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1.08.01 上人勉大專志工要成為服務大眾的「人上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

青年是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上人對大專青年至慈院當志工,也是殷殷期許,循循善誘。早上於精舍中庭座談時,談及某水壩山洪暴發,被山洪沖破堤防,傾瀉而下,此時有二十多位學生在下游戲水,走避不及,被洪水沖散;路人見狀,立即搶救。不幸,仍有三位被沖走,這是多麼令人傷心的事。

上人苦口婆心說道:「不要嫌父母嘮叨,再三叮嚀,都是為了你們好。你們在人生的道理上體會還不夠,要很謹慎的去做事。凡是父母對你們的要求,都不過分,絕對是為你們好,例如:出門要你們帶衣服,是怕你們著涼;不要太晚回家,是為了安全問題。」

「知恩、感恩就要趕快身體力行,要活潑而有禮,無禮則野。人生無常,真正的愛惜生命,就是要發揮良能;為生活而工作是功能,能為別人服務才是良能,大家要成為能幫助別人的『人上人』!」

甫至本會參與志業工作的某同

仁,由於對新環境不熟悉,對慈濟精神未深入,而產生種種質疑。

上人示:「事不離人,人不離是非,有是非就會產生問題,所以有問題是難免的。但是非往往是人放大的。不要道聽塗說,降低士氣,也不要光喊腐敗、喊清高,為何不投入其中用心做?好壞是人喊出來的,人若不自愛也無用。做人的良能是無條件的付出,站好自己的崗位,精神要免疫。自己的志業體,希望你們每個角落去體會,但觀念不要偏差,否則聽多會煩惱,要過後即無。」這正是上人所謂「腳走過路,但決不把路帶走」之意。

為了提升東部地區醫療水準,上人費盡心血,醞釀成立醫學研究中心,希望藉東部靈秀的大自然,來陶冶人間的大醫王。陳幸一教授受到上人感召,應邀東來,建議慈院以學術來帶動、提升。

上人則表示:「學術的研討剛開始不要太深,先引起興趣,可鼓勵他們寫論文,但不勉強。不要祇有學風而欠缺德風,要兩者平行,否則,把病人當試驗品是要不得的,一定要喚起醫德。時間有限,對學術有興趣者,可以教育成學者,喜歡臨床的,可以培育為良醫。」

上人誠摯的語意,民主的作風,有幾人能知?一句「我來付出,你們來成就」的話語,深深震撼著在場人士的心,在空間迴盪不已。

▲隨師行記

1991.08.02 中廣全國聯播首先播出慈濟赴大陸賑災的消息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日

桃園與中壢地區的委員回來當志工,卓梅玉師姊向上人報告成立共修會,研讀靜思語,讓每個人報告心得,學習台風,注意聲色。

上人示:「研究靜思語,共修是好,但是有『入』嗎?剛開始要加強心念,慈濟開始是以『土方』--誠、正的工作態度,先有誠、正,就能信實,誠正信實就是慈濟的工作理念。有人聚會的地方難免有聲音,共聚時不要說某人特別好,同時在做事,不是積極就是灰心,積極、灰心相對就有是非,而誠懇的做事心態是無緣大慈,不是為別人稱讚而做。」

「做事要正,正才可以破邪,要無利益得失才能正,否則就易偏失,例如做慈濟有福,是因先造福別人,己欲達先達人就是正。若是為得福德、功德就是有求,而有求就不得;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求不得就不自在,就容易不正。心是行為的中心,心正行正,走到那兒都平行,自然人見人喜。有此聚會地點,要利用來做道場,不要做是非場所。」

今日早上七點全國聯播,傳出大陸將開放慈濟至大陸賑災,王端正先生入精舍與上人商榷此事。據丘芷師姊之夫婿胡照祥言,大陸將以「中國抗災救災協會」開放慈濟賑災。據說這是大陸拒發佛教徒「台胞證」後,第一次開放給佛教團體的舉動;但截至目前為止,本會尚未接到任何具體文件證明此事,上人示稍安勿躁,靜待進一步的

訊息。

早上九時,來到慈院慈濟部,巧遇新上任的人事主任朱正一先生,上人與他談起慈濟四大志業的理念:「人的需求是無止盡的,如鼻下一橫--口,永遠填不滿,就如人心無論怎樣都不滿意,如何處理人與事?不要人云亦云,否則會引人偏離,心是無底洞。」

「醫院是救人的地方,要趕快建立人性的觀念,尤其是愛。如何引導人的精神,如何將精神力量延續下來,要靠人來做,而你面對的是凡夫,必定求無止盡;人事要圓融,先要心無煩惱,要有清淨的愛,正則避邪。」

朱主任表示:「幸好聽了上人這一席話,最近搬家,加上重新適應新環境,頗為煩惱,為何辭去好好的工作來此受苦?」

上人說:「花蓮是值得居住的好地方,慈濟是真正的愛,本性的愛,久了,你了解就會認為值得,短暫的不適是難免的,要深入再深入,就不會後悔。」

下午三點,慈濟護專老師及新進人員至精舍尋根,先由慈師父等一行人帶領,至慈濟發祥地--普明寺巡禮,爾後由上人開示:「很高興諸位來此發揮功能,悲相對的就是喜,喜就是捨,教育是喜捨--不斷發揮功能,培養真正有愛心的醫護人員。慈濟是一百多萬人的大家庭,護士要發揮白衣大士的精神,而你們是當現代觀世音菩薩的老師,多麼光榮!所有慈濟人都感恩你們,你們真的很辛苦!」

張芙美校長和王端正先生也對眾人殷殷鼓勵,參與尋根的同仁都表示:感受到慈濟大家庭的溫馨,也深信慈濟是一部現代史,將越走越平坦、越寬廣。

▲隨師行記

1991.08.03 上人殷殷叮嚀,首批賑災團任重而道遠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三日

一早,出身醫生世家的陳醫師,因得小腦萎縮症,意志消沈,家人都很擔心,原希望藉著慈院愛的氣氛,鼓舞心志,然而住院對他的病情已無實際助益,今將返家,特前來向上人致謝辭行。

上人鼓勵道:「要打開心門,以自己的心來轉業,業既來之則安之,要歡喜受,否則精神上的煩惱再加上業的壓力,對病情更不好,歡喜受則病源(業因)減輕,斬斷病源就能歡喜自在。三分是身病,七分是精神,有信心就無心病,慈院有快樂的志工,病患病情就好七分,證明歡喜消業障,多發願,提起信心。」

