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衲履足跡

2002.02.01-02.02 惡人如何調伏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一~二日《十二月二十(五)~二十一(六)》

【靜思小語】引導團隊的良方,在「用智慧輔導,用愛心對待」。

調伏「惡人」

年關近了,夜裏總有幾許響亮的鞭炮聲,似遠還近地「碰!碰!」作響,烘托出佳節將臨的熱鬧喜氣。

精舍各處也擺上數盆初綻的水仙,葉長花白春意濃,引人留心鑑賞;廚房外,高麗菜、冬筍等等堆成小丘似……各地送來的濃郁人情,為寒意襲人的臘月時節帶來溫暖。

上人分別對志業體同仁、精舍常住眾以及花蓮慈濟委員和慈誠致贈福慧紅包,在這三場次後,為期兩個月的全省歲末祝福便告圓滿結束。

有位主管級的同仁請教上人,佛陀行將入滅時,阿難問:「佛陀涅槃後,惡人如何調伏?」佛陀回答:「默擯置之。」不知這「默擯」作何解釋?

上人表示,在世間應觀「時機」以待人做事;「時」是時代,「機」是對象,唯有審時度勢,因時因地制宜,才不失為智慧的作法。當時阿難眼見佛在世時,就有破壞僧團和合的比丘,一旦佛陀不住於世,僧團的秩序該如何維持?故阿難在佛陀涅槃前,問起如何對待惡性比丘。

「佛陀認為,既然已經出家在僧團中修行,彼此應以慈悲、包容相待,要多發揮同事度的精神,勸導、度化那些愚癡、頑劣的分子。若已盡人事,勸不了也度不了,就『默擯』他……意即不理會、隨他去,各自修行,如此也可維繫某種程度的相安無事。」

及至佛教傳來東土,叢林生活訂有「遷單」規約,常住僧眾若有違犯重大規矩,寺方可依規定驅逐。此即因時因地制宜。慈濟「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主管當運用智慧來開導觀念或行為有偏差的同仁,同時建立遵循的軌道,避免眾人出軌脫序。

「許多心病都來自於缺愛症,主管要用智慧輔導,用愛心對待,若屢勸不聽,屢錯不改,只能任由他去,不必強留。」



▲衲履足跡

2002.02.04 樹鳥鳴春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四日《十二月二十三(一)》

【靜思小語】將過年相互祝福的心,延伸到每一天,日日口說好話,身行好事。

精舍圍爐

在中國歲時節氣中,春夏秋冬四時之始,都被冠以「立」字。今逢「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春時的第一天,代表「萬物開始蠢動的時節」。

「樹鳥鳴春聲漸暢,年節圍爐情偏多」,今天是農曆年前最後一個藥師法會日,也是本會冬令發放日,花蓮地區感恩戶來到精舍圍爐團聚,領取豐盛的物資,過一個人情溫馨的好年。

踏著暖暖的陽光,上人步出書房看看備辦冬令的情形。在義診區,一位阿公正向醫師訴說症狀;挑菜區裏,一群老菩薩埋首整理置放在膝上盤皿中的紅毛苔與金針;廚房裏,兩位男眾志工在翻攪兩口熱灶裏的豆腐與高麗菜;長桌上排滿才洗淨的香菇、茼蒿、豆苗之類,幾位志工正調配醬料。「今天來的很多是老人家,各項菜色都要煮爛些才好!」上人細心叮嚀著。

「這竹籤不夠長,老人家的眼睛『霧霧』看不清楚,萬一不小心將竹籤吞了下去……」上人來到桌邊,滿意菜餚做得頗精緻,但認為串素火腿的竹籤太短,叮嚀務必換成較長的來串。

略巡一周,上人再次行至餐廳,只見每張桌子都擺上一盤切成小小長條型、排列整齊的甜粿。聽說今日原席開八十五桌,後來加到九十桌還不夠,臨時又加了九桌;然而,究竟是幾桌,好像也難數盡。

在藥師法會上,上人說明,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家家戶戶都會用很虔誠、恭敬的心將灶神送回天庭,然後再開始屋內

屋外大掃除,準備迎接新年。因此,從三十多年前,慈濟人就特地提早一天舉行冬令發放,邀請感恩戶來圍爐,準備很多過年物資,讓他們帶回家,好在隔天送神之後,可以打掃環境過個豐富的好年。

三十多年後的這天,志工們更當場揮毫寫春聯,讓感恩戶將家裏打掃乾淨後,可以換上新的春聯。

上人表示,春聯上的吉祥話,表示對這個家庭的祝福。「過年期間,常可聽到人與人之間相互祝福,也能到處都看到、聽到吉祥的好話。這分心念應該延伸到每一天--好話、吉祥話要常常說,才能培養好心,讓心日日向善。」

