漢、菲律賓的火山爆發,我們都一一伸出援手,何況大陸上那些欲哭無淚的災民,是我們同文同種的骨肉的同胞啊?

此行歸來,感觸很深;大陸的老百姓都很善良,尤其是鄉下地區。他們樂天知足,逆來順受,只求活下去,沒有怨尤,沒有其它奢望,正因為如此,才更令人不忍。上人只要提及大陸災胞,每每哽咽落淚,他說:秋風起,嚴冬至,冰天雪地,他們如何過冬?

此次水災是中國百年來最大的水災,此次賑災,是慈濟二十七年來最艱鉅的挑戰,我們一定要藉此次賑災的因緣,喚起兩岸人民的愛心,將愛的循環帶到大陸,啟發良知,發揮良能,以愛來造就大陸上善與福的共業。

◎台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免疫學專家陳光和:

因為做研究的因緣,認識了慈濟;因為上人的一句話,讓我成了首批前往大陸的賑災團成員之一,因緣誠不可思議,但我很感恩。

上人這句話是說:這是你的事。於是我當晚埋頭寫了一份企劃書。出發前,上人又舉了幾個水災、火災、爆炸案……等實例,詳細說明救助的要點及注意事項,上人對事件的深入了解,所秉持的態度,令人心悅誠服。

水災過後,最當務之急是飲水。這點大陸做得相當好,家家都有容器、明礬、漂白水,再加上煮沸後飲用,衛生上應無問題。

而公共衛生方面,若大陸在整個體制上可與衛生部配合的話,亦無問題;最怕聯繫不夠,消毒不徹底。

以專業眼光來看,水退後農民下田耕作,易感染血吸蟲,另外應打的預防接種應如期施打。聯合國有提供醫療藥品,我們也邀請台灣藥商說明此事。如有必要,將捐助抗生素、驅蟲藥、消毒等藥品。

此行另有一大收穫,就是感受到同行師兄師姊的慈濟精神,尤其是李憶慧師姊,她的言行舉止,處處反映出慈濟獨特的氣質。在每個場合,說話得體,應對合宜,談慈濟能夠吸引對方一直聽下去,並且接納,這種溝通技巧,實在令我望塵莫及,欽佩不已。

◎慈濟綜合醫院院長曾文賓:

此次賑災評估小組尚有一大任務,就是造訪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和杭州的浙江醫科大學。若災區需要醫療救濟,則擬商請這兩所大學人力支援組成醫療團。另外還要提供獎助學金給該校學生。

中國抗災賑災協會對此次水患災區的公共衛生方面,已出動軍部的軍醫配合,急救和消毒都做得相當好。

老百姓的飲水方面,也有進行教育,安全應無問題。他們要求我們協助的重點是重建住屋,以及如何過冬。醫療器材則要求提供血壓計、聽筒、心電圖機和消毒鍋。我們會儘快採購送去。

協和是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人創設的醫科大學,至今仍維持美國的教學方式。修業八年,一年只招三十名學生。學生優秀,校風良好,享譽國內外,在學術上有很高的成就。

去年十一月,協和校長顧方舟曾來台參加醫學年會,在楊思標教授的陪同下,到花蓮參觀慈濟志業各項建設,並會晤證嚴上人。對慈濟的精神表示無比的欽敬。

今年五月,我也到大陸參加有關中醫醫學教育的會議,分別拜訪協和醫大和浙江醫大。

浙江醫大過去三年裡,在全國醫師考試中均名列前茅,也是相當有成就的學校。他們的基礎醫學相當強,光是解剖學教授就有七八位。他們的中醫課程也有,我曾去旁聽了約三十分鐘,很不錯。將來慈濟醫學院要給西醫學生

有中醫的概念,開設相關的中醫課程,要向他們請益的地方還很多。

現在兩岸交流尚未完全開放,我們以私立學校名義與之締結姊妹校較為可行,現在正積極進行中。

至於提供獎助學金方面,協和的國家預算多,學生待遇相當好,我們將改變方式,贊助他們設備及圖書。

對於浙江醫大、我們已決議提供獎學金及助學金。金額、名額、申請標準等具體辦法,正由雙方協議中。

期待兩岸儘早化解心結,在各方面進行交流,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不是很好嗎?

