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不流淚的蠟燭

◎證嚴上人

一支蠟燭如果沒有「心」,就不能燃燒;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點燃了的蠟燭會有淚,但總比沒有燃燒的好。

一個人如果沒有「心」,就沒有愛;即使有愛心,也要付出才有意義。已付出的愛心或許沒有報酬,但卻能得到清淨的喜樂。

靜思精舍有一種--不流淚的蠟燭。

在燭光中,匯聚千千百百萬人愛心的精神,總是默默地燃燒自己,給予眾生們無言的溫暖與深切的關懷。

不流淚的蠟燭,有菩薩的「心」,是用慈母的手點亮的。外圍一層柔和忍辱衣保護著,裡面有觀世音菩薩的精神,更有慈濟人愛心的付託,散發出無量的感恩心光……。

期願人人都能像不流淚的蠟燭,讓每一點、每一滴心力,都發揮在生命的良能上,照亮更多的人!

▲社論

青青楊柳逢面迎--祝慈濟榮譽董事聯誼會圓滿成功

中國人對時間的流變相當敏銳,對人生的無常也頗多感觸。孔子站在河邊,靜觀潺潺流水,就有「逝者如斯,不捨晝夜」的感嘆,遠古先賢眼看月起日落,春去秋來,也在詩經上寫下「瞻彼日月,悠悠我思」的嘆息。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意思是說:以前我離開的時候,還是青青楊柳,隨風迎人;現在我回來,卻已白雪紛飛,草木皆黃了。「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面對這樣的情境,誰不感傷?眼看這樣的無常,誰不惆悵?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夜聞秋風乍起,淅瀝蕭颯,就有感而發,撰寫了「秋聲賦」,對秋風的驟至,人生的無常,做了很多情緒上的抒發。

其實,日月運轉,四季推移,千古不變。歐陽修對秋聲做了那麼多的嗟嘆,遠不如他的書童所說的:「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來得淡然與自適。

文天祥的正氣歌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間不停流逝,人生真的無常,所以證嚴上人才不厭其煩的告訴我們要把握現在,不要棧戀過去,也不應妄想未來,要有「留取丹心照蒼生」的宏願與作為。

慈濟榮譽董事的成就,在各行各業中,都是出類拔萃的。他們不僅在事業與工作上敬業有成;對人性尊嚴與生命價值,也相當敬重。他們長年累月無所求的奉獻與付出,把人性的善良與光輝,發揚得淋漓盡致。這樣的人生,那裡會在意四季的變化與時間的流轉?

慈濟榮董們所播下的慈濟種子,現在已結實盈筐,在收穫的季節與喜悅的日子裡,榮董們開始驗收豐碩的果實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胡適之先生說過:「要怎麼收穫,先那樣栽。」如果慈濟辛勤耕耘所獲的果實是碩大美甜的,那麼所有的榮董、慈濟委員、慈誠隊等慈濟人,都功不可沒。

今年的慈濟榮譽董事聯誼會,訂十月卅一日在台中舉行,除了在新建的慈濟台中分會舉辦成果展外,還要在聯誼會的大會上,由證嚴上人親頒榮董聘書給新任榮譽董事,這不僅是慈濟的一大盛事,也是社會的一大盛事。慈濟委員與慈濟榮譽董事,都是好人中的好人,新任榮譽董事的產生,就表示我們社會不乏好人中的好人,也顯示我們的社會仍然光明在望。

對社會不正常的一面,不要嘆氣;對道德的淪喪,也不要灰心。秋風雖然蕭颯,但慈濟依然楊柳青青,榮董們與所有慈濟人依然和風煦日,所以我們還是要強調:「星月皎潔,明河在天」,秋風的淅瀝聲,充其量只在樹間而已。

這是一場非常殊勝的聚會,可預見的,這場盛會,也將會獲得一次非常殊勝的成就。慈濟榮董深具無比的智慧與雄厚的潛力,把智慧與潛力充分開發,就可以讓我們的社會充滿善的循環,讓善的循環光耀我們的社會。我們預祝聯誼會圓滿成功,也預祝此次會議成就非凡。

▲甘露清涼

人有二十難--善解方便難(二十)

◎證嚴上人

我們想學佛,就應追求明心見性。雖然要明心見性並不簡單,但是,若懂得把佛法帶入日常生活中,則舉手投足莫不是見性妙法。見性的過程,不可缺少「善解方便」,若無善解方便,就無法見性明心。