王端正先生即前往大陸勘察災情,特於上午九時許,入精舍請示上人賑災的方針及注意事項。上人神色凝重,語重心長的道出歷年救災的心路歷程:

「救災工作要博取社會的信心,必須帳目詳細,讓人一目瞭然,一點錢都不浪費。二十年前,台東最大颱風--尼娜,災情慘重,我預計要六十萬元賑災,但當時功德會總共僅有二十多萬元,且每月固

定的救濟金動不得,人力又單薄,但救災的心很懇切,不敢輕易放給委員調查。當時心臟不好,身體虛弱,然而,無論路多顛簸,都親自找到受災者本人,十萬名災民,分析淘汰至五、六千戶,調查工作從十月一直到年底才告一段落,當時最嚴重的災戶,可領到六千元很充足的衣物。」

「調查工作除了錢和物質充足以外,災戶的戶數清楚,財務和人數核合無誤,才是圓滿。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和,以耐心、愛心使得眾人皆大歡喜,才是功德圓滿。再來是高雄賽洛瑪風災,也不敢輕易疏忽,在屏東住十幾天,很辛苦,但人和事很圓滿,問心無愧。」

「大陸的災情,讓我心很亂,一來自己不能去;二來人力空虛,不知如何使人和、事和,心不落實;但仍有信心,從以前救災、救人的經驗中,體會到你此行的責任重大。當年救災會員僅一、兩百人,要擔責任,救災是求真、求美,所以大家心和很重要。」

「大陸賑災不敢大聲呼籲,因為一定要完美,但大陸這麼大,為何無聲無息?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我就放一邊,而大陸要呼籲社會參與,也是要能做到真、善、美,我希望你們多了解,物質要妥當使用,多了解救災工作,慎重其事。要做就要做好,要對得起世間人的期待。」

「如何掌握正確的消息?如何順此機緣喚醒人心?必須讓他們做得心生歡喜。愛,是一顆種子,有緣就會發揮出來;不是讓大陸同胞在門外喊,還要讓他們體驗,原來幫助別人是這麼的快樂。發揮同胞愛,讓大陸的人有機會跟著我們一起做,用愛的氣氛來感染,讓他們知道佛教不是他們在大陸看到的形態,藉文化傳遞佛教的慈善,把清高的人格使命傳過去,才是救濟的意義。大陸賑災我們應該要做,而且要轟轟烈烈的做,一定要做好。」

叮嚀復叮嚀,上人慈母般的囑咐,殷殷的期許,天下苦難一肩挑。王先生此行--任重道遠,肩負起慈濟另一項的歷史任務。

▲隨師行記

1991.08.04 功德會救助戶熱烈捐款,響應賑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四日

自廣播界傳出大陸將接受慈濟賑災之事後,新聞媒體一直希望得知進一步的消息,慈韻和月昭請示上人如何向所有慈濟人發布此事?上人沈重悲切,數度哽咽的訴說近日心境:

「想到這麼廣大的土地,受災人數這麼多,至少也要上億的捐款,才有少部分的幫助,而現在各慈善機構也已發動勸募。慈濟受盛名之累,鎮日整裝待發,頗不自在。不願接觸媒體,這三個月內慈濟列車又停開;很擔憂需要很多資料,卻又不能取得……種種困難,呼聲不出;但想到丘秀芷的先生說起大陸的中央官員一提到慈濟,連名稱和文字都寫對,並公布這是大陸禁止宗教團體後,第一次開放給宗

教團體去大陸,將以『中國抗災救災協會』的名稱與我們聯絡。」

「慈濟在國際上,連不重視人性的冷漠國家都在注意,這一好消息,真是既興奮又期待。因此,賑災之事不是幾箱麵和錢去賑災,要很謹慎而有力的幫助,更要守國民體制,請教政府如何做?不脫離國民本分,彼此尊重;待彼岸真有眉目,再真正呼籲到大陸去。」

「師父有心去,但時候未到,必須把東西真正送達災區,讓對方的人能收到才重要。水災後,最需要的是什麼?秋降轉眼冬寒,急需取暖的衣服、醫療。物資國內採購,不如在對岸購買,能幫助他們賺取外匯;最主要的是『救心』--愛,才是真正的抗災,救心才能救世。」

今日適逢每月的貧戶發放日,桃園的志工趁回來之便,留下來參加今日的發放。顏惠美師姊靈機一動,號召志工帶動阿公、阿婆比手語、唱歌、說故事,一時之間,歡笑四溢,連太陽公公都溫煦照耀,和風送爽。

顏師姊掌握機緣,介紹慈濟四大志業,順口談到大陸賑災之事,希望他們每天節省兩塊錢,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幫助大陸同胞。不料,他們反應熱烈,馬上掏出口袋中的零錢,伍拾元、壹佰元、壹仟元……,為善競爭,不落人後,誰說貧窮布施難?

藥師法會,上人領眾虔誦藥師經,接著,上人開示,道出大陸世紀大水災,災情悲慘,感同身受,不禁悲從中來……期勉眾人在不影響生計的範圍內,伸援大陸同胞。

下午發放,阿公阿婆再度掀起捐款熱潮,領二千元捐一千元,領一千元捐五百元,更有領一千元捐一千元,在委員婉勸下,才捐五百元。

上人坐在室內與人談話,一聽到有人捐款,就情不自禁的站到窗口,探望捐獻者。看到他們左手接錢,右手捐錢的一幕幕感人畫面,竟抑不住澎湃激動的淚水……。

慈韻立即現場採訪:有一少婦說:「在慈濟學到很多,也學到如何去愛人,他們好可憐,我們應該去救他們。」

四川老太太說:「從大陸至此落難時,證嚴法師救我們;現在大陸有難,我要救他們。」

「我是做不到,做得到的話,會捐更多。」「我們再苦還有白米吃,他們比我們苦。」「沒有菜錢,可以吃蕃薯葉。」

早上總計捐三千五百元,下午

捐四十九筆總共二萬五千元,工作小姐讚歎道:「這筆錢捧在手上,感覺比三百萬元還多!」恰恰印證上人所說的,「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品,而是一分虔誠的愛心。」

下午,南區電信學佛社和台中工商婦女會相繼來訪。上人示之:「有很多事要做,回來看看,回去說說,更要腳踏實地的做--用說不如用做。諸法無常,不會常住在世,付諸行動,長留世間--有愛心才更美。」

▲隨師行記

1991.08.05 上人說「六垢」,委員一日精進會獲益匪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五日

