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07/08月 296/297


▲靜思晨語

工作即修行

◎證嚴上人

「法」如筏,筏是渡河的工具;法是修行的方法。從此岸渡到彼岸之後,應離筏登岸,莫拖著筏到路地上行走。與此同理,要學佛成佛,必須勇猛精進,廣修六度萬行以養清淨喜捨心;但不可執著於法,如此心中才不會生起--我、人、眾生……之無明妄想。

世間萬物、宇宙萬法,皆有其本俱的功能;人亦有與生俱來的本性良能。資生之物可以維持人的肉體生命;故應善用物資,增進人類的生活。人事理法賴以啟發人心慧性;故須依法修學,發揮良知良能。

但是千萬不可耽戀物慾,為外物所役使;也不要執法不悟,捨近求遠、棄淺入深,脫離現實生活,以致顛倒迷亂。

在生活中時時學習,在工作上處處修行;以工作場所為修行道場,隨緣隨分廣修功德,把握分秒為人群付出,心無執著,方能自在修習六度萬行,無所障礙。



▲社論

和風吹綠了山河

偉大是什麼?我們不知道,
我們知道小草在露珠的滋潤下,
一天天的長高。
遼闊是什麼?我們不知道,
我們知道一粒粒沙石的累積,
寫下大地的無垠和浩渺。
永恒是什麼?我們不知道,
我們知道從早晨到夜晚,
日月不曾停歇的為蒼生俯照。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一首充滿禪機的新詩,其實這是洞澈事相的真理。

偉大是相對於渺小而言,沒有渺小,那能顯出偉大;沒有一粒粒沙石的聚集,那會有浩渺大地的呈現;沒有日月不停的俯照,那會有永恒生命的傳承,宇宙如此,山河大地如此,社會如此,眾生更是如此。

「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是慈濟人的責任;「為人間拭去悲苦的淚水,替眾生披上溫暖的外衣」,是慈濟人的工作。點一盞燈、生一堆火,看似渺小,實是偉大,因為所點的燈,是在最黑暗的角落;所生的火,是在最淒寒的路上。

人間悲苦無數,人間淚水也無數,替人間拭去悲淚,猶如日月俯照蒼生,露珠滋潤小草,誰能說這不是佛陀的慈悲,菩薩的願行與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

大陸世紀大水災,使華東與華中地區的許多省分淪為澤國,劫後餘生的災民已經一無所有,面對現實的生活與溫飽,他們顯露了一臉的茫然,流下了兩行的悲淚。無助的神情,無語問蒼天的落寞,看了令人鼻酸,此景何忍,此情何堪,我們豈可袖手旁觀,豈能不伸出援手,替他們拭去悲淚。

慈濟的大陸賑災工作,在上證下嚴上人的號召下,獲得海內外所有慈濟人與社會各階層的熱烈響應。慈濟委員有的放下董事長夫人的身段,奔走於大街小巷,義賣玉蘭花;有的暫時放下身邊的要事,捧起「愛心箱」逢人勸募;有的紛紛解囊;有的親手製羹湯。果農把自家生產的龍眼、甘蔗,一擔擔的挑往市集,企業家把自己工廠製造的產品,一車車的往外送,他們把愛心化為具體的行動,把產品義賣為現金,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幫助大陸受災同胞度過嚴冬。」

在海內外慈濟人的奔走下,短短的三個多月時間,就募集了新台幣三億元的賑災善款,足見聚沙可成塔,足見眾志可成城,足見愛心萬能,也足見我們的社會並非冷漠,中國人並非無情,台灣民眾並非沒有愛心。慈悲心、民族情、同胞愛,在這次的賑災活動中,充分展現。

現在賑災工作在大陸安徽省全椒縣與江蘇省興化市積極進行中,誠如證嚴上人所說的「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只要日月不停俯照,山河大地那能不絢麗燦爛?只要露珠不停滋潤,小草那能不一天天翠綠長高?

大陸賑災工作是慈濟二十多年來的最大挑戰,現在事實已經證明慈濟人是經得起嚴格考驗的。用愛心擋住嚴冬,用和風吹綠山河,慈濟人辦到了。歷史的腳步不能停住,但歷史的足跡可以憑式,慈濟人已為後人留下彌足珍貴的歷史足跡了,誰說這不是愛心萬能呢?



▲甘露清涼

人有二十難--被辱不瞋難(八)

◎證嚴法師主講╱弟子小文記

第八,「被辱不瞋難」。

每個人生氣的時候都會說:「這口氣我忍不下!」為什麼忍不下呢?「因為我被人欺負了,人家佔我便宜」、或「他不講道理」,大多是這些問題讓人忍不下這口氣。

「氣」由何而來?由「貪、瞋、痴」而來。多數人都有貪、瞋、痴三毒之念,這是凡夫。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確是離不開這三毒,這就是人的心病。

有了貪、瞋、痴,會使家庭中的每一分子不能相互忍讓,社會也是因為人有「瞋」念而互相計較鬥爭。本來人生應該是很美好的,就是因為人人有貪、瞋、痴等三項心理病態,所以稍被人家佔了點便宜,就忍不下來。

佛陀之所以能成佛,就是在群體中,能忍下別人所不能忍的侮辱和攻擊,做人家所做不到的艱難之事,所以他能成佛。

忍飢耐餓以德化怨

當年,佛的僧團中,有一位提婆達多比丘是佛的堂弟。他存有野心,想要統領僧團,因此和阿闍世王勾結,二人互通計謀。阿闍世王想早日取得王位,因此不惜用殘忍的手段,把父王囚禁起來,禁供水榖,要讓父王活活餓死;提婆達多也用種種的方法要殺害佛陀。

有一天,提婆達多和阿闍世王共議一計,且傳令下去,命令全城的人一律不准供養佛僧,若有違犯,必遭重罰。因此全王舍城內無一

人敢供養佛陀僧眾。

佛的弟子雖只是日中一食,但每天也不可缺少這一餐飯。時日一久,僧團已快無法維持生活。佛就叫目犍連、舍利弗、迦葉尊者等諸大弟子,分別帶著僧眾分散到各個地方去,唯獨佛和阿難及五百位僧眾留在城內,他們忍飢耐餓,想以這份忍辱、毫無抵抗的忍德來感化阿闍世王。

