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情--慈濟委員遊化馬來半島十日記

◎謝寶慧

為了能將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慈濟清流,根植於新馬地區,由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慈善組,聯合當地慈愛福利功德會,與台灣慈濟功德會共同舉辦的--「佛法溫暖人間」巡迴講座及參訪活動,自七月四日至十三日,展開一連串活動。

十天的行程中,應邀參加的慈濟台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多位委員,於馬來西亞的檳城、怡保、吉隆坡、麻六甲等城以及新加坡,共舉辦十場座談會,並參訪佛教寺宇、拜晤教內法師,使慈濟國際化的腳步,又大幅延伸至南方國度。

佛法溫暖馬新地區

民國七十八年,葉淑美師姊所服務的「英達股份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檳城投資設廠,她以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誠懇熱心的處事態度,獲主管賞識,榮調該地電子計算機裝配部門副理。慈濟的種子也因而隨著葉師姊橫渡南中國海,播撒在另一個亞洲國家--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土地面積三十三萬方公里,約為台灣的九倍大,是一個多種族組成的國家,包括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原住民,人口總計一千七百多萬,其中華人佔有百分之三十七(約六百萬人)。

在馬國憲法中明文規定回教為國教,因而馬來西亞人幾乎都為虔誠的回教徒,是東南亞極少見的回教國家。其中也有少數的基督徒,華人則多信仰道教、中國民間信仰和佛教;因此,佛法的推展,在此更顯其可貴之處。

葉師姊所在的檳城,位於麻六甲海峽上的檳城嶼,華人約佔百分之六十五;以葉師姊服務的工廠而言,兩千多位員工,華人即佔了半數,因而從中推廣慈濟精神理念,亦成為她在工作之外最重要的課題。此次會合李游秀師姊,共同促成「佛法溫暖人間」巡迴講座,正是推展慈濟精神的具體實現。

四日清晨六時,在陳錦花師姊的領隊下,喬秋萍

、李佳穎、文素珍、李鳳玲師姊等,在台北分會向上人告假;帶著上人的加持和八大箱上人的法語錄音帶、豆元粉、蠟燭等,展開十天的行程。

真誠現身說法動人心

下午二時三十分抵達首站檳城,一下飛機便受到當地慈愛福利功德會謝金澄執行秘書長,及慈濟委員葉淑美、李明石、李游秀等人的歡迎,隨即一同驅車前往檀香寺。

晚上在李游秀師姊家有一場茶會,唯成師父、恆馨師父、暹廟南傳師父、妙香林傳持、傳融、傳本師父,皆出席了當晚的茶會;新加坡的靜蓮師姊、台灣的楊茹云師姊,和遠從印尼來的會員林芳如、陳碧華師姊,也專程趕抵李師姊家會合。

五日晚,在雙溪大年「吉中佛教會」和「北海佛教會」,共有兩場「佛法溫暖人間」講座,恆馨法師以「佛法教育人心,讓人間更溫馨,今生應珍惜;慈濟委員來到大馬是大家的福報,希望大家共同推行慈善工作」與眾人共勉。

吉中佛教會係臨時邀約慈濟委員前往演講,但仍吸引一百多位民眾到場聆聽。負責人林光輝先生,會前即將慈濟文字資料影印分贈來賓。

師姊們先介紹慈濟的緣起、四大志業,再說及個人進入慈濟後,由迷轉悟改變過去習性的經歷--如何體認親恩,感謝堂上活佛的賜與;如何去掉過去的我執、我慢,學習縮小自我,培養一顆善解、柔軟的心;如何從生活中學佛力行,學會無入而不自得的輕安自在;如何感恩貧苦眾生的示現,成就我們修行的菩薩道路,用平等心喜捨布施,體會世間大愛;並且說明去年大陸賑災活動,是慈濟國際化里程的肇始,也是寶貴的慈濟經驗……。

慈濟人真誠無偽的現身說法,令與會人士流下眼淚,更有些人當場發心捐輸慈濟基金。慈濟世界裏許多的小故事,無疑的像面鏡子般映照著自己,讓許多人反省當下的自我。

怡保區佛友擁慈濟人入懷

六日在佛教總會的講座,約有八百多人參加,現場反應相當熱烈,引起極大的共鳴與回響。

廿四歲的張麗萍罹患腎病已多時,急需四萬馬幣

前往印度換腎,之前已獲社會善心人士捐助兩萬元費用,而為發揚佛陀慈濟眾生的心念,慈濟功德會並捐獻兩萬元馬幣贈予張麗萍,作為她赴印度換腎的經費。慈濟人適時伸出援手,也讓她能夠儘快的就醫。

光華日報的記者當晚在現場做了採訪報導,師姊們亦就其提出的問題,詳作解說。光華日報是當地頗受重視的華人報紙,該刊編輯鑑於「靜思語」啟迪人心的教育功能,從八十年五、六月起,在副刊闢一專欄,每日刊登一則靜思語,讓更多人能有滌塵、靜思的空間。

