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歸人

◎陳美羿

從浪子到菩薩


《壇經自序品》中,六祖惠能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又說:「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這兩句話證諸蔡銘癸居士,再恰當也沒有了。

蔡居士,現年二十九歲,台北區慈誠隊員。接觸慈濟不過半年,但他的發心、精進、毅力,卻在在令人由衷的佩服。

曾經,他惹事生非,好勇鬥狠。

曾經,他沈迷於吃喝嫖賭、吸毒、無所不為。

曾經,他令父母操心落淚,令

兄弟傷透腦筋,令親友敬而遠之,令鄰人退避三舍。

但是,一旦善因緣來時,他能及時悔悟,痛改前非,從浪子變成菩薩。

「我要感謝那個到法院控告我的人,否則我也不會走入慈濟,學習怎樣做人。」

「過去,我羞於向人提及我的工作,但現在,我以我是清潔工而自豪。家家戶戶所厭棄的東西,是我們在清理;天天處理垃圾,也天天警惕自己,內心的垃圾也要時時清理掉。」

「我不會唸經拜佛,但我知道要聽上人的話,淨化自己、淨化社會、廣行善事要努力做,而不是『加減做』。」

有言:「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蔡居士不愧是真君子,當他告訴自己,要做慈濟、追隨上人,就要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要做慈誠隊就要守戒律,當下就把多年的習氣改掉了。

他,年輕初學,卻是道地菩薩,以世俗的眼光來看,他只是一個清潔工,然而,下下人有上上智,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

荒唐少年時

嘉義民雄鄉下,一個淳樸的村莊,居民勤儉而善良。蔡銘癸生於斯、長於斯,偏偏,他卻是個讓父母傷透腦筋的孩子。

他的大哥銘鋒說:「銘癸小時候就很皮,八、九歲就曾偷父母的錢。」

銘癸說:「我偷父母的錢,但鄰人掉了錢也賴到我身上來。人哪!真的不能做壞事。」

小學畢業後,不愛唸書的他就隨著父親蔡慶同先生做夾板、木心板的技術。

年齡漸長,慢慢結交一些遊手好閒的青少年,混在一起,並且染上不良的習氣。

十七、八歲時,除了抽煙、喝酒、還打架、鬧事……每每讓父母操心,卻又莫可奈何。

為了要錢花用,他偷開父親的支票,再用支票去調現金。他仗著父親做生意,不敢「跳票」,卻讓父親氣得「跳腳」。

年少不懂事,以為不跟人家一樣,就沒面子,就是孬種。於是,他跟著大夥兒吸食強力膠,打速賜康。

「我明知道那是不好的,卻不知道如何拒絕。」他說:「第一次替我打速賜康的那位『大哥』現在在牢裡,判無期徒刑,可見歹路不可走。」

左眉尖上,有一道約五公分長的疤痕,他感慨的說:「這是與朋友去餐廳喝酒,與鄰座起衝突雙方都亮『傢伙』,結果在混戰中,被自己的夥伴殺傷的。」

父親動用了關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把他保了出來。但是,他仍不知道悔改,繼續惹事生非。

最荒唐的一次,莫過於與一位賣香肉的販子,到村子裡,以氰化鉀在一夜之間,把全村的狗毒死了。大家明知道是他幹的,卻礙於淫威,而敢怒不敢言。

「這是殺生啊!罪過無量!」他深深的懺悔著。

罪惡的淵藪

「服兵役時,我仍是不服管教,一派蠻橫作風,有被關過四次禁閉的『光榮紀錄』。」

退役後,正巧父親生意失敗,舉家北遷,住在汐止附近。銘癸也

到工廠去工作。

物以類聚,他很自然的又跟一些素行不良的朋友混在一起。所去的地方不是茶室、酒家,就是理容中心或賭場。北部的聲色場所又多又誘人,他沈迷其中,流連忘返。

七十六年,他所服務的企業焦炭公司,因為污染嚴重而遭勒令停工,員工輔導轉業,因此他進入台北市環保局,當一名清潔工。

二十四歲的年輕人,在心態上無法接受這樣的職務,但是待遇不錯,工作時間又短,因此他更有錢有閒的去花天酒地。

「當一天的皇帝,二十九天的乞丐。」他說:「領到錢就揮霍掉,往後的日子是口袋空空。」

為了賭博,他不但不曾拿錢回家,還經常向家人「借」錢。借不到,就用偷的。小侄兒滿月的紀念戒指也拿去當、媽媽把錢用衣服包著,他也找得到,錢拿走,衣服也扔掉,弄得全家人都不敢放錢在身上。

環保局有急難貸款,他編造媽媽生病、開刀、住院……等理由,三番兩次的借貸,然後往賭場裡送。

當舖是他常去的地方,摩托車就是他的典當品。贏了錢就贖回來,輸了錢就再送去當。有時賭友也會託他當東西,因為他是當鋪的「常客」,老闆在利息上還給予特別優待呢!

