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有情

夢奇地

◎林清玄



台北有一家大型的玩具連鎖店,名叫「夢奇地」,我偶而會帶孩子去看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具,覺得玩具是夢想,也是魔幻,反過來看,某時候人生的一些情節也像玩具一樣。

我問孩子:「為什麼這家玩具店叫夢奇地呢?」

他說:「這表示是充滿夢幻和奇想的地方。」

但是,看到這三個字,我時常想到的是:「夢是奇怪的地方。」

夢,也確實是奇怪的地方,有的人說人生如夢,有的人說人生如戲,到底人生是更接近夢,或更接近戲呢?

或者,人生像是一家玩具店,充滿了夢想與奇戲,我們在裏面不容易看到它只是一家玩具店,那就像兒童走進玩具店一樣過度投入了。

只有在買不到玩具,賴在地上打滾號哭過的人,走出店舖才會發現,為買一個玩具而號哭,實在是荒誕的。

果真買到玩具的開心,也不能維持太久,因為只要是玩具,很快就會膩了。

但,偶而去玩具店,偶而有遊戲的心,偶而在白日裏做些夢,總是好的。



因此,我很感恩人有夜晚,人需要睡眠,人還可以有夢,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白天,都需要工作,都要面對血淋淋的人世,那是多麼可怖畏呀!

睡眠,是關於死亡的練習。

夢,是關於來生的練習。

夜晚,是關於溫暖、溫柔的練習。

種種練習都做好了,就叫做「至人無夢」。



做至人是很好,但凡人的夢也好,有平衡作用。

在惡夢中驚醒,嚇了一身汗,說:「還好是夢,我的壞境都在惡夢裏發生過了,我的業障在夢中清洗了,現實生活一定不會這麼糟了。」

在好夢裏依依不捨的醒來:「呀!可惜是夢,人間的好夢,也如是了。」那麼,對於喜風就不容易傾動。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是禪家的開悟之語,很好。於真切的人生中,有可能是「生活明明有六趣,夢中空空無大千」,也未嘗不美。

夢,是一個真實的喪失;真實,則是夢的喪失。

有時候,某些喪失並不是壞的,因為那是獲得自我認識的一個方式。

因此,每次從夢裏醒來,總使我有一些歡喜,重新獲得自己的歡喜。

南柯,或者黃樑的一夢,有遺憾、有喪失,但也有歡喜,有獲得。

莊子與蝴蝶的化身飛翔,是飛翔於夢與遊戲之間,是自我證明的一次停格。



在《大智度論》裏否定夢的作用,說:「夢非實事,盡屬妄見。」

在《大毘婆娑論》則說:「夢為實有,若夢非實,便違契經。」所以主張人對於自己的夢,也應該負起道德的責任。

有些經典都說夢不是實有,但也有些經典肯定了夢裏的境界。

這不是經典有所矛盾,而是,對於執著於夢的人,要放下夢裏的所見;對於輕視夢的人,要正視夢的象徵與意義。

一切法如夢,但是夢不可以顯現一切法嗎?

「諸法實爾,皆從念生。」--念,可以在生活中、在夢中、在一切處生起。

現實或者是夢,夢或者是一部分現實,善觀現實者可以看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善觀夢者則可以覺知「壽暖及與識,捨身時俱捨,彼身棄塚間,無心如木石。」

夢或不夢不是重點,覺或不覺才是要義。



有人來向我說惡夢,我會安慰他。

有人來向我說好夢,我會點醒他。

對於自己,我也如是安慰、如是點醒。



莊子齊物論裏說: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這段話很美,譯成白話是:

昨夜夢到開心喝酒的人,早上卻痛苦的哭泣;昨夜夢到痛苦哭泣的人,早上卻開心的去打獵。剛剛在作夢的候,不知道自己在作夢。何況在夢中,有時遇有夢呢!醒來以後,才知道剛剛是夢。只有大覺悟的人,才知道人生是一場大夢。愚笨的人自以為覺悟,私底下好像已經知道了。可以為什麼還在分君分臣?明貴明賤?實在淺薄呀!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流逝的我真像是一場夢,雖說夢裏是那樣真實,卻如飄落的秋葉,一下就黃了,化為春泥了。

「晚上做夢不曉得是夢的人,醒來後,仍能記得千鳥的叫聲。」

「清晨夢中,看到衣服裏有著珠寶,使我迷惑了。」

澤庵禪師曾寫過「夢千首」,來表達人生就像夢境,夢境雖是虛幻,但醒後還留著殘心,是非常值得珍惜的。

我有時獨坐靜觀,看見那些流去的歲月,恍然如夢,覺得夢裏的人與我就像在鏡中相逢,互相端視面目,誰是我?我是誰呢?

僧肇大師的「旋嵐偃嶽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確實生命的奔馳有如野馬,連日月也迅如流星,但是,誰看見了那常靜,不流、不動、不周的自我呢?

這樣想時,真像是聽見了童年夢裏的,千鳥的鳴聲。

▲專題報導

回顧與前瞻

◎編輯部

【邁向慈濟第二十八年】

走過漫漫長路,在農曆三月廿四日(國曆四月廿六日)這一天,慈濟歡渡二十七周歲了。這一年裏,慈濟跨大步伐前行,會員人數已經突破兩百萬人,四大志業皆有顯著的成長。

在慈善方面,除了本島持續不斷的救濟工作外,更放寬視野、打開胸襟,跨海從事大陸賑災;在醫療方面,慈濟醫學研究中心正式啟用,開啟了東部醫學研究的新紀元;在教育方面,企盼已久的慈濟醫學院終於動土興工,而慈濟護專所培育出來的第一屆畢業生已分發到全省各大小醫療院所服務;在文化方面,慈濟精神深入社會人心,上人的「靜思語」銷行了一六0版,聲勢歷久不墜,已經打破出版界的新紀錄;尤其與勞委會和新聞局在全省各地合辦的二十四場「幸福人生系列講座」,對於平息勞資糾紛,淨化社會人心,更是影響深遠。今年,慈濟更邁向國際年,向國際社會宣揚慈濟的精神文化,一方面推動文化下鄉,加緊扎根的工作。

回顧過去,是為了展望未來,就在這個重要時刻,我們製作了慈濟二十七周年慶的專題報導,內容有上人的殷殷開示,也有四大志業的介紹,並邀請榮董、慈誠隊和國內外的委員代表發抒心聲,希望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為慈濟的歷史留下深刻的足跡。

▲專題報導

挑磚砌瓦.此正其時--邁向慈濟國際年

◎證嚴上人

各位大德,阿彌陀佛!

