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2.09.01 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羅慧夫醫師來訪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一日

清晨,台北分會六樓聚集許多委員、會員,圍繞上人靜聆法音。洪蓮欣師姊攜來鑽戒金飾等,贊助志業;王本榮醫師向上人報告其位於台南的房子,將捐作慈濟聯絡處;許富雄先生攜來編織的無量義經完稿,請上人過目……,絡繹不絕的人事中,上人又展開忙碌的一天。

發心協助慈濟編纂年鑑的政大李英明、世新羅曉南兩位教授,在王副總執行長、李烈堂居士陪同下,來見上人。上人示:「留住今日的歷史,才不會遺失於未來;以前的歷史就是未能及時編纂,才會遺漏許多,因此年鑑的編輯工作,自是刻不容緩。」

八時卅分,上人致勉所有工作同仁,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中,時時培養慈濟人的氣質;舉手投足、語默動靜裏,更要保有慈濟的文化。

隨後,上人至地下二樓講經堂聯誼會場,對眾隨緣開示,闡釋「眾生」與「人生」的差別。上人指出,所謂「眾生」,是同樣有生命,而形體相異的萬物;「人生」才能發揮生命的功能與良能。因此勉眾作「人生」而非「眾生」。

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羅慧夫醫師來拜會上人。今年六十六歲,美籍的羅醫師來台三十餘年,曾任馬偕醫院院長十七年,成立國內第一個加護病房、灼燙傷中心、唇顎裂中心、自殺防治中心。有鑑於醫學的統計,台灣每五百名新生兒中,即有一位唇顎裂患者,每一千名中,即有一位顏面畸型患者,而病患常因醫療資訊不足或經濟狀況等因素,被隱藏於暗角中。因此,他於七十八年成立了「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協助顱顏患者,重新走出自我。上人讚歎羅醫師的良心仁術,並

請其有機會至慈院,啟發醫護人員的悲心願行。

稍晚,板橋地院觀護人盧蘇偉先生亦來拜會上人。盧先生表示,自六月份起,邀請慈濟委員到地院,對保護管束少年演講,灌輸慈濟精神後,回響頗為熱烈。他深自期許要教導這些因一時迷失而誤入歧途的少年,重新走出人生,成為社會新血輪;日後他將帶領少年們訪貧、投入環保工作、認養孤老……等,以善念開啟他們的智慧之路。「缺角的杯子不去看缺口,整個杯子還是完好的」,上人讚許盧先生的用心,並勉示他多付出關愛的心。

晚,海霸王企業莊氏夫婦來見上人。莊太太自從接觸慈濟後,深為上人的行誼所感動,今日特攜來其位於高雄澄清湖的一棟房子地契,及六件珍藏十年的古玉,全部捐出贊助志業。

甫自日本歸來的陳錦花、林昭昭師姊來向上人報告,日前赴日本參加聯誼會的情形,及當地會務發展狀況。

▲隨師行記

1992.09.02 美國在華醫藥促進局讚歎慈院平等心看待病患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日

晨,靜暘師姊喜孜孜地向上人報告:八十一年下半年幸褔人生講座首場,八月三十日在高雄國軍英雄館舉行時,雖然巧遇寶莉颱風,但熱情的民眾,無視於颱風的威勢,仍然風雨無阻前往,現場八百個座位,卻擠滿了千人。

八時許,上人前往榮總及空總醫院探慰幾位病人。

午齋後,結束一星期的行腳,搭乘一時二十分自強號火車返花。回精舍的路上,旻師父報告:李明亮教授陪同美國在華醫藥促進局會長阿姆斯壯伉儷、副會長詹恭明教授,及研究計畫負責人蔡哲雄教授,已等候在精舍。

為免讓客人久候,上人甫下車,即快步入會客室與之會談。會長阿姆斯壯表示,慈濟醫院不管對富有或貧困的人,皆以平等心對待,此種醫療態度,讓他印象深刻。

上人簡述建院經過及未來推展的方向和目標。提起此行行腳中最感慨的,就是得知國內吸食安非他命的人口增多,年齡層降低,造成了家庭及社會問題。會長夫人請教上人,可有改善、防範之道?

上人說:「從教育做起。老師若能用愛心啟發孩子,對孩子有相當大的幫助,連帶也使家長成長。慈濟對此也相當關心,目前已成立全省教師聯誼會。」

詹恭明及蔡哲雄二位教授非常讚歎慈濟醫院,是一所以醫師人格發展為訓練目標的醫院;對於慈院計畫成立中醫門診,詹教授更表示,這是相當有價值,值得做的。

▲隨師行記

1992.09.03 以平常心推行公益事業,才能走得長遠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三日

上人身負四大志業的重擔,每位身為弟子的委員們,均盼能多分擔一分力量。礙於中壢地區未有固定共修點,委員卓梅玉師姊等人,計畫合夥開一茶坊提供大家聚會,另又可將盈餘捐出,一早師姊即興沖沖地向上人報告此事。

上人道:「志業固然需要眾人的力量,但不應成為大家的負擔,希望你們能做得歡喜自在。慈濟以誠正信實的信念與態度做社會工作,不希望給人營利的印象。因此,每一腳步皆要正確、穩當。」師姊感恩上人開示,決定將原已裝修好的店面,改為可淨化人心的文物流通處,並設佛堂供人禮佛共修。

上人曰:「佛法要生活化,佛堂的設置簡單莊嚴即可,重要的是要正確引導人進入正信與正知。」

下午,東怡營造楊金村董事長至本會拜訪上人。

慈濟為佛教、為眾生,創展四大志業,造褔社會,楊董深表感動與肯定,他表示,上人是「慈善的力行家」。楊董事長請教上人,慈濟是用何種方式推展志業,何以能影響及領導大家的投入?