「去年底,祖母往生,我賭得天昏地暗,出殯前一天晚上,還是哥把我找回來。」

大家樂風行時,他也常去簽,有一次喝了酒,人家因他前帳未清,不讓他再簽。他一氣之下,掀桌子、搗家具,把人家家裡搗了個稀爛才揚長而去。

吃喝嫖賭、吸毒,從強力膠、速賜康、紅中、白板到安非他命,樣樣沾染。家人對他真是頭痛萬分。

命運轉捩點

七十九年十月,他在返家的路口夜市吃臭豆腐時,老闆娘跟他說:「年輕人,來做善事吧!參加慈濟功德會,一個月一百元就好了。」

他想起幾個月前,在電視上有介紹慈濟的節目,當下就應允說:「好!我參加!每個月三百元。」因此成為邱蜜師姊的會員。

繳了兩個月,他就不見人影了,邱師姊打電話也找不到人,到他家去也找不到人。之後,聽鄰人說:「那個姓蔡的小子,不是好東西,快別跟他牽扯在一起。」

邱師姊想:慈濟的工作就是淨化人心,我絕不能放棄。

八十年四月二十三日晚上,銘癸醉醺醺的跑到師姊家。

他說:「為什麼自去年參加慈濟以後,我就接二連三發生事情,住院開刀不算,又開車去撞到人。一次撞到一個小孩,賠了兩萬元,一次撞到一個老先生,現在他要告我呢!」

邱師姊就耐心的開導他:「開車要小心!要遵守規則。」又告訴他:「或許是業障,過去生互相欠的。」

「昨晚做的夢,我今天就忘了,還談什麼過去生,我怎麼記得?」他大聲說。

邱師姊不厭其煩的舉出慈濟世界裡真人真事的例子給他聽,慢慢的,他清醒了,接受了,他道出他心中的煩惱。

原來在去年十一月他開車撞了一位老先生,送到馬偕醫院

後,就不聞不問了。對方要求賠償未果,就向法院提出告訴,兩次傳票到來,他都隨手扔掉。聽說三次傳訊不到就要通緝了,因此,他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明天要出庭了,本來他想要給那位老先生全家「好看」的。「兄弟」也叫好了,「傢伙」也準備了。但一顆心卻七上八下,不安的掙扎著……。

邱師姊一聽,大驚失色,告訴他千萬不可以這樣做,並且苦口婆心勸他:「明天出庭好好向人家道歉,賠償和解,不可再鑄下大錯。」

銘癸點點頭,下了正確的決定,心裡如釋重負。

第二天,他如期出庭,法官大聲斥責,他也乖乖的低頭認錯,不敢頂撞辯解。對方斷了肋骨,原來要求十六萬元賠償的,後來只要求三萬兩千元即圓滿和解。

「那時候,我家人根本不理我。」他慚愧的說:「佛菩薩加被我,要我開始走正路了。」

把過去關在門外

官司解決了,他心裡好輕鬆,好舒坦,邱師姊進一步鼓勵他:「你去參加慈誠隊。」並借他錢去買了淺藍色的襯衫和領帶。

五月十二日母親節,在台大校園有一場「預約人間淨土」的盛會,銘癸穿戴整齊來到台大。

他說:「看到人來人往,都跟我以前那些朋友不一樣,好不習慣。」

突然有人叫他:「師兄!」他轉過去一看,一位上了年紀的慈誠隊員含笑招呼他:「走!我們到金車去搬東西。」

他跟去了,但心裡一直納悶著:他足以當我的父親了,怎麼叫我「師兄」呢?

他在金車公司把東西搬到台大,正好上人在開示。

「第一次看到上人,有說不出來的震撼。」他說:「我身體雖然沒跪下去,但整個心已經五體投地了。」

彷彿尋尋覓覓將近三十年,現在才找到他真正要走的路,他暗暗立下心願:我要做慈濟人,追隨上人!

五月底,慈誠隊第二中隊第六小組組長黃金受師兄打電話給他,叫他回花蓮執行勤務。於是,他有了第一次花蓮之行。

紀律嚴明的慈誠隊,他不敢造次,到了精舍,實在耐不過煙癮,躲到牆角,猛吸幾口,因為怕被人看見,三口當一口,不但嗆得眼淚直流,還弄得頭昏腦脹。

「抽了十幾年的煙,那次抽得最痛苦。」

第二天清早,上人對慈誠隊開示,讚歎慈誠隊員都能恪遵八戒,都是標準的賢夫良父……。

「上人讚歎一句,我就慚愧一下,因為事實上,我沒有一戒是不犯的。」

懷著慚愧的心,請了一卷《快樂的慈濟人》錄音帶回來。

第二天,他一邊開車,一邊抽煙、喝啤酒,一邊聽錄音帶。

上人說:「一口煙有四千多種化學成分,其中有十五種易致癌,抽煙不好,何不戒了,把錢拿回來換磚塊蓋醫院、蓋學校呢?」

「我聽了,把煙酒扔掉,立誓從此不再碰它了。」

完全變一個人

有一次到泰山參加聯誼會,聽到林松典師兄的現身說法,他說:

「每一句話都像在說我。」

汐止以及基隆的師兄師姊知道他的心路歷程,都為他知過能改而慶幸和歡喜。紛紛給他讚歎和鼓勵。

「像我這種人,也只有慈濟能夠接納我、改變我。」他發心的參與慈濟任何活動,一部小車子,南來北往,載的都是菩薩。

在汐止長安國小的一場茶會上,他起來發露懺悔,他說:「以前父母曾說和我在一起的人沒有一個好的。踏入慈濟後,我一定遵守八戒,不敢做壞事。如果做了壞事,會讓別人以為和我在一起的是一群壞人,這種罪過,我擔待不起。」

當天會中有一位阿伯,是銘癸同事的父親,以前對他敬而遠之。很怕見到他,打電話去聽到是他的聲音,就「卡嚓」一聲掛斷了。因為怕銘癸帶壞了他的兒子。

「看到蔡先生能走入慈濟,我實在很讚歎,希望我的兒子也能向他學習,加入慈誠隊。」

過去的工作態度是散散漫漫,吊兒郎當;如今是認真負責,謙恭有禮,同事們都大表驚訝!

有人問他:「蔡仔!你怎麼啦?你是受了什麼刺激?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他說:「我受了慈濟的刺激,痛改前非。」

有人嘲笑他說:別假了,慈濟有你這種人也夠「衰」了。

也有人說:要修行,到山上去剃頭吧!

更有人懷疑地問:你這種人會改,騙誰呀?

