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精進除垢穢

◎主講/證嚴上人

人生世間,必須精勤不息,若是散漫懈怠,則不足以稱為「人生」。

佛陀時代有一個年輕人,身為獨子,受父母寵愛,卻行為放蕩,不懂得尊師重道、不肯認真學習,也不知安份守己,整天遊手好閒。

後來更變本加厲,不僅放縱形駭、不修邊幅,甚至坐吃山空,耗盡家財。父母對他無可奈何,親友都嫌棄他,最後走頭無路,流浪街頭。

他心想:「佛陀最慈悲,必定會收留我。」於是他來到佛陀的僧團,要求皈依並出家。佛陀嚴肅的教訓他:「修行一定要內外清淨,你一身污垢,內心也充滿垢穢,內外皆不清淨,要如何修行呢?」年輕人聽到佛陀的訓誡後,心生懺悔之意。

佛陀見他低頭思過,已有懺悔之心,就慈愛的安慰他,並溫和的教導他:「不誦為言垢;不嚴為身垢;不勤為家垢;放逸為事垢;今世後世。垢中常垢。」

佛陀再三叮嚀:「一個人若不讀誦、思維善法,言語就沒有內涵,甚至會偏斜不正。身形要保持清潔,善加嚴飾;若是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清理,對事又怎麼會用心呢?再來是必須勤儉持家,否則家業會敗落。最後是勤奮工作,如果放逸懶散,無論做什麼事都無法成功。這四種垢病若不清除,則不只這一世身心積垢,連來世都會常常在污穢中生活。」

人生應該好好用心、勤奮努力,身心才不染垢穢污濁;學道最重要的是清淨身心,身心清淨,方能在淨道中精進不放逸!



▲社論

愛的人生功課

台灣地區骨髓資料中心的自願捐髓人數,在本月九日突破十萬,這是一個令人歡喜讚歎的佳績。骨髓捐贈資料中心自八十二年十月成立以來,穩定地持續成長擴大,其蘊藏啟發的慈悲與大愛,猶如水一樣,柔軟、無形、清淨,卻涵力源源。

回想上人呼籲社會大眾「髓緣布施」之初,許多人充滿疑慮,且以訛傳訛地認為捐髓抽取的是「龍髓水」,對視之為命根的中國人而言,要突破此觀念障礙,並非易事。

所幸慈濟人一本聞聲救苦的菩薩心懷,毫不遲疑地率先行動,並以耐苦、耐勞的駱駝精神,奔走大街小巷,一一造訪住家、機關、學校、公司行號,不厭其煩地解說捐贈骨髓的重要性與方法。一波一波的捐髓驗血活動,在全省各地展開,引導成千上萬的人前來加入搶救血液疾病患者的行列。

雖然驗血活動只是捐髓的先聲,但隨著志願捐髓人數的增加,血液疾病患者的重生希望就越大。以十萬人來說,患者的配對成功率將達百分之四十六。雖然捐髓並不代表患者就此脫離死亡的威脅,但它喚起了人們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生命若能相惜,宇宙則生生不息,就佛教而言,就是慧命的永續。

從醫學的角度而言,骨髓移植是最昂貴的醫療行為之一,其治癒率和所投注的人力、財力不成比例。慈濟倡導成立的台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中心,已花費的金錢以億元計,至七月上旬共完成十四例移植手術,其中有些受髓人樂觀地存活下來;有些則因身體的其它疾病而不告而治。或許有些人會問:這樣的成果是否值得?

很多參與骨髓捐贈資料中心建立的人,包括醫療工作者、捐髓人、幕後工作人員,會斬釘截鐵地回答:「當然值得!」因為生命無價,因為每個家庭都有可能有人罹患血液疾病,陷入骨肉親情別離的傷痛,需要別人將心比心地伸出援手;更何況「救人一命,無損己身」。

國內首例非親屬骨髓移植於去年五月進行,經歷一年的考驗而告成功,今年五月捐者和受者第一次見面,受者感恩落淚、泣不成聲,周圍的人也感動得熱淚盈眶。在淚眼相對的那一課,很多人領悟到:生命原來如此悲微脆弱,而無所求的大愛恢宏壯闊,把生命提昇到莊嚴、圓滿、光亮的境界。

