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匯清流,淨人心

◎證嚴上人

惡念像波濤,風吹浪起,會掀起濤天災難;
善念是清流,點滴沁心,能滌清偏差行為。

五濁惡世,人心剛強,難調難伏,
涓涓清流如何能敵濁浪濤天?
唯人人都有一分使命感--
合心為善,和氣互愛,協力付出;
心靈方向正確,並且以身作則來帶動他人
「發好願、說好話、做好事」,
人人都能發揮清流的功能,
人心淨化,則濁浪無風可興。




▲社論

安住願力

九月是令人想起驚世浩劫的月份,四年前有集集大地震,兩年前有紐約地標大廈的毀滅性爆炸,像這樣不管是大自然的造化缺憾,或人為的仇恨攻擊,透過傳播媒體的一再報導,讓人心動盪不安。

現代人受外在環境局勢牽動心情,若是內心再為莫名的煩惱纏縛,那麼人生就看來苦無出路了。

在慈濟世界裏,每一天都讓人看到心靈之美和希望,儘管世間災禍和苦難仍多,但是慈濟志工轉危為安的心志奉獻,在在令人感悟生命最堅固的屏障在於利他的願力。

九二一大地震斷垣殘壁的情景猶在記憶裏,但現在五十所慈濟援建學校的矗立,將我們的目光帶向下一代充滿希望的未來,天人永隔的哀傷也從這分希望中獲得慰撫。那堅實無華的建築,傳達無盡的祝福。

造化弄人,唯人類出於不忍的奮勇相助,能為生存找到生機。愛的和合,造就了不可思議的力量。

說是愛,卻不足以充分表達從無到有過程的艱辛。首先是愛不能設定量與對象,而必須是無人我、貴賤、怨親分別的大愛,慈濟當初並未預期要幫助多少學校,是證嚴上人的悲心與洞見:孩子們的教育不能出現斷層,不問經費尚無把握,就應允四方而來的援建請求。

其次是大愛理想落實的毅力與勇氣,這需要眾人不怕流汗與勞累,不計較時間與金錢的付出,共同安住在堅定的信念中,方得成就大事。

這項希望工程從南到北,從國內到海外,一波波動員志工募款,甚至參與建設。這些志工人數無從估計,其隊伍浩蕩,不斷加長,其力甚深,因為許多人全心全意地付出,開發了小我生活中被埋沒的潛能,愈做愈歡喜,所以出力更多。

這樣的慈濟經驗就是慈濟模式,在三十七年前,證嚴上人不經意看到了地上的一攤血後,就隱然定型開展。

在落後的鄉間,人命微賤,所以一攤血通常只能讓家屬無語問蒼天,讓旁人徒呼奈何。然而,上人化一念悲心為入世的福利救濟,結合願意幫助別人的人,一步一腳印地向苦難處走人間行路。

這三、四十年來,慈濟的入世實踐有時不免遇到質疑,如該救什麼人、不該救什麼人,如善款該用在何處等等。然而,上人和慈濟志工只秉持單純的信念:那裏有苦難,只要腳走得到,就往那裏去。

《無量義經》「德行品」有云:「安住願力,廣淨佛國,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指每一位眾生皆有佛性,只要修習正念,實行正法,安住在學佛的願力,清淨的佛土境界就在眼前;即使身處穢土,也能合力轉為淨土。

慈濟的人間菩薩道即是在志工的安住願力中綿延不絕。





▲心靈交流道

心靈交流道

好文章如好友,心煩時開臆解悶,失意時驅愁釋懷,
字裏行間,有歡笑、有溫暖,句逗篇章中,有真情、有大愛……
《心靈交流道》是交會談心的好所在,
不論是心情的回餽或是意見的參考,都竭誠歡迎您來分享。
來函經刊登,將致贈慈濟出版品。

受恩不忘報、施恩不望報

儘管現今社會充斥著一股貪婪之風、暴戾之氣,但我們仍可嗅出溫馨的氣息,從大愛電視台看到「慈濟人、慈濟事」的報導,如訪視貧戶、急難救助、環境保護、社區志工……慈濟人愛心總不落人後,人性的光明面在社會每個角落冉冉升起,為社會帶來一股清流。

證嚴法師的法雨歡喜了多少人的孤獨心靈,也引領了多少人燃起愛的希望。有人說:「有希望的人生是幸福的」,有不少人從「一味接受、為己設想」到「懂得付出、利益眾生」,有了令人讚歎的改變;「受恩不忘報、施恩不望報」正是對人性的挑戰,而慈濟志工無怨無悔的付出,不僅以身作則,更進而影響家人、朋友和鄰里,一起投入行善的行列。

在這個社會上,分分秒秒都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持續上演著,有的心酸、有的淒涼、也有的貧病孤苦……他們有待社會善心的援助,協助他們度過生活的困頓與恐慌;而慈濟三十幾年來始終扮演著愛心使者的角色,期許讓人間的悲苦消弭於無形,讓生命更增添光彩。

如果我們行有餘力,是否在感動之際,也能付諸行動發揮慈悲喜捨的心懷,用愛灌溉這個屬於大家生活的環境,用關懷來美化這個園地?年少時光的我們總是接受恩寵,而今慈濟讓我們更能體會「付出愛心而不求回報」,原來是一種更大的恩寵。

高雄 王翠雪

「失心症媽媽」學習釋懷

從孩子填志願卡到放榜,確定離家要去很遠的花蓮慈濟大學,我就像得了失心症的媽媽,想到就難過,甚至半夜偷偷掉淚;就這樣持續到陪孩子報到、分配宿舍--天色暗了,孩子低著頭感覺到此刻起就要離開隨時陪伴在身邊的爸媽,我強忍不捨踏出校舍,在回程近六個鐘頭像潰堤似地哭泣,近一週的時日動不動就哽咽、流淚。

翻閱剛寄來的四四一期月刊,上人在「隨師行記」中開示:「雖說親子之情難以割捨……孩子和父母的緣有多長,早已經注定好……還有好的因緣在等著他,應該要為孩子祝福,莫牽扯他的心……祝福他自在而去展開下一段好緣……用愛這孩子的心,去愛更多人。」讀著讀著,心情釋懷多了。

接著和兒子通了電子郵件,雖然他說還在努力學習面對陌生的環境,但聽到他對自己的選擇還是那麼肯定,我確實也安心多了。

他安慰我說:「校內也有安排慈誠爸爸和懿德媽媽,學長、學姊也都很熱情地照顧我們,我們每天都會說好多好多次的『感恩』!這種溫馨的感覺和學習環境就是我所選擇的,感覺真好。」

兒子還鼓勵我說:「媽媽您也可以

參加慈濟志工……等有連續假期,我回去再教您唱校歌,我們學校的校歌很好聽;我還選修了手語課,也可以教您手語呢。」

兒子這一番話,讓我感覺到此刻該釋懷的是我,是應該力行上人所說:「念經不如『行經』,善用才華與良能為社會多做一點事」的時候了!

