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生命責任:自愛愛人
◎口述‧洪鈺玲 撰文‧陳芊岑 插畫‧羅方君
年幼時父母相繼往生,像一片揮之不去的陰影,時時籠罩心靈。
自責、叛逆、自殘……深深的遺憾,如何彌補?
就讀國中的他,一出生父母就離異;爸爸在他小學五年級時再娶,越南籍的後母生了一個小弟弟後,爸爸的健康開始走下坡終至去世;不久,後母帶著弟弟離開了,他再度失去父母之愛……
去年暑假,我參加兩梯次慈青志工營隊,在居家關懷時遇見了他。他和我一樣,從小就沒有爸爸媽媽疼愛,我知道那種痛苦;一方面心疼他,另一方面,卻覺得他很幸福,因為他有師姑師伯的關懷與陪伴。
我曾想,如果在我小的時候,也有慈濟進入我的家庭,或許我的人生道路就不一樣了。雖然這個遺憾很深,但「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現在我已經走上慈濟路,不論未來人生路有多遙遠,我都不再感到孤單害怕!
失去
無父無母的童年
在我四歲那年,爸爸因為工作不慎,誤觸高壓電而往生;之後,媽媽帶著兩個姊姊和弟弟北上謀生,唯獨留下我在鄉下陪奶奶生活。
奶奶經常有意無意責怪我:「攏係你剋死恁老爸!」讓我覺得父親的死,是自己的錯。
小學時,我總是瞞著奶奶偷偷打電話給媽媽,問她:「什麼時候才可以帶我去台北?」媽媽的答案永遠是「下學期」,我也因此盼過一個又一個「下學期」。
媽媽不堪長期負荷家中經濟重擔,精神逐漸出現狀況。就在我九歲那年,她在台北喝農藥自殺;所幸救回一命,被送回鄉下休養。
我很擔心媽媽的身體,卻又為她能回到我身邊而感到開心。
有一天,我在窗外聽到媽媽的呻吟,打開房門,只見她躺在地板上抽搐。親戚幫忙將媽媽送去醫院,我整個人愣住,久久無法回神,被奶奶打了一巴掌。「為什麼你沒有發現媽媽要自殺?她把農藥放在包包裏,你怎麼會不知道?」
幸好媽媽的命又被救回來了。但不多久,她又帶著姊姊和弟弟回到台北工作。
一年後,媽媽的精神狀況仍舊很不理想,奶奶決定帶我去台北探望她。上台北這件事令我開心不已,用心準備了許多禮物要送給媽媽。
出發前一天,叔公突然提早到學校接我。我很高興,想說奶奶真好,這麼快就要帶我去了,整路笑嘻嘻跟著叔公回家。
沒想到回到家裏,奶奶的一巴掌又打了過來。「笑什麼!你媽媽已經死了,你還笑得出來……」
聽到媽媽過世的消息,我的腦袋一片空白,連怎麼上車、怎麼到台北都不知道,只知道一路上一直哭。
人說:「無父也有母,無母也有父。」那年我才十歲,怎麼會就此無父也無母?
