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靜思晨語

菩薩道上的--福慧道糧

◎主講/證嚴上人

學佛者發心行菩薩道,必須有充足的精神道糧--福德與慧德兩俱,方能平順安穩地到達佛的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實行「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三種方法,即是修「福德道糧」;奉持精進、禪定、智慧三法,則是修「慧德道糧」。福與慧兩者並進,方向不偏差,方得具足六度萬行。

故吾人必須以「無人我相」而行布施,以「清淨心念」守持戒律,以「慈悲柔懷」忍辱和敬。

同時,應以精進不退之心志,常在正念、正知、正見等正思惟禪定中,並且以智慧分析世間各種事相,用平等、平常心實踐於生活上,才能修得慧德道糧。

總之,佛弟子以度化眾生為任,首先應具足福慧之德,才能走入人群、造福大眾。所以,大家平時要多用心,積極耕耘福田,勤植慧根,創造康莊的菩薩大道。


▲社論

慈濟世界電視節目開播的意義

自本月一日起,「慈濟世界」電視節目每日有一小時,並重播兩次,在有線電視頻道「力霸友聯U2綜合台」,和觀眾見面。這是自民國七十四年「慈濟世界」電台節目開播以來,我們進一步借重傳播媒體的視聽功能,深度報導慈濟的動態,和社會大眾分享顯現人性光明面的真人實事。

這個節目的播出,我們要感謝許多熱心人士的鼎力策畫參與,使得慈濟志業工作的推展近況、證嚴上人的法音宣流,以及志工力行菩薩道的經驗體悟,可以突破時空的阻隔,呈現在許多家庭的電視畫面中。

在這個電子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我們期望這個節目以清新寫實的面貌,稍能平衡目前諸多電視節目隱善揚惡的趨勢。

我們也期望,更多人能了解佛法如何生活化,如何應用在人際關係的互動與問題的解決,如何在布施中提昇自己的性靈以及現代人的生命品質。

在大眾傳播學者的分析裡,傳播媒體是社會公器,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勢力,誰取得了發言位置,誰就擁有影響力。但就其積極的意義而言,代表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

慈濟功德會創辦至今,即將屆滿三十周年,以「誠正信實」的志業精神,得到廣大社會人士的支持。做為一開放性的宗教慈善福利團體,慈濟為三四百萬的會員所共有,其累聚的善款,也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錢財的流通有形有量,愛心的啟發則流被廣佈不可限量。

因此,我們十分珍惜在電視頻道上,有機會將這個時代大愛的見證,迅速地傳達至全省觀眾的面前,使更多人對世風人心的匡正重拾信心。畢竟,真善美的世界何其寬廣,值得追求,我們不必為傳播媒體所充斥的名利權位的爭奪所蒙蔽,而應思考一己如何努力,回歸人心本來的清淨光明。

在這個節目裡,觀眾可以看到「慈濟新聞」、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等四大志業的活動記錄影片,針對人際溝通、家庭問題、青少年問題、健康醫療舉辦的座談會,以及慈濟人自救救人的現身說法。影像所能掌握的訊息雖然有限,但仍扮演重要的橋樑角色,將慈濟的脈動與現代菩薩精神,傳達給社會大眾知曉,並提出回應與建議。

電子媒體的特色是傳播內容日新月異,前一刻的新聞已成歷史。在慈濟世界裡發生的種種善行,在無數個「把握當下」的信念下發生,既已過去亦不足掛齒。但佛陀說法無量,義亦無量,如《無量義經》云:「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又云:「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在「慈濟世界」節目中,我們呈現的是有相諸法,至於其無相不相的實相,就留給大家去實踐領悟了。



▲慈濟訊息

永不乾涸的水

◎主講/證嚴上人 恭錄/靜淇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農曆八十四年九月二十日

慈濟志業是累積點滴力量而成就,
每個人的付出,
都像流入大海的水一樣--永不乾涸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今天看到大家從全省各地回來參加聯誼會,我感到非常高興!剛才有很多這個月份出生的壽星,接受大家的祝福;慈濟大家庭中,無論是付出或是接受的人,都抱持著同樣的歡喜心。

慈濟四大志業、一步六腳印,是所有慈濟人點滴力量匯集起來的。所謂「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沒有個人力量的付出,那能成就團體的大力量,來幫助世間苦難眾生離苦得樂呢?

