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寰宇慈濟

寰宇慈濟

寰宇之大,您身旁或許就有付出的身影。
精選新聞,助您隨時掌握海內外慈濟事。

【台灣】
因為我好幸福!
台南大愛幼兒園義賣

當螢幕上大愛劇場主角謝坤山正奮力學習吃飯,台南大愛幼兒園的孩子們深深被撼動了!「我們有好手好腳,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幼兒園信心班的五月活動主題是「我好幸福」,該如何讓孩子們化感受為行動呢?師長帶領孩子們自製小點心義賣,所得用來幫助更多人。

孩子們討論完義賣細節後,由愛心媽媽陪同參觀附近的超市,並仔細記錄不同種類的麵包及點心。之後,每位小朋友按照物品清單採購。

謝元嘉和張晏慈負責採買煉乳,一進超級市場便信心滿滿走到罐頭區。可是晏慈從頭找到尾,元嘉從後面找到前面,就是找不到。最後在老闆協助下,終於在奶粉區找到煉乳的蹤影。

王崇亘和林家妤負責採買小黃瓜,「找到了,找到了!」崇亘拿起一條「超大」的黃瓜高興地說。旁人看了卻哈哈大笑,原來那是「大黃瓜」。眼尖的孟儒從高高的架子上將小黃瓜取下,這下子總算找到了。

從「海苔土司捲」到「杏仁薄餅」,小朋友們下了一番苦功夫練習製作,「因為如果不好吃,就沒人要買了,我們就不能捐錢

給師公救人!」

學習製作點心的過程中,師長們分享傑博和諾文狄兩位病童來台求診的故事,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疑惑著:「為什麼同樣年齡,卻有著如此不同的際遇呢?」

為表慎重,孩子們自製宣傳單,在各種點心名稱旁畫上插圖,再將這獨一無二的宣傳單拿回家讓父母選購。洪至璦說自己是「有力出力」--製作小點心,請爸爸媽媽「有錢出錢」--購買小點心。林家妤的媽媽則拿著這份手繪訂購單,向親戚朋友募集愛心,結果接到了十三份訂單。

郭佩蓉的媽媽吳秀珍是杏仁薄餅的指導老師,教導孩子從試做、採買材料到正式量產;義賣前一晚,她還在家挑燈夜戰至深夜兩點,預先製作出約三分之二的量。

大功告成!孩子們脫下手套、口罩、頭巾,捧著義賣所得五千一百五十元,展露笑顏、相互告知:「我們要去捐錢了!」

要捐給誰呢?他們不假思索地回答:「要給師公幫助世界上的苦娃娃--就像傑博和諾文狄!」

(撰文/謝美雪 攝影/黃福全)

老屋 蔡先生黯淡過日
裝修 志工服務到家

老屋中光線不足,屋頂、天花板、牆壁損壞脫落,漸漸失去防水功能;六十一歲的蔡先生克服行動不便,盡可能照顧自己,卻無力兼顧室內清爽。六月六日,台中縣太平區六十二位慈濟志工前往修整清掃。

蔡先生患有先天性骨骼異常,又在十六年前生了一場大病,導致全身麻木、手腳漸漸萎縮。他原本從事手錶生意,無奈健康每況愈下,不得已結束了工作,也在十一年前成為慈濟的照顧戶。

不能行走的蔡先生其實不願屈服於現狀,平日靠著小板凳在地上拖行,也常發明一些益於生活上的工具,幫助自己上下樓盥洗、上下床、爬上電動車外出購物、開關門鎖等。近來,蔡先生的手肘萎縮得厲害,盥洗時無法清洗到背部,於是慈濟志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府協助盥洗。

志工特地在一樓設置浴室,並安裝電子熱水器,讓蔡先生可以每天減少上樓盥洗的困擾。

蔡先生有兩位兒子,長子在外地求學,半工半讀養活自己;次子智障,安置在彰化教養機構。這兩位乖巧的兒子是他精神上最大的支柱,亦是讓他堅強活下去的動力;而志工們每月定期的關懷,則讓他覺得社會還有愛。

這一天,志工們準備了各式清潔用具,爬上爬下刷洗擦拭著陽台、廚房、衛浴等;也把床墊、棉被一一搬出來清洗曝曬。

還有志工爬上二樓,將破舊的石棉瓦換上鐵皮屋頂;將廚房及房間損壞的天花板取下,釘上新的;也把牆壁粉刷上油漆,讓整個空間漸漸有了亮度。蔡先生高興地說:「今後不用再怕颱風警報了,晚上可以安心睡覺了。」

寢室換上新蚊帳、新枕頭,室內牆壁從昏黃變白淨,磁磚、天花板、家具、碗盤等透過燈光的照射,光亮無比。

志工準備了湯圓,就像是入新厝一般熱鬧慶祝。蔡先生有感而發地表示:「感謝志工多年來的關懷,像我這樣的人還有人來關心……」

(撰文/張彗珍 攝影/吳逸猛)

嘉義、新竹爆炸事故
持續關懷受難家庭

六月七日下午,嘉義縣六腳鄉灣內村地下爆竹工廠發生爆炸事故,爆炸威力瞬間將上百坪的工廠夷為平地,造成六死四傷。當晚,慈濟志工前往醫院及殯儀館膚慰傷亡者家屬。翌日上午再至殯儀館,陪伴罹難者家屬等候檢察官驗屍及辦理相關手續,並致贈急難救助金,適時遞上茶水、餐點以補充家屬體力。

遺體被炸得支離破碎,當家屬在尋找親人時,個個哭得幾乎昏厥;志工們將之擁抱或是輕聲安慰,拿著面紙為其擦拭淚水,希望和緩他們的情緒,好讓亡者靈安。

志工蔡琬雯說:「認屍的過程讓家屬幾乎崩潰,見到他們如此悲痛,我們真的很不捨,希望自己能作為他們的依靠。」

在此變故中喪生的侯

先生才二十歲,曾經是慈濟照顧戶,幼時父親車禍往生、母親改嫁,他和兩位姊姊跟伯父同住,慈濟提供經濟協助直到姊弟三人成年、有謀生能力才停濟;如今發生這樣的意外,讓志工好心疼。