七日在怡保的講座,由菩提心「愛心贈醫施藥組」主辦、「比叻佛教聯誼會」協辦,菩提心繼森、繼隆法師全力支持,並委請愛心贈醫施藥組陳樞文、黃捷謀醫師、陳明月居士、郭太太負責籌備工作。兩場講座,吸引了近兩千名聽眾,在當地算是少見的大場面,硓叻女中的陳碧鳳老師,甚且熱心的發動一班學生到現場幫忙。

第二天,陳醫師和師姊們舉行了一場討論會。他問師姊們此行的目的是什麼?師姊們答說:「有目標而沒有目的,以佛陀利己利他的精神,將慈濟功德會的主旨,介紹給大家認識。」陳醫師相當用心的建議:「除了現身說法外,也應有慈濟精神長期在大馬植根的實際行動,才不致枉費此行辛苦、成功的巡迴講座。」

接著召開與南洋日報的記者招待會,師姊們就走入慈濟的因緣和慈悲喜捨的精神做說明。

由於行程緊湊,午餐後便匆匆與當地佛友辭別,離情依依,有人將走在最後的李游秀師姊擁入懷中,一再地說:「你們一定要再來!」

老人院的長者流下淚來

此行本欲探望在大馬的長期照顧戶,撥不出空檔,只在前往吉隆坡的途中,訪慰了兩所老人院。

幸福村老人院,收容四十八位無子女照顧的老人,最年長的已九十八歲了,有位佛友誠敬的照顧著他們,另有兩個印度人協助環境的維護工作。有些老人也自動自發,做些自已所能分擔或有興趣的事,如:種菜、整理花圃、洗衣、打掃環境。他們還有個休閒聯誼的場所,師姊們帶他們做團康,並捐慰問金給老人們。

萬邦刁灣桂花村養老院卻如人間煉獄,與「幸福村」老人院成了極強烈的對比。每人住在不到兩坪大的空間裏,骯髒破舊,就像在垃圾堆般;有許多精神癡呆、行動不便的殘障老人,仍得自己照顧自己。

師姊們進去和他們聊天,一位雙目失明者問:「天黑了,你們為什麼還不回去呢?」拿錢給他,他問:「這是什麼?」有個老人養了兩隻狗、一隻貓,師姊拿麵包、包子給他,他便先餵食這些身邊最親近的小動物;又有位老人,當師姊們拿了兩元的救濟金給他,他又拿出一元樂捐,這正是「貧中之富」的最佳印證。

師姊們站在通道上為老人唱「慈悲觀世音」,許多老先生紅著眼眶頻頻拭淚,楊茹云師姊為一位老人拭去眼角的「目屎」,握緊他的雙手。或許師姊們的來訪觸動他們心海深處的隱悲,一群人禁不住此情景,跟著流下淚來……。

九日晚的講座,在佛教首都大廈總會,由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副教育主任證空師父主持,原預定三百位的場地,卻湧進七百多人,許多人只能席地而坐。與會者並建議,希望能有華語(國語)的錄音帶流通。

有位聽眾會後表示:「當我聽到委員師姊說,學佛要腳踏實地,不要『自欺欺人』時,我幾乎流下淚來。學佛至今總無法突破我執,外表看來像是很有智慧,但都是自欺欺人;要突破我執,就要老實學佛,端正行為,修心養性。」

十二日在新加坡寶光佛堂,由靜蓮師姊主持最後一場講座,大家以整齊的手語歌「預約人間淨土」做開幕序曲。

連日來師姊們用心的準備演說內容,配合當地的民情風俗、參與人數的多寡,來修正演說的方向。晚上講座結束後並召開檢討會,常忙至深夜一、二點,如此精進、辛勤的行持,使得十場講座,畫下圓滿的休止符。

恭敬拜見教界長老

此行亦拜晤了多位德高望重的佛教界長老。抵達馬國首日,師姊們直接前往檀香寺,該寺住持唯成法師以及唯悟法師、恆馨法師,早已在大殿等候,熱忱歡迎師姊們的到來。

唯成師父曾接受慈濟的醫療救助金,親身感受過慈濟人的溫馨,他說:「希望此次巡迴講座能帶動本地慈善事業的發展。」三年前曾到花蓮參訪,前幾個月又到花蓮一趟的唯悟法師也說:「慈濟一直給我相當深刻的印象。我們以慈濟慈悲喜捨的精神為圭臬,期望能將慈濟清流帶到馬來西亞。」

檀香佛教會自去年成立後,在檀香慈愛組設有中西醫醫療小組,到附近的鄉村、漁村從事義診活動;每逢星期三在檀香寺亦有陳全興醫師負責施診。檀香佛教會設有義工組織,有輔導愛心線,已開始投入訪貧的工作。去年慈濟對大陸華東地區澇旱之災的賑濟活動,葉師姊在檀香寺舉辦一場『慈濟大陸賑災』的簡報,唯成法師代表該寺當場捐輸三萬元港幣響應賑災活動;隨後再捐馬幣一萬元,同時在檀香寺亦舉行了多場素食義賣。有了法師們對慈濟的護持,因而使慈濟志業得以在馬國順利推展。

