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向幸福的天地--苦惱母親的心路歷程

◎康安


瑞裡原來是我們的同事,去年五月,她因病開刀,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八月出任委員後,仍然時常回來台北分會;一早來,總是笑瞇瞇的,自動戴上手套,發心清洗浴廁。漸漸的,我們發覺她變了,變得更為開朗富有智慧,處理起事情來信心十足。那天早會,我們邀請她來到分會為同仁講話,她談到一個智障兒母親的故事,母親的痛苦和掙扎……,也談她和台莉師姊為了幫助這位母親走出陰霾,陪同她落淚的情景。

聽到這裏,我的內心深受震撼,決定對這件事情一探究竟。

苦惱煎熬下的母親

瑞裡向我描述和她接觸的經過:「初到她家,我就發現她眉頭深鎖,滿臉憂愁。第二次見面,她主動地和我提起家裡的事。她說,當她懷第二胎時,在生產過程出了些微狀況,造成小孩出生後在智力及行為反應上相當遲緩。為了能專心照顧小孩,她放棄了工作和許多生活娛樂。因為害怕接觸他人奇異的眼光,她將自己與小孩封閉在屋子裡,平常除了買菜上街,甚少和鄰居、親友聯繫。八年來,她幾乎沒有朋友。之間,她嘗試過許多

方法,想讓自己的生活有所變化,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週而復始環繞著她,痛苦只有增加、卻從沒有減少過。」

「因為小孩智慧低,許多事無法自理,雖然已經上小學,仍然學不會自己上廁所。每回孩子一出狀況,她就必須到學校處理,將孩子帶回家。諸如此類的窘狀,對她造成很大的壓力。一方面她認為自己對小孩有愧疚,另方面又視小孩是障礙她重新生活的包袱。她又告訴我,有幾次,她帶著小孩上街,企圖丟下他不管;或者就讓他從世界上消失掉……。但,畢竟理智克制了情感,她還是把小孩帶回家。這樣的自我掙扎與煎熬,已持續多年。」

給予愛,對她付出關愛

說完,瑞裡的面容顯現出一分無奈與憐惜。無奈於科技這般發達,猶無法給予智障小孩適當的治療或幫助;憐惜這對母子相互的業力牽絆。稚子無知,怎麼知道他的到來,會對母親造成如此大的壓力,而母親只是恨、只是怨,再度掉入因果糾纏而不自覺。

此後,瑞裡和台莉只要騎車經過她家,就會到這位會員家裡探視,「我們時常以上人的法寶為她解開心結,介紹一些同樣情形的母親,她們如何勇敢的面對事實,試著讓她接觸更多的人,這八年來,她真的過得很苦。雖然後來我發現小孩只不過是她的藉口,其實她才是真正阻礙自己的人。但我們期盼她能藉著認識慈濟,拓展她的生活圈子,學習如何愛自己也愛別人。」

經過瑞裡她們的努力,已經有了一點成效,最近她們再到她家拜訪,適巧她的先生也在,她們向他介紹慈濟,他表示極大的興趣。台莉發現這位會員露出歡喜、快樂的表情。

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千手眼

原先,瑞裡對於接觸智障兒家庭也是懷有恐懼的,「有一次,我到一個智障小孩家裡,看到台莉師姊毫無顧忌的和小孩玩在一起,我真的很慚愧。就這一次,真正啟發了我的慈悲心,也開始培養了我的勇氣。」

瑞裡對自己連續和智障兒母親認識的事,不免感到非常奇怪。「有一回靈機一動,想到上人常言:慈濟委員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仔細思量,我發現觀世音菩薩的千手,每一隻手所握法器皆不相同,相較之下,千眼也就代表所觀視的眾生是千差萬別的了。也許自己所結的緣就在這裡吧!」

