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播福田.種福樹

◎證嚴上人

在大地上多種植一顆緣樹,則減少一處污染;人類心田多培養一分善心,則能清除一分惡念。

然而,人們急功近利,貪圖物質享受,忽視天地間的自然平衡;也影響世界上的和睦安詳。大地的禍害,起於人心的污染,所以說「心淨則土淨」,唯有反璞歸真,回歸自然,方能保護生活的環境。

人人應該「知福、惜福、再造福」,開源節流,並且廢物利用,把腐蝕化為能源,將垃圾變成黃金。

除了在綠意逐漸消失的自然大地上,要積極植樹來挽救大地的生機、涵養更多鮮活的水源、淨化我們不能須臾離的空氣之外;更不能忘了我們荒蕪已久的心地,應多種植福樹,以增進社會的祥和。

撒下慈悲種,播一方福田,植一片福林;來淨化人心,美化世界。願您我攜手同心,共造安和樂利的人間淨土!

▲社論

做大地的園丁補天的女媧

中國古老的傳統與神話或許不可靠,但中國古老的傳說與神話卻有其一定的智慧與用意。

以盤古開天的傳說為例,中國人對這神話幾乎人人耳熟能詳,不僅知道這位人類始祖為人類開闢出一片適宜生存的廣邈天地;同時也知道天地初成,渾沌初開,天空猶然破洞處處,盤古的夫人「女媧」毅然煉石補天,使得盤古的開天闢地工作免於功虧一簣。於是女媧煉石補天的故事從此傳為美談,並與盤古的傳說相互輝映。

這樣的傳說,真實性已不可考,其實傳說是否具真實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傳說背後所蘊藏的意義才值得我們深思。

神話有時是悲壯的有時卻是浪漫的,古老的傳說有時是悲劇、有時是喜劇。

「女媧」煉石補天的傳說後來被清朝的大文學家曹雪芹所延續備用。曹雪芹在他曠古不朽巨著「紅樓夢」裡,一開始就交代了「通靈寶玉」的「來歷」:「卻說那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煆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具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堪入選,遂自嘆自愧,日夜悲嚎慚愧。」後來這塊頑石被「茫茫大士」與「邈邈真人」攜入紅塵,而引出一段感人肺腑的小說情節。曹雪芹並有一偈云:「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這樣子的古老傳說以及這樣子的小說情節,或許大家會覺得荒唐可笑。但我們必須指出,天空破洞已不是神話,天空破洞已是活生生的不爭事實,我們所生存的地球上空,臭氣層的破洞正在快速擴大,如果再不設法補天,世界末日或許很快就不再只是科幻小說中的題材了。

當年女鍜氏煆煉出來的頑石,個個以能補天為榮,所以那塊自嘆無才補蒼天的頑石,才會自怨自艾,日夜悲哀。現在天空又告破洞了,女媧煉就的頑石已不足恃了,補天的工作,當然要落在每一個萬物之靈的頭上了。

中國人一向講究「天人合一」,所以非常強調「順天應人」,意思是說天道不可逆,人道不可違,人類怎樣對待大自然,大自然也會怎樣對待人類。近三、四十年來,世界工業先進國家都分別發出「大地反噬」的警訊,「無情荒地有晴天」,天地是否有情,端看人類是否有情,「天若有情天亦老」,今天南極的上空破了洞,青翠山巒傷痕累累,清澈的山川開始老化,空氣便得毒氣滿天,污濁無比,熱帶雨林每秒以數以萬公頃的速度消失,綠藍的地球逐漸轉換成灰寂的土地了,一個窒息的地球很快就要形成了,誰敢說荒地無情,誰又敢說天能不老。

「慈悲的心,綠化的手」,才能力挽狂瀾,「慈悲的心」是心靈的綠化,「綠化的手」是環境的綠化,而不論心靈或環境的綠化,必須掌握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勿以事小而不為,不以善小而不做,能如此,你我都是大地的園丁與補天的女媧了。

▲甘露清涼

人有二十難--心行平等難(十四)

◎證嚴上人

前面談過「不輕未學難」。對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別人,如果有了貢高我慢,時常都已為自己高人一等、比別人能幹,那就大錯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學不會時,就認為「能幹是你的事,學不會是我的事,你不用看不起我,我也不必看得起你」,這是「卑劣慢」,同樣也是不對。

聰明不等於有智慧

學佛者要學會時時尊重別人,縱然自己才高八斗,也不可以輕視無學識的人。俗話說「行行出狀元」,不一定是懂得很多理論的人,才能發揮良好的人生功能。若懂理論卻不懂事相,那也是無濟於事呀!有些人不識字,什麼長篇大論的道理也不懂,但是他知道要如何做人、如何努力做事;知道如何做人,他就是好人,懂得如何做事,那就是好事。沒有做錯事也沒有做壞人,這樣的人生就是美好--沒有錯誤的人生。

