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那一季種子

◎編輯部

霜雪過後
白茫茫的大地換上油綠的新衣
在災胞辛勤耕耘下
去冬發放的種子、肥料
已化為成堆的稻麥
在全椒
笑逐顏開的災戶指著廳堂一袋麥子告訴我們
這一袋,我要留著明年春天播種……

楊如芸師姊:

這次在河南固始縣一個名叫「夾河橋東」的地方,我們在那兒為慈濟村奠基動土。

在典禮開始前,觀禮的人們已坐得很整齊。我看見前排一位老者,不停地用手帕擦眼睛,本以為是風沙太大,吹進了眼;而在典禮中,我代表讀誦上人的慰問函,當我唸到:「我們本著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民胞物與的人類之愛……」時,自己也忍不住地哽咽起來,那時,老先生一直注視著我,我才明白,他一直在擦眼淚。

儀式結束了,那位老先生一直跟著我們的隊伍走,他緊緊握著手帕。我走過去問他:「老先生,您怎麼了?您很高興我們來是不是?」這時候,老先生止不住淚水,口中重複著:「我感激你們,我太感激你們了!」他的話,使我們也禁不住眼眶泛紅。他說:「去年鬧了水災,我在水中泡了四十多天,沒得地方住。現在,你們來了,蓋房子給我們,我很感激,我很感激」!

這時候,我牽著他的手,心裡絲毫不覺得他是災民,直覺感到--他是我的親人,是累世以來,未曾謀面的親人……我的眼淚,又撲簌地掉了下來。

為了趕到另一個地點奠基,臨走的時候,我在手提包中找到一本介紹慈濟志業的小冊子,我很快地跑過去,指著上人的法相給他看,他高興得笑了出來。那個笑容是我到大陸,所看到的第一個笑容。

觀禮的民眾捨不得馬上離開,一直跟著我們走。在路上,我問一位中年婦人:「房子還沒蓋好,你們住那裡?」他回答:「住棚子啊!一年多沒房子住了。」

我安慰她:「房子很快就會蓋好,到時候,你們就有新房子住了。」她歡喜地連連點頭。

就這樣,長長的送行隊伍,一直陪我們走到路口。在這剎那,我覺得,他們都是我們的親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情,這一刻讓我深深地體會到。

在張老埠鄉的張家湖,快到奠基地點時,施清秀師兄看見路旁樹下,站著一拉拄著拐扙的老人家。施師兄趕緊走了過去,問候他:「老爺爺,您好啊!您今年多大了?」老先生很高興地說:「已經八十一歲了。」施師兄祝福他身體健康,他笑得合不攏嘴來。

他也是來參加奠基典禮的。當典禮按照順序進行到動土時,施師兄沒有忘記這位老先生,特別走過去一步一步小心地扶他過來。我們是來關心災民的,不是為參加典禮才來的,因此,我在施兄去扶老先生的時候,對在場的民眾說:「現在我們奠基的,是各位將來要居住的房子,可以說是大家共同的喜事,所以讓我們一起來,歡歡喜喜地完成這件事情。」於是大家高興的圍牆攏過來鏟土。

在安徽全椒發放所有權證,因為房子蓋好了,到處一片喜氣洋洋。大家看到我們到來,高興地放鞭炮歡迎。我們去看了三個慈濟村。人們一見到我們,都是敲鑼打鼓,像是過年,又如迎神賽會。那份真誠的流露、感激的心,一一寫在他們純樸的臉上。

彼此感恩,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當我們進到一戶人家家裡,屋子裡祇有很簡單的幾件家具,我們看到桌上擺著兩個蓋著蓋子的茶杯。主人一見到我們,請我們坐下,然後小心地端起桌上的茶杯,請我們用茶。原來,他們早早泡好茶,等候我們到來。

喝下一口茶,還是甜的呢!後來和師姊們提起這件事,她們笑著說:「好像娶新娘呢!妳可有給紅包?」當地的人們,在在用行動來表達他們的感恩。

還有一戶人家,冊子上登記四人,當我們核對時,卻有七人。原來在這段日子裡,他們娶了媳婦,又添了雙胞胎孫子,家中一片歡喜。

整個行程,從河南到安徽,我深深體會到「喜捨」的意義,我們以歡喜心來布施,內心得到無限歡喜;而災民們以感恩的心,接受我們的幫忙,也是滿心歡喜。彼此感恩的心,互相交流著。一路上,我一直都在感動裡,淌著熱淚。

我要感恩--感恩上人、常住師父,還有師兄、師姊,以及所有參與大陸賑災、出錢出力的人們!

胡淑照師姊:

在興化為學校復建奠基時,村民們特別為我們佈置了一間教室,讓我們避避太陽。雖然小小的教室容納了很多人,但是屋外有更多的人,他們為了表示感激的心意,不怕烈陽烤曬,老遠地來看我們。

在典禮中,當我讀誦上人給災胞的慰問函時,無數純樸懇切的目光集中在我身上。那一刻,我深刻地

體會出大陸賑災,上人肩挑兩百二十萬會員的重責大任,這個擔子可真重啊!

到了瞿家村,看到周圍環境非常乾淨,我們很佩服村長的服務精神,特別向他表示感謝之意。他很客氣地說:「你們老遠從台灣來為大家蓋房子,我天天和村民們在一起,當然更應該好好照顧他們。我們要把瞿家村,造就成慈濟模範村。」

在蘇宋村,沿途小朋友喊著與其他村不同的歡迎詞:「你們好!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風雨同舟,心繫災民!」回程時小朋友喊著:「感激!感激!衷心感激!」邊跑邊追,有的跌倒了爬起來再追,送我們到河邊。

東埂村的張有德先生利用客廳的一角,賣些日用雜貨,做起小生意。村長跟著我們一戶戶去拜訪,看有幾家窗戶的玻璃破裂,我們正擔心怎麼處理,村長自告奮勇隔天即來修理,我們都很感激他。

至中圩村,我們才走到第一戶,後幾家村民已引頸而望,等待我們。第十棟的鍾先生拿菸請孟師姊,孟師姊婉拒:「我們不可以抽菸,上人告訴我們,抽菸有傷身體,要戒菸。」他馬上說:「我以後不抽了!」話剛出口,手隨即點上菸,孟師姊懷著關愛的笑容說:「上人說,要改即刻改,若想慢慢改,不如不改。」鍾先生立即將手上的菸丟掉說:「我要聽上人的話,我要戒菸!」剎時鄰居一湧而上說:「好!我們做見證,下回師姊來,我們會告訴她們,你有沒有抽菸。」一片溫馨景象。

