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1.07.01 趙寧來訪,表示將鼓勵青少年來慈濟接受薰陶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一日

晨,上人與義工師姊坐談,陳美羿老師向上人報告,有許多教師將靜思語抄錄於聯絡簿上,每日一句,借此機會影響父母。

義工師姊請教上人:「何謂用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上人答:「所謂用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就是不要把得失的心態加諸子女身上,父母的過度的關心,常會造成子女的心理壓力,引起反彈。最近有一批大學生到醫院當志工,為了讓住院中的老病患開心,就很用心的聽老人家細說從前。他們發現老人家說話的口氣、內容都和自己的父母在說話的情形一樣,但他們卻聽得興趣盎然,完全不同於聽父母說話時的無奈和排斥。原因就在於:老人家在訴說時並無所求一一無所求即是菩薩心。」

義工又問:「以前主張嚴格教育,現在是提倡愛的教育,感覺互相矛盾,無所適從。」

上人云:「自然最美,現在的教育太複雜,依循學說、理論,不見得能教育出優秀的子女。事實上,每個人都各有業因,子女與父母

是緣聚,我們不也曾聽過『乞丐父母狀元子』這句俗諺嗎?」

上午十時,兼具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身份的趙寧先生,應慈院靜思學佛社之邀,前來演講,特繞道入精舍拜望上人。趙先生擬請上人上電視節目,為上人所婉拒。

趙先生得知上人雖然不曾出國,但慈濟委會員遍及美國、日本、紐西蘭、香港、新加坡等地,且個個對投入志業的熱誠有增無減時,既訝異又讚歎:「他們真是心在台灣,結合在慈濟」。趙先生也詳問四大志業的發展狀況,臨行前表示:「慈濟有一百多萬的好人,我將鼓勵青少年來讀慈濟好人大學、接受慈濟的薰習教化。」

午,靜暘師姊與上人商討,如何運用停開慈濟列車這三個月的時間,安排委員們分批回精舍接受慈濟的精神教育。師姊表示:「大家有心培養好氣質,提升團體的形象。」

上人開示:「要盡量將慈濟的文化教育工作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敬在心要表於行』,做人一定要言行一致。」「委員之間要互相鼓勵,把彼此的眼睛當成鏡子,管人之前要先管好自己。」

▲隨師行記

1991.07.02 洪秀專師姊列舉戒煙戒酒的好處勸導病患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日

台中義工向上人報告,台中來的一位四歲小女孩,在慈院接受青蛙腿的開刀矯正後,逢人便雙手合十,稱念「阿彌陀佛」,惹人愛憐。上人云:「赤子之心是最清淨的,感謝你們用菩薩的眼睛看待一切。行菩薩道要有恆心,佛陀歷經三大阿僧祇劫而成佛,若是我們每次都從頭走起,就永遠走不到佛地,所以要發恆長心。」

洪秀專師姊勸導病患戒菸酒,列舉其好處如下:一、可保身體建康。二、不會污染空氣。三、可化煙酒錢為功德財。四、本身所呈現的毅力可以感化他人。

上人開示:「為病人付出是功德--積福;改變、教化健康人的習氣則是運用智慧--修慧。記住輔導工作要循序漸進,否則會引起反效果。」

▲隨師行記

1991.07.03 上人勉林傳欽往殘障奧運會的目標邁進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三日

台中義工向上人報告慈院輔導個案的情形。十分讚歎復健科的復健師個子雖小力氣大,面對許多因中風、車禍等傷害前來復健的病患,復健師均能如慈母般的誘導、幫助他們。某義工回想自己也曾遭遇車禍,導致下肢不能著力達半年之久,而今日竟有機會能照顧別人,令他感觸良深。

上人開示:「助人者比受幫助的人幸福。因為你們的歡喜付出,無形中帶動醫護人員的愛心,而引起病患的讚歎感恩,這就是良性循環。」

有位老病患,在醫師巡病房時,不客氣地驅趕醫師,責怪醫師開刀讓她腳痛難當。醫師不忍棄她離去,耐心的站在門口等她氣消。

上人言:「勸她要『長痛不如短痛,身痛不要心痛』,鼓勵她多念佛,告訴她『專心念佛,會念得別人歡喜,自己高興,就可以忘記疼痛』」

十時三十分,上人於慈濟部會見長庚醫院管理中心莊逸洲主任,莊主任很佩服慈院在短短的五年間就有這樣的成就,希望慈院能運用更短的時間,為更多的病患服務;並就其在長庚的管理經驗,提供給上人參考。他表示,任何制度都難免有缺失,若「做比不做好」就值得做,設計制度要配合機構本身的特色。慈院可先自行設計、檢討制度,等到做結論時,他們願意參加提供建議。

林傳欽前來慈濟部拜見上人,現在的他體重直線上升,如今每天勤練游泳,體格非常健壯。上人鼓勵他朝向參加殘障奧運的目標前進,並指引他運用智慧,動腦筋設計、改良殘障者的輪椅。

▲隨師行記

1991.07.04 黎逢時師兄連夜趕回花蓮向上人請罪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四日

台中郭居士在慈院當志工期間,深深領受:「為病患服務後,才真正體會快樂的意義。」上人鼓勵:「有所領悟,就應該將服務的意念持之以恆;愛心要往下扎根、智慧要往上提升。大家聞法後互相傳遞,就可以法輪常轉。」

年紀較長的師姊們不落人後,參與義工隊,為了節約能源,減少開銷,經常捨不得搭乘電梯,上人嘉許他們:「勤儉就是美德。因為搭電梯而一念覺悟,護持這一念才是覺悟的路。你們會說日語,彌補別人的不會,就是發揮了莫大的功能,不要認老。」「在醫院當義工

時不要進行勸募,要拿出悲憫心看待病患和家屬,他們已是受難者,心情鬱悶憂傷,只要給予關懷,不要想從他們身上得到什麼。」

黎逢時師兄搭夜車回精舍拜見上人,為了慈誠隊精進佛一與志工講習之事前來請罪--上人因擔心大家太過勞累,建議兩件事合併一天舉行,可是志工講習的通知單早已發出,不及更改日期,只好按照原來計畫進行,但又與上人的建議有出入,故而專程回花請罪,隨即趕搭火車返北。師兄們一心不二志的敬愛上人,那份虔誠,實在無言可喻。