上人答:「借用李總統曾對慈濟的評語--無欺的愛。慈濟本著誠正信實的原則,該做的事,就盡本分、盡力去做。要投入人群的人,必須要看得開、放得下,無所求地發揮自己人生的功能,且要常保一分感恩心;有感恩心就會有回饋社會的行為。」

誠正信實是慈濟的四大原則,慈悲喜捨是慈濟的精神中心;智慧、精神的投入,時間、金錢的付出,慈濟委員們做得歡喜、自在。「社會的淨化,真的需要有心人的努力。公益事業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除了一分愛心、耐心外,更要用平常心來做。要以『本分事』、沒有得失心的心態,才能走得長遠;『無所求』就是平常心……」

▲隨師行記

1992.09.04 境界係眾生共業所成,勉眾知福、惜福、再造福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四日

今日晨間新聞報導了索馬尼亞的飢荒情形,畫面上的母親,面對自己露屍路邊的孩子,欲哭無淚、表情漠然;後一秒鐘的報導,卻是台灣婦女因為吃得過多、營養過盛,導致肥胖,需藉由外力減肥的畫面。兩幕極不調和、強烈對比的景象,不禁讓人大嘆:這是什麼樣的因緣所造成?

上人嘆曰:「境界乃眾生共業所成。我們能夠處在豐衣足食的台灣,乃因過去生共同造的褔,才有今世這種依報,大家要知褔、惜褔,更要再造褔。反觀索馬尼亞,人人自身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那有力量造褔?那有心力去幫助別人?因此造成了惡性循環……。」

九點三十分,文殊院大專學佛組一百位學生,由導師慧空法師帶領參訪本會,上人以志工的個案與眾分享。上人說:「助人真正的功德,就是歡喜,看到受助者的歡喜,就是付出者最大的快樂。」

幾日未到醫院,同仁見上人到來,歡喜合掌問好。同仁們自九月一日起改穿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旗袍為制服,放眼望去,院內一片柔美氣息。

曾院長報告:慈濟大林分院設六百床一案已通過。歡喜之餘,不禁也讓人回首來時路的艱辛。

歐瑪颱風來襲,寮房及電腦辦公室的擴建工程,仍在風雨中趕工,上人放下手邊的工作,數度前往工地巡視,除慰勞工作者的辛苦外,對修建工程,也提出意見。

▲隨師行記

1992.09.05 感恩上人慈悲教化,吳晴芝師姊自喻為「再生紙」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五日

曾經因一時糊塗淪為「歹子」的蔡銘癸師兄,在委員師姊的引領下,一改過去不良習氣,加入慈誠隊遵守十戒;到醫院當志工為病患洗頭,讓他體悟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吳晴芝師姊流著眼淚由衷地感恩上人,她形容自己是上人製作的「再生紙」,是上人把她「資源回收」後,她才找回自己,再次發揮生命功能。以前她的「職業」是打牌,認識慈濟後,便全心投入「志業」了。

由於歐瑪颱風之故,預定來訪的客人不得不取消行程,精舍恢復了許久未有的恬靜。

▲隨師行記

1992.09.06 大陸賑災餘款將轉設國際救災專戶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六日

停開了兩個月的慈濟列車,一俟九月秋涼,就在第一個週日,台北又開出兩列慈濟列車。昨晚已抵精舍的慈誠隊師兄,一早就整齊地坐於中庭,恭候上人開示。

劉文昌及蔡銘癸師兄分別起來現身說法,當眾發露懺悔。

劉師兄長年喝酒導致肝硬化,醫師判斷只剩三個月生命;為加入慈誠隊,曾表示自己會「慢慢改」,一位師兄轉述上人的話對他說:「只怕你不肯改過,若有心改,就要趕快。如果慢慢改,乾脆不要改。」聞言如雷貫頂,他立刻改掉了喝酒的毛病。現在不僅活過三個月生命,身體也越來越健康,連醫師都不敢相信。

另外以往壞事做盡,喝酒、吃檳榔、賭博,樣樣來的蔡師兄,也因受到上人的教化而改變了整個人生,他勸大家:行善、孝順要及時。

上人開示道:「不怕過去犯錯,只怕『覆藏己過』,能當眾懺悔,即表示有改過的決心。所以,『懺悔即清淨』,你們兩人能在大眾前求懺悔,必能消災消業。」

今天除了慈濟列車外,花蓮慈

誠隊也於慈院地下室餐廳開會,討論當日花蓮地區資源回收的活動;紀念堂還分成室內設計與照明、空調、音響兩組舉行會議;另第五梯次大陸賑災團的行前會議,也在慈院舉行。上人宛如千百化身,一一滿足眾生的需求。

上人在百忙中,猶先抽空往地下室助念堂,為昨晚往生的委員黃李娥師姊上香。其子滿懷感恩稟告:「非常感謝志工師兄師姊的關心照顧,待母親後事辦妥後,我會遵照母親的遺志,盡快投入慈濟志業。」

隨後,上人轉至餐廳為花蓮慈誠隊開示。希望一旦接受授證的人,必得承擔慈濟的形象,確實遵守慈濟十戒。「花蓮是慈濟的發祥地,各地的人都不辭路遠來探討慈濟的精神,本地人更應加倍努力。」上人諄諄善導,對大家無限期勉。

接著上樓參加紀念堂會議。有感於講經堂設計過於華麗、複雜,上人要求日方儘量朝向簡單、明朗,富有中國風格,並呈現溫馨、莊嚴的氣氛。松田平田株式會社代表高島先生,就數次修正過的講經堂模型,提出簡報。

用過餐後,上人到紀念堂為搭乘慈濟列車的會員們開示。上人向大家報告慈濟志業的發展現況,並感謝人人發揮最大的愛心響應大陸賑災,使得災民得以熬過最困苦的日子。對於有人問:「慈濟現在是不是很有錢了?醫院的二期工程尚未完成、紀念堂還在建設、護專也在增建當中,為什麼又做大陸賑災呢?」上人說:「慈濟不是很有錢,是很有心。有心勝過有錢,假若

有錢無心,事情依然無法推動;但只要有心,一切都能成就。」

時間匆匆,上人接著到慈院第二會議室,為明後兩天即將啟程的大陸賑災團做行前叮嚀。師兄師姊們前往大陸賑災,一切食宿交通都是自費,上人如以往要求他們全程素食、不可購物、不可收受贈禮。此行除了為全椒三所學校舉行開學典禮外,十所敬老院也同時啟用。上人提醒大家要做到「三輪體空」,在幫助人的時候,不能抱著我是布施的人、他們是被救助的人、我花了很多錢幫助他們。「當你有一片真誠的心要付出時,應擔心的是別人不肯接受你的付出,而不是顧慮別人不知感恩;因此在付出的同時,還要懂得感恩。因為我們只是以物質救了他們的身,而他們卻是以自身的苦難救了我們的心。他們付出了身受苦難的代價,使我們體驗到助人最樂的感受。」