到了全椒寶塔村,上人的慰問函已經全部被村民取完。我手邊帶了一些介紹慈濟的小冊子,要分給大家。但是,我還是禮貌地詢問一下陪同我們一起行動的高幹,他很樂意地答應,並且自己也要了一本。有一個婦人看到我在發小冊子,急忙跑過來索取,對我說:「我要把這本書帶給我的兒子看,希望他也能像你們一樣。」我們在談話之間鼓勵他們,希望能夠每天存一下一毛、兩毛錢,積少成多,可以幫助困苦的人。大家聽了感動地說:「會的,會的,我們一定會把

你們的愛心,延續下去。」

在南京,我們一起唱「預約人間淨土」。陳師兄感動得掉了眼淚。他說:「上人為了讓我們能夠有一片人間淨土,在二十七年前開始預約;現在,我們到大陸來,也為這裡預約一片淨土。希望二十幾年後,大陸也是一片人間淨土。」

當時,我急著說:「我們不要等那麼久。」

簡乾成師兄說:「我們心淨,當下就得國土淨。」這是多麼富有智慧的話。

我常思惟,我像月亮一樣,自己沒有能力發光,只能反射太陽的光;而因為受到上人以及師兄、師姊、所有慈濟人的光所照耀,今日才能夠讓大陸災胞看得到我。

翁珍珍師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往所讀到的大陸地理名詞,竟如夢般呈現在眼前。下飛機上公路,綠油油的大地,廣闊的視野,兩旁成蔭的綠化長廊,地面鋪滿著黃橙橙的豐收成果--大麥、小麥、稻米等穀子,一幅田間如詩畫面,我竟連眼皮都捨不得眨動,唯恐一瞬間,這畫面將消失無蹤。此時此景,誰能想像得到去年此時,滾滾洪水淹沒一切的畫面?

上人對兒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猶如對老人的安養一樣重視,因此興建學校及老人安養院,亦為大陸賑災中重要的一環。也許少了電視的干擾,大陸的學生幾乎沒有人戴眼鏡,但老年人卻顯得較為蒼老。已趨完工的敬老院,設計造型均完美,我們為即將遷入的五保老人祝福著。

於全椒,賑災協會秦會長帶著我們到慈濟村一戶一戶地去看望。從一戶戶堅固的房舍,可以看出秦會長用心良多。我們感恩他,有他的協助,讓賑災工作圓滿完成,讓台灣地區所有付出愛心的人,能夠真正地「親手遍布施」。

統一超商參予此行賑災活動的王科長,讚歎慈濟的賑災工作徹底落實,成果豐碩,令他深感不虛此行。王科長表示,幾天的相處,委員師兄、師姊互相友愛照顧的法親之誼,隨時隨地把慈濟的精神表達於行、住、坐、臥中,使他學習更多與人相處之道。回台在中正機場等候行李時,領隊告知電腦顯示本團行李缺一件,大家正擔心著,而他卻說:「希望遺失的那一件行李是我的,這樣別人就不必煩惱擔心。」他「無我」的精神,真令人感動!

這是一次比個人出國觀光更具意義的旅程。萬里河山千里行,我們才跨出腳步,前面仍有遙遠的路要走,願將慈善的種子,遍撒神州。

陳舜優師兄:

全椒「赤峰園」慈濟新村裡,我們一戶一戶地去探望他們。當地的人們,真誠地接待,看到我們到來,特地泡了茶、加了冰糖,彷彿是在辦喜事一般。

他們一再拉著我們的手,不停地感謝,真情流露在他們臉上,使我深受感動。

六月七日離開台灣,前往河南息縣,連坐飛機、巴士,共花了整整二十個小時,沒有一個人說累。固

始縣協助賑災工作的幹部季先生語重心長地說:「感謝你們千里迢迢來這裡賑災,你們是在做好事,而我在這兒,就是要竭盡所能地,把這件好事做好。」

雖然兩岸阻隔四十多年,但是關懷、協助災民的心是一致的。「眾生皆有佛性」,慈悲心是人人本具,祗待因緣具足時,就自然地彰顯出來。

一位災民告訴我,由於慈濟送來棉襖、棉被,得以使他們免於受凍:更送來食物、金錢,使他們度過寒冬,這一切讓他們內心深受感動與感激。現在又要建新房給他們住,每一個澇害災民今生今世都會感激在心裡。我們也告訴他,現在已「否極泰來」,暴風雨後陽光終會普照的,希望他們用開朗的心情,用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勤勞美德,辛苦耕耘,必能開創出嶄新的前程、幸福的人生。此時,他們流下淚來,緊緊握著我們的手,口中說:「感激你,感激你。」

當我們抵全椒時,陪伴我們的當地幹部,非常有禮貌,但是似乎有警戒心。到了第二天,他明白我們只單純地為了賑災而來,並無所求,他臉上漸漸有了笑容,感受到我們是抱著「清淨的大愛」在做事。

越接觸,越瞭解慈濟的做為;當我們要離開那天,他特地到我們的居所來話別。他非常感動地說:「謝謝你們來幫忙。請把我們這裡的人民、這裡的幹部、這裡所有人的感恩之情,帶回台灣;請讓所有幫助我們的人,知道我們對他的感謝。」

從處處提防,到後來的剖心相對,「愛」,真的能融化一切隔閡、藩籬。

去年為了大陸賑災義賣時,也曾聽到有人說:為什麼要去救助大陸呢?當時我也深感困惑。但當知道上人為了大陸的大澇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這種佛教徒的大菩薩心、大慈悲心,讓我深深受到感動。「雪中送炭」這句話的含義,在此次大陸行中,得到印證。

鄭明華師姊:

星,在窗外,兀自冷冷地閃爍,也許是滿屋溫馨的氣氛,引得它們老在窗外徘徊,久久捨不得離去。興化的一切讓我感到新鮮好奇,村舍、平房、菜圃和田園,這片農村景緻讓我似乎又回到三十多年前的老家,覺得很親切、很樸實。當車子行駛在鄉間小路上,給我很深的感受:好一個廣闊的天地,望過去是一片綠油油的田園,而這地方,曾經是一片汪洋,僅僅不過三百多個日子,如今那些無家可歸的災民,都已經歡喜的重整家園;最令我們欣慰的是今年家家戶戶大豐收,真是可喜。

在發放兩證的同時,發生許多感人的故事。當我們走入一戶人家時,發現戶主年邁的老母親,面容很安詳的躺在簡陋的床上,他們感激不盡的表示,台灣慈濟人給他們的愛與關懷,為他們建房重整家園,這份恩情,令他們終身難忘;尤其是讓他的老母親能夠在新建的家園中,安心走完她的一生。

這次大陸賑災,興建民房的確造福了許多的家庭,希望他們能沒有後顧之憂,安心去為生活努力工作。在全椒社區裡,更可以見到幾家小診所、小工廠、家庭洋裁等,這些現象猶如台灣早期農村。

在東鮑小學奠基典禮上,一張張純樸、天真、稚氣的臉龐,他們渴望能夠有學校上課,有書可以讀--這是我在大陸上所看到的孩子們。大陸上教育資源的缺乏,加上生活困苦,許多孩子失學。記得四、五十年前的台灣鄉下,為了幫忙農事,孩子們無法上學去,造成了許多人終身的遺憾。

這次,慈濟在大陸蓋學校,除了充實當地的硬體設備,同時更把台灣同胞的慈悲心散播到彼岸。這是多麼珍貴的因緣啊!

