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正心常自在
◎證嚴法師/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國曆七十九年十二月二日
農曆七十九年十月十六日
上午於精舍法華會後開示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感謝佛恩眾生恩
金烏似箭,歲月如梭,日子飛逝的過去實在令人緊張。上個月的聯誼會彷彿只是三四天前的事,不覺又過了一個月了,如果以新曆年來說,現在是七十九年的十二月,下次我們再見面時,又是再跨過了另一個新的年度了。今天是每月一次的委員聯誼會,看到大家從全省各地趕回來,有的來自台北、台中,從台南、屏東、高雄……來,台北因為有北迴鐵路,車程二三個小時,感覺上還不至於太遠,但是中南部就不一樣了,他們必須翻山越嶺,不辭路遠,從昨天一早出門,昨晚才抵達花蓮,並且很虔誠的朝山進來,這份虔誠的心念實在令人感動,佛說身口意能造一切的善,推動一切而成為善因福業,一切的惡業也是由這身、口、意去推行而成為惡因罪業。
看看慈濟,不管是南是北,每個人都是共同一心,把這份心念化為力量,共同來完成慈濟四大志業。救貧要發出愛心,醫療要發出悲心,文化要發出那份歡喜心
,教育要發出大捨心,慈悲喜捨都是發自一念心。
今天的慈濟,在醫院方面能夠分分秒秒發揮救病救急的工作,也是大家的這股心力所成就,所以我常常抱著感恩心,不但感謝佛恩,也感謝大眾群力的宏恩。
所說的感謝佛恩,是因為佛菩薩以大智慧示現人間,先去體會人間的苦難,所以他出家去追求真理,他體會了人性最真最妙的道理,然後再用這些道理來教化我們。
人生路上苦惱相煎迫
有些人會認為我來人間並不覺得有什麼苦,要吃有得吃、要玩有得玩、要穿有得穿,住又住得很舒適,要什麼有什麼,一點也不覺得苦,像這種人他會認為我沒必要去追求佛法,也沒必要去接受佛教。
我覺得這種人是懵懵懂懂的過一輩子,他不去用心思考,人生的好景是否常住?即使是讓你一輩子都過的很舒服富裕,能如你的願活到八九十歲,但是你的先生太太子女,他們是否也能如此的服侍你到最後一天呢?我想這是很困難的,夫妻之間那一方要先走,我們都沒有把握,何況生老病死愛別離,沒有一樣我們逃避得了。
人活著一定會老,人一旦老了身體的器官就會衰退,不但器官衰退,更悲哀的是腦力知識退化,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說愈老愈倒退,說好聽一點是說返老還童。其實返老還童這句話你們聽了不要高興的太早,這表示你的腦力已經衰退到像低能孩童一樣。
人老了腦力會衰退,而且思想知識都跟不上時代--落伍,你們是否有這個經驗,就是向孩子們講話時,他們會說真囉嗦,什麼時代了還在講過去,可見我們的知識已經跟不上年輕人了,這是多麼悲哀啊!能說不苦嗎?
再說我們所愛的人,能永遠都在一起嗎?這實在是不可能的,看看子女,他們很乖,成績很好,你還是要讓他上大學,家住南部的上了北部的大學,他還是得離家啊!甚至有些人還出國深造,這也是愛別離啊!
常常有些人會向我說:「師父,像你這樣好好哦!心都沒有牽掛!」他又說:「我的孩子有的在日本,有的在美國,也有的在台灣南、北部,而我住在中部,他們如果太久沒有打電話回來,我會很擔心:但是電話鈴一響,我又會很緊張。太久沒打電話,是擔心孩子在外面是不是放蕩了,忘了要與父母聯絡;電話鈴響會緊張,是怕說是不是孩子在外面發生了什麼事。」
人生就是過的這麼緊張的生活,相信我現在向你們說破,你們也許會好好的思量,這是不是愛別離的苦。除了愛別離苦之外,還有生離死別,痛不欲生的苦啊!所以說人生無法徹底自在的快樂。
一個邪見外道的故事
佛陀能夠捨棄榮華富貴,全心修行,體會了這番真理之後,回過頭來教我們要看得開、放得下,看得開的人心就會自在,古人說境不轉心自轉,用心去轉境,就如剛剛所說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
既然人人都不能避免的,如果讓心隨著境去轉,是多麼痛苦的事啊!既然境不轉,因此我們應該用心去轉境,要轉心境必須依賴佛陀的智慧法輪--教育。
佛陀的大智慧,教育我們要如何看得開,人生如果看不開,樣樣執著的話,那是會痛苦的,佛陀曾舉了一個例子:
佛陀在世時,印度有很多外道的修行者,他們是過著窮困飢寒的生活,有天外道苦行者的妻子將要生產,就向丈夫說:我現在要生第一胎,隔壁鄰居要我告訴你,你必須準備麻油,我什麼東西都可以不要,但麻油你非準備充足不可。
這位苦行者也覺得對太太很內疚,看看別人的家庭那麼富裕,而太太卻跟著他過這種窮困的日子,所以他希望能滿足太太的願望,不過環境如此,又有什麼法子呢?