另一位侯先生新婚不久,孩子再一個月就要出生;太太傷心欲絕地說:「沒想到剛辦完阿嬤的喪事,又要接著辦先生的,而且孩子一出世就沒有了爸爸,未來的日子怎麼辦……」

汪先生一見到二十七歲兒子的遺體,情緒激動、放聲痛哭:「老天啊!我的獨子啊!」他六十多歲了仍在市場賣涼水,喪子之慟難忍,一直到下午、過了用餐時間,眼前的便當仍吃不下……志工陪伴在旁,勸慰他一口一口吃下飯。

志工九日下午至殯儀館參加助念。由於傷亡者家境普遍貧困,罹難者多為年輕人,遺留下獨居長輩或待援親人,慈濟志工持續關懷中。

‧新竹市民主路一處公寓發生瓦斯氣爆事件,三名傷患送醫急救,其中林先生頭部重傷有生命危險;志工陳素鑾等人聞訊趕至省立新竹醫院關懷。

林先生的母親低頭無語,無力地靠在急診室外,志工將她扶到沙發上,她忍不住悲傷哭了起來,說:「孩子才十六歲,姊姊失業,家中的經濟來源靠他工作維持,怎麼會發生這樣的意外……」志工連忙安撫她的心情。

由於林先生傷勢嚴重,決定轉至林口長庚醫院,林媽媽請託志工侯宗昆隨車陪伴。救護車在急促的警笛聲中上了高速公路,林先生大量出血,情況危急;志工引導林媽媽虔誠稱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以安定心念。

經長庚醫院急救,仍無法挽回林先生生命。志工護送林媽媽回新竹已是晚上十點多,一路上安慰她要照顧好身體。翌日,住在林家附近的志工前往拜訪,致贈慰問金並將後續關懷。

(撰文/張小娟、簡慧珍、侯宗昆 攝影/張小娟)

【美國】
一本屬於我的課外讀物
贈書北加州一萬名學童

「謝謝你們送給我的書,我會努力幫助別人來回報。」「我會每天讀這本書,看完之後和別人分享。」……收到一封封小朋友親筆書寫的感謝信和卡片,那誠摯的筆跡,讓

志工感到先前的辛苦都值得了。

慈濟美國總會為幫助家庭經濟能力較弱的學童養成閱讀習慣,二000年起在南加州發起贈書計畫,至今已送出超過三十五萬本課外讀物。今年北加州慈濟志工首辦大規模贈書,有二十二所公立小學入選,共有一萬兩千兩百位學童獲贈。

這二十二所學校是怎麼入選的呢?一切得從「午餐」說起。

在美國,家境清貧的學生可以在校享用聯邦政府資助的免費午餐;這些學生多來自新移民或少數族裔家庭,父母屬於藍領階級,每個月的工資勉強讓全家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購買課外讀物。

志工們根據州政府教育部提供的免費午餐資料,找出三十所地處較貧窮區域的學校,校內約有九成學生依賴免費午餐。志工逐校拜訪師長、評估需求,從中選出二十二所公立小學--聖荷西三所、奧克蘭四所、舊金山四所、莫德斯度六所及沙加緬度五所。志工提供書單供老師們圈選,其中還包括小讀者喜愛的《哈利波特》與《亞瑟》系列。

四月間,一萬兩千多本書陸續送抵北加州分會,由志工按照學校與班級分好,並包裝得漂漂亮亮,每本書的封面裏有一張貼紙,上面印有慈濟的聯絡地址、電話,並有一空白處讓小朋友寫上名字。

「一本屬於自己的書,和一本從圖書館借回來的書是不同的。學區內許多家庭沒有餘錢購買課外讀物,慈濟送來的這些書,可能是這些學生唯一一本真正屬於自己的書,因此他們會好好珍惜。」聖荷西Alum Rock學區委員梅莎(Mesa)女士說。

舊金山四所學校的小朋友,從扮演大紅狗克里芙(Clifford)的志工林育貞和鄭吉琳手上拿到書,興奮不已。鄭吉琳說:「小朋友一看到我出現,興奮得大叫!我向大

家揮手、獻吻,很多小朋友上前抱我、抓我。我從克里芙大大的眼睛向外看,一張張不同膚色的小臉純潔、無瑕、開朗,他們的眼睛彷彿發出光芒,像兩顆星星掛在臉上,讓我印象深刻。」

莫德斯度(Modesto)墨裔農工家庭眾多,志工在贈書之外,也貼心的提供小朋友制服、內衣褲,且在學校舉行一週大考時,供應了三千多份點心--「有時小朋友太緊張,寫不出答案就哭了,有的根本不來考試。而這次有點心作獎勵,小朋友應考的心情好多了。」志工楊應禮說。

莫德斯度的馬歇爾(Marshall)小學校長在贈書活動後寫了一封信給志工:「鼓勵學生做好事,盡力幫助他人,這是慈濟帶給孩子的教育!」沙加緬度(Sacramento)的太浩(Tahoe)小學生更是有備而來,在獲得贈書後,馬上回報一首歌曲,讓志工們大大驚喜。

(文/段岱佳 攝影/石一曙)

七年深耕社區獲肯定
奧克蘭市訂立慈濟日

美國加州奧克蘭市市長布朗(Jerry Brown)六月四日宣布當天為「奧克蘭慈濟日」,感謝志工自一九九八年以來持續對社區付出關懷。

慈濟在奧克蘭市提供的服務包括:關懷學前兒童與協助照顧特殊兒童、低收入社區學校兒童贈書活動、提供家庭急難救助、老人院探訪、供應街友熱食及冬令發放、定期感冒疫苗預防注射及健康諮詢、個案居家關懷、監獄探訪、資源回收及每月定期掃街活動等。

這項表揚活動在奧克蘭市政府「學前兒童教育計畫」(Head Start Program)學年結束的慶祝活動中進行。過去七年來,慈濟每年學期末會到此項計畫涵蓋的十九所學校及七所育兒中心發放書包等學習用品給畢業生。

當天各校老師、職員及校長近兩百人歡聚一

堂,學生也致贈親手做的工藝品給慈濟志工。

(撰文/沈明敏、關曉名 攝影/林慈泓)

【多明尼加】
土石流奪走數千人命
志工勘災發放兩千人次

清晨四點多,多明尼加及來自美國新澤西的慈濟志工,自首都出發前往土石流重災區吉曼尼(Jimani)發放。急速前進的車上,志工想起此次災難造成大地滿目瘡痍與無數殘破家庭,怎麼也無法闔眼補眠。「嘆人生無常,也嘆眾生無知--如果不是因為濫墾濫伐、破壞水土保持,又怎麼會發生如此悲劇……」災後翌日即搭乘直升機前往勘災的慈濟志工蔡慈力感嘆。