上人也叮嚀大家,生命隨時日俱逝,每年歲暮年終的時候,更要再提起警覺,「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分秒必爭、朝著正確的方向步步精進,把愛灑向人間,這就是「福慧雙修」。



▲衲履足跡

2002.02.05 關卡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五日《十二月二十四(二)》

【靜思小語】死不可怕,怕的是「做人」的關卡過不了。

母子連心

上人在晨語中開示《藥師經》,以舍利弗與母親的因緣故事,言及女人生子的苦難與胎教的重要。

上人表示,女人懷孕雖是自然的生理狀況,但是,懷孕時卻有苦況--有的人沒有好好調養身體,飲食起居沒有節制;有的人嬌生慣養,一有身孕就有「心理障礙」,以為要吃得好,多休

息,什麼事都不敢碰、不肯動,稍微一點不舒服就擔心害怕。

「有些女人住在『山頭嶺尾』,生活環境較差,但到要生產時,卻能展現出女人的天性和毅力。」上人表示,面對懷孕時的生理變化,要有承受的韌性;懷孕之後,所說、所做都是「胎教」,所以凡事要往好的方面去理解,思想行為保持平和善良。

「人家說母子連心,媽媽懷孕時的心理、思想,真的能感化胎內的孩子。」上人認為,媽媽在懷胎時,如果脾氣很好,或是在心態、行為、待人接物上,都以很有教養的方式應對,對胎兒而言是很有教育性的。

佛經中「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讚,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上人說明,佛陀認為懷孕的女人要培養虔誠信仰的心,心中有不愉快的事,或是對人對物不如意時,就用念佛來調伏心念;不只是稱名禮讚、恭敬供養,還要能生起布施心,培養不忍眾生苦的愛心,時時做好事。

「看到貧窮困難的人,給予充分的物資供給生活,叫作供養;孝順父母,讓父母沒有缺乏,這也叫供養。多起恭敬禮讚的尊重心,調伏瞋恚,身心的苦難自然會消除。」

上人表示,在慈濟關懷的個案中,有一位七十幾歲的老榮民,他有一個女兒很漂亮,現在已經三十幾歲了,但智力還停留在四、五歲,老榮民對志工說:「我很喜歡我的女兒,別人的娃娃是布做的,我的娃娃眼睛會動,她會吃飯,又會對我笑、跟我玩。」在父母親心目中,她是永遠長不大的娃娃。

「一個人生下來要能四肢健全、頭腦清楚,實在是不簡單。做父母的,尤其是媽媽要生產時,心理要多建設;所生的孩子才會形貌可愛、讓見者歡喜。」

有位志工向上人表示,雖然自己常為人助念,但年紀愈來愈大,想到自己終有一天也會面臨死亡,不禁感到害怕。

上人開示,死不用怕,要怕的是「做人」的關卡有沒有通過,「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即使家財萬貫,終究難免脫離這副臭皮囊;人生最後一刻要如何自在,就要看現在做什麼,所以要天天在八識田中用心累積善的種子。既來之則安之,壞的雜念要連根拔除,把握周圍的因緣,創造好緣。」

「我天天在過秒關--心念轉不過,則這個關卡就過不去。所以,死不用怕,最怕做人的關卡沒有通過。」



▲衲履足跡

2002.02.06-02.07 盡除心的地雷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六~七日《十二月二十五(三)~二十六(四)》

【靜思小語】「貪、瞋、癡、慢、疑」是心靈五大病,如地雷般,能引發毀滅性的災難。

有心就不難

寒假教師靜思語教學研習營暨第七屆慈青薪傳營今日圓緣,鼓山國小教師陳建銘,在「愛的紙條」單元中寫下自己的三願:希望成為慈濟種子老師;希望成為慈誠;希望成為委員。當他聽從指示要將心願紙條撕掉時,都快哭了;但在將碎紙拼湊起來的過程,他又體會到,願望若未固守好,等碎了要再拼回來就難了!

上人開示,佛菩薩發願生生世世倒駕慈航來到人間,以不同的型態來教化眾生;老師的使命也是教育,「愛的教育必須要以身作則,自己做給學生看,學生才容易接受;期待慈濟教師聯誼會的每一位老師都有這樣的承擔,並珍惜這分使命,付出良能,為眾生付出。」

上人也感嘆人類為了提升生活品質,獲取豐富的資源,用盡各種方式砍伐山林、掠奪土地的資源,讓大樹變成紙張、家具、建材等等;還有工業發展污染空氣,造成氣候變異,溫室效應使得南北極冰塊溶化、海平面不斷升高、山林發生土石流……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人類不但污染大地,還興起戰爭。目前在阿富汗的土地上,分布有兩千多萬顆地雷,要多久才清除得完?實在很難想像。不如先掃除人心的貪、瞋、癡、慢、疑五種心靈大病;假如我們能從台灣出發,不斷在人間每一個角落灑愛,讓整個地球都有大愛的種子,相信就能讓大愛包容地球村!」

