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2.07.01 勉慈誠隊精進六度,做一位現代菩薩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一日

一早靜韻師姊即帶著鎮元、鎮宇兄弟倆,來台中分會向上人請安。靜韻師姊報告她在校園散播慈濟精神的感受,發現用慈濟精神教育小朋友成效良好;小朋友們懂得惜褔,擦手用手帕,捨不得用衛生紙,而當他們犯錯時,也會坦承自己錯了,勇於懺悔。讓人感覺慈濟的小朋友氣質就是不一樣,能讓慈濟人教育的學生,也很有褔氣。

社會形態雖然改變,但慈濟落實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已受人肯定,於是許多社會上的疑難雜症,都尋找慈濟人;委員們原本是各個有本難唸的經,經過菩薩道的歷鍊,各個成了妙觀音。

上人說:「此時是『賢劫』時期,是人性極善、極惡懸殊之時,需要菩薩出現人間--即賢人出現人間;菩薩的良能不要放棄。」

隨後,前往南投拜謁師公。每月行腳,上人必拜見師公,報告慈濟種種,並向師公請益方針。

下午,召開中部各組組長和幹部會議,上人報告會務,感恩大家的辛勞,談到:「文化下鄉最終目的是引人做善事,要留美善在人間。建設教育,淨化人生,需藉由硬體建設帶動。但勸募要有因果觀,腳步踏穩走,會員不一定要找有錢

人,而是要找『有心人』,有心才有力。我們可以感恩,不可奉承,要帶他們攜手同行菩薩道。」

晚間,一對林姓夫妻奉上收藏多年的紀念金幣捐為建設基金,原來他們二十天前家遭小偷,幸好紀念幣尚存,平時樂善好施的林先生遂覺得『變賣』不如『義賣』有義意;而太太則省下五、六千元的醫藥費,願捐出來蓋醫院救窮苦人,真是難得的菩薩道侶。

適逢每週三慈誠隊共修會,上人勉勵眾人將佛教的精神化為具體行動,投入社會工作,希望每位慈誠隊都是活生生的現代菩薩,關心社會,行於菩薩道上。而做菩薩的條件,是要行六度萬行。

「人生要守住這一秒鐘的起心動念。每日八萬六千四百秒,計日過活會懈怠,算年過日會墮落,希望大家時刻警惕。聖人出現在亂世,慈濟要做社會的教授--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教授。大家共同一心,互相付出清淨慈悲之愛。」

▲隨師行記

1992.07.02 賢劫有千佛,修行宜努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二日

兩位小菩薩郭鎮元、郭鎮宇又準時來報到,見到上人總『噗』的一聲跪下三頂禮,若是動作不一致,必定要再重來一次,兄弟倆的反應是名符其實的「情同手足」。今日送來兩人做畫的成績,一幅師公畫像--師公著長衫,木魚槌斷,足見精進的程度--孩子們的想像十分有趣。

聽到有許多人難改說話的習氣,上人不禁感慨:「行走於菩薩道上要很敏銳,若問何時開智慧?能做到不貳過、不遷怒,才算新發意菩薩;能賢才能成聖,賢劫有千佛,大家要努力。」擋路的大石頭容易搬,扎腳的碎石難撿,但總是要努力拾撿,才有撿完的一天,上人請大家互相砥礪,一起改正習性。

即將啟程北上,臨行前上人仍不忘前往台中分會工地巡視一番,希望大家一起來關心。

中午途經三義,停留中華藝品店慈傳師姊寓所,林台光、黃長齡等委員亦前來謁見上人。慈傳師姊自參與大陸賑災回來後十分精進,力邀十幾位老師加入慈濟教師聯誼會。慈濟精神走入校園,老師們反應:「不但教育了學生,也教育了

我們,」學生們則反應:「這麼難得!有人敢在大眾面前發露自己的過失。」足見不怕有過錯,只怕不改過,委員們現身說法,當眾懺悔,引人向善,真是功德無量。

▲隨師行記

1992.07.03 在台北分會隨緣為眾釋憂解惑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三日

晨,德州支會負責人濟恩、慈銘夫婦來向上人告假,將於今天下午返美。上人勉慈銘將喪親之痛化為力量,以感恩心回報天下父母恩--用父母所生之身,做利益眾生的事業。

隨著台北分會工程漸次完備,前來分會了解志業、辦理會務的人日益增多,尤其每逢上人北上,委員會員們更是絡繹前來;為了讓大家能歡喜的來,滿願的去,上人特地在此次行腳中,撥出兩天,分成四個時段,對台北的委員、會員們隨緣開示。

八時三十分,一樓大廳就坐滿了百餘位會員,上人感激大眾的熱切護持,成就今日的慈濟世界,並鼓勵在場人士:「看得開、不計較,就是自在的人生。人人心中有清泉,且讓你我的清流源源不斷湧出,共同為淨化人間而努力。」十時二十分,六百餘人端坐講經堂,上人向大眾開示「慈誠十戒」,他表示,守戒能夠保身,希望人人持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不抽菸、不吃檳榔、不賭博、不打電動玩具、調和聲色做好賢夫良父、遵守交通規則、騎機車戴安全帽,和孝養父母。

許多會員事前即將各自心中的疑惑寫於紙上,交由委員轉呈上人。上人於開示中總結大家的問題,不外乎家庭、事業、感情等煩惱,究其根源,多因眾生多欲多求,放任心性,是以煩惱源源不絕,無從斷除,因此上人強調:「錯誤往往是一念之間所造成,而一念差則步步差,所以守戒不僅可規範行為,更可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人生方向。」

旅居澳洲的吳照峰師姊欲在當

地推展志業,目前在當地醫院當志工,上人慎重叮嚀:「天下人做天下事,成就天下美善。慈濟一向秉持誠、正、信、實原則,專款專用,『濟貧』普施天下眾生;『建設』則落實於台灣本土。既有心發揚慈濟精神,又以慈濟之名募款,即應以慈濟之名做事。善款運用一定要依循慈濟正當程序,做得光明磊落,人我無欺。」