慈悲心調伏狂象

提婆達多得知佛的大弟子們都已帶著僧眾離開佛陀而分散各地後,又向阿闍世王說:「佛的大弟子和很多僧眾都已離去,現在城裡只留下佛和阿難以及五百僧眾,我們可以趁著人少的機會,來消滅佛及僧眾。」

提婆達多教國王明天請佛陀入宮接受供養,而他自己就計劃用酒灌醉五百隻大象,等佛來到半途時,把醉象放出使其狂奔,企圖利用醉象去踐踏佛陀及僧眾。象不但力氣很大,被灌醉後更會發狂而到處攻擊人畜,極為危險。他們決定了計謀之後,阿闍世王第二天就真的依計行事,請佛來供養。

佛陀雖明知他們的計謀,但仍然很歡喜的接受。於是和阿難率領五百僧眾向王宮前進,到了半路,一群瘋狂的大象衝出來;所有的民眾都驚慌走避,唯有佛、阿難和僧眾都安然不動。醉象已衝到近前,佛陀卻仍然安立不動。

奇怪地,這群原本瘋狂怒奔,驚天動地呼嘯而來的大象,到了佛陀及僧眾跟前時,竟然都安靜下來;而且,每一隻大象都如五體投地般地跪下,溫順馴服。佛陀安詳的露出笑容,摸一摸大象,然後穿過象群,走入王宮。

阿闍世王看到這幕景象,心裡很吃驚。他發覺佛陀不只具有調伏人群的威德,即使是狂醉的象群,他都能馴服。所以,他內心起了敬畏之意,於是恭敬地供養佛陀。佛陀對這件人為的「意外」不但不怨、不怒,接受供養後,還真誠地祝福阿闍世王。這即是佛陀的忍德。

我們普通人,受到他人一點點的欺侮,就要力爭到底,而佛陀卻是「被辱不瞋」,雖然受人侮辱、侵擾,甚至於到了讓人斷絕糧食、且以醉象要來加害的地步!佛都能毫不動氣;不把侮辱放在心上,由此可知佛陀的心境已淨如明鏡,不起瞋恨等心念;心中常存著無量的愛心。

愛、慈悲、寬諒可以取代瞋恨之心,一個人若有愛心、慈悲寬容的心,怎會產生瞋怒?我們若能消除瞋怒,又怎會有人我是非呢?

可能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在室內坐著,外面的雨聲滴滴答答,雖然沒有冷風吹進來,但光聽到雨聲,就增加了幾分寒意;這是心裡的感覺。佛陀一再警惕我們--「一切唯心造」,你是快樂,或是

痛苦,都是從心而起的感受,不管是你對待人,或別人對待你,一切的動作感受都是從心而起。不但人是這樣,其實世間一切眾生都是如此。

我們必須瞭解,一切人我、事物接觸時,心裡的感受、心念,是如何生起來?而歡喜、瞋恨……又要如何去壓制、轉化?培養快樂的心境,壓制、轉化瞋怒之心念,這就是我們修行要下功夫的地方。

佛陀在「二十難」中,說「被辱不瞋難」,就是指:一個人在遭受侮辱時,一點都不會發脾氣,這個人才是真正的難得;人家若瞧不起我,而我能一點都不在意,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但是,世間能找到幾位這樣的人物?

多數的人都會鑽牛角尖,本來人家對你並沒有不敬之念,也沒有對不起你的地方,如果,你自己內心一直要往壞的方面去猜疑,那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過去,孔子曾說,人如果有忍辱的功夫,天下就無事可爭鬥,世間的聖人都這麼說了,更何況是出世間的聖人--佛陀;他也教我們要學習「忍辱」。

氣柔心細不戰而勝

周朝時代有一位專門養鬥雞的人叫做紀渻子。「鬥雞」,顧名思義,那種雞是好鬥成性的;兩隻雞對立時,一隻稍微一動,另一隻就立即反應,於是兩隻雞就衝突起來,彼此攻擊,有時鬥得鮮血淋漓、遍體鱗傷,雞毛拔光了,牠們還是不甘罷休,到最後通常是兩敗俱傷,甚至必須有一方死亡。

周宣王很喜歡看鬥雞,這位紀渻子專門為他飼養鬥雞。有一天,有人從外面買來一隻很強壯的鬥雞,周宣王很高興的把牠交給紀渻子,過了幾天,周宣王就問道:「幾天前買回來的鬥雞,你把牠訓練淂怎樣了?可以上場去比鬥了嗎?」

紀渻子說:「還不可以,因為這隻雞血氣方剛,鬥志高昂,還不宜上場。」

再過幾天,周宣王又問同樣的問題,紀渻子的回答仍是:「還不能上場,因牠一看到其他雞的影子,就會衝動,所以還不能上場。」

又過了幾天,周宣王再問,這次紀渻子說:「可以了,因為牠看到其他的鬥雞,聽到牠們的聲音時一動也不動,牠的心已不受外物所動,就像是隻木雞一樣,所以可以上場了。」

諸位聽這個故事會覺得很奇怪吧!爭鬥不就是要血氣方剛、鬥志高昂才鬥得贏嗎?平常人都以為是這樣;但深入其中的道理後,就不認為是如此;如紀渻子他認為這隻鬥雞雖然很強壯,鬥志很高昂,但如果一點風吹草動就先主動攻擊,那牠必敗無疑。因此,使牠的鬥志收斂於心,才可讓牠下場爭鬥。

後來這隻訓練過的鬥雞果然一

上場就穩穩的站立,即使其他的雞到了牠的身邊百般挑釁,牠還是像隻木雞一樣如如不動,只以眼睛注視著對方,對方就會產生莫測高深的畏懼,自然的後退,不敢攻擊。萬物眾生也有這種心理戰術,能不鬥而勝;連禽類都講究心理的運用,何況是人呢?