上人特地為委員舉辦的一日精進會,今日輪到北區第九組和第十三組的委員,大夥兒在上午十時許抵達精舍,悄然無聲,魚貫入列,待板聲響起,始知菩薩雲來集。在維那引磬的引領下,展開莊嚴肅穆的一日精進。

在眾人和合的念佛聲中,上人昇座,領眾靜坐,而後開示:「聽聞佛法要得一善而拳拳服膺,用心聽、用心學,才能聞一知十,就如師公的兩句話--『為佛教、為眾生』,讓我至今做不完。佛教被誤解,是因為有錯誤的行為,就如消災法門讓一般社會人士誤以為佛教是消極的。所以,首先要注意威儀,用心聽引磬聲的起落;行動整齊和合則美。腳步聲色之美不是去看別人整齊不整齊,是自己用心和別人齊和,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注意聲色柔和。」

「發心、熱心易,恆心、耐心難;發心加恆心不簡單,熱心加上耐心更困難。但志業都是需要長久心,長久的歲月,全心的投入,若不是真正菩薩力行人間,和一般慈善機關有何不同之處?『為付出而付出』這股精神必定是佛心加上慈悲心,和菩薩的毅力。」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差別的是社會背景,個人走個人的路才會偏差,這是受後天環境的影響。每天一點習氣的污染,幾十年後,就成五花十色的凡夫心。究竟是什麼污穢人心?大體言之有六種--誑、諂、憍、惱、恨、害,稱為『六垢』,垢則污穢淨心。」

「慈濟的任務在社會,天下安危,聖人救世是來人間救心,以感恩心回報眾生恩。福善增則感應天時順適,風調雨順是由人的心力所感應。放眼天下:許多國家有餓殍,內亂殘殺屍體遍野,中東國家很可憐,科威特焚燒油田,還要兩年後才能淨化,孟加拉災禍連連;大陸數十年的鬥爭,民不聊生,可見業禍的吸引力多大!」

「一水之隔的同胞,人多地廣,不知從何救起?長江流域積水不退,撈起畜牲的屍體,半濕半乾,發散腐爛。當年八七水災,僅一次的水患,屍體發臭傳染病的清理,將近一個多月,大半個大陸的污穢、臭爛,何時清理得完?」

「我們要利用現在的福,再耕一方福田,此次救災很艱鉅,要很謹慎,要守國民的本分,國家的政

策,政府肯定,而大陸對我們也有所期待。」

「最擔憂的是夏末秋來冬臨,無遮風避雪之處。除了物質救濟外,還要轉動心輪,把不關心轉成關心的念,帶動愛心,善念共聚,才能真正抗災。」

上人讓眾人鬆鬆筋骨,再請委員們現身說法,提示眾人,不要把心放在身上的腳痛、腰酸,要去六垢,發揮同胞愛,台灣是福地。不是心好就好,還要去做。

慈育師姊見上人為大陸賑災之事煩憂,於心不忍,拋磚引玉,贊助一百萬元。

有位師兄向上人懺悔說:當他聽到大陸賑災的同時,心想:這簡直是「石頭填大海」,何時能了?沒想到我們的濟助戶卻自動捐一萬二千元,使他非常慚愧,決定回去努力勸募。上人示:慈濟是要做國際性的,大陸是很特殊的因緣。愛需要引發出來,就會源源不絕,挑沙填海不會白費功夫,慈濟能移山倒海。

雅美師姊起身說感言:有人問我對師父得獎的感想?我說:別人的讚歎要當警惕,八年來,追隨上人,師父如樹幹,出家眾如樹枝,其餘每人都是葉子。對於新委員都送三句話:第一:一心不二志,不要做勸募的工具。第二:對外無所求,對內無限的付出。第三,結好人緣。

上人頷首道:「對,看樹葉亮晶晶,就知道樹的健康,要將身心調好,一心一志,若一心二志,只得一半;若四六分則四分五裂。」

「慈濟精神的中心是『誠正信實』,對外無所求,對內無限的付出。師父引入門,用最虔誠的心,發心如初,做事要正,永遠是佛教歷史的精神。腳步、聲音要時時刻刻心念團體,整體之美是從個體做起,人和是慈濟大學的導師。」

分秒不捨晝夜的流逝,穹蒼隨著太陽西沉而凝重;然而,上人燃燒自我,散發智慧的光芒,卻更璀燦輝煌;充滿法喜的弟子們,將再出發,傳遞愛的薪火。

▲隨師行記

1991.08.06 上人說,慈濟人文強調的是奉獻力行的精神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六日

上午九時許,護專張芙美校長與陳尚志老師,偕同數位「慈濟人文室」指導老師進精舍,希望能在學校開學之際,儘早將人文室所扮演的角色功能確立。今日,一行人特來請示上人如何掌握人文課程的方針。

上人開示言:「世尊演音說法,無非教導我們如何解開內心的煩惱、捨棄執著,然後才能真正從事利益眾生的事情。因此,光是知理而不去行是沒有用的,一切的道理最可貴的是要能實踐。慈濟的人文並沒有什麼大學問,只要能苦幹、有耐心的從事奉獻的工作,此即慈

濟人文與一般佛學最大不同點。」

「我們是學佛而非佛學,我所需要的並不是要你們依著教法學,而是希望我現在怎麼做,大家就跟著做,一直等到該做的事情有基礎後,完整的教育系統自然能呈現出來,因此,我希望你們多了解慈濟的精神。但光只有精神是不夠的,還要有實際參與的行動,從行動中體會出慈濟的人文精神。」

「懿德媽媽們來自各行各業,卻能一心一志的跟隨我投入慈濟四大志業。你們老師教給學生的是功能,而懿德媽媽則啟發她們的良知,使功能轉化為良能。我們的教育不僅是賦予學生謀生的技能,還要讓她們將此技能發揮在社會上。學理與人事一定要平行教育,老師的成就理論,媽媽們成就人事。只要你們教得好,她們不僅完全配合你們,更是會感恩、尊重你們。」

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分鐘的談話,然在上人的殷殷期勉中,張校長一行已能掌握慈濟人文室即將肩負的使命;昨日的工作是今日的歷史,而慈濟人文則有賴活生生的慈濟人來表現,相信今日上人的一席話,大家都能拳拳服膺。

在張校長一行離去後,護持慈濟志業不遺餘力的張登旺、廖思怡夫婦陪同名舞蹈家曹金鈴小姐來訪;曹小姐自與聞慈濟世界真善美故事以來,不僅心嚮往之,更發心願以其專長編一大型舞台劇,希望「為慈濟而跳」。慈濟四大志業能有今日之成就,實靠社會大眾之支持愛護;對於曹小姐的發心,上人向其致意表示感謝。