今天是慈濟廿七周年的日子,慈濟委員廿七年來,奔走在大街小巷中,不怕辛苦,不斷把慈濟的工作--濟貧教富,向前推展;廿七年的時間,一寸一寸、一步一步、一尺一里,不斷地走出來,開拓了今日的慈濟世界。

二十七年坎坷路

慈濟功德會成立時,地點在精舍後面的普明寺,那是一個小小的地藏廟,範圍不過十餘尺見方;二十七年前的這一天,我們開始了第一次的藥師法會,由最初的三十個人,開展了慈濟的里程。

從三十個人開始,廿七年來,為佛教、為眾生,慈濟走過很坎坷的路,不管路如何難走,不管山有多高、溪有多深、水流有多湍急,除了我跋山涉水外,所有的慈濟人,那一個不曾爬過山、涉過水,不曾遭雨淋、不曾在大風大寒中受凍?而大家依舊緊緊追隨師父的腳步。所以我說--我很感恩,也很感動。

廿多年來,我無時無刻不感動、無時無刻不感恩,因為有這麼多充滿愛心的會員--從廿七年前的三十人,到今天全省已超過二百一十萬會員,因為你們不斷付出、不斷給予委員信心、不斷堅固他們的

願力,所以才有今天慈濟四大志業的成就。

慈濟隊伍浩蕩綿延

今天是慈濟廿七周年紀念日,之前我就呼籲今年周年慶不特別舉行,簡單就好,因為我怕如果下雨,會讓大家不方便,如果陽光太強,我們地方很小,沒有寬廣可遮涼的樹蔭;我怕大家受到日曬或雨淋,所以我才一直說今年周年慶,簡單就好。

雖然我不斷發出「簡單」的聲音,可是全省愛慈濟、關心慈濟的人士,不管氣候如何,仍然回來歡喜慶賀。從昨天天還未亮,精舍外就出現唸佛的聲音,一列長長的慈濟隊伍,一波一波、一隊一隊,不斷朝山而來。這樣的場面,令人看了感動!地上雖然滿是塵土,坎坷不平,人人卻朝拜得十分歡喜,慈濟世界是不是很美呢!

愛與感恩是共同心念

慈濟凝聚了無數善心人士,會員遍布海內外,不管在何時何地,不管人數多寡,大家總是心念一致,懷抱著「愛與感恩」;就是連孩童也有愛,為了慈濟的四大志業,那怕只有三、五歲,也懂得要存錢、打工、省錢不包尿布、乖巧不吵鬧,以此來賺取獎金,共同成就四大志業;老人家也一樣,不管他身邊錢的多與寡,他也會想「人生無所有權」,身邊有一點東西或是積蓄,便發揮他的「使用權」來造福社會。這樣的人生,多麼有智慧啊!年輕人、中年人,更是對慈濟用心、用力的投入,才能成就慈濟今天的盛況。

慈濟的四大志業,也就是佛教的精神中心--「慈悲喜捨」,慈濟將佛教的精神、理論,化為具體實務,腳踏實地走出來、做出來。這一股精神文化對社會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這就是慈濟這廿七年來的成果啊!

分分秒秒發揮良能

每一次我到慈濟醫院,內心的感恩不禁湧現,看到內部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不是在發揮救人的功能,不管是急診部、復健部,或是加護病房、開刀房,每一個角落莫不在進行救人的工作。更加感恩的是我們的醫師、護士,他們拋棄了西部繁華名利的一切,決心來到花蓮地區,發揮一分救人的功能;所以我常常自病患的口中,聽到他們讚歎醫師和護士;從志工的講述中,聽到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沒有一個不是互相感恩,沒有一個不是在發揮愛的良能。

更令我感恩的,是慈濟委員,他們一個月三十天的時間,不僅要濟貧、教富,還要回來醫院當志工,我時常稱讚他們是「軟體中的軟體」--醫院建築是硬體,醫師、護士都是發揮功能的軟體,但是志工所扮演的,是軟體中的軟體,他們的愛從內心發出,而這分愛,表現在他們的臉上、在他們殷勤的動作中;不管如何的累,他們總是輕聲細語;不管多麼的辛苦,他們仍然笑容滿面。這就是慈濟的一大特色,也就是令我感動和感謝的。

路已舖好需您砌磚

廿七年的時間並不短,若以人來說,廿七年前我們看到的老人,多數都不在了;廿七年前我所看到的中年人,現在已經老了;廿七年前和我一樣的年輕人,也已過了中年而要進入老年時代了;廿七年前他們手上抱的孩子,如今也都為人父母了。所以,若單純以人而論,已經度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了。不過,在宇宙天地間,廿七年並不算什麼,天長地久,慈濟的廿七年在宇宙時間而言,不過如須彌山下一蟻而已,慈濟志業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有人對我說:「師父,我很後悔呀!」我說為什麼後悔,他說:「一、二十年前我便聽過慈濟,不過當時我沒用心,不懂得要加入,現在知道慈濟這麼好,才知道趕快加入,白白浪費了這些年光陰,真是很後悔啊!」我說:「你現在用心,正是時候。此時慈濟的四大志業已將路舖好了,正開始要將磚一塊一塊的砌起來,踏上國際化;此時正需要大家共同參與啊!」

永遠沒有末班車

又有人說:「慈濟發展這麼久了,我現在才知道,真是搭到末班車啊!」我說:「慈濟永遠沒有末班車,天長地久,慈濟的列車將不斷向前駛去,也不斷從後面接續上來;所以慈濟永遠沒有末班車。不過,若是早點搭上,會早點到站,你會感覺到--每一個步履、每一塊土地,都有你踩過的痕跡;每一枝草、每一棵樹,都是自己親自灌溉長成的。因為我們付出的功能愈多,我們的踏實感會愈濃厚、會愈加感覺到不枉此生。」

這就是我常說的:時間還很長,需要我們去走,但也千萬不要認為時間尚長,容自己再空過時日。

善用人生使用權

諸位,人生無所有權,只有使用權而已;我們的身軀到底能活多長壽命?連生我們的父母也無法回答,其實,一個人壽命的長短,取決於發揮了多少功能,充分發揮生命的功能,即使生命結束,精神亦長留人間。所以,我們應善用人生「使用權」,最好的態度就是及時把握現在能付出的機會,善加利用健全的四肢,造福人群。

慈濟世界裏,人人都不斷在發揮人生的使用權。所以,在我們雙手雙腳尚健全有力時,在我們的頭腦思路尚清楚,有知識、有智慧時,趕緊踏上菩薩道路,去從事有益人群的志業。慈濟就是因為人人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志,所以才能夠編織成廿七年後今日的成果。