這就是成立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更深層的意義,它讓人們體認到每一個生命都很重要,而「眾生即一」的血肉相連,超越中國人原本狹隘的「家庭主義」。此資料中心和美國骨髓資料組織進行合作交流,也使得台灣這座在世界地圖上不起眼的小島,洗刷貪婪的惡名,展現愛心存底的豐厚。

因此,無從以具體的成果論骨髓捐贈資料中心的成敗,事實上,亦不能以成功或失敗來看待之--因為它提供人類愛的學習過程,是一樁期許眾人心力智慧結合的人生功課。



▲甘露清涼

十善是為人的根本--淨因三要(14)

◎主講/證嚴上人

【淨因三要】

「十善」是五戒的延伸,乃身、口、意三業所行的十種善法,與「十惡」是相對的,離十惡則成十善。

十善包括:「身」三善法--以「護生」離「殺生」、以「布施」離「偷盜」、以「戒淫」離「邪淫」;「口」四善法--以「誠實語」離「妄言」、以「柔軟語」離「惡口」、以「調和語」離「兩舌」、以「質直語」離「綺語」;「意」三善法--以「不淨觀」離「貪欲」、以「慈悲觀」離「瞋恨」、以「因緣觀」離「愚癡」。

身、口、意往善的方向走,可以行十善,累積福德智慧;若偏向惡的方向就造十惡業,將來苦果難免。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注意自己的行動、語言及心思,遠離十惡,成就十善。

護生、布施、戒淫

「身」三善法就是五戒中的不殺生戒、不偷盜戒及不邪淫戒。

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的本性中原本都具有「慈悲」,猶如明月常在虛空中,可惜往往被烏雲--「無明」習氣遮蔽,不僅對眾生的苦難視而不見,甚至為了私欲殘害眾生的生命。如何才能讓本性中的慈悲顯現出來呢?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觀察、體會眾生的痛苦,就能逐漸啟發心中的慈悲--大愛,不僅不忍心傷害眾生,更會積極地救生、護生;這就是仁心、菩薩心。

「不偷盜」是不取不義之財,除了不偷、不搶之外,對社會人群有害的事業也不能去做;並且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積極地布施行善,造福人群。

「不邪淫」是比丘、比丘尼須守清靜不淫戒,一般社會人士應遵守一夫一妻制,妻子恪守婦道、丈夫忠於妻子,彼此相互敬重,共同負起家庭責任。只要社會大眾重視男女之情操、禮節,就能減少許多家庭和社會問題。

以「誠實語」離「妄語」

凡夫容易因「聲」與「色」的迷惑而心亂,「聲」就是語言聲音,所以必須修口的善業,以免自誤誤人。

「口」四善法就是五戒中的不妄語戒,包括--以誠實與離妄言;以柔軟語離惡口;以調和語離兩舌;以質直語離綺語。

妄語是虛假、欺騙的話;自己不曾做過或沒辦法做到的事

,卻說的天花亂墬,就是妄言。

佛陀在法華會上,鞭策一些「未得謂得」的弟子,說這種行為是最大的妄言。所以大家應該時常反省:告訴別人的事,確實有做到嗎?有沒有誇大、虛偽的成分?希望別人做到的事,自己做得到嗎,平時有沒有鞭策自己身體力行?做承諾之前,可曾深思熟慮,而不是信口開河?

除了平日待人處事必須「口出有實」--說誠實語之外,講經說法也必須如理,並且身體力行。古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真正體悟力行佛陀的教法後,才能談論自己的經驗,不可「未得謂得」,自欺欺人。

總而言之,能夠做到,「能說能行,言出必行」,才是誠信負責的人。

以「柔軟語」離「惡口」

惡口就是口出粗鄙不善之語,使對方感到苦惱;柔軟語則是溫柔和善之語,能安撫人心,使人衷心喜悅而真誠地信服。

許多人都知道謾罵、侮辱別人是不對的,卻時常「得理不饒人」而不自覺。如果因為自己的見解比對方正確,或自以為有理,就以為可以「理直氣壯」,愈說愈大聲 ,隨意批評人,甚至開口罵人,這也事惡口啊!