此次與張董事長夫婦同行的還有台北市政府隸屬的十八所托兒所所長,一行人在廖師姊陪同參觀精舍後回到中庭,恭聆上人開示並請教教育問題。其中,大安托兒所所長問道:「對於頭痛的牛頭班學生該如何教導?」

上人答道:「若以要求、期待的心做事易起煩惱且會很痛苦。能盡本分去做就對了。要將學生教得好,需從自己要求起。老師的品質要提高,除了學問常識要足夠外,還要注重本身的內涵,不要僅有專業知識,照本宣科,而缺乏中國固有的道德素養。若是真心要做,於付出當中不要期待回饋,倒是同事間彼此要自我再教育,避免被不良的浪潮淹沒過去。」

每有訪客至精舍,上人總是無有疲厭的應機說法,雖是短短數語,卻往往能一語道中,讓所有聞法者皆歡喜信受。普願所有入慈濟寶山者,皆無空手而返之憾。

▲隨師行記

1991.08.07 為大陸賑災,緊急電召台北委員代表回來開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七日

為著大陸苦難的災胞,上人緊急呼籲,電請台北各組組長、副組長,慈誠隊及榮譽董事代表回來花蓮開會,共商賑災大計。一行人將搭乘早班火車來花,預計十點可以抵達慈院。

九點整,上人即赴慈院巡視病房一週,十點半步入會議室,會場早已坐得滿滿的。王端正先生正向大家報告救災方向。多少年來,上人總是默默發願,不管外界任何的攻擊與阻難,都將眼淚往肚裏吞。然而想到近日來中國大陸有十九個省分大水氾濫,還有部分地區鬧旱災,水深火熱的災民面對的是饑餓、瘟疫和酷寒的一連串侵襲,往往便無法克制,每每流下悲傷的淚水。

慈濟決定發動大陸賑災工作,上人首先向大家報告近日來積極和兩岸溝通,已經取得直接進入災區的管道,將派出六人賑災小組深入災區勘察,成員包括:曾院長、王端正、陳光和、張君鴻、李憶慧、張月昭。各人所負擔的任務也都作了概要的說明。榮董李宗吉先生立刻發心支付車馬費與首批賑災團結緣。上人表示,救災工作展開後,屆時會有我們自己的人陸續抵達災區協助賑災,凡是參與賑災工作者,來往交通膳食費完全自付,才能將善款做到「點滴不漏」的地步。

上人說:「水患既是天災,要如何抗災呢?要轉心輪。台灣因為善業共聚,所以此地祥和。大陸卻因貪慾招來大水,瞋恨招來乾旱,點滴的業果累積便造成了大災難。我們救災的用意,不僅給予物質上的濟助,還要轉動他們的心輪--轉貪慾為大愛;轉瞋恨為慈悲。救世要先救心,這是我們的使命感。希望大家拿出菩薩的慈悲,普天下眾生的苦是我們的苦;我們要散播愛心去轉動心輪,將禍心轉為福念。」會中,上人當眾宣布,捐出麥格塞塞基金會頒予的獎金三萬美元:一半予菲國賑濟火山爆發,一半予大陸賑災之用。全場響起爆烈的掌聲,多人紛紛跟進響應,情況熱烈。

餐畢,繼續討論募款方案,大家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慈誠隊師兄為善不落人後,決意發動募款,喊出「愛拚才會贏」的口號,遞上戰書,要和委員師姊好好地比拚一下。其實,上人並非要大家拚些什麼,正好從分類分組的行動中,來了解我們的力量有多大。

「我們不可以當『不孝子』」簡乾成師兄突然冒出這一句話,把大家都給楞住了。李清波居士趕緊站起來補充道:「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否則還未救災,自己就先病倒了,還得勞駕他人照顧,又令上人擔憂煩惱,這樣就是不孝子了!」大家聽了不禁哄堂大笑。最後,李居士幽默地說:「現在我們(委員、慈誠隊、榮董)一人一隻腳,可不許有人長短腳哦!」慈濟的主力軍有如三足鼎立,穩穩的護

住寶鼎,是堅固不移的了。

會議整整進行了八個小時,人人討論熱烈,正為著彼岸在「水深火熱」中煎熬的災民。目送眾人離去,明日起,一連串重要的工作就要展開。

▲隨師行記

1991.08.08 上人向金大勝表明慈濟發動大陸賑災的原則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八日

美國加州杜魯大學副校長金大勝先生,對慈濟發動大陸賑災甚表關心,一早,在黃永存師兄陪同下來到精舍,與上人及王端正先生談論大陸賑災事宜。

上人首先表達慈濟發起大陸賑災的原則與理念:(一)溝通海峽兩岸,取得直接進入災區的管道,以期將善款點滴不漏地送至災民手中。(二)抗災要先救心,在大陸播下愛的種子,用愛來喚醒人心,正是我們主要的目標。

金先生甚表贊同,相信唯有以愛去轉動他們的心輪,方能消災免禍。但對於能否將救濟金直接送達災民手裏卻沒有十全把握,願意代我們向對方疏通。上人重申:「目前我能呼籲多少,就做多少,不管如何,我都得對捐款人負責,將救災款項點滴不漏地親自交給災民。所以要以誠懇的態度表明我們救災的心願。」

由於災區遼闊,上人決定選擇重點救濟,以最窮困、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為優先考慮。這就有賴於當地人的協助,提供正確的災情。因此首批賑災評估小組將於八月十一日前往大陸勘察災區,並拜會大陸抗災救災協會,瞭解可行的救災途徑與方向。同時表明我們的三項原則:(一)不談政治--慈濟是民間機構,而非政治團體。(二)決不作秀--確實將臺灣同胞的關懷與愛心送達彼岸。(三)不耍花招--不以記者身分進入,任意採訪、拍攝錄影。

救災工作千頭萬緒,但在上人智慧與慈悲的推動下,認真、踏實地一步步走去。待確實掌握災情資料後,再研討如何施救。而目前上人關心的是糧食、衣物和醫療。

下午,上人出席管理中心例行會議。上人憫念就讀醫科的青年,一場災難下來,生活已成問題,又如何負擔學雜費呢?為免青年學業中輟,上人囑咐曾院長此行赴大陸,也到浙江醫科大學商談在該校設立獎學金事宜。另外,慈院五週年慶經過評審結果,預計有十五名優