最後,上人提及大陸賑災尚有部分餘款,將作為國際救災專款。

▲隨師行記

1992.09.07 松田平田株式會社為紀念堂投注心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七日

慈院的志工們,不僅服務病人,還娛樂病人,或演布袋戲,或帶動唱,比手語,甚至連七十來歲的老志工,都能唱歌鼓舞病人。早上志工座談時,上人期勉大家:「人生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歷經磨鍊、陶冶,才能具足智慧。佛性無窮,而慧命亦是天長地久,不受年齡之限;我們除了有慈悲心外,還要用智慧去配合,要行『中道法』。佛陀被稱為『兩足尊』,是因為他的慈悲和智慧平行,所以受人尊重。」

洪金蘭師姊第一次當志工,她說:「以前的我,是『只要我歡喜,任何事都可做』,踏入慈濟三年以後,我是真心懺悔,不敢再有任何壞行為了。」

「佛陀來世間教育眾生,使大家轉迷為悟,而人往往因後天的環境養成,所以習氣難改。累積而來的習氣,需要一次一次地修正;待煩惱習氣斷盡,良知良能就開顯了!」上人依此警惕大家:「人生有許多的陷阱,既要改過,就要有堅定的心。否則一旦走上偏差路,再

要回頭,還得耗費許多時日和心力,就太浪費人生了。」旨玲師姊捨棄銀行經理之職,隨師做英文翻譯。「要謹記你是發願而來,來磨鍊如何做人:一切從掃地、端茶、擦桌子做起。孔子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做事要從微小處著手。」上人說。

隨後,上人又至慈院,繼續昨日的紀念堂內部設計會議。上人仍強調,室內空間要有宗教的氣氛,但於莊嚴中,不失現代化的功能;要設計出「屬於這一代佛教」的東西。上人並以「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一句,提供他們作為構思的方向。

紀念堂是歷史性的建築,建築師們皆集思廣益,唯恐有任何疏漏之處。日方也表示:「對這個建築,我們充滿了熱情,並投注了許多精神,很高興慈濟能肯定我們的能力。經過多次的溝通後,感受到你們對這建築的要求是:完美無缺。」

上人讚歎松田平田株式會社的設計人員們,能在短時間的接觸下,做出如此的設計,已是相當難得了。他們人手一本日文版的靜思語,仍欣然地表示,還要再加強認識慈濟的精神理念,定要為慈濟紀堂塑造國際的風格。

▲隨師行記

1992.09.08 黃李娥師姊心繫慈濟,生死不羈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八日

兩位大專青年背著登山背包來到慈院當志工。「一個月前我們計畫登玉山,卻遇上颱風,被『吹』到慈濟,正好得償我們多年的心願。」他們昨天為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兵洗浴後,得到老人深深的感謝,不禁心有所感:「以往都在學校念書,今日有機會接觸社會,方知道學生不只是在學校念書、追求學問就好了,重要的是要培養智慧、服務人群。」「覺得自己以學生的身分,到處倍受禮遇及特別的照顧,現在能付出一點心力為病人服務,感到歡喜、自在、感恩。此後要為眾生奉獻更多的心力。」

上人讚許:「玉山之高有限,菩薩的境界卻是無盡,登覽玉山,景色有邊;慈濟的菩薩道上,卻能探視心地無際的風光。要透視人的心底很難,但只要能看清自己的心地風光,就能體解眾人的心而沒

有障礙。」

上人對他們充滿了期望:「不管是挑磚或種樹的工人,對社會都有貢獻,一旦年老了,則需要有年輕人替他服務。為生活而工作,只是知識的運用;為服務人群而生活,便是智慧的發揮。做人不應只為生活而追求知識,更應為人生而探究智慧。」

精舍增建的二棟寮房,昨日趕工完成,台中志工師姊們住進去,流了一晚的淚,大家說:「精舍的師父們,每天都這麼辛苦,還像對待子女般的疼愛我們。我們一夜難眠,說不盡的感謝與感恩。」

明月師姊向大眾談起,發心帶領志工數月以來,見過多位癌症患者,總是痛苦地在生死邊緣掙扎,從未見過如黃李娥師姊,這麼勇敢地面對死亡。無論如何的病痛,她總是笑臉迎人,在病房中逢人不忘介紹慈濟,且至佛堂現身說法鼓舞病人。黃師姊四個月前,即被檢查出肺部有一小腫瘤,卻不以為意,仍不錯過每次回來當志工為病人服務的機會。當她進入癌症末期,住進慈院,她感到唯一的遺憾是為慈濟做得太少。明月師姊安慰她:「不要緊,換個身體再來,你生生世世都是慈濟人。」雖然呼吸困難,極度的不舒服,但她拒絕使用氧氣,雙手握著志工師姊及護士的手,臉上仍掛著微笑,感謝這段日子來,對她的照顧。她的兩個兒子非常孝順,日夜守在母親身邊不離。往生當日晚,她叫喚著身邊的孩子:「好吧,你們去休息,我也要睡覺了。」沒幾分鐘,她即安詳往生。她說過:「我生是慈濟人,死也是慈濟人。」所以把遺體捐贈給慈院。

人的往生方式百態,黃李娥師姊生死不羈,留下了令人敬重、感動的最佳典範。

▲隨師行記

1992.09.11 大陸十八名記者專程參訪精舍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一日

中秋佳節天上月圓,地上人圓;細心的志工們將與病患共度佳節。出精舍前,先演練「慈濟故事多」的手語歌,上人感恩他們放下家庭來做菩薩,讚道:「真是菩薩心如清涼月!希望人人撥開心中烏雲見明月--佛性。」

顏師姊向上人報告:上午十時,志工將和常住師父們送愛心到病房,甚至居家關懷的個案,也邀請回院同樂,希望讓這些病患有個美好的佳節;志工們昨日已經先為住院病患理容,讓他們神清氣爽度中秋。上人欣讚大家具有無微不至、設想周到的菩薩心。

在加護病房的病患家屬,經常是焦躁不安,儘管志工溫言軟語,仍難撫平父母為子疾之憂。足智多謀的顏師姊,遂引薦有過類似情況的家屬,利用電話來輔導個案。此項輔導果然奏效,當家屬們聽到對