五日,一群週日佛學班的小朋友,整齊畫一地對師姊們念「阿彌陀佛」聖號,並唱著「祝福您,無量

壽」「慈濟護專校歌」。唯悟法師也提出許多訪貧及個案輔導的問題與師姊們討論。陳錦花師姊以「慈濟人秉持予樂拔苦的襟懷,去關懷照顧戶,給他七分物質和三分精神的鼓勵,落實慈善的濟貧工作」與法師交換心得。

香山寺恆馨法師對慈濟的護持亦不遺餘力。他不斷介紹會員加入(馬國八百多位慈濟會員,有三、四百位是經由法師介紹加入的)、發心印慈濟的叢書免費贈閱,更表達願以香山寺做為將來成立馬來西亞分會會址的護持之忱。當師姊們到香山寺參訪時,法師以水果及蓮子湯招待,並語重心長地說:「喝蓮子湯,表示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師姊們當下感受著心脈相連的菩薩情愛。

隨後拜望了一個多月前,曾到精舍的南傳法師及繼量法師,在異國他鄉能有此因緣再相見,彼此都有無限歡喜在心頭。

六日,是在檳城的最後一天,清早,一行人參觀了名聞馬來西亞的古剎--極樂寺,隨後又參訪妙香林與南華醫院。

妙香林住持廣餘師父說:「證嚴法師有如乘願再來的菩薩,他是值得信仰的法師,證嚴法師修的,是利益眾生的菩薩道。」

南華醫院是一所平民化的醫院,拿督陳幼奕先生說,南華初期以中醫起家,約有一百零七年的歷史;一九七七年駱文秀先生為紀念其母而重建,始設西醫部,今在其舊址蓋了很了小屋,住著痲瘋以及一些傳染病的患者。由於護士嚴重缺乏,雖有五百五十張床位,但實際能運用的,只有二百八十床;一九八三年開始「社會福利部」的服務工作。喬師姊介紹慈濟醫院的軟體與硬體設備,尤其強調慈院的軟體特色,如:志工組織、佛堂、助念堂,還有醫生、護士、志工與病患間,以愛心相對待的感人點滴。

之後便前往三慧講堂,拜見閉關中的竺摩老法師,敬呈上人面囑致贈法師的書籍、豆元粉、蠟燭等供養品。竺摩法師在佛教界是德高望重的長老,承繼太虛大師人間大乘佛教的精神,去年慈濟對大陸的賑災活動中,老法師亦率先捐助馬幣五千元響應。法師開示:「羅漢是發自利心,而菩薩是發利他心--大悲心自度度人、自救救人。」最後法師以自利利他、救苦救難,發揚佛教精神為結語。

洪福寺住持文建法師問起大陸救災的情形,錦花師姊一一為其述說詳情。洪福寺最大的特色是把南傳、北傳的佛教融合成一個道場,他們也從事慈善工作,以愛心宏揚佛法,與錫蘭寺(屬緬甸的南傳道場)的法師一般,把服務病人當成侍候佛陀的修行。

吉隆坡慈光閃耀

九日抵達吉隆坡,唯悟師父請千百家佛教居士劉長發先生帶師姊們到各地拜訪長老。首先至八打靈觀音亭拜訪九十二歲的鏡盫法師。

法師慈悲隨緣度化,廣作社會救濟:成立福利基金博施慈善機構、設立獎學金及擴建萬人圖書館,鼓勵、嘉惠無數的學子。他親切地帶領師姊們參觀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並至大殿參觀律宗宗主弘一大師題字:「登三摩地」。大殿樑柱上亦有印順導師親手所提的對聯:「法雨繽紛仰大士慈悲,楊枝偏灑瓶中露;

潮音鼓盪喜耳根澄徹,天樂如聞海上琴。」法師憶及印順導師來馬來西亞曾在此住了兩個月,他和藹慈詳的問候印順長老法體康泰否。

「你們師父自己住得很簡樸,卻蓋大醫院救人,無我的為眾生;祈求法師長住人世,那麼人間便愈有福氣。」鏡盫法師表達對上人的敬意。當師姊們要離開觀音亭時,法師還親自送到大門口。

接著師姊們往湖濱精舍,住持伯圓師父見到師姊們的第一句話便問:「你們師父好嗎?」法師平易近人,關切地垂詢慈濟事。他說:「此地有許多老人,兒女不在身邊,精神上較空虛,而慈濟正可以集合這些人的愛心,讓他們在精神上有所寄託,所以你們要更認真、更精進才是。」

師姊們幸獲法師在書房接見(平日僅在大殿上),劉長發居士恭請伯圓師父題字,法師爽朗應允,當場即興揮毫。法師既幽默又不失赤子之心,每寫一個字,就讓師姊們猜下一個字是什麼。法師今年已七十九高齡,聲音恢宏,法相莊嚴,揮筆更是蒼勁有力,其所書上、下聯與橫批為:「證體如來教,嚴持慈濟風」「慈愛人間」。

師姊們為法師唱「感恩歌」「祝福您無量壽」,師父慈悲地迴向給師姊們,仍再三稱許上人,並對師姊們說:「希望你們把慈愛風普偏人間。」

師姊們依依不捨地向伯圓師父告假,師父還親自送師姊們上車。當車子漸行漸遠,師父猶頻頻揮手道別。這是何等殊勝的法親情誼啊!

