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生力量 黔娃兒勇敢逐夢

◎撰文‧邱如蓮 攝影‧蕭耀華

小小腳丫飛快盤過一山又一山往學校奔去,山裏娃兒珍惜寶貴求學機會;
大山裏的老師以校為家,師生晝同課、夜同寢,
不只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牽引一雙雙小手,幫助他們勇敢夢想;
用山寨生活訓練的獨立與堅強,面對大山外種種挑戰。

在中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貴州,
十二年來慈濟志工深入偏遠窮縣,
為失學的孩子付學費、生活費,為腐朽校舍興建教學樓,協助破落農戶遷下山……
幫助大山子民靠勞力和知識編織夢想,
改寫代代貧窮歷史。


石縫播種,高坡求生

傍晚時分,羅甸縣平岩鄉的一位農民,正結束一日山中勞做,沿著漫長崎嶇的山路,扛著辛苦拾來的柴薪回家。
貴州位處雲貴高原東部,平均海拔約一千一百公尺,境內超過九成為山地和丘陵。俗云「八山、一水、一分田」,開門見山、出門爬山、走路繞山、吃飯靠山;農業是主要生計,然而山坡上勉力開墾出的梯田、匱乏的水資源,再努力耕作也難以填飽肚子。國民平均生產總值(GDP)名列全中國倒數第六。
貴州省人口約三千九百萬,六成為漢族,少數民族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等,苗族占最多數。「高山苗,侗水邊」,族民們在大山庇護下成群為寨,梯田和村寨順著山勢鋪排,是貴州山村普遍的風景。

脫貧之路

羅甸縣一處山口,爺爺正候著往返山寨與市集的「機的」,也就是機車式計程車。
農民清晨揹著農穫出門,走到山下市集往往已經中午;「機的」是必要時取代雙腳的交通工具。
下山道路對成人而言,走起來辛苦;對必須下山就學的大山孩子,也是一段艱辛旅程。
「山」是家園,卻也是謀生的阻礙,貧窮成了與生俱來的宿命。要走出大山,知識是必備的資糧;滿街的標語提醒著父母重視教育,勒緊褲帶也要撐下去。

我生在大山,長在大山

我出生大山,成長大山,但我沒有山野少年單純的驚詫和歡呼;面對貧窮,我不敢衍生願望,願望會加劇我的痛苦。
有幸的是,我們仍能遇到善良的人。一位慈濟師姑告訴我:「貧窮只是暫時的,我們要勇敢面對。」是啊,生來的貧窮,我們無法選擇;我學會放開心扉面對艱辛,希望未來成為有用之才,將這分愛心傳承下去。
——羅甸民族中學馮國林


十二歲的吳幫權,坐在丹寨縣送隴慈濟小學二年級教室裏,個頭看起來比起班上同學高出許多。他家住得遠,爸媽沒受過教育,等到鄰居的孩子入學了,才曉得要把他送到學校。

「他剛來的時候,只聽懂丹寨方言,只好讓他跟著學前班學普通話。」校長楊再付原先擔憂吳幫權入學的程度,好在這孩子很肯學,晚自習後回到房間再多讀幾回書,很快就跟上進度。

吳幫權最喜歡的科目是語文,他說學好語文,可以看更多的書、也能寫字,將來要找工作容易些。幫權的父母在山上耕田,辛苦大半輩子,卻連修建祖厝都沒有辦法;他希望工作賺了錢,蓋棟水泥大房給父母住。

晚自習的時候,看著吳幫權低頭在作業簿上認真寫字,我問他寫些什麼,他羞澀笑說:「我在寫信。」

給慈濟叔叔阿姨的一封信,是這樣寫的:「我好高興看到您們來,因為您們總是很關心我們,還給我們蓋新學校。新學校很漂亮,我每天上課都很開心。希望您們常常來玩!謝謝慈濟的叔叔阿姨們。吳幫權敬上」

一九九七年慈濟慈善腳步邁入貴州,在盤縣、興義完成冰雹災害賑濟工作後,於黔南展開長期扶困。十二年來,慈濟在偏遠窮縣,為失學的孩子付學費生活費、為腐朽校舍興建教學樓、協助破落農戶遷下山;讓走出山還是只能看到山的大山子民,能突破地理環境的重圍,對未來懷抱希望,還能努力完成夢想。