有人乾脆拉他說:走啦!走啦!先喝一ㄊㄨㄤ再去賭一把。

父母兄嫂也以極為訝異的眼光看他。

「以前爸爸常怨歎,才生了兩個兒子,就生到一個像我這樣的不孝子是『社會的敗類』,看我踏入慈濟這幾個月的改變,他才說:『這孩子還是有點希望,還有救。』」

哥哥銘鋒說:「他的本性其實是很善良的,只是被無明矇蔽了,如今得遇明師將他擦拭乾淨,真是太幸運了。」

「銘癸這孩子,以前老叫我們擔心,現在可以放心了。」媽媽說。

鄰人看他的改變,都紛紛來告訴他:「以前啊!你呀!……。」他才知道過去是多麼的「討人厭」。

「以前被我得罪的朋友、鄰居,不但原諒我,還讚美我,加入慈濟成為我的會員呢!」

善行消弭舊業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是放在嘴上唸的,而是要具體做出來,才有意義。

七月中旬,銘癸開車經過南港東新橋邊,發現有一個邋遢的中年男子蹲在橋下,即停下車去探問。

「那個人蓬頭垢面的,又髒又臭。如果是以前,一定避之唯恐不及,但進了慈濟後,不禁對他生起無比的同情心。」

「問他住在哪裡?吃飯沒?在這裡做什麼?他老兄緊閉尊口,概不作答。」

「我帶你去我家吃個飯,洗個澡好嗎?」

「好!」回答得倒是蠻快的。

銘癸帶他回家,放熱水給他洗澡,送他一套乾淨的衣服和新的鞋襪,那人刮了鬍子,又飽餐一頓,似乎無限的舒爽和滿足。

「後來他要求我送他到松山火車站。」銘癸說:「他再三的稱謝,說你真好心,好心有好報。」

大哥銘鋒恰巧回家,很奇怪家中有個陌生人,那人向他說:「你弟弟真好心,一定有好報的。」

銘癸說:「做這件事,根本沒有想到『好心不好心』的問題,也沒有存『得好報』的念頭。」

當天晚上,銘癸肚子大痛起來。

右腹的疼痛是多年的苦惱,看遍了大小醫院,吃遍了中西偏方,都不見效,為此也住過院,開過刀,都無法治癒。

到了凌晨,痛得受不了,哥哥送他到忠孝醫院急診,醫生做了各種檢查,也查不出來是什麼毛病。

天亮後,疼痛減輕,兄弟倆才回家,從此以後,肚子再也不痛了,五、六年的宿疾。竟不藥而癒。

「以前毒死村子裡的狗,所以痛了好多年,一發菩提心,竟奇蹟似的好了,這明明是『因果病』嘛!」他自己這樣解釋。

還有一次,經過忠孝東路五段,一棵大樹被颱風吹倒,橫在內線車道,他差點撞上。

把車停下來,他跑到安全島上,把樹根斬斷,又招呼了幾個路人,合力把樹抬走。

「『為善競爭,與時日競爭。』這是上人的法語,黃金受師兄用來勉勵我的。」銘癸說:「『把錢用在刀口上,把時間用在刀口上,把生命用在刀口上。』這是慈承師姊勉勵我的。」

「做慈濟真好!」他常忍不住自己笑起來。

【後記】

十月二十二日,銘癸居士的父親蔡慶同先生突然中風,送到長庚醫院急診。

早先銘癸已一再調班加班,把假累積在月底,完成期待已久的「到花蓮當志工」的心願。

父親的情況惡化得很快,開刀取出血塊後不到幾小時,又有出血現象,再次開刀,還是出血……。

基隆、汐止的委員師姊及慈誠隊師兄極其關懷,紛紛到醫院探視慰問,甚至到加護病房內為他念佛祈福。家屬也發大願為他植福,無奈世緣已盡,再大的努力也回天乏術。二十七日蔡先生與世長辭。

銘癸傷心至極,哭紅了眼睛,他說:「讓父親操了一輩子的心,現在才開始學做人,變乖了,父親卻不在了。」

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是何等遺憾的事。

蔡老先生遺體尚未抵家門,已有慈濟師兄師姊為其布置靈堂,且開始念佛,之後,持續念佛十小時,每一時段都保持約二十人左右。往生者臉色漸趨常人,神態安祥,且面露微笑。

銘癸家人見此瑞相,雖在哀慟中也感到極大的欣慰。

頭七以及出殯前一天,都有師兄姊去為他誦經結緣。公祭當天,來自各地的委員、慈誠隊員將近一百位。制服整齊、態度端莊、氣質高雅,贏得所有的親友、鄰居大大的讚賞。

這些善緣,都是銘癸這半年來所結來的。

上人說:結緣要結深厚的善緣,不要結「浮萍緣」風一吹就散了。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

雖然父親不在了,但大孝是孝天下所有的長者,拭去悲淚,銘癸更勇猛精進:在家做個好兒子、好兄弟;在社會做個好國民;在慈濟,做個好弟子;在學佛的路上,做個菩薩摩訶薩。



▲喜樂證言

點燈的人(1)--吳李玉委員

◎滿慈

吳李玉委員

獲得先生的諒解及
支持後,她殷勤勸募
運動場上的朋友是她的會員
學國畫的畫友也是她的會員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亦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這是上人的「三無」,也是吳李玉委員終生效法的處世原則。她說:「無論遇到任何困難,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上人教我的這三句話;時時刻刻,我都謹記在心。」

民國六十年,她經由美都麗美容院介紹,開始以十元善款參與救貧的行列,對於花蓮師父的一切略有耳聞,也一心嚮往,卻

始終緣慳一面。七十四年,經由某師姊告知,上人為籌措建院基金將北上講經三天,她聞訊前往聆法,感動之餘,心生「皈依」之願--願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同年八月,她於地藏菩薩聖誕當日正式皈依上人,法號「慈玉」。

「現在常有人說慈濟很有錢了,可以不用捐了。我對這類的話覺得非常可惜。有錢,是大家的力量齊合,才能發揮最大的功能。我們的建設那麼多,沒有大家的力量,怎麼可能完成呢?」她擔心會員人數因此減少,自己不能多為上人分擔一些,每日早起,必定焚香祝禱,祈求佛菩薩為她開啟智慧,能廣宣慈濟清流,增加新會員。今年已七十歲的她,利用每日清晨運動的時間來勸募會員,運動場上的老朋友泰半是她的會員;她學國畫,許多畫友亦加入,所到之處,皆隨分隨力宣說布施行善的功德。

七十四年,她出任委員,卻遭遇到最大的阻礙--「我先生不是十分瞭解慈濟,他覺得到處向人勸募有失體面,因此非常反對我的決定。每次出門收善款,只得編出各種理由矇騙他,雖然不對,但是也希望別讓他造口業啊!」她的個性本就溫溫和和,對先生也是一向尊敬,但是,做慈濟的工作,她認定機會難逢,雖然困難仍多,她依然堅持以赴。

慈善團體眾多,她因何獨獨鍾情慈濟?

