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恭賀心禧

◎證嚴上人

歲末年終,家家戶戶都忙著除舊佈新大清掃,希望能過個歡喜年。

我們打掃環境為的是什麼?是為了建立新生活的人生。

其實,清掃環境每天都要做,而我們內心的大地,更應該日日清除垢穢。

大家應該以清掃環境的心來自我警惕,若只會清潔室而不會清淨心靈,是捨本逐末啊!

人的心,絕對不能有一點髒亂,否則就像一間沒有打掃的房間,羞於見人。

人生短暫,精進於善道必須愛惜時間,讓身、口、意三業日日清淨,把無用的煩惱惡念全部掃除,方能過一個踏踏實實、嶄新的人生。

▲社論

只要路正,不怕路遙

天增歲月人增壽,匆匆又一春秋。新的年頭,帶來新的希望,我們衷心恭賀大家新年快樂,事事如意,福慧雙修。

過去,我們度過了一個非常充實的一年,慈善志業從海峽此岸到海峽彼岸,從台灣到海外,從亞洲到歐美,從北半球到南半球,以穩實的腳步,邁向國際化。醫療志業從門診量的增加到質的提升,從院內的服務到院外的關懷,從西醫的診斷到中醫門診的開設,從醫療點的懸壺到醫療線的濟世,醫療志業正朝醫療網的方向,全力以赴。教育志業除慈濟護專卓然有成,校譽日隆外,慈濟醫學院的籌備工作無日稍怠,海外學人與國內醫學精英日聚,預定明年順利招生,作育艮醫可期。文化志業從佛陀精神的弘揚到慈濟精神的落實,從家庭倫理的新詮到社會文化的強化,從生態環保的推動到心靈人文的昇華,慈濟精神與文化從都市走到鄉村,從個人走到人群,預約人間淨土指日可待。

上人說:「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只要緣深,不怕緣遲;只要路正,不怕路遙。慈濟「緣苦眾生」,對苦難眾生的關懷既深且切,拔苦予樂的心願既宏且長。只要人間淨土一天不到來,慈濟的工作就一天不休止。因此,展望未來可以預期到的,慈濟人的責任將更重,慈濟人的道路將更遠。

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獨,所以幼其幼。「民吾同胞,物吾與也」,這就是慈濟人的大願,慈濟人的悲心與大願,也就是佛陀諄諄教導我們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本懷。

孟子說:「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君子存仁心,存禮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裡所謂的仁,就是慈悲,所謂的禮,就是智慧。因為仁者愛也,禮者理也,愛人者有福,敬理者智慧,就是我們所謂的福慧雙修。離仁離禮,而欲談慈悲與智慧,簡直就是捨本逐末了。

談情要談長情,說愛要說大愛,慈濟把長情從台灣擴及到大陸,把大愛從海島伸延到國際,把台灣人的尊嚴、佛教徒的形象,重新振作與塑造起來,可惜還是有人不能體會慈濟人的苦心,不能了解慈濟人的用意,我們除了遺憾之外,也稍帶一點無奈。

寒山詩云:「蒸沙擬作飯,臨渴始掘井;用力磨碌磚,那堪將作鏡。佛說元平等,總有真如性;但自審思量,不用閒爭競。」蒸沙那能作飯,磨磚豈能作鏡,佛陀的平等慧與真如性,慈濟人都應審自思量。

上人一再叮嚀我們:「要自讚,不要毀他」。欣賞別人,就是莊嚴自己,在迎接新的一年的同時,希望大家以此自勉。對別人的批評我們要深自警惕,對別人的指教我們要虛心敬受。我們要再次強調:「只要緣深,不怕緣遲;只要路正,不怕路遙。」體會慈濟「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精神,才能在菩薩道上勇猛精進,永不退轉。

▲甘露清涼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3)

◎證嚴上人

中國人說「慎終追遠」,就是要記得我們的根,對生命的根源要時時抱著感恩的心。而佛陀不只是感恩這世的父母,甚至連曠劫累世積起來的父母,他還是感恩。,所以佛向弟子說:普天之下的老者,都是我的父母,也是過去、現在、未來的父母。

諸位,父母子女都是業緣的互相關係牽連,說不定現在我們面對的、與他計較、怨憎會的人,來世就是我們的父母子女。愛愈深、緣愈重;恨愈深、怨愈重,有怨有愛就冤冤相報,愛愛憎憎牽連,都是斬不斷的生死禍根啊!這些都是凡夫的愛與恨。