看看眼前裏裏外外的人,皆是如此虔誠、歡喜,將愛展現在慈濟世界裏,這即是大家十分認真使用人生使用權,所獲得的結果。

過往歲月如須彌山下一蟻

慈濟雖然已經過了廿七年,但誠如我剛才所說,在普天之下、宇宙之間,這段時間也不過如須彌山下一隻螞蟻般;天長地久,我們尚有無盡的時間要去開拓慈濟菩薩的世界。我們今天將要踏上慈濟第廿八年的道路,希望這個第廿八年的

一步,慈濟的四大志業能較過去更加完善、更加迅速,在我們大家共同的心與力之下,希望二年後能看到醫學院展現在我們眼前,成就培育醫學人才的教育。

希望一定能夠完成--只要我們大家的力量合一、思想合一,目標一致。第廿八年的開始,除了醫學院外,尚有醫療網也已開始籌備。總之,四大志業不斷向前推行,需要大家的力量,委員、會員及所有的慈濟人,若能給我多一分力量,則我就能減輕一分負擔,就能更加迅速完成四大志業。

有人問我:「師父,慈濟已經有那麼多人了,還需要建設經費嗎?」我回答:「我們從建設慈濟醫院一直到現在,就是大家不斷的努力、會員不斷的發心,才能不斷的進行建設啊!我們的建設從來不曾停止過;不管你們奉獻多少,我們的土地以及建築物上的每一塊磚,都是這樣砌起來的。所以未來的醫學院、醫療網,也要靠諸位慈濟人不斷的支持、推動。」

踏穩眼前每一步伐

慈濟現在所做的,不只是四大志業的建設而已,以「教育」而言--不僅止於我們的醫學院、護專,現在社會上自小學至中學、大學,所有的學校,都極需要慈濟的精神去帶動;因為慈濟是一股清流,社會要祥和、家庭要幸福,青少年的教育不能忽視。我們各地的委員為了慈濟的志業,非常努力,除了濟貧教富外,還要進行學校教育;學校教育以外,還要推行環保工作,提昇我們的生活品質。

慈濟的志業我們要步步前進,廿七年來,我們已走出一片規模,希望大家再努力,每一分、每一秒的步履,我們都要踏得穩,走得充實,隨時發揮大家的愛心。

盡此報身感恩十方

千聲、萬聲的感恩與感激,都無法表達我對你們的心意,我還是重複那一句:「我沒錢、沒力,只有一條命,我願盡此一報身,將我的命捐出去,讓大家覺得今生參加慈濟,是永不後悔的工作。」這是唯一我能回報大家的。

祝大家福慧雙修、阿彌陀佛!

(陳玉敏整理)


▲專題報導

從慈悲喜捨說四大志業

◎編輯部

【從慈說慈善志業】

⊙民國55年農曆3月24日,慈濟開始從事救濟工作,到了年底,上人擔憂孤苦無依者沒有寒衣過冬,就向會員募集很多舊衣服,經洗淨熨平後,連同救濟金一起發放。中午並招待素餐,提早和貧戶歡渡春節,此為本會辦理冬令救濟的緣起。58年3月,功德會遷至靜思精舍現址後,每年依例辦理冬令救濟。圖中可見到大殿,右側是餐廳和廚房;當時辦公室和寮房都還沒有興建。

⊙民國59年12月,上人率領委會員乘專車在花蓮各鄉鎮複查慰問貧戶。圖為汽車陷入山興溪中,全體下來幫忙推車的情形。早期的功德會正是這樣跋山涉水出來的,即到現在仍是如此。

⊙民國76年10月20日,15歲的林傳欽不幸被傾倒的砂石車覆蓋住下半身,而送來慈院急救。上人指示醫護人員全力救助,在各界的愛心關懷下,他終於奇蹟似的活過來了。79年7月,林傳欽進入和美仁愛實驗殘障學校插班讀國二。去年,本會補助他一張電動輪椅後,現在他完全可以坐起來了。目前,本會仍然補助他學雜費和生活費。圖為2月23日在和美慈濟茶會上,林傳欽和關心他的委員見面的情形。

【從悲說醫療志業】

⊙慈濟醫學研究中心於81年元月26日啟幕使用,目前暫設於二期醫療大樓11樓。初期設立「分子生物」、「分子病理」、「細胞生物」、「生物統計」研究室及「動物室」、「手術室」、「共同儀器室」等。

⊙慈院佔地84,130m2,樓地板面積15,170m2,一、二期醫療大樓全部開放後可達794床,目前已開放540床,設有23科,平均每日門診950人,佔床率為83%為東部最具規模的綜合醫院。

⊙慈院志工是由委員、幕後、慈誠隊員所組成,遍及服務台、門診、急診、病房、供應室、廚房、庫房各個部門,他們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為病患和家屬作怙恃。目前由各省各地返回慈院服務的志工有600人。

⊙慈院強調以人為本,排除了因循冷漠的「醫病」,醫師在「醫病人」的同時,也付出了愛心和關懷。尤其慈院的腦神經外科、骨科、心臟外科手術頻繁,醫師臨床經驗豐富,仁術仁心普遍獲得民眾信賴,全省各地有許多病患慕名而來到慈院求診。目前慈院有醫師107名,具備專科醫師資格的主治醫師有52名,皆為一時俊彥,醫界菁英。

⊙雲嘉南地區,平均每一萬人中才有兩張病床,醫師1.7人,醫療資源甚為貧瘠。本會計畫在當地設立醫療網;慈院首座分院嘉義大林分院,面積有19公頃,預定於81年底動工,83年興建完成。分院初期規模以250床設置。另在全省偏遠鄉鎮設置診療中心;如此組成完善的慈濟醫療網,為全省病患服務。圖為上人率眾勘察大林分院院址。

【從捨說教育志業】

⊙由於「名醫很多,良醫難求」,興辦醫學院,正是為了培養充滿愛心、關懷人間疾苦的好醫師,以實踐其服務社會的理想。所以上人克服諸多困難,慈濟醫學院終於在81年3月28日蒙行政院郝院長蒞臨主持動土開工。預定於82年開始招生,招收醫學系、公共衛生學系、醫事技術學系學生。

慈濟醫學院佔地15公頃,與紀念堂、醫院相仳連,地理環境十分優越。規畫中之慈濟醫學院,除教學、研究大樓約一萬六千坪外,還包括動物實驗室,學生活動中心,學生宿舍、教職員宿舍、第二棟研究大樓等,將來也可擴充各個學系成為學院,朝向醫科大學的目標邁進。