「十幾歲起,我就一直和養母相依為命。養母待我如掌上明珠,從未讓我吃過苦。結婚後,因為先生家裡兄弟多、妯娌姑嫂同住一堂,每日四、五點要早起煮飯,對我是一項重大挑戰。雖然三、四十年來,我一直盡心盡力為這個家庭付出,但是卻始終不認為公婆疼惜我。直到聽了上人開示的《藥師經》,我才知道,真正愛護我的,是家裡的堂上活佛,可是,當我想到要感恩時,卻再也沒有機會了。」

七十八年,她回慈院做健康檢查,臨行前詢問先生是否同行?答案一如往常的冷漠。

「也許是佛菩薩的保佑吧!第二天他來花蓮看我,先在樓下詢問台和師姊說話;我在健診部遇到上人,向上人傾訴我的煩惱,上人安慰我慢慢來,不要急。結果,回到台北後,他很興奮的對我說,他曾遇到一位師父的事;現在,若有會員打電話來,他也會很歡喜的喊:『吳師姊,電話。』呢!」多年的堅持與努力,終究沒有白費。

今年六月,她帶會員回花蓮參加聯誼會,適逢她的生日。當「祝福你,無量壽」的歌聲揚起,她從上人手中接過禮物時,感恩的淚水汨汨而流;「上人讓我有機會種福田,我實在非常感恩。尤其好不容易獲得先生的諒解及支持,我更是歡喜。如果我的身體有任何的病痛,祇要想到慈濟志業還需要我,不管再大的病痛與艱苦,我還是會堅持做慈濟的心願,一直到我走不動、說不動的那天為止。」


▲喜樂證言

點燈的人(2)--靜法委員

靜法委員

她不識字
記帳只能憑記憶
卻有近千名會員
她勸募時經常說的話是:
老人家不會騙人,參加慈濟不會錯啦!

靜法委員,本名李葉,會員都稱她為「李師姑」。「因為我什麼都不會,所以皈依時,上人賜法號『靜法』,是佛法的法,要讓我知道佛法的道理,能夠身體力行慈濟的道路。」她身子不高,皮膚黑黝黝的,臉上的皺紋清晰可見,看得出飽嚐風霜雨露;然而,她始終保持著一顆直樸善良的心。

「我勸募都是抱義務、盡本分的做。若遇到煩惱境來,就會想想上人,他一個人要照顧一百六十萬會員,都不喊累、不叫苦,我又算什麼呢?如果會員說他的功德款已轉繳其他師姊了,我就會想,師姊又幫我辦好了一件事,實在太感謝、感恩了。」她自覺渺小,所以對任何人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民國七十一年,她首度隨外甥女至靜思精舍參加佛七法會;

「我整整跟著上人哭了三天;第三天晚上我睡不著,獨自跑到上人書房前等候,上人慈悲的問我想做什麼?我眼眶紅紅的說:『師父!我以後都要住在你這兒。』上人回答:『隨你選擇。』後,我才安心回房。」這一留(留在慈濟),至今也已近十個年頭了。

返回台北,鄰居問她為何時常淚眼婆娑,她就開始述說花蓮師父的故事;會員人數也一個一個的逐漸增加。至今,若問她總共多少會員?她的回答是:「我不知道耶!老人家不會騙人,參加慈濟不會錯啦!」

她的會員多(有九百多人),一個月總要花上十天左右外出收善款,坐一百趟以上的公車,比天天上學的學生要頻繁得多;「最遠的會員在蘆洲,不會搭車時,要轉三趟公車,來回是六趟;有時候,一天可能花上一百元的車費,早上去收兩地功德款再回家;等到五點多再出門,因為會員是上班吃頭路的,要等他們下班才可以去。」她外出收善款,中餐經常空著肚子,「因為我吃素,素食店很難找;等到傍晚如果肚子很餓,就先吃花生湯配油條,填填肚子。」問她會不會累?「不會,不會,感謝上人給我事做,不然,老了,真不知能做什麼呢!」

民國七十四年,她被上人點名了:「上人說,老是躲在別人後面是不會長大的。」當時她已是靜冠師姊的幕後,每個月往返精舍兩三趟。「我心想,自己不識字又無才能,實在不能擔這個責任。」她支支吾吾半晌,待上人握著她的手,勉勵她才安心的答應。

「上人說大粒粗石也要小粒的細砂來撐才會穩固。所以,我收功德款是大小通收的,而且是每個月都去,希望會員的愛心細水長流。」她不識字,會員又那麼多,帳卻清清楚楚,怎麼辦到的?「我都是靠記憶的,回家後再告訴兒子幫我記帳;收據就讓會員自己找,不然就是先把它們攤在地上,一個一個對名字。」

「上人說我們要愛人,不要執著要求他人來愛我們。若希望被愛,就會希望有人讚美,把我們捧得高高的,有希望就有失望,摔下來就很疼了。」以前如果有人說她的不是,她會想,我又不是這樣,怎麼這樣說我?現在她學得更柔軟、善解了。「是!是!是!是我不對,謝謝你告訴我。」不再為人我是非困擾,日子也就更快活了。

「有好幾回,我找不到新會員的家,在路邊就合掌祈求觀世音菩薩指引我,不久就會有人來告訴我如何走、如何搭車。」他信仰虔誠、待人寬柔,凡事反求諸己,會員都很喜歡她,「李師姑」的名字不脛而走。

在初初認識慈濟的前幾年,她常回花蓮,有一次,從早上七點多出發,公路坍方,回到精舍已三點多,中午沒吃,她還是滿心歡喜。「現在人好多,都不容易看到上人,每次我都遠遠的仰望上人,只要看一眼,就心滿意足了。」她愛上人、愛慈濟團體裡的每個人、每件事,雖然不擅言辭,但她仍願堅守委員的崗位,繼續前進。

