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立足慈濟,胸懷世界人類--「醫學研究中心」的現在與未來

◎資料室

展望未來
「醫學研究中心」
有如本會「醫療志業」體的心臟
憑此訂定各項研究目標
再將其分佈到「慈濟醫療網」
各分院按既定之目標
在當地蒐集、研究全國各地區
種族、年齡、疾病、病變之關連性
透過網路、將這些資料連結在一起

期待但須投注較多的心力

為什麼要成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第一、要提供好的臨床醫療服務,必須要有非常正確的診斷,以供開立處方之用。第二、良好的臨床服務,受惠的只有前來求診的病患而已,如果能探究其罹病原因,進而提出解決之方法;而這個方法又能為國際醫學界所肯定、採用者,那麼受惠的人不只侷限於台灣的東部一隅而已,更將擴及全球民眾。因此,本會對於「研究中心」的興建一直抱著無限的期待;但也必須投入更多的心力,包括等待成果的耐心。

記得第一次攤開慈院院區的地籍圖,討論整區之規畫案時,慈院的籌建委員們一致認為:要辦好慈院的醫療服務,有必要成立「東部地區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一來可吸引優秀的人才前來服務,二來可結合東部地區醫師共同參與,為東部地區醫療提供正確的診治方向,以提昇東部地區醫療水準。因此規劃之初,即預留緊鄰中山路面對新生南路三十米道路的空地,為本會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藍圖。

隨著慈院的迅速發展,各項建築物均按原定規劃逐步興建,待提出「醫學研究大樓」設計構想時,慈院所有同仁認為應在院區內預留更多的綠地,而暫緩進行。但推動工作的腳步不能停止,為如期落實「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經過審慎之考慮,目前將暫設於「慈院」二期醫療大樓的九、十樓。於是醞釀多時之「研究中心」終於因緣成熟,而於近日內正式展開各項籌備工作。

研究成果將為人類謀幸福

本會不惜花費鉅資興建「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期待它所發揮的功能與研究內容又是如何呢?

第一:首先就東部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種族的分佈,作不同的調查。探討其罹病原因,是否因種族的不同而較易罹患某種疾病?或者是因種族的不同而家族較易遺傳

某種疾病?其治癒率如何?生活習慣有何不同等等,作成統計。再統計用何種方式可治療?進一步比較全國其他地區之病患背景,如果均不相同,則未來東部地區醫療之方向就明顯的顯示出來,衛生主管機關就可依此訂定醫療之政策。

第二:就臨床醫療所碰到的特殊案例,經過研討訂定新的治療法。就如骨科的陳英和主任,他仔細的推敲每一個病例,想出新的開刀方式,連台大醫院、成大醫院骨科都承認並採用。並請工務組配合他的構想,創造新的器具輔助病患加速治癒,如:單節復位固定器(single level reductionfixator),目前該產品已由richard-company製造,行銷國際)。

再者如梅毒,這種疾病在東部地區的病患,甚至連兒女都受到遺傳,真是意想不到。

據了解國際醫學界,常向國內尋找一些統計資料,而我國可能提供的資料仍屬有限,尤其是未來高齡社會的來臨,老年之疾病分佈又是如何呢?這是近一年多來才積極推動的研究,而慈院也參予是項研究計畫。

還有東部的病患,耐性特強,每每來到醫院求診時,普遍發現其腫瘤已很巨大,或其他疾病也都相當嚴重才來就醫,這在北部地區較不易見,是否因經濟壓力?從事粗重的工作?這在南部地區又是如何呢?這一些資料,在在的都可提供給醫學界,或國際地理病理學家作一比較與交流。

為將來的醫學院培育師資

本會為了因應目前以回來慈院服務的人才,希望繼續研究進修的需要,而在新建之「醫學研究中心大樓」未完成前,必須延攬各方科技人才歸國投入研究,俾能在醫學院成立之時,即有優秀雄厚的師資陣容;所以「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立初期,預定設置四個實驗室。一、分子生物實驗室;二、分子病理實驗室;三、生理實驗室;四、外科實驗室,內設開刀房。並置動物中心,飼養動物以供研究用。

第一、分子生物實驗室:這是未來的大趨勢,李總統登輝先生在民國七十八年十月,於總統府親頒匾額予上人時,曾表示希望由本會推動分子生物醫學之研究,他說:唯有「慈濟」才有可能為我國在分子生物醫學研究方向,締造最佳成果,為世界人類提供最好的貢獻。

許多科學家均認為二十一世紀,分子生物學將為全世界的優生學開創一個新紀元,但亦擔心藉由組織細胞的分析組合,可自由製造出心目中理想的下一代,會不會為世界帶來另一種混亂的局面呢?

