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2.06.01 麻豆、嘉義、新營等地會員齊聚台中聆仲夏清涼音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一日

由於昨日大雨,今晨的臺北略帶涼意,上人抱著未癒的病體率眾驅車南下。

臺中分會工程已進行至內部隔間的程度,午餐後,上人即到工地,以兩個小時的時間,和建築師就廚房規劃與各樓層的定點裝潢一一商榷。

農曆每月初一的中部委員、會員聯誼會,因為分會正在施工,無法使用場地,事先即已通知中區委員停辦一次;但今日仍有麻豆、嘉義、新營等各地百餘名委、會員前來,只為能夠一睹上人慈容,大家齊聚在向隔鄰暫借、用來發放的小小空間。雖然天熱地小人多,人人還是笑容滿面,上人感激會員們的關愛,並請大家放心:「前幾天接獲來自各地關心我病況的電話。慈濟人多福大,因為大家的祝福,我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克服病痛,無有大礙。」

據美蘭師姊報告,中部教師聯誼會將於六月七日舉行,範圍包括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南投等地區,師姊請示上人,如何圓滿第一次的接觸。上人示:「我們的特色不在長篇大論的佛法,而是

實際經驗的傳遞和分享,讓老師們吸收慈濟精神,是聯誼會的主要重點。」陳思正伉儷護持志業不遺餘力,陳師兄本有意往炒作地皮的方向發展,師姊因此極為煩惱,上人明示陳師兄:「有得用就好,不要和別人湊熱鬧,世間財永遠賺不完,你說有心投入志業,甚且已把事業交給兒子,豈可再讓自己放任於土地買賣間?人生無所有權,只有使用權,要趕快把握時間播植歡喜的善種,切莫自尋煩惱。」夜,陳師兄攜來支票,將本欲購買土地的基金贈予慈濟。

何國慶、王明德和李正富三位榮董此次也隨師南部行腳,三位榮董俱是營建業的佼佼者,見到上人為工地事必躬親,咸認為「建築小組」應發揮功能以減輕上人負擔,三人於是詳細研討相關事宜。

▲隨師行記

1992.06.02 中興新村演講「心安,社會就能祥和」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日

聽說上人法體欠安,達宏、達彥兩位法師趕早前來探望上人。

十一時,臺南委員抵分會拜見上人,上人簡要開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必須分秒必爭;慈濟猶如運動場,委員猶如運動員,在競跑中,別人不會因為我們跌倒而停滯不前。所以,如何在這條成佛的路上屢仆屢起,精進不懈,就端看自己的用心了。」

有師姊說:「由於回花蓮當志工的機會有限,因此試著利用其間的空檔到其它醫院服務。很奇怪一樣置身在醫院中,但和在慈院的氣氛就是不一樣,服務後的效果和心

得,實在不盡滿意。」上人微笑分析:「慈院志工所以會質量並重的成長,是那分出自赤誠的關心、投入--因為大家在意識上認同慈院是自家醫院,自然看視病人如親,這分真誠的情操是無可替代的;此外,每日清晨在精舍中庭的心得座談,和每晚的工作檢討會報,猶如加強充電般讓大家凝聚法情,相互勉勵成長,這又是一股強大的吸引力。醫護人員的笑臉、病患的感恩、志工的歡喜付出……整座醫院散發的就是愛的氣氛,置身其中,當然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兩日的隨行師側,何國慶、王明德兩位居士連稱如入寶山,獲益良多,何師兄有感而發:「一般人以為慈濟做的是濟貧修福的工作,殊不知教富的意義更大。在上人的教導下,大家都能由『力行』而激發慈悲心,累積智慧。」何師兄將於不久後赴加拿大推展慈濟精神,上人囑其先讓當地人了解志業內容及發展概況,無須急於募款。

下午七時,上人在南投縣中興新村中興堂,向千餘位中區民眾開示「心安,社會就能祥和」,省府民政廳凃廳長、新聞處羅處長、南投市魏市長、南投縣林縣長伉儷均蒞會聆聽演講。

「人心如能安定,就能守好本分;人人堅守本分,社會自然祥和。」上人在開示中指出,士農工商各行各業若能各守本分、各安其位,則社會一定很有次序,也很和樂;和樂而有序,就是祥和的社會。

只要能安住己心,就不會受動盪的外境影響,上人認為臺灣的土地不大,人口不少,他對臺灣的前途極表樂觀,因為「眾生共業」--只要大家凝聚愛心、善念,就能造就「善的共業」,使我們居住的地方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上人並

舉例分析:「以人口數的比例來核算善人的密度,臺灣應該列居首位,因為全臺灣二千萬人口中,就有二百多萬個慈濟會員。何況除了慈濟人外,還有其它愛心團體,大家都很積極的在回饋社會,利人利己;這麼多的人結合在一起,臺灣的前途一定樂觀!」

最後,上人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勗勉與會大眾:人人自我管理、自我要求,安心守分的恪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必能締造祥和社會。

夜返臺中大聖街,部分隨行人員先行告假返北。

▲隨師行記

1992.06.03 推行資源回收工作,旨在促使大眾建立惜福觀念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三日

「推行資源回收,是一種帶動性的工作,旨在提昇民眾的環保教育,建立惜福觀念,和養成自行分類的習慣;若是把重點放在做環保以增加基金收入,可就本末倒置了。」對於部分因全心投入資源回收工作,而影響工作及家庭生活的委員,上人殷殷如是說。

凡事善解可免憂惱,美蘭師姊提及前不久她以「阿彌陀佛的『阿』,佛光普照的『照』」向人介紹劉阿照師姊時,除了讓聽者留下深刻印象外,阿照師姊更歡喜的向她表示:「多年來一直懊惱父母替我取的名字俗氣難堪,今日才發現自己的名字原來如此清淨莊嚴。」美蘭師姊因此深刻感受:「做慈濟是在種歡喜因,它讓我們化解心結,擴展愛心。」

中午十一時抵三義慈傳師姊處,苗栗地區委員師姊們在獲知上人抵達後的半小時內全數到齊,而其中多數人是臨時向辦公室請假前來的。當她們服裝整齊的出現在大家面前時,連上人都不禁讚歎師姊們的動作「神速」。

