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01.02 上人贈言「菩薩遊於法海中」,勉南區的委員和慈誠隊員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二日

今日是屏東分會發放日,阿公、阿婆們紛紛前來,他們在見慧法師、見淨法師、法明師的引領下,禮拜法華經,與慈濟結下更深的緣。

上人在法會中開示「禮佛、拜佛」的意義:

「這裏叫做道場--修行的地方,是人生的學校。人生的道路渺渺茫茫,不知從何而來,將從何而去?所以入道場接受宗教的精神教育。

「念佛、拜佛就是教我們要尊重人,木雕的像都拜了,何況是人?要看到人就起恭敬心。法華經中有一位常不輕菩薩,視人人為佛,受人輕視,他一樣跪拜說:『我恭敬你們,你們都是未來佛。』不生瞋怒,起恭敬心,這是佛陀的過去生,所以他才會這麼快成就。」

下午召開南區委員和慈誠隊員的聯誼會。上人開示中提到「菩薩遊於法海中」,勉勵大家到醫院當志工,看到血肉模糊的景象,才會印證人生的大藏經不是在經文上面,而是在生活之中。

學佛要脫俗、超然些,不要爭氣,要爭「志」--清淨的願力。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脫俗的眼光看待人事物,則人、事、物皆平等,沒有高低貴賤的分別。上人舉例說:每次到醫院看到環境清潔,最感恩清潔工,讓人不覺得那是醫院,他們是最值得尊重。

在饑餓時,一斗鑽石不如一條

蕃薯;不管吃得山珍海味如何,最後同樣還是同一「坑」。

「以物觀之,物皆自貴而相賤」,以眾生的眼光看人、事、物,眾生皆自以為貴而鄙視他人。不要怕人會把人壓下去,要超然,不要當「聖中之廢物」。

「以俗觀之,貴賤皆不由己」,以世俗眼光看,貴賤不由已,不必要求別人的尊重,盡多少本分,得多少本事;歡喜做不必計較,計較很痛苦--屈指算數手也會酸,清淨的志業,做完就過了!

「和」的手語是兩隻手指「轉得過」,互相帶動,互相鼓勵。要「和風吹醒夢中人」,和風超級會成為「颱風吹毀功德林」。和風帶著細水則是好「風水」--清淨的心泉要不斷的流。

人和事則興,要放長志不要爭短氣,揚善於天下乃大善。將人人當做鏡,給人最忠實的意見,也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是很美的菩薩情。慈濟已步入二十七年,不祇台灣這個點,將來更擴展到國際性的「面」--上人指出了未來的展望!



▲隨師行記

1992.01.03 參觀國立中正大學,領略建築之瑰奇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三日

啟程北上台中分會,慧潤師伯及依道師伯前來送駕,與上人法緣法親綿長,彼此互道珍重。

行經高雄縣仁武鄉,路過維力關係企業的正義油廠,維力張董事長邀請一行人參觀工廠。廠裏的健康教室寫著「慈濟緣,正義心」,介紹公司的產品,也介紹慈濟;先為遊客播下慈濟種子,願來日再續慈濟緣。

至旗山,旗山陳鎮長攜來空照圖及地圖,親領眾人至現場勘察醫療網的預定地。旗山鎮以農為主,空氣清新,陳鎮長希望旗山朝文教方向而努力,以帶動地方繁榮。

午餐,在新營休息站的涼亭用餐,頗有郊遊踏青的情趣。

來到嘉義縣,兩旁濃蔭的行道樹引人讚歎,已經很少見到如此美麗的道路,盡頭是國立中正大學,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建築聳立眼前。上人細心地觀摩,醞釀著未來慈濟大學的造型。

下午五點半抵台中分會。林美蘭師姊向上人報告自元旦起,連續三日在台南東帝士百貨舉辦義賣的

情形:第一天未進入狀況;第二天台南委員、慈誠隊員漸入佳境;第三天連四川醫師與靜淇搭配主持義賣,最後一幅西方三聖圖,標價一千多元,多人買了又捐,最後一位年輕人以二千元帶回。連醫師很感動,帶動全場念佛三聲,懇切的聲調,轟動整棟大樓,許多人潸然淚下……。




▲隨師行記

1992.01.04 今年慈濟將朝國際化的目標而努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四日

自從上人至台中,借住大聖街後,芳鄰楊明德夫婦即與慈濟結下更深的因緣,祇要上人在此,他們必善盡弟子之誼,與眾人噓寒問暖話慈濟。今日一早更力邀上人至寓所參觀,並贊助百萬元建設基金,追隨上人的心願益為監固。

驅車至華雨精舍探望師公上人,談大陸賬災。見上人身體輕安,師公上人欣慰道:「氣色很好!」上人答:「心情很好,想到大陸災胞已經陸續遷入新居,很安慰。」足見上人為此次大陸賑災擔了多少憂勞,在欣聞災民遷入慈濟村之後,逐漸轉憂為喜。這是慈濟史上,另一個大突破,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據悉,大陸郭明居士翻譯「印順導師佛學思想研究」以簡體字在大陸發行;另有一位越南人翻譯師公上人的「淨土與禪」,以越南文單行本發行,這是令人振奮的喜訊。「人間佛教」的理念正逐漸受人重視!

下午中部地區委員聯誼會,於興建中的台中分會一樓召開,上人有感而發說道:「慈濟的建築依然跟不上會員的成長」。既欣喜有一更寬敝的聚會場所,又感嘆不敷使用;也足見台中會務成長快速,是可喜之事。

上人談到此次大陸賬災的成果:「凡是有參與的人都說『好在』沒有讓歷史留白,我們正在寫歷史。復耕的種子是『一粒米中藏日月』,而『半升鍋內煮山河』又印證兩岸已是水乳交融;在數次賬災活動中,發現大陸同胞已逐漸回復使用繁體字,讓人深感欣喜。」

「樂生療養院的金阿伯說,慈濟以智慧與慈悲這兩顆和平的原子彈,炸開兩岸四十年來的心結。在國外被讚歎為奇蹟,慈濟這條菩薩

道已為國際人士所肯定,既受世人公認,大家要珍惜。」

「今年慈濟將朝世界性、國際化的目標努力,所以必定要有堅固的組織管理,大整體要小組織來配合,每個人自我管理好,全省活動由管理中心統籌才能一致。慈濟雖是佛教團體,但也要有適應現代社會的文化。所以要有管理的管道。」

「要『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行行出狀元,看到每一個人都要生出恭敬心,不要評估自己多了不起,不要自抬身價,不必宣傳。貴賤皆不由己,人需要的就是尊重,要彼此感恩。」

會中各組活動報告,活動組為了讓大家生活更充實,安排一系列慈濟文化下鄉;公關組推動手語,增加與殘障人士溝通的機會,具有教育性,也包含愛的精神;黎明社區推展「垃圾變黃金」,成續斐然,上人示,可成立基金,建設「惜福屋」來教育子子孫孫。

台中是慈濟的心臟,針針是強心劑,讓台中的慈濟精神更「貼心」!