五月中下旬,連續豪雨在中美洲多明尼加與海地釀災,逾一千五百人於土石流與洪水中喪生、近兩千人失蹤。二十五日起,多明尼加與新澤西的慈濟志工結合赴兩國勘災。

志工進入多明尼加西南方的Independencia省,六百多公尺高的山頭,幾條像是瀑布的土石流痕跡明顯可見,衝擊下來的力量連水泥建物也抵擋不了。原本青翠的田園社區一夕之間成為寬大河床,被土石流沖走的人、動物、屋舍,不是被埋在河床下,就是被沖到遠處的鱷魚潭中。

「災區沒水、沒電、沒瓦斯,救濟物資堆在路口或牆腳,街上滿是災民或站或蹲。這景象就如同五年多前喬治颶風後慈濟前往勘災時所見……」新澤西志工林慮瑢說。

吉曼尼是多明尼加最貧窮的小鎮,鄰近海地,近八千居民有一半是來自海地的非法移民;土石流造成三百多人往生,倖存者多避難在收容所中,缺

乏乾淨飲水、乾糧與衣物。

五月二十七日,志工赴吉曼尼發放八百多人份的牛奶、飲水、麵包、衛生紙、餅乾、衣物與鞋子;六月六日再度發放餐具、梳洗用品、漂白水、衛生紙、餅乾及礦泉水,嘉惠一千兩百人。

看見滿滿的災民擠在蓋了一半的建築工地、如房間般大小的小教堂,這樣淒涼的景況,讓志工情不自禁掉下眼淚。

一位媽媽接過志工發給的物品後,突然號啕大哭:「我不要這些東西,我要我的孩子!」原來她的六個孩子全部罹難了。除了抱著她、陪著掉淚,志工也無言。另一位太太也隨之哭了起來,她的孩子和先生都往生了……

志工也於六月四日赴省立醫院(Hospital Jose Perez)探望急需開刀卻付不出費用的傷患。「踏入醫院,心就痛了起來--這個猶如烤箱的地方,健康人只要待上一會兒便覺得難過,何況病人?」

蔡慈力說,昏黃的燈光、長廊的盡頭,住著三十一歲的米葛莉娜(Miguelina Nova Montero),她原有七個孩子,災後只剩三個。

當醫師掀開米葛莉娜的棉被時,「我與她同時『啊!』了一聲--她是痛得大叫,而我卻是震驚莫名!無法直視那血肉模糊的樣子,眼淚隨即奪眶而出。」蔡慈力說,難以想像米葛莉娜被大石撞擊後,是如何忍住疼痛與湍急大水搏鬥,撿回生命。

隔兩間病房,住著米葛莉娜二十五歲的妹妹,也同樣是重傷。志工不捨兩姊妹受苦,決定支付所有醫療費用,「救人如救火,我們不能等待!」

(撰文/蔡慈力、林慮瑢 相片/美國新澤西分會提供)

【泰國】
洪水帶走一切
鍋碗瓢盆來得正是時候

連續豪雨下得讓人心驚,住在河岸的這戶人家正準備逃離,但九十幾歲的阿嬤說,住在這裏那麼久,什麼沒見過,不會有事的。

不久,大量土石夾帶樹木被洪水衝下山,淹沒了這一帶房屋,阿嬤與兩位女兒、一名孫子都喪生在這場意外中……

距離曼谷五百三十公里遠的泰北達府妹拉瑪縣,五月十八日到二十日

的嚴重土石流災情造成五人喪生、一百二十戶房屋全毀、兩百五十五戶半毀。

志工五月二十五、二十六日前往勘災,眼見土石夾著上游而來的木材處處堆積--有些房子的窗戶或門口伸出巨木,有些房子被壓在木堆裏,但這些都還算幸運的,還有房子隨著土石流走……居民正忙著搶救任何堪用的材樁準備重建房舍。

慈濟在勘災後四天完成物資採買,四十四位曼谷志工六月一日夜晚十一點出發,清晨七點抵達達府妹拉瑪維他雅坤學校發放現場,與清邁的志工會合。

妹拉瑪八個村落房屋倒塌的居民,多數避居親戚家,或分住於三所廟中,另有少數人賃屋而居,政府單位正研擬補助和安置計畫。

在慈濟發放前,已有慈善單位前往發送米糧與速食麵等;但居民反應家當全部流失,空有食物也無法烹煮。

因此志工準備了炒菜鍋、鍋鏟、大小湯鍋、湯杓、湯匙、餐盤、大小碗及棉被、草蓆共五百份;也補助房屋全倒者三千銖(約台幣兩千四百七十三元)、半倒者一千五百銖(約台幣一千兩百三十六元)。

發放現場,災民心有餘悸的模樣讓志工不捨;他們也慶幸有慈濟準備齊全的生活用品,可以暫度難關。

三十歲的拉敦說很高興看到慈濟人到來,她的先生曾經到台灣打工五年,好不容易存錢蓋了一棟房子,但只住了一年就被土石流摧毀。「只好再找機會去台灣打工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啊。」

除了妹拉瑪四個發放定點外,志工也前往需花上兩小時車程的美等,及一百六十公里之遙的踏松洋兩地發放。

當慰問金和物資送抵居民手中,從他們開朗樂觀的笑容中,讀出了山裏人民最直接熱情的回應。

(撰文/李慈涵、彭秋玉、黃雅純 攝影/陳忠夫)

【印尼】義診、配眼鏡
相聚在此 了解的開始

住在蘇門答臘島南榜的Saimin是位三輪車伕,他六歲的小女兒Suana罹患先天兔脣,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問:「爸爸,您什麼時候帶我去縫補我的嘴?等縫好了,我就可以到姊姊的學校上學了。」

女兒的願望,終於在慈濟印尼分會第十八次大型義診中實現……父親說著說著,忍不住流下開心的眼淚。

五月二十八日中午,一輛輛巴士陸續來到雅加達慈濟大愛一村,他們是遠道來參加義診的病患和家屬,經過舟車勞頓,多數人顯得疲倦,志工安排他們在村內的慈濟中小學住宿;隔天早上七點多,數百位來自各地的民眾,已集合在慈濟義診中心前面等候看診。