一行人提前於今日下午返抵臺北分會,臺北委員們均以為上人明日才會返北,是以分會一片寂靜,上人正好獲此空檔做較充裕的休息。

聞知上人有藥物反應的現象,林堅熙醫師兼程由花蓮趕來臺北,為上人抽血後送往三總檢驗,確知無礙後始趕搭夜車返花。

▲隨師行記

1992.06.04 勸慰健康幼稚園罹難者家屬,以愛化解心中悲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四日

晨,李正富居士入分會拜見上人,提及員工的管理問題時,上人言:「要以鼓勵替代責備,人總是需要被肯定。」對於員工在工作中受傷的情形,上人開示:「沒有人會故意讓自己發生意外。不論員工在職多久,即使是才報到的新人,當他們在工作中受傷時,身為老闆者,應該表達充分的關懷,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九時,上人至四樓探視工作人員,鼓勵大家:「帳務工作很枯燥,但若能以歡喜心、感恩心來處理,就能解除壓力,順利完成任務。」

不久前,臺北市健康幼稚園在所舉辦的郊遊中,因遊覽車失火燃燒,導致二十名幼童喪生,此一事件引起各界震撼與注目,例難者家屬傷痛逾恆。今午,二十位小朋友的家長聞知上人停駐臺北分會,齊來見師。上人雖病體未癒,仍強打精神,下樓和大家見面。

面對驟遭喪子之痛的家長,上人慈藹耐心地聆聽大家傾吐內心的痛楚,並以十多年前俗家弟弟在軍中遭人打殺往生,家人如何原諒對方,以愛化解心中悲憤,和數年前遭人綁架撕票的陸正的父母如何放下怨尤,以健康積極的行動紀念愛子為例,勸慰家長們:「別讓一椿無法改變,已經過去的事實,而使整個家庭深陷在愁雲慘霧的苦境中,一個人如果天天喊苦,猶如自我咀咒,家庭會為之變色的,要早日打開心結,迎接亮麗的陽光。」

部分家長極其擔心孩子們往生後的去處,上人肯定的說:「孩子們純淨如一張白紙,他們是集體菩薩的示現,因為他們遭受的苦難,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讓有關單位檢省,許多孩子將因他們而獲得更健康、更安全的生活空間。『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孩子們的生命短暫,卻犧牲的極其光榮、有意義,所以,他們絕對往生好的地方。」上人請大家想念孩子時就念佛號,將念孩子的心,化成念阿彌陀佛的心。

上人懇切地慰導家長們達八十分鐘。家長們雙手合十的表示,為了防範將來再度發生類似的不幸,他們準備以遊覽車公司給予的賠償金成立基金會;同時亦將放下愁苦,把這樁悲痛事件做個結束,努力讓孩子們能夠遺愛人間。

▲隨師行記

1992.06.05 諸上善人雲來集,台北分會過端午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五日

中國是個重視民俗節慶的民族,今天巧逢端午節,一大早即有許多委員會員攜來陣陣粽香,在臺北靜思堂穿梭出入。

九時三十分,上人於五樓對六十多位委員會員開示,期盼大家「日日發善念」「爭志莫爭氣」,只要堅持「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則必能共建和諧幸福的社會。臺北市議會副議長陳炯松先生,隨後對眾暢談其在上人感召下,如何參與台北分會用地的取得和啟建過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在上人和諸多善德的披荊斬棘、辛勞拓墾下,慈濟的菩提苗終於在首善之區落蒂生根,繁茂生長。

李宗吉、陳海長、李清波、張登旺、曹仲植、秦基雄、何國慶、王明德、王文洋等多位榮譽董事,先後前來分會向上人問好,曹居士請上人多保重:「因為有師父,才能讓無數人得到幸福。」

聽說臺大李鎡堯教授的公子李民陽刻在住院中,上人於下午前往探訪。上人以自己目前亦抱病在身為例,鼓舞他提起信心,輕鬆養病,並贈其唸珠和新出版的「清淨的智慧」等書籍,「發個好願,等健康後努力奉獻人群」上人如是勉勵身為牙醫師李民陽先生。李先生答:「慈濟醫療網成立後,我願終生做義工,上山下海到各地服務。」李教授則於一旁言:「請師父務必保重,大家都需要您!」

二時三十分,轉往永和孫夫人張晶英女士宅。數年來張女士虔心

護持佛法,對慈濟尤其不遺餘力,耄耋之齡,難免病痛纏身,見到上人來訪,孫女士仍堅持起身向上人頂禮:「看到師父,我心已安。」上人殷勉:「心中平靜就是大自在,你要我做的,我都已替你達成心願。你此生走在最正確的佛道上,毫無偏差,要記住願心不斷:你我相偕,永遠做一個在菩薩道上乘願再來的人。」

傍晚返回臺北分會,上寬下達法師來訪,法師盛讚上人為大陸同胞所做的救災工作細心、周到,並捐贈建設基金,表達護忱。

夜,張鈞翔、歐陽鯤等數位居士攜家人前來。猶記民國七十二年間,張居士等多位年輕人成立推動小組,發起兩場大型義賣,為慈濟籌募建院基金奠下基石;爾後即因家庭、事業發展,各奔前程。今日大家再於臺北分會聚首,人人均各有所成,卻也驚覺韶華流逝、掃春不再,對於當年能參與推動小組工作,他們咸認為是「自己此生最大的收穫」。上人宛如慈母般輕言:「我一直以你們為榮。切記人生歲月有限,除了以智識發展事業,更要以智慧推動志業,回饋社會。」

▲隨師行記

1992.06.06 板橋萬餘人聆幸福人生講座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六日

昨日,上人本欲前往三峽長壽山拜望高願興老長者,終因時間不及而未能成行;老人家聞知此事,竟於今日趕早來訪,老人家一向體恤,藹藹容顏更令人興孺慕之思。

見到分會巍峨挺立,又見進出的委員會員絡繹不絕,老人家向上人欣言:「你的捨心無量,願力無窮,為慈濟不惜身命,如今真真成就了一個慈濟世界,我看了實在『感心』!」

八時四十分,上人至五樓對工作人員開示:「能在祥和、歡喜的環境中工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與享受。禮之用,和為貴,同仁們無論對內對外,若能秉持感恩心,以推動愛為目標,自然會好緣相續,獲得穩定的人生。」上人強調,修行旨在去掉煩惱,培養自在,年輕人千萬莫讓「看錢途」取代了「看前途」。此外,上人並提醒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員,文字記載務必求真,報導事件但求平實,每位執筆者皆應負有以文字淨化人心的責任。

