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的一方淨土--美國分會靜思堂成果可觀

◎喬木.泳思

《慈濟慧命的發展4》

慈濟心蓮在異鄉吐露芬芳

慈濟的種子,不僅飄洋過海,種植在美國西岸的加州,很快地又傳播到了美國東岸的德州,「德州支會」已經在今年元月六日成立了。

就在慈濟美國分會靜思堂週年慶後,不到一個月,又傳出來的喜訊。他國異鄉裏,慈濟依然滋長,依然生根茁壯。

歲末聯誼會在慈濟紀念堂舉行,全省各地的委員和幾位專程由美返國的委員們都回來吃團圓飯,大眾最高興談論的,莫不是上人的精神、慈濟的種子,已經在美國種植生根。

這一年來,美國分會的成績斐然,會員已增至四五千人,去年一年,全美共募得美金近七十萬元,全數匯回本會,供作慈濟各項建設之用。

旅居加州的陽秀雲(靜純)師姊說,這是上人的精神感召,也是功德會委員們二十多年來努力的成績,使他們在美國推動會務時,有塊響亮又光鮮的招牌,能爭取到更多會員的支援。

靜純師姊說,在海外的同胞,生活比較單純,很需要心靈精神與文化活動的充實。功德會在加州成立分會後,很快地就成為僑胞們匯集的所在。

思遠夫婦撒下第一顆種子

美國分會的成立,首先得感謝黃思遠和李靜念夫婦,是他們把慈濟的種子帶到美洲大陸,讓旅居在那裏的僑胞,有機會認識這個佛教慈善團體,為國內同胞所作的貢獻。

萬事起頭難,慈濟剛剛在美國起步時,也是歷經種種的困難和挫折,黃氏夫婦憑藉的是「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已志」的堅定信念,

在那片佛法的沙漠上,努力推動慈濟的工作。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佛弟子實踐力行的精神。

因緣得追溯到民國七十一年的某日,加州的世界日報刊載一則新聞,內容報導台灣的花蓮有一群比丘尼,靠製作手工藝加工、蠟燭、豆元粉等維持生活,而將信徒的捐款全數用來救濟貧困,默默推動社會慈善工作。當時的李麗津(靜念)師姊看到這則新聞,非常感動,她想回台灣時有機會一定要親自來花蓮拜訪。同年,夫婦回到台灣,透過佛教書局打聽到本會的地址,隨即來精舍拜謁上人,小住二日後,向上人表示希望將慈濟的精神推展到海外,蒙上人慈允。雙雙皈依座下,上人賜與法號曰「思遠」「靜念」,這其中有著上人殷重的託付。

思遠夫婦回到美國後,感於勸募工作推動不易,如果能在美國成立分會,採「財團法人基金會」方式,善心人士捐獻的善款,一方面可以抵繳捐贈所得,一方面又可以作功德,遂積極的向朋友打聽辦理手續。許多在美執業的名律師皆期期以為不可,理由是匯到台灣的捐款,怎麼可能在美國申請退稅呢?思遠夫婦毫不灰心,他們的理念和慈濟的宗旨,終於獲得一對猶太裔律師夫婦 Mr. & Mrs. Ken Cassanora的認同,義務代為辦理各項手續;又承加拿大馮馮居士協助,將本會寄到的文件資料翻譯成英文,於是正式向加州州政府申請設立。七十四年元月二十一日獲得州政府核准,成立佛教慈濟基金會美國分會,由思遠居士擔任會長,會址暫設在自己的寓所。並在美國銀行設立捐款專戶:Buddhist Tzu-Chi Association A/C No:4987455。

思遠居士任職於加州州政府,靜念師姊亦在電腦公司工作,夫婦白天下班後,連同他們正在讀小學的愛女詩涵,全家三口一起投入慈濟工作。有一回,慧徹法師路過北加州,到思遠居士家小住數日,親眼看到他們夫婦購買了兩大箱共兩百卷的空白錄音帶;每天下班後,立刻打開家中三台錄音機,連續拷貝上人最近開示的法寶,然後一一郵寄會員結緣。每到假日,夫婦經常得開十幾個小時的車,沿路到會員家裏收取善款,並報告慈濟的現況、宣揚慈濟的精神。他們的愛女詩涵於七十四年佛七時,返國皈依,法號「揚懿」,也不斷的向美國小朋友介紹慈濟、傳播佛教的精