方子女在加護病房住五十天,自己的兒子才住三十三天,還可以繼續「拚」,遂情緒緩和,寄予希望。

上人示,輔導的確要運用智慧,而智慧是磨鍊出來的;人腦如電腦網路,越刺激越通暢,「付出清淨的愛即是智慧。」

洪金蘭師姊昨日參加高雄縣阿蓮小鎮的慈濟茶會,今日又趕回來參加志工服務,她發表此行心得。她說,慈濟茶會首次在阿蓮小鎮舉辦,當天雖傾盆大雨,但仍有三百餘人前來。

目前吸食安非他命的事件很多,憂心忡忡的父母均前來請教,洪師姊勸告父母們:「孩子總是父母的,如果父母都放棄子女,那還有誰能救他們?」重燃這些父母對子女的希望,也讓聽眾進一步了解慈濟不僅是勸募,更關心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

本會工作小姐今日換穿新的制服--淡灰色藍滾邊的旗袍,各個端莊大方,令人眼前一亮;為了讓大家穿出典雅的氣質,上人用心良苦。

甫自大陸賑災返台的王端正先

生,入精舍向上人簡報此行概況:全椒縣的建設大致已完成,但全縣僅一家二百五十床的縣立醫院,雖設有中、西醫,但設備簡陋。當上人從相片中看見救護車及急診推車,是用木皮夾板拼湊加上兩輪軸時,不禁感慨萬千。

下午四點,大陸記者一行十八人在海基會張全聲處長安排下,前來精舍參訪。由於時間緊湊,上人向嘉賓們簡介大陸賑災的經過,並表示:「同胞之愛是彼此關心、關懷,這分愛永遠沒有距離、沒有兩岸之分。希望兩岸的心和腳步,慢慢地連結起來。」適逢中秋佳節,楊思標教授伉儷陪同前來慈院授課一週的客座教授 MORTON. D. BOGDONOB 伉儷和公子,入精舍會見上人,共度中秋之夜。

中秋晚會在賴鈺嘉醫師客串主持人下展開,大殿前燭光閃爍,彌補了烏雲遮月之憾,上人幽默道:「月光睡著了!」而慈濟漫漫長路仍需繼續行走,祝願所有慈濟人都能點燃心燈,照亮別人。

▲隨師行記

1992.09.12 香港明星足協會藝人將為慈濟而唱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二日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顏惠美師姊一早和大家分享昨日慈院中秋晚會的盛況。據說昨天是歷年來最成功的一次,演出前即已熱鬧翻騰,三十多位護士前來獻唱;更難得的是曾院長和夫人合唱,大家長平易

近人的展現,增添溫馨感人的場面;殘障人士的吉他演出,扣人心弦;布袋戲寓教於樂,別開生面;病患家屬因感恩而提供音響,配上專司樂師之職的師兄來伴奏,貫穿全場,動靜節目搭配得宜;通通有獎和摸彩活動,更使節目始終沒有冷場,皆大歡喜。上人歎曰,還是「在家菩薩智慧長」。

上人提及日前來慈濟的大陸佛教藝術權威金教授在離台前曾表示:看見志工被病患責罵,仍舊笑臉相迎,讓他覺得;「想像不出世間還有這麼充滿愛和忍耐力的人;而每位志工的微笑,使人越看越歡喜,感受到那是一尊尊佛相的體現。」他欣喜讚歎道:「慈濟的背後,有佛教之光!」

本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理念,南華體育會會長洪祖杭先生將安排香港明星足協會的演藝人員為慈濟義演,前來與王端正先生洽商事宜,並請上人提供意見。

上人感恩他們的關懷與投入,但希望目標一致:「世間事,人事和諧自然就美。心理的目標一致--為慈濟而唱,不僅美還有愛;不祇是人聲美,更難得的是很好的心,在欣賞歌的同時,也欣賞心地風光。要有純粹奉獻單純愛心的平常心。」洪先生也希望藉此次活動,帶動娛樂界參與慈善工作。

上午十時,在慈院二期講堂舉行此次大陸賑災工作檢討會。上人得知災民們今年比往年多出百分之三十五的收成,上人喜不自禁道:「送他們慈濟的種子,因為多了一分愛的緣故,所以粒粒稻穗飽滿結實,今年收割以後可以再做種子,真正應驗『一粒米中藏日月』,愛的因緣永不止息。」

檢討會中,有人提到,對方的工作人員經常讚歎慈濟人的氣質和形象,看到委員們把「對不起、謝謝」說得自然,加上微笑自然,這種表現使他們自動生出學習的心態,他們感恩慈濟精神提高當地的水平,認為慈濟的救災精神遠勝於給予他們物質的意義。

上人在結語中表示:「讓受苦難的人綻露笑容,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佛菩薩普愛天下眾生,而安徽是地藏王菩薩示現的地方,我們要學習地藏菩薩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普度人間成淨土!」

晚間,骨科陳英和主任和彭成洋醫師入精舍向上人報告骨科病房擴增到七樓,將於下週啟用,恭請上人觀禮。上人鼓舞道:「你們是更上『兩層』樓!」

▲隨師行記

1992.09.13 八十九位青年學子獲頒慈濟獎學金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三日

今日是全省委員聯誼會,適巧上週因颱風而延期至今的慈濟獎學金頒獎,亦改在今日,加上工地會議,又是濟濟一日的流程。

十時三十分,慈濟醫學、佛學、藝術獎學金於慈院二期講堂頒發。回溯慈濟獎學金的頒發,迄今正好十周年,為了使受獎人能了解慈濟的源起,從去年起,即請受獎人到花蓮領獎尋根。

今年再度得的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黃連忠同學表示,他到精舍看到不掉淚的蠟燭,感受到上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慈悲;當他接到上人親手頒發的獎金時,感受到那股暖流,是一盞溫暖的心燈。評審老師游祥洲博士期勉受獎人和慈濟結無盡的緣。慈濟醫學院籌備處主任李明亮教授則言:「學問浩瀚如海,而我們每個人所學,就如海灘上的一粒沙!」勉勵學生們再接再厲努力學習。

上人喜見八十九位優秀學子和慈濟結緣,「金錢雖不多,但祝福的心卻是無量。希望今日得獎的學生,成為明日各行的領導人、社會的砥柱。」

曾有人認為出家人應該閉門自修,不要拋頭露面在紅塵打滾,參與俗事,但上人認為:既是出家「人」,不能不關心「人」。何況三十多年前,一般人都認為佛教是消極的,是老年人心靈寄託的宗教:「佛教不能離開人間,要接引眾生,就要把佛陀的理論變成實務。」上人期勉受獎人,將來各個都能由「受」轉為「給」--付出的人。

