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心中有愛

◎證嚴上人

人,是離不開「宗教」的。「宗」--是人生的宗旨。「教」--即是社會教育。

基督教、天主教,是教育人類博愛的精神,提倡社會人群彼此服務、互信互助互愛……。

佛教也是一樣,以慈悲為教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雖然對方與我們無親無故,但是我們要給予人家歡喜快樂,盡力為他人拔除痛苦。

總之,為人類而「博愛」,為眾生而「慈悲」,都是教育啊!

一般人雖不一定信仰「有形式」的宗教,但是既然生而為人,就應有人生宗旨、社會教育,方能成為美好的人生,使家庭和睦、社會繁榮,而國家也會富強安康。不論有形式或無形式的信仰,唯一共同融合的精神就是--心中有愛。

「心中有愛」是全人類的宗旨與教育。大家要將愛心啟發出來,如清淨蓮花綻放芬芳,像春風流水輕柔潔淨;且讓我們共同付出力量,淨化人間,實踐這份大愛。

▲社論

真空與妙有

「金剛經」是禪宗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熟讀「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金剛經」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環繞在「破我執、滅我相」上,強調的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既然是「破執」,當然是破「執有」,也破「執空」。執有是虛妄;執空是斷滅空。為破執有,「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但又怕大家因此而執空,所以又說:「善男子,善女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也就是菩薩「應無所住」,可是也要「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至高無上正知正見正覺的意思。唯有「至高無上正知正見正覺」的心,我們才能不執有、不執空,才能了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道理。

「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無實」就是「真空」,「無虛」就是「妙有」,知道了「真空妙有」的真諦,才能洞澈「此法無實無虛」的真義。

最近證嚴上人一再強調:「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以此說明「真空妙有」,詮釋「此法無實無虛」,再恰當不過了。

任何一個人,對自己確實沒有「所有權」,因為「人生無常」,生死之事,自己很難作主,即使尊貴如帝王,也不能永保平安無事,永保長生不老。有是因緣聚,滅是因緣散,緣起緣滅,自己又何曾有,何曾無呢?了解這個道理,了解「人生沒有所有權」的道理,就是了悟「真空」;了悟「真空」,才不會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著相,人生必然輕安自在。

雖然「人沒有所有權」,但「人都有使用權」,體驗「人有使用權」的精義,才能知曉「妙有」的妙理。

「空」是「真」的;「有」是「妙」的。「有」如果不能發揮「妙」用,與無何異?人生如果不能發揮人生的「妙」用,那就如同行屍走肉,那裡是「有」的人生。「人生難得今已得」,這短暫而難得的人生,我們難以永遠「擁有」它,但我們可以作主「使用」它,而且必須適當而妥切的使用它,人生才能發揮「妙用」,這樣的「有」,才是「妙」的。像「植物人」無法發揮人的「使用權」,這就大大不妙了,這就不成為人了,所以才叫「植物」人。

其實,體悟「真空」,了解「人沒有所有權」的道理,才會不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才能具有「無私無我」的出世精神。而體悟「妙有」,了解「人只有使用權」的道理,才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才能以「勇猛精進」的態度從事入世的工作。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工作,就是慈濟人的文化,這就是「真空妙有」的真諦;用心體會證嚴上人的妙喻,對力行菩薩道或許會更有幫助吧!

▲甘露清涼

人有二十難--見性學道難(十七)

◎證嚴上人

佛陀常常教育我們--學道要以誠以實來學,但許多人卻茫茫然,無法真正了解什麼是道,所以佛陀說:「見性學道難」;真正為了徹底明心見性而學道的人,的確很難得。

懈怠懵懂妄失初心

一般人剛開始發心修行時,總是很有自信,甚至追求道理也很熱誠,但是人多有懈怠心和懵懂性。「懈怠」就是不勤精進,不能抱持「修行如初」的心;如果能經常抱著當初決定要修行的那一念心--初發心追求佛法和捨身入道的決心,則學佛就不難了。但這對凡夫而言,卻很難做到,所以佛陀說:「見性學道難」。

