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巨人老師林裕發 最後一堂身教課
◎撰文‧凃心怡 相片提供‧慈濟大學實驗國民小學

五年前的一個早上
您默默的將我們扛上肩膀
心中的不諒解化為您責任的重量
幼稚的行為讓我們彼此受傷
無理的唱反調不知讓您瘦了幾兩
卻阻擋不了我們即將打開的心房
原來您一直為我們遮風雨擋太陽

今天您悄悄的離開
就像當年您悄悄的來訪
分開才知分不開
十年的約定該怎麼辦
您把我的未來悄悄埋下燦爛
我想牽起您的手闖天關
我從您身上學會堅強勇敢
我會實現夢想給您看看
現在的我 只想抱住您用力不放

——花蓮慈小第四屆畢業生陳璽宇,
寫給在天堂的林裕發老師


每天清早出門慢跑,林裕發老師總是將運動服上衣紮進褲子、拉齊衣肩,一絲不苟。

太太傅靖雅建議他,不妨將衣服拉出來,跑起步來較輕鬆自在。但他卻搖搖頭:「不行,出門會遇到學生,平常都要他們把衣服紮進去,所以我自己也要做到。」

聽到這番回答,傅靖雅感到溫馨:「他那時已經癌末了,即使生病,還是要維持身教。」



傅靖雅跟林裕發在大學相識,結婚至今剛好十年。但是泰半時間,他們都是相隔兩地——她大學畢業,他剛好研究所畢業;他到高雄當兵,她則到台北上班。退伍後,他找到台北的工作,她卻因為父親生病回到嘉義。

邁入禮堂後,他選擇回到嘉義與妻子共處,但傅靖雅卻又在此時考取阿里山上的國中任教,兩人變成假日夫妻。好不容易她從山上轉調下來,他竟要遠赴花蓮執教……

「那時只要我一句話,他就會留下來。但當年他隨著教聯會到花蓮慈小參訪,這裏就一直是他憧憬的所在,所以我要支持他。」

六年前,林裕發放棄工程師工作進入花蓮慈濟小學任教,傅靖雅則獨自留在嘉義工作、照顧公婆。雖然在此之前,林裕發的教職經歷是零,但連比他更早投身教育工作的妻子都認為,他天生就是吃這行飯的人。

傅靖雅說:「小學階段是人格發展最重要的時期,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而他絕對是可以勝任這番重擔的人!」

每週四的星光教室

林裕發擁有一百八十八公分修長身形與壯碩體格,私底下,家長與學生都暱稱他為「巨人老師」。但人高馬大的他,卻擁有一顆細膩的心。

他對教育十分投入,每週四是班上的「清作業日」,舉凡未訂正、未寫完功課的學生,放學後都要留下來,全部完成才可以回家。

有時到了晚間八、九點,孩子還在教室裏埋頭趕作業。家長在校園裏等待雖然心急,卻沒有人敢去拜託求情。「老師也陪著孩子餓肚子,直到最後一個孩子寫完功課,他才用餐。」

家長何媽媽說,林裕發不僅要求學生,自己更是著重身教:「老師以身作則,折服了所有『疼孫』的阿公阿嬤,以及『惜子』的爸爸媽媽;沒有人敢從老師手中把孩子『救』出來。」

每天八、九個小時的相處,師生感情親密,當學生課業陷入低潮,他不曾責難,而是留下學習落後的學生,在夜幕低垂的空盪教室中,重新以粉筆畫滿黑板,一對一把學生教到會。

有些孩子課業表現不理想,卻有戲劇跟舞蹈天分,他就讓這些孩子在學校的兒童劇競賽中,擔綱主要演出者,並賦予彩排的主導權,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與自我肯定。