人,一定要有這分不瞋的涵養,不可動不動就心浮氣躁,以為別人都在與你做對。我們要以寬容的心去對待人,不要有「我如果不跟他鬥鬥看,他還以為我很傻」的想法,有句話說「大智若愚」,不要怕人家笑你傻,要擔心的是人家說你太聰明,太聰明就是狡猾,「聰明」不是好聽的話。如果人家說:「他怎麼那麼傻,任人家欺侮,一點也不在乎!」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就是成功了。

近來,每次看電視新聞,就教人怵目驚心,從國家最高的議事殿堂,以至社會群眾皆以暴力做訴求,用拳打腳踢來解決問題。原本可以是很美好的人生,為何卻變成互相爭鬥的情形?這都出於不肯忍讓而起的爭鬥之心啊!

前面也說過「見好不求難」,經濟富裕者還要追求更多的財富,地位崇高者還要追求更高的權勢,所以才會起這番爭鬥混亂的場面。我們每一個人若能盡本分,以佛心為己心,那還會有什麼爭端?學佛的人,就是要做到「被辱不瞋」--被人侮辱而不發脾氣;才是真功夫啊!

一「忍」天下無難事

佛陀告訴我們「被辱不瞋難」,雖說修行容易,但要修得忍辱的功夫,確實很難,如果動不動就說:「他對我如何的過分,如果我不反擊,他還以為我很傻」,像這樣的人,常常會一敗塗地,大家學佛要學習這個「忍」字,如果稍有不如意就忍不下去,這一生就太難度過了。修行如果少了「忍」字,那任何「行」都無法修,所以六度波羅密其中之一就是「忍辱」。

請大家記著,要像那隻鬥雞般不輕舉妄動,只要穩穩一站,自然其他的鬥雞就不敢來侵犯。我們修行如果能修到「內定」的心態,自然一切世間的困難都可以解決。

學佛有生忍、法忍,好比外面的雨聲滴滴瀝瀝,此時在大殿裡頭坐著,如果沒有這分生忍,大自然的氣候就會讓你坐不住,心裡想:「天氣這麼冷,如果蒙在被窩裡不是很溫暖嗎?為什麼要在這裡枯坐?」人和外在的大自然無法彼此接納,則「生忍」的功夫就無法成就了。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是要在「生忍」和「法忍」中互相包容,人我之間的對待更是如此。

多多體會這個「忍」字,習得「忍」的功夫,則得海闊天空,諸事無難。



▲慈濟訊息

阿難找心的啟示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年六月卅日
農曆八十年五月十九日

各位委員、慈誠隊大德:阿彌陀佛

委員是慈濟的中堅幹部

今天看到諸位真的很高興,大家看起來很整齊,而且也是首次能讓大家專心的坐下來,有時間的靜下來聽我講話,平常你們為了能讓會員多了解慈濟,所以必須帶他們回來。

帶會員回來你們的心必須兩用,一方面想要聽師父說,一方面又心繫會員的安頓是否得宜?所以無法安下心來聽講。

你們是慈濟的中堅幹部,慈濟的訊息如果不清楚,不能彼此聯誼溝通的話,不但你我之間無法心心相印,精神更無法互相貫通,而且造成北部委員只認識北部的委員,中南部的委員無法認識,各地區的委員間彼此不認識、互相不能溝通,就會形成分區中割、整體不起來。

剛才看到諸位比手語,非常可愛,不管前面或後面,大家都比得非常熱鬧,至於比得對不對?我不知道。反正每個人的手都在動,從我的眼中望過去,真是一手動時千手動。尤其是慈誠隊比的更可愛。如果說諸位委員是小學生,那慈誠隊就是幼稚園的小班。

不管是小學生也好,或是幼稚園小班也好,總是大家都有那分的童真,讓人看了很開心。難怪我們的義工在醫院內,病人都很喜歡聽他們唱歌、看他們比手語。不論是三個人、五個人,只要到病房內,歌聲就可以讓病友們暫時忘掉病痛,解開身病心痛之苦。

一襲「柔和忍辱衣」代表慈濟的文化

慈濟目前亟待推動的不只是慈善、醫療、教育,還有文化,慈濟的文化教育將在護專成立慈濟人文課程,這是為了延續慈濟人的文化。

我常常告訴委員,今天的工作是明日的歷史,慈濟有你、我、他同時出現在人間,地球上有了我們的足跡,我們必須要有浩蕩長的慈濟隊伍承先續後,來建立地球上菩薩精神的慈濟文化。希望將來會有很多人循著我們的足跡綿綿不斷地走下去。

什麼是文化呢?把內心深處的那分良知啟發出來,就能將愛的良能發揮出來,良知在內心深處,

良能就在我們日常的行動中。

比如說救濟,從資料中可以看出,我們每個月增加的貧戶約一百多戶以上,他們遍布在全省,不管是山巔或是海邊,你們都不怕辛苦的去跑、去看,用心的找出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這就是愛的功能。

有這分愛的力量,才能讓你們發揮功能在行動中,這分愛的功能也就是人性善的根本。有些人會說我已很有愛心,我也很想做好事。但想歸想,有愛心歸有愛心,你不把它調整付之行動又有什麼用呢?就像你們坐在我面前,我一眼看去,就知道你們都是委員和慈誠隊員,為什麼我一望就了然呢?因為你們都穿起制服,每個人都服裝整齊,服裝整齊也代表慈濟人的文化。

如同你們穿了慈濟的制服,在外的一切舉止行動都要很謹慎,因為師父告訴過你們,著於柔和忍辱衣。一旦穿起這件制服,不管你在講話或是對人做事,一定要注意聲色,把心放在身行動作上,這就是文化。

不用心就會差毫釐而失千里

如果心不在焉,就會迷失自己,講話時不用心就會有損聲質。剛才我聽陳老師也說過,有一個人吐了一口痰,傳到最後變成了一隻鵝,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因為我們都是凡夫。