經常和智障兒母親接觸,瑞裡說:「每次到她們家裡,我都特別地感受到母愛的光輝。尤其是當她

們的小孩不聽話時,她們內心的掙扎與矛盾,並不是常人可以想像得到的。一般正常孩子可以打罵或喝斥,但面對已經智慧較差、反應又慢的無辜小孩時,母親必須不厭其煩的引導啟發;但是這又很難有一定的標準。有的母親相當堅強,她在承認事實之後,積極地為孩子尋找正確的教育方式,甚至認為小孩帶給她的,是一種人生的教育。有的則痛苦終年,卻仍然無法掙脫出來。」前述已封閉達八年之久的智障兒母親,就是目前瑞裡和台莉兩人極力想幫助的對象。

為此,去年年底,瑞裡師姊特地舉辦一次小型的慈濟茶會,會中邀請了所有她們認識的智障兒母親和孩子們,並特別邀約慈胤師姊參加,期望以慈胤師姊二十年的心路歷程,為媽媽們提供些許意見。

藉著這個機會,我繼續採訪慈胤師姊,希望對智障兒母親的心境,有更深入的瞭解。

從不放棄教育孩子的機會

「瑋君是我第五個女兒,當她哇哇落地時並未得到期待的祝福。那時我想或許他們要給我驚喜吧!第二天護士小姐告訴我是個女的,剎那間,我的希望又落空了……」慈胤回憶道。

不久,醫生又告訴她小孩沒有屁股(肛門封閉住了),需要動手術開刀。雖然才剛出院,又在坐月子中,她卻幾乎天天抱著小孩到醫院作復健治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段期間,她又發現瑋君罹患先天性心臟病,內心衝擊很大。「在瑋君之前的四個姊姊身體都很健康,我從沒遇到過這樣的困難。」

慈胤師姊原本一心希冀有個男孩,卻不料是女兒,且是個反應遲緩的蒙古症小孩,對於她來說,人生中最大的不如意竟降臨到她的身上了。但她並沒有放棄教育瑋君的責任。有一次,慈胤師姊在路旁發現一個小孩的情形和瑋君很像,就和他打招呼,「他告訴我,他在光仁國小讀書。我非常的興奮,我終於找到瑋君可以讀書受教育的地方了。為了進小學,我帶她去看醫生,接受檢查:醫生告訴我,瑋君是屬於輕度智障兒童,可以接受教育的。至此,我又再度燃起新希望。」慈胤師姊說。

今年瑋君已二十一歲了,在慈胤師姊的用心安排下,瑋君從光仁國小、中學,第一兒童發展中心到華光啟智教養院、香園教養院,接受了完整的啟智教育。

用布施澆灌,種子才健康

三年前,李佳穎師姊帶著慈胤和瑋君來到慈院參觀。當時林傳欽小弟弟仍在住院,下半身尚懸掛在空中治療。初進入病房探視,瑋君

害怕地站在門口,經過媽媽勸說後才勇敢地走到床前,她和林小弟握手,又將自己的小玩具送給受傷的林傳欽。出了病房,她拉著媽媽站在一旁悄悄地說:「媽咪!媽咪!我要多賺一點錢給師公建醫院。」

「瑋君的想法,讓我既驚又喜。上人說,聰明的不一定有智慧。來到慈濟之後,我感覺到瑋君是我的善知識,是真正來度化我的人。有些事情,我沒注意到,她卻會常常不經意的提醒我。像她諸蓄的撲滿,她一定要自己投,然後親自拿到花蓮交給上人。這種『親手遍布施』的觀念,也是時時刻刻提醒我行善的動力。」

未參加慈濟之前,慈胤師姊對於佛教並不認識,許多因果的觀念是來到慈濟之後,因為親眼見聞的真人實事很多,才慢慢有了一些「因緣果報」的觀念。她說:「來到慈濟後,我才感受到這孩子以前沒有結很好的緣,也就是她的種子不健康。但是她今生能和我結緣,我就必須好好帶著她走這條菩薩道。慈濟是一方大福田,她都有一分心力在做,做媽媽的當然也是盡力為她植福。希望她來生能夠擁有更健康的種子,做個健康的人。」