此外,也不能「自我詛咒」。例如人家如果說:「你真命好啊!」一般人就會回答:「沒有啊!我那有多好命。這是自我詛咒啊!大家應自我祝福、自我鼓勵,朝善的方向好好努力。」

口出蓮花度人入善門,或口吐毒蛇與人結惡緣,只在一念之間。若能改掉說話大聲、言詞粗鄙的習慣,以柔言愛語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情誼,並且「理直氣和,得理饒人」自然所說的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所說的道理能使別人歡喜接受。

以「調和語」離「兩舌」

心懷人厚,以「調和語」連繫人的感情,圓滿人間的事相,就是口的善業;若搬弄是非、到處加油添醋,破壞別人的感情,或使原本單純的事變複雜、難以解決,就是口的惡業。

種了搬弄是非的因,會得到煩惱的果報--子女不聽話,周圍的眷屬時常爭鬥……,所以若希望將來得到善果,必須非常謹慎,多重好因,不可離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或製造是非。

希望諸位在日常生活中牢牢地的記住因果觀念,時刻圓融善解別人的過失,隱惡揚善,促進人與人之間良性的互動;如此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並且協助團體維持清淨祥和的氣氛。

以「質直語」離「綺語」

綺語是好聽卻不真實、不誠懇、或沒有意義的話:質直語則是樸實正直的言語。

如今社會中許多人迷戀於聲色之樂,喜好談論風花雪月、玄奇神妙之事,不喜歡聽正直純樸的言論,也不喜歡聽樸實無華的道理;如此不但誤了自己,也會影響到周圍的人,行成惡的循環。

其實很多人習於「綺語」而不自覺。大家可以仔細的想一想:平日與人相處時,是否經常隨口說些好聽的話來討人歡心,可

是內心並不真誠?是否經常以男女情愛、美色名利……,作為茶餘飯後閒談的話題?別人談論神通鬼怪之事時,自己會不會跑去湊熱鬧?是否曾經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隨口說出一些不真實的話來敷衍甚至欺騙別人?……這些行為,都是誤人又誤己阿!

「四攝法」中的「愛語」,與綺語完全不同。愛語是溫和慈愛的言語,發自於內心的慈悲與智慧,目的在於引導眾生走上光明善良的道路;綺語則是為了滿足私欲,以甜蜜而不誠懇的話語來迷惑別人。

開口動舌,無不是因、無不是業;希望諸位以「開口即是純良正直之語,動舌即是溫和慈愛之語」來自我期許,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用心。

以「不淨觀」離「貪欲」

「意」三善法包括--以不淨觀離貪欲;以慈悲觀離瞋念;以因緣觀離愚癡。

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相處的原因,在於「明爭暗鬥」--—不僅是明處爭權奪利,暗地裡也在勾心鬥角;民間如此,官場也是這樣,多數人都在爭鬥中生存,這實在使人感到心痛。為什麼爭?為什麼鬥呢?原因就在一個字--「貪」;因為貪圖財色、名利、地位,所以你爭他奪,不得安寧。

世間大部分人都是為了滿足「身軀」的享受而產生貪念--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用要用好的;為了這個污臭不淨的身軀,不知造了多少惡業。

為什麼說身軀不淨呢?水懺文中有一段話:「九孔長流不淨物」,人身就是一層皮膚包著骨肉膿血,從九孔流出來的,都是屎尿痰涕;大家想一想,人身有那一處是乾淨的呢?何必為了他與別人斤斤計較、造作惡業?

身軀雖是不淨之物,但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份清淨的寶物,那就是「佛性」。此身能造惡,亦能修習善法,所以大家應該時常「觀身不淨」來屏除貪念,並且利用這個身軀積極地布施行善,開啟心中的「佛性」。

除了身外的財務布施,這個身軀也能布施,佛陀本生經中有割肉餵鷹的故事,佛在無量義經中也說「頭目髓腦悉施人」。現在醫學非常進步,不只可以在往生後捐贈器官或遺體,活著時就能捐血或捐髓,既能救人又不損害自己的健康。我一直在呼籲器官捐贈、骨髓捐贈,以及遺體捐贈,因為這個身軀遲早會敗壞,何不在它還有用時候布施出來幫助別人呢?