現在的社會有很多智慧型的犯罪者,他們懂得很多理論,很會鑽法律的漏洞,因此,他們犯的都是傷天害理、驚天動地的錯誤。所以,我們不要自以為很聰明而去輕視別人愚鈍。聰明的人往往會漠視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在世間不光是要「不輕未學」,而且不要有「慢心」--能幹者切忌自我貢高,而能力差者也不可有卑劣慢,因兩者都容易漠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學佛先要學覺有情,覺悟世間的事、理,而且必須事理融圓,這叫做覺悟。若能事理融圓,就能廣結善緣;若是只懂得教理,而不能和別人和睦相處,不得「人和」,這就不是真正的覺悟。真有智慧的人會擴大心胸,容納一切人與事物

!所以說,能夠器量寬弘,就是福慧雙具。

「器量寬弘」就是肚量寬大可以容納多人,好的會欣賞,壞的也能容忍;人人在我的心目中,都被包容無遺。就像天覆蓋萬物,地承載萬物一樣,要有天地般寬闊的心胸,才不會有貢高、或卑劣慢的心態,這就是出於內心的福德。

親疏平等對待難

另外,還應努力的是「心行平等」,佛陀說:「心行平等難」,凡夫的心行若要保持平等確實不易。佛陀說,是凡夫,心就難於平等。但是我們甘於做凡夫嗎?人人都希望超凡入聖,要不然我們學佛所為何來?學佛就是要學得心如天地,任何細微的物品,都不會被排斥;再大的物品,大地還是穩穩重重的承載著。我們的心地要像天地乾坤一樣,不可排斥任何細微之物,也不可拒載重物。總之,心量要寬大,不管是富有、智慧或者貧困、愚鈍的人,我們都以平等心對待他們,尊重愛護他們,這就是「心行平等」。

但是,佛陀說「心行平等難」,可見凡夫的習氣很重。現在很多人提倡愛心,可是要人不起煩惱,使人的心行完全平等,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人都有自己特別喜愛的人,關心自己所關愛的人,在社會上這種情形是很常見的。孔夫子也有自己特別偏愛的弟子,他最偏愛的人是顏淵。孔子是位聖人,為什麼他也有「最愛」呢?因為顏回聽孔子的教誨可以聞一知十,子貢曾說:「我是聞一知一,但是顏回卻是聞一知十。」所以,孔子對於他的弟子也有高低之分,分別的標準是依照他們能接受多少教誨而定,這就是「分別」呀!

為無緣、有怨者祝福

佛陀告訴我們,人要做到完全平等待人的程度,實在是很難;連孔夫子都難以做到了,更何況是凡夫的我們。甚至,佛陀對他的弟子也有親疏之感,如對阿難就覺得很親近,因為佛陀的生活起居都是由阿難來服伺,所以,他對阿難倍覺親切。而對提婆達多,他也會有無可奈何之感。阿難非常體貼佛陀,佛陀的舉止行動,對阿難而言都是最重要的引導指標,而提婆達多則是處處想要陷害佛陀。然而佛陀對提婆達多的迫害毫無怨嫌,並加以包容,我們讀「法華經提婆達多授記品」可知,提婆達多將來成佛的時間比其他弟子還長,盡管佛陀能以平等心,以德報怨,但是在生活當中,他也經常覺得無可奈何。看看佛陀,他也有這種難題,更何況我們現代的凡夫呢!

不過,我們要學習佛陀的包容,以德報怨,即使很惡劣的弟子,佛也幫他授記祝福!對於無緣、有怨的人,我們要默默地為他祝福,祝福他將來得大福德,若能如此則叫做「心行平等」。因為世間本來就無法很平整,看看大地,若是萬

物都是平平整整,那就不是人間了。有高山深海、物質有大也有小,外面的建築物高低不齊,連庭院青翠的草木也是高矮不一呀!這和人心一樣,人的心地也有高低、軟硬,不過,既然要學佛,就要儘量自我警惕,把自己的心念調整好,對人只有關愛而沒有怨恨之念。雖然對某些人覺得無可奈何,但是,也要本著寬宏雅量以對,不可有怨憎之心,不要說「我怨恨你」這樣的話。我們對一個人抱著「無可奈何」的心態,是還有教導對方的心量,若是恨他、怨他,就會結下更深的不善緣,今生、來世、無數生的惡因,就會連連綿綿地結下去。

培養無分別心

春天的氣候多變化,昨天是風和日麗的天氣,而今天卻是風雨綿綿,前後不過二十四小時,但天氣的轉變竟然這麼大,這是自然界的變化,人心也是如此。對於人的心,佛陀常常這樣告誡我們--要心靜如水,但是水面也難免會起波浪!

