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心靈的水土保持

◎證嚴上人

天地有土石流,人心也有土石流--
對人對事充滿「疑」心,
時時感覺被傷害,
動輒與人起摩擦,
怒氣沖天、互不相讓,將引發社會不安。

煩惱就如心靈受災,
要避免心靈災難,就要做好「心靈水土保持」--
摒棄「疑」心,用「愛」對待他人,
凡事善解、包容,
就能避免心靈土石流。

「人心氣候」會影響「天地氣候」,
人與人之間互助、互愛、感恩與尊重,
自能合成天地間一股平靜的氣流;
人和則氣和,氣和就能天下祥和。

▲社論

來不及了!

山崩地落的那一剎那,許多人剛意識到要逃要跑,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瞬間就被滾滾洪流掩埋。

大雨狂洩,水管裏竟流不出一滴水,因為水庫大量泥沙淤積、原水濁度太高,工程人員日夜處理,有人勞累過度殉職,有人負傷仍撐下去。還是來不及趕上供水承諾的預期啊!

七月敏督利、八月艾利颱風先後來襲,挾帶特大豪雨,台灣中部、北部好幾處都是一夕氾濫成災,不只家園變色,甚且造成天人永隔的悲劇。那一幕幕的悽慘景象我們並不陌生,不斷地重演可給我們什麼教訓?

被土石流吞噬的最後微弱聲音是:來不及了!怎知青蔥秀麗的山林風景,成為嗚咽著輓歌的墓地;怎知雨下那麼大,要躲到那裏呢?

真的是來不及了!山坡濫伐濫墾,住宅區只重開發,未能保持水土,早已超出土地所能負荷。全球因為溫室效應等因素破壞大自然的運行,氣溫氣流處處反常;但看今年颱風接二連三,台灣如同飄搖的小船,被風雨摧折倒灌便可知:災害已經防不勝防。

這時候我們才深切體會到何謂「居安思危」。我們以為人類可以無止境地追求舒適富裕的生活;我們以為科技萬能,我們可以免於老祖宗常遭遇的生存威脅。我們居安,貪圖享受與便利,未能察覺環境中反撲的危險已然累聚。

看來我們要像原始人一樣,面對天地山川、風雨雷電懷著不可知的敬畏之心。我們雖然知道更多大自然的奧祕,但是更無知於萬物消長的自然變化,更無知於我們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們應謙虛地與環境眾生共容共存,感恩一食一飲皆來處不易。以這次桃園地區的缺水危機而言,生活造成的種種不便似乎令人難耐,許多人抱怨、動了氣。

證嚴上人則提醒我們:歐美地區稱水為「給水」,亦即水是經過別人的努力給予我們飲用的;日本人則稱為「上水」,表示水很珍貴,兩者都反映飲水思源的感恩心。反觀台灣卻稱水為「自來水」,認為水應該是自動會來,這樣的認知心態應該修正,我們也該為過去形成的浪費懺悔。

這次的救災行動中,慈濟志工行過滿目瘡痍的大地,慰撫傷痛驚惶的受災戶,協助清理淤泥垃圾,深切感覺到再不謙卑戒慎地自律,有一天,一切真的是都來不及了!

▲心靈交流道

心靈交流道

好文章如好友,心煩時開臆解悶,失意時驅愁釋懷,
字裏行間,有歡笑、有溫暖,句逗篇章中,有真情、有大愛……
《心靈交流道》是交會談心的好所在,
不論是心情的回餽或是意見的參考,都竭誠歡迎您來分享。
來函經刊登,將致贈慈濟出版品。

泥巴的洗禮

我是高中學生,艾利風災後,從報紙、電視上看到一些悲慘報導,感嘆一下便忘懷了;直到我從蘆洲到三重幫忙打掃淹水區域,終於親身體會到居民的苦。

一位獨居伯伯的家積了不少淤泥,大家接龍將泡水的報紙、瓶罐、家具……一樣樣搬到路邊丟棄或準備清洗。我的衣服、褲子、鞋子都沾滿了泥巴,「既然髒了,就讓它髒個徹底吧!」有了這個想法後,我更加賣力地打掃。

之後,到另一位慈濟照顧戶的家中幫忙。小小的陋室清掃起來卻非常費力,我拿著鐵鍬努力將泥水掃出,心裏突然升起一種感恩--颱風來的時候,我安心在家睡覺,還抱怨著外面風雨怎麼這麼大;颱風過後,我持續安心過生活,不必為清掃家園而傷神。

工作中,一位住戶大哥哥自告奮勇為我們鏟除乾硬的淤泥;當我們傳著一桶桶泥巴而快沒有力氣時,大哥哥宣布:「這是倒數十桶!」我們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可以休息了,擔心的是那堆淤泥該怎麼辦?而我們又已經盡力了。大哥哥安慰我們這群高中生志工:「沒問題的。你們今天已經夠辛苦,回家去吧。」我心中滿滿感恩,真的很謝謝他們體諒。

一戶接一戶的清掃告一段落,居民謝謝我們來幫忙,讓他們復建的速度加快了!當我走出小巷子,微風拂面而來,再次見到陽光的感覺真好。將手洗乾淨,低頭看了一下衣服,果然整身泥巴!但我的心很愉悅,因為充滿了幸福。

台北 陳盈如

災難磨出的韌性與謙卑

又是颱風夜。一家人平安相聚,我的內心比平常更多了一分感恩,也想起三年前那一張張無奈的臉……

那是納莉颱風過後,我跟著志工到台北東湖災區送便當。走進一條陰暗潮濕又有臭味的巷子裏,居民忙著清洗家具,我雙手送上便當、安慰他們。他們苦笑著說:「去年『象神』才淹過,今年又來『納莉』,我們愈來愈有經驗了!」

來到巷尾,一位年約十六、七歲的大女孩走到我身邊。我問她:「妳需要幾個便當?」她說:「我可不可以只要飲料就好?」看她臉色蒼白,忍不住問她:「妳不餓嗎?」她小聲地說:「不是不餓,是吃不下。」看她手捧著飲料離去的身影,我不禁紅了眼眶。

