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慈院六周年慶掠影

◎資料室

慈院度過六周歲了
檢視這一年來的成果
提供好的醫療服務
仍是慈院一貫的目標
為配合醫學院及醫療網的設置
不斷禮聘專家學者東來
透過與醫師們的意見交流
提昇研究風氣 培育臨床師資
院區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氣
本期以六周年慶為主題
呈現慈院的淨光掠影

檢視了慈院啟業後,第一個五年豐碩的成果,規畫出第二個五年擬推動醫療志業的目標;慈院員工懷著感恩心,以穩健的步伐,為未來的理想,踏實走過第六年。

醫學研究中心的規畫

在第六年這一年內,為朝向第二個階段目標,配合第一波--醫學院的成立及醫療網的設置,慈院重新調整陣容及腳步;期能奠良好的醫療服務基礎,充實內涵,提昇研究風氣,為培育醫學教育的臨床師資而努力。

為達到培育師資,提昇研究風氣為首要,因此延聘了國防醫學院研究部主任陳幸一教授,與台大學院醫學院蘇益仁教授兩位醫學界菁英,替醫學研究中心規畫出一片藍圖,而院內諸多醫師同仁,亦熱烈的參與,並提出研究計畫。

一個研究中心的設置,並非易事,大自數以千萬計之儀器,小至一瓶培養液,均需面面俱到。最困難的是動物中心,那些供研究的小動物,為人類將來的福址而奉獻牠們寶貴的生命,功德難倫,得來殊為不易,如何養育也是個大工夫;這一切均有賴陳、蘇二位教授大力協助促成,使其正式成立,並開始運作。

積極與國內外學者交流

自研究中心啟用以來,亦延聘國內諸多學者:如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吳成文主任等,各學科之專家蒞

臨花蓮慈院,為年輕的醫師們演講。值得一提的是,由國外延聘返台一週的美國南加州大學陳景虹教授,她是我國在美國少數傑出的學者之一,專攻神經藥理學之研究。在慈院與年輕醫師相聚一堂,發現個個勤奮好學,尤其是她取之不易的乳癌細胞,在慈院病理科竟擁有二十幾個之多,只見她興奮異常,立刻與美國她的研究室聯絡,希望即刻與慈院合作研究。

她美國式快節奏的工作態度,深深感動了大家。她鼓勵醫師們:「研究就是以時間與速度取勝,若是別人已發現的異常狀況,我們再隨後跟進,就不是發現、發明,只是學習而已。」這一觀念使院內同仁加強了研究的理念。

病理解剖有足夠的來源

二十幾個癌細胞的儲存,使陳景虹教授視為至寶,而遺體解剖在國內捐贈風氣不盛的狀況下,慈院於八十年一年內,就做了十個病理解剖,為醫學界所少見。其解剖後之病理報告,亦提供予台大醫學院病理科教學用,可見其成果非凡。慈院病理科是由許永祥主任負責,他為慈院各個科提供了良好而正確之診斷。只見在病理研討會上,各個出席醫師以病理報告為佐證,紛紛提出診療的方法互相研討。探究慈院較易取得遺體作解剖研究的原因,是慈院特殊的人文背景,促成

亡者或其家屬願意奉獻遺體供解剖,遺愛人間。

心臟內科服務更臻完善

心臟內科方面,王志鴻、林申昌醫師與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的加入,使慈院心臟內科的服務品質大為提昇。尤以這一年來,「經支冠狀動脈血管擴張術」的實行,使許多病患免除心臟開刀之苦,並及時診斷出必須開心之病患;而心臟外科亦加強了服務的量及質,內外心臟科和諧的配合,加強了團隊服務的品質。尤其是王醫師夜以繼日的為心臟病患服務,隨傳隨到的精神,使護理人員多了一分精神支柱,病患也獲得更好的照顧。

朝向腎臟移植的目標

腎臟病患近年來顯著的增加,尤其是需血液透析洗腎治療的病人,每星期二至三次的洗腎,如何在漫長的洗腎過程中,獲得身、心的舒坦,其治療環境佔非常大的因素。八十一年三月新的洗腎室啟用,視野遼闊的地理,配上嶄新的硬體設備,病人置身其中,還可視其個人的希望,欣賞錄影帶;尤其是上人開示的影帶。而三位腎臟專科醫師--萬象、藺汝平、熊宗枝等的細心照顧,使腎臟內科的服務品質更上層樓,來年將儘速加快腳步,配合外科系醫師提供腎臟移植的醫療服務。

推動東部「優生保健」工作

隨著醫學院的動工興建,延聘服務於美國紐澤西州立大學牙科學院的李明亮教授,返台主持籌備工作。李教授曾任內科醫師轉小兒科服務,除了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外,基礎醫學亦有深厚的造詣;他是遺傳學的專家,育才無數,國內許多醫學中心的教授,曾經到美國接受他的指導。近年來常返台,為行政院衛生署規畫推動「優生保健」工作,尤其協助在北、中、南三大醫學中心,設置「優生保健」中心,使我國「優生保健」工作得以落實,功不可沒。

李教授的加入,使慈院擔負起

東部地區「優生保健」工作的重責,這可使婦、兒科在他的指導之下,提昇醫療層次。

急診室行動迅捷

急診室,是病患心目中的焦點。趙凱主任具備勤於留守,及正確的服務觀念,他說:「急診的定義,應是以病患的需求而定,而非醫師的判定。」以此觀念服務病患,使他獲得全院員工及病患們的愛戴;在他的推動下,主治醫師值急診服務終於落實。但見主治醫師守候急診,等著病患前來求醫,東部地區病患真是有福報。

除上述重點的醫療服務以外,在五周年慶的學術研討會上提出報告的病例研究,使蒞臨與會的台大醫院各科教授們刮目相看,直稱東部地區是醫學研究的寶藏,如深入探討,將可提供我國醫學界珍貴的文獻資料。而各科主治醫師獲此嘉獎,更加堅守崗位,充實自己,使具有講師資格的主治醫師在本年內增為十人。另外,加強住院醫師教學及服務的訓練,亦是他們的一大課題。

在護理方面,參加衛生署研究計畫,加強各專科護理的訓練,是護理科今年發展的特點,尤其是舉辦了一場東部地區「愛滋病及B型肝炎」研討會,參加者逾兩百名,人數之眾,創東部地區舉辦的研討會之先例。