另外一項難的原因是眾生的「懵懂性」。眾生都有清靜善良天真的本性,這是人人都具有的慧性,可是我們常會把它疏忽了,捨棄它而向外追求,因此迷失自我,浪費時日,這就是懵懵懂懂的人生。

佛性本具不假外求

春秋戰國時代群雄並起,據地稱王、封疆稱國。當時有一位燕國的童子,聽說趙國人走路的步法很好看,因為趙國有很多戲劇文化的學習者,那燕國的童子很希望學習他們走路的樣子。大家都知道,傳統戲劇藝人,在舞台上走路和平常人不同,每一步都有戲劇的步調和藝術的含義。於是這位燕國童子就到趙國去學了幾年的步法。結果非但學不好,甚至忘了自己原來走路的方式,到後來只好用爬的,爬回燕國去。

這雖是一則很荒謬的故事,但是很多人卻都像那燕國童子一般,將本具的真如佛性迷失了。我們自然走路的步法,就像是本具的佛性;人從初生下來,只要是健康的孩子,邊爬邊學,從嬰孩而至童年,走路是一件很自然的本能。但是那位燕國的童子卻偏偏捨棄自己原來的步調,去學戲子的步伐,結果學不成,反而連原本的功能也失去了。學佛者想求真如佛性,為何不向原有的本性去探求呢?

返璞歸真守清靜本性

有一次,慈濟護專辦懇親園遊會,學生、家屬及懿德母姐們,大家集合在操場上,由學生發號司令,家長和懿德媽媽、爸爸們則聽候號令,大家一起遊戲,連校長夫婦也參加了。學生是那麼的天真,當需要幾條領帶時,就不分是校長的或是家長的,統統拿來運用;也不分是否認識,大家都玩在一起。要幾根頭髮,也很高興地把頭伸出去,要長、要短任君選擇。還有拿鞋帶、腰帶當道具的,也一樣不分認識與否,只要有就拿來,就連校長的鞋子也被借走了。

「二人三腳」的遊戲--不分身分高低,不論年齡老幼,大家玩在一起。奔跑時,跌倒了再爬起來,不計較輸贏,一切都由學生判定,只要博取眾人的笑聲,玩得高興,也就達到遊戲的目的。

人生亦然,每一個人若能守住這份天真,人與人之間不要有任何計較,不管輸贏,只要盡了自己的本分就好。在人生道上,千萬不要迷失自己,不管老少本性都是相同的;我們學佛首先要返璞歸真,瞭解自己的本性。

時時把握當下一念

一般人常常容易迷失了自己的心念,比如,現在說了一句慷慨話,等一下可能就要後悔;也許因昨天的行為或人事上的疏忽,今天就感到懊惱。凡夫的人生,常會因往事而後悔,就是因為當下的那一念沒有掌握好,沒有徹底瞭解自己。

人生要「認真」,掌握現前的心念,但是人們常迷失心念,懵懂地度日。因疏於待人處世之道,而引來許多煩惱,過了之後,又開始後悔過去的事,當下的心念又在憂惱中空過了。

我常談起--「我們要常常守住當下現前的那一念」。因此,每當有人問我:「您這一生有什麼計畫?」我都會說:「我有一個遠大的目標,不過卻是時時把握住現前的每一秒。」因為現前的一念若能能守住,就不會做錯事、講錯話,也不會懈怠懵懂了。

所以佛陀說:「見性學道難」--因為人經常會迷失「現前」的這一念;事實上學道不難,因為無法守住當下的心念,才會變易為難。若能守住現前的一念心,徹底了解自己的本性,那就很容易了。

就像那燕國童子一樣,本來會走路,卻偏偏去學戲子的步伐而把自己原本走路的方法忘記了;人生常常都會如此,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守護現前這一刻的心念。