那一張張苦笑的臉和成堆的污泥垃圾相映,對應出生命的韌性和謙卑。因為韌性,所以接受一再的

橫逆;因為謙卑,所以認命地接受考驗。

在颱風夜裏,許多人上餐館、KTV,真希望大家也能想到這些為生活產生韌性、而後認命的臉。

台北 魏秀珊

刻骨銘心的膚慰

近來閱讀《衲履足跡》,上人憶述九二一震災期間對慈濟人救災動員迅速的感恩之情……我不禁哭了,一來是感動於上人不忍眾生苦的悲念,二來是想起當年我親身遭遇的溫暖小故事。

災變發生後,先生因公職在身不能休假,我帶著兩個半大不小的孩子,與鄰居露宿在空地上,沒有帳棚、沒有睡袋,只能席地就寢。餘震不斷,我數著天上的星星,竟夜難以入眠。

第二天,通訊依然中斷,一位老友竟然想盡了辦法,甚至搭乘記者採訪專機入災區來關心我和家人!驚恐時分與老友相見,剎那竟有恍如隔世之感。即使事隔多年,我依然難以忘懷這分真情關懷,那一種無以為語的感謝和感動,也讓我深切體會到「膚慰」對無助的人有多麼重要。

這些年,受到慈濟書刊的薰陶,無形中改變了人生觀,學習關懷身邊的有緣人,更加珍惜擁有的一切。上人說:「懂得惜福,才會覺得幸福。」幸福是什麼呢?我想,簡單、平凡、平安,就是一種福氣吧!

苗栗 詹素銀

帶著祝福往前行

我是大陸福建同安七中畢業的學生,曾經受到慈濟的資助;也許慈濟的叔叔、伯伯已經忘了我,但您們對我的關心和鼓勵,將是我一生的收穫。

中考過後,我被一所普通高中錄取,但我未能繼續學業,現在已步入打工的行列中。告別美麗的校園,我有身不由己的原因,老師和同學們經常鼓勵我、勸我不要自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怕輸在起點線上,只怕輸在終點線上。」

雖然錯過了太陽,但我不哭泣,否則我將再錯過星星和月亮。現在的工作雖然挺辛苦,但我從不叫累,因為我知道「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我會努力奮鬥來證明我的實力,希望有一天能像慈濟人一樣幫助別人。

慈濟人的話讓我受益匪淺,幫助我懂得「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等做人的道理。因著你們的愛,我會繼續勇敢走下去!

福建 鄭素團

▲無盡藏

凝聚善的「心室」效應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大自然有氣流--
氣流不調,會引發風災水患。
人心也有氣流--
人與人之間以「和」相待,
就能匯聚成一股「祥和之氣」;
若彼此對立、爭執不休,
「怒氣衝天」就會帶來災禍與紛擾。

大自然的「溫室效應」會引發天災,
一如人與人之間的怒氣
會造成惡業的氣流,引發災厄。
如何能讓地球風調雨順?
唯有仰賴人的「心室效應」--
人人匯聚善念、把握分秒行善,
就能締造平安與祥和。

一個月前,艾利颱風重創台灣,新竹五峰鄉、尖石鄉受災嚴重。

土石崩塌掩埋房舍,讓青山綠水的家園瞬間成為廢墟;受災民眾承受著失去至親的切膚之痛,欲哭已無淚,然山林又如此危脆,為防災害再度來襲,不得不撤往山下避難……

天災雖然不可抗拒,但啟動了無數人愛的力量。救難人員不顧辛勞與危險,深入災區救人;各界志工相惜、相愛、相扶助,同舟共濟。

驚世的災難過後,人們應該要有警世的覺悟--從大自然的災變,省思如何調整生活型態與心態,不要再加重大自然的負擔,減少天災的發生。

災禍既然發生,
要合心面對,
以虔誠的心祝福、
以實際行動付出,
用愛接力,
交織出人間菩薩網。

八月二十五凌晨,海水倒灌入新竹南寮,慈濟志工冒著風雨徹夜動員,協助居民疏散到安全的地方,供應睡袋、寢具、餐食等,也發放現金應急;大雨停息後,又幫忙清理整頓家園。

五峰鄉桃山村土場傳出土石崩塌重災,志工分成多組,赴殯儀館與醫院關懷,以及安撫陸續撤下山的五峰鄉與尖石鄉居民。協助他們在收容中心安頓、為他們張羅各種生活必需品;體貼居民離家的不安與驚惶,舉辦愛灑人間,唱歌、帶動手語、引領祈禱,膚慰他們想家的心、思親的悲慟;發現收容中心或學校缺乏水電、照明或傢具,也立即補充、幫忙裝設。

心繫受困山上的居民,中斷的道路開通到那裏,志工關懷的腳步就走到那裏,為他們帶去需要的食糧與飲水。

無論受災民眾從山上遷往何處安置,當地慈濟志工就會趕緊接手關懷--這就是愛的接力,人間菩薩網便是如此重重疊疊、環環相扣編織出來的。

從八月二十五日凌晨迄今,志工們救助的腳步沒有停息;接著還要展開複查,深入瞭解其中窮、病、老、孤個案,給予長期陪伴與生活補助。

舊的災害未了,新的災難又來,九一一水患再度創傷山林。志工們說:「已受災的居民我們要持續陪伴,新一波受災的居民

我們也要及時去付出。」

心靈的創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退的;這片傷心地、傷心人,需要用愛去呵護、用愛去膚慰。這需要人人合心--以虔誠的心祝福、以實際行動付出。

同乘一葉扁舟,
若人人能守好本分、戒慎己行,
船行平穩、得以乘風破浪;
反之若躁動不安,
則人人都有危機。

在美國,超級颶風「查理」八月中旬登陸佛羅里達州,超過兩百萬人緊急疏散;九月十六日,「伊凡」颶風則橫掃濱臨墨西哥灣的東南地區,數百萬人被迫撤離家園……

正在美國進修的大林慈院骨科主任簡瑞騰告訴我,佛羅里達州的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好幾倍大,「如果佛羅里達的強烈颶風發生在台灣,人們能疏散到那裏避災?那裏才是安頓的所在?」簡主任的這番話讓我感慨很深。

艾利颱風接近台灣時,雖然方向有點偏北,暴風中心沒有登陸,但暴風掃過北台灣,就釀成山崩和水患災害。試想,如果暴風圈整個籠罩在台灣上空,那該如何是好?