志工在慈院行菩薩道
慈院六年有數不盡的感人事蹟,從棄嬰的照顧、無名老人的醫療、到往生病患的助唸,在在的使院內瀰漫著慈濟人文的精神。其中最突出的是志工服務,服務內容愈臻完善;每天清晨,來省各地的志工師兄、師姊在精舍接受上人的教誨後,搭車抵達,以整齊的步伐步入慈院的莊嚴形象,令人不由得要向他們行禮致敬。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宮訓練未來的菩薩,上人力行「菩薩人間化、佛法生活化」,時時教育慈濟委員身體力行菩薩道。慈院就好似人間訓練菩薩的道場,反映了生、老、病、死諸相,供新發意菩薩們投身其中,進而瞭解、體悟。能夠心無退轉,堅定自己行菩薩道的決心。慈院實在是個好地方。

邁入第七年的新展望

邁入第七年的慈院將延續既定目標:一、次第成立次專科訓練醫院的資格,提供給住院醫師更好的訓練;二、優生保健中心正式運作;三、試管嬰兒服務正式落實,使不孕症家庭喜獲子女;四、積極規畫嘉義大林分院工程,進而開工;五、兒童復健中心的規畫、興工;六、設立心導管室;七、近接治療機及治癌電腦的購置;八、台北醫療服務室的設置;九、醫學研究中心的再充實,並申請為國科會研究補助機構;十、擴充病床為六五0床;十一、二期大樓一樓門診開放;十二、中醫科醫療服務成立。

為達成第七年的工作目標,尤其是大眾對慈院最大的期望之一一一中醫科的推動,慈院更是以慎重的態度籌畫;並已派出四位中醫師,前往大陸北京,接受更進一步的訓練。預定於八十二元月底學成,二月份即開始中醫診服務。而這亦是慈院為邁向「傳統醫學」發展的起步。

台北醫療服務室,則是為了回饋北部地區的會員,提供醫療保健諮詢,捐血、檢驗、轉診等服務而設置。

充滿了新希望的第七年,慈院全體員工,將以更凝聚的心力,更穩健的腳步迎接他,期望明年的今天,做出一分最好的成績單,獻給所有關心他、愛護他的慈濟人。

▲專題報導

穢土生清蓮--慈誠隊授證前日印象

◎張瓊齡

日間,自文化中心的窗口望向台北街頭一隅,只見火傘高張,烈日豔豔,彷彿當年后羿射落的九個太陽,又起死回生似的--莫非古人窺得天機,又不便明說,才透過神話對今人示警嗎?入夜之後,在自家陽台試圖捕捉初秋該有的沁涼,卻是暑氣難消,正熱得恍恍惚惚之際,乍見對門茶坊階前,餵在木盆裏的一小畦蓮花,倒無視於溽暑侵擾,依舊是落落大方,逕自入睡了。

最近,我也養起了蓮花,卻是養在心裏;每當情緒的溫度不自主地上升時,花兒便一朵朵燦然開放,以它們累世的清涼,化消我心中的燥燠。

清蓮原是從泥生

聽說他從前一天要抽掉四包半的菸,談話的時候,特地留意了他的齒色--怪哉,怎麼沒有被菸薰黃、薰黑的痕跡呢?

這一次,他被推薦為慈誠隊正式隊員,「十戒」不成問題,出勤率也夠,家人的支持認同自是不在話下--多虧同修師姊替他照顧水果攤的生意,他才能到分會與我碰面。

他說話的時候,我望著他的臉、他的眼睛,試圖找出一絲一毫過往的痕跡,結果,非但一無所獲,還發現一樁怪事--近四十歲的人,又曾在勾心鬥角的黑社會打滾過,怎麼臉上沒什麼皺紋?當他攤開那雙厚實、粗糙、指梢龜裂的大手,我才恍然--原來,歲月的痕跡全烙印在手上,而臉面所呈映現的,是心境的寫照。

嘗聽說人的長相雖是父母生就,無可選擇,然而,四十歲之後的面相,就怪不得父母,得自己負責了,現在,終於明白這話的意思。

他的聲音有點沙啞,說不上好聽,然而,對談的過程中,發現他與樂生療養院林葉老菩薩有共同特點

:說話的態度很謙卑,講到一般人會因情緒高亢而提高聲調的話題時,還是平平靜靜,彷彿情緒已不受牽動;而在這種謙卑的姿態中,自然流洩出一種和煦沈穩的自信。

想到慈誠十戒中有「調和聲色」一項,聲色要用「調和」的方式來控制,還落在修鍊的階段,最高境界的聲色和悅,必然是自然流露的。

我一直很贊同男人是泥做的,厚重而渾濁,色濃而帶有氣味,特別是那些入社會已久,距離孩童狀態已遠的男子,簡直已變成化石,顛撲難破了。當我見到林松典居士的時候,才發現男人中也有不結成化石的軟泥,並且,只要經常保持一定的溼度,就可以隨時隨意捏成不同的造型;即使是一灘污泥,也有開出潔淨蓮花的可能。

如見良父--慈誠初步印象

初見邱奕鍊居士,他正忙著整理北區慈誠隊二百九十一位待授證隊員的資料。站在他面前,有一種彷彿見到爸爸的感覺--自然,他的年紀沒那麼大。這是我見到的第一位慈誠隊員,當時就想:慈誠隊員都是這樣的嗎?

原只知道慈誠是一個純男眾的組織,從確定隊名到現在,也不過兩年的時間,對早起步了二十五年的慈濟委員來說,慈誠隊就像是上人遲獲的麟兒。聽說曾有師姊「吃味」地說:「師父較疼『兒子』!」我想,面對這個稚齡卻懂事的「兒子」,上人是既歡喜又憐愛的。

慈誠隊一成立,便是以組織化的姿態出現,北區慈誠隊先是依地區,畫分為北、東、南、西四個中隊;成立了八個月左右,桃園地區男眾也逐漸籌組起來;終於在民國八十年初,將桃園以南苗栗以北地區,編為北區第五中隊。

目前北區慈誠隊約有一千多人,是慈院男眾志工兩大主力之一,每週分星期一至三,四至六兩個梯次,一梯次七人,回慈院負責急診處、骨科、復健科、ICU等部門的支援工作,這些部門因其情況特殊,由男眾負責較為適合。

邱居士負責北區慈誠隊人事部分的工作,他憶起,當初草創階段,極需新血注入,幾乎是來人不拒,因此,隊員的素質差異甚大。經過了兩年的見習,隊員們相互扶持砥礪,慈誠隊已具有一定的形象,新招收的隊員交由各小組組長帶領見習,也都具有一定的水準。

就每個新隊員來說,除了與本組組員們因著共事而產生情誼,小組長是跟他們最密切接觸的人,將來,他們要成為正式隊員,初步的評量工作便是由小組長擔任的。

基於上人「從嚴」考核的指示,北區慈誠隊原有三百六十五人符合授證標準--即「十戒」、「出勤率」、「隊友及家屬認同狀況」各單項達到二十分以上,總分至少六十分--經過再次淘選,將證件不齊者刷下。

由於隊員相當期待這次授證,忽然獲知自己無法成為第一屆正式隊員,想必會有些失望,於是各小組組長也要擔任安撫的工作;相信大家終能體諒第一屆授證負有樹立典範的重任,不致產生分別心。

步出會議室,隔著玻璃窗,看見邱居士又繼續埋首於隊員們的資料堆中;之後,再以電話詢問他相關事宜,也是立即擱下手邊事務,給予我適時的幫助。我不禁再次自問;慈誠隊員都是這樣嗎?