善加體解生活諸法

出家僧眾每天清晨就開始拜佛禮懺,是否學佛的人都一定要四點鐘起床,在大殿唱念課誦?其實這也是一種方便法:早起可以養成好習慣。我常說;人要懂得珍惜每一秒,因為佛陀說:「人命在呼吸間」在能夠呼吸的時候,便是活著,若一口氣不來,生命也就斷了;這麼脆弱無常的生命,更應該要好好地利用它,如果懵懵懂懂得過日子,喜愛悠閒消遣時間,到處遊玩觀光,累了就呼呼大睡,於是生命便在觀光遊蕩的休閒之中虛度了。

發揮人生功能即覺醒

佛陀希望弟子們時時覺醒,何謂「覺醒」?當我們在發揮功能、為人群做應該做的事時,這就是覺醒。我們若要發揮功能的時間長一些,當然就要節省睡眠的時間,因此要早起,早起才有股清新的精神接受佛法的滋潤。如果睡到七、八點,那麼一天就少掉了三、四個鐘頭,一天總共才二十四小時,睡眠就用了八、九個鐘頭,剩下的十幾個小時要吃喝、遊玩又要休息,像這樣,真正在做事發揮人生功能的時間,剩下的有多少?所以,我們要儘量早起,清早的這一段時光最清新,最能吸收智慧,因此,每一個叢林都在禮佛早課。

見性明心宜善解

「禮佛」是否一定必要呢?禮佛有兩大益處,一種是可以活動筋骨;很多人你要他早起,他願意,要他去拜佛,他卻不肯,說:「我心尊敬便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拜佛?」他寧可去散步做運動。散步

和拜佛有何差別?散步時心較易閒散,因為結伴成群,如此一來往往東家長、西家短的講個沒完;身體是在運動,而嘴巴則不停地在造業;聽多了是非,心就會動念。如此一來,雖然身體在運動,但是心、口卻無法清靜。

我們拜佛,身體禮拜是一種運動,而口裡念佛,心則觀想要追隨佛、菩薩的精神和腳步。拜佛和早起運動的人,精神活動是不一樣的,心和口業也不同。禮佛一方面可以促進身體健康,一方面是增長智慧,加強心理健康。禮佛之時,我們眼觀佛像、口念佛號、心中體會佛理,如此就能啟發智慧。

這雖是學佛的方便法門,但由方便法也能體會真理。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沒有善加體察方便法,有時就會因此自我封閉、自我迷惑,不能善解方便。

會事啟理是方便

比如說,有一位年輕的太太,她到處跑道場,跟著法師團團轉,卻沒有照顧家庭。先生上班、孩子上學後,她也跟著出門跑寺廟去,不肯照顧家庭、整理家務。買一次米。半年後還有剩的沒煮完,先生若問她:「你怎麼不煮飯給孩子吃呢?」她就到外面買便當回來,反正有飯吃就行了。先生如果說:「孩子的襪子要天天洗呀!他們經常沒有乾淨的襪子可以穿。」她就買回來整打的襪子,讓孩子天天有得穿。到底她在忙些什麼?她忙著拜佛、赴法會;每天除了要持誦七遍的楞嚴咒,以及誦念其他的經之外,又要跑道場,跟著法師供養。她真的非常忙碌,這樣是不是精進呢?她執著於親近三寶有功德、禮佛念經會開智慧,這即是不能善解方便法。

念經拜佛是宗教的禮節儀式,誦經是為善解佛陀的教裡,瞭解人生的道路該怎麼走才不會錯,能一路直達佛的境域。所以,學佛要知道什麼是方便法。方便法的重要是在於「會事啟理」,使我們於人事中領會道理,啟發我們真淨的本性。如果不瞭解方便法,且偏執於它,就會像那位年輕太太一樣,半年前買了一次米,半年後還沒吃完;不用洗襪子,小孩卻天天有襪子穿。

善解方便一切無礙

真正的佛教徒要節儉勤快,勤儉的美德亦是佛陀教育之方便妙法,更是我們學佛的基本道理,勤儉持家且能精進於啟發良知良能,才是真正地善解方便妙法。

佛陀說:「善解方便難」,意思是說:能適當地體會方便法確實是很難。因為眾生習性多有所偏執,有的迷執於事相,有的執迷於理論,無法事理兼顧,所以不能事理圓融,不能圓融事理則易生事障、理障的困難煩惱,這都是不能「善解方便」的困「難」。如過悟得「方便」箇中之妙法者,則能諸事無難、萬事無礙了!