菩薩的愛是超越的,他所愛的是天之下的眾生,不只是今生此世,甚至來生來世他還是愛。所以他的愛很深又很切,這比慎終追遠的道理更透徹、更長久。

人有二十難中有一難是「生值佛世難」,要與佛生在同一個時候,實在很難。但如照「父母恩重難報經」所說,其實並不難,因為佛隨時都現身在人間。佛陀生生世世來人間,在曠劫的時間中,來來去去,他的方向非常固定,沒有絲毫偏差,不斷的行菩薩道,做救人的工作。

佛是眾生大醫王

佛陀向阿難描述男女骨頭的區別之後,阿難知道母親的辛苦,心痛如割,請佛開示報答親恩之法。佛陀於是先為他分析胎兒在母胎中的成長變化。

佛告阿難:汝今諦聽,
我當為汝,分別解說。

佛陀向阿難說:你要仔細聽啊!我現在就詳細為你解說。

「諦聽」就是仔細聽。佛教是人性的教育,眾生常因一念無明,迷失本性,所以佛陀為了引導眾生找回本性,每次講經,一定苦口婆心對弟子叮嚀:要用心、仔細的聽,把道理融會於心。

接下來的經文,就是佛陀描述一個女人懷孕的過程與辛苦。

母胎懷子,
凡經十月,
甚為辛苦。

佛陀說:一個母親要生孩子,必須經過十個月的辛苦。

諸位,生命實在很微妙,科學雖偉大,卻也抵不過母親胎中的乾坤,母胎也是一個天地,它不必刻意就可創造一個人,不只創造人形,也在不知不覺中,創造了五臟六腑,具足了人的一切形態。

佛陀是大醫王,人體所有的毛病,不論生理或心理,他都知道;雖然他出生在二千多年前,但他對醫學,科學……各方面的

認知和常識,都令我們心服口服。

單就人生的科學觀來說,細菌是肉眼看不到的,直到最近科學發達,發明顯微鏡後,才發現每一樣東西都有細菌,但這些道理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告訴我們了。

有一天,佛陀與阿難走在山間,佛陀口渴而叫阿難拿著缽去裝些水,阿難裝了一缽水拿到佛陀面前,佛看著這缽清澈的水說:「阿難,這缽水很不能喝啊!」阿難說「這缽水很清徹,為什麼不能喝呢?」佛說:「這缽水中有八萬四千蟲啊!」阿難仔細的看了看說:「沒有啊!水中那有蟲呢?」佛說:「不止這缽水中有蟲,這些蟲也遍布了整個虛空以及你我的周圍。

諸位,這是佛經所記載的。佛陀可以說是物理、生理、科學、哲學家,也是微生物學的大學者。再以生理學來說,他也透徹了人體的構造,他是各科的醫生,更是婦產科的醫生。一個女人從懷孕到生產的生理狀態,他在這部『父母恩重難報經』中,分析得非常清楚。

胚胎之初,如露危脆

父精母卵在母親體內結合,第一個月,第二個月……直到第十個月瓜熟蒂落;整個胚胎在母親子宮內的成長、變動情形、要如何保護,以及未來應如何教育,經中都有很詳細的說明,與現代的醫學不謀而合。

在母胎時,
第一月中,如草上珠,
朝不保暮,晨聚將來,午消散去。

母親開始懷孕的第一個月,受精卵就像是晨間依附在草上,樹葉上的露珠一般,只要太陽出來,露水就消失了;因此早上還在,晚上就難保還存在了。

佛陀以露水的危脆,來比喻胎兒第一個月的情形,隨時都可能朝不保夕,所以當母親的,必須要很小心的保護。

母懷胎時,
第二月中,恰如凝酥。
母懷胎時,
第三月中,猶如凝血。

孩子在母胎中的第二個月,看起來如同皮膚被燙傷的水泡;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結成一塊軟軟的血包,這是在母胎中第三個月的形態。

生命過程是愛的真諦

有一回我到醫院,經過婦產科病房,看到好幾位婦女躺在床上,我問說:怎麼啦?她們回道:害喜得很厲害,一起床就想吐。

雖然她們是那麼的難過,但初為人母的那分喜悅滿足,卻洋溢在臉上,這就是母愛的偉大啊!