凡夫的耳根叫做浮塵根,有時候你講一句話,我不用心聽,就會聽錯了話當然也會傳錯話,一旦聽錯傳錯就會使團體的品質偏差掉,所以說聲調和形色一定要很用心。否則聲傳聲就會傳錯,腳步跟著腳步,也會差毫釐而失千里了。

看看我們繞佛的時候,前面的師兄、右腳左腳,一步一步走得整整齊齊的,該轉彎的地方,前面的人走的有稜有角,可是跟在後面的人就不一樣了,不知那個人走偏了一些些,結果一個跟一個的偏掉了,走到最後隊伍卻完全變了形。這就是差毫釐而失千里了,也是不用心的結果。

我來說個佛教的故事,以前佛陀會帶領比丘僧出去托缽,最主要的是要讓人一看到出家人能起信仰歡喜心,讓人知道這個僧團是在佛陀的領導下莊嚴的修行者。使令眾生見而能生歡喜心。這個歡喜心一起,就會想要去親近佛、聽佛說法。

佛陀對弟子們的修學,都寄以很高的希望,也就是能超越凡夫的迷情,直至心不被境轉,方才能行「方等慈」,所謂「方等慈」也就是不拘束你所要去的地方。如果還沒到阿羅漢的境界,佛陀是會限制哪些地方你可以去,哪些地方不能去。

阿難卻一直認為他可以行方等慈,有天佛陀派他出去辦事,至午前阿難還沒回來,那天中午正好有人邀請佛陀去供養。由於阿難還沒回來,佛陀就先帶著僧團應供去了。

阿難遭難,摩登伽女頓悟初果羅漢

阿難自外回來時,僧團都出去了,他本想隨後趕往,但想想又不合乎禮節,可是不出去托缽今天又得挨餓,他突然想到:對!今天我可以考驗一下自己定力如何……。

他對自己很有信心,想要試試自己到處去會不

會起心動念,他到了一個執淫為業的地方,由於口很渴,他看到井邊有個女孩在舀水,因此就上前乞水喝。

佛陀有三十二相,阿難有三十相,可見他長得多莊嚴。他到了井邊把缽拿出來,請女孩給他一些水喝,這個女孩叫摩登伽女,她看到出家人向她要水,她也是很恭敬的要給他,可是等阿難走近,她抬頭一看,看到阿難這麼莊嚴的身相,她像觸了電一樣,連水都忘了倒了。

阿難看了這種情形,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向她說:請你給我一點點的水好嗎?摩登伽女把水倒給阿難之後,眼睜睜的看著他走開,竟像失魂落魄一樣的回到家,向她的媽媽說她要阿難當丈夫。

摩登伽女的母親也知道阿難是佛的弟子,是一位聖者,又怎能去侵犯他清淨的戒體呢?但是摩登伽女卻以絕食來要脅她的母親,一定要想辦法得到阿難。

印度有很多外道教,他們都會作法畫符,用邪咒使人心神恍惚。她母親經不起女兒的尋死尋活,因此向外道教求救,懇求黃髮外道作法,阿難在靜坐中無法安穩,竟然迷迷茫茫不由自己的走入摩登伽女的房間去。

佛陀正在向弟子說法時,突然發覺阿難不見了,知道阿難有危險了,再遲些就會失去戒體了。因此派遣文殊師利趕快到摩登伽女家帶阿難回來,阿難當時已被迷得不知即將失去戒體了,就在緊要關頭,文殊師利趕到了,在那一剎那間,他突然清醒了。急忙往外跑,和文殊師利一起回到精舍。

佛陀看到阿難回來時面有慚色,就向弟子說帶阿難到後面去沐浴,再說摩登伽女一看到阿難跑掉了,就急忙在後面追,且一面呼叫阿難的名字。

她一到佛陀的住所,就向佛陀要人,佛問她:「要誰呢?」她說:「我要阿難,阿難是我的人。」佛陀向她說:「妳要阿難,那妳對阿難是什麼心態呢?」她回道:「我愛他。」佛問她:「妳愛阿難的哪個地方?」她說:「我愛阿難的全部,從頭到腳我都愛。」

那時佛陀就叫弟子把阿難洗浴的水端出來,轉頭問摩登伽女說:「妳說妳愛阿難的全部吧!既然妳那麼愛他,就把這盆他洗澡的水喝下去吧!」摩登伽女一看楞住了,她向佛陀說:「佛啊!您是最慈悲的,為什麼叫我把這盆髒兮兮的水喝下去呢?」

佛陀說:「對啊!我很慈悲,既然妳愛阿難全身的每個地方,為什麼他洗身體的水妳不肯喝呢?我愛我的弟子,妳愛妳的阿難,為什麼妳會嫌他的洗澡水髒呢?這些水是從妳所愛的人的身體洗下來的啊!既然妳嫌他髒,那妳還愛他嗎?」

摩登伽女呆住了,她回頭想想到底我愛阿難的哪個地方呢?阿難的洗澡水這麼髒,我究竟是愛他的哪裡呢?當下她覺悟了,得到初果的羅漢位。因此求佛准許她出家。

佛陀循循善誘,引導阿難找心

阿難出來後,佛陀要他坐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出家?阿難回道:「佛陀啊!當初我是看到你那三十二相莊嚴的身相,不由得讓我起了恭敬心,因

為那分的敬愛,讓我想要出家。」佛陀說:「你是因為我的三十二相而出來出家,那你是以什麼來看我的三十二相呢?」

阿難說:「我是用眼睛和心來看你的三十二相。」佛陀說:「阿難,現在你我都在講堂上,你除了看到我之外,還看到什麼呢?」阿難說:「我還看到堂內的大眾和屋外的一大片樹林。」

佛再問阿難說:「阿難,你看到了我,看到了大眾,也看到了樹林,你的心眼定位在那裡呢?」阿難回道:「這還不簡單,每個人都知道眼睛是長在臉上面,心是在身體中啊!」佛陀說:「那你的心就生在你的身中囉?」