十日拜晤妙應寺寂晃法師。法師精研中醫,在寺內設中醫診所,對貧苦眾生常免費義診或酌情收費。下午抵麻六甲香林覺苑,拜晤佛教總會會長金明法師。法師興學辦教育,香林幼稚園、小學,是此地惟一有宗教課程的學校。

結束馬來西亞的行程,十二日師姊們抵達新加坡寶光佛堂謁見慧琪師伯。臨行前上人再三叮嚀:「若到新加坡,一定要去看看師伯。」這兩天師伯法體微恙,但精神很好,回憶起以前和上人的種種,師伯開心地說了許多往事;師姊們圍繞著師伯,像一群天真的孩子般,為師伯唱「感恩觀世音」「甘露水」「當我們同在一起」,師伯跟著節拍拍手應和。有位師姊說,師伯好久沒有和大家一起唱歌了。含著歡喜、感恩的淚水,眾人沈浸在祝福的歌聲。

感懷烙印心底

回台灣後,每位師姊都有許多的感懷在心底烙印下。

陳錦花師姊:

當初我們以為這幾場講座可能只是類似茶會的聯誼性質,未曾料到竟是如此正式,有的甚至是千人的大場次。喬師姊、文師姊、李師姊她們輪流主持、當司儀,很有默契也很得體的將會場氣氛掌握得很好。

我們在大馬的講座,能夠如此圓滿成功,要感謝葉淑美師姊,她真的是右肩擔起佛教的精神、左肩挑起慈濟的形象,並以個人柔和忍辱的氣質,感動當地的法師、民眾護持慈濟之忱,而得到今天如此熱烈的回響。

踏出國門,一趟馬來西亞之行,才體會到什麼是「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像我們到老人院參訪,

他們淒楚堪憐的情景,益加讓我知足與感恩,珍惜當下所擁有的。「知足常樂」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若非親身經歷那場面,我想也不會如此心生警惕,知福、惜福!

看到那麼多堪憐的人,有時卻只有難過與無能為力;感謝上人為我們所闢的這條菩薩道,在心裏發下願望;善盡此生俗緣,來世亦要如上人,生生世世將自己交付眾生,以救更多的人!

喬秋萍師姊:

在台灣辦活動,每個人學的可能只是一個點--自己分內所負責的崗位;在國外,便需顧及整個面,舉凡那些說得好或不好,甚至個人的態度、動作、手勢,每場講座後,我們都開誠布公的懺悔,開會檢討到深夜,無非是希望下一場的演講能做得更好。

白天的時間,我們至各地拜會諸山長老,留心當地慈善事業的發展,每天皆在吸收、學習、成長與改進。由於每場講座都有法師參與,我們請法師為我們開場、作結語。有位法師說,慈濟委員用現代的口吻闡述世間的生老病死,脫離以往只論述佛陀時代修行故事的弘法方式,正是一部慈濟的大藏經。

此次顯妙法師來台,便是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慈濟。兩年前,她要出家時,父親便曾對她說:「要出家,就要做到像證嚴法師那樣!」這是多奇妙的因緣。

在怡保地區,我們為硓叻中學的學生辦了一場講座,後來他們又留下來聽了另外一場,並邀請父母親前來參加;會後,還請我們簽名,寫一句好話留念,師姊們儼然成了「慈濟明星」!

十天的行程,也讓自己重新灌輸、洗禮慈濟精神。「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能擁有清澈、充滿幹勁的生命力,就是因為不斷的學習,而有不絕的希望與目標,畢竟「學無止鏡」呀!