中午到聯誼會會場開示,上人從中秋月比喻愛的本性人人本具,不增不減,希望大家不要讓烏雲遮蔽心光,若能為歡喜而做--三輪體空,就能自由自在。

▲隨師行記

1992.09.14 懿德母姊應以良知良能引領護專學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四日

「靜悄悄是高品質文化的表現。」上人讚歎高雄六百會員入精舍告假,肅穆井然,展現出慈濟人的氣質文化。

上人感嘆曾有國外人士說,飯店最怕台灣人--不衛生又順手牽羊;買東西如「落地掃」,在高雅的場所喧嘩吵雜;「倘若能走路時心放在腳上,說話時心放在口上,言行舉止合於尺度,這就是修行了。」上人用手語比「福慧雙修」祝福大家。

響應上人--化垃圾為黃金,贊助醫學院的呼籲,盧陳保來老太太在參加醫學院動土典禮後,立即以行動付諸實行,每日早起運動時,推著一輛舊娃娃車一路「拾寶」,早起會的會友好奇詢問,她說:「這是資源回收,垃圾變黃金。我不是自己花用,是要給上人蓋醫學院的」於是一呼四應,響應者愈來愈多。

父母賜給我們血肉之軀,而佛口所生子,是清淨大愛的慧命……慈濟又誕生了「準」「白衣大士」;而推動這搖籃的雙手是「懿德母姊」,今晚他們將母子相認,結慈濟法緣。懿德母姊在前往護專之前,先入精舍向上人頂禮,上人恭喜「媽媽們」不需經過陣痛就「喜獲麟兒」,但是責任重大,必須以「真與誠」感化人心,負起良知良能的教育,「身體力行愛心,引導學生們將來轉職業為志業--甘願做、歡喜受,長養慧命,是菩薩之行的道路。」

晚間,南部三位委員回花蓮請示上人:如何讓當地委員們更和諧、更團結?上人示:彼此間要縮小自己,圓融事理,不是要求別人「你應該怎樣」,而是要互相配合--人不能配合我,我先配合人。退一步海闊天空,啟發出最誠懇的心才是最重要的事,「赤誠的心,才能行遠路!」

▲隨師行記

1992.09.15 護專新生展開尋根之旅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五日

開學迎新生,護專新生昨日和懿德媽媽「母女相認」,今日由張校長領隊入精舍尋根探源。

上午八時,新生們抵精舍,常住師父和懿德媽媽們分列兩側,拍手唱著歡迎歌:「真高興能見到你,滿心歡喜歡迎你,歡迎、歡迎,我們歡迎你。」

上人高興道;「慈濟世界又多

出你們這些品質高、氣質好的準白衣大士,將來要從你們身上流露滴滴慈濟清流。人人皆負有社會責任--社會祥和,不能少你一個。不僅高等學校的學生有責任,小學生也同樣要有這分志氣。」

上人遂舉屏東大同國小的小菩薩為例--一位小朋友經過電動玩具店,不由自主的一腳踏入,突然想起師公說:「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做壞事不能多我一個。」於是趕緊跑回家。回到家後,他主動約弟弟一起打掃房間,兄弟攜手合作,不一會兒便打掃乾淨,於是歡喜道:「我做到了!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

五年級的學生就能做到自我要求、對人包容,上人期許同學們相處時,「是非聲音不能多你一個,互相關心不能少你一個人。」上人強調,傳播是非會擾亂人心,要學習善解;每個人生長的背景均不同,彼此要以平常心、平等心相對待,「無求付出才會歡喜快樂。」

德宣師父講解佛教禮儀後,由各班輔導師父引導學生分開做「心靈交流」的活動及尋根。

短短半日尋根之旅,上人囑咐「媽媽」們要做好「心靈的園丁」--對學生們要用「媽媽的心」去關懷,用「菩薩的智慧」去開啟良能,注重生活教育。

▲隨師行記

1992.09.16 台北榮總羅光瑞院長參訪慈院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六日

每梯次回來服務的志工,總是滿載歡喜,滿懷感恩,大家表示:唯一能表達感恩之心的,就是更用心去關懷受苦的患者。

看到一位高齡的患者病苦的模樣,慈誠隊師兄有感說:「現在更能體會上人『不求長壽,但願精神敏銳』的心。」

上人慨嘆:「長壽是人人所求,但若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也是空有百歲;縱有健康的身體,若不去發揮良能,亦是如有似無的人生啊……」上人復叮嚀:「對於住院患者,無論是身體或心理的病痛,都要以一分真誠的心去關懷他們,讓他們及早康復。」

九時,抵醫院,王端正先生報告文化出版事宜,遠流出版社有意

整理、出版上人的「慈濟叮嚀語」,另「齋後錄」反應亦非常熱烈,因此也考慮再出續集。

推動志業,人才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王先生向上人引見管理中心新進同仁,上人示:「慈濟乃集合愛心人士的力量,從事濟貧教富的社會工作團體,我們對這些付出愛心的人負有責任,將他們點點滴滴愛的力量,發揮救人功能。」

慈濟除了慈善,還有醫療、教育、文化等志業,是多功能的,當然就必須有多角色來配合;從事多功能、多角色的工作,「必須要用志業的心來深入,去培養一分愛護職業如同愛護自己事業般的心,如此才會做得歡喜。」上人表示,慈濟一向講求內外一致的工作態度,無論「說」、「看」、「做」,都要一致,誠正信實是我們工作的原則、信念。

午,台北榮民總醫院羅光瑞院長,率同副院長姜必寧及各科主任,至慈院參觀,並於慈濟部拜會上人。羅院長驚讚道:「慈濟醫院才不過六年,卻有如此輝煌的成績,無論硬體、軟體都讓人讚佩。要集合這麼多社會人士,從事這麼一個艱鉅偉大的工作,可能只有您才有這個號召力!」上人答:「我只是盡本分,社會是大家的,每個人都有責任盡一點心力。」

