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關懷病苦,探索生命

◎張輕安

《慈濟醫學研究中心》之一.總論

隨著文明的進步,醫療科技與人類的關係日益密切;
追求醫療方面的進展與突破、使人們跳出病苦的淵藪,
是現代醫學研究人員戮力的方向,亦是良醫必備的條件。
台灣東部醫學研究水準的提升
「慈濟醫學研究中心」正扮演重要角色。

自人類有史以來,一般人即不斷在奮鬥著追求一個目標--提高人類的壽命、維持人類的健康,進而提高人類素質、增進人類福祉。

醫療行為,正是人類達成這個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全世界各角落,人無分種族,地無分國界,多亟亟於追求醫療方面的進展與突破,期使人們跳脫出病苦的淵藪。

如今人類文明正進入太空時代,醫療科技也日新月異,然而,人類非但擺脫不了病苦的糾纏,且隨著文明的進步而越陷越深,醫療科學與人類的關係,是愈來愈切了。

奠定良醫基礎

證嚴上人從多年濟助貧困的經驗中,深深體會到「疾病是痛苦的根源,是貧窮的由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過程,佛教徒追求的不是壽命,而是慧命;然而基於「不忍眾生苦」的悲心,以及唯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充分發揮人身使用權,而於民國七十五年創立了「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為東台灣的醫療史寫下了新頁。

在證嚴上人的號召下,許多年輕的醫師懷著理想與熱忱相偕東來,他

們希望經由身體力行,使東部民眾方便就醫,也希望藉由他們所具的豐富醫療知識,使東部的民眾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

多年來,他們秉持著拓荒精神與慈悲喜捨的情懷,將他們在學校及其他醫療機構累積的專業訓練及知識經驗,在慈濟醫院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救人無數。

不過,在他們不斷喜捨知識、技術,及時間、精力的同時,若無醫療新知做為活水源頭的補充,總有枯竭之日;尤其醫學的領域浩瀚無窮,醫學科技的進展一日千里,去年學的,今年或許已經用不上。因此,每一位醫療工作者,都必須不斷進修,隨時吸收新知,一方面是心智上的精進不懈,同時也有助於減少對病人診斷與治療上的錯誤,另一方面則體現為病患拔苦的悲心本旨。

因此,慈院的醫師們除了忙著服務病人外,為了不與醫療科技脫節,除殷切地吸取新知外,並以種種克難的方式從事研究工作。

證嚴上人深諳此理,同時也深深體會「名醫」易得,而兼且醫技與愛心的「良醫」難求,因此,在籌建慈濟醫院時,即已萌生成立「慈濟醫學研究中心」與「慈濟醫學院」的雛型。希望醫研中心的成立,能提供優良的研究環境,使臨床醫師與相關工作者,得以從事相關的醫學研究,吸引新知並發表論文,一方面使院內醫務人員所知所學能更上層樓,以提高慈院的醫療品質;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研究風氣,提昇學術水準,為培養「良醫」的搖籃--「慈濟醫學院」做準備。

東部醫學研究新里程

一年前--八十一年元月六日,所有慈濟人與病患們期盼多年的「慈濟醫學研究中心」,終於在證嚴上人主持下,隆重剪綵啟用,成為東部地區第一所醫學研究中心;也為慈濟的醫療志業,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配合籌辦多時的「慈濟醫學院」成立,慈濟醫研中心的成立,將使慈濟的「醫學教育」、「基礎研究」及「臨床服務」三方面,緊密結合,為邁向國際一流醫療學術教學研究機構的目標,奠下良好基礎。俟與慈濟醫學院的基礎醫學研究室結合,將整合成為另一大型醫學研究中心,對國內的醫學研究,當會有另一層次的提昇。

目前「慈濟醫學院」正在籌備階段,並自海內外積極延攬資深的基礎醫學人才,預定八十三年正式招生。

今年七月以後,醫學院籌備處陸續延聘基礎及臨床醫學教授,計有李明亮、陳幸一、方菊雄、賴滄海及齊淑英等五位教授,他們各自在醫學研究領域均學有專精。慈濟基金會希望整合慈院、醫學院及醫研中心的成員,組合成醫學研究群並成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就慈濟的現有人力、空間及需求,做整體性、階段性之規畫,以逐漸邁向整合臨床及基礎研究之目的,將慈濟醫學院及醫院之研究、教學與服務,推動到國內第一流水準,並以達到國際認知為目標。

三階段發展目標

因此,慈濟醫學研究中心成立後,在密切配合慈濟醫院的擴充計畫和醫學院的籌設,除了原先規畫以臨床醫師為主的研究室,鼓勵院內醫師積極投入醫研中心的基礎研究外,並支持醫學院教授建立研究室,加入原先規畫之研究室,重新整合。並正式聘請原國防醫學院醫學研究部主任陳幸一教授,擔任慈濟醫研中心主任,主導中心的運作,同時規畫出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

一、近程目標:在醫學院成立之前或成立初期,以臨床醫師之研究為主。

二、中程目標:結合醫學院初期之基礎醫學人才,逐漸形成研究群。

三、長程目標:整合醫學院基礎及臨床醫學研究。

在近程及中程目標中,依慈院科

目、人力及需要,已設立以下各研究室:

(一)分子生物學研究室。
(二)病理研究室。
(三)生理研究室。
(四)細胞生物學研究室。
(五)動物手術室。
(六)生化研究室。
(七)神經科學研究室。
(八)遺傳學研究室。
(九)循環研究室。

另外,解剖組織研究室及微生物免疫研究室,也正籌設中。

研究中心並有以下之支持及供應編配:

動物室--大小動物及特殊動物模式之養育及供應。

行政室--研究計畫彙整提報,成果報告及論文整理,學術討論會之協調及安排等行政作業。

手術室--協助急性及慢性實驗製備,特殊手術及動物特殊處理(如去聲帶等)。

資料及學術討論室--研究資料分析討論,小型 Journal club、Semlnar、Symposium等。

共同儀器室--大型共同儀器之使用、管理及維修。

正積極籌設中的則有:

消耗材料室--共同與特殊消耗材料及藥品之統籌採購及供應。

醫工室--包括電機及機械部分,負責電子儀器之維修及實驗工具之製作等。

醫學製圖室--圖表編排製作及照相,教學材料之製作等。

在長程目標方面,則在結合醫學院基礎及臨床醫學研究,發展以下項目:

1.依人才發展、國家重要疾病及地區醫療特色等因素,成立重點研究群。如心肺疾病、腫瘤學、神經科學、分子生物、肝炎等;研究重點項目由研究發展委員會討論擬定。並規畫臨床研究病房,成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CRC)。

2.每一研究群由一位傑出研究員領導,下設研究計畫主持人(PrincipalLnvestlgator,簡稱PI)。

3.每一研究PI配置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及技術員。

4.研究群之成員得為專屬或由基礎及臨床科以任務組方式合聘。

5.各研究群因需要,得聘請國內外專家參與特殊實驗之研究,並得彈性派遺副研究員以下人員,前往國內外著名研究室進修,或學習特殊之研究技術。

6.每一研究群以每年發表十篇以上論文為目標。

專業知識加強醫療照護

除悲心的發揚外,就專業目標而言,未來慈濟醫學研究中心將朝以下目標發展:

一、由近程、中程,達到遠程目標。

二、提升學術水準,培養研究人才,以專業知識加強醫療照顧。

三、成立醫學中心,結合基礎及臨床醫學,完成精深之研究。

四、由研究室之設立及研究群之逐步形成,爭取國科會、中研院及衛生署等機構之研究支助,使慈濟醫研中心能在國內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

五、成立研究所,培養高級研究人才。

六、學生有參與研究之機會,培養早期研究之興趣與精神。

七、以參加國際會議、發表論文、聘任客座教授及吸引留學生,使慈濟醫學中心能獲得國際學術肯定。

八、造就大師級人物,以獲得國內及國外重要學術獎勵為目標。

由於「慈濟醫學研究中心」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種種優秀條件,因此深為醫界所看好,尤其慈濟以一個民間的佛教團體,能成立醫學研究中心,更受到各界關注。

放棄了國防醫學院研究部主任的優渥待遇,而前來花蓮的陳幸一主任,對證嚴上人的遠見、悲心與魄力,至為推崇。

他表示,在佛教的戒律中嚴禁殺生,然而醫學研究中心裡的研究,無論做細胞培養、動物實驗……新藥效試驗,一定要用到動物,但證嚴上人為了要讓慈濟的醫師們在醫學領域上做出貢獻,在各方面都做了重大的突破,只要求醫師遵守佛教規範唸往生咒,做好實驗後並施予虛誠的儀式即可,這種突破的精神,令人敬佩。

陳教授強調,在醫學研究的領域中,最可貴的就是獲得知識,而做醫學研究是很花錢的,研究成果更非一蹴可幾。然而,無涓滴之水不足以成大河,醫師人員必須不斷研究吸收新知,眼光才能擴大,診病時的思路才更敏銳。花蓮在資訊方面一向較閉鎖,有醫學研究機構才會使醫事人員更樂於東來,為東部地區醫療水準的提升及服務病患,做更大的奉獻。

台大醫學院病理科教授蘇益仁,亦獲聘擔任慈濟醫學研究中心顧問,他表示,臨床醫師不做研究、不與外界接觸,一定會慢慢落伍,就好比一個電瓶,用完後不再充電,就會逐漸失去動力。而慈濟醫學院不久後就要招生,因此慈濟醫學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最好的時機。

蘇醫師指出,東部地區過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機構,缺少刺激,而慈濟醫學研究中心的設備,目前已優於準一級教學醫院;少數北部的私人教學醫院,甚至中南部的國立教學醫院都還沒有的儀器,慈濟都已經有了,能做這樣大的投資實在不容易。蘇教授又表示,在醫學領域內「不進則退」,決策者必須有這方面的體認,不只要有心做,還要有眼光、有魄力,因為這對社會人力的培養及教育,有極大的功能。

萬仞之山,始於坏土

「慈濟醫學研究中心」是隸屬於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由基金會提供儀器及場所,消耗品的經費,則由各提研究計畫的醫師向國科會、衛生署或慈濟基金會等原申請補助單位提供。

「萬仞高山,始於坏土」,研究工作是十分艱辛的,千頭萬緒的醫學研究中心籌備工作更是困難,「慈濟醫學研究中心」克服萬難才成立起來,但在優秀的基礎及堅強的研究陣容支持下,已於八十一年十一月,向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提出申請,希望能加入國科會的研究工作,成為該會的補助單位,以積極推展及鼓勵醫學研究,對醫學研究將會有更大的成績及貢獻。

▲專題報導

揭開人體「小宇宙」的面紗

◎張輕安

《慈濟醫學研究中心》之二.發展方向及現況

在衛生署及慈濟基金會支助下,
慈濟醫研中心已進行二十餘項研究計畫,
並正向國科會申請加入研究工作。
未來,優生保健與人類遺傳、分子生物及神經科學,
將是醫研中心最具前瞻性的重點研究發展項目。

慈濟醫院於七十五年八月成立啟用,六年來,已成為東部地區主要醫院,七十九年經衛生署及教育部評定為教學醫院及區域醫院。

為推展醫學研究工作,七十九年開始籌組醫學研究中心,八十一年元月正式成立,並配合慈濟醫學院之籌備工作,陸續延聘高級研究人才,在研究人力及設備方面已達相當標準;而在衛生署及慈濟基金會支助下,已進行廿餘項研究計畫,並正向國科會申請加入研究工作,成為國科會補助單位。

八十一年七月以後,慈濟醫研中心除原先的臨床醫師外,並結合醫學院籌備處陸續延聘的基礎及臨床醫學教授李明亮、陳幸一、方菊雄、賴滄海及齊淑英等五位,共同進行研究工作。

慈濟醫研中心之規畫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近程目標以臨床醫師的研究為主;中程目標則結合醫學院初期之基礎醫學人才,逐漸形成研究群;長程目標則為整合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研究。

研究室與研究重點

五位教授到職後,便將自己在研究領域的專精部分,溶入原先規畫以臨床醫師為主的研究室,重新整合,闢出下列主要研究室及研究重點:

優生保健及遺傳研究室Human Genetic Service and Research

衛生署已通過慈濟醫院成為東部優生保健諮詢中心,除臨床服務外,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

