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熱便當來了

【關懷敏督利颱風水患】

「大水退後遍地淤泥雜物、交通受阻,居民忙著清掃……」
「停水、停電、炊具損壞……」
在災區勘察的志工,不斷傳出災戶的需求。
志工接獲任務,兩萬七千份熱食源源產出;
從前線到後援,無數雙手傳遞出暖意和安慰。

不說辛苦說幸福

◎撰文/葉秀富

電視播放著敏督利颱風重創中台灣的畫面,心中掛念東勢的親友,打電話去關切。

「家具全泡湯了,簡直比九二一還慘,正忙著清掃呢!」

「吃飯怎麼辦?」我問。

「慈濟有送便當來,還好有他們!」

我想,這就是慈濟!永遠在災難後即時伸出援手。

幾天後,我有機會走訪慈濟設在東勢國小的服務站,見識到慈濟志工的動員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我看到這幾天來填飽大家肚子的香積志工,是如何在廚房中「鍛鍊身心」--

攝氏三十三度以上的高溫,即使不動也要讓人汗流浹背了,再加上瓦斯爐火的強力放熱,只見他們賣力揮舞大鏟料理各式菜餚,沒喊一聲累,臉上更是洋溢著付出的快樂與滿足。

因為他們知道,這分辛苦的成果是救災人員最佳的補給,吃飽了才能幫助更多的災民;他們也清楚,每天做出的幾百個便當是災民們引頸盼望的,因為在忙著重整家園之際,誰還有心力去張羅三餐呢?

更令人動容的是,有些香積志工本身還是受災戶呢!像蕭阿香,家裏的菜園全毀了,她拜託妯娌料理一切、照顧公公,抽空趕來幫忙,因為她知道慈濟在這個時候更需要她。

炒起菜來頗有大廚架式的張春雨,特地從石岡趕來支援,口中不時說道:「快點!快點!五點前要

做好三百個便當喔!」

一旁的夥伴們,有的撿菜、洗菜,有的拿著採買單準備去補貨,也有善心人士送來自家種的蔬菜、水果……

看著大家忙碌的身影,不禁想說:「感謝你們這群人間的菩薩啊!」

曾經聽過,慈濟人不說「辛苦」都說「幸福」,因為愈是付出愈覺得幸福。我不是個凡事皆可悟出大道理的人,但從這群默默付出的香積志工身上,我領悟到唯有肯付出及肯服務的奉獻精神,才能為個人及社會帶來無限的生機。

熱情的大合奏

◎撰文/詹玉英、林月英、陳麗雪、張淑貞

午後大雨持續下著,慈濟台中分會的中央廚房卻不斷湧進想要協助的人潮。

四個大鍋爐全部用上,四位掌廚的志工沒有一刻停手過,鍋裏湧出的熱氣讓他們衣服乾了又濕、濕了又乾;外面不斷有人送來菜料,在廊簷下撿菜的志工只要有菜就撿就洗,還得一邊躲雨、一邊揮汗,而切菜的志工手都起泡了;一鍋飯將近一斗的米,志工淘米、洗米一鍋接著一鍋,煮了四十幾鍋的飯;還有人清洗千百個環保碗,準備裝便當。

災情發生第一天,從下午兩點發出動員通知,近兩百位志工在三小時內完成一千八百個熱便當,五

點打包完成,交給機動組志工火速送往災區。

南西屯區的志工說,接到組長陳滿一通緊急電話,大家馬上行動。「我們這邊有幾部車的人,會趕過去幫忙。」「現在颱風天,菜很貴,我這邊有一些菜,是不是順便帶過去?」中央廚房現場有志工劉阿品坐鎮,安排工作流程,臨危而不亂。

廚房裏人頭鑽動,人聲、嘈雜聲、鍋爐轟轟聲,萬聲沸騰,大家忙得渾然忘我。大雅社區志工廖芬芳說,她的娘家在九二一受災,當時慈濟的幫助讓她銘記在心;這次看到災情報導,她主動來到慈濟台中分會,付出一分力量。

每個便當有素肉燥、滷豆干、青菜等五樣菜色,便當區分成幾條動線,宛如輸送帶,每個人手腳俐落地從裝飯、打菜、包裝一一傳遞過去。很快的,飯沒了、豆干沒了、青菜也沒了,使得便當包裝區幾度停擺。

「師姊!菜沒了,趕快再炒。」

「燙喔!借過、借過!」

為趕製這一千多份的便當,陳滿頂著大雨,遍尋街坊菜攤。「很多菜攤都說要將菜留到明天賣,價錢比較好;還好有很多人不斷樂捐蔬菜。」

陳滿說,為鄉親做便當並不累,反而提醒她珍惜自己與親人都平安的福氣。「回想起桃芝颱風救災時,看到居民那種家園毀損、身心俱疲、又餓又冷的樣子,印象深刻。在此時,如果能給水患災民一個熱便當果腹,就能感受到溫暖。」

傍晚,裝好的便當一箱箱送出去,菜料沒了,煮飯鍋也因工作過度而故障了;志工個個腰痠,但急迫的心總算稍微安了下來……

涉水而來送上溫熱便當

◎撰文/潘燕欽、張小娟

七月二日深夜到三日清晨的豪雨,讓許多嘉義慈濟志工半夜驚醒,民雄的林月桂就是其中一位,凌晨四點再也無法入睡,擔心金世界社區及十四甲社區又像往常一樣,一遇豪雨就淹水。

凌晨五點半,葉麗卿從民雄出發勘察災情,才知道十四甲社區已有災情;溪口的張錦萍也接到了民雄鄉西昌村淹水的消息。志工們勘察後,決定為這兩處以及溪口的遊東、遊西村民準備中晚餐。

大林慈濟醫院營養組同仁搭配香積志工,不到半小時就將三百人需要的白米飯蒸煮完畢。考驗來了!下午四點,正在東石鄉勘災的志工傳來訊息,期望在晚間七點前為東石鄉的東石村及猿樹村送一千七百份便當--因為大雨遇上月中大潮,海水由海埔新生地倒灌而入,昨夜淹水迄今未退,村民無法炊飯。

這項艱鉅的工作再度讓營養組同仁大展身手,營養組組長黃金環就是東石人,一聽到是為鄉親服

務,內心有種說不出的感動。黃育華營養師與志工討論菜色,換算出需要的菜量,黃金環立即訂菜,陪伴志工將便當做完。

晚上六點不到,第一批便當送往東石,猿樹村的吳村長帶領志工到廟口發送便當。居民們已經一天一夜未進食,捧著熱騰騰的便當高興不已,其中一位阿嬤更立即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讚!素食的也很好吃呢!」

晚上九點多,居民催促著志工趕緊離開,「否則一到十點滿潮,可就回不去了!」

而西昌村的大水到傍晚五點仍深及大腿,雖然雨勢已歇,但水只退了二十公分。當志工抵達時,村長、鄰長及當地環保志工已守候在村口,將便當井然有序地分好後,與志工挨家挨戶發送。

踩在水中,水面上浮著一層層「金色浮萍」,原來是一週前稻米收割後留下的稻梗,形成特殊的景象。和果農比起來,種稻的農人算是幸運的,哈蜜瓜、西瓜都被沖走,辛勤付諸流水。靠天吃飯的他們,只能祈求老天多一些憐憫!

