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1.12.01 李明亮教授的演講贏得喝采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日

今天適逢週日,台北有兩列慈濟列車將來花蓮尋根探源,二十五位慈誠隊員,早於昨夜回到精舍,準備今日值勤。上人循例,在他們出勤前,先給予精神上的鼓舞。

上人稱讚慈誠隊為慈濟的護法金剛,而慈濟是人性大學,敬老尊賢,不畏嚴寒烈日,如慈誠隊員擔當護法金剛,冬雨綿綿,濕透衣裳,卻暖在心裏,忘卻寒冷;夏日炎炎,汗流浹背,但心中清涼;這股清流普遍擴散,表現出慈濟美善的形態。

上人感嘆目前青少年問題主因是--與成年人的道德觀斷層。事實上,老人講古比教授講德育更有效,這種自然教育更美、更圓滿。

「上人」的尊稱,不專指出家人,在江蘇興化,當地人尊稱其父為「上人」,足見中國人敬老尊賢之意,用辭也很典雅,我們要創造並回歸古代道德觀念。慈誠隊員必須要磨出中國文化道德的形態。別人沒有勇氣做,你來做,是成就功德;見別人做,心生歡喜,就是隨喜功德。

當場還有清大,台大及陽明醫學院晨鐘社的學生在旁聆聽,得知上人的期許,受益良多。

慈濟醫學院的破土典禮已是迫在眉睫,醫學院院長人選,更是眾所矚目。八時許,上人急忙驅車趕往慈院,會見自美返國的李明亮教授。

十點,李教授在第一會議室對慈院各科室主任及醫護、行政人員演講「醫院與學院的發展--一個理想醫學院--慈濟模式」,李教授認為慈濟模式的醫學院有其特殊

的文化背景及社會責任,必須凸顯出慈濟的特色--大家庭式,互相配合,以團隊為重,絕對尊重病人,不能對病人呼來喚去。他希望「要有追求盡善盡美的遠程目標--成為一股清流與淨土的理想抱負,讓大家以此引以為傲」,這是所有慈濟人必須培養的共識。

李教授精闢的演講,獲得與會人士熱烈的迴響,紛紛提出問題,李教授也都耐心地--解答,有人悄聲道:「大家好像已經把他當成院長一般的詢問了。」

上人也欣喜地表示:「聽了李教授一席話,感到慈濟醫學院已光明在望了。」眾人會心微笑,盡在不言中。

送走李教授,慈濟列車千餘人正好來醫院參觀,將慈院大廳擠得水洩不通。上人步上講台,向大眾致意,喜形於色說道:「剛送走一位真正有理念的好教授,他提出他的理念,像如何創辦理想的醫學院?醫院如何福利人群?如何福利人群?如何培育真正有愛心的良醫?--提出報告,大家聽得很高興。愛心是國際性的,你我都要負起責任,我們能做別人做不到的,只有一股力量的支持--愛。」漫漫長路,愛如心燈相續,代代相傳,綿延不斷。



▲隨師行記

1991.12.02 上人對參與賑災的四位大眾師頻頻叮嚀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日

九點多,自巴西返國的謝師姊進來精舍拜謁上人,並報告巴西許多人被「精舍雖小,發揮大功能,真正是在救人心,宣揚佛法」的精神所感動。

上人示:「佛教徒要做的社會工作還很多,做慈濟要一心一志。」謝師姊頷首,默記於心。

普獻法師亦贊助一萬美金,令人振奮;唯有「僧讚僧」,佛教才能興,大家要彼此感恩啊!

十點五十分,陳錦花師姊陪同八位自澳洲歸來的華僑參訪精舍,陳師姊衷心希望慈濟的種子在海外扎根,遂邀請他們來了解慈濟。其中有位會員的孩子,曾經利用暑假至醫院當志工,用心觀察,回去告訴家人:「我看見師父吃得少,做得多,步履輕盈,修養很好。」原來小孩子的觀察是這麼敏銳,正說明身教的重要。

即將參與第六梯次賑災團的四位大眾師已經確定:為德彥師、德宣師、德穎師及德念師。上人一再

叮嚀遠行的弟子們:「要注重威儀,言語動作中要謹慎小心,出外是代表台灣佛教,要互相提醒。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出外能增廣見聞,並要讓他們覺得,不是不得已才出家,是為崇高的理想而出家。」上人始終為佛教而努力,為眾生而獻身,以身作則,也警策弟子們,莫忘本分事。

下午三點,林副總執行長偕朱鴻章先生送來嘉義大林分院土地規畫圖,呈請上人過目。上人示:「運動、休息的空間多留些綠地;宿舍在頂樓不適當,易影響病患安寧;集會堂的設立有其必要性。」

大林分院的籌建將是慈濟發展醫療網的第一站,醫療下鄉的種子,已萌芽了!




▲隨師行記

1991.12.03 上人抵紀家為「浴佛的故事」譜下圓滿的結局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三日

每日晨間的志工座談,上人無不應機說法,利用此一寶貴時刻宣說現代人生大藏經,俾令志工們在事理間得到平行。雖然今日行將北上,上人一如往昔地召開座談會。

志工在急診處見一患者,騎機車被石頭絆倒而受傷,另有一人,則因拔鐵釘,被鐵釘刺傷;恍然覺醒--處處皆有危機。

上人示:「一般人平時生活在平安的保護膜中,不覺得平安的可貴,不知這層保護膜很薄,處處有陷阱;人有多強?一個小石頭就被絆倒,觸到危機,生命就丟失了!」

「所以人要及時行善,不要等待別人來關心,及時付出行動,付出有形的物質,回收是無形的愛;物有價,愛心無價,所以說『功德無量』。」

「人生之苦,莫過於病,而『久病床前無孝子』,志工要輔導眷屬尊重病人,第一要將慈悲喜捨表現於行動中;第二以微笑面對病人,病人見到笑容就會覺得自己有希望,切不能將悲憫形諸顏色;第三不惜身手幫忙他清理,同時也清理自己內在的垃圾--我執、我慢;如此會忙得很輕安。」

送走志工,上人又至醫院巡視叮嚀。行至健檢區,欣見委員、榮董們正在交誼廳閒談,其中朱斐居士亦自美返台健檢,上人委婉地向眾人簡述賑災情況,朱居士說:「這次賑災真正是台灣同胞救的。」上人回道:「是呀!出去賑災的團員們都說『好在有做,雖然辛苦,但是很輕安』。」