他的一整天,我的小半天

黃文欽居士爽朗地笑說:「老天爺特別疼我,每次我出來資源回收,天候總是恰到好處!」

用過午膳,我走出分會,尋覓著資源回收車,一轉頭,發現黃居士已和另一位男士在幹活兒了。這天下午,我們總共造訪了三個回收點;在統聯站,我們的回收物多是鐵鋁罐;在板橋某市場,則多是裝水果的牛皮紙箱;在一處由當地師姊們借來堆放物資的民宅,竟是琳瑯滿目--報紙、碎紙、紙箱、鐵鋁罐、書籍,還有衣服……,不僅堆滿了整個屋子,還延伸到外面的院子。師姊們苦笑著說:「這是一個多禮拜的成績,你們再不來,我們可要起煩惱了!」

慈誠隊隊員,自去年夏天起,便開始支援板橋地

區的委員師姊做資源回收的工作。由慈濟委員動手做資源回收,帶頭示範的用意,要大於實質金錢的獲得。一年多以來,漸漸做出了成績,當地會員或居民主動增設的回收點日益增多,雖然不斷有男眾居士投入支援,卻遠不及回收點成長的速度。目前,有十多位慈誠師兄可在白天排班值勤,這些師兄們有的自己是老闆,有的是計程車司機,有的從事保險業,工作時間較有彈性;其他屬於朝九晚五型的師兄們,只能在下班後前來支援。以現在每天出車,仍感吃力的情況來看,除了暫時仰賴師兄們多發心、更多人來投入外,最根本的作法,便是與各地區基層長官配合,教導居民正確的資源回收觀念,並在回收點建立之後,能有相應的後續動作。此項工作,目前也正在萌芽茁壯之中。

工作告一段落,我們坐在車內享用師姊們結緣的西瓜,勞動之後,覺得這西瓜格外冰涼甘甜。一路上,黃居士談著自己的志工經驗,談著早上帶著孩子一起做資源回收,孩子們的興奮之情,還談到他計畫透過自己的專長,規畫屬於慈濟人的慈濟村--那種可夜不閉戶,老者安養,數代共享天倫之樂的居住環境。

隨行的男士,在一旁靜靜地傾聽,他是黃居士的好友,原有公事要與其洽談,恰好黃居士今日值勤,約好在車上碰面,沒想到公事未談,卻跟著做了一天的「義工」。我在一旁聽著他們的對話,看著他們二人揮汗勞動,忽然明白了黃居士的用心良苦;原來他是要透過實際的行動,讓其實地接觸慈濟人,並藉由自身的慈濟經驗,接引這位友人進入慈濟世界。

步下黃居士的座車,我站在台電大樓前等候那難以預期的公車時,已經累得沒法去顧及灰頭土臉的自己,是不是會破壞掉周遭這幅用華服彩燈裝飾起的街景?倚著路燈,驀地想起--黃師兄從早上六點多就出門了……,這才發現自己實在好沒用,也打從心底暗暗地慶幸:還好慈濟有這批慈誠鐵金剛!

眨一眨眼都覺得太吵

第一次正式進入講經堂,是參與慈誠隊的共修。原本還擔心只有我一個女眾,豈不尷尬?待我進入會場,看見後半部外圍不僅盤坐著諸多女眾,還有幾個小菩薩摻坐其間,這才放下心來;想是暑假期間,部分師兄們攜眷參與共修吧!

我不懂得如何念佛、讚佛偈,只能靜靜盤坐,聆聽著我來自四面八方的梵音。也不知經過了多久,只覺心緒漸漸寧定,當中還有一段靜默的時間,偷偷睜眼觀望周遭,彷佛連眨一眨眼都覺太吵。

這次現身說法,邀請的是林葉老菩薩,老菩薩自謙是在關公面前弄大刀,並且,正因為自知「技術」不佳,才更要在專家面前舞弄,企求指導。老菩薩有一付清甜的好嗓子,從她溫和柔軟的語音,也感應到她那顆柔軟的心。

接著有師兄報告志工心得。或許是因為太緊張吧,這位師兄直說自己還在「幼稚園」階段,沒有什麼特別的心得,三兩分鐘便下了台,主持會議程序的師兄直說自己還在「幼稚園」階段,主持會議程序的師兄要他回去好好準備,下次再上台報告--平日見師兄、師姊們侃侃而談,還以為大家天生好口才,原來

背後竟有這般「嚴格」的訓練過程哪!

另一位師兄則上台報告甫結束的澎湖訪貧之行。我自己曾到澎湖旅遊,當時與該居民交談之際,不時出現「你們台灣」「我們澎湖」這類的字眼,心中一陣悸動;「原來台澎兩地分離,人心也不相連哪!」聽到師兄報告澎湖行點滴,貧戶們從原先不知有慈濟,到現今的心存感激……,我忽然覺得放了心--心不能相連,是因為人們帶著一顆旅遊的心,旅遊之心漂泊不定,無所掛搭;當慈濟人帶著一分悲心、一分感恩之心前去,便結下厚重的情誼,那是時空所不能隔離的。

從清晨到深夜

眼見預定的時刻已屆,我疾疾奔赴約定的路口,深怕前來相接的師姊等候;幾乎是同時,我們人、車在街頭照了面--是她!那一張探向車窗外的姣美臉孔,原來是上回慈誠隊共修時,一位老菩薩禁不起空調的冷風,這位師姊便將自己那塊覆膝布給老菩薩擋風取暖,一個再自然不過的動作,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竟然是她!

這是北區慈誠隊舉辦的第三次淨山活動,清晨六點要到達中和南山福德宮。透過主辦人慈璧委員的安排,我搭乘陳義明、許麗雲伉儷的便車,一同前往。

車到中和,距離南山尚遠的十字路口,便已見到穿戴全套制服,精神抖擻的慈誠隊員在指揮交通,一看見他們,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走錯!