學佛要體會佛心

大地眾生都有其功能本性,一大清早我們聽聽大地之音--有鳥叫、雞啼、蟲鳴……,雞有司晨的功能,鳥兒在芳香的草木間飛躍清啼,這都是眾生的本能與本性。

其實人也有原本的功能與本性。寺院的僧眾們每天早上起得這麼早,不論是虔誠的誦念經典也好,拜佛如儀也好,無非都有一個心念--學佛。為了學佛而縮短了睡眠的時間,清晨三、四點天未亮就起床,這就是精進追求真理的一念心所使然。

但是雖有這一念心,卻不知是否能夠徹底見性?我們平時念佛,是否已經真正體會到佛的本性?是否能反觀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及說話的習氣?對於這些原來的習氣,我們又瞭解多少?去除了多少?多數人對自己都無法徹底瞭解,又如何能夠瞭解佛的本性?

我們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句話說起來很流暢、很順口,其實我們在這簡單易懂的道理上,卻無法完全體會其內涵。我們所知道的平等、天真、自由的本性,只是文字名相上的解說而已,極少有人能瞭解到真我的心和佛心很接近,於是眾生與佛相離益遠。因為很多人不能發揮人身的功能,只是空有人形而已,若人能發揮其身體的良能,即與佛心相近。

以法雨甘露洗滌人心

雞會啼、狗會叫,但牠們都無法體會真理的存在,因為畜生道的境界暗鈍愚癡,雖然牠們也有天真的本性,卻沒有被啟發和接近真

理的因緣,所以牠們離佛的境界非常遙遠。而人類領悟力較強,周圍的環境無不是讓我們體會、學習、和及時反省的因緣境界,所以人具有接近佛性的最佳機緣。

可惜很多人卻讓機會白白流失,放棄領悟本性的機緣,反而學習了無實虛幻的玄理。例如,偏向追求神通、追求感應……,這並非學佛的本意和目的。

心不停留在前念後念中

學佛,就是要把佛法活用,如甘露般洗滌我們的身心,洗去無明和污染心,把我們平時疏忽的功能再修練,進而發揮淨愛的功能於日常生活中,這就是真正學佛的目的。如果只求神通、求感應,這都是錯誤的觀念。

我們所要求的是現前此刻的心念不要散失,不後悔方才的那一念心。若能如此學習佛法,才能定心;如果我們常常後悔昨天的錯誤、或剛才講錯的話、做錯的事,心老是停留在這前念後念中,那我們就無法專注於現前此時的人與事物了。現前的心已不能專,而想求他心通,即易入邪道,那就離佛道愈來愈遠了!我們自己的心無法「通」,如何能通他人的心呢?

正確的學佛,要面對現實--現前的人生。我們要常常反觀自己有多少功能?是否都已付出?

蟾蜍放棄本能,亡命蛇口

我曾講過一個小故事--

某一間古寺之前有一個水池,水池裡住了很多蟾蜍,蟾蜍們忽而跳入水池,忽而跳上池塘邊;而寺裡常有修行人跑香念佛,拿著念珠踏著方步,蟾蜍群跳到池塘邊,看到身穿海青的修行人,踏著莊嚴的腳步,嘴裡念著響亮的佛號,牠們心裡很羨慕;其中有一隻,當人家在大殿開始拜佛時,牠就跳到大殿門外非常虔誠的祈禱,希望佛陀能賜給牠兩足站立的能力,像人類一樣以雙腳走路。

因為牠很虔誠,所以感動了一位天神,圓滿了牠的心願。因為所有的蟾蜍都必須四腳跳躍而行,只有牠能兩足站立而行,所以牠覺得很高興、也很驕傲。

有一天,草地上忽然來了一條蛇,很多蟾蜍看到兇惡的大蛇,就趕緊跳到水池裡躲起來,那隻兩足立行的蟾蜍心裡也很慌張害怕,但是兩足走路總比不上四足跳躍快,而現在的牠已經失去了四足跳躍的功能,最後被蛇追到了且一口咬住。當牠痛苦地掙扎時,心裡非常後悔,牠想:「我何苦放棄原本具有的功能?只為了追求兩足立行,竟落得亡命於蛇口,後悔莫及!」

這雖是個童話故事,但也可以做為我們最好的警惕。學佛就是要恢復原本的功能本性;若是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卻不擇手段去追求,終究會失敗的。有些人到寺院去說要學道,卻迷於追求神通,因而常會走火入魔,不但亂了精神且斷了慧命,這樣就太可惜了!

