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塵心蓮

宗教之旅--德蕾莎媽媽仁愛傳教會慈濟行

◎陳美羿

五月底,北台灣的初夏,清晨六點鐘,仍有薄薄的涼意。

到了汐止「仁愛傳教會」,修女們剛做完晨禱下樓來,高院長介紹了她們遠東區的區會長露西娜修女。露修女五月初來台,明天將返回香港。所以我們特地安排了一趟「慈濟之旅」,讓德蕾莎婆婆的「仁愛傳教會」和證嚴上人的「慈濟功德會」再一次交流。

往東方淨土

我們一行十個人(六位修女和四位慈濟的師姊)到松山轉車,兩位兄地會的修士也趕來會合。他門還提了一鍋韓國泡菜,要送給花蓮的聖瑪爾大修道院,真是別緻又貼心的禮物。

談談笑笑間,方修女突然指著淑英師姊問:「妳怎麼沒有穿衣服?」大家聽了都大笑起來,原來淑英穿了件紅色襯衫和藍色牛仔褲。我們解釋,她還不是慈濟委員,所以沒有「制服」。

自強號火車緩緩進站,從台北上車的谷寒松神父在車廂裡朝我們揮手。上了車,大家互道早安並彼此介紹。嗯!九位外國的神父、修女,加上四位慈濟人,好醒目的一群人,也是天主教和佛教多完美的結合呀!

蕭玉師姊和麗霜師姊準備了許多早點和飲料,正努力的「推銷」著。大家從台灣的豆漿談到韓國的泡菜,谷神父也介紹他家鄉的美味牛排和新酒。

奧地利籍的谷神父來台三十多年,說得一口流利的華語,目前任教於輔仁大學,他常帶輔大學生到樂生療養院關懷痲瘋病人。七十九年五月樂生院辦園遊會,谷神父是主辦人之一,慈濟筆耕隊曾訪問過他。

今年浴佛節,樂生院的棲蓮精舍舉行浴佛並聚

餐,有幸與神父同桌,於是乘機邀他同往花蓮,神父欣然同意,並表示:久仰證嚴法師及慈濟世界大名,正想有機會要去拜訪、了解呢!

露西娜修女說她曾在報上看到過慈濟的報導,知道證嚴法師得到麥格塞塞獎。德蕾莎修女也曾是得獎人,目前她的四百三十個修會遍及世界一百零四個國家,有三千位修女和三百五十位修士,在為全世界苦難的人們服務奉獻。

我把英文版的慈濟簡介致送給他們說,慈濟的種子現在已在世界各國發芽,僅管宗教不同,精神、目標則一,天下真理不變,所作所為也是殊途同歸。

到了羅東,早一天返家探望父病的三妙師姊上車,馬上到洗手間換上慈濟委員深藍色的制服。從修女們開始收容老人及殘障者後,汐止的慈濟人除了在財力、物力護持他們以外,也給於人力的支援。尤其三妙和麗霜,風雨無阻的天天去當義工;煮飯、洗衣、拖地、餵飯……。

修女說:「我們是天主教的團體,感謝佛教的慈濟功德會來幫忙。」

我們則說:「中國有很多老人、病人和窮人,是你們外國的修女在照顧,應該向你們道謝才對。」

彼此感恩、彼此幫助,愛,是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的啊!

靜思溯源

九點多,抵達花蓮,潔淨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

早就預約的聯合租賃公司開車來接,司機隋先生為大家在車站前拍一張合照,然後分乘兩部車前往精舍。

這天是每月一次的發放日,除了照顧戶來領生活費外,還有全省的數千會員來參訪。

我們在人群中穿梭,參觀義診、義剪,也參觀常住生活來源的臘燭、豆元粉製作。

在陶藝工房,德宣師父親自介紹手拉坯的作品。他說:「拉坯時要一心不亂,心無旁騖,所以可

以藉此修禪定的工夫。」這是工場即道場,工作即修行呀!