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先生也在會中提出工作會報後,表示慈濟肩負開創歷史的使命,同仁們可謂任重道遠,因此,讓前來分會的人們感受到清爽潔淨的空間環境,以及聲色柔和的工作氣氛,是大家應有的共識。

十一時,金車教育基金會孫慶國、林偉賢先生攜來本年度預約人間淨土活動過程幻燈片,從新竹刺桐老樹搬家到親子植樹、全省廢紙回收等活動,他們一一向上人做檢討解說。環保理念的推展和實際工作的執行,其成效非一蹴可及,上人以「日日月月,無時無刻」和孫先生互勉,為地球環保共盡心力。

第四梯次大陸賬災團將於明日一早啟程,午膳後,五十四位團員齊聚臺北分會五樓,靜聆上人的行前叮嚀。上人表示,此行任務有二:賬災團將分甲乙兩組,甲組前往江蘇興化,目的在呈現愛的成果--致贈慈濟為當地災民所建蓋的房屋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權證;乙組則前往河南固始縣、息縣散播愛的種子--參加兩縣的慈濟社區興工典禮。

為了尊重與符合對方的政治原則,上人交代眾人不可有任何宗教色彩的活動,但強調大家必須堅守佛教團體的角色,因此在用愛的行動傳送愛的訊息時,態度要不卑不亢、聲色柔和、謙恭有禮,讓行儀氣質自然流露。此外,上人並特別提醒大家應抱持真正修行的心態去做事,「在付出愛心的同時,還要付出感恩的心,」因為有大陸災民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才使慈濟人得以完成此菩薩行為。「大陸同胞絕對有權利被愛得很尊嚴,愛他們就要尊重、感恩他們,一個動作一個感恩,這才是謙和、真誠的愛。」上人語重心長地叮嚀交代:「希望此行人員能代替師父,帶去對大陸災民的尊重。」

除了殷殷囑咐、仔細交代外,上人並親手為五十四位團員掛上一串鳳眼菩提念珠,期勉人人平安,圓滿完成此行任務。

夜,上人應新聞局勞委會主辦的「幸福人生系列講座」,於板橋體育館主講「淨化心靈大地,推動地球環保」。

貪、瞋、癡、慢、疑五毒是污染心地之源,能袪除此五種毛病,才能淨化心靈,使家庭幸福、社會祥和;而在祥和的社會中,人人自然會知福、惜福;人人知道惜福,地球的資源就可減少損耗,無形中達成環保的功效。上人在演講中指出現代人心太過浮躁、追求享受,極度發展物慾的結果,生態失衡,連臭氧層都破了一個大洞,而人人都有保護地球資源的責任,「現代女媧就在你我心中,若欲留給後代子孫一個乾淨無染的成長空間,此時此刻開始,便要做好水土保持,節省地球資源。」

最後,上人再度呼籲:為人父母者,不論在人格教育或行為表現上,一定要以身作則,造就健康、成功的下一代。因此,希望人人「淨化心靈從自己做起,地球環保由己身推動」。

九時正,演講結束,萬餘名聽眾起立送上人離開會場。

▲隨師行記

1992.06.07 第四梯次賑災團告假,前往大陸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七日

晨,中國時報記者吳鈴嬌小姐拜謁上人,報告她的大陸行見聞--根據大陸官方統計,在華東水患的救災國家中,臺灣做得最多也最踏實。大陸教育界人士張先生亦表示,慈濟給予的協助,有「提升當地二十年的經濟建設」之效,全椒汪世和縣長也一再表示感謝之意。

第四梯次大陸賑災團員五十四人,於行前向上人告假,上人再度叮嚀:「出門在外安全最是重要,彼此一定要相互照應。」

長庚醫院張昭雄院長夫婦拜訪上人,與上人交換醫療教育理念及心得。上人說:「我蓋醫院主要的目的,是提供患者最好的醫療服務;而最直接的醫療服務就是臨床。慈濟醫學院的成立,乃希望培育術德兼備的良醫,為病痛的眾生服務。」張院長亦提供他的教育理念及經營方式,讓上人參考,雙方都希望有機會做醫療及育交流。

下午四時,中視高育仁董事長夫婦至分會拜訪上人。

高董事長對慈濟在大陸賑災之事深表感佩。上人表示:「這是慈濟人秉持宗教精神,認真努力匯聚愛的力量,共成善業,臺灣可說是好人密度最高的地方啊!」高先生言;「若說臺灣是寶島,那麼師父您就是寶人啊!」

高董事長誠懇地希望能有機會替慈濟服務的機會。上人言:「電視是精神文化的資源之一,若能多播報一些善良溫馨的畫面,對社會的祥和,有極大的引導力。」

夜,臺北委員林麗雲及其夫婿面謁上人,林師姊報告有關慈濟列車事宜,上人指示:「一次不要帶太多人,不只車票難求,安全也堪慮,尤其是夏天天氣燠熱難挨,參觀者疲累,帶隊者更辛苦。」

▲隨師行記

1992.06.08 結束南北行腳,上人領眾返花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八日

結束行政院新聞局、勞委會及省府主辦的二場大型演講及巡視南北行程,由於體力消耗過度,上人顯得有些疲累。

今晨搭車返花,由於天空飄著雨絲,上人提早前往車站,第三月臺上早已齊列滿面容恭送上人法駕的師兄、師姊。雖然疲累,但於人群中總不見上人的倦容,委員師兄師姊把握時間,乘著候車空檔,向上人請法。

才疲憊地結束行腳返回精舍,上人旋即坐鎮書桌,整理積壓多日的公文。

▲隨師行記

1992.06.09 學習一切美、善,張老師展現茶道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九日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貫徹始終」臺中師姊在志工座談會上,以手語表達國歌內容。上人隨緣開示:「手語不是學來唱歌表演用的,它主要是代替語言,做心靈的溝通。所謂『發心容易恆心難』,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恆心與耐力用心來做,這才是真正貫徹始終的精神,而非比比手勢了事。」

佛教的精神、慈濟的形象及個人的氣質,是上人一再提醒每一位慈濟人要遵守的原則;一切善的事我們都要去做,一切美的文化我們都要學習。

來自木柵茶鄉,專精茶道的張老師,今早與志工們一起早會,上人把握難得機緣,請其現場表演中國文化--「茶道」。輕柔的古典樂曲中,香煙繚繞,桌旁靜置一盆素雅的插花,張老師為眾上了一課中國文化茶道的禮儀。