文素珍師姊:

馬國人民所展現的熱情,就如南洋的熱帶風般,令人流連再三。

此回有此殊勝因緣前來,體會慈濟人在辦活動時,自動自發的投入精神;來自台灣、印尼、新加坡、大馬一群可愛的志工,其中有些會員師姊更是素未謀面,卻組成一支默契、效率極佳的團體,新加坡的靜蓮師姊也說:「十天下來,才了解什麼是『團隊精神』!」團體中首重「人和」,也因而任何事都有圓滿的結果。

無數的歡迎茶會裏,許多法師一聽及上人便紅著眼眶,他們誠摯地款待我們。托上人的庇蔭,我們方能受此福報,感受這分彌足珍貴的法親情誼,身著柔和忍辱衣,深覺慚愧。

出國前,上人殷殷叮嚀:出門在外,行住坐臥皆要隨緣自在,不可挑剔。有一夜,佳穎、小喬和我被臭蟲、蚊子咬得半夜醒來,佳穎師姊笑稱:「可能是我們平日生活過於舒適,所以才找上我們結緣。」一陣嬉鬧,亦悟出無處不自在的歡喜。

參與慈濟工作,每人都忙著付出,而其實真正受益的卻是自己。將上人的智慧法語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相對的也讓自己提昇,使心靈有更豐盈的成果與收穫。

楊茹云師姊:

在檳城的講座結束後,我們照例在門口感謝與會

的朋友,卻見有位女孩哭得說不出話來,我過去撫慰她,問她怎麼了;原來她聽完師姊們的述說,覺得自己所做的真是太微不足道了。回台後,便接到她的來信:「我要跟師姊們看齊,有一天自己也要做到如此!」

也有一位太太,聽完後,便自己找了一只箱子,作為募款箱,先發心捐輸,別人看了也起而效尤。由於慈濟從未有過在演說現場募款的情形,文師姊清點這些善款,剛好是六百六十六元馬幣,大家決議交由唯悟法師全權處理,也圓融地落實、回饋當地的慈善事業。

在吉隆坡,有三位老先生聽我說了大陸賑災的事,紅著眼眶拉著我的手說:「謝謝你們到大陸所做的這一切,你們真的做得很好。」看著他們就像是災區所見的老先生一般,彷彿是我過去生的父母。

許多人受了我們的影響,也跟著協助場地的整理,甚至我們住宿後房間的清掃工作……,人性的良知被啟發後,良能亦不斷地湧現。來到慈濟,就好比來到一個大家庭;接觸慈濟,也讓他們成了慈濟的一分子;我們的行動力行,就是無聲的說法。

感謝有此因緣聚合!

十天的行程,的確有太多數說不盡的點點滴滴。

相約下一次再見

楊碧雲師姊,此次以客卿身分跟著委員四處奔走,在會場外擔任義工,招呼聽眾,分發慈濟文字資料,聽了師姊們的現身說法後,更是數度落淚。感於慈濟人以真誠的心踐行佛法,七月廿八日抱著「既害怕又歡喜的心,大膽的回台學習」,除了到護專觀摩學佛夏令營的活動,也到醫院擔任十天的志工。

印尼的會員陳師姊也說:「第一次要我在會場外分發小叢書,還要『打恭作揖』的對他們說:阿彌陀佛!當時『我執』的念頭在作崇,覺得自己好委屈,心不甘、情不願的。幾天下來,我突然頓悟到:施比受有福,法喜充滿的快樂。」

感謝馬來西亞佛總慈善組主任恆馨法師、正覺林住持繼量法師、檀香寺住持暨慈愛福利功德會主席唯成法師、檀香佛教會會長唯悟法師、至光精舍悟常法師及慈愛福利功德會執行秘書謝金澄先生等大力護持,方使十天的連串活動,得以順利圓滿的完成。

此行師姊們拜晤諸山長老,本著虔誠的心欲供養法師,但他們又把供養金請師姊們帶回,轉呈予上人建醫院、濟貧苦;唯悟法師代付全程四千馬幣的車資與師姊們結緣,葉淑美師姊以感恩心再捐出同額款項予慈愛福利功德會,回饋法師的盛情;李游秀師姊全家十人,充當司機、聯絡接洽,全程陪同、照料師姊們的一切事宜;葉師姊的幕後趙輝亮先生,為了讓當地慈濟會員的資料建檔,自費買了一台電腦,這金額可是他薪水的好幾倍;也感謝怡保的潘桂樺、劉美圓居士負責文宣和聯絡事項;李鳳玲師姊為將全程活動作一詳實記錄,更常整理資料至凌晨三、四點……。還有太多太多該感謝的人,一切盡在不言中!

十天六百五十公里的行程,與當地四千餘人結緣,許多師姊都有「遊化人間」的深刻感觸,他們將思念留下,彼此相約、期待下次的因緣和合……。(資料提供:李鳳玲、李麗娟師姊)

▲校園清流

一陣和風,一股清流--教師聯誼會的源起與成長

◎陳美羿

七月二十三日,在慈濟紀念堂全省「慈濟教師聯誼會」成立大會上
上人對一千四百餘名教師殷殷開示,寄予深切期許
「對國家未來主人翁的養成,猶如培植一株株枝葉繁茂的菩提樹,
要用心澆灌、悉心照拂,使之成長茁壯,以庇蔭人生的炙熱」
慈濟老師們以佛陀的「清淨智慧」與「對普天下眾生的悲懷」互勉
願如春日和風,輕拂學子心田……