下午二時,上人抵慈院。國泰醫院王副院長方自國外返國,來電關切醫學院籌備事宜。三時整,在第一會議室召開管理中心會議,出席者有:上人、曾文賓院長、張芙美校長、許清曉主任、溫舜華護理長及三位副總執行長。上人於會中做了幾項指示:「對於服務績優者要主動給予表揚、鼓勵」「五專部若有來自孤兒院或家境清寒者,除了全部免費外,還要提供獎助學金,盡量栽培他們。」

▲隨師行記

1991.07.05 行政院農委會主委余玉賢關切醫學院用地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五日

今日是農曆五月二十四日,上午例行藥師法會。時值盛夏,暑氣逼人,上人以「娑婆世界,一切堪忍,心中有愛,就無無奈」。勗勉大眾,並舉最近聯考的現象為例--一家三代陪著一個孩子應考,考場外的家長們邊拭汗邊等待,毫無不耐煩的神色,考場內的考生們則振筆疾書、埋頭苦寫;由此可見,前者因心中有愛而忘了熱惱,後者因專注精進而心生清涼。

傳神傳播公司禮請上人上電視,為上人所婉拒:「你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我在為慈濟人演講時的實況轉播,並非刻意安排的鏡頭。」

午,杜夫人偕兒女、媳婦返精舍拜謁上人,今天是慈院故杜院長詩綿先生的二週年祭。

晚,行政院農委會主任委員余玉賢在吳國棟縣長陪同下前來精舍,向上人表達關切醫學院及大學用地之意。上人言:「只要是山坡地就不考慮,實在是不忍心破壞自然資源啊!」余主任說:「維護山林的資源,可以保障下游民眾的安全。上人喟然說道:「認真說來,

是環境保護我們,不是我們保護環境。」余主任又說:「現代人除了五倫關係外,並提倡第六倫--互相尊重的群己關係;而從生態與人的關係而言,人與大自然達到和諧稱為第七倫,須知肆意破壞自然也是暴力,我們應該善待自然。」上人慨嘆:「有些人不是不知,而是不做。」

上人提及花蓮民風淳樸,適於發揮教育文化,慈濟醫學院將設置在慈濟醫院旁。余主任讚歎有加,並歡喜的加入會員行列,上人輕輕的說:「您的加入,帶給我們很大的精神鼓勵。」

▲隨師行記

1991.07.06 台南敏惠護專學生在慈院實習如何付出愛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六日

上人從自立晚報上看到了有關兩位彰化委員訪貧的報導,特於今晨的座談會中提出和志工們分享,適值當事者之一的賴完妹師姊在座,於是請她現身說法。

原來師姊們在前些時候做訪貧複查時,替一位七十餘歲的老婆婆沐浴淨身,由於老婆婆長年臥病在床,又乏親人照料,師姊們發覺阿婆身上滿是乾結成塊的糞便,本欲戴上手套才替她清洗,但又唯恐此舉會傷及阿婆的自尊心,因此不畏污穢,赤手為她清洗身驅,包裹尿布。此後,師姊們幾乎天天自掏腰包買食物去侍奉阿婆,幫她洗澡,換尿布等。在師姊們細心、關愛的照顧下,阿婆在晚年終於體會到人間的溫暖,於一個多月後安詳往生。

聽完師姊的敘述,上人讚歎她們真是名符其實的「人間菩薩」。師姊們則誠懇表示:「我們是依著師父的教誨--心好,要靠實際行動去表現,才能無所畏懼,滿懷悲憫的完成此事。」

台南敏惠護專學生結束在慈院的實習課程,今日將返台南,臨行前由慈院護理科溫主任、ICU護理長高夏子、林碧玉副總執行長等人帶領入精舍,拜謁上人,並參觀常住生活。惠敏護專的學生發表實習心得時同聲表示:「在兩個月的實習中,看到慈院志工發自內心、全

然歡喜的付出,帶給病人莫大的安慰,這是在其它醫院無法見到的感人場面。」

上人開示:「慈院志工由來自全省各地的委員擔任,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愛心卻都一樣。大家除了堅守自己的本分工作外,還得為慈貧教富的志業盡心,且要撥空參與各項活動,和回醫院當志工,諸多辛勞忙碌,但個個無怨無悔,只因他們心中有愛。」

愛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人生,你們來此實習,除了學得護理功能、做好護理工作外,更要把這分愛心帶回去,記得用愛心看護病人,讓「愛」散布到每個角落。猶如對慈濟護專同學一般用心,上人殷殷叮囑,那分無分別的愛,朗朗清照。

最後,上人贈送每位同學一本靜思語,並為她們一一戴上唸珠,眾人在十一時告別離去。

晚七時,副總執行長林碧玉陪同國泰醫院王副院長入精舍,商討醫院管理及醫學院院長人選有關事宜,會談至晚上十時許才結束。

▲隨師行記

1991.07.07 元智工學院擬成立「慈濟社」,將慈濟精神引入校園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七日

內壢元智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王立文偕同幾位老師來拜謁上人。王主任擬結合幾位老師,成立慈濟社,以上人的言論著作為學習主旨,希望從老師本身做起,藉此帶動學生投入慈濟工作,學習上人「實踐履行」的精神。

王主任請示上人,對於初學佛者該如何引導?上人言:「初學者最怕聽到錯誤的觀念,而在心理上造成所知障,因此不可不慎。最好先從人事中磨鍊,將佛法生活化,運用於日常生活中,進而轉化自己心靈,達到身心清淨,再進一步做到『人間菩薩化』。初學佛者只要能從人事中付出愛,即是最踏實的佛法。」聽完上人開示,有多位老師請求皈依上人。

自幼生長於天主教家庭的桃園范先生,至精舍參觀並請教上人對宗教的看法。

上人:「不管信仰任何宗教,只要正信,不迷信即可。學佛者要有無所求之心,只要心安即可。」

十時許,高雄玄中寺悟峰法師來訪,法師讚歎上人如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於此娑婆世界,度化眾生。問及上人如何管理慈濟世界這麼多人?