義診現場,南榜區Hilda修女的身影再度出現,她自二00一年起,下鄉找尋貧病患者接受慈濟的醫療服務,這次更帶來四十多位患有兔脣、白內障、象腳症的民眾。

修女說,在南榜有許多象腳症患者,可能因貧窮而營養不足,加上當地蚊蟲多所造成的。修女說,自己能力有限,很高興能結合慈濟的援助;她也鼓勵教會裏的年輕人來當志工。

在這次五月二十九、三十日義診中,三百三十位醫護人員與慈濟志工共服務了三百四十九位患者,他們分別來自雅加達市區、西朗縣、西爪哇Cianjur區、Jatibarang區、蘇門答臘島南榜區等。

‧慈濟印尼分會五月二十三日前往茂物市(Bogor)巴隆區(Kec. Parung)的奴魯亞.伊曼(Nurul Iman)習經院,為學生健檢與配眼鏡。

當天配鏡有三百九十

四位、牙科診療六百零三位,內科看診達一千兩百八十人次。雖然看診人數很多,但是學生們自動排成整齊隊伍等候。學生健康小組組長Tati說:「幸好今天有四十多位習經院同學來當志工,幫忙維持秩序。」

義診進行的同時,慈濟中小學學生向習經院學生學習文藝,習經院學生則向慈濟學生學習手語、吹笛等,並邀請一起參加午禱。

備受印尼伊斯蘭教徒愛戴的習經院院長哈比.沙卡夫(Habib Saggaf),引用了《可蘭經》經典講示:「真主創造人類,賦予相互敬愛、相互幫助。雖然不同國家或種族,但彼此了解溝通,達到至善者,將處在真主的身邊。」他也特別說道:「從今天開始,所有習經院的學生將登記成為慈濟志工。」

奴魯亞‧伊曼習經院共有三千七百多位小學到大學的學生,早上習經、午後閱讀英文和阿拉伯文等課程,下學年度預計將增加中文及韓文課程;習經院如此重視語文課程,是期望增進不同民族間的了解。

慈濟印尼分會去年八月開始,每月提供習經院白米,也計畫援建校舍。

(撰文/蔡慧真、伍相欣 攝影/Jinnifer)

【新加坡】
呵護勞工 有家的感覺
工地人文促進族群互動

興建中的慈濟新加坡分會,建築風格以台灣靜思堂為藍本,還同時「移植」了台灣慈濟志業體建築的「工地文化」。目前,不但工地朋友適應「高品質、高環保、高安全」等各項措施,連媒體和建商也紛紛前來參觀報導,直誇「真是愉快、整潔、美觀的工作環境啊!」

志工們期望把人們印象中雜亂無章的工地,營造出家的感覺,在工地裏設有茶軒、客廳、齋堂、

浴廁等,建材整齊置放,地面打掃得很乾淨。

每天,志工媽媽們穿戴著頭巾、圍裙,輪值為工地朋友做餐點,招呼他們飯前洗手、遞上毛巾擦汗。

剛開始,工人朋友很拘束,對素食也不是很喜歡,飯菜剩下很多;現在,他們會因為美味佳餚而一再添飯。志工也貼心地在筷子之外附上叉匙、調配辛辣口味餐點,讓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與孟加拉的工人朋友更樂於享用。

工地經理楊海益說:慈濟文化很有感染力,勞工朋友在此服務雖然只有數月,但工作態度和互動上有很大轉變。

以往各組各族勞工彼此很少溝通,現在有機會一同吃午餐,交流多了,感情也融洽了,工作時也很樂意配合。楊海益說,除了慈濟人的真心對待之外,工地文化區的志業看板,也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孟加拉勞工朋友坎站(Kanchan)說:「我在新加坡工作已經七年了,從沒有遇過這樣特別的業主。慈濟人就像朋友一樣,和我們非常親近,這也讓我們更想把工作做好。」楊海益也說,有了免費餐點,刻苦節儉的外籍勞工也能省下餐費,寄回家鄉給親人。

五月十五日舉辦的工地聯誼會中,志工準備晚餐和團康,讓勞工朋友們喘口氣;當他們打開志工精心包裝的禮物,不禁激動歡呼!原來那是志工媽媽們籌錢購買的電話卡。

坎站當下就打電話回家,告訴媽媽,他在新加坡也有很多「志工媽媽」,使他非常想念家鄉的媽媽;他也第一次對媽媽說:「媽媽,我愛妳。」他們母子倆已經有七、八年未曾見面了……

二十三歲孟加拉籍的大樹(Tazul),在新加坡工作三年多,也很想念媽媽。他說:「在工作時要處處小心,保護自己身體,避免受傷,是報答父母恩的一種途徑。」他準備明天一早就要打電話回家問候爸媽。

「新加坡素有『空中花園』之美名,處處乾淨整齊。如果能在本地推動工地文化,會是件有意義的事。因為連工地都能保持清潔、美觀,可見新加坡的環境衛生落實得很徹底。」慈濟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期待工地文化也能成為一股風潮,讓新加坡更美。

(撰文/楊淑元、林翠蓮、王慧云、王慧妮 攝影/黎東興、黃慧雲)

▲一句話的力量

我家妮塔

◎撰文/吳貴芳

妮塔照顧著我的婆婆,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
如今她生病了,我有義務照顧她,但是……

身為長媳的我,長年與公婆住在一起。由於這幾年婆婆年邁、行動不便,在家人的體恤下,申請了一位外傭幫忙。

她的名字叫「妮塔」,和我們相處愉快,是一位稱職的好幫手,婆婆也把她視為孫女般疼愛。

妮塔來到台灣半年後,某一天突然咳嗽不止,看遍住家附近的大小診所,都被診斷為感冒,但治療後病情並沒有好轉,全家人擔心不已。

一次,我在帶她看病的途中,巧遇多年不見的醫師朋友,跟他提起了妮塔的情形;於是他摸了摸她的脖子,告訴我:「明天帶妮塔到大醫院掛號,愈快愈好!」

隔天在這位醫師朋友的安排及幫忙下,妮塔住進了醫院;一連串的檢查證實--她得了癌症。

對於隻身在台的妮塔而言,我就是她的親人,有一分責任及義務照顧她。每天,我乘著婆婆未起床前,先到醫院探望妮塔,然後再回家服侍婆婆起床、梳洗、吃早餐;中午,我利用婆婆午睡時,再跑一趟醫院。

就這樣一天來回數次,加上對妮塔病情的擔憂及無助,有時我累得想放聲大哭,或是埋怨沒有幫手。

一日,我拖著疲累的腳步走進家門,心中正嘀咕著,突然抬頭一看玄關

桌子上擺飾的幾行字:「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這句法語,是上人年年的心願,此刻有如當頭棒喝打在我的身上!