學佛要看淡名利、地位,修行是為了眾生,一切勞動都是為了眾生;心中常存此念,就不會產生貪欲。

若執著於此不淨之身而造作種種惡業,實在可悲可憫。唯有善加利用此身,積極行善、精進修行,才能提昇人格、增進道業,不枉來此人間走一回。

以「慈悲觀」離「瞋念」

佛陀:「當知瞋心,甚於猛火。」人時常因為瞋怒而亂了行為,一發脾氣就六親不認,損

人又害己。如果希望自己不論遇到什麼狀況都不會動怒,時時予人親切和藹的感覺,則必須擁有非常柔和的心念,而柔和的心源自於「慈悲」。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和羅侯羅出去托缽,受到一群無賴漢戲弄,有人把泥沙放進舍利弗的缽內,有人打了羅侯羅一拳,血從面頰流下來,但他倆都不理會那些流浪漢的欺侮,逕自走了。舍利弗告訴羅侯羅:「你不要生氣,我們要憐憫眾生,起慈忍心,這是佛陀教我們的:這是我們修行的逆增上緣。」

羅侯羅流著淚回答說:「我沒有生氣,也不埋怨,我很感謝佛陀,教導我慈悲的心念和忍耐的功夫。佛陀一生為了眾生辛勤地教化,而眾生卻仍如此的頑劣,心中充滿憎恨,逞強欺弱。社會的動亂與天下的災禍,就是起因於眾生缺少慈忍心。我是因為慈憫他們,才流淚啊!」

大家若像舍利弗與羅侯羅一樣,以慈悲心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人、事,自然能擁有非常柔和、清明的心念,即使面對逆境亦能忍耐,不現怒容、不出惡言;並且憐憫那些造作惡業的人,而不生瞋怒之心。

若社會上人人都以慈悲心與忍辱行相互對待,那還會有動亂與災禍呢?必然是人人幸福、處處吉祥啊!

以「因緣觀」離「愚癡」

世間一切現象皆由因緣和合而成,迷於因緣,則隨著業力流轉於六道之間;覺察因緣,則能放下執著,解脫煩惱纏縛;把握因緣--珍惜並善加運用修學佛法與救度眾生的因緣,就是福慧雙修的人間菩薩。

許多人學佛只為自己考慮,只在意自己能不能得度了脫生死,沒想到應該學習佛陀的慈悲與勇氣--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以救度娑婆世界苦難眾生為修行的目標。如果每位學佛的人都只想自利而不願利他,如來家業就無法延續下去,苦難眾生就無法得度。

唯有啟發心中的長情大愛,把握幫助眾生的因緣,才是徹底遠離愚癡,得到真正的智慧。

「用心」行十善

以上就是身、口、意所行的善業與惡業。身、口、意奉行善法,則智慧福德與日俱增;造作惡業,則苦果業報逐日累積。人生方向應該向善還是向惡,相信諸位心中都明白。

遠離十惡,奉行十善,會很困難嗎?其實人人都可以做到,關鍵在於日常生活中必須「多用心」--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行動、言語及思想,審慎思惟是善還是惡?若有惡的成分,趕緊改正過來,朝善的方向去做;只要能夠持續不斷的努力,身、口、意就會越來越誠正、清淨。

一個真正肯用心的人,才能深切體會佛陀的教法,並以堅強的決心與毅力身體力行,逐漸「超凡入聖」;而不肯用心的人,日子過的迷迷茫茫,造了什麼業自己都不曉得,這樣的人生不是很可悲嗎?所以,平時我總是一再的提醒諸位,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用心」啊!



▲慈濟訊息

開啟心中的清泉

◎主講/證嚴上人 弟子/靜淇恭錄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四年六月十八日
農曆八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今天是每月一次的聯誼會,是各地慈濟人團聚的日子。剛才的慶生會中,有許多父母帶著小菩薩來接受祝福,讓人看了感到很溫馨,真是天下父母心啊!

付出愛心的人間菩薩

剛才也聽到幾位慈濟人現身說法,與大家分享珍貴的見聞與體會。慈濟經歷三十年的歲月,剛開始是從慈善工作做起,進而推展醫療、教育、文化、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等志業。我好感恩有這麼多慈濟人護持我,大家無所求地付出,一切都是為了幫助眾生。