上人言:「誰能管誰?誰願被管?一切皆是採取自我管理。」須臾,法師即往護專、醫院參觀。

近午,陳紹明副總執行長偕同台北宏記珠寶店林宜順伉儷來見上人。林居士將其收藏的古玉照相成冊,將由三聯書店香港分店出版,版權欲捐給慈濟。該書將參加十月份西德法蘭克福書展,擁有國際書號,屬於世界性出版物。今日特前

來禮請上人為書寫序。上人自認對玉的精神架構不熟悉,婉言拒絕,僅應允為書提字。林居士夫婦即高興離去。

下午,慈院主治醫師鄭初發入精舍拜見上人,談及在醫院工作四年的感受。上人以「名醫好當,良醫不簡單」鼓勵鄭醫師,藹然地說:「慈院是依著愛的目標而行,而愛的付出是無所企求的,來到慈院即要將此視為己所。所謂『凡事起頭難』,經驗靠累積而來,制度的建立不可能馬上完備無缺,總要一步一步來,要靠大家有同甘共苦的精神,才能將慈院經營得更好。」

▲隨師行記

1991.07.08 大專義工來慈院學到惜福與感恩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八日

晨,顏惠美師姊於中庭教唱《預約人間淨土》手語,隨後由十位中興大學學生報告數日來在慈院當志工的心得,多位同學因為見到許多悲苦的病患、貧戶,又目睹志工們化愛心為行動,而深刻體會「人生無常」、「珍惜人身」和「慈悲喜捨」的真義。此外,常住師父的謙藹儉樸,更令他們心生慚愧與感恩,開啟了他們「知福、惜福、再造福」的觀念。

上人鼓勵同學們「用眼聽、用耳看,用心去體會貧、病的苦痛,體會的越多,即能心生警惕,而不致讓生活偏差了方向。」「從一粥一飯,到日常生活用品,每一項成果都是經由許多人的智慧、心血結合而來的,所以我們取用食物和使用物品都必須心存感恩和珍惜,否則不僅是損自己的福,也糟蹋許多人的恩。」

近午,美國靜思堂會計小姐陳淑伶及美國分會志工隊隊長黃定國等人入精舍,他們將於三日後跟隨上人西部行腳。另慈暉師姊陪同旅美的心臟外科醫師蔡宗博前來拜見上人。

▲隨師行記

1991.07.09 台東某委員家遭回祿,卻在患難中得到慈濟的友情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九日

晨,上人與志工師姊及中興大學學生座談,同學們年輕熱情,因為能幫助病患,帶給病苦眾生身心的慰藉,而歡喜愉悅。大家咸認為:慈院和其它醫院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它洋溢著溫曖、祥和的氣氛,令人一進門即能感受到一分安定和寧靜。

上人讚許同學們以純真的愛感動病人,並鼓勵大家「抓住此時此刻,口多說有利於人的話,手多做幫助人的動作,腳則步步踏穩,好

好地走在正道上。要掌握時機做該做的事,千萬別把青春年華浪費在玩樂嬉戲中。」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少不了感恩和尊重。學佛要學會時時心存善念,凡事善解;若有人罵你,你得冷靜地反省:是否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夠好,令對方看了不順眼?可能自己對他有不敬之處,才會引起他的不滿?能如此『反觀自照』,自然能止是非、去煩惱,化解人我之間的不平。」

下午四時,台東委員入精舍頂禮上人。有委員師姊家中慘遭回祿,損失頗鉅,難得師姊不以為苦惱,平靜地說:「這是在提醒我要更努力的做慈濟,好好的行菩薩道。」上人慈然印可:「學佛不是買保險,要求一切平安無事,而是在學得『遇到任何境界,都能安然走過』。」師姊並表示,雖然歷經一場災厄,卻從患難中見真情--慈誠隊的師兄及多位委員在得到訊息後,即不斷給予精神與物資上的種種協助,讓她充分享受到慈濟人的法親情誼:「我得到的遠比失去的多!」無盡的感恩,盡在師姊的淚光中。

晚上,家醫科賴鈺嘉醫師入精舍,以「四弘誓願」為題,為中興大學的同學和本會同仁演講。

▲隨師行記

1991.07.10 日本大林組公司加入紀念堂的設計陣容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日

上午,上人抵慈院參加紀念堂工地會議,今日討論的內容為室內裝修,會中就紀念堂屋面施工法、斜屋頂天窗施工法、空調、音響、照明等方面配備進行研討。

中午,大家於會議室一邊用餐,一邊繼續未完的會議,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師朱鴻章簡報紀念堂外部門窗的基本設計,許建築師並詳細講解設計圖,其間應邀參與的建築師們也都分別進行討論,大家皆竭盡心思做腦力激盪--與會者均有共識,認為紀念堂不僅代表台灣的慈濟,也代表著中華民國的佛教,將是一座世界級的建築物,因此每個人無不兢兢業業地為它用心費神,希望達到上人所期盼「佛教的精神堡壘」的目標。

會議進行至下午四時三十分方告結束,眾人離去後,上人仍與大林組兩位日籍代表和廖慧明建築師

作溝通--大林組在紀念堂工程中所擔任的角色與任務。兩位日籍工程師表示,他們深受慈濟精神所感動,很樂意加入此一行列。

送走大林組日籍代表後,上人復進入會議室與許建築師、紀念堂施工小組討論餐廳的有關設計,上人適時的給予一些建議,令大眾都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此時,社服部鄧主任前來為上人注射以補充體力,上人伸出右臂容止安詳地繼續討論各項事宜。

護專張芙美校長和王端正副總執行長接著進入會議室,向上人報告護專的有關建築事項--只因考慮到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校長提議加蓋三樓教室,而建築師們顧及整體建築景觀,與增加高度將壓迫到主體,感覺相當狹隘,而建議挖地下室……,雙方各執己見,上人細細聆聽,並為之分析提示,讓他們做更客觀的決定。大家又拿出護專模型及設計圖仔細推敲,依著校長提出的需要,上人及建築師努力地從雙方的需要找出平衡點來。

鎮日會議不斷,直至下午六點半方返回精舍,而明天又將遠行台北、台中等地,開始一連串的奔波和講演。上人以孱弱之軀,領導一百四十餘萬會眾的龐大團體,統理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任何一個決定、一個抉擇,影響是既深且鉅,這分責任壓在肩頭有多沈重啊!上人毅然扛起,這分願力、毅力、耐力,及為佛教、為眾生的悲切之心真是深廣綿長啊!