平時,我樂意援助不相識的人,但現在身邊出現需要幫忙的人,我卻還抱怨,忙忙碌碌而無法讓心定下來,使得心鏡不自覺地蒙上了一層厚厚的塵埃。進入慈濟不就是要學習慈、悲、喜、捨的精神嗎?我應該要多承擔,思考如何讓逆境變順境呀!

從那天開始,我不再害怕天亮的到來,遇到問題就用心面對及處理它,心情也隨之輕鬆了許多。

後來,妮塔的病情每況愈下,考量到菲律賓的醫療及她家庭的經濟狀況,我希望她留在台灣接受治療及手術;但善解人意的她要求我們讓她回菲律賓。她說:「太太,我不能讓您照顧……請您讓我回去,就算我死也要死在家鄉……」多心酸的心情、多難的決定啊!

我和醫師商量後,告知仲介公司妮塔決定返鄉。但仲介公司告訴我:「現在中菲準備停航了,很難買到機票,否則就要到香港轉機。這樣可以嗎?」

我捨不得讓妮塔拖著病體輾轉回家,「能不能再問問旅行社?貴一點沒關係,我相信一定會有的。」

隔天一大早,仲介公司打電話告知:「今天中午有最後一班直航班機,還有一個位子。來得及出院嗎?」「行,先訂下來吧!」於是我匆匆忙忙趕到醫院,簽下了放棄治療證明,讓妮塔如願回到菲律賓。

多年後回想此事,感恩當時有許多貴人相助,讓逆境轉為順境。上人的「新年三願」也一直深植在我的心中,伴我度過每個難關,因為只要鼓起勇氣,路就會愈來愈寬廣。

我也發現,心念一轉,人也就跟著轉;人轉了,境界也隨之改變,不再有所謂的逆境了。

【一句話的力量】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這句話振奮了我,完成妮塔返鄉的心願,
也伴我度過往後一次次難關。

【一句話的力量.歡迎投稿】

一句「靜思語」,引領您在當下一刻從悲觀變樂觀、轉盛怒為冷靜、化憂煩而豁然……歡迎與我們分享這「關鍵影響」的剎那。來稿請寄一0六台北巿忠孝東路三段二一七巷七弄三十五號三樓慈濟月刊編輯部收,或e-mail:reader@tzuchi.org.tw

▲靜思語教學法寶

黃鳳純 教育出幸福天使

◎撰文/莊麗敏

我相信不斷跌倒又站起來的孩子,挫折容忍度會比一路順遂的孩子高。
所以,完美形象的孩子,我會為他找缺口,
讓他品嘗失敗的感覺;
沒有自信的孩子,
我會努力為他找尋優點,
肯定他、給他信心。
我是個挺麻煩的老師,
感恩所有家長對我的包容,
讓我能夠做許多的嘗試。

新學期開始,屏東潮和國小一年級導師黃鳳純照例在聯絡簿的第一頁,與家長互動、溝通她的教育理念。

黃鳳純請家長協助孩子適應小學新環境,例如鼓勵孩子:「好勇敢!敢自己進教室。」「老師說,你在學校表現很棒!」如果孩子表現不佳,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沒關係!明天你一定會做到!」「孩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黃鳳純相信,有父母祝福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如果我們太急,就會傷了孩子

黃鳳純身材纖瘦、戴眼鏡、慣常綁著一束馬尾,看起來有點嚴肅。她形容自己能吃、能睡,只要一躺下去就會馬上睡著;她也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曾有家長看到她,心裏想著:「這個人很急躁!」近幾年再看到她,覺得:「妳怎麼可能有這樣的耐心?」

黃鳳純說,接觸「靜思語教學」後,一直提醒自己「調整、調整」。「孩子需要我們以愛心、智慧來對待。教育不是速成的工作,急不得,往往我們太心急了,無意中傷害了孩子;面對自己的失誤時,請讓我們勇敢地向孩子道歉。」

「安全第一、生活教育優先、培養良好學習態度、強調閱讀能力」,是黃鳳純四大教育原則;而她也認為:沒有任何教學方法是唯一或最佳的選擇,只有透過實際接觸,才能調整出適當的教學法。

黃鳳純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學習潛能,所以她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她也嚴格要求生活常規:準時、責任感、不偏食……

小朋友不寫功課,黃鳳純會拿靜思語提醒他:「盡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多做多得,少做多失。」「知識要用心體會,才會變成自己的智慧。」

黃鳳純說,她會一直這樣叮嚀孩子,也跟家長溝通,同樣的問題或許要跟孩子講個十遍、二十遍,甚至一百遍,但就是要有耐心。

「人性本善,只要老師、家長不放棄,其實,孩子的壞習性都會

變好,只是改變程度大小而已。家長如果能配合,那我們的力量是加乘的。」黃鳳純對孩子充滿信心。

請老師實現我的願望

「老師,他……」「老師,他又……」對於愛打小報告的孩子,黃鳳純自有她的一套。

「你常跟老師講這些細微的事情,別人會覺得你很小心眼。你如果是為了讓對方變得更好,那樣是好的;」黃鳳純說:「但是,如果你來報告,是為了讓那個人被老師處罰,這樣的心態就不對了。」然後再提醒孩子:「做人要小心、細心,但是不要小心眼。」

「我對孩子盡量公平,不管他們是多麼聰明伶俐。」黃鳳純說:「有位聰明的孩子,在幼稚園階段,常被人稱讚很棒;就讀國小一、二年級時若有表現不好,我就會糾正他,所以這個孩子剛開始對我蠻有敵意的。」

現在他已經三年級,幾乎天天放學時都會跑來問黃鳳純:「老師,有沒有事情要我幫忙做的?」

「如今,他變得很愛我,真的喔!」此時的黃鳳純,就像慈母正在述說自己的小孩,那樣開心、歡喜。

黃鳳純說,孩子會觀察你有沒有真的愛他,而老師也試著摸索怎麼帶學生,「如果同樣學生帶第二年,仍沒辦法讓他認同你,老師就要自我檢討了。」

還有位學生,剛入學都要父母拖著才肯進校門,營養午餐時間,也常常偏食。黃鳳純要求他:「全部吃光光,不可挑食;你可以告訴我,你要吃少一點;但是,不能告訴我,你不要吃。」