上人心懸醫院的病苦眾生,結束與志工的座談,隨即前往醫院往探視各科病患。

五東病房裏,三個母女並排而躺,原因是一家五口共乘一輛摩托車,不幸發生車禍,先生及幼兒當場死亡,二個女兒及她均受傷住院。對於已發生的事實,上人安慰道:「亡者已矣,如同吹出去的氣泡,抓不回來的。妳的人生還有許多責任,要提起勇氣去承當。」

一位舌癌患者,雖口不能言,一見到上人即精神百倍,比手劃腳

表示「上人是好人」,甚至與上人筆談,他用左手困難寫道:「要拚才會贏。」

志工在院內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發揮的功能已是有目共睹,上人建議志工負責人,將輔導個案的文字紀錄匯集成冊,以便做為鼓勵患者的精神資糧。

華視張記者在訪問院長時巧遇上人,馬上把握機會請問上人「慈濟在大陸做了許多賑災工作,尤其是六月七日的交屋大典,師父怎麼不親自去看看?」上人答:「去看與否並不重要,如何讓他們早日入屋安住才是最重要。」

▲隨師行記

1992.06.10 勉慈院志工慈心悲願,拔眾生苦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日

「要做菩薩,首先必須先了解眾生的意、眾生的苦。知其意,予其樂,而後才能拔其苦。」上人在早會時對臺中志工說道。

第一次到慈院做志工的年輕師兄靦腆地報告:「當初來當志工第一個目的,是要看看上人。做志工最深的體會是『忙人無是非』,我被分配在病歷室送病歷,上下樓梯收送病歷確實是忙得不得了,但是想到上人說:『有雙手可以做事,有雙腳可以走路,就是健康的人,就是有福的人。』像復健的患者雖有雙手和雙腳,卻是不能走也不能提,因此要把機會好好做。

「某醫院的外科醫師,因酒醉開車,車禍後送到慈院急診,於急診中拒絕一切的醫療行為,且又大呼小叫。酒確實使人喪失智慧、迷亂人生,雖然他也是一位高級知識分子,但黃湯一下肚,卻使他極其無知,也毀了形象。」

「舉手投足對一個健康的正常人是易如反掌的事,但對於復健科的患者卻艱難無比……」慈誠隊志工深深體會到上人常說的「人生無常,人生只有使用權」。

上人在結語時告訴大家:「醫院每一個角落,都需要你們慈顏愛語的流佈。假如醫院是地獄,那麼你們就是地藏王菩薩,你們是深入地獄去拔苦予樂啊!」

下午,曾永輝醫師和林碧玉小姐入精舍和上人談院務推動;人事室朱正一主任、李誠亮先生則報告人事近況。

▲隨師行記

1992.06.13 第二屆慈濟護專畢業生學有所成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三日

晴空萬里,光明無限,真是老天作美,似祝賀著今日即將踏出校園的「白衣大士」--第二屆慈濟護專畢業生,願他們鵬程萬里,邁向璀璨的人生旅程。

上午九時,上人抵達護專,張芙美校長和老師們喜氣洋洋的站在校門口迎接。

遠遠望見,畢業生們身著學士服,已在行政大樓前的馬路邊,排列整齊地等待與嘉賓們合影。上人欣喜地看著亭亭玉立的「女兒」,讚歎個個都很莊嚴;她們則以甜美的笑靨回報。看見她們在艷陽下曬紅的雙頰,上人不忍地請嘉賓們快快前來合照,無限憐愛在聲聲催促聲中流露,頓時嘉賓雲集,在剎那間留住永恆的回憶。

隨後,畢業生們在張校長和曾院長引導下,繞校園一周,做最後的校園巡禮;學妹們則沿路站立兩旁,為她們--獻花致敬,誠摯的祝福落實在行動中。

當畢業生們步入禮堂時,掌聲響起,兩百多萬會員的代表、懿德媽媽、慈誠隊員、榮董代表及中央研究院蔡作雍院士、密西西根大學藥理學何英剛教授、慈濟南非聯絡處負責人黃丁霖先生、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處吳水雲主任、四維高中校長黃英吉及花蓮市長魏木村等嘉賓,亦前來觀禮。

典禮開始,畢業生們魚貫上台,首先由上人為她們一一撥穗,再由校長頒發畢業證書,最後老師們為她們別上紀念徽章。台上兩座設計別緻的拱門,學生們一入一出,象徵如登廟堂之妙,學有所成。

在「歸期」琴聲與歌聲下,畢業生們有的綻開笑顏,有的淚光閃爍,有的依依不捨,琴聲流瀉,宛若一一撫平其內心的波瀾。緊接頒獎之後,來賓致詞。

中央研究院院士蔡作雍表示,「大部分恰當的醫療,要加上醫師的知識及護理人員無畏的愛。」何英剛教授則以「學以致用,臨危不亂,實事求是,精益求精,愛心--自愛,敬--大愛」與眾共勉。

上人開示:「創設護專,是希望除了培育優秀的護理人員外,更期許造就大家成為聞聲救苦的白衣大士,以承傳延續菩薩的神聖慧命。因為生、老、病、死無一不苦,有太多的人等著你們去發揮愛心,去展現救人功能。」上人期勉同學們,應將師長、懿德媽媽日常殷切囑咐的「菩薩的心」、「菩薩的精神」,帶到工作崗位,充分展現「菩薩文化」。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陣輕柔的送別歌聲響起,畢業生們帶著諸多關愛,踏出護專校園,各奔前程。

▲隨師行記

1992.06.14 培養因果觀,種善因得歡喜果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四日

適逢週日,社會上的假日如今成了慈濟人的歡喜日,他們帶著一波一波的會員返回花蓮尋根。今晨,新竹十餘位委員領著五百多位會員朝山入精舍。

德慈師父首先配合投影片,讓與會者分享此次大陸之行的成果。大家讚歎此行印證「為災民蓋房舍、興學校,是造福鄉梓的百年大計」。

上人抽暇與新竹委員會談,期勉眾人道:「慈濟的路很長,不祇是發心,還要開啟人的愛心與菩薩覺情。很多人學佛都希望『花開見佛』,而慈濟代表的圖案--一朵蓮花,中有一艘法船,即是花開果成--中間揚帆代表菩薩們乘願再來,永遠的慈航普度。」