準時到達目的地,發現一大批身著「預約人間淨土」T恤的慈濟人,不知何時,早已扶老攜幼集結在此了。精神講話過後,大家做些暖身運動,便依著各自分配到的領域展開淨山工作。事前來勘查地形的師兄們,知道垃圾分布最多的地方,是那一大片陡峭的山坡地,細心地準備了繩索、長釣耙,便於幾名自願的「特種部隊」使用。我手持相機,盤旋於各個領域之間,但見男女老幼各依自己的體力、能力,共同潔淨這片土地,耳邊不時傳來委員師姊們透過廣播,對其他訪山客的呼籲。

預定於九時結束的淨山活動,在大家通力合作之下,只用了一個半小時,事後的垃圾分類以及工具收回等工作也交織進行著,這些工作不在事前分配的範圍之內,同樣做得迅捷有序。許師姊的小菩薩遞給我一瓶汽水,還興沖沖地為我引見了阿公--「慈誠爸爸」陳有財老居士,我們相對一揖,一聲阿彌陀佛,勝卻一切言語。這位年過七旬,最年長的慈誠隊員,正以實地的參與發揮慈誠精神。

回程車上,看見路上的送喪行列,許師姊提起當天尚要趕赴兩場助念。我想起助念也是慈誠隊的重要任務之一,主要是以各中隊為主幹,隨各隊隊員發心前往。特別是在深夜,委員師姊不便出門時,男眾居士便是助念的主力。

陳居士伉儷是標準的慈濟家庭--先生是慈誠隊員、太太是慈濟委員,那日在共修報告澎湖行旅的,正是陳義明師兄。許師姊謙稱,到了四十歲才得以進入慈濟,得加快腳步,迎頭趕上才行。她笑說:只要一天沒出來做慈濟,那一天整個人就會沒精打采,病了似的。

望著案前許師姊結緣的地藏王菩薩法相,耳邊響起他們夫妻間的問話:「你說,她是不是長得有點像我們的女兒啊!」陳居士笑而不語。

我再次感到人間緣分之玄妙。

一株新蓮初示現

又到了週會時間,自小嗜聽故事的我,正期待著這次的現身說法。

杜中昆師兄年初方入慈濟世界,目前正接受著考驗--朋友們覺得他變得太多、太快,認為他太「沈迷」,他發願要以自己的誠心真意,引領友人進入慈濟。

自稱很「鐵齒」的杜師兄,過去從不涉及宗教、信仰諸事,每每有人要他燒香拜拜,他便以「我又看不見祂們,拜什麼?」一口回絕。師兄精明幹練,二十五歲便已購置房產,除了努力賺錢之外,平日最大嗜好便是出外旅遊,在遊樂中暫時忘卻工作上的種種壓力,拋開種種令人煩悶的人際關係;要不便徹夜看錄影帶,看得頭昏腦脹。而這些所謂的「休閒活動」,並不能真正給他們心靈的慰藉,經常在夜深人靜,倍感失落。

自他閉關四天,潛心閱讀了八本上人的著作之後,覺得字字句句皆是當頭棒喝,三十多年自以為是的生命,就此有了轉機。

除了參與慈院志工及訪貧,也配合委員師姊,在校園展開青少年輔導工作。他以過來人的身分,勸勉一名令老師頭痛的女學生,帶她去探訪貧戶,感受人間的悲苦慘痛,讓女孩體會到自己的叛逆是多麼的不智;挽回了一名年輕的社會邊緣人。

至於他的妻子和唯一的兒子,目前正享有著前所未有的自由生活--從前的他,很霸道,可以為了喝不到一杯冰開水而打罵妻子;為了兒子不乖,掐得他差點喘不過氣。

嗜聽故事的人有一種危險,那便是越聽多了光怪陸離的情事,一般稀鬆平淡的情節越吸引不了他。當

我們所面對的是真人真事,而預期著所謂的高潮迭起,是否也意味著我們的心變得殘忍了?

為杜師兄、其家人、其周遭的友人們慶幸;一人成菩薩,眾人皆有成菩薩的可能。

當一名永遠的見習隊員

有「電話恐懼症」的我,好不容易鼓足勇氣,把該說的話抄在紙上一氣念過,正準備請對方轉告林師兄迴電,沒想到他竟大喇喇地說:「我就是林徽堂啊!」我一時竟不知所措,就著話筒笑了起了;這一笑,也化去了我心中的藩籬。

原先擬定種種有關此授證幕幕後籌備工作的問題,因著氣氛的關係,臨到口邊,一個也問不出來,只問了他:為什麼不參加這次的授證。

起初,他只說自己做得不夠好,未達到授證的標準,自然不能參加了。我覺得奇怪,怎有可能未達授證標準呢?再深談下去,才明白林師兄心中另有一個標準,他自覺未能達到,而不願貿然參加這次授證。說得更貼切些,這個心中的標準,就是每個修行的人,對於自己的反省和期許;這個標準,隨各人對自己的要求而有所不同,無法以任何外在量化的評分來評定。林師兄認為,個人是否達到這個心中的標準是比較重要的,至於授證與否?那倒是次要的問題了。

對於慈誠隊的未來,林師兄表示,隨著正式隊員的產生,會使幹部的選拔有所依憑;而慈誠隊能否更加提升,隊員們的用心程度是最大的關鍵。

「慈誠隊才兩歲,還很年輕嘛!」他深信會越來越上軌道,至於他自己,則希望當一名永遠的見習隊員,「或許這樣,能為慈濟多做些事吧!」

臨結束談話,不經意地問他,剛接電話的時候是不是還在吃飯哪?我記得聽到類似咀嚼的聲音,他說,「是啊,才剛吃一口,你的電話就響了。」這一耽擱就是一個多小時;聽他的語氣,彷佛早習以常似的。

除了暗自讚歎,回憶方才談話的內容,我陷入自己的思緒中……。

那一天是八月十六日

北區慈誠隊,成員一千多人,推出二百九十一位;東區慈誠隊,一百四十左右,推出四十三名中;中區慈誠隊,近二百五十人,推出六十人;南區慈誠隊,約四百八十人,推出一百一十人;全省慈誠隊員將近兩千人,四分之一左右,成為正式隊員……。

我原先不明白,手邊現有的這些資料表上,那一抹抹或端正或飛舞的字跡,一欄欄標示著來自社會各個角落的職業記載,一方方取樣自真人的迷你影像,和其上登錄的一個個名字--這些,與真實的生命之間,有著什麼樣的牽繫?這些日子以來,有幾個名字悄悄躍出了資料表,不經意地現出他們的本相,教我有心無心地窺見--他們原是五百多株蓮花化身人形,分散在這紅塵堪忍之地度化眾生;這一次,他們相互約定,要返歸日夜牽繫的花蓮,要在他們衷心孺慕的慈母面前,同時開出最燦美的新蓮。