一位甫加入慈院工作行列的張師姊,為工作推展不順遂而煩惱。上人鼓勵她:「發心如初,要以師志為己志。任何建設,初期需要有心人參與,初創沒有有心人,不會同心做,這和已穩定的公司不一樣,穩定的可以看出前途;我們醫學院是一邊建設,一邊適應,尚無固定模式;但不能脫離精神,捨棄志業重職業,會成為工作的工具,要知『水源是從下面湧出來』

--凡事要從基層做起,已長出來的嫩芽,才不會因日曬而枯萎。」

搭中午一點十五分的自強號火車北上,四點抵台北車站。靜潔、慈暘等數位委員師姊已列隊接駕。靜潔師姊悄聲道:「靜暘師姊的公公已往生了!」

抵達紀家,靜暘師姊恭敬出迎,肅穆莊嚴的靈堂,顥得氣氛寧靜而祥和,更巧的是今日為台北貧戶發放日,委員們聞風而至,儀容整齊,佛號不斷,使紀老先生得以安詳往生。靜暘師姊一再向上人表示感恩此殊勝因緣,上人謂:「這是因為你平時廣結善緣的結果。」真是福不唐捐。

第六次賑災團將於明日啟程,上人關切遠行弟子的安全,特地於今晚在台北分會五樓召開行前會議,囑咐外出注意事項,並予以精神慰勉。

上人期許以男眾為主的團員們:「每個人都當一面明鏡,互相照顧,用行動感化--不急,慢慢來,把老者當父母去扶持,做體貼孝順的好兒子,這種愛的感染力會像委員師姊們一樣,人回來而聲音(讚美之聲)留在那兒。」

上人以「老者安之,少者懷之」,說明為全椒縣興建敬老院與中小學的意義,上人視「老者為父母,少者子女」的悲懷,自然流露,眾弟子無不欣然信受,整裝待發……。





▲隨師行記

1991.12.04 金阿伯兩顆和平原子彈的比喻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四日



天才微亮,台北分會五樓會議室已聚集將前往大陸賑災的團員,一行三十二人,踏著晨露,前來向上人告駕。因為行程緊湊,此行以慈誠隊男眾為主,僅有四位女眾委員,上人囑咐四位女眾委員,身為懿德媽媽也要細心照顧男眾們。又再叮嚀每次都隨行參與賑災的張君鴻師兄:「你是『識途老馬』,要多費心,彼此關心,多保重。」眾人懷著上人的祝福,步上行程。此時,時鐘正指向六點四十分。

一位頗為能幹的會員,聽信神壇說她與先生緣分已盡,堅持要離婚,師姊不忍心她鑄成大錯,特地陪同她前來請法。

上人示:「解鈴還需繫鈴人,一世母子,二世夫妻,牽手走過這一輩子。不要迷信,既有緣結合,一切唯心,不要隨便求神問卜,凡夫的意志薄弱,很容易被左右。柔性的女子才能獲得丈夫的心,太太成功時不要高高在上,要以夫為榮。對於夫妻間的情分,要有信心要珍惜。」

一位七十多歲的曹先生,事業有成,想回饋社會,得知慈濟的所做所為十分讚歎,有意長期支持慈濟志業。他在「慈濟道侶」上看到小妹妹利用暑假賣豆花贊助大陸賑災,感動之餘,啟發靈感,擬開設品味高雅的豆漿連銷店;打算每賣一碗豆漿,抽二元為慈濟基金,

將自開業的第一天起實施。若有虧損的部分,則自掏腰包彌補;這分為善喜捨的精神,委實難能可貴。

謝為燦賢伉儷響應上人資源回收的呼籲,將垃圾分類,使垃圾變黃金,成效頗佳,決心購車推廣此項活動。上人點頭稱許道:「資源回收對社會是一種貢獻,可以將此筆資金成立專戶,將來建一棟惜福教室,是很好的生活教育。」

下午一點多,林偉賢先生帶來「用愛心擋嚴冬」的海報,上人讚道:「做得很好!」圖中有一穿著粉紅吊帶褲的小男孩,背景是災民臨時搭蓋的茅棚,小孩的短髮在強風中飛揚,整張構十分完整;祇是晴空下,小孩圓滾的臉,較看不出飢寒的感受,上人笑說:「冷中有溫暖!」

為了二十五日的義賣園遊會,台北全體委、會員及慈誠隊員全部總動員,上人感於大家的任勞任怨,得知很多人受到讚美,也有受到批評的,酸甜苦辣盡往肚裏吞。上人示:「最可貴的是受讚美而不驕傲;被潑冷水而不灰心,這就是平常心、大慈悲心和恆常心。恆常心不易,只有以最誠懇的心,為苦難同胞付出,才會持久。」

「慈濟像冬天的太陽,讓我有信心跨越兩岸四十年來的隔閡,而且跨得很有成就感,不僅破冰解凍,還和風吹醒夢中人。例如高幹教災民向我們說『阿彌陀佛』;建築以人海戰術,挑燈夜戰,他們也寫慰問函慰問當地災民;果然喚醒過去的冷漠。」

「義賣最重要的意義是散布慈濟精神,播下善的種子,所以要注意形象,佛教徒的氣質要端莊,不要得意忘形;要持平常心,買得歡喜,賣得有成就。」

陳美羿老師拜見上人,提到樂生療養院響應大陸賑災的情形:宋金緣老菩薩勸募一百元賑災,大家熱烈響應,紛紛掏出百元鈔票,老菩薩機智地說:「我說的不是台幣,是人民幣。」

金阿伯則說:「大陸開放後,許多人返鄉探親,總共花掉三、四億美金,換得的是鄉人更多的怨氣;唯有慈濟為他們蓋房子,有如兩顆和平的原子彈,炸碎兩岸四十年來的心結。」

晚間七點五十分,葉啟田先生偕林文隆老師及工作人員來拜會上人。他們製作幾首佛教歌曲,打算以後發行時,賣一卷捐十元,上人感謝他們:「不管多少,總是喚醒社會做人間善事。」為善競爭,好事大家做。