※慈濟賑災物資與動員人力一覽表

┌────────────┬────┬─────┬─────┬─────┬────┐
│地區/項目/數量 │ 應急金 │ 熱食 │ 食品飲水 │ 民生用品 │ 工具 │
│ │ (戶) │ (份) │ (箱) │ (份) │ (份) │
├────────────┼────┼─────┼─────┼─────┼────┤
│苗栗縣(含卓蘭、大湖) │ 122 │ 300 │ 33 │ 99 │ 0 │
├────────────┼────┼─────┼─────┼─────┼────┤
│台中縣市(含大里、太平 │ │ │ │ │ │
│、霧峰、東勢、石岡、新 │ 1294 │ 2,2032 │ 3343 │ 2079 │ 627 │
│社、豐原、潭子、和平、 │ │ │ │ │ │
│台中市) │ │ │ │ │ │
├────────────┼────┼─────┼─────┼─────┼────┤
│彰化縣(含溪洲、員林) │ 23 │ 208 │ 10 │ 0 │ 0 │
├────────────┼────┼─────┼─────┼─────┼────┤
│南投縣市(含埔里、仁愛 │ │ │ │ │ │
│、信義、國姓、魚池、水 │ 208 │ 2055 │ 370 │ 415 │ 35 │
│里、草屯) │ │ │ │ │ │
├────────────┼────┼─────┼─────┼─────┼────┤
│嘉義縣 │ 17 │ 2487 │ 0 │ 0 │ 0 │
├────────────┼────┼─────┼─────┼─────┼────┤
│雲林縣 │ 3 │ 800 │ 0 │ 0 │ 0 │
├────────────┼────┼─────┼─────┼─────┼────┤
│高雄縣 │ 8 │ 0 │ 3 │ 0 │ 0 │
├────────────┼────┼─────┼─────┼─────┼────┤
│屏東縣 │ 0 │ 0 │ 0 │ 0 │ 0 │
├────────────┼────┼─────┼─────┼─────┼────┤
│澎湖縣 │ 0 │ 0 │ 0 │ 0 │ 0 │
├────────────┼────┼─────┼─────┼─────┼────┤
│合計 │ 1675 │ 2,7882 │ 3759 │ 2593 │ 662 │
└────────────┴────┴─────┴─────┴─────┴────┘

【說明】

.民生用品包含:棉被、毛毯、睡袋,及備有牙刷、毛巾、貼身衣物的生活包等。

.工具包含:手電筒、雨鞋、圓鍬、打掃用具等

.總計動員志工7729人次,工作內容包括:勘災關懷、發放慰問、熱食與物資提供、傷亡者關懷與助念、為災戶清掃家園等;台中縣太平與高雄並有慈濟人醫會出動服務。

資料提供:慈濟台中分會社服組
統計日期:2004/7/3~7/11

▲寰宇慈濟

寰宇慈濟

寰宇之大,您身旁或許就有付出的身影。
精選新聞,助您隨時掌握海內外慈濟事

【台灣】
幸福的子民相約教堂裏
第五場外勞健檢護身心

仲夏週日清晨七點多,步行在林蔭深濃的中山北路,不見上班族行色匆匆的身影,而是東南亞族群悠閒的身影和笑聲--聖多福天主教堂是他們假日固定的聚會場所,七月十一日這天格外熱鬧,因為由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和北區慈濟人醫會主辦、今年第五場外籍勞工健康關懷暨愛灑人間活動正進行,為離鄉背井的外籍朋友們從「裏」到「外」編織層層的關懷網。

健檢與諮詢項目包括內科、眼科、牙科、婦科、身心科、皮膚科以及子宮頸抹片、乳癌篩檢等。

一位菲律賓籍的女性勞工,因家境貧困急需她賺錢養家,她對自我的要求也很高,雖然雇主說她做得很好了,但是她無法放鬆、也不放心休息。身心科醫師李嘉富建議她:「老闆覺得妳做得很好,已經肯定妳了,妳也要肯定自己。而且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如果累倒了,那麼家鄉的家人怎麼辦?」

多次參加外勞健檢的李嘉富醫師提到,這群外籍朋友在台灣長期照顧長者或行動不便者,會被其情緒影響,加上雇主的要求和期待,常感壓力大,普遍都有睡眠障礙。

李嘉富在今年五月到美國紐約參加全球精神研習會時,特地購買「心理衛生教育海報專刊」,其中主題式的分析教材圖文並茂,加上李嘉富現場講解,更能讓外勞朋友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進而改善問題。

參加慈濟人醫會五、六年的台北市立婦幼醫院院長祝春紅,義診足跡遍及海內外偏遠地區;她深

覺一個人的力量不如團隊的力量,因此號召院內各科別醫護人員投入此項外勞健檢,每次至少有十人出動,還有退休人員參與。「貢獻醫療專業給缺乏照顧的外勞朋友,是很快樂的!」祝春紅笑瞇瞇地說。

來自印尼的Tindri從收音機中得知健檢訊息,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現場治療牙疼和皮膚病;陌生的感覺很快被志工滾滾而來的關懷給淹沒了,她睜著大大的眼睛、燦爛笑著說:「看到不同宗教的人聚在一起,這種感覺好親切,我好高興。」

誠如慈濟志工黃秋良所言,在這裏辦理健檢是託「雙福」所賜:「有著聖母瑪莉亞和佛陀的祝福,我們大家都是幸福的子民!」

台北市政府預計八月八日在聖家堂教堂、九月十二日在台北車站,持續舉辦外勞健康關懷活動,慈濟人醫會志工都將參與。

(撰文、攝影/沈明霞)