神。

慈璽將慈濟精神帶到洛城

由於北加州的僑胞不多,推動受到限制,但慈濟的種子慢慢的在當地紮根、生長,並且伸展到南加州的洛杉磯來了。這個關鍵人物,即是蔡秀雲(慈璽)師姊。

七十四年,上人在台北吉林路分會廣開法筵,講說藥師經,秀雲師姊攜愛子立人前來聽經,一連三個晚上,均淚流不止。先是鼓勵愛子,捐出六萬元迴向給他剛剛往生的爸爸,並經慈敏師姊引見,拜謁上人。當場發願,在慈院落成啟業前,圓滿三十萬元病房乙間。

返美後,她勤奮的打工,擺過地攤、當過保姆,也曾在快餐店工作、餐廳當過女侍。別人一週工作五天,她工作七天,也曾一天上過兩個工(合計十六個小時),連生病都捨不得休息。當然,秀雲師姊服務的餐廳,也就成為她介紹慈濟的方便據點;並且得到餐廳老闆的鼎力護持,鼓勵員工隨緣布施。不到半年,三十萬終於圓滿了。

七十五年六月,秀雲師姊攜子赴美就學,行前,特來花蓮向上人辭行,並皈依,法號「慈璽」也就是希望她不管海角天涯,都能將上人的願力深深的印在心底。上人又慈祥叮嚀立人投考醫科,將來好回到慈濟醫院服務。

「將慈濟精神在洛城發揚光大」,一直是慈璽師姊的心願。所以,隨緣介紹慈濟外,又將資料陳列在熟識的餐廳、診所、錄影帶出租店裏,供人自由取閱。假日若法印寺有共修法會,慈璽師姊總會做些素食與大眾結緣,立人則逐一贈送資料,接引有心人士踏入慈濟世界。無論她走到那裏,慈濟的精神就傳佈到那裏。

思嚴精舍渡到思賢居士

七十七年,慈璽師姊在天普市購置住宅,除了自己安身,還作為慈濟在洛杉磯的聯絡處。復請上人賜名曰「思嚴精舍」,以示時時刻刻感念上人,效法上人的悲心宏願。

二月間,慈璽師姊在她服務的餐廳認識了台灣來的青年企業家黃正義(思賢)先生。這位黃先生是

擁有九家分行的美國萬通銀行董事之一,本人則作牛仔褲內外銷生意,經常往來台灣和美國兩地。他雖然事業很成功,精神卻很迷惘,終日碌碌奔波,不知人生所為何來?慈璽師姊積極向他介紹慈濟的志業和精神。

「我也很願意作好事,但作十件就預備有五件會受騙上當!」黃先生說出他的疑慮。

「慈濟一向本著『誠正信實』的態度作事,上人為我們建設些什麼,我們的眼睛都看得到,絕對可靠!」慈璽師姊忍不住興奮說道。

黃先生留下一張名片,請慈璽師姊寄資料給他。不久,她就接到一張五千元美金的支票,是她到洛城以來收到金額最大的一筆善款。

三月,「思嚴精舍」辦慈濟飯,黃先生應邀參加,看到慈濟世界的錄影帶,和每個慈濟人歡喜快樂的表情,非常感動。但也覺得慈濟功德會已經做了二十幾年,成果斐然,在美國僅靠這小小的住宅發展會務,格局未免過小。

「靜思堂」邁向新的里程

四月,黃先生返台,經過慈璽師姊的接引,拜見心儀已久的上人和慈濟這個善美的團體,並隨師南北走一圈下來,他真的被感動了。以前看父親花幾千萬元蓋廟,把廟宇裝飾成遊覽勝地,辦些消災、祈福之類的法會,他原以為像這般熱鬧的廟會就是佛教;而上人說:「佛教生活化,菩薩人間化」,全由自我實踐做起,且發揮得這般透徹,他很高興他終於找到路了。隨即皈依,法號「思賢」。之後,他回台的次數頻繁,半年內計返台四次,每次回來,都有不同的感動、不同的收穫。思賢居士向上人表示,在美要推動慈濟工作,必須有一處聚會所,才能凝聚海外華人的力量,尤其美國分會的善款,百分之七十集中在洛杉磯,他願意返美後在洛杉磯尋找適當的據點。