我在電梯口碰到婦產科的醫師,滿臉倦容,原來是昨天半夜急診開刀,所有婦產科醫師全部動員。他說有一位產婦患有子癇症,生產後血壓一直升高,非常危險,如沒急救,往往會因血壓升高而導致休克,輕者神經錯亂,重者變成植物人。

我間他產婦及孩子的情形,他說很好,產婦正在產檯上休息恢復中,而孩子也很平安,很健康。

母親為了生一個孩子,而掙扎在生死邊緣上,多辛苦啊!做父親的也因為太太要生產,而戰戰兢兢,心中的緊張,又豈是言語所能形容?

生命的過程實在非常奧妙,既然知道母親懷孕的過程是這麼辛苦,我們更應該要好好珍惜生命。

我曾看過一則新聞報導,是個慘絕人寰的悲劇,我把它歸納為三項錯誤:一、忽視了生命的功能,二、忽視了生命愛的真諦

,三、忽視了生命愛的功能的運用。

這件事發生在高雄小港,有位三十幾歲的婦女,用毒藥強灌四個孩子後自殺,其中一個孩子受不了痛苦,爬到窗邊求救,結果被送到加護病房急救,另外三個孩子及這位婦人均已死亡。

一門四死一重傷的慘劇,起因於她的先生愛賭博,簽大家樂。原本他的先生是土木工,收入雖然不多,但一家卻也和樂融融,沒想到受到社會風氣的污染,玩大家樂玩得入迷,後又迷上賭博,愈陷愈深,做太太的百般勸導,反而招致先生拳打腳踢。甚至連婆婆也護著兒子,處處責備媳婦的不是,造成婆媳不和。

這個婦人在萬念俱灰下,不但毀了自己,也毀了小孩。

本來這個世界就是堪忍的世界,一定要忍耐,但這個婦人卻忍不得,忽視了生命愛的真諦,把辛辛苦苦懷胎十月的孩子毒死。她也忽視了生命愛的功能的運用,沒有想到自己的身體,也是父母辛苦生養而成的,不利用這個身體發揮功能,反而把父母生給她的身體糟蹋了。

諸位,生命是這麼的寶貴,我們如能好好運用,除了可以回報父母恩外,還可以延續未來的新生命,讓未來的新生命發揮功能於社會上。

我們是佛的弟子,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責任,這是生命功能的最大發揮,父母為我們辛苦,我們應該把生命貢獻給社會,如此父母的辛苦才有代價。

食難下嚥,疏於妝扮

佛陀以縝密的智慧開導我們,讓我們了解要得人身並不簡單。接下來我們來看胎兒的第四個月的情形。

母懷胎時,
第四月中,稍作人形。

胎兒在第三個月時,像一塊塊軟軟的肉一樣,到了第四個月,就會慢慢的突出五個胞,稍稍有了人的形狀。所以在醫學上,懷孕三個月以前,因胎兒尚未具人形,如果這塊肉保不住,就叫做流產。

做母親的懷孕到第四個月還是很辛苦,行住坐臥都不能安然自在,嚴重一點的,五臟交腑都像在翻騰一樣,食不知味,睡也無法安眠,甚至有些人還必須擔心生下的是男或是女。尤其上有公婆的人,這種心理負擔更嚴重。

有位太太家境非常富有,時常出國旅遊,她很關心慈濟,有一回她來看我,告訴我說,她很高興娶了媳婦,馬上生個孫子,為了獎賞媳婦生個孫子,她打了一條鑽石鍊子送給她。我聽了之後,心中很悲哀,幸好媳婦生了個兒子,萬一生了女兒,不但得不到鑽石鍊子,恐怕還將得到「心的鐵鍊」。

你們看看,當母親的多辛苦,不但要保全胎兒平安,也要保得全家上下歡心,多悲哀啊!