佛陀說;「心行平等難」。要每個人看到外面的境界時,心念都完全平等,這確實是很困難。譬如昨天的天氣與今天的天氣,明明是不一樣,若硬要說一樣,的確很難。外面明明有雞啼鳥鳴的聲音,若要說成寂靜無聲,這也是難呀!其實,外面的境界在變動時,我們的心自然的就會隨境而轉動,這是很正常的。冷、熱、風、雨,隨著外境的變化,我們的身心也都會起分別作用;但是佛陀說,要沒有「分別心」。

如何才叫做無分別心?近來有很多人熱衷於修行,有人喜歡跑道場,他們認為修禪念佛,才能達到修行的超越境界,甚至認為自己修行的法門才是真正最究竟的,才是佛的教法真傳。而慈濟的委員都很認真地做慈善的工作,不畏辛苦、盡分盡力的去勸募、救濟,有人便會批評道:「你們懂多少佛法?你們只是修福而沒有修慧!」像這樣就是起了分別心。假使我們的委員也和他們唇舌相爭,說:「我們做的救貧是修福,教富就是修慧啊!像你們只顧自了,那是有慧無福,有什麼用呢?」若是如此的針鋒相對,也是叫做分別心。

我們要知道,佛的教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這是為了普應社會大眾的需要,修行人是要順應環境而不隨它轉。我們有這個因緣生於世間,得聞佛法,又能造福人群,因此要懂得惜福惜緣。有這群發心的菩薩行者,我們尤其要好好珍惜,借重大家的因緣和力量,來成就菩薩的志業。大家和志同道合的人,要互相珍惜緣分,努力地造福人群。若沒有這分因緣也沒有相同的志願,就不要起分別而和他人爭執或免強他人,這便是無「分別心」。

施受貧富皆平等

佛陀在世時,不斷地鞭策弟子,比如說「行布施時,要以平等心

去布施;受施者,也應以平等心受施」。當時印度人的生活水準貧富差距極大,有的人非常貧困,有的卻極為富有,現在的印度仍是如此。你們若去印度觀光、朝聖,就會看到許多流浪街頭、衣衫襤褸的人,像這樣飢餓貧困的人,到目前仍是存在;而富有的人,卻能用金銀玉器來裝飾他們的華廈,自古至今,印度人的生活還是沒有改變。

當時,佛陀和僧眾接受國王、大臣們所供養的佳餚美味時,是抱著平常心接受。只要肚子填飽,他就歡喜感恩地為他們說法,從不多求。那時也有極貧困的人,像貧婆,她身無一物,但是很想供養佛陀,看到大家以油燈莊嚴佛說法的道場,於是她剪掉自己的頭髮換來一盞油燈,佛陀對他也是無限的讚歎。因此,受供養人,不管有錢人布施的物品有多好,沒錢的人以何種心意供養,都應以同樣的心--感激與感恩來報,這是受施者應有的「心行平等」。

布施的人,像有錢人以金縷衣誠懇的供養佛陀,而貧婆從身上的舊衣撕下一塊布,也是盡她所有,以最虔誠的心來供養佛陀。兩位布施者都以虔誠的心,盡心盡力供養,這也是「心行平等」。

供佛與施貧功德平等

過去,彌勒菩薩供養難勝佛之後,又布施一位乞兒,然後把剩餘的東西給狗吃。那時難勝佛看到了,就非常喜歡的讚歎彌勒菩薩說:「供佛和布施乞兒與狗,功德平等」。因為他供佛時,是以恭敬心供養,布施乞兒是抱著憐憫心、愛心,而布施小狗時是以施捨、無所求的心來布施,所以,難勝佛說,布施狗的功德和供養佛的功德平等。但是一人都說:「我們布施給修行得道的人,功德比較大!」其實,要看布施的人,是以何種心來布施,最殊勝的布施是不計代價的付出且不求回報!雖然供佛的功德很大,但是若有求功德的心態,就不是心行平等的供養。

記得很多年前,道源老法師仍建在時,因的人只修福,沒有修慧,您認為呢?道源老和尚說:「布施給貧困的人,和供養法師功德平等,甚至布施貧困的人,功德比供養法師還大,是福慧雙具!」這是道源老和尚回答信徒的話。

有的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布施給貧困的乞兒,比供養法師的功德還大?道元老法師說:「因為你供養法師,是抱著有所求的心,而布施貧人乞者是無所求的,只因有這分誠懇的愛心,由慈悲而生智慧及無所求的平等心,所以功德很大」。由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知道什麼是「心行平等」。人在多數時候都有分別心,若能盡力而無所求,不起分別,才是修行的正確心態,也才是佛陀教育我們的「心行平等」。

▲慈濟訊息

每一天都是感恩的開始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農曆八十一年二月十九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剛才的慶生會,每個人都抱著那份虔誠、感恩的心,來為這個月的壽星祝福;在慈濟大家庭中,一人生日就萬人慶喜,大家都以歡喜心來祝福壽星們無量壽。

今天我們為別人祝福,下次換別人為我們祝福,這就是慈濟大家庭的可愛溫馨之處;有句話說,人多氣旺福就大,慈濟四大志業就能成就在你我的面前。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來一趟人間,所做的事情不是短暫的、臨時的,而是希望現在所做的事,將來的人也能一代接著一代的做下去,所以慈濟四大志業可以說是千秋百世的大事業。

委員聞聲救苦,佈開菩薩網

慈濟四大志業中的慈善,也就是濟貧的工作;全省各地有不少在暗角的眾生,需要慈濟這個團體的委員、會員的眼睛、耳朵去看去聽。如果有人聽到那個角落有需要幫助的,就把這個訊息傳遞給委員,委員們會將它傳遞回本會,這就是菩薩佈網,我們會趕快去做聞聲就苦的工作。