「我是環保志工!」
百歲人瑞張林蕉的驕傲

「大家仔細聽:金銀財寶滿厝廳,雙手捧好好,身體健康免煩惱……」七月十日礁溪環保志工張林蕉阿嬤一百零一歲生日前夕,慈濟志工提前以壽桃和壽麵為阿嬤祝賀;剛出院的阿嬤坐在床沿,拿出放在床頭的硬幣要分給眾人,口裏還念誦著吉祥話感謝大家。

知道志工要為她過生日,阿嬤前一晚興奮得整夜未眠,當天略顯疲倦,還有點發燒,阿嬤的女兒和孫女婿擔憂的心情盡寫在臉上;志工劉雲娥要載阿嬤就醫,但阿嬤說要在家陪客人,志工為了讓她安心出門,連忙道別。阿嬤看到大愛電視台記者,還從口袋裏拿出一張張百元鈔,摺疊整齊後說要捐

給大愛台。

阿嬤的人生故事在二00二年大愛劇場「背影」播出,也曾獲「大地與人的對話--溫泉鄉的百歲身影」節目報導,因此為鄰里津津樂道並傳誦。阿嬤在九十歲那年結識慈濟志工劉雲娥後,投入環保工作至今十一年未曾間斷,每天穿梭巷道撿拾可回收的資源、勸導鄉人做環保。

近年來,阿嬤體力不如從前,鮮少外出,鄰居便將回收物送到阿嬤家,阿嬤整理得井井有條,好方便志工前來載運。

今年五月三十一日,阿嬤整理回收紙類時絆倒,傷及髖骨入院治療;礁溪慈濟志工心疼又擔憂,一日數次分班探視。一回,志工看到阿嬤躺在床上閉著眼睛,似乎已睡著,志工想擇時再來,但是眼尖的阿嬤已發現,嘴巴嚷著:「你們這樣一直來醫院看我,家裏有顧好嗎?」

看見阿嬤伸出手,志工快步迎上前緊握住;她鏗鏘有力的聲音和平時並無不同,除了身上插著引流管無法移動外,雙手仍有力地比畫著。她向訪客與醫護人員展示胸前掛著的「環保志工服務證」,神情光榮地說:「我是慈濟的環保志工!」

上人曾經讚賞阿嬤把頭髮梳理得體,自此阿嬤更為注意,即使人在病中,為免頭髮散亂,仍要求戴上髮罩,將門面打理得整齊光鮮。

每次志工一踏進病房,精神飽滿的阿嬤用手勢和濃濃的鄉音,一遍又一遍訴說生活瑣事,就像和兒女閒聊般,溫馨輕柔的笑語,讓隔壁病房的病患也頻頻探頭,好奇阿嬤怎麼會有如此多的「子孫」關懷!(撰文、攝影/廖月鳳)

慈濟長年付出獲肯定
獲頒「一日志工」獎

首屆「一日志工金像獎」七月頒獎,慈濟獲得四項肯定:證嚴上人獲頒「終身成就志工獎」,慈濟基金會為「最佳國際服務志工獎」與「最佳公益團體志工獎」,大愛電視台則得到「最佳電子媒體志工獎」。

由中華民國一日志工協會主辦的第一屆「一日志工金像獎」,頒獎典禮七月三日在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舉行,由國際志工協會世界總會長柏恩絲女士(Mrs. Liz Burns)親自來台擔任大會頒獎人。

二十二個獎項共表彰五十八個在弱勢關懷、環保服務、醫療服務、生態保育、社區服務及急難救

助等領域志願服務的團體或個人。慈濟由志工許學智等人代表領獎。

(撰文/陳怡君)

【菲律賓】
「伊美」來襲 山河嗚咽
棉被白米安慰災後憔悴

敏督利颱風七月初在台灣中南部引發嚴重災情,然而它早在六月三十日即以「伊美」之名,重創菲律賓北部。

颱風引進的西南氣流帶來暴雨及強風巨浪,摧毀了數以萬計的農漁民家。災情主要集中在呂宋島,以加牙淵省株藝牙佬社巴告(bagao)村和亞巴里(aparri)社兩區最為嚴重,共造成三十人死亡、十二人失蹤。

菲律賓慈濟志工七月初前往勘察,並配合當地菲華商會、國家社會福利署展開災戶登記;同時緊急採購、包裝賑災米糧、毛毯、衣服等,待雨勢停歇、道路修復後立刻進行發放。

二十五位志工七月八日晚間從馬尼拉出發,經過十多個小時車程,抵達五百八十六公里外加牙淵省的株藝牙栳社時已是清晨。

七位志工轉往巴告發放五百戶,另十八位志工乘船往北,在亞巴里進行兩千戶發放。

巴告有三個村莊受損嚴重:台台、仙伊絲諾、亞蛙灘。志工幾次在疑為無路的情況下再找到路;但見曲折的山路因為颱風肆虐而引發土石流,低窪處積水更難行走;高山被剝去了外皮,車過塵灰蔽日,龜裂的土地上盡是連根拔起的大樹……

兩個半小時後抵達台台村。映入眼簾的是被沖斷的石頭橋,出入得靠臨時鋪蓋的竹板橋。發放工作就在路旁舉行。

頂著大太陽,志工汗流浹背,手上工作卻不能停,沉甸甸的愛心包裹中,每戶可領得十公斤白米、一條全新棉被、一包乾淨舊衣。

亞巴里社的發放則在一所公立小學及天主教修女慈善中心先後舉行。學校半露天的小集會場上,一早聚滿了扶老攜幼、憔

悴等候的災民。

破舊的校舍僅有五間小教室,經颱風摧殘半毀;小操場上鋪滿了破破爛爛、被暴雨淹濕的學生課本。

烈日當空,災民和志工在豔陽高照和地熱蒸發的煎熬下,個個汗流滿面。許多村民接過志工送上的物資、聽到聲聲親切的關懷而潸然淚下,旋又露出真摯的微笑。

歸程又是長途的徹夜快車。此次發放,志工也觀察到受災村落裏有許多腫瘤病患,因位處偏遠而得不到治療,希望有機會再前往義診,讓愛的循環永不止息。

(撰文/林美如、莊忠泰、蔡順貞 攝影/蔡順貞)