桃園 鄭麗玉

希望與願力

「終日尋春不見春,踏破芒鞋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人生的際遇何其奧妙,未參與慈誠隊員培訓前,個人有如凡夫俗子,整日庸庸碌碌;在生活的追求中,不愁生死,只愁無前程,用盡千方百計鑽營,最後終究知曉功名非實存。

證嚴上人「靜思語」云:「人生無法時時稱心如意,能捨棄前一念的煩惱,將之當作心靈的肥料,人生才能真正解脫。」是的!人只要能透過一切虛妄,無欲無求,縱然生命之花開在荊棘叢中,重重障礙布滿路途,使人心寒意懶,甚至窮途悲泣,面對層疊困厄逆境時,亦不會感到苦惱喪志;若能深刻體會人生無常,則身處順境,也沒有什麼好得意的。

在慈濟精神薰陶下,現在的我,譬如昨日死、今日生,心中有什麼驕傲或埋怨,都要「放下」;此時此刻,只求「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做好「善念不間斷,好事日日做,妙法時時用,法喜多分享」,將生命價值普及於眾生,就是我的希望和願力。

台南 章台真

不再憂鬱

前陣子,可能跟更年期有關,常感於人生的無常,內心經常不安、心生恐懼、煩躁、憂鬱,不敢看新聞報導,偶爾看了,那晚鐵定失眠,腦子裏反覆著社會新聞的交通事故、殺人、搶劫和放火等情節。有時甚至感到無比的壓力,失去活下去的勇氣,輕生的念頭經常浮現腦海。

三姊接觸慈濟多年,我每月捐款給慈濟都請她代收,跟慈濟的接觸也僅於此。當三姊知道我的狀況時,特地前來探望我,叮嚀我要抄經、念佛,而且一定要看《慈濟》月刊和大愛電視台。

之後,我便照著三姊的話去做,竟愛上大愛電視台節目的那分純樸、自然、平靜和祥和,它撫慰了我內心的不安,讓我放下壓力、執著和煩躁;煩心時翻閱著《慈濟》月刊,讓我對人生又有了一分新希望,我的憂鬱症竟然不藥而癒。這除了家人的體貼關懷外,更要感謝慈濟讓我走出憂鬱症的陰霾。

台中 洪筱慧

走出死胡同

感謝《慈濟》月刊,讓我重獲為善的勇氣,讓我知道自己很幸福、要知足--因為有許多人比我們更需要幫助,卻比我們更有勇氣地活在世界各個角落。

我是個脾氣火爆的人,常常抑鬱志不得伸,抱怨他人對我不公平,愛鑽牛角尖的個性,總是在傷害他人的同時,也使自己走進了死胡同,痛苦不堪。

偶然接觸了《慈濟》月刊,細細讀了每一篇章,瞬間就像替掉入死胡同的情緒開了一扇窗口,不費吹灰之力,不滿和怨懟心消失了,開始懂得知足和反省。

現在我很喜歡閱讀《慈濟》月刊,謝謝你們讓我重新思考生活的另一種方式。

嘉義 吳易姍





▲無盡藏

衷心感恩.精進不息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合心、和氣,社會才能寧靜和諧,
互諒、互愛,人人才能平安幸福。

有一句話說:「善門難開」;然而,慈濟發祥於台灣,三十七年來,一顆顆善的種子卻以台灣為起點,逐漸散播到世界各地。海內外慈濟志工用心付出、將清流注入人心,實在不簡單,也讓我非常感恩。

「藍天白雲」等同「台灣之愛」

今年八月二十五日,雅加達慈濟大愛村完工啟用,印尼總統梅嘉瓦蒂蒞臨觀禮,看到自己的同胞能從骯髒惡臭、洪澇不斷的紅溪河畔,遷入整潔明亮的新社區安居樂業,她對慈濟非常地感恩和讚歎。

慈濟在印尼的種子是十年前開始發芽,最初由幾位台商夫人開始推動;她們人數很少,卻很用心照顧印尼貧民,這分踏實付出的心逐漸感動了在地華人參與,因此促成印尼慈濟分會成立。目前印尼慈濟委員不到五十人,他們互敬互愛、合心推動四大志業,十年的耕耘成果深入人心,讓許多印尼人對華人的印象改觀,有人

看到志工一身「藍天白雲」,就會喊出「慈濟、慈濟」。

距離台灣半個地球之遠的阿根廷也有慈濟志工,他們時常滿載豐富的物資、歷經二、三十個小時車程,遠赴千里外的偏遠地區發放。他們長期付出,點滴都是取之當地,卻不忘自己根在台灣;問那些受助的孩子們:「你知道這些物資那裏來?誰給的?」他們會說:「台灣!台灣!」

在遼闊的南非土地上,窮困人家很多,南非慈濟志工十年來深入當地原住民部落關懷,提供生活物資外,還設立職訓班教導貧民一技之長,改善他們的生活;而為了讓原住民的下一代能接受良好教育,慈濟志工除了協助建校,更從日常生活中教導孩子們禮儀、衛生習慣。

上個月慈濟志工備妥了大批白米、毛毯,將發放給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貧民。南非慈濟志工問我:「師父,是不是能派一些台灣的慈濟人來幫忙?」我告訴他們:「要就地取材。你們已經培養了那麼多祖魯族志工,好好帶領他們去做,讓他們也能感受到助人的快樂。」

這群祖魯族志工原本都是接受慈濟救助的人,環境稍微改善之後,在慈濟志工的鼓勵下也加入了志工行列,一起關懷自己的同胞。這次他們不僅跟著慈濟人發放白米、毛毯給貧窮同胞,還跨國到史瓦濟蘭和賴索托關心當地的貧民,真正感受到助人的快樂!

南非原住民很可愛,他們雖然窮困,卻樂天知命;看他們拿到白米,頂在頭上,手舞足蹈地唱歌,多麼知足啊!