「為了推動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我除了吃飯、睡覺、沐浴是為自己外,沒有個人的時間。儘管很多人說:師父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但是在做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人與人之間互動所生的煩惱、障礙,還是我必須關心、處理的。所以,我必須跟時間競爭,讓生命分秒都有價值,這就是我的使命。」

上人以「有心就不難」鼓勵老師們,用恭敬、無私的愛盡心

盡力去付出,做過就讓它過去,不要求回報,「要用愛心去承擔使命,不要因一點點不如意或人我是非就耿耿於懷;一天二十四小時有八萬六千四百秒,秒秒關卡都要過得去,這就需要不斷調適自己的心、調適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上人期許老師,將在營隊種下的愛的種子放在心裏萌芽,變成無量無數的種子,再用心播撒出去。



▲衲履足跡

2002.02.08 生命藏經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八日《十二月二十七(五)》

【靜思小語】發願做生命的農夫,不要讓心田廢耕,雜草叢生。

時光倒流

兩、三級木階下,是一泓淺淺的水池,林木枝上殘留的水滴紛然滴落池裏,一圈圈漣漪漫延開去,輕輕撫觸幾叢水生草花。時值二月初,天色正清的午後,於慈大旁的竹軒裏,上人與花蓮老委員數人,悠閒地沈入三十多年前的回憶之中。

追懷往事,萬感交集,上人告訴靜慇和靜恆,若能找個時間靜靜追憶往昔,供大愛劇場編撰成劇拍攝出來,就是珍貴的生命藏經。

「如盧丹桂是慈濟早期個案,就因她的緣故,使我記取教訓,定下個案必須『複查』的措施。」上人這番話,勾起資深委員們的記憶。

有人說,婦人盧丹桂患有青光眼,上人將她送往羅東一家醫院開刀,成為慈濟首位醫療濟助個案。

「盧丹桂確實可憐,她有四個孩子,因為窮困,吃飯的時候盤子裏只有極少的菜餚,孩子們的筷子就在盤裏碰觸……」靜恆

無限感慨。

有一天,為使孩子們飽餐一頓,她將先生買回的三顆高麗菜全煮給孩子們吃,事後為此被先生責罵,她一時悲傷難抑,竟因此輕生去世。上人深為此事難過,思及沒有持續對她關懷,致有如此不幸,遂檢討個案救濟方式,訂定日後每三個月到案家追蹤的制度。

歲暮談話

明天開始放春節假期,上人召集精舍同仁們聚在觀音殿,與大家作歲暮談話。

上人說,海外慈濟人雖然身在異邦,但心卻很黏貼,逢年過節皆會回來團圓;同仁們在慈濟任職,每天與人間菩薩見面。志工在前線為苦難的人付出,同仁在後勤做輔助的工作,這也是功德一樁啊!

「我們應感恩過去的一年,同時展望未來的一年。」上人表示,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緣於過去一年秒秒平安過關,今日才能站在這裏,所以要感恩過去;來年則要相互勉勵,發願做生命中的農夫,不要讓心地這畝田廢耕,以致雜草叢生。

「放眼世間的人禍天災何其多,我們更應珍惜自己的幸福。所謂的『難過』,是指生活太苦,日子難熬;但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在人與人之間過不去,或是自己與自己過不去,才會『難過』!」

上人期待同仁們對己要開放心胸,自我灌溉「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以及常飲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對外則要挑起天下眾生擔,為苦難的人付出愛心。



▲衲履足跡

2002.02.11 畢竟空性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十一日《十二月三十(一)》

【靜思小語】對每一個人開闊心胸,從定中產生智慧,就不會煩惱不斷。

除舊布新

時移月更,匆匆將改新歲。今日是一年之終--除夕,上人在志工早會後,特地召集常住二眾於觀音殿開示。

「生、老、病、死,是生命自然的法則,時日一直過去,每個人體內的新陳代謝也不斷在生滅中,大家要提高警覺,好好疼惜自己的生命,同時也不要疏忽了自己的慧命。」

「貪、瞋、癡,是我們慧命的障礙,就像垃圾,應時時掃除--把每天都當成在過年,天天消除煩惱,徹底地除舊布新。」

上人叮嚀大家,人與人之間要相互感恩,對每一個人開闊心胸,對於任何人事問題學著自我處理--心若定、不與人計較,從定中發揮智慧,以至體證「畢竟空性」,就不會受任何人影響,也不至於煩惱不斷。