「此次前往大陸的賬災團,遇到一位想抽菸提神的司機,但發現所載的慈濟人無人抽菸,他也就不敢抽。他是專門負責接待外賓的工作,以前接到的臺胞出手很闊,使他反感;但,此次對慈濟人的印象很好,自動留下名片,希望下次再來時,他要為我們服務--委員和慈誠隊員們用己身行動度人,這就是菩薩。」

「心即是道場,修養從心起;大學之道也是從修身起,而後齊家、治國、平天下,足見『心的道場』誠於內、形於外,把氣質掛在胸前,顧好心念才是真正『莊嚴道場』。」

「法華經中斥小乘為『焦芽敗種』,佛教重視因果,不做好事怎會有善因福德?因果觀要正確,要培養大善根、大福德,就要投入人群--種善因得歡喜果。」

上人諄諄教導,慈母心,悲切意,祇盼人人和睦相處,懷感恩心,願大家菩薩道上永不後悔。

甫對委員開示完畢,上人又出來向會員們致意,提示:「朝山真正之意是在調心。今日社會的不安的形成,起因於凡夫心貪財色名利;雖然鐵窗水泥牆封得緊緊的,仍抵擋不住人的貪念,而做出害人不利

己之事,搶到錢又擔心被抓,用錢時膽顫心驚,這是喪失智慧。」

「佛教以智慧教導人出入循規蹈矩,朝山時口念佛、心想佛、身禮佛,抱著愛與歡喜的菩薩心,精進行佛的教化,大家共同一心,行菩薩道。」

在趕赴慈院開工地會議的路旁,上人不忍見慈誠隊員頂著烈日,交代:「不要曬太陽,站到蔭涼處。」關懷之情,溢於言表。

抵慈院第一會議室,李宗吉、卓明鉦、李清波、秦基雄、宋篤志先生正和建築設計師朱鴻章先生研商工地之事。

中午,來自新竹、桃園、臺北、竹南等地的會員,濟濟七百餘人,齊聚紀念堂地下室,上人向大家報告昨日護專畢業典禮的概況。為了繼續開工地會議,上人請前去大陸的工作人員報告成果,並表示「施比受更歡喜」,請大家分享成果。

曾任慈院腦神經外科醫師的蔡瑞章,即將前往美國繼續深造,特來向上人辭行。上人誠摰祝福蔡醫師,再登醫術的另一高峰!

▲隨師行記

1992.06.15 大陸傑出科學家談家楨夫婦等十二人參訪本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五日

矢志為「病患褓姆」的顏師姊,從醫院落成迄今,一直堅守「志工老兵」的角色。由於她的熱心、誠懇、活潑,帶給病患們溫馨的安慰;再加上親歷雙親病故之煎熬及本身開刀的經歷,使她更貼切了解病苦,和病患家屬的心境。志工們在顏師姊豐富的人生閱歷中,逐步提升,許多住過慈院的病患,總念念不忘這群身穿「迷你袈裟」的菩薩們,如沐春風的氣息瀰漫在慈院各角落。

為了使志工組織更健全,也為未來醫療網儲備人才,黃明月、吳春桂等師姊,發心願為顏師姊的助手。為了使她們更深入了解慈濟精神,上人為她們闡示「志業」精神:「歡喜做,甘願做,就不覺得有壓力。看看此次大陸賬災團清晨四、五點抵目的地,七點多還是照常工作;返抵臺灣第二天,又帶慈濟列車回花蓮,都沒有壓力感。希望你們以志業的心,做志工的事,在慈院『同事度』。」

臺北李明香師姊帶會員來拜見上人,該會員與先生胼手胝足創業,如今事業有成,先生卻有了外遇,使她心情鬱悶。

上人言:「不要把煩惱壓在心底,人生要看得開,和氣就是幸福。把鳥巢顧好,不吵不鬧,倦鳥終會歸巢,不計較就不增不減。用溫柔的態度,讓他有幸福的感覺,相信他遲早會歸來!」

李師姊日前去樂生療養院參訪,感覺到:「院友們的心都很美、

很清淨,」上人頷首贊同:「他們的心地真如天堂,而因為心地清淨,佛法一入耳就牢牢記住;平常人再有修養,難免仍有得失心。實在很感恩他們自力更生,同時還護持慈濟。」

應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先生之邀,來臺灣訪問的大陸傑出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談家楨夫婦等十二人,在清華大學沈君山教授和華東大學籌備主任牟宗燦教授的陪同下,至花蓮參觀慈濟各項建設。並在曾院長及管理中心三位副總執行長的陪同下,進入精舍參訪。

大陸科學家一行人包括:遺傳學家談家楨、激光化學家張存浩、生化學家鄒承魯、泌尿權威吳階平、農業學者盧良恕,及復旦大學校長華中一等及其夫人。面對這群平均年齡近七十歲的學者到訪,上人直以「很高興、很榮幸」來形容,上人說:「因為賑災的因緣,拉近兩岸人心的距離,見到諸位就有如見到自己長輩般。」對於他們對慈濟大陸賑災表達的感激之忱,上人言:「對於災民,我們懷有無比的愛和感恩。因為他們遭受巨大的苦難,才使慈濟人得以發揮團隊精神和愛心去救助,所以,大家都能抱著慈愛、歡喜、感恩的心,共同完成賑災任務。」一行人在離去前,紛紛要求與上人合照,並懇邀上人前往大陸訪問。

▲隨師行記

1992.06.16 六度萬行共依止,道情法親相綿延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六日

此次志工南有屏東,北有臺北地區,可謂南北大聯合。上人歡喜道:「慈濟大家庭不分南北,菩薩情是長久的法情--覺有情,超越世俗之情。菩薩道路目標一致,旨在走入『六度』萬行,以成佛為終點;而俗情縱使親如兄弟,但目標不同,各人做各人的,所謂『一娘生十子,連娘十一心』各人想法不同、造業不同,所得業報也不同,故易在『六道』中輪迴。」

上人進一步闡示:「一般人若有正確的觀念,守好做人的倫理道德,且守五戒,則不失人身;不能發揮善心,凡事斤斤計較,長幼失

序,倫理道德不分,則入畜牲道;平時不付出,心生貪念,就會淪入餓鬼道。菩薩家庭不分南北,雖非同父母所生,但若學佛的心念一致,則生生世世可以到達同一目標,這種感情超越世俗之情。」上人希望南北兩地的志工們把握難得相聚的機會,互相了解、學習,互補長短。

管理中心資材組王錦珠師姊偕許銘峰先生入精舍,與上人研商台中分會冷卻水塔的安裝位置。美國德州支會負責人濟恩、慈銘伉儷,因慈銘師姊的母親往生,返台奔喪之際仍不忘前來向上人請示德州支會的發展計畫。

陳紹明先生、慈暉師姊陪同自加州返臺的會員拜見上人。該會員研究基礎醫學,就讀加州大學分校生物醫學系,準備於明年修完學分攜家人返台定居。

落葉歸根,台灣的經濟己受肯定,慈濟精神更蔚然成為一股清流,使得異鄉的遊子重回慈母懷抱;即使暫不能承歡膝下,亦不忘在海外將慈濟精神予以發揚光大,這是多麼可喜的佳音!