在一個大型陶罐上刻著四句偈:

人唯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穀;

人若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

谷神父用英語解釋給修女們聽,只見他們頻頻點頭。德宣師父又指著陶罐上的圖案說:「這是當年精舍生活的寫照。」

一向自力更生的上人,早年曾務農,向人借牛來犛田,秉持佛教的慈悲心,不像一般人用鞭子打牛隻,而是由弟子抱一把青草在前面,「引誘」牛向前走。

「有時候借不到牛,就由兩位出家師父在前面拉犛。」

透過神父的翻譯,修女們說:很能了解,這條路是很辛苦的。

一行人再由德穎師父帶領,到精舍後面的普明寺參觀。中視節目製作人王時政是谷神父舊識,陳燦暉教授伉麗多年來護持修士、修女不遺餘力,大家在此相見喜不自勝。

昔日上人苦修的小屋早已拆除,曾幾何時,慈濟志業已發展出四大單元,會員更達兩百多萬人,果真是「合抱之樹,發於毫芒,千里之路,始於初步」。

回到精舍,適逢上人上殿開示,眾人坐列辦公室內,從螢光幕上瞻仰上人。

開示畢,打板用餐,上人卸下海青,前來向神父修女致意。

午餐後,上人在貴賓室接見貴賓。這天有來自日本、馬來西亞的團體,加上我們一行人,有如聯合國大會。

谷神父詢及上人當年與三位修女的因緣。上人說,在與修女談論彼此的宗教後,啟發了她創立克難慈濟功德會的動機;精舍也常有修女來「參訪」或者「避靜」,可說因緣很深。

谷神父談到環保問題,認為應編製教材,從宣導及教育著手。

上人言:除了宣導、教育外,以實際動手來做才是最重要的。慈濟近幾年來,已著手在做「種樹」及「資源回收」的工作,並且積極提倡「惜福」的觀念;不僅關懷生命,同時也愛惜物命。「不但小學生需要教育,大學生更要加上心靈環保的教育。」

在上人贈送每人一套英文版的靜思語後,結束了這歷史性的會談,我們一行步出精舍,前往天祥。

愛心在行動

上了車,我迫不及待的問神父,此行的感想。

他說:「可以看見,一股神的力量、善的力量在行動。證嚴法師的思想很豐厚,他用很少的話說很多的事。」

神父也在做筆記,他今天要以慈濟為題,在彌

撤中作演說。

進入太魯閣後,橫貫公路的雄偉氣勢和鬼斧神工,叫初次蒞臨的修女們歎為觀止。司機先生讓大夥兒在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都下來步行了一會兒。

我問露西娜修女累嗎?她說:「一點也不,我在享受啊!」真的,矢志身心奉獻的神職人員,難得偷得浮生半日閒啊!