「佛的心是很寬闊的,那種境界在凡夫來說,是難信、難解、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不求別人了解自己,應該要自我了解,這才是最重要的。」上人表示,人與人之間建立好的循環,這叫作「緣」。對於沒有照顧好心念的人,能引導得了他就是功德;「倘若對方貢高我慢,不斷犯錯、無法與人合群、也不願接受引導,只能憐憫他,不必生起排斥與對立的心態。」上人表示,自己的心要照顧好,慧命要建立好。

一生如一日

結束與常住眾的談話,拜年的人潮湧至,在座者除台灣慈濟人外,尚有來自美國、南非、馬來西亞、香港、菲律賓、越南以及大陸的慈濟人,大家向上人拜年之際,彼此亦互祝佳節快樂,一室融融洽洽,洋溢大家庭團圓的吉慶氛圍。

「真有過年的氣氛啊!」上人神情十分愉悅。「在這個時候,我們應感恩過去每一時刻的平安,同時也要努力未來每一時刻的菩薩道。」

「佛心師志」是慈濟人終生不渝的誓約,上人就從這四字談起。

「『佛心』即是愛護普天下眾生的大慈悲心;『師志』是慈濟菩薩道。我三十六年如一日,就是把握住最初的發心行在菩薩道上,相信自己必將『一生如一日』,即使在最後一刻,也將

『堅持初心、恆持剎那』,決不會更移、動搖這分志節。」

上人認為,女人天生較為慈悲,若能善用這分如觀世音菩薩的柔軟心,去愛護一切眾生、包容一切眾生、原諒一切眾生,使任何人都能得到慈母般的溫暖慰藉,對於世間悲苦具有很大的膚慰力量。

上人表示,三十多年來,台灣慈濟人已由點而線而面從花蓮遍及全省鄰里。「所以,必定要由點就近開始做起,做到令人感動,就能帶動很多人一起來做,人增加了,照顧得到的範圍自然就會隨之擴大。」

上人鼓勵大家,要把握因緣,走得踏實,乃至於跨大步去做!「台灣因為推動愛灑人間,不僅增進社區民眾了解慈濟,也促進鄰里與家庭間的和睦感情;全球慈濟人要加緊推動,以安定人心。」

用年夜飯時,上人一桌桌發紅包,據云共計席開一百三十多桌,上人在年味十足的寒夜裏,為大家帶來滿滿的祝福。但見慈院許多醫師攜家眷來圍爐,也有慈濟人三代同堂來團聚,大家庭一團和樂,年菜豐盛,人情亦溫馨。



▲衲履足跡

2002.02.12 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十二日《元月初一(二)》

【靜思小語】具足透徹的智慧,不是學人口舌,而是發自深心的洞然卓見。

鐘一響,添希望

「噹……噹……」大殿前庭草木森然之處,不時有清脆悅耳的鐘聲傳來。農曆正月初一,來向上人拜年者川流不息,坐談漫敘之際,總聞鐘聲飄送入耳。這鐘聲是愛心人所敲,鐘響一聲就是一分希望,為的是救濟阿富汗難民。

精舍乘年節假期發起阿富汗賑濟義賣,或許是鐘聲引人,上人先往那人聲熱鬧的右側攤位信步巡覽一番。醫療站裏已有牙科及內科醫師駐站,緊鄰其旁的是「藥局」,上人笑稱,最好此處少人光臨;再來是名攝影家阮義忠先生偕夫人在此設立的「大愛照相館」,站內布置一幀幀黑白相片,足見阮先生取材遍及全省各鄉鎮。

義賣區裏,一攤攤羅列著陶瓷、木雕、碎布作品,以及麵包、糖果、漬梅等吃食,物品琳瑯滿目,有台灣本地所產,也有許多是海外慈濟人所提供。

路途中偶遇行善不落人後的精舍狗兒「大寶」,若有想和牠合影者,須出資作為阿富汗賑災款。本與上人對面站的大寶,一見到上人,即刻走來與上人併立;看仔細前方,正有照相機對準著上人與大寶呢!「大寶也在做救濟啊!」上人慈祥地摸摸大寶的頭,大寶亦和善地立在上人身邊。

走到人煙熱鬧的廚房,有煎蘿蔔糕的,也有切菜、煮菜的,聽說中午席開百桌,齋堂裏許多圓桌上擺著一盤盤蓮霧與蕃茄,紅色時鮮的水果,點綴著佳節喜氣。

「我方才繞了一圈,好熱鬧啊!」上人在會客室與北區慈誠大隊長黎逢時言及,拂曉將入大殿時,才清晨近四點,就見慈誠數人站在山門口合十迎接來上早課的民眾。「天還黑漆漆地,看他們那麼恭敬有禮地站在那裏,真正是將精舍當作自己的家!」