華燈初上時分,正當你我安享晚餐之際,也許,在某個街道上,有著他踽踽行過的身影。


▲喜樂證言

點燈的人(3)--吳張換委員

吳張換委員

以前,她一出家門就迷失方向
現在,只要有人問起景美、木柵
深坑的公車班次和時間
她都瞭如指掌

她靜靜地站在門邊向屋內盼著,希望有人能為她接過手裏的勸募本和善款;在嘈雜擁擠的人群中,我好不容易站起來喘氣休息,疲累的雙眼卻又很快地為她銀白髮絲下慈祥的臉龐與企盼的眼神吸引住。「師姑,請到這邊坐,我幫你收。」這是三年前和她初次見面時的情景,一切彷如昨日,時間的流逝更加深我對她的認識,她就是--已屆七十高齡的吳張換老菩薩。

從她神采奕奕的表情觀察,很難測度她的真實年齡;她說話的聲音極細柔,溫溫婉婉的,像極了自家和藹慈愛的祖母。每次

相見,她大多是靜靜地,坐著等待會計小姐有空時再來招呼她;絕少要求別人必得配合她。那種溫煦如春風般的感覺,是任何與她接觸過的人,都極易感受到的。

民國七十五年初,她的女兒無意間收聽到慈濟世界節目,知道花蓮的師父在蓋醫院、救濟貧苦,並且要來台北講經,就約媽媽一起到台北分會;「我們去聽《藥師經》,遇到嚴淑貞師姊,她是我女婿以前在糧食局的同事;在那裡,我才知道女婿早已經為我繳了兩年多功德款。」三、四月間,她與普門文庫眾蓮友首度來到精舍參訪,親見常住師父們勤儉刻苦的生活情形,很受感動。

同年十月在精舍,她正式皈依上人,法號「慈邦」。「當時我跟上人說我不敢當委員,上人勉勵我說,隨分隨力就好。直到現在,我勸募都抱持一個心態:只求盡本分地告訴別人這裏有福田可種,從不勉強。」從初發心時的三十位會員開始,時間累積功德,截至目前為止,老菩薩已擁有八百多位會員,遠嫁高雄的女兒,亦是她的幕後之一。

她是一位很傳統的中國婦女,相夫教子是她全部的生活重心,所以極少離家外出。因此,到外面勸募善款對她而言,是項極大的挑戰。「以前我都是待在家裏,走出家門就失去方向;可是現在只要有人問到景美、木柵、大崎腳、深坑等地的公車班次、路線,我都非常熟悉。」「來慈濟以後,我感覺自己才真正開始學走路(學認識街道、搭車、學習走菩薩道)。」

外出收功德款,她大部分是搭公車兼走路的,因為會員大多在木柵、景美、新店一帶,雖然一班車就到,但是有些新社區是沒有公車的,有時得走上半小時才會到。兒子遇到假日,偶爾也會開車載她去收,但是她又覺得這樣多浪費一個「人工」--可以多做些有意義的事,常執意兒子不用載她,自己倒可以來去自如呢!

有一年夏天的午后,她和會員約好見面。出門時即烏雲密佈;下車後,西北雨傾盆而下,她撐著傘沿著車道走,地面積了許多水,疾駛而過的車子使泥污四濺。涮!從肩膀以下都成落湯雞了。「當時的我,一時之間真不知該怎麼辦?幸好是發生在夏天,衣服薄,擰一擰水很容易就乾了,若是在冬天,那可就苦了。其實現在想起來,還非常有趣呢!」風吹、日曬、雨淋,甚至全身濕漉漉的,而能無怨無悔,恐怕也只有慈濟委員才能如此豁達、自在吧!

七十六年,獲知慈院招募裁縫義工,她歡喜的報名參加,因為她曾是家庭洋裁師傅。從病人的衣服到醫院、護專的窗簾布,他戴起老花眼鏡,一針一線無不用心縫製;「我年紀大了才遇到慈濟,現在更要懂得分秒必爭;上人給我機會服務社會、教育我學佛做人,除了感恩、我還是感恩。」她不懂得拜經、課誦,但是,聽慈濟世界節目,就是她的早課,一生祇追隨一位師父,就是她最敬愛的上人,「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則是她終生奉行的圭臬。


▲喜樂證言

點燈的人(4)--廖秀完委員

廖秀完委員

常年戴著一副黑褐色眼鏡的她,
經常台北、花蓮、桃園、鶯歌等地跑
她說:「不做慈濟,我做什麼呢?」

「最近上人的嘴又破了,你有沒有發現?」「我每天做完早課,回向時就發願:希望菩薩慈悲,讓我替代上人,他實在太辛苦了。」伊的願,最近已經實現了,雖然嘴角有些裂痕,不小心舔到就會痛,但是伊依然講:「沒關係,老人是沒什麼能力替上人擔多少擔子,疼一下,沒什麼關係。」伊,就是今年已經七十二歲的廖秀完老菩薩。

伊經常戴著一副黑褐色的眼

鏡,手邊提著一個中型皮包,穿梭往返於花蓮、台北、桃園、鶯歌等地;到花蓮是當義工,桃園則是住在兒子家;到台北、鶯歌就是收功德款。雖然伊因為年紀的關係,有時走路步伐有些不穩,但是伊不曾喊過累、說過苦;「我求佛菩薩讓我至少再做十年;有人笑我不認老,其實,老也有老的價值,最起碼,讓人看到也感動啊!不做慈濟,我要做什麼呢?把自己關在家裡?」是的!伊不認老,做慈濟,是永遠沒有年齡限制的。

民國七十二年慈院破土,伊透過乾女兒劉招介紹,跟隨林月雲師姊至花蓮觀禮,在這之前,伊早已劃撥濟貧基金有五、六年之久;「典禮結束,我沒有回去台北,直接住在精舍,想看看師父他們的生活。」伊一住將近一個月,和師兄們一起做蠟燭、爆豆元粉,和老菩薩們蹲在廚房邊撿菜、切菜,精舍裡一團和氣,師父們刻苦自力的點點滴滴,伊都看在眼裡,心裡暗地下了個決定:「對慈濟,祇要我走得動的一天,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民國六十年左右,伊的左眼周圍長了一顆瘤,因為拖了一兩年,視線逐漸模糊,為防細胞擴及右眼,伊決定將左眼整個拿掉。雖然只剩一隻眼睛,但是,伊的心眼卻如日月般明亮、皎潔。「有一年冬令救濟,我在精舍幫忙打包,看到地上掉了一些米粒,想把它掃起來;上人剛好走過,就問我要拿到那裡?我說掃起來拿到廚房。上人卻說這是人家救濟貧民的米,不能據為己有。」此後,伊更加信服上人的教誨,無論端碗、關門、走路,一一用心學習。