諸法因緣生,任何一件事的成就,不論大小,都有最初的一個「因」加上「緣」,才會茁長、開花、結果。

七月二十三日,由教育工作人員、行政人員,以及社教機構、學術研究機構專業人員組成的「慈濟教師聯誼會」,在慈濟紀念堂正式成立,以推展慈濟精神,淨化校園、社會為宗旨。

教職經驗分享

慈濟教師聯誼會之所以成立,肇因於慈訊筆耕隊。

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在筆耕隊一次聚會上,一個年輕女孩上台做心得分享。她說:在接觸慈濟以前,她是一個不快樂的小學老師。

「師專畢業,被派到北縣某國小擔任一年級老師,一年過去了,同學年的老師都隨班升上二年級,唯有我再度教一年級,那種感覺,就好像被校長『留級』了。心裡好難過。」「加上資深老師們會把

學年的事情給『年輕』人做,所以感覺處處受欺負,因此積了一肚子氣。」

誰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年的「留級」,卻成為她教書生涯的一大轉捩點。

班上一位小朋友的家長是慈濟委員陳金海,陳師兄主動的來拜訪老師,向老師介紹慈濟。

看了慈濟的書刊,聽了上人的錄音帶,再走一趟花蓮,她念頭一轉,凡事善解,一切豁然開朗,美好無比。

她說:「上人說:『多做多得,少做多失』,與一般世俗的『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觀念,截然不同。我不高興也得做,那就歡喜接受吧!經一事,長一智,別人把做事的機會給我,是讓我賺經驗,那是錢也買不到的好東西--再教一次一年級,可以駕輕就熟,應該感恩啊!」

她抱著感恩心,主動積極地迎接每一項工作,不僅累積了工作經驗,也贏得好人緣;更重要的,是她從此有一個快樂的工作情緒,不再抱怨、不再煩惱……。

當她說完後,會中有幾位擔任教職的師姊也起來報告;接觸了慈濟,改變了觀念,一切心結都迎刃而解。還有的報告:如何把慈濟精神用在教學上教育學生、影響同事及家長。

「如果把參與慈濟的老師集合起來,彼此分享經驗、互相學習,那該有多好!」當下我突然有了這樣的想法,於是開始多方打聽,那些人是「慈濟教師」。聯繫工作於焉展開。

發願做好老師

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節,在台北市長安路「慈濟文化中心」舊址,第一次召開慈濟老師聯誼會,與會人員中,身為慈濟委員的老師大概近十位,加上幕後委員及會員,共有四、五十人參加,大家都興奮極了。

會中介紹慈濟四大志業、上人的精神,還有師姊的現身說法、慈濟老師的心聲,以及如何把慈濟精神落實在教育上……。

溫馨的氣氛、動人的談話,首次的教師聯誼就欲罷不能。於是約

定--每個月聚會一次,每季擴大聯誼一次;大家才依依不捨的散會。而接著發生的一件事,更讓我堅定要把慈濟精神,帶給教育界的伙伴們。

那天晚上,汐止的慈濟人要到家裡聚會,眼看著時間來不及了,於是和郭馨心、詹淑媛兩位師姊共同坐計程車回去。

上了車,大家仍意猶未盡的談慈濟教師聯誼的種種:「慈濟需要老師的力量,老師更需要慈濟的精神。」

冷不防司機回過頭來問:「妳們都是老師嗎?」我們說是。

「我最討厭老師了。」他氣憤的說:「今天真倒楣,載到什麼老師!」

看他的樣子,不像開玩笑,我們都愕然,忙問他為什麼?

原來他「從小被打到大」--「升學惡補,天沒亮就出門,萬家燈火才進門」「沒有體育、音樂、美勞,只有國語、數學。」

「老師沒有一個好東西!」他愈說愈生氣:「現在的老師更糟,簽六合彩、玩股票,勢利得很。」

我們告訴他,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他堅持已見,因為:「我兒子的老師就是這樣!」

好不平,又好心痛呀!誠然各行各業都有良莠,但教育界經不起啊!少數的老師不夠好,在某些人眼裡,師道就蕩然了,把慈濟精神注入教育,實在是刻不容緩的事。

「我們今天就是召開教師聯誼會,互相勉勵做個好老師。」接著就向他介紹慈濟,並把月刊、道侶、小叢書、錄音帶送給他。

我們把上人的精神、慈濟世界的點點滴滴告訴他,他愈聽愈歡喜、愈感動。最後他說:「了不起,了不起,慈濟簡直就是『張老師』或『生命線』嘛!」

「我們只是盡一分做人的本分而已。」

到了家,他堅持不肯收計程車錢,他說:「今天能載到妳們這幾位慈濟的老師真高興,真光榮。」

前後三十分鐘,他的態度判若兩人。深深要感恩上人,如果不是有慈濟,我們三位還真下不了台呢!