當時的婆斯匿王是位信仰佛法的好國王,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打開糧倉,製造食物供養所有的修行者,不過他規定每個人都可任意吃得飽足,卻不能攜帶回去,當然這些食物中也包括麻油。
這位苦修行者心想既然我不能攜帶食物回去,我就把麻油灌入腹中,回家後再把它吐出來供給妻子坐月子用,他自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他打定主意之後就到糧倉,拚命的把油倒到口中,直到無法再喝為止才離開。
走不了多久,他腹痛如絞,洩個不止,拖著老命回到家,還是絞痛不停,這件事從街頭傳到街尾,最後傳到佛陀講經的地方,佛陀聽了搖頭,感嘆眾生的愚癡,只知道目前所需要的,卻不計量後果得失多少。像這位邪見外道苦行者,他愚癡無理的吸收,造成了吐不出乾淨的麻油,又腹洩不止的損害了身體。佛說眾生就像這位邪見外道苦行者一樣,我們如果看得開,心來轉境不要被境轉了心,自然心境就會很自在。
心念若正就自在快樂
有些人信仰有了偏差,他不知道什麼才是正信,比如現在已接近年底了,有人在年初時會去安太歲、求平安,到現在平安的過了一年,他以為是因為安了太歲求平安的靈感,所以到了年底就要感謝平安,到了隔年的年初又去蓋運求平安。如果求平安就能得平安,那就不用談因果了?
以前我上台北時,有人向我說:「師父,我運氣很不好,找人算命,算命的要我蓋運安太歲求平安,我都照做了,但是並沒什麼差別,運氣還是那麼不好啊!」我說:「你本來是應該要好運了,就是因為你去蓋運,把你的運蓋的黑漆漆的,運又怎能通呢?把好運蓋到壞運,有運蓋到無運,怎會出頭天呢?」我總希望大家不要迷信。
有句話說「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你今天有福得平安,是因為你過去生中有造福業,種健康因,你既然過去生有種福,不要你去求,福自然來,人家說錢有四隻腳,人才有兩隻腳,如果錢要來追人,你怎麼跑都躲不掉;反過來,你沒有這個福,要去追錢,再怎麼追還是追不到。
人生只要心自在就能快樂,心若自在就不會迷失自我,不迷就不會做錯事,剛才我說過身口意三業,善業是從心起。但是你們不要以為我心好就好,又何必去做好事呢?光是好心如果不做出來就不能成就好事,好事如沒成就,你就沒種到福因了。
好心是一種很好的動機,但你要真正的身體力行去做,如此才能得到果報,所以一切都是自己做出來的。如果心念不好,自然做出來的事就不會是好事,不是好事就是惡。諸位,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一念正的心念,我們的心念如果不正,一走上歪路,即使讓我們賺很多錢,心還是不安、不快樂啊!
像現在一些走私的行為,他們走私一般物品還不至於嚴重危害社會,但有些人卻走私毒品、槍枝,他們在走私這些物品時,一定也像驚弓之鳥一樣,怕被人逮到,萬一走私成功,把毒品、槍枝流通到市面上,那真是害人不淺。
最近報紙時常在報導學校學生吸毒、電動玩具等問題,這些問題從什麼地方來呢?就是從安非他命、速賜康……來,這些毒品不只害人一時,也會害人一世,甚至整個社會人類啊!所以這些走私毒品的人,雖然他可以賺很多錢,但良心也會受到譴責,會很痛苦啊!他的心念動機是不好,當然就會做出危害社會的事來。
人多力大福也大
佛陀智慧的教育就是要我們面向光明,在光天化日下能逍遙自在,這是佛陀來人間教導眾生的目標,所以我說感謝佛恩。
我也常說感謝眾生恩,慈濟世界能在慈善、醫療、教育、文化方面順利的推展,甚至能一一成長,這要感謝全省及海內外的大德的愛心,大家把點點滴滴的力量彙集在一起。
慈善的工作能普遍的推展,不只是在台灣,跨過天海的其他的國家也去發揮這份的功能。昨天我接到一封來自大陸的信,他們在大陸生活的很苦,希望我們能去幫助他們,我們的力量如果能再充足,只要有苦難的地方,我們都能把手伸到,那該有多好。
我們的醫療也是每天在發揮救人的功能,這也是大家的力量,這叫做群策群力,人多力大福就大,人與人之間互相仰仗彼此的福報,人越多則氣越旺盛,氣越旺盛福就越大,所以說慈濟這個團體是人仗人的福,把力量集中在一起,完成我們所要做的事。
我實在是時時刻刻的感恩諸位,所以我常常為大家祈禱,祈求佛菩薩加被,讓所有的慈濟人能夠天天歡喜、天天快樂、天天平安,天天吉祥。社會人群如果平安吉祥,慈濟志業就能得穩定。
諸位,雖然外面的天氣很冷,但大家的熱誠卻不斷的上昇,這股熱誠日日月月都在增加中,剛開始是一個人參加,再來是介紹朋友參加,再來是朋友的朋友……這就是熱誠不斷的增加。
慈濟志業需要大家的力量,希望諸位能夠把點點滴滴的力量集中起來,共同來完成慈濟四大志業則功德無量,在此深深祝福大家福慧雙修。
- May 13 Wed 2009 21:06
1991年01月 290期-D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