▲隨師行記

1992.06.17 事事用心,內隨願,外隨緣,即得大自在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七日

濟恩師兄、慈銘師姊昨日夜宿精舍,志工時間,上人把機會讓遠途歸來的弟子和大家廣結善緣。濟恩師兄表示:「去年五月十八日開始做快樂的慈濟人。今年上人因關心黑入暴動事件,親自打越洋電話到美國,大家都非常歡喜振奮,我們在國外都牢記將慈濟國際化,希望有心人共襄盛舉。」海外遊子僅憑著「師父說」、「師父說」,走出一番新天地,我們何其有幸的在師父左右,可曾細聽師父如何說?可有如是行?

何國慶師兄此番大陸行心得頗多,與眾分享道:「自從慈濟到安徽全椒縣賬災後,促使當地年輕人紛紛回歸,生產率反而比災前提高,足見安定是社會最大的福祉。同胞愛以前是用講的,而我們此次無私的愛、無私的奉獻,去最貧困的鄉下幫忙,將同胞愛付諸行動,所以他們發自內心的感謝。」

何師兄今日即將返回加拿大,請示上人:「今後該如何在加拿大發展慈濟?」

上人答:「人才最重要,先播

種,再看看對慈濟真正認識的人有多少?救災、救急、救貧,從看到、聽到的範圍內做起,先從慈善開始,再做建設。任何事不強求,但不能懈怠,轉法輪要如石磨軸,不管如何轉還是在中心。隨緣守本分,精神集中,無事不通;用智慧分析世間事,自讚而不毀他。」

很多事要用心、用力,因緣可遇不可求;內隨願,外隨緣,才能自在如願。

上人提起近日一個夢境,由這個夢境,上人體悟到:「人生有很多『力不從心』的事,即使佛陀在世時,也只能教我們成佛,但不能使我們成佛;佛法如水,但水是水,心是心,如果受污染的心不來親近水,水也無可奈何,所以佛只能度有緣人。慈濟的環境是善緣的凝聚,大家聽了能接受,歡喜心就是因緣。以一句『甘願做、歡喜受』來說,小孩子能歡喜受而博得媽媽稱讚;老人也因此話而視媳婦如兒女,一語投眾生根機,即能一語度眾生病,所以要廣結善緣呀!」

▲隨師行記

1992.06.18 以「甘願做、歡喜受」的志業精神取代職業功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八日

難得今日的「志工時間」因換班而空檔,上人遂把握時機,為本會工作人員加強精神輔導。首先請工作同仁一一自我介紹,彼此認識。上人感嘆:「我不認識大家,並不是不關心你們,而是太忙,無法一一接近;越不接近,越不了解,就會有代溝,所以要爭取時間彼此了解。」

上人闡示:「『菩薩』代表著真、善、美,是人人所敬重與嚮往的,而每個人都與生俱有『菩薩心』。慈濟工作稱『志業』而不稱職業,志業就是甘願做,是發自內心那一股誠意。發大願心就是『志』;『業』就是動作,抱持志業的心就會甘願做、歡喜受,這就是慈心,也就是菩薩心。」

抱持「職業」心態上班,就會感覺到工作壓力,假如持「志業」的心態,就會用工作分享的方式,將人生使用權發揮在動作上;多一個動作,多一分的成就,爭取多少時間,就有多少成就。

上人並強調上班的服裝要整齊,制服統一,才不會有分別心,或你富我貧的自卑感,可使富者心不亂,貧者不會有分別心與欲心的起落。

隨著醫學院動土儀式的展開,醫學院的籌備工作步步緊逼,上人與曾院長、林碧玉副總執行長研商醫務及制度問題。

上人一本初衷道:「慈院是為傷患、病人而建,是大家胼手胝足辛苦創造的。為了使慈院更上層樓,能培育出為病患服務的醫療而辦教育,所以希望慈院的文化是為志業而立法。」

「慈濟教育最終目標是大學,而我們以最尖端科技、最細膩的醫學院為創辦之始,實在很艱鉅,希望大家抱著初創業的心,戰戰兢兢,同心無私。」上人殷切囑咐大家唯有「發心如初」才能「成佛有餘」。

▲隨師行記

1992.06.19 第四梯次賑災團返花舉行工作會報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九日

鑑往知來,隔半年再續大陸賬災工作,總是要了解這期間的轉變,以便日後工作努力與改進。第四梯次賑災團特於慈院二期講堂召開此行檢討會。

上人首先表示:「慈濟是抱持佛陀的悲心和菩薩的慈念,辛辛苦苦耕耘這畦福田;今天的成果,是海內外慈濟人力量點滴的凝聚,現在是續播種子和展現成果。」

「大家用心去看、去聽,一定有心得,但各個不同,有人歡喜不後悔,有人有失落感,境界因人而異。請大家坦白的提出感受,讓未來的處理方式能更上層樓;不管對或錯,為未來舖路,對的可讚嘆,不對的要勉勵,從現在開始不要重覆過失。」

眾人紛紛提出心得交流,有人認為此次是「萬里山河千里行」--團員自全省各地大會合,親手遍布施;有災民是基督徒,他沒想到佛教團體,還能發給他所有權證,因此至表感激;也有高幹羨慕道:「這輩子也無法擁有這麼好的房子。」

有人覺得看見災民,如見到久別的親人,深深體會到「血濃於水」的同胞愛;看見師兄扶著老人家一起動土,師兄笑咪咪的說:「大家的喜事大家慶祝,」感受到慈悲就是拔苦;看見災民搬入愛心屋後,結婚生子,喜氣洋洋,正是「喜捨」的寫照,原來快樂是來自對方的納受,祝福他人其實是祝福自己。

有人感覺學校的興建,是將愛從幼苗扎根,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更有效;不是為蓋房子而蓋房子,為了使他們有新生活;不為建校而建校--為讓後代有重新學習的環境,中國的希望建立在下一代的教育上。

上人總結:悲心是推動的力量,去年大陸一片白雪茫茫,現在則綠油油的豐收,有人認為他們目前

生活不錯,何必去幫助?這是「悲心有餘,慈心不足」的心態。幫助他們的目標--是離苦得樂;悲是推動的力量,慈才是真正和祥的力量,是發心的目標,兩者要平行。要愛普天下的人,為了將來,我們將不斷的散布愛的種子,希望這是大家絕不後悔的慈濟路!