楊金雪師姊:

這趟到大陸去,在息縣、固始縣,我們為慈濟新村的工程,進行動土;到全椒縣,看到了已完成的慈濟新村,感受到收成的喜悅。

一路上兩排整齊的路樹,放眼望去遼闊的平原,偶而可見到因澇害倒塌的土屋廢墟;遙無邊際的田地上,農民正忙著收成。聽司機先生說:「今夏的收成還算好」,但也有些農田在洪澇之後,被大水沖洗得十分貧瘠,乾裂的泥土已無法下種。

慈濟在大陸散播「愛的種子」,並且看到當地人臉上洋溢著感激的笑容,使我們心中都充滿歡喜。

每到一個地方,當地各階層的人,都以真誠的態度接待我們;面對著接受幫助的災胞,我們告訴他們:「這次各位有災難,我們大家一起來幫忙;當你們有足夠的力量,也請伸出溫暖的手,幫助需要協助的人。」

大家都很肯定的說:一定、一定。

此次的賑災活動,正如上人所言:「讓我們來成就一個愛的循環」,現在,我們真的做到了。

施鴻琪師兄:

是這麼一個不可思議的因緣,讓我能夠參加此次賑災活動,親自到大陸。

一到災區,看見當地政府派員帶領學童們,在烈日高照的大熱天,列隊歡迎我們的到來,那份誠摯、

感謝之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上人曾開示:「慈濟的工作要走向國際化」,參加了此次賑災活動,深深瞭解到上人的悲願,同時也學習到,如何推展慈濟國際化的工作。

走過每一個慈濟村,探望當地的人們;當我牽起老婆婆的手向她們問安,她們的笑容是那麼自然、那麼滿足。去年,慈濟賑濟農作物的種子、肥料,讓他們復耕田園;今年,他們有了收成,已經沒有飢荒之虞。

回到台灣來,我靜靜地回想所見所聞。深深感觸到,上人發起到大陸賑災,不祗是濟助災民物質,而是把人間「無私的大愛」傳遞給他們。同時,也讓我們親身體會、感受到,自己是非常有福的,真希望在台灣的人們,也能夠在臉上綻放出自然的、感恩的、知足的微笑。

慈琦師姊:

六月六日一大早,門鈴響得非常急切。我趕緊開門,一看是兒子的同學,他們來告訴我--兒子出了車禍。

在啟程的前一天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在考驗我。當師姊來問我,決定去還是不去時,我肯定地說:「家裡有孩子的爸爸照顧,大陸之行,是一定要去的。」

因為平常我在醫院當志工,看到太多車禍個案,可以判斷兒子的情況並沒有很大的危險性;而大陸之行是半年前就排定的,如此殊勝的因緣,怎麼可以錯過呢?

在全椒發放「土地所有權證」以及「房屋使用權證」,看到家家戶戶都有一袋袋的大麥、小麥,那是災後我們發放種子、肥料,他們復耕之後的收成。他們還指給我看,其中一袋是要留著當來春播種用的種子。

心中無限的感動,這是真正地驗證上人所說的:「一粒米中藏日月」,歲歲年年,他們都會記得第一

顆播下去的種子,有來自台灣同胞的愛與關懷。

「人唯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穀;人若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衷心祝福災胞……。

劉勝德師兄:

在此次大陸賑災行動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麼幸福,感恩有這次機會,能夠親手遍布施。

雖然宗教信仰在大陸尚未開放,但是在災區我們發現,仍然有很多人以宗教信仰做為精神的寄託。

在全椒一個慈濟新村中,有一位薛太太訴說她的心聲。她說:去年水災一來,他們家變得一無所有;慈濟及時給他們糧食、種子、衣物,使他們免於餓死或凍死,她有說不出來的感恩。

薛太太還提說,她是基督徒,原本以為慈濟是佛教團體,不會救助基督教徒。沒想到,慈濟的賑災,不分宗教,使她肯定慈濟的工作與佛教的精神。

溫春蘆師姊:

走過許多個村鎮,不管到哪裡,相同的景象一再重現--全村老少、地方政府,都是那麼熱烈地歡迎我們,感激之情表現在他們臉上。

記得為了勸募大陸賑災,大家都卯足了勁辦義賣活動,勸募時也有許多辛酸。當時,心裡頭祗想:上人要我們做的事,一定不會錯,所以我們才認真地做,但是當時並不是發自內心的領悟。

來到大陸,看到災胞住進新房;學校復建,也使得孩子們免於失學的遺憾。我從內心感受到,這次賑災,每一分錢都沒有浪費;慈濟在大陸上所播下的「慈悲種子」,已在人們心中萌芽。

從興化要往全椒的途中,孟師姊帶領大家唱出「菩薩的心」;想到大陸上,濟助了這麼多的人,如果不是上人的帶領,我們做得到嗎?唱著唱著,每個人的淚水都止不住地掉了下來。

蔡榮東師兄:

第一天到興化市,參加慈濟村的啟用典禮,親眼見到當地的人們,扶老攜幼歡迎我們。那麼熱烈感人的場面,使我眼眶紅了。

在興化市較偏遠的地方,慈濟村裡的人們,他們許多都是沒有上過學,祗會講當地的方言。雖然我們之間語言有所隔閡,但是臉上的微笑是一樣的。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彼此感恩」。

慈韻師姊:

全椒之行,都倚靠鄭師傅開的車子。我們稱這部車為「慈濟車」。車窗上貼著慈濟的標幟及「搭乘此車禁止吸菸」的標語;錄音機放出「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讓所有搭乘過的慈濟人,感覺彷彿回到台灣一樣。

當我問起鄭師傅對慈濟人的印象時,他笑咪咪地說:「慈濟人都很客氣、有禮貌,你們辦事情的用心和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

然後,鄭師傅笑得更開懷地說:「中華民族的美德,都從你們身上看得到。」

劉鴻徵先生:

這次7-ELEVEN派我和王文貴課長,隨同慈濟此次的大陸行,與其說是來驗收慈濟在大陸賑災的成果,不如說是來向慈濟學習的;短短的一個禮拜,大大開闊了我的生命視界。

還記得去年八月九日,公司第一次和王端正師兄及李佳穎師姊等共同籌畫「用愛心擋嚴冬」時,自己私下懷疑;這麼龐大的賑災工作怎麼去做呢?後來,在和王師兄一次又一次的會議中,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增強了自己的信心。師父說:「有願就有力」,果然,在這次的大陸行中,我們看到去年嚴冬霜雪天裡所播下的種子,在今年的春天,發出了嫩綠的新芽。

一位老太太走了十幾哩路,來到新居啟用儀式的大會上,告訴我們說:做夢也想不到這輩子能住這麼漂亮的房子;在全椒縣樂陽莊的慈濟社區中,我們看到一位年輕的媽媽,手中抱著兩個二十多天大的雙胞胎,滿心歡喜地感謝慈濟幫他們重建這麼好的家園;在大潘這個地方,我們更從小朋友燦爛的笑容中,彷彿看到胎動後新生的希望。

慈濟人賑災的工作非常徹底。到達全椒縣的頭一天晚上,雖然旅途勞累,但大家仍歡喜的為受賑戶準備新屋所有權等相關文件。在台灣缺乏勞工的同時,竟有一群搶著做事的人,沒有薪資,還工作至夜裡十一點。看在眼裡,真的讓人嘖嘖稱奇。若非有願力、發心為慈濟,何來如此大的力量!

隔天一早,大夥兒六點鐘便起床了。在每個慈濟社區中,師兄師姊無一不是挨家挨戶的拜訪,問問他們對新屋使用的滿意度如何,像是:水井危不危險啦!窗戶的稜角是否會碰傷小孩啦:甚至像茅廁、排水溝等衛生問題,也都一一詢問;深怕給予他們,不合他們的需求。

如此巨細靡遺的關心,看在我們這個協辦單位的眼裡,真的十分感動。還記得回南京的路上,翁珍珍師姊和大陸青年任桐說明慈濟在台灣的賑災故事時,說到感人處,兩個人都掉下了眼淚。兩岸長久以來的

懷疑猜忌,此刻似乎被這動人的熱淚溶化冰釋了。

大陸農村的生活,真的十分艱困,從沿路被水漫過的痕跡,依稀可以想像去年大水的可怕。許多搬入新社區的災民,房內仍是環堵蕭然,家徒四壁。有些災民的床,仍是用糧包疊上床板架成的;除了桌子、椅子,找不到多餘的家具。

不過在這場大水的悲歡離合中,我們也得知,因為有了慈濟建蓋的新屋,四十多戶人家有了喜事,他們買了新的傢具,床上佈置了粉紅色的喜幛,門上也剪了雙喜字--整個場景,就像是父母結婚時所留下的照片一樣,如今,它卻是如此鮮活而立體的出現在我眼前。

過去,我們也和其他機構合作過,對於和慈濟合作,有不樣的感受。慈濟在工作上,非常踏實。例如慈濟所強調的賑災原則:一是重點,一是直接。就我所看到,「直接原則」這點,非常落實。

從去年水災開始,到現在還在賑災的,祇有「慈濟」一個單位。在別的單位,或許祇是把錢匯過去;或許去看過一、兩次,至於災民們的生活,是否已有改善,並沒有真正地去瞭解。但是慈濟真正直接到災區,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今年九月,敬老院、學校,陸陸續續會完成,慈濟還要派人去看,深入去瞭解、關心。藉著這樣的行動,讓彼此雙方,對過去的一些不必要的誤解,或是一些不正確的觀念,會有正面的影響。畢竟血濃於水啊。

如果談到慈濟此次賑災活動的建言,我個人覺得是「完美無瑕」。

因為每個慈濟委員,參與工作都是出自本心,出錢、出力、出時間,如果這件工作要交由一個公司或是機關來辦的話,那真是不可思議。因為發放工作必須動員到這麼多人,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是慈濟的委員師兄、師姊們,他們志願深入村落,和這群最最平凡的人們接近;看到他們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這是一般人到大陸觀光、旅遊,所見不到的。

許多師兄、師姊說,他們獲得的比付出的還多,我個人也覺得收穫良多。尤其是在整個隨團的行動中,慈濟人所表現出的那種一家人的溫暖感。玉敏腳扭到了,師姊們馬上請氣功師來看病,並一直隨行在旁照顧;回程在飛機上,我因身體不適,竟在飛機上嘔吐,師兄便拿綠油精給我,還教我按摩穴道止暈……如此種種,在在教人感動。

這次的大陸行結束了,但是慈濟人在大陸所播下的種子,卻才剛發出綠芽,隨著日後慈濟的後續計畫,相信將為兩岸的友誼,寫下歷史的新頁。

有人說,在紛亂嘈雜的台灣,慈濟是這塊土地上的希望;此次大陸行後,更讓人深信:兩岸的未來,又何嘗不需要慈濟呢?

王文貴先生:

六月七日代表公司接受慈濟功德會的邀請,赴大陸華南各災區。此行了解到,慈濟將海內外募款的四億元做最有效的運用,不假手他人或任何機構,不只發放吃的、穿的,且重建災民住房與校舍,提高他們生活與教育水準,並深入民間給予他們豐富的精神食

糧;將慈濟「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由台灣擴及到大陸。誠如興化市長胡煉所說:「台灣慈濟基金會代表台灣愛心同胞,捐助興化市災區農村八所中小學建設,是個偉大的工程,是對災區人民、兒童、青少年最大的關愛。這八所中小學建設,是個偉大的工程,是對災區人民、兒童、青少年最大的關愛。這八所中小學建成後,對興化市的教育事業、培養人才、科技發展、經濟振興,都將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六月八日參加東鮑小學舉行中心點開工奠基典禮和災民住房竣工儀式,當到達東鮑鄉時,所有學生、教職員、村民,都列隊道路兩旁不停的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同時鞭炮聲、鼓樂聲,此起彼落。生平第一次碰到這麼熱烈的場面,那一刻內心十分震撼和激動,眼淚強忍著--震撼的是慈濟的愛心理念,破除一切困難與障礙登陸彼岸,激動的是台灣成萬上億捐款沒有絲毫白費。

當受惠的村民全家扶老攜幼夾道歡呼感謝時,我深深感動,尤其學校的重建,關係著兒童、青少年的教育,更是特別具有意義。我們挨家逐戶發放房屋產權證和土地使用證,看到他們歡喜接受的表情,使我們十分安慰,同時也感受慈濟從勘災、規畫、督導到成果驗收,都積極參與的一貫作業,其認真、負責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晚上用過晚餐,在王端正副總執行長主持下,全體團員都很興奮地發表個人的心得與感動之情。這是一項難得的經驗交流,即使一天奔波下來很辛苦,緊接著晚上大家還開檢討會,從每個人臉上洋溢著歡喜的表情發現,師兄師姊們自己花錢,沒有個人,只有團體行動,一心一意為宣揚慈濟精神而努力,慈濟的志業,焉能不發展。