到了天祥,在靠近青年活動中心的山坡上,有一座天主堂,一位外籍神父熱忱的歡迎我們,並領我們到頂樓的聖堂。

這是一棟木造的小聖堂,雪白的牆壁,彩色的玻璃,室內陳設簡單,只有耶穌及聖母像和八張木椅,但是小巧玲瓏,精緻典雅,美得像一首詩。

谷神父換上白色的聖袍,開始主持彌撤。

神父說:「今天,我們沉浸在宗教的氣氛中,是那麼美妙、豐富、值得讚美。我們以感恩的心,和慈濟的姊妹們,一心一意,讚頌天主……。」

讀經、唱詩、祈禱之後,神父用英語演說:「證嚴法師,台中清水鎮的人,十五歲時,因救母病,祈求觀世音菩薩,願折壽十二年給母親,並開使吃素。」

「因父親過世,開始接觸正信的佛教,萌生出家的念頭。……一個巧妙的因緣,皈依在印順導師座下……。」

神父再由三個修女的故事,說到山胞婦女的一灘血,激發法師創辦了慈濟功德會。籌建醫院時,樂生院的宋老太太靈機一動,兜售「心蓮」的故事……。

「雖然在信仰上有所不同,但今天我們看到證嚴法師,聽到她美麗而動人的話,看到那麼多人跟從著他,足證愛心在行動。」

唱詩時,看到一句話:「我徬徨於歧路,您曾慈聲召喚:跟隨我。我卻不顧……。您不辭千辛萬苦,為了與人類同往。」

我很感動也很感慨,想到法華經中那個流浪的富家子。人,是那麼無知,那麼剛強,而不管是佛菩薩或是天主,祂永遠在那兒等待,如父如母盼兒女歸來。

彌撤結束前,神父祈禱:「祝福大家平安,慈濟的大團體、國家、社會安定團結,地球村的大家庭,沐浴在慈愛中。」

互祝平安時,神父走下來,一一握手,我忍不住屈膝跪下,熱淚盈眶。

善,堅美如石

出了太魯閣,不久即到達聖瑪爾大修道院。進了院子,法籍甦修女張臂歡迎我們。

「嬤嬤!」我喊了一聲,飛奔而去,「我四年前來過,您認不認得我?」

「認得!認得!」滿頭銀髮的修女高興的說。

四年前,也是陪同仁愛傳教會的修女來慈濟參

訪,曾到聖瑪爾大來。記得我問過她:「您到台灣幾年了?」她說:「連在中國大陸的時間,已經五十幾年了。妳今年幾歲了?」

「我還沒出生呢!」我們都笑起來,我覺得真愛她。

甦修女左眼載著眼罩,她才到慈濟醫院去開過白內障。

因為時間不夠,略為寒喧,即告辭出來,修女們送了兩大箱的玉米。

修道院出來即是新城海邊,「看海」是修女們的願望,因此我們驅車行來。下了車,神父努力的對一輛砂石車司機在揮手,神父說:「他們很辛苦,跟他招招手,給一點溫暖。」車子走遠了,神父還在揮手:「他在後照鏡看得到。」好令人感動的一番話。

走下海灘,大家都奔跑起來,一邊在石礫中撿拾漂亮的石頭。

我揀了幾個可以握在手心中的白色鵝卵石,準備送給雅玲--她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山地籍太太,因為腦部病變而癱瘓,手腳一直委縮,現在住在修女那兒。

「好了!回去囉!否則趕不上火車了。」麗霜大喊。大夥兒依依不捨的離開海邊,每個人都抱著一堆石頭,相視而笑。

金修士在車上用黑色簽字筆在石頭上畫了一朵玫瑰花,又用黃色螢光筆在葉子上著色,我遞給他一枝紅色簽字筆,塗在花瓣上,真美。

因為時間緊迫,我們在護專校門外參觀一下即回到慈濟醫院。站在醫院與紀念堂之間,一目瞭然可以看見所有院區的建築。一一介紹之後,我門進到醫院大廳,在佛陀看病圖壁畫前瀏覽,神父垂問坐著輪椅的病人。病人說:這裡服務很好,也很乾淨。

趕到車站,正好剪票進站,上了車,見了蕭玉和麗霜氣喘噓噓地帶著花蓮名產上車,火車正好開動了;一份份的名產紀念品,連同精舍贈送的蠟蠋、書籍,分別是送給神父、修士、修女的,人人都有

一份。

我們會再見

「神父,我有個冒昧的請求,能否請您為我們講天主教的教義、思想和真理。」

「非常樂意!」

這是在天祥路上的一段對話。

用過便當,我招呼慈濟的師姊們來「上課」。三妙卻靈機一動,取出一個白石頭請神父題字。

神父用紅筆在潔白的石頭上寫下一句:「有天好作主,無地不為家」,我也把修士畫過的玫瑰花的石頭請神父題字,神父寫的是:美羿--慈愛!永遠!

神父說:「『慈』是妳的名字,也是慈濟的名字,『愛』是心中有愛;要永遠,永恆呀!」非常感謝神父的祝福和教誨,我會牢牢記住的。

「妳們要我講什麼?基督教的核心思想?」

「都可以。」我說:「我不明白為什麼天主教特別禮敬聖母瑪利亞,天主教和基督教不都是耶穌的教育嗎?就如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卻不特別強調佛母摩耶夫人啊!」

想不到這一個外行的笨問題,使得神父著實的講了一部宗教史,從耶穌降生、傳道,釘十字架、復活,到馬丁路得的宗教改革,直到現在。

時間在車聲隆隆中飛快的過去,快到八堵站了,我感緊再問:「您認為現在人或社會最大的危機在那裡?」

神父說:「以價值觀看,人最大的危機是:人,不把別人當作人,而當工具看。以生存來看,是生態環境的被破壞,尤其各國競相發展核子武器;不知那一天,人類會自我焚滅。」

「這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問題,還是現代的產物?」

「這是人類自來就有的問題,只是現代特別嚴重,因為資訊發達,人們往來頻繁,使問題更加顯著。」

「那要怎麼辦?」

神父說:「人人尊重別人,以身作則,學習著把別人也當人;把這種想法放在心中、表現在態度上。就是父母也要把孩子當作人,我十一歲的時候,我的父母讓我選擇要不要上學,所以我從小就被充分的尊重著。」