會議於下午四時結束,漫漫菩薩道是永不止息的「恆河」!

隨後上人與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人員,商談慈院門診的擴增配置圖及紀念堂地下會議室配置圖。時間總是不待人,跨出慈院,滿天星斗體恤的伴我們踏上歸程!

▲隨師行記

1992.06.20 不殺生包括愛惜物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日

上人以智慧引導眾人,讓人以歡喜心布施,若有為難之處,寧願不取。晨,上人對眾開示:「慈濟的錢來自海內外十方善士,這是一股民間力量,基金會絕對有計畫的運用經費,走得很踏實,全憑著誠與正做事;我們不著相,也不要接受造成他人負擔的布施。」布施不在物質、錢財的多寡,真功德全在一片清淨之心!

一般人認為不殺「生」,指的是有生命的有情物,但上人卻更廣義的將可使用的物質、紙張、器皿等的使用期限,也包括在內,因此交代基金會的各管理單位,要珍惜物資、審慎使用物品。

為了醫學院籌備會議,上人與三位副總執行長座談,希望醫學院的運作能配合管理中心的組織,落實貫徹慈濟精神。

明日是全省委員聯誼會,遠途的嘉義委員已提前返回花蓮。一位委員表示,會員家中一連發生不幸,兩個兒子游泳溺斃,先生又意外身故,領得大筆保險補償費。會員自認前世未植福,才會遭此噩運,懷著彌補的心態,到處行布施。

上人示委員:「在她情不穩定之時,不要向她勸募。她現在捐款雖不影響生活,但心緒未定不能自主;不要捐很熱心,將來後悔。要避免讓她在將來有『人財兩失』的遺憾!」

為人要宅心仁厚,不可趁人之亂;處世要為人設想,上人時刻教化弟子為人之道。

▲隨師行記

1992.06.21 全省教師聯誼會幹部四十餘人參訪精舍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晨,全省慈濟教師聯誼會主要幹部一行四十餘人,於精舍匯聚一堂。將上人法音廣揚校際,用慈濟精神、愛的甘露法水灌溉莘莘學子,淨化幼苗心靈,是身為「教師」與「慈濟委員」雙重身分慈濟人的

自我期許。上人對慈濟教師聯誼會所發揮出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深表肯定與支持。

對這群作育英才的老師,上人殷殷叮嚀:「古人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肩負為國家培育棟樑的重任,其舉止言行,不僅為學生學習表率,其人格道德,更是學生模仿典範。因此,慈濟教師聯誼會的成員謹守慈誠『十戒』,意義特別重大。尤其為人師表,在調和聲色與端莊儀容方面,更應時時注意,一個良好的教育形象,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

為統一教師聯誼會中老師們的制服,上人特別請專人設計「旗袍」款式,當場並由一位老師示範穿出。水綠色的改良式旗袍,不僅表現中國女性的典雅風範,更顯出穿著者的彬彬書卷氣質,令與會人士讚歎。上人再次鼓勵大家:「希望以這件『柔和忍辱衣』做為推動力量,為台灣教育的淨化工作付出心力。」語罷,獲得全場老師的掌聲認同。

屏東仁愛國小陳訓導主任報告其以靜思語教化普通班同學後的豐碩成績,現在不僅孩子聽話,甚至組成「慈愛社」,共同為推動慈濟工作而努力。台中東峰國中楊老師也報告,其以慈濟精神帶領同學做環保回收與淨化大地工作,意外地獲得全國前十名的環保績優獎;同學們也在實際參與活動中,體會知福、惜福、再造福的價值意義。

下午一時,農曆五月份全省委員聯誼會開始,由全省各地前來的會員三千多人聚會紀念堂,恭聆上人開示。會中除了上人親贈精巧的蠟燭禮物給當月份壽星外,全體委員並以歌聲祝福他們無量壽!

▲隨師行記

1992.06.22 佛能導眾生,眾生自性度己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心地風光遠比外在風光來得美!」今早,在與台南、高雄、台東三地志工座談時,上人闡示大眾如何找出自性的「心地風光」。

「三天的志工生涯,如果能『用耳去看、用眼去聽』用心觀察眾生相,則生命中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無一不是眾生真實生命寫照示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體悟生命

的本質,透視眾生因業力牽引,遭受種種的苦難--菩薩因此悲憫眾生,發出無量悲心!」

上人開示,佛能導眾生,眾生自性度己心。佛陀分析宇宙世間一切生命現象的道理讓眾生了解,但真正引度自己超越彼岸,則仍靠自性的啟發。「所以我常勸各位凡事多用心!世間的事,外表看起來沒什麼,卻在沒什麼的表相後面,涵蓋生命的實相。例如:意外車禍雖因一時的疏忽,但疏忽源自習慣,習慣為何而來?這就需要反觀自性了。所以志工工作,是讓人透視生命苦諦真相的課程,你們要好好付出力量利益苦難眾生啊!」

慈濟醫院志工的服務內容,遠比其他醫院志工來得忙碌辛苦,志工們不但自付車馬費,更時時刻刻奉獻愛心給病人。上人以事揭理,不斷地啟發眾人的生活智慧,因此眾人爭相投入,列隊等候當志工。

及午,台北鄭良夫、李明香夫婦偕友人莊靈、陳夏生伉儷及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等六人來訪。陳女士手藝精巧,能編織最高難度的中國結,被文建會推舉為當代民族藝師,對中國結這項民族藝術之推廣與保存,不遺餘力。此次將慈濟徽章設計成中國結形式,其藝巧奪天工,讓人讚賞不絕。對中國傳統藝術本來就情有獨鍾的上人,乃請陳女士勤編織,與眾廣結善緣。

