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宗教諮商師」
◎撰文‧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宗教師扮演著信念的引導者、傾聽者與助人者角色;
與一般心理諮商師不同之處,在於信仰的扶持、虔心的深入與教義的啟發。


一個取得宗教與文化訓練的碩士,出社會後並沒有一定的職業等著,所以比一般具有專業的學科學生更迷惘。為了協助畢業生有更寬廣的就業空間,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對社會尚未正式承認的「宗教諮商師」做了些許的嘗試與努力。

一般而言,宗教所的訓練多走學術路線,以博士學位為起碼要求;但是近年觀察顯示,畢業生並不一定對博士學位有興趣,且所上的訓練方向也不在於熟習宗教經典,而是著重於「宗教實踐」。因此,宗教師是個可以考慮的行業。

在社會遭逢艱難困境時,宗教人員是民眾最容易親近的人,也是民眾心頭苦水的傾聽對象。然宗教人員不必然是專職的宗教人,如法師、牧師、神父、乩童……等,也可以是具有宗教素養的宗教諮商師。

一般國外的宗教諮商師,多由神職人員接受心理諮商訓練,可以在「傷痛之處」為人服務,如病房諮商、宮廟諮商(解籤、問卜等諮詢)、教堂諮商(包括告解、消災解厄儀式等)、監獄諮商(與犯人談話諮商)等。宗教師可以扮演信念的引導者、傾聽者、助人者,這部分功能在現代社會日益重要,甚至大過於傳統的弘法功能。

宗教諮商師與一般的心理諮商師不同之處,在於信仰的扶持、虔心的深入與教義的啟發。台灣佛教並未刻意發展這一領域,但是從慈濟宗門的社會履踐觀點來看,卻是遲早要通達的路。

舉例言之,慈濟人文志業發行的各種解憂紓困的宗教諮商書籍,慈濟志工的生命史乃至證嚴上人的著作,無不指向宗教諮商這條明路。

慈大社工學系的純寬法師、羅鮑柏老師的教學研究,也都指向這個領域——純寬法師在心蓮病房,一方面關懷癌末病人,一方面結合宗教與臨終工作的教學;鮑柏老師對覺性社會工作的濃厚興趣,也鼓舞著宗教所的師生。

另外,宗教所的盧蕙馨老師,長久研究慈濟人的行善轉化;而本人長期開設「宗教療癒」、「自我轉化」等課程,使慈大的宗教所有足夠潛能發展宗教諮商師的課程規畫。

我們希望在爾後三年內建立起「宗教諮商師」學程,無論是慈濟人或是各宗教學派的學子,只要有興趣皆歡迎來聽課,一同進入宗教進修與實踐的浩瀚領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