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的本分事
◎證嚴法師/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年一月六日
農曆七十九年十一月廿一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行善是學佛人的本分事
日子過的實在很快,每個月的聯誼會不斷的來臨,又不斷的過去,以新曆年來說,這個月是第一個月份,如是農曆即再一個月就要過農曆年了,所以說現在是新年頭,也是舊年尾。
每年此時,我們就知道要冬令救濟,社會上也有很多慈善機構一到冬季,都會特別踴躍發揮愛心,不過卻忽視了他們平常的生活。
慈濟除了冬令救濟的工作在積極籌備之外,我們還長期性的讓他們吃得飽穿得暖,年年月月日日,不斷的在發揮這份愛的功能。
平常的日子,我們給他們米、錢,讓他們能獲得最起碼的溫飽,但到冬令的時候,我們都會再為他們考慮到過年的心態,老人孤苦零丁,身邊無子無孫,天氣又寒冷,看人在過年過節,那份孤獨的心靈會更痛苦,身寒心更寒,所以我們要給他們更多的溫暖和關心。彌補其孤單淒涼的心。
孤兒寡婦在寒冬時,外面謀生不易,看到別人家在享受幸福溫暖的天倫之樂時,她會覺得處處不如人,心疼可憐的孩子,做子女的看到人家有這個有那個,他就會去比較,覺得自己的家多麼寒酸。所以孤兒寡婦在即將過年之際,心中更會產生淒寒感!
由於如此,每到冬令,社會上一些慈善團體就會發起冬令救濟,去關心他們,發揮愛的安撫,而慈濟除了
幫助他們平常的生活之外,更在冬令救濟時,為他們準備吃的、穿的、用的,使他們能過個豐富溫暖的安樂年。
慈濟在慈善工作方面,除了能照顧貧困者平常的生活之外,又能在冬令救濟時,給他們豐富的過年用品,這股力量全部來自社會上每一位會員的愛心和慈濟委員的努力。因為社會上有這麼多的愛心和力量,我們才能把它散佈在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常說每一位慈濟人真是功德無量。
我們學佛、做善事,做善事是培養福德、學佛是培養智慧,我們所做的善事都是無所求的。有些人總認為我捐錢就是為了求平安、求健康、求好運,其實學佛的人都沒有這種心態。
學佛的人是抱著那分「做善事是我的分內事」,我在這個人生中既然有力量去幫助那些沒有力量的人,那就是我的福,我有福還要再去造福,他們認為做好事是天經地義的本份事,這是佛教徒發自內心最虔誠的良能。
小病警惕我們人生無常
我常遇到一些人,他們一見到我就說:「師父,我想請教你,我也有做善事,為什麼身體卻會常常生病?」其實人既然有了這個身體,就難免會有四大不調,看看氣候,它也有春夏秋冬、陰晴的變化,如果天氣只是每天出大太陽不下雨,那地上的草木都活不了了。所以說有晴天也要有雨天。
有春天也一定要有冬天,如果沒有春夏秋冬季節的變換,那我們的生活也一定是枯躁毫無生趣。看看有些人在冬天時,就恨不得春天趕快來到,因為他有漂亮感性的衣服等不及穿啊;也有一些人在夏天時就盼望冬天來到,因為他有貂皮大衣要穿著展示啊!