諸位,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今天是農曆二月十九日,有人說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也有人說是觀世音菩薩的出家紀念日;更有人說是觀世音菩薩成道的日子。

究竟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或成道的日

子呢?說實在的,連我也不知道。

為什麼呢?其實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他在過去就已經成佛了,他倒駕慈航來人間,是為了幫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的。

釋迦牟尼佛要在人間成佛,必須有很多的菩薩同時出現在人間,來幫助他推動救世的宏願。就如同慈濟志業在做救貧教富的工作,必須要有很多人來攜手同心,救濟眾生一樣。

有很多人看到我都會說:「師父,您很了不起啊!你把慈濟做的這麼好,對台灣的社會幫助很大。」我都以同樣的一句話回答說:「一個人在能幹,也做不了多少好事,是需要靠眾人的力量互相幫助的。」

慈濟志業是如此,何況佛陀在二千多年前示現在人間時--他成佛之後開始說法,華嚴會上有無量無數的菩薩現身在會上聽佛說法,這些菩薩到底是什麼時候成佛成菩薩的呢?

紀念觀音,為讓眾生有跡可循

沒有人知道。因為他們都是在無量劫之前,就開始施行予樂拔苦的力量,何況說觀世音菩薩在釋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就以現菩薩身在人間了;所以他到底是在那一月、那一日出生的,沒有人知道。

但我們都是凡夫,凡夫要學佛,必須要有現跡的形態,意思也就是說,要有足跡讓人們跟隨;而這個足跡,就被凡夫訂為某月某日是觀世音菩薩的什麼紀念日,其實是無始啊!

無始,也就是沒有開頭。觀世音菩薩那一天生日我們並不知道,不過由於凡夫需要啊!所以就把今天訂為觀世音菩薩的聖誕紀念日。

既然我們都很崇仰觀世音菩薩,那麼在這一天,每一個人都要有警惕自己的心,提醒自己在今天要付出對觀世音菩薩崇仰的行動。

今天早上有一大群人朝山進來,這是表達他們對觀世音菩薩崇敬的行動。不過真要紀念觀世音菩薩,並不是一年才三次--所說的三次,就是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

我們周圍充滿了觀世音菩薩

我們不只是一年紀念三次而已,甚至要每天紀念,因為觀世音菩薩在我們凡夫的心目中,是最完美的人格;他充滿了愛,他偉大的心胸包容了普天下的眾生,他聞聲就苦,慈眼視眾生。

他聽到那個地方,有苦難求救的眾生,一定不辭辛苦的隨類現行去救助他,所以在普門品中也講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身,與眾生同事度。

「同事度」是什麼意思呢?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從事職業、事業,其實每一種事業或職業,在周圍都有觀世音菩薩的存在--只要有人能做我們的榜樣,有人能開導我們走上正道,我們就要把它當成觀世音菩薩一樣的尊敬。

他人的人格比我們超越,我們就必須向他看齊學習,所以有句話說:「人人觀世音,個個彌陀佛」意義也就是在這裏。只要你用阿彌陀佛的心來看對方,那他當下就是彌陀佛;只要你用觀世音菩薩的心,把他當成觀世音菩薩來看,那他就是觀世音菩薩了。

不只是對方是阿彌陀佛、是觀世音菩薩,老實說,時時刻刻我們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我們與其祝福凡夫為菩薩訂的生日,倒不如回過來互相慶祝彼此的生日。為什麼我們不慶祝彼此自性觀音的生日呢?

有生命的日子,值得感恩慶祝

慶祝自己的生日就是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給我們這個身體。

坐在我面前大多數是女士,相信你們一定清楚,懷孕的過程是很辛苦的。

所以說要感恩啊!我們的生命是從何而來的呢?父母生育我們並不容易,他們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才有我們今天的生命功能,既然我們來到人間,就必須愛惜生命。而且父母並不是把我們生下來就好了,他們還必須付出無以計量的心血,從一個月、兩個月到我們一歲、五歲……,直到我們長大成人。

天下難為父母心,說實在的,天底下最難割捨子女的,就是父母的心,所以我們一想到生日,就必須慶幸、必須感恩,慶幸感恩父母生育我們一個很健全的身體,我們才能自在無礙的生活在這個社會上。

感恩父母生予我們健全的身心和頭腦,我們才能取之於社會,所以我們必須趕快回饋社會;像這樣自我覺醒的自性觀音,才是最靈感的觀音。因此,今天我們除了慶祝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更應該慶祝我們今天有健康生命的日子。

「生命」是「有生命的日子」,而並不只指剛剛我們在慶生會中慶祝的壽星的生日。老實說,坐在這裏的每個人,今天都是該慶祝的生日;因為你們都正在發揮生命的功能。

生日,也就是生命活動的日子。我們的生命能夠活動在社會上,我們就應該要發揮生命的功能,我們不只要回饋父母、感恩父母,而且要回饋社會,感恩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我們要時時付出愛心,不只是對父母盡孝,對普天之下的眾生,我們也都要感恩。

幫助人的人要感恩受苦的人

我常問委員們:「有很多在山巔、海濱的苦難的眾生,你們去幫助他們,他們是不是要很感謝你們啊?」有些人會說:「是啊!這是應該的。」但大部分人卻說:「師父,是我們應該感恩他們才對啊!」