由陳美羿老師策畫,北區教師聯誼會展開一連三日的研習課程,今日下午二時半,一百多位在職教師前來講經堂聆聽上人開示,由各地前來的四百多名會員也把握機會,同霑法益。

上人開示,為人師表者,應以「以父母的心懷看待學生,以菩薩的智慧培育英才」,教師工作神聖高潔,若能毫無保留地奉獻愛心,就如同地藏菩薩一般,教育、接引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的眾生,此所以「桃李滿天下」。此外,教育學生絕對要以身作則,因此,端莊素淨的粧扮、寧靜祥和的神態、輕細柔和的言語,是每一位現代老師應該具備的素養。

李明亮教授為接掌慈濟醫學院的籌備工作,舉家自美返台,甫下飛機,夫婦倆直抵台北分會拜見上人。對上人「為病人蓋醫院,為眾生培養良醫」的理念,李教授深心相契,他摯誠表示,將盡所能為慈濟醫學院奠定基石。

▲隨師行記

1992.07.04 為人父母多發好願,對子女愛而無礙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四日

早齋後,多位委員、會員前來拜望上人。

九時正,上人列席台北分會暨文化中心全體員工例行週會。週會結束前,上人感謝大家:「你們猶如我的手、腳、眼、耳,因為你們的用心,不論是帳務、文化,都獲得社會大眾的肯定,建立佛教形象。慈濟世界人多事雜,只要大家『目標一致,動作一致』,必定能為有緣者開闢一條嶄新的人生道路。盼望大家互相勉勵、彼此提攜。」

十時不到,講經堂四百多人齊聚,周元師兄以自己進入慈濟前後的心路歷程和眾分享。上人盛讚周

師兄能從過去大錯的人生中大悟,是「經一事長一智」,進而鼓勵在場人士:「人格成佛格即成,學佛者應時時不離聞、思、修三慧--聞慧是聽聞佛法能生智慧,思慧是思惟佛理能生智慧,修慧是勤修禪定能生智慧。而所謂禪定,即是專注於當下所做的事。」

上人一再強調,祥和的社會來自健全的家庭,而健全的家庭,則有賴每個個人的付出和維繫。

午齋前結束開示,午齋後上人繼續處理諸多事務--有師姊請示委員旗袍的款式、布料,有精舍水電工程負責人前來請上人決定吊扇和壁燈的品樣,王副總執行長報告北區教師聯誼的活動概況,台南胡淑照師姊請示和三陽機車配合製做人間淨土T恤事宜,姚仁喜建築師攜來台中分會完工模型請上人過目……。面對不停的人、事,不分大小、不論簡煩,上人神態如一的專注應對。

送走姚建築師,上人旋即進入講經堂,見到六、七百位會員們熱切期盼,上人對眾開示一個多小時,除了闡釋「七月原是歡喜月」外,上人並舉目犍連尊者為救母而衍生盂蘭盆法會的緣由,請大家「破除迷信,跨好人生的腳步,只要心正行端,自然光明在望,常保平安」。

對於許多會員所提的親子問題,上人言:「父母對子女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不要在子女身上患得患失。為人父母者應多祝褔子女,並助其發好願,能做到『愛而無礙』,就是正確的教養態度。」

北區慈誠隊於今日上午九時起,在台北分會五樓展開兩日的「急救訓練」課程,上人在結束講經堂的開示後,特地步上五樓為五十多位學員打氣,並感謝王英偉和陳乾原兩位醫師遠從花蓮前來授課。

夜,二十多位教師聯袂請求皈依,上人自己當年皈依師門時,承師諭『為佛教為眾生』六字,即念茲在茲,終身奉行,「我是出家人,是以『為佛教,為眾生』;你們入佛門,雖未出家,但可說是換凡夫心為菩薩心,因此切盼大家在皈依後,『以師志為己志、以佛心為己心』。」上人強調,皈依弟子和皈依師父間,彼此都有責任義務,如此方不負師徒之名。

「希望大家能長年累月努力於行的供養,只要你們的觀念、看法、作為,和我不二,就不愧是我門下弟子了。」上人叮嚀復叮嚀。

▲隨師行記

1992.07.05 勉骨科陳英和主任對患者再展大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五日

今日將搭七點二十分自強號返花。一早台北的師兄、師姊們就靜悄悄的來幫忙提行李,準備送行。往往送行的人多於被送的人,有些甚至是闔家前來,慈濟大家庭的法親法情,清淡如水,卻令人甘之如

飴。

返抵花蓮,適巧今日是暑期兒童學佛營首梯次結訓,上人關切孩子們的情況,直接驅車到護專。孩子們正準備野炊。要往行政大樓的通道上,有一朵巨型紙蓮花,並結網做一個天使之門;來到穿堂,兩邊的牆畫有十八羅漢相,及觀音菩薩相。這一切都透露著輔導員的苦心籌畫,首次舉辦兒童學佛夏令營,他們全力以赴,上人給予他們精神鼓舞。祝褔他們能如倒吃甘庶,漸入佳境。

今日是前慈濟醫院杜詩綿院長的三周年忌日,杜媽媽張瑤珍女士闔家入精舍拜見上人。此時,出國進修才返國的陳英和醫師陪同雙親,至精舍向上人請安及銷假。

陳醫師出國研究基礎生物力學和脊椎側彎的臨床研究,完成了三篇論文,另有一篇正在寫;所完成的論文已陸續在美國醫學雜誌以慈濟醫院名義發表。父母笑曰:「他整日和電腦相對。」上人讚歎:「成功是和時間競爭出來的心靈享受和努力成果。」陳醫師則表示:「最高興的是和每位中國人談話,都知道慈濟。」

陳醫師以慈濟為榮,今後願將所學盡力奉獻給病患,上人期許道:「患者第一,是我建院的理念。你對患者的愛心,人人思念。良醫愛的氣氛要帶動,就能廣招來眾投入醫療志業,培育人才。」重拾人性的尊嚴,從無所求的付出愛開始,大家共同努力吧!

