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遠離蕭索 馬海宮品味幸福
◎撰文‧賴怡伶 攝影‧蕭耀華


孩子們做完功課,擠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
父親馬海宮倚在炕上小憩著,品味眼前氛圍。
若笠村人紛紛往山下遷,
來自向陽村綻灣社的馬海宮一家七口,卻是村裏的「新住戶」。
未來是否遷去劉川,馬海宮還在猶疑,
但此刻他與家人,享受著久違的幸福……


今年的農曆春節,對馬海宮一家人來說,特別不一樣。

佝僂著背,眼睛渾濁不清的馬海宮,聽清楚了他期待已久的來客聲音自大門外傳入,趕忙從正房裏走出,滿口歡迎,緊緊握著客人的手,一抹微笑掛在嘴邊。

那抹笑意,久久不散。無論是在炕邊喝茶抽菸,還是在門外交握雙手聽鞭炮響著,甚至是女兒牽著他的手、帶著一袋饃饃探訪故友……在這位久受疾病與貧困纏身之苦的農民臉上,現出一種滿足的神色。

那是春節時間故舊來訪的歡迎,也是農耕休息闔家團聚的幸福;更多的是,從全數移民、空曠寂寥的若笠鄉向陽村綻灣社土胚老家,遷移至鄉公所所在處若笠村,入住磚造新家的喜悅。

劉川鄉慈濟新村的新居,仍模糊的在想像中漂浮;但馬海宮一家人,從搬離偏僻山村向陽村起,便展開了新生活 ——或許也和度日無虞的距離,更靠近了一點。

這一戶病老殘幼 
目送全村離去

用水泥、磚瓦、木樁架起的房子,刷得雪白的牆壁、貼覆整齊的磁磚地,和貼著磁磚山水畫、大門牌匾上掛著「五星示範戶」——若笠村這間看來殷實的農戶,舊主人已下山追尋新生活,馬海宮一家七口,是搬入不久的新主人。

「今年首次在若笠村過年,環境好得多;在向陽,做啥都不方便。」馬海宮對於新家是萬般滿意,更點出了舊家向陽村的蕭條。

來到馬海宮曾住的向陽村綻灣社,一座山頭像個饅頭似的,圓弧突出在蔓延的山脊上,就像地標一般。聚落順著山脊散開,凝神一看,都是塌了屋頂的老房、深鎖的磚房、蔓草叢生的院落,渺無人煙。而馬海宮居住了數十年的土胚房,是整個聚落中最不起眼,但無野草進逼的一戶。

向陽村綻灣社原本住著兩百戶人家,因為乾旱難以生活,陸陸續續移出了一百五十戶,僅剩五十戶。四年前,政府將全村挪移到劉川鄉來窯村米糧社,搬遷蓋房所需的一萬多元自備款,大多農民都想盡辦法咬牙付上,因為旱災歉收情況愈來愈嚴重,不遷實在不行。但是馬海宮,卻連付上這一萬多元的能力都沒有。

馬海宮年輕時,跟大多數青壯農民一樣,在農閒時下山打工,在縣城工程隊做過抱磚和水泥的小工。但他接連罹患白內障與青光眼,無力就醫,加上這幾年關節炎愈趨惡化,再也無法出外打工。

不到五十歲的馬海宮,倚靠高齡七十餘歲的老母親完成農活;他的瘖啞妻子長年在外打工。僅依靠這分微薄收入要養活一家七口,相當吃力,因此馬家被政府列為「特困戶」。若笠鄉全鄉像馬海宮這樣的特困戶有三十九戶,家中或孤老、或沒有勞動力、或患有殘疾,生活窘迫,由政府每月發放麵粉、物資與現金。

當綻灣社全社都搬遷後,馬海宮一家更顯貧困和淒涼;偶有親戚前來幫忙,大多時候獨自面對貧窮生活,以及孩子逐年長大上學的經濟壓力。慈濟志工訪視時,看到這家「病、老、殘、幼」的處境,為了四位子女的未來,將其納入劉川鄉慈濟新村遷村戶名單中。