午後飄然下了細雨,木格子窗外滿園林蔭下雜卉叢聚,唯茶花在水氣中更有眾芳不及的潔白韻致;室內則有氣質各異的水仙與春蘭,淡淡清香將年節烘托得更有味。

人來人往的空檔,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葛濟捨與上人深談,本會宗教處主任黃思賢亦相陪在座,聽聆上人諸多教誨。

上人說,在慈濟做事應明白--事,是為師父做;修,是為自己修;得,是自己得。「《法華經》中明白指出,唯有身體力行菩薩道,才是成佛的康莊大道。而慈濟就是直指菩薩道的真實法門;因心繫眾生,故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希望大家藉事鍊心,透過付出,成就高尚人格。」

「真有心力行菩薩道者,必然具足透徹的智慧,這分智慧不是學人口舌,而是發自深心的洞然卓見。」上人殷盼身為領導幹部,想要帶動人往修行的正路行,必須先以身作則,自己走得踏實、歡喜、自在,才能引導大家跟著步步行在菩薩道上。



▲衲履足跡

2002.02.13-02.17 善念不間斷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十三~十七日《正月初二(三)~初六(日)》

【靜思小語】將每一分善念聚合在一起,把握分秒為人間付出,編織出溫馨美好的世界。

歡喜付出的人情味

連續幾天年假,精舍處處是扶老攜幼的人潮,每餐總有百桌以上,常住師父們忙著招呼來者與炊煮飯菜,帶給大家溫馨的回家感受。

上人天天與來拜年者話家常,並在志工早會開示,言及數日來透過大愛電視台新春特別節目,看到全球各地慈濟人不分老少,不分主管和同仁,不只自我娛樂,還與天下人同樂,那分天下一家親過年共歡同樂的場景,真正是人間很美的圖畫。

上人感恩大家用愛編織真善美的世界,「光陰匆匆,今年開始,我們要『分秒不空過,善念不間斷』。全球慈濟人用愛編織成一條心,把握分秒為人間付出,將綿綿的善念連在一起,這個世界必然是個美好的世界。」

戶外笛聲悠揚,一曲復一曲,讓人如臨管弦遊宴。會客室裏,早早就有訪客莊奴老先生伉儷等人。

見許多小孩敬呈儲蓄已久的撲滿,都說要給師公救人,上人亦回贈人人一個瓷娃娃撲滿,如此純真動人的畫面,令莊老先生

十分開懷,直說:「這麼美好的氣氛,留給我們很深刻的印象啊!」

來自大陸的張先生說,精舍裏不論識與不識,見了面都像一家人般,彼此親切打招呼,讓他感受到往昔過年所遇的人,都是在「要」中向人索取;但在慈濟所見的人都是在「給」,充滿歡喜付出的人情味。「這都是上人啟發了大家的愛,沒有愛,人生就沒有快樂。」

漫談到大陸,上人言及慈濟大陸賑災,不只是給予飢餓的災民幾餐飯就好,而是期待能扶助他們站立起來。

所以慈濟十多年前到大陸華東賑災之初,就採取「重點、直接」原則,經過實地勘察,擇定要救濟的省分,再從省分過濾出縣城,最後有三省四縣災民接受慈濟援助;這些當年的受災縣民,如今有屋住也有稻種,過著安居的日子。

「慈悲要有智慧,熱心要有判斷力,『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原則。只要是有益眾人之事,再困難、再辛苦,我也要去做;但若是於人群無益的事,不論對個人有何名利,也絕不去做。」

訪客之中,還有前花蓮縣長吳水雲先生,他特別讚歎慈濟人勇於喜捨的精神:「天下最長的距離是你口袋裏的錢到他口袋之間的距離。但對上人來說,這兩者之間的距離卻是最近的,因為人人都很歡喜地將自己口袋裏的錢掏出來,讓慈濟去援助天下苦難蒼生。」

年節節慶期間,天氣時晴時雨,上人走過義賣攤位幾回,加入來往穿梭購物的人群中。這次為了阿富汗流民,平素不喜人抱、很有個性的精舍貓咪善來,也極難得地任人抱來抱去,以爭取「善款」。上人看牠被一位小男孩懷抱著,一副想乘機跳開的模樣,不免為牠說情:「有時候也讓善來自由一下,讓牠到處走走啊!」善來聽聞,立即「喵……喵……」幾聲,上人摸摸善來的頭又幫牠講話了:「聽!善來在說:『對啊!對啊!』」