(1)優生保健實驗部分:負責優生保健門診患者的各種細胞染色體檢查。包括血球、羊膜、絨毛、骨髓、皮膚、癌症及生殖等細胞。

(2)生殖細胞及不孕症的研究:利用細胞遺傳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類及哺乳動物生殖子(ganetes)的產生過程、染色體的配對及重新組合的狀況,以明瞭所產生的精子及卵子是否正常,是否有生殖能力,幫助尋找人類不孕症的原因,進而提供臨床處置方針及治療方法。

(3)內外環境因素對生殖能力的影響:除遺傳因素外,環境的變遷對遺傳的影響很大,針對各種因素做深入的研究,包括化學品、賀爾蒙及自然的因素等。

生物化學研究室Biochemistry Research

初期的研究工作,主要為檢測血中及尿液中之化學物質。主要項目包括:

(1)利用生化方法,以配合衛生署的優生保健中心,作病童的尿液常規檢驗,以鑑定是否有先天性的新陳代謝缺陷性疾病。檢體將利用高性能液體層相分析( HPLO)來測量苯丙醯酸(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高胺酸或胱胺酸(高胱胺酸尿症Homocystine uria)、酮酸類物質(楓漿尿病Maplesyrup urine disease等)、黏多醣類(Mucopolysaccharides)及還原性物質(半乳醣血症Galactosemia)等。

(2)利用非放射性的免疫檢驗法來篩檢尿液中的毒品,如安非他命、嗎啡、古苛鹼及大麻等。

(3)測定國人羊水液中的胺基酸及有機酸的正常值,以作為檢驗先天性代謝疾病的參考。

(4)發展非放射性免疫檢驗來測量固醇類性賀爾蒙,並配合細胞遺傳研究室,來鑑定不孕症的原因。

心臟血管研究室Cadiovascular Research

高血壓為國人罹患率極高的疾病之一,其產生之併發症相當多而且嚴重。利用自發性高血壓鼠及高血壓病人展開各種研究,並對調節血壓機構之一感壓反射加以分析,瞭解藥物(如酒精等)對感壓反射曲線的作用,同時以雷射血流計發展腦循環的研究。將來也要注意東部地區心臟血管疾病之流行病學研究。

(1)利用數學及醫工方法分析主動脈阻抗頻譜及波反射,瞭解高血壓之變化及藥物的作用。

(2)長期服用酒精對感壓反射之作用,並分析產生高血壓的原因。

(3)腦血流之自我調節作用及高血壓與酒精的效應。

(4)東部地區高血壓之流行病學研究。著重於原住民之特色及嗜酒的影響。

分子生物研究室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

分子生物學研究已成為現代醫學研究重要的一環。設有聚合鏈反應器(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紫外光譜偵測儀(Spectrometer)、電泳(Electrophoresis)、倒立顯微鏡(Inverted Microscope)及必備之各種儀器設備,可從事細胞培養、病毒偵測、致癌基因偵測等尖端研究,尤其在重癌症與病毒之關係、癌症診斷以及流行病學之研究。

神經科學研究室Neuroscience Research

主要研究腦中風和慢性疼痛的機轉。我們採用細胞培養方法,用小白鼠的大腦皮質細胞、海馬角區和脊髓細胞,來探討神經細胞在缺氧或機械性傷害時如何死亡;從對細胞死亡過程的瞭解,設計一個綜合性的處方,作用在導致死亡的幾個關鍵步驟上,來達到最大治療效果,同時避免使用單一藥物時高劑量的副作用。目前集中在麩胺酸(glutamate)的毒性研究,因為它是腦部的主要興奮性神經介質,也被證實是導致神經死亡的主要因素。同時麩胺酸在記憶和神經長期過度反應(如慢性疼痛)也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最近的一個研究計畫是酒精和腦中風的關係。適度的酒精已確認能降低心臟血管疾病,近一年更發現酒精有抑制麩胺酸的作用,所以,除了調查慢性酒精中毒對腦神經影響,也研究不同劑量酒精的藥理作用。

細胞生物研究室Cell Biology Research

以組織培養方法養成各種細胞株以展開各種研究;並利用細胞統量計(Flowc- ytometry,FACSCAN)以偵測細胞染色體變化。對於細胞之分類、癌細胞之分期及癌症之預後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對於早期癌症病人之篩檢,更有幫助,可以在臨床使用鏡檢或X光探測以前即可發現。

生理研究室Physiology Research

生理研究是臨床醫師從事醫療工作不可缺少的研究工作,可藉由建立動物模式進行生理及病理之研究,並找出因應之治療方法。生理研究室備有微循環研究設備及儀器,並有多功能記錄器,可供從事心臟血管及呼吸系統等各式生理實驗之用。在泌尿系統則以平滑肌之研究為主,設備以測量體外肌肉收縮及自主神經受器之研究為主。

病理研究室Pathology Research

提供組織切片及組織染色等方法,以協助神經及心臟血管系統等研究,並利用分子生物學之技術(如PCR),對於病理組織或細胞作進一步DNA或RNA以及致癌基因之偵測及研究,以期對於癌細胞之分類期別作更進一步之探討。研究室中設有螢光顯微鏡、細胞培養室、無菌操作台、光譜偵側儀、PCR、液態閃爍記數器等。

教授與臨床醫師研究

慈濟醫學研究中心主要研究計畫及主持人為:

方菊雄、李明亮/優生保健及遺傳研究:各種細胞染色體異常之研究

方菊雄、李明亮/男性不孕症精原及精子細胞分化之研究

李明亮、賴滄海/先天性遺傳疾病之生化研究

陳幸一/急性與長期給予酒精對免感壓反射的作用

林堅熙、陳幸一/急性與長期給予酒精對鼠腦血流自我調節機能之作用

齊淑英、陳幸一/酒精對腦細胞的作用

張佐文、劉安邦、齊淑英/酒精與腦中風的流行病學調查

萬祥禮、齊淑英/腦部受傷組織的麩胺酸(glutanate)濃度和酒精以及預後的關係

楊治國/游離肺在血液中斷所產生的血液動力學效果

郭漢崇/不同前列腺肥大組織型態之自主神經受器含量及其臨床上對藥物治療反應之相關性研究

黃呂津/胃癌病人之細胞去氧核糖核酸含量

林憲宏/肝硬化病人之肝細胞DNA含量、花蓮地區胃幽門曲狀桿菌之感染情況

蔡伯文/五公分皮臟切口行膽囊切除術

趙凱/食道癌、乳癌、大腸癌、甲狀腺癌細胞DNA含量

蔡伯文、趙盛豐、趙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陳中明/砂眼披衣菌感染對周產併發症和嬰兒的影響