◎慈濟榮譽董事張君鴻:

我出生於四川,故鄉是東北瀋陽,對神州大陸我有深深的情懷。開放後,我去了七八趟探親旅遊。因此這次賑災評估小組要去,在太太佳穎的鼓勵下,我就義不容辭的答應當「嚮導」。

很榮幸,我兩次都有機會為大家服務。

第一次去,有個最大的意外收穫,就是促成「靜思語」在大陸出版。

去年,我帶了幾本靜思語,送給表弟,他們高興極了,表示這麼好的書,大陸是未曾見過。當時也曾問可否在大陸發行,願補助經費,唯因緣未成熟,久久也無進一步的消息。

這次去時,我們也帶了些慈濟的書刊。大陸北京中外名人研究中心的顧伯平先生,看了靜思語,大喜過望,他說:「內容無涉及政治、也無濃烈的宗教色彩,談的是深入淺出的人生哲學,為人處世的道理。」他表示,有意在大陸以簡體字重新印行。

我們當然也很樂意,如果版權問題談妥。唯要求書的內容不可更動,封面要與台灣出版相同,並且使用高級紙張,印刷裝訂精美,讓人愛不釋手。

預計先出版二萬冊,我願出資印一萬冊,贈送北京各學校圖書館、文化機構典藏或流通。顧先生的中外名人研究中心也要將上人納入他們的研究計劃中,因為他們認為上人不但是名人,也是當代的聖人、偉人。

去賑災,意外促成了這些事,我想,是慈濟精神登陸大陸的因緣成熟了。

第二次去,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副總執行長碧玉師姊,她工作起來不眠不休,全力以赴,尤其實地勘察重建點,寸步難行她能行,下大雨也往前走,完全不顧艱難危險。

安徽當地的賑災單位,對她的幹勁與敬業精神,深表佩服,而她對事情的深入與內行,更令人眾人驚歎。

我們要好好珍惜慈濟的因緣。上人說將來要成立救災專戶,不論那個國家發生災難,我們都去救援,讓世界上的人都有「有災難找慈濟」的觀念。身為慈濟人,實在光榮。

◎慈濟委員李憶慧:

從大陸回來,縈繞在腦海裏的,只有一個字:慘!

連續的暴雨,使長江、淮河出現最高洪水位,為了保「津浦鐵路」以及南京、上海等大都市,中共政府有計劃的實施炸堤,雖然開炸之前,老百姓有三十二小時的時間撤離,命是保住了,但家園莊稼全毀。

圍堤上處處可見災民臨時搭蓋的草棚。在陳淺鄉曾遇見一位老婦人,喃喃說著:「沒有家了!沒有家了!」當她看到衣著光鮮的我們迎面走來,不禁悲從中來,老淚縱橫。我告訴她:「老奶奶,撐著點,我們是台灣慈濟功德會,很快就會來幫助你們了。」

她雙腳一屈,跪了下來,我也趕緊跪下,與她抱頭痛哭;我真願意把我們的福報分一點給她們,真的。

我們前往勘察的只是安徽全椒縣的陳淺鄉和官渡鄉,全鄉皆毀,且水深未退,除了救災,還要防疫,賑災工作真是千頭萬緒。

此次大陸水患,災區遼闊,達十九個省份,災民之眾達數億人,以慈濟的力量去賑災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但我們送去的,不只是有形的物質,同時也帶去慈濟的種子。上人說:「心輪轉,業就轉。」希望大陸同胞也能轉禍為福。