「希望社會更好,就要發揚慈濟精神呀!『陳修女』,很感謝妳們安排了這麼美妙的旅行,十二月我到德國慕尼黑的哲學院講學九個月,我將會有最珍貴的教材給我的學生了。」

到了松山,我們和修女下車回汐止,修士和神父繼續坐到台北,「再見!再見!」車上車下兩批人馬,又是揮手,又是鞠躬、又是合十。

把修女送回修道院,再一次的互道:再見!

是的,只要是同心、同志,我們都會再相見的,生生世世!

▲校園清流

性地開出智慧花--屏東大同國小這一班

◎淨華

數十寒暑的教學生涯,對某些人而言,可能早已彈性疲乏;一成不變的刻板教材,成為肩上極為沉重的包袱。

然而,當屏東大同國小尤振卿老師碰到五年甲班的小朋友,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這是我教書三十五年來,第一次教到這麼貼心,又這麼可愛的一班學生,讓我越教越快樂、越歡喜!」

今年已五十六歲的尤老師,原本想要申請退休,卻因偶然的機緣接觸慈濟,使得教書生涯再次盛開美麗的花朵。

好幾次,上人在開示中舉他們師生為例,對他們讚譽有加:「尤老師運用了活的教育來教導學生讓學生回家運用,使整個家庭活潑又和祥,充滿天倫之樂。不能小看小菩薩,每位小朋友的智慧都很高,而且心也最清淨,心田無雜草;我們種下什麼種子,將來他們就結什麼果。」

究竟這是怎樣的一班小朋友?

那天,風和日麗的上午,和潘蓮花師姊一同到學校探訪。走廊上,遇到幾個小朋友,黝黑健康的皮膚透露著純樸,卻不自覺地襯上一對漠然、不信任的大眼睛;即使我們臉上已滿是欣喜的笑容。依然不能卸下他們對陌生人的防衛。這也難怪,社會處處充斥著危機,駭人聽聞,「防人之心不可無」似乎是他們最起碼的「防身之道」。

來到「五甲」教室門口,不等尤老師的介紹,二名活潑可愛的小女生早已為我們遞上乾淨的拖鞋。由於事先已耳聞五甲學生好清爽、涼快的作風,對於進教室要脫鞋的規矩也就有了心理準備。突然,「師姑,我永遠祝福妳……祝福你健康,祝福你快樂,師姑,我永遠祝福你!」我們被這突如其來,卻極為溫馨的祝福歌聲給感動了。

而從尤老師驚喜的表情中,顯然他並未參與這次的「祝福」行動。看樣子,尤老師口中「不按牌理出牌」的孩子們,其風評已不逕而走了。

瞧!這一班

小朋友的座位排成二個長方形

,像一家人坐在兩個大長桌上課般(在家裡當然要脫鞋),很是親密、團結。我們被接待至最裡面靠窗的一排「客座」上。教室後方鞋架上整齊排列著小朋友的鞋子,「我們的園地」佈告欄除了學生作品外,還有近期的慈濟道侶。問他們最喜歡看什麼,「喜歡看師公!」「圖片太少了!」

掛著瞇瞇微笑的班長吳佳蕙,蹦蹦跳跳地跑來:「中午要不要留下來跟我們一起吃營養午餐?」我們回答:「好啊!」她興奮地又跳回同學間,和同學互打「V」字手勢,慶祝她的邀約成功。

沒一會兒,又有了狀況,一位小朋友舉手:「老師,我去倒水給師姑她們喝,她們一定口渴了。」結果,二、三個小朋友自動響應,熱心跑去幫忙。從頭到尾,尤老師沒開口交待過任何事,只是微笑地點著頭。

有一位小巧的女生送了幾枝檀香原子筆給我們,她有點害羞,同學們七嘴八舌:「她舅舅從印度帶回來的!」「她向舅舅提議要義賣,把錢捐給慈濟!」「她舅舅同意每枝賣四十元!」目前原子筆已義賣出五十枝之多。

「慈濟」「師公」「師姑」「靜思語」,從他們口中不經意地說出,慈濟的人、事、物,已成為這些「小慈濟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靜思語輕扣童稚心靈