我偷偷聽到他們說:那一天是八月十六日……

▲杏林春暖

法語點滴--慈院志工篇

◎周淑美輯

心行合一

志工:昨天,德如師父帶著志工,在五東佛堂教導病患們禮佛,大家都學得法喜充滿,氣氛很熱絡、溫馨。

有位接受脊椎手術的患者告訴我,他以開車為生,由於不注意坐姿,長久下來,竟然傷及脊椎,造成職業病。沒想到姿勢不對,也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上人:日常生活中要培養正確的好姿態,應重視醫學常識的吸收、運用,以保護身體各部器官。在行、住、坐、臥中,除了要調整好外在的姿態,還須修養內在的心態,時時用心學習,自我警惕,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

愛的循環

志工:為了響應上人的呼籲,醫院也成立環保小組,醫護、行政人員都熱心投入,相信會使醫院的環境品質更上一層樓。

上人:醫院的清潔工作很重要,現在醫院開始落實環保觀念;志工要帶著幽默或關心的口吻,鼓勵、讚歎大家。你們常誇讚他們,他們感受到受人注意,付出的愛心得到肯定,必會很歡喜,也才會有恆心的做下去。

準白衣大士

志工:來到醫院做志工,看到各式各樣的病人,感受到他們的病苦,以及對健康的期望,真慶幸自己的女兒選擇慈濟護專,將來也能服務人群。

上人:恭喜你家有一位準白衣大士--未來菩薩,要好好鼓勵女兒認真學習,將來才能幫助更多的病苦眾生。

病人的笑容

志工:我是個「黑手」(機械師傅),平日所接觸的盡是些不能說話的機器,因而有著言語木訥的個性。今天有機會投入醫院志工的行列,感到十二萬分歡喜。

病房中有一位中風的老病患,行動不便,手直顫抖,端在手中的茶水一直外溢,我想幫忙,他卻搖頭不肯,後來茶水弄濕了褲子,老人家滿臉憂惱。

和我同組的吳師姊找來一條乾淨的褲子,對他說:「歐吉桑,我

們替你把褲子換下來好嗎?」他點點頭,但表示「腳已無力」,我告訴他:「沒關係,你靠我,我很有力。」我和師姊細心、謹慎地替老人家換好褲子後,他化開愁容,歡喜的笑了,此時的我雖然汗流浹背,卻感到無比快樂;他歡喜,我比他更歡喜。

以前我都只為修理壞掉的機器傷腦筋,從不知道人間溫情,來當志工才真正體會到「助人最樂」。

上人:我們能夠踐行慈、悲、喜、捨,善意助人,換來的最大心得,就是增添內心的無量歡喜。

人生多苦,一病倒,則身心憔悴。我們能夠認識:「愛人是福,歡喜是智慧。」所以會誠摯、親切又細心地服務病人,能恰當地深入病人的內心,打開他們的「煩惱結」,而病患綻放歡樂的笑容,就像冬日的太陽,無限溫暖和煦。

你這一分全心全意的投入,即是人間「大愛」的表露,也才是真修行,真功德。

行孝當及時

志工:我是慈誠隊員,第二次到醫院當志工,在復健科看見的,猶如人間活地獄:大多數的病人們手腳不聽使喚,實在痛苦難堪。

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婦人,她很用心的做手部復健工作,聽說她的兒子們都很忙,平常少有人來陪伴、照顧她,只有一位已經結婚的女兒偶爾來看看她。見她寂寞孤單的模樣,不由得想起上人所說「父母是我們的堂上活佛」,令身為人子的我無限感慨:行孝要及時,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時,就悔之不及了。

上人:我規定「慈誠十戒」,第十戒就是「孝順父母」。世上真正的幸福,是對上要感恩,對下要慈愛;能時時付出心內的長情大愛,就是滿足、幸福的人生。

看看別人,回顧自己,更要警惕將「及時孝親」付諸行動,這就是你當志工最大的收穫!

走出「經」路來

志工:在內科門診,看到有些病患在等候看診時稍顯不耐,我以歡喜和耐心為他們服務,陪他們聊天。

在這個過程中,我恍然大悟--過去自己對父母、家人,一向不太關心,今天既然能歡喜地為這些和我非親非故的病患服務,那麼對自己的親人,就更應該付出愛心才是。我當下懺悔,今後一定要好好從「齊家」做起。

上人:父母是我們堂上的活佛,修行必須從「孝親」做起。對待家人態度要和順,口氣要輕柔,這才能「齊家」。

只要有心,付出並不難,它意謂著用自己的雙腳,走出「經」的路,那是勝過用耳朵去聽經典啊!你既然體會到這份寶,除了在自家使用,還要推展到社會各個角落,讓愛源源不斷,應用不盡,這才是真正的福報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志工:抱著學習的態度參與志工陣容,雖然是第一次,卻已深刻體受到慈濟人豐富的、莊嚴的「長情大愛」情懷。

在外科門診處看到到一位七十多歲的阿公,我主動招呼他,得知他

遠自光復鄉來,雖然有兩位子女,都因工作太忙而無法關照他。「老來多病苦,內心無奈磨」,正是這位落寞老人的心聲,我先恭敬地誇讚他年紀這麼大了還能自己照顧,接著安慰他:「醫院裡多的是有愛心的醫生和護士,加上良好的藥品,一定可以替你解除病苦。」

明白了他皮膚、耳朵、眼睛都不舒服時,我告訴他,不妨暫時把我當做自己的子女,我將帶他去看皮膚科、耳鼻喉科、領藥……,請他不必緊張。

看好醫生,我又打電話通知老人家的家人,告知病人已搭車回去,並請他們多照顧、安慰老人家,記得提醒病人按時服藥,他媳婦在電話中表示:「我們不知阿爸跑去看病,真多謝你們的幫忙,我以後一定會好好照顧他。」

上人:菩薩能隨形化身,無處不在。碰到老人家如對自己父母般的恭敬,親切、真誠的關心他,這種精神,就是所謂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能夠以清淨、無分別來對待老人家,這是真正無染的愛!