金剛經中有:「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我們總不能搭船渡河之後,還把船背著不放吧?學佛也是一樣,所聽的一切法和禮拜的行動,都是一種方便法--借假修真,借方便事相來會理啟真,如能知曉方便妙法,則能無難不解,通達諸法、智慧如海,和睦群眾,一切無礙了!

▲慈濟訊息

明月皎皎,愛心綿綿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一年九月十三日
農曆八十一年八月十七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很高興在中秋節過後的第二天,和大家在這裏見面,有人說八月十六日的月比八月十五日的圓,不知十七日的月,是不是又比十六日的更圓?

愛心如月光皎皎,不增不減

其實月亮是不增不減的,月球本身並沒有所謂的圓或不圓,只不過月在虛空中,由於月球地球互自運轉的關係,而在人們眼中,形成了時圓時缺的現象。

如同諸位的愛心一樣,每個人都有那分同等的愛心,不管親疏遠近,也不論男女老幼,只要是生在人間,就有那分與生俱來愛的本性。所以說,每個人愛的本性,也是不增不減啊!

有一天,一位從美國回來的神經外科教授來花蓮,和我談到人的腦細胞;他對我說,人類一出生,就具足了幾十萬億的腦細胞。

我請教他:「人長大之後,腦細胞會不會再增

加?」他說:「腦細胞並不會隨著人年齡的增加而增多,而是一出生時,就已具足了好幾十萬億;不過每人每天要死掉十萬細胞。」

我又問他:「腦細胞如果死光了怎麼辦呢?」他說:「你放心吧!即使人活到一百歲、一百二十歲,與生俱來的腦細胞還是用不完;真正用到的,還不到十分之一哪!」

良知良能的發揮,就是智慧

人生的一切思想,完全是由大腦來指揮。凡是運用腦細胞集中精神去研究,獲得足以發揮功能的專業知識,就是「知識」。

但是佛教要我們探求的是「智慧」,知識和智慧有什麼差別呢?智慧,是發自人人的自性,是由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善良本性出發;人的智慧如果不離開善良的本性,而去發揮功能,就是良知良能。

而知識是一種不斷的追求,當人們在追求到常識與取得功能之後,常會互相比較、彼此競爭,運用不當,就會亂了社會秩序。而智慧可以透徹真理,能為眾生無所求的付出,能因別人有所得而歡喜--以大地眾生之樂為樂,以大地眾生之苦為苦;這分為眾生設想的心,就是源自智慧。

大家都是慈濟人,每個人都很關心慈濟,如果問你們為什麼關心慈濟?為什麼迢迢從屏東、高雄而來?難道你們只為了拜佛而已嗎?要拜佛到處都可以拜,全省各地莊嚴的大寺廟很多,為什麼你們偏偏要到花蓮來呢?我想只有一個答案--你們愛慈濟、關心慈濟,想要多了解慈濟。

如果有人再進一步問你:「為什麼要關心慈濟呢?」「因為慈濟有大眾無私而清淨的大愛,所以我出自內心誠懇的愛它;看到有這麼多人愛它、集中力量為它做事,我就心生歡喜。」這就是無所求的布施,叫做「三輪體空」。

所謂三輪體空,指的是:「沒有我能布施的人」、「沒有他接受布施的人」、「沒有所布施的東西」。

比如有些人捐了三十萬元,就到醫院的感恩碑去找名字--一樓沒有,到二樓去找,二樓沒有到三樓……直到第十樓才找到自己的名字。為了要看自己的名字,爬了十樓,想想多辛苦啊!這都是因為有了「我施」、「他受」、「物量」的計較心。

不忍眾生苦,發起大陸賑災

今年九月初,我們又組織了六十二人的賑災團到大陸去。諸位,也許你們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在全省各地,動員了所有的慈濟人,為了大陸賑災,在街頭巷尾勸募。

慈濟是個宗教、慈善的團體,是以佛教的精神,走出一條慈善的康莊大道,佛教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不忍心眾生受災受難受苦;

而我身為佛弟子,既然受了佛陀的教育,就一定要身體力行,所以我同樣不忍心那些人受災受難受飢寒。

想到一年前的今天,我內心的感恩,還是非常深刻。當時大陸地區的水患災情非常慘重,我很感恩所有的慈濟人,不管是委員、慈誠隊,或是榮譽董事、會員,凡是愛慈濟的人,都秉持著慈濟的呼籲,不分晝夜,走出家庭,踏上街頭巷尾,有人賣玉蘭花,有人賣芋頭粿,大小老少竭盡全力,為賑災付出--每個人都只想到要如何去解決那些人的飢寒,絲毫沒有想到自己的辛苦。