馬尼拉近郊鄉親好熱心
慈濟義診皆大歡喜

首都馬尼拉市近郊馬拉汶市(Malabon)的一所小學外,漫長的候診隊伍中,一位婦人突然號啕大哭。原來,是婦人的先生昨天晚上給她一千九百披索(約台幣一千一百元)作為生活費,她今早出門參加慈濟義診,擔心錢放在家裏不安全,就隨身放在口袋裏,沒想到剛剛她伸手摸摸,「糟糕,錢不見了!」

慈濟菲律賓分會副執行長李偉嵩了解原因後心生不忍,站在上千位排隊等候看病的居民前大聲呼喊:「各位鄉親,有一位太太的錢不見了,哭得很傷心。我們大家看看可以怎麼幫她?」一時之間,人人掏出一塊錢,算算共兩千多元。

「感謝各位的愛心,已經超過一千九百元,你們看多出將近兩百元要怎麼處理?」居民中有人提議:「可以捐給慈濟啊!」現場響起了掌聲……

這是七月十一日,慈濟菲律賓分會第四十六次義診的一段小插曲。當天內科、小兒科、牙科、眼科和外科等門診,共動員八十八位醫護人員和兩百七十一位志工投入,總計服務超過兩千五百位民眾。

義診前,志工步入大街小巷,傳達免費醫療的訊息。醫療人員在為患者檢查時,如果遇到有需要援助的個案,立即轉給分會的社工人員記錄,以利

日後慈善關懷。

看診人次中,以小兒科的一千零五位為最多,另外安排近百位白內障患者,在七月二十五日接受手術治療。

(圖、文/慈濟菲律賓分會提供)

【印尼】
慈濟小學首屆畢業生
活力充沛 充滿希望

夕陽灑在雅加達慈濟大愛一村,今天社區裏特別熱鬧,原來是村內的慈濟小學,正舉辦第一屆畢業生成長營,五十一位學童分組進行遊戲--獲得手電筒和飲水兩項「補給品」後,四處尋找藏匿的「拼圖片語」,好拼出一句成語。孩子們精神充沛地奔跑,把老師遠遠拋在後頭,住戶們亦在路旁觀看,為他們喝采加油。

去年七月底開學的慈濟中小學,今年誕生了第一批畢業生;小學畢業生在步出校門前夕,參加六月二十六、二十七日的營隊,由師長、志工與慈青帶領進行多項人文課程,包括「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影帶觀賞、感謝親恩卡片繪製、資源回收實做、健康體操等。孩子的心得滿滿--

「看了手語劇,我想向母親道歉。母親懷胎歷經苦難,如今我卻時常反抗,但她還是細心的照顧我。希望父母能夠原諒我。」

「參加這次活動,雖然疲倦,但很高興,大家同聚一堂、又能欣賞好影片,機會難得。」

「感恩上人,把我們從紅溪河救到這個漂亮乾淨的地方。我也喜歡靜思語,能夠讓我們反省。」

從水患頻仍的紅溪河畔遷居到注重人文教育的大愛村,孩子們漸漸有了希望,有人想當工程師、飛行員、醫師……目前,慈濟正在籌畫大愛二村的建設,慈濟中小學的學生也樂意幫助其他紅溪河的朋友,在今年五月的一場慈濟義賣中,國小三年級學生編織袋子、國中二年級學生自製貼畫義賣,為工程經費添加點滴。

(撰文/Ari 攝影/Sutar)

【美國】
發現中國城居民的需要
舊金山千戶發放與健檢

八點不到,活動尚未開始,舊金山中國城的國父紀念館已聚集等待人潮,站在第一排的老婆婆清晨五點多就來了,有些人用石頭、樹枝作為標記放在地上「排隊」。舊金山日夜溫差大,志工不忍老人家在低溫中枯坐,一一上前寒暄,也將發放時間提早。

舊金山志工長年提供當地非洲裔低收入戶民生物資及免費醫療諮詢;今年經過調查發現,住在中國城的華裔家庭普遍有經濟及語言溝通困難,且有些人無醫療保險,很需要幫助。

在新僑服務中心提供名單及場地的協助下,六月十二日慈濟將關懷觸角延伸到這群華裔同胞身上。

前來領取民生物品的多為六、七十歲的廣東僑民,從老人家一走進來,到領取物資、健檢、聆聽醫護人員說明檢查結果,會說粵語的志工幾乎是「一對一」服務。其他志工也沒閒著,又要維持秩序,又要當「後勤補給兵」隨時補位。

健康諮詢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血糖、膽固醇、體脂肪、視力、牙齒、脊椎神經等檢驗,每一站都很受歡迎,每個人都好奇地想知道自己是否在「健康範圍」內,專心聽醫護人員解說檢驗結果;有些民眾的檢測數值偏高,醫護志工則叮嚀他們飲食和生活上應注意事項或建議就醫。

如何讓一千人帶著包括衛生紙、牙膏、牙刷、毛巾、洗潔精、海綿等用品快樂地回家,考驗著志工們的智慧與體力。

志工鄭丞真和王惠琴為了讓收到的人有被尊重的感覺,研究了多家商店的價錢和折扣,用最省錢的方式買到最高品質的物品。

發放前一週,十名志工投入千份物資打包工作,四個小時就大功告成;發放現場更號召了包括舊金山、奧克蘭等地約一百五十名志工參與服務。

(撰文/林育貞、灑灑 攝影/于林平)

▲期待你長大

107天的奇蹟--諾文狄成功「變臉」回家

◎撰文/黃秀花 攝影/顏霖沼

罹患全球罕見「巨大型齒堊質瘤」的印尼巴淡島五歲男童諾文狄,
在花蓮慈濟醫院經過三個半月的治療,
終於回家了!
「奇蹟!這是上帝恩賜的奇蹟!」
諾文狄的母親美恩多,
在巴淡島碼頭引頸盼望萬里歸來的孩子,
當看到諾文狄那張清秀的小臉,
她激動的淚水流淌不止……

六月二十四日上午九點十分,在印尼巴淡島碼頭,一艘從新加坡駛來、載著布瑞金和諾文狄父子的船隻緩緩靠近……

多家媒體已架好攝影機捕捉畫面,聚集的群眾也拉長了脖子張望;當主角一現身甲板,出關口立刻響起如雷的歡呼聲。

人潮中,一位身著紅色上衣的婦人神情專注,泛著淚光的雙眼滿是企盼之情;當布瑞金抱著諾文狄走到她面前,她一把將孩子接過緊緊摟在懷裏,淚水在同一時間自雙眼潰決……她,就是諾文狄的母親美恩多。

「奇蹟!這是上帝恩賜的奇蹟!」美恩多仔細端詳、慈愛地撫摸著諾文狄這張鵝蛋臉、櫻桃小嘴,還有明亮靈活的雙眼,充滿歡喜和感恩的淚水流淌不止,彷彿是對全世界宣告:我的孩子已經變臉成功,此後再也不會被人恥笑了!