⊙培育慈懷柔腸的白衣大士,是慈濟護專的創校目標。護專佔地10.4581公頃,距離慈院3.7公里,目前招收五專、二專及在職進修班,共有學生五百餘名。圖為護專主體建築行政大樓。

【從喜說文化志業】

⊙今年「預約人間淨土」第二波--環保綠化活動,從環境綠化一直到心靈淨化,活動項目包括移植一棵兩百年樹齡的老刺桐樹,舉辦「綠化生活環境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發表高見,婦幼節當天舉行「親子有情樹有愛」活動,倡導植樹認養,邀請環保署趙署長作專題演講,進一步回收廢紙救台灣林木。4月19日這一天,全省共回收一百六十餘公噸的廢紙,減少砍伐2409棵樹,成果斐然。圖為設在光復國小的回收站正在清理廢紙,預備運到回收場的情形。

⊙上人的「靜思語」第一集自79年11月正式出版以來,廣為讀者所喜愛,目前已印行160版,銷售32萬冊,於提昇性靈,美化人心大有助益,幾乎成為家家必備的案頭書。日前出版乙套結合文字書籍與演講帶的音樂有聲書「證嚴法師雋語錄--自在紅塵」,讓盲胞也能深入上人的大愛與智慧。

▲專題報導

永不後悔的慈濟路

◎陳淑伶、謝寶慧

⊙榮譽董事/李宗吉

民國七十四年我剛加入慈濟時,會員僅有十多萬人,如今突破二百萬人,四大志業亦蓬勃發展,邁向一新的里程碑,這一切皆是全體慈濟人熱心支持的成果。

這麼多年來,讓我覺得印象深刻、深受感動的,就在於委員們那一股奮發的精神、及團結的意志力。像此次大陸賑災,當上人決定救濟災胞時,為了籌措災款,全省委員馬上動員起來,不管颳風下雨,走遍長街陋巷,挨家挨戶勸募義賣,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竟籌措數億元的賑災款,這種動員力莫不讓人感佩。我曾親隨賑災團深入災區,看到災民淒慘的景象,更加佩服上人的睿智。

慈濟團體中這股團結匯聚的向心力,正是深深吸引我的地方,亦是慈濟可愛之處;不管您是董事長、老板、或是小職員,在這裡一律平等,全是上人的弟子,無階層之分。大家有錢的捐錢,有力的出力,致力推展慈濟國際化。

捐錢、捐土地對我而言,是應盡的本分事,因為我能力所及,多為慈濟志業盡一分心力,是應該的。

慈濟工作是天長地久,永無止盡的,走過廿七年艱辛的歷程,如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條無限寬廣的大道,我們除了要感恩前人開墾的成就,更應慶幸自己能及時加入開墾的行列。我要呼籲所有的榮譽董事們,不但要持續發心的初衷,更應擴大發心,永遠追隨上人,「一心一志向前走,一步一步朝目標邁進」;更要全體二百萬的會友們,能秉佛心師志,繼續護持四大志業。

慈濟沒有所謂的末班車,只要您想參加,永遠不嫌晚。讓我們繼往開來,續慈濟的慧命,人人發揮「一把沙」的功能,慈濟志業又怎會不成就呢?

⊙北區慈誠隊負責人/簡乾成

廿七年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正值少壯時期;然而對慈濟千秋萬世的志業來說,只能算是一個起步。慈濟從草創時的三十餘人,到目前擁有二百一十萬的會員,這並非一夕間所能成就,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身為慈誠隊的隊長,常被慈誠隊師兄的所作所為感動。像四月三日在木柵動物園的植樹活動,前一天近百位慈誠師兄,即先行來到現場進行挖洞的工作。而當天霪雨不歇,土地泥濘不堪,卻沒有人打退堂鼓,脫下鞋襪就投入工作中,一直工作到動物園準備打烊才歇手。這中間,大家只以一個麵包裹腹了事,更打算假如園區不關門,準備做通宵,繼續未竟的工作。當天一大早,原班人馬冒著細雨,趕在活動未開始前,完成前一天未完成的工作,這種精神真是讓人感動,這也是慈誠隊可愛之處--該做的事絕不拖延。

又如四月十九日廢紙回收活動,許多師兄們不畏辛苦埋首於散發異味且堆積如山的廢紙中,汗流浹背卻沒有人喊苦、喊累。對於慈濟工作,誠如一位師兄所言:「是吃自己的飯做別人的事,而且愈做愈高興。」說做別人的事,實際上亦是做自己的事,因為慈濟這條菩薩道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一位師兄更坦言道:「假如做得不高興,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民國七十八年,我在一個特殊的因緣下與慈濟結下不解之緣,雖然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然而多年來我全心投入,自忖要以一當十,努力於慈濟工作;同時也廣邀天下善士,共同來耕耘這方福田。今後我們慈誠隊的師兄,更當盡守本分,發揮「護法金剛」的功能,讓慈濟志業永垂不朽。

⊙中區慈誠隊負責人/李朝森

「長路奔向遠方……我拿什麼奉獻給您,我的上人!」記得有一次上人蒞臨台中時,所有的師兄、師姊們以感恩的心,向上人立願道:「我拿虔誠的心奉獻給您,上人!」

「慈誠」這兩字是所有男眾師兄們加入慈濟後懷抱的目標--「慈悲喜捨」與「誠正信實」。台中慈誠隊自從七十九年七月份成立以來,莫不朝此方向努力;許多男眾原本難移的習氣,都在上人慈悲與智慧的開示下決心戒除。像以前每天出門必攜帶五包菸的林炎煌師兄,從早上點上第一支菸後,連打火機都可以不帶,就這樣一支接一支抽下去……。加入慈誠隊後痛定思痛,決心戒除,這需多大耐心呀!又如洪武正師兄,過往吃、喝、嫖、賭的惡習,如今都如過眼雲煙般隨風而逝。慈濟就是這麼令人心嚮往之的團體。

慈誠隊師兄們是非常令人敬愛的一群,他們皆來自各個不同的階層,然而只要加入後,人人都一樣無分別心。我們中區慈誠隊自成立以來,全力協助中區會務的推展,舉凡各種活動如:上人蒞臨演講、委會員聯誼茶會、義賣活動等,莫不發揮護法金剛的功能;此外更參與訪貧、輪流返回醫院當志工,不論是急診室、復健科或病房區,都可以看到師兄們協助推輪椅、病床,或在病人床邊柔言溫慰的溫馨場面。我們身體力行實踐慈悲喜捨的精神。

如今慈濟世界在上人及所有慈濟人茹苦含辛的哺育下,已經走過廿七個年頭。我們刻骨銘心了知以前那段刻苦克難的日子,此其間多少感人的事蹟,都在每個人記憶中迴盪著…。今後,慈誠隊仍將一本初衷,盡形壽、獻身命,立下慈濟千秋萬世的基業。