乘著我們來的機會,尤老師希望學生們多跟我們親近,以穫取一些寶貴的人生經驗,我們也可藉此臨場目睹他們的體驗所得。

剛開始,小朋友你看我、我看你,忸怩不安,有些放不開。「師公說:人生要為善競爭,分秒必爭」尤老師適時的提醒,輕輕敲開一群沉睡的心靈,小朋友們一一上台現身說法,怪不得尤老師一看到靜思語中的良言嘉錄,即認為有如明月明鏡,能清澈映照出孩子們真如的本性。

「智慧圓融,更應含蓄謙虛,像稻穗一樣,米粒愈飽滿垂得愈低。」以前吳佳蕙考了第一名,總是自以為了不起,四處宣揚,同學向她請教問題,也不甚耐煩;現在的

她,謙虛而懂事多了。

李吟秋曾因放學時被同學捉弄,氣得一肚子火,但一想到「生氣就是把別人的過錯拿來懲罰自己」,漸漸地,氣也就消了。

「媽媽叫我做事,心不甘、情不願,為什麼不叫其他的兄弟姊妹做?」似乎這是大家的通病;蔡旻諺、陳麗甘等小朋友因「甘願做、歡喜受」,而懂得要歡喜地幫媽媽的忙。

高安皇、尤俊逸、林鴻仁等幾位小男生,原本喜好打電動玩具,也因「好事不能少我一個人,壞事不能多我一個人」,而遠離這種花錢又耗神的玩樂。

……

大家聽得入神,何時敲下課鐘亦不自覺。尤老師一宣佈下課,同學們即蜂湧圍住我和潘師姊:「台北好不好玩?是什麼樣子?」「怎麼樣能寫出好文章?」小小的心靈已經急著探所外面的世界。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人的寶

還記得五月三日,小朋友們和上人在屏東分會見面,他們也曾問了幾個問題,「靜思語中的每一句話,都是您慢慢想出來的?還是隨口就說出來的呢?」「師公!您四處演講,不會累嗎?希望您保重身體!」「我要怎樣才能和您一樣,做這些偉大的慈善事業呢?」

一個個乖巧的小朋友,都是上人心中的一塊寶;一篇篇真情至性的文章,總讓上人看得很貼心,一再叮嚀小朋友:要用功讀書、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平常要惜物愛物,培養愛心,增長智慧,做好小慈濟人的本分。而這一切的一切,尤其要感恩老師,好老師帶給大家成功的榜樣,要永遠永遠保有這分感恩之心。

接受了師公的訓勉,學生們再度以一首「恭喜恭喜」的改編歌,抒發內心的感謝:「謝謝師公訓勉,我們一定遵循,絕不讓您失望,請您一定放心。謝謝您啊……」

從自我修養到關心他人

和小朋友接觸密切的委員潘蓮花師姊,是大家心目中最佳的慈濟形象。開班會,每當爭執不休時,總有人說:「人家潘師姑都是輕聲細語的。」

學校舉辦活動、有人生日、成績進步……他們都會一一打電話告訴他們敬愛的潘師姑。

邱信宏因犯錯打電話向潘師姑懺悔,承諾以後不會再犯--只因不能辜負師公和師姑的疼愛,且他們是慈濟未來的接棒人。

三月中,潘師姑帶他們訪貧,「師姑和藹可親如慈母般的笑臉,好像師公哦!」「我該珍惜現在我所擁有的。」「世上有那麼多不幸的人,我要把零用錢捐給慈濟做善事。」

前陣子,潘師姑生病,一篇篇的慰問和祝福如雪片般飛來。一次老師上課咳嗽,學童們不但關心詢問,還主動把電風扇關掉,「這樣你們會熱!」「我們寧可不要吹。老師您感冒,不能吹電風扇!」

有人擔心,學生們背靜思語、講起靜思語來頭頭是道,是否會淪為教條式的背書?但不論是「修養自己」亦或是「關心別人」,與他們接觸的家長、老師以及師姑,均一致認為:「他們不只坐而言,亦能起而行。」