我們也都聽到了慈濟教師運用靜思語輔助教學的心得分享;不僅在台灣,海外慈濟人也運用靜思語教育下一代。

總而言之,這些都是由於諸位熱心護持,才能匯成一股強而有力的清流。

慈濟有一大群菩薩--委員和慈誠隊,他們不但在自己的家庭、事業上盡責,並且付出許多心力投入慈濟濟貧教富的工作。

他們身體力行濟弱扶困的善行,引導富有的人體會人間悲苦,進而了解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別人多麼愛自己,而是自己付出多少愛給別人;也就是以身作則啟發富人的愛心、凝聚富人的力量,來救濟貧困苦難的人。

除此之外,委員們還回慈濟醫院當志工,抱持大愛與感恩的心為病人服務。志工們不怕髒臭,用雙手為病人擦洗身體、處理污物;病人心中煩悶時,志工們溫柔地安慰他們,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病痛,並且幫助他們紓解家庭困擾或經濟壓力。

活生生的人生教材

顏師姊是慈院的「常住志工」,付出相當多的心力幫助病人。剛才我們都聽到顏師姊所說的幾個個案,每個個案都非常感人,都是活生生的人生教材。比如那位十七歲的孩子,非常孝順、乖巧,可是他的生命多麼短暫啊!

很多出生於富裕人家的青少年都不懂得自愛,也不知感恩、惜福;而

這個孩子出生在貧困的家庭,從小就懂得體諒母親的辛苦,小學畢業後就離家北上,當小工賺錢養家。不幸的是他換了絕症,母親為了治療他而傾家蕩產,還是沒有痊癒的希望,於是他要求回到花蓮、住進慈濟醫院。

他雖然病得很嚴重,但臉上總是流露出輕鬆的表情;別人問他痛不痛?只要媽媽在場,他一定說不痛,免得媽媽傷心,其實他痛得好苦啊!

雖然現代醫學非常發達,仍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大家只能無奈地看著這麼乖巧懂事的孩子,一日一日地逼近死亡。

這個孩子在世上的最後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志工們買蛋糕為他慶生,他切下第一塊蛋糕送給媽媽,並向媽媽說「您照顧我太辛苦了,對不起!」接著他切了十塊蛋糕送給醫師、護士,表達謝意;然後又切了四塊送給同房的病人,希望他們原諒自己在這段時間打擾了他們。

多麼懂事的孩子啊!大家多麼希望能把他的生命留下來!然而,這個孩子過完生日後就往生了,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他的媽媽。志工開導他:該走的時候要放心地走,但要發願趕快回來,做個能救人的人!

我們也聽到一個四代同堂的個案,案主罹患舌癌,爸爸中風,家中還有一位九十八歲的阿公,一家九口的生活陷入困境!慈濟醫師運用「移花接木」的醫術--以患者腿上的肉補舌頭,然後用手上的肉補腿,手術非常成功;患者出院回家後,能夠開計程車負起養家的責任。

聽了這個個案,讓我感到很安慰。雖然當初建院過程非常艱辛,但是如今醫院分分秒秒都在發揮救人的功能,不但治療病患,也幫助病患的家庭;不論當初多麼辛苦都是值得的。

有愛,才能發揮勇氣與毅力

剛才陳金發居是談起他進來慈濟的因緣。他很富有,不過以前的日子是在酒杯中度過的;認識慈濟之後,他說戒救戒。

很多人都說:「我會慢慢改。」我都告訴他們:「慢慢改沒有用,要改就馬上改!」陳居士就是說改就改的人,記得第一次到精舍與我見面後,回到家馬上開始茹素。從去年九月到現在,他的人生觀完全改變了。

以前他上班以外的時間都在呼朋引伴中度過,現在他上班以外的時間都為慈濟做了很多事。

他告訴我:「以前我不知道慈濟這麼美,我好後悔進來得太晚了!」我說:「不晚!什麼時候進來都不嫌晚,任何時候都是剛剛好。」他說:「那您要分派一些事情給我做。」我說:「當然啊!該你做的,我會讓你做。」

陳居士主動要求做最辛苦的工作,正好柬埔寨需要我們去幫助,我問他:「去柬埔寨賑災非常辛苦,那裏有『三多』--地雷多、毒蛇多、蚊蟲多,這樣的環境你敢去嗎?」他回答:「師父認為可以去的地方,我就敢去!」因為他心中有大愛,所以有這分毅力和勇氣。