阿難回答說:「是啊!我的心就是生在身中啊!」

佛陀聽了說:「那你就矛盾了,我們人的心若是在身體裡面,那你首先看到的應該就是脾、胃、肝、腸囉!如此才能證明你的心是在身中。既然你看到的是大眾,看到的是我和樹林,那你的心怎會在身中呢?」

阿難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向佛陀說:「我的心在身外。」佛陀問說:「為什麼心會在身外?」他說:「我看不到體內的肝臟……,我所看到的是體外的一切,那證明我的心是在身外。」

這是楞嚴經中的片段故事,阿難的心只是跟著佛陀的問題在轉,還是找不到心。

心就在自己的身體動作中

所以我說哪怕佛陀出現在人間,你跟在佛陀的身邊,你要找心還是不簡單,其實真正要找心是很簡單的,心就在我們的身體動作,而不是在心內。意思也就是說要注意自己的言語動作。

說話的時候要用心,走路的時候要用心,穿衣服的時候要用心,吃飯的時候要用心,一切的一切都要用(專)心,你的心就在你自己的身體動作中--功能一發揮出去就是功德。

如果能把功能發揮出去之後,在功能中找回我們自己的本性,那就是反觀觀自性,我們把眼睛往外看,所看到的一切形態回收到腦海中,然後將它分析,得到歡喜的就是功德,如果做了之後覺得不安,就是在造煩惱業。

所以要找心,並不是離開日常的行動去找,如果你離開了日常的行動,即使是佛出現在你身邊,也沒辦法找到心呀!

慈濟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付諸行動去做,我常說佛法要生活化、菩薩要人間化,人人都可以做菩薩;只要我們把佛陀的教育拿來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此我們就可與佛心平行。

最近有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生回來當義工,他們覺得六天的義工生活,比在學校所受的教育,更能體會出真正的良能和良知。

委員之間要互相教育,別人指正我們,就應該及時更正。彼此聯誼,大家結好緣。

希望你們多多利用機會回來,把慈濟的心與形態合在一起,化作一股清流,把清流遍灑人間,這是我最大的期待。在此祝福你們,希望大家都能把心找回來,即是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慈濟訊息

無限感恩話當年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講於國曆八十年八月十八日
農曆八十年七月九日

◎上午╱新委授證會

吳部長、謝立委、王省議員、吳縣長、郭主委,各位榮譽董事,各位醫院的同仁,各位慈誠隊員,各位委員:阿彌陀佛

無限感恩話當年

今天的日子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我實在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此刻的心情。

今天是慈濟醫院五週年慶,回想過去的十年前,在籌劃醫院的時候,現在想想真是捏了一把冷汗,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實在是自不量力。

剛才站在這裏和大家講話的洪董事長,當初聽到我要建院,認為我是在天方夜譚;不錯,當時我也認為自己在天方夜譚。因為當時連一片瓦、一寸土地也沒有啊!慈濟能有今天,我要感謝在座的長官們,尤其是吳前縣長。

醫院土地的取得,吳前縣長、王省議員、謝立委也都幫了大忙;他們陪著我到省政府、內政部等各個機關去奔走,看到慈濟能有今天,我實在很感激他們。

五年已經過去了,我要感謝護持我的人士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開始的時候,委員們和我心貼著心、手牽著手、肩併著肩,在慈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少的坎坷,他們總是緊緊的拉著我、扶著我,怕我跌倒。他們的支持和他們的愛,我實在無法以任何言語來形容。

五年前的昨天,是我們慈濟醫院開幕的第一天,今天看到醫院的資深員工同仁們,覺得好親切啊!記得五年前醫院要開幕之前,什麼都還沒準備就緒,開刀房內還是亂糟糟的,磚塊、水泥、垃圾也還沒清除完畢,當時就是你們提前到醫院來幫忙。記得那個時侯,宿舍還

沒建好,你們就住在精舍裏,跟著我們四點起床做早課,然後坐交通車到醫院幫忙清理,做準備工作,回精舍後又與我們一起做晚課,每天總是抱著歡歡喜喜的心……。

不忍眾生苦而建院

從一塊紗布,一支棉棒開始,你們每天都在醫院辛勤的工作,回想那個時間,我的內心就有無限的感激。今天,不但醫院已經完成了,而且開幕也五週年了;每次聽到救護車的聲音,我內心就感到很安慰,因為我知道在醫院的急診部,有很多的活佛和活菩薩,他們會在緊要關頭時,用心用力的把他們救過來。

記得當初我要在花蓮建醫院時,有人問我說:師父,你不是企業家,也不是醫生,你那有錢和能力去建院救人呢?儘管很多人這麼說,但我只有一分的信念和信心--花蓮地處台灣東部,太陽是從東方昇起來的,花蓮充滿了一片的光明和希望,我愛它、捨不得它、也離不開它,但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缺少醫療與教育。

我深深體會到住在花蓮的人民,生命實在沒有保障,尤其因為我本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常常心絞痛,有時在天未亮時因心絞痛而昏過去,等醒來時我又覺得沒事了,也不需要去看醫生了。相信和我一樣頑固的病人可能也不少。

我曾經問過我們醫院的醫師說,花蓮的病人怎麼樣?她們都會回道:花蓮病人的耐痛、耐病力很強。其實並不是真的耐病耐痛力特強,而是無可奈何啊!因為以前的花蓮,醫療設備實在很落後。

過去我剛在做慈善工作時有一個心願,就是我要消滅貧窮,我希望社會上沒有窮人。但奇怪的是,需要我們救濟的人卻不斷的增加,我想追根究底的去了解貧窮從何而來?孤老無依、寡婦孤兒不說,為什麼卻有很多家庭,有了年輕力壯的男人卻還要我們去救濟呢?