尤老師也一再強調:「慈濟是做出來的。」正如這群呈現於我們面前的小菩薩,其自然、不做作,瞬目揚眉間,與生活完全相融的流露,並不是刻意的背誦、排練,而能得來的。

二年前,尤老師的夫人洪玉秀輾轉成為潘蓮花師姊的會員,二人一見如故,極為投緣,常藉收會費的機會,暢談慈濟;白天上課的尤老師,晚上從「中盤」洪師姊處得到許多慈濟的訊息,內心為之嚮往。

去年屏東分會落成,尤老師前來聆聽上人開示,在一面做筆記之餘,原本遲疑、顧忌之心,逐漸澄明,便在潘師姊及同修的支持、協助下,於暑假著手擬定具體計畫。

有人說,教學的措施是為了適應學生成長的需要,絕非強制學生來順從教學的措施。

「我們的課程實在太呆板了,沒有變化,老師教得乏味,學生也聽得無味。慈濟生活化的故事,學生很喜歡聽,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影響很大。」

「作文、說話、生活與倫理,我都可以運用慈濟的故事和靜思語來上,和課本相輔相成,並針對學生慣有的習性,對症下藥,發揮功能,一點也不用擔心會影響課程進度。」

滿頭白髮的註冊標誌,聲音因長期講課而導致的沙啞,卻相當宏亮,搭配著紅光滿面、興奮時誇張的笑容和表情,特別是提到「他的小朋友」時的滿足與熱誠,一點也感受不出這是一位今年已五十六歲、曾當過八年的訓導課長、最重視學生智育成績、也用過無數嚴厲方式來管教學生的老師。尤老師歸諸於「慈濟面霜」的功勞,使學生們個個樂於親近他。

灼然一切處,光明燦爛去

過去為了應付升學考試,課程總流於形式,如今著重於啟發式的教育,學生的潛能,得以充份發揮。如作文題目,已經把傳統的「怎麼做個好孩子」改為「怎樣讓人喜歡你」,「懺悔」改為「XX!對不起」……

在最近的作文題目「真叫人臉紅」中,學童們真稚活潑的想像力,躍然紙上。尤老師也不吝給予學生們讚歎與鼓勵:「好棒哦!」

陳鳳淦說:「今天下午我去幫媽媽買醬油時,看到隔壁伯母把垃圾倒到水溝裏,然後有個外國人捂著鼻子,用那不怎麼流利又不標準的國語說:『好臭!好臭!』看到那時的情形,我真替那位伯母臉紅。我們不要再亂丟垃圾了!再這樣下去,我們的臉都丟到外國去了。那時不只我臉紅,你們一定也會臉紅。」

舉凡空氣、噪音、水源等的污染,道德的敗壞、搶劫、殺人等的新聞報導或是父母的爭執、為一己私利等,小朋友看在眼裡,內心真有不啻的無奈與羞愧。

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孟孟原本不太敢上臺說話,幾次的磨練,現在不但言之有物,且條理分明;陳英傑的愛說話、說話衝,也因潘師姊的身教及善解所緩和:「你很會說話哦!不過該說的說了很多,不該說的,也說得不少呢!」中午在校吃營養午餐,有些小朋友較不喜歡吃青菜,為了營養的均衡,老師亦會鼓勵大家:「喜歡吃是享

權利,不喜歡吃是盡義務。」小朋友也漸有惜福的觀念把菜分配著吃完。

老師給予學生們的自我肯定,讓他們發揮了無限的潛能。禪家說:「灼然一切處,光明燦爛去。」孩子們展現自己的優點,就是佛光普照,而佛光普照之處,缺點也會轉為光明的助緣。

著重生活教育的鐘校長

尤老師一再謙虛地表示,學生們能有這番表現,並不是自己的功勞,完全是上人和師姊們的厚愛、同修的大力支持;另外,他的上司鐘校長也是一大助緣。

和尤老師是師範學校同學的鐘兆松校長,前年才來到大同國小,由於親和力和熱忱的作風,和老師們相處十分融洽。他表示,慈濟志業已廣受社會大眾的肯定,他並計畫,目前興建中的新大樓,設置有活動中心,屆時將就待人接物等議題,安排慈濟委員蒞校演講,而老師們也可自行蒐集慈濟資料,隨機教學,豐富教材上的內容。