七十八年夏天,思賢居士從美國帶回來好消息,就在洛杉磯阿罕伯拉市南加菲爾大道,一座保險公司所屬的診所要脫手,地點適中寬敞,思賢居士發心一百餘萬美金購下,好讓大家有個聚會、共修的場所。同年夏天,慈璽師姊也辭掉餐廳工作,返台拜謁上人,充實慈濟的精神。一個多月後,帶著豐盈的法喜與更堅定的信念,回美後,不上班、不打工,全心全意投入會務的推展。

新的會所,上人命名為「靜思堂」,短短兩個星期內,從籌備、清潔、油漆到整理草坪,思賢居士以企業家的精神,每天親自督工。十二月九日,慈濟美國分會靜思堂舉行佛像開光典禮,並恭請上印下海老法師主持。

思遠夫婦鑑於往後慈濟的活動必然較為繁多,會務也愈為龐大,適巧靜念師姊又添了一位小寶寶--兩歲餘的宏仁,必須花費較多的心力照顧,加上夫妻倆平日工作繁忙,衡諸實情,恐難勝任日益繁重的會務,一再婉辭會長職務。十二月廿四日,經全美慈濟委員會開會決議,公推慈璽師姊擔任美國分會負責人;秘書、會計由孫美華師姊擔任;執行委員由林王秀琴師姊及陳春長居士擔任。會址並向加州州政府申請,獲執照核准。

諸大護法有如中流砥柱

靜思堂成立之初,本來一無所有,靠幾位發心菩薩,默默的為慈濟奉獻自己的心力、時間與金錢,使靜思堂能於短時間內,在美國的華人社會得到口碑與讚譽,以下幾位大德委員的護持,確實功不可沒。

1.陽秀雲(靜純):師姊是位心思細膩、富於組織能力的善女子,現擔任義工隊隊長,負責義工工作分配,每次靜思堂舉辦聯誼會或活動時,從策畫到各項細節,鉅細靡遺,都能調度得宜。因此幾百人的開會,都能做到秩序井然,呈現慈濟人的氣質和形象。靜思堂前面的花園草坪,也是師姊發心,請自己的公司長期維護修葺的。

2.孫美華:師姊本為虔誠的天主教徒,經靜純介紹入慈濟,一心以作為慈濟人為榮。師姊身為會計師,在外受聘解答會計難題得計時收費,而每週日固定回來靜思堂值班,發揮她稅務會計方面的長才,免費服務會員外,並負責靜思堂所有帳務。在文宣方面,師姊一樣出色當行,可謂多才多藝。

3.高林淑美(慈萱):為本會資深委員,赴美後,一心一意作慈濟,就在家裏成立聯絡處,經常舉辦茶會接引有緣人士踏入慈濟,每週固定回到車程約一小時的靜思堂作一天的義工,且永遠做得那樣歡喜。

4.陳春長:人稱乾爹師兄,每次靜思堂有任何活動,他總是默默做完每一件事,然後不聲不響的離開。他每月只賺八百美元,大半拿出來捐獻。師兄六十多歲了,他說只要他還有一份力量行菩薩道,絕不輕言退休。

5.張魏鳳:人稱乾媽師姊,她看待大家如同自己的子女,擔心他們挨餓受涼,經常親手做來好吃的炒米粉和素菜,與大夥兒結緣。每個人都曾接受她慈暉般的照拂。

6.陳露莎(靜誼):師姊有著甜美的笑靨、穩健的颱風,反應敏捷,是擔任司儀最好的人選,每次開

會、辦活動,都少不了請她做司儀。且又擅於繪製壁報,是位才貌兼美的善女子。

7.王作成:本身是位中醫師,其妻往生後,逢七,師兄師姊們都到府上為她唸佛、迴向。師兄大受感動,投入愈為精進勇猛,固定每週日回來靜思堂值班。現擔任慈誠隊隊長。

8.江秀:師姊手藝精絕,每有活動,都會做甜點之類的點心與大眾結緣,嚐的人無不嘖嘖稱妙。

至於慈璽師姊則是全心全意投入,一週七天,除星期二休息外,每天都會看到師姊在靜思堂嚮慕名而來的訪客介紹慈濟,她氣質端莊婉柔,解說生動而誠懇,來訪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師姊的愛子立人也是靜思堂長期的小義工,看到就做,從不推卻。

思賢居士事業繁忙,但是只要得空,便來靜思堂前前後後巡視一番,該整理的,就自己動手做。每個人都將靜思堂看成自己的家,眼睛看得到的都是自己的工作;小至紙筆之類的辦公文具,大到桌椅音響,都有人搶著發心。