▲隨師行記

1991.12.05 上人勉統一超商,好的形象是無形的廣告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五日

一早,一位七十一歲,動過癌症手術的老婦人,在王楊玉蓮師姊陪同下,前來拜見上人,並發心捐贈愛心屋一間。她談及家庭不和,心中鬱悶。上人慈悲開示:「母子至親,福祿各有緣,日常生活中應該做什麼,趕快去做,心中空想,就永遠踏虛談玄,無濟於事,用平常心,因緣較快成熟。」

統一超商將上個月全省五百多家連鎖店匯集「小零錢救命錢」的款項呈交上人,上人感激說道:「小零錢救命如蜂採蜜,得蜜而不損花色,小零錢引導愛心點滴的匯聚,成為愛的橋樑。大家知道慈濟是清流的泉源,情願多走幾步去投愛心錢,好的形象是無形的廣告,社會需要想做好事的人,也需要有配合的人,對統一企業而言是付出愛心,又沒有負擔,有愛心就吸引人,彼此感恩。」

陳健先生旅居美國十年,曾至美國分會當志工,前來拜見上人並請求皈依。上人剴示:「皈依佛教容易,做個真正踏實的慈濟人不容易,皈依以後要做什麼?這才重要,形式不重要。」

下午至許富雄先生的公司參觀緞帶製作,琳瑯滿目的緞帶,讓大夥兒大開眼界;正在為義賣做紙娃娃的李氏師姊,高興得如同尋獲寶藏般。上人正構思紀念堂的壁畫用「經變圖」織錦方式,希望文字成圖,圖成文字,讓人看圖即能會意。憨厚的許先生快樂的承諾,願意全力以赴,他說:「我很有福,師父給我的是智慧,不是聰明。」

返抵台北分會,上人關切正在裝潢的講經堂,指示施工單位:空間要充分運用,廚房則考慮用自助餐式的餐檯,以節省空間,容納更多的人。台北分會在與時競爭下正逐漸成長……。




▲隨師行記

1991.12.06 中區慈誠隊員投入慈院志工的服務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六日

晨,驅車南下台中。

午餐後,至華雨精舍拜謁師公。師公一見上人憔悴的神情,不忍心直問:「怎麼這麼瘦?這麼瘦?」憐惜上人為賑災而操心,關切地交待上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天下

父母心真是「為其疾之憂」呀!

返抵台中分會,服務於省府地政處的王月娥小姐提供醫學院用地有關資料,希望能早日順利破土。居住於黎明新村的王小姐,景仰上人行誼,關切慈濟志業,自上回至花蓮審核醫學院用地歸來後,即密切注意此事,可謂用心深厚。

己取得慈濟大林分院用地的該地慈濟人,欣聞上人抵達台中,專程趕來拜謁上人。

上人示:「嘉義的因緣較快成熟,分院的配置圖也已看過,最特殊的地方是集會堂,可以常讓慈濟人使用,集中共修。最擔憂的是養老院的人手不夠,慈院有一項特色--志工,希望將來大家能視老者如父母般的照顧。」

慈誠隊員向上人報告,組織起來的慈院志工隊伍,已有十多位成員。上人希望他們回花蓮實習,才知道要做些什麼工作。

聽畢開示,三十餘人共同請求皈依,上人示:「皈依要有責任,要彼此先了解。法出於口,經由耳朵,種在心田,必須把精神從行動中表現出來,才是如是因,如是果。若不知道精神,就如種子撒在水泥地,有因無緣不成果。」

「皈是反黑為白,黑暗就如眾生心生無明,心無明就會迷茫,易做錯事。逝者已矣,了解道理後如茅塞頓開,原來光明是如此。」

「佛的弟子要培養愛心--佛心,推動師志--在慈濟;有這樣的精神即是皈依。不用講求形式,如佛陀說『善來比丘』即是戒具足;人與人之間要和氣,慈濟今日的成就是和氣成就起來的。」

眾人心神領會,接著就看如何行了--時間是最好的證人。



▲隨師行記

1991.12.07 上人勉台中委員要爭志莫爭氣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七日

早餐後,上人與幾位台中資深的委員師姊閒談,談及有位經濟頗富裕的有心人,親自到大陸去看慈濟為災民所做的建設,十分感動,回來後,更是大力布施。

又為了籌措災民的棉衣,某委員師姊的先生得以投入慈濟行列。據說,他去某道場聽經時打瞌睡,結果經書掉到地上才把他驚醒,師姊機智的說:「你不是聽經的人,是要做行經的人!」就這樣適時參與慈濟,在很短的時間內為災民趕製棉衣過冬。

九點抵達台中分會,伍慶雲先生即陪同上人巡視興建中的台中分會。上人希望室內以自然通風為要,不用空調;窗戶大,採光好,要以「安全、通風、經濟」為主,足見上人時時刻刻以節約能源,愛惜物資為念。

下午召開中區委員聯誼會,上人開示:

「愛心要如長流水,切割不斷,以誠以正,以最誠懇的心和正確

的方向紮穩基礎。有人說:『師父!您早知道今日有這麼多人護持,以前就不必那麼辛苦了!』我回道:『如果是這樣,那就像沒有莖的蓮花,沒有莖就不會結子。』蓮花出自污泥,卻不染惡臭;菩薩不怕社會污濁,衹怕沒播下菩提種子。『因核果海』因核最主要的存在內,層層花瓣相疊,一時之間看不到種子,一旦花開見果,就如捨一得萬報。種子越多,播種的福田越廣,就看你們願不願播種。」

「大家要打開心門結好緣,不是爭氣,要爭志;爭氣會吃不消,爭志力量用不完,讓和風吹醒夢中人,不要颱風吹毀功德林。」

上人如是殷殷期許。

當上人獲悉沙鹿國小那場義賣獲得四百餘萬元,深覺難能可貴。籌劃這場義賣的蔡素蓮師姊,報告籌劃經過,感恩聲中蘊含著甘苦辛酸的歷程,上人勉勵道:「人生的列車任人隨目標下車,看是要到阿修羅道還是要到佛、菩薩那一站,任人買票,任何站皆可上車。」