團員一一親手將房產證明書交給災民,並附上一封證嚴法師的祝福信,然後與他們噓寒問暖話家常;家裏有幾口?何時搬進來?現在住的怎麼樣?滿意嗎?以前住的狀況……等等。從一戶的門聯「歡迎台灣同胞,做到骨肉相連」就可清楚表達他們的歡喜與感謝。有誰能想到,去年證嚴法師在各種場合,極力高呼大家發揮同胞愛的精神,來捐款救助大陸災胞時,不要說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人不以為然,甚至有些委員們起初亦是相當排斥,認為救濟與照顧台灣生活貧困的人,大家非常樂意;但要救助隔絕四十年的大陸災胞,有些會員馬上聲明停止每月捐款。假如沒有上人的高瞻遠矚與智慧,獨排眾議,以「專款專用方式」,堅持救助大陸災胞的心願,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

很快的賑災團順利達成任務,滿載大陸災胞感激之情而歸來;每一個師兄師姊都感謝上人給予他此次大陸之行的機會,7-ELEVEN謝謝上人邀請參與此行,讓我們感同身受;在六天與師兄師姊們的朝夕相處,耳濡目染的薰陶,獲益實在良多。對師兄師姊嚴格的紀律、團隊精神、領隊的負責、時時不忘上人叮嚀等慈濟精神,印象相當深刻。

在海峽兩岸隔絕四十年,如今政策已漸開放,但大家想到的是去大陸探親、觀光、做生意,都是為利益著想;慈濟一本愛人如愛己的精神,藉著這次賑災,默默的播下愛的種子。相信有那麼一天,慈濟愛的精神,亦將在大陸生根發芽。

▲盞盞心燈

慈善志業國際化的重要經驗--慈濟大陸賑災之我見

◎林偉賢

記得今年一月二日,我在台南東帝士百貨辦「人間有情」--慈濟義賣活動時,接到上人的電話,要我前往大陸;隔天,在龐大賑災團取消行程之時,我就這樣單槍匹馬去了。那是我第一次到中國大陸--為的是慈濟賑災。

去年種子在大地豐收

這一次再去,也是臨時接到通知,賑災團已出發,我才匆匆趕去會合。回憶首次去時,極目所見,盡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而此行去,到處綠意盎然。上次就功能上而言,對災民是救急的,而這一次,是賦與他們一個權利。同時我們也看到上次發放給他們的種子,今日大豐收;想想以後他們又有稻種可以再生,如此生生不息,循環不已。災後悲苦的一面,今日已逐漸回復,我們應該替他們感到高興。

就我們瞭解,當地政府也很想照顧災民,希望災民的生活可以改善,只不過礙於經濟能力不足或制度問題,一時無法給他們更多的支援。慈濟的賑災,適時扮演這過渡時期援助的角色,讓他們可以再長久運作下去。然而,這也要感謝當地政府給予很大的協助,才能圓滿達成。所以,此次去災區,德慈師父不斷地告訴災民:「你們要感謝你們的政府,你們政府很幫助你們照顧你們……。」這是相當有智慧的,讓災民在記得台灣同胞給予他們援助的同時,也想到感謝政府--畢竟日後的生活,他們必須和政府繼續合作與配合。

直接重點的國際賑災新範

對於慈濟大陸賑災工作,我認為最成功之處,就是掌握了「重點」與「直接」的原則,這是相當有智慧的。因為大陸那麼多省發生水災,假如全部要救的話,事實上沒有辦法,因此在「重點」的原則上,上人的選擇是正確的。至於「直接」的原則,也絕對讓其他地區或團體,如港、澳、紅十字會等,建立起一個嶄新的模式;而對於未來慈濟成立國際急難救助,是很大的幫助與重要經驗。

對慈濟而言,慈善工作在國內做了二十多年,都是以直接原則從事,從調查、評估、決定賑災方式,然後由委員親手發放遍布施等等,這是首次以台灣的整個模式,來從事大陸賑災。而慈濟的慈善救助模式,此次經過大陸賑災的檢驗,

更加確信是最踏實、而且是最應該做的。

而在慈濟志業國際化方面,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因為國際上所有的援助活動,嚴格上說,都沒有辦法像慈濟這樣落實到受援對象上。以後再做類似活動時,因為每個地區的屬性不同,或許我們不一定能做到挨家挨戶親自慰問,但至少把握到「直接」的原則,那麼來自國內外每個同胞捐贈的每一分錢,就能發揮最大的功能。

賑災大陸災胞因緣具足

過去我曾執行過二屆「飢餓三十--援助非洲難民」活動,援非活動和大陸賑災基本上有相異處。以「重點」和「直接」兩個慈濟賑災的原則而言,其前提必須要獲得當地政府的同意才可行。而非洲很多地方都在內戰中,到底要和政府軍談還是反抗軍談呢?連國際組織運送物資的車子在當地,都可能遭到兩邊車隊的搶劫,更何況是私人賑濟機構!因此,令人感慨的是,在非洲並不具備這兩項賑濟因緣。

再者,我們和非洲許多國家都沒有邦交,當初我們援助非洲時,當地亦沒有任何機構可做中介,所以不得不透過國際組織。而國際組織並非生產性的單位,所以在募款所得方面,有一定比例必須做為人事支出或行政費用;而慈濟的賑災經費,是百分之百每一分錢全部用在災民身上。因為慈濟人都是志願投入,不需支付工作人員的花費,所有的花費都是師兄、師姊們的發心。這是二者屬性不同,難以解決的缺憾。

另外一點,我們救災大陸,所有的賑濟物品,如棉被、衣服、種子等,都可以在大陸城市買得到,然後運到災區,不僅價格低,同時還可以減少運費支出。但是在非洲,當地已鬧飢荒,所有生產幾乎完全停頓,物品必須從其他國家購買,不僅價格高,相對地運費亦增加,而且還得負擔運送過程中可能的損失--如被軍隊搶劫。這些都可能降低實際用在災民身上的效益。

還有一點截然不同的是,大陸地區的洪澇災害,政府是因經濟或能力不足而沒有辦法即刻照顧人民;而在非洲,因為有些國家政府軍與反抗軍持續內戰,政府根本無暇顧及百姓。有些發生天然飢荒的國家,全國沒辦法耕作,不僅人民苦,政府官員也一樣過得苦,完全沒有能力照顧百姓。所以非洲國家,一種是「沒有能力」,一種是「沒有餘力」照顧百姓。這種情形和慈濟賑災大陸時,還可以透過官方來溝通,是截然不同的。