海外慈濟人在僑居地推動各項志業,都是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台灣本會所給予的,只是愛的種子和無限的祝福,而他們卻是以「台灣慈濟」之名展開慈善救助,讓國際知道台灣是個「愛心之島」。

台灣無以為寶,以愛為寶

然而,對於慈濟的國際救援,還是有些人不解:「為什麼不救台灣,老是救國外?」

尤其是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七日土耳其大地震,慈濟志工為震災重建方案走上街頭勸募,我行腳全省,沿路聽到許多勸募的心聲,大家雖然受盡了委屈,卻是甘願、歡喜、感恩。

也有許多溫馨的故事讓人很感動。有攤販看到志工在大太陽下捧著愛心箱勸募,趕緊撐起遮陽傘招呼:「慈濟菩薩,來這裏比較涼。」也有人背起麥克風、站在椅子上大喊:「來喔,慈濟的師兄師姊為了土耳其地震勸募,大家來做好心!我的西瓜有大有小隨你挑,今天通通不要錢,只要把錢投到愛心箱裏……」

但另一方面,社會上卻有另一股謾罵、反對的聲音,讓我很擔心!因此呼籲大家:「救人比被救幸福,請不要再說要救台灣,我們要為台灣祝福。」

然而,土耳其大地震發生一個月後的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多,一陣天搖地動,大地震發生了!

從那個時刻起,全球慈濟志工在各地募款、義賣……他們都說要去「救台灣」!

還記得一九九四年慈濟與法國世界醫師聯盟合作援助盧安達時,當地難民營裏聚集了各國人道救援團體。當他們看到慈濟旗幟在盧安達的土地上飄揚,都覺得很好奇:「這個慈善團體是從那裏來的?」

當時法國的醫師便向大家介紹:「這是來自台灣的愛心!」有的人連「台灣」在那裏都不知道;有的人雖然知道,但對台灣的印象卻來自國際媒體的負面報導,認為「那是吃老虎的國家!」「那是割犀牛角的國家!」甚至還有人說:「台灣是貪婪之島!」

世界醫師聯盟人員與慈濟合作援助過衣索匹亞難民,對慈濟很瞭解,也到過台灣,因此立即挺身澄清,把台灣人的愛心介紹讓大家知道。

「一攤血」是時代的悲劇

然而,身在台灣的人是否知道台灣愛心充沛、「以愛為寶」呢?

薩爾瓦多和慈濟有很深的因緣。一九九八年十月,密契颶風重創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多個國家,慈濟捐贈了六十幾個貨櫃的衣物和藥品援助受災國家,薩爾瓦多就是其中之一。

薩爾瓦多總統佛洛瑞斯伉儷在二000年十二月八日來台灣與我見面,除了表達對慈濟援助的謝意,也敬佩台灣人民的善良,願意發揮愛心協助災民度過難關。

我記得他臨走時還說,將來薩國若有需要,希望慈濟還能多幫忙。怎知,一個多月後,元月十三日,薩爾瓦多發生了芮氏規模七點九強震,造成慘重的傷亡!

薩國震後不到三十六個小時,慈濟志工就和中華搜救總隊成員踏上了災區,展開勘災、救援。薩爾瓦多賑災工作由美國慈濟志工承擔,他們在美國勸募,跨國施醫施藥施糧--總共五次到災區義診、發放,提供兩萬多人一個月糧食、為將近四千人義診,並且籌建一千兩百多戶大愛屋讓家園被毀的災民安身。

二00一年三月十七日,薩爾瓦多慈濟大愛屋奠基,薩國副總統、多個部會首長都蒞臨,台灣慈濟志工也專程前去參與,為受災民眾祝福。

記得就在那年三月份,我全省行腳的最後一站又回到台北,要回花蓮的前一天晚上,一位七十幾歲的老人家來到慈濟台北分會,說要見我。

老菩薩叫李滿妹,一見到我就很歡喜地說:「師父,你還認得我嗎?三十幾年前,您在問地上怎麼會有一攤血,回答您的就是我啦!」

我已經不認得她。老實說,如果問我:三十多年前那天天氣如何?到底是幾點幾分看到那攤血?告訴我的婦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那天穿什麼衣服?我都沒有印象;我唯一記得的是,我看到地上一攤血,那鮮紅的血至今仍然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

四月,前往薩爾瓦多參與大愛

屋奠基的慈濟志工回台,正逢慈濟三十五週年慶將屆,於是慈濟籌辦一個「以善為寶」的記者會,希望將包括薩爾瓦多在內,慈濟十年來在國際間從事的人道關懷成果完整呈現,讓台灣民眾與全世界都知道:「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並且鼓勵社會大眾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跳脫紛擾,用心建設平安祥和的台灣。

二00一年四月十六日在台北分會舉行的慈濟三十五週年慶「以善為寶」記者會上,剛從薩爾瓦多回來的志工報告地震災情以及慈濟援助的過程;慈濟基金會王副總執行長也報告慈濟三十五年來,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建立了一百三十多個聯絡點,慈善工作已經跨全球五大洲;慈濟史也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期待大家將感動化為行動,讓愛的互動變成善的循環,台灣才會變成人間的淨土。

李滿妹老菩薩當時也在現場,記者訪問她「一攤血」的因緣時,亦問及她平時都在那裏看病?她無意間說出老醫師的姓。第二天媒體報導出來,老醫師的兒女看到了,認為父親的名譽受損,因此控告李滿妹老菩薩和我。

當時怎麼會料到,這樣一位純樸善良、心臟又不好的老人家,只因為說出這段回憶,就因此和我一起被告上法庭,兩年多來官司纏身、奔波法庭呢?

對我而言,「一攤血」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一個時代的陋習,不能僅由一個人承擔,所以三十多年來在慈濟的文獻中,從不曾出現過老醫師的姓名或診所名稱。

還記得早在民國八十四年三月,有天我到慈濟醫院去探望住院病患;經過一間病房門口,志工顏惠美告訴我,裏面有位病患余先生想看我。

我走進去,那位患者坐在床上,一見到我就說:「哇!法師,將近三十年了,你都沒變!」

我說:「你認識我快三十年了?我們在那裏見面的?」

「記得嗎?你那時候在醫院看到一攤血,你在問人家,當時我正好在那裏。」他說,那年他因為盲腸炎住院開刀,手術後幾天,醫師叫他下床走動,他在散步時,正巧看到那位原住民婦女被人扛來,因為沒錢,又被扛走……

委員慈承聽到這件事,訪問了余先生。他說:「我也看到這攤血,也看到那位原住民婦女,也看到法師。只是沒想到,當年的這一幕會讓法師創造一個慈濟世界。」這篇「一攤血的見證」文章,刊登在八十四年五月出版的《慈濟》月刊期上。儘管知道醫院的名字,但為了保護當事人,文章中完全沒有提到是那一家醫院、那一位醫師。