每塊磚,都是用心血堆砌的

你們今天回來尋根,一定都參觀過慈濟醫院了。回想當初建設慈濟醫院時,真的很辛苦,我曾以一句話來形容艱辛的過程:「每磈磚,都是用心血堆砌的。」而這些心血,來自每一位支持慈濟的人。

每天早上在精舍,都有慈院志工們的心得分享。這些志工來自全省各地,他們的足跡遍布醫院各個角落。醫師治療病人的身體,志工們則輔導病人的心理,所以每位病人的心境、家境,都是志工關懷的層面。每次我聽他們分享在醫院裡幫助病人的心得,都非常感動。

佛陀說,人生最苦莫過於「病」,而一切功德莫大於醫病的功德--人的身體離不開生老病死,生、老是自然的現象,死是必然的過程;唯有病痛,真是苦不堪言!能及時解除眾生的病苦,就是大功德啊!

每次看到慈院醫師發揮精湛的醫術,解救在生死邊緣掙扎的病人,就感到建院的辛苦沒有白費,真的讓我很安慰!

就像剛才上台分享心得的神經外科蘇泉發主任,不但醫術好,也充滿愛心,患者鍾小姐如果不是因為花蓮有慈濟醫院,真不知她的命運會如何?她讀高中時發現腦膜長瘤,但當時醫師無法治療她的病,甚至有的醫師還誤診為食物中毒;後來送到慈濟醫院,幸好慈院設備齊全,加上有好醫

師,才能為鍾小姐動手術,而且非常成功。

剛才蘇主任提到,鍾小姐的手術難度很高而且很危險,他為她動手術時,充滿了愛心、感恩心;他的愛是對病人,他的感恩是對慈濟--感恩慈濟醫院秉持「尊重生命」的精神,一切以病人為重,讓他能無後顧之憂地發揮醫術救治病人。

像蘇主任一樣有愛心、感恩心、醫術好的醫師,在慈濟醫院中有好多好多,而且救了很多人。

大約兩星期前,有位九歲的小孩去游泳,腳不小心被吸進馬達中,送到慈院時是連馬達一起抱過來。我們動員了工務組的人,用鋸子、鉗子小心翼翼地將機器拆開,加上醫師們全力搶救,目前孩子已度過危險期了。

類似這些緊急的個案,慈濟醫院急診室每天不知接到多少次,但在醫院全體同仁的團隊合作下,及時搶救了許多生命。所以,慈濟醫院雖然是在艱辛的過程中完成,但無時無刻不在發揮救人的功能,讓我感到非常安慰!

累積點滴力量,成就慈濟志業

相信你們也參觀過醫學院和護專了,只要到過護專,就會對寬廣而優美的校園環境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有次我到西部,以很感恩的心告訴大家:慈濟是大家的,只要你關心慈濟,願意付出一點力量,那麼慈濟就是你的;就像護專那一片寬闊的土地,也都是你們的啊!

有一天,有位六、七歲小男孩隨父母親參觀護專,他們爬上五樓,孩子趴在欄杆說:「爸爸、媽媽,您們看,我們的土地有那麼大耶!」他爸爸用手輕輕敲一下他的頭說:「傻孩子,這哪是我們的土地?這是護專的土地啊!」孩子回過頭向爸爸說:『爸爸您忘了嗎?師公說過只要我們關心慈濟,不管布施多少,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的啊!』他媽媽用手拍一下先生的肩膀說:「兒子比你有智慧啊!」

沒錯!慈濟志業是累積點滴力量而成就,每個人的付出,都像流入大海的水一樣--永不乾涸!只要有心付出,即使只有一百元,也可以參與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的志業!

剛才李正富居士說,他早上到機場等補位,下午一點才到達花蓮;他來的目的,是要把素食館每天第一筆生意收入捐給慈濟。每天的第一筆生意,也許是一桌菜餚,也許只是一碗麵,但是累積了兩個月,也有近五萬元,這就是「滴水成河」啊!

中國信託公司發行蓮花卡,消費者只要刷卡,中國信託就撥出千分之二.七五的手續費捐給慈濟,也就是每消費一千元,公司就捐出二元七角五分給慈濟。你們千萬不要小看那二元七角五分,他們每月因此而捐給慈濟的金額,都在一百萬元左右,這也是「滴水成河」的例子!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輕視點滴的力量。

有誠意,就有信心

慈濟醫院大林分院即將動工興建,而兒童發展復健中心也正積極籌畫中。也許你們會認為,醫學院、護專的校舍尚在擴建中,怎麼又要建設大林分院及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呢?是不是慈濟已經很有錢了?