使眾生免於飢餓災難恐懼

不論濟助非洲或是大陸災民,對我來講都是一樣的--同樣是生命,當我投入其中,是源自對於生命的尊重,因一個生命延續過程中,急切需要幫助而去幫助。只不過因為礙於現實環境,援助非洲活動就不如大陸賑災的因緣具足。

大陸賑災沒有語言上的隔閡,感覺上比較親切;而在非洲,我雖然不懂得他們的語言,可是從災民的環境、流離失所的狀況裡,我仍舊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們的悲苦。我想如果他們可以選擇政府的話,他們絕對不願意生活在那裡;就因為不能自我選擇,所以當我們有機會可以幫助他們時,雖然是透過間

接的方式,我還是很願意去關心、幫助他們。

或許有人對賑濟非洲有誤解,認為我們只給他魚吃,而不教他們釣魚的方法。但是,可曾進一步想過;今天如果他沒有吃下這口飯,可能就活不到明天,在這麼迫切的情況下,又怎能慢慢地去教他釣魚的方法呢?一切都得視情況按部就班來。

在大陸,我們一步步替災民重建家園、建學校、醫院等;在非洲也是一樣,如果他們可以活命後,給他們種子,教他們如何農耕,以後世代有農作物可吃,進而才可以談教育、談醫療。

秉平等念,起救援心

以佛教觀點而言,眾生平等,任何一個生命都必須被尊重,人傷我痛,怎能不伸出援手?所以,秉持眾生平等的原則,慈濟援助大陸水患災胞,這樣一次跨越僵硬制度化的教育及政治意識型態,又何嘗不是兩岸的另一種團結呢?

且此次賑災工作,收穫最大的,其實是所有參與者本身。經由此次活動,相信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日後對自己的人生方向、處事態度,都會有一些新的領略與看法;而親自前往災區的所見所聞,更能改變自我原本執著的觀念。

事實上,大陸並不是全如我們旅遊時所看到長城的壯觀、黃河的奔騰、長江的流長;在這一片大好山河裡,有與我們同文、同種、同血脈的同胞,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應該伸出援手。對大陸賑災做的愈多,相信會更珍惜在台灣的這一切,更珍惜所擁有的,也會更加努力。如果今天我們只是去觀光,又怎能收穫這許多呢?

這一次賑災團要出發之前,上人特地播放非洲災情影片給團員看,影片中,難民為了搶一團飯,遭受鞭打--四、五個人搶一團飯,所得的僅是手中能掌握的那一小把。這給團員一個很大的警惕--雖然我們是去幫助他們,但是要讓對方有受尊重的感覺,接受得很有尊嚴;再者,讓我們更能反觀自省,更注重自己的行儀、對人態度,我想這是上人用心之處。

親赴災區增廣悲心

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我義務為慈濟策畫「用愛心擋嚴冬」--大陸賑災義賣園遊會,當時我只有一個很直接的想法:七、八月雖是洪澇災害的最高點,可是十一、二

月乃至一、二月,才是災害最嚴重時。因為洪澇過後,在夏天至少災民不會凍死,但是隆冬來臨時,若還是住在河堤上,生命馬上可能萎縮、凋零。然而,偏偏人的記億都很短暫,也因此在事隔三、四個月,我們希望透過活動,再次勾起人們對大陸受災情況的關懷。這是當初我義務策畫這個活動的關鍵。

坦白講,因為那時我沒去過災區,所以策畫活動時,對災區的情況是處在臆測階段,就如同當初做第一屆援助非洲活動一樣;因為沒實際接觸過,僅能就現有的圖片、文字、聲音,來認識非洲。後來我親自去過非洲,到第二屆再辦時,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我看過了災民的苦況,我可以完完全全說服自己更投入去做。因此兩屆的成果,就差了非常多。

去年十二月「用愛心擋嚴冬」園遊會的活動過後,我也想親自去大陸看看--我們在台灣所做的一切,在大陸災區是否能夠發揮最全面的效應?同時也幫助自己以後再做類似工作時,增廣視野。就在這個時候,上人希望未來慈濟能夠成立國際急難救助,知道我有辦過非洲救援活動的經驗,因此希望我去大陸看看。我很慶幸自己能去,若非親身力行,我想自己可能在視野或看法上,仍舊會有一些原來的堅持與執著。

加強軟體示範作用

其實不管從事大陸、台灣或是世界各地的慈善工作,出發點都是對眾生生命的尊重--眾生平等,只要有生命,我們就應去珍惜、照顧。因此,我認為只要我們有能力,就應該朝目標邁進。

就如同慈濟在廿七年前,剛開始從事慈濟救濟時,很多人也曾產生懷疑,認為單靠幾個家庭主婦,真的能做出什麼事嗎?慈院還未蓋成前,也曾聽到有人批評:「你們募的錢,真的有做什麼事嗎?」可是等到醫院蓋成,在東部發揮救人的功能後,大家才慢慢相信、瞭解。同樣的,從事大陸賑災也曾碰到這樣的問題,如今我們做出成績來了,一些批評、攻擊性的言辭,自然就會消失。所以,我想只要我們認為值得去做的事,就該義無反顧的去做。

當我們幫助大陸災區設立硬體設備之後,是不是也能提供一些相對應的軟體或是示範性的做法?例如上人預備在全椒縣蓋一所完善的醫院,因當地醫院是公營的,管理模式可能不是那麼溫馨;而醫院中最直接和病人接觸的,就是醫護、行政人員,而一所醫院是否活潑、人性化,這些人都是關鍵。

所以,假如我們在那裏蓋醫院,要在軟體方面多下功夫,起示範作用,讓他們從服務的態度上或行為上,做更好的改變;如此我們不只在當地多蓋一所醫院,而是多了一個示範的醫院、好的學習榜樣。

我在揚州鑑真醫院見到牆上掛有「醫德規範」,規定醫院裡的醫師都必須遵守;將來慈濟在大陸蓋的醫院,我們也可以和他們簽訂這樣的合約,逐步加強醫院的軟體,同時也給予病患最溫暖的態度。而這需要從兩方面來做,其一是借助於條文,其二就是訴諸於教育。

借助於條文方面,在大陸地區有其重要性;而訴諸於教育方面,以師兄、師姊在慈濟醫院任志工,或是醫師在醫院裡對待病人的態度,在當地做一個基本的示範;甚至有可能的話,我們能有一、二個醫師待在當地一段時間,以實際行動來表現,就是絕佳的示範。

學校也是一樣的,不僅建蓋設備完善的教學大樓,日後在教材方面,是否也有可能加入慈濟的人文課程,啟發學生的良知良能呢?