互愛互諒,合心和氣

後來這位老醫師中風,到慈濟醫院住院治療;要從東部遷回西部老家時,還專程到精舍和我見面並且捐款。我也很感謝老醫師,因為他留學日本,卻願意留在東部小鎮行醫,照

顧鄉親健康,這分精神讓我很敬佩。這就是我們兩位老人之間的情誼。

我能夠體諒老醫師子女提出告訴的初衷,是為了維護父親名譽。

兩年多來因為這場官司,整個事件的相關人事一直浮現,讓我很「不忍、不捨」--對重病的老醫師、無心說出卻也被告的李滿妹老菩薩,以及當初抬「理性」(漢名:陳秋吟)的鄰居陳文謙,當年的壯漢如今也垂垂老矣,每次談到這段過去都還是忍不住流淚……

今年八月二十三日,陳水扁總統陪同薩爾瓦多總統前來花蓮,感謝慈濟對於薩國震災後的援助。那天剛好是民事一審宣判的隔天,各大媒體都在報導「一攤血」民事初審判決,新聞每隔一段時間就重複播出;反而是兩位總統來花蓮之事幾乎都沒有報導,讓我很難過:台灣愛心輸出到薩爾瓦多,薩國總統兩次專程來花蓮表達感謝,這是台灣的榮耀,應該是值得報導的,讓更多人知道台灣「以善為寶」啊!

我認為,人心需要平靜,社會需要祥和,社會資源要用在造福大眾身上;因此,我願意接受判決結果,放棄上訴。

社會的亂象就是因為不和氣,你爭我奪,每一個人都要爭個是非對錯。和氣的人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幸福。而且有緣生在同一時空,應該珍惜這難得的因緣,互愛互諒。

我要向所有關心我的人致歉!這段時間大家都為我操心,我知道這項決定可能違背大家的心意。但我期待我們的社會能相互諒解、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發揮愛的關懷;如果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社會、每一個家庭,都能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我想天災人禍就會減少,人生也沒有度不過的難關。

我常說日日感恩、時時感恩,此刻還是一樣,我要對所有人說感恩!也要感恩老醫師的子女,願意寬宏大量讓這件事落幕。

事情已經過去了,慈濟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期待人人共同一心,更加精進,共同為普天下苦難的人拔苦予樂。

堅持誠正信實,力行慈悲喜捨

三十七年來,慈濟的隊伍從當初的三十個人,到現在的幾百萬人;從台灣出發,到宏觀天下,「淨化人心」的初衷始終不變。誠正信實是我的命,慈悲喜捨是我的工作;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總是問心無愧、心常輕安。

天災人禍都起因於人心的無明、無知,放眼世界,乾旱、水患、饑荒、戰爭不斷,讓我深感淨化人心的清流,似乎趕不上波濤洶湧的濁流!

如何將清流普遍注入人心?期待人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匯聚善念、彼此感恩祝福,相互關懷;有和氣的人生,才能創造吉祥、和諧的社會,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與幸福!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九月講於花蓮靜思精舍)




▲無盡藏

證嚴上人對「一攤血」民事一審判決--放棄上訴聲明

針對「一攤血」官司民事訴訟,
花蓮地方法院一審判決證嚴上人必須賠償一百零一萬元一事,
上人於九月十七日發表公開聲明,決定不提出上訴,
並期盼悲痛的歷史,不要再重演。

證嚴於民國五十五年在某診所探訪病人,見到診所地上有一攤血,經人告知係一原住民難產婦女因無力繳納八千元保證金抬離診所時,所留下之血跡。證嚴當時對此一人間悲劇深感悲痛,遂萌成立慈善組織,為貧苦世人服務之志。

兩年前(民國九十年),目睹前述悲劇並告知證嚴之李滿妹女士,被某媒體詢問而無意中說出老醫師的姓氏。老醫師子女予以反駁,指稱該一攤血故事是屬虛構,故對證嚴及李滿妹女士提出告訴。

日前花蓮地方法院作出判決,認定一攤血是事實,這一攤血是原住民婦女陳秋吟被送至老醫師的診所而留下來,是個事實;李滿妹女士所述病患須繳八千元一事,也是事實;而陳秋吟因為八千元繳不起而被抬回去也是事實。唯法院認為該八千元是否為保證金,因性質不明,判決被告應付原告一百零一萬元。以示對原告有所補償。

七點聲明

證嚴對此事發表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老醫師子女,為維護父親而提出告訴,證嚴深能諒解。

第二、李滿妹女士對媒體敘述此一事件,係針對人間悲劇而善盡對社會告知之責任,亦應嘉許。

第三、三十七年來,證嚴無論在著作或演講中,轉述一攤血故事時,從未提及那一家診所,也未提及老醫師之姓氏,自無妨害他人名譽之實,更無中傷他人之意;且在一攤血故事之後,老醫師獲頒「醫療奉獻獎」,足證該故事純係對事不對人,無損老醫師名譽之事實,或有對老醫師產生不名譽之聯想。

第四、李滿妹女士在獲知判決後,曾於八月二十四日召開記者會,堅稱她在向證嚴轉述此事時,就說是因八千元「保證金」而離去。對證嚴而言,該款項

究竟是什麼名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原住民婦女陳秋吟確因無法繳納一筆款項而抬離診所並導致死亡,這才是此一事件的核心問題,也是證嚴聽聞這一悲劇後立志從事慈善工作,幫助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在老醫師子女提出告訴之前與之後,證嚴曾多次誠懇尋求和解之道,期能避免老醫師及李滿妹女士受到傷害,但老醫師子女堅稱該一攤血故事為子虛烏有,係證嚴虛構捏造,要求證嚴否定事實,改寫歷史,並登報道歉。證嚴認為:歷史可以被諒解,但不能被曲解;事實可以受委屈,但不能被扭曲。四十年前原住民生活與醫療的困頓與無助,血淚斑斑,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整個社會的悲哀,其責任雖不能由任何一個人或一群人承擔,但歷史是一面鏡子,史實仍然清晰可鑑,只要不再讓歷史重演,只要原住民與弱勢族群的無助與無奈,能受應有的重視與照顧,證嚴夫復何求?