在世界地圖上看,台灣的面積很小,像是汪洋中的一條船,或是水盆裏的一片葉子。所以人們要更提高警覺,戒慎守誠、敬畏大自然,避免天災人禍的發生。

亞洲的颱風和美洲的颶風,都源於夏季海面上對流旺盛;海水蒸發凝結成的「氣流」如果不斷增強、偏向陸地,就會帶來損害。

大自然有「氣流」,人心也有氣流。人與人之間以「和」相待,就能匯聚成一股「祥和之氣」;反之,若彼此對立、爭執不休,「怒氣」衝天,就會帶來災禍與紛擾。

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就像是共乘一艘船,要同舟共濟,無論從事那一個行業、各自坐在那一個位置,都要循規蹈矩,守好做人的本分,才能使船行平穩、乘風破浪。反之,如果遇到風浪,你也喊我也動,那樣亂喊、亂動,就會讓整艘船陷入危險之中。

一念善,就是一分清流,
一舉手一投足,
就可做一件好事;
凝聚善念、發揮善行,

則天下無災,
人人才能安居樂業。

我相信,人的心靈與大自然的氣候能相互感應--只要人人心中有一股清流、有一分敬畏天地的戒慎,真正對大自然生起尊重敬愛之心,就能感得天地平安、風調雨順。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專長於腦神經外科,我曾請教他:在人類腦神經系統研究中,是否也存在著類似效應?林院長表示,現今電腦科技已經研發出能接收腦波訊號,人們只要眨個眼,便能透過視神經傳導、指揮滑鼠。

由此可知,人類身、心、腦的互動效應,的確可以影響外在環境。

人群的聚集會形成「人氣」,心念的匯聚也能化為力量。若人心偏差,人們彼此咒罵,這種聲波效應,會為家庭、社會、國家帶來災難。若人人以「和」相待、用最虔誠的一念善心祈禱,讓一股股清流匯聚,就能產生「福氣」,推開災難的氣流。

大自然的「溫室效應」會引發天災,一如人與人之間,怒氣會造成惡業的氣流,引發災厄。如何推開這股惡業的氣流?唯有仰賴人的「心室效應」--人人匯聚善的心念:互助、互愛、感恩及尊重,就能締造平安與祥和。

一念善就是一分清流,把握住每一個剎那間生起的好念,若社會上好人凝聚得愈多、人心淨化得愈好,「心室效應」就能沖淡「溫室效應」讓天下平安無災、人人安居樂業。

大地承載萬物,是眾生的母親;然而,人們不斷地破壞山林、耗竭資源,讓地球傷痕纍纍,讓大地母親老了、累了、病了、垮了……

不忍地球受毀傷、不忍眾生受災難,人間需要愛的膚慰和具體行動來保護。慈濟志工把握分秒行善、付出得歡喜,並且「活到老、做到老」,已凝聚出一股人間造福的力量。

面對舉世濁浪滔天,光靠慈濟人力量還不夠,應該要推動整個社會人人的思想正確、才能有真正美善的行為。但願,人人把握分分秒秒,發揮善念、持之以恆。請大家多用心!

(講於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九月三日至十九日)

▲主題報導.大愛媽媽

我們的故事正開始

◎編輯部

「在很久很久以前……」
童話故事的開頭,
敘述著遙遠、遙遠的世界,
童心隨著想像馳騁,
美好情節總在心裏回味。

有沒有一個故事,
把真實人生帶進童話王國,
和孩子們一起尋訪
通往溫暖、幸福、
快樂的神祕通道。

有沒有一個故事,
把外面的世界搬進教室裏,

讓孩子知道:
關懷擁抱的雙手可以無限延伸。

現在要說的故事,
是關於一群會說、
而且愛說故事的大人,
拿著神奇魔法棒,
溫柔而用心地,
在孩子心中,
揮出一場自然而微妙的變化……

▲主題報導.大愛媽媽

一句好話,快又有效

◎撰文/葉文鶯 攝影/顏霖沼

同學間起小爭執,老師成了告狀衙門,
一句靜思語,鼓勵他們善解、包容、調整自己、尊重他人,
一句好話,教雙方各讓一步、自省改進。

【吱吱學說話】

麻雀學校正在上課。

「當獵人來的時候,會有什麼聲音?」麻雀老師正起勁地講解著。但愛講話的小麻雀「吱吱」在台下找同學聊天,老師講的內容,她一點也沒聽進去。

「吱吱,你吵得別人不能上課,也不尊重老師,是不禮貌的行為。這次原諒你,若不改進,下次就要戴上『紅領巾』喔!」

麻雀學校有個規定,如果學生話多、不守秩序,就要戴上紅領巾,表示「禁止說話」,一方面讓嘴巴休息,一方面自我反省。

接著,老師說明「如何在公園找麵包屑?」不等老師請學生們發言,吱吱就插嘴說:「上回我去公園,就在一個小男孩旁邊等,結果你知道嗎……」

這下子,所有的小麻雀都覺得吱吱太多嘴了!麻雀老師說:「吱吱沒經過大家同意,也沒有舉手就插嘴,這也是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吱吱明天要戴紅領巾,一直戴到放學回家才可以拿下來。」

第二天,吱吱戴上紅領巾,緊閉小嘴。上課時,她發現老師上課內容聽得一清二楚;下課

時,常和她吵架的菲菲和亞亞,也都沒和她吵架。吱吱發現:還是不要太多話,比較不討人厭。

吱吱放學回到家,發現金絲雀一家人來作客。金絲雀妹妹用甜美的聲音問好:「麻雀爸爸、媽媽好!吱吱你回來啦!」麻雀媽媽請她吃東西,她會說:「謝謝您!」

麻雀媽媽剛學會烤水果派,這天特別準備這道點心請大家享用,結果水果派烤得並不成功,看起來塌塌的。正當大家不知說些什麼才好,金絲雀妹妹笑瞇瞇地說:「水果很香、顏色很漂亮,最重要的是,麻雀媽媽為我們忙了一下午,我真的很喜歡吃耶!」話一說完,大家都拍手鼓勵麻雀媽媽。

客人離開了,麻雀爸爸忍不住問吱吱:「你今天喉嚨不舒服嗎?怎麼都不說話呢?」

「話多,不如話少嘛!」吱吱說。

麻雀媽媽說:「沒錯,你平時愛插嘴,說話不看場合和時間,當然少說一點話比較好。但是基本禮貌還是要有,譬如看到客人要問好,『請、謝謝、對不起』也不能少呀!」

麻雀奶奶也說話了:「金絲雀妹妹總是口說好話,你要向她多學習喔!因為話少,不如話好呀!」

哇!原來「說話」是一門大學問呢!吱吱決心要好好學習了!