守住慧命,學道不難

希望大家都能透徹瞭解我們的本性功能,若無法真正了悟,即使想學道也很難領悟真理,所以佛陀說:「見性學道難」。其實純淨的真如慧性和自己最近,然而人們卻往往捨近求遠。就如人的眼睛能看清別人,卻看不見自己的頭臉,這就是因為離我們自己最近,反而看不到或被疏忽了。

同樣的,學佛無非要我們從最近的地方做起,而最貼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發揮自己的功能;切莫捨近求遠啊!

▲慈濟訊息

行的供養最殊勝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一年六月廿一日
農曆八十一年五月廿一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非常高興每個月能在慈濟大家庭裡共聚一堂,同結歡喜法緣,同時齊為這個月的壽星祝福。剛剛我把智慧之光--蠟燭傳給壽星,而大家也一起唱念「祝福你,無量壽」來祝福他們,每個人的「心」和「口」都滿溢歡喜的氣氛。

彼此祝福,人人有福

今天的壽星有很多老菩薩、小菩薩,也有很多年輕人,每個人來到這裏,都具足了同等的愛心,足證慈濟的人生之愛是平等的。

每一個人的身體,都同樣來自父母所生,而有一種人,特別值得我們為他祝福,那就是抱著人生的使命感,為人生服務的人--慈濟世界裏每個人都有這分心,人人互相照顧、彼此關懷,所以我們互相祝福;而對具足愛心的人,我門亦衷心祝福。

慈濟的會員經由委員的介紹,也由會員之間彼此的了解,因而認識慈濟、參與慈濟,今天才會搭乘慈濟列車來花蓮,尤其南部地區的會員搭乘遊覽車來,大家辛苦的跋山涉水而來為的是什麼呢?是為了慈濟的志業。這就是好人,也是好心啊!

今天我們祝福別人,下個月換別人祝福我們,其實我們都是互相在為每個家庭中的每個人祝福--因為慈濟是個大家庭。有句話說:人多氣就旺,在慈濟大家庭中有這麼多人,人人互相祝福,相信人人都有福。

我們跟福人在一起,我們也就是福人啊!諸位,我非常感激你們這麼愛慈濟,每個月大家都不辭路途遙遠,也不怕天氣炎熱的回到花蓮來,這是表示你們對慈濟的愛,更帶給我精神上的鼓勵,使我非常有信心。所以在祝福今天的壽星無量壽的同時,也希望大家一起來聽聽委員們的現身說法,探討慈濟精神,看看慈濟如何為淨化人間、美化人生付出一分心力,也了解一些人他們是如何改變錯誤的人生,如何走入慈濟世界。希望你們在聽了這些人的心聲之後,也能借取他們的經驗。

眾生歡喜我即歡喜

現在的社會問題很多,今天是我第一次聽到「三角習題」這個名詞。曾老師的三角習題是很好的人生教育--大多數的人都把「我」看的很大,只要「我」說好的,周遭的人也一定要認同,這是一般人的習氣。曾老師在過去還沒了解慈濟前,她的心中也是「我」最大。其實人的心,只有這麼一丁點兒大,以前她把心撐得太大了,所以差點就離婚了。

聽說現在很多人結婚前就談好條件--必須自組小家庭,不與公婆住在一起。如同曾老師,她大學畢業,也是為人師表,但她還是自認為「我」是最大的--「我」要這樣,你們每個人都要聽我的。所以她過得很痛苦。還好她遇到了慈濟人,也加入慈濟的行列,在面臨婚姻破碎時,降伏我慢,及時挽回了婚姻,同時圓滿了家庭。