科學家們的憂慮,是不能忽視的,而由本會推動研究的分子生物醫學之成果,深信不必用法律來規範其用途,在本會堅秉「為佛教、為眾生」的懷抱下,必能以研究之成果提供最好的醫學典範。

第二、分子病理實驗室:它可就臨床病理組織之病變,提供給臨床醫師們最佳的判斷方向,以便儘速訂定治療方法,減少病患痛苦。

第三、生理實驗室:這是較基礎的研究,對於人體生理之變化,諸如腦血管、心臟血管之循環、微循環之血流對人體生理之影響……。

第四、外科實驗室:提供給外科醫師們藉由動物實驗,發展出較高品質之手術方式,或器官移植實驗之進行。

為使各類儀器有效運用,避免投資浪費,設置共同儀器室乙間,使共通性之儀器利用率達到百分之百。

如同醫療志業體的心臟

這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未來的「醫學研究中心」預定興建在「慈濟紀念堂」左側,「慈濟醫學院」院區內,它樓高九層,建築面積預定一萬六千六百坪,內部之設置將分為生理學、生化學、藥理學、病理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組織學、寄生蟲學、醫學工程、公共衛生等等實驗室。規畫及設置完善的良好環境,才可能延聘國內外一流之人才投入「慈濟」,共同使「基礎」與「臨床」醫學結合在一起,研究出具體之成果,運用在短期的——「服務」病患立即成效。長期的——「教學」,其研究之過程及成果有二:一、指導學生共同為人類創造出新的醫療科技之未來;二、與國際間相互交流、提昇我國學術之地位,共同為病患謀福利。

展望未來,「醫學研究中心」在本會「醫療志業」體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有如「心臟」,透過它的躍動,訂定各項研究之目標,在將其分佈到「慈濟醫療網」。各分院按既定之目標,在當地蒐集、研究全國各地區之種族、年齡層、疾病、病變之關連性,透過網路系統,將這些資源連結在一起。

而這一個「醫學研究中心」扮演著推動及指導協調之角色,並把最新治療方法的成果散佈到各角落去執行,此目標如能達成,再推廣到國際間,這是何等之完美啊!

屆時,深信國際間會對本會善美之醫療體系,有一定程度的認同,也盼望那一天的到來,也許有全球各地的學生前來我國求學也說不定啊!

尖端科技結合慈濟的精神

但是,這一切的過程是艱巨的,而且它的過程亦必須結合「慈濟精神」,因為有了尖端的科技,如不配合「人文精神」並進,僅專精於某一個焦點,會忽略了「人」除了肉體、器官之外的「思想」(其色身與慧命),其成果會如上人常言之「功能」,而非「良能」。因此,它的最大前題必須為謀求國際間「完整的人」「自然的人」「平凡的人」之福利為最終的目標。

所以如何將「慈濟精神」融入「醫學研究中心」所有研究成員之心底,亦是一大課題,深信只要有心就不難。

李總統登輝先生一再叮嚀相關人士,鼓勵本會朝「生物醫學」方面研究,期望在「分子生物醫學」時代來臨時,我國不落人後,而本會以「整體的」「人文的」醫學統合為目標推動,深信它的未來會為我國在國際醫學界,豎立起一個新的里程碑。

還有一個最根本的,不容本會忽視的,就是它的過程與成果,在在的可印證佛所說法——「緣起與性空」,「生、住、異、滅」奧妙的道理,這一切對佛教與科學之印證是何等的珍貴啊!所以「醫學研究中心」的將來,亦將回歸到佛教的,亦是佛教界與科學結合的新紀元,我們將更辛苦的來耕耘。

雖然它是非常、非常艱巨的,但「慈濟人」願以「為佛教、為眾生」之大無我精神迎接它,接受它艱巨之挑戰,使它受到國際間普遍的讚譽與敬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