慈濟骨科成立以來,不只嘉惠東部地區患者,甚至聞名而來的外縣市患者,亦不在少數,因此病房常不敷使用。為讓更多需要的患者,及早得到醫療,院方決定在二期工程七樓,又再開放新的骨科病房,今天舉行了簡單的啟用儀式。本欲請上人前往主持剪綵,但諸事纏身的上人不克前來,利用中午餐後休息時間前往,給予精神鼓勵。

下午,往護專宿舍探看學生住宿的情形。

▲隨師行記

1992.09.17 拓展醫療範圍,慈院將正式開設優生保健門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七日

劉晃汶夫婦僑居奧地利,今晨在其姊游月鶴委員的陪同下,專程來花皈依上人座下。上人道:「有專程的心,就更應記取我的心--佛心、師志。心靈能溝通,才具皈依的意義;聖人求心,凡夫求佛,

其實除心之外,無佛可求。心中的觀念不可偏差,皈依後一定要反黑歸白。你們既有心推動志業,首先必須先把自我的形象、氣質照顧好,用本身的行為來影響人家,自然會得到人家的尊重。」

三時許,於慈濟部召開管理中心會議。志業日漸繁重,上人無法事必躬親,唯有藉每星期的會議了解各種現況。

會中李明亮教授報告,為確切落實東部地區衛生保健之實行,及提供民眾遺傳診斷、治療及諮詢服務,慈院將於十月份正式開設優生保健之門診;王端正先生報告,為了提倡讀書風氣,慈濟將與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合辦「創造一個書香社會」書籍義賣活動,目前暫定在十月二十日舉行;此外,本會榮獲內政部與社會大學首次合辦的「全國公益獎」慈善宗教類第一名;陳紹明先生則報告慈濟護專經教育部評鑑後,被肯定辦學成果,足堪成為私校辦學的典範。

▲隨師行記

1992.09.18 人的煩惱來自於個己內心的執著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八日

「…福慧雙修、莊嚴淨土……」近來志工們勤練手語歌,這首榮譽董事會歌,是幾梯次來勤練的曲目。

上人開示:「娑婆世界,堪忍事多,人的煩惱常來自於個人內心的執著,因而污染了社會;想要求得安定祥和的生活品質,必得先疏導個人的見解--有清淨的身心、正確的觀念,爾後再付諸行動,如此才能福慧雙修、莊嚴淨土。」

志工們向上人報告前一天於醫院中的見聞,一位年輕的少婦,因為與先生吵架,一時想不開,自殺未遂而導致腦死……

上人慨嘆:「業未盡,求生求死都由不得自己。人身難得,把握現在此時才是真實的人生。」

九時,抵醫院參加管理中心八室會議,討論醫學院行政推動事宜。上人示:「無論做什麼樣的決策,一定不能缺少誠懇的心,要用一分平等無色彩的愛去關懷人,為對方著想。」

午後,懿德媽媽為新學期的輔導方向,前往護專與校長、老師們

先行溝通。行前上人叮嚀道:「要健全孩子的心,唯有給予全心的愛與智慧。輔導孩子前,自己的心理必須先健全。孩子的心如同一張白紙,師長的任何舉動,將可能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言行要特別謹慎。」

▲隨師行記

1992.09.19 北京鐵道總醫院病理部主任嚴漢慶難忘花蓮之行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九日

上午十時,大陸北京鐵道總醫院病理部嚴慶漢主任及夫人孫玲女士,由曾文賓院長陪同至本會拜會上人。

嚴教授是中國大陸「何杰金氏病」權威,此行應台北病理中心之邀訪台,巡迴全省各大醫學中心和醫學院做學術交流。昨日已在慈院為醫師主講「中國大陸的淋巴瘤現況」。

嚴教授表示:「走過台灣全島,參觀了許多地方,聽到很多事物;對談灣的感覺是天時、地利、人和皆佳,尤其是花蓮更讓人懷念--法師大慈悲的精神是人們最需要的,希望法師有朝一日能到大陸弘佈慈濟精神。」

下午,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一百九十九位學員,由朱石園所長帶領,在花蓮地方法院邱法官陪同下參訪精舍。上人開示:「社會要祥和,除了良醫,還要良相。各位年輕有為,將來必定是國家的良相、是國家的一面明鏡,可以讓這個社會更明朗清淨。」

台北全景印象工作室負責人吳

乙峰先生,應邀為醫院員工精進會演說,今夜入精舍拜見上人,並且為精舍常住眾放映自製自導、探討白化症者心靈世界的紀錄片「月亮的小孩」。上人細細觀賞後,讚歎吳先生「實在很用心!」

▲隨師行記

1992.09.20 遊覽車遭追撞,高雄會員有驚無險,安然返家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句句平緩的聖號,畫破清寂的晨空。今日是每月例行發放日,因適逢星期假日,朝山者比往常多。

十時,上人領眾入殿禮拜藥師經,回向後,上人開示:「雖然有颱風警報,但回來的人依然這麼踴躍,給我很大的勇氣與信心。」

上人向眾說明,本會所有的建築,皆是精舍常住眾憑藉己力完成,而會員們每月所捐款額,各依指定的項目納入濟貧或建設基金。慈濟乃以人為本,各項有形無形設施,實有賴眾人的投入,上人強調:「儘管還有千頭萬緒的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要有許多人跟我一起走在這條路上,我就不怕路有多遠!」

今天參加法會的人有三千多人,小小精舍容納不下,因此部分會員留在紀念堂活動。主持發放工作後,上人驅車前往紀念堂向大眾開示:「諸位現在坐的地方,是將完成的紀念堂。有人問:紀念堂要紀念什麼?人生很難留下痕跡,無常到來時,儘管有多少財富、有多大的事業,都無法帶走,而紀念堂就是要將各位點滴奉獻出的愛心,刻劃於此--將無形的愛心,化為有形的愛的教育、美的回憶,將這分美、善的史跡,留存於永恆,作為『無聲的說法』。」

精舍最近改建房舍,熱心的阿喜伯,在拆鬆屋樑時不慎摔下,幸好傷勢不重。上人對會員開示後,繞到病房探慰他,並以幽默的口吻說道:「乘此機會可以好好休息,真好命哦!」平日粗獷的阿喜伯,

此時靦腆回答:「可以自由地到處工作,才是好命啊!」阿喜伯真正體會到健康才是本錢。

上人觀機逗教:「人生只有使用權,平日儘管生龍活虎,爬高走低無困難,卻也經不起這一摔;相信這次的體驗,會讓你明白:即使有再多的才幹,一旦失去健康,就由不得自己啊!」