良員工、五十五名資深員工將接受表揚。上人提示,可頒發特別獎給林明璋,因為有次半夜發生大地震,大家紛紛往外跑,唯有他奮不顧身地跑回廚房關瓦斯,這種精神,應予公開表揚。

▲隨師行記

1991.08.09 台北委員一日精進會從「十功德」獲法益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九日

一早,行政院主計處處長于建明等一行,由花蓮靜瑩委員陪同入精舍拜謁上人。于處長表示,此行雖趁遊覽之便而來,然志不在攬勝,能夠拜會證嚴上人,恭聆開示,實感不虛此行。

上午八點半,設計台中分會的姚仁喜建築師與榮董伍慶雲先生等一行五人回到精舍。與上人商討台中分會新廈室內裝修、配置之事。上人針對演講臺、舞臺及天花板的設計提出看法,希望能夠多增加利用空間及採用利於清潔的簡便設計,以節省人力、時間、費用於清潔工作上;姚建築師表示將重新考量後再呈上設計圖。

今日輪到的委員回來參加精進會。十時左右,台北第二、十五、十六組兩百人的莊嚴隊伍整齊地步入精舍。眾人將行李歸放妥當後回到中庭,人人秩序井然、靜默無語,眼裏流露的是期盼興奮的神情。今天,他們將與上人共處鎮日,莫怪乎個個欣喜難抑。

十時半,在禮拜法華經序及繞佛後,上人開示言:「過去,每年都會舉辦精進佛七,而近年卻已停辦,主要理由有三:一是精舍場地狹小無法容納多人;二是委員人數不斷激增;三是工作量逐年增多。……」

「孔子稱讚顏回是『不遷怒、不貳過』,我希望你們也能效法顏回,遇到事情,你是你,他是他,不能因為一句話、一件事而遷怒於人,影響了一天的聲色。有情緒化的表現即是修養不好。若能自我警惕,則不會有第二次的過失。」

「算命的說佛教徒無命可算,是因為佛教徒懂得自我改造命運。命運的改造即是從『四威儀--坐如鐘、行如風、立如松、臥如弓』修正起,佛法不離生活,『用心』則不離日常生活的形態。」

千里之路,始於初步,上人一開始即告訴大家,既來之,則安之。大家至此參加精進會,要將其他事情都放下,心志集中,好好聆法。又讚歎大家如同一塊新布容易剪裁,所謂「做衣容易,改衣難」,希望大家把握機會,好好拾寶,人人成為一件莊嚴的柔和忍辱衣。

法音宣流處,人人如同醍醐灌頂,立獲清涼。午齋後,休息片刻,靜候下午的法筵。

下午,上人繼續為眾人開示「十功德」:一、精勤。二、少欲知

足。三、勇猛心。四、多聞。五、無畏無恐。六、戒律具足。七、三昧成就。八、智慧成就。九、解脫成就。十、解脫具慧成就。

「千言萬語只是一份的愛,希望人人有愛,能轉禍為福,轉干戈為玉帛。」在長達四個小時的開示中,上人數度提到大陸洪澇災情,立時哽咽悲戚,誠懇呼籲委員們發揮慈悲喜捨的精神,伸出援手救助彼岸災胞。委員們聞之無不動容,當即有林昭元居士發心捐助五十萬元、李正富居士一百萬元、第二組委員一百萬等多人響應。

六點多,在委員現身說法後,上人一一為眾人戴上念珠結緣。人人如獲至寶般地雀躍歡喜,一日精進會在佛號聲中圓滿結束。

▲隨師行記

1991.08.10 今年慈濟護專招收五專部學生成績斐然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日

一早,上人即前往慈院,行經復健部,見一位婦人扶著護欄練習走路,於是發出讚歎:「走得很好」,婦人尋聲見到上人,停止了走路,一手緊握護欄,一手摀住口鼻,露出含淚的雙眼,凝視上人,隨即低下頭。上人走近其身旁,拍了拍她的肩膀,輕輕地問:「進步了是不是很高興?」。她點點頭,默默地流淚。待上人走離,她望著上人的背影,似驚若喜,喃喃低語:「他就是證嚴法師!」喜見上人,獲得鼓勵,婦人心中百感交集,難以言喻。

行至大廳,慈韻師姊傳來喜訊二則:五專登記報名的第一天,就有一位考滿分的花蓮學生,以第一志願登記就讀慈濟護專,且不斷有人以高分登記,成績斐然。再者,慈濟各個志業體同仁共同響應大陸賑災活動,大家紛紛傾囊捐出薪資所得,真是反應踴躍,愛心沸騰。

結合眾人的力量,慈濟四大志業步步踏實地開創,且日日都在烙印歷史的足跡,今日慈院會議室及慈濟部,分別召開重大會議,一為紀念堂的工程會議,一為醫學院籌備討論會。

紀念堂乃慈濟的精神堡壘,是慈濟四大志業千秋百世的表徵。集合了各方專家及中外人士來關心此工程,上人極其重視此意義不凡的建築物,耐心地與專家們溝通慈濟精神。

利用會議空檔,上人趕往慈濟部和數位前來參加醫學院籌備會的學者教授會面,復對由台北侯美英、鄭聖芬師姊帶來的四十多位參觀醫院的會員開示,上人向眾人解說興建紀念堂的功用有三:一為「國際會議廳」提供良好的會議場所,將帶動花東的學術氣氛,以攬引人才。二為在「感恩堂」留下愛心人士美的回憶。三為「講經堂」提供予宗教界弘揚佛法,教育界做學術演講。

將佛教的無形精神,化為有形的展現,正是慈濟紀念堂所肩負的無上使命啊!