大愛媽媽蔡瑞玲為嘉義市興嘉國小學生講「吱吱學說話」靜思語故事。她用小麻雀「吱吱」和生活化的劇情,帶入「禮貌」、「守規矩」、「尊重別人」等品德觀念,還有「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這句靜思語。

該校老師賴怡君說,低年級的孩子上課常忍不住愛講話,很需要建立團體生活的常規;自從瑞玲媽媽帶來「吱吱學說話」的故事後,小朋友上課安靜許多,要發言前也懂得先舉手,尊重正在講話的人和想要聽講的人。

「瑞玲媽媽來教靜思語,先讓孩子朗朗上口,建立了待人處世的正確方向後,自然而然會一一實踐。」賴怡君說。

班上的「流行話」

台南縣永康巿崑山國小五年級學生李雅芸,在聽了大愛媽媽李冬梅說的靜思語故事後,在給李冬梅的心得筆記中寫滿自省後的悔悟,不該老是讓媽媽成為受氣包--

「愛心媽媽:

今天學的靜思語是『凡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父母想』。我想到自己改不掉亂發脾氣的習慣,早上找不到聯絡簿時,又跟媽媽發脾氣,都忘記媽媽對我們的付出,我覺得我傷了她的心……」

面對這個有自省能力卻還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李冬梅除了給予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密密麻麻的鼓勵;並在工整的文字旁,加蓋可愛的卡通圖案,上面有「乖寶寶」三個字,強化她的自信--

「寶貝:

還記得『生氣是短暫的發瘋』嗎?壞習慣是可以改的,建議你把靜思語貼在能常看到的地方,像書桌、鉛筆盒、樓梯轉角,提醒自己下定決心要改。如果覺得對不起媽媽,可以寫小紙條向媽媽道歉呀!媽媽一定會很高興的。加油!有進步時,要告訴我喔!」

靜思語,像一面鏡子,不論誰看到了那句好話,在追索意義的同時,不禁也對照著自己的心念與行為;而照見落差的瞬間,就是改變的轉捩點。「靜思語能夠融入生活,它不是紙上談兵的大道理。」李冬梅說。

五年前,李冬梅開始到學校講靜思語故事,這背後有一段故事。

女兒小學一年級下學期剛開學,每天放學回家向媽媽訴苦說,坐她隔壁的男生常沒經過她同意,隨手拿走她的橡皮擦、翻開她的書本,有時還會打她。李冬梅猜想,那不過是個好動的男孩罷了!可是天天如此,造成女兒的困擾。

起初她想,就請老師幫女兒換座位吧!但很快想起證嚴上人說過:「用菩薩的智慧對待自己的孩子,以媽媽的心去愛別人的孩子。」

「別人的孩子也要愛。如果只是讓女兒換座位,同樣的困擾會降臨在別的孩子身上,不過是把自家的問題丟到別家去而已。」李冬梅決定徵求老師同意,每週利用兩個早晨到女兒班上講「靜思語」故事,引導孩子尊重他人。

經過兩週,很奇妙地,不但女兒與小男孩相安無事,靜思語還成為班上的「流行話」。

以前同學間常有小爭執,你一言我一句,老師成了告狀衙門;聽了靜思語,同學吵嘴時,會有人提醒:「要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

行好事喔!」老師發現,以前垃圾掉在教室沒人撿,後來小朋友不但自動去撿,還對自己的善行加上「多做多得,少做多失」或「甘願做,歡喜受」作註腳。

從「伸手」到「奉上」

許多孩子在家備受呵護,飯來張口、茶來伸手,只要把書讀好,父母別無所求。找得出幾家的孩子會主動倒茶給父母喝?

有鑑於此,大愛媽媽蔡瑞玲除了在班上講靜思語故事,身為茶道老師的她,同時將這項生活藝術帶進校園,歡迎家長一起參加,目的在於教導孩子懂得體貼父母、增進親子互動。

「我本來以為,倒茶這種事,孩子小,還不會。」家長郭曉敏說,孩子的生活起居都靠大人張羅,她沒想過這些生活能力其實是

可以慢慢教給孩子。那天的茶道課,郭曉敏看著女兒在大愛媽媽的教導下,有模有樣地為她奉茶,她覺得大愛媽媽實在會教孩子!

因為女兒喜歡大愛媽媽,也熟記她所教的靜思語,郭曉敏說,現在女兒講起話來頭頭是道;有一回,她答應女兒的事忘了做到,女兒就說:「我們瑞玲媽媽說,做人要有信用……」教她不得不自我警惕作好身教。

每當蔡瑞玲講完故事,賴怡君一定讓學生把那一天教的靜思語抄寫在聯絡簿上,請他們回家轉述給家長聽;此外,她還鼓勵孩子們把蔡瑞玲贈送的慈濟書刊借回家閱讀,這也增加了親子共讀的機會。

學會「管好自己」

大愛爸爸劉新發,在孩子就讀的台北縣蘆洲市鷺江國小擔任志工已有七、八年了,三年前開始在學校講靜思語故事,他認為,靜思語淺顯易懂,任何人都做得來,尤其小朋友的可塑性更高。

有一天,一位老師來向他求救:「劉爸爸,麻煩你到我們班上來好不好?我那班很難帶,我教了二十幾年的書,還沒有帶過那麼難教的孩子。」

劉新發一走進教室,班上吵得真像菜市場,學生們還會彼此打小報告,說某某人很吵。

劉新發向四周看看,對打小報告的孩子說:「好像是你最吵喔!」

隨即轉身在黑板上寫下「管好自己」四個字;接著和顏悅色地像剝洋蔥一樣,為小朋友分析事理。

「如果每個人都能管好自己,就不用風紀股長、班長來登記名字;如果大家安靜,也就不會有不服氣吵架的情形,也不會被導護老師登記為秩序最差的班級了,對不對?」

劉新發講了兩個星期的靜思語故事後,老師又來找他,好奇地問:「劉爸爸,我們一連兩週都拿到秩序第一名,你是用什麼祕方?怎麼效果那麼好!」劉新發說:「沒有呀!我只是引導小朋友如何管理自己。」

劉新發還教這一班小朋友養成習慣,把座位周遭一公尺內的垃圾撿乾淨,結果大家都撿到別人的座位去,這又讓他們得到整潔第一名!