他也注意到一週兩堂體育課,對精力充沛的小學生似乎不足,因此當班級表現良好,他就帶著全班到戶外打球;打躲避球時,還會要求男生向女生投球必須用左手……

這樣一個以愛為基礎,實行嚴謹教育的老師,讓每個孩子不得不愛他、敬他。

「只是老師講話有時候會台灣國語,學生就趁這個機會笑話他……」一群家長談起這件事,不禁笑開。而老師不但不惱怒,還樂得跟大家同歡。

班規第一條:不說謊

林裕發所帶的班級,班規第一條即是「不能說謊」,服儀、品德是他所重視的。偶爾,在靜默的上課時間,會傳來他震撼整棟樓的吼聲。「如果我們的行為有偏差,老師兇起來的樣子,真是有夠可怕!」

班上一位女學生曾遭排擠,林裕發在家庭訪問中告訴她,若同學做錯事,第一時間要跟老師報告,讓老師處理;若悶著不說,等於是讓對方有機會變得更壞。

「這樣你了解嗎?」女孩害羞的點點頭,輕輕「嗯」了兩聲,卻始終沒抬起頭來。

林裕發將身子微微向前傾,聲音溫柔且堅定的說:「當別人跟你講話時,你必須抬起頭來,眼睛看著對方,這是禮貌;回答必須明確清晰,這是尊重。」

提起這段往事,女學生的家長心中仍充滿感恩:「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把孩子交給這樣一位老師,可以完全放心。」

林裕發注重與家長的溝通,曾經,為了讓一對分居兩地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達成共識,他分別與爸爸、媽媽各通話三個小時;曾經,因為孩子的紛爭導致家長心結,他特地找一則小故事,讓學生帶回家看、也讓家長閱讀,藉此排解。

林裕發說:「唯有師、生、親三者並行,才能給孩子完善的教育。」他把教育當成生活重心,即使是半夜十二點,家長也可以來電溝通。

不放棄,也不執著

在花蓮任教四年後,林裕發跟著他所帶的第二屆畢業生一起離開校園——二○○七年夏天,他轉調台南慈濟小學,也回到嘉義家人的身邊。

無奈半年後,傳出他罹患肺腺癌的消息,醫師預估大概只剩半年壽命。

「為什麼是我?」但這個念頭沒有維持太久,在拜讀《水懺》後,林裕發找到答案。

「悟達國師十世修行,修持高深的他,也避不了業力來現。這是累生累世的業報。」他和太太很快跳脫震驚,積極接受治療。

「我們一直抱持著最壞的打算,」傅靖雅說:「他漸漸把家裏的經濟棒子一點點的教會我,也安排大小事宜。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以最有希望的態度去面對。」

確定病情後,夫妻倆在第一時間辦理留職停薪,毅然決然到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

下了車,屋前一大批人等候著,都是聞訊前來的學生跟家長。「看到老師,我都笑不出來;反而他比我還樂觀,就算戴著口罩,都可以看到他大大的笑容。」家長何媽媽回憶。

養病期間,曾有人問林裕發:「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他仍維持一貫的招牌微笑說:「絕不放棄,但也不執著。」他認為,生命雖是如此短暫,但慧命不死,他還有下一站的任務跟使命。

林裕發維持一貫的正知正念,以生機飲食調養,每日慢跑運動,也學習氣功;閒暇時間就留給前來探視的學生、家長,也陪伴太太。

不捨同事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來看他,每次運動結束就繞回慈小,展露笑容告訴大家他很好。看著運動到汗流浹背、膚色白裏透紅的他,沒有人相信朗聲笑著的裕發老師,病情正在急速惡化。

連最了解病情的傅靖雅,也常被先生一如平常的生活與好氣色給振奮,「一直到最後,雖然他的身體會痛,還是保持微笑。我一直相信他會好起來。」

有愛相伴,人生無憾

住院期間,同事每天送來精力湯,家長協助料理三餐,學生則透過電話慰問、下課後前來探望、逢年過節齊聚祝福,給予最貼心的精神關懷。後來夫妻倆回嘉義陪伴父母,還有家長每天從新莊搭客運來回,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奔波,只為了協助照顧他。

「裕發常跟我說,他何德何能讓大家如此付出?」同樣身為老師,傅靖雅知道先生內心的感動:「他常跟朋友分享,如果現在是他生命最後一刻,他死而無憾。」

養病這一整年,是他們夫妻最珍惜也是最長的相處時光,幸福的笑容時時漾在兩人臉上。為了支撐這個病倒的巨人,傅靖雅鼓勵他:「上人說,老師是學生生命的引航師,因為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未來;但我們也要當自己生命的引航師,懂得面對這場病。」