更可憐的是,有些人害喜,一聞到腥味就滿腹翻騰,儘管肚子很餓,卻無法下嚥。除了吃不下外,女人最講究的儀容和穿著,一旦懷孕後,也顧不得這麼多了,每天懶得梳妝,黃著一張臉,漂亮的衣服也不能穿。為了迎接一個小生命,她寧可犧牲儀態穿著。

所以說,要當母親,行住坐臥都非常辛苦。

歷盡掙扎,人身難得

做母親的懷孕時,必須經歷這麼多的苦,而孩子在母胎中,是不是很好過呢?說實在的,也是非常不好過。一個人在母胎中,要經過一個完整的人生,是必須歷盡辛苦的掙扎,生人的人固然是苦,被生的人也是非常的痛苦,所以在母胎中另有個名稱叫做「胎獄」,獄就黑暗痛苦的

意思。佛陀說,兒在母胎中,如處血山界,人在母胎中要變成人形,必須非常掙扎,像被二支山從中夾住一樣的痛苦,由此可見,我們要出生在人間,也要付出代價的。所以佛陀告訴我們:人身難得。

母懷胎時,
第五月中,兒在母腹,
生有五胞。何者為五?
頭為一胞,兩肘兩膝,
各為一胞,共成五胞。

什麼是五胞呢?就是頭以及二隻手,二雙腳。

胎兒到第五個月時,已構成人的形態。初為人的時候,在母親的子宮中,是由各種細胞來構成身體,從骨骼開始建立,就像蓋房子一樣,必須先挖地基,接著綁鋼筋,然後再灌水泥一樣。

身體的構成既是這麼的複雜,帶給多少被生與生人的人多大的掙扎!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重視生命。

要重視生命,並不是只有嘴巴說說而已,也許有人會誤解重視生命的意義,而把生命珍惜的鎖在保險箱中,捨不得付出,如此是在浪費人生。這樣的生命與垃圾有何不同呢?保存、愛惜生命來做人生的垃圾,這種人生也未免太可憐了!

母懷胎時,
第六月中,兒在母腹,
六精齊開。何者為六?
眼為一精,耳為二精,
鼻為三精,口為四精,
舌為五精,意為六精。

六精在佛教中稱為六根,又稱六識。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足,六神才能具足。

人的身體真的很奇妙,父親的精子與母親的卵子結合成受精卵,由一滴清水般的大小,逐漸孕育成一塊軟肉,之後這塊軟肉突出五個胞,從具足人形慢慢的演變出有手,腳,眼,耳,鼻,等器官。

子在胎中,剎那變化

平常我們只看到婦女懷孕時外形的變化,卻不知在她體內的胎兒,也是每日每時每分每秒不斷演變。不過佛陀的智慧,在二千多年前,科學儀器尚未發達的時候,就能分析出一個人在母胎中的變化。經文中雖以每個月每個月來分析,其實他的含義,是分分秒秒,剎那剎那不斷的變化。

記得在未建院前,我去國泰醫院,經過婦產科時,聽到醫生們說:這個孩子可能沒救了!我上前一看原來是個早產兒,未足六個月,像隻小老鼠一樣,全身赤裸裸,黑漆漆的,隱約可看出頭、手和腳,非常醜陋。其實這個過程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要完整的出生在人間,是必須經過自身生命力的掙扎,和母親的忍耐。

有些人不慎懷孕,想盡辦法要讓胎兒流產;相反的,也有人極想要孩子,像寶貝一樣的呵護,卻留也留不住。這些都是業緣的關係,不管是好緣或壞緣,都密不可分。留不住的還是留不住。

母懷胎時,
第七月中,兒在母腹,
生成骨節,三百六十,
及生毛孔,八萬四千。

孩子在母胎中,到了第七個月,骨骼,六臟,毛髮才發育健全。

人的生命在母胎中一直掙扎,直到七個月時,才是真正的安全期,骨骼健全了,再生出皮膚;佛陀用八萬四千來比喻皮膚的毛細孔很多。以肉眼看我們的皮膚,是平坦光滑的,其實如用顯鏡來看,會發現我們的皮膚是凹凸不平的。人的骨骼,皮膚都是在七個月時發育完全,所以人的生命,在母胎中要到第七個月,才是真正的進入安全期。

▲慈濟訊息

愛的教育,是啟發下一代的愛心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農曆八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已經是國曆十二月了,今天的聯誼會,可以說是八十一年度的最後一次,下個月你們回來參加聯誼會,將是另一個新年度的開始了。

日月不斷的更替,人生的壽命,也隨著年月而增減,但以宗教的觀點來說,歲數的增加,相對的也是壽命的減少。比如說,一個人的壽命有八十歲,過一年只剩下七十九歲、過兩年剩七十八歲、過五年剩七十五歲……。