⊙南區慈誠隊負責人/蔡明來

四月十九日正當我們在高雄扶輪公園,為「知福惜福再造福」廢紙回收活動,忙得不可開交時,天空突然烏雲密佈,剎時斗大的冰雹隨著狂風驟降,當時我們搭的帳篷搖搖欲墜,說時遲那時快,只見慈誠隊

師兄一個箭步,馬上護住四周支架,全然不顧己身是否危險,這一幕讓我看了覺得好感動……。

慈誠隊師兄就是這麼可愛又可敬,不管颳風或下雨,總是不計名利、任勞任怨為慈濟付出心力。凡夫總有計較的心理,然而在這裡,師兄們只知默默、傻傻地做事,從來不會計較。尤其每次活動前後搬桌子、椅子、佈置場地或撿拾活動過後留下的垃圾,一心一意投入工作中,全然拋卻名相的執著。

雖然擔任南區慈誠隊隊長,說實在的,是師兄們在「度」我,因為看見他們這麼精進,更加警惕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慈誠隊成立二年多來,從當初草創摸索,到如今規模初具,這當中多少感人溫馨的小故事,一時之間無法細說分明。

萬仞之山,始於坯土,慈濟已昂首闊步邁向第廿八個年頭。想起十餘年前剛接觸慈濟,在精舍用餐時,常住師父問我:「菜很簡便,不知您是否吃得習慣?」我聽了好感動,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然而那一餐卻讓我記憶猶新,也指引我加入慈濟的決心。

見微知著,慈濟的成功決非偶然,而是大家努力的成果。願往後的日子裡,大家能更團結,開創慈濟美麗新世界。

⊙宜蘭區慈誠隊負責人/林木溪

慈濟同門法親之誼的可貴,是其他社團所感受不到的。經歷過無數個風吹雨淋、驕陽烈艷的日子,任何活動中,總可以見到慈誠隊的師兄、委員師姊們,無怨無悔的付出。

去年,為了大陸賑災,我們在宜蘭地區舉辦了二十五場街頭巷尾勸募、義賣活動,沒有人喊累、喊苦,有的只是一顆凝聚的心;另為恭請上人到宜蘭開示,事前的籌備會議開了不下數十次,只求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當天,只見師兄、師姊們忙進忙出,佈置整個會場,汗水浸漬衣衫,在見到十六位護法金剛送上人走入會場的剎那,所有辛勞頓時化為烏有。

回想十二年前,慈濟剛在此地萌芽時,十餘位委員中,只有我一個男眾,委員師姊們背後家庭的阻撓不知有多大呀!後來在大家努力下,先生們從反對、接受到默默協助進而走入慈濟,去年六月終告成立慈誠隊,付出的心血,總算有了代價。如今我們每個月一次的聯誼共修會,出席率均達百分之九十五,顯見大家對慈濟的投入。

這中間我們分隊長張明章師兄的精神更是讓人感動,他從事汽車材料經銷,常需交際應酬,由於加入慈誠隊必須守十戒,家人怕因減少交際應酬而影響生意,甚且願意雇請職員專門負責幫他做慈濟收款;如今他每次要參加慈誠隊聚會,總得預先將制服帶到外頭換,回家前又換回來,以不使家人生煩惱,真是難行亦行呀!

欣見慈濟廿七周年,無限感恩在心裡,慈濟未來勢必走向組織化、企業化的管理方式,願大家集思廣益,立下慈濟不朽的志業,延續無數個廿七周年!

⊙台北地區/靜熙

記得老二師姊曾對我們這些後進委員說過:「有幸追隨上人走這條慈濟的菩薩道,我要用兩隻腳一直走,走到不能走了就用兩隻手做;要是兩隻手也不能

動了,我還要用嘴巴講,繼續做慈濟!」我們第八組已八十歲的寶珠師姊也親口對我說:「多做一天是賺一天,靜熙師姊!你如果疼惜我這個老人,慈濟有什麼活動就該通知我做,我會斟酌,不會成為你們的包袱的!」

每個人的心都是那麼堅定,願也是那麼懇切。從我六十六年踏入慈濟以來,很高興人多力量大,慈濟已經有今天這樣輝煌的成果了。這幾年來,上人的腳步跨得快,幾乎是用跑的了,我們就要跟著快快走,如果還再慢慢散步,就跟不上上人的腳步了。團體中人多工作多,好做事,不好講話,上人說:「我們要把是非當教育,讚美作警惕;嫌棄當反省,錯誤作經驗。」真的!人群中好修行,再也找不到一個像慈濟這麼好的團體,讓我們一生中為它付出而永遠沒有後悔的了。

每個人都有清淨的佛性,只是習氣不同而已。每天禮佛拜菩薩時,我都這樣祈求:讓我改進習氣,好幫助上人荷擔如來家業,廣結善緣,時時自我反省,多多欣賞別人的優點。我每天這樣提醒我自己。十幾年來,只感到做得很高興、很謹慎,深信六道因果。

⊙台東地區/王添丁

民國六十三年,妮娜颱風橫掃台東,四處田園寥落、滿目瘡痍的悲慘情景,無不令人悽然。當時台東地區只有靜觀一名委員,上人親自帶領花蓮的委員們,深入災區訪查、慰問。我深為上人不食、不眠、不休,只願災民早日離苦得樂的精神所感動,同時也因這次的賑災工作,而使台東人進一步的認識慈濟。

在早期如果有新個案時,我們便去函向上人報告(因當時無電話),上人即親至台東引領我們一同訪視個案,而交通工具就只有一部老爺摩托車--常常卻是大夥兒走在路上推車子。

每回上人來台東,就借我的家對會員開示,雖然很窄,而且又簡陋,但是大家齊聚一堂的感覺,至今回憶起來仍然倍感溫馨。

至於發放的受濟戶也是個別到我家領取,而每年十二月廿六日冬令救濟,則暫借自宅對面的嘉凌有限公司發放,同時「辦桌」請阿公、阿嬤吃團圓飯,而上人必定親來對他們開示,這樣經過了十幾年;後來又借縣黨部為發放地點,並由台東醫院及八三二醫院派醫師及護士協助我們義診,如此又十年;去年(八十年)十一月,蕭敬楓大夫提供他的房子讓我們使用,從此我們有了屬於自己的發放處所。

目前台東委員已有四、五十位之多,加上慈誠隊員,人多從而力量也大。這些年來所濟助的個案,有些人已往生了;也有些人生活漸獲改善;還有因了解佛法後,而自動要求停濟者。看著慈濟如此龐大的志業,這麼多人跟隨上人,只能以「不可思議」來形容自己心裏的感受。