二下時,黃鳳純常教孩子們手語「一家人」,這個學生對她說:「老師,我們永遠是一家人。請老師實現我的願望:我希望三年級時,老師能繼續教我。」

八十五分媽媽的一杯果汁

當孩子任性的時候,怎麼辦?黃鳳純會正色告訴他:「我不接受你的無理取鬧,你沒有權利任性。」

如果孩子繼續任性,怎麼辦?黃鳳純想了一個方法,扮演一星期的「任性老師」,當孩子的鏡子,讓他體會到被任性對待的感覺。當然,這得先與家長溝通。

通常,黃鳳純會先把處罰的原則及規定說清楚,當孩子們違規時,會提醒再提醒;提醒無效,就會請他站著、靜坐、面壁、抄寫、不准下課;如果孩子仍沒有

改善,她就會請出「戒尺老師」打手心--除非不得已,黃鳳純期待「戒尺老師」只是備而不用。

黃鳳純也有「免打一次」的教育方式,讓本來要受罰的小朋友,有機會當「門窗長」、「福氣長」……有天陳同學問他的媽媽:「媽媽,如果我犯錯了,您可不可以也像老師一樣,先用講的,如果第三次犯錯,才用處罰的。」

短短的一句話,讓這位媽媽感觸良多:「我覺得好慚愧,可見長久以來,我對孩子沒做到足夠的耐心;也期許未來,能像鳳純老師一樣,拿捏得恰到好處。」

這位媽媽也說:「來學校的時候,好幾位小朋友主動和我打招呼,甚至在背後就認出我,一句『阿姨好!』『陳媽媽好!』聽來好窩心啊。真的就像老師講的,孩子就像天使,從他們純真的臉龐,看到了感動。我真的好喜歡他們,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

媽媽在聯絡簿上寫著:「聽到孩子說:『媽媽,您現在已經是八十五分的媽媽,真的很不一樣了喔!』這句發自他內心的話,令我高興到眼睛泛著淚光。」

「好幾次去接孩子放學時,想到竭盡心力的您,都想問您一聲:『老師,可以請您喝一杯果汁嗎?』想做這件事,可是又怕太突兀,造成老師的困擾,所以藉此直接問老師:可以嗎?」



以前黃鳳純常抱怨:「又不是我的小孩,我為何要為他們付出那麼多?」

現在她歡喜地說:「進入慈濟,幸福指數比較高,每天都很快樂地從事靜思語教學。現在如果遇到家長不配合時,我會把抱怨放下,以一顆很單純的直心去面對;你會發現,做就對了,就那麼簡單!能做就盡量去做,真正的享受幸福!」黃鳳純閃亮的眼睛訴說了她的生活很踏實、很知足。

出門了,黃鳳純穿著運動服到校,帶著她的孩子們在運動場跑一跑、動一動,讓小朋友四肢發達,頭腦也發達。

充滿希望的一天,又將開始……

【黃鳳純送給家長的貼心話】

在檢查孩子的作業前,可以讓他當自己的小老師--為他準備一支有顏色的筆,但不要是紅色的,在每一題或每一行的最前面批改。這種作法可以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和省思能力。

【黃鳳純送給家長的貼心話】

在催促孩子早睡時,不妨告訴他為什麼規律的生活對健康比較好;你會發現,孩子比較願意聽從。

【黃鳳純送給家長的貼心話】

陪伴孩子建立閱讀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卻是送給孩子一生「最重要的禮物」之一。

【黃鳳純送給家長的貼心話】

提升自己的水準,降低對孩子的標準,承認孩子有個別差異,欣賞他們的不完美。

▲天涯共此情

陽光下,他的新生

◎撰文/康慈定

「有時候,我也看不到盡頭;
但不是盡頭引導著我,
而是我的信心和毅力支持了我。」
十二年的監獄生涯中,
他從只受過七年教育的幫派少年,
自修取得大學同等學歷。
而今出獄後認真工作,
餘暇當志工……
他千辛萬苦,
終於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每次到紐約北方大道那家二手車行看他時,陽光映在他俊秀的臉上,燦爛的笑容,任誰都看不出他幾個月前才剛從黑暗的監獄出來。

這是他出獄後的第一份工作,他很感激義大利裔老闆這麼信任他,一點也不計較他的過去,願意給他一個悔過自新的機會。所以當他被錄用後,就很努力地賣二手車。

車行員工除了一位和他一樣是華人的經理外,幾乎全是非洲裔人士。他的個子不高,站在那些高壯的同事身旁,我有點擔心他是否能勝任賣車工作。

去年耶誕節前,我與他在經理室門口會面,言談中,他指著經理室牆上的布告欄要我看。只見他的名字下排了一輛輛的車子圖樣,我才在數著,他就迫不及待、神采飛揚地告訴我:「這個月我賣了十一輛車子哩!業績第一名。」

我再看看其他人名字下不是畫著一輛車,就是三、五輛車而已。不禁脫口而出:「Johnny,你真的很棒!」

回首十年前,來自獄中的一封信

認識Johnny是在一九九三年的冬天,我收到他與另位一位叫David的少年,從紐約上州Consackie監獄裏寄來的一封信,與捐給慈濟的一張美金一百元支票。他們簡短的幾句話,深深感動了我:「希望藉這小小的心意,替世界增加更多的希望。因為自身情況無法捐更多的錢,希望這一百美元能略盡心意。」

從那時起,我決定要與他們通信,沒想到這魚雁往返整整有十年了。Johnny與David也由當初那個懵懵懂懂的少年,變成如今三十而立的青年了。

Johnny十二年的監獄生活是如何度過的?他在去年九月出獄後沒多久,受邀到慈濟長島支會去和當地的青少年交流。當他提及在那黑暗角落的青春歲月時,他的聲音微微顫抖,眼眶中似乎有什麼東西在滾動。

在孩子們驚奇的眼神中,他娓娓細訴自己如何從一個街頭幫派小混混,在獄中大徹大悟後,經過千辛萬苦才改變自己命運的心路歷程。

他將每天在廚房打工賺取的微薄薪資,一點一滴儲存起來付學費,「別人念大學只要四年,我卻花了十年,因為學費每年都在漲;我一週做三份工作、六十多個小時,工錢還不夠付學費。」

