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普出無盡妙言辭--「如是我聞」讀後記

◎靜憪

與靜淇師姊是如何認識的,已記憶模糊,正如同拜讀「如是我聞」大作時,才勾起了這幾年來因忙碌,而不復記憶的事物一般……

記憶中,真正認識她,是在精舍,好像她正懷孕吧?因為正在積極的爭取建院用地,上人向筆者介紹,靜淇在花蓮縣政府人事室上班,而筆者正因為爭取土地每日跑縣政府,聽說是人事室的成員,心裡非常高興,立刻想到如有緊急之公文正好可委由她處理,而印象深刻。

隨後,雖有公文偶而託她,但她公務亦忙,因此往來並不密切。直到有一天,筆者到縣政府時,得空到人事室看她,看到辦公桌上,有一篇未完成的文稿,拜讀之餘,極力的鼓勵她完成,以便在月刊發表。她很謙虛一再表示只是感想而已,不能登大堂之雅,為此篇稿我力促她多次務必完成,並報請上人面諭她交稿,這一篇也就是收錄在「如是我聞」集內的「種下一顆清

淨的種子」。

拜讀其大作後,深深覺得慈濟需要像她這樣有才華的人加入,因此就常想盡了許多的辦法接近她,並請她協助諸如整理貧戶資料等工作,(貧戶資料第一次總整理,是由筆者從第一本帳冊內,請德融師父、德恩師父一起回憶,一一建檔,隨後,即交給工作人員接棒。後來為使檔案更完整,再次委請靜淇師姊協助辦理)。後來,上人並將她編入為第五組之成員,於是邀她初一、十五清晨一同到精舍禮佛,因此相處在一起之機會亦增多,彼此之間相交莫逆。

第五組之成員,年齡層分佈老、中、青三代,有最年長的靜悟師姊,中生代的靜瑞、靜蓮師姊,年輕的有慈愔、林慧美、靜淇和筆者。

每次探訪貧戶時均由筆者開車,沿途莫不歡欣歌唱,間或互相交換禮佛、學佛心得。而靜悟師姊親近佛法較久,間或體認不同而常討論得相當熱烈,在對於貧戶的調查認知上,更有所差異。每次到達貧戶家裡,慧美師姊因心存慈悲,還未洽詢清楚,就已哭成似淚人兒了,於是乎自掏腰包已先行幫忙之事常有,而筆者就需負責分析情形,讓她們瞭解是否應協助,再提聯誼會討論。

鹽寮山之行,對第五組而言是毅力的考驗,記得那天筆者好像是抱著頭痛開車前往,其驚險情形,非筆墨所能形容。印象中車子好像差點掉入山谷,車輪已近懸空,天色亦晚,但未達目的地,大家均不干休。好在事後催促靜淇師姊多次,她亦在筆者力促下,留下了此次之記錄,現在看到此篇文章時,才回憶起後來協助推車的人,竟是我們想協助的對象,這是對因果論最好的印證。

而貧戶林必藩之往生,若不是看到「如是我聞」,亦已忘記,當時是她隨行前往呢!記得那一天到達嘉裡只有兩坪大的林宅,四處無人,筆者先行進入宅內(說真的宅內相當陰森),為他持念往生咒,而靜淇師姊臉色發白,但也勇敢的跟進去(只是離稍遠一點),對靜淇師姊而言這是頭一遭,這是對死的體驗。生為慈濟委員何其幸運,它使我們時常記取「生、老、病、死」即是常啊!

靜淇師姊才華橫溢,筆者為推動在月刊刊載上人開示錄,曾鼓勵慈愔師姊記錄,因非其所學而不成,轉而請求靜淇師姊記錄書寫,其文筆流暢,對於上人之開示體認尤深,經上人首肯修改後,登載於月刊上,使上人之智慧法語得以文字與委、會員見面,接引更多的善知識,參加慈濟行列,其功勞實不可沒。

七十三間,因其榮調中興新村省府人事處,雖然大家一再挽留,但終因事關個人之前程,只好遺憾的讓她離開花蓮本會。但對於上人的開示錄,她仍持續精勤的記錄,絕不中輟。

也許是菩薩預埋的種子吧!中部地區電台開播,上人也因為她對慈濟的瞭解、精進護持,而委由她擔任主持人,她不但文章寫得好,主持「慈濟世界」廣播節目,更是了得,使得許許多多的聽眾誤以為她是已剃度的出家大法師呢!

自從她調到中興新村後這些年來,各忙各的,疏於連絡,近日拜讀她的「如是我聞」大作,使我在夜深人靜時,憶念起塵封已久的記憶,想起以往的情誼,再看看她孜孜於菩薩道,勤奮不懈,實在是筆者的大善知識,願在上人的領導下,永遠向她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