▲隨師行記

1992.01.05 慈濟發起大陸賑災讓兩岸人民愛得水乳交融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五日

獲知上人今日行將北上,台中的組長們前來送駕,同時請示上人如何培養人才,帶動新血輪?此為中部慈濟人的新展望。

上人示:「要就別人的菩提心,要讓他細水長流。多招呼,增加意願,更要觀念要正確,要真正發自內心來做。有時間、有人緣及能力的人,要挻身而出,但要彼此如左右手般的互相配合。」

趁著準備出發之際,師姊們利用空檔,唱著「慈母手中線」、「小城故事」、「當我們同在一起」,配合著手語,有聲有色的交流,旁觀的上人歡喜地鼓勵大家多加強,並表示先將慈濟歌選學好,製成錄影帶,讓想學的人來學。

路過豐原,上人探望師媽,並對侍奉師媽無微不至的陳瑞端師兄一家開示:「人倫道德應該保持,但功能要跟隨時代,家人之間彼此能善解就能幸福。」

高速公路上遇濃霧,改走省道,至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用午餐。霪雨霏霏,依著湖畔,在車上用餐,另有滋味在心頭。

下午二點半抵士林中正國中,參加北區委員聯誼會。這是北區八十一年度第一次的聯誼會,上人表示:「感恩二十七年來大家對慈濟的護持,因當初一念的『愛』,至今將愛推廣至普天之下,都是源於這一念的愛,愛是人與生俱來的,要使它源源不斷。」

「新聞局與勞委會合辦的『幸福人生』講座最後一場演講,剛好在八十年的最後一天圓滿,緊接著八十一年的元旦,電視節目又以『能』演講錄影帶揭開序幕;同時

,在台南東帝士百貨公司有慈濟義賣活動,元月二日省府表揚社會工作人員,復邀請台中委員配以手語合唱;總之,八十一年的開頭,慈濟真善美的文化已在社會各處紮根綻放,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談到大陸賬災,有人說慈濟太有錢才會去救大陸,我們要歡喜接受別人的祝福,說:對!慈濟是有錢,但都寄放在大家的口袋裏。我們的基金向來專款專用,因果分明。形象好才能鼓舞人們的信心,平時要細心,如大船駛入港,也需要繩索,而鋼索是由一條一條的鋼絲組成,必須彼此配合。」

「此次發起大陸賬災,是對台灣同胞愛的大考驗,從老人到小孩,從富者到貧者,人人隨分隨力,加上信心毅力和勇猛的魄力,用最誠懇的心終於破冰解凍,讓兩岸人民的愛達到水乳交融。」

「從八十一年起,開始步入世界性、國際性的慈濟,人人要提高氣質品德,彼此尊重,希望慈濟的名聲,要做到聞者敬愛,人人無事不能,事事皆能。」

聯誼會後,靜冠師姊引見會員中視建設公司林阿仁董事長夫婦,捐贈十間愛心屋一百萬元;願累積愛心存底,留給代代的子孫。





▲隨師行記

1992.01.06 德州林學仁師兄請示推動慈濟的方針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六日

一早,行政院新聞局英文年鑑主編劉金鵬先生來台北分會拜謁上人,並皈依上人座下,正式成為三寶弟子。上人贈法名曰:「濟昕」,期勉他以佛心師志,走向光明正大的道路;並能英譯「靜思語」,一起為文化工作而努力。

上人說:「佛法是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要翻譯,須先了解,就是深入法海的精神。佛教要生活化,慈濟提倡深廣的愛,蠢動含靈都愛,例如:火燒馬廄,儒家可能只問人受傷否?佛教是人和馬都關心都問。」

「信佛要正信,不要迷信,就像不是入什麼黨就能得救,而是要守法不犯法,自然平安,信了以後要順著規則(戒)去做。無所求的付出,就是宗教精神與其他精神不同之處。」

陳朱定師姊伉儷陪同國宅處蔡定芳處長來訪,王端正先生為大家簡報大陸賬災,說明佛教尊重生命,而宗教精神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孟加拉和中東我們都在救助了,何況是一水之隔,與我們同一血源的大陸同胞呢?

文素珍師姊陪同周世英等服裝業鉅子拜見上人,捐獻大陸賬災款五十萬元。上人喜見有作為又有愛心的年輕人,慈悲鼓勵道:「人生最有價值的不是會賺錢,如果是這樣,印鈔機最有價值,最會賺錢;人生除了生活以外,還要有愛的奉獻--無所求的付出,就有無量的功德法財。若是活在無止盡的追求中,就和物沒有區分;我有餘,見人缺乏,我來付出,為工作而生活,會得到掌聲。」

下午,張金丁居士陪同韓國奉寧寺主持上妙下嚴法師等一行人,由上一下耘法師陪同來見上人,將於明日到花蓮本會,預定在台停留六天。

美國德州支會林學仁師兄拜見上人,報告德州近況,並請示今後推動慈濟的方針。

上人示:「難得人生、難得因緣,時間有限,因緣稍縱即逝,學業、道業和功德的累積都要依靠時間,大家都愛我,都願意幫我,唯有一項不能幫我--時間,真的趕不上時間。要做好慈濟唯有全心、全力、全意,時間不允許我們攀緣,人有情,時間無情。」

「慈濟的發展無論是全省、全國或世界性,都不可輕視最小的因,從最微小的--守好自己這顆心,推動到全世界。而形象源自每個人的身行--聲與色,所以說話要很紮實,把臺灣的精神和行動帶過去。」

「慈濟精神來自佛教,但慈濟又不同於現世的佛教,要做到很圓融又不被境所轉,要禁得起罵,要歡喜受,要讓人指教批評時仍能自在,對不了解的人,解說給他聽;對不接受的人,不必和他辯解,慈濟智慧不離人群。」

「菩薩『有情』所以大擔心;佛有『大愛』所以大煩惱--原來,「諸佛菩薩」常住世間,我們要惜緣、感恩呀!