我們第一次派員到大陸去勘災時,正好也是在中秋節前後,當時災區仍然積水未退,慈濟賑災評估小組要勘災,必須坐船划水前往,大家歷經了千辛萬苦。

第二次勘災的時候,積水已慢慢退了,但天氣很熱,當地的災民住在上不遮天、破爛的茅草屋中,炙熱的太陽直射屋內,瘟疫四起。那時我非常擔心,每次看到大太陽,就想:那些人要怎麼過日子呢?

當台灣在下雨時,我就想:大陸沒屋住的人,遇到下雨又要怎麼辦呢?縱使有房子住的人,上無屋頂,又怎麼能擋得住雨水呢?

反正晴天我也擔心,雨天我也煩惱。

慢慢的,秋風漸起,想到大陸地區四季分明,秋天一到,天氣就轉涼了,我趕快準備棉質衛生衣。第一梯次發放,就送了六萬多套衛生衣,每一套都是由委員們親自送到災民手上。

第三次慈濟賑災團去時,已是白雪茫茫的季節,天氣非常嚴寒,聽工作人員敘述:地上是厚厚的大雪,災民的手、臉,凍裂得傷痕累累,而腳上的膠鞋踩在泥濘的雪地上,冰寒刺骨,那種景象,令人既心酸又心痛。我們送去了三萬多件的棉被、六萬多套的棉衣褲。

第四次去的時候,慈濟為災民蓋的房子已經建好了,我們交屋給他們,請災民先搬進去住。看到災民不但有房子住,也有棉襖穿、棉被蓋,生活安定了下來,我們也感到很安慰啊!

賑災一載,寫下愛的成績單

最近一次去,是為了學校的落成、開學。我們在安徽省全椒縣為他們建了一所中學、二所小學,不只是建築物造型現代化、設備完善,連教室內的桌椅、書包、鉛筆及教師宿舍,也一應俱全。據當地的幹部說,慈濟所蓋的學校和運動場,是當地最好的建築。

我們會為災民重建學校,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得到最好的教育;要使孩子們獲得最好的教育,就必須要有好的老師。大陸地區幅員遼闊,要叫老師天天從另個城鎮跑到鄉村來教書,實在很

難,所以我們必須為他們設想住的地方,安定他們的起居,因此在建校同時,我們也蓋了教師宿舍。

贈送給小朋友的書包內,還送有「童心映月」第二冊,讓他們知道台灣有這麼多富有愛心的小朋友--他們有人打小工、有人義賣自己的長髮,來參與賑災;另有一本「盞盞心燈照神州」,也讓他們了解台灣同胞,是多麼的愛他們。

佛陀教我們要把普天之下的老者,都當成是我們的父母,所以我們也視那些老人們如父母,希望他們都能安享天年。慈濟在全椒縣總共蓋了十所敬老院,可以容納四百六十四位老人。每一間起居室有兩個房間,每個房間二張床;床和上下被,也都是我們幫他們準備的。

除了床和上下被外,我們還送他們熱水瓶、床頭櫃、長壽麵……,可以說是從外而內,所需要的日用品都準備齊全。

另一項令我高興的事,就是這次賑災團所看到一片綠油油的稻田,這些稻穗結實纍纍,你們知道嗎?那些稻子,就是我們去年所送的種子啊!

除了種子外,當時我們還送他們肥料。當地的幹部向委員們說,他們非常感謝慈濟的援助,因為歷年來土地上農作物的收成,從來沒有像這一次這麼豐收過;他們預估今年的收成較往年,將多出三成五以上。

這些都是去年大家努力付出,今年所看到的成果。而更令人安慰的是,無形的慈濟精神,已經傳播在那個地方。今年八月初,在全椒縣發生了龍捲風的災害,捲走了好多棟房屋,很多人受了嚴重災害,但當地人卻效法慈濟精神,呼籲勸募了十六萬多的人民幣,及時發揮了救濟的功能。