連串活動散播慈濟清流

義工也是靜思堂的一大特色,平常總在三、四十人左右,最多也曾高達七、八十人。他們大多是住在附近的熱心會員,素質整齊,穿上黃色小背心站在街頭分發傳單,予人一新耳目的感覺。去年十二月十六日,「國際龍的傳人基金會」舉辦「聖誕節愛心聯歡會」,特地來函邀請靜思堂的義工前往協助,深獲肯定,可見一斑。

靜思堂的活動也倣效本會,每兩個月舉辦一次聯誼會,發函邀請會員參加,內容包括專題演講、會務和財務報告、現身說法三項。專題講座曾聘請醫師、律師、財經專家演講。內容多與現世利益有關,例如曾經邀請律師講過「移民手續如何辦理?」這類題目,頗切合當地民眾的需要。聯誼會後必定作一次通盤檢討,時間就訂在隔月第一週的星期日。

每星期四下午固定辦理義診,有位篤信基督的中醫師發心在此為會員針灸、推拿。星期五晚上按例有共修,禮拜藥師經。今年二月間,靜純師姊專程返國向精舍的德慈師父學習唱誦,回美後,共修內容將以禮拜「妙法蓮華經拜經序」為主。拜經畢,則討論佛法,敘說學佛心得。參與共修的成員大約有三十餘名。也常舉辦佛學講座,不定期邀請法師、居士來講說佛法。接引有緣人學佛。

靜思堂大約可以容納兩三百人聚會,有佛堂供作禮拜、共修,也有圖書室及視聽室,提供慈濟出版的圖書及錄音、錄影帶。所有台灣寄出的文宣資料運費,包括空運和海運,都由台北的黃永存居士發心結緣。黃師兄曾說:「我的士盟空運公司都是上人的,上人怎麼吩咐,我就怎麼做!」從五年前開始,由本會接過郵寄海外資料的工作,一直到今天,黃居士發心不斷,投遞範圍也隨著慈濟會務的開展,擴大到德州、紐約、巴西聖保羅、紐西蘭、倫敦、日本、新加坡、香港,跨越歐、美、亞三洲。真是位發心的大菩薩!

無緣大慈積極送出愛心

「濟貧與教富」一向是慈濟委員的工作內容。靜純師姊說,在美國的委員們雖然不必去探訪貧戶,也不用東奔西跑的去收取善款(大家都自動自發的定期寄送支票),但碰到急難時,他們依然能適時的伸出援手。從七十八年十月舊金山發生大地震,林王秀琴委員召集當地會員匯集財物救助罹難家庭開始,這一年來,靜思堂已經協助了四起車禍急難個案,海峽兩岸的留學生都有,除派員探慰外,並透過國際日報向僑界呼籲捐款,其中的朱明,已在靜思堂協助下,返台接受復健。

中國新年時,靜思堂辦「冬令救濟」,送愛心到「洛杉磯流浪漢中心」送出三百多份素妙麵、春捲、蛋糕等食品,讓無家可歸的老外流浪漢也分享中國新年的喜悅,一掃過去「美援台灣」的現象,使中國人揚眉吐氣。

十一月西洋感恩節時,美國分會也辦冬令救濟,送出食物、日用品和打包的衣物,分別給洛杉磯和橙縣的流浪漢中心。

在美國那樣功利的社會,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品,百分之八十的善款都來自中小家庭,因為他們原本都富有一顆愛心,經過慈濟精神的啟發,這份慈悲心又隔著重洋大海,和台灣慈濟人的心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感人的故事不勝枚舉,其中有位志願住在市中心黑人區幫助黑人的張老菩薩,平日以撿拾汽水罐頭為生,聽到慈濟的志業心懷

踴躍,他想,證嚴師父這種身體力行的佛教,才是他要追隨的。從市中心轉了兩趟巴士,才找到靜思堂地址,立刻從口袋裏歡歡喜喜的捐出兩千元美金作為建設基金。靜思堂週年慶當日,張老菩薩又捐獻兩千五百元美金,真是富有愛心又富有智慧的老人。