晚,王副總執行長入精舍為中興大學學生講演「宗教與人生」。

▲隨師行記

1991.07.11 上人慈言勸阻吳清雪老太太搬離詔安街自宅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一日

臨上台北前,上人特撥冗和十位中興大學同學座談,同學們暢敘數日來在醫院的見聞及心得。上人再次開示:「在醫院中經常可看到生命的掙扎和無奈,所以年輕人當珍惜有用之身,把握分秒造福人群,做個能幫助別人的人。能為人服務的人方是『人上人』」。上人句句叮嚀,字字鏗鏘有力,為的是喚起年輕人自愛也能愛人,盼望他們用心理解,實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搭乘九時零八分自強號北上,

同行者有:德融、德恩、德安、德宣、德恂、德旻師,另護士范春梅及由美國分會返國的黃先生、陳小姐等十餘人。七月是個烈日焰盛、酷熱難當的季節,而上人卻抱著滿口破瘡,踏上這段「煮日煎沙」的路程,為了度化眾生,四處乃栖遑奔走。日正中午,自強號駛抵台北車站,但見月台上笑口迎人的委員和慈誠隊師兄已列隊而立。眼看弟子們的精進與赤忱,上人不禁面露欣慰與嘉許的笑容。

步出車站後,驅車直奔宋篤志先生府上,和宋先生研討護專增建工程、台北分會外牆石材浮貼工程進度,和六樓佛堂的設計事宜。隨後即前往忠孝東路工地察看新建的台北分會工程。

下午,一行人隨上人前往詔安街,探望不良於行的吳清雪老太太。老人家孑然一身,於今年的母親節慨捐僅有的兩棟房屋,為了讓上人順利處理房屋,正計劃搬往台南仁愛之家。上人藹然勸阻:「住自己的屋子比較舒適、習慣,你儘管安心住下來,不可因為捐出了房子就急著搬開!」

離開吳家,接著轉往法雲寺,教界默如長老示寂,上人虔摯捻香三拜,戒德老和尚出來相迎,上人再叩首三頂禮,恭敬如儀。

榮董張子露居士往生,上人再由法雲寺轉往中和張宅捻香,並慰問喪家。短短一個下午,上人馬不停蹄,無處不現身。

五時半返抵吉林路分會。駿馬出版社林明珠小姐來訪,致贈一幅由大陸攜回的觀世音菩薩石拓法相,和該社出版的《春風微笑過生活》一書,呈獻給上人。

晚間七時,在分會三樓召開慈院董事會議,出席者計有:林國信、楊思標、曾文賓、陳炯明、王欲明、曹仲植、李宗吉、何國慶、洪老典、紀信雄、王端正,陳紹明、林碧玉、林素雲與精舍德融師、德恩師等十六位,上人蒞會主持。

▲隨師行記

1991.07.12 黎明新村將垃圾變黃金,得到上人讚許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二日

清早,為了拜謁上人慈顏的委、會員蜂擁而至,吉林路分會空間原就有限,此時更見窘迫。一位老太太由委員師姊攙扶著,跛行到上人座前,上人迎身而起,親自扶她坐下,老人家歡喜地捧出圓滿百萬的

善款笑說:「我捐出的是醫藥費。」--原來老人家在今年年初認捐一百萬元建設基金,因為心中有願,自然產生堅強的力量,精神日益開朗,一些病痛不藥而癒,上醫院看病的次數大大減少了,家人皆為之歡喜不已。

喬秋萍師姊陪同李姓友人來訪,李先生家財萬貫,因聽聞有人預言台灣將遭遇空前的劫雞,而鎮日惶惑不安,甚至變賣家產,將大筆金錢存於國外,以備隨時避難他去。做了這般周全的安排後,李先生卻仍然神不守舍,時時處在驚懼中。上人慨嘆:「你身住安定、富裕的環境中,心卻處在大災難裏備受煎熬,內在的混亂令你在安定的環境中也不得安定。」「心是善惡之源,從佛家的觀點來看,一個地方能夠安和樂利,是因為該地匯聚了許多善人善念,才能共享善業。當我們聽到了某些顯疑惑眾、危言聳聽的傳聞時,應該以智慧去明辨是非,而不要一昧地恐懼驚慌,混淆視聽。」

九時,啟程南行,途經林口,往聲寶電器公司故董事長陳茂榜宅弔喪。近午,抵台中分會,上人甫下車即往工地巡視興建中的分會工程,台中的師兄師姊們則笑盈盈地列隊接駕。

下午,師姊們正在清點一堆堆由小朋友捐出的錢幣,上人不經意地拿起一枚銅板,好奇地問:「這是多少錢?」德宣師忙稟告上人:「師父!大的是十元,小的是五元,紅色紙鈔是一百元,磚紅色的是五百元。」上人淡然說道:「長的

樣子、大小都差不多,很容易搞不清哦!」語罷,眾人禁不住皆笑出聲來。上人是個名符其實的「過路財神」,二十多年來,在他的呼籲下,無數的善款湧入慈濟帳戶,即使是親自送到面前的款項,上人也是左手進、右手出,當場就交給工作人員處理,以備各項志業所需,他老人家從來不曾知道錢為何「貌」,無怪乎會分不清新台幣的「長相」了。

尤師姊向上人報告她在黎明新村推動「淨化環境、資源回收」,每個月可累積數千元的收入,全數轉入建設基金。上人讚許尤師姊惜物愛物,讓廢物也能發揮功能,這份精神值得學習,並鼓勵大家一起化腐朽為神奇。

入夜,一行人才從分會回到大聖街的暫時住所,維力企業的張董事長伉儷尾隨而至,上人邊接受靜脈注射,邊和他們談話。從清晨六時用完早餐,到晚上九時許,上人面對一波波進出台中分會的人潮,沒有片刻稍歇,隨行的我們皆感疲憊不堪,唯見上人雙目炯炯有神。

▲隨師行記

1991.07.13 上人在彰化縣立體育館開示「心泉清流」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三日

應新聞局,勞委會「幸福人生講座」邀請,上人將於今晚在彰化縣立體育館對眾開示,中區委員惟恐鄉下地方出席率低,有愧上人遠途辛勞而來,一早即連袂請求上人准予他們使用宣傳車,廣為宣傳有關講座事宜。上人嚴令制止,正色道:「有心參與、有興趣了解的人自然會前來聽講,無須刻意攀緣,一切宜順其自然。」

輕車簡從往豐原探望慈雲寺大師父,適巧大師父外出,上人在寺前院後繞行一週後離去。

返台中分會只見簇擁著一片人潮--台南委員蘇美華師姊率領數十名會員兼程趕來拜見上人,台南協進國小六年級教師何阿梅居士向上人報告,她以「靜思語」作為學生讀物,發揮了不可思議的教育效果--多位頑皮搗蛋的孩子在「每日一句靜思語」實行一年之後,竟然都變得乖巧懂事,並能主動幫助別人,「而且大家把靜思語背得滾瓜爛熟,只要我提個頭,他們就琅琅接口」何老師難掩欣喜的說,一再感激上人的智慧教諭,使人人受用無窮。

上人表示:「很高興能把靜思語薪火相傳,讓菩提種苗在下一代幼小的心靈裡扎根,教育的目標在於:使孩子們轉聰明為智慧、化功能為良能。」

下午三時,往南投拜謁上印下順師公;稍晚,直接前往彰化縣立體育館,車子駛近市區,沿路見到許多慈誠隊師兄無畏風雨,全神專注地忙著指揮交通,發現上人的座車迎面而來,師兄們立刻恭敬地立正合十,靜待車子通過。上人搖下車窗,體恤的叮嚀大家不要淋雨,以免感冒,但他們堅持守護崗位,在夜幕四合風雨交加下,其狀感人、其情可佩!