遺憾
再也等不到「下一週」
媽媽往生後,奶奶決定舉家搬到台北,由叔叔收養我們四姊弟。
終於到了朝思暮想的台北,我卻覺得沒有想像中的好,因為媽媽已經不在了。
升上國三那年,奶奶中風了,半身癱瘓,只能躺在床上。叔叔請了一位外傭來照顧她,外傭不堪奶奶長期打罵而走了,姊姊接手照顧一段時間後也放棄。
在四個兄弟姊妹裏,奶奶對我最兇,但我們的感情也最深。為了方便照顧奶奶,我搬到她的房間,每天幫她換尿布、餵飯、洗澡;除了上學,其他時間幾乎都陪在奶奶身邊。
一年多後我升上高三,叔叔為了讓我專心準備大學考試,又請了一位外傭來照顧奶奶,我才搬回自己的房間。
雖然奶奶有人照顧了,但她對我仍是相當依賴。每天放學回家經過她的房間,總會聽到奶奶的呼喚,但我卻快步走回房間,因為厭倦、怕了,壓力很大,我想要擺脫奶奶。
有一天,我餵奶奶吃東西,問她:「高興嗎?」她似乎不太想要回應我。我再問一次:「奶奶,我餵您吃東西,您不高興啊?」她才說:「每次叫你,你都不理我……」
當下,我覺得自己真不孝,趕緊告訴她:「下週考完試,我再來陪您好嗎?」
等考完試那週,我又因為貪看偶像連續劇,沒有履行對奶奶的承諾;我在心中安慰自己:「下週再去陪她吧!」
沒想到,奶奶等不到下個週末來臨,突然離開人世。
考上大學後,我搬離了家,住到學校宿舍。為了早日獨立生活,我努力念書爭取獎學金,但人際關係卻出現問題;與室友相處不好加上經濟壓力,我竟然出現自殺念頭。
我到學校諮商中心接受輔導。高中就學會的抽菸、喝酒,此時也更加依賴它們了。
付出
把「怨」化成「感恩」
「可以把對奶奶的小愛化作大愛,去照顧其他老人。」在學校社團博覽會中,我想起一位親戚曾經這樣告訴我;於是我走向「慈青社」,希望參與服務老人的活動。
大一暑假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在內科加護病房擔任志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到探病時間,總會看見一大群原住民家屬在外面等候,與一位老奶奶孤獨的情況形成強烈對比,因此我很常去陪伴這位老奶奶。
老奶奶需要洗腎,必須經過家人同意;醫院打電話給家屬,沒想到奶奶的兒子竟然不願意來看她。我不敢相信——竟然有孩子不要自己的媽媽!
媽媽過世後,我和叔叔嬸嬸住在一起,心裏一直有疙瘩。以前生病時,叔叔他們半夜帶我去掛急診,我覺得理所當然;但現在看到老奶奶的情況,我覺得自己好幸福,至少生病的時候,家人都在身旁陪伴著我。
叔叔嬸嬸撫養我們長大,為什麼我還會怨他們?如今「見苦知福」,我真的很感恩家人不曾讓我一個人面對病痛;對叔叔嬸嬸的感受,此後也漸漸改觀。
自愛
就會有人愛
在我內心深處,常常覺得自己不受喜愛——爸爸媽媽不要我,還拖累姊姊得幫忙賺錢養我們,連我自己都不喜歡自己。
來到慈青社,我開始嘗受到被人疼愛的感覺。剛開始,我很排斥稱慈濟師姑為「媽媽」,因為我愛我的媽媽,她的地位是沒有人能夠取代的。直到有一次,慈濟媽媽說:「上人要我們愛普天下的小孩,將每一個小孩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我很受感動,有一家人的感覺。
有一次聽林勝勝師姑演講,她說:「順境要有無常觀,逆境要有因緣觀」。想到自己在宿舍的人際關係很差,其實是自卑而排斥與人溝通;為了突破這個僵局,我勇於開口、放開自己,情況果真漸漸改善。
以前,總覺得自己是一陣佛、一陣魔——穿上慈青制服像菩薩,脫下制服還是會抽一點菸、喝一點酒。升上大三後,我承擔慈青社副社長,也告訴自己一定要把這套制服穿入心。
上人告訴我:「能夠自愛,則分秒都有人愛;若不自愛,那麼佛在面前也沒用。最重要的是自己愛自己。」此時此刻是開始,我期許自己要持續自愛且愛人。
最近,一位好朋友的父親往生,她一直覺得父親的死是自己的責任。我以過來人的經驗開導她——就在那一刻,我發現自己不再因為父親的死,心靈蒙受陰影。
如今的我,早已拋棄自殺的念頭,更懂得珍惜生命;也不會再把父母往生的事,怪罪在自己身上。因為我知道,活下來的人,有責任要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 May 13 Wed 2009 20:38
找到生命責任:自愛愛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