我常說,人生來世間並沒有所有權,有的只是身體的使用權。人生在世,如果單單只是為了生活而工作,那就是沒有發揮生命的真諦功能,真正「生命的真諦」,其意義也就是--成就為人群服務的工作。

生長福地,有心就能造福

剛剛席慕蓉教授和林偉賢居士,把外蒙古的幻燈片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席教授首先讓大家看的是外蒙古春、夏天的美景,接著偉賢放映出來的幻燈片,是外蒙古一片淒涼的景象。看看那些孩子,個個都胖胖的,好像營養充足,其實不然,蒙古人的體格本來就是長得圓圓壯壯的。

生長在台灣真有福,有福緣才能投生福地。台灣四季如春,草木經年長綠,水果、稻米等等,樣樣豐富。春天不冷不熱;夏天雖然炎熱,但比

起非洲等地動輒攝氏四十度以上,簡直有天壤之別;冬天又沒有白雲覆蓋,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再冷的氣候,也絕不超過一個月。

但是蒙古那個地方就不一樣了!當地冬季至少長達五個月以上,生活在當地的人真是苦啊!我們有福生長在福地上,若能從日常生活所需中儉省一些,累積眾人的善心,就有一分力量幫助他們。

今天是慶生會也是聯誼會,「慶生」是慶祝大家能生活在這個福地,也慶祝大家能知福、再造福。在台灣要造福的機會很多,只要你願意付出,就可以造福。

「愛的教育」是啟發孩子的愛心

現在很多人都提倡愛的教育--教育孩子必須啟發他們由內心真正做到對上能敬、對下能愛,這才是智慧的教育。目前的社會,很多人對孩子都太溺愛了,以前的人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而現在則是天下沒有不是的子女。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父母要孩子吃頓飯,就必須用哄的,哄他們乖乖吃飯,甚至為了讓孩子乖乖吃飯,還開出條件;有時孩子賭氣不吃,做父母的還得好言好語,拜託他不要生氣。這種現象如果再繼續下去,真是不堪設想啊!教育必須往下扎根,愛的教育必須啟發孩子的良知,而並非只是在口頭上講「爸爸愛你,媽媽愛你」……,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好好發揮愛心,這才是真正愛的教育。

生長在台灣的我們,真的很有福,我們必須在有機會造福的時候,趕快付出,並且藉機教育孩子,啟發他們的良知。

有智慧的父母就可以教導出有菩薩心的青少年,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從小就能發揮愛心,把愛心的付出,當作是一種榮譽。

最近我不斷呼籲大家援助外蒙古那些受飢寒的可憐孩子,有很多小菩薩,紛紛表現出清淨的愛,捐出他們的儲蓄,或者是打工存錢;一切的付出,只為了援助外蒙古。

也許有人會認為,台灣的窮人救好就可以了,何必迢迢去幫助外蒙?其實在台灣,只要我們聽得到、看得到的苦難者,我們都會去幫助,二十幾年來,慈濟沒有一天停止過救苦濟貧的工作。

去年大陸賑災,我們並沒有減少對台灣貧苦急難同胞的濟助,現在我們要去援助外蒙古,也不會減少對台灣的濟助啊!

付出無求,是最快樂的人生

剛剛有三位慈濟人現身說法,他們各自都有一段凡夫的過往,有貪心、迷茫的心、私情欲染的心……。人人都是凡夫,孰能無過呢?不怕犯錯

,只怕不能改過。

第一位盧先生,他從十三歲開始賭博,賭到四十歲,搬了十幾次家,只為了要離開賭友。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旦染上賭博的惡習,如果沒有大智、大勇的力量,真的很難戒除,而他參加慈濟之後,毅然戒賭。他才四十多歲,還年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祝福他。

另外一位吳委員,從小出生在貧苦的家庭,吃了很多苦,甚至年紀輕輕,就必須去工地擔砂石,到墓場撿骨頭,撿累了躺在白骨推中睡覺。然而,人總有時來運的一天,終於,她頂下一間飯店,自己當了老闆。她如果能從此滿足,一定可以過著快樂的日子,可是她卻不知足,一念貪心,去簽六合彩、大家樂,賭得好惶恐,錢也花了不少。幸好她有個因緣,走入慈濟;這也是她人生的轉捩點,她做慈濟做得很快樂,從最苦惱的凡夫境界,轉換心念,走入菩薩道。