彰化縣立體育館因經久未用,原本污垢堆積、垃圾滿地;為了珍視上人前來演講的因緣,彰化縣境內十六位委員遂鼓勵會員們一起參與體育館的清潔工作,一經呼籲即有三百多位會員報名,他們從自家攜來掃把、水桶和刷子,從早上到晚上,以耐心和汗水,將體育館內的每一寸地板、每一片磚牆刷洗得一塵不染;更甚者,那一間間無人清理,藏污納垢、惡臭薰天的洗手間,竟被數位師兄們以一個下午的時間,用了許多清潔劑和芳香劑,處理得芳香四溢,亮麗怡人。

上人漫步繞行體育館一週,不住感恩地說:「為了我一個多鐘頭的演講,你們太辛苦,付出太多了!」只見師兄師姊們個個愉悅歡喜、笑容滿面--在慈濟世界中,付出愈多,愈感快樂,這就是「慈濟文化」的特色之一吧!

七時三十分,上人以「心泉清流」為題,面對萬餘名聽眾演講,勞委會趙主委、新聞局廖副局長、縣長周清玉女士等人皆到場聆聽。上人列舉生活實例,深入淺出地闡揚佛法,將佛陀教化不露痕跡地普施大眾,令在場者皆能領受如沐春風、如飲甘露的清涼與法喜。

▲隨師行記

1991.07.14 上人為找尋分院用地,風塵僕僕到內埔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四日

「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是每位慈濟委員最深刻得體會--今晨,慈誠隊第四中隊師兄前來大聖街寓所,向上人報告,他們在慈貧工作中的心得時如是說道。

「看到苦相現前的眾生,菩薩

起了大慈心;看到病相現前的眾生,菩薩起了大悲心。菩薩的願行因眾生的苦難而成就,眾生用其寶貴的生命示現來成就我們的道業,所以,該感恩的是我們。」上人言簡意賅地開示,師兄們心領神會,相視而笑。

在慈濟,人人平等,不管你是董事長或擺路邊攤,不分你是大老闆或小跑堂,在慈濟,沒有大小頭銜,只有菩薩尊稱,愈深入濟貧教富的工作,大家就愈自謙、愈感恩;不僅感激父母恩、師長恩,更感恩眾生。上人對慈濟委員智慧的開啟,從師兄師姊們的菩薩願行裡可窺見端倪。

南下屏東前再度巡視台中分會興建工程,上人一再慰勉監工陳先生對工程的盡職監督,並對榮董伍慶雲先生每天義務巡察工地表示感謝。

九時啟程,由台中到湖口高速公路途中,因嚴重塞車,致使七公里的路程走了一小時又四十五分鐘,頂著豔陽,炙熱的暑氣從四面八方直逼而來,大家笑謂:「菩薩道真是既艱辛又漫長,我們要難行能行啊!」

抵達屏東分會已近三點,養安醫院陳鵬飛院長和長治鄉公所建設科黃科長早已等候多時。上人不及下車,即由陳院長帶路,前往內埔鄉察看土地。

為尋找慈院分院及全省醫療網建設用地,上人所表現的決心與堅毅委實無以言喻,「雖千萬人吾往矣」。不管晴雨寒暑,不畏艱辛橫逆,看過的士地一處又一處,不知凡幾?其中雖不乏熱心人士自願提供土地捐獻,但因與需要不符而遭上人婉拒,為使最欠缺醫療建設的地方獲得完善的醫療照顧,上人一再重申建院宗旨:「是為地方民眾的需要而建設,不是為建設而建設。」

路經法雲寺,順道拜謁慧潤、依道兩位師伯,兩位長者道風煦然。令人敬而不畏。復轉往圓通寺探望見淨師父。一行人返抵椰林林立的分會時,已是斜陽夕照,又見黃昏了。

▲隨師行記

1991.07.15 上人首度在彰化中美製藥公司呼籲大陸賑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五日

用過早餐,才六時許,就有一大群中南部的會員、委員聞風而至。上人笑歎道:「大家的消息真靈通,我是臨時決定南下的,怎麼你們馬上就跟來了?」

面對一波波的人潮,上人一方面要細心聆聽,一方面還要智慧地勸慰、開示,所付出的體力與精神,委實勝過苦力數倍有餘,若非有著「不捨眾生」的大悲大願支撐,上人孱弱的身軀怎堪負荷?

九時三十分,在眾人合十目送下,由屏東分會出發往彰化中美兄弟製藥公司,風塵僕僕抵達該公司時已是午後三時。董事長林滄洲先

生率員工列隊歡迎,稍後,上人於林府會客廳向百餘人開示。此行途中,上人由廣播媒體得知大陸水患橫竄,禍延十九個省分,死亡二千餘人,無家可歸者逾千萬,為喚起大家對災民的關懷,上人於開示中呼籲委會員發動賑災,展開勸募救災工作。

離開中美公司,上人轉往探望癱瘓在床已兩年之久的陳湧源醫師。見到上人來訪,陳醫師激動地轉動雙眸,淌下兩行熱淚,奮力地擺頭表示招呼。上人溫溫慰藉、煦煦勸勉,鼓勵其振作精神,再造生命的春天,做一位「輪椅神醫」,走出陰霾,為病患看診。

陳醫師原為一位名醫,正值壯年的他卻遭意外長期臥病在床,身為醫者卻無法讓自己重獲健康,其間的痛苦無奈,豈是外人所能想像?對上人的藹然勸慰,他淚涔涔下,勉強吐出:「我盡量」三個字,上人再次鼓勵:「你一定要努力做復健,為莊嚴自己再創造生命的春天。我個人從不計算還有幾年的生命可活?我只重視當下的每一秒鐘,這一瞬間如能把握,就是千秋百世,否則就是白活。」「一家人的快樂幸福都建築在你的喜怒哀樂上,你要珍惜、把握,在心靈上更要自我建設啊!」一番苦口婆心,陳醫師終於點頭承諾。