女人一旦嫁人,就必須負起責任。上有公婆,必須孝順公婆、感恩公婆,因為你既然愛你的先生,必須感謝有了公婆才有先生啊!先生的才幹,也是公婆教養出來的,所以在愛先生的同時,更必須愛公公婆婆,感恩他們。

我們不要事事把自己看得最重要,應該換一個角度,做到:只要他人好,我們就歡喜。先生高興,我們也要隨著歡喜;婆婆歡喜,我們也要隨著歡喜;如此就能對婆婆起恭敬心,與先生相敬如賓,也才能教育好家庭中的子女。

世間沒有難事,只怕你不肯去做;人也不怕犯錯,只怕不知悔改。慈濟希望能淨化人心、美化人生,我們如果能為淨化人心、美化人生付出一分心力,相信我們都是幸福的人。

善改習氣,是大丈夫

陳先生,有一對很可愛的小菩薩,這對孩子目前唸小學,每次我去台北,他們都會來看我,或是當我要回花蓮時,他們就到車站送我。是一對很可愛的姊弟。

上次我去台北,他們全家人都來看我,二個小菩薩還各寫了一封信給我。我說:「你們來看我,為什麼還要另外寫信呢?你們二人各寫一封信,我要看到什麼時候啊!乾脆唸給我聽就好了。」

姊姊向我說:「師公,您拿回去看嘛!」我說:「不,你現在在這裏唸給我聽。」她很為難的說:「好嗎?」我說:「很好啊!」她不得己之下,只好唸了。原來這封信是向我告狀,說他爸爸「抽菸抽得太多了,所以每次想要來看你,他都覺得無顏見你。」她說希望藉師公的力量,能夠改掉爸爸抽菸的習慣,「這樣對爸爸的身體才有好處啊!」

這件事情是發生在六月五日那天,隔天我在板橋體育館演講的時候,就將這件事情全盤講了出來;當演講結束我坐上車時,有人告訴我:「師父,今晚陳先生有來耶!他聽到你說:『菸和酒如果戒不掉,那是失敗者的行為,一個人應該要立志改掉壞習氣,實踐好行為』這句話,他說他真的恨不得地上有洞可以鑽進去。」

也許那晚我這番話給了他當頭棒喝,所以今天他對大家說,自從六月六日到現在,他連一根菸也沒抽。我聽了好高興啊!

三供養中,行供養最勝

佛教有所謂的「三供養」。第一種供養是「利供養」,也就是物質的供養。如同慈濟要蓋醫院、建學校,大家匯集點點滴滴的力量同來護持,這是利供養的一種。

另外一項是「敬供養」,假如捐錢做好事只是為了求自己的功德,對三寶沒有恭敬心,這種布施並不圓滿;如果能心存敬重,不管捐多少錢,恭敬心本身即是一種功德。

而功德最大、最令人歡喜的,就是「行的供養」--有些人過去有錯誤的人生,今天卻能夠徹底改過自新,以實際的行動呈現在大眾的面前,這是至高無上的「行供養」。所以,剛才聽到陳先生說他戒菸成功,我很高興,我也希望諸位能向他看齊。

現在的社會意識抬頭,每個人的知識也都大幅提高。前些日子,一位從美國回來的教授告訴我,他說台灣人實在很可憐,美國人非常聰明,他們的高層社會人士幾乎都不抽菸,但卻一直製造香菸,把香菸外銷給知識水準較低的國家。所以,說來實在很悲哀,抽菸的人表示知識水準不夠啊!

常常有一些人說:我是寫文章的人,如果不抽菸靈感不來。其實,最主要是要看我們是不是肯下志氣和決心,只要有決心,相信一定能克服困難,把菸戒掉。更何況現在的社會,也一直在提倡禁菸活動啊!