許永祥/巨細胞病毒感染與懷孕、利用「聚合鏈反應」偵測正常子宮頸癌組織中人類乳頭瘤病毒之感染、以組織原位核酸雜交法偵測子宮頸原位癌和侵襲癌內人類乳頭瘤病毒基因之研究

張世忠/細胞流量計對泌尿系統腫瘤之臨床運用

許悌/以偏光顯微鏡分析台灣東部尿路結石之成分

萬象/葡萄糖對腎臟腎絲球間質細胞生理之影響

金港齡/比較過敏病童在過敏原皮膚試驗與多項目特異性過敏原測試及酵素免疫過敏原測試間之相關性

郭煌宗/自發性動作和神經學檢查在預測低危險性足月嬰兒之神經功能異常上的價值

未來長程發展重點

雖然慈濟醫研中心尚在草創階段,空間仍相當有限,不過,為配合未來的需求,目前已有一座具體而微的醫學院必備基本設施,在策略上,也以醫學院需涵蓋的基本研究項目先齊備為短期目標。舉凡一般生物、分子生物、生理、生化分析、染色體分析、蛋白質、酵素分析、組織切片、免疫檢驗、細菌培養、臨床醫學、電子顯微鏡、營養學……各項功能齊備,一方面期能幫助慈院醫師有較好的基礎醫學研究的起步,使他們在慈院加入醫學院陣容後能符合師資條件,同時,也使醫學院的基礎醫學提早展開作業。

在基本研究項目齊備的短期目標完成後,接下來應踏入以教育完整的

醫學院學生為次階段,在結束醫學院籌備期間過渡時期的陣痛後,醫研中心的步調會隨著醫療教育各個階段不同的發展目標而改變。

目前,「優生保健與人類遺傳」、「分子生物」及「神經科學」,將是慈濟醫研中心未來的發展中,最具前瞻性的重點研究發展項目;其次,將對高發生率的全國性疾病及針對地方特性的原住民疾病及社會行為與醫療深入探討。此外,由於慈濟有充裕的心臟血管老人疾病的醫療人才,並因應高齡社會的到來,如老人復健中心、癌症中心等慢性病,及具時間性與地域性的急性治療等,均為醫研中心未來將積極研究發展的方向。其中,由於「優生保健與遺傳」、「分子生物」及「神經科學」方面擁有最齊全而先進的人才與設備,因此最具發展實力,更以「人類遺傳」最具前瞻性及開創性潛力。

優生保健與人類遺傳研究

據衛生主管單位統計,自民國七十三年以來,「先天性畸型」即躍升我國嬰兒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每五百位出生的活嬰中,就有一位是因為先天性畸型而死亡。但若從有習慣性流產、死胎和新生兒死亡的原因著眼,先天性畸型即佔了百分之二十。而與生具有輕重度缺陷的先天性缺陷兒,也在存活的新生兒中佔了不小的比例--約百分之六,這些畸型或缺陷,大部分都是染色體異常引起的。

這些數據,對一般人或許因事不關己而不痛不癢,但對於少數不幸的婦女及家庭,都是一輩子如影隨形的恐怖夢魘與沈重責任,撫養此類殘障兒童,變成這些不幸家庭與社會的沈重負擔。

事實上,這些新生兒的畸型有相當大比例是可以避免的,而且現代的醫療科技日益昌明,藉由精密的優生保健遺傳診斷,則絕對可以避免這類「壞生」。不幸的是,由於雙親的疏忽或無知,可避免而未避免地生下了缺陷兒童;更可惜的是,有許多殘障兒童雖在嬰幼兒時,期即有身心發展上的異常或障礙,但常因未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而延誤或失去康復的機會;造成許多悲劇發生,而使他們變成被放棄、被遺忘的族……。

為避免不幸嬰兒的出生,並能早期評估與診斷嬰幼兒身心發展上的障礙或異常,以便預防與及早治療,慈濟醫院繼開闢「嬰幼兒神經發展特別門診」後,又在行政院衛生署指定下,於八十一年十月廿四日,成立東部「優生保健諮詢中心」,加上目前正積極規畫中的「慈濟兒童發展復健中

心」及小兒骨科、小兒復健科--在小兒科的基礎上,慈濟將發展成台灣最完整的「嬰幼兒優生保健暨身心發展復健」體系。

此一體系,除希望能降低生出罹患遺傳性或先天性畸型兒的比例外,更期使病童能得到完善的醫療復健、教育、訓練之環境及服務,促其自力更生,使他們生活得有尊嚴、有保障,以提昇台灣的人口素質。

這個體系的背後,正有著慈濟醫研中心「優生保健及遺傳研究室」強而有力的支持。

繼台大、榮總、高醫之後,慈濟醫院是全國第四個成立「優生保健諮詢中心」的醫療院所,也是東部首座該性質的服務中心。目前服務項目包含:小兒科遺傳病檢查,一般家庭臨床遺傳諮詢,各種細胞染色體和生化、化謝遺傳疾病的檢驗,同時還有產前遺傳診斷,包括:超音波、羊膜穿刺術、絨毛採樣等多元化門診服務。

由於遺傳諮詢牽涉範圍廣大,包含家庭、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尤重精密正確的診斷技術、及適當的教育解釋,因此較一般門診要投注較多的專業人力。慈濟醫院院方自一年前奉衛生署籌設以來,即以審慎嚴謹的態度研擬擘畫,延攬借重慈濟醫學院籌備處主任李明亮教授,他曾任美國新澤西州遺傳醫學研究組主任,和多次為衛生署延聘擔任國內先前台大、榮總、高醫三所優生保健中心指導顧問的豐富經歷,為這所東部的首座中心做催生指導,及門診主治工作。

同時,有兩位博士級的教授加入該中心的工作,分別是: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細胞遺傳專家方菊雄先生和生化專家賴滄海先生,他們將以專精所學生主持實驗室的細胞遺傳和生化代謝的檢驗工作。