結緣就是愛普天下的孩子

原先,慈胤師姊計劃為瑋君留下一筆教育基金,好讓瑋君將來的生活無憂無慮。後來她改變了計劃,私下為瑋君默默捐款,「一個人的祝福與關心是不夠的,我希望瑋君能夠接受更多人的祝福,和每個慈濟人結一分善緣。」去年暑假,她鼓勵瑋君到台北分會作義工,瑋君每早來,就自動的擦地、抹桌椅,大家都好喜歡瑋君的乖巧懂事。

「一粒種子種下去,不要急著第二天就跑去撥開泥土,看看它發芽了沒有。播下之後,還要耐心地等待、細心地照顧才行。我相信自己已經找到一塊土壤肥沃、環境優良的福田,只要用心,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的。」慈胤師姊充滿信心地說。

以前她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例如學校家長會每回找她做事,她總推說自己常出國、沒有時間。但是,去年她竟自告奮勇地擔任香園教養院的家長會長,連她的夫婿都感到相當訝異。「我原本也沒有勇氣。但是在慈濟參與許多活動的經驗告訴我,我必須以慈濟精神來推動大家,多奉獻出一些時間給孩子,我們必須多關心孩子。」這就是愛的反射吧!慈胤師姊付出她的愛心給所有的孩子,大家對她的感恩同樣回報在瑋君身上;真的印證了懂得愛的人最先付出,能付出的人最有福報。我不禁替瑋君感到萬分的歡喜和慶幸。




▲琉璃世界

飄零的春天--李萬春的悲劇

◎慈凌

凡是有情皆是我的眷屬

在一次小聚中,慈涵師姊提到一個新個案,案主李萬春先生,四十四歲,罹患喉癌。住在被火燒過的屋子裡,家徒四壁立,連個像樣的門窗都沒有。他有兩個兒子「阿寶」、「阿龍」分別為九歲與七歲,尚未就學,也不會說國語。妻子在五年前帶著與前夫生的女兒離家出走,音訊全無。

經過師姊們的奔走,目前,兩個小孩暫時被安置在育強幼稚園寄讀,等待下學年正式進入小學。師姊們又到陽明醫院查詢案主病情,只要有一分治癒的希望,我們都不願放棄;無奈醫生表示,不論手術或化學治療均為時已晚。慈涵師姊歎息著,眼下流露出悲憫的神情。

我們決定對此個案多付出關懷與瞭解。

他的病是我心上的痛

按址尋到延平北路八段,詢問附近檳榔攤的阿婆,阿婆熱心的為我們帶路。在一處不顯眼的角落裡,破屋的門虛掩著,窗戶是用三合板凌亂釘著。敲敲門,裡面傳來含糊不清的回應聲,門開處一股異味迎面撲來,殘破與陰暗映入眼簾,

屋脊、樑柱被火燒得焦黑龜裂;走道上一張生鏽斑剝的鐵床,簡單的被褥;圓桌上凌亂的散置著碗筷,碗裡還有半碗剩麵。隔間的床掛著蚊帳,看不清裡面陳設,推想那是孩子們的窩。其它空蕩蕩的直通後院,後門僅餘門框,寒風從門洞裡肆無忌憚的灌進來。

案主臉色蒼白,形容憔悴,頸部微腫,雖不能言語,精神尚好,舉步送我們到屋外,我心中疑問:「真的沒救了嗎?」臨走時將身上僅有的一點錢塞在他手裡,他咿咿唔唔,使勁的推辭,一手指著我兩個孩子,似乎是說:「給他用!給他用!」「來看我就好了!」我楞在當場,不知所措。

趁著上榮總探望一位接受慈濟救濟的血癌病人時,順道請教腫瘤科醫生關於李先生的病情。當醫生聽到案主的喉癌已蔓延到口腔、牙齦,只有沈默的搖搖頭。走出那一層樓,想到癌症末期的痛楚,不禁打個冷顫。