溫馨故事校園流芳

十一月份,第二次的聚會,來了一百多位老師,把文化中心擠得水洩不通,大家暢談慈濟,相互勉勵。從「國民教育」走入「社會教育」的紀師姊,鼓勵老師要「改變自己,影響他人」、「不但做經師,更要做人師。」

十二月份,我們借了國語實小大禮堂,請了周師兄、林勝勝和洪金蘭師姊,為老師現身說法,還有台大張國龍教授做環保的專題演講,當天參加的老師約有四百多人。

洪金蘭師姊談起幼年家貧,被老師歧視而產生不平衡的心態,以致造成乖戾、叛逆的性格,更讓在場老師們心生警惕。

寒假過後,我們的努力已有相當大的回響,老師把慈濟帶回學校,運用在教學上,效果出奇的好。慈濟小故事、靜思語,都是很好的教材。

慈濟老師在學校也獲得肯定,連續有很多學校邀請慈濟委員,利用教師進修時間,向全校老師演講。我們是來者不拒,一面接演講,一面「調兵遣將」,敦請資深委員

去現身說法。師姊們都開玩笑,說我在開「仲介公司」。

記得陳怡安博士說:現在的社會,大道理已起不了什麼作用了,反而是溫馨的小故事才能深植人心,匡正社會。

慈濟委員活生生的例子,發自肺腑的真言,在校園廣受歡迎,我這個『仲介公司』的『生意』,也愈來愈好。

八十年三月,借師大綜合大樓演講廳舉辦春季聯誼大會,並邀請師大劉焜煇教授演講「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長」。劉教授一席精闢、懇切又發人深省的話,令與會數百位老師感動掉淚。

夏季聯誼大會借用陳沼濤文教基金會附設圖書館舉行,師大范德鑫教授對大家勉勵有加,還捐贈了一萬元作為活動基金。

專車返花一日精進

八十年下半年,一連串的大陸賑災活動在全省如火如荼展開,教師每季的大型聯誼暫停舉辦,但是委員老師等幹部卻沒有一刻鬆懈,慈濟精神走入校園也更多樣化了。

八十一年元月份聚會時,決定在寒假試辦一次教師「慈濟專車」,名為「慈濟教師一日精進會」。

過完年,一切準備工作才正式展開,因為時間緊迫,師姊們馬不停蹄地多方聯絡交通組申請火車專車,慈誠隊參與策畫,十二位師兄師姊一人負責一節車廂,接受報名,並且編印一本四十八頁的小冊子,以及規畫活動內容及流程。

除了晝夜抱著電話聯絡以外,我還特地買了一台傳真機,「慈濟精神在校園」的小冊子,就在傳真往來下,在短短的十天內編印出來,其間亞奇印刷的陳金山賢伉儷出力尤大。

二月二十日清晨,教師專車自台北站開出,約四百五十位各級學校的老師、兩百位眷屬、五十位小朋友參與。

在火車上,各車廂的領隊利用自備的擴音機,進行四大志業介紹、手語歌曲教唱,以及現身說法,一分一秒的時間都不浪費。

到了花蓮,依序上遊覽車,參觀精舍和普明寺,前往紀念堂用午餐。下午一點,上人對全體老師

(宜蘭縣也來了六、七十位)以及另一列慈濟專車的會員開示。

上人說:老師也要時時自我教育,要爭「志」,莫要爭「氣」,要以身作則當人師,以虔誠的心站在教育工作崗位上,在宇宙的學堂裡,交出一份漂亮的人生成績單。

一個多小時的殷殷叮嚀,五百多位老師著實上了一堂「在職進修」課。

之後轉往護專參觀,並進行實務報告和現身說法。

實務報告分別是林淑真師姊的天母國小父母成長班、郭馨心師姊的內湖國中愛智社、徐美華師姊的德明商專慈濟社。她們並且撰寫了文字資料刊載於手冊中,以便其他老師參考。

曾錦梅老師和紀媽咪的現身說法生動、幽默,為這次活動掀起最高潮。會場笑聲連連,掌聲不斷,人人充滿法喜。

在老師活動的同時,二百位眷屬在視聽教室觀賞錄影帶,五十位小朋友則由顏惠美師姊等招呼在佛堂學禮佛、講故事、唱歌、手語。後來帶到地下樓翻跟斗、玩遊戲,最後安頓他們坐下來畫圖和寫作文--快樂的今天。

許多小朋友都說:下次還要再來!