所以我開始到全省各地、各個角落,每個接受慈濟幫助的家庭中去調查了解,用了三年多的時間,我把所有的資料彙集分析,發現大多數的人是因病而貧。一個家庭容不得一個長期臥病的人,家中有了長期的病人,這個家就會被拖垮;家庭垮了,子女的教育就成問題;子女教育有問題,就會產生社會問題,這是個惡性循環。

當時我就想,真正要解決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唯一的工作就是要把醫療工作健全起來,所以我就自不量力,發願要在花蓮建醫院,也讓花蓮美中不足的地方能彌補過來,讓低收入戶,有病不看醫生的人和那些無可奈何的長期病人,都有機會來就醫。

把愛建立在醫療上

醫院建好之後,我想醫生和護士是這個社會上最需要也是最神聖的職業,所以我希望能夠進一步來培養良醫。

今天是我們醫院的五週年慶,在此我要感謝我們的各科醫師,你們是慈濟人心目中的活佛;我也要感謝我們的護士小姐們,你們是人人心目中的活菩薩;還有我們所有的行政、醫事同仁們,感謝你們的用心和愛心為本院奉獻心力,使得全省各地的人們,對我們的醫院都很有信心,所以住院中的病人有來

自澎湖、高雄、台中、台北……等地。因為我們的醫院有良醫,我們的醫院有好的護理人員,我們大家就能同心協力,各行政單位的同仁們,把愛建立在醫療上。

看到慈濟醫院每一天、每一秒中都在發揮救人的功能,這是花蓮人的福氣,當然我更希望能以這分愛為開始,把愛化為教育,除了目前的慈濟護專之外,我們還要設立慈濟醫學院,將來的最終目標是慈濟大學。

我實在很感謝吳部長、謝立委、王省議員、吳縣長、吳前縣長、郭主委,今天能蒞臨參加我們醫院的五週年慶。尤其是吳部長為了參加本院五週年慶,今天一大早就到機場候機,聽到所搭的班機要晚五十分鐘,就搭了小飛機過來,這分的真誠,不但是對證嚴的鼓勵,也是對所有慈濟人的鼓勵。

希望今天誕生在慈濟大家庭的新委員們,和所有的醫院同仁們,證嚴願與大家攜手同心,肩並肩的開出一條比今天更康莊的大道--菩薩道,謝謝各位,阿彌陀佛。

◎下午╱院慶聯誼會(前)

各位同仁,各位榮譽董事,各位委員,各位慈誠隊員:阿彌陀佛

一眼觀時萬眼觀

今天我實在很高興,看到大家喜氣洋洋,和祥的氣氛都掛在臉上,令人覺得慈濟真是個真善美的世界。

今天除了慈濟五週年慶之外,也是慈濟新委員的誕生日,這個月我們又增加了二0七位新委員,更讓我們高興的是有從遠方回來的,有來自美國的紐約、加拿大、新加坡、日本,他們專程趕回來,只是為了今天的這一刻。他們參加授證之後,又必須馬上趕回僑居地,這分對慈濟「認真做,而不是加減做」的誠心,真是令我感動。

早上內政部吳部長的蒞臨,對我們是很大的精神鼓勵,因為他是一大早就到機場候機(當天因為颱風,西部地區下大雨,飛機在前一天即已停飛);還有臺大醫院護理部的周主任,她也是一早就到機場,等到飛機恢復正常飛行,而來到花蓮。

總之,太多太多的人令我感激。到今天為止,我們委員的總人數是二千五百多人,除此之外,這二千五百多位委員的背後還有無數人在推動鼓勵,如先生(或太太)、孩子、公婆、父母、兄弟姊妹們。

除了委員之外,全省還有一千多位的慈誠隊員,以這樣來計算,慈濟的中堅幹部已超過五千人以上。我常說「千手千眼觀世音」,「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現在我要說「一眼觀時萬眼觀,一手動時萬手動」,因為有了五千多位的慈濟幹部,一眼看時,當然也就有萬眼同時看了。

全省任何一個角落,不管是貧

是病,只要有委員會員的地方,我們的手就馬上伸到那裏去。現在全省的會員已超過四十萬人以上了(至八月份),有這麼多人的同心協力,使我非常有信心,也加強了我對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工作的力量。

慈濟不做,誰會來做呢

慈濟是修菩薩道,也是菩薩團體,我們所要救的地方,不只是台灣地區,普天之下,只要有人的地方、有生命的世界,我們都能伸手去救。

最近我的心好像有萬鈞的重擔壓著一樣,一直無法開朗,那是因為在台灣的對岸--大陸,有無數的眾生和無數的災民,他們的家園、他們的生命,遭到洪水的圍困,他們實在很可憐。

他們不但沒東西吃、沒地方住、沒衣服穿,更淒慘的是還有很多地方還淹浸在大水中,隨著水退,太陽照射,很多東西,動物屍體腐爛了,瘟疫也因此擴散開來。半個月前,孟加拉地區受到大水侵襲,我輕輕呼籲,即募到四佰多萬元(加上美國募得款項,共約五佰多萬),寄到美國分會轉交給紅十字會;伊拉克戰爭之後,有很多的孤兒流離失所,我們的美國分會也發揮了救濟貧病的功能。

不同種族的人,尤其又離我們那麼遠,我們都可以去幫助他們了,又何況是與我們有血緣關係的大陸同胞?近月來,每天早上一起床,我心中就有一股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難過。

幾年來,我一直自我教育,我不能哭,不能流眼淚,但是從我發現國際間對救濟大陸災難的反應好像很冷漠時,我心中就想慈濟不去做,又有誰會去做呢?