數日後,靜潔師姊來電相約去看李先生,倉促中取出為孩子們預備禦寒的新衣物,放進紙袋前稍有一絲猶豫;轉念想到,我們的孩子天天呵護得到,李先生的孩子或許更需要這些衣服。慈濟道上讓我們更懂得喜捨和付出。

貧病交迫,父兄不能代受

來到李先生家門外,剛好鄰居也來探望,我們一起進入屋內。李先生躺在床上,虛弱的抬手招呼,床邊還有一包香煙,我們勸他不要再抽煙,難受時不妨唸唸佛號,他沉默無語。走出屋外,鄰居好心的告訴我們,李先生有位遠房姪兒,就在附近開設工廠。天下著濛濛細雨,我們繼續拜訪他的姪兒,坐在他的辦公室,聽他從頭說起李先生的故事。

李先生,原本居住新竹,以零工維生,太太離家出走後,他帶著兩個兒子北上,借住親戚這間平房,以日薪數百元不固定的零工,維持父子三人簡單的生活。兩年前,孩子玩火不慎燒及屋子,親戚大為不悅,也不願出面修理;從此,一家人夏日與蚊蠅為伍,冬日更得忍受風吹雨淋之苦。

李先生曾在姪兒的工廠工作過,家中用電即是從工廠接來的。七十九年九月間,姪兒發現他的體力漸差,說話含糊不清,不想吃東西,有時表示牙齒痛,後來帶他去看耳鼻喉科,醫生懷疑是口腔癌,建議到大醫院做檢查。經過陽明醫院診斷為喉癌,已蔓延至口腔、牙齦,預估只有半年的生命。姪兒帶他回家後,每天煎草藥給他喝,並請附近一位軍醫來打針或注射點滴。

十月底,此案為本會獲悉,慈涵與數位師姊前往訪查。從姪兒口中知道李先生的戶籍尚在新竹,無法申請台北市低收入戶補助及醫療福利,他的父親已八十多歲,不識字,雖然擁有一塊濱臨淡水河的河川地,希望賣了地給兒子治病,但受到法規上許多限制,這塊地至今仍無人問津。卻因為名下這份不動產使他不能申請臨時救濟。李先生尚有一兄長,生活只夠餬口,對於弟弟的困境無力分擔亦不常往來。

兄弟倆終於有人呵護

兩個小孩「阿寶」與「阿龍」,面貌清秀,身材瘦小,因為尚未進小學讀書,家中又無電視提供資訊,比起同齡的小孩,智慧與常識明顯的不足。剛開始,看見師姊們到來不是羞澀的跑開,就是躲在被窩裡不肯出來。

阿婆告訴我們,兩個小孩終日在外遊蕩嬉戲,完全不顧馬路上急駛而過的大小車輛,有時真叫人捏把冷汗。

入學必須等到明年,慈涵師姊

聯絡育強幼稚園園長商談送他們寄讀的構想;也是慈濟長期會員的園長,聽到兄弟倆的處境,只有一句話:「把他們帶來吧!」

不但學費全免,還贈送書包、教材、服裝,並以娃娃車接送。至於餐點,園長亦謙虛的表示:「園裡每天為孩子們多準備的餐飲,分給兩兄弟吃還足足有餘哪!」

兩兄弟初來時只會說台語,老師也以台語教導他們,為了配合他們原該上小學的程度,園長特別調派一位助教全力輔導他們。從指著地上教「土」,指著空間教「上」、「下」……等單字認起;現在已能用國語表達簡單的意思。老師說,孩子的智力並不差,只是不曾受到啟蒙與教導而已。

第一次到幼稚園時,兄弟倆光著腳丫子,慈涵師姊趕緊到菜市場買來鞋襪;園長的先生特地準備一條毛巾,教他們洗去臉上的污垢,放學前,老師還幫他們洗澡,換上乾淨的衣服,才讓他們回家。至於換下來的髒衣服,也是由老們代為清洗晾乾。天寒起風時,老師細心的為他們加上外套;午睡時有睡袋及毛毯。每天有兩次點心及午餐,兄弟倆胃口好、食量大,老師看了也開心。