第六、雖然涵蓋社會各階層的許多人士,均力勸證嚴提起上訴,但基於以上考慮,再加上證嚴平日一向呼籲世人要「慈悲喜捨」,教育弟子要「柔和忍辱」,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同時證嚴認為個人的小是小非事小,浪費社會的資源事大,何況社會需要祥和,人心需要平靜,因此,證嚴決定不再上訴,以免對老醫師子女造成壓力,對善盡言責之李滿妹女士增加困擾。證嚴同時希望社會大眾了解本案的實質意義,以免將此事降為醫院收費名目之爭,而模糊整個事實的真相與慈濟人對關懷照顧貧窮病患之一貫心志。

第七、對於海內外無數關懷一攤血案情的人,證嚴在此特別表示謝意,由於諸位的關心,喚起我們的社會對三、四十年前原住民與弱勢族群無助與無奈的醫療血淚史,有較多的正視與反省;對挺身而出,力勸證嚴應該提起上訴的各界人士,證嚴也要特別表示歉意!諸位大德的隆情仗義,證嚴銘感於心。雖然證嚴不提上訴之決定,有負大家的厚意,但事實勝於雄辯,真相已然大白,祈請大家能夠體諒證嚴的區區用心。

證嚴復願利用此一機會,再度向社會大眾表達萬分的感謝!由於您的支持,慈濟功德會才能建立起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項志業,為社會做出更多的服務與貢獻。三十七年來,坎坷難行的慈濟道路,一路走來,飽嘗辛酸,多少的困頓與挫折、多少的污蔑與攻訐,都在許多人的鼓勵加油聲中,煎熬忍辱度過。儘管證嚴對此次判決有諸多的不解,但將尊重法官的判決。

面臨一百零一萬的賠償金,不由要向靜思精舍常住弟子們,致上無限的歉意!三十七年前目睹一攤血,常住眾雖僅有六人,但人人願意與證嚴一起多做一雙嬰兒鞋,每日賺取二十四元,希望一年籌湊八千餘元救助類似貧病者,之後三十七年如一日,一起呵護慈濟志業,竟日勞勞碌碌,從年輕以竟兩鬢已霜腰已折,無怨無悔無所求,如今又為一攤血,需每日多勞半小時,或做蠟燭,或以其他營生微薄之資,籌湊繳納賠償金一百零一萬元,除了慚愧、道歉與感恩常住弟子們的發心,證嚴又有何言面對常住眾?又有何能對常住眾做任何回饋?

不管未來的道路有多麼艱辛難走,也不論將來還有多少的風風雨雨等在前頭,證嚴仍然會一本初衷,與全球慈濟人,在濟貧教富的菩薩道上僕僕前進,全力以赴,永不退轉。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娑婆法音

愛的信差

◎李委煌

旅館老闆免費提供災民住宿,
不同團體志工設站貼心服務……
他們像是「愛的信差」--
為苦難捎來溫暖的訊息、朝悲傷伸予供依偎的胳臂。

對台北縣蘆洲市「大囍市」社區居民而言,八月三十一日這天是永生難忘的傷慟日子。凌晨一點多,一場被憤怒點燃的火急速竄燒,奪去了十五條人命,近七十人因燒傷或吸入性嗆傷而入院。

獲知祝融訊息,三重、蘆洲慈濟志工除分赴十餘所醫院關懷、送上急難慰問金、代尋失散親友、為往生者助念、陪伴家屬認屍外,也在火災現場安慰罹難家屬及受災者,並提供社區居民、警消人員熱食與飲料。

由於災民倉促逃生,什麼東西都沒能隨身,志工立即提供「生活包」等日常所需用品;另外也與市公所合作,於安置災民的荷堤汽車旅館成立服務站,統籌入住災民的登錄、尋人、三餐、機動交通、發放應急金與提供所需物資等。

驚惶後的二十小時

短褲、赤腳、裸身、亂髮……災民狼狽不堪來到旅館,
志工見狀莫不心疼,趕緊趨前寬慰。

逃出家門經過十個小時的折騰,中午前後,受災居民陸續來

到位於復興路底、距火災現場不到十分鐘車程的荷堤汽車旅館。大家整夜雙眼未闔,短褲、赤腳、裸身、亂髮……加上倉惶逃離間被烏煙嗆得臉污鼻黑,望去自是狼狽不堪,志工見狀莫不心疼,趕緊趨前寬慰,帶著鑰匙引導他們入住。

志工李灼灼身材矮小,一手抓著裝有生活用品的臉盆,一手扶著驚惶未定的楊家三人進房。透過電視畫面,全國觀眾都見到火災當時楊先生在窗口將妻小綁上緩降機的情形。一家三口被煙薰得髒兮兮,李灼灼體貼地請他們先梳洗、然後好好休息,「我們就在外面陪伴大家,若有任何需要,儘管跟我們說……」

雖然旅館一房就一張床,但只要能夠歷劫平安,即使一家超過三、四人,甚至有一家六口人,說什麼也不嫌擠了;畢竟有水有電,還可棲身休息。

在登錄入住災民資料時,志工會請其填寫一家人口數、身高、體重、家人有無受傷住院、聯絡方式等,以便給予關懷協助,並貼心提供適合男女、大小的換洗休閒服與拖鞋。

由於同一戶家人可能送往不同醫院,因此要釐出詳細資料並不容易,各相關單位、媒體等,不免一再重複詢問疲憊的家屬。黃昏,慈濟透過醫院訪視志工、旅館服務站志工所提報的資料,很快便將數十戶人口數、傷亡情形、地址、姓名等資料整理出來,並主動提供給市公所參考。

災後第一頓晚餐,坐鎮服務站的資深志工羅美珠心想,與其將便當送進房裏讓大家悶著吃,不如邀大家出來一起用餐,也許透過傾吐與分享,心情會較為釋懷。

於是,志工在旅館外排好小圓桌,以素食自助餐方式準備了一盤盤可口的佳餚、甜點與水

果;待一切就緒後,再一戶戶敲門邀請。「晚餐準備好了喲,可以出來吃飯了!」暫不得已寄住旅館,志工仍儘量讓災民感到家的溫馨。

「火一下子就燒到三樓,我想衝進浴室拿濕毛巾已經來不及了……」圍著一起用餐,有人開始談起火災情形,「現在叫我吃肉,我真的吃不下,慈濟提供素食真好!」災後第一晚的露天自助餐,克難中不失溫暖,讓大家印象深刻。

入夜後,志工在颱風警報中搭起三頂帳棚,作為服務站;基督教救助協會、世界展望會、縣政府社會局等機構也在此設立關懷站,一起提供受災居民未來幾天的服務。

讓恐懼一點一滴釋放

有人雙掌高速磨擦而破皮灼黑,災後兩、三天尚無法自行沐浴梳洗;
志工為她洗髮、修剪指甲……

九月一日受杜鵑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清晨六點北部仍有著強風陣雨,羅美珠出門時順手帶了六把傘,到旅館接大家出來取豆漿、包子,再陪他們攜回房裏用餐。稍後,又請志工找了二十多把愛心傘放在每間房門前,讓災民出入時不致淋到雨。