晚七時,上人方回到精舍。

▲隨師行記

1991.08.11 南區慈誠隊參加一日精進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一日

清晨,高雄區慈誠隊朝山入精舍,屏東、台南地區慈誠隊員亦隨後抵達。早齋過後,眾人隊伍整齊,分乘遊覽車前往慈院,準備參加「南區慈誠隊員精進會。」

今年五、六月時,上人考慮到暑假期間,天氣酷熱,為免會員長途跋涉之苦,乃宣布今夏慈濟列車暫停,將安排委員、慈誠隊員分組參加一日精進會,眾人聞知,莫不欣喜萬分。今日,南區慈濟人共三百六十二人齊聚慈院大廳,人人聚精會神,皆以最誠懇的態度來共沐法益。

在常住師父們的引領下,眾人於禮拜法華經序、繞佛後回到原位靜坐,敬聆上人法音宣流。

「娑婆世界苦多樂少,因而要能堪忍,忍得下才能平安度過一生。不如意之事用慈悲心化解掉,則無人我是非。只管盡本分去幫助人,不存有記恨的心,才能發揮愛的功能。能將世間的怨恨化解掉,方稱為修行。」

「菩薩是佛和凡夫之間的橋樑,要成佛,須先行菩薩道。而千里之路,始於初步,想要到達目的地,要先發心,然後出於行動。慈濟即是將法華的精神化為實際行動,理事平行才能圓滿。」

在上人為大眾講解法華經文「應入如來室,著於如來衣,而坐如來座,處眾無所畏,廣為分別說,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之後,眾人復逐句一字一拜,從禮拜中了解經義。

午齋過後,上人把握時間前往紀念堂工地巡視,委員、慈誠隊員亦紛紛跟隨在後,形成一列整齊的隊伍。祇見上人時時為弟子們解釋紀念堂的建築特色與歷史意義,無論是對人或對物,皆流露著一分期許與叮嚀,慈濟的慧命將藉有形的紀念堂展現其文化,亦將藉眾人無形的愛心承續其精神。

下午,繼續開示。

「習氣要改很難,但不能為了難而不改。多一分善念,即少一分惡念,惡習氣既然可以消除,好習氣當然可以訓練。」

「罪業都發於一念的疏忽,要時時注意心念。所謂禍患藏於隱微,若一念疏忽,造成禍患,則枉費平日的好心;心若正,則所行方向就正。」

精進會於下午三點四十分左右結束,大眾歡喜頂禮而去。

傍晚,台東委員數人留居精舍,上人談及慈院近日發生的感人事件。

有一位在慈院接受腎結石手術的患者,感恩張世忠醫師的仁心仁術,在出院前特地準備了紅包欲酬謝張醫師。未料竟遭辭謝,在莫可奈何之下,患者靈機一動,將此紅包拿至社服部以張世忠醫師之名義捐助;一方面表達謝忱,另方面亦可對大陸災胞表示關懷之情。此

事原無人知曉,直至社服部清點賑災箱善款時,才發現一袋伍仟元的紅包,上署張醫師名與答謝人--呂玉枝的簽名,此項醫師與病人之間的善行義舉始傳揚開來。

▲隨師行記

1991.08.12 上人走入苦難的人群好似菩薩在遊戲人間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二日

一早,高雄師兄夫婦,入精舍拜見上人,黃師兄伉儷近因遇到人事困擾,自覺無力推展會務,而深感挫折、苦惱。上人知曉後對其開示:「當別人拿石頭擋我們路時,應生勇猛心跳過去,或將石頭移開,如此才能精進。將師志謹記於心,放下人我是非,在慈濟世界中人人平等,一個人若修養到能夠展現人格典範,就可提升自我的人格操守呀!」伉儷倆聽完後釋懷離去。

本週輪到台中委員回醫院擔任志工,上人於今晨的座談會中特別呼籲委員們返家後,能廣為傳遞大陸賑災訊息。當場陳瑞端師兄即率先響應。

上午,一位留美歸國的青年前來向上人求法。年輕人自稱因某種因緣,不由自己地被人帶去受菩薩戒,自此常覺得有罪惡感,每天生活於不安中,無所適從。

上人開示:「經即是道,學佛首要在於踐行,受戒的目的在於讓我們持戒,而非執戒。你既已受戒,即要安住當下,力行菩薩道,不要停滯在戒條的名相上,否則徒增煩惱;學佛沒有高深學問,只是要斷煩惱而已。」

年輕人又提及,美國有位法師說出家人應致力研經、禮佛,而上人所做似乎不符出家人所該做的;此外一般人認為受戒、拜懺、聽經才是真正佛教徒,不知上人看法為何?上人表示:「出家學佛,各有依止,所不同的是有的遊戲於文字(研經),有的遊戲於人間,我願和苦難眾生結緣,所以選擇後者。每個人都有他的觀念和立場,只要知道自己的方向沒有偏差,能心安理得、堂堂正正行事,就無須在意別人的看法。」上人又言:「受戒、拜懺只是形式,佛法是用來體現的。慈濟委員由善門入佛門,由親自的體會中,逐漸改變他們的觀念和習性,因此深獲家人的支持。學佛切忌引人反感,有些人因忙於誦經、拜懺等,無法兼顧家庭,導致家人不滿,反而造成他們對佛教的誤解和傷害。」

新加坡委員靜蓮師姊偕賴玉珠、嬌桃師姊前來精舍,師姊們欲於新加坡成立分會,因此一行人將於

精舍停留十天,體會慈濟精神,以便帶回當地宣揚。上人鼓勵她們用心聽、用心看,慈濟的海外慧命,就全靠師姊們傳續了。

下午,由救國團所舉辦,來自韓國、日本、德國、大溪地等所組成的海外華裔青年回國參訪團,一行二百三十位至精舍參訪,由宣師父接待。

▲隨師行記

1991.08.13 大陸賑災募款雖急,應讓大家起歡喜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三日

十一時許,吉安鄉鄉長徐永滿與五位地方人士前來拜見上人,表示將全力支持、協助慈濟大學於花蓮興建。

隨後旅居日本大阪的會員許麗香在委員曾玉雪師姊的陪同下進精舍,於中庭向上人談及欲在日本推動慈濟的意願。此時,美國紐約支會負責人康美珍師姊迎向前來,就地禮拜上人,起身時已淚流滿面,不能抑制。她形容自己的心境猶如離家多年的遊子,乍見慈母時實情難自己。

午齋後,宜蘭林木溪師兄向上人提出發動義賣的構想。他欲聯合當地的商店、公司行號,於中元節前二天,請大家響應義賣,捐出一日所得。上人憫念宜蘭蘇澳是個小鎮,民風儉樸,而於民間信仰中,中元節是個大日子,食品、百貨業以此日生意最好,請大家捐出該日所得實在不妥,而予以制止,並說道:「我們雖然急須為『大陸賑災』募款,但不可勉強別人發心,而是要讓大家隨緣,歡喜而做,這樣才有隨喜功德。」

自從大陸傳出洪澇災情以來,上人即日日繫念彼岸災胞的苦難而食難下嚥、寢難安眠,及至派出賑災小組遠赴大陸勘災,更是苦候訊息,日夜掛心,而四大志業的推動又不可或日停頓,面對諸多憂惱,上人一肩承擔,日復一日地透支他的體力、心力。「菩薩所緣,緣苦眾生」體會上人的堅毅願行,各地弟子積極地展開勸募行動,紛紛走向街頭,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發揮「一手動時千手動,一眼觀時千眼觀」的功能,大家不畏勞、不畏難,合心齊力面對這場艱鉅的挑戰。