大陸回來,看到全省委員、慈誠隊師姊師兄,在街頭巷尾,義賣、勸募……精神令人感動。

秋去冬來,大陸的冬天是天寒地凍的,及時救援,刻不容緩。

◎慈濟總管理中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

感謝第一梯次的人員,與救災單位有良好的溝通,才使第二梯次的任務順利達成。

第二梯次的成員由德融師領隊,另外有張君鴻居士和張月昭師姊。

九月三日晚上八點半,飛抵安徽合肥,馬上與有關人員開會溝通,直到夜裡十二點,他們初步提出的重建部份包括福利院、敬老院、中學、小學和衛生院。

但是上人指示,救助災民才是當務之急,以上則併案辦理。因為慈濟做事一向腳踏實地,一定要深入了解,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我告訴他們:此行最重要的,是帶了上人對大陸同胞的愛與關懷來,台灣的慈濟委員辛勞的舉辦義賣、街頭勸募,為的是將愛的種子要在大陸播下。

因為有計劃要為無家可歸無力復建的貧農重建社區,次日我們從合肥到全椒縣實地勘察。言談中,知道有辦法的災民投靠親戚去了,等水退後再回來重建家園,有些就在高處搭蓋草棚,將就著棲身。

在官渡鄉,我和德融師進到一間草棚內拜訪災民,一兩坪大的空間睡一家八口人,潮濕黑硬的棉被上是一顆顆的毛球,也見到災民正在淘洗台灣紅十字會送來的白米。災民見到我

們,流淚不止。我們安慰道:就快來幫助你們了。

我們把帶來的餅乾分給小朋友,那種高興得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樣子,讓我們看了既心酸又心痛。我想:親手遍佈施,把慈濟的愛送到災民手中,這是多有意義啊!

官渡鄉有數百戶人家,有中學、也有小學,但全倒塌了,只有幾間民房安然無恙,白天就權充作教室使用。

倒塌的磚房原來是沒有使用水泥沙漿,只用泥土糊牆,遇水浸蝕,自然就瓦解了;因此將來我們蓋的房子務要儘量予以有樑有柱,有水泥混凝土,能防颱、防震防水。

陳淺鄉是炸堤之處,斷垣殘壁,滿目瘡痍,但民辦小學還是由學生自備桌椅,在民房上課。

第三天,我們到全縣最慘重的赤鎮向陽村,全村淹沒。沿河堤都是草棚,老老少少,臉上都寫著「苦」字。

曹埠村位於河口交會點,在洪峰衝擊下,造成地基下陷,房屋裂開,居民用木柱斜撐,還是勉強住人,險象環生,不禁為他們捏一把冷汗。

當晚回到全椒縣城住進台胞招待所,雙方討論到凌晨。漸漸建立共識,並做出九項決議。全椒縣縣長次日並到招待所來向賑災團致謝,大家不談政治、只談相互關懷之意。

目前大陸災胞,吃無問題,醫療亦尚可,急需的是「住」與過冬的衣物。

真正的貧窮才是慈濟要去的地方。初步決定貧戶的賑濟比照台灣方式,先發於救濟金,每戶一百元,增加一人再加二十元。此外夾棉衣褲一套,五乘六尺六斤重的棉被二人一床。農戶可能再為他們購買種子和肥料,以便早日復耕。將來在收割時,也會感念慈濟給他們的關懷與恩德。

社區興建目前規劃六處,共八百九十戶。視實際需要,慈濟只為無能力重建之災戶興建,商店及行政部門公共設施由中央自行負責,唯福利院、敬老院、中小學、衛生院,併案建築。

災民住屋預計面積為二十坪,四口以上為二十四坪,造價每棟約台幣十萬元。最遲將在十月十四日動工,以六十個工作天完工,每個社區將立碑紀念慈濟基金會的義行。

上人曾開示:「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內煮山河」,在最需要的時候,一粒米大過須彌山,也期待由此次賑災,能將兩岸昔日的隔閡與心結破除,把美麗的山河重整,則日日月月,歲歲年年,此番歷史新頁,由山河來做見證。