荷堤旅館共有三十八間房,全都安置了災民,若遇家長外出開協調會或辦事,志工則代替家長招呼孩子,帶他們出來用餐。

由於許多災民仍須上班、孩子得上學,代步的機車又被大火燒毀,旅館所在地交通也不方便,慈濟服務站貼心安排了機動組志工,備妥三、四部車,以便載送孩子上學、陪伴傷者就醫或是方便災民外出辦事。

為不打擾災民作息,志工也只在用餐時陪伴他們聊聊,聽聽他們的心聲。「昨晚感覺聽到霹靂啪啦的聲響,都沒有辦法睡好……」難脫火災夢魘,有人似仍帶著幻聽與錯覺。

北市療養院、縣府衛生局、蘆洲市衛生所、三重醫院、板橋醫院等機構,火災當晚即在旅館合設「安心站」,提供精神受創者心理諮詢與輔導;慈濟志工因安置災民關係,對入住各戶的家庭狀況較為了解,也會協助將需要諮詢的個案轉介給安心站。

一位受驚過度的婦女,燈不敢關、窗不敢閉、電視也不敢看,志工見她悶在房裏依著窗邊落淚,便帶來手提音響與慈濟歌曲錄音帶,希望以溫馨的樂符緩和她的不安。隨後也帶領駐站的八里療養院身心科醫師前往房內問診,協助婦人的心情早日平靜下來。

災民吳芬芳當時懷抱著孩子滑下繩索,孩子頭顱撞上機車導致重傷,她則因墜落到在樓下等候的哥哥身上,而只受到輕傷。

聽說哥哥講話胸口會痛,卻不願就醫,災後第二天吳芬芳表

示想去探視哥哥,志工於是請駐站醫師協助,一起外出為哥哥看診。

緊抓繩索滑下的吳芬芳,雙掌皆因高速磨擦而破皮灼黑,災後兩、三天尚無法自行沐浴梳洗;志工看她頭髮被煙熏得乾硬,決定為她洗髮,洗了三次才恢復原來的髮色;並且還幫她綁辮子、修剪指甲,請駐站醫師為其傷口敷藥,讓她整個人舒爽許多。

火警發生時由於消防雲梯進不來,住在大囍市對面的一家廣告看板公司老闆,也有十多名員工及眷屬住在大樓的六、七樓,他趕忙請人將可伸展八樓高的廣告招牌用車駛來,因而救了許多人。

午餐時間,他的一位員工、住六樓的劉振邦跟志工說,在使用緩降機逃生前,他親眼目睹七樓住戶因使用不當,硬生生地墜落到地面;當時他只覺一陣心寒:「我會不會也像他這樣摔下?」驚慌中,他先幫女同事套緊安全套環,並叮嚀她不要抓繩子,待同事安全落地後,他才接著逃出。

劉振邦說,公司的工程車伸展一次約需八分鐘,緊急時分秒必爭,他怕住戶不敢搭坐,也跟著吊車上下救人。他的同事楊先生在一旁用餐,已沒有剛來旅館時的疲憊髒污,恢復乾淨的他正陪著太太與小孩吃飯;只見太太右腳橫跨在椅凳上,因當時綁在緩降機下來時,膝蓋不慎撞上屋簷而割傷。

當天黃昏,他忙著帶太太去就醫包紮,晚上又張羅不到女兒的奶粉,後來還是透過慈濟志工

幫忙才買到;再加上參加災後協調會議……已經災後第二天了,他仍無暇好好睡覺。他期待能儘快租到合適的房子,這樣他們就可搬離旅館了。

一位害怕媒體採訪、低頭靜默用餐的小姐,看到慈濟志工忍不住說,火災發生時她就想:「慈濟人一定會很快出現。」果然在清晨,她就見到身著藍衣白褲的慈濟人出現在社區。雖然房子被熏黑了,存在家裏的批發服裝也全都毀了,但比起因燒嗆傷而往生的鄰人來說,家人都平安讓她深深體會:「平安真好!」走過鬼門關,她掛念的不再是物質損失。

牽起手,傳遞支持力量

災後第一次緊緊相聚,有人上台傾吐心情,
有人低頭默默無語,交會的眼光裏有溫馨、有傷痛……

九月二日午后,杜鵑颱風逐漸遠離台灣,乘著風雨後的清朗與涼爽,志工決定在夜晚為荷堤旅館的災民,舉辦一場溫馨的「愛灑人間」活動;為往生者祝禱,也讓倖存的居民彼此鼓勵。

志工們在晚餐時一桌桌告知,飯後大家幾乎都留下來參與。坐在一排排矮凳上,四十個人災後第一次緊緊相聚,有人上台傾吐心情,有人低頭默默無語,但大家都體會到平安的可貴。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志工領著大家比畫手語歌曲,當

一隻隻手隨旋律比出「家」的形狀時,更教人嚮往家的安定。間奏時,不管認不認識,災民們手牽起手,彼此相視微笑,交會的眼光裏有溫馨、有傷痛。

郭憲勳是位勇敢的爸爸,他說火災時根本無處可逃,當下的念頭就是「跟它拚了!」於是,他打開陽台鐵窗,背著孩子一層層往下攀降,肩膀給太太作踩腳,一家三口就這麼驚險脫困。

重回現場後,他再抬頭看看那麼高的陽台,心中一驚:「當時那來的憨膽與勇氣?」

荷堤旅館老闆李進東說,火災時見大家全身髒污,當下他便想著:「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見慈濟志工那麼體貼,甚至提供給災民的拖鞋、內衣褲都分好性別、大小,讓他感覺到「台灣有慈濟真溫暖」!

他不但免費提供旅館房間給受災戶安身,還把大家視為賓客般,每天一樣換洗床單,廠商也因此受感動而願意免費清洗。他鼓勵受災者「要相互幫忙」;志工羅美珠也告訴大家:「患難見真情,未來社區一定很有感情!」

今年六月,六百餘坪廠房也因祝融而付之一炬的志工蘇敏惠,以曾是災民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她鼓勵大家:「不要想失去多少,要想我還擁有什麼。」當時證嚴上人就是以這句話安慰她,現在她也要以這句話與大家互勉。

再大的苦難,仍有正向思考的空間,蘇敏惠雖逢不幸,但她感恩親人、員工都平安,同時也慶幸火舌未波及周邊建築。她深切體悟上人曾說的,世間財富乃「五家共有」--大火、水患、盜賊、不肖子孫、貪官污吏。人生畢竟無常,眼前一場大火,不就將辛勤購買的房屋焚燬?