於冬陽下散步自是安詳自在,然在雨中賞景,也別有一番情趣。

上人知悉有三位人醫會的大醫王在獻唱募款,遂前往聆賞以示鼓勵。醫師們儘管音律不齊,但至誠可感,圍觀人眾佇立在一頂頂墨綠色大圓傘下,聽畢一曲便以掌聲隨喜讚歎。

雨水在圓傘邊緣一滴一滴靜靜落下,順著歌聲悠揚顧盼四周,不遠處義賣攤位上,盞盞歐式典雅陶燈散發溫暖光芒……歌聲、雨滴、燈光與人情情境交融,益添此際暢遊雅敘的興味。

來精舍過年,享受大家庭天倫之樂,誠然是忙碌的現代社會愉快的記憶,故而通往山門口的綠籬參道,天天人潮如水流不斷,日復一日,人來,人往……



▲衲履足跡

2002.02.19 冰雪與冬陽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十九日《正月初八(二)》

【靜思小語】合於自然法則,萬物才能相安無事,相生相成。

人與地與山與海

節氣逢「雨水」,農民曆書說:「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

台灣的雨水時節,正是春雨綿綿的季候。農諺說:「雨水節,皆柑橘。」又說:「雨水甘蔗節節長。」生動說明了這時節正是萬物欣欣向榮,草木萌生的景象。

在這「草木萌生」時節,慈濟志業體新春團拜在靜思堂之講經堂舉行,拉啟新年度新氣象的序幕。

同仁們表演優美的手語歌,讓大家如赴藝術之美的饗宴,但末後宗教處謝景貴副主任的一場阿富汗賑災見聞,錄影帶畫面中風雪漫天、流民瑟縮的鏡頭,教人心酸、心痛。

「阿富汗流民」這五字常縈繞上人心頭,如今復見當地悲悽影像,遂嘆言,「人世間悲歡離合不斷上演,有美、有醜,有歡樂、有苦難,充滿種種矛盾。就如台灣人期盼瑞雪紛飛,以能趕赴山上賞雪;而一無所有的阿富汗人,若雨雪滿天,便直如大災臨頭。然則,到底我們應祈求冰雪或冬陽呢?」

上人慨嘆之餘,強調慈濟阿富汗賑災案須持續進行,「期待同仁們將彼此的愛連接、編織起來,就能力所及好好扶持苦難的人,讓他們與我們同樣過著有文化、有希望的幸福人生。只要我們堅定付出的人生價值觀,心手相連,必能實現『聞聲救苦』的共同理想。」

時下熱門話題諸如基因工程複製一事,上人認為,「順應自然才是美」。

以孕育新生命來說,能生就生,不能生也不必勉強;畢竟順乎自然、應於天理,合於自然法則,萬物才能相安無事,相生相成。

上人表示,人與地與山與海是「生命共同體」,保護山河大地,是人類共同的責任。諸如開山、填海等破壞自然之事,都不應為之。否則,山河被破壞而傷了元氣,所有生靈也就隨之走向滅亡。



▲衲履足跡

2002.02.22 最美的境界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元月十一(五)》

【靜思小語】用心付出之後,自能體會「心自閒」的寧靜與喜樂境界。

付出心自閒

「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多用心』,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如此必能減少很多人禍、天災,也能體認什麼是人生真實的快樂!」

農曆年後,上人在靜思堂首次參加志業中心會報中,讚歎美國舊金山聯絡處負責人陳雪玲,雖然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手和腳都變形了,但還是克服肉體的疼痛,趁能做事的時候投入社會去付出。

因為她的用心,在當地號召了一百多位志工和兩、三千位會員,投入關心老人、孤兒院和掃街的行列,也感動了州長、市長和警察局局長,邀請慈濟人到警局進行「愛灑人間」,並將今年二月十四日,命名為「慈濟日」。

「一個身體不好、上了年紀的婦女,在海外有這樣的毅力來帶動,正因為她的誠心,影響了很多人。所以我常常覺得,地球是這麼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能發一分善心,就能創造人間的淨土。」

上人讚歎,大家用心地去為社會付出,做了之後心靈的境界會很寧靜;「若問慈濟人為何做這麼多好事?他會說:『我沒有做什麼,這是本分事。』做過之後不執著,心靈寧靜,自有喜樂,這種『心自閒』的境界,一定要做了之後才能有體會。」

上人再舉志工報告大林慈院醫師與病人互動的溫馨情事--

有一位阿嬤對家庭和子孫都很嚴肅,常會罵人。

大林慈院骨科主任簡瑞騰醫師在為阿嬤治療時,親自去陪阿嬤聊天;他的用心感動了阿嬤,阿嬤笑了,覺得怎麼有這麼好的醫師,「比我的孩子更好、更貼心!」

「簡醫師覺得對病人用心是本分事--不只要用心治療,讓病人的身不痛,連他的心也要能安。」上人表示,病房本來是一個很痛苦的地方,但是人與人真切互動起來,就變得這麼美!