去年,兩岸尚未開放,想做也愛莫能助;明年,可能已水乳交融,去做也不稀奇了。唯有今年,因緣時節恰恰好!我們應該好好把握此一良機,登陸大陸。



▲專題報導

送愛心到大陸--慈濟熱烈發起賑災活動

◎黃文玲

今年入夏以來,大陸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暴雨不斷,造成百年以來罕見的水患。

七月十二日,中共政府緊急呼籲國際社會提撥二億多美元的救災援助。大陸的洪澇災情,人民在水中倉皇逃命的景象,透過電視、報紙、廣播等大眾傳播工具的競相報導,終於呈現在廣大民眾的眼前。

台港兩地熱烈響應賑災

港澳、台灣與大陸的地緣相近,血緣同源,在電視上看到被炸堤引洪的農村可能正是某人朝思暮想的故鄉,那一雙雙悲苦無助的眼神也正巧是某人青梅竹馬的玩伴;基於「血濃於水」的同胞愛,於是台港兩地掀起了熱情澎湃的募款賑災活動。

港澳各界首先設立專戶接受捐款的是香港紅十字會、世界宣明會等,接著香港和澳門政府分別捐獻五千萬港幣和兩百萬港幣賑災;香港最知名的匯豐、恆生銀行也個自響應五百萬港幣;還有香港電訊集團一千萬港幣、企業鉅子李嘉誠所屬的企業集團五千萬……。另外,香港教育工作者也發起每人捐獻十元響應賑災的活動。其他社團、工會、商會及政治、社教團體等,紛紛設立愛心專戶,接受各界捐獻。

香港演藝界且於七月二十七日在跑馬場舉辦一場「香港演藝界總動員忘我大匯唱」,合力唱出「滔滔千里心」,把觀眾的情緒帶到最高潮。這場義唱歷時七小時,有十萬人參加,籌款高達一億港幣。

據香港「九十年代」八月份出版的報導指出,短短一個星期,光是賑濟水災籌募到的善款就高達四億港幣,盛況堪稱空前。至八月中旬,港澳兩地累積的善款已超過六億港幣,迄今捐款數字仍在繼續增加中。

台灣與大陸一水相隔,海峽阻不斷歸鄉路,很多老兵不顧災區疾病蔓延,迫不及待的趕回家鄉探望。全國同胞本著「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胸懷,熱烈響應捐款賑災;各機關行號,工商團體的員工紛紛捐獻一日所得;

工商企業如太平洋建設捐出一千萬台幣,新光集團也響應一千萬台幣……。另外,三家電視台同時設立「愛心專戶」接受各界捐款;華視和民生報聯合發起「送愛心到大陸」的捐款活動,並於七月二十八日假「國父紀念館」舉辦募款晚會,該晚共募得四千餘萬的善款;稻米和其它物資一貨櫃一貨櫃的裝船送往災區,代表台灣同胞濃濃的關懷。

據台灣紅十字會表示,迄九月中旬截止,各界捐款的大陸賑災基金包括物資,總數逾七億七千餘萬台幣。

無辜災民是我同胞手足

從七月中旬開始,上人一直非常注意報紙、電視上的災情報導,宗教家的懷抱是「凡眾生有難,我都要救拔,俾令其離苦得樂」,更何況在水深火熱中煎熬的無辜災民,正是與我們有同樣血源的同胞呢!慈濟要做的賑災工作一向不是趕在事起倉促之間,就是等到社會大眾的熱潮已退,經實地調查後,擬定救災方案;務必要將大家的愛心點滴不漏的送到災民手裡。

兩案隔絕四十年,雙方的思想、觀念有極大的差距,對方會同意慈濟派出賑災團嗎?如果對方不配合,我們簡直寸步難行。那陣子,上人為了大陸輾轉哀號的苦難眾生,已經食不下嚥,寢不安蓆,形容又憔悴許多。「要衝破驚濤駭浪,經得起霜雪的考驗,人生才會有意義」,經過深思熟慮反覆考量後,上人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尋求溝通的管道,一方面向所有慈濟人呼籲募款,積極發起大陸賑災活動。