三年多前,場景同樣是在這個巴淡島的碼頭邊,同樣是來把孩子接回家;不過,美恩多當年的心情,卻與此刻截然不同……

【改變命運的三個半月】
三月八日住進慈濟醫院的諾文狄,
臉上腫瘤比他的頭還大,
一眼失明、不會說話、無力行走。

歷經五次手術,六月二十二日出院時,
他有一張鵝蛋臉、櫻桃嘴和明亮的雙眼,
不但能走路,還會跳舞呢!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出生的諾文狄(Noventhree Siahaan),過完周歲生日不久,父母布瑞金(P. Baringin Jaya Siahaan)和美恩多(Mindo Melati)因為忙於工作,把他送去給住在北蘇門答臘的祖父母照顧。九個多月後,他們來到碼頭要把諾文狄接回家;美恩多從婆婆手中接過孩子,看見孩子臉上蓋了一塊布,掀開一看,巨大腫瘤佔據了整個小臉,彷彿一張「河馬」的臉,「天啊!這是我們的孩子嗎?」夫妻倆心碎得痛哭失聲。

儘管家貧,但為了把孩子的病治好,布瑞金仍揹著諾文狄四處求醫。然而奔波多年,卻無法阻止腫瘤愈長愈大;直到二00三年年底,布瑞金的老闆把諾文狄的照片交給了慈濟,一群熱心的志工造訪,才為這孩子帶來一線生機。

今年三月八日,諾文狄和父親布瑞金在新加坡慈濟志工陪伴下抵達台灣,住進花蓮慈濟醫院。

這時的諾文狄,臉上腫瘤比他的頭還大,也因為腫瘤壓迫,導致他右眼看不見,左眼只能瞇成一條線;呼吸及吞嚥困難,體

重只有十三公斤,瘦小的雙腿無力行走……不太能說話的他,對外人保持戒心,一旦有人靠近,就會從喉嚨發出低沉、混濁的聲音,只有爸爸才聽得懂。

經過一連串精密儀器檢查,證實諾文狄罹患的是全球不到百例的「巨大型齒堊質瘤」(Gigantiform cementoma)。慈院結合小兒、整形、耳鼻喉、麻醉、影像等十科醫療團隊,由副院長張耀仁擔任總協調,在三個半月中,為諾文狄施行了五階段腫瘤切除及整形手術。

六月二十二日諾文狄出院時,臉上重達一公斤的腫瘤消失了;右眼重見光明;舌頭回歸原位,可以吞食液態及軟質食物;經過復健及語言訓練,也能說出簡單的如「爸爸」、「媽媽」等單字;在營養師照顧下胖了一點五公斤,不但可以走路,還能跳舞呢!

「那是大愛電視台報導過的小孩嗎?」六月二十三日布瑞金和諾文狄父子在中正國際機場候機時,有些旅客看到諾文狄「本人」,開心地圍上來為他祝福。

飛抵新加坡機場時,也造成轟動。面對前來接機的慈濟志工和等候採訪的多家國際媒體,諾文狄不但不怕生,還主動和大家握手,不時把手指貼在臉頰上「裝可愛」,和人打招呼說:「哈囉!」很有「大明星」的架勢。

【Bulang--回家!】
歡呼聲響徹畢達阿優村,居民聚集在村頭,
列隊唱著歡迎歌、一路簇擁著諾文狄一家人;
有人眼角溢淚、有人欣喜若狂,
就像迎接「小王子」回家一般。

從台灣飛新加坡、再轉搭船回巴淡島,諾文狄在巴淡島碼頭,見到了闊別已久的媽媽和小他兩歲的弟弟沙烏(Saut Martua)。

或許旅途太過勞頓,也或許是因為重回媽媽溫暖的懷抱,在氣氛熱烈的記者會上,諾文狄竟然睡著了。待記者會結束,他才醒來。

上了車準備回家,諾文狄馬上生龍活虎地與弟弟玩起互摸臉頰的遊戲。一直玩到快彎進村子的小路時,沙烏突然又叫又跳、手指比著前方喊著:「Bulang!Bulang!」

「Bulang」是「回家」之意。這句話聽來並不陌生,那是諾文狄在台灣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剛到醫院、剛開完刀、在加護病房觀察時……儘管紗布未拆、講話含糊不清,「Bulang」這句話卻已從諾文狄口中吐露過無數次了。

「Horas!Horas!」歡呼聲響徹整個畢達阿優村(Bida Ayu),村

頭村尾約三十六戶、一百多名村民幾乎全聚集在一起,列隊唱著歡迎歌,一路簇擁著諾文狄一家人;當中有人眼角溢淚、有人欣喜若狂,就像是迎接「小王子」回家一般。

遠遠望去,樹頭上懸掛一幅寫著「歡迎我們的孩子諾文

狄從台灣慈濟醫院手術成功平安歸來!」的布條,隨風舞動著,給人一種節慶的喜悅。原來為了歡迎諾文狄回家,在村長號召下,有人先到諾文狄的家粉刷牆壁、布置彩帶,有人準備餐點,還有人特地向公司請假,前往碼頭接船……

三個半月不見,如今再見,諾文狄彷如變成另一個人,村民們無不感到驚奇、議論紛紛,不敢相信他臉上的巨大腫瘤竟然就這樣消失了!