望慈濟喚起兩岸的愛心

我一直在想,如果要做,一定要把這分愛心親自送到災胞的手中,所以我希望和有關單位做個溝通,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彼岸能很歡喜的接受慈濟的幫助,我一直為這兩個管道而努力。

感謝我們的政府有關單位能支持,那天我請管理中心王先生到陸委會拜會時,馬英九先生聽了王先生的表明之後,很高興的說:「我們才說慈濟怎麼還沒有動靜呢!但我們每個人都很有信心的說慈濟一定會出來做!果然不出所料,你們終於來了。」

可見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社會對慈濟的肯定,因為我們去做會比較方便而且周到,一定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圓滿;因此我就請王先生和大陸有關賑災單位聯絡。他們對我們不但肯定,而且也非常歡迎,歡迎我們去幫助他們,而他們也願意配合我們。

我想這件事情一定要很慎重,我所擔心的是災區的瘟疫一直在擴散。所以我請曾院長和管理中心的王先生、陳教授、委員和工作小組五個人,在八月十一日啟程經香港到北京,隔天一早就開始一連貫的溝通。我想趁現在全省各地的委員都在這裏時,請王先生向大家做個簡單報告。

不過在報告之前,我要向諸位說一句話,有些人會說大陸和我們是敵對狀態,為什麼我們要去救呢?剛才我已經說過,普天之下,只要有生命的地方我們一定要去關懷

,有人受難的地方我們一定要去救,這是慈濟的宗旨。

人命總是需要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希望大家能用菩薩心、用佛心、用仁義的毅力,共同來推動為大陸救災的工作,希望慈濟的宗教精神,能喚起大陸宗教的慈悲大愛,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下午╱院慶聯誼會(後)

每個時刻都在感恩中

今天大家已經坐了一整天,不知道再坐下去會不會累?剛才聽了幾位醫師、護士、行政人員的心聲,他們所講的每一句話都讓我們感動,也讓我們安心,因為大家的心都和師父的心連在一起。

我非常感謝全院上上下下的同仁們,即使是阿嫂們,我也同樣的感恩她們,因為她們把醫院內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有人說:慈濟醫院是個不像醫院的醫院。

有一天,我聽到一位歐巴桑在打電話,她說:「你告訴他們,請他們不用擔心!我不是住在醫院,我像是住在觀光飯店啊!」我走上前就近一看,她好像是在兩天前由家人推著輪椅進來住院的,怎麼今天就在電話亭打電話呢?你們聽聽,可見我們的醫院多乾淨清潔啊!

每次我到醫院,第一個踏進去的就是急診部,我都會向醫師護士們說聲:「你好,辛苦了」,進而拍拍阿嫂他們的肩膀說聲:「辛苦妳們了」,其實這一聲的「好、辛苦了」,也無法表達我對她們的感恩和謝意。

對醫院的所有員工,我每天每一個時刻,我都感恩你們!希望慈濟醫院能在你們的愛心滋潤下,做得更好。

更希望慈濟的精神能在大家的努力下更發揚光大,讓我們的榮譽董事、我們的委員、我們的慈誠隊員,能更努力更發心,讓我們的東部醫學研究中心、慈濟醫學院能早日完成。

菩薩把工作當作遊戲

我更期待在台灣的各地區都有慈濟的醫療網,今天的每位主治醫師,將來都有可能帶著住院醫師到各地區去負責分院業務,將來我們醫學院的學生,我希望他們畢業後能在慈濟醫院灌輸慈濟的精神,讓他們啟發良知來發揮良能,培養到專科醫師為止。

到了這時候,他們的年齡都已近三十歲了,有句話說「三十而立」,他們在這個年齡心已篤定了,愛心不會變樣,不論到那個醫院服務,或是自己開業,他們一定都能發揮良醫的良能。

慈濟醫院可以說是從一粒沙、一根鐵釘……慢慢的累積起來的,十年前,這裏是一寸土地一片瓦也沒有,而今天卻有了這一大片的院區,也有了一棟棟的建築物冒出地面。記得台大有位教授說,師父好

像是在變魔術,幾天沒來,地上又多冒出了一棟棟的建築物,說實在的連我也覺得不可思議。

這些建築物能一棟棟的冒出來,我要感謝諸位委員的努力,各位榮董和全省各地的會員的愛心。委員們抱著誠正的心來做事,為了要救一個人,走了十幾個小時的山路也無怨言;每當我向你們說辛苦了,你們反而說一點也不辛苦,我們要感恩上人,因為您讓我們有機會遠足。這就是我常常告訴你們的菩薩遊戲人間。把工作當作遊戲,如果人人都能抱著菩薩遊戲人間的心態,慈濟工作就會做得非常歡喜。

有人問我一天能夠休息幾個小時?我都回道:「你們如果看到我站起來走走,換個姿態在做其他工作時,也就是我在休息的時候。」其實有那個人能夠真正把身心全部靜下來休息呢?如果真的有一天把身心靜下來時可能已不是人生。所以我常說我換個工作、換個姿態就是在休息,這就是心理哲學,用什麼樣的精神來面對日常的生活。我們如果能用個正確的心態,自然人生就可以生活得很充實。所以我們應該要用正確的心態,來看日常的生活。

李正富捐地供設分會

剛剛各位也都聽到李正富先生的談話,他捐了羅東一筆土地給慈濟。提起這筆土地實在是不可思議,早在幾年前他就曾提到要捐土地,我心想我怎有可能到羅東去呢?所以當初就只有心領的謝謝他。

最近宜蘭、羅東、蘇澳的會務擴展的很快,委員會員增加很多,所以我覺得當地有成立分會的必要。有一天,慈敏委員問他說你那塊土地還要不要捐?他說我已經等了好幾年了,我真希望師父趕快來看看,我在羅東有幾筆的土地,就等師父去看看。

就在今年的六月間,我到羅東講話,他專程從台北開車到羅東接我,載我看了六七筆的土地,有山坡地、有魚池、有平地,可是我總覺得那些地方好像不大適用。車子一面開一面看,正好開到二十米大道旁,我就問他說:「李先生,你在這附近難道都沒有土地嗎?」

他聽了順手一指說:「師父,那邊我有一塊相思林地,現在我們先去看梅花湖的那塊土地,如果您不滿意,再回來看這塊地。」梅花湖實在很漂亮,但我覺得分會設在觀光地點較不適合,因此就回來看那塊相思林地。

你們知道嗎?那塊土地說有多美就有多美,四四方方的,相思樹又每棵都長得很大,自小我就喜歡相思樹,因為他的樹幹很剛,枝葉看似很柔,剛柔一體,所以我很喜歡。從二十米大道步行約五十公尺,就到了那塊地,面積有七千五百坪。

我一聽土地七千五百坪,尤其是接近羅東市區,我就不好意思開口了,他一直問我:「師父您滿意嗎?」我對他說再說吧!