伊的會員不算多,卻也有二百多位;「我告訴會員精舍師兄們的生活情形,從早期住在普明寺到現在仍然自力更生的狀況;因為是我親自體會過的,所以,會員都很相信我。」伊一生參訪過許多道場,卻沒有一個像靜思精舍一樣,予伊有歸屬感;「早幾年前,精舍來往的人還沒有現在多;有一回,樓上三間寮房都沒有人住,因為樓下老人房較暗,我不太能適應,就獨自住到樓上,整層樓空洞洞的,心裏有些害怕。打板後,德如師父親自端了一碗補湯到樓上,我感動得幾乎掉淚。」常住師父的深厚關懷,伊的心,不再漂浮不定。

民國七十四年,伊回精舍參加佛七,最後一天,大家都想皈依上人,伊如如不動,林月雲師姊問伊為何不想皈依?伊說:「不是不想,是不敢!我的身體一直不好,中醫、西醫輪流看,這個擔,我不敢挑。」雖然這麼說,伊還是先拿了一本勸募簿。後來,為了減輕林月雲師姊的負擔,就自己到分會繳善款,慢慢的,信心增強,上人又鼓勵伊,伊就勇敢的踏出來了。

「我勸募的能力很差,但是有時間當義工。」伊摺紗布、捻棉球,一個月一星期的時間全都奉獻在慈院、精舍,和年輕的義工師姊一起學唱歌、送愛心到病房,全然忘懷年齡和病痛。「現在是愈做事、身體愈勇(健康)。」和師姊們一起到海邊散步,伊是一點也不輸她們呢!



▲喜樂證言

普門示現記中秋

◎陳淑伶

南區會員分乘二十八部遊覽車
於中秋當日返花參加聯誼會
在返程途中,經過種種驚險
不可思議地躲過山洪暴發
安全歸來……

宇宙有成、住、壞、空;心理有生、住、異、滅;生理有生、老、病、死四相,大地萬物、宇宙物質無時無刻不在演說著這種道理。佛家講因果輪迴,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根才是一切福報的根源。

每個月的全省委員聯誼會,是慈濟委員、會員彼此間情感聯繫與交換工作心得的橋樑,大家莫不把握此機會,回到花蓮慈濟大家庭汲取營養劑,滋潤身心一番。而八月份的全省委員聯誼會,對於來自南台灣一千四百餘名的委會員來說,卻是人生旅程中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一場劫後餘生的經歷。

一個賞「心月」的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全省委員聯誼會當天,適巧碰上中國三大節慶之一的中秋節。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中秋節是闔家團圓賞月的時節,異鄉遊子無論身處何地,總是儘可能回到家的懷抱。值此佳節,來自全省各地的委會員莫不懷著歸心似箭的心情,回到慈濟大家庭中共享「天上月圓,人間團圓」的喜慶。

雖然中央氣象局業已發佈陸上颱風警報--當天在台灣東南方有一颱風耐特,將會影響到台灣本島;儘管如此,風雨卻是阻擋不了大家一顆熾熱的心。不顧颱風即將來襲,從早上十一點多起,一輛輛來自台中、台南、高雄、屏東……全省各地滿載委會員的遊覽車,紛至沓來湧向慈濟紀念堂。五、六千名的會眾將會場擠得水洩不通。場外風雨飄搖,場內卻是滿溢溫馨、和諧的氣氛。

當晚,部份會員再移步至精舍賞月。席地坐於四周的草坪上,雖是烏雲遮月的天氣,卻有輕風徐徐吹來;人人賞的即是心中那顆清淨無染、明月可鑑的心。雖無宋朝詞人張先所說「中庭月色正清明」的夜景,卻有「無數楊花過無影」清幽、寂靜,高雅可人的意境。

帶著上人的關懷賦歸

隔天清晨,天空灰濛濛的仍下著雨,大家只得取消朝山的活動。對於首次回精舍參訪的會員,委員們原欲趁此機會帶他們至普明寺尋根,爾後再至慈濟醫院參觀;眼見愈臻惡劣的天候,慈悲柔腸的上人一再叮嚀大家:「什麼地方都別去,馬上返程。耐特颱風恐會影響路

況,車速務必減慢,一切以安全為要;抵家後須回電告知,師父的心直跟著你們而繞。」

望著上人關愛的眼神,一股暖流直指心窩,眾人取消所有活動,整裝踏上歸途。包括台南、高雄、屏東在內的二十九輛遊覽車隊,也浩浩蕩蕩的欲經台東取道南迴公路返家。

兩起意外小車禍

車行至鳳林時,由台南委員胡淑照所帶領的車隊,卻和正前方的一輛轎車發生車禍。原來此輛轎車在雙黃線上沒打方向燈卻突然迴轉,慈濟的車身閃避不及,撞上對方的車尾後,又斜衝撞倒路邊電線桿。電線桿折成三段,遊覽車擋風玻璃則碎落滿地,車身外觀幾乎面目全非,慶幸的是人人平安。

路旁的村民見到車毀而人卻安然無恙,均覺得訝異,「他們又怎明瞭這是『菩薩的車隊』--大家抱著一顆虔誠的善心回慈濟,菩薩雲集,能化厄難為平安,誠如上人所言:『一善破千災』,所以我們才能安然無事。」事後回想當時情景,胡師姊怎料到這件小車禍竟為他們化解後來的大劫難。

在車子已無法啟動的情況下,胡師姊只得將會員安排至其他有空位的車隊裡,又繼續前進。孰料車行至台東縣太麻里時,風勢轉強,大雨直瀉,天候欠佳影響視線,慈濟車隊只得減速慢行。

