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眼處聞聲始得知

洞山良价禪師悟後的一首偈語說: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獲,眼處聞聲始得知。」

無情可以說法,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啊!其實,無情說法,全在我們的「方寸」之間。「萬法惟心造」,佛陀誠不我欺也。

感受無情說法的例子很多,深受感動而能言之於外的確也不少。像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曾有:「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的名句。潺潺的流水聲,像在細說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山脈青青,正象徵著清淨無染的身境,這種心靈上的感動,都是從文人清澈的心靈中自然流露出來的,這就是無情說法無所不在的力量。

佛經說:「心如工畫師,能著各種色。」所以修身必先調心。只要能不斷注意調整自己的心,就能感受到無情說法的力量。

彌陀經說:「水鳥樹林,皆演法音。」就是無情說法的明證。但是儘管無情不斷地為我們說法,如果我們不能用心去體悟,則無情說法,也會有知音難覓之憾,可見佛教強調「一切惟心造」,自有其深妙的道理。

洞山良价禪師的偈語所以說「若將耳聽終難獲,眼處聞聲始得知」,目的就是告訴我們認識一切的外在環境,不僅要用耳朵聽,還要用眼睛「聽」。

或許有人會認為:眼睛是用來看的,耳朵才是用來聽的,豈能用眼睛「聽」,用耳朵「看」呢?殊不知,這就是「心」的神機妙用,只要「用心」,用眼睛「聽」,可能要比用耳朵聽來得真切;用耳朵「看」,要比用眼睛「看」來得深入,當然,這需要鍛鍊與體悟。洞山良价禪師修行參禪那麼多年後,才悟到「無情說法」的力量,難怪他要說:「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的偈語了。

許多初次到花蓮靜思精舍的人都會有一種強烈心靈的感動,這種感動不是來自言說,而是來自無情的說法,因為靜思精舍的一瓦一礫、一草一木,都似乎在訴說著眾生的關懷。這些瓦礫草木看似無情,其實都是清淨之愛的結晶,因此它們所散發出來的,自然是一股莫之能禦的說法力量,深透人心。

同樣的,許多到過慈濟醫院的人,也都感受到那股與眾不同的氣氛。那種氣氛是從醫院四面八方散發出來的,從醫護人員的臉上、行動上;從設備的擺置上;從牆壁上;從病患的眉宇間、眼神裡,無所不在的散發出來,所散發出來的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對愛心的發揚,對一切有情的關懷,這些都不是用耳朵聽得到的,必須要用眼睛才能「聽」出來。

正在興建中的慈濟紀念堂,將來所要發揮的也是一種「無聲的說法」。面對「無聲的說法」,眼睛才有用武之地。

想要認識慈濟的人,我們也要誠懇的建議:不僅要用耳朵聽慈濟人的有聲說法,更要用眼睛「聽」慈濟人與慈濟建築的無聲說法。慈濟人的一舉一動,慈濟建築的一磚一瓦,都是最佳的無聲說法。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獲,眼處聞聲始得知。」請大家來三復斯言,體悟這話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