他從來不買東西吃,因此每次看到獄友在吃零食時,只能嚥口水。別人以為他在虐待自己,更有人笑他是小氣鬼,連獄中警察都問他,為什麼要讀那麼多書?他只回答,等我讀完大學後,別人就會了解我的努力,不會再笑我了。

然而在獄中,一個人即使想要變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說:「在牢裏一百個人中只有一人是好人,而九十九個幾乎都是壞人。」在那麼險惡的環境中,他想上進求學,卻遭到其他獄友的嫉妒或不屑,所以他總是偷偷地讀書,有時還得掩飾自己,不要讓別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當別人在玩或睡覺時,他都在讀書。他說:「獄中生涯很容易讓一個人自暴自棄,雖然有時候我也看不到盡頭,覺得人生無望;然而最後引導著自己的不是盡頭,而是信心和毅力,始終支持著我一步步往前走。」

「在獄中,人很容易變得怨天尤人,怪這怪那、不滿現狀。」Johnny說,當他看到一些獄友終年都沒有人來探監,甚至有一位身故後連遺體都沒人來認領的淒涼景況,頓時讓他覺得自己在獄中還能讀書,且常有親友探望而感到很幸福、很感恩!

心疼的媽媽,牽掛黑暗角落的孩子

今年元月底,Johnny再度來到慈濟紐約分會與一些青年朋友分享他的獄中人生。當他勇敢在眾人面前懺悔並說出一路走來的心情時,許多人都深受感動;尤其一些陪著孩子來的媽媽們,更在一旁暗自飲泣。有人說,Johnny真像是污泥中的一朵蓮花……

十二年的夢魘已成過去。如今,Johnny如同鄰家的大男孩一樣,每天按時上下班努力工作,遇到假日則與慈濟志工到老人院煮熱食給耆老們吃,偶爾也會參加慈濟的青少年活動,日子過得簡單而充實。

冬寒時分,每次開車經過他上班的車行,我總會進去看他。想到在那冰天雪地的日子,他都得在室外帶著客人看車,心中有些不忍。去年耶誕節我送他一條厚厚的圍巾,每次去看他時,他始終帶在身上,我知道他是要讓我安心,就像一個懂事的孩子般。

有一天,我突然收到Johnny寄給我的一封信。心想:我每星期都會跟這孩子見面,有什麼特別的事還需寫信?打開信封一看,竟是一張一百美元的支票,信紙上寫著:「Dear康師姊,十年前是一年一百元,現在是一個月一百元。一樣希望這一百元能為天下帶來更多的希望。」讀著讀著,我的眼眶不禁再度濕潤起來……

今年農曆新年過後,他首度到獄中去探望昔日獄友David,我託他送給David一塊蓮花玉項鍊。他回來時告訴我說,David看到那朵蓮花玉時,感動得哭出來。

一個星期後,我在慈濟捐款的收據裏,赫然發現一張來自上州監獄的五百美元捐款,一個熟悉的名字映入眼簾--David Lou。當下我感動得淚水直流,一顆心像刀割一樣,再度飛到遠方那個黑暗的角落……

▲喜樂證言

看見萬花筒外的世界

◎撰文/徐錫滿 攝影/林炎煌

二十歲那年,程恆生的視覺突然朦朧失焦,
世界只剩眼前幾吋,就像萬花筒裏散亂撕裂的圖片。
他學習與疾病共處,找尋人生價值並付諸行動。
「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後。」
海倫凱勒這句箴言,程恆生做到了!

清寂的早晨,暖柔的晨光從窗櫺框縫間灑入,程恆生微睜雙眼,甦醒,朦朧地看著炫麗的日影輕移,猜測今天是個晴朗的好天氣。

即使是假日,他一樣在清晨五點起床;做完運動,便摸索著炊具煮麵、燙青菜吃。充足的光線,讓他可以勉強看見前方幾公尺的物移,也可以坐車回西螺老家。

走出工廠的宿舍,到樓下公車站牌候車;從彰化到西螺,光是等車常常就得花上三個鐘頭,不是

車沒來,而是車都走了--因為他無法分辨車子究竟是停靠在前或是後,才想問個清楚,車子常常不等人就開走了。

程恆生只好等著遇上有愛心的路人幫忙,才能搭上對的車。上了車也不敢找位子坐,眼中一片模糊,看不清楚那裏還有空位……

這是他生活裏所見的一切,就像是萬花筒裏繽紛卻模糊的世界。

【看不見的世界 看不清的未來】
「人生是一連串的課程,必須活過才能明白。」
--海倫凱勒

程恆生三歲時,父親棄家而去。他對父親的記憶一片模糊,只在小時候聽母親與阿嬤說過,父親又菸、又酒、又有外遇。小時候對母親的記憶,總是一身汗水淋漓地回到家,卻不曾聽她喊過累。

不識字的媽媽為了挑起家計,曾經騎人力三輪車載客養家,一騎就是十幾年,直到年紀大了騎不動;打零工、割稻、工廠雜工,她什麼都做過;後來又替鄰居削水果、地瓜、絲瓜等,經常做到半夜,賺取微薄的工資糊口。

程恆生國中畢業時,母親對他說:「如果要繼續讀書,就要靠自己……」他半工半讀完成高中學業,二十歲那年考上二專夜間部,白天也找到一份好工作,獲主管器重。

看似嶄新人生的開始,卻沒想到,一個未曾聽聞過的陌生疾病,正悄悄地找上他。

貝塞特氏症,是個極特殊的免疫系統疾病,令他的器官不斷潰瘍--眼睛葡萄膜發炎、皮膚發癢紅腫、關節像是痛風般疼痛難以行走、腸胃發炎、口腔裏更是千瘡百孔,吃喝都很難過……全身就像是個發炎體,每天都有著不同的變化。