最珍貴的禮物

志工:俗語說:「患難見真情」。在急診室任志工時,發現處理緊急車禍事件時,往往其家屬都不在現場;而此時志工能及時伸出援手幫助病人,與他們結好緣。

因為有醫院,才有機會當志工與許多人結緣,因此我心裏很高興,我很感恩。

上人:多付出,發揮這分人生功能,多感恩病苦眾生讓我們有機會做功德。

慈濟人共同的語言是感恩,付出愈多,感受愈多,感恩也愈深,因為施出去的是體力,得到的是心靈豐富的感受,那是天下最珍貴的禮物。

愛能化解煩惱

志工:急診室一位少婦,手腕上有一道很深的刀痕,醫生為她處理時,她一直大叫。我雖是男眾,但是心想上人常強調說話要輕柔,要外剛內柔,所以我就去安慰她。

病人很緊張的告訴我:「我的手麻掉了,不能動了!」我看她頸上掛著十字架,就安慰她:「妳趕緊祈禱天主保佑妳:醫生說已經沒關係了,不要再想它,趕快安靜下來祈禱。」接著又讚美她的十字架好漂亮……

等她安定下來,我輕輕的問她「為什麼有這麼深的割傷?」原來是夫妻吵架賭氣自殺的。

上人:真的是人生百態,都已經割腕想自殺,竟又擔心手不能動了,可見得她並非真的想死,只是逞一時之氣,自尋苦惱。

人格成,佛格即成,想成人格就必須發揮愛,能發揮愛就能斷除煩惱。像這位女病人,儘管掛著十字架,卻因為無法擴展愛心而煩惱重重,進而做出錯誤的行為。

我們學佛要爭「志」,一旦立志,學佛成佛,學做人成人,大家要切記爭志莫爭氣,爭氣易煩惱,爭志才能成就志業和道心。

乘願再來的菩薩

志工:我是個男眾,一直有個觀念,認為女眾的業障都很重,我很怕

來生會投生成為女眾。但是回到醫院當志工後,看到許多溫柔、堅毅的委員師姊,我的觀念改變了--慈濟世界裡有眾多女菩薩,我相信她們一定是乘願再來的菩薩。

上人:淨土在人間,菩薩也在人間,活菩薩不著相,縱然是女性,觀音菩薩不也現女相!所以,要多發願,用身體力行人間菩薩道。

人要做好,事才能做好,人圓事圓自然能夠以事顯理。不要執文字相,要認清實相,菩薩是在生活中顯露出來,經典是用來指導我們如何去身體力行的,而不只是讓我們唱誦而已。

發揮功能

志工:昨天在醫院做接送病人的服務中,想起上人的話:每個人身軀上下都有功能:在醫院做志工是發揮好的功能,所以做得很高興。

上人:功能有好也有不好的,同樣的動作,有的人去損害別人,造成社會惶恐不安。

若我們把這個動作、這分功能,拿來幫助人、利益人,就能使大家既快樂、又安詳。

苦中之苦

志工:我哥哥在不久前被砂石車當場撞死,留下三個小孩,最大的五歲,最小的才七個月。我媽媽因長期有病在身,又有白內障,所以不敢告訴她,連出殯都不讓她知道,目前媽媽還暫住在嬸母家。

這次鼓起勇氣回來當志工,看到醫院那麼多的無奈,覺得世界上可憐的人,不止我們這一家,而我們好像還比別人幸運,因為我們家有許多兄弟姊妹,能彼此扶持,度過傷痛。

上人:有苦不能說,是苦中之苦。總有一天你媽媽還是會知道,做晚輩的要用心開導她,慢慢替她做心理建設,別讓她一下子承受不了。

要「多用心」

志工:昨天急診室送來二個月車禍病人:一件是二部摩托車相撞,雙方都未戴安全帽。當警察局的救護車送他們到達時,他們的滿臉都是血。一位病人的血流進了耳朵裏,當他坐起來時,一堆血從耳朵裏流出。見到此狀,心裏非常難過。

另一件是開車撞到電線桿,外表傷痕不大,但顱內破裂。

上人:唉!不戴安全帽、不守交通規則,才會造成這些意外傷亡,大家要多去提倡戴安全帽及繫安全帶,同時勸導不開快車也是非常重要。凡事最怕「萬一」,我們不可存有僥倖的心理,要居安思危。

志工:一位服務於電力公司的員工,被一種高科技的自動門夾到頭部,造成大量出血,而送來急診室。

聽他的同事說:自動門完全由電鈴控制,當時門已經關了一半,他轉身要去按電鈴,頭就被夾到了;而且他沒戴工作帽,這是出事的最大原因。這使我想起上人叮嚀的一句話「多用心!」

上人:要用心啊!門都已經關了,還強搶著過去才會發危險;多用心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的,平常如多用心,人生就平安無事。多用心,佛心才不會遺失,菩薩的志才不會漏掉。

▲杏林春暖

有煉獄才有天使--他和二三東的護士們

◎張雲岳

與癌症搏鬥了八個多月後,他終於走了--沒有了人世的恩怨與不平,沒有了對生命的無奈與嘆息;他走的寧靜平和,不再有錐心刺骨的疼痛、不再有悽慘的哀號、也不再有垂死的掙扎;當然,更不會再有有形、無形的牢籠與鐵鍊的捆綁、束縛……,他走的安詳而自在。

躺著遺體的病床,在他的家屬與師兄姊們護送下,推向助念堂;迴盪在病房中足足兩天的唸佛聲,也伴著雜沓的腳步聲與偶發的低語,漸行漸遠,終至消失無聲。二三東病房區一時靜肅得彷佛要凝結起來。護理站裏的工作人員回過神,繼續忙著手邊的工作,然每個人的眼眶,幾乎都泛紅。

在醫院中,每天面臨生老病死,臨床工作極度忙碌,與病人的接觸能這麼深,真正建立起親人般感情的,畢竟不多;而像他這樣因身分特殊,不能離開病房,連最後一口氣都是在病房中嚥下的,更是少之又

少。因此,他的往生,對於廿四小時隨待命,屎尿不忌,一心為他減除痛苦的護理人員而言,實百感集……。

戴著手鍊腳銬住進醫院

他--劉心平,是花蓮監獄的受刑人,因擄人勒索被判無期徒刑,在獄中已度過數個寒暑。八十年十月下旬,因數月來舌根、喉嚨日益腫痛,說話漸不流利,且口水流淌不停,被送到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就診。此後,他的生命,就交給了慈濟,並在醫護人員陪伴下,一起走完他人生最後一程。

在醫師診查下,研判為腫瘤,必須盡快割除。於是立即安排他在十月卅日住院。

檢查報告出來,果然是左側舌癌及兩側頸部淋巴結轉移。十一月七日,慈院醫師為他開刀,做喉切除術、氣管造接術及胸大肌肌皮瓣重建手術。

由於手術是大刀,他整個顏面都改變了,而且無法言語。復原期間極長,術後且需繼續做放射線治療,因此護理人員與劉心平本人、家屬及他的戒護人員,都成了知心的朋友。

原來,劉心平是個傑出的專業攝影師,曾得過許多攝影大獎,家中開設照相館,年輕時曾有一段風光歲月。然而,由於交友不慎,一念之差,鑄成大錯。

雖然劉心平及他的家屬都知道,開刀治療的手術費、放射治療及住院費,都是極大的負擔,而他若在省立醫院治療,住特別看管病房,可以省下一筆相當可觀的費用。然而,慈濟醫院的愛心、設備及醫技,早已口耳相傳--就像大部分花蓮監獄的犯人,遇有病痛,上慈濟醫院就治,都是第一個選擇。劉心平及其家屬對這筆沈重的負擔,仍舊無怨無悔。直到經濟發生困難,護理部尋求社會服務室支援,準備為他支付後續費用,他的監管人員知道了,才向獄方為他申請付費。