六時正,方抵台中分會,伍慶雲先生偕同專精企畫的古先生謁上人,他門特為評估醫療人口分佈、及土地取得企劃前來貢獻長才。

用餐後,上人第三度巡視分會工程。稍後,蕭惠特師兄等向上人報告為檢討此次「幸福人生講座」而召開的組長會議內容,大家針對現場作業檢討得失,歸納以下五點

做為將來策劃時的參考:

一、為維持講座的秩序、安全及音效,場地容納人數以三千至五千人為宜。

二、應設立機動服務台,俾能因應突發事件。

三、各組組長、副組長務必參加事前各種籌備、協調討論會。

四、決不使用宣傳車做街頭廣播,張貼文宣海報宜擇適當處,並於事後做好清潔工作,以配合環保行動。

五、委員的服務精神與細部溝通宜再加強。

眾人報告完畢,上人對大家相互激勵、自動自發的精神讚許有加,並再次強調:「腳步跟緊,把握這殊勝的時空因緣。」

▲隨師行記

1991.07.16 上人榮獲「麥格塞塞獎」社會領導獎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六日

一大早,美國德州支會濟恩居士來電,請示上人有關大陸賑災動向,上人諭示:「儘速進行勸募,慈濟決定發動大陸賑災!」

上人再次叮嚀伍慶雲先生對分會工程多加費心後,啟程先到清水探望師媽旋即北上。

二時,抵達吉林路分會後,不曾稍歇,上人立刻到三樓參加醫學研究中心各科系之樓房分配討論會。與會者計有陳振陽、林仁混、楊志良、蘇益仁、陳幸一……等多位教授,朱鴻章建築師與林碧玉副總執行長也列席參加。

會後,上人除感謝大家不辭炎夏辛勞,參與會議外,並重申興建醫學研究中心與醫學院對臺灣未來教育的意義:「以慈濟的愛來啟發學生的自性,使他們能夠發揮愛心,用良知配合功能,利益人群。」

此時台視新聞部陳記者來訪,謂他們剛由國外傳真消息得知上人榮獲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社會領導獎,希望訪問上人,請上人發表得獎感言。上人道:「做慈濟是我身為宗教家的本分事--藉慈濟將佛教精神發揚到社會各層面。而慈濟並非我個人的因緣,是匯聚全省百萬愛心的團體,得獎者應該是全體的慈濟人。」

陳記者又問:「法師將如何運用三萬美元的獎金?」上人回答:

「歸入慈濟基金會運用;半數回饋菲國的貧苦百姓,半數濟助大陸水患災民。」

中央社、聯合報、自立報系等皆來電要求訪問,上人指示王端正先生及月昭代答。面對這項突如其來的殊榮,上人恬淡如昔,一再交待大家:「趕快把工作完成最重要。」

懸念大陸災胞的受難情況,上人不斷地與王先生討論賑災方向,和如何呼籲大眾發揮愛心,為災民送溫暖。

晚間七時,聯合報記者章小姐至分會採訪上人獲獎事,上人仍告以「一切榮譽與肯定歸諸所有的慈濟人。」

稍晚,文素珍師姊攜會員同來。該會員家境富裕,但夫妻間時起衝突,爭執不休,彼此都悲苦不已。上人開示:「一念三千,一個心念一個因;為了家庭,你該發個歡喜因,所謂歡喜才有福。你們互相煩惱對方,表示彼此有共業,唯一化解的方法就是其中一個先把心放開,柔和善順地去忍讓、感化對方。」年輕的太太嘆息道:「我只怕做不到。」上人婉言勉勵:「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是肯不肯做而已;為了全家的幸福,你一定要從改變自己做起!」

九時,錢煦博士伉儷來訪,錢博士專擅生理實驗研究,名重國際。在與上人、林副總執行長、何國慶居士晤談後,盛讚慈濟的工作環境,並表示可推薦數位適當人選參與慈濟教育志業。

十時十五分,蘇益仁醫師與旅美二十餘年,現任南加州微生物學科教授的賴醫師拜晤上人。賴教授就慈濟醫學院向上人請教諸多問題,上人再次重申教育目標:「以愛的環境教育下一代,旨在啟發良知、培養良醫。」賴醫師言:「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師父恐怕不能馬上看到成果。」

上人回答:「我從來不要求什麼時候能看到什麼成就,我只要求自己在當下的這一刻中該做什麼努力。」

▲隨師行記

1991.07.17 曹仲植長者慨捐鉅款響應賑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七日

晨,慈誠隊許榮耀師兄攜來百萬,以母親名義捐贈建設基金。許居士以經營音響為業,經常發心為慈濟茶會裝設音響、負責錄音拷貝等工作,前不久,並在精舍義務裝設影視設備。

罹患癌症的會員孫先生前來拜見上人,慨嘆自己正值壯年卻遭惡疾,而對生命「感覺索然無味,毫無意義。」上人溫靄相勸:「其實我的健康也很差,經常感到很疲累,但是我很樂觀,樂觀可以產生力量。身體有病,心要捨病,我們不能被坎坷的境遇所擊倒。」一番激勵,如同醍醐灌頂,孫先生轉悲為

喜,告假離去。

華視新聞記者孫小姐來訪,請上人發表得獎心得,上人謂:「受之有愧,得獎者應該是所有締造慈濟世界的委會員,我個人只是盡本分事而已。」不久,中視記者也來訪,上人一如前言,謙和溫靄的言語聲調,更見宗教家的風範。

曹仲植長者特為賑災大陸,前來捐款五十萬元。上人表示,對大陸災胞將一本慈濟「直接、重點救災」的原則,把募得的善款點滴不漏地交到災民手上。

近午,上人往長安東路文化中心與工作同仁開會,鼓勵大家努力推動文化工作,才能使慈濟精神廣為流傳。上人強調:「做人要單純、輕鬆,同事之間相處應從『彼此尊重,互相感恩』為出發,如能常懷『愛人寬一寸,待人讓一步』的心胸,整個團體自然能夠合作無間,彼此共榮了。希望大家牢記:人與人之間簡單、同事之間善解、工作之間一心一志。」

正午,旅行社劉先生來訪,劉先生將於近日內赴大陸考察,上人請他對大陸災情做進一步的了解,好提供給本會參考。

用過午餐後,一行人隨師返花,結束一週的行腳。

▲隨師行記

1991.07.18 錢煦夫人讚歎上人的願力、毅力不可思議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八日