結束前,上人勉勵大家要顧好個人的氣質,注意聲色的表達,並舉一趣聞,說明語言美化的重要。

某天委員去訪查貧戶,路途遙遠,在車上用午餐,師姊一邊用餐,一邊向開車的師兄道:「阮顧呷,你顧駛(尿)」,師姊並沒有察覺語病,師姊下車向站在路旁的阿伯說:「阿伯呀!請您靠邊點,阮們要倒駛。」阿伯幽默道:「這又不是屎巷,你倒什麼屎?」師姊這才想起,為何上人囑咐要說「開」車的因由。一句很淺顯的話,可以美化人生,也可能讓人消受不了;如何美化、善解,上人表示:「法聽在耳,說在口,用於心」。



▲隨師行記

1991.12.08 至棲蓮精舍探望樂生的菩薩眾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八日

每次要回台北,師姊們總是細心的為我們準備豐盛的便當,簡便的壽司,外加炒麵、小菜、水果、飲料,真像要去遠足一般。鎮元、鎮宇兩位小菩薩亦前來送駕,上人送糖果給他們,說道:「你們是為了師公才沒吃零食,師公給你們的不算犯戒。」乖巧的小菩薩,這才安心的收下,難怪靜韻師姊總是說:「他們是來度化我的菩薩。」

上人見大夥兒因為辦義賣,彼此更團結,也帶動家人參與,頗感欣慰,囑咐道:「可以再辦類似的活動,如親子遊戲等;不一定要義賣,大家太累的自強活動,或郊外茶會,可以以四大志業為主體來設計,一來讓人知道慈濟,再者促進家庭和樂。」上人無非是要大家借事練心,藉有形的活動來溝通彼此間的感情。

抵台北,時候尚早,便繞道至樂生療養院。依著山坡建築的療養院,四處一片青翠,剛被雨水洗禮過的枝椏,分外清新。循著一輛車身寬的坡道上山,直抵棲蓮精舍。禮佛三拜後,上人至房舍親切問候這些菩薩們,他們歡喜道:「您沒

來,但我們每天早上都聽到您的聲音。」上人道:「您們健康,我很高興。」金阿伯拄著柺杖來拜見上人,他說:「自從上人說這裏是超越天堂的地方後,這裏就整個改觀,淨土原來是看得到的。」他感恩上人,懇請上人保重法體。

晚間,李時師姊偕夫婿黃華德先生來拜見上人。黃先生首次參與慈濟活動,替賑災團在大陸接洽災民的棉衣。他稱讚慈誠隊員各個溫文有禮,排隊用餐時,靜默無聲,當時他突然發覺他帶來的朋友吃得呼呼作響;第二天早餐,朋友就不敢和慈濟人共餐,惟恐失禮。

這一對賢伉儷發心捐贈棉衣褲,與災民結緣,李時師姊高興得直說是:「標到了!」上人期勉道:「我們永遠都要做救人的人,不要做被救的人。」上人廣闢福田,讓大家做得歡喜,而受者實惠。





▲隨師行記

1991.12.09 賑災團歸來,檢討會上競吐心聲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九日

今日第六梯次賑災團即將返台,林碧玉師姊昨晚漏夜趕回,清晨六點許即抵台北分會向上人銷假。僕僕風塵一臉疲憊,卻仍幹勁十足,又將搭機返回花蓮,晚上再飛到台北參加賑災檢討會,真像騰雲駕霧的菩薩,瀟灑自如。

上人慰諭其辛勞,希望她能先向分會的工作人員簡報此行的點滴,再返回花蓮。

林師姊提到:在全椒縣到處可以看見百姓穿著印有慈濟徽章的衣服,感覺格外親切,對於部分沒有穿上慈濟棉衣的民眾,陪同的官員臉上露出歉意。

中小學的奠基儀式中,團員隨俗接受小學生獻紅領巾的最高敬意。委員師姊以表演手語,慈誠師兄則獻唱「慈濟頌」作為回應,氣氛融洽感人。

接著,上人與分會工作人員開會,勉勵大家一起來寫現代的慈濟大藏經,上人說:「中國的文化最美,我們要再回歸仁愛的文化--寫下現在活生生的感人故事。世間沒有任何物質可以長久,唯有愛才能深深地感動人。」

王端正先生則表示:「愛心的表現是精神的落實,文字寫歷史,可以久遠相傳,慈濟精神繼續推廣,淨土一天沒有到來,慈濟工作一天無法停止。」

下午六點半左右,賑災團返抵台北分會,上人為使遠途的團員早日返家,無須另外再召開檢討會,遂請眾人用完晚餐後,接著開會檢討。

上人首先慰勉大家的辛苦,也相信大陸之行很充實,請大家逐一報告心得,做為後繼者的參考。

黃永存師兄提到,有位婦人癲癇發作,大家去幫忙按摩,待她甦醒,感動得眼眶都紅了!

黎逢時師兄感到最初對陌生老人喊「爺爺、奶奶」,覺得很不自

然,但看到他們笑了,就真誠流露,脫口而出。上人幽默道:「他真的認你為孫了!」

林宗明師兄感慨良深,談到本想將「老爺車」淘汰換新,看了災胞的淒苦,決定「漆漆補補再開三年」,願意將買車的錢再奉獻出來,希臘同胞們早日從「無可奈何的知足」成為「積極的知足」。

秦基雄師兄說,小朋友熱烈歡迎,衷心感謝我們,教他們「一朵蓮花種在心田」與「心中有愛」的手語,種下慈濟的幼苗。

梁安順師兄認為,文宣需要再加強,當地精神文化很匱乏。正印證上人說的回歸中國文化的遠見。

李正富師兄由衷表示,學生是國家的棟樑,上人決定在當地蓋學校實為明智之舉。

林美蘭師姊看見工地一位十四歲的男孩從早上六點半工作到晚上八點,只為飽食三餐,感到生活在台灣的孩子是多麼的幸福!