功德會照顧戶慷慨解囊

八月四日(農曆二十四日)是功德會每月例行的發放日。當天,上人開示時,再度提到大陸嚴重的洪澇災情,「秋風一起,冬天轉眼便至,真不曉得那些災民要如何度日?……」上人說到這裏,聲音都哽咽了。上人的悲心,在場的阿公、阿婆很快就感受到了;他們相當感恩自己平日受到功德會的照顧,溫飽是足足有餘了,比起大陸的災民,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一時慷慨解囊,紛紛響應捐款濟助災民的善舉。

「大陸比我們更可憐啊!功德會每個月給我一斗米,至少我還有米吃;沒有菜也無所謂,採點甘藷葉一樣可以下飯啊!」六十歲的游秀阿婆領到一千元,立刻捐出五百元賑災;老榮民李新傳率先捐出一千元後,五十、一百、二百……數目不等,紛至沓來。一向受功德會救助的貧戶們

,居然能夠右手領到救濟金,左手立刻捐助賑災金,這種情況,眾師姊不禁看得熱淚盈眶。

「我除了救濟金外,平時還會到河邊撿石頭補貼家用,以後我要撿得更勤來救人。」捐一千元的阿公說。另一位四川籍的葉老太太一面擦眼淚一面說道:「我是四川人,落難後來到台灣接受師父救濟多年,現在大陸有難當然要伸手幫助他們。能在此過好日子,對慈濟真是感激不盡啊!」……

當天共有六十幾戶救濟戶發心,捐款金額高達兩萬五千餘元。發放當日點點滴滴的感人事蹟,經「慈濟世界」電台節目披露後,好像大火燎原,賑災行動燒遍了收音機前聽眾的熱情……。

「慈濟世界」電台節目主持人慈韻師姊從八月七日起,每天輪流在民本、復興、漢聲三個頻道,大力呼籲大陸賑災。

上人的心我懂得我會做

同時期,本會經過不斷溝通的結果,決定成立「大陸賑災小組」直接進入災區賑災。

八月七日當天,上人召集台北二十一組組長、榮譽董事以及慈誠隊代表,在慈院舉行緊急會議。會中,上人透露這些日子以來,為了仍在水深火熱中的彼岸同胞,暗地裏不知流了多少淚水;慈濟決意發起大陸賑災,將大眾的愛點滴不漏的送到災民手上。上人表示,日前榮獲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的三萬美元獎金,一半捐助菲律賓給火山爆發的受害者,另一半捐助大陸賑災。眾人深為上人懇切的悲心所感動,當場熱烈響應賑災總數達到五百萬台幣。

大家抱著一顆「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大悲愍心,返回台北後,立刻積極推動大陸賑災的勸募工作。適時羅美珠師姊正返回花蓮當義工,於發放當日目睹那感人的一幕,返北後,立刻召集第四組組員研商;說到上人的悲心,多位組員都感動得落淚不止。羅師姊鼓勵大家:「要化眼淚為行動,才能分擔上人的重擔。」除了直接向會員勸募外,十日當天,配合三重林秋卿師姊義賣素食自助餐一日,四組組員全力投入支援。爾後的義賣活動,就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進行著。

七日下午方從國外回來的林徽堂師兄,從勝勝師姊手中接過當日開會全程的錄音帶,反覆聆聽,徹夜無法成眠。好似上人的悲淚,滴滴都觸痛到他的內心深處……。

慈濟第一次走上街頭

「上人一句指示,就是弟子行動力的開始。」林師兄說。隔

日一大早,打電話回本會探詢詳情後,十日,在陳金海師兄的家,林師兄和北區慈誠隊第四中隊隊員展開賑災研商。眾人決議進行街頭勸募,向社會大眾廣為呼籲,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籌募到最多的款項。陳金海師兄也率先響應一百萬元,為整個勸募活動敲下第一聲響鑼。

八月十一日,慈濟第一梯次「大陸賑災團」正式上路。也從當天開始,慈誠隊北四中隊在陽明山公園展開慈濟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街頭勸募。十二日起,慈誠隊北三中隊中隊長楊昆得師兄也率領多位隊員和委員師姊在北投市場響應。四天來,街頭勸募的地點擴及統領百貨、頂好市場、通化街、饒河街夜市、板橋夜市和來來百貨前面。有多位委員師姊亦發心加入陣容,最壯觀的場面是在來來百貨前面,發心參與街頭勸募的師兄師姊多達七十幾人。