兩岸民間交流的正面形象

今天姑且不論大陸賑災會帶給兩岸怎樣的影響,但是,相信至少有助於提昇大陸同胞對台胞的正面印象。過去到大陸的台灣人,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台胞,純粹是探親或觀光的;另一種則是台商,去做生意的。台商去做生意賺錢,有錢難免頤指氣使;而旅遊團則愛到處買東西,十足暴發戶模樣,當然留給大陸同胞不好的印象。可是慈濟賑災團真心誠意,無傲慢之心,整齊莊嚴的隊伍,腳踏實地去從事濟助災民的工作,相信對扭轉此印象,會起很大的正面作用。

然而,不管將來我們在大陸還要從事怎樣的救災工作,我想「專款專用」的原則,必須要秉持落實;同時對所有捐款的慈濟會員,我們都必須加以說明,以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

其實未接觸慈濟前,我完全不瞭解慈濟,甚至誤以為慈濟很有錢。後來因為企畫第一屆「預約人間淨土」活動時,慢慢從慈濟資料、從生活上和委員相處、實際活動的推動等方面,才逐漸了解慈濟。當初我策畫這項活動時,著眼點即是如何向慈濟以外的團體來介紹慈濟。慈濟向來紮實的從事基礎工作,如今成果已顯現,正逐漸回收它的成果,但我想在回收的同時,也要再開創成果。例如當時推出「愛的綿羊」活動,就是希望透過撲滿「聚沙成塔」的方式,來感受上人於廿七年前號召會員,每天存五毛錢的精神;不同的時代,卻有著同樣的意義。

「預約人間淨土」第一階段活動告一段落時,上人再給我第二次機會,企畫「用愛心擋嚴冬」--大陸賑災義賣活動,讓我更深入認識慈濟不同的層面;往後又策畫台南「人間有情」義賣、第二屆「預約人間淨土」,到目前慈濟「兒童學佛夏令營」,讓我的視野領域,不斷的擴展。

然而無論如何,慈濟這股力量仍需向外擴展,讓此種善的力量,能發揮得更淋漓盡致,「立足花蓮,胸懷台灣,放眼天下」,如此才能裨益於未來志業國際化的推展。

(陳淑伶採訪整理)

▲琉璃世界

浮生啟示錄

◎慈凌

訪查、慰問貧困個案
是慈濟委員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每三個月固定一次複查
他們走過山巔,來到水湄
或傾聽撫慰,或為受濟戶打掃屋舍
甚而為孤老者,沐浴淨身
為的是
為人間拭去悲苦的淚水

從參與幕後委員開始,即跟著師姊們複查貧戶,三年來,從懵懵懂懂到戰戰兢兢;有些個案或重複了解,或看過一次,即令人難以忘懷。

家居中,洗衣燒飯時,一些個案常會不自覺的浮現腦海,除了不忍與牽掛外,也常常深思自問:「我們查訪時的判斷有沒有錯誤?是否客觀?」每一個案都是一則人生啟示,是最好的自我教育的教材。

牆上的合照

車行至汐止,步行過一段荒蕪的田野,小徑旁擱著一桶餿水,裏面蠕動著一些小蛆。樹蔭下一戶四合院,附近再也沒有人家。

案主之夫因意外往生;育有五個兒子,年紀就像階梯般地一階階往上排,最大的才上國中。我們到時,小狗汪汪叫,五個孩子正在庭院中,圍著一付跳棋玩耍;他說媽媽出去了。

案主患有慢性肝炎,工作中時會昏倒,只能視身體情況打些零工。與孩子們借住在這塊四合院的一廂房裏,旁邊是雜物間,再過去是養豬寮。

不容轉身的狹窄空間充作客廳,地上有一架電扇,書桌上堆放著書籍簿本;牆上用圖釘釘著幾張媽媽與孩子們的合照,每張照片都用透明塑膠袋套封著,想必很珍惜吧!

裏側是一較雙人床大些的統鋪,衣物散放著,一師姊見了喃喃地說:該給他們送個衣櫥來。另一側是廚房,簡單的爐灶,沒有看到浴廁。在全部不到十坪的房裏,沒有什麼電器與家具,更別論玩具或裝飾品了。

師姊與孩子們交談著,叮嚀他們要他們要相親相愛,聽媽媽的話,幫忙做家事。

同樣身為女人、育有子女,看到這一戶人家,我的心隱然作痛。

模糊的容顏

從來不知道「面目全非」是什麼模樣,直到第一次到板橋拜訪案主。那是個寒流過境的夜晚,乍看到案主時,我們不禁打著哆嗦,覺得這一波寒流更冷。

資料上記載,案主四十多歲,五年前因工作不慎,被硫酸潑及,致雙目失明,面目全非。育有二子一女,長子服役中,幼子就讀國中。目前與女兒女婿同租一層房子。

受傷以來,案主已做過二十多次植皮手術。但是,眼前的他,雙眼的下眼瞼外翻,露出紅紅濕濕的結膜,瞳孔白濁;在我們停留的二十多分鐘裏,沒看他眨過一下眼睛。

鼻子只剩二個孔向外露著;左耳已補,只留一個小洞,右耳剩一半卻扭曲著;嘴巴只是一個洞圍繞著補皮後的疤痕。臉頰與頭皮也是層層的植皮痕跡,唯一完好的,只剩後腦的一溝頭髮。

交談中,見他甩甩頭,灑落許多淚水。已經五年多了,他還會流淚,不知道這一段歷程是如何熬過來的。

案主經常收聽「慈濟世界」廣播,聽說以前也抽菸,自從聽了慈濟「渡」的錄音帶以後,已經戒了菸。我們舉幾個「眼盲心不盲」的實例鼓勵他,願他也能用「心眼」看到一片清淨光明。

這次再來複查時,孩子說父親住院手術去了。我們再轉往醫院。一路上,隨行的德明商專學生們,正談論自己五官中那裏不美。

來到病房,瞭解案主這次手術,是取脖子的皮補眼瞼周圍,一旦成功,眼皮就能眨了;但是,他更希

望動眼睛手術,期能恢復視覺。

離開病房後,同學們沈默著,再也不計較自己的容貌了。

老婆婆之淚

阿婆八十歲,住板橋,育有四子一女,夫中風一段時間後往生,三個兒子也相繼去世,媳婦獨力撫育孫子,無法再照顧阿婆;唯一的幼子,智能較低。家中收入微薄,阿婆與媳婦租屋在外。另一女遠嫁美國後,又遷徙印尼,偶爾才有音訊。

阿婆獨自住在約二十多坪的公寓裏,房子原是阿婆的;但這一、二年來,先生中風癱瘓,後又得喉癌,不斷的醫療,不得不出售房子。而今,買主憐憫阿婆無處可去,願無條件借阿婆住到百年後。