▲衲履足跡

2002.02.23 「痴」與「智」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元月十二(六)》

【靜思小語】「痴」則苦,「智」是解脫;是「痴」是「智」,一念之間。

知與不知

午後,有位婦人來見上人傾吐心事。

婦人向來生活優渥,過得適性自得,原以為一家生活美滿,自己實是福中之福者。然而,近來才知夫婿早有外緣且生下孩子。回憶與夫婿過去的恩愛甜蜜,婦人禁不住眼淚簌簌流下,表示有種被欺騙的感受,實無法無動於衷,也無法在表面上故作平靜;與夫婿的這段情緣,放下或不放下都很困難,心境一直不見好轉……

上人憐她「好傻啊!」過去因為「不知」先生有外緣,所以生活很幸福;為何在「知」了之後,要讓情緒起伏、痛苦不堪呢?如今情緒惡劣,這是將「知」字置於「病」字之中成為「痴」。

上人表示,一般人都不一定能了解或掌握自己,又如何能完全了解或掌握得了別人呢?既是自己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心念或情緒,若要全然了解或掌握別人,實在是不可能的事啊!

「人生應自求解脫,要將『知』字之下加上『日』字,成為『智』者。」上人表示,要作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必須透徹人生本就虛幻無常,唯有將種種癡念的心病去除,心地才能一片光明,才真正是人生的幸福。

婦人擔心孩子受到父母不合的影響。上人安慰道,「屋寬不如心寬」,若自己能打開心胸,維持家庭的溫馨氣氛,孩子不只會覺得安心、不會在父母之間左右為難,同時也能對媽媽產生敬意,這未嘗不是一種教育。

「難得夫妻一場,既然放不下,就把心放寬。這些年來,先生與對方相處,經常得閃躲眾人耳目,心必然不能安;你應好好同理他的心情。人生還有永恆的慧命要追求,不要再把感情的事拿來壓在心上、為情計較,累積成煩惱業障。」

上人再勸:「情要了斷並不容易,就如拿刀斷水也斷不了;世上還很多悲苦的人生,你要多多自我祝福,作個有智慧的人。」

婦人聽上人一番慈祥慰藉,總算有些了悟,她告訴上人,下次再來,要請上人聽她的好消息!



▲衲履足跡

2002.02.25 福與慧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元月十四(一)》

【靜思小語】煩惱不除,智慧不生;不去造福,焉能得福。

阿育王的故事

代表慈濟到陜西西安參加「迎佛指舍利」的陳紹明副總執行長歸返了!陳副總敬呈上人《法門寺》等相關書籍,話題就在法門寺、佛陀舍利、佛教歷史之中悠悠談起;在座尚有才從台北參加「迎佛指舍利」抵台儀典的德宣師父,以及多位志工。

追溯佛指舍利起源,當從印度阿育王說起。

佛陀涅槃以後,印度八王分爭舍利,各各造塔,是為印度八大靈塔;到了阿育王朝代,他統領了八萬四千國,廣尋佛陀舍利,建造八萬四千佛塔,並派遣有學問的高僧,四處傳教。佛教能大規模宏揚歸功於阿育王。

有關阿育王的故事在佛典以及印度歷史文獻中皆有記載,上人就曾在早課時言及其中一段小故事--

在一個安適的午後,人們都在樹下乘涼聊天,突然聽到一隻小鳥奮力鼓動翅膀,哀淒無奈地叫著。那隻小鳥飛得低低的,一下子就掉落下來;再掙扎著飛起來,卻又掉了下來,看來非常痛苦。一群小孩很興奮地追逐牠,大人們看到了,也當成好玩的事,哈哈大笑。

這時,一位身穿樸素白衣的人走過來,雙手小心地捧起小鳥。原來小鳥的脖子綁著一條繩子,繩尾繫著一粒石頭,難怪牠飛不起來!

白衣人心生憐憫,向小朋友買下這隻小鳥。輕輕地鬆開繩子,小鳥非常歡喜地展翅飛翔,在白衣人頭上繞了好幾圈,叫聲很快樂,令人心曠神怡。

「你們看,小鳥自由飛翔、快樂唱歌,這樣是不是很美呢?每個生命都有其生存的價值和權利,這就是天地間的生命之美!」白衣人摸摸孩子們的頭,孩子們低下頭來,旁邊的大人們也覺得很慚愧。

白衣人再次摸摸每個孩子的頭,然後向前走了。大家望著他的背影,都覺得他氣度不凡。一個孩子突然大叫:「我想起來了!他是我們的國王!」小孩所說的國王,就是「阿育王」。

上人說,仁德之人能體會天地間生命之美,對一切生靈有疼惜之心;知道生命之美,也才知道要及時付出愛心、護惜生命。

據傳,啟建於東漢桓、靈帝

間,位於陜西西安扶風縣城北的法門寺,唐代擴充寺域為皇家寺院,敕命弘建寶塔地宮供奉佛指舍利,地宮中聚集了唐王朝供佛的歷代奇珍異寶和燦爛文化。

唐僖宗時,地宮遭封閉,一座歷史寶庫遂淹沒地下,千餘年來不為人知。直到一九八七年,因修新塔發掘地基而使這座歷史寶庫得以面世。

迎佛骨是昔時李唐大事,於今亦成兩岸佛教界盛事,並引起媒體與坊間諸多討論,如:何謂佛指舍利?迎佛舍利意義何在?