每每勸募工作結束已到深夜時分,北四中隊師兄匯集在林徽堂師兄的家清點善款,只見每個人都露出歡喜的笑容,一天的辛勞就在那一刻獲得報償。住在對門的勝勝、玉蓮師姊獲知大家辛苦歸來,也都端來糕點、水果慰勞,師兄們都沐浴在慈濟大家庭的溫暖裏。「當時每個人的心都脹滿愛的喜悅,根本了無睡意,能收到這麼多的迴響,再辛苦也是值得啊!」一位師兄回憶說。

連續四天的街頭勸募,總共得款九十餘萬元。

企業體紛紛捐一日所得

工商界也在此時出現迴響。

八月六日當天,慈濟委員應「南亞塑膠」王文洋先生和夫人陳怡靜師姊的邀請,為員工作一場精彩的演講。慈濟開始呼籲大陸賑災,立刻獲得該公司五百多位員工的熱烈響應。十三日起,洪美惠師姊亦發動國際牌所屬關係企業--「國齊實業公司」、「建宏證券」、「普騰家電」近九百名員工響應。其中「建宏證券」全體員工捐獻一日所得,國際牌關係企業捐獻總額達一百二十餘萬元。

慈濟各個志業體包括本會、分會和醫院,全體同仁亦於此時響應捐獻一日所得,本會有位同仁更捐出生平積蓄一百萬元。

冷漠世間出現愛的隊伍

對於慈濟委員走上街頭,推廣愛心的舉動,委員師姊的反應不一,有的讚歎、有的反對。反對的最大理由是:唯恐破壞慈濟委員二十幾年來辛苦建立的美好形象;另外也擔心不肖之徒假慈濟之名,遂中飽私囊之實。十五

日,二十一組組長和慈誠隊代表經過開會研商結果,決定暫時停止街頭勸募工作。

在另一方面,為了賑災而舉辦的義賣活動迭有不錯的成果。繼三重林秋卿師姊之後,許榮耀師兄連續三個晚上在景美夜市義賣、十二組委員在四平街賣玉蘭花、迴龍黃招師姊在市場賣油飯等等。仰賴師兄師姊的通力合作,義賣活動的反應是出奇的好。就以黃招師姊在迴龍義賣油飯來說,一千二百斤數量的油飯(約須五十個大澡盆盛裝),不到一個早上就已搶售一空,共募得十二萬餘元;在四平街義賣玉蘭花亦同樣可觀。

受到連續幾場成功義賣的鼓舞,委員師姊決定轉向街頭義賣,並邀請慈誠隊師兄協助。師兄們正苦無奉獻的機會,自是歡喜承應。於是全省各個通衢街道、繁華市場,均有慈濟委員和慈誠隊員的芳蹤,他們制服整齊,面帶微笑,對來往行人慇懇呼籲;「賣愛心,買愛心」「十元不嫌少,千元不算多」「發揮您的愛心,援助大陸災胞」,為冷漠的世態,注入一股愛的暖流。

包括大台北地區的忠孝東路頂好超級市場、西門町、士林、通化街、饒河街、萬華、景美的夜市,民生社區、行天宮前等等,加上三重、新莊、蘆州、樹林、五股、淡水、中永和、板橋等衛星城鎮的相呼應,義賣的熱潮達到盛況空前,星期假日更達到一日十起同時進行義賣活動的記錄。