黃華德師兄經這次趕製棉衣與慈濟接觸後,衷心表示慈濟人是無所求的助人,還心懷感恩;做善事就要及時。

歡喜聲中,時間悄悄的流逝,將近十點半了,上人感恩的說:「慈濟最美的是感恩的聲與色。你們的赤忱,如冬天的太陽,溫暖了他們冰冷的心。這次賑災是對台灣同胞愛心的大考驗,能夠動員全省慈濟人,發揮『一眼觀時,千萬人動』的力量,第一要感恩的是大陸同胞,讓我們發揮愛的良能。」




▲隨師行記

1991.12.10 上人興學的毅力得到何康潔教授的讚歎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日

自美返國的阿拉巴馬州立大學醫學院病理科教授何康潔、陳麗紅伉儷拜會上人。何教授有回國服務的意願。

上人為何教授伉儷簡述建院的理念:每一個人都有生病的可能,久病會影響家庭,進而引起教育問題。醫療的品質是人為,沒有愛心,產生的是機器醫生。宗教家是以懇切的心態,以智慧啟發良能。現代醫師的尊嚴已經喪失,必須以德--有形的付出,不求回報,才能受人尊重。

上人由此引出興建醫學院目的在於培養良醫,太過依賴儀器來診斷,是醫療的危機。而國家要興盛必須有良相與良醫。

何教授認為:辦學是很辛苦的,但教育是很有意義的投資。何教授讚嘆上人辦學的毅力,提供有關醫學院組織章程及資料供慈濟參考。

靜萍師姊陪同台南東帝士百貨公司總經理陳敏利先生來訪。

陳總經理表示該公司每年都舉辦諸如社會公益的活動,來回饋社會。今年將與慈濟合辦義賣活動,帶動廠商發揮愛心。

上人感激陳總經理的愛護慈濟,認為「做好事大家來響應」是很可喜之事。

中午受完具足戒的德昇師、德照師已圓滿戒期;至分會,展具向上人謝戒。上人勉勵道:「受戒

容易守戒難,做難中之難的事,才是人上人。」眾人見佛門禮儀的莊嚴,各個歡喜讚歎!

下午二點三十五分的自強號火車準時啟動,揮別月台上依依不捨的慈濟人,「再--見--」,這是再相見的期許,慈濟法情淨如水,愛得深、愛得廣,來去自如,沒有罣礙。





▲隨師行記

1991.12.11 上人為全省社工員開示「慈善事業與社會服務」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昨晚方抵花蓮,經宣師父提醒,今早上人應省府社會處邀請,必須蒞臨花蓮縣立文化中心演講。上人方才想起,十日以前必得趕回花蓮,原來是為此事。為了慈濟志業這一大事因緣,上人的行程已被安排得嚴密而又緊湊,不容有一絲喘息的空隙了。

十時,上人抵文化中心,在貴賓室,社會處洪處長關心地問道:「法師身體如何?」上人輕答:「大病沒有,小病不斷。現在還可以走得動就是了,只是感到很累。」洪處長立即勸請上人要多休息,上人無奈的點點頭。其實上人那來時間休息呢?「菩薩不捨眾生」,眾生的煩惱永遠是上人的負擔,所以儘管上人透支了過多的體力,一想到大陸災胞淒苦無助的眼神,和社會上愛心人士的殷殷期待,他就又提起精神、毅力,努力向前行了。

在場的簡春安教授也表示,他雖然信仰基督,但一向很敬佩上人,因為上人為社會大眾做了許多事。上人謙言:「這些事並非我一個人成就的,而是靠著社會大眾一起做起來的。」洪處長眼裏滿是欽佩和讚歎:「了不起!您以一人的力量而能號召這麼多人從事社會慈善工作,創造台灣經驗中最寶貴、動人的一章。」

花蓮吳國棟縣長選定蓮花為縣花、菩提樹做為縣樹,並表示「花蓮」反過來唸即為「蓮花」。佛陀在菩提樹下成佛,所以菩提樹也適宜供養花蓮的活菩薩。

十時半,上人以「慈善事業與社會服務」為題,與全省三百多位社工員暨五百餘位來賓開示,鼓勵大家以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和獅子的勇猛,付出愛心,永遠地為社會人群奉獻。





▲隨師行記

1991.12.12 悟明長老肯定上人的付出是佛教界的光榮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上午,台北委員靜曦師姊,陪同日本立正佼成會海外布教課的出射優行先生、台北所簡廉征、及該會台北區的信徒一行專程來花實地了解慈濟。

去年八月底,靜曦師姊幾位長

期在慈院擔任志工的師姊們,專程到日本參觀幾所推動「臨終關懷」成效良好的醫院,之後又轉往立正佼成會參觀,在該會備受禮遇。因該會亦以推行法華思想為中心,與慈濟的法華精神,頗多契合。今日出射先生特地來到花蓮參訪慈濟,對慈濟宏偉的建設,及慈濟人無所求的付出精神,由衷讚歎。

近十點,花蓮縣議會議長俞傳旺來電說到:中國佛教會長悟明長老,今日來花蓮,擬入精舍會晤上人。

難得長老法駕蒞臨,精舍二眾弟子著上海青。上人率二眾弟子於大殿頂禮接駕。

悟明長老一見到上人即關切地問道:「辛苦了!你又瘦了許多了。」

上人引領長老一行人於中庭就座後,即向悟明長老報告本會在大陸災區的賑災項目,包括建屋、發放棉衣、棉被、慰問金、化肥、種子等。長老一邊翻閱照片,一邊聽取報告,頻頻點頭表示讚許。

大陸當局在今年六月禁止對宗教人士發出台胞證以來,慈濟是第一個被允許進入大陸的佛教團體,當悟明長老聽到本會工作人員報告說:賑災團在安徽全椒縣公開地向當地同胞解說「阿彌陀佛」的意義後,轉頭對上人說道:「你所做的不僅是你個人和慈濟的成就,也是佛教界的光榮啊!」

長老另外有約,小坐片刻即起身告辭。陪同前的還有俞議長,及長老的俗家弟子現任花蓮縣政府審計室李月德主任等。





▲隨師行記

1991.12.13 上人把織字寫經當成休息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快樂志工呀快樂志工,天天穿梭在醫院各角落……」一早,就聽得志工們快樂的歌聲在中庭揚起,上人循聲走入中庭向大眾開示:「快樂就是功德,就是福。現今的社會令人有不安定的心態,然打開社會歷史看看,野蠻之心和貪婪之性與人類相終始,難道貪瞋癡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嗎?不,這是人和人相處一起,彼此影響而衍生出來的習性,用心去做就能消滅。慈濟人就是以快樂服務人群,消滅貪瞋癡的氣氛--以慈悲布施消滅貪心;以快樂柔順消滅瞋心;以勇毅智慧消滅癡心。」