晨,一位患有先天性腦萎縮症的會員在家人陪同下,入精舍拜見上人。該會員將至慈院接受復健治療,由於身罹罕見的病症,經常情緒低落,總在家人費力鼓勵下,才有些許的振作。

上人對他開導:「常常需要別人的鼓勵才能振作精神,終究不可依恃,應該自己給自己鼓勵。別人以燭火照亮我們時,我們得趕緊也點燃自己的燭火。自己能發亮絕對比借別人的光好,要提出智慧、毅力、信心,虔誠念佛。」

高雄區委員昨夜抵精舍,今日將往慈院做健檢,臨行前上人交待大家,把大陸賑災的訊息帶回南部,希望委員們能夠踴躍呼籲會員,全面發起賑災募捐。

九時,台北牡丹師姊陪同統一企業公司總經理林蒼生先生一家人入精舍拜見上人。林先生坦言:「自己一向以『理直氣壯』出名,直到翻閱『靜思語』,看到『理直氣和』,才猛然驚醒--只是一字

之差,整個境界就不同了。」上人笑答:「『壯』字咄咄逼人,是一種氣勢;而『和』字具包容性,是一種涵養。」

今日,是林先生夫婦結婚二十週年紀念日,一家人請求皈依座下,上人慈允並開示:「要以『信』以『愛』為基礎,夫妻各盡本分,做好賢妻良母、賢夫良父,彼此間不存猜疑,如此方不枉皈依佛門、建立佛教家庭的意義。」「皈依後要謹守五戒,並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一心一志在慈濟菩薩道上延續慧命;盼你們能把握這殊勝因緣,惜福再造福。」

嘉義市幼獅童軍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榮哲、秘書涂榮根入精舍拜望上人,表示將全力參與、支援慈濟在嘉義地區所舉辦的任何活動。

近午,錢煦博士的夫人錢胡匡政女士在李洪淑英委員和記者石常輝先生陪同下,入精舍與上人共進午餐。錢夫人已先行參觀過護專和慈院的建設,席間,上人告以當年建院的艱辛,錢夫人連稱上人的願力、毅力不可思議。

北縣蘆洲鄉婦女會由台北慈誠隊師兄陪同入精舍參訪,宣師父於中庭為她們介紹四大志業。

▲隨師行記

1991.07.19 慈濟團體的和諧奠基於感恩心與敬愛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九日

颱風過境,氣候不佳,但上人仍一大早趕往慈院慈濟部,與鄧淑卿、王端正、陳紹明、林碧玉、顏惠美等人座談。會中,上人就榮董健檢、義工功能發揮、及懿德媽媽制度等事宜,皆有所指示。

陳光和教授和魏吉助先生前來拜會上人,上人告以:「將對大陸受災同胞做實質協助」,陳教授等人於午齋後返北。

和林碧玉師姊討論醫學院用地事宜後,上人掛心護理人員宿舍安全設施,專程繞至宿舍實地觀察,慎重交待有關人員儘早做好安全措施。

晚,陳幸一教授陪同美國紐約史脫尼布魯克醫院副院長馬爾本博士,冒雨入精舍拜望上人。馬爾本博士盛讚慈院醫護人員的服務精神,並十分感佩上人的濟世胸懷。上人表示:「慈濟醫院的設立是由慈善出發,點滴的經費皆來自眾人力量的聚合;無論是付出奉獻或是接受幫助的人,彼此都只有感恩,沒有懷疑,所以醫院能不斷發揮救人的功能。」

馬爾本博士也向上人請教美國分會的發展情形,得知美國分會正推動「人道主義」,救助墨西哥非法入境者、開放生命線電話、組織醫療服務隊、發動勸募支援孟加拉災情和大陸水患等一連串的工作時,訝異問道:「慈濟團體如此龐大,法師您如何讓人人各盡所長,各得其所?」上人答以:「慈濟雖然人多,但大家只有兩種心態,即上對下懷感恩心,下對上存敬愛心,彼此坦白、互相信任,沒有猜忌的各就各位,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因此整個團體可以和睦相處,互相成就。」

最後,馬爾本博士祝賀上人榮獲麥格塞塞獎,並推崇上人的成就可媲美德蕾莎修女,上人謙言:「每一位慈濟委員,都是德蕾莎媽媽的縮影。」

▲隨師行記

1991.07.20 大陸賑災決定選擇最嚴重的省分作重點救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日

上午,陳光和教授再度入精舍,與上人和王端正先生商談大陸賑災事宜,此次大陸災區範圍遼闊,多達十九個省分。基於時間、物力、人力有限,上人初步決定:選擇受災最嚴重的省分,做重點救濟,以落實救災工作。

午齋後,上人與長庚醫院管理中心游永春專員及王端正先生會談,游專員將長期支援慈院行政管理工作。上人謂:「花蓮是個好地方,但可惜沒有專業的培訓和發揮場所,因此人才不斷外流;我之所以用心地將四大志業扎根於此,就是希望能藉此因緣多培養地方上的優秀人才,而目前只能借重外地人才的協助。」上人禮請游專員費心推舉、訓練慈院所需的人才。

杜紹堯夫婦由美返國,闔府齊來拜望上人,上人鼓勵他們:「不管身在何處,都要心存感恩;做人要發揮功能去為人服務,才算不虛此生。」

下午,有一婦人入精舍捐交建設基金,見到上人即淚流不止--她就讀大學的么子因為突發高燒,送醫診治結果為癌症,隔日便往生。事出突然,該婦人悲慟難抑,上人安慰她:「不要一想到他就哭,因為母子連心,你若想不開就會令他有所罣礙,反而拖累他。若想讓他得到解脫自在,就要化悲哀為力量,堅強的祝福他早日乘願再來。」

喬秋萍師姊陪會員前來謁見上人,就修行問題向上人請法:「朋友曾於打坐中見到觀音菩薩像,並且聽到一些有關世局變化的訊息,他並邀我一起打坐即可見到境界。」

上人說:「打坐的最高境界為輕安--即身輕心安,凡於打坐中有所見,則要運用智慧大刀,佛來佛斬,魔來魔砍,切不可執著於所見所聽。打坐的作用無非是讓我們能夠心靜念定,清楚地觀照到自己在做什麼、說什麼,而不會有所迷失。」會員又問:「有那麼多種的修行方式,我該選擇哪一種呢?」