樂生療養院是人間淨土

剛剛我們也看到了樂生療養院的林葉老菩薩,一般人都以為痲瘋病人很可怕,所以對樂生療養院心存畏懼。其實,在我心目中,那是一個最清淨的地方,住在裏面的病人,每一位都是我最敬重的人。因為他們的智慧都很超然,心也很清淨,所以我說那是一個「超越天堂的地方」--超越天堂的地方是那裏呢?就是淨土。他們心中無慾,他們很安分守己,用修行人的心態去追求佛法,所以他們的智慧和看法,比一般人更超然。

他們因病而吃盡了苦頭,但卻能甘之如飴,每

個人都能苦來樂受,所以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雖然我無法時常去看他們,但是我無時無刻不是在關心著他們,也時常以他們的精神毅力,做為我的模範。

有很多人都很愛惜自己的雙手,認為要把手保養得很漂亮。其實我的這雙手也曾種過田、上過山、砍過柴、煮過飯,因為在道場叢林中,我也是和別人一樣的勞作,做到我的雙手生繭;看著這雙手,我覺得很有成就。

有些人的手保養的白白的,指甲修得尖尖、擦得紅紅的,雖然表面上看來很漂亮,卻是一雙無用途的手--真正美麗的手,是能發揮功能和良能的手;所以林葉老菩薩的雙手,雖然手指頭都沒了,但卻能不求回報的付出,幫別人帶大了十八個孩子,甚至她沒學過裁縫,卻能很惜福的把大件衣服改為小件的,真是雙手萬能。諸位!她能,為什麼我們不能呢?

希望諸位今天看到她、聽了她的話,千萬不要再執著於手指必須修得尖尖的、保養得白白的,希望你們能把指甲剪短,做我們該做的事情,如此這雙手,才是真正在人間有作用的手。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如果不把握時間好好使用身體的功能,那是白來人間一趟了;所以我們必須好好發揮使用權。

眾生樂見的快樂志工

陳黃金色師姊,去年當人家問她幾歲時,她都說:「沒多少啦!祇有十七歲而已」;今年如果有人問她幾歲,我可以代她回答:是二十七歲,你們知道她到底幾歲嗎?去年七十一歲,今年七十二歲啊!

她很活潑,這次她回來當四天的志工,把志工的功能發揮得很好;前天早上她在精舍發表志工心得時,讓大家哄堂大笑,人人都聽得很歡喜。

她說有一個個案,是一位年輕人受傷,忍不住痛,每天哀叫不停,醫護人員請他不要叫,他還是叫個不停,整個醫院都聽得到他的叫聲。那天她和她的孫子回到醫院當志工,她推著一張病床,她孫子正好推著那個受傷的年輕人,兩個人在樓梯口碰面了,孫子看到她時叫聲「阿媽」,沒想到從樓下哀叫到樓上的那位年輕人,突然停止了叫聲。連醫師和護士都止不住他的叫聲的年輕人,一聽到連「阿媽」都來當志工,就感到不好意思,再也叫不出來了!

乘這個機會,她就和年輕人聊起來了,她告訴他做志工的種種事情,如何輔導別人。也因此那個年輕人此後終於安靜下來,化苦臉為笑容,每一天看起來都過得很快樂、痛得很甘願。這也就是說,志工對病人心理復建的功能很大。

甚至她在復健室,面對一位不合作的女病人時,她也能以智慧和幽默,讓這位女病人願意配合做復健工作。像這樣一位病患心靈上的「復健師」,可能只有在慈濟醫院才找得到。

還有一位十八歲的青年,發生車禍必須復健,媽媽一直陪在身邊照顧他,這位年輕人剛開始的復健工作,必須練習用手指的力量去捏一張紙,但不管媽媽怎麼勸他,他都不肯動手。老師姊看了,對這位憂心的媽媽說:「來,交給我!」然後她開始和這個年輕人聊起來,軟硬兼施,結果這個孩子乖乖的做了--母子和老師姊三人,一起玩捏紙的遊戲,做得皆大歡喜,那個孩子也因此對自己重新燃起信心。