▲隨師行記

1992.01.07 文化工作人員要有「我們正在寫歷史」的自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七日

華航失事貨機駕駛朱正吉先生的未亡人朱太太到分會,請求上人為其解開心結。

上人憫念道:「他的過世成就你們入善門的因,如此於亡者有益,人雖然走了,但留給你們家屬很好的記憶,你們應發願多做利益人群的事。身體對他而言已不是很重要,反而是這分情綁得他很苦;替他念佛,不要念他的名字;念名字他會走不開,念佛如同春風送他往生。」

林淑貞師姊陪同市政電臺的王啟英小姐與周元師兄前來謁師,希望為慈濟出一分心力。王小姐並攜

來以國語發音的「人有二十難」錄音帶,請上人試聽。

上午九時,上人向台北分會、文化中心的工作同仁開示:「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去年年初曾言一年要當五年用,一步當作五步走,果然,四大志業中多出一項大陸賬災工作,使慈善跨出國際,這分成果,對大家的付出只有無限的感恩,並請大家抱著為大陸救災的那分心,把點點滴滴感人的故事,編寫成一本愛的成績單,而小朋友們天真無邪的那分愛,也用『童心映月』的筆法寫下來。今天的工作是明天的歷史,讓感人的事蹟流傳下來,為歷史作見證。」

「時間無情,人有情;不把握現在,會流失於未來,要知道,我們現在正在寫歷史。文化工作由王先生統籌,聲音聽一個,動作要一致。忙的時候,不要計較。從事文化工作要為慈濟作見證,帳務人員聽到感人事蹟要通知文化工作人員,彼此合作無間。」

王端正先生亦在會中提出今年文化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第一:慈濟推向國際舞臺;海外分、支會組織章程將定案。

第二:慈濟精神文化下鄉,將根紮得更深更厚,把慈濟推向各個角落。

第三:配合醫學院的招生,要塑造慈濟醫院的形象。加強慈院的報導,推動醫療下鄉,以提高醫學院的聲望,期能招收優秀的學生。

「慈濟的凝聚力在於理念一致,力量集中,行動一起。」王先生期勉大家合作無間,發揮無比的團結力量,朝向目標共同努力。



▲隨師行記

1992.01.08 「一言一行」比戒律更具鞭策力量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八日

林幸惠委員陪同美國分會義工徐素卿姊,到台北分會拜望上人。甫自國外返國的遊子,見到孺慕至深的上人,徐師姊不禁喜極而泣,並表達美國分會的志工們對上人的思念之情,尚未熟悉慈濟精神的徐師姊請求上人給予加持。

上人慈悲道:「加持力是靠自己,菩薩給予眾生是平等的,端看個人接受程度如何。」

爽朗的林幸惠師姊談到在美國有會員對她說:「你的一言一行都是我的榜樣。」嚇得她手足無措,深覺這「一言一行」比戒律更具鞭策力量,不得不隨時謹言慎行。

上午十點,王端正先生陪同上人,至國泰醫院拜訪陳炯明院長和王欲明副院長,向兩位愛護慈濟的長者拜年,並商談慈濟醫學院之事宜。

隨後,王副院長與上人同行至慈濟榮譽董事蔡辰男先生府上,弔唁蔡萬春老先生,其子媳為亡父植冥福,捐贈一百萬元建設基金。

下午陳光和教授來訪,和上人談「遺傳學指標」研究計劃,在東部發展的趨勢。

上人示:「人體健康應從小兒健康做起,東部山胞有好幾種種族,體質各異,是研究人種最好的資源寶庫。鄉下的預防比治療重要,而遺傳和環境有關。」

陳教授認為:「如果成立醫學中心,信仰很重要,將佛心換成己心,以慈悲引出智慧來。否則,曾有位外科醫生的兒子說他父親的職業是『殺人無罪還可以賺錢』,真的需要宗教的智慧來教化。」--人性的尊嚴,建立在對生命的尊重上。

王錦珠師姊陪同NCR精業電腦公司總經理高忠訓、楊先生、胡先生等人來見上人,談電腦作業。上人致上感謝,說:「新程式如能統一使用,就能解決最大的困擾。若每月開收據的程式可改為累積合計的話,更可避免浪費電腦紙和減少人工的困擾。」

談到電腦配合文化,上人認為目前台灣的物資已很充足,社會很穩定,迫切需要文化,有宗教性的文化幫助更大。而佛陀講經是二千多年前的事,講的內容是配合當時人、事、時、地的背景。依照佛經言,佛說法是很虔誠的,但經過口口相傳,添添減減,一百年之後就變樣,待有紙筆時,原是短文,經過語譯而成長文,已非原文了。如果有電腦傳真,可即刻將當下發生的人事訊息傳布千萬里;透過電視螢幕,每個人更可以千百億化身,而不會失真了!