回首前塵舊時路,內心感到無比的踏實、盈滿,更有無限的感恩。(王齡珠整理)

⊙屏東地區/陳榮慶

世界不停的在演變,廿七年前克難慈濟功德會亦隨著上人「天下無我不愛的人、無我不信任的人、無我不原諒的人」之宏願,演變為國際的慈濟,日日茁壯,時刻昇華。在上人的領導下,才有今日慈濟四大志業,導引社會成一淨土人間,亦契合佛陀示現人間的一大因緣。

民國六十六年八月,賽珞瑪颱風橫掃高屏,我與涂茂興師兄展開濟貧的調查工作,上人來函指示:「調查必須謹慎其事,應做到不浪費每一分錢,多利益一個受災災民。」上人雖身處花蓮,卻懸念著災區貧胞,期望所有災區的重建工作,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率;就如同這次對大陸華東地區的賑災工作般,果斷、明慎的處理原則,使得災民們能迅速獲得援助。上人慈願宏深,不擇親疏,平等一如,正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示現。

也記得曾經查訪一個案;案主須開刀矯正脊椎,我們想幫助她,但是她卻出言不遜,態度惡劣。上人說:「我們應憐憫她的身心病業,除了醫療她身體的殘缺,更須以愛心和鼓勵來化解她的傲慢、偏激,消弭她身心的苦境。世間最頑劣、苦惱的眾生,正是我們最好的考驗場,這是慈濟惟一的目的。」上人常要求委員們應以身作則,言行如一,秉承上人的訓示,這些生活化的修持,正是上人的無聲說法,在潛移默化中,讓感恩心流轉世間。

而今慈濟精神下鄉、萬人植樹、廢紙回收的惜福活動,全在淨化人心、清除心穢,心淨則國土淨,這些皆是當下淨土。

行事不求易成,但求無愧於心。

⊙嘉義地區/王壽榮

民國六十八年我因工作的異動,一個人從台東搬遷至嘉義,那年也正是上人提出要辦一座東部最大、最完善、設備最優良的醫院--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自己早已相當傾慕上人所致力的一切,因而到嘉義以後,經由上人的鼓勵,開始一步步參與慈濟在雲嘉地區的推展工作。

十餘年來,嘉義地區的貧戶由最初的十餘戶,到現今已達百餘戶。因地理環境的關係,貧戶散居各地,年老及殘障者即占了大部分。為了多付出一分心來幫助貧戶,每個月皆由嘉義委員直接將救濟金送達貧戶手中,與他們聊天,關懷他們居處的周遭環境;他們總是生活在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所欠缺的不只是物質,他們更需要精神生活的慰勉。

對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也贏得了受濟戶對慈濟的信任,有的雖眼瞎看不見,但是他聽得出我們的聲音,當我們到達時,他會對我們說聲:「阿彌陀佛!

」臨走前,也會詢問我們,「下一站到那裏呀!」「騎車或開車要慢一點哦!」讓我們感受到上人所說的「彼此感恩、彼此關懷的慈濟世界」。參與慈濟的這些年,不管遇到任何救助或災害,慈濟總是適時的給予受濟者最需要、最實際的幫助,真正踐行「那裏有困難,慈濟就在那裏」的菩薩精神。

廿七年了,慈濟功德會秉持著佛陀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期願「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而四大志業的濟貧教富工作,更讓社會呈現和祥的大同清流。

⊙花蓮瑞穗地區/陳初妹

自己是助產士,常常會到鄉下地方為人接生,也因此接觸到許多生活貧困的人家,一些窮苦的產婦吃不好、穿不好,更是讓人惻隱悲憫,而我也只能量力而為的幫他們而已。

民國五十九年因緣認識慈濟,知道師父組織救濟團體,同時還領導數位師兄編織手套、童鞋等,過著自給自修的僧伽清高生活。靠著慈濟,擴大了救助的範疇,使得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能夠適得其所,因而每次到鄉下,鄰長、村長都會主動將個案告訴我。

記得早年訪查貧戶時,都得靠步行,挨家挨戶的探詢。現在有車代步,年輕的委員開車載著我一道兒去訪貧、參加發放,大家就像一家人般。我常說自己年紀大,該退休了,但是他們還是常拉著我說:「我們要向老菩薩多學習呀!」下個月鳳林的發放工作將轉到瑞穗辦理,那時候,我們要負責三個鄉鎮的發放工作呢!

除了收功德款,偶爾也到台北兒女家小住,而委會員間融洽和諧的情感,那是無入而不自得的歡喜緣。在慈濟學到淡泊、自在的人生哲學,隨著慈濟的成長,也帶給自己許多心靈智慧的增長。

不知不覺慈濟已走過了廿七個年頭,覺得自己所做的還是太少,這麼多年來,只不過依循著師父的教誨,一步步的走下去,如此罷了。

⊙花蓮玉里地區/陳靜枝

看著慈濟從發芽、成長而慢慢茁壯,就像看著一個孩子的成長般。廿七周年慶當天,從全省回來的委會員們絡繹不絕,花蓮的師姊們忙著做好幾千份的便當,雖然辛苦,卻也因能有這個機會與眾結緣,而覺得歡喜。今日慈濟人一代代的薪傳相續,心手相連,也讓早年的慈善工作,因為更多人的認知參與,而使社會有了更多的愛。

以前跋山涉水去查訪貧戶,體嘗了另一種不同的人生際遇,感恩上人創建慈濟,讓自己在對比的感受中,更加珍惜自身所擁有的一切。而上人風骨凜然的儀德,和在正信佛法的浸潤下,我也找到了人生的依止所在。

現在社會亂象頻仍,即是大部分的人,雙眼只看到別人,而忘了反觀自己,這亦是人性的一大弱點,殊不知懂得欣賞他人,即是莊嚴自己。若每個人皆能從反觀自我的省思中,以包容的心,悟出人我之間相對待的哲學,是不是許多的暴力現狀,皆能消弭於無形?在慈濟學的,正是這分清淨、寬懷的胸襟氣度。

上人常說,人生的每一日就是空白的一張紙。如

何真實記錄生命中的每一天,寫下屬於慈濟的「大藏史」,豐富生命的扉頁?該做個掘井的人,讓汨汨沁出的心靈泉流,能溫潤後來的每一個人。

⊙桃園地區/楊金雪

十幾年前回精舍時,當時的會員人數還未如此驚人;但廿七周年慶當日,望著那如泉湧般的人潮,心裏頭難以言喻的感懷,竟顯得激盪莫名。而今能在上人座下,分享四大志業的豐碩成果,並能聆聽上人開示,深覺自己是個很有福報的人。