聽說一輛載著高雄會員的遊覽車,離精舍不久後,被一輛轎車追撞,所幸會員無人傷亡。慈師父和多位慈誠隊師兄、委員,已趕赴現場處理。上人除了立刻吩咐融師父前往現場探視,自己則急返精舍,一方面指示慈誠隊師兄立刻到火車站接洽班車,好讓這些會員可以改道台北回家,一方面電請魏滿子師姊於台北接應,並為會員們準備晚餐,同時又指示本會工作人員立刻準備點心,讓大家在往台北的途中食用。

夜,慈師父及融師父向上人報告車禍起因及處理過程:一位十八歲的年輕人由於超速、超車,不慎追撞到載著會員的遊覽車。所幸遊覽車時速很慢,加上司機冷靜,是以除了遊覽車的車門被撞毀外,車上人員並無傷亡。雖然車門完全無法啟開,司機機靈地將會員一一由車窗口接應出去,附近民眾也紛紛自動過來幫忙。而追撞遊覽車的青年,則當場車毀人亡,會員們在下車後得知肇事者已往生時,都當場為他助念。

等到一切處理妥當,會員們被接送到火車站後,方才輕呼一口氣。他們沒有人抱怨,還一味地感恩,並請慈師父等人務必轉知上人放心。

聽完兩位師父的述說,上人感動的說:「慈濟人真是善良善解啊!」

▲隨師行記

1992.09.21 能知足、感恩,是最富有的人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泰德颱風警報昨已發佈,今將進入巴士海峽,轉向台灣東南部;雨勢不斷增大。

上人不禁感於天地宇宙之間的風雨變異--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個國家,大雨不止,水災成

患,淹沒了家園,人傷財損。衣索比亞卻是久旱不雨,地上草木不生,處處饑荒。波士尼亞內亂,戰火不息,縱使聯合國運輸食物濟助,卻也因糧路中斷,未能及時送到災民手中。

自從資訊媒體發達之後,多看、多聽,也就更能體會佛陀所說的「娑婆世界」,確是堪忍,時時刻刻都充滿了天災人禍,一如「八大人覺經」中所言「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昨日在路途中發生車禍的高雄遊覽車上四十七位會員,在台北交通組師姊的緊急聯絡、安排下,今日已安抵家門,紛紛打電話向上人報平安。

一早,台南、屏東各一輛載著會員的遊覽車,冒著颱風大雨,進入精舍向人告假。澎湖委員會員一行四十一人,也因飛機停飛,留於精舍,與志工們聚於中庭,聆聽上人開示。

菩薩是覺有情,上人示:「愛,要愛得普遍,人生才有價值。小愛難以留下美好的回憶;而大愛不僅能愛得心安,也會覺得對人生有所奉獻。大愛、小愛同樣是愛,何不放寬心胸,愛更多的人呢?」

澎湖委員不懼路途遙遠,縱使風強雨驟,仍阻擋不了他們迫切汲取慈濟甘露的心。此次更有一位八十多歲的盲人老菩薩,與澎湖委員們隨行--到精舍「見」上人,這是她畢生的期望,她說:「我的睛瞎了,不敢奢望得見上人,但我可以在旁邊聽聽他的聲音。」當老菩薩聽到上人的聲音時,歡喜的流下眼淚。

「盲眼的老人家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卻開了心眼。可見凡事只怕我們不用心。有些人雖然雙眼視力正常,但卻由於內心的無明,使得所見的人與事,都蒙上一層雲霧,障蔽不清。可是只要能開心眼,便能看透人生;而懂得知足與感恩,即是最富有的人生。」上人希望人人莫輕己靈,發揮自己的功能。

雖然風雨不息,上人仍如往常,驅車前往醫院探望住院病人。

▲隨師行記

1992.09.22 普愛眾生,荷擔如來家業,精舍師父長年默默付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精舍自力更生的生活方式,天天都是忙碌的,難得因颱風天,而放下了一些操作及出坡的工作,上人便藉此機會與常住們聚談。

近三十個年頭來,慈濟會員由最初三十位,增加到二百多萬,本會不得不再增設電腦及工作人員,但小小的空間,線路已達飽和;再者,發心追隨上人,共擔慈濟志業、如來家業的人,紛紛投入常住行列;再加上志工人數及慈誠隊的值勤人員也一直增加,使得住宿相當擁擠。

於是精舍開始了擴建工程,原本只容得下八桌的小齌堂,已改為

電腦作業室,又增建兩棟二層屢的建築為新齌堂、委員與慈誠師兄寮房及製作豆粉、薏仁粉的場所。這些工程費用,皆是以常住們平日刻苦工作所得支付。

工程期間,常住眾也經常親自投入,或挑沙運磚、攪灌水泥、搬送木料、拆除屋牆、磨石洗地、清挖泥溝、整理工地、收拾廢棄物……等。這樣的參與,除了使大家對這些建築多一分珍惜、愛護之情外,也省下了一筆可觀的工資。

「我們的環境會慢慢的改善、上軌道,每個人得以『安單』後,心更要安。既來之,則安之,安守得住,則能發展人生的慧命;安守不住,則使人生的慧命截短。外在的建設可以改善,但是人人的『心理工程』卻是誰也無法替代,只有靠自己調理了。」

隨著志業的拓展,讓上人關心與操心的事,也跟著增多。常住眾為免上人的身心憔悴,皆勵策做好本分事。上人欣慰的說:「只要你們發揮充分的愛心,普愛眾生,就是減輕我的操心!」

▲隨師行記

1992.09.23 禮敬佛菩薩,由內心的虔誠做起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三日

下午二時,甫自歐洲返國的金車教育基金會執行祕書林偉賢,入精舍向上人報告有關:元宵節演唱會、兒童學佛營、環保袋以及慈濟史編纂等事宜。上人擬請林居士近日代表慈濟前往外蒙、菲律賓,了解當地貧困者的生活狀況。

下午五時,北區慈誠隊吳庚申師兄回來當志工,入精舍頂禮上人。吳師兄向上人報告,現在台北慈誠師兄,皆利用台北分會場地,定期禮拜法華經,精舍師父們也一個月北上一次指導帶領他們。上人期勉帶領的人要用心學習,平常的聚會即可以居士領導居士共修。