原來在去年,慈濟賑災團到大陸時,全椒地方有一位幹部被我們的精神感動,他向委員說:我實在很感激你們的愛,你們能付出這分愛給我們,當然我們將來更要自己照顧自己--你們能,我們也能;所以這次發生風災,他們及時發揮了同胞愛。這就是慈濟精神已經傳播到對岸,開始發揮智慧和良能;這可以說是賑災最大的收穫。

以誠正信實的精神「專款專用」

諸位,有人說:台灣也有很多人需要救濟,而慈濟卻把錢都拿到大陸去。在此我要向大家說明:慈濟大陸賑災所做的一切,都是專款專用,並不影響台灣本地的救濟,也沒有影響到慈濟四大志業的推展。

再說,我是為佛教、為眾生創辦慈濟,佛陀的愛、佛陀的慈悲,是不忍眾生苦啊!不論種族、不分國度,只要是有人遭受苦難,而我們有力量,就應該及時伸出援手。

縱使十惡不赦的罪人,他觸犯了法律,如果有了傷病,法院還是會先送他就醫治癒之後,才來定

他的罪--這是應受的還是要受,但在人倫道德上,也沒有忽視啊!尤其以佛陀的慈悲而言,我們更不應該分彼岸、此岸。

擺在我面前的,只有一分使命感--我要公公正正的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也是慈濟二十幾年來一貫秉持的「誠正信實」原則。

每個人愛心的付出,慈濟從不敢漏失點滴,或者用在沒有意義的地方,這就是「正」。我如果不公正,以後還有誰會相信慈濟呢?所以,慈濟二十幾年來所做的救濟工作,都是通過非常嚴密的作業--經過調查、開會通過後才做,如此才能獲得社會人士的信任啊!

做大陸賑災,我們也不曾離開過「誠正信實」和「專款專用」的原則。

如今稻穗已經結實纍纍了,慈濟村已很整齊的排列著,孩子們都安心的在新校舍上課,老人們也已住進了敬老院,短短的一年當中,大家點滴的愛心匯集,已有了這些成果,真令我感恩啊!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我們的愛就像種子一樣,播下了一粒種子,就會長出成串的稻穗,這些稻穗不但可以收成,也可以當種子,綿綿不斷的再繼續播種;所謂「一粒米中藏日月」,受濟者會年年月月感恩,感恩當初這粒種子。

所以說,不怕愛心少,只怕你不貢獻;只要你肯付出,那怕是一顆種子,也是無量的功德啊!

居住在台灣的人實在很有福,寶島四季如春,風調雨順;而我們的福並不是平白來的,因為曾經造福才有福可享啊!我們要感恩有造福的機會--大陸的水災,就是給我們種福的機會。

「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造福就像在耕田一樣,去年夏天大陸水災,就好比是一方耕好的田,只要我們把種子撒下去,用心灌溉,就可以收成了--災民的收穫是稻穗,我們收穫的,則是歡喜。

讓心中愛的光芒永遠明亮

希望大家把這分愛不增不減的付出,如同月亮一樣,雖然因地球運轉的關係而看起來時圓時缺,或因一時烏雲的遮蓋而暫失光芒,但月亮本身,卻是不增不減的。

有時人心會因別人的一句話而受影響,就如同月亮被烏雲遮蓋一樣;只要把心中的陰影撥開,我們的光芒,還是一樣照耀普天之下。

非常感激諸位不辭辛苦從遠途而來,在此以最虔誠的心祝福大家法喜充滿,人人平安。

阿彌陀佛!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現代法華經

◎靜淇

「在實際參與的同時,我深深體會到慈濟世界就是一部現代的法華經,尤其從慈濟委員的言談舉止中,我彷彿看到了法華經中的人、事、物,活生生的躍然紙上。」這是佛經書法家周良敦老師的肺腑之言。

今年五、六月間,慈濟功德會台中分會首開先例,舉辦了中部六縣市國中、國小學生書法比賽,計有一千八百多件作品參選;不但在中部各校園中激起了廣大的回響,尤其以「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來推廣慈濟精神,達到淨化人生的目的」的活動宗旨,更落實了證嚴上人慈濟文化向下扎根的理念。使這項別開生面的書法比賽,能在運筆的墨趣中,無聲地闡述了慈濟文化的精義。

認識周老師,是在八月初的複賽會場上,他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人如其名般的「方良敦厚」;談到他與慈濟的因緣,在他濃濃書卷味的臉上,露出了愉悅的笑容,「那要從十八年前談起了……」他說。