民國六十四年,自己即開始了勸募的工作,一直到六十八、九年間,才真正體悟慈濟精神,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條令人永不退轉的修行道路。

目前桃園地區共有一百三十七位委員,我們利用星期一和五舉辦共修活動。星期一禮拜法華經;星期五的慈濟叮嚀語,則讓大家共話家常,談談自己接觸慈濟的性靈感受,並回顧功德會早年創建的艱苦歷程。在共修活動中,直接將上人的精神法語,傳達給幕後委員或會員明瞭。自從去年推行共修活動半年多來,即產生了十六位委員;同時亦獲得許多初次參加的「新鮮人」不錯的迴響,無形中增加了不少會員。

回想過去所走過的一切,腦海裏卻是一片空白,有時翻閱相片,才猛然想起以前曾經歷了那些事。畢竟,死去過往的虛妄雜念,才能生出今日的菩提情境,不是嗎?

「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做不盡。」惟有靠著大家的努力,才能有今日的點點滴滴。想說的話太多了,千言萬語,仍是一句:感恩-感恩上人,感恩一切眾生!

⊙高雄地區/許淑楨

印象裏仍清晰的記得去年所訪視的個案:案主生活在六龜的山上,她的夫婿一直到三十幾歲才娶她,婚前雖早知她身體不太好,但沒想到婚後不到半年,案主即因不知名的病因而癱瘓在床,除了一隻手能動外,最後甚至連開口說話都無法。後來她的先生因車禍往生,她竟絕食了廿幾天欲求解脫。當我們去探望她時,漆黑的房子裏,一盞五燭光的燈泡只映出一對反光的眼睛……。

雖然上人常告訴我們,定業來時要歡喜受。但是一旦真實面對人生的幻化無常,所感受的,竟只有悲悽和痛楚。地藏菩薩曾許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本願,而上人濟度病苦眾生的悲心,豈非乘願再來的地藏菩薩?

民國六十六年,上人鼓勵我出任委員,因當時孩子還小,又要協助先生的事業,深恐自己力不從心,上人說:「要如何將時間調配好,就得看你自己了。」就這樣,從民國六十三年時的會員身分,而到正式成為慈濟的委員。在實地參與了慈濟的工作後,才讓自己懂得上人說的:「一根蠟燭如果沒有心,就不會燃燒;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點燃的蠟燭會有淚,但總比沒有燃燒的好。」

因為所接觸的會員層面很廣,因此也警惕自己應多充實自我。由於會員中大部分均為老師,所以我鼓勵他們多參加教師聯誼會,把慈濟清流帶入校園,讓那些孩子自小即培養愛人的心懷。

以前也許須扛起七、八十斤的擔子,而現在雖花了一百斤的心與力,仍覺自己做得不夠多,隨著志業的發展,所須肩負的擔子亦愈來愈重了。但我們仍應彼此加油、打氣,不能怠忽,如此方可全心致志的投入,為上人分擔更多的責任。

⊙基隆地區/楊余屘

還記得民國七十年時,為了見上人一面,我從基隆到花蓮,直到第三次才見到上人。由於未買水果敬佛,心裏非常的不安,於是拿錢給上人,希望以此買些水果敬供佛祖,上人卻說:「佛祖要你的心,並不是要你的水果啊!」心裏剎時被上人的誠、正所感動。看著精舍師父們自己做手工藝品、豆元粉、蠟燭,那種腳踏實地的毅力,正是自己這十幾年勸募善款的原動力。

我一直覺得自己沒念什麼書,不知該怎麼幫助上人。當時基隆並無委員,上人鼓勵我:「有願,什麼事都做得成。」這些年我向人介紹四大志業,「呆呆的」收錢,盡本分的做,從沒想過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什麼回報。而每個月的功德款,我一定得先收齊後,才能安心地做其它的事。即使我先生肝硬化住院那段期間,也是一樣的。

現在基隆相繼有委員出來,責任減輕不少,年歲漸長,記性也愈來愈不好,腳力也已大不如前了。不過,「做慈濟」該是我這輩子最值得的一件事。

⊙彰化地區/邱蘭芳

民國七十一年,我因身體不適回埔里婆家靜養,剛好上人抵埔里巡視會務,經蔡老師的接引得以拜謁上人。上人法體瘦弱,卻能每個會員有困惑,即觀機逗教、循循善誘,讓每個人都能豁然領悟。上人這份智慧、慈悲的精神,讓我決心耕耘這方福田,也讓更多的人能共創慧業。

之後幾年,因健康檢查而發現了十二指腸腫瘤,醫師要我即刻住院開刀。上人得知後,非常關心的打長途電話,要我馬上到就近的醫院治療。後來上人到醫院來看我,鼓勵我:病疼來時要歡喜受,業障就能消除。慈濟會務如此繁忙,上人心裏仍記掛、關懷著我們。我不停地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並發願:等自己病好後,一定要好好珍惜身體,發揮生命的良能。而內心的感恩,正是支持自己精進不懈的泉源。

民國七十八年參加慈院志工服務隊,為病患服務,也更能體會上人的用心,不僅濟度各個暗角的貧病眾生,更讓他們因愛的蘊潤而重獲新生。

三月廿八日欣見醫學院動土興工,又嘉義慈濟大林分院醫療網亦將建立,這是我們眾人的福祉,也是慈濟志業另一嶄新的里程。

⊙新竹地區/鄭粧

「師父,為什麼我見到您就想哭呢?」

「因為我們有緣。」

這是七十五年第一次到花蓮參加慈濟醫院啟業的深刻回憶。然而什麼是「緣」?當時我真的不懂。七十六年出任委員以後,深受上人感召,從此一有空我就回花蓮,希望時常接受上人的教誨。

慈濟功德會的創立是台灣的奇蹟,四大志業的蓬

勃發展,也是台灣難得的經驗。廿七年來,它從無到有,其中所經歷的曲折與艱辛,身為弟子的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點點滴滴都是上人的心和血啊!

記得民國七十五年,新竹地區的會員不過寥寥幾人,而今已將近三萬人,委員也有四十三人之多。我們藉著共修活動讓委會員們能更惕勵精進;同時舉辦茶會,希望能推展慈濟精神下鄉的目標,但願眾生離苦得樂,社會更祥和。

四月廿六日是功德會廿七周年慶,我又帶會員回到精舍。當天清晨朝山時,大家虔誠恭祝上人法體安康。朝山完畢聆聽上人開示:「慈濟由當年三十名會員到目前隊伍浩蕩綿長……。」又說:「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內心隱然澎湃著,慶幸自己能加入慈濟行列,更感恩上人開闢這方福田。慈濟世界能有今日的成就,皆是上人悲願的實現啊!