【上帝的恩寵】
宗族長老慎重為慈濟志工披上「Ulos」。
一名婦女笑中帶淚地說:
「是上帝透過慈濟的手來救我們的孩子,
才讓他有今日的面貌……
這表示我們的上帝也很信任慈濟!」

祖母提前兩天從故鄉北蘇門答臘的瑞多布拉巴(Rantau Prapat)出發,搭了一天一夜的船才來到巴淡島,為了就是要看寶貝孫子變臉後的新模樣。

「好久未見阿Mon,我很想念他!看到他今天變成這麼漂亮,我好高興!」「阿Mon」是諾文狄的乳名,六十三歲的祖母提摩希(Tiomsi Br. Rajaguk)說,當初她在照顧諾文狄時,看著他發病、臉上腫瘤日漸變大,心裏很慌,雖然也曾帶他求醫,卻始終未見成效;如今孫子變帥、平安歸來,「真的很謝謝慈濟的幫忙!」

「是上帝透過慈濟的手來救我們的孩子,才讓他有今日的面貌!」一名婦女笑中帶淚地說:「這表示我們的上帝也很信任慈濟!」

從灑米、加冠到披彩衣,宗族長老為諾文狄進行一連串儀式,代表「去霉運、迎好運」之意,也象徵新生命的開始。長老也為陪同前來的慈濟志工披上「Ulos」--一種用麻布編織的披肩,通常只有在結婚喜慶時,才會餽贈給新人以示祝賀,象徵至高無上的榮耀。

「我代表希拉亞.巴達卡(Siraja Batak)族送上一分微禮給慈濟,禮輕情意重,代表我們整個宗族向慈濟致上最高敬意。」長老語氣懇切地說。村長羅那帝(Rinaldi M. Pane)也說:「雖然在金錢上,我們的力量微薄,仍以最誠摯的心祝福慈濟發揚光大、幫助更多人。」

的確,畢達阿優村村民並不富有,他們全是在一九九三年,印尼政府開放巴淡島、引進外資後,才從印尼各島遷移過來的異鄉客,初期以打零工為業,散居各處,住的是用廢木、三合板及鐵皮屋頂搭建的「野屋」;後來

工作逐漸穩定,才向政府申請租住現在的房子。

布瑞金曾經說過,他剛到巴淡島發展時,在山腳下隨意搭了一間房子暫時棲身,每當大風大雨一來,就擔心用廢木為牆的屋子會漏水,也怕黑橡膠皮屋頂會被強風掀走。三餐也很簡單,摘取路邊的木薯葉,用水煮熟後,再拌上辣椒和白飯,也算度過一頓。

「住在那樣的房子,沒有電力供應,夜晚只好點著煤油燈,白天醒來,摸摸鼻孔,常發現裏頭沾滿了黑污!」美恩多憶起這段往事,忍不住笑了,倒也有幾分回味,「比起從前,現在的生活好太多了!」

【阿Mon的嶄新人生】
過去,總有不懂事的孩子對著諾

文狄指指點點,
甚至笑他戴了「面具」,讓美恩多很傷心。

如今,看到孩子擁有一張新臉,
「我很感激也很驕傲!
我的孩子終於可以抬頭挺胸面對人群了。」

回到家的諾文狄,是幸福的!

為了歡迎諾文狄回來,住在隔壁的婦人蕊娜(Rina Wati)特地穿了一套鮮綠色的印尼傳統服飾,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先生也向公司請假去碼頭接船。

「我們看著阿 Mon長大,早就將他視為自己的孩子。現在他有了一張美麗的臉,以後再也沒人會瞧不起他了!」蕊娜最替諾文狄的母親美恩多高興,因為「她終於可以卸下心中的大石頭啦!」

蕊娜提及,當諾文狄病況最嚴重時,美恩多曾一面拿著毛巾不斷為孩子擦拭膿血,一面驚慌失措地流淚大喊:「怎麼辦?怎麼辦?」讓站著身邊幫忙的她,也不禁鼻酸。那時布瑞金又恰巧外出工作,兩個女人就這樣手忙腳亂、來回奔跑清洗好幾趟,好不容易才將血水止住。

在諾文狄赴台就醫的日子,蕊娜也常陪在美恩多身邊。「這三個半月來,美恩多只要一想到阿Mon就會哭!我總是勸她要多忍耐,孩子治療成功後,自然就會回來。」蕊娜說,這段期間,志工帶來諾文狄每一次手術後的最新照片,經過雕琢的新臉一次比一次好看,美恩多才稍感安慰、破涕為笑。

常扮演「快遞」傳送諾文狄照片的巴淡島慈濟志工邱秋方

說:「看到美恩多那分掛念孩子的心,我想,任何當母親的人都會了解那種心情,也很為她感到心疼!」

自從在碼頭邊接回孩子後,美恩多的淚水就奔洩不止,好像要把三個多月來的思念心情,全化為串串淚珠,一傾而出。回到家,美恩多更是片刻不離手地抱著諾文狄,連小兒子沙烏都起了小小的醋意,也嚷著要媽媽抱抱。

對美恩多這樣傳統又溫柔的女人而言,相信沒有任何事情,比這種真實的擁抱,更讓她覺得幸福的了!

「第一眼看到歸來的孩子,我是既感激又驕傲!上帝這次是真的把孩子帶回來了!謝謝慈濟為我們付出那麼多,為他造了一張美好的臉,從今以後他終於可以抬起頭來做人了。」美恩多說起話來輕輕柔柔的,一如她給人的印象;儘管話不多,卻句句真誠、字字動人。

提起過去,雖然村人都知道諾文狄的病情且抱持同情的態度,但有時候她帶諾文狄出門,還是會有不懂事的孩子對著他指指點點,甚至笑他戴了「面具」。那種異樣的眼光教她感到相當難過。而今,愛子終於擺脫掉難看的面貌,重新昂首面對人生,怎不教她感動呢!



這天,志工到訪時,布瑞金一家人正坐在地上享用午餐,吃的只是簡單的白飯,配著一鍋用椰漿、辣

椒和黃豆發酵餅熬煮出的菜餚,卻吃得津津有味。那種滿足感並非來自食物的本身,而是一家人能團聚在一起吃飯的幸福況味!

回到家才短短幾天,諾文狄在媽媽的教導下,很快地就學會了很多話。美恩多還教他練習走路、發音及寫字,偶爾也教他唱聖歌。布瑞金很有決心,表示要給諾文狄受很好的教育,以彌補過去失去的一切。

對於諾文狄而言,失去最多的就是「時間」,因為自他一歲多發病後,至今已整整四年過去了,這段時間他的成長遲緩,落後一般孩子很多,必須急起直追,才能迎頭趕上。

朝陽灑落大地,射出萬道光芒,依偎在母親溫暖懷抱的諾文狄,也和早晨初升的太陽一樣,正等待時間淬礪、雕琢……

勇敢又聰明的孩子

◎撰文/黃秀花 攝影/顏霖沼

從到院檢查、手術、住院休養到出院,諾文狄總共在花蓮慈濟醫院住了一百零七天,醫護人員和志工,非常疼愛這名遠道而來的小病患。

對一個才五歲大的孩子來說,離家置身在陌生的國度,可以想見諾文狄是多麼想念母親和弟弟;而且一次次手術和侵入性治療,身體的痛加上思鄉之愁,他是如何熬過來的呢?住院期間負責照顧諾文狄的護士黃云美說:「諾文狄是個又勇敢又聰明的孩子!」