高先生讚歎上人的精神很好,上人笑曰:「因為健忘--腦中不囤積,所以清醒。」正應驗了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就達到清明之境。




▲隨師行記

1992.01.09 上人勉文化工作者用心寫下現代的慈濟大藏經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九日

昨夜,遠在大陸執行賬災發放的工作人員由固始連夜趕路回到南京,已是凌晨近兩點,弟子們惟恐打電話回來會驚懮上人,直接打電話請魏滿子師姊代為轉達。弟子雖是一片孝心,反而使上人輾轉反側,一夜無法成眠,今晨只聽得上人感嘆道:「遊子不知父母心!」

文化工作可以突破時空,使慈濟精神從點的擴展至線而面,期能邁入國際化的階段;無庸置疑的,文化工作將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上人期盼文宣工作者克盡心力,讓今日的工作成為明天的歷史,寫下現代的慈濟大藏經。

自發起大陸賬災至今,全體慈濟人積極投入賬災,短短四個月內,募款成果可觀,這在慈濟史上亦是空前僅見的。上人珍視眾人賑災的辛勞,向編輯人員提示「愛的成績單」--「盞盞心燈照神州」一書的撰寫方向,這本書象徵「兩岸和平的腳步」,再版時要將緣起、緣匯、成果,一一敘述--例如第一次前往賬災勘察人的心境是如何,加以補充,因此促成一場又一場的義賣活動,即是因緣斯匯,最後

,發放的結果如何等等,串連成一部完整的過程。

正值新曆年初、舊曆年尾,上人遂召集北區各組組長、副組長和慈誠隊幹部及榮董代表等召開「冬令團圓飯」的籌備會議。

「救人要及時,即是功德」,上人感恩大家的辛勞,及時的援助大陸災胞,有委員師兄說:「我這一輩子最感恩的就是參與大陸賬災發放的這幾天,不是熬過來,是奮鬥過來。發揮良能時,只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很辛苦卻很快樂。」

上人又表示:「大陸賬災是專款專用,要細心統計,不要疏漏,帳目越清楚表示個人的人格越清白;至於賬災餘款將成立『國際急難救助基金』。」

「恭喜大家新年增新歲,年紀愈大,人生閱歷愈豐富,要更會做事,更尊重人,學不退轉的菩薩心;如常不輕菩薩,時時起感恩心,不可貢高,貢高會迷失道心,而成為凡夫,心沒有恨、沒有怨就是菩薩。人要做到不怕別人輕視,也不輕視別人,如此才能成就菩薩道。」

接著,各組組長發表心得報告,檢討過去,展望未來。

晚間十一點三十分,此行前往大陸賬災的十九名團員,返抵台北分會向上人銷假,並呈上全椒縣九百四十五戶災民住戶的所有權證;上人慰勉大家「功德無量」。眾人滿心歡喜,異口同聲感恩道:「回來好像生在天國一樣,」人人笑意盈然,疲累頓消,證明付出有形的是「有限物質」,回報無形的喜悅是「無量」的呀!





▲隨師行記

1992.01.10 上人對賑災團員說,第一要感恩的是大陸的災民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十日

昨日深夜,參加大陸賬災的工作人員方才踏著「愛之履」歸來,一早又趕到台北分會與眾人分享此次賬災成果,大家齊聚於五樓會議室,在上人主持下展開檢討會。

上人首先開示道:「這次賬災任務得以圓滿,要感恩三種人:第一,感恩大陸受災受難的災民,成就我們行菩薩道的因緣。第二,感恩大陸的政府官員、廠商、工作人員為著我們的工作目標,不辭辛勞的陪著我們趕工熬夜,使災民有棉衣穿、棉被過冬,及房子住。第三才是感恩此次參與賬災的工作人員,這趟『雪地行』真是讓大家辛苦了!」

接著,團員們一一起身發表心得。此次是第三次賬災發放,原本有八十餘人的龐大賬災團預計前往發放,不料當地天氣奇寒,為三十年來所僅見,上人為大家的安全著想,毅然取消行程,由已經在大陸待命的數十位工作人員擔起全責。任務之艱鉅可想而知,然而每個人言談中皆是無盡的感恩,誠如林副總執行長所言:「此行要與天氣爭、與時間爭,雖然任務艱鉅、辛苦備嚐,但每個人只覺得身心輕安。」聞者無不動容。

林宗明師兄宿有胃疾,自稱:「『破銅罐』的身體,萬一性命不保也就算了!」許玉摘師姊腹瀉不止,卻仍強打起精神,全力以赴;張雲蘭師姊在凍裂的腳掌貼上「撒隆巴斯」,戲稱「裏小腳」,自娛娛人;大夥兒在專注工作中,集體「一氧化碳」中毒,卻無一人敢張揚,自行到房裏嘔吐後,又回到崗位默默的繼續工作,全體在「與時間競爭,與氣候戰鬥」的精神力量下,同心一志,完成賬災發放的工作。

彼此訴說愛的故事,互相讚歎聲中,上人感動道:「聽了每個人所說的點點滴滴,過去我一直磨鍊自己眼淚往內吞的功夫,現在都禁不住往外流了……。慈濟正在寫歷史,世間只有一個說不完、寫不盡的歷史,那就是--愛!」上人期勉眾人,保有清淨無染的愛,真正無所求的付出,「道路仍很長,我們要一步一步的踏出去,但腳步踏出去時,切莫自滿貢高,須時時懷抱著『感恩』的心,互相感恩,有愛才會幸福!」

台視記者楊順美小姐前來採訪新聞,向上人問訊後,請教上人如何突破彼岸對宗教的封鎖,上人答:「以人道的立場,用最真誠的愛,盡分盡力真正無所求的付出,彼此是『同胞』,血濃於水,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行政院勞委會福利處楊松德處長及張課長專程前來,恭請上人能為勞委會於八十一年度再演講兩場。楊處長感謝上人去年度的幾場演講,回響很大,欣喜地說:「聽過師父的話之後,大家都變得很斯文,今年勞資糾紛減少許多,尤其下半年度還沒有聽說嚴重的勞資對立,連我本身脾氣也變得很好!」

晚間,靜宥、賴美智、劉月娥

等數位師姊陪同洪簡靜惠老師前來拜望上人,請示懿德母姊會今後的發展方針。

上人示:「懿德母姊是要給予學生們人格的薰陶,如:中國尊師重道,而在日本教育中則尊師長如父,師長未走不敢離席,來時立刻起身恭迎。學生時代的時間有限,要愛而不寵,讓品質提昇。」教育學子果真不易,欲延續慧命,無一不是嘔心瀝血點滴的凝聚!