「錢財已遭損,健康平安不能再失去……」蘇敏惠的分享,充滿過來人的同理與憐惜。

最後,人人手捧一盞心燈,只見眾人低頭靜默。那捧著心燈的手,有手臂纏滿繃帶的、有手指磨傷無法伸直的……



多日陪伴災民的志工表示,各地民眾聽說災民暫安置於旅館,隨即送來換洗衣物、千餘顆滷蛋、月餅、柚子、泡麵、白米等物資,也有人將聯絡方式留給服務站,願意隨時支援災民需要,更有民眾直接捐款……大火無情,人間有愛,患難中常可見得真情。

「請儘管在紙上填寫需求物資,寫上房號,志工會盡力為您們服務……」羅美珠說,慈濟志工就像是「愛的信差」--為苦難捎來溫暖的訊息、朝悲傷伸予供依偎的胳臂。

註:九月八日,收容於荷堤汽車旅館的住戶陸續回到社區,期間慈濟總計動員九百人次志工,提供餐點兩千五百多份,關懷戶數約八十戶,其中評估有八戶未來將持續慰訪。





▲銀髮之愛

燒青草茶的老翁某

◎葉文鶯

一處不起眼的工寮,一對平凡的老夫妻,
借月光走路、灶火取暖,不計成本、不求回報地付出,
只希望大家喝到清涼退火又健康的青草茶。

清晨三點,眾人皆睡,雞狗也尚未出聲。彷彿只有天邊一輪明月和那顆小星星,看見了鄒清山、許書滿這對老夫婦開著小貨車,到大林慈濟醫院生火燒煮青草茶。

建院時期留下的工寮,老式灶台、煙囪位於僅有兩面牆所搭蓋的鐵皮屋簷下,緊臨的一間空房是過去的工地用膳區,目前收放一袋袋曬乾的中藥草。

鄒清山從柴堆抽出紙團和裁過的竹片、板模、樹枝放進灶口,那雙粗糙厚實的手還得不時擦拭不敵寒流而管不住的鼻水;許書

滿則從一個個布袋裏抓出藥草淘洗,加入前一天即開始熬煮的湯劑中。

日光燈下默默工作、緩緩移動的身影,有一股莊稼人的任勞任怨。架上一台小型收音機,正落在一個閩南語節目頻道,老人家忙著做事,對於連續播放的藥品廣告和悲情的歌曲似乎充耳不聞。那聲音,純粹是作伴的。



大林慈院每天供應青草茶由來已久,自民國八十五年十月醫院動工啟建,當時的工地工人、參訪的十方大德,還有啟業後川流不息的民眾、志工等,大家「呷好逗相報」,六年多來已經有口皆碑。

青草茶,是鄉下人家認為最好的消暑解熱、利尿去毒聖品,慈院的青草茶滋味尤其豐富,數十種藥草視季節調配烹煮佐以甜菊入味,一點都不加糖。在冬天,偶爾也搭配薑母黑糖熱茶讓大家驅寒。

許多民眾一進慈院大廳,總先喝上一杯青草茶再去看診或探病,也常見住院病人、家屬或看護工拿著杯子下樓裝取。「自己在家煮的青草茶沒這種好滋味!」愛好者甚至不看病也專程到醫院喝上幾杯,家住較遠的人還以瓶裝帶回家呢!

每天早上七點鐘前擺放在掛號處等候區等處的一桶桶青草茶,反映出慈院待客的心意。然而天天喝得到熱呼呼的青草茶,卻絕少人識得天天來煮茶水的鄒清山、許書滿夫婦。

長年如一日,他們摸黑悄悄地來,在醫院人聲鼎沸之前便又默聲隱去了。

「允人卡慘欠人!」鄒清山說,
欠人的可以等到有了再還,
答應人的事可不能失信。

大林慈院佔地近二十甲,大片土地向台糖公司承租,其中務農的鄒清山捐地將近八分。比例不大,但身為慈濟委員的媳婦林淑靖率先促成鄒清山捐地之舉,可說是慈濟在嘉義縣大林鎮興建醫院的緣起。

「我們的醫院要蓋了,你要時常來走走看看。」鄒清山記得動工前,證嚴上人這麼交代他。當時這片土地上全種甘蔗,鄒清山於是自動來管理、灌溉;動工後,他和在地志工輪流到工地煮茶水;啟業後,許多志工投入醫

療服務,鄒清山認為自己沒念什麼書,不懂得如何做院內服務,便自動延續燒茶水的工作。

煮茶、送茶、撿柴、劈薪……一切如常;只是煮茶水的地點配合醫院建設換過兩個地方,每次遷移都得「另起爐灶」。燒茶水的一切開銷從不向醫院請款。目前所使用的鍋子、大灶是媳婦買的,女兒添購二十個大茶桶,兒子購買中藥草,部分是民眾送來結緣。

「出錢不算什麼,主要是『工(人力和時間)』啦!」每天凌晨起身到醫院煮茶水,能夠持續做下來並不容易。鄒清山一向比太陽早起,他從不戴錶也不設定鬧鐘,時間概念全看天色;即使遇到年節喜慶或生病住院,他也從不「休煮」。

鄒清山有三個女兒遠嫁台北,自從煮茶水變成每天的責任義務,二女兒的店面開張,他可以忍住不去捧場;大女兒喬遷新居,本來也請不動他,最後拗不過女婿好意,鄒清山找了兩位志工幫了一次忙,他在當天燒完茶水後搭車北上,次日早上又趕回大林。

也曾經為了探望女兒們,鄒清山和許書滿一前一後輪流北上,另一個人留下來燒茶水。「沒辦法,這項工作還教不出徒弟呀!」六十八歲的鄒清山抿嘴笑說,他的老年生活還有個特色,就是「比較沒得玩了」!

社區老人會經常舉辦旅遊活動,凡有過夜的行程,鄒清山都不參加。每天早起,花點時間、稍微辛苦點,讓全院上下喝得開心歡喜,光憑這一點鄒清山就願意犧牲享福。

今年農曆正月初九,鄒清山難得起晚了!

「爸,都四點多了,今天又是假日,醫院應該不會有太多人來,不如今天別去燒茶吧!」媳婦說。

「那怎麼可以?」

「要不然,沖杯牛奶喝了再去?」

「再沖牛奶時間就太晚了!」鄒清山說完,嘴裏咬著一個紅龜粿急忙出門。

「這份工作若有薪水,一天沒去頂多沒錢賺而已,但俗語講,允人卡慘欠人!」鄒清山解釋這意思是說,欠人家的,可以等到有了再還,但是允諾人家的事,不能失信。

也難怪直到目前,還沒人敢分擔這個天天早起、全年無休的志工項目呢!