床頭按人鈴是他的最愛

劉心平育有一子一女,均已長大就職,然而他的兒子從未露面,女兒與他感情雖好,也因工作關係,無法常來陪他。他的太太患有糖尿病,不知什麼原因,儘管他已不能說話,每當太太偶爾來看他,他總惡形怒目相向,要照顧他,也都被他手撥足踢嚇退了;於是他的日常照料,也就成了護理人員的工作。

他因保外就醫,除了偶有其他犯人入院住在鄰床外,他必須獨處一室,不能出病房一步;每天生活在斗室中猶如困獸,心情之惡劣、脾氣之暴躁,可以想見。

此時,可以減輕他痛苦的醫護人員,就成了他的救星,從打針、換藥、清理傷口到情緒發洩、心理輔導,無不以最大的耐心與愛心為他排解。好在,廿四小時寸步不離的監獄戒護管理員與他處久了,也如朋友般,會偶爾幫他洗頭、擦澡,減輕護理人員不少負擔;不過床頭的按人鈴,還是劉心平的最愛。

在大家用心照料下,一月四日,劉心平在眾人的

祝福聲中出院了,但離院後仍每日回到門診受化學藥物治療。

「出院的時候,不要說再見!」雖然大家都知道他的預後情形不妙,但照顧的護理人員們都記得,在他出院時,祝福他就此康復,不要在病房中「再見」到他。

食物從下頷瘻口漏出

然而,今年四月八日,他再度住進二三東耳鼻喉科病房區原病房。這回,是因為臉頰及下巴疼痛,醫師診斷為癌症復發。

這個病灶,就像世上所有的癌細胞一樣頑強,不久,他的下頷爛穿了一個小洞,接著又造成廔管,吃東西時,食物就從這個瘻口中漏出來。儘管醫護人員每天數次勤於為他消毒換藥,傷口仍是惡臭逼人,並且無法避免地越爛越大。

因為痛,他開始拒絕換藥,整天窩在床上不願起來,甚至拒絕進食。於是護士們不得不挖空心思,軟硬兼施、連哄帶騙地,讓他偶爾起床,或讓醫師為他已深爛見骨的傷口換藥,灌食時也得偷偷增加分量以避免他營養不良。

由於他拒絕起床,活動量太低、吃的少,又是吃牛奶等管灌精緻食品,加上水分攝取不足、吃止痛藥的副作用等因素,「便秘」變成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一吃東西腸子蠕動,肚子就痛的厲害;當喝水、塞軟便劑、以甘油灌腸都無效時,以人工幫他處理積在體內的糞便,就成了護士們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李照真、護理長羅淑員都經常為他做這項服務。

慈院是採成組護理,輪流照顧,每個人都與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但因護理長白天都在護理站,每叫必到,因此護理長淑員,也就成了他最信任、最可以談心,也最愛叫的護理人員,而為他做「挖便」這項服務的次數也最多。

由於他的病魔折騰下長期臥床,壯碩的身體已是皮瘦包骨,而且因太久未排便,糞便更是其硬無比。羅護理長為怕他痛,處理時先擦上潤滑劑,為轉移他的注意力,還將挖出來如石頭般的硬粒拿給他看,一顆顆數給他聽:「一顆、二顆、三顆……」有時數到一半忘了幾顆,劉心平還會提醒他。

有一回,共挖出了廿三顆,直到肚子舒服後,無限感激地寫道:「謝謝妳的幫忙,其實你不必這樣做。」

由於造成便秘的因素未改善,這個頭痛問題直到他往生,都一直存在。

分分秒秒面對腐心蝕骨疼痛

疼痛,是所有癌症病人最難以忍受的,那種腐心蝕骨的痛,在劉心平身上折磨得相當徹底。

據醫學界統計,打止痛針會造成「呼吸抑制」副作用的病人,約只有百分之一,不幸的,他正是那百分之一的病人之一。正常人一分鐘平均呼吸十六下,他打了麻藥後,會慢到只剩下七、八下,使得醫師給藥

,不得不特別謹慎保守。

而「疼痛」的處理,是劉心平在住院期間,讓護理人員感抱憾的一件事。醫學界的疼痛評估一般分為一至十分,一般人的要求可能是五分;不痛,但是意識清醒,可以做自己未完成的事情。偏偏劉心平又是遭禁的囚犯,不痛也不能外出辦事,因此,他最渴望的,就是加重麻藥到二、三分時,可以昏昏欲睡、人事不知的感覺,所以,他要求的麻藥也較多。

因此,只要有人拉鈴,大家都會以為劉心平又要打針了。不忍看他痛苦難堪,杏婷、毓琪、玉蘭、惠雲……幾位護士,甚至連羅護理事,都曾極力請求醫師加重藥量--讓他能在不危及呼吸的範圍內,將疼痛降到最低。同時,也盡可能轉移他的注意力。

在愛中重燃生存欲望

十幾位護士,有的提供錄音機讓他聽音樂、送他念珠、上人開示的錄音帶、改吃止痛藥、請上人去看他、請志工為他唱歌、做團康、請精神科醫師做精神輔導、請家人來陪他……,甚至去為他買花。病人出院後送給護士們的花,她們也都拿去為他佈置病房。

因此,他的病房就成了全院最美、最溫馨、最多人關懷的病房;志工交班的留言本也每次都會寫:「多關心劉心平……」。

為了讓劉心平起床起活動,護士們費盡心思,包括以打打止痛針作交換條件。羅護長知道他是專業攝影師後,便投其所好請他拍照;或是與戒護人員協調,為他打止痛針後,在他們陪同下,用輪椅推著他到視野最好的健檢病房看風景,使他興致勃勃地起身拍了許多照片。劉心平也偷偷地為照顧他的護士們拍照,看到洗出來的照片太暗,還自告奮勇地請羅護理長拿相機給他修理。