下午,杜媽媽陪同台灣吉普絨帶公司許富雄夫婦來精舍拜謁上人,其工廠生產的緞帶、蕾絲外銷於全世界。今日,特來請示上人有否可以為慈濟盡心出力的地方?許先生發心製作慈濟志業體所有工作人員的領帶。

上人問及織字的方法,許先生表示有機器供操作,不難。上人興緻盎然地問道:「既然你說得那麼簡單,那我會織嗎?如果有時間,我也來學織字,或能織成一部經。」在座的人無不莞爾。杜媽媽接著說道:「師父聰明絕頂,學什麼像什麼,那有學不會事?倒是師父那麼忙碌,怎有時間織字寫經呢?」上人急著解釋:「當我很忙身體疲累時,就可以坐下來織字休息一下。」

去年,上人應故宮博物院秦院長邀請參觀故宮文物,看到了兩本手織的經書,歡喜非常,因此今日有著親手織經的構想。許先生一口答應下來,願以上人親手寫的無量義經為藍本,織一部經獻予上人。

五時許,在日本攻讀小兒神經的王本榮醫師入精舍,與上人及林副總執行長討論設立小兒腦性痲痺專醫院及復建中心成立事宜。

王醫師在日本留學時,發現該院上下都尊稱院長為「爸爸」,因為院長一向親切如父,不僅傳授學生們醫技,也教導他們做人處事的道理。經常在清晨六、七點即帶著醫生、主任、教授們到病房回診,身教言教除了對病人付出關懷外,也在活生生的教學中將醫技傳授給學生,每天都忙到深夜十一點多才回家休息。這樣的一所醫院好像大家庭般,充滿和諧關懷的氣氛。上人也衷心期盼,將來也有一位像「爸爸」院長一樣的人出來領導小兒腦性痲痺醫院及復健中心,帶動良好風氣,才能造福病患。





▲隨師行記

1991.12.14 上人撥空為「民主法治研習營」大專青年開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教育部與光武工專合辦的北部大專「民主法治研習營」,最後一站預定參訪靜思精舍。一早,光武工專胡亞飛校長專程由台北搭機來花,誠懇地禮請上人為學生們開示。雖然諸事待辦,時間對上人來說是多麼珍貴,但上人依然挪出時間為同學們開示,希望大家藉此體會慈濟的精神於一、二。

「我是個與時競爭,天天『過秒關』的人。」上人說:「分分秒秒都要好好地把握,因為所有事業、學業、道業的成就,都是經由時間累積起來的。現在的年輕人由於生長在豐衣足食的台灣,所以很難想像在黑暗角落中生活的苦難眾生。」上人特地提醒大家,身在福中,要懂得以愛心關懷苦難的人。

最後,上人期勉學生們:「要負起此趟人生的使命感,成為將來社會的主人翁和棟樑」「好好地掌

握現在,站穩腳步,引導出清淨光明的學風,走上愛人的人生大道。」

下午,慈院員工聯誼會,當月份壽星除了從上人手中接過蠟燭心燈外,更得到全院同仁的祝福,享受到慈濟大家庭的溫馨。上人開示說:「生日在佛教稱為『母難日』,是母親生命面臨掙扎,考驗的重要關頭,母親在生育時,身心備受折磨,因此生日當天,我們應以悲切的心,做真正有益社會人群的事,才算回報父母恩。」

接著,管理中心林副總執行長用照片說明,和眾人分享此次大陸賑災的成果與心得。大家聚精會神聆聽;相信慈濟人無所求的付出,已將愛的種子落實在彼岸同胞的心坎裏了。




▲隨師行記

1991.12.15 國際病理學家何康潔教授參訪精舍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今天是星期假日,一波波的人潮來往穿梭,一早即有長青會的老先生、老太太們參訪精舍。上人尊稱他們為可敬可佩的「大德」。「大德」包含「多」,「多」則「勝」,因為時間才能累積功德,所以壽命愈長對人生的奉獻愈大,成就也愈大。上人又讚歎他們雖然年紀大,但精神不輸於年輕人。

是日,舉辦花蓮區委員精進會,大家整齊進入大殿,虔誠禮拜法華經,從中體會佛陀慈悲的本懷,

及如何去行菩薩道。上人勉勵他們:「一勤天下無難事」,雖然花蓮委員人數不多,但要「輸人不輸陣」,努力地將佛教的精神,傳達給人群,淨化人心,並將佛法注入於生活中。

慈濟人莫不是以「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當凡夫的習氣減少一分時,佛的慈悲心就增長一分。上人希望大家能培養清淨大愛,如細水長流,刀割無痕,切斬不斷,而發菩提心,做好事;更要有水的精神,無孔不入,不畏任何障礙。

精進會圓滿結束後,海洋學院普賢學佛社五十位社員,在曾教授帶領下來到精舍,上人緊接著又對學生們開示:「佛學乃是為追求學問而研究佛法;學佛則需身體力行,學習了解佛陀愛眾生的精神後,並且付諸行動。」一行人莫不歡喜信受。

下午,上人與甫歸國的病理學家何康潔教授伉儷、慈院醫務室主任許清曉、管理中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座談,談論未來醫學院的教學理念及方針。上人對於成立醫學院一事頗為勞心,因為這是千萬人愛心的結集,為免辜負大家的期盼,真是極其謹慎及用心啊!