許書滿的園地裏種滿各式藥草和蔬菜,
外人看似雜草,
她卻能一一「點名」。

有人聽說鄒清山天天來煮茶,直說他是「吃飽太閒」了,事實上他很忙,煮茶水的時間是長期減少睡眠省下的。

當彌漫藥草香氣的茶湯注入茶桶,鄒清山將它們一一搬上車載至醫院門口,再以推車送至各個定點擺放,那時間通常不超過七點。回到家後,鄒清山還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他一個人耕作兩塊地共一甲稻田,放水、插秧、巡田等農務都頗粗重;兒子、媳婦經營工廠,每逢他們到國外接洽業務,鄒清山得接送孫兒上下學;廠內忙碌時,他幫忙駕駛堆高機、開車送貨。

醫院啟業後一直是鄒清山一個人煮茶、送茶,一年多前他出車禍傷及右手掌,尚未復原就來煮茶,開刀植入鋼釘的傷口引起發炎,只好住院治療。

那一星期,太太許書滿和孫女婿接替他工作,鄒清山天天來探班。出院後,許書滿幾乎天天陪著來煮茶,幫忙清洗、整理中藥草,收拾打掃大灶鍋爐等,也是跟先生作個伴。

「熱鍋熱灶,第二鍋開始就快了!」許書滿說,每天早上的第一鍋青草茶大約一小時起鍋,接下來每鍋間隔四十分鐘,每天至少燒六鍋共十二桶茶。有時遇到鎮上廟會或社團有需要,他們也會多燒一兩桶茶結緣。

許書滿身體欠佳,她的脊椎使用過度造成變形,三年前才開刀植入鐵架支撐,現在背部又無法挺直,看起來更顯老邁。醫師建議她開刀矯正,顧及年紀大了,她不打算再動手術,痠痛疲累時頂多在床上多躺會兒。

住家旁邊有一片空地種滿了各式藥草和蔬果,許書滿懂得不少藥草特性,這片園地就歸她管理。

茶水站每天煮過倒掉的藥草渣足以堆滿一台獨輪車,可見消耗量很大。除了許書滿自己種植,有的材料向藥草店購買,像是代替冰糖調味的甜菊,一袋四、五千元,可以讓青草茶更甘甜潤喉;決明子也叫作「台灣咖啡」,功效是利尿、消除水腫,平均一個月要用掉兩包半大布袋。

許書滿小時候到田間放牛吃草,常聽老一輩人講起中藥草的功效,平日就會摘藥草回家曬乾熬煮。她的園地裏植物種類繁雜,外行人看似一堆雜草,她卻能一一認出它們。

紅骨九層塔、七層塔、桶鉤藤、山芭藥、山葡萄、黃水茄、一心蓮、車前草、臭鼻草、金線蓮、土煙草、五爪金英、白龍船花、白鶴靈芝草……名稱不打緊,她還順便解說藥性,如七層塔保護肝臟、黃水茄消炎消腫、桶鉤藤解毒兼治筋骨痠痛、五爪金英消炎退火,某些藥草利尿、

行血,也有幫助孩子長高、開脾解鬱等等。一個族孫繁多的老阿嬤,恐怕沒她點名時這般精明呢!

「聽說這一味固肝又能治癌喔!」許書滿指著一撮植物,態度認真地說。

「隨便講講。如果會治病,我們的醫院就不必開啦!」鄒清山毫不客氣地嘲笑太太的天真。

「每一項藥草都能顧腹內、顧身體!」看著眼前一片繁花綠葉,許書滿對先生的評論不以為意,自信地下了結論。

喝到滋味這麼甘甜的青草茶不容易,
八十一歲老伯每次來醫院看病一定要喝上一杯,
而且直道:「功德無量呀!」

「替醫院燒青草茶,你來看病應該不用付錢吧?」

「是自己的身體要不舒服,來看病當然要付錢,而且還要照排隊咧!」鄒清山回答別人的好奇時,也常覺得好笑,不過他寧可被別人當作傻瓜。

家住梅山的八十一歲老伯陳良慈每來看病,一定喝上一杯青草茶,他說家裏頂多洗愛玉或仙草,要能喝到滋味這麼甘甜的青草茶不容易,聽說是有個人長期在為眾人付出,他直道是「功德無量呀!默默做好事,一定會愈做愈『大葩火』(光明之意),連子孫都得到庇蔭喔!」

偶爾站在茶桶旁聽見別人談論青草茶的滋味,又或者志工正向人介紹「有個老伯每天來燒青草茶……」,卻不知道這位老伯就站在眼前時,鄒清山總是笑而不語。他多希望聽聽別人的意見以便改進,若是聽見讚美,他的心裏也很高興大家不嫌棄。

在媳婦眼中,鄒清山是個自奉勤儉卻對別人慷慨的老人,幾次見公公穿著褪色舊衣而勸他換新,老人家常回說一句:「衫未破呢!」

「我公公心腸很軟,有時我跟他講慈濟故事或看大愛電視台,他還會掉眼淚呢!」林淑靖說。

一處不起眼的工寮,一對平凡的老夫妻,借月光走路、灶火取暖,不計成本、不求回報地付出,只希望大家喝到清涼退火又健康的青草茶。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一個準確的做人原則,也就是閩南語常講的「人在做,天在看。」





▲主題報導

用真誠,寫愛的歷史

◎編輯部

一九九三年,由台灣移民印尼的劉素美,
結合當地幾位台商夫人,深入窮鄉僻壤、關懷印尼貧民,
開啟了慈濟在印尼的慈善與醫療救助工作。
這群娘子軍,是印尼第一批慈濟志工。

一九九八年,
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受到重創的印尼,經濟與政治劇烈動盪;
雅加達「五月暴動」,
更在許多印尼華人心中,烙下巨大的陰影。

然而,在最動盪不安的時刻,
慈濟印尼分會這個以華人為主的慈善團體,
不但沒有遠離、退縮,
反而更堅定付出的信念、更加快行善的腳步;

在惠及數萬人的一連串大規模發放、義診中,
華人企業家的參與,是人力與物資的堅強後盾。

二00二年元月初雅加達大水患,
更多的企業家彼此號召,
參與慈濟連續三個月的發放、義診、清掃、消毒等工作,
更承擔了千戶大愛村的建村計畫;
紅溪河畔的愛心奇蹟,華人企業家是一股重要力量。

華人在印尼,悠悠四百年,
有滄桑,有血淚,甚至有怨隙。
而今,
一群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