「教孩子,要有技巧。」劉新發認為,對孩子講靜思語時,大人若能進一步延伸字面意義,引導他們思考如何自尊自重,會比直接說教或管教效果更好。

「小朋友好,我是牛青蛙!」劉新發以名字諧音為自己取了綽號,有他出現的場合氣氛顯得輕鬆,難怪他在學校知名度高,是人氣很旺的「大愛爸爸」呢!

▲主題報導.大愛媽媽

我有好法寶

◎撰文/葉文鶯 攝影/顏霖沼

說故事、布偶劇、繪本小書、唱歌比手語,
孩子被引導著去感受、思考與表達情感,
品德涵養、人文氣質,悄悄建立中……

「什麼是骨髓捐贈?」童話書一翻開,故事躍然紙上--

一位患了白血病的小女孩,因為接受化學治療掉光頭髮,孤單地坐在樹下數花瓣。

一位小男孩過來跟她作朋友,兩個小孩談著「生」與「死」的話題。

雖然不確知女孩能否康復,男孩依然給予祝福,並期待有一天她再回到兩人相遇的這一棵樹下……

「我們為什麼要關懷獨居老人?」

台南大愛媽媽游孟雅請小朋友閉上眼,從老人的外表特徵、行動能力各方面,回想曾經接觸或看過的老人家,然後用文字和圖畫把他們的形象、生活記錄下來。

有的人想到了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鄰居……有的孩子只有奶奶或爺爺,他們有的住在鄉下,也有三代同堂,描述的細節包括老人的生活起居。孩子們的觀察頗細微。

一位小女孩記錄著她的爺爺本來一個人住在鄉下,後來得了癌症,有一陣子搬來跟他們住。小女孩和妹妹起先擔心爺爺的癌症會「傳染」,所以總是躲得遠遠的……從陌生到關心,直到爺爺往生之後對他的懷念……

游孟雅指導小朋友製作這本小書,且透過家長的協助完成,不也是一段家族歷史?

游孟雅信手拈來都是「故

事」,她的聲音、眼神和表情把故事說得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可是,正當孩子聽得津津有味,她卻不急著把故事說完,她會適時停頓,拋出問題,邀孩子一起「體驗」、「想像」或稍微測驗一下他們的「常識」,探索故事的進展。

怎麼「想」,比較重要

「停頓,是讓孩子思考。」游

孟雅說,大人不是把知識性的東西滿滿地塞給孩子,而要刺激他們思考,讓他們將所聽到的事與自身經驗作連結,引導他們從故事中發掘問題,並且勇於表達。如此一來,聽到的東西才可能內化成為自己的。

游孟雅在搭配靜思語選擇故事題材時,除了慈濟教師聯誼會編輯的「大愛引航」套書,她也蒐集《經典》雜誌、「靜思文化」書籍、《慈濟》月刊故事,以及大愛電視「菩提心要」節目中上人的開示。此外,身為慈濟委員,她也將平日做慈善訪視或環保的經驗加進故事中。

「單親家庭」、「獨居老人」、「九二一大地震」等社會議題,也是慈濟團體長期致力發展的關懷工作,慈濟刊物都曾製作相關專題報導。游孟雅選擇這些主題說故事給小學生聽,會不會太艱澀?

其實不然。游孟雅引用《慈濟》月刊「單親路上」專題講述「單親家庭」話題,報導中真實的故事加深小朋友對單親家庭生活的了解;再搭配一本故事書《手提皮箱的孩子》,內容描述單親家庭的孩子有時得住爸爸或媽媽家。豐富多元的資料,讓即使非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有所體會,對來自單親家庭的同學,也會多一層體諒。

說起九二一大地震的故事,游孟雅的參考書更多了!慈濟刊物有很多關於災情、救災和協助校園重建的溫馨故事。至於地震當時多可怕?繪本裏也有很多圖片加深孩子對災難事件的感受。

透過聽故事,小朋友認識自己以外的世界,也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經驗。游孟雅引導孩子去「感受」、「思考」與「表達情感」,就連一般人認為很難教導的「同理心」,也會油然而生!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不懂得付出。其實,大人要先以身作則引導他們。」游孟雅說。

真人實事的啟發力

「原來地球上還有種族歧視的地方;原來地球上有一些國家戰爭不斷;原來地球上有些人為了上學來回要走六個小時;原來地球上有一些人沒有地方住,必須住在火車鐵軌旁,有可能會被火車壓死……地球村裏的每一個人應該都是平等的,我不希望有悲慘的事情發生。」

「影片中看到他們的教室比我們差,每天只有早、晚餐,有的人甚至一餐只有一塊油豆腐可吃。可是他們都很喜歡讀書,不像我們不喜歡讀書。看到他們,我才知道自己好幸福!應該要好好珍惜……」

這是台南崑山國小老師張學禮在讓學生看慈濟在大陸、印尼、南非等地幫助貧民建房、助學的影片後,學生的心得筆記。

「現在的孩子缺乏生活體驗,慈濟的真人實事對他們具有啟發作用。」張學禮謙稱自己不會教靜思語,但看過大愛媽媽如何引導學生

感受別人的故事,因此也試著利用時間播放慈濟的戲劇或報導,讓學生透過影片,看看別人如何過生活。

像他給上一屆畢業生看大愛劇場「牽手人生」,孩子們感動於大陸河南省馬文仲老師不被病魔擊倒,勤學、辦學的毅力,讀書變得勤快多了;這勝過老師和家長的耳提面命。

習以為常的幸福沒有經過比較,就不知珍貴,更別說珍惜了。見學生從別人的故事中變懂事了,張學禮誠邀李冬梅繼續在他帶的這個高年級班講故事,直到他們畢業。他認為:「在孩子上國中前,大愛媽媽多給予一些好的影響,以免上國中後,社會環境的誘惑加上課業壓力愈重,人格定型的話,就太慢了!」