生命會老,慧命不凋

她的表現,真令人看不出已經七十二歲了,所以我說,她才二十七歲而已。諸位,每個人都會老,功能也會慢慢消失,而佛法講求慧命,智慧的生命是永遠都不老的,它的功能也永遠不會消失。所以,為人群付出的人,愈付出會愈年輕,他們的人生慧命愈發揮就會愈增長。

希望大家對人生要抱著樂觀的態度,也要及時把握,千萬不要讓生命空過。人生沒有「所有權」,不管住多好的房子、穿多好的衣服,坐多好的車子……這些都只是借我們用用而已,要緊的是我們的「使用權」,如果能不斷的使用身體功能,就能累積福德因緣。所以我們應該要及時,也要積極的推動人生的功能。

慈濟四大志業是結合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發揮善念,把力量推動出來,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樣,相信社會一定會很和祥。

時間無情,卻最公平

感謝慈濟委員和慈誠隊員,由於他們的專心投入,我們才有機會和因緣在這裏共聚一堂,我們也才有這個美好的大家庭,人人歡喜、彼此敬重,互相結這個善緣。

時間過得很快,儘管我還有很多話、很多感人的事要告訴大家,但時間卻很無情的過去--雖說時間無情,可是它也是最公正的,不管你多有權勢,一天只給你二十四小時,不管你多能幹,也只是那麼一些時間而已。

總而言之,我們處在公平的時間下,必須人人分秒必爭,如果能分秒必爭,人生的成就一定不可限量。所以,一切的功德由己做,一切的業力也是自己去累積,請諸位多多利用人生的使用權。在此我們以最虔誠的心來祝福諸位,祝福大家福慧雙修、人人快樂。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創造有情的人間淨土

◎靜淇

「環保即是生活」是上證下嚴上人在各種大小場合的開示中,一再強調的重點;簡短的六個字,道盡了環保教育必須從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做起。

「做好環保,留給後代子孫一片淨土」、「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相信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口號,也是到處都看得到的標語。社會上天天都有人聲嘶力竭的呼籲,但我們的周遭環境,卻依然髒亂如故,濫墾、盜伐仍然層出不窮!為什麼呢?只因為大家欠缺了公德心,少了一個「行」字。

上週日難得休閒在家,正想輕鬆的與家人吃中飯,突然巷口傳來陣陣的叫罵聲,仔細一聽,原來是林太太和王太太為了垃圾吵起來了。

由於所住的社區,清潔車是每天中午十二時半收垃圾,為了維護社區的整潔美觀,長久以來,大家都有默契,在十二點以後,才把垃圾拿到門口。

那天因為林太太有事要出門,提前將垃圾袋拿出去,沒想到被野狗咬開,將垃圾散滿了緊鄰的王太太家門口,雙方一言不合,竟然罔顧敦親睦鄰的原則而吵了起來,多遺憾啊!

事實上,同樣的問題和爭吵,幾乎天天都會發生,因為人的通病,就是只為自己的方便著想。

相信大家也都一定有過經驗,進到公共場所的洗手間,迎面而來的是既髒且臭、穢紙丟了滿地的景象,為什麼會這樣呢?只因為--「這不是我家的」。

今天我們的環境之所以會如此的髒亂,就是源自欠缺公德心和整體觀念所致,為了一己之私,大家拼命把自家的垃圾往外扔,把自家的垃圾袋放到別人家的大門口,卻不願垃圾掩埋場設在我家附近;為了貪圖利益,可以罔顧山林之美,可以忽視水土保持,而濫墾濫砍,致使青山白了頭,綠水流了淚。

記得有位日本友人,曾告訴我說,在日本某些郊區車站的洗手間,隨時都能保持乾淨清爽。是政府僱請專人打掃嗎?不是,是當地居民主動負責清洗,因為他們愛國家、愛自己的鄉里,更重視榮譽。

他們能,相信我們一定也能!只要能把環保的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從每個人自身做起,進一步發揮公德心,把整個社會當成是我們自己的家來打掃、愛護,相信締造乾淨的生活環境、有情的人間淨土,將不是夢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