我問:「你們怎麼知道要感恩他們呢?」他們

回道:「師父,你不是常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嗎?有苦難的眾生,才能成就菩薩道啊!因為有他們在受苦,我們才有機會去幫助。」

我說:「的確,因為他們受盡了苦勞,你們才有磨練的機會,磨練出這分菩薩的形態,你們應該感恩他們。」所以說,慈濟是抱著感恩心來幫助一切眾生。

醫生要出名,必須有重病的患者;所以醫生必須感恩患者,當然患者更應該感恩醫生,如果只是單向的感恩,那是不美的。人生就是要彼此感恩--能做幫助人的人,要感恩被幫助的人接受你的幫助;而被幫助的人,也要感恩幫助你的人。

慈濟世界中有好多的人在幫助我推動志業,每當我接到幫助我的訊息時,我都會滿懷感恩,隨口說聲:「我好感恩啊!」;但是現在有很多人都很有智慧,我還沒開口說感恩時,他已經搶著說:「師父,我很感恩你」。

我說:「應該是我感恩你才對啊!因為你幫助我」:他卻說:「師父,應該是我感恩你,因為有慈濟志業,我才曉得做一個幫助別人的快樂人,讓我每天都很快樂。」這就是人生最美的形態,在這個時刻,你我都是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另外有一個名稱叫做「觀自在」,觀世音是對眾生而言,耳朵聽到那個地方有求救的聲音,救趕快去幫助他;只要是看到、聽到,他就會不忍心地立即去做救人的工作,這些都是付出。

千眼觀世音,覺性觀自在

而觀自在呢?是對自己。自己的心理需要修持得很自在,不管遇到任何環境都能歡喜接受。當別人讚美我時,我必須警惕自己要縮小、在縮小,千萬不能膨脹。

所以說,遇到別人稱讚我們的時候,如果能縮小到若有若無時,不管放在任何地方一定都很穩當,如此你就一定得大自在。

話又說回來,當你不斷的付出時,最好是不要有求得別人感恩、讚美的心理。反而我們要自我警惕;我做的夠不夠?能不能獲得眾人的共鳴?當別人讚歎我時,我並不覺得歡喜,別人嫌我時,我也不生氣,寒冷時我很自在,炎熱時我也能適應,這就是自在啊!

不過剛才停電時,我卻無法自在,為什麼呢?因為我講話後面就聽不到了。有時我們必須配合世間法,在場的有五千多人,如果沒有這些電源、音響的設備,我怎能講話呢?你們也無法聽到我的聲音啊!由於剛才停電,所以我才知道感恩,感恩這些由眾人智慧結合製造出來的設備。

尊重本性,喚醒自性觀音

我希望大家都要記得,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紀念日,老實說,觀世音菩薩的出家日,應該是無始以來。既然是無始以來,亦即是無時無刻了;因此無時無刻,我們都要感恩自性觀音。與其向外

去求觀世音,不如回過頭來尊重人人的自性觀音。

農曆二月十九日,不管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出家日或是成道紀念日,總而言之,都是佛教中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紀念這個日子,就應該要把自性觀音喚醒。在座的有五千多人,如果你們從今天開始學做觀世音菩薩,相信不僅台灣有救,天下也有救了。

今年是慈濟的國際年,慈濟從成立到現在已歷經二十七年了,二十七年的時間,所走的路很長,現在我們應該跨越台灣的天空,推展到國際--對國內我們推動慈濟文化下鄉,在國外則積極宏揚慈濟精神。

我很感激諸位大德,感激委員的殷勤,也感激會員的愛心。委員們服膺我的教育,以誠以正來從事濟貧教富的工作,做到讓社會大眾信任;而會員們則抱著愛心來鼓勵委員,讓委員們有信心且全家投入。

慈濟清流普獲肯定與回響

去年一年,行政院勞委會和新聞局與我們共同主辦了二十五場的幸福人生講座,慈濟的精神文化普遍獲得了大眾的回響,尤其委員們的現身說法,更讓大家感動。由於去年大部分的場次都在市區,今年他們再次主辦,希望能普遍到各鄉鎮去。

委員們的現身說法,令很多人感動,因而覺今是而昨非,改過向善。比如有位女孩子,對父母很不孝,她來了一次花蓮,聽我說:父母恩重難報,做人如果不懂得報父母恩,就不是真正的「人生」,而是一般的「眾生」。

她聽了之後反省--到底自己是人生還是眾生呢?她猛然發現,自己只是眾生之一啊!

人是眾生的一種,只要是有生命、能生活的,都是眾生。不過我們如果只做一個會吃飯穿衣的眾生,實在很可惜來人間白跑一趟啊!