時間對上人而言真的是不夠用,從早上至下午,不停地為一波波前來的人潮宣說佛法。此時,又有一列慈濟列車的人潮入精舍,上人雖有事纏身,但為圓滿眾願,仍撥冗為眾開示。





▲隨師行記

1991.12.16 上人應邀參加南迴鐵路通車典禮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才用完早餐,前來迎接上人赴台東參加南迴鐵路通車典禮的張處長,已進來精舍等候。任職蘇澳工程處的張處長,前晚特地由台北搭飛機來花蓮,為表示其恭敬誠懇,一早即裝束整齊地來此恭候上人。上人歉意地說:「小事,還要這樣麻煩您們,怎麼敢當?」張處長則表示能邀請上人擔任此次通車大典的貴賓,是交通部無上的光榮。

此次隨行的有王端正及林碧玉兩位副總執行長。歷經二小時餘車程,於上午十時許到達位於卑南的台東新站。地處僻遠的台東新站,今日果然煥然一新,旗海飄揚,歡

騰的人潮正為著這件台灣交通史上的盛事而來。

台灣鐵路管理局花蓮運務段林擇可段長,見上人能提前三十分鐘到達現場,喜出望外地簡介南迴鐵路對台灣交通命脈的重要性。邊走邊談不覺已繞站一週。最後他囁嚅地說:「法師!您走一遍,我們心裏就平安踏實多了!」上人笑著祝福道:「那就祝福大家,人人吉祥了!」

稍後,行政院郝柏村院長、省主席連戰、交通部長簡又新部長及經建會主委郭婉容女士皆蒞臨現場。一時官蓋雲集,熱鬧非凡。

郝院長一見到上人,如見故友般地親切問候,郝院長表示,上人的『靜思語』是他的摯友,每於困惑不決時翻閱,總帶給他無形的安定力量。又以十二萬分誠懇的態度表示:「只要是法師所做的,我們一定全力配合。」上人則以無盡感恩的心,一再感謝政府的支持。

典禮於十二時許結束,上人經台東委員恭請,轉往蕭敬楓大夫的診所,此為蕭大夫發心提供給本會,作為每個月台東例行發放的場地。蕭太太誠懇地說:「很感激師父慈允使用,我只擔心地方太小,不夠用!」

飯後,上人立刻聚集委員開示。除了報告大陸賑災現況外,上人更勗勉大家,肯定慈濟清流對社會大眾移風易俗的力量,凡慈濟委員均應以身作則,精勤不懈。

由於王副總執行長係第一次追隨上人來到台東,回程路上,上人娓娓述說三十年前為修行而離家出走的往事,並親領大眾重遊鹿野舊地。當上人提及在都蘭山遇險時,王先生勇敢地表示,有天他要爬一趟都蘭山,好體會箇中滋味。





▲隨師行記

1991.12.17 上人指示,大陸賑災的收支明細須儘早公佈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晨,上人向志工及大眾報告昨天應邀參加南迴鐵路通車典禮的情形。上人說:「佛教不是只在研究,應該提起精神去實行,鼓勵自己去身體力行。現在國外人士對慈濟很認同,國內民眾對慈濟的向心力也很凝聚,因此我們更要以如履薄冰的精神去做,謹慎之外,還要不斷邁開我們的腳步去精進。」

九時許,抵慈院探望病患。何瑞真及靜映師姊向上人報告,有關護專懿德媽媽輔導的工作方向及做法。上人示:「教育除了要有好的硬體設備外,最重要的是在軟體的教學,而懿德媽媽所要扮演的角色即是軟體中的軟體,主要強調的是慈悲、智慧、愛的引導。」

總管理中心林、王兩位副總執行長,與上人討論有關第三梯次賑災團的行程及發放物資。上人表示:「有關大陸賑災的收支明細,必須做一詳細的報告,才能對社會大眾有所交待。」

晚,新加坡靜蓮師姊向上人報告在當地推動慈濟的情形。魏滿子師姊亦為第三梯次賑災團的機票、行程事宜請示上人。

上人輕嘆一口氣:「每回你們出去,我的心就懸在半空,直到你們回來為止。此趟天氣已經轉冷,對大批成員要到天寒地凍的陌生地方,總是不放心,尤其此行地方大,時間長,大家要特別當心呀!」





▲隨師行記

1991.12.18 中國時報記者官鴻志等來訪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一次參加慈院志工報務的某慈誠隊員,對急診處護理長不厭其煩地解說「急診服務的因應措施」及急診處主任趙凱醫師親切、耐心地為病患一再解說病情,非常的感動。他說這是他四十年來到過各大小醫院從未見到的情形。上人示:「做志工要用感恩的心來做,有感恩的心才會快樂,而真感恩就要用行動來表達。」

午後,教育部專員王碧綢、郭葉,中原大學賴坤明主任,師大李汝璣主任,台北護專張國相先生,台北工專吳連賞主任及明志工專周文賢校長等一行人入精舍拜會上人。

一年前移民紐西蘭的連林賽花師姊,很努力地在當地推動慈濟精神。求好心切的她,遇到些許的不順難免感到挫折、沮喪。上人鼓勵她:「要用感恩的心來做才會快樂。慈濟是以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工作,除非離開人群,否則,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有是非,但看你如何去善解。」

出身醫生世家的陳淑娟居士在高雄委員陪同下進精舍拜謁上人,陳居士明年可望取得中醫資格。她

表示:「願將身心奉獻上人,奉獻佛教,只是怕做不好,請上人開智慧。」上人笑答:「智慧要自己開,心量要擴大,自我則要縮小,自然會產生智慧。」

中國時報官鴻志、蔡明德兩位記者,為中國時報週刊元月三日創刊號的一篇專訪,特來拜謁上人。官、蔡兩位記者對慈濟遠赴大陸賑災之事表示關切與興趣。諸如:「什麼樣的因緣要到大陸賑災?」「為何只做重點救災?」「對於反對法師救災的人士,看法如何?」「有否想過到大陸去看看?」……等問題紛紛出籠。

上人為之婉轉開示:「宗教是一種精神力量,宗教的愛是普及天下眾生,因此,只從救人出發,並沒有考慮到兩岸的政治關係。佛教講因緣,若在過去,兩岸未開放,消息封鎖,慈濟想救也做不到;若是未來,兩岸已水乳交融了,慈濟再去做也沒有什麼特殊了。現在由慈濟來做,恰好搭起兩岸間的橋樑,時間上掌握的剛剛好。而大陸地廣、人多、災區遼闊,從何做起才能落實呢?我們的力量很有限,只能選擇重點來做。再說,中國人講仁愛,我談的是慈悲,又怎麼忍心看他們挨餓、受凍?為災民建房子又與政治何關?有愛就沒有敵對,何況對大陸民眾,我們嘴上總也掛著『同胞』兩字啊!你問我想不想到大陸去看看?我常說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只把握此時此刻。」