▲隨師行記

1992.06.24 菩薩心如清涼月,藥師法會法音揚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今早,由台中委員李朝森師兄、林美蘭師姊帶隊而來的中部會員,隊伍整齊、次序井然,他們有老有少、有孩童有青年,在慈誠隊師兄的悉心帶引下,面露和諧安祥的笑意,雙掌合十,謙恭地魚貫入場。七、八百人在精舍未完成的新建工程一樓用早齋時,鴉雀無聲,不僅用完碗盤裏的一粥一飯,更於飯後將碗盤、垃圾,條理分明地收好、做好分類工作,表現出國民良好的生活規範與風度。

「人只有生活在『知足』與『付出』中,才能得到身心的健康與和諧。因為知足,所以知道感恩;因為感恩,而懂得再付出給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學習佛菩薩的心,就是要不斷地供養一切眾生,讓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慈濟』!」上人對台中會員開示。

烈日當中,精舍前前後後擠滿了來自十方的善士,參與今天的藥師法會,盛暑的溽熱讓人揮汗如雨。大殿裏,上人親自領眾拜誦藥師經。「菩薩心如清涼月」,上人在法會中闡述,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應該學習月亮的高風亮節,更應學習她普照大地的精神,她以慈母般的愛心孕育呵護眾生,給黑暗中迷航的人,一分希望和光明。

午間,新聞局劉金鵬師兄陪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記者茱蒂再度造訪精舍。

▲隨師行記

1992.06.25 燙傷基金會與慈院訂約,造福東部燙傷兒童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一早,上人就驅車前往醫院,探視因開刀住院的慈誠隊陳師兄。陳師兄氣色紅潤地坐在床緣,一場不預期的病,讓他對人生有所悟。感於生命的無常和短暫,他熱切地繪述出院後的生涯計畫,準備充分發揮他的生命價值。上人補述道:「可見生命是個不定法,只有把握當下,及時行使『使用權』,才是最真切的!」

才走出病房,一位中年母親急請上人去看她的兒子。原來,才二十六歲的年輕人,因自殺,全身傷痕累累的躺在病床上。空洞無神的目光,加上蒼白削瘦的臉頰,一幅無奈人生際遇的寫照,恰與剛才興奮比劃的陳師兄成強烈對比。上人溫言軟語,用手輕輕地拍著青年人的肩膀道:「不要再傷害自己了,趕快轉變人生,重新再來!」

中午,慈濟醫院和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簽訂合作計畫,雙方約定以慈院即將完成、規畫完善的燙傷中心,為東部地區不幸燙傷的兒童,進行完整的醫療服務。上人與會時,以樂觀其成的心情道「東部地區一直欠缺設備周全的燙傷中心,如今慈院二期工程己規畫完成,屆時在貴基金會的協助下,相信是東部燙傷患者的最大福音!」

每想及慈濟醫院在東台灣扮演著愈來愈壯碩的醫療角色,多少瀕臨疾苦、無奈的生命得以及時搶救,多少幸福的人生得以挽回,上人更盡形壽、捨身命,無怨無悔的為眾生戮力前行。

▲隨師行記

1992.06.26 堅持「誠正信實」原則,功德會深獲肯定與認同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被人家打兩下的感覺真好!」在清大就讀,深恐志工人數過多,根本排不上班的蔡明憲同學,自稱是「潛衣夜行」--不敢讓其它同學知道,偷溜回來當志工。今早的志工座談會中,他侃侃述說昨天

為一位退伍老榮民服務時,老榮民深深歎服眼前這位長得高俊、又充滿服務熱忱的大學生,是時下「難得稀有」的年輕人。曾任軍職的老人,一歡喜就豪邁地順手拍了蔡同學的肩膀兩下子,稱蔡同學「硬是要得!」

蔡同學表示,長到這麼大還沒被人「打」過,當他被老人家「打」這兩下的時候,那種愉悅歡喜的感覺,真是難以形容。

「老人家不是『打』你,是『拍』你;打是惡意,拍是好意啊!」對於初學台語,語意尚難掌握的蔡同學,上人幽默地解釋道。

上午十一時許,一位看起來溫良敦厚的長者,帶著一份資料來見上人。原來長者是新竹某家殘障教養院的主持人,數年前他獨資建立了這家教養院,收容並照顧無法在社會立足的傷殘同胞。幾年下來雖頗有成績,卻絀於人力,院務幾近癱瘓。為了怕教養院長此下去無法正常運作,苦思之餘,乃想到慈濟:「交給證嚴法師來管理,該是讓人最安心的了!」是以他特地前來造訪,上人聽後表示將找時間去實地了解情況。

慈濟功德會以誠、正、信、實的堅持,二十七年來得到「台灣社會最具有公信力的慈善團體」美譽,從這位老人的眼神中,我們看到了這分肯定!

▲隨師行記

1992.06.27 推展醫療志業,保障疾苦眾生生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費時十二小時的腫廇切除手術,是慈院整形外科簡守信醫師,為台北陳師兄完成的成功開刀案例。

任職數學老師的陳師兄,原來是因腳疾看醫師,在太太力勸下,順便讓醫生看看口腔裏久潰不癒的小破洞。未料切片檢查結果,竟發現是令人驚懼的舌癌,所幸發現得早,癌細胞並未擴散。在簡醫生的高明醫術下,圓滿完成複雜的手術。

今晨,在「志工見聞」座談會中,陳師兄現身說法感謝上人再造生命之恩。因口腔剛開過刀,他以不是很清楚,卻能讓人聽懂的語音和速度,一字一句,款款細訴這場手術的經過,聽得大家目瞪口呆。上人則語意慨嘆地說:「醫學之進步、科技之神奇,實在令人歎為觀止!所以說,高超的醫技確實可以造福人群!」

這就是為什麼上人要排除萬難,艱苦卓絕地完成慈濟醫學院、醫學研究中心,甚至全省醫療網的志業。完善的醫療加上精湛的科技,正是上人為疾苦眾生提供最有力的生命保障。

執教多年的中年夫妻,唯一的掌上明珠在日前的畢業旅行中,不幸車禍身亡;忍不住滿腹悲慟和心酸,夫妻倆見到上人,淚如雨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