▲隨師行記

1992.07.06 慈院向衛生署提出大林分院籌建申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六日

上人外出多日,尚未與慈院首梯次大專志工座談,今日志工座談時間又恢復,上人勉志工:「娑婆世界,堪忍事多,是因為人的心門狹窄,鑽不進去,一不小心就撞痛;應放寬心量,學做『菩薩』,才能人見人歡喜。世間最重要的真實法是對眾生付出愛,無彩色的『愛』;暢行無礙的法,才是真實法。」

醫學院籌備處主任李明亮教授積極展開籌畫工作。上人一早到醫院,和李教授、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談醫院院務,願李教授多方面了解慈濟人文,使未來努力的方針一致。

曾院長提出慈濟向衛生署申請籌建大林分院正式文件,上人歡喜簽准。台東老委員靜豪師姊陪同鹿野農會總幹事潘永豐先生拜訪上人,希望慈濟能在台東龍田設立分院。上人表示,待有空前往勘視土地。

下午上人特地前往玉里探望病中的曹醫師。曹醫師在家中靜養,氣色比住院期間好很多,喜見上人來訪,上人勉勵:「『神通』就是精神合一,身體病了,心不要病。精神的毅力,可以勝過肉體的痛,可以超越運氣。」並舉曾經為了競選立委被人槍傷脊椎的某醫師,因聽到上人說美國有坐輪椅的總統--羅斯褔,希望他成坐輪椅的「神醫」後,果然精神振作,重回醫師生涯,足見精神力量很重要;上人勉其要自我祝褔。

聞風而來的玉里鎮長林惠敏及前花蓮縣長陳清水先生,也趕至鴻德醫院拜見上人。

林鎮長有心為民服務,但覺得從政與服務人群不同,請示上人如何做?上人示:「祇要無私、無欲,便好做事。無私就能無爭無怨;無欲卻則能大家平齊平行,心無欺、無私愛,褔田大家做;誠與正,是做人處事的中流砥柱。」

▲隨師行記

1992.07.07 宗教情操可以激發眾生本具的慈悲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七日

清晨,志工向上人報告一件令人感傷的事。本欲今年八月出任委員的黃富滿師姊,於日前被砂石車車尾擦撞,從機車上彈出,身軀跌落在地上,安全帽破裂,腦部嚴重受傷,當場往生。

黃師姊生前一直期望當上人的好弟子,今日是她往生的頭七,適巧也是她滿三十歲的生日,上人賜法號「慈來」,願她早去早回。

上人感傷道:「生命危脆,她一直期盼拿到皈依證,可惜師父的叮嚀只聽一半,臨行前問她有沒有戴安全帽?答『有』;要騎慢一點,也回應『好』,卻沒有聽進去。」

曾經誤入歧途,吸食毒品的鄭先生,在聽取上人的勸解後,已戒毒癮,其父特地帶他前來精舍向上人致謝。他即將去服刑三年,上人祝褔:「三年當做是閉關修行,可以重新再來就是最好的。」

前往慈院,和李明亮教授談慈濟醫院創辦的精神理念--以宗教情操激發人人潛藏的慈悲,使醫護環境具有融洽祥和的氣氛。

曾院長陪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黃得龍教授到慈濟部向上人告假。黃教授致力於醫學教學與研究,到慈院任客座教授已一個月,即將返美。

利康公司蔡先生在第一會議室向上人簡介G.R.C.玻璃纖維的收邊

工程,並和許常吉建築師等人討論護專宿舍、佛堂頂樓的收邊工作。

上人驅車前往護專巡視慈濟學佛夏令營的小朋友。學生們正在演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的母親因瞋心太重,又不敬沙門而入餓鬼道,目連不忍母親受苦,捧米飯供養母親,結果母親瞋火肚中燒,飯未入口,已燒成碳。輔導員問如何處理?小朋友舉手道:「目連太沒有智慧,怎麼不把飯放進冰箱呢?」另外一位馬上舉手道:「那時候怎會有冰箱嘛!」流露出孩童們天真本性,連帶讓人深思,前者是現代孩子在生活中獲取的「知識」;而後者則代表博古通今的清淨「智慧」,知識讓人迷失於分別的物欲中,而智慧能讓人身心輕安。

▲隨師行記

1992.07.08 石常輝回顧慈濟成長史,漫漫長路堅毅卓絕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八日

志工時間,顏師姊報告一則輔導成功的個案:三十九歲的林先生,十五歲就離家出走,淪入黑道,抽地盤稅,做盡種種惡行,在偷渡國外被押解回來;出獄後仍不知悔改,甚至毆打父親,以致母親氣得住院,最近又因聚賭躲警察從二樓跳下,跌斷雙腳。

住院期間,志工拿「渡」的錄音帶和「父母恩重難報經」給他聽,經由委員心聲和上人法音的洗滌,他幡然悔悟。在志工居中溝通下,父母終於再度接納他。

上人表示:「父母心是菩薩心,子女迷失,待回頭,父母仍展臂迎接,沒有不原諒子女的。父母恩重,要多用心探討人生的感情。」

連日來的奔波,上人桌案上的文稿,隨著在外時日成正比累積;難得今日能鎮日批閱公文,刪訂文稿。

晚間,中國時報記者石常輝,以他二十幾年來,看著慈濟逐步成長的過程,和大專青年志工分享,認為:「慈濟走入人群,給人很多的啟發。醫院的成長十分艱辛,在艱忍的毅力下努力向前進,不強求因緣,終於建立起來。慈濟的精神與工作符合人生的佛學,更重要的是淨化人心的功能。社會的一切以教育為根,慈濟不因善小而不為的累積善行,成了目前社會中的一股清流。」

王端正先生亦補充道:「慈濟不是為建院而建院,而是『拔病苦』具體的落實。最近上人常強調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這即是真空妙有的意思,妙有是能讓使用權發揮功能。佛教視眾生平等,重視生命的尊嚴和價值,慈濟文化的『心靈革命』,改變部分中國人光說不練的習氣,重拾中國人的尊嚴。」

▲隨師行記

1992.07.09 佛性無大小之分,行善無老少之別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九日

「一朵蓮花種在心田,萬朵心蓮開滿人間……」老老少少志工們,在歌聲與手語的交織中融成一片,上人欣喜道:「老少相處和睦,菩薩不分年齡,佛性無大小,人人本性都是清淨的,祇因社會習氣,把清淨天真的本性掩埋了!」

天真本性是與生俱具來不做作,「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人佛性智慧平等,但因習氣而相遠,天真本性隨著社會習氣慢慢消磨;唯有行善不分老幼,史懷哲不曾富有過,但有很富有的生命財產--發揮使用權是妙有,使病人歡喜就是妙法。