我們也聽了李居士的心聲,他所說的都是真人實事,他把過去人生那分情愛私慾,毫無保留的說出來,對他太太而言,也是一種解脫。原本他太太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有著很重的心理負擔,加上先生無法體諒,給予精神上的虐待,可想而知,她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李居士對慈濟的偏見、對社會上愛心機構的無法信任,再加上對待太太因反對而反對的心理,難怪他如此的排斥慈濟。幸好時間能夠證明一切,經過長期的觀察和體會,李居士終於摒棄前見,進而全心投入慈濟。

人生最苦惱的,莫過於不了解自己在做什麼,我很希望有更多的人來了解慈濟,了解之後能投入,如此才會覺得做得沒有後悔。

總而言之,慈濟這個團體的目標是濟貧教富,用身用心,點點滴滴的把善念聚在一起,點滴不漏的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慈濟這個大家庭很可愛,凡是走入慈濟的人,都不會要求別人來愛我,而是主動的去愛人。要知道,「求」是很痛苦的,付出無求,才是最快樂的人生。

以清淨智慧透徹生命價值

剛才我坐在這兒往外看,捐血車旁有很多人排隊等著捐血,他們布施身上的熱血救人,一袋熱血救人一命,令人感動。

這次我到台北,發生一件事,這是人生一件很無奈的事,不過卻令我感到欣慰。有一天早上,一對七十幾歲的老夫妻,由三十幾歲的女兒陪同來看我。這對老夫妻一看到我既悲又喜,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我是要來感恩師父的,因為你讓我得到心靈的解脫。」

他說他住高雄,有一個兒子住在台北,今年四十五歲,有一天突然頭痛,接著就昏迷不醒,送到榮總檢查

,發現腦中長瘤,醫生並宣判腦死,他的太太趕緊打電話回家告訴公婆。做媽媽的一聽到這個消息,實在無法接受。

家人又把他送到臺大醫院,臺大醫院也做了同樣的宣判,老太太知道無論如何再也救不回孩子了,因此決定把他的遺體捐出去。有人問他要捐那個器官,她說:「全身都捐,只要能用的全部捐出去。」連醫師都被她的決定嚇一跳,問她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她說:「我們是慈濟會員,女兒是慈濟的委員,凡是慈濟的刊物我都看。在『清淨的智慧』這本書中,上人曾提到捐器官的事,當我看到這段時,把書拿給全家人看,表示以後如果能把器官捐出,實在很有意義。」

當他接到兒子腦死的消息時,突然想到書中所寫關於器官捐贈的話,因此決定把兒子捐出去。那天,正好臺大醫院有個三十幾歲的病人等待換心,醫師診斷這位病人五天之內如果沒有換心的話,生命就無法延續了,那天正是他等待的第三天,所以當老太太表示決定後,醫院馬上替這位三十幾歲的病人進行心臟移植手術。換心之後,情況很好。老太太知道兒子的心臟已移植到那位患者身上時,面帶微笑,眼含淚珠的到病房探視患者,並祝福他。

不只是心臟,連腎臟、眼角膜,也都捐給需要的人,連骨骼、皮膚,也都被取出放入冷凍庫,準備隨時救人。醫師說,她兒子全身的器官及骨骼皮膚,可以利益三十多人,她聽了非常欣慰。

人一旦走了,做父母只在憂傷、悲泣中過日子,又有什麼用呢?倒不如把子女身體捐出去,讓器官移植到別人身上,讓生命再延續下去。這就是「智慧」,如果沒有清淨的智慧,看清生命的價值,又那能下定決心做這種是呢?

發心就有福,發願就有力

總而言之,慈濟世界就是在濟貧教富,人要如何造福人群,要如何發揮身體的使用權,這些都需要智慧的引導。人生來世間,並沒有所有權,任你擁有再大的江山、再多的財產,一旦到了最後一天,什麼也帶不走,所能帶走的,也只是你現在所做的善惡業--種如是因,得如是果。

發多大的心,就有多大的福,發多大的願,就有多大的力。諸位,民國八十一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新的人生,又將開始,希望大家共同來發一個願:盡有生之年,多惜福、多造福人群,這才是真正有福的人生,也是有智慧的人生。

我在此以最虔誠的心,祝福諸位福慧雙修。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