「家庭要致富,讀書是出路」、「文盲出外打工,回來口袋空空」、「窮不讀書,窮根難拔;富不讀書,富不長久」、「該入學的一個不能少,已入學的一個不能跑」……

鄉間牆上寫著各式標語,宣示政府推動的「兩基」政策——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然而生活是現實的,即使對農村中小學生實施「兩免一補」——免學雜費、免教科書費用以及補助住宿生活費,因家貧而失學的學生仍不斷出現。

貴州省是全中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省分;二○○八年底統計,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百分之十三,至少有五百萬人。

這貧困,來自於自然環境的限制。

貴州境內高達九成為山區,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形,缺乏適宜農耕的平地。在山大水枯的惡劣條件下,政府大力輔導將山坡地闢建為梯田、供給混凝土讓農民自建水窖以利耕種灌溉。居民在石縫中播種、在高坡上求生,但收成難以自足,年輕人不得不出外打工維持生計,造成很多「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多是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放學後要幫忙放牛、餵豬、種田等家務;即使這學期入學了,下學期學費未卜,甚且輟學成為家庭主要勞力;識不得字也只能務農或打零工,失去競爭力,等於繼承了代代的貧窮。

貧窮,難以承受之重

每當新學期到來,父親瘦小枯黃的臉上就會增添一絲擔憂與無奈。生活的重擔壓彎父母的背脊、生活的苦難染白雙親的雙鬢;他們只是實實在在的農民,為了兄妹倆的學費整天忙碌。當父親把那份湊足的學費遞給我時,我的雙眼模糊了,那錢沈重得讓我的雙手幾乎無法承載……
——羅甸民族中學畢文豔

為讓孩子安心就學,一九九九年起慈濟針對丹寨、羅甸、花溪、紫雲等地區多所中小學貧困資優學生補助學費或生活費;十年來超過四萬人次受惠。

上海和廣東慈濟志工每學期前往各校致贈助學金和文具衣物,並進行衛教人文課程,提升生活教育。志工牽著為幫忙家務而變得粗糙的一雙雙小手打氣:「同學們,加油!」

早些年,看著小學生們背著破爛書包,腳上穿著不合腳的拖鞋、或露出腳後跟的布鞋,志工下回再來就帶著嶄新書包、蹲著為每位孩子量腳模試新鞋。

一位志工說:「看到孩子們在艱難的環境中努力向上,心中沒有其他思緒,只問能為他們做什麼。」

這樣的心情,在第一次來到丹寨南皋鄉竹留小學時再度出現。木造的教室窗門破損,因為課桌不夠用,孩子擠在一塊;黑板懸掛在牆上,老師講課還得小心扶著,以免板書時過度搖晃掉了下來。

雖然教室不挺好,但孩子們卻很認真聽課;課文裏描述的世界沒有親身體驗過,但記得老師說,努力用功,有天能到外面去闖闖。

慈濟在丹寨援建了四所學校,教室穩固,擋得住冬日冷風,天花板安裝日光燈,照明佳。環境好了,尋夢的腳步就更穩了。

十年來,慈濟的教育扶助方案提升就學率。以去年啟用的竹留小學和雅灰鄉送隴慈濟小學為例,二○○六年入學率不到八成,目前達到百分百,全部適齡兒童都進了學校讀書。

助學金的致贈更讓山裏娃兒圓了夢,已有近百位進入大學、兩位就讀研究所,甚至謀得工作。這分關愛將持續澆灌石頭山上的幼苗,成就下一代青年的脫貧夢。

逆境,無礙前進決心

我叫劉葉,是貧困山區的一名窮孩子。去年七月中考後一天,我在家等待著成績揭曉,電話突然響起,原來我以五百一十一分錄取了貴州省示範性高中—— 都勻二中。當時,都勻二中的老師正趕著為我送錄取通知書來呢!

我激動得哭了。都勻二中——可是我三年來苦苦打拚的夢啊!但,當我捧著「錄取通知書」,我驚呆了——學費八百元、住校費三百元、書費三百元。站在現實的路口,我只能放棄這次寶貴的機會。

貧困破碎了我去都勻二中求學的好夢,但它永遠動搖不了我勇往直前的決心。我曾經傷心痛哭過,但我沒埋怨過父母一句,我理解他們盡力了。

如今,我在羅甸民族中學念高一,我從心底感到無比的幸福,因為我收到慈濟爸爸媽媽的愛!有了這分關心與鼓勵,我在學習的道路上會更加努力。待長大成人將這分暖暖的愛傳播下去,請相信我是可以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