另有小兒科專科醫師金港齡、遺傳諮詢員李慧敏小姐,和照會婦產科的各項儀器設備等的一個團隊組織,提供東部民眾一個優良的諮詢服務品質。

李明亮教授指出,優生保健的真正含意是「避免壞生」,降低生出罹患遺傳性或先天性畸型兒的比率,以提昇社會人口素質。

他表示,遺傳諮詢在於發揮預防醫學的精神,利用醫學技術在婚前、孕前、產前、產後等不同生活週期介入,使疑有遺傳性疾病而想結婚之男女雙方或想生育的夫妻,可以事前得知防範法備;或藉由新生兒篩檢工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先天性代謝異常的新生兒。

衛生署優生保健科劉丹桂科長表示,李教授從民國七十四年元月公布施行「優生保健法」後,曾先後協助指導國內四個優生保健中心成立,和代訓專門人員,居功甚偉;而國內相常缺乏遺傳臨床學,和研究遺傳細胞診斷的專家,慈院卻能在中心開辦之初,即網羅這方面的專才,做全面性的諮詢中心工作,殊為不易。他期勉在國內缺乏專門訓練優生保健專才的環境下,慈院門診中心能建立一套良好模式和訓練計畫,做為各個門診中心的楷模。

不孕症研究

不孕症,對於深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中國人尤其是終生的遺憾,而男性不孕症由於需向「婦產科」求診,大部分的病人均礙於面子或嫌麻煩而不願做。因此,在女性不孕症治療相當普遍的情形下,男性不症的研究--特別是由生殖遺傳所引起者,在國內外均極少人研究,而在慈濟研中心已有一位箇中的佼佼者--方菊雄教授,正與李明亮教授及慈院泌尿科醫師致力於此方面的研究。

這項研究,利用精蟲分析、染色體分析及賀爾蒙檢查,尤其是利用細胞遺傳學的方法,研究原始生殖細胞從產生到成長,一步步演變到成熟的過程,找出那一步驟有問題、染色體

的配對及重新組合的狀況產生的卵子及精子是否正常,可否有生殖能力,並從遺傳因素外,針對內外環境因素,對生殊能力做深入研究,以尋找出不孕症的原因,進而提供臨床處置方針及治療方法。

這項研究,逐漸揭開了原始生殖細胞的生長、組合過程及遺傳的神秘面妙,找出不孕的原因,知道問題所在,即提供醫療方向,也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如先天性染色體異常或根本不孕者,即可確知生育無望,而不必到處求醫,做試管嬰兒……。雖然目前科學界對不孕症的治療並無絕對保證,對病人的幫忙也可能有限,但至少可找出原因,提供治療方向。

嚴格說來,優生保健與人類遺傳,在科技發展上尚屬於萌芽階段,但慈濟在這條漫漫長路上已有較快、較好的起步,無論在國內或國際間,發展潛力都不可限量。

全國性高罹患率疾病研究

高血壓為國人罹患率極高的疾病之一,其產生之併發症相當多且嚴重,而罹患者多在人生經驗豐富,智慧、能力及社會責任均處於顛峰階段的中壯年或老年人,對患者家庭及整體社會力,都是極大的斲傷。陳幸一、齊淑英教授及慈院曾文賓院長,都是心臟血管專家,對這方面有相當研究。

未來慈濟醫研中心將訓練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委員、志工們做流行病學調查,動員慈濟廣大的人力、物力做徹底的追蹤研究;並將針對東部地區高血壓的流行病學調查--著重原任民的疾病特色及嗜酒的影響,這項研究對原住民及國人的高血壓等疾病將有莫大助益。而為迎接高齡社會的來臨,老人的復健中心、癌症及其他全國性病,也將為發展重點。

原住民健康問題研究

慈濟醫院在東台灣色,並非僅是一座現代化的綜合醫院而已;透過基層的療病關係、巡迴義診,正一層層地促使東台灣特殊的人文、社會景觀,逐漸在世人的眼前明晰起來。

東台灣是原住民分布最廣的區域,依據慈院六年來的臨床經驗,發現原住民因酗酒問題,在外科方面所呈的案例,偏向於交通意外而導致的腦部外傷、骨折、脊髓捐傷等傷害,內科方面則以肝硬化為最。此外老人、幼孩也因欠缺健康資訊,致使環境不良而引起肺結核、寄生蟲等病變;青壯年人口,多因從事粗重勞力工作,意外造成肢體傷殘甚至喪命(由本院救治成功的林傳欽即為一例)。原住民的文化、社會處境,從醫療關係中

,透露了部分訊息。

基於區域性的醫療需要,慈院與花蓮縣衛生局以及慈濟醫研中心、醫學院籌備處,於八十一年十月十六日,正式成立「原住民健康研究室」,並擬定「原住民飲酒問題」為八十二年度研究主題。首場研討會訂於二月十二日召開,議題包括:

(一)原住民飲酒行為流行病學調查
(二)飲酒之生物學基礎研究
(三)飲酒行為的社會文化分析
(四)山地社區酗酒之防治
(五)本土化衛生教育與酗酒防治
(六)山地社區酗酒預防工作模式
(七)山地社區酗酒治療工作模式

此項研究計畫,由服務於秀林鄉衛生所泰雅族裔孔吉文醫師及張文進醫師,挾其平日推動原住民健康的工作經驗,積極參與。

慈院醫研中心的心臟血管研究室,針對原住民酗酒的區域性特色,也擬定了相應的研究計畫,包括:

(一)急性與長期給予酒精對兔感壓反射作用
(二)急性與長期給予酒精對鼠腦血流自我調節機能之作用
(三)酒精對腦細胞的作用
(四)酒精與腦中風的流行病學調查
(五)腦部受傷組織的麩胺酸濃度和酒精及預後的關係

這幾項研究計畫,皆由慈院臨床醫師與醫研中心專屬研究員搭配主持,各項研究的具體成果,將可提供「原住民健康研究室」有力的生理、病理根據。

這項研究,為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研究,需從生物體質、文化因素、價值觀、社區差異出發,結合社會學、人類學的概念,針對不同性格、生活文化的個別差異及在健康行為上的反映,探討其飲酒、車禍意外死亡,肺結核……種種體質、行為的探討,所得結果的延伸,可能如一把鑰匙,可以打開民族間的門牆做深入的接觸與探討,拓寬醫學領域,而這項研究和行動的本身就是一種關懷,富有積極意義及挑戰性。