近九時抵慈院,經過開刀房,上人前去和正在等候手術中病患的家屬招呼。開刀房旁邊供應中心,近日新添了器械清洗機,林智惠護長欣見上人來臨,特地引領參觀。

林護長提到慈院初創時,曾經在精舍住二個月,才知道精舍生活的刻苦,所以,她經常勸勉同仁:「我們對病人付出愛是布施,也是無量功德。」上人十分感恩道:「這裏是讓我最少操心的地方,設備一流,工作精神也是一流。」

中午,曾院長主持院務會議,上人列席。曾院長報告醫院內的各項成長,並介紹新進的工作人員,及六週年醫院院慶義診的時間。最後曾院長恭請上人開示,上人幽默道:「院長有一口流利的台語,如果我們推行台語運動,可以減輕院長的負擔。」上人訴說在學佛夏令營中兒童們針對目連救母故事的對話,闡述「知識」與「智慧」的不同,鼓勵大家回歸天真本性,如此人與人之間會很好相處。

下午二點,上人主持總管理中心例行會議,出席者有曾院長、李明亮教授、張芙美校長,及三位副總執行長。上人提示:「每個人都需要人鼓勵、關心,主管要做為同事間的橋樑。」「只要大家真做,就是布施。」上人期勉大家同心合作,邁向慈濟歷史的另一里程碑。

▲隨師行記

1992.07.10 中研院蔡作雍等院士參訪本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日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比手語要是不正確就會表錯情,「好、壞」不分,「快、慢」不知,真是舉手投足皆是「無聲的說法」,上人要大家認真的學。

「六東的老阿公去世了……」

,志工不禁悲中來,生離死別在醫院中是很平常的事,有些人難免觸景傷情。上人和謁地說:「悲心是好,更要訓練愛心和毅力。臨終時身體為氣喘所苦而斷不了氣,是很痛苦的,我們要祝褔他解脫身自在。我們要有悲心,但不要悲切呀!」

自稱往昔是「惡妻孽子」的洪金蘭師姊,此次亦回來當志工,她真誠的懺悔和改變的心路,成了「人」的明燈,慈院也有如此的浪子,對人生毫不在乎,洪師姊以過來的身分,不和他們談孝,只勸他們要讓父母安心即是孝,並請師姊們勸誡時不要說這是「欠債該還」。上人亦認同道:「人生遺憾事都是一念間,都是一念之差,志工不要說『欠』,要理智的輔導,多去關懷年輕人。」

洪李牡丹師姊偕同李明香師姊等入精舍,他們專程回來請示如何將中國結配合鋼板,做為更有意義的年節紀念品;另外也攜來以慈濟四大志業為內容,小朋友自己動手做勞作的紙卡,將送給慈濟小菩薩當作撲滿,而不必買塑膠小撲滿,以減少垃圾問題。

中央大學王邦雄教授偕夫人等,由王瑞正先生陪同抵本會參觀並拜訪上人。王教授將於明日在醫院演講。

下午,曾院長、李明亮教授、陳幸一教授和陳紹明、林碧玉兩位副總執行長,陪同中央研究院院士蔡作雍、魏火曜等一行來精舍參觀,並拜會上人。上人簡介慈濟緣起,並表示,慈濟的精神,在以愛提升人性。希望院士們給予慈濟醫學院各方協助,使之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

▲隨師行記

1992.07.11 往護專探望「學佛夏令營」的小朋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一日

上午九時五十分,上人抵慈濟護專探望「慈濟兒童學佛夏令營」第三梯次小學員們。在這裏,陽光、露珠、汗水、歡笑,正組合成夏的奏鳴曲。烈日下,孩子們迸現熱情四溢的活力,臉頰邊、額頭上,不時串落一滴滴晶瑩的汗珠。在開懷嬉戲、溫情歡笑中,遠遠望見上人清癯的身影,立刻引來孩子們大叫:「師公來了!師公來了!」

孩子們蜂擁而上,又叫又跳;看到久仰的「師公上人」,興奮得手舞足蹈。上人問:

「你們來這裡高興嗎?」

「高興!」孩子們聲音整齊地回答。

「你們看到、學到了什麼?」上人慈藹地問。

「學禮佛三拜!」「學做人做事!」「學相親相愛!」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爭相答道。

「師公,這個錢給你!」娟秀的林宜屏小朋友拿出壹張鈔票,摺成一張小紙條塞在上人手心裏。

「給我做什麼呢?」

「蓋醫院啊!」小朋友理所當然的回答。

語畢,立刻引起其他小朋友熱烈反應。一時,五百、一百的鈔票,都往上人面前堆去,讓目不暇給。

十一時,護專張校長向上人報告學生暑期實習狀況。

下午二時,慈濟六月份員工慶生會及精進日,在二期講堂舉辦,中央大學王邦雄教授應宗教室之邀,於會中以「修生活道」為題,告訴聽眾如何在「人間道場」修行,使平凡的生活生出品格,活出味道,圓滿生命的境界。

三時,上人出席「紀念堂室內裝潢設計會議」。在日本大林組、松田平田組作過幻燈片簡介後,大家就講經堂天花板和講台造型進行討論。

夜,慈院骨科陳英和主任陪同住院醫師蘇酋生、尤寶珠入精舍拜見上人。

▲隨師行記

1992.07.12 巍巍紀念堂,眾多智慧的結晶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二日

列席工地會議之前,上人先繞往病房探視數度進出慈院的俊男小弟弟。俊男這次顯得更羸弱了,上人來到他的面前,憐惜地握著他纖細的小手,湊近他削瘦蒼白的臉頰問道:「俊男想念師公嗎?」孩子眨著驚喜的雙眼,臉上立刻湧現一片紅暈,牽動著無力的嘴角--兩顆骨碌滾動的大眼睛,是先天性肌肉萎縮的俊男,全身器官所剩最靈活的部位。

自從聽了「童心映月」錄音帶,俊男立志做個師公心目中的小菩薩,即使自己陷在莫名的病苦中,他仍儲蓄大家給予的任何一個小紅包,聲明:「要給師公蓋醫學院的喲!」

面對一個才六歲就被病魔折磨得瘦骨嶙峋、氣息奄奄、連講話都沒力氣的孩子,什麼樣的鼓勵和安慰才是最恰當的呢?上人輕輕嘆息,似乎這個孩子也在用他生命的全部,訴說一則令人唏噓「無常與業力」的故事。