從一張圖畫紙開始

這天,卓秀鑾帶來一面鏡子,先請兩位二年級學生體驗一下「如何讓鏡子裏這張臉對你微笑?」接著進入故事主題--快樂森林。

隨著情節發展,卓秀鑾在黑板上張貼她畫的圖,小朋友逐一認出裏面有悶悶不樂的狐狸、樹上有麻雀、樹下站著刺蝟、兔子和威武的獅子……

卓秀鑾很開心,這表示她畫的動物還蠻像的。

卓秀鑾五年前和兒子一起「入學」,到他就讀的小學擔任「說故事媽媽」。從坊間童書繪本講起,四年前接觸靜思語教學,經過「大愛媽媽」、「種子媽媽」培訓課程,她說的故事不僅很有啟發性,講述故事時豐富的聲調、表情、眼神和肢體動作,更緊緊抓住孩子的心。


參加大愛媽媽培訓時,慈濟教師聯誼會老師示範靜思語教學常搭

配圖片,或以電腦列印靜思語文字,讓卓秀鑾很羡慕。她完全不懂構圖、色彩,也沒有描過顏真卿、柳公權的字帖,要不是想作好大愛媽媽,拿慣鍋鏟、拖把的雙手,也不可能去拿毛筆和蠟筆!

記得第一次畫圖,她準備了一張圖畫紙,呆坐半小時,腦筋一片空白,無從下筆。後來畫上簡單的花草樹木,留白很多,於是繼續想著可以加入的元素,反覆多次才終於畫好。卓秀鑾也參觀書畫展,觀摩別人的作品,以追求進步。

起初作畫必須先描邊再著色,現在已經能夠直接畫上去;色彩從單一進步到使用調色、漸層,也能表現出立體空間和光線。而對照過去和現在所寫的毛筆字,拙巧之間更加明顯了!

「看,牠背上的毛畫好之後,我再用立可白直接點上去,毛變得比較輕,而且有光線透過的感覺。」攤開「快樂森林」故事這三張連續圖畫,卓秀鑾說,她參考繪本和書籍觀察動物的形體、動作和表情,足足花了一個月才完成。用心,增加了她的自信心。

此外,卓秀鑾也請女兒教她操作電腦,記錄活動資料。透過實作累積經驗,卓秀鑾也要套句靜思語得意地說:「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可能!」



▲主題報導.大愛媽媽

被愛,所以勇敢說愛

◎撰文/葉文鶯 攝影/顏霖沼

無論是深深被愛或是長期缺愛的孩子,
他們都有一顆渴望被注意、關愛的心,
您感受到了嗎?

父母對子女的管教無非出自關愛,但作法若只是「比較」和「要求」,只會把孩子推得更遠。

無論孩子在他們的父母或師長眼中評價如何,大愛媽媽、大愛爸爸對待孩子的態度只有愛與接納,從不索求,這讓孩子願意與他們愈走愈近。

大愛媽媽卓秀鑾忘不了三年前那個常來到她面前說「劉媽媽,我有乖!」的小男孩--

劉媽媽,我有乖!

那時,她在一個三年級班上帶小朋友玩「優點轟炸」遊戲,培養孩子發掘並欣賞別人的優點。當她請被抽中號碼的「最佳主角」上台時,台下同學不約而同發出一聲長長的「喔……」

男孩站在講台面對同學,神情顯得毫無自信。其他孩子起先沉默,不多久此起彼落所放送的並非優點,而是引述級任老師的權威觀點--「我們老師說,他……」頓時,男孩全身被貼滿「壞孩子」的標籤。

男孩自始至終低著頭,當同學最後留下「他沒有優點,講缺點比較快啦!」的公審結論,他的肩膀垂了下來。

卓秀鑾蹲下身子搭緊他的肩膀,告訴大家她平日的觀察:「劉媽媽發現,他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他聽故事的時候最專心。」

「老師上課時,你也要這樣專

心,要加油喔!下星期劉媽媽要聽你的好消息。」卓秀鑾拍拍男孩肩膀,又捏捏他的小手,當作兩人之間的約定。

在那之後的幾個月,只要卓秀鑾到學校講故事或參加說故事媽媽研習,男孩總在下課時間來到她會路過的樓梯口等候,只為跟她說一句:「劉媽媽,我有乖!」

「上人說,給七分表現的孩子十二分的鼓勵,他們就會愈來愈好。」卓秀鑾認為,放大孩子的優點,讓孩子擁有榮譽感、自尊心,他們就會表現出善良美好的一面。

謝謝您,我愛您

社會與家庭結構在改變,很多孩子生長在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家庭中,缺乏父母的疼愛與陪伴;大愛媽媽、大愛爸爸的出現,無形中填補了孩子情感的欠缺。

嘉義大愛媽媽邱長梅發現,有幾位好動或家庭功能較弱的孩子,聽故事特別專心,而且將活動內容記得很清楚。「他們在家,或許爸媽不會說故事,也有的在課業上表現並不出色;每當他們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時,往往就會被說成是在搗蛋,而不受人歡迎。」

但是大愛媽媽的愛,不帶成見。從事教職的邱長梅平日就喜歡抱抱學生,她的擁抱非關成績好壞或者表現乖不乖;她認為,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特別是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她更加心疼,她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感受到自己「值得被愛」。

孝順,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每當卓秀鑾以此為主題說靜思語故事時,不免聽見有孩子相互透露某人「沒有媽媽!」或某某人「沒有爸爸了!」

卓秀鑾適時開導孩子們,即使父母不能在身邊,平日照顧他們的

人,不論是爺爺、奶奶或伯父、阿姨,其實也等同「父母」,要對他們感恩與孝順。

也有寄人籬下的孩子私下吐露遭親人責備或打罵,卓秀鑾安慰他們要聽大人的話,回到家可以主動幫忙做事,甚至勇敢地向主要照顧者說聲:「我愛你!」事後聽孩子說,他們得到的回應是大人溫和的一句:「以後要乖啦!」

台南縣關廟鄉深坑國小總務主任廖愛甘表示,校內學生家庭有五分之一的比例是單親、隔代教養,或是父親與孩子年紀相差四十歲以上,加上現今父母生育子女數目少,孩子備受寵愛,學生生活常規不易建立;然而,大愛媽媽才在學校講故事一學期,就已經聽見級任老師反應孩子有了改變,特別是家庭破碎的孩子更容易流露情感,常與大愛媽媽分享生活點滴。



童話書裏有位花婆婆,不只在自家花園裏種花,還隨處撒種;當春天來臨時,讓開滿花朵的世界變得繽紛無比!