藥物濫用的檢驗

據司法機關的調查,國人犯罪年齡不斷下降,已成社會治安的一大隱憂,據統計,八十一年台灣地區觸犯法令的少年人數高達二四、七七八人,是近十年來最高的一年。而少年犯罪大幅成長的原因,則是濫而安排他命,且每年皆呈大幅成長的情況,顯示藥物濫用相當驚人,這項少年吸安族的問題,令人對台灣下一代年輕人的前途擔憂。

目前國外藥物的濫用程度以大麻為最,次為古苛鹼、鴉片類(嗎啡、海洛英)和安非他命。而台灣藥物的濫用,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安非他命,百分之二十是鴉片類。

由於安非他命具高度提神效果,能刺激情緒興奮,使疲勞感消失,因而卡車司機、運動員和學生較易濫用。依警政單位資料分析:吸食安非他命者以十二至十七歲範圍之青少年最多;製造及販賣者則以廿至廿九歲為最多。我國於民國六十年已將安非他命列為禁藥,七十九年列為麻醉藥品管理。但是,不少經正常醫師處方,用以控制飲食、減輕體重和治療抑鬱症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習慣性而上癮。

煙毒問題在國外的起源甚早,因而在檢驗技術方面亦有卓越的成效。在美國有專門的醫療檢驗所,由政府審核其技術能力後,負責藥物濫用的篩檢工作。國內目前委由省(市)衛

生處(局)負責安排他命檢驗工作。

然而近一、二年來,安排他命濫用的情況相當嚴重,對衛生局而言,工作量早已不勝負荷;為配合有限的人力資源,而採行較簡便的篩檢法,但其精確性與效率皆值得商榷。「國外精密的檢驗儀器,一天之內即可完成國內一個月所檢驗的七、八千個檢體,其儀器設備與技術皆值得我們借鏡。」在美國從事藥物檢驗多年的賴滄海教授說。

在台灣,吸食毒品屬犯罪行為,除教育局到各學校抽檢外,檢體幾乎都由警政單位送到衛生局化驗。一般醫院雖有檢驗的儀器,可從事這方面的檢驗工作,然因牽涉法律規章,以及制度層面的問題,使得防方大都不願參與。

因為一般民眾對安非他命的認知不清,加上不法分子唯利是圖,才使得此風蔓延迅速,政府致力反安非他命的宣導工作,也是希望加強民眾對該藥的認知與了解。因而斷絕製造源,及改變整個社會觀念,是首要之務,否則即使檢驗出吸毒者,暫時讓癮君子戒除毒癮,然而他們一旦回到社會大環境,若再次受到誘惑,或因個人因素而吸食,這將成為防不勝防的課題。

賴滄海教授說:「『預防勝於治療』,根本之道還是應從教育方面著手,以宣導方式,建立國人正確的藥物使用觀念。」

慈濟未來除了利用慈院的儀器設備,致力免疫和檢驗方面的研究發展;若有機會也希望能與衛生署合作,將國外檢驗技術引進國內,讓整個防治工作更上軌道。

傳統醫學研究

由於部分醫務及研究人員的興趣,傳統醫學研究也有潛力成為慈濟醫學研究的特色。

近年來,西方醫學愈進步,愈容易印證中國傳統醫療的奧妙,傳統醫學範圍廣泛,舉凡中醫、中藥、氣功原理、食物療法、自然療法、民俗治療、宗教治療……均為傳統醫療範圍。而醫療行為的目的,無非是要醫治病人,使病患免除疾病的痛苦,只要能達到這項目的均可一試,若能將西醫適當加入傳統醫學做整體性的研究考量,也許能在醫療領域內另闢蹊徑,做出驚人的發現。

自八十一年起,慈院已增設中醫科,而基於佛教醫院的立場,宗教治療也可以列為研究範圍,如基督教的祈禱對病人是否有好處、佛教的唸佛、唸經、素食、放生、拜懺、喝大悲水……是否真的對病人有好處……種種均可為研究對象。將來也許可以從對照組開始做淺顯的研究;對於迷信的破除及民俗、宗教治療的療效的底奧,也可能會有突破性發展,而成為特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科學研究是無法預設立場的,開放自由的思想空間才能脫出傳統束縛而有重大的突破,慈院醫研中心的最大優點就是無歷史、傳統與制度的包袱,在寬廣的研究領域中,發展潛力無窮。

▲專題報導

衣錦還鄉

◎張輕安

《慈濟醫學研究中心》之三.人物篇

基於對吾土吾民的關懷,
慈濟醫學研究中心數位教授,
放棄在美國奮鬥數十年獲得的一切,
在他們學識經驗累積最豐富、智慧最成熟的階段回國;
將他們的生命顛峰獻給慈濟及斯土斯民……

「在國外做事,再有成就也是為別人做,總是不無遺憾!我希望把一生最後的研究生涯貢獻給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同胞!」

基於對吾土吾民的關懷,慈濟醫學研究的主要成員李明亮、方菊雄、賴滄海及齊淑英等四位教授,放棄了在美國奮鬥二十餘年獲得的身分、地位、研究成果、優渥的生活環境及待遇,紛紛束裝返國,投入慈濟的懷抱。

就像鴻鵠歸巢,他們在外遨翔了千萬里,歷經滄桑,得到了無數的經驗與知識後,在他們學識經驗累積最豐富、智慧最成熟的階段回國,將他們生命的顛峰奉獻給慈濟及斯土斯民,使慈濟醫研中心免去最漫長、最辛苦的摸索與奠基過程,直接從高深的研究入手。

以他們豐富的學養及研究經驗,慈濟醫研中心將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及空間,一如國內外醫學界推他們時所說:「能夠請到他們回到慈濟來服務,不只是慈濟的福氣,也是台灣人

的福氣!」

浸潤於研究工作多年,一如大多數的科學家,他們有著對人類由衷的熱愛與尊重,態度親和謙恭有禮,卻也有著耿介直爽的性情;在美國住久了,他們都有西方人的作風,徹底溝通得到結論後,有劍及履及全力以赴的執行力。不習於酬酢往來、喜好大自然,純真豪爽的本性,使他們在花蓮如魚得水,認為正是做研究的好地方。加上地主的殷勤、尊重,與自己對本土使命感的驅使,一到任就全心全力投入研究室中,準備大展長才。