中午,紀念堂室內設計工程第二次修正會議,在第一會議室召開。涵蓋佛教精神、藝術、文化與現代科技於一爐的紀念堂,其內部裝修工程最讓上人費心;而龐雜程度,也讓建築師朱先生歎曰:「國家劇院的設計尚有其固定依據及傳統模式,而我們紀念堂卻完全沒有先例可循,這實在是一座史無前例的佛教建築啊!」

在講經堂的天花板及講台造型設計仍懸案未決,有待參與者集思廣益時,另一個包括紀念堂新建工程、護專新建工程及醫院第二期增建工程的工地會議,也繼續召開。

每一位義務參與諮詢的建築委員,其工作態度與精神,皆令人感佩,以最經濟的資金,建造最堅固的建築,是他們認為責無旁貸的工作使命。上人則以感恩的心情共同參與會議,直至下午六時才返回精舍。

晚,慈院溫主任、林護長、陳護長、林堅熙醫師闔府和陳幸一教授闔府,陸續入精舍拜望上人。

▲隨師行記

1992.07.13 以機械取代人工,豆元粉製作邁向現代化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三日

這幾天,上人常往精舍接近完工的建築探視。原來整組製作豆元粉的機器包括全自動爆米花機、碎粉機、混合攪拌機與自動充填機,在慈誠隊劉清三師兄與委員施鴻祺師兄的通力合作下,終於在最近設計、製造、試俥完成,這幾天正進行最後安裝與再試俥工作。

常住大眾日日持續的豆元粉、薏仁粉製造,是精舍自力更生的主要收入來源。眼見慈濟志業體日愈龐大,委員、會員驟增,往來頻繁,精舍的開銷也愈大;且精舍窄小悶熱的居住條件,常讓志工在醫院辛勞一天之餘,不得安宿一夜。上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德慈師父更常以無法提供志工完善的居住環境而不安;在迫在眉睫的情況下,精舍的擴建工程終於在去年動工了。這二棟規畫舒適的男女寮房,可望於今年八、九月開始啟用,而這些龐大財務負擔的後面,就更需要精舍每位常住眾共同來克服完成。

二年走訪精舍,兩位師兄深刻了解常住師父們為生活夜以繼日、勤作不息的艱辛,若能以機械代替人工,不但可擴大產量,節省下的人力,也可分擔上人的憂勞。於是在施師兄的贊助與鼓勵下,擁有二十餘年設計製造藥品、食品自動化設備的劉師兄,也於年初開始規畫整套自動化豆元粉製造機器。為了這套設備,二位師兄勤於往來花蓮,他們抱著回饋與付出的精神,出錢又出力,讓常住大眾銘感肺腑。尤以本星期來,為機械安裝試車,劉師兄不僅親自參與,並派其技術人員相輔,整日汗水浹背的工作,令人深深體會他們的一片誠懇奉獻。

上人已不只一次來工地探視,更頻頻詢問整套設備的運作安全問題。上人謹慎、關懷地叮囑劉師兄:「能節人力固然很好,安全更是第一!」劉師兄應允:「敬請上人安心。」

晚,第二梯次慈濟大專青年志工服務隊報到,報到後第一件事,即由常住師父教導學佛行儀。

▲隨師行記

1992.07.14 大專志工用心體悟,肯定佛法不離世間法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四日

自從暑假以來,不僅精舍每天「鬧熱滾滾」,連醫院也生氣蓬勃,人潮熱絡。一群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學生,甚至遠從英國、美國回來的慈濟第二代,是帶來這股朝氣活力的主因。

常有人說:慈濟志工生活可說是在家人的「出家修行」。難得這是這群年青人,放棄自在逍遙的假

期,來到這裏體驗入世菩薩「苦行僧」的生活。

他們早上四點跟著常住大眾上殿做早課。早齋完畢後幫忙整理環境,七點準時的「志工座談會」,是上人跟志工們的心靈分享時間。八點出發到醫院,就開始緊張忙碌的一天。晚上六點回到精舍,一個多鐘頭內要吃飯,還要排隊洗澡,因為七點半的「討論會」又等待大家的蒞臨參加。而九點半的安板聲響,是示眾安靜入睡的時刻。對一個慣於安適生活的現代青年,這實在是一項難耐的考驗。

今早,台北醫學院二位學生,在自我介紹為何選擇來慈濟當志工時說:「『學做人,學做事』是我們來此的目的,因為把人做好,醫生的角色才能扮演成功。」臉上露出的是肯定的表情。領隊李文忠同學是交大資訊系的學生,這已是第四次回來當志工了,看起來中肯篤實的他,若有所思地說:「每次回來的感覺都不一樣,只要你用心,就有所體悟。上人常交代我們凡事用心,我因為用心,才發現『用心』是可以自我培養的。」

這一次操著一口親切又流利的台語,與第一次的生硬結巴有偌大的差別。文忠同學的用心顯然是下過苦功的。更有一位台大優秀生亦表示她是來慈濟學講話的,因為她認為自己連話也講不好,遑論慈悲與智慧!

面對這群充滿穎人智慧的「新發意菩薩」,上人鍾愛有加地說:「慈濟志業永遠開著大門歡迎各位參與,希望你們把握這六天的體驗,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學,佛法自在其中啊!」

下午,台大心臟內科謝炎堯教授抵達本會,和上人談「慈濟醫學教育」的展望。慈院新聘急診部內科主任熊醫師夫婦亦入精舍拜望上人。

▲隨師行記

1992.07.15 委員馬新歸來讚歎慈濟緣結海內外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五日

甫從馬來西亞歸來的靜潔師姊,還未及卸下滿身塵勞,就趕來參加三天的志工服務行列。今早在座談會中,她滿懷感恩,禁不住內心激動地說:「上人累劫廣結善緣,連旅外華僑一聽到『慈濟』都歡喜!我們所到之處,備受當地華僑的禮遇和款待,他們的誠摯熱情,讓我們很感動,也很慚愧。慚愧的是我們做這麼少,卻收穫那麼多,這一切是上人累世的奉獻付出,才有今天的功德成就。當時我有一種強烈的感動,那就是上人的德澤廣被、慈光普照,真是無遠弗屆,慈愛無邊啊!」

中午,參加慈濟兒童學佛夏令營的小朋友,一行八十人抵達精舍,今天的課程是參觀並了解靜思精舍的環境與精神。在宣師父活潑帶領下,小朋友們精神抖擻的將「阿彌陀佛」佛號琅琅於口,上人從書