體會人間悲苦,凝聚助人力量

今年四月間,柬埔寨賑災團前往發放大米,當地氣溫高達攝氏四十度以上;在台灣,氣溫到了三十度,大家就躲在冷氣房內吹冷氣了。諸位想一想,氣溫高達攝氏四十度,而且沒

有樹蔭可以乘涼,陽光曬在身上有如灼燒般炎熱,多難受啊!可見團員們是如何熬過那段辛苦的日子。

柬埔寨全國約九百萬人口,其中五百萬人口是十五歲以下的孩童,其餘四百萬人口中有三百萬是女人,成年男性不到一百萬人。男人都到那裡去呢?原來因為長年內戰,男人死傷慘重,所以現在的柬埔寨是老弱婦孺居多。

在救災中,我們看到了活生生的悲慘人生。有個才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在大太陽下死在媽媽的懷抱中;有人問這位母親:「孩子已經死了,你還在這兒等什麼呢?」她說:「我知道孩子死了,可是我還要等著領米,因為家中還有六個孩子在等我領米回去,有米吃他們才能活命啊!」

台灣人大部分住在舒適安全的高樓大廈中,但是柬埔寨災民住的茅屋,卻是「檯頭可看天,低頭可見地」啊!因為屋頂的茅草都破了,在屋內檯頭一望,就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月亮;而地板是用竹子舖成的,眼睛往下看,就可以看到地面上的泥土。這些房子破爛不堪,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卻是災民唯一的棲身之處!更不幸的是,殘餘的赤棉軍經常放火燒百姓的房子;五月二日那天,赤棉侵入馬德旺省,燒毀民宅一千五百七十五戶,受害災民近兩萬人。

由於當時正逢雨季,災民無處可躲雨,因此我們趕緊援助每戶一塊防水膠布,讓他們搭建棲身的帳棚,有個避雨落腳之處。

除了塑膠布之外,災民還需要水桶,因為可以在下雨的時候存些水;這些水桶都由陳居士發心捐贈。當地的台商受到感動,也發心捐贈白米。

我非常感恩柬埔寨第一總理,他親自到到馬德旺省發放塑膠布、水桶、白米,及馬來西亞慈濟人募集的近兩萬件衣服;並且曾在國會上公開表示,願效法慈濟精神來振興國家。

諸位,柬埔寨就是這麼苦!今天我們有幸福生活在富裕平安的台灣,一定要知福、惜福,進而多造福--用心體會人間的悲苦,凝聚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能夠造福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以愛淨化人心

剛才我們也聽到吳秀英老師的靜思語教學心得。她不只教育孩子,也幫助了孩子們的家庭,因為這些孩子都很有智慧地影響了父母、教導了父母。

現在我們除了有親子會之外,還組織了「親師會」,是由家長和教師組成的,讓他們彼此能有良好的互動和溝通;教師與家長溝通得好,孩子的教育方向才會正確。現在的社會,青少年問題非常嚴重,所以「教育」實在太重要了!需要整個社會大環境、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相互配合。

諸位,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將心中的清泉掘開,讓彼此的心全汨汨不斷地匯集在一起,讓慈濟清流源遠流長。希望各位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把心中的愛付諸行動。

我們的社會需要愛,有愛的社會才能祥和,有愛才能淨化人心,有愛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千言萬語,還是這一句話--希望諸位啟發心中的長情大愛,身體力行幫助世間苦難的眾生,祝福大家福慧雙修阿彌陀佛!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化苦為平常

◎靜淇

小真是國中二年級的學生長的非常清秀可愛,雙腳因小而麻痺而不良於行。

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

認識她應該是緣分吧!記得五月上旬!我應邀到她們學校演講,結束後她來找我,希望能和我做朋友。在簡短的言談中,我發現她比同齡的孩子想法成熟,不過隱約中卻透露出一股不安與怨恨。

當晚我打電話給她,她只告訴我一句話:「祖母不讓我接電話,她會罵我。」然後匆匆的把電話掛斷。

有天我接到她的一封信,信上寫著我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離異後,爸爸再娶,我很害怕,因為後母不喜歡我,每天打我,罵我去死,現在我住奶奶家,奶奶管的很嚴,每天除了幫忙做家事之外,只有唸書。寄居在別人家中的感覺很不好,我每天都很不快樂,我恨我的命運,更痛恨這兩隻不能走路的腳……。