曾獲學校素描比賽第二名的程恆生,希望能考上代課老師甄試而重拾畫筆;然而此刻,「五根手指頭伸出來,看不到就是看不到!叫我不放棄學業與工作都不行!」

人生從有到無的絕望侵蝕著他,眼睛所看到的畫面就像散亂、撕裂的拼圖,他非但看不清這個世界,更看不清自己的未來,不得不放下夢想的畫筆,回家休養。

【家庭與工作 再見光明】
一個人如果有一段時間瞎眼或耳聾,也許是一件幸福的事;
因為黑暗會讓他了解光明,無聲會讓他更能享受美妙的聲音。
--海倫凱勒

突如其來的病痛打擊,程恆生的性情起伏不定,常會鬧脾氣、摔東西;母親總是默默陪伴,從來沒有一句責備,只偷偷地掉眼淚。

母親知道程恆生喜歡種花,四處覓回他還沒有種過的花;程恆生養的一隻小鳥死了,他哭得傷心,母親更是難過:「阿生,你不要哭,心要放開一點啊……」

母親每天蹲坐在前庭,一刀一刀辛苦地削著小黃瓜與馬鈴薯,養活這個家……

程恆生在家休養了兩年,視力恢復到零點三,便迫不急待地找了份工作。然而,才做不到一個月,身體無法負荷,眼睛又嚴重發炎了起來。

「那時為了保住工作,我不敢讓人發現自己看不清楚。」但是,他一整天不敢上廁所,身上又常撞得瘀青;攝氏一百八十度高溫的工作機台也將他燙得渾身是傷……公司發現有異,決定將他辭退。

程恆生苦苦哀求,只求給他一碗飯吃、讓他能夠養活自己就好。老闆好心留下了他,調整工作內容,同事們也很照顧,才讓他黑暗的人生,再見一絲光明與溫暖。

【零一哲學 健康是起點】
自信是命運的主宰。
--海倫凱勒

公車開到了西螺,程恆生卻看不明白,也沒來得及問清楚,常常下錯了站;即便只是離家一站的距離,他也得走上一、兩個小時。

走在路上,最怕的就是掉進水溝,或是被車子撞上,走裏走外都不是;尤其到了晚上,眼前一片黑暗,心中總是特別惆悵,他只好邊走邊鼓勵自己:「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放棄自己,日子再怎麼艱難,我都要留在工廠裏,掙一口飯吃……」

好不容易到了家門口,眼淚落下,卻不知是悲還是喜。

工作之餘,程恆生的世界是封閉的。但他從有聲書裏獲得養生知識,開始茹素、靜坐、慢跑、學習中醫調理。為讓臟器負擔變小,他改變飲食習慣,斷絕油炸、刺激性食物,就連調味料也不加,只吃川燙的自種蔬菜與麵食。

「開始不加調味料時,幾乎連飯都吞不下去。我問自己:你要肚子餓還是要放棄?如果放棄吃素,就是放棄自己的人生,你願意嗎?」程恆生刻意讓自己餓上一陣子,等有胃口時再吃。「『性定菜根香』,媽媽說我以前很挑食,如今卻吃得這樣清淡……」

程恆生自行料理三餐,從煮到吃,一切都在摸索中完成;雖

然切菜、削水果常削破手皮,但他告訴自己:「未來的人生,我一定要自立自強!」

幾年下來,他不但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更能掌握,也利用最自然最沒有副作用的方法,大大降低疾病帶給自己的傷害,讓不停發炎的身體獲得喘息。

從病痛中振作,程恆生深刻體會到「零一哲學」。

「健康若是一,媽媽是0,我的家庭是0,我就擁有一百了;如果再多一間屋子,就是一千;如果能娶妻、生子,就是一萬、十萬……但是,缺少了健康,就算擁有再多,我還是0!」

體會到健康就是財富,他所要做的就是調養好身體,以儲備更多、發揮更多。

【開闊視野 助人是福氣】
上帝為你關起一道門時,又幫你打開了一扇窗。
--海倫凱勒

五年前,在同事的鼓勵下,程恆生北上參加盲人讀書會。在那裏,他看到許多盲人獨立、堅強的生命力,也得知社會上有許多志工在為盲人付出。他感動不已,也開啟了自我心靈與生活的視野。

「走過苦難,人生還有什麼是重要的?」程恆生不斷找尋答案。「在盲人讀書會裏,我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他們震撼了我,讓我開始懂得去感恩、去付出;也從中體會到--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生命的長短,而在於為人付出的那一念心。」

「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後」、「自信是命運的主宰」……海倫凱勒的箴言一向是他的最愛,他期許自己能跟她一樣,自立自強、濟盲教明。

他也開始接觸佛法、接觸社會團體。慈濟是令他感動的團體之一。

程恆生記得,有一次與慈濟志工同車,見到前方的一輛高級轎車裏,有人從車窗丟出垃圾,志工陳淵洲直嘆:「好可惜!開這麼漂亮的車,卻製造髒亂,把自己的身價降低了。」

程恆生當時很認同,但是過了一會兒他吃完梅子,卻同樣也想把果核丟出窗外。陳淵洲毫不猶豫地伸出手,領了這一顆果核。

「來到慈濟,首先讓我肯定的是志工們真心真意的付出,待我是那麼地謙虛與細心,甚至吃飯時幫我夾菜比替自己夾得更多。」程恆生說。

【身體付出 內心調伏】
請將蠟燭提高一點,好照亮更多人。
--海倫凱勒

九二一地震後,程恆生跟著陳淵洲一起參與慈濟「希望工程」學校援建,也投入環保工作。

剛開始時,他的體力無法負荷,回家後除了腰痠背痛,眼睛更要發炎幾天。陳淵洲說:「恆生都是靠毅力在做啦!」

初接觸環保時,眼睛不便讓程恆生的工作沒有效率;還有人私下問:「這個人怎麼一直戴著墨鏡,又不跟別人打招呼呢?」讓他很是挫折。

當知道程恆生的不便,志工紛紛主動提供協助,他也做出心得:「鋁罐可以壓扁、鐵罐壓不下去,寶特瓶觸感不同……」熟悉環保站的作業與環境後,程恆生愈做愈有效率、愈做愈歡喜;每月第一週的環保日,他也隨車穿越大街小巷,載運資源回收物,三年來風雨無阻。

程恆生說:「我眼睛看不清楚,一路跟著志工走、跟著大家做;雖然有挫折,但我告訴自己,不要在意做了多少,而是要藉由身體的付出來調伏內心的起伏;即使工作蹲累了,多一分忍耐,我就多得一分耐心。」

【母子讀「心」經 人生路相伴】
生命中最美與最好的事物,
往往不能看見、不能捉摸,
必須用心靈去體會。
--海倫凱勒

程恆生說:「我有兩根針,一根在心裏,一根在背後。我只要心靜,就可以聽見針掉落地上的聲音;另一根針就像是我的病痛,催促著我把握當下、向前精進,如果我慢了,它就會在背後刺我一下。」

志工服務的體會與佛法的洗禮,讓程恆生懺悔自己過去對母親的不孝,也懂得用感恩心來體解自己的病痛,更用心把握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