房裡出來,用輕鬆親切的語調跟小朋友說:「你們是慈濟小菩薩!菩薩就是能夠付出愛心,幫助別人的人。小朋友不要亂花零用錢,節省起來的錢就可以發揮救人的功能!讓我們一起發揮菩薩精神救人救世!」

「好!」小朋友聲勢雄壯的說。看到這些天真無邪的未來主人翁,更覺得慈濟精神往下扎根工作的重要。

▲隨師行記

1992.07.16 天主教花蓮區主教交流宗教哲理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六日

清晨,上人和志工座談。暑期許多大專生投入志工行列,於服務之中,他們深刻地體驗人生百態,因此會中有多位提出自己的感想。有人說:「在病房裡,看到那麼多人受病苦折磨,明知有的病人已經無望了,卻還勸他抱著希望努力,心裡真是難過得想哭……。」

上人說:「生老病死是人人必經之路,我們不只是要面對,還要勇敢接受;面對病人,我們要以悲憫的心去幫助他。心經講五蘊皆空,唯有敞開心情,放下人我相,才能真正自在!佛經裏有『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在醫院中,可以讓人實際去體會。而唯其無常,所以才要好好運用使用權,因為身體好的時候可以發揮功能,一旦病了,那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志工要有菩薩的心,於人事中學習。其實,人與事都是活生生的經典,在慈濟,你們不是看經,而是用心遊戲於經典裏。」上人語重心長的開示。

九點多,上人到慈院探視病人,殷殷鼓勵復健的病人要有信心和耐心。又到志工辦公室,略看了服務病房的紀錄及出院後的個案紀錄。

轉往慈濟部參加管理中心例行會議,會中談及「渡」的錄音帶,大陸方面希望翻錄成各種方言流通,以幫助其人文教育的提升。又談到智障兒童的養護醫療問題。上人說:「家庭中若有一個智障兒,這個家就會產生很大的問題,不只智障兒需要輔導,連家長也必須輔導。將來慈濟的智障兒童養護中心,要給與治療和輔佐教育。」

十一點多,王本榮醫師夫婦陪同全國殘障協會理事長雷游秀華和

陳節如女士等十餘人禮見上人,共同商談智障兒童的養護問題。

下午四點多,天主教花蓮區錢主教志純和靜宜大學講師石致華來訪,談及哲理宗教對人的影響,神父說:「哲理與宗教能徹底改變人,在我們的宗教裡,任何成功之事,均是天主的恩典,而此恩典在各宗教裡都曾顯現。」上人說:「佛教也教人感恩,感恩眾生,並愛眾生。」由簡短的談話,讓在場的人士體驗到其中的異同。

傍晚,韓國海岸寺三位師父和信眾來訪,上人親為他們簡介慈濟的起源。

▲隨師行記

1992.07.17 旅澳善士推崇四大志業,專程請教成立分會事宜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七日

預備替慈濟基金會同仁量製團體制服的蔡孟夏女士,送來兩款旗袍樣品,上人請蔡女士多費心,讓同仁們能穿出典雅、端莊的氣質。

由一百六十八位桃園以北的北區國中資優生所組成的「朝陽夏令營」知性之旅,在十位老師帶領下,參訪精舍。上人鼓勵這一群優秀的孩子「守住本分,學有所用」,並請他們在家中推行環保觀念,帶動父母家人,出門準備購物袋,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下午,台南連四川醫師伉儷陪同旅居澳洲的友人顏先生拜見上人,顏先生亟欲在澳洲推展慈濟志業,專程回國向上人請教設立分會的程序問題。上人示:「慈濟團體的特色是團結、包容、取中道而行。可多辦茶會,傳遞慈濟精神。先廣種好因、廣結好緣,待因緣成熟,再配合當地法令國情,向本會提出申請,正式設立分會。」上人並指示,在僑居地即使相處的對象不是慈濟人,也要互相幫忙,如此更能增進歡喜的助緣。

上人並說明本會與國外分會的組織關係和運作情形--國內外各個分會都同樣設有建設、濟貧二項基金,各分會所募收的建設基金一律匯交本會統籌處理,濟貧部分乃各分會皆有一個基本的急難救助金額,超出的款項則匯寄本會。但若急難救助須超額處理時,隨即由本會支援。如此的做法有二個作用:一為點滴聚集十方善款,進而發揮更大的效用,做更多的事。一為使分會與分會彼此間不會有比較、分別的心態,濟貧教富的工作才能一致。

夜,第二梯次大專青年志工舉辦「感恩晚會」,恭請上人傳心燈,上人殷殷叮囑每個年輕人:點亮心燈,照耀人群。

▲隨師行記

1992.07.18 慈濟腳步履及馬來西亞,南國人士回響熱烈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八日

晨,上人為即將結束一週志工生活的大專青年開示「布施、愛語、力行、同事」四攝法,鼓勵大家把慈濟精神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則即使告別精舍,也能永遠保有一方清淨世界。

陳錦花、喬秋萍、李佳穎等師姊特於今日回來本會,向上人報告馬來西亞之行的心得。陳師姊等人係應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之邀,自本月四日起至十三日止,前往該國參與「佛法溫暖人間」巡迴講座及參訪活動。在十天行程中,師姊們分別在馬來西亞的檳城、怡保、吉隆坡、麻六甲等城以及新加坡現身說法,前後共舉行十場座談會,並參訪多所佛教寺院。所到之處,廣受當地人士歡迎,回響熱烈;慈濟國際化的腳步已延伸至南方國度。

下午五時,國防部羅致遠少將率團參觀過慈院後,由王端正先生陪同進精舍禮見上人。羅少將表示,慈濟去年對大陸賑災貢獻良多,至為感佩。

名歌手殷正洋先生等人去年曾為「預約人間淨土」活動的主題曲義務主唱,今日殷先生攜同四位友人前來。在談話中,他們感嘆社會變異太快,亂象層出不窮。上人開示:「不只台彎如此,國外也有紊亂的一面。其實只要每個人各盡本分,在自己崗位上做好該做的事,由個體結合成整體,社會自然和諧安定。天下事大家關心,但要有信心,不要擔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先生亦表示,知名藝人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希望殷先生等人能對大眾多關懷,為社會工作付出一分心力。