按鈴後,阿婆好高興,開門第一句話:「我早上才擲筊問,妳們怎麼還沒來!」「一個人無處說話,好像啞吧一樣。」「看這串佛珠原是白色的,我唸得都變黃了,還是苦啊!」「可還有人比我更歹命的?」……說著說著,眼淚也滴滴落下。

阿婆敘述著滿腹心酸--老伴與兒子都自顧自的走了,女兒也嫁得不好,自顧尚且不暇……。但是桌墊下數張女兒全家福的照片,看起來生活挺和樂的,還抱著一隻毛絨絨的哈巴狗。

師姊建議阿婆將房間分租予人,生活上也有個照應,阿婆卻擔心衛浴不便,又怕不能約束對方……。建議她聽聽收音機與「慈濟世界」廣播,阿婆提來收音機說:「妳們幫我調,我什麼都不會。」但是頻針依然停在上次我們已為她調好的頻道上。

接著她要我們看陽台上她供奉的石頭公:「這石頭公很靈,是我兒子得一夢……」以下是我們前次來訪就已熟悉的故事。

美華師姊為阿婆捶捶背,勸阿婆多出去與鄰居交談,但是阿婆中心充滿過去,不斷的自怨自憐。隨行德明商專的學生們也一聲聲「阿媽!不要哭!」為她擦眼淚,阿婆拉著她們的手一一親著,更捨不得她們離去。

回首陽台上,阿婆種的杜鵑花迎風搖曳著,我們的內心卻有一絲絲的無奈。

人常執著在小愛裏,原期望養兒防老,怎奈白髮送黑髮人,而自己又不願與人廣結善緣,老年時只有更孤單。

相形之下,另一位只搭個床,住在一廢棄市場裏的老先生,就快樂多了。他已八十多歲,替人打鎖維生;可能久無生意,機器早已蒙塵。

上次來訪時,老先生剛因掉了眼鏡,看不清路而摔了一跤,腳上正敷著藥膏,一位師姊趕緊與他結緣,請他快去再配一付眼鏡。

這次複查,恰逢一位小姐為老先生送來素羹,她住在附近經常送來飯食,並陪老先生聊聊;難怪老先生總是笑呵呵的。這位小姐自稱不是佛教徒,卻說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話:「貪來的不是自己的,只有布施出去才是永恆,任誰也奪不走的福。」我們感謝她

就近照顧老先生。

扣住愛的循環

案主已離婚,與三名子女借住在板橋兄長家;兄長急公好義,牆上掛滿服務社區的義勇獎狀。

案主每三天洗一次腎,為了依附勞保,不斷的找工作,因為廠方無法接受他每三天就要請假洗腎,所以他只有不斷的另覓工作。上次我們來,他剛辭去工作,正等待新的機會。

現在他申請福保,福保若通過,就不用再提心吊膽了。案主並表示「我的長子快退伍了,我想,到時看情形請功德會停止幫助,將這份愛讓給別人。」「我也教導我的孩子,將來一定要去幫助別人。」

他的母親--一位簡樸的老婦,聞聲出來,一再稱謝,表示這些年來多虧功德會不間斷的幫助,使他們度過人生中最困厄的時刻。每當電視上出現慈濟畫面時,案主會趕快指給母親看:「就是他們幫助我們的!」他們還希望有一天能到花蓮,當面謝謝上人創造慈濟功德會,幫助他們。

離開時,我們的心好歡喜,他們善的種子已發芽,相信有一天,他們也會是愛的循環裏的一環。

貧中之貧

案主四十多歲,住台北縣,沒有親人,原做裁縫,車禍後手腳萎縮,獨自在租來的房子裏,孤單的與命運搏鬥。除了慈濟外,政府也給予貧民補助。

隨著案主四肢逐漸康復,累次複查的師姊們,也將案主狀況,一次次註明在資料上;前一次的記載是:「訪查不遇,在一廟中找到案主,在此任義工。」

此次複查,我們直往廟中,案主正與人聊天,桌上擺著「保力達」飲料及一些零食。見我們來訪,他頗為驚訝,不安的眼神閃爍著;迅即退出房間,帶我們至另一室。

師姊告之,慈濟一切捐助,皆來自十方愛心人士,案主還年輕,期待他早日站起來亦能回饋社會。案主仍稱來此是義務幫忙,並希望以後濟助款能直接郵寄至此。

此時另兩位師姊亦往外探詢一廟祝;案主生活可有改善,近況如何?得知案主受雇於此,供膳宿及月薪。於是,我們悄然退出。

我們能體諒案主曾經遭逢絕境,對人生無常仍深懷恐懼,也害怕我去幫助,所以表現得張皇失措;但是,慈濟每一分善款皆來自會員的愛心,我們必須謹慎用在最需要處。

這只是慈濟全省三千七百多戶長期照顧戶裏的幾戶,每一戶都有不同的故事,有的令人低迴嘆息,有的令人當場灑下悲憫的淚水;但他們卻仍勇敢、堅強的活著。

其實他們是來度化順境中的眾生,藉他們的悲苦,而學習到感恩與知足。每三個月一次的貧戶複查,讓我們有反省、檢討自己的機會,是否我們更該感恩他們呢?

▲編後語

編後語

由愛心匯聚而成的慈濟醫院,流傳著說不盡的感人故事。「愛心超人」,是泌尿科郭漢崇醫師為一位罹患膀胱癌,對生命失去信心的患者,勸他接受治療的經過。術後原來一切應該很順利的,不意引流管大量湧出尿液,動員了醫師、護士、志工、書記一起幫助病人走向康復之路;使病人在慈院感覺到生命被尊重,醫病關係竟是那麼的和諧、圓滿。一方「愛心超人」的紀念金牌,是感謝郭醫師的愛心,也是對慈濟的肯定。

本期「盞盞心燈」繼續第四次大陸賑災的話題。洪澇已遠,大地復甦,到處一切欣欣向榮的景象;今年災區的大豐收,正緣於去年慈濟適時的伸出援手,予災民重整家園的希望。所以團員行跡所到處,只見到歡喜心流露,只聽得感謝聲盈耳,「用汗水感恩大地有情」「他們在淚光中說歡喜」與「去年那一季種子」,是團員透過他們所見所聞,展現大陸賑災的具體成果,更為慈濟慈善志業國際化提供重要經驗,林偉賢居士的見解,可謂的論。

「專題」部份仍著眼於慈院志工的報導,本期增列了志工的一天、各個單位看志工、以及志工與病患的故事,使慈濟志工所從事的服務和他們那顆高貴的愛心,更能具體的呈現在讀者眼前。至於「永遠的志工老兵」描寫顏惠美師姊,確把志工為病患奉獻一切的熱忱寫得那樣貼切而靈動,不由的我們要向老兵和所有的志工們致上敬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