我常說「萬善孝為先」,當時我正在講「父母恩重難報經」,她聽了之後發現自己完全錯了,所以非常的懺悔,並於懺悔後,痛改前非,除了努力改變習性,成為一位賢妻良母、乖女孝媳之外,並且在公開場合現身說法,教化大眾。我時常說:過去犯了錯沒有關係,最重要是現在能虔誠發露懺悔。

當下改過,是真正發露懺悔

有些人照懺悔文一字不漏的唸,等到拜完佛,合上經本之後,又開始罵人。因為她在唸經課誦時,小孩子吵來吵去,先生也在那裡么喝來么喝去,愈唸心火愈大,好不容易唸完,海青脫掉,就迫不及待地破口罵人。諸位,剛剛她還在懺悔口業,卻把經文一合上就開始惡口了,這樣的懺悔是沒有用的。

真正的懺悔,是把自己過去的錯誤,當著眾人的面前發露出來--我的錯誤可以給人做借鏡,但

從現在開始,我要改過。這樣才有用啊!因為有人做證,我們才更有動力求進步啊!

我們有很多委員,她們都很勇敢的站在台上,當著眾人的面前,把過去的錯誤說出來。一般凡夫的心態都比較愛面子,做好是唯恐別人不知道,做了錯事卻怕人家曉得,但慈濟的委員卻不一樣,他們能勇敢的說出錯誤;因為我們要學賢做聖,就必須抬頭挺胸,過去的錯誤不怕別人知道,現在能改過重新做人,就能夠抬頭挺胸,這才是發露懺悔。

像這樣現身說法的懺悔方法,把佛教信仰精神生活化,讓大家能夠了解,喚醒社會大眾患有相同毛病的人也可以改過來,所以有很多人因為委員們的現身說法,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對內推展文化下鄉,對外邁向國際化

其實很多事都只是人的一個觀念而已,觀念一改變,又有什麼好計較的呢?這就是精神生活文化。因此勞委會也一直希望今年能再次合辦,到各鄉鎮去宏揚慈濟的精神文化。所以慈濟今年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文化下鄉」。

這就向一棵樹一樣,樹上的枝葉能發芽茂盛,樹下的根能伸入地層,如此這棵樹一定會成長得更大。台灣是慈濟的大本營,現在我們要向下扎根,所以要向各鄉鎮推展慈濟精神。

剛剛我們也聽到英國的委員現身說法,即使是在天邊海角,她還是不忘散播慈濟的種子,雖然她人在英國,但這顆種子仍是結結實實的種下去;我們聽了感到很溫馨也很放心。

比如去年大陸水災很嚴重,我們不忍心見眾生受苦難,所以突破重重的困難,集合了大家的愛心和力量,去救助大陸。本來大陸方面已經不發給佛教團體台胞證了,但是慈濟要到大陸賑災,他們卻很歡迎。因為慈濟有一份很誠懇的心,抱著愛心要去救濟大陸水患災胞,所以他們很歡迎,為慈濟開放佛教團體到大陸去的限制。

剛才慈華委員也說,大陸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在英國的華人,看到大陸當局同意慈濟到大陸去,覺得非常驚訝,因此詢問新華社,得到的答案是:慈濟不為政治,而是抱著一念的愛心。

不過在國外推動慈濟工作也是很辛苦,看看國內的委員在做慈濟,有時都會遇到重重困難了,何況是在國外呢?

他們在國外是在拓荒,看他們的辛苦,就讓我想起二十七年前我要墾荒的心路歷程,也是和他們現在一樣啊!所以我很能體會他們的心情。

慈濟要邁向國際化,就必須要有肯付出辛苦去拓荒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表示敬意。在台灣的委員,隨時都可以回來花蓮,而他們遠在英國,想回來一趟,必須坐上二十個小時的飛機。

她向我說:師父,我每天都在想你。我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只有真的想到慈濟的精神,才會把一

切的辛苦、委屈忍下去、吞下去再把他消化開,而且勇猛精進的再向前邁進。

同心同志,使我們心連心

英國是這樣,當然美國也一樣,在加州也一樣啊!除了委員之外,他們還對青少年施以教育,組成一個慈濟青少年團。

有的青少年,因為父母親不在身邊,所以我們的委員把這些孩子集合起來,開了很多課程來教育他們,培養他們的愛心和感恩心,讓他們能夠生活在正軌上。

今天也有一位馬來西亞的法師來參訪慈濟,他到我們的醫院看看,也看看台灣人對慈濟的熱誠,其實馬來西亞人對慈濟的熱誠,並不輸給台灣人。

不久前,馬來西亞的葉委員回台時曾向我說:師父,馬來西亞的人雖然有些很貧窮,窮到三餐都成問題,但卻發了一個願--要生生世世跟著師父。她今世沒有錢怎麼辦呢?他說可以不吃飯,但不能不做慈濟,因此每天投五分錢於撲滿中。

其中有個老人,有天晚上上床後,翻來覆去都睡不著覺,後來他猛然想到今天少做一件事,趕快爬起來在衣袋中找出一枚五分錢,投到撲滿中,結果一躺到床上一覺到天亮。可見他們對慈濟是多麼的貼心啊!