人生就是這樣,季節有春夏秋冬的變化,我們的生活才有趣啊!人的身體就同此道理,天候既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身體當然就有四大假合,這四大假合如果稍有一點不順,毛病就會產生出來。
其實只要沒什麼大病,小病來時反而會喚醒我們,知道自己在那裏,佛陀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一輩子都不生病,身體很強壯也是業,為什麼呢?因為他血氣方剛不知無常,常常忘了我是誰,自恃強勢而容易犯錯。
看看社會上有很多壞事,都是一些身體強壯的人做的,找人滋事打架,也不是身體殘缺、或生病的人所能做的,它大多數是一些四肢健全、心理不健全的人所做所為的。所以說身體強健的人有時候反而容易造業,甚至有的業是驚天動地。
所以人體生病有時候是對人類的一種警惕,讓我們知道人生的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病苦災難會來臨,警惕我們要趕快把握人生,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明年可做?因此,他會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敢鬆懈。
人既有身體,小病是一種很自然的事,剛剛也有一個人向我說:師父,你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的身體健康些?我向他說我自己也常常在生病啊!我如果有方法,也就不須常常在生病啊!我是認為小病難免,小病是正常的。
佛陀說,每一世我都歡喜的消業
不只是人體凡夫身有病是正常,連佛也會有病啊!佛也有餘業未盡啊!比如說有一天佛陀和阿難出去托缽時,由於他居住的地方和人群聚居的地方有一段距離,他們走到樹林和鄉村交界處時,地上有很多斷落的樹枝
和竹刺,佛陀一不小心腳底刺到斷裂的樹根,痛徹心肺,弟子們趕快把他扶回居住的精舍,他痛到昏過去。
二千多年前醫學並不像今天這麼發達可以送到醫院去,他們用土方為他敷傷,可是他的腳又痛又腫,腫到昏迷,如果以今天說應該說是破傷風了。很多弟子都非常的擔心,連在家的居士也很驚慌,怕佛陀因此而消失在人間。
一位大臣,有天他匆匆忙忙的跑進王宮內,國王看他臉色很難看,就問他說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他回道:不得了啊!佛陀的腳被樹枝刺傷,現在非常的危急。
國王聽了這個消息,心中非常的著急,等到心定下來時說,我們現在趕快去探望佛。車子到精舍門口時他就趕快下車,並把王冠拿下,衣服整理好,表示對佛的敬重。
他恭恭敬敬的跑到佛陀的床前,看到佛陀仍舊昏迷不醒,他就屈膝在床前,牽著佛的手說:佛啊!我是阿闍世,我聽到你受了重傷馬上趕來,佛陀!您一定要憐愍眾生,您走不得啊,世間國家都需要您啊!
佛陀睜開眼,牽著國王的手說:「你起來坐著。」國王就坐在床邊,佛陀也由弟子扶著坐了起來,弟子們全都圍靠過來,佛陀又開始為他們說法了,佛陀向四眾弟子說:「人在人間總是乘業而來,凡夫在人間卻是造業而去,凡夫在世間都是在造業,帶業而去卻又乘業而來。」
佛說:「過去生中,我雖然生生為行善道,但難免也有一些觀念錯誤,一念差錯,千劫難逃啊!所以每一世我都歡喜的消業,雖然該消的業消了,但未消的餘業猶存,所以我還繼續在消受餘報啊!」
諸位,我們聽了這段小故事,就可以知道佛陀雖然已經成佛了,但他的身軀還是父母所生的肉體啊!所以一枝樹枝都可以傷到佛的腳,細菌也會使他的傷口腫起來,疼痛不已啊!甚至到昏迷的程度,何況我們是凡夫呢?
發一分心就有一分的福
正因為我們是凡夫,所以更該知道身體病痛是正常的事,只要身病心不病,身體有了小病痛就要視為自然的現象,更要時時警惕自己人生無常。要好好把握人生,提醒我今天不做,不知是否還有明天可做?
我們有一分的力量就要趕緊付出,付出才是我們的本份,助人也是快樂的根本,如果我們都能這麼想,做一分就可得一分。
反過來說我們如果做了一點點,就想說我已經有在做了為什麼還會再生病?那就不只是身在病,連心也有求不盡的病了。
學佛就是要學得時時自在、日日快樂,我們如能快樂自在就是解脫,心如沒煩惱,就不會有罣礙,心無罣礙就不會有恐怖憂慮。
學佛是在培養智慧,智慧就是要化開一切的煩惱,有力量的時候我們就要趕快去造福,頭腦清楚的時候就要趕快去追求智識,智慧如能通達,心就不會有罣礙,心如健康身就會健康,心如開朗一切的運就會通,運通福就來啊!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培養慈悲心,發一分心就有一分的福,福不用你去求,它自然就會追著你來。
我們要多發願,發願就會有力量,所以說發多大的心就有多大的福,發多大的願就有多大的力,希望諸位多用心!
- May 13 Wed 2009 22:01
1991年02月 291期-D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