上人聽聞陳副總與德宣師父縱談見聞之後表示:「『煩惱不除,智慧不生;不去造福,焉能得福』,學佛目的在學習佛陀的智慧與慈悲,一切都有賴於自己把握分秒、真修實學。迎『佛陀舍利』一事,我們可以據史料與史蹟追本溯源,對於佛陀來人間,以及中國歷代帝王重視佛舍利的情形,得到歷史見證,而不應將佛舍利染上迷信色彩,以為求佛舍利就能福慧雙至。」



▲衲履足跡

2002.02.26 有朋自遠方來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正月十五(二)》

【靜思小語】觀佛指舍利,學習佛陀的慈悲、智慧,奉獻愛心給人間。

處處觀世音

逢元宵節,晨朝用膳時,桌桌都備有一大碗湯圓。

就在這佳節喜氣仍濃的團圓日子裏,慈濟大家庭將在午後四時迎接遠途到來的嘉賓--大陸佛指舍利護送團。一行包括護送團團長、中國佛教會代理會長聖輝法師,以及法門寺住持淨一方丈、宗教局長葉小文等七十多人;佛光山星雲大師則以台灣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員會主委的身分,偕同參訪慈濟。

一行人先行參觀慈濟大學後,漸漸移步竹軒。上人先是在櫸木林下慈誠大道上遇見星雲大師,頂禮大師後,大師向上人表示,方才參觀慈濟大學大捨堂等地,「大家都很感動!」

淨一方丈行動不便,乘坐輪椅,上人上前數步伴行於側;在竹軒裏甫面見方丈,亦是頂禮一拜。

「你是菩薩啊!」淨一方丈稱歎上人願行深切,故能成就「很不容易」的事。

一行隨即參觀靜思堂講經堂、佛陀灑淨圖、瀏覽志業博覽會。邊行邊看之際,上人扼要說

明諸如為美國九一一事件推動「愛灑人間」運動、海外賑災如薩爾瓦多、北朝鮮、衣索匹亞、柬埔寨、中國大陸……另外如希望工程、骨髓移植等,亦略有言及,總是行程匆促,難以盡言。方丈與大師等人仍歎言表示,慈濟確是踏踏實實在做,令人「很感動」、覺得「真正了不起」!

晚間之藥石備在感恩堂蓮池地磚上,十多桌鋪展開來,一如田田蓮葉,氣氛清新又溫馨。待眾人享用最後一道甜點「元宵湯圓」之後,葉局長首先致詞表示,慈濟自一九九一至今,賑災大陸多省,做事很深、很實、很快。

星雲大師亦以「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表示,觀世音菩薩深受大眾普遍信仰,而菩薩不只具有有莊嚴的形貌,更且深富慈悲心腸。今日參觀慈濟志業,真是歎為觀止,證嚴法師就是台灣的觀世音菩薩!

淨一方丈則說,這次到台灣來,覺得處處觀世音,猶如置身於清淨、莊嚴的所在;但願兩岸佛子和人民,都能同享太平盛世,人人皆發菩提心,共成佛道。

上人表示,「佛說人有二十難,而我有二十一難--不說感恩真是難!這次佛指舍利能從大陸護送到台灣,可說是台灣的一大盛事。佛指舍利足以證明佛陀真正存在於人間,可使所有佛教徒因之深體佛陀偉大的人格,進而學習佛陀的慈悲、智慧,奉獻自己的愛心給人間。而這一切要很感恩諸山長老以及法師們用心鋪路,不辭辛勞地護送佛指舍利來台灣,大家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來為世間付出。」

結束兩個多小時在慈濟的參訪行程,護送團一行就將離去,上人親送至慈院,一一與眾作別;在星雲大師車窗外,只聽上人說句:「大師也曾為慈院動土的!」

遠在民國七十二年二月五日,慈院首次動土灑淨典禮,星雲大師等各大寺院住持高僧十二人主持灑淨儀式。緣於當天下雨,星雲大師以灑淨偈言:「夫此水者,八功德水自天真,先洗眾生業垢塵,遍入毗盧華藏界。」表示天公作美、普降甘露法水,願社會各界的力量能如甘露法水般,點點滴滴匯歸於慈院建築經費中,聚百川而成大河,使慈院早日完成,使病苦眾生得到健康……

聽不清星雲大師話語,見上人停佇大師車窗外一會兒後,舉手揮別……此時,月已高升,萬籟清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