突然有一輛坐有五名乘客的轎車頻頻超車,在經過前頭車隊時,不慎擦撞其中一輛遊覽車,轎車一時失控撞上路標,雖僅有一人輕微擦傷,卻因此影響來往車輛通行,整個車隊行程大受影響,又耽擱些許時間。

在千鈞一髮間

等眾人驚魂甫定,開始前進不久,即聽見前方轟然巨響,車子壅塞成群,無法前進,經打聽之下才知前面坍方,路已中斷。

原來因為耐特颱風來襲,不僅風勢強勁,雨勢更如萬馬奔騰般一發不可收拾,致使南迴公路多良段瀧橋西側的瀧溪突然山洪暴發。一時昏天暗地,山洪挾帶砂石翻滾而下,已行至此處的十餘輛汽車,毫無抵擋之力,連人帶車被狂濤颶風捲入海中或被砂石淹沒,因為多良

段旁的太平洋,海灘寬度僅約五十公尺,且海岸線以東不到一百公尺即為極深的海溝,車輛若墜落,恐難再見蹤跡。

慈濟車隊驚見意外,只得立刻折返台東,分別投宿於旅社或親友處,打算翌日改走蘇花公路,經台北,取道高速公路南返。在清點人數時卻發現少了一輛遊覽車,眾人驚慌之餘,又聞有輛遊覽車被困於瀧橋附近,正進退兩難。大夥在四處奔波打聽之下,才知原來「失蹤」的慈濟遊覽車,已原車奔回花蓮了,令眾人虛驚一場。

事後,親歷其境的台南蘇美華委員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仍心有餘悸,「出事前瀧橋附近風雨交加,巨浪滔天,如果車隊速度稍快幾分鐘,極有可能遇上。以當時山洪沖瀉的速度與力道,遊覽車恐也難逃此一劫難。途中所遇上的兩宗小車禍,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才能化險為夷,否則後果真是不堪設想。」蘇師姊娓娓道來,仍覺歷歷在目。

風雨中的關懷

當慈濟車隊被阻折回台東投宿的消息傳回花蓮本會後,上人憂心如焚,擔心是否大家都平安無事,因此急電台東委員、慈誠隊、傾全力調查所有慈濟車隊落腳處,將訊息傳回本會。

儘管外面刮著強風、下著豪雨,秉持著一分法親之情,台東的委員、慈誠隊二話不說,冒著強風暴雨,走遍台東各大小旅社。直到當晚十二點多才將所有的人找齊,報回本會時,上人才放下一顆忐忑不安的心。

隔天,二十八輛的慈濟車隊循原路回到花蓮,因車數過多,無法駛入精舍而停靠於蘇花公路旁。精舍常住們特地準備便當、柚子、甘蔗和大家結緣,上人更親自至公路旁一一慰問大家。

原本以為會員們經過昨天那場劫難,應該是很煩腦、很驚慌,出乎意外見到上人親臨,愉悅溢於言表。「你們受驚了!辛苦了!」「不會,師父!我們很高興,因為有這段小插曲,才可以有多一次的機會看到師父,對慈濟精神有多一分的了解。」波折不僅沒有阻擋會員們的道心,反而更加精進、加強信心,逆境才是增上緣,大家把這

次的境遇當作是一種磨鍊與考驗。

滿載溫馨的便當

另一方面,本會的工作人員又積極與台北分會聯絡,算一算慈濟車隊經宜蘭、羅東返鄉,過境台北的時刻,該是晚餐時間,因此請台北的委員為他們準備一千三百一十個便當。

先是請魏滿子師姊張羅,聯絡到經營素食餐館的陳美壽師姊準備八百六十個便當,葉美枝師姊也分擔五百個便當。湊巧當天是農曆十七日,中秋節起一連休市三天,到哪裡張羅這麼多材料呢?

陳師姊只好關起店門,下午開始和店裡的伙計、魏師姊及兩位慈誠師兄,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中。算準車隊到達時間,再由慈誠師兄陳勝雄等幾位,負責載送便當至重慶北路交流道和他們會合,魏、陳兩位師姊不僅出力,更發心提供飲料和大家結緣。

六點半左右,四部搭乘石油公司員工的高雄遊覽車抵達汐止交流道,七點半以後,其餘車隊也陸續下重慶北路交流道。大家合力把便當送上車,會員們從委員手中接過的不僅是個熱呼呼的便當,同時感受到的是一股濃得化不開的慈濟情,溫暖融化了原本陌生的心靈。十點多,送走最後一部車,目送他們踏上歸程,所有的辛勞頓時化為烏有。

一善破千災

世間無常,宇宙物質無一不在成、住、壞、空變異之間,而天災人禍,更是禍福難測。上人曾言:「將遭遇當成是一分增上緣,隨緣消舊業。」慈濟車隊因中途所遇到的兩個小車禍,讓他們避過更大的劫難,眾人的善念聚集,能化解惡業;而聚集如此龐大的福力,又怎麼趕不走災厄呢?

古云:「人間富貴花間露,世上功名水上漚。」人生本無常,際遇,總是有順有逆,正如道路有曲有折。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容一分橫逆,增一分氣度。許多的慈濟人,經歷此難遇經歷,不僅道心不退轉,反而更加精進,尤其感受到慈濟有情世界溫馨、和諧的氣氛後,更加肯定慈濟了。



▲琉璃世界

救到自己的心

◎游彩霞

一個五口之家,有三個人重度殘障,
我們原想對他們伸出援手,
不料示現的,卻是一位「貧中之富」的菩薩……

經過一天查訪的行程,「安康社區」二巷二號四樓,是最後一戶了。師姊們爬上四樓,叫喚了一陣子,沒有人應門,想必不在,下回再來吧!