曾在朝會上宣布慈濟的慈善義賣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的鐘校長認為,學校教育應首在「生活教育」,其次才是學業成績,如此方能消弭社會上不必要的紛爭,減少犯罪事件的發生。以五甲在週會自編自導自演的「輕聲細語」短劇為例,不但寓教於樂,學生們也從劇中反省到要輕聲細語,做個有教養的孩子,因為「我們天生一對眼睛長在前面,看到的只是別人的不對,絲毫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如此懂得檢討、警惕自己,這就是很好的生活教育。

教師聯誼開展菩薩智慧

日前,五月二十四日在屏東分會所組成的南區教師聯誼會,有的老師認為,由於國小級任老師整天和學生們相處,學生對師長的尊敬和接受度最高,若是老師們肯花心思、方法得當,必有所成;亦有老師認為,升上國中,正值青春期,行為叛逆,對老師排斥、不信任,難以教育或灌輸其觀念……。

種種的討論、交換意見,聯誼會的成立,尤老師樂觀其成;他自比為「才剛破了殼的小雞,走路仍搖搖晃晃」,「漏氣」地向大家報告他的推行計畫及成果,結果引起廣大的迴響及矚目,會後有不少人向其探詢作法及細節,並表肯定之意。

聯誼會的用意,在於結合教師的力量,將慈濟精神深入校園,往下扎根。儘管教育問題、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癥結也無一定論,上人說,教育是一種「捨」的工作,要有志業的精神,少計較、多付出,我們不必如同他人般的抱怨,只要盡到本分,用「菩薩的智慧」來教育子女,用「媽媽的心」來愛普天下所有的孩子,這樣,教育的根基才得以落實,也才能定國安邦、幸福家庭。

朝露春陽,滋潤菩提苗

至於尤老師,仍然站在教育崗位上善盡本分。每天不斷反省、檢討的他,自認自已的修為還不足以擔任委員,目前,他把所有心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畢竟孩子們心田中的菩提善種,才剛發芽,還需陽光、水份及養份,持續、細心的呵護,新芽才得以成長、茁壯。

▲校園清流

慈濟與我的孩子們

◎尤振卿

慈濟!慈濟!

您--
像座燈塔,
挺身昂首,
注視著無涯的邊際;

您--
以一道清流,
不厭不倦的愛心,
照亮了迷航的孤舟,
從無助、黑暗的航途,
施予渴望者以指針,

駛向那--
幸福的彼岸;

步行在--
清朗芬芳的路上。

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我投入了慈濟工作,而且投入得那麼深遠;也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我竟以慈濟人自許,以慈濟人為傲!

發現沙莫甘泉

我只記得,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一位黃先生送給我一本慈濟月刊,我的同修如獲至寶,想必是此顆愛的種子,已不經意中落入我們的心田。爾後劉金菊師姊送給我們一本「靜思語」,加上潘蓮花師姊的引導,我的茅塞頓開--這不就是當今社會缺愛症的良方嗎?它是一股無污染的愛,是一股清流,它能淨化人心、啟發人性;它更是人生的重心,是沙漠的泉源!

有人說,現在的社會是個冷漠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代溝越來越深,倫理道德已蕩然無存;長此以往,這個社會將不堪設想。好在慈濟精神適時出現,它是一中流砥柱;我們為人師表的,為國家培育人才是我們的責任,雖然不見得個個都出類拔萃;但如果我們能趁早將此股清流從孩提時代開始灌輸,對扭轉頹廢的社會風氣,將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助力。

上人說:「聽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行經」,我們應該起而行,於是我擬訂了「自我修養」與「關心別人」兩項教學重點。

與生活倫理相結合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我在整個推行過程中,花在「準備」工作上的時間,可說是最多了,這部分我分兩方面進行:

一、以靜思語做教材:我整整花了整個暑假把上人的「靜思語」配合生活與倫理德目,重新加以編排。如勤學週即配合靜思語的「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禮節週即配合「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步,在人生道中就會活得很快樂」、「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誠意謙虛的態度,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等等,以備教學需要。

二、設立有利的教學環境:推行慈濟往下扎根工作最怕的是學校主管的反對、家長的反彈,於是我購買了好幾套「渡」的錄音帶,一套送給校長,一套在同仁中流傳;在家長方面畫分三區,每一區送一套流傳。在同仁中我聽到的是:「尤老師,『渡』太感動人了,我聽了三次,跟著哭了三次。」家長方面反應亦然。我暗自高興,因為他們的眼淚是我推行的助力啊!