▲隨師行記

1991.08.14 發動大陸賑災的用意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四日

晨,上人與志工座談,聽罷人人充滿歡喜、感恩的心得後,上人勉眾:「能夠替貧苦、病痛的眾生赤忱服務,這念清淨的慈悲便是佛心。以無所求之心直接去行,即是無上功德。」

九時,回慈濟醫院參加健康檢查的委員們集體入精舍拜見上人,上人委請大家多為大陸水患災胞盡心。

下午二時,常住眾齊聚會議室聆聽上人開示:「國內外的慈濟人不惜遠路回來精舍,為的就是學習常住之間的和敬相處、待人接物;所以,請各位要明確地讓他們感受、吸收到慈濟精神。能夠審慎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管人前人後處事態度都一樣,自然能令人看了歡喜,生起敬重之意。此即人生的砌磋磨鍊。」上人提醒常住眾:「跟著我是修菩薩行,而非學做羅漢;是學佛而非佛學。」

此外,上人並告知大家,賑災大陸的用意有二:一為以物質濟助災胞,解決他們面臨飢寒的困難,一為以我們的愛心去引發他們內心的愛--我們關心他們,他們感恩我們,希望能化怨為恩。

對於委員、會員、慈誠隊員的全心投入賑災活動,接續不斷的舉辦義賣、勸募,上人感到無比的欣慰與感動,「今日的工作,是明日的文章,未來的歷史」,慈濟世界中所有的感人事蹟,正是一部活生生的現代大藏經啊!

「麥格塞塞獎」頒獎日在即,上人指派德宣、德旻師父前往菲律賓領獎。

▲隨師行記

1991.08.15 紐約康美珍師姊歡喜回到「母親」的懷抱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五日

上午,一位單身榮民丁鵬至精舍捐善款,丁先生於五月份時到大陸探親,並告訴其妹及孫女有關慈濟的消息,她們聽了之後,深受感動,而將丁先生給的錢拿出一半欲捐給慈濟;丁先生目前已捐出了一張病床,並表示願捐贈遺體、器官給慈院,提供解剖或移植之用。

紐約支會康美珍師姊此次特為參加委員授證會而回國,難得回到「母親」的懷抱,總是有訴說不完的話,上人也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叮嚀及關懷。康師姊覺得這一生做錯的一件事就是移居美國--小孩子無法受到中國文化的傳統教育,而美國的教育是完全沒有倫理觀念的。與康師姊同時回國的李謝美枝和來自新加坡的賴玉珠師姊,分別和上人談起她們在海外推展慈濟精神的情形,上人勉勵她們隨時和美國分會聯絡溝通。

上人憶起中美斷交時,曾有人為他辦妥所有的證件,邀請他移居美國,然而卻被他拒絕了。上人說:「若有業,跑到哪裏都有業,該來的總是要來。再者,我的根在台灣,怎捨得丟下這麼多人,一個人離去呢?」上人愛國、愛人的心如是!

下午,上人至慈院,恰值省政府社工處人員為基金會做會計評鑑的工作。聲寶公司故董事長陳茂榜之女來訪,捐出二百萬元為其父植冥福,一半作大陸賑災,一半為濟貧基金。

台大心臟內科廖朝松攜全家人

至慈院拜晤上人。

晚,國防部長陳履安及參謀長劉創黎先生至精舍,與上人相談甚歡。

三十七位新進護理人員入精舍展開為期二日的尋根之旅。

▲隨師行記

1991.08.16 上人勉慈院新進護士,做個樂於服務人的人上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六日

晨,維他露飲料公司許董事長帶領台中家扶中心三百三十三位學童,前來精舍參訪。首先由德宣師父為大家介紹慈濟志業,並解釋「阿彌陀佛」是無量福、壽、光明的祝福語。顏惠美師姊及台中義工師姊接著與學童們同唱「感恩歌」,學童們跟著師姊們比唱手語,興趣盎然,氣氛和樂融洽。臨行前,上人鼓勵小朋友們好好努力讀書,將來可唸慈濟大學及護專,成為救人的活佛及白衣大士。

上人對台中義工說:「為慶祝五週年慶,自昨天起慈院開始三天的全面義診。看病功德為八大福田之首,院慶的義診可說是慈濟每年一次的菩薩大法會,你們恭逢其盛,希望善加把握因緣。」

昨天即回來尋根的慈院新進護士,上午聆聽了上人的開示,更加肯定自己的選擇。上人說:「三十年前獨自在花蓮,住在十尺寬、十二尺深的小木屋中;由於屋頂不高,牆壁又薄,加上早晨陽光直射,中午日正當中,傍晚夕陽西曬,小小的木屋活像個火爐,可以想見當時處境的困窘。但那時我的心境非常的寧靜,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想了解佛陀出家的心路歷程,為何他在優渥的環境中,能體會到人生的痛苦及無常?為了探討人生的真義,為了使人人平等,為了解決人生的苦難,所以佛陀出家,發弘願普救天下眾生,決不是因個人的感情或其他事,而看破人生出家的。

許多人都在猜測我為何出家?很簡單,因為我發現人生像舞臺,而每個人都在舞台上扮演一個至多個的角色,我只想超越舞台來看人生,所以才出家的。」

上人除了訴說本身出家的心路歷程外,並鼓勵護士們在擁有優異的技能外,更要付出愛心,做個肯為人服務的人上人,對所扮演的角色盡量發揮功能。他再度強調:「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心中有愛才是幸福的人生,希望人人具有純良的觀音菩薩之愛,在人生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慈院溫舜華主任,台大李卓然教授偕於美進修護理課程的楊春梅女士拜見上人,溫主任力薦楊女士進修結業後,前來慈院服務。

下午,上人抵慈院,聽取陳紹明先生報告五週年慶的籌備事宜,林碧玉師姊也向上人報告出席「東部產業東移研討會」的有關議題。

接著,上人至紀念堂巡視院慶大會的場地,但見委員師姊及慈誠隊師兄十多人,正忙著布置會場,而工務組同仁則趕著裝設冷氣的送風管,以期讓後天前來參加盛典的貴賓享有較涼爽的開會場地,師兄師姊們任勞任怨,默默地付出,十分令人敬佩。

看過會場用地,上人復轉往急診室及各病房探慰病患。

傍晚,台北榮董陳沼濤先生帶兒、孫拜見上人,其孫現僑居美國,趁暑期回台省親。

▲隨師行記

1991.08.17 第一梯次賑災團向上人提出勘災報告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七日