記得我當初要建慈院時,一毛錢也沒有,不過我很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是真正想做好事,一定會有人支持。現在我也是抱持同樣的信心。

十幾年前的東部地區,醫療水準不高,如果罹患重病,只能無語問蒼天,所以我下定決心在花蓮建設慈濟綜合醫院。

目前雲嘉地區許多鄉鎮的醫療資源,經衛生署評估,是全省最欠缺的地方之一。

五年前,嘉義幾位民意代表、議長及大林鎮鎮長一起到花蓮來,希望我能在大林鎮建設醫院;當時我衡量自己的力量,不敢答應,後來議長告訴我:「師父,您的愛心每個人都知道,但是愛要愛得普遍啊!大林地區醫療資源很欠缺,從彰化以南,包括雲林、布袋……都很欠缺醫療資源,一旦有人病了,往南是送到高雄的醫院,往北是送到台北的醫院,有時候病人還沒死,去探病的親友卻先死了。」

我問為什麼?他回答:「車子必須跑高速公路,有時在中途發生車禍;我自己的親友中,就有人遭遇這種慘事。我們相信慈濟的精神和力量,一定能在當地建一座好醫院!」

當時我聽了,確實感動了,所以我回答他,只要土地沒有問題,我會認真考慮在那裡建設醫院。

他們回去後,很用心地尋找土地,最後看上台糖公司的一塊土地;我也去看了,確實很不錯,共有十八餘公頃。經過近五年的時間,台糖公司終於同意將土地租給慈濟。

不怕力量小,只怕力量不集中

曾有人向我說:「師父我認識您太晚了,現在醫院已經建好了,學校也蓋得差不多了,我還能為您做什麼呢?」我說:「慈濟的路還很長,慈濟的事做不完,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繼續建設,所以機會多得很呢!」諸

位,如果以前我在建慈院時,你們還不認識慈濟,現在還來得及,慈濟大林分院正需要你們!而且,兒童發展復健中心也需要大家同心協力來完成!

目前醫學科技很發達,婦女懷孕中即可測出胎兒的發育情形,一旦胎兒有神經方面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形,出生後可以馬上給予適當的療育,並且教導他的父母如何幫助這個孩子。雖然這些孩子的智商不高,但是可以啟發他們的本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去年我提出建設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的構想時,很多慈濟人都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事。目前台灣還沒有專門為障礙兒設立的完整療育機構,許多收容障礙兒的機構,只是將這些孩子收容在一大間房內,生活品質低落,看了真令人心痛!

委員們為了籌募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建設基金,靈機一動製作萬用卡來義賣。這套卡片是依照我所說的「用兩腳走路的青蛙」的故事來製作,三張卡片連同故事書,一套賣兩百元,買了這套卡片,不但實用,而且可以做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建設兒童發展復健中心需要一、二十億元的經費,我相信只要大家目標一致,就不怕力量小;怕的只是力量不集中。

能幫助別人,才是有福的人生

慈濟志業是靠大家的力量點滴匯集而成,不管是建設醫院或學校,都是因為『愛台灣』。慈濟近三十年來,在台灣不間斷地援助貧窮苦難的人,未來也將如此。

我們要發願台灣能夠年年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祥和安定;人若平安,就不需要人來救,更可以有力量去幫助別人,能夠幫助別人就是有福啊!

諸位,我們應時時發好願、做好事,這才是有福的人生。在不影響生活的情形下,付出力量幫助別人,多有福啊!有力量就多做一些,若沒有力量,「隨喜」也是功德。

總而言之,我們要時時發好願、做好事,行有餘力就幫助普天下的眾生,如此就是「功德無量」。

祝福大家福慧雙修,歡迎人人都來做一滴「永不乾涸的水」,阿彌陀佛!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世間財世間用

◎靜淇

佛陀曾用一個譬喻,說明「貪利」的人,即使再富有,也覺得不夠,還要再追求,是「真正苦的人」。

貪欲的枷鎖

故事是這樣的:

有兩個人結伴到外地賺錢,雖然已經賺了很多,但還嫌不夠,仍拚命鑽營;結果其中一人因操勞過度病倒,竟一命嗚呼。另一個人看了感到心驚,急忙收拾好錢財返鄉;他回家後把錢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捨不得讓人吃好、穿好,終其一生做個守財奴。

當今社會類似這種「有錢而不會使用」的人太多了;錢,對他們而這,竟然成為一種負擔、一種枷鎖,多不快樂啊!