懿德女兒們協助打掃

聖誕節前夕,慈涵師姊帶著七位小朋友,每人各自捧著一份禮物來到李家,兩兄弟看到小朋友來,高興的蹦蹦跳跳,打開禮物發現是一盒彩色筆,就在紙上塗鴨起來。一位師姊帶來一台小型收錄音機,裡面放著童話故事,阿寶小心的捧著。當帶子放出童稚的聲音,阿寶側著頭「吔!」臉上露出笑容,好像很稀奇。

物質不曾缺乏的孩子們看到這幅景象,天真的直問:「這房子怎麼住啊?」慈涵師姊趁機教導他們要惜福、感恩,要幫助人,問他們以後還挑不挑食?要吃漢堡還是吃媽媽煮的?孩子們都說,以後要節省自己的一半分給窮人。

八十年元旦前夕,慈濟護專學生為參加同學婚禮相偕北上,慈涵、慈華與慈謹師姊帶著懿德女兒一行七人來到李家。學生們撩起裙擺隨意打個結,高捲起袖管,不嫌臭、不怕髒與懿德媽媽們一起動手,將李家裡裡外外徹底打掃一番。

忙了一上午,牆角早已乾硬的糞便、發霉的衣服、腐壞的奶粉、肉類、爛了的水果、灰塵、蛆蟲、污垢……都不見了,換上乾淨的床

單、被套,殘破的屋子頓時清爽乾淨起來。懿德女兒們對兩兄弟就像姊姊般,努力教導他們一些清潔衛生習慣。

原來冷落的破屋頓時熱鬧起來,李先生高興得一再道謝,鄰居也好奇的跑過來看,知道我們來自慈濟功德會,立刻有人買來飲料,婉拒了他們的好意,師姊再三拜託好鄰居多多照顧李家父子的生活。

業果可怕,愛心感人

半個月未見,李先生頸部腫瘤已有杯口那麼大,不時嘔出血來,一臉的鬍子,身形更消瘦,勉強起身也是搖搖晃晃。

慈涵發現他們的床墊又黏又黑,立刻向其他師姊緊急呼籲。一個星期日,靜潔與慈暘託人載來一張床墊,接著,鄭美玉等也從樹林載來床墊,卸換時,發現床墊下塞著許多香煙紙盒;師姊找來抹布將床舖周圍擦乾淨,原想再清洗床單,天色漸暗,只好大家出一點錢,請隔壁阿婆明日幫李家洗床單。

師姊每次帶來物品探望他們父子時,李先生總是搖著手:「免啦!免啦!」「多謝!多謝!」……含糊的說著,看似憨厚;但,根據鄰居敘述,案主年輕時也常醉酒打老婆,或許如此,太太才一去不回頭,卻也苦了兩個小孩。

二月初,李先生病況轉危,七日,慈涵去探視時,他喝下第二口牛奶就立刻嘔吐出來。八日早上十一點多,鄰居發現他僵臥在地上,已經往生了。他頸部的腫瘤破裂,血污沾滿床單棉被,床沿留下凌亂的抓痕,顯見臨死前的掙扎一定非常痛苦。鄰人將他抬回床上,馬上通知他的家屬。

慈涵得知後,立即召集了幾位師姊前往助唸,現場淒慘可怖的景象,著實令人心驚。師姊們助唸到傍晚,他的面孔依然是扭曲的,瞪大的雙眼,張開的嘴巴,彷彿痛苦還在。慈涵就靠近他,對他說:「你要放心走,我們一定會好好照顧孩子的。」

目前,家屬正設法尋找孩子的母親,如果不能如願,將透過家扶中心,送這對小兄弟進孤兒院。只盼他們能早日重獲母愛,抹去這段悲苦的陰影。

歲暮冬寒,李先生的生命終於像風中殘燭一樣,滴盡最後一滴血淚,帶著憾恨離開人間。看到這個個案,每位師姊的內心都飽受衝擊,既感嘆業果之可怕,也對曾經付出愛心的人們感謝和致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