當我在台上說話時,聽說他在台下一直問他太太說:「師父到底有沒有中意這塊土地?」等到我講完下台時,他馬上問我:「師父您覺得那塊土地怎麼樣?」我說:「中意當然是很中意,但是地坪那麼大,價值又那麼多。」他說:「只要您中意就好,土地面積大才好利用啊!」

明去暗來,福不唐捐

他說把土地捐給慈濟之後,接了一筆好幾億元的工程。之後,他和太太回來參加一日精進會,聽到我在講大陸水災的賑災計劃時,他對太太說:「為了響應師父的呼籲,也為了讓師父安心,你把戶頭借我開個一百五十萬元的支票捐給師父!」結果回去之後,他又標到一個工程,真是福不唐捐。

剛才聽到洪董的談話,他說話很幽默,有他在的地方一定不會冷場。他剛剛也拿了五張支票總共二百五十萬元捐給慈濟,我們醫院中的加護病房和恢復室都是他捐的。幾年來他捐給慈濟的錢真也不少,他有一句話說:「明裏去,暗中來」,他說他愈捐錢愈賺錢,愈平安也愈快樂。

他說以前他做生意做的很大,壓力也很重,但自從發心捐錢給師父建醫院之後,他覺得從此過得很快樂。諸位,每個人都是這樣子的啊!

美國分會的黃執行長思賢,他是師父的好弟子。他把慈濟的精神,原原本本的帶到美國去,每一件事情都是以師父所說的以誠以正來做;他本身在美國的事業做很大,所做的事業是國際性的,但是他現在卻用八分的時間和精神來做慈濟,剩下的二分才來做事業。他在那裏為慈濟開了一個華語的電視節目,也專程請了攝影人員,把慈濟所有的點點滴滴拍攝成集帶到美國去,雖然你們目前都在台灣,但你們的形象已跑到美國去了,這是他對慈濟的用心。

人多力大福就大

慈濟是需要靠大家的力量,那怕是一把沙、一塊磚、一根鐵釘,都是需要大家力量的集合。

除了大人是這樣子,小菩薩們也一樣啊!有一位小女孩很頑皮,她父親為了讓她能學好,把她帶到我們委員的家庭中暫住。當她看到慈濟委員的辛苦和到街頭巷尾去勸募時,她非常感動,因此向父親借了十年的零用錢捐出來。所以說慈濟世界中老菩薩有老菩薩的可愛和發心,小菩薩也有小菩薩的可愛。

委員們為了濟貧教富不怕辛苦的付出,而會員們對我們有信心,很肯定,所以會員人數每個月都在增加中,上個月增加了七萬五千人。這種的成長讓我安心也讓我有信心,社會上多一個慈濟人就少一個壞人,多一個慈濟家庭就少一個問題家庭;希望慈濟的這股力量能化為源源不斷的清流,來淨化人心、淨化人間。

但願慈濟的福不只是做在台灣,而是在知福惜福再造福之外,能把這分福造到普天之下;大陸的災民需要我們點點滴滴的力量,所需要的經費並不是千萬元而已,我預估是要上億元。

人多力大福就大,希望大家能共同一心來做,今天是我們的委員聯誼會,也是慈濟醫院五週年慶,更是新委員的授證會,多一位委員,就可增加好幾千位會員。希望大家的力量能讓社會淨化更加普遍,把愛的工作推廣出去,讓更多苦難的人得到關懷,請大家多多用心,祝福諸位福慧雙修,阿彌陀佛。

▲慈濟訊息

--愛,可致祥和

◎靜淇

「愛的形象是溫和,愛的表現是和睦,台灣地方不大,人口不多,大家要彼此愛護這塊土地,自然人通氣和,成為令人嚮往的幸福的地方」。

這是民進黨下屆黨主席許信良先生,於日前到花蓮拜見上證下嚴上人,請求上人對當前台灣朝野兩黨對立的現況發表意見時,上人所答覆的一席話。

相信這席話正也是反映了沈默的多數人的意見——我們的社會需要和平和安詳。

看看目前的社會,不但有著太多不同的意見,更有著太多可能帶給社會混亂與不安的聲音,這種現象,與其說是民主社會中求新求進步的過程,倒不如說是堅持己見的人,欠缺了溝通和互愛。

我常在想,假如每個人都能打開心門,互相容納彼此不同的意見,建立愛的共識,天底下怎會有解決不了的事?天底下又那有我不愛、不能信任、不能原諒的人呢?既然人人都能互愛、互信、互諒,社會又怎會不安定不祥和呢?

記得慈濟展開大陸賑災的活動時,曾有人問道:為什麼要去救濟「那邊」呢?上人回道:慈濟的愛是不分政黨、不分國際,也沒有界線。

在功利主義瀰漫、物慾橫流,人性不斷被腐蝕的今天,上人的這句話,不啻為我們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流;所以說「愛」,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利他」表現,愛不但可以化暴戾為祥和,也可以化阻力為助力。

美國教育家麥克勞博士,曾就如何更積極面對人生,提出箴言十則,其中一則是「全心全意付出愛心」。他說人生最幸福的事,是世間有特別愛護你、關心你的人,如甘苦與共的終身伴侶,子女兒孫、好鄰居、或是一、二位知己好友等等,我們要珍惜這種幸福,更要付出自己的真情,因為在互相關懷合作中,可以得到最真摯的慰藉。

現在的社會出現各種亂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愛心所造成的,如何來化解紛爭?如何讓大家相互諒解?就必須人人拿出愛心,誠如上人所說的:世間事都是彼此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任事接物,則人生到處都充滿了真善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