來自馬來西亞的黃云美,從慈濟大學護理系畢業後,就留在花蓮慈院服務;由於同樣是離鄉背景、她又懂印尼語,因此與諾文狄父子互動頻仍,她甚至還撰寫病房日誌,為他們記錄這段時間的生活點滴。

黃云美所說的「勇敢」,是指諾文狄總共動了五次刀,每次手術都留下很長很深的疤痕,可他還是撐過來了,真教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忍耐力。「我想,就算是大人都難以忍受那種痛楚,更何況他還只是個稚嫩的孩子!」

說到「聰明」,黃云美讚歎:「諾文狄的學習能力很強,不論是教他或是他自己從旁觀察,總是很快就學會了很多事!」舉凡操作電視機、手提音響,諾文狄在大人的指導下,馬上就能摸熟電器按鍵、操控自如。當護理人員來幫他換藥、清理傷口時,他也會機伶、主動地遞上棉花棒。這般貼心,讓護士阿姨們感動極了!

五次手術都擔負麻醉重任的麻醉科主任石明煌,也對諾文狄堅韌的生命力感到佩服。

「像他這麼小的孩子,卻要忍受那麼大的痛楚,真是極大的磨難!」石明煌表示,諾文狄罹患的疾病相當罕見,對醫療團隊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所幸這個孩子很能忍痛,經過那麼多次手術,每次都很爭氣地恢復良好,才讓醫療團隊更有信心進行下一階段手術。

「以一位醫師的眼光來看,我覺得諾文狄手術後變得很漂亮,因為所有的功能都有了!」石明煌說,人的美醜是主觀的判定,但他認為諾文狄術後,眼睛看得見、嘴巴可

進食,雙腳經過復健後,也能慢慢行走、還能跳舞,生活的所有基本功能都恢復了,可預期他將來的人生一定不同了--可以到學校讀書、踢足球等,就跟一般孩子沒兩樣。想到此,他就很為諾文狄感到高興。

手術過後的諾文狄,確實變得很不一樣,他很活潑、也愛跳舞,只要聽到熟悉的音樂,身體就像上緊發條一樣,自然地隨著節拍搖頭晃腦、扭腰擺臀,十足「搖滾小子」模樣,常逗得旁人笑彎了腰。而這可愛的舞姿,在他離台前,一路從慈院歡送會、至靜思精舍向上人告別、在機場送別……為眾人沖淡不少依依離情。

「面對他的出院,心中雖然不捨,但只要想到他媽媽可以看到久別重逢的兒子變得健康活潑,我想,一定會很幸福。」經常到病房陪伴諾文狄的志工張紀雪說。

臨行前,布瑞金特地帶著諾文狄到社服室向志工們道別,大家爭相和父子倆合影留念;在一大群穿著黃色背心的大人們包圍下,諾文狄的身影顯得很小,不過卻很搶眼。

「不同於剛來時的生澀模樣,現在阿Mon變得很活潑,對著鏡頭還會比出『ㄚ』的動作。」兒科護理人員從病房一路陪著他走下來大廳;從醫院一直護送到機場的病房督導張玉芳說:「阿Mon很得人疼!我們都捨不得他走!」

耳鼻喉科主任陳培榕看到親手操刀、雕塑出來的諾文狄,展現全新的樣貌,整個壓力都釋放了,在歡送會上,他不時微笑看著諾文狄,流露無比歡喜。

由於「巨大型齒堊質瘤」會隨年齡增生,諾文狄臉上切除的腫瘤未來仍有可能復發,諾文狄父子出院前,醫療團隊總協調張耀仁副院長一再叮嚀布瑞金,要注意觀察孩子臉形的變化,當地慈濟志工也會定期前往幫他測量頭圍,密切觀察腫瘤是否復發。

「如果孩子臉上的腫瘤復發,我們還是會再為他治療,你不用擔心。」張耀仁副院長的一番陳述,傳達了慈院願意陪著孩子一直走下去的決心,布瑞金聽了哽咽地說不出話來……

布瑞金陪伴諾文狄在台就醫期間,慈濟新加坡分會每個月濟助五十萬元印尼盾(合台幣兩千元)給美恩多作生活支出;布瑞金回家後,一時還沒找到工作,親自接送他們來台就醫的慈濟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表示,在這段青黃不接的過度時期,會繼續給予這家人關懷和經濟補助。

劉濟雨強調,雖然諾文狄已成功手術回家,志工們的辛勞全化為喜悅,但這場愛的接力還未完,新加坡和巴淡島志工仍將持續關懷這家人,陪著諾文狄一起成長。

新加坡分會社工林祖慧也說,她會結合巴淡島志工每月定期到諾文狄家兩次,幫他測量頭圍、顏面、嘴巴等尺寸,並拍照、製成圖表寄回台灣,好讓慈院醫療團隊掌握他的健康狀況。

面對慈濟人的好意,布瑞金自知責任加重了,不能總是依賴別人的幫忙,更激勵自己要打拚,讓妻兒過得更好。美恩多也主動向慈濟志工提起,希望能在慈濟舉辦義診或發放活動時作志工,為像諾文狄同樣受苦受難的貧窮病患,盡點心力。

諾文狄的健康日記

記錄人:林祖慧
記錄日期:二00四年七月十四日

身高:91公分、體重:13.7公斤,鼻尖部圓周:46.5公分,沒有腫瘤增生的跡象。

胃口很好!早餐吃了綠豆湯和牛奶,午、晚餐吃飯配湯。印尼人用餐習慣是白飯配辣味佐料,而諾文狄在慈院養成了喝湯的習慣;媽媽說,阿Mon很堅持吃飯要配湯呢!