在此由衷的發願:願生生世世跟隨上人行菩薩道,永結這份師徒「緣」!

⊙花蓮地區/靜瑩

民國五十七年,從辦公室一位同事女兒的口中,得知弘法濟世的克難慈濟功德會。之後,因緣見到上人,看見上人法體瘦弱,卻一肩扛負著如來家業,回到家後,我哭了好久,自此也開始了幕後的工作。

由於當時仍處草創時期,了解、認同慈濟的人並不多,每當勸募遇到挫折被潑冷水時,自己又不懂得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只會默默的流淚,暗自生悶氣,現在想來仍覺得慚愧。而今大家一聽到慈濟,所給予的贊同,令自己也深感與有榮焉。

記得民國六十一年,東部地區辦理義診活動,時間是星期二、六的中午十二點到兩點。自己常常利用上班近午的空檔把便當吃一吃,中午休息時間馬上跑到義診處幫忙,一點鐘趕回來打卡、請假後再回去。只要有心,就不怕事情多和忙,在所可掌握的時間當中,盡量握住這分良機、良緣。

民國六十八、九年的全省巡迴義診,當我們隨同上人到達屏東楓港時,有許多人正在烤伯勞鳥,我們看出了上人悲憫眾生的心念,於是合資買下剩餘的鳥兒,欲將其放生。上人對小鳥們說:「快快飛回你們的家吧!別讓人們再捉到你們了。」鳥兒在上人的頭上,盤旋了三圈才飛走,上人的悲心,也感動了那些鳥兒們。

今年三月初,我騎著機車,被一位喝醉酒的貨車司機從背後撞過來,當時頭先著地,但是除了輕微的擦傷外,全身竟然未損,這是因為我聽了上人的話--戴安全帽,上人的「十戒」,無形中竟救了我一命。

加入慈濟,有太多太多數說不盡的故事,而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無一不是佛陀的身行教化。「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走過來時路,願自己的經驗,能提供給新生代的慈濟人對志業的啟悟。

⊙台南地區/黃勝璧

在辛勞奔走的生活中,算算進入慈濟也有十幾年的歲月了,或許就是緣,讓我在生意上認識陳文全師兄,並由他那兒得知慈濟功德會這個慈善團體。由於小時候的生活極為困苦,每天辛勤工作,也只能聊以溫飽而已,所以在接觸慈濟時,總有股特別親切的感

覺縈繞著我,它讓社會的貧苦家庭,因慈濟而溫馨、而充滿希望。

當時台南地區只有少數的幕後委員,至於貧戶的查訪,則需台南、高雄的委員在高速公路交流道會合後,再一齊出發;不管是時間或精神而言,都是一種無形的損耗,因而促成了我成立台南聯絡處的心願。在聯絡處成立之初,勸募的工作簡直比作生意還難,然而秉持著上人「一百元不算少,十萬元不算多」的理念,才慢慢的將慈濟精神在台南地區推展開來。

參與慈濟「濟貧教富」的工作後,讓自己學會更有系統、組織規畫的從事慈善活動。在事業稍有成就時,便開始在家鄉舉辦冬令救濟活動,以回饋故鄉的父老兄弟;由於少年時深受失學之苦,因而成立了清寒獎學金,讓一些有心向學的清寒學子,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上人一直是自己最欽佩的人,因為他,使得無數人行善的意願得以實踐;因為他,使得無數的貧民得到濟助。在慈濟的道路上,自己仍繼續的學習著,我想:如果人生是一盤棋,那麼走進慈濟的這步棋碼,該是自己最佳的抉擇!

⊙台中地區/陳貴玉

凡事若牽強、逆緣的話,通常都無法長久;假使抱持盡本分之心態,以無所求的平常心、歡喜心去做,則廿年如一日。走入慈濟廿幾年,心無二志地跟隨上人從事四大志業的工作,正是懷抱這分理念。

身為台中地區第四組的組長,許多人都問我:「第四組的委員這麼少,推展起來是否有窒礙難行的地方?」其實,成員少,所凝聚的向心力也大,因而更能發揮團隊的精神,如三月廿二日,為籌募慈濟醫療網建設基金,所舉辦的「春滿人間」義賣園遊會,我們亦不落人後的設了十幾個義賣攤位,募集了一百多萬元呢!

兒女們看我做慈濟志業忙進忙出的,曾勸我休息。最近因胃出血而住院療養,更讓自己感受到「人世無常」的道理,因緣聚合頃刻幻滅,若不趁現在及時盡心力,更待何時呢?

能多付出即是福,一旦身體康復,自己將繼續投入慈濟行列,以上人所說的「獅子的勇猛精進心與駱駝的耐力」行於菩薩道上,盡己本分,全力奉獻所能。(李秋香整理)

⊙澎湖地區/張莊桂桑

雖然澎湖地區志業的正式推展工作才邁入第三年,但是澎湖區全體委員師姊們,莫不慶幸自己能從家庭主婦走入真、善、美的慈濟世界,更感恩上人的福德,創辦慈濟功德會,讓我們能在上人的教化下,化育自我;並因這麼多志同道合好友的勉勵,而獲得提昇自我的機會。

澎湖身處離島,經濟拮据的因素,使得此區的貧戶相當多,然而他們非常感恩上人十三年來對他們的照顧,更感恩在這麼多好心人的關懷下,讓他們也能享有溫暖與愛。

我們將秉著佛心師志,擴大愛心,慈悲一切,永續慈濟慧命。期許澎湖地區能成為「慈濟島」,也讓慈濟能以澎湖為榮。

⊙美國分會執行長/黃思賢

廿七周年慶當天,我打電話向上人祝壽,上人卻說:「應該祝賀慈濟邁入第廿八年,這是慈濟志業體的生日。」我因這分無私無我的理念而震懾。在海外,物質生活雖然充裕,但精神文化卻極其匱乏。認識慈濟,是我生命歷程的轉捩點。

永遠記得一九八九年四月三日,我初回精舍拜見上人,上人炯炯明澈的雙眸以及極富磁性的嗓音,就如磁場般的吸引著我。他積極扭轉多數佛教徒千年來出世的理念,欲將其恢復到正信、正智的佛教;這種擔當與氣魄,更非常人所能做到。

以前自己只是庸俗的過日子,走入慈濟,我才明瞭人生的真諦,更找到一位深具智慧與慈悲、足以依止的明師;如同太陽與月亮,日月合一即為明,而慈濟世界就是宇宙繁星。我常勸人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