▲隨師行記

1992.01.11 鄭李實先師姊等人在華府展現慈濟的團體美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十一日

晨,眾人搭乘七時二十分火車返花,十時三十分抵精舍。不久,洪簡靜惠師姊率同三位文經學苑的工作人員前來拜訪上人。文經學苑於去年十月開始替基金會籌辦員工在職訓練,今日下午課程結束後,將舉行結業儀式,並對此訓練成效做評估。

午,陳紹明副總執行長與慈暉師姊夫婦,同旅居美國華盛頓州的鄭李實先師姊及其友人黃先生夫婦入精舍謁師。洛杉磯徐素卿師姊也特地由台北趕來,能夠親炙心儀已久的上人,徐師姊歡喜雀躍,有如孩童一般。

實先師姊向上人報告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馬里蘭州洛克維爾文化服務中心,為大陸賬災募款義賣的情形。實先師姊表示慈濟的賬災行動,令大華府地區的華僑們大為感動。當天有來自華盛頓、馬里蘭、維吉尼亞、巴爾的摩各州,甚至遠從加拿大而來的近五百位中外人士參與義賣義買。活動結束後,師姊接到許多朋友的電話:「第一次看到你們中國人如此團結,慈濟團體果然不同。」

師言:「其實,最令人感動的不是募到多少錢,而是那分團結的美。」

黃先生夫婦有意在美國創辦養老院,將鼓勵孤苦無依的老人彼此照顧。上人開示:「設立任何機構,都必須有足夠的人力,才能讓事情圓滿完成,不妨多了解慈濟的精神,並且先廣結善緣,到時自然會順利發展。」

曾文賓院長伉儷五日在花崗山運動場舉辦大陸賬災義賣園遊會,大力為義賣品喊價、推銷,今日得知上人回來,伉儷倆由王錦珠師姊陪同入精舍,一則看望上人,二則敘當天義賣情況與上人分享。每談及興奮處,這位溫文的長者忍不住呵呵大笑。

錦珠師姊報告,設於台北分會地下三樓的餐廳即將完工,上人指示:「台北分會工作人員眾多,且經常有義工前去幫忙,宜聘請專人掌廚,照顧大家的伙食。」

每有訪客到來,上人總約略提起大陸災胞的苦況,提醒大家:身居福地,切記知福、惜福、再造福。

無盡的承擔和不斷的透支體力

,在疲憊倦累的侵襲下,上人又感染風寒了;然而,面對一波又一波虔誠東來的人士,他總是強忍勞累,溫藹的接見大家,讓人們歡喜的來,如願的回去。



▲隨師行記

1992.01.12 沈君山教授讚歎慈濟突破體制,造福兩岸人民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十二日

桃園區四十位慈誠隊員為配合今日兩列慈濟列車東來參訪,特於昨夜趕回花蓮,以便執行勤務;一早,精舍內外即傳遍嘹亮的慈誠隊歌。

上人首先向大家致意:「多虧慈誠隊在台大園遊會中為環保所盡的心力,人爭一點志,莫爭一口氣,由此次行動中可以明顯看出桃園的進展。」慈濟精神能得到推動與落實,是上人莫大的欣慰。

游萬得、邱丹池、徐有忠三位師兄分別是企業負責人與機構高級主管,此次參與環保行動,深深體會到清道夫工作的神聖和偉大。

花蓮區委員今日假慈院會議室,召開園遊義賣會檢討暨冬令發放籌備會。雖然,上人方才結束十二天的行腳,於志工座談會後依舊抱病前往慈院。

探視過急診部病患,上人又轉往六樓病房探望德融師父的俗家母親。八十五歲的慈祥老人,見到上人急欲讓座,上人勉其安心養病,多多念佛。

沿途鼓勵病患,下得樓來,先到五五九病房慰問七十八歲的靜得師姐--當年創立慈濟克難功德會的三十名成員之一--老師姊噙著淚水說:「我好想念師父!」上人答:「我知道!我昨天才從台北回來。」老師姊又說:「老了,跟不動了!」「心跟就好!」在上人的婉言慈慰下,老師姊平伏了激越的情緒。

進小兒科觀察室看望一位棄嬰,小女嬰的肌肉反應異於正常,社工人員本擬於明日將她交給某育幼院。上人示:「絕對不行!再多觀察一陣子,確定小女孩有足夠強韌的生命力後,才能做進一步的處理。」言罷,上人輕撫小女嬰的面頰道:「你要趕快好起來啊!」

九時半,上人進入會議室參加委員會議,提醒大家:「人和人相

處要互相感恩、彼此尊重,由於所有慈濟人的同心協力,終於圓滿完成大陸賑災工作。」「今年的新委授證與圍爐團圓,我們將分別在花蓮本會、屏東分會和台中分會依三梯次進行。」

十一時三十分,華東大學籌備委員會主任牟宗燦教授,和清華大學沈君山教授夫婦來訪。沈教授名重杏壇,他對於慈濟能夠結合社會資源、從事各種建設,甚至擴及濟助大陸澇患,深感好奇。

沈教授驚異的表示:「中共一向極端排斥宗教,此次竟然接受慈濟的幫助,實不可思議!」在獲悉彼岸官員也能全力配合,協助本會完成賑災工作時,他連聲稱道:「不管是建院或做大陸賑災,慈濟能夠突破社會體制的箝制,做到連政府都做不到的程度,實在太不容易了。」

台北、桃園兩列慈濟列車共計一千三百餘人前來參訪,上人特於午餐後繞至紀念堂對眾開示。他強調,此次大陸澇患,對災胞而言是一項世紀性的苦難,對慈濟則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對台灣同胞更是一次愛心的大考驗;在大家的信賴和支持下,慈濟終於克服萬難,完成歷史性的使命。「雖然我也聽到許多反對的聲音,但想到此時在雪凍冰封的氣候下,大陸災胞有衣禦寒、有屋遮雪,我就是接受再多的責怪,也是值得的。」上人的慈悲胸懷,引來眾人如雷的掌聲。

二時半,上人復進入會議室,繼續聽取花蓮委員的會報,並再度開示:「請大家做好環保工作,方勵之教授曾讚歎花蓮具有三土:淨土--環境好;聖土--聖人住;奇土--風景奇;我們千萬別讓這三項特性消失,已有許多慈濟人在做資源回收的惜福工作,花蓮人更應起而帶動才是!」




▲隨師行記

1992.01.13 上人勉桃園委員從事志業要做到「同而不黨」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十三日

本周志工由台中委員輪任,三十位師兄師姊於昨夜抵達精舍,今晨和常住眾齊坐中庭,恭聆上人開示;上人提醒大家:「冬令發放工作即將展開,為節省人力和運輪費用,是以打包工作由各分會自行進行,希望你們拿出愛心,仔細準備送給受濟戶的物品。」