看完她的信,我的心好痛,一連幾天都在思索如何回他的信。

身殘心不殘的女孩

突然我腦海中浮現三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是一位年過三十的女孩,雖然天生缺少兩隻手,但她活得非常堅強,也很樂觀。她隻身從南部鄉下到台北,在某公司擔任總機工作,以雙腳來代替雙手的功能。

記得她來看上人時,臉上的笑容比陽光還燦爛,行動輕快俐落,上人問她擔任總機工作,電話是否有經過特別改裝?她說沒有,他用左腳趾夾著聽筒聽電話,用另外一隻腳夾比作紀錄。令人驚訝的是,她還能像正常人一樣的使用傳真機。生活起居、換穿衣服、打點三餐,完全自理。甚至她還在眾人面前熟練的表演更換衣服。

三十多年來,她從不自暴自棄,有不怨天尤人,她耐心的訓練自己發揮正常人的功能。她的樂觀、上進與自在,不但獲得公司同仁的敬愛,也讓離鄉背井的自己,在大台北都會區謀得立足之地。

化苦為平常

我決定把這故事告訴小真,勉勵她:人生如果能調心,就會有耐心、耐力熬過挫折與困境,化苦為平常,如此一定會有所成就。

兩天前我接到她的回信,開頭寫著:靜淇媽媽,感謝您的鼓勵,既然沒有雙手的人都能用雙腳發揮功能,我有健全的雙手,又怎能輸給她呢?我一定要化苦為平常,不在埋怨了……。

捧讀再三,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她那清秀可愛的臉龐霎時浮現在眼前。小真,上人說過:有耐心才有耐力,有耐力才能吃苦,能吃苦才能完成人生目標。願你堅強,祝福你!



▲慈濟訊息

佛心流泉--自耕福田,自得福緣

◎靜暘

艷陽高照的七月天,隨著士林區的教師們來到樂生療養院--一個超越天堂地方,為的是自己再受教育、再一次洗滌內心煩惱污垢,勤學習、勤精進行於菩薩道。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眼盲心不盲,心中藏有一座豐富圖書館的宋金緣老菩薩,年近八十,由於行動不便,不能到佛堂為大眾開示,我利用午餐時刻去探望她。

我握著她的手輕輕告訴她:「我是靜暘。」她不疾不徐的喊了我一聲:「靜暘。」然後對我說:「我知道妳很忙,不過,耽誤你幾分鐘的時間,今天我要告訴妳一個小故事:有一位老和尚獨自走在田埂上,後面來了一位年輕人莽莽撞撞的將他撞倒,跌到水溝裡;正好後面又來了一個年輕人,趕緊把老和尚扶起來,可是這位老和尚卻一聲不謝、頭也不回只顧向前走,年輕人很生氣的趨前問老和尚:『前面推倒你的人你沒有責備他,後面扶你起來的人你也不感謝他,這是什麼意思啊?』老和尚面無表情的對他說:『他是他,你是你,我是我,三個人一點關係都沒有。』說完繼續走他的路。」

宋老菩薩反問我說:「靜暘,你聽了這故事,有什麼感想?」我回答:「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要計較得失。」接著她說:「你要更努力行菩薩道,多付出,福不唐捐啊!」

宋老菩薩誠誠懇懇的態度、輕安自在的神情,以及這則簡短的小故事,一直留在我腦海中,我經常與人分享這分法喜,因為這則小故事,就像漫長溽暑裡的一帖清涼劑。

有比較心就會產生計較心

上人教悔我們,凡事要做的無所求,又起歡喜心、產生感恩心,才有功德。故事中的年輕人扶起了老和尚,期待老和尚說聲「謝謝」、或說句好話、或有個好表情,當得不到時,便會產生失望或起煩惱心。

老和尚的回答雖簡短,但也道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謂「福禍無門,惟人自招。」

有人請示上人,為什麼人會有計較心?上人回答:「因為有比較的心,才會產生計較心。凡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去『做』就對了。

凡夫如我,在慈濟道上十六年,計較、比較的習氣還是存在,不僅跟別人計較,還要更自己的過去比較;不肯低頭,就是因為一再回顧過去的成就。這樣一路行來,回首走過的歲月,其實,我們只收穫自己所播種的!」

因此,我們要謹記著,每一個過去的日子,都昭示我們:去日苦多,來日漸少;自耕福田,自德福緣,不要讓心田成為乾枯的沙漠,要勤加耕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