學生勇於認錯改過

至於實施方面,我兵分四路進行:

(一)讓學生瞭解慈濟:在這方面我得到潘蓮花師姊的鼎力協助,因為她在去年帶領了幾位師兄師姊蒞校參加六丙的畢業同樂會,留給他們深刻的印像。從這些照片中、從慈濟道侶中,我們適時的加以介紹,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慈濟?慈濟到底在做些什麼?很奇怪的是,最先學生們只知道「慈濟就是師姑,師姑就是慈濟」他們把慈濟與師姑們畫成等號。我真佩服上人調教的這些師兄師姊們在學生心中建立了良好形象。

(二)以愛心教導:我在每天生活與倫理時間中,講解與該週德目有關之靜思語,下午的作業指導時間,由學生自我反省,現身說法。這一節課可以說是最輕鬆了,競相上台,看到他們天真的臉頰上毫無保留的自我反省,一天的疲勞,會在他們的現身說法中化為烏有!

為了能讓學生勇於認錯、勇於改過,在作文課時,我出的題目是:「媽!對不起」,或「臉紅時」

等等;在教導他們如何判斷是非時,我的題目是「真教人臉紅」,在其天真無邪的筆下,有時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像這些小朋友們給上人的三本創作--「一件秘密的事」、「師公!謝謝您!」、「師公!我做到了吔!」即是。

(三)把靜思語生動化:從靜思語的靜態解說進而成動態的演出。上學期輪到本班主持週會時,學生竟然把「輕聲細語」自編自導自演的上台表演,演出相當成功,該週整排南棟大樓到處可見「輕聲細語」標語,同時上課也比平時安靜多了。

(四)把慈濟帶入生活中:三月十五日得到潘蓮花師姊的協助,帶學生一起去訪查貧戶,工作雖然累了些,但看到他們的「訪查貧戶記」,不得不佩服這些孩子眼力的敏銳、見解的正確。我認為這項工作相當有意義,家長們也極為贊同,因為這樣不只可激起其慈悲心,更可讓學生知道惜福,只不過辛苦了師兄師姊們,又讓他們破費,至今於心難安。

去年我可說是摸索期,今年我雖有計畫的推行,但掛一漏萬的地方在所難免,於是每一週後,我當即自我反省,在教法上自我調適;在活動上像訪查貧戶、救濟發放等,應多帶領學生參加,讓學生感到自己是慈濟的一員,同享助人的快樂。

心血沒有白流

上人曾說:「慈濟是做出來的,實際而為,才可看到大地毫光。」又說:「盡多少本分,可得多少本事。」推行慈濟往下扎根的工作,的確是件不簡單的工作,推行之初不敢奢望有所得,我只抱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以「多做多得,少做多失」惕勵自己,近一年的工作上,竟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果出來--

一、「慈濟撲滿」捐了二張病床:在推行上我較重視品德陶冶,並不刻意要學生捐款,因為在家長對慈濟還沒深入瞭解前,千萬別讓家長誤會慈濟,破壞了慈濟清流的形象。然而近一年來,慈濟撲滿竟有如此多的硬幣,已可窺見家長對我們的認同。

二、以身為慈濟人為榮:現在只要有不守規矩的學生,就會聽到:「你再這樣,就建議老師開除你的慈濟資格。」奇哉!這句話竟然比處分他還有效果,做錯了事,會向老師、同學懺悔,會打電話跟師姑懺悔,他們深怕離開這麼美的大家庭。

三、懂得關心別人:年前小犬車禍住院,由於心情煩燥不安,下課時間,我時常望著操場發呆。第二天,竟然在我桌上看到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老師!師公說,凡事不要煩心、操心」想不到這些小精靈會以上人的話來安慰我。午餐時間分配菜肴(本校供應營養午餐),他們懂得互讓,一改以往和他班小朋友一樣「搶菜」,他們秉持的是:後面還有人沒吃。同學病了、老師病了、師姑病了,他們會去探望,會去信慰問,他們懂得關心別人。看到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以當慈濟人為傲。

以往耽心的家長反彈、學校的反對,竟是多餘的,今後我將更加努力影響別的班級,從「獨善其身」而「兼善天下」,讓慈濟的芳馨,溫暖整個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