目前分會內尚無佛像,大家不免關心詢問。上人示:已積極尋覓適合的,也請大家不要操之過急。上人隨緣開示:佛像只是象徵,敬佩佛陀更應重視內心的虔誠,勝於執著金身的佛像。

▲隨師行記

1992.09.24 「發願如初,成佛有餘」,勉眾不忘志業初衷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前兩天因颱風來襲未出門,今日一早,上人即到慈院巡視。

在中庭,一位年輕的媽媽,從不遠處推來一輛輪椅,上面躺著一位患有脊椎畸形的四歲小女孩,目前已接受了第二次的手術。

小女孩閃動著明亮的雙眼,清晰地喊出:「師公!真歡喜看到你!」又翹起大拇指:「師公!我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我開刀的時候都沒有哭,我也很乖很聽話,我要把節省下來的錢,給師公蓋醫院!」「師公!你現在到底在做什麼呢?你好像很忙,你要保重呀!」

她的話語好甜,上人與她親暱地玩逗談答。「她的智力超乎平常的小孩。」多位志工都說著。她非常活潑可愛,常惹得志工歡笑,「原要去娛樂病人的,反被病人娛樂了;能照顧她實在很有福報。」志工們說。

倒是一旁的母親紅著眼睛,非常自責地說:「我對這個孩子很愧疚,是我把她生成這樣,害她受這樣的苦!」這是母愛之情呀!而天真的小孩卻流露一副無邪之情。上人深深為這幅母子親情流露的畫面而感動。

十時許,醫學院籌備處主任李明亮教授向上人報告,自美受聘返國的方菊雄教授,已在醫學研究中心展開研究工作;慈院的「優生保健中心」亦訂於十月下旬開辦。

下午,召開例行管理中心八室會議。上人開示:「在慈濟,不怕沒有力量投入,最怕的是言行不一,無法堅持初發的善念和建院的目標。慈濟要發揮的是『救人』的功能,醫院建院的目的,在於『提供病人完整的身心照護』以及『提高醫療品質』。」

慈濟慈善工作,因著救人的需要,而擴展到國際。慈濟四大志業迫切地建設中,不因推展國際濟助而受影響,因為一切資金來源都是「專款專用」。上人期勉各志業體的中心人員要任重道遠、互相信任,能把分內事做得盡善盡美,讓每一位參加慈濟的人都不後悔。

上人相信,只要大家確保其創建志業的初發心,對工作方針有正確的認識與態度,則推動志業的力量,將源源不斷。

▲隨師行記

1992.09.25 懿德媽媽應善調心,作為女兒楷模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護專已經開學,今天是懿德母姊和女兒們首度相聚的日子,得知上人即將北上,「媽媽們」趕緊回來精舍,恭聆上人的法語甘露,好正確的傳遞慈濟精神給女兒們。

望著求知如渴的眾弟子,上人輕聲道:「慈濟之美,就美在於此--不論教育、背景,而以愛心和投入的精神,作為最高的評分。」

「『聖人求心,凡夫求佛』『智者調心,愚著調身』,所以要顧好心的『念』--歡喜、快樂、疲倦--一念起即如星火燎原。因此調心很重要,不要得意忘形,要做好兒女的『模』,要給予長久的歡喜。個人氣質的培養,要從『生什麼心』來對治。」上人臨行面授機宜,人人感恩信受。

下午四時,抵台北分會。

中國信託公司前來洽商信用卡捐卡事宜。上人示:「希望每個企業機構的贊助,都是很清高的,沒有商業行為。能無所求的奉獻才值得尊敬。」

晚間,榮董們召開籌備會,決定聘書用獎牌式,可放置桌上。上人期勉榮董們能如委員們一樣的投入慈濟行列,談慈濟如數家珍,讓更多人來分享。有善的循環,菩薩道上才能川流不息!

▲隨師行記

1992.09.26 布施要隨緣隨分隨力,才不會有壓力和得失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今日上人例行行腳台中。下午二時對中區會員闡示「生、老、病、死」人生四苦。

為減輕四苦,而有醫院的創建;上人說,提出建院理念之初,曾被多人視為「自不量力」,但也因為這分「自不量力」的心念,才有今日的醫院,為濟世之標的而努力;而今醫學院教育的推展,是要培養具有良能的「大醫王」,除了具備良能,更需要好教授給予學識灌育。上人提及從美延聘回國投入慈濟醫學院籌備的方菊雄教授,在慈濟醫學研究中心,成功的完成了一例生殖細胞及染色體演變的研究計畫,近日即將發表為例,「這種無形的軟體投資,需要更多人的支持與肯定。」

「今日所做的一切,將成為明日的歷史,後代子孫將會緬懷--我的祖父、我的父親、我的……,曾在慈濟做了什麼事。這是一分愛的傳承力量。」上人殷殷對與會人士說。

十月底,台中分會即將落成啟用,第十五次的榮董聯誼會將在台中地區召開;上人於開示後,隨即至工地巡看工程進度,並和建築師就內部裝潢、規畫作溝通、商榷。

晚,李清波、李正富、沈文振、田憲士,和今日專程由台北南下的黃永存、楊亮達等,多位榮董聯誼會召集人,齊聚大聖街寓所,為榮董聯誼會的召開事宜做討論。

此次榮董聯誼會召開的宗旨有二:一、是希望透過錄影帶、照片

等文宣資料的成果展,將慈濟的緣起與展望,做一詳實的介紹,讓榮董對慈濟志業的精神,能有更進一步的體認;並對身為慈濟人,有更深切的自我期許;二、確立榮董聯誼會的組織及發展方向。上人開示:「希望藉此聯誼,凝聚更大的向心力。有許多人是靠平日省吃儉用,一點一滴發心累聚而成為榮董的,這是很真心、很美的一股力量,因此更應以平常心、歡喜心、感恩心,將這股力量團結起。」

上人並引用曹仲植居士所言:「會賺錢的人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能把每一分錢用在造福人群利益的人,才是真正了不起。」勉諸位榮董:「隨緣、隨分、隨力,就不會有壓力和得失感。」

洪武正師兄之子大鈞,攜來他利用暑假至皮包工廠打工的工資一萬元,加上四、五歲懂事開始,存了十年的零用錢兩萬元,總計三萬元,要給上人建醫學院。去年上人呼籲賑濟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