放大心量愛天下的孩子,大愛媽媽、大愛爸爸對於教育問題,大概都像這般殷切。

李冬梅說,靜思語故事是很好的道德教材,她期許在更多孩子心田播種,但不急著看它開花結果,只要孩子喜歡,有朝一日能在日常生活中活用,就值得了!

【大愛媽媽在我們班】

三十四張純真的臉

◎毛定然(台南縣崑山國小老師)

得知慈濟大愛媽媽將到學校舉辦「愛灑人間」,雖答應讓班上小朋友參加,但心裏仍忐忑--當天自己必須參加教師晨會,小朋友會不會因為我不在場而出狀況?

重回班級,映入眼簾的是無以名狀的震撼與感動--三十四位小朋友在大愛媽媽的引領下,一改平日喧鬧,人人正襟危坐、雙手合十,純真的臉龐流露出虔誠肅穆的神情。在「發願祝福」中,還傳來陣陣的飲泣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真不敢相信!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捫心自問,我做到了嗎?終日汲汲於課業的傳授,對學生品德的陶冶難有著墨;雖深知「孩子不可愛時,正是他需要愛的時候」,但心情總會因一些狀況而煩躁動怒,失去了循循善誘的耐性。

有段話是這麼說的:「國民小學道德教育,不是移山填海的工作,而是針線密縫刺繡;不是金玉良言的標語,而是苦口婆心的叮嚀;不是在學生腦海中遺留僵化的教條,而是在學生心靈上點燃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大愛媽媽透過潛移默化傳遞愛的種子,如春風般和煦的面容,激發了孩子們良善的本能。身為教師的我,要學習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感謝孩子們,雖然我常是疾言厲色,但他們依然不吝給予我讚美;感謝大愛媽媽讓我省思自己所學不足,找出動力重新出發;也感謝你們不求回報的付出,為社會增加了可愛的成分。

我調整自己的觀念和作法--不再詛咒四周的黑暗,期許自己成為點燃明燈的人,讓愛的光芒遍灑人間。

優點被放大了

◎林雅雯(嘉義巿民族國小老師)

孩子就像接收器,接收來自社會上四面八方的訊息;因著年齡、心智成熟度及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對訊息會有不同的反應和處理方

式。

媒體新聞把人生百態報導出來,但經常是醜惡面多於善良面,令人憂心忡忡。而大愛媽媽藉由靜思語課程,引導孩子正面思考,在這社會的大染缸中保有純潔的赤子之心。

孩子們在學校最常出現的狀況,莫過於跟同學的相處問題,吵架、爭執、打小報告……因此,我除了與孩子共同回顧靜思語之外,也會給予適度的約束,讓他們學習自制能力、多去看別人的優點,學習讓自己擁有一顆包容寬大的心胸。

孩子們在上了將近一年的靜思語課程後漸有體悟,現在小事情比較不需要老師費心,會主動關心別人、包容同學的小過失。就算只是小小的轉變,卻教人相當感動。

我也不斷檢討改進,並學習用放大鏡去看孩子的優點,與他們共同成長。

讓品德走在成績之前

◎洪婉莉(嘉義巿育人國小老師)

即使已有十多年教學資歷,但是每次面對新班級、新學生發生的新狀況,還是常讓我手忙腳亂。

現在的孩子非常「聰明」,因為媒體發達、充斥各種資訊,加上孩子的學習年齡普遍提前,課業成績非常好,但是品德素養卻相對顯得薄弱。

學校課程融入不少品德教育,但較無系統,且身為級任老師授課科目繁雜,課堂上無法深入去探究,因此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紛爭,常使我有筋疲力竭之感。幸好有大愛媽媽幫忙,運用有系統且準備充分的教材,讓孩子們擁有完整且深入的品德學習。

孩子浮動的心,在靜思語教化下慢慢沉靜下來,雖然還是會有一些紛爭,但是次數減少許多。平時愛搗蛋的孩子,現在變得樂意去幫助別人;脾氣較易怒的孩子,也學會欣然接受同學的道歉、體諒別人的無心之過;一個個小頑皮,也可以像紳士般彬彬有禮,引用靜思語與同學相互勉勵……

這一切,都要謝謝大愛媽媽辛苦及用心的付出,啟發孩子心中的愛與智慧。

▲主題報導.大愛媽媽

易子而教得智慧

◎撰文/徐錫滿 攝影/林炎煌

他們是一群志同道合、彼此學習激勵的良師益友,
當擴大愛的範圍--不只愛自己的孩子也愛別人的孩子,
所得到的回饋更多、肯定也愈多;
他們開闊了人生的視野,也改善了親子關係與家庭氛氣。

學生們前腳才踏入校園,大愛媽媽後腳便跟著進來,如陽光般的笑容閃亮著晨光時間。

無論在大愛媽媽成長班,或到學校與孩子互動,讓這些原本是家庭主婦或職業婦女們,多了學習的機會與發揮的舞台;更結交了一群來自不同背景的好伙伴--退休的老師可以傳授教學經驗;人生閱歷豐富的阿嬤可以解惑;溫柔的姊妹們相依相伴、分享心事……

陽光照進心門,好溫暖

鄭娟婷還記得第一次站上教室講台,拿著「大愛引航」教材,用微微顫抖的聲音念故事給孩子們聽,「我很緊張,但我告訴自己已經成功邁出第一步。」第二週,鄭娟婷和孩子們拉近了距離,走下講台、侃侃而談。

二十三歲那年,師專外語系畢業、擔任英文祕書的鄭娟婷,從大陸陝西嫁來台灣,婚後三個多月懷孕。離鄉背井、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經歷一連串的生命變化、角色轉換,她在茫然中摸索,壓力大到常覺得喘不過氣來。她懊惱著--我為什麼要嫁來台灣?為什麼我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鄭娟婷感覺快要崩潰,做家事時吹毛求疵,一遇不順心的事就大發脾氣,無法自制;有一次孩子哭鬧不停,她甚至跪在地上求孩子不要再吵了!頓時「乾脆去死」的念頭一飛而過……