二月二十八日凌晨,傅靖雅挽著先生的手睡著,不久就被枕邊人拍醒,她知道離別的時刻來了。

「我呼吸不到空氣,可能不行了……」林裕發喘著說。傅靖雅則把握分秒將心底的話告訴他:「你真是個菩薩,是我的驕傲。你跟那麼多學生和家長結好緣,是我的模範,我會好好跟你學習。」林裕發看著妻子,會心一笑。

「萬一結果不是我們所希望,我們要彼此相互祝福。」林裕發依然是會心一笑。

傅靖雅跟著他笑,吐露夫妻情誼:「我愛你。」這時,林裕發才鼓足力氣,大聲以同樣三個字回應。不久,他心跳漸漸和緩,最終停止,瀟灑自在離去。

回想最後那幾個鐘頭,護士曾進來拍他:「如果聽到聲音,請張開眼睛。」當時他還猛地張大了眼,那股力量是如此強韌壯大,令人震撼。

「他知道大家都在祝福他,不想讓大家失望。」傅靖雅說,往生那天傍晚他還說著笑話,直到最後一刻仍抱持樂觀態度;能見到他如此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的告別人世,相當感恩。

一位師姊陪伴在側,也是這樣形容:「林老師下台的身段,真漂亮!」



六年前,就讀慈小五年級的沛緹問剛來學校教書的林裕發:「老師,您有幾個孩子?」

面對這個問題,林裕發展露一貫的笑容:「我有二十八個,你們就是我的兒子和女兒。」

所以在林裕發往生後,沛緹告訴媽媽:「我要參加老師的告別式,以老師小孩的身分送他最後一程。」

林裕發的告別式和追思會在三月中旬舉行,散居各地的學生與家長,紛紛放下課業、工作,專程來送他們敬愛的老師一程;無法請假的,像是家翔的父母,就選擇在週末帶著孩子來回驅車十四個小時,前往嘉義拈香。

慈小老師王佩茹認為,老師給孩子的教育,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本身的人格特質影響孩子最深遠。「裕發老師遇到考驗時,總是抱持著面對、解決、放下的態度——迎頭面對,不花費時間在負面情緒上。即使面對疾病與死亡,也是如此。」

生命在最燦爛的四十一歲結束,但直到人生的最後,他仍是個老師——以正向正念的人生態度,為所有人上了最後一堂課。


【師恩難忘】
◎撰文‧陳慈卿(喻涵媽媽)

二○○五年八月,喻涵要升五年級的時候,是我們母女相處得最不好的一年。我的管教方式讓她急著要逃離這個家,寧可去花蓮和阿嬤住,也不要跟媽媽在一起。

為了找尋一個避風港,花蓮慈小是她最佳的選擇,只因為慈小的老師不會打人。

孩子選擇離家,雖然讓我心痛,但我相信,只有慈濟的環境,才能幫我找回女兒。而我也是在接觸慈濟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媽媽。

第一次見到裕發老師,是在進入慈小就讀前的面談。我好像看到救星,直覺他一定可以幫我找回女兒。整個面談過程,我幾乎都在心裏懇求菩薩幫我,而裕發老師就是我的菩薩。

一個學期後,喻涵因為無法適應花蓮生活,開學前就轉回台北。來不及和老師道別,我充滿愧疚,深怕傷了老師的心;但看著四處逃竄的女兒,我的心更痛。

孩子回家後變懂事了,我們珍惜彼此相處的時光,常常打開心房聊天,孩子有困擾也會請教我。真的很感恩裕發老師,幫我找回孩子。

老師示現病苦的這一年多,啟發我凡事包容、行善行孝要及時,要隨時為生命的終點做準備……這一年可說是我人生的轉捩點。

裕發老師,有很多人因為您改變一生,您可以安心快去快回,再來完成今生未完成的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