▲隨師行記

1992.07.19 全省委員會員歡聚一堂,聯誼會上共享法喜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九日

慈誠隊自設立以來,已有兩年,上人一直從旁觀察,如今終有五百多位師兄通過考量,即將接受授證,出任正式慈誠隊隊員。晨,上人對師兄們開示:「要嚴持慈誠十戒,多發菩提心,力行菩薩道。」

八時,桃園龍潭陸軍總部兵工署三百位官兵暨眷屬參訪本會。上人向眾簡述,基於東部醫療缺乏,是以聚合無數愛心,建蓋慈濟醫院。而基於必須培養具有良能醫德的醫護人員的理念,慈濟護專和醫學院因應而生。總之,慈濟所為是「以愛的力量淨化台灣人心,但願替社會開拓一方淨土」。

甫成立的慈濟外語隊由總幹事唐渤博及副總幹事李憶慧率領回本會參訪,台視導播黃以功先生也隨隊前來。上人感謝眾人:「慈濟邁向國際化,有許多方面要仰仗大家的語言能力來溝通,然而最主要的意義,是希望藉由這分工作的接觸,能令各位深入體會、了解慈濟的精神和人文。」

黃以功先生表示,慈濟團體有太多為善不欲人知的善行,這些善行應透過傳播媒體,廣為宣傳,為下一代子弟立下典範。他並提出一分企畫,準備把佛陀的慈悲心懷、慈濟的宗教理念、上人的救世情操、慈濟的發展文獻,有系統地傳諸社會,使慈濟清流遍及各角落。

十一時抵慈院,上人先與曾院長略談院務,接著轉往第一會議室參加「慈誠隊授證前會議」決定臂章、領帶式樣,並討論正式慈誠隊應發揮的功能。

全省委會員聯誼會下午一時準時在念堂舉行,由美國回來的何日生先生上台現身說法:「在美國的中國人深以慈濟為榮,希望慈濟種子能在美國生根發芽。」

陳蕙民師姊和黃朝南師兄則分別以他們做環保、圾垃分類,和前往澎湖做貧戶訪查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並一致呼籲大家要知褔、惜褔,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上人開示中再次強調,人生在世沒有所有權,身體健康時要盡量發揮使用權,做得歡喜就有所得。

慈華師姊於聯誼會結束後,向上人報告在英國推展志業的概況。因為當地委會員的共識,大家努力朝設立分會的目標前進,目前已籌募到五千英鎊的護法基金。上人讚歎:「路途再遠也阻隔不了有緣人啊!」

▲隨師行記

1992.07.20 張世忠醫師將赴英習雷射醫學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日

一大早,高雄三民、台南永康兩所國中同學齊入精舍,上人親自向同學們簡介慈濟四大志業,並鼓勵大家用功讀書,將來好投考慈濟醫學院。

林智慧師姊陪同台北游先生拜見上人,游先生請教:「該以何種態度面對家庭、事業、社會,內心才不會衝突?」上人答:「家庭是人生的窩,其必要性就如鳥要有巢一般,才能安心休憩。做事業應由『為生活而工作』,轉化為『為工作而生活』,再提昇成--付出愛、為服務人群、回饋社會的志業。社會是由人群組成的,有和睦的家庭,才容易有成功的事業,也才能有穩定的社會,這三者是互相成就的。」

下午,由美國華盛頓州回台的鄭李實先師姊向上人敘述當地目前慈濟的發展狀況:有會員在其開設的超市流通慈濟出版的刊物書籍,反應頗為良好。

慈院泌尿科張世忠醫師入精舍向上人報告,他將前往英國進修,學習雷射醫學,上人勉其:「要抱著為病患進修的心去留學,學成後快快回國,繼續扮演好醫生的角色。」

▲隨師行記

1992.07.21 嘉惠學子,護專維持低標準收費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今早上人抵慈院第一會議室,召開第三屆第四次慈濟基金會董事會,與會董事有德慈師、德融師、德恩師、德仰師,另達宏法師和德昭師請假,人數超過三分之二,故如期開會。台灣省政府社會處股長邱昆龍先生率同兩位部屬與會指導,同時做基金會評鑑工作。

董事會討論項目有:工作報告、八十年業務支出基金報告、結算報告、業務計畫和未來一年志業所需的資金預估等。為了加強慈善工作、醫療網及醫學院的設立,慈濟未來所需的款項估計超過兩百憶。

中午用餐後,王副總執行長向上人報告:「政府即將開放廣播電台的設置。」上人表示希望能有全省聯播的慈濟節目。

生化研究學者葉雲旗教授夫婦,由李明亮教授引進,禮見上人。他們目前任教於美國著名大學。

下午,慈濟護專張校長向上人報告新學年度,學生學雜費收費問題,依教育部規定,學校的設備、師資達到高標準時,可依其高標準收費。慈濟護專已達高水準,但上人秉著教育英才、回饋社會的理念,主張自費學生收低標準的學費,以嘉惠學子。

▲隨師行記

1992.07.22 響應加拿大「食物銀行」,當地委員熱絡資助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二日

清早,志工時間,委員、慈誠隊和大專志工們暢談心聲。有位志工說,他看到一位脊椎受傷的病人非常勇敢,雖然身體動彈不得,但仍努力掙扎,終於能夠自己下床了。志工說:「我體會到做人要有信心、毅力的道理。」

另外一位師兄說:「有位老病人可以出院了,但他不想出院,因為醫院比他的家還溫暖。」據了解,這位老人有十一個孩子,而且都已成家立業,卻不懂孝道。上人言:「要多輔導他,也要輔導他的孩子,讓他們彼此接納。」

還有一位師姊說:「在醫院看到一位流浪『阿哥』型的病人,抱怨無人要雇用他……。」

醫院就像是社會的縮影,難怪有人說:「來當志工是上最好的社會大學。」

八點多,何國慶師兄搭早班飛機回精舍,向上人報告加拿大慈濟會務。

他說,加拿大的社會褔利不錯,他們設有「食物銀行」,讓善心人士捐獻乾糧食物,再固定每週發放給貧戶。「慈濟幫助的地區,貧戶有四百多戶,都是單親家庭,他們很缺乏果菜食物,小孩的成長又最需要這些,所以,我們就按時開支票,請他們的執事人員代購新鮮的蔬菜水果給貧戶。執事者和受濟人都非常感激。」此事當地世界日報及加國電視台均有報導。