去年年底,政府為節省民政訪視的人力資源支出,將馬海宮一家先行安置到若笠村已搬遷農戶家,並給予土地數畝。馬家的新生活,已提早開始了。

從窮村搬到次窮村 
至少有人煙

將門板上已經褪色的門神年畫撕下,用指甲仔細摳去黏渣,馬家大姊馬文轉在除夕當天,代替父親為門楣梁柱貼上春聯。

母親長年在外工作,家中缺乏男丁,馬文轉是主要的家務勞動力,也因此遲至九歲多才念小學、十五歲畢業,學歷晚了同年孩子一截。

即使家境貧窮,馬海宮沒有忽略女兒求學的能力和動力。去年馬文轉上中學,開學第一天,偕同父親和二妹馬文莉帶著行李、拉驢車自向陽老家出發,前往學校辦理註冊住宿手續。「不懂的要問同學、老師,要好好學習……」馬海宮對馬文轉諄諄教誨,擔心女兒離家讀書的心情全表露在話語當中。

馬家舉家搬到若笠村後,馬文轉又可以回到她掛念的家庭中,兼顧功課並照顧全家人。「我喜歡若笠,上學方便,朋友也認識比較多……」這個做事幹練勤快的大女孩,話語間有農村女孩的害羞。

在忙碌的除夕夜,做晚餐的是奶奶、文轉和文莉三人。自外地歸來的母親無法幫助家務事,原來是膝蓋受傷了,正疼著,常在炕上休息。她憂鬱的神色和瘖啞的聲音,因病苦而享受不了春節快樂的氣氛。

清秀文靜的文莉是好幫手,幫奶奶提水、幫姊姊做飯、幫忙家裏幹農活,自動自發。此刻她為春聯黏上糨糊、拿掃把清掃地面;愛漂亮的三妹馬文燕,則綁著兩個大花馬尾,在院落裏和新認識的朋友踢著沙包,偶爾和人來瘋的弟弟馬文奇追逐玩鬧,點燃未燒盡的鞭炮碎燼,笑語銀鈴。

坐在炕邊的馬海宮,靜靜地看著這一切,臉上依然掛著安詳的微笑。問及來到若笠的心情,他說:「人都還不熟,需要再多認識。而親戚朋友都去劉川了,過年沒法去串門子,就靠打電話了!」

是否嚮往劉川的生活呢?馬海宮思考了一下,語句中透露著遲疑和矛盾。「劉川地方好——可是什麼都要錢,種地澆水要錢、買肥料要錢……但在若笠這地方,靠天吃飯,澆水不用錢。我是再也不想回老家了,地種不出來,實在是沒辦法了。要搬遷,我也要評估自家的情況……目前是若笠好。」

爐火上的水咕嚕嚕滾著,馬海宮抽完菸後,再斟上一杯茶……未來的變數,豈又是他能夠料定的呢?

看電視學新鮮事 
馬家的夜晚時光

若笠村的生活,對於偏遠山村長大的馬家四姊弟來說,許多都是新的體驗。大年初一的舞龍舞獅「社火(傳統民俗,祭祀、迎神會上的雜戲與雜耍)」,一家子人扶老攜幼都出動了,在雪地裏、廟門邊看得兩眼發怔;除夕夜,打開新買的電視,吃完長麵、大肉、饃饃的孩子們,看著全國聯播的春節聯歡晚會,一邊嗑著瓜子,眼神不願離開。

對於遙遠的劉川夢,馬海宮或許還在揣想;但他只想把握眼前能給家人的幸福——花費上千元買電視,便是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奢侈選擇,但馬海宮自有理由。「剛搬到這兒,我就拿著政府給我的補助款,買了台電視給孩子們看。因為上學時同學都會討論電視的劇情,我的孩子們在向陽沒電視看,和同學討論不上,我很心疼。有台電視,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事,孩子也能學些新東西。」

如今孩子回到家中,吃完飯後寫畢功課,就是闔家看電視,就寢時間晚了一些。內向的馬文莉簡單吐露感受:「在這兒可以看電視、買東西方便、新朋友也多……我覺得很高興。」

生活即使貧困,一家人的心還是緊緊相繫。馬海宮神秘的微笑中,藏有把握踏實生活、珍惜現在所有的心情。「心靈富足」的魅力,已讓仍為特困戶的馬家脫離貧苦之境。

飄著細雪的除夕夜,滿懷知足的馬海宮一家人,並不孤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