桃園區兩位委員師姊請示上人

:如何去除分別心?才能使各組委員相處融洽,彼此成就。上人曉諭:「要讓別人接受我,必須自己先打開心胸去接納別人。在團體中行事不能獨斷獨行,須知分組旨在方便工作,如果因此造成派系之分,就遠離了分組的意義。」「不要刻意強調組別,人人都以同樣的心念從事志業,要做到『同而不黨』,儘量避免讓自己的小組個體化,主動而誠懇地和大家溝通,互相配合支持,讓『慈濟組』呈現圓滿的整體美。」

曾在慈院資材組服務的葉千惠師姊,目前刻在美國進修,趁回國度假之便,今日在母親靜讓委員的陪同下返花拜見上人,上人囑咐:「好好用功,不要忘失初發心,早日學成歸來,貢獻所能。」

下午三時半,吳庚申、陳瑞昌師兄入精舍,向上人報告在大陸的生活點滴。他們為了監督全椒、興化的民房工程,在大陸居留三個月之久。上人極力讚歎師兄們能夠運用智慧和毅力,圓滿完成建屋工作,讓災民及時搬入新家,免受風雪之苦。上人意味深長地說:「你們是以身教在帶動大陸同胞由愛己擴大到愛人,此行雖然辛苦,卻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們是在成就道業啊!」

談話中,大家並傳閱從大陸拍攝回來的相片,災區一片荒蕪,災民一臉淒苦,令人看了有無限的感嘆和悵然。同世為人,生活條件竟如此懸殊,難怪上人一再說起:「寶島四季如春,物產豐饒,臺灣人有大福報,但最大的危機是只知享福消福;大家要不斷造福,才能共善業,處福地啊!」

大甲李文塗師兄陪同友人父子入精舍,友人之子年輕機敏,獨力經營餐廳,事業有成;唯因與太太個性不合而離異,孩子歸女方所有。自此經常喝酒出事--發生車禍、遭歹徒洗劫等層等等層出不窮,令父母擔憂不已。

上人開示:「所謂的事業家,就是成就任何事業,都必須有一個穩固的家庭做基礎。你雖事業做得好,但因失去家的基礎,如船失碇,心無所寄,自然喝酒填補空虛,這是惡性循環啊!而酒能誤事,若因貪杯引起終身遺憾,是多麼可悲的人生。」上人鼓勵年輕人:「發揮良能去照顧沒有能力的人,此外,夫妻倆雖然離異,但彼此既然未再婚嫁,又保持良好的聯繫,不妨重續前緣,圓滿家業,也讓孩子有分完整的愛。」



▲隨師行記

1992.01.14 聲寶榮董家族身在國外,心繫台灣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十四日

氣溫驟降,已感染風寒的上人,仍然不畏冷冽的寒流,以過人的毅力和台中志工座談。

聽完師兄師姊們昨日在醫院服務的心得後,除了肯定大家的菩薩心行外,上人更不忘細心叮囑:「

今日天氣極冷,大家要穿暖和些。」菩薩悲懷如慈母,上人自己身受病苦,仍然繫念、關切弟子們的生活行事。

下午二時,李憶慧師姊陪同太子建設公司林顧問暨員工五十餘人參訪精舍,捐助大陸災民住屋衛生設備的邱太太也隨行前來。上人向邱太太致謝,並解釋所贈的衛生設備規格不符災民的需要,請其暫停供應。此外,上人另敦請林顧問為紀念堂多加費心。

聲寶公司陳張秀菊師姊陪同從巴西歸國的女兒張陳淑、女婿張勝凱夫婦拜見上人。張居士極為護持慈濟,除了在巴西提供固定場所讓當地的慈濟人共修外,一家老小幾近二十位都是榮譽董事,堪稱慈濟世界中的「榮董家族」。上人稱讚張居士:「身在國外,卻將一念心留在台灣,真是難得!」

傍晚,高雄邱國權師兄等八位委員,入精舍向上人告駕,他們剛從慈院做完健檢,明日一早就要返家。

雖然身體違和,鎮日未出山門,上人仍片刻不曾歇息,除了不時接見來訪的人士,就是不離書桌,埋首看稿,「換一種工作形態就是休息」,想及上人的話語,眼觀上人的行儀,令人深深體會到什麼是人格典範,什麼是為法忘軀。

晚課後,德宣師父於中庭和大眾分享從十二月三十日至一月十一日的「隨師行記」。





▲隨師行記

1992.01.15 上人勉勵眾人:身病難免,心不能再懈怠生病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十五日

冷鋒過境,卻抵擋不了慈濟人熱忱的服務精神,一早,大家就精神抖擻地齊坐中庭,向上人報告昨日的「志工見聞」。

上人開示:「這兩天總算有了冬的氣息,但也只是氣溫略低,讓我們多加一件衣服而已,和大陸目前的冰封大地相比,台灣人實在太幸福了,連季節氣候的變化都極溫和。」「地藏經中曾提到舉手投足、開口動舌無不是業,積善造惡全看個人的行為而定,希望大家互勉;身病難免,心的懈怠病不可有,要讓福業增長,就必須在菩薩道上時刻精進,步步為營。」

蔣科尼、孟月秀伉儷返精舍,頂禮上人後,蔣師兄前往慈院,孟師姊則開始為書寫貧戶們的冬令紅包袋忙碌。李明香師姊和她的四個姊妹陪同友人拜見上人,他們在最近的花蓮區園遊會中提供一千打養樂多參與義賣,使大陸賬災工作又增添一分企業回饋的溫暖。

由於天寒,來訪的人士較少,上人鎮日看稿--老人家的書桌上堆滿演講記錄、晨語開示記錄、即將出書的文稿和一大疊等他批閱的公文。

夜,德宣師繼續講隨師行記,蔣師兄則發表大陸賬災見聞。




▲隨師行記

1992.01.16 上人寄望慈濟員工穿出素雅、端莊的氣質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十六日

