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時困境 互助就能安度 安心就學方案關懷逾五千弱勢家庭
◎整理‧編輯部

金融危機,動搖家庭經濟根本。
師長有心,將學生的困境當作自己的責任,找尋社會資源;
志工關懷,拜訪四千多個家庭,展開及時且綿長的陪伴;
家長立志,再苦也不讓孩子輟學……


傍晚,就讀國中的姊姊尚未放學,兩個小兄弟開始洗米煮飯,等待媽媽從工廠下班後就可以用餐。

家務事對這三個孩子而言,從來不是難題,聽從姊姊的分配,他們將家裏打理得有條不紊;衣服破掉時,就讀小學六年級的男孩還可以踩著古老縫紉機將破洞補好。

姊姊成績優異,是全校前三名,繪畫比賽更拿首獎;兩個弟弟也以姊姊為榜樣努力念書,希望未來能當企業家和工程師。如此認真的精神,讓媽媽麗香很安慰,但她卻發愁:辛苦工作,卻還是籌不到孩子課後輔導的費用……

住在南投縣草屯鎮的這家人,四年前男主人病逝,麗香到工廠做工養家,薪水微薄,但生活儉約還過得去。最感念的是娘家媽媽一直愛護著她。「十年前九二一地震時,我正在上大夜班,當時電力、道路斷了,擔心孩子們在家如何是好,幸好媽媽把他們帶到車上安頓……」

孩子們懂事孝順,為麗香分憂解勞,唯獨無法解決經濟困窘。校方向慈濟提報,志工家訪後提供急難救助金,暫度一時難關。

麗香說,一路走來,堅決的信心支撐著她度過種種苦難;看到孩子成績優秀、體貼善解人意,不論多辛苦,流下的汗水都是甜的。「慈善機構和善心人士的幫忙,讓孩子一天天成長;希望日後我們也能夠回饋社會。」

逐戶家訪
彌補學費背後的生活難題

經濟不景氣、失業問題嚴重,擔憂這波經濟衝擊造成的社會問題,可能影響學子就學,政府擴大辦理特殊境遇家庭扶助、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各慈善機構提供獎助學金,校方也積極尋找社會資源或提供工讀機會,避免學生因家境失學。

儘管如此,並不是每位有需要的學子都符合申請要件。二、三月各級學校開學期間,慈濟推動「安心就學方案」,慈濟教師聯誼會老師和訪視志工主動拜訪全台近千所校園,與校方合作協助生活有困難的學生家庭。迄三月下旬獲得七百多所學校提報五千四百件個案;麗香媽媽和孩子們就是其中一戶。

慈濟志工逐戶家訪評估補助,繳付學費;深入訪視後,發現即使付得出學雜費與營養午餐費的家庭,生活上仍有難解的問題——有打零工維生、子女眾多者;有父親在監、子女無依者;有主要勞動力被裁員或生病、頓失經濟來源者;有單親家庭、由母親獨立扛起家計者……

師長用心了解學生處境,與家長溝通後提報慈濟,確實找到需要關懷的角落,提供長期生活補助,或包括註冊、修繕、醫療、喪葬等急難補助,有些暫不補助但列為居家關懷戶。

台中市南屯區、獨自撫養兩個女兒的廖女士說,慶幸一路走來遇到很多好人、得到幫忙。租屋七年來,房東體諒她的狀況,有時連續幾個月交不出租金也不曾催促;她也感恩暑假期間娘家幫忙照顧孩子,讓她專心賺錢養家。

雖然從事家庭清潔或大樓打掃等零工,工時不穩定,但她努力找尋工作機會,盡可能自立、自助。志工讚許她是最勇敢的媽媽,列為居家關懷戶,將長期陪伴協助孩子完成課業。

家住台中的林女士提及,從事房屋仲介服務業十幾年的先生,已經好幾個月沒業績了,使家庭經濟到了極限,連孩子的學費也成了問題,人生從未遇到這樣的窘境……

志工表達會協助解決眼前就學困境,林女士靦腆的低下頭。志工安慰她,景氣不好只是暫時,等待時機回轉、生活穩定了,也可以回饋。

家長對於大環境無奈、缺乏信心,是志工家訪時的感受。台中市北屯區北新國中校長周承淑感謝慈濟的付出,也表示這段時間會幫助孩子們心理建設,體諒父母的經濟壓力;只要不怨天尤人,總會度過難關,也藉此教育學生人生無常,福氣不是一輩子都能享用,要懂得惜福。

心靈關懷
紓解潛在的家庭壓力

相較於都會區失業率升高、企業實施無薪假等現象波及子女就學,在以農業為主的台東縣和苗栗通霄、苑裡、台中日南等鄉鎮,居民生活向來儉樸,金融危機並未使校內經濟困難家庭增加,加上政府全額補助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費,家長多能自行負擔低額的學雜費。