葉委員又再告訴我,他們現在一直在存錢,存到有一張飛機票的錢時,要來看師父,這是他們這一生中最大的心願。

可見普天下都有我的知心,普天之下的人都跟我心連著心,我們並不是這一生才結緣,深信在過去生中,我們就已經結下了這分慈濟緣,所以他們才會一聽到慈濟,就起了歡喜心,這都是緣。

諸位,慈濟在台灣是要把精神文化推展到鄉間去,但單靠師父和委員的力量是不夠的,今天在座的有五千多人,如果你們都能來推動慈濟的精神文化,相信這股力量的影響,一定很廣很大。

環保與綠化,也是文化的表現

文化的層面和種類很多,比如環保綠化也是文化的一種--我們應該珍惜資源。二個月前,我們醫院的環保小組成立,有一位護士報告,據資料統計,每一位嬰兒大約需包兩年的尿片,如果包紙尿布的話,兩年內需為他砍掉許多大樹,因為紙漿的來源必須砍樹啊!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樹木,夠我門砍幾年呢?請大家回想,我們小時後所包的尿布,都是取自舊的汗衫或是老人不用的綿褲,用老人的衣褲包嬰兒,不僅祝福嬰兒長壽,也是惜福植福的一種,一塊尿布髒了,洗洗曬乾還可再用。

在慈濟世界中,也有很多小菩薩把包尿布的錢,節省下來給我蓋醫院。上次我去彰化,有一位可愛的小女娃向我說,他要賺錢給我蓋醫院,我說:「你要怎麼賺錢呢?你幾歲了?」他回道:「我三

歲」。

我問他如何賺錢,他說沒有包尿布賺十元,早上睡醒沒有哭賺十元、睡覺沒有尿床也賺十元--他眼睛一張開就為我賺三十元了。

我就把這件事說出來,有位五歲的小女孩聽我這麼說,回去就向弟弟說:「哦!弟弟,你不能包尿片啦,要給師公蓋醫院。」

等到我再次去台中時,看到兩個小娃,小的還走不穩,大約只有二、三歲,他們在我面前跑來跑去要引我注意,我向他們招呼說:「過來,來這邊坐。」五歲的姊姊抓住機會向我說:「師公、師公!我的弟弟不包尿片,要給你蓋醫院。」

他媽媽向我說:上次師父來台中說到包尿布的故事,姊姊回去就叫弟弟不能包尿布,說也奇怪,從那天晚上開始,弟弟再也不肯包尿布了,一包上就拉掉;這樣他也省下四千元來給我建院。

另隔了一個月,有一位老阿媽拿了一個存錢筒給我,說是尿布錢,我說:「你的孫子也不包尿片了嗎?」她說:「不是啦!孫子才四個多月,我不給他包紙尿片,我都是用布當尿片,這是我洗尿布的工錢。」

諸位,你們如果是為人祖母,或為人父母,就應該響應不要用紙尿片,因為紙尿片會造成污染,再說紙漿的來源必須砍伐樹木啊!我們的地球需要氧氣,而樹木可以散發氧氣,根據專家研究分析,一棵大樹可以供給二百人所需要的氧氣,把污濁的穢氣吸進去,將新鮮的氧吐出來;現在的人都在提倡室內盆栽,它的作用也就是如此。

垃圾資源回收,所得捐助公益事業

因此我向大家提倡綠化,希望大家把垃圾分類,如果垃圾不分類,到時候會愈積愈多又沒地方倒。所以,我希望家家戶戶能夠把垃圾分類,人人都能動手將垃圾分類,就能把垃圾變成黃金。

你們做資源回收,將這些賣垃圾的錢捐出來,把垃圾便磚塊,將來這些建築物中,就有很多的磚塊是你的了。希望大家把日常生活中能夠回收的資源,好好利用,共同來建設慈濟四大志業。

有抽菸的人也應該要戒菸了,你們可以準備撲滿,把香煙的錢捐給慈濟做建設。如果每個人都能響應的話,也許將來可以成立一間「戒菸福田教室」;吃檳榔的人也可以照樣做啊!

垃圾可以變黃金,改掉不好的習慣可以造福,這就是慈濟的文化,希望慈濟得精神文化、教育,能普遍於社會,美化人生。

時間過得真快,一切盡在不言中,來此的各地人士都是有緣才能共聚一堂,希望大家把慈濟人的身分建立起來--慈濟人的文化美德是要互相感恩、彼此相愛、互相勉勵,改掉浪費的習慣,提倡節約造福,如果能節約,地球上的資源及樹木才能充分保留,我們的生活品質也會更好。

在此虔誠的祝福你們福慧雙修,阿彌陀佛。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向這群菩薩致敬

◎靜淇

您是否知道有一群啟聰學校聾啞的孩子,走了幾公里的路,為的只是送一束野菊花,表達他們對慈濟的一分關心嗎?您能否相信,這束花竟然義賣到五千八百元嗎?是的,有很多人都知道,而且目睹了這件事。這是發生在三月二十二日「春滿人間親子健行園遊會」上的真人真事。

這場由台中市政府、台中市公私立托兒所以及慈濟基金會所主辦的親子健行園遊會,吸引了近二十萬人參與,場面轟動、精彩、感人,堪稱是中部地區空前的盛況。忘了誰說過一句話:「每個成功的故事後面,都有一段艱辛的奮鬥過程」。就如同在這次的園遊會背後,有著委員們有著無數的汗水和辛苦一樣。