何師兄又說,發放時,慈濟人很自然地幫受濟者提領物品,原本加拿大人發放都沒有這種關懷的舉動。「第二次,我們再去時,發現他們也都自自然然地幫忙,付出關心--真誠的愛是會感染的。」上人聽了甚表欣慰。

談話時,李憶慧師姊陪同黃醒民女士回來拜見上人。黃師姊雖然接觸慈濟未久,但非常熱心,她在美國慈濟合唱團擔任指導老師,以聲樂專長為慈濟奉獻心力。

十點多,宋吳卻委員及李明香姊妹陪同日本謝富美師姊回本會。頓時會議室裏嘉賓雲集,上人勉勵大家把慈濟精神散播於國際;這些人才都是主力之一。

謝富美委員於日本成立慈濟分會未久,目前有會員二百六十人,

長期會員八十人左右。她說:「日本的老人問題相當嚴重,所以,慈濟的工作想由老人院開始。日本有一種新興的行業,即『出租兒媳』,租金一天一千美元,專門服侍陪伴老人,需要量很大,要預先登記,才能受到服務!」由此可見孤單老人的問題在日本確實很嚴重。

上人嘆道:「這種行業很好賺嘛!」言下充滿感嘆!慈濟志工在醫院為病人擦澡洗頭,付出而不求回報,相較之下,真是天壤之別。

晚間,何國慶師兄對大專志工談話。王瑞正先生以「兩權」--人生無所有權、只有使用權;「三保」--保護、保健、保養自己「四樂」--生活要知足常樂、做人要助人為樂、工作要苦中作樂、情趣要自得其樂。「五化」--智信化、人性化、社會化、生活化、實踐化的信仰,與大家共勉。

▲隨師行記

1992.07.23 金車教育基金會提供購物袋,為環保盡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七點多,例行志工座談會上,有位學生說:「我發現慈濟有三項特色:一、善人多,二、向心力強,三、醫院可以看到各種苦相,是修行的好地方。」上人讚言:「你確實很用心呀!」

今天是發於日,精舍裏人潮一波波地進來,教師聯誼會又訂於明天,因此看到許多身著翠綠旗袍的老師進來頂禮上人。她們的衣著高雅,充分顯現教師的瑞莊氣質。

八點多,金車教育基金會孫執行長來拜訪上人,談及兒童夏令營等事宜。上人建議:「輔導員最好有兩批,交替輔導才不會太累。」又談到環保袋的應用,金車提供一萬個環保袋,要贈送慈濟教師聯誼會的教師們及有緣的人,請大家購物時,攜帶此袋,而儘量少用塑膠袋,以免製造太多無法消化的圾垃。

環保問題關係著每一個人的生活,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唯有大家共同愛護,才不會自食惡果;因此上人一再呼籲「圾垃分類」、「資源回收」。

九點多,上人領眾禮誦藥師經。法會結束後,上人期勉大家多付出愛心,因為人間的苦難還很多,

需要大家匯集愛心來拔苦。

下午一點半左右,花蓮縣長吳國棟、議長俞傳旺及省議員王慶豐等七、八位地方長官來訪,談將來慈濟大學的建地問題。上人說:「很感謝各位長官的支持愛護,建地問題還請多幫忙,因為有土地才能著手推展……」地方首長表示將盡力協助。

兩點多,上人到慈院和院長談副院長的聘請問題。隨後和李明亮教授談大學用地之事。

會後,驅車前往市區探視靜慈師姊,她有輕微中風現象,須復健治療。

▲隨師行記

1992.07.24 勗勉千餘位慈濟老師「以身教帶動,作育英才」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們,清早朝山進精舍,整齊的步伐和佛號聲,充分顯現虔敬之心。教師們對社會的影響很大,如果每一位老師都有慈悲濟世之心,則人間淨土必然能達成。

志工座談會上,有位學生志工說:「在醫院有位病人問我『你在這兒服務,一天可以賺多少錢?』我告訴他,我是志願來服務的。其實,很多東西真的不是用錢買得到的……。」

上人說:「奉獻的人生觀及愛心是無價之寶,終究會得到肯定,只有這樣,才能進入別人的心,讓人永遠甜在心頭。」

八點多,全省慈濟教師聯誼會,上人和隨行弟子至紀念堂地下室向一千四百位教師們開示。上人說:「我們社會的好壞,各位老師要負很大的責任。老師應以正確的觀念和身教來教導學生,學生的心就像一張白紙,老師怎麼題字,它就會留下什麼字跡。因此,你們要用心地負起教育英才的責任。」

李明亮教授也於會中演講,他從生物進化的觀點來談教育,主張給予學生更大的思想空間,並啟發學生的潛能。他希望將來慈濟醫學院是「劍橋式」的醫學院,學生可以自由地思考研究發展。

何國慶師兄也應邀談話,他讚歎上人是「現代的孔子」,他以自己為例說:「有一陣子,我很迷字畫,把心思幾乎全部用於字畫收藏。有一次,上人對我說:『我的人生觀認為,社會如何能夠祥和,人與人如何能和諧相處,這是最重要的;而你的人生觀又如何?』這句話對我而言,真是如雷貫耳,上人的教育方式是『點醒』,讓我自己去思考,他不是說:『濟亨!你不能去買。』真不愧是現代的孔子。」如何辦好教育、引導學生,確實是門大學問。

中午,紐約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徐純女士來訪,與上人談佛教藝術。

下午,宗教室召開慈院社會服務室會議。社服近期將成立協談中心,王端正先生和社工員談應對及

談話的技巧。一般社會大眾對慈濟總會有較高的要求,上人勉勵社工人員更應以關懷溫和的態度應對社會大眾,對求助者要多了解,並給予適當的輔導協助。

晚間,慈濟大專青年志工第三梯次舉行感恩惜別晚會,恭請上人傳心燈。

▲隨師行記

1992.07.25 內政部長吳伯雄來訪,轉達郝院長關懷之意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今晨,屏東區的教師進入精舍,向上人請求皈依並告假。上人勗勉老師們多以智慧和愛心教導學生:「付出絕對不白費,你們怎麼愛學生,學生也同樣會關心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