雖然醫研中心甫成立,許多儀器設備均仍在採購、運送中,他們能帶的器材,自己從國外帶回來,能做的工作就先做,在這段時間儘量適應、養精蓄銳、擬定研究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慈濟醫學研究中心必能大放異彩。

同中有異,正是他們的可愛之處,就像他們的信仰:他們有的人有極虔誠的宗教信仰、有民間信仰、也有無神論者,除了對人類、對同胞、對研究工作的真誠不渝,他們熱潑潑的至情至性,也展現出他們各自風采。

李明亮教授(慈濟醫學院籌備處主任)

為名重中外的生理學教授錢煦博士所舉薦,返國擔任慈濟醫學院籌備處主任的李明亮教授,亦為慈濟醫研中心延聘的主要成員之一。

李明亮教授民國五十一年畢業於台大醫學院,服完兵役後,即赴美接受實習醫師及小兒科住院醫師訓練。五十四年,在杜克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受住院醫學訓練後,轉至邁阿密大學內科任美國國家衛生署博士後訓練員,同時攻讀分子生物學及生物化學;五十八年獲 PH.D.;是年赴英國劍橋大學MRC 分子生物研究室從事生化研究二年。在回美國之前,曾經返台擔任台灣大學基礎醫學生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一年。到慈濟任職前,則為新澤西州醫科牙科大學小兒科正教授暨遺傳醫學研究組主任。

主要研究興趣為「人類染色體之構造及機能」、「染色體異常疾病」、「氨基酸代謝異常疾病」。

慈濟當初為病苦眾生而建院,如今則為提高醫療服務品質而辦教育及研究機構,李教授說:「我完全是受上人的為人所感召而回國的。」

返國服務的決定,讓李明亮教授足足考慮了一年半,其間遭遇無數的阻礙與漫長的心路歷程。除了家庭與三個尚在美國就學的孩子需要安排外,光是他所負責的遺傳部門,為了他的異動,二十多個工作人員、研究員及研究生,連夜趕研究趕了一年多;另一方面,醫學院籌備工作不能停頓,研究做不完李教授也不能等他們,一年多的時間他忙得人仰馬翻,直到把工作處理到告一段落才回來,而後續工作迄今仍在善後中,最近還抽空返美處理。加上慈濟醫學院的人才延攬、儀器設備的物色挑選等任務,使李教授成了空中飛人。

由科學入哲學

本身並未信奉任何宗教的李教授認為,任何宗教的基本原則,都是以犧牲奉獻的精神出發,不論何種民族或歷史背,各宗教教義所匯聚的理念,應無二致。

他說:「醫學教育中,動物的解剖實驗有其絕對存在的必要性;佛教中雖有不能殺生的戒律,但上人卻能合理的接受這個觀念,而非一味地墨守某個成規。」這亦是李教授相當佩服上人的地方--上人這般積極入世的價值理念,也是促使李教授返台參與醫學院籌設的主要原因。

三十年來的醫學歷鍊,讓他對人生有另一番體悟。他覺得,要進入哲學最短、最快、最深的捷徑,應從科學著手。如大哲學家羅素,本身即為一位數學家。他並舉美國著名的進化論學者梅爾所言:「一個好的生物學家,就是最好的宗教家。」「我們不需灌輸他任何宗教理念,只要他把生物學讀得透徹,到某一層時,自然會豁然開朗、有所領悟,面對宇宙萬物的渾然天成,自有一分不忍人之心,也因而能夠學會尊重與珍視生命。如此,他可能比任何有宗教信的人更富宗教情懷。」李教授深有所悟。

學習過程重於結果

基於這個觀點,他強調:醫學教育除了基礎及臨床需密切的溝通配合外,更需提供豐富的人文、倫理課程,如醫學史、文學、宗教方面的選修機會,讓學生能有計畫、有系統、有深度地接受人文及倫理的薰陶,使得他們的人生價值體系,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啟迪。

他並鼓勵人應博覽群書,吸收各方面的學識,他形容自己:「讀書,就是我最大的享受與樂趣。」

李教授專攻小兒科中的遺傳學,對於兒童教育及心理,也有著相當深入的研究。

對孩子的教育,他主張以開放的原則讓他們自由發展。三個女兒,一個已經大學畢業,兩個尚在大學就讀,小女兒已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去年七月份曾隨同父母回國在慈濟醫院實習。李教授說,他不希望用「Push」的方式式教導孩子,如果她們書能念到九十分,他決不會要求孩子必須念到九十八分,他希望她們把為了鑽研多拿八分的時間,能在別的地方多學習、充實自我。「九十八分並不代表一定比九十分好,它,只是會念書、懂得考試的代名詞而已;它,並不包含人與人之間人際關係的相接

觸,或是辦事能力強、組織能力佳的表徵。」

「假設這裏有條路,為了到達彼方的目的地,你可以選擇直走,也可以迂迴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嘗試,只要不是偏得太離譜就可以了。我們應該讓孩子擁有一片寬廣的發展領域,書本的理論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

開放自由的心和腦

李教授認為,慈濟醫療志業,現在已走向醫學教育的理念,醫院必要重新定位,二者之間正如並行不悖的馬車雙輪,缺一不可。當前的區域醫院已將治療、防癌、教育及研究溶入其中,待醫學院設立後,慈濟醫院便是教學醫院,具備研究及教學功能。而教育是長期投資,研究也教學也屬服務的長期目標;他認為,慈濟醫院目前以臨床對病人的服務為主,應開始轉型定位,走向醫學中心的範疇。

李教授表示,慈濟醫院過去是綜合醫院,以看病為主,醫研中心的成立,一方面可以使慈院奠下基礎醫學的根基,也可以讓醫學院立足下來開始做研究,更重要的是,以後慈院成為教學醫院後,醫師要參加醫學院的陣容,必須符合教育機關的條件,需有研究論文才能升講師、副教授,而國內的醫師養成過程中,並無研究訓練,因此醫研中心的成立可以協助醫師們起步做研究。

因此,對於慈濟醫研中心的設立,李教授認為,除了使慈濟醫院具備與西部相當的醫療條件,對於醫院與醫師,亦產生莫大的刺激與正面的影響。

他表示,醫學研究往往需要數十年、數十億的資金,才能看出一點成果。成立醫學研究中心在人力、財力、空間、儀器各方面都不能省,而且是長年累月的投資。目前醫研中心尚處於過渡時期,現有的設備空間尚能應付,但醫學院一成立,慈院由綜合醫院升格為教學醫院,就必須有名符其實的功能與運作,而醫師也必須至少挪出百分之廿至卅的時間做研究。渡過這段陣痛期後,醫院一定位下去,無論基金會、醫院或醫師,都要有全力以赴的共識。