為了籌辦這次活動,中部地區的慈濟委員幾乎全部動員,且早在一、二個月前,就開始厲兵秣馬。活動組林美蘭師姐、天天駐守台中分會運籌帷幄,負起全盤的策劃聯繫,據說她自農曆年過後,還沒在家好好吃頓飯。

公關組的美華師姐,更在榮獲創業楷模的夫婿沈文振先生的陪同下,逐一拜訪了台中工業區的企業界人士,獲得廣大的支持與迴響。負責清潔組的賴薛淑真師姐,更是帶領著一群環保小尖兵,天方夜譚似的,在二十萬人潮的踐踏下,地上竟然找不到一丁點的垃圾;隻字片紙又怎能道盡汗滴腳下土的辛勞?

曾有人形容瑣碎的總務工作,就像是管家婆一樣吃力不討好,但在蕭惠特,慈親這對菩薩道侶的智慧、幽默下,竟然化繁瑣為簡要,消弭了可能因緊湊、煩人而引起的爭執,真是把管家婆的角色,發揮的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值得大家感恩,歌頌的人與事。如二十一日晚,負責守夜的朱以德,余金山等師兄們,他們為了維護會場的安全以及指揮漏夜進貨的車輛,在春寒料峭,露冷星稀的夜晚,竟徹夜未闔眼,這分堅忍盡責的態度和精神,足為年輕一輩的楷模。

當然,負責文宣、財物、義賣、佈置、維持秩序……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犧牲奉獻也都值得我們喝采。

園遊會當天,正直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日,記得上人曾說過:「每個人都與觀世音菩薩有著同等的慈悲與智慧,觀世音菩薩有多少愛心,我們也同樣有多少愛心;觀世音菩薩有多少力量,我們同樣有多少力量」。

走筆至此,在淚光中,我彷彿又回到當天的盛況中--我清楚的看到二十萬尊觀世音菩薩。

▲慈濟訊息

佛心流泉--少女的祈禱

◎靜暘

「少女的祈禱」是一首世界名曲,記得民國四十八年,名舞蹈家蔡瑞月老師率領學生舉辦發表會,舞出「少女的祈禱」,優美的音樂配上美妙的舞姿,令人感到無比的純潔和清新。當時,年輕的我,便深愛著這首曲子。

過了幾年,結了婚,有了家庭,再也沒有閒情逸致去欣賞這些名曲舞蹈之類。有一次,忽然,「少女的祈禱」悅耳的音樂聲,竟在大街小巷口響起,我跑道窗口探個究竟,奇怪,優美的樂聲竟來自一輛粗笨、骯髒的垃圾車!自以為高傲得我,看到垃圾車,不屑一顧,直喊傭人:「快去倒垃圾」,內心也為「少女的祈禱」叫屈。

隨著歲月的流轉,因緣的牽引,由自我陶醉、自我享受的日子裡,被靜熙師姐引進,踏入慈濟。記得當時,幼稚無知的我,「行善」只是想捐舊衣服--為了追求時髦,滿衣櫥的衣服要淘汰、丟棄可惜,捐了較安心吧!後來,由探訪貧戶個案,才發覺往往他們家中的髒亂,是撿回人們丟棄的衣物堆積造成,因為衣服尺寸、款式不合,無法穿用。我才領悟到上人的教誨:「少買一件衣服是惜福,節省的金錢利益人群是造福。」

平時,上人開示總會語重心長的一句:「多用心啊!」教育弟子開門時,「心」用在手上,走路時,「心」要擺在腳底下,無非是要我們愛物惜福,希望讓身邊的每樣東西的生命也能「延年益壽」,既養成節儉的美德,也能減少垃圾的產生。

很多人都說,將來要求往生極樂世界,因為那而黃金鋪地,風吹樹上音樂響,鳥叫有如法音宣流……,人人嚮往西方的一片淨土,埋怨眼前身處的五濁惡世--說人心不古世態險惡,說空氣污染見不到青天白雲,說垃圾成堆、一團髒亂……。可悲的是,我們凡夫心,何嘗不是填滿著貪、瞋、癡、慢、疑,無一時刻是清淨自在啊!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心中滿堆垃圾,不懂心靈的環保,如何使得「國土淨」?

上人教導我們「用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若每個人能拿出愛心,彎下腰去撿拾、去實行垃圾分類,讓垃圾便成黃金,利用垃圾回收資源,來造福人群,當下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清淨、幸福、黃金鋪地的極樂世界!淨土在眼前,淨土在身邊,如果只想追求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的西方極樂世界,那好遙遠哦。

多年來,有了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機會,自己也成長不少,以往聽到垃圾車播出「少女的祈禱」,常為這首名曲叫屈;而今,曾被我不屑一顧的垃圾車,我深深的敬愛著它,而這首名曲仍舊像三十多年前一樣,帶給我喜悅、歡欣,除了相同的柔美感受,另外還加上了一分感恩知情--因為清潔隊披星戴月,不辭勞苦,日月奔走在大街小巷,載走了世間有形、無形、的污穢,為的是:讓你我有一片人間淨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