回程的車上,我們發問卷調查表給大家填寫,老師在問卷上都作了最肯定的回饋。大家都表示:此行大有收穫,回去要努力推動慈濟精神,希望多辦類似活動……。

這一趟,慈濟的種子遍撒在校園中,並且陽光、雨露都具足了。

整合聯繫匯成教育清流

四月初,蒙上人召見,垂詢教師聯誼會的事,並且指示:各縣市都在積極推動中,要趕快整合聯繫起來。四月底回花蓮,啟稟上人將在暑假辦理尋根之旅,及規畫老師到慈院當志工的事,上人慈允,並決定尋根之旅日期。

於是著手研擬章程,適巧高雄委員陳也春師兄來電話,言五月二十四日將召開南區教師聯誼會,請南下結緣云云:不久花蓮黃麗照師姊也來邀請,將召開東區教師聯誼,日期也是五月二十四日,真是無巧不成書。

台中劉阿照師姊亦擬舉辦中區教師聯誼,我趕緊告訴他,六月吧!於是定下六月七日,而北區也在六月十四日再召開一次。

五月二十三日凌晨,徐美華、郭馨心二位師姊和我搭頭班火車到彰化,去鹿鳴國中做週會演講,下午在員林圖書館開教師座談會。

晚上住高雄維力公司張董事長公館,次日張董賢伉儷送我們到屏東分會。兩百五十位來自南部各縣市的老師,把分會的佛堂擠得滿滿的。此情此景,叫人感動萬分。一整天的活動,老師們收穫滿行囊。

同一天,由蕭春梅、林淑真及紀媽咪到花蓮參加東區的活動,前天母國小輔導主任陳美麗也上台報告參與的心得。二百多位老師參訪之後,紛紛表示:慈濟精神不但是社會的清流,也是教育的清流。

依梯次赴慈院任志工

六月七日,和紀師姊到台中分會,兩三百位老師把會場擠滿了,活動結束,榮董沈文振先生還贈送每位老師一本上人的著作:清淨的智慧。

六月十四日,北區教師聯誼會在台北分會舉行,下午由淡大國際研究院院長黃天中博士演講:「孩子,讓我們一起成功!」黃院長精采、豐富的演講,讓與會老師受益良多。

六月二十日,全省各縣市教師代表五十多人回花蓮,在慈院第一會議室召開座談會。

會中除了討論章程外,還決定分區辦理輔導知能研習,分梯次回慈院當志工,以及出刊會訊等事宜。次日上人向全體老師開示,大家歡喜信受,且皈依上人座下。

教師聯誼會依全省行政區域分為北、中、南、東四區。如今北區輔導研習已圓滿達成,課程設計有佛學概論、慈濟人文以及輔導專業課,參與的老師皆受惠良多。

每梯次(三天)五位老師回慈院當志工的活動,也進行得很順利;然而僧多粥少,每縣市只有五個名額,許多有心的老師只好等待來年的假期了。

以菩薩智慧教育莘莘學子

七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全省一千五百位老師,在花蓮喜相逢了,召開成立大會,宣讀組織章程,並進行兩日的「尋根之旅」活動。

近年來慈濟精神普遍社會、深入校園,許多老師以慈濟世界的故事作為上課教材,或指導學生書寫靜思語語句,收陶冶品格、怡情悅性之效。又有各級學校,以老師、家長、學生為對象,紛紛設立研討慈濟精神內容的社團,如成員為老師的「和平國中隨緣社」,學生組成的「德明商專慈濟社」、「內湖國中愛智社」、「海洋大學普賢社」、「汐止國小慈幼社」,亦有家長聯合組成的天母國小、國中「父母成長班」。此外,上人和慈濟委員常受邀到各校週會、畢業典禮、教師進修會、媽媽教室等機會演說,「慈濟文化進學校」已蔚為校園的一陣春風、一股清流。在慈濟教師聯誼會正式成立後,各項校園推動慈濟精神的活動,將更加強。

回顧教師聯誼會自萌芽迄今,短短一年多,而能繁花似錦,除感恩上人德行感召外,也歡喜教育界的有緣人,大家同心、同志,一起為教育來努力!

▲琉璃世界

她不髒,她是我累劫的母親

◎謝寶慧(整理)

八十一年四月底,我們接到嘉義縣鹿草鄉公所申報了七件個案,經由林淑宜委員及幕後委員、會員前往瞭解後,大家決議:在母親節當天,要送給其中一位--八十一歲眼盲的吳邱鑾老太太,一項十餘年來未曾有過的禮物--清潔的住家。

湮沒在荒煙蔓草間的家

事前,林淑宜、黃立美、陳玉雪和郭秋蓮師姊等,已先行開工作會議,並籌備所需的一切物品與工具,舉凡鋤頭、圓鍬、鐮刀、瓦斯爐、大水壺、澡盆、輪椅,甚至換洗的內衣褲、外衣,一應俱全。

五月十日一早,來參加的師兄姊一共有三十二位。當我們到達吳老太太家時,前後院滿是恣意滋長的刺杏、雜草、爬藤植物;湮沒於荒煙漫草間的住屋,幾乎無處進出,「這裡真的還有人住嗎?」我們不禁在心底打下這樣的疑問。

大家隨即拿起鐮刀、圓鍬、鋤頭,開始除草開路的工作,準備儘快進入屋內清掃。當一條小徑被鏟出後,淑宜師姊引領在前,和幾位師兄姊一馬當先的進入--立時,大家皆被一股難以忍受的惡臭嗆了出來,當場不斷反胃欲嘔;陳金