以前因為嘴部的腫瘤過大,諾文狄控制不住口水,直往外流;現在腫瘤切除了,媽媽訓練他吞口水,但他偶爾還是會忘記。講話咬字比較清楚了,有時和弟弟玩得起勁,嘰嘰呱呱說個不停。

行動能力進步許多!自己可以走五步,如果有媽媽扶,可以走十步以上。他還是很喜歡熱門音樂,從早到晚跳個不停,跳累了就睡覺。可能遺傳到爸爸的繪畫細胞,他也很喜歡畫畫,趴在地上在圖畫書上著色。

晚上七點睡到隔天早上五點,大約十個小時,有時半夜會爬起來要喝奶,喝完又繼續睡。

臉上的傷口復原得很快,手術疤痕幾乎不明顯。另外,諾文狄的胃造廔口、胸前的希克曼導管及喉嚨氣切導管拔除後的傷口,布瑞金也按照慈院護理人員的教導定期上藥。

諾文狄偶爾會流鼻涕,還能吹泡泡;或許因為天氣炎熱,背上長了痱子,我們提醒媽媽幫他勤洗澡、換穿乾淨衣物。

▲喜樂證言

從零開始 豐收無價之寶

◎撰文/李委煌 攝影/林炎煌

壯年投資失利、積蓄全無,
還背負一筆龐大債務,
徐有忠再度從「零」開始。
跌倒再爬起,他豐收到人生的無價之寶--
平凡生活,是福;
不計較比較,是福;
家人健康平安,是福;
能付出助人,是福。

「司機伯伯好!」幼稚園裏的孩子,都習慣這麼喚徐有忠。

擔任娃娃車駕駛近六年,每天上、下午接送孩子的中間有五、六個鐘頭空檔,他便用來作志工,關懷貧戶。

事實上,以徐有忠的學經歷背景,不難找到待遇更佳的工作;但當年退下軍職後謀職,就希望工作時間能彈性點,「開娃娃車讓我可兼顧事業、志業與家業。」今年五十二歲的他,很珍惜這份單純的駕駛工作。

從高階軍官到娃娃車司機,這般經歷與其用搭雲霄飛車形容,倒不如說是百川注海,奔騰激流終趨於緩,乃至漸行漸穩……

半生積蓄換來龐大債務

徐有忠的父親早年自大陸來台,娶了家住桃園大溪的母親;一家人生活在眷村,身為士官的父親,薪資並不多,然而食指浩繁,要養大六個孩子可知多難。

為貼補家用,母親一早就外出幫傭,兄弟姊妹間「大顧小」,在艱苦中相互扶拔成長;四兄弟體念家計沉重,成年後克紹箕裘,全都做了軍人。父親教養嚴謹,訓練出孩子一板一眼,典型的軍人性格;徐有忠說起話、做起事,也習於就事論事。

民國七十四年,徐有忠軍校畢業,輾轉於軍職間;八年後,他提前申請退役,帶著退休金與積蓄,前往大陸投資。沒想到意外生變,年底時背著一大筆債務

匆忙返台。雪上加霜的是,背債後三年,他與妻子呂莉蜜又被人倒會。

多年軍職退伍後原本可舒適度日,難料無常來得快又急,這一筆龐大負債,讓他們生活驟變;毫無心理準備下,徐有忠只能硬扛下來……幸在夫婦倆打拚下,債務已快還清;只是一時的投資失敗,竟需十二年來償還。

當年跌了這麼一大跤,徐有忠回想起來,慶幸沒有挫敗了意志。「那時決定用『平常心』生活--畢竟債務得還,日子也得過。」

他也沒有放棄生活裏的最愛--當志工,且從中得到面對逆境的力量。

人生不喪志就有條路走

「有人在嗎?」這天中午,徐有忠與志工蕭文潭探訪一戶貧困人家,正準備敲門,發現女主人抱著一歲多的娃兒,在門的另一頭啜泣。

進入斗室,一雙仍就讀小學的兒女,正倚著窗邊引光寫字,間或簌簌地吸著鼻涕。爸媽哭了,孩子也不好過。

先生投資失敗,失意之餘又胃出血;十多年前換過心臟瓣膜,如今顧忌經濟問題,不敢返院更換瓣膜,身體也無法負荷勞動,失業多時頗感無奈;太太照料五名子女,無法外出工作;迫於家計,日前夫妻倆不得不將未滿周歲的稚子送人。

「唉,整天待在家,像是個廢人……」瘦弱的先生終日悶在家裏,心情抑鬱,神情陰霾而自棄地說著。

「不要有那樣的念頭,」徐有忠與蕭文潭分頭對夫婦倆開導鼓勵,也提及長子將國中畢業,若沒能考上軍校,或許職校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未來已可期待。

志工又提及認識的一戶人家,一位阿嬤照顧著老少三代,樂天知命的阿嬤說:「不辛苦,那是我該做的!」徐有忠以此鼓

勵這對夫婦,天無絕人之路,若真要比較,自己不會是最艱苦的……

在貧病苦難人身上學會感恩

關懷貧戶的經驗對徐有忠夫婦而言,影響相當大,所見貧病個案,在在提醒他們懂得「感恩」。

兩人猶記得接觸的第一個照顧戶,是在竹北眷村的一戶貧困人家。案主的三名子女都患有「黏多醣症」,個個身材矮小、長不大,只有頭變大;徐有忠夫婦定期探訪,隔幾個月,發現孩子少了一人,再一陣子,又逐一離世……徐有忠好難接受這樣的景況。

徐有忠也記得在新竹有戶個案,案主的破陋木屋就築在大水溝旁,屋內垃圾滿溢,遠遠地即可聞到臭味;案主拾荒在外,孩子們的母親不知去向。志工走進廚房一探,發現食物全都發霉了……徐有忠無法理解發臭、長蟲的東西怎能吃,不禁心生寒顫。

從那之後,徐有忠開始「惜福」起來,因為有得吃是多麼幸福!如果食物不慎掉到地上,他總是彎腰撿起、清理乾淨後再吃。

另有位骨瘦如柴的癱瘓女孩,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女孩腳旁還有一隻乾癟的老鼠屍體……他聯想起佛經中描述的「糞尿地獄」,人間如是苦,不也形同地獄?儘管惡臭讓人難過,徐有忠與幾位志工二話不說,動手為她清理環境、更換被褥。

徐有忠說,有一年桃園發生民宅爆炸案,造成十戶受損、近五十人傷亡,他在急難關懷時,看到慘重的災情,深深感受到「人生無常」,也發現擁有「家人健康、生活平安」這樣的平常事,也是一種福氣。

年少善念在慈濟萌發

徐有忠和妻子會走上關懷貧困急難者這條路,是因為加入慈濟志工行列的關係。

自幼,徐有忠便喜愛佛寺裏的莊嚴、肅穆與寧靜;這分對佛教的嚮往,就像顆等待萌芽的種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