但多校師長不約而同對志工提及,單親和隔代教養比例偏高,在台東偏遠學校甚至達三分之二;這些家庭多半不懂得尋求社會資源,孩子也缺乏關愛與引導,校方雖憂心學生身心狀況,但問題複雜難以處理。

台中大里立新國小全校有四十多位學生參加課後托育,王弘德校長感嘆:「看到老師記錄這些孩子的家庭狀況,不是單親就是隔代教養,讓人心疼;幸好政府補助課後托育費用,否則這群孩子放學後沒人指導課業,經常是班級的趕鴨隊!」

台東八十一歲的原住民陳阿嬤,以老農年金和種菜的微薄收入扶養三個孫子,生活拮据。當志工送來助學金時,髮蒼視茫的阿嬤輕嘆:「很累……」出生日治時代的她不會講國語,只能以簡單的母語和孫兒溝通,語言隔閡形成代溝,照料起來備感吃力。

獨力照顧四個孩子的黃女士,先生家暴經法院判定離婚;她目前服務於大賣場,上班時間不穩定,入不敷出,孩子的學費也壓得她喘不過氣。

志工主動到學校為孩子註冊,也陪伴孩子參加慈濟新芽課輔班。黃女士感念慈濟志工在她身心疲憊之際注入暖流,只要有空檔就會來課輔班當志工。她說:「幸好有慈濟給予經濟及精神支持,不然受傷過後的心,不知何去何從。」

苗栗志工何素娥表示,從校方提供的資料,沒有大量就學困難的狀況;但金融危機影響社會各階層,許多家庭出現潛在的壓力。如何協助紓困、提升心靈,是慈濟人努力的方向之一。



目前全台每月接受生活補助的慈濟照顧戶以及居家關懷戶、獨居長者,約一萬五千多戶;再增加這一波「安心就學方案」新增的個案,各社區志工訪視任務增加;但只要師長提報,志工一定家訪關懷,「教育孩子是大家的責任,哪裏有需要,我們都樂於協助。」大里志工徐金燕說。

台中志工陳麗秀表示:「繳不出學費,孩子難免承受同儕間異樣眼光;家長因為生活困境,情緒低落。都需要以同理心和耐心來傾聽。」

透過關懷與協助,也許心境的轉換,可以救一個家庭,也讓社會減少一個危機。

資料提供╱林秀香、林淑懷賴淑美、鍾惠怡、林素月、黃秋玲、黃祥慧、鄒秋蘭何素娥、簡春微、簡麗真、林富美、張麗雲、魏淑貞李委煌、葉文鶯、邱如蓮


‧從學校到家庭‧
外籍單親媽媽 期待新屋飯菜香
◎撰文‧林素貞 攝影‧林成章

三月春雨連綿,難得晴朗好日子,菲律賓籍的阿真要搬家。

台中沙鹿這棟五樓的透天厝,每層樓雖然都是租給像阿真一樣的外籍人士,但彼此並不相識。三坪大的房間,有一張床鋪、衣櫥、小冰箱與小電視,是她和兩個孩子的棲身之所;昨晚她已迫不及待打包,今早七位志工一人一袋就將家當全部搬下樓。

阿真的兒子就讀沙鹿國小,經老師提報慈濟「安心就學方案」,志工才了解阿真不為人知的辛酸史——曾受家暴,社會局介入保護;如今她在工廠上班,獨自撫養年幼的孩子。

工廠老闆娘好心將中午飯菜打包,讓阿真帶回當晚餐;校方也協助照顧孩子直到阿真下班;但週六時,兩個孩子只能在家看電視,等待媽媽回家。

新住處位於巷道中,看到眾人浩浩蕩蕩走進來,里長也熱心上前幫忙。新家擁有廚房及衛浴設備,讓阿真很欣慰,孩子樂得在書桌前坐下,客廳又有現成的桌椅可以招呼客人,一家人都很開心。

「有了廚房就可以開伙了!」但阿真無言以對。每月三千五百元的房租,是和朋友合租分攤的,實在沒錢購置瓦斯桶……志工廖石豪當下二話不說,撥起電話叫瓦斯。看著爐火生起,阿真笑了,也溫暖了每個人的心。

住在隔棟的鄰居前來問候,得知阿真的情形,答應只要能力所及,一定幫忙照顧小孩、教導功課。阿真不識中文,語言溝通有困難,遑論看懂孩子的家庭聯絡簿;現在有熱心的鄰居幫忙,真是一大福音。

志工鼓勵阿真主動跟鄰居打招呼、多互動,彼此照應,因為「遠親不如近鄰」;也祝福她有了新家,能揮別陰霾,迎向陽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