晨,上人與義工師兄師姊座談,師兄紛紛報告慈院見聞。

有位師兄言:「於復健室見到燙傷的小病患進行水療,猶如地藏經所描述的剝皮地獄景象現前,為了鼓勵小朋友接受治療,自願做他的乾爹。也曾到急診室、加護病房、開刀房前值勤,安慰焦慮的病患及其家屬。」

上人指示:「在醫院可以體會到人生的苦相,誠如佛所言:『人生不離苦集滅道四諦』。做義工要有智慧,對痛苦的病患給予『無畏施』,使其無畏於病痛,但不可沈溺於憐憫的心態。義工的立場要超然,必須『三輪體空』才能免疫--為了避免造成無謂的困擾,不可動輒與病患建立特殊關係,在幫助病人之後,彼此就毫無瓜葛。」

「急診室常會處理一些車禍傷患的急救,家屬因焦急難免粗聲粗氣,此時義工要柔和地安撫他,不可有『有理扯不清』的憤慨。須記住義工猶如醫院的潤滑劑,扮演的角色是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橋樑,其主要工作在慰問病患。」

九點多,花蓮縣長吳國棟等一行六人來訪,恭賀上人榮獲菲律賓麥格塞塞獎。其中王朝慶先生慨捐一百萬元建設基金,上人當場為其簡介毫芒雕刻的榮譽董事傳及人像,是為後代子孫立下尋根之源,也是一種「愛的教育」及人生「美的回憶」。

中午,上人至慈院,聽取曾文賓院長及王端正副總執行長的大陸勘災報告。大陸水災災情嚴重,中共當局為保京滬鐵路和發電廠,所以洩洪至江北農村,洩洪前十二小時,對人民發布通知,所以死亡人數極微,不過屋舍卻大量受損。王副總執行長談此行最深刻的感受是--大陸老百姓很善良,雖然洩洪成災,使其家園淹沒,他們卻能樂天知命,默默承受而不埋怨。再者

老百姓吃苦的耐力、韌度極夠,以破爐、破床、破椅也能度日。目前他們每天由政府配給一人一斤米過活。

災情最嚴重的屬安徽省全椒縣的陳淺鄉和官渡鄉,大部分的屋舍、學校、診所、養老院都流失了。上人聽了曾、王兩位的報告後,與在場委員、慈誠隊員等研商的結論是:救災的重點在重建房舍,並配合救濟金的發放,使大陸災胞能安然度過即將來臨的嚴冬。

上人言:「凡是有生命的眾生我們都要救,更何況是大陸同胞?希望所有的慈濟人積極投入賑災募款,期望能早日為大陸災胞重建家園,使其免於挨餓受凍。」

明日為慈院啟業五週年紀念日,下午上人再度到會場巡視,見到慈院同仁及師兄師姊們分工合作的布置會場,呈現出慈濟大家庭特有的溫馨和諧。

傍晚,上人返抵精舍,只見許多人已自全省各地回來。為了參加明天的盛典,大家無畏於颱風即將來襲的預報,慈濟人的向心力可見一斑。

▲隨師行記

1991.08.18 慈院歡渡五週年慶一片喜洋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八日

慈濟醫院五歲了,五年來因為有全體慈濟人的關懷與支持,及全體醫護與行政人員的奉獻與服務,才有今日以實現「慈悲喜捨的宗教情懷」與「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的慈濟醫院屹立於東部。前瞻未來,慈濟醫院正朝向醫學中心的目標前進,也朝著建立全省醫療網的方向努力,這些都需要所有慈濟人

戮力以赴,值此五週年紀念日,慈濟人紛紛以此互勉。

上午八點半授證典禮準時舉行,此次新委共計二百零七位,除了全省各地委員外,更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海外新委。在所有與會貴賓、委員、慈誠隊員的熱烈掌聲中,新委們精神抖擻的接受上人授證。

上人於會中一再叮嚀新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聲色,真正的將佛教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也希望海外的新委能將慈濟的精神帶回僑居地,讓慈濟的種子散播於世界各地。

新委授證典禮後,接著舉行五週年院慶,與會貴賓有內政部部長吳伯雄、立法委員謝深山、花蓮縣長吳國棟、中央黨部祕書處主任吳水雲、花蓮縣黨部主委郭志龍等。

首先分別由上人及曾院長頒發優良員工獎與資深員工獎,共七十三位同仁獲獎。

上人於五週年慶祝會中開示:「感謝眾人的扶持和投入,大家同心協力建立愛的醫療,使慈濟醫院分秒發揮功能,這是花蓮人的福氣,祝福慈濟醫院明天比今天好,明年比今年更好。」

下午於紀念堂舉行全省委員聯誼會,上人一再呼籲大家積極投入大陸賑災的工作,王副總執行長也報告八月份大陸勘災的見聞;而慈韻師姊則報告全省慈濟人賑災義賣的感人事蹟,期望與會人士能共襄善舉,濟助大陸同胞。

會中有多位醫護及行政人員發表於慈院服務的心得,大家共同的心聲是敬愛上人、關愛慈院,願在今後的生命中,盡力奉獻己能,為慈濟醫院創造高峰。

黃思賢師兄於今日帶回三樣禮物呈給上人,以慶賀慈院五週年紀念日:一是洛杉磯李德宣師兄獻給上人的清朝翠玉硯,象徵上人如硯如大地,滋養一切眾生;二是十二個美國分會所設計的青磁花盆;三是美國委員、會員感謝上人的心。

思賢師兄盡心盡力為慈濟志業付出,全力在美國推展慈濟精神,又於日前發願:八分精神為慈濟,只留二分精神在家庭與事業上,真是慈濟的大護法。思賢師兄今天並以「做上人的窩心弟子」與所有的師兄師姊共勉,敬愛上人的心懇切又可佩。

慈院五週年慶的一系列活動,於傍晚圓滿結束,大家帶著豐盈的心,回到各自的崗位上,為共創光明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隨師行記

1991.08.19 海外慈濟人聚集座前暢談心得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九日

晨,上人與台南、新竹、桃園委員及台北慈誠隊員百餘人座談,思賢、康美珍、靜蓮、賴玉珠等海外委員與常住眾皆列席。

上人言昨日參觀慈院五週年慶的成果展,欣慰這五年來醫護與行政人員的努力,使慈院在東部醫療工作表現突出,為東部民眾提供優良的醫護服務,令人覺得五年前建院的坎坷與辛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