一天,她無意間轉到大愛台,上人的開示及慈濟志工分享的點點滴滴吸引了她。「印象最深刻的

是,有一天聽到一位志工說:看到上人就像看到自己的父母一樣。剎那間,我不再孤單,因為我也有同樣的感覺!我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感覺未來充滿希望。」

認識慈濟後,她很快就加入大愛媽媽研習課程,「第一次到慈濟台中分會上課,我好歡喜,覺得自己好像重新活過來,就像陽光照進了心門。」鄭娟婷上了兩次課程後,向小學一年級女兒的老師自我推薦到班上講靜思語故事。

「每週五,我到台中分會參加大愛媽媽研習,週二再回到班級現學現賣。」這一路走來,她感覺收穫最大的是自己,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看到成果--有一回她心情不好,女兒過來對她說:「媽媽,小事要善解,大事要包容,事事要感恩!」鄭娟婷好感動,心中的不快一掃而空。

「當我生氣,她會說:『媽媽,發脾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喔!你為什麼要發脾氣呢?』」這句在課堂教孩子的靜思語,如今從自己孩子的口中說出來,鄭娟婷覺得不好意思,脾氣也愈磨愈好。

成為大愛媽媽後,家事、生活、孩子的煩惱一樣都沒少,反而更為忙碌;但因為心境一轉,這些不但不再是困擾,反而是甜蜜的負荷,不論做什麼事都覺得很快樂。「現在雖然忙,也會覺得累,但是精神上感到很滿足。」鄭娟婷說,在大愛媽媽成長班,可以讓腳步更穩重、更踏實。

當鄭娟婷到學校講故事時,有時公婆會從南投來台中幫忙照顧孩子,其他大愛媽媽也會幫忙,讓她無後顧之憂。鄭娟婷不曾缺席大愛媽媽課程,這多虧班上的姊妹們來載她;已經嫁來台灣八年,鄭娟婷說:「等我拿到身分證,第一件事就是要學騎機車、考駕照!」

雖然在台灣沒有親朋好友,鄭娟婷成為大愛媽媽後,「走在路上,我不再感到陌生無助與孤單!不論在校園內外,孩子們媽媽長、媽媽短的問候,令我好欣慰喔!」

從大陸到台灣,從陌生到熟悉,鄭娟婷不再是那個救助無門、思念家鄉的大陸新娘,而是一個落地生根、充滿愛心的台灣媽媽。

被需要的感覺,好踏實

五十九歲的阿嬤李自桃,在家除了忙家事、看電視外,就是陪放學回來的孫女作功課。一日無意間發現孫女的聯絡簿上寫著「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驚呼:「這句話怎麼那麼好啊!」

這句靜思語把李自桃帶進大愛媽媽成長班。第一次上課就讓她覺得很有意義、很受感動,決定開創人生的另一個春天--乘著自己還有體力時,到孫女的班上作「晨光阿嬤」說靜思語故事。

「我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孫子。上課前,我會把故事背得滾瓜爛熟,用字遣詞也變得童言童語,感覺自己一下子變年輕了!孩子們都很喜歡我,很快就跟大家打成一片!」

現在李自桃忙著上課學習、到學校說故事,跑來動去的,身體一下子都活了起來;過去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再作健康檢查後,醫師驚訝地說:「阿嬤!您愈活愈健康了!」

鄰居看她這樣東奔四跑也不免問:「您這樣不會很忙、很累嗎?」李自桃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會覺得忙,也不會覺得累啦!」

「今天我在學校……」回到家,與家人有更多的話題可聊,不再只是柴米油鹽而已;孩子也會聚在客廳裏幫忙製作她隔天上課要用的教具。

「被人需要的感覺,讓我覺得人生還有目標,對生命不再惶恐!」李自桃重燃起對生命的熱情與肯定;誠如第一次上完晨光教學,班上老師佩服地說:「阿嬤,您真的是寶刀未老啊!」

柔化親子關係,好幸福

小學畢業考結束後,王麗萍與兒子約在愛河河畔喝咖啡。

「媽媽以前很兇對不對?」

「以前是,現在不會了。」

「媽媽也許是太愛你了,所以方法不對……」

「以前我都會反抗,我看別人的媽媽都愛護她的孩子,為什麼自己的媽媽要這麼嚴厲對待我?」

「媽媽不會再用分數幫你計分,你自己要注意品行與養成負責任的態度囉!」

清風徐來,母子倆小飲對談,有說有笑。難以想像,她曾經不知道如何教育這個孩子……

「你兒子又搶人家的糖果了!」

「你兒子帶頭違反規定,帶著幾位同學到頂樓玩要!」

「你兒子又……」

王麗萍唯一的兒子,從小就在師長的責難中成長。

幼稚園時,兒子的糖果被同學一搶而空,他不敢跟老師說。有一天他拿了別人一顆糖,卻被老師責罵;王麗萍除了買糖果還人家之外,還當場揍了兒子一頓。

國小一年級時,老師說,不可以到頂樓玩耍,兒子一時好奇跟著同學上樓,老師發現後,唯獨處罰他,其他同學卻無事。王麗萍並沒有給兒子解釋的機會,又是一頓責罰……

「學校有發成績單嗎?」當王麗萍板起面孔,老師明明已經發下成績單了,兒子卻騙說沒有……

媽媽自認對兒子的教育是「對錯、賞罰分明」;事實上,兒子面對的總是嚴厲的眼神、急躁的指責。兒子認為就算說實話也沒人會相信,媽媽更不給機會說,因此他乾脆說謊,對人對事也一再逃避,功課一落千丈,親子關係降到谷底。

王麗萍發覺事情嚴重了。「我請教老師該怎麼帶這個孩子?也給孩子請最好的家教老師。但孩子的轉變有限、令人失望……」

最後,王麗萍選擇改變自己,這個改變來自於參加大愛媽媽研習課程的體會。「當父母懂得欣賞孩子的優點、鼓勵多於指責,自己的思考就不再狹隘,孩子的路也會更為寬廣。」

王麗萍從中獲益良多,而孩子的轉變更多,不再逃避、說謊,成績大有進步,也會貼心幫忙家務。

有一天,王麗萍與兒子分享靜思語教育推廣教材「小草與春風」中的故事時,孩子突然問:「為什麼很多不幸福的家庭都是單親家庭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