「阿彌陀佛,你們是慈濟的人,對不對?我帶你們去看一家人,他們真的需要幫助。」經過二樓時,一位太太開門走出來對我們這樣說。

「好啊!請您帶路。」一面走,一面與她談起:「您怎麼知道我們是慈濟的人?」

「看你們的衣服就知道呀!以前我也曾接受過你們幫助。」

「哦!你們現在好嗎?」

「很好啊,一年前我那大兒子國中畢業,到一家修車廠去當學徒,收入增加了,我就通知功德會;我們不用再接受幫助了,那些錢可以拿去幫助更需要的人。」

「安康社區」是台北市政府專為低收入戶所建造的社區,一幢幢灰色洗石子外牆的四層樓建築,環境雖稱不上華美幽雅,卻也堅固而實在。走在社區的巷道中,頗能感受到住戶們相憐相助的溫馨。

那位太太領我們走上鄰幢的二樓,一位年輕的女士客氣地請我們進去。

屋內,兩個約四歲、六歲的女孩坐在地上玩;很顯眼的一部嶄新的洗衣機靠在牆邊,佔去客廳大部分的空間。左側的牆上貼著兩張紙條,一張是慈濟功德會的捐款收據,另一張是捐贈樂山療養院的。

領路的那位太太說:「何月圓,妳把妳的情形說一說,她們就是慈濟的人。」

「我是一個拜佛的人,從小我就很有同情心。我從來不買活魚活蝦回來煮。有一次,我先生帶回來一隻兔子,說要加菜,我求他放了,他不肯。後來趁他出去時,我把它帶去放生,結果被我先生整整罵了一個星期。」何女士說著說著,流下淚來。

天色已晚,我們聽著何女士娓娓述說,卻尚未聽到她談起她的困境,她需要什麼幫助呢?心中有一些急。王楊玉蓮師姊溫柔的把話導入正題:

「妳家裡有些什麼人?」

「先生,我,還有三個孩

子。」

「兩個在家裡,那還有一個呢?」

何女士拿出一張照片,一個幼兒躺在床上插著鼻胃管。

「這是我的大兒子,已經八歲了,因為先天性的脊椎神經痲痺,不能坐起來,不會自己吃東西。社會局的人說我身體不好,照顧不了他,把他送到樂山療養院去了。」

「您的身體怎麼了?」

「我的視網膜破裂,視力很差,而且從小就有哮喘的毛病,吃中藥每個月要三千元。原來社會局配給我們住的房子在四樓,兩個月前爬樓梯爬到一半,喘不過氣來,差點昏倒,後來才換到這間二樓的。」她望了一眼牆邊的洗衣機又說:「這洗衣機是我姊姊送的。常常,我洗衣服洗到一半,一口氣堵上來,就不能呼吸。以前姊姊沒結婚時,幫我很多忙,現在她有家有孩子,她婆婆也不同意她幫我太多;這次是趁我搬家,送我洗衣機,雖然不是自己的,卻是她藉口又幫我一次忙的機會。」

「妳先生呢?」

何女士拿出一疊資料,抽出其中一張給我們看,是北市社會局核發的殘障手冊。

「我先生眼睛也不好,屬於重度殘障。」

「妳需要我們怎麼幫助你們?」

「幫助?我們不需要幫助啊!」

她不是要求幫助的!?

「我們一家每月向市政府領取三個人的殘障補助金一萬二千元;我先生還去掃馬路,每天五百元,天氣不太壞的話,一個月可以掃二十天,除了支付大兒子樂山療養院每月五千元和我的中藥費之外,沒有什麼大筆開銷。我們不需要幫助。」

「那你為什麼找慈濟?」

「我要捐款啊!」她看一眼貼在牆上的捐款收據說:

「幾個月前,我到土地廟去拜拜,聽到有人在介紹慈濟,我捐了一百元,收據送來時,我不在家,以後也一直沒有遇到那位太太,而我一直想再捐啊!」

好感動,也好慚愧,原是抱著濟助眾生的心去探訪她的,結果示現的卻是一位「貧中之富」的菩薩啊!

何女士平常由廣播中聽聞佛法,知道自己今生的一切遭遇自有因緣,因此能歡喜面對。她感恩政府的照顧,使他們一家能有安穩的生活;聽了慈濟故事,知道還有比他們更不幸的人。她要加入慈濟的隊伍,她要幫助別人。

玉蓮師姊告訴她,我們會請那位委員師姊和她聯絡。

下了樓,那位領路的太太自我介紹:「我叫陳周秀麗,我也要捐款幫助別人,可以嗎?」

「當然可以!隨分隨力,師父告訴我們知福惜福還要再造福,歡迎您一起來做一個快樂的慈濟人。」

經云:「貧窮布施難」,上人說:「在慈濟世界裡,有心則不難啊!」在此又是一個印證。



▲編後語

編後語

本期繼續上期的大陸賑災報導,描寫在全椒十四個社區破土開工和發放的情形,共有五篇。慈濟不惜萬水千山遠赴大陸賑災,正為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悲情,將台灣同胞密密的愛心送給災民,表達無限的關懷。此行,果將慈濟的形象、佛教的精神帶到大陸,引起當地政府官員以迄災胞的共鳴。上人說:「唯有愛才是真正的抗災、救心才能救世」確是一語中的。

許多本身也是慈濟委員,或與慈濟有過接觸、受其薰陶的老師們,懷抱菩薩的慈心,對學生們循循善誘,殷殷教導,將慈濟善美的教育帶進校園。「笑在春風裏」「播種之後」是描述慈濟精神在埔墘、天母國小散播情形,「埋在大地的種子」則是報導在大學校園發展的梗概;雖然慈濟精神在校園方才萌芽階段,但一顆種子播下,只要殷勤灌溉,假以時日,終能呈現一片繁茂的景象。

隨著美國分會靜思堂新址的啟用,慈濟志業在海外的發展也邁入一個新的里程碑,「花語繽紛在洛城」正是當天慈善晚會的盛況;「法水長流五大洲」是敘述葉淑美師姊帶著慈濟的種子,播撒在馬來西亞的情形,其中的艱苦辛酸,真是不可言喻。

慈濟志業能有今天的成就,實賴資深委員們不辭勞苦,披荊斬棘的闢出一條平坦的菩薩道來,前人的付出是後人的榜樣,對老菩薩們,我們有著無限的感恩與感動。「點燈的人」以分期刊載的方式,試著對獻身慈濟的老菩薩們作一番素描,對後來的新發意菩薩或有一番啟示的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