最近由於某些因緣,我多次進出安養中心,觸目所及都是一些癱瘓,或靠著呼吸器維生的人間苦相。

陳先生今年五十歲,中風癱瘓已達十年,不但長期處在昏睡狀態,連四肢也萎縮蜷曲宛如雞爪。每次去,都看到他妹妹在幫他梳洗、灌食,無微不至的照顧他。

原以為他只有妹妹一個親人,前幾天從看護口中,才知道陳先生不但有妻子兒女、有龐大的產業,更有一個足以警惕世人的故事。

刻薄寡情度一生

他是孤兒,從小挨餓受凍、遭人凌虐,只有妹妹相依為命。也許是小時候受盡苦楚的夢魘揮之不去,他在事業有成後,不但視財如命,薄情寡義,對妻兒親友也斤斤計較,一毛不拔。久而久之,眾親友都疏離了。

據說,他規定一家五口的菜錢每天不得超過兩百元,找回來的零頭還要繳還。有一次太太因為超買了三十元的菜,竟被他修理一頓。

除了吃得節儉外,穿也只能買地攤貨,甚至規定孩子每雙鞋必須穿超過一年才能換新;在交通費、餐費、學費之外,甭想再伸手要一毛錢。

隨著孩子的成長,親子間的關係愈來愈淡薄,夫妻的感情也日漸冷漠,最後竟演變成雖住同一屋簷下,卻形同陌路的地步。這個警訊並沒有改變他視財如命的習氣,他依然故我的每天翻存摺,算存款數,一毛錢也捨不得用。

然而,人生無常,十年前他輕微中風,由於捨不得醫生,又怕住院花錢,便在家裡拖著病,妻子兒女也不願盡心照顧;兩個月後再次中風,整個人就昏睡迄今。

家人把他送到安養中心後,除了每月來繳費用外,幾乎不曾露面。幸好還有妹妹來照顧他。看樣子,他這輩子註定要老死安養中心了。

善用世間財

上人曾說過:「不會善用世間財,是對自己身心最大的虐待。」陳先生就是最好的警惕。人,能取之社會,用於社會,才能享受真正快樂的人生。


▲慈濟訊息

佛心流泉--現在正值少年時

◎主講/證嚴上人

自十二月一日起,「慈濟世界」節目出現在電視螢幕上,每個畫面都令我感動--感恩上人用「愛」鋪著路,引導我們走過三十年的歲月,「片瓦、滴血,上人心」,留下了歷史的足跡、愛的見證,以及美的回憶。這是慈濟文化志業的新里程。

不為自己為眾生

記得開播前,接到一位小姐電話通知,要我去錄影。我嚇了一大跳,足足推辭了半小時之久,我的理由是:希望找年輕一代的,我們老一輩的好好在幕後配合是一樣的。

那位小姐鍥而不捨地和我溝通,當我聽到對方一句話時,內心慚愧極了,那位小姐說:「上人何嘗要上電視?但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祈求天下無災難,也為度化更多的人,所以……」

我的心被一位初發心的慈濟人打動了,我哽咽地回答:「好,明天我一定去。」

放下電話,我的執著還是放不下,跑到化粧台前,看看鏡中人的模樣--畢竟是老了!眼角下垂,皺紋也有,皮膚不白……上電視怎麼能見人?內心還是一番嘀咕。

感恩每一位幕後英雄

儘管嘀咕自己的外表,但最重要的是明天要被訪問,總要臨時抱抱佛腳才行。趕緊把上人的《靜思語》翻一翻,把自己的筆記也讀一讀,並用心寫下一些準備要說的話,直到深夜才入睡。

好幾年不曾上美容院了,為了上電視,清晨就起來準備到美容院,請美容師特別為我梳個莊嚴美麗的慈濟頭才心安。先生看我緊張兮兮的,怕我開車不專心,特地送我到目的地。

我和節目主持人陳鴻先生見了面,他是一位彬彬有禮、敬業樂群的年輕人;湯導播也來為我們打氣加油,她虛懷若谷的工作態度,令人感佩,湯導播誠懇的對我們說:「我們才剛剛踏入慈濟的第一步,什麼都不懂,請師兄、師姊多多教導和幫忙。」

其實,真正教導我們、幫助我們的,正是他們這一群用心製作慈濟世界節目的募後英雄們。

現在就是最好時機

某日,回舍謁見上人,並報告錄影心得。上人說:我們由衷感恩工作人員的辛勞;委員們要用心配合。接著,上人乘機教育我:「不要太著相,現在上電視,正值少年時。」

回家的路上,我回味上人的話--「現在正值少年時」,正是提醒弟子--「把握當下」,今日雖比昨日老,卻比明日更年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