善的火焰延燒到全省

善的火焰不只點燃了台北市民的熱情,更延燒到全省各個角落。

早在八月十一日,高雄的委員和慈誠隊員返回精舍參加一日精進會,獲知上人決定發起大陸賑災,在回程的遊覽車上,大家談論的話題全部圍繞著大陸賑災。開設電器行的蘇有義師兄首先提議捐獻一日所得,接著賣水果的陳秋梅師姊和開設蒜頭行的王春滿師兄伉儷立刻跟進響應。許再壽師兄接過麥克風,就說自己是慈誠隊員應該恪守「慈誠八戒」,因此要將自己擁有的中鋼三分股份拋售捐獻出來。陸師兄也說要援例跟進拋售股權。八個小時的車程,人人踴躍發言,暢敘心聲,這一把「愛的火種」就伴隨他們回到南部,在慈濟人當中廣為宣揚開來。

於是十九、二十、二十一日一連三天,高雄地區的部份委員和慈誠隊員聯合起來,要是自家經營商店者,這三日的所得就全部捐獻出來賑災。另外,陳明其師兄也發起一百位新形象計程車

司機響應,在二十六日上午八時由高雄市中正體育館集合出發,到二十七日上午八時截止,所有經營收入全部捐作賑災基金。隨著計程車奔走大街小巷,同時將慈濟發起大陸賑災的消息帶到高雄市各個角落,讓尚未加入會員的高雄民眾也有植福田的機會。

台南委員於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間,發動三十多家美容、美髮百貨業者提供貨品義賣,同時吳秋月師姊開設的「小木馬速食店」也捐一日所得。

中部彰化地區委員則從八月二十一日起一連十天,分別在二林、和美、溪湖、鹿港等地區採辦蔬果、豆元粉與上人開示的錄音帶義賣,募得善款超過五十六萬元。隨後,台中、草屯、埔里、竹山、嘉義等也相繼響應。

蘭陽地區在林木溪師兄的積極推動下,分別在八月二十二日和九月十四日兩天,發動商家捐獻一日義賣所得。包括「威勇船務公司」「建東礦業」、「泉咖啡」、「鈞安藥房」在內的商家響應,行業遍及運輸、餐館、西藥、百貨、美容、機車業者……等,共有七十多家商號投入愛心活動。

行菩薩道的重大考驗

每筆捐獻都含藏著一份濃郁的同胞愛、一抹人性的光輝,背後也都有一則感人的故事;這些動人心弦的小故事,經由「慈濟世界」電台節目廣為報導後,八月十六日,花蓮本會收到桃園監獄教化科三百八十名同學匯來十一萬餘元善款。二十六日,花蓮看守所一位死刑犯也捐出二萬元,護持慈濟從事大陸賑災。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粒愛的種子,能夠穿越監獄的重圍,迸裂出火花,照亮苦難人間。上人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這些受刑人身上充分獲得印證。

慈濟向來是以有形來淨化無形,對於這次長達一個半月的義賣活動,自不例外。每位師兄師姊都將它視為行菩薩道的重大考驗,談起心得,泄泄滔滔,皆有所獲。

李明忠師兄和陳美麗師姊夫婦也是生平頭一遭背著麥克風站在街頭巷尾呼籲。美麗師姊說:「我從來沒有這種經驗,加上自己的先生起碼也是一家公司的老闆,我卻必須拋頭露面站在街頭募款;起初不免還有些猶豫,但是想到上人的願力,想到尚在水中煎熬的無辜災民,也就全力以赴,放膽去說了。」在士林夜市踏出第一步後,以後連續幾場的義賣活動,都可以看到美麗師姊神色自若的拿著麥克風,對陌生人侃侃而談。那種情景,看在靜

潔師姊的眼裏,不禁感動得躲在一旁掉淚;待她擦乾淚後,也捧起捐獻箱走向陌生的人群,努力宣說慈濟的長情大愛。

家中開設貿易公司的黃楊茹云師姊也說:「一開始我根本就躲在師兄背後不敢站出來,因為怕被熟人撞見會對我指指點點。但是很多師兄都是公司的大老闆,他們做得到,我為什麼做不到?再進一步想,我又不是為我自己,我是為彼岸的同胞送溫情啊!心下也就非常坦然了!」

「佳穎師姊的環球倉儲公司也擁有上百名員工,貴為總經理的她,也抱著捐獻箱挨家挨戶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