志工座談會上,上人興緻盎然地和師兄師姊們比劃「當我們同在一起」的手語。

清晨,淡江大學佛學社三十餘位社員提早前來參訪精舍,由常住師父為他們解說慈濟志業。

李時師姊的友人陳姓服裝設計師,發心替護專師生和醫院員工分別設計數款制服,今晨特地攜來設計圖請上人過目。制服足以呈現一個團體的氣質和精神,上人說:「希望能夠穿出素雅、端莊的特質,同時得考慮到花蓮地區風大,以及多數人是騎機車上班的特性。」陳設計師將依上人的指示再做修正。面對任何事件的考量,上人總是細膩周詳、眼光獨到。

九時十分,上人前往市區探望德融師父俗家母親,老人家甫從慈院回家靜養,因哀傷三女的往生,淚流不已。上人慰導有加:「人生長長短短,早走晚走都是定數,你若一直不捨,會把她綁得很痛苦;想念她時就念佛,祝福她早日換個新軀殼,再回來做救人的人。」老人家含淚點頭,並言:「天氣這麼冷,您怎麼還來呢?」惜師敬師的心懷令人動容。

下午二時,上人與慈院曾院長、溫護理長、護專張校長,和王端正、陳紹明、林碧玉三位副總執行長於慈濟部召開每週例行的管理中心會報。

會議至下午五時許結束,上人復轉往病房探慰病患,回到精舍已近七時。

台中李朝森師兄回來當志工,晚餐後向常住眾講說他的「大陸行記」,提到大陸同胞的苦難,李師兄難掩內心激動,幾度哽咽,讓聽聞者也不勝唏噓。




▲隨師行記

1992.01.17 上人視察即將啟用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十七日

彌陀經曾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面對台中志工們,上人勉勵眾人在慈院植福種善,以愛心服務病患。此外,並慎重交待大家:「昨夜電視新聞報導,台中有個虐待兒童的個案,請務必留意訪查,幫助那個悲慘的小男孩。」

八時,上人巡視已完成主體結構的精舍工程,經過茶水處時交代常住眾:「儘量少用紙杯,瓷杯洗淨後煮燙一下,既可響應環保,又不失衛生。」

對於新建工程的通風設計未臻理想,上人及時提出修正意見。

十時,抵達慈院,名攝影家柯錫杰夫婦已在慈濟部等候多時,他們甫從海南島歸來,己決定近期內在國內定居。柯太太興奮地說:「以後就可常常回來看師父了。」

慈院的護士們發起第二週的清潔運動比賽,今天巧逢評分日,上人遂成為評審團的特別來賓。眼見五東病房由護理站至病房,處處潔淨清爽,上人頻頻嘉許,並幽默地說:「最好永遠保持這個活動,我會隨時來抽查哦!」

對五東病房做了「整潔評估」,又對五樓和六樓的病患們做一番探慰,轉往慈濟部參加每週例行的總管理中心的「八室會議」,與會主管有王端正、陳紹明、林碧玉三位副總執行長,朱正一、林素雲主任等人。

十二時四十分,上人列席「醫學研究中心籌備會議」,醫學中心將於本月二十六日正式啟用,會中決定為了配合當天的新委授證、慈濟人團圓飯和聯誼會等密集活動,儀式將以簡單隆重的方式舉行。

結束會議後,上人特地至十一樓參觀醫學研究中心,如何讓醫生們術德兼備,日益提升、成長,是他老人家一直不能或忘的目標。

和前來慈院做健診的陳鵬飛等十三位榮董打過招呼,上人復回到慈濟部與曾院長談論院務,接著又和陳幸一教授商談籌設醫學院的有關事項,待步出慈院大門時,竟已夜幕低垂了。




▲隨師行記

1992.01.18 曾院長說,慈濟的志工在國內外均獲得口碑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十八日

上午,上人於中庭與台中地區的志工座談。這幾個月來台中師姊遵循上人的口諭,於台中請到啟聰學校教手語的老師,用心學習正統的手語。今日特地在上人座前示範功德會會歌,並以手語比出「上人是我們的大家長」、「我們是上人的好弟子」。上人歡喜的鼓勵大家說:「你們七天來好像在此行菩薩佛七。」

下午,由管理中心宗教室主辦,每月一次的慈院員工慶生會及慈濟精神精進日,就在二期大樓講堂舉行,同時舉行慈院志工表揚會。首先由上人致贈本月壽星一份禮物,亦為本月壽星的曾院長第一個起身,接受上人致贈的蠟燭;接著,上人與院長分別為服務滿五年以上

的志工頒發獎牌及贈品。

頒獎後,院長致詞表示:「今天是慈院啟業五年五個月零一天,在這短短的五年間,慈濟醫院能有如此成就,除了院內工作同仁的通力合作外,志工們更是功不可沒。每回有政府首長及各界來賓到慈院參觀時,最讚歎我們的志工那分服務精神。國外來的教授也表示,在國外也有義工制度,但無法達到我們這樣的程度。我們的志工在院內各角落與病人打成一片,了解病人的心態而加以輔導,這是全台灣省找不到的。在此我非常感謝,也很感恩五年來志工對本院的奉獻,謹代表慈院七百八十位員工向志工致最崇高的敬意。在新的一年,仍希望與志工們同心協力,讓慈濟醫院進步再進步。」

接著上人簡短的開示:

「醫療是治療病人的生理,志工是注意病人的心理,病人在生理與心理同時接受治療的情況下,出院後不久就可以迎接健康的人生。千言萬語也說不盡我的感謝,在此希望八十一年度的開始,同仁們要心手相連,邁向新的一年。祝福大家福慧雙修,真的功德無量。」

接著,管理中心王副總執行長也致詞說:「慈濟是從慈善開始出發,從去年七月份起,我們有了新的嘗試,結集了醫生、護士以及志工們來從事貧戶醫療保健工作。半年來,我們調查了東部地區將近三百戶的貧戶,發現很多貧戶不只是貧,還從貧衍生出很多的問題。如果貧戶的生活有困難,我們給予物質的幫助;身體有病,我們給他醫療的照顧;如果心理貧乏,我們給予教育輔導;要是生活品質不能提升,則給他文化的滋潤。現在,我們是集合了四大志業來提昇對貧戶各方面的協助。」