上人答:「八萬四千法門的設

立也只是為了對治我們的三種病--貪、瞋、癡,所以,只要服以三帖藥--布施、慈悲、智慧,即能對症下藥,不要被太多表相的方法所迷惑,以免陷在其中而捨本逐末。」

▲隨師行記

1991.07.21 榮譽屬於全體慈濟人所共有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慈院三位住院病患於住院期間,感受到慈濟有情世界的溫靄照拂,今日特來精舍參訪。其中一位因眼疾而導致失明的患者,表示非常敬佩上人的精神,今日得償宿願,委實興奮不已。上人鼓勵他,眼雖盲,但心眼仍舊可觀萬物,應多訓練以心眼來觀察人事物。

於慈濟部,上人與榮董李宗吉、陳海長及林碧玉師姊商討有關紀念堂石材的採購問題。上人指示林師姊,石材的品質要求要高,同時予廠商合理的利潤,俾求得良好品質,而不要濫竽充數。

十二時許,在慈院第一會議室舉行工地會議。會前,李宗吉居士先行恭賀上人榮獲菲律賓麥格塞塞獎殊榮,全體慈濟人皆深感與有榮焉。對於獲獎的心情,上人表示此獎應稱之為「慈濟獎」,因它是所有慈濟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今日的工作,將是明日的歷史,即使是一支小螺絲,亦會是歷史的一部分,勿輕視己靈,願大家抱持慈濟人無所求的精神,共創善美的慈濟世界。」

工地會議開始,各單位首先將各項工程,包括紀念堂、二期工程、護士宿舍做一進度簡報,同時對上次會議決議事項辦理情形進行討論,整個會議進行至近三時許才圓滿結束。

隨後,上人又與朱鴻章、蔡坤城等討論屏東分會門窗設計不當之解決方法;復又與許常吉建築師等人從護專宿舍區規劃的模型,討論區內建築方式。一天會議下來上人看來極為疲累,但精神尚好。

晚上,精舍突然停電,陷入一片漆黑之中,大夥兒忙拿出自備的手電筒,或點亮精舍自製的蠟燭,圍坐談天,像極圍爐夜話,溫馨有趣。雖僅短短半小時,卻讓眾人享受到「難得浮生半日閒」的逸趣。

▲隨師行記

1991.07.22 推動慈濟工作應當腳踏實地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台中華雨精舍慧琛師伯於昨天下午抵精舍,適逢上人於慈院開會未歸,入夜後又因精舍停電,因此未有機會交談。今晨,上人特向師伯致歉,師伯藹然言道:「知道你忙,但身體亦要注意呀!」

隨後,上人陪同慧琛師伯於中庭看台視新聞,其間有一專題報導--「為眾生耕耘心田的釋證嚴」,言上人凝聚眾人善良的本性,擴大愛的層面,創造真、善、美的慈濟世界。上人於接受記者訪問時談道:「『名』必須是自良能中發出,進而建立於社會服務上。目前慈濟的教育志業,最終目標即是要培育具有良知良能的社會菁英。」「而慈濟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在淨化人心,每個人心中皆有一畦田,須以清淨心勤加耕耘,化私愛、貪愛、濫愛為敬愛、大愛,以利益人群。」

正值暑假期間,多所大專院校學生利用假期前來慈院擔任義工,體驗校園之外的生命篇章。為此,上人特與「志工老兵」顏惠美師姊討論如何輔導這群大專義工,希望藉助顏師姊多年豐富的志工經驗,帶動學生投入服務的行列。

上人勉道:「輔導大專義工本是一種社會教育,希望讓他們從服務的過程中,瞭解到佛教慈悲喜捨精神,體驗到無常的人生觀,進而肯發揮力量助益他人,對學生而言是很好的人格教育。」「大團體中,免不了會有無謂的聲音出現,但切記對自己要有信心,勿將是非掛在心上。世上除非不做事,否則皆有煩惱、是非伴隨而來,不可動輒煩惱,需知做事即修行,修行即是學佛。」

護專張校長偕同陳尚志老師入精舍,向上人報告本學期將再新聘八位護理老師,而新聘教職員也訂於八月一日報到;此外新成立的慈濟人文室由洪素貞老師負責,設有規劃、活動、懿德、服務四組。

目前慈濟志業正蓬勃擴展中,會務遍及海內外。日本亦於六月成立分會,負責日本分會的張謝富美師姊,在台北陳絢暉夫婦、長谷川太郎陪同下,前來拜見上人。張師姊請示上人如何把慈濟種子撒在日本,並呈上章程草案,請上人過目。

上人指示師姊,章程轉請管理中心研討,至於日本分會的推展工作,亦應腳踏實地,切勿好高騖遠。「慈濟是由克難開始,恪守『誠、正、信、實』的原則做事,盡多少本分即得多少本事,而本事即是智慧;多讓華僑及留學生了解慈濟,等基礎穩固,再全力推展。」

▲隨師行記

1991.07.23 唯有啟發愛心才能扭轉台灣的亂象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今晨於「志工心得交流」座談時間,有位義工提到於訪貧過程中,曾遇到一位九十四歲的老太太,與八十多歲患有痴呆症的丈夫同住。子女遺棄老人不顧,女兒甚至將老夫婦賴以庇蔭的房子變賣,幸買主慈悲,不忍一對老人露宿街頭,願將屋子借予他們居住。老太太年輕時曾替人照顧孩子,其中一位頗知反哺報恩,願照顧老夫婦的生活。子女不孝,晚景淒涼,甚為可嘆!

上人言:「過去生種有惡因,才會遭子女遺棄;幸而今生得種善因,才能受人照顧。人生過程難免會有坎坷不平,遇到逆境歡喜受,業才能消;平時多多種福,福大業就消。」話題一轉,上人又提到大陸救災事宜,「大陸災難接踵而至,實因『惡』的循環所致;如今我們必須製造『愛』的循環,以轉動他們的心輪。「一番言簡意賅的話語,又讓義工上了寶貴的一課。

一早,張謝富美師姊,偕同靜憓、陳秀鷹師姊,再次前來請示上人日本分會章程草案是否可行?上人特指示張謝師姊,「欲速則不達」,操之過急反會招來弊端,切不可匆促行事。

下午三時,新聞局國內處副處長許秋煌偕廣播電台及三台電視記者,一行四十五人入精舍參訪,並與上人座談。有記者請示上人,一般佛教皆有宗派之分,不知上人看法為何?上人說:「其實並非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