李教授表示,慈濟發展醫學研究有許多優點:一、是私人機構,即無公務機關的官僚制度,也沒有歷史與傳統的包袱,做事情有較寬廣的發揮空間;二、慈濟有眾多會員做後盾,沒有資金問題的後顧之憂;三、位處空氣好、風景優美的花蓮,有最佳的天然條件,具備研究工作的最大好處;四、慈濟最好的條件,就是「人和」,慈濟已有很強的人力資源,每一成員都有奉獻的心,精神思想上都有共識,大家的理念與出發點相同,因此很好做事。

李教授強調,研究工作是無止鏡也無法預設立場的,必須有開放自由的心和腦,一開始若太限定方向,被匡限起來的話,就有了束縛,則格局和層次都不會高。而慈濟醫研中心的理想和最終目標,就是「成為一流醫學中心」,目前距這個目標是“Long long way to go”,只能挑重點做,邊走邊整隊,最重要的是:這個醫研中心是為臨床醫師而設,完全是配合醫師的興趣與方向一起做研究,希望醫師們能好好利用。

陳幸一教授(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一九四三年生,台灣縣人,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獲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生理博士,一九七六年及一九八七年分擔任美國德州大學客座研究負及美國渥華大學客座教授。返國後歷任國防醫學院副教授、教授、主任及台灣大學兼任教授。

研究興趣主要在於1.血流動力學中阻力、壓力、血流及可容度等之相關性;2.感壓反射之控制及調變;3.急性肺損傷;4.靜脈之神經管制;5.高血壓之血流動力分析及藥物效應;6.心臟血管系統之數學模擬。

「雖然當醫師收入可觀且物質享受豐格;而教書、做研究,就如同醫界的『苦行僧』,真要研究出國際醫學界認可的新發現更要付出許多心力。不過,醫師也許可以解決一個人或許多人的苦痛,但決無法消弭全人類的病痛,我們對於正常生厘仍有許多未知,又如何進一步瞭解病理以及治療病痛?」

基於這樣的理念,陳幸一教授放棄了名利雙收的「臨床醫師」工作,苦行僧般地致力於基礎醫學研究及教學垂二十餘年,用功精深,屢獲國內外各項大獎,並列名於十餘種國際名人錄中。今年七月,他正式成為慈濟大家庭中的一員--出任「慈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一職。

陳教授是台南人,民國卅二年出生在台南縣佳里鎮,父親是小學校長,從小就在父親嚴格的家教下,培育出喜歡思考的「金頭腦」,成為「小天才」型的人物,小時候雖然覺得父親不通情理,現在卻覺得十分幸運,因為在家裡有一位比在學校中更嚴格的老師督促,尤其是思考方法的訓練,更使他終生受用,因此,他非常強調教育方式及好老師的重要。

小學畢業後,陳教授考上台南一中,就學期間雖然花了不少時間在體育活動上,但當時的幾位老師給了他一套很好的讀書與研究的原則,那就是「解決問題的步驟」:有了問題,學生必須學習如何一步一步解決,而不是死記答案;對於基本的原理有了透徹的瞭解之後,加上謹慎而精密的思考,一切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因此

讀起書來輕鬆而有效率。但在體育競賽方面的興趣,也養成了他終身對運動的愛好及負責的團隊精神。

熱愛生理學研究

高中畢業時,由於成績優異,獲保送成大,但他放棄此項殊榮,轉而考上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剛開始,他認定醫學是一門死學問,醫學院是個埋沒人才的地方,因此而痛苦不堪。直到他開始接觸生理學,對於人體構造產生興趣--每個人,包括他自己的心臟,都在跳動、血液都在流,但是為何會跳?如何流?種種的疑問激發他的求知精神,渴望去研究、去探討,由此引發了他對於基礎醫學,尤其是生理學的熱愛。

醫科四年級時,他無意間翻譯了一本「醫家大發明、小故事集」,發現醫學的發明與發現是如此動人而艱辛的歷程,細細地咀嚼其中的人物故事,比較行醫與研究的差別,心中有無比強烈的感受:

「如果能從事研究工作,在醫學領域中提供一點新知,應該比行醫者有更大的貢獻。如果沒有任何成就,至少我可以告訴學生如何學習生理學,由此入門,把醫學看成一門生動而神聖的學科。」

醫科即將畢業那年,國際著名的生理學家林可勝先生(國防醫學院第一任院長),因罹患食道癌,而將他在美國潛心致力的研究、儀器與圖書,運回國內,積極地在國內建立研究室,一方面希望繼續完成研究,一方面希望為國內培育人才。陳教授被選為他的助理,也就從此走上了基礎醫學之路。

九個月後,林可勝先生溘然長逝,留下了醫界對他永恆的哀思;而陳教授追隨這位傑出的學者時間雖然短暫,但卻從他那兒學習到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與知識,最可貴的是,他那至死不休的研究精神,也成了永遠激勵陳教授奮發向上的動力。

不久,陳教授的一篇論文「腦部壓迫引發肺水腫及出血的機轉」,刊登在美國生理學雜誌,受到國際學者的重視。六十二年,他獲得「國際科技人才培養獎金」,辭別新婚的妻子,遠赴美國密西西比大學醫學院生理系攻讀博士學位,受業於著作等身的國際著名心臟血管生理學家蓋頓博士(Dr.Auther C.Guyton),也有許多不凡的收穫,其間,他完成了七篇論文,其中博士論文「毛細管、組織間質與淋巴管間水液交互作用」,更獲刊於高水準的國際醫學雜誌「循環研究雜誌」,對於基礎與臨床醫學貢獻良多,獲甚高評價。六十四年在德州大

學醫學院藥理系擔任研究員兼客座助理教授一年,返國之前又利用時間,參觀了十餘所醫學院及生理研究室,以結識更多學者、瞭解更多研究動向,收穫頗豐,使他未來的研究、教學生涯,有更為豐實的基礎。

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六十五年,他回到母校國防醫學院擔任生理與藥理學教職,並在國科會做教學研究。在其母校及國科會資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