世居花蓮的周老師,他的母親是當初和上人胼手胝足創辦慈濟功德會的三十位菩薩之一;當時尚在初中就讀的周老師,在課餘之暇,常奉母命謄寫善心人士捐款的收據。在遠離塵囂、暮鼓晨鐘的靜思精舍環境下,不僅奠定了他的書法基礎,也讓他領悟了佛法的真諦。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對他後來發揚佛經藝術,有著不可磨滅的增上緣。

融合佛法、法相、書法三種藝術的特色,造就了周老師在書法領域的地位,這位令中外人士讚許「以佛經描繪佛像的書法家」,十二年來從書法中不斷尋求自己的天空,他更發願要將佛法的精湛和浩瀚之美,展現於筆端。

他曾花了四個月的時間,以一萬七千一百七十七字的地藏菩薩本願經,書寫成一幅長十尺、寬五尺的「地藏菩薩法相」,隨後又花了八個月的時間,以一公分見方的工筆小楷,把二百六十字的心經,書寫一百零八遍,運用這二萬八千零八十字的經文,構成長十四尺、寬六尺的「觀世音菩薩法相」。

甫於目前完成的長二十一尺、寬八尺的「釋迦牟尼法相圖」,是他花了整整一年的心血,以六萬九千二百八十四字的妙法蓮華經書寫完成的。正當他潛心書寫此經圖時,蒙他應允協辦書法比賽;就在他夜以繼日的參與中,他發現到:原來法華經的精神,就是慈濟的精神;慈濟的人物,就是法華經中的人物。

在走訪周老師的言談中,不難發現:他時時刻刻以慈濟精神,為他書法藝術的藍圖,他更發願將以七年的時間,運用三十六萬多字的涅槃經,完成「臥佛」的佛像藝術。且讓我們祝福他,並拭目以待吧!

▲慈濟訊息

佛心流泉--樹大分枝蔭更濃

◎靜暘

「千里之路,始於初步」,你我如果沒有踏出第一步,那有今日慈濟道上的「喜相逢」?人人歡歡喜喜的來奉獻自己?

由於慈濟志業需要更多的人力、財力來護持,加上委員人數亦隨之年年增加,台北地區原有的二十一組,經過這幾年蔓延滋生的結果,部分組別已超過百人以上;為了工作及聯絡上的方便,遵循上人指示,再添九組。並於九月底上人北上時,選出九位新組長負責帶領新組別,每組平均人數約四十人左右。

新組長加上新組員的新組合,在在顯出一番新氣象。看著弟子們各個緊繫鞋帶,在慈濟起跑線上整裝再出發,上人趕緊叮嚀:「是分組而不是分家,大家同是生長在如來家,共擔如來業,並沒有離開這方福田喔!」

新上任的組長深感任重而道遠,各個戰戰兢兢,如臨深淵,似履薄冰。上人舉一故事試為譬喻,以之鼓勵新組長們:有一隻小螞蟻對佛陀說:「佛啊!我恨我力量薄弱,沒有能力像您一樣轉動大地山河!」佛安慰牠說:「你不能轉動山河不要緊,你的力量雖微,也足以轉動一枝芒草啊!」莫管他人力量如何,每個人只要恪守本分,盡心盡力去做,就是發揮個己一分功能了。

榮任第三十組組長的佳穎師姐歡喜說出她的心聲:「此後,我希望我們同組師姐能以愛上人的心,愛護慈濟所有的師兄師姊,每個人都能廣結善緣。」這是禮敬諸佛哪!二十六組組長秀容師姐也說:「當任務到臨時,我會勇於承擔;若任務輪到別人身上,我願全力配合。」這就是縮小自己哩!

上人說:「慈濟的美,就美在每個人的背景、程度和學經歷都參差不齊,唯一整齊不變的是-人人都懷有一顆『愛心』,所以事事都能配合得恰到好處。」慈濟人唯有一心-以佛心為己心,也只有一志-以師志為己志;大家目標一致,腳步一致,上人一個口令,我們一個動作,在慈濟路上彼此相攜相持,試問有那一個團體的成員,從內心到外在動作是這般整齊美麗的?

世界上多我一個人不重,少我一個人不輕,我們都是宇宙的過客、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顆微塵;但如把無數個像我一樣平凡的人聚集起來,發揮自己的一分力量,就能造福社會,淨化人間。願我們每位委員師姊,以組長為傳遞訊息的橋樑,大家手攜手,肩併肩,追隨我們的大家長-上人,做個勤快的農夫,共同來耕耘慈濟這方大福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