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番嘗試,一個驚喜--以基層醫療帶動慈濟志業

◎賴鈺嘉

從慈善事業踏上醫療工作,慈濟人開始以無上的願力推動四大志業。

而身為佛弟子的醫療工作者,我們則必須盡力去思考:如何從醫療工作來推動慈濟志業?在這一年半的歲月裏,奔走於醫院,巡迴醫療、義診、群醫中心之間,也撥動了心中不少的感觸。完善而高品質的醫療,當然需要有醫術高超的各科專科醫師為前導,同時也需要有齊備的基層醫療工作團隊,才能進行連續性、持久性的照護工作。

而我們更發現:從基層醫療來帶動慈濟志業,實在是一條簡單可行的路子。

概說慈濟醫學

在民智未開的古時候,內經就記載著:「古之治病,可祝由(註1)也。」論語上也書寫:「子疾病,子路請禱(註2)。」當時看病,許多是神巫祭禱的儀式。慈濟醫院在建立之初,就鎖定醫學中心為目標,實在是希望在醫療貧乏的東部地區,建立起高品質的健康維護工作,使落後偏遠地區也同樣能夠接受現代科學的福澤。

而醫學中心的設立,需要精密的儀器設備以及各種的專業工作人員,所以必須採取中式的建築結構,使各項設施不致閒置。這樣,也為東部地區帶來了無限的福祉。

可是,花蓮縣為一長狹谷地之地形,先天上不利於病患的奔走往來,尤其是慢性病病患,更是勞頓於途。於是,由家庭醫學科負起推展社區醫療及基層醫療的工作,希望能夠吸收經驗,做為以後推動「慈濟醫療點」的基礎;以精簡的人力、物力、設備,廣佈於村落鄉鎮,就近照顧病患,兩者並兼來帶動慈濟志業,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參與實務工作。

拓展基層醫療

在初期的工作上,我們首先展開「定期定點巡迴義診」。在為期九個月的期間,我們發現農村裏普遍存在人口結構老化所衍生出的「多重慢性病」問題以及「困難離鄉就醫」的現實。

我們曾經在東富村為一位中風的阿美族同胞,進行居家照顧以至看他脫離胃管、尿布的生活。我們也照顧過塵肺症而心臟衰竭的病人,在臨終之前仍帶感激之色。更有許許多多的「小病」,在簡單的治療以後獲得改善。

於是,當光復鄉士紳發起設立群體醫療執業中心時,我們決定走向民間,在政府的衛生所裏面,展開醫療工作,把持續性的醫療,延伸至醫院外面。群體醫療執業中心是政府為改善基層醫療工作,而把現有之衛生所人力、建築,改變為能夠執行診療業務之計劃。其中,一百五十萬的設備添購及藥品基金,皆由衛生署撥補,慈濟醫院只支援醫師人力。就此開展一個新的局面與挑戰。

我們希望能把高品質的醫療帶往鄉間。

落實衛生教育

時光匆匆,我們在光復鄉又渡過了八個多月。在這期間,除了病患人數明顯由一天十幾人提昇到一天百人左右之外,更高興看到病患開始建立正確的求醫與治療行為。之間,我們曾陪伴胰臟癌的病人與疾病搏鬥,有一陣子,甚至每兩天要往萬榮林場家訪醫療一次,目前已經由開刀以及謝銘鈞醫師的化學治療而穩定。我們也照顧過植物人楊先生,看著他安詳往生,也照顧他太太順利產下一子。村長的父親中風,我們也就就近照顧胃管、尿管,更經歷幾次進出醫院的翻騰。

這一段時間,我們體會了古書慎子所寫:「養性之道:莫久待、久坐、久臥、久聽。莫強飲食、莫大醉、莫大憂愁、莫大哀思。此所未能中和(註3),能中和者,必久壽(註4)也。」的確,許多的疾病,都是源生於不良的生活習慣。我們從基層的醫療工作,建立起與病家之間的信賴關係,更從這個基礎上,逐漸把正確的衛生知識介紹給病家,建立有益的健康行為。

教導飲食運動

墨子記載:「人之所得之於病者多方(註5),有得之寒暑,有

得之勞苦。」韓非子也寫著:「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脾胃,民多疾病。」以現代醫學的眼光來看,亦是如此。

肥胖、動脈硬化、肝炎肝硬化、心臟血管疾病、腸胃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莫不與飲食運動息息相關。所謂「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渣(註6)。」人當然不能長生不死,可是,節制飲食的確是養生的不二法門。有一位高血壓病人,經由持恆的運動飲食控制,體重減輕了七公斤,血壓也不再起落不定。也只有深入在基層醫療之中,我們才有機會指導病患,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行為改變。

從醫療工作、衛生教育、飲食運動之推展,我們逐漸做到了急性病的治療,慢性病的控制與改善,也照顧了一些醫療措施一籌莫展的病人。但是,那吞噬著人體的病菌,卻逐漸浮現為我們最終要去對付的病根。

傳播慈濟志業

千金要方上記載:「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在推動醫療工作中,我們逐漸發現普遍存在於人心之中的「欲」,實在是各種疾病的溫床,從「貪、瞋、癡、慢、疑」導出了許許多多的病症痛苦,以及醫生束手無策的疾病。

而要對治「欲」望這個病根,除了必須有醫療工作的奠基,衛生教育的深入接觸,更必須把慈濟「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導入社區民眾之中才能略盡其功。

在淳樸的鄉間生活之中,我們確信許多人仍然過著誠樸儉實的日子;許多人被煩惱所困而不知如何解脫,實在只是因為沒有明確信任的人,可以給予簡單易行的道路罷了!

我們發現,從醫療工作所建立起來的關係,是一項無價的寶貝;由於熟識,我們比較有機會做出引導的工作。於是我們開始嘗試從基層醫療來帶動慈濟志業。

以基層醫療帶動慈濟志業

眾生所在的地方,就是我們實踐菩薩道的地方。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以群體醫療執業中心的格局:兩百坪土地蓋一百坪(二層樓各五十坪),一百五十萬之設備藥品基金,一至二位醫師、三至四位護士、一位藥師及幾位義工師姊,就能組成小小的醫療團隊,深入基層社區之中,與民眾生活在一起,打成一片,同時有計劃地推展醫療、慈善、教育、文化四大志業,相信必然可以逐步以醫療工作帶動慈濟志業。

陳果夫先生在民國二十五年時就提出「衛生十大原則」:浴日光、暢空氣、慎飲食、重整潔、勤勞動、善休息、適環境、正思慮、調七情、節嗜慾。這些保生的原則,都需要我們從根做起,把預防的工作先行扎根,並把佛法帶入民間,使醫療工作更能順利推展。

基層社區是一個適合慈濟志業前往扎根的地方。如果能夠有更多人來規劃參與,正可以推動「慈悲喜捨」的慈濟精神以求淨化社會人心。(本文作者為慈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註:
1.祭祀、祈禱、以知病由
2.祈禱
3.不過度
4.長壽
5.多種途徑、方式
6.不留存食物殘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