靜思堂眾委員大多來過靜思精舍,對於常住師父不浪費一滴油,過著勤儉刻苦的生活非常感動,在美國從事慈濟工作,也將這種精神帶到靜思堂來了。除了大型聯誼會,絕少開放冷氣;沒有廚房設備,師姊就從家裏帶來素麵糕點與大家結緣。互相招呼、彼此照顧,歡喜熱絡的氣氛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讓初次來到這裏的人有著回到家一般溫馨、祥和的感覺。而所有的日用開支都由委員組成護法會,長期支持。

借助大眾傳播主動出擊

思賢居士是位成功的企業家,他運用現代企業經營的理念,從有限的人手,將美國分會辦的有聲有色。尤其在文宣方面推動最力,去年七月十四日,靜思堂舉辦一場盛大的會務說明聯誼會,向北美工商業界人士推介慈濟志業的目標與精神,透過北美衛星電視二分多鐘的新聞介紹,以及各報紙的活動報導,獲得熱烈的迴響。

有鑑於大眾傳播收效甚宏,思賢居士進一步和洛城華語電視台接洽,於每週六上午十時至十時十分,在三十頻道播出十分鐘的「慈濟世界」節目。去年底,更派出一支外景隊由何日生與曾慶方率隊,專程返國拍攝慈濟志業的現況,預備在美推出七集的電視節目,每集三十分鐘。剪接工作若順利,預定在三月間可以播出。另外,北美衛星電視固定在每週三、四兩天有「靜思語」節目,靜思堂每有活動,更主動派出記者採訪,在新聞時段播出;該台特派記者樓慕瑾小姐亦是華視派駐此間的記者,經常將靜思堂的消息傳回國內。

在報紙方面,於美銷行最大的世界日報與國際日報,每個禮拜有半個版面介紹慈濟的現況與種種感人的故事。靜思堂進一步打算自己發行雜誌,「美國慈濟世界月刊」預備在五月份創刊。此外,不定期印發慈濟的資料置於餐廳、超級市場等公共場所,供有心人士取閱。並動用義工,定時定點於各個街道路

口散發傳單,主動出擊。廣播方面,也正在接洽當中。

有關靜思堂往後的目標,思賢居士表示,有許多台灣來的名醫師,聽到上人啟建慈濟醫院對台灣社會的貢獻,都非常感動,獲知上人接著要籌建醫學院,更表示高度的興趣。他將努力促成這些教授級的醫師組團回國訪問,希望名醫變良醫,這些頂尖優秀的人才,也能投入慈濟醫學院的行列。

週年慶場面熱列感人

去年的十二月九日,是慈濟美國分會靜思堂成立屆滿週年,前一日,上人特地頒贈賀詞電傳到美,謂一年來靜思堂「能致如此稀有成就,播種者的心血、灌溉者的辛勞,證實了『功不唐捐』這句中國古老成語。」因之,「向各位仁者勇猛精進致敬」。並勉大家「把握當下時時刻刻」「只要道心不減,精進不懈,屆時發大機、啟大用,亦是教界盛事。」委員們用玻璃框恭敬裝裱,掛在佈告欄,以之隨時自我警惕。

當日,台北的慈濟委員包括:老大慈蓮、紀媽媽靜暘、林幸惠師姊,以及陳寬博、李憶慧夫婦,林宗明、連麗香夫婦和徐勇夫婦等,特地從台灣迢迢來赴盛會。近四百名來賓雲集靜思堂,個個歡欣鼓舞,極一時之盛。

早上舉行慶祝大會,下午一時三十分,令人興奮的時刻終於到來,上人掛來越洋電話向與會善士們致意。思賢居士一邊和上人通話,一邊將話筒靠近麥克風,透過喇叭傳送到會場各個角落。所有的慈濟人聽到上人的清涼法音,如飲醍醐、如飫甘露;或站或跪、或喜或泣,難掩內心激動,場面甚為感人。

思賢居士回來向上人描述當時景況後說,希望將來上人開示說法時,也能透過衛星實況轉播,那麼有如面聆上人教誨,靜思堂和本會的距離也就更為接近了。

***

這群寄身天海一隅的法侶們,困難徬徨時,沒有上人的當面誨導給予依靠;寂寞無助時,也沒有上人為之撫慰鼓勵,在那陌生的國度,卻將慈濟工作做得那樣出色那樣蓬勃有朝氣,這是一份怎樣的決心與毅力啊!每想到這裏,就不自覺的流下感動的淚水,默默的合十祝禱,願時時向這群慈濟人看齊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