為了鼓勵院內同仁,這一項下鄉訪貧的活動開放給全院同仁自由登記,結果報名的有一一0人之多,可見同仁對貧戶是多麼關懷了。

家醫科王英偉主任及社工員、公衛護士以幻燈片介紹半年訪貧的經過與心得。王主任一再感恩的表示:「非常感謝上人給我們這個機會,我是全院最幸運的一位。」

最後金車教育基金會執行祕書林偉賢先生,用幻燈片向大家介紹此次大陸行的心得。林先生從入慈濟的緣起,談到對慈濟的觀感及在大陸期間所有人員對工作的投入,讚歎的表示,慈濟是利用身體的能源來結合社會的資源。

整個會場的氣氛相當緊湊融洽,宗教室用心辦好這個活動,正是希望促進員工間的聯誼,並使員工們更深入了解慈濟各項志業的現況和展望,讓同仁們在工作中更增添一份使命感。




▲隨師行記

1992.01.19 感謝大眾為大陸賑災喜捨布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十九日

今日乃每月一次例行的工地會議。一早,上人即到醫院,率同各單位工程人員與台北來的建築委員們到紀念堂工地巡視。

看看已漸具雛型的紀念堂工程,上人心中相當寬慰,回想過去三年來從挖地下室開始,歷經種種艱幸的路程,而今這座代表慈濟人精神堡壘的紀念堂,已漸漸展現它的功能了!

下午兩點多,上人在紀念堂臨時大廳對來自台北來的兩列慈濟列車,計有千餘名會員開示。上人感謝大家為大陸賬災喜捨布施,讓老者安之,少者懷之,困苦災民得到安頓,現在全椒的災民都已遷進新居了,而河南災民的糧食也有了著落,可免挨餓受凍之苦,台灣同胞點點滴滴的捐獻都是菩薩的情,也是菩薩的愛,更期待眾人繼續發揮菩薩的長情大愛,我們的人生就會充滿幸福。




▲隨師行記

1992.01.20 思賢居士來電,將陪同讀者文摘記者來訪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日

下午,思賢居士自美國來電話表示,將於二十五日陪同讀者文摘亞洲版記者,加拿大籍的馬枸.佛福小姐專程來花蓮,為慈濟撰寫專題報導。

馬枸小姐是讀者文摘的特約撰稿人員,她於去年六月從「新加坡海峽時報」得知上人因從事公益慈善活動,澤被台灣社會,獲頒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社會領導獎,這則新聞引起她深入報導的興趣。而當她提出此項寫作企劃書時,隨即獲得該版總編輯的批准與贊同。

於是,馬枸小姐與美國分會思賢居士取得連繫,由思賢居士安排她於本會冬令發放期間來花蓮採訪,親自體會慈濟人的精神。

思賢居士電話中表示,他本人也將撥出一星期時間,陪同馬枸小姐來花蓮拜謁上人,希望透過馬枸小姐的報導,把慈濟團體的美善披露給廣大的讀者群知道。





▲隨師行記

1992.01.22 佛教談慈悲相同於天主教講博愛,而又要透闢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二日

昨日一整日,上人在室內看稿,享受難得的清閒。上午,來自臺北牧靈中心研習所的徐修女和王小姐來精舍拜見上人,希望寫一篇有關上人與慈濟的報導。

徐修女向上人表示:「您的書我都在看,您說的話很平淡,但深入人心。」

上人答:「我只是看現在的人,說現在的事,將所見所聞的說出來而已。」

又問:「很多宗教的精神都在一個『愛』字,可否請您解釋其不同點。」

上人答:「天主教與佛教很接近,我們是出家人,你們也稱做出家人,我們都是捨去小家庭,投入芸芸眾生奉獻給社會,追求愛的使命感。你們談的是博愛,而我們談的是慈悲。博愛是很寬大的愛,愛普天下所有的人。而佛教的慈悲不僅寬大而且深入,不只愛人類,連動物都愛護;因此我們不殺生、不葷食,是尊重生命的尊嚴。」

王小姐更熱心問著,是否有解釋佛教名相的書,上人示意送她一套佛學辭典,兩位都很歡喜的表示,將把這套書存放在牧靈研究中心的圖書館。

臨行前,廣東籍的徐修女親切的拉著上人的手真摯的表示:「我常看您的書來改變我的心情。」

能夠愛得廣、愛得深時,宗教的界限就不存在了。徐修女對上人的崇仰,盡在那盈盈一握中。




▲隨師行記

1992.01.23 在德國深造的大陸留學生請求慈濟伸援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三日

上午,上人赴慈院出席紀念堂的工程討論會。出席者有紀念堂銅瓦屋頂的包商大久保,外牆裝潢工程包商日本大林組,以及內部空間裝潢包商日本松田平田株式會社。

大眾在工地實地勘察,溝通意見後,再回到室內繼續開會。

中午,上人與宗教室及社服室的工作同仁共進午餐,慈院社服室乃隸屬於管理中心的宗教室,在推動工作上彼此關聯頗多。今日集合兩個單位一起座談,再次溝通和協商,以期既分工又能合作。

上人指示,將來的慈濟精神精進日,可由醫生、護士及院內各單位輪流主辦,亦可加強個人的使命感。

下午,為慈濟志業管理中心例行的會議。上人提及前兩天,接到在德國深造的慈院醫師郭煌宗報回來的個案,案主是十九歲的中國大

陸留學生,這位女孩因骨腫瘤,手術費相當昂貴,在走投無路之際,經人介紹,認識來自台灣慈濟的郭醫師,希望慈濟對她伸出援手。上人示意護理科溫主任將此份書面報告轉給骨科主任研究、評估,再決定本會的援助方向。

上人於公開的開示常言:「今年慈濟將邁向國際化。目前在亞洲、美洲、歐洲、澳洲等地皆有慈濟人的足跡,以拓荒者的精神在當地推動慈濟工作,默默傳播慈濟的種子。譬如美國分會,早在三年前,就對車禍無助的中國留學生及時伸出援手關懷,並每年年底到當地救濟院送上愛心。過去的『美援』主客異位,現在是『援美』。」

在馬來西亞,亦有四個個案長期接受本會援助,可以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已由台灣本島發揚到世界各地了。




▲隨師行記

1992.01.24 慈院望年會氣氛熱烈無比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四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