那幾天,明顯看出他的心情好轉,生活又有了生氣,他重新燃起了生存的欲望,而向醫師要求再度開刀。他認為只要開刀,就有生存的希望,至少可以解決他的疼痛。

不過,劉心平的癌細胞已有多處轉移,擴散太嚴重,醫師為他照CT,甚至又請台大醫師會診,也認為已無痊癒機會,於是便婉轉地請他靜養,不必再開刀,多受痛苦。

希望多看看家人

知道自己已無法治療,只是拖時間,對生活的基本要求,唯有--「不痛」,劉心平痛苦至極;以前偶爾還會答應讓護士們陪他在病房繞兩圈,此後每天窩在床上算時間。

每四個小時打麻藥的時間一到,他就拉鈴,見到護士,便舉起垂軟的手虛握拳頭--以拇指在食指上按一按表示「打針」,幾乎是他唯一的動作;若沒人去動他,他可以同一個姿勢一躺幾天,一動都不動;只求能昏睡,其他萬事皆休。

見他毫無求生意願,羅護理長柔聲問他:「你最

希望做的事是什麼?」劉心平在紙上寫道:「多看看家人」。

於是,淑員將他的希望轉達給他的家人,並與他的太太、女兒深談,安慰這對悲傷的母女;請他們把劉心平以前照的照片及得獎作品,拿來病房,讓他排遣時間,也希望能激發病人再度拿起相機的欲望。

此後,他的女兒常出現在病房中,雖然劉心平看到太太時,還是非常不高興,只要還有一點力氣,就會拿東西丟她,但她仍舊天天去看他,遠遠地坐椅子上陪他。

他在紙上歪斜寫道:「感激妳們」

某夜,護士去查房時,發現劉心平呼吸變淺、次數減少,意識不清楚,膚色也呈現黑紫的缺氧現象,家屬及警衛都沒發現。原來他因用力解便造成血壓上升,而陷入昏迷,此時已呈休克狀態,血壓降到六十。

護士幫他打強心劑及升壓藥,並在身邊喊:「你女兒已從台北趕來,深夜便會到!」此時,他的血壓及心跳有了明顯回升。

女兒來了,兒子也首度出現在病房中;又拖了兩天,情況轉壞,再度陷入昏迷。當他的情況穩時,護理長輕柔地在他身邊說:「你有沒有話要說?」他以最後的力氣歪斜地寫道:「感激妳們」。

是的,「感激妳們」,這是慈院護士常聽到的話,但這句話卻從一個經過半年的相處,感情已如親手足、如知已的垂死病人手中寫出,感受特別深刻。

二三東是慈院二期工程完工後,七十九年十二月廿七日才新開的病房,從照顧劉心平的經驗中,護士們深深感到所學不足,而將今年上半年的病房工作目標,設定為「耳鼻喉科及頭頸部癌症病人護理」,下半年則訂為「癌症病痛處理」;大家不斷進修上課,盡量吸收這方面的知識與經驗,無不希望對他做最好的照顧與護理。從付出中,護理人員所得到的回饋與感受,也特別多。

而護理人員的表現,在劉心平的戒護人員眼中,感觸良深。受刑人去別的醫院就診,常被人瞧不起,往往對他們愛理不理;慈濟為佛教醫院畢竟不同,不但醫護人員盡心盡力給予醫療照顧,更對他付出了加倍的愛心,「對受刑人都能這樣做,更何況是對一般病人」,因而對慈濟相當肯定。

佛號助念伴行最後一程

六月廿五日,劉心平在昏迷兩天、經過四次急救後,終於在志工及家屬助念下解脫痛苦,平靜往生了,腳上仍鎖著粗鐵鍊。

一般家屬在病人臨終時,會要求院方儘快送回家,但劉心平是在慈院的病床上呼出最後一口氣。他的女兒抱著護理長痛哭失聲,護理人員在旁偷偷掉淚。

劉心平走了,病房區長期的緊張氣氛消失了,護理人員鬆了一口氣,但心中卻有絲絲傷痛。

(編案:為尊重隱私權,文中所述「劉心平」,非當事人真實姓名。)

▲杏林春暖

媽媽,我回來了

◎張月英

進入慈濟之前,我並不是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只拜佛而未學佛,但,我的先生卻是個相當虔誠的佛教徒,時常鼓勵我多多參與佛教活動。民國七十七年,因緣和合,我因著參加了全省的齋僧大會,在會中,和慈濟醫院的志工羅秋美師姊結緣,隨後,在羅師姊的邀約下,我參加了三天的志工行列。

病房裏寂寞的老人

在慈濟醫院的第一天,我被分發到護理站待命。一位護士小姐要我去幫一名老人洗澡,我一聽,很詫異,一時之間不太能接受,心裡想:「自己花錢跑到這兒來,竟然叫我幫人家洗澡,還要餵他吃飯……」,志工師姊看到我面有難色,連忙提醒我:「師姊,我們發心到這裏來,就是要本著愛心、慈悲心,耐心地為病人服務。師父曾經說過,我們應該把年長的人,當作是自己的父母、長輩;把年紀和我們相當的人,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姊妹;年紀小的,就當成自己的子女來愛護。」聽了師姊這番話,我心中的不悅一掃而空,歡喜地前去服務。

我一邊幫老人洗澡,一邊感到納悶;年紀這麼大的人,怎麼身邊沒有親人來照顧他、探望他呢?看他的樣子,又不像孤老無依的受濟戶……。後來,輾轉得知,原來老人年輕時,不孝順父母,跟左右鄰居、親戚朋友也合不來,現在年紀大了、生病了,連親生的兒女也不願到醫院探望他,只不過略施金錢聊表心意罷了……。

一抹似曾相識的神情

後來我又被分派到急診處。救護車送來一位七十幾歲的老奶奶,剛送到的時候,她全身無法動彈,一張臉腫得連眼睛都睜不開。我見她身旁一位女子哭個不停,便問她和這位病患的關係,老奶奶為什麼會跌

得這麼嚴重?可是她哭得正傷心,只隱約聽出這是她媽媽,其他的,都隨著鼻涕眼淚淹沒在她的飲泣聲中……。

送老奶奶到放射科照X光時,女子的情緒稍稍平復了些,這才告訴我:「媽媽不是跌倒,是被嫂嫂打的!」原來,她的爸爸去年往生了,姊妹們相繼出嫁,家裏就剩下媽媽一人,哥哥嫂嫂一直住在高雄。這一次,做兒子的要回來照顧媽媽,然而,媳婦不願意,在先生堅持下,萬不得已,也只好跟著回到了花蓮。可是,只要先生一出去上班,她就把心中怨氣,全然發洩到婆婆身上,推她、打她、用腳踹她……。語未畢,她媽媽被送回來了,只聽到老奶奶虛弱地叮嚀著:「等一下……你哥哥來了……,不……不要告訴他……」

天哪!是怎樣一個惡毒的媳婦,教這個老邁的婆婆滿腹辛酸,卻只能往肚裏吞呢?

老奶奶的兒子來了,做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