▲隨師行記

1991.12.19 和風先生專程東來了解慈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連師姊即將離開花蓮回到紐西蘭僑居地,向上人告駕後,她依依不捨的說:「紐西蘭分會的事,很想也很願意去做,但唯一掛礙的就是離上人太遠了。」哽咽著,淚水已經奪眶而出。她後悔當初沒有聽上人的話,遷居紐西蘭,為了家庭,經常兩地奔波,又不能時時親近上人,隨侍左右。

師姊非常羨慕美國分會推展會務的成果,上人表示:「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多去體會人家過去是如何走過來的。」

十一時許,台北林淑真師姊陪同中廣電台主持人和風先生拜見上人。和風(何光普)先生有心深入了解慈濟,上人贈予他一套慈濟叢書。他說,這些演講集都是上人智慧的結晶,「靜思語」是由高信疆先生編輯推薦,又從文宣資料認識慈濟,從這裏看到了活生生的人與事,曾經試著在節目中播出上人的法語,反應相當熱烈。和風先生說:「了解是深入的第一步,故今日特來了解慈濟。」

午後,許玉摘師姊帶著賑災團成員的制服款式請示上人。

杜俊元夫婦得知本會發起大陸賑災,特來拜見上人。杜先生從事電腦軟體開發,對於上人堅持把災民社區的廚房、廁所分開,深感智慧之舉,如此才能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隨師行記

1991.12.20 潘寧東先生對會員成長之速非常震撼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一向只把淚水往肚裏吞的上人,為了大陸的世紀大澇害,不知流了多少淚。又氣越來越寒冷,在棉衣未送達他們手中之前,上人的心也隨著氣溫的降低而變得沈重起來。今早對志工開示:

「有錢並不是真正的幸福,富有愛心才是幸福。為了大陸賑災,大家做得非常辛苦,但我們所付出的遠不及他們幾個月來所受的苦難,我們雖然很辛苦,郤做得皆大歡喜,因此我們應該再感恩他們。因為他們的受苦,我們才有機會付出,才會得到快樂;假若沒有他們,我們又如何能發揮這一分力量?」

十時,中廣「早晨的公園」節目主持人潘寧東先生,帶著啄木鳥合唱團入精舍拜會上人,內政部社會司陳明珠小姐及縣府社工員亦陪同來訪。

啄木鳥合唱團是應內政部舉辦的「散播關懷」巡迴演唱而來到花蓮,為了來到本會拜謁上人而取消了原計畫中的天祥之遊。團長張育豪先生表示,「慈濟世界」廣播節目是他每天必聽的功課。張團長得知慈濟將於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台北舉辦一場大陸賑災義賣園遊會,表示願意參與。

潘寧東先生說,第一次見到上人是兩年前,當時的會員人數大約四十萬人,今日重來花蓮已累增到一百八十萬的會員,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讓他非常震撼!

自從結識慈濟以來,潘先生就在節目中播出上人的靜思語。他先用心了解、體會後,再舉出日常活生生的故事和上人法相印證,以此方式播出,廣受聽眾歡迎,迴響熱烈。近期內就要將節目播出的內容結集成書,名曰「心靈的春天」,交由慈濟出版社出版。




▲隨師行記

1991.12.21 姚仁祿建築師破例接下某工程響應賑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在三樓病房當了兩天志工的菊香師姊,深深感到--「父母情如長江水;兒女孝似扁擔長。」原來她服務的三樓病房分別是小兒科及婦產科,看到小病人的父母那分焦慮、捨不得的心,與在婦科病房所見,兒女照顧母親那分不耐煩的神情,成為強烈對比。

十一時許,憶慧師姊陪同姚仁祿建築師來拜見上人。姚先生為有名的室內設計師,平時不輕易接受合約委託,此番為了響應上人發起

大陸賑災,破例接下台中某工地的設計工程,把一千二百萬的設計費如數捐作大陸賑災。並表示:「心永遠在慈濟」。今天特地回來向承包紀念堂室內設計的日本大林組公司做簡報。

午,在慈院第一會議室,日本大林組提出紀念堂內部設計的說明。該公司負責部分有講經堂、感恩堂及國際會議廳等。




▲隨師行記

1991.12.22 紀念堂正式簽約委由大林組公司負責設計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今天是每月例行的全省委員聯誼會,雖是陰雨天氣,卻擋不住至誠朝山的人潮。

做善事也需要因緣,這是上人常常說的一句話--本會自八月份起發出大陸賑災的呼籲後,得到各地愛心人士的熱烈響應,整個活動將於十二月底結束。新竹地區的委員卻因過度的猶豫躊躇而錯失機會,在聽聞上人和參與賑災的師兄師姊們的報告後,委員們紛紛請求上人再給予他們一次參與的機會。

十時三十分,於二期講堂召開工地會議,主要討論紀念堂內部設計。會議首先由承包設計的日本大林組以幻燈片配合說明。上人示:紀念堂的設計重點在呈現慈濟精神,活潑又不失古典。

十二點四十五分,建築師、施工單位、廠商代表們繼續召開工地會議。

十二月份全省委員聯誼會,於下午一點二十分在紀念堂地下室舉行。與會的來賓有皓皓電腦何培基教授、維力張董事長、金車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林偉賢先生等,各自發表心得。

何教授獲知慈濟將為大陸賑災在台大舉辦一場義賣園遊會,不僅捐出六千台兒童電腦,更聯合其他五家電腦廠商總共捐贈三萬六千台電腦提供義賣。

曾經到過非洲賑災林偉賢先生表示,與我們不同膚色、不同語言文化的非洲,我們台灣都可以伸手援助了,更何況是與我們同文同種,在民族情感上不可分割的同胞呢?他覺得上人發起大陸賑災,是一項富有歷史意義的創舉。

下午三點半,上人利用時間回到慈院繼續參加工地會議,並與大林組公司簽下紀念堂設計工程合約。

四點三十分,因為花蓮當地委員擬於明年元月五日,在花岡山運動場舉辦一場大型的義賣園遊會,上人特地為花蓮委員開示:「賑災,名稱上似乎是為了幫助他人,實際上卻是一種自利利人的舉動,過去幾場義賣的經驗,除了歡喜還是歡喜。年老者做得歡喜,年輕人做得感動,壯年人做得感恩。其實只要我們的心時時充滿歡喜、感動、感恩,日子就不算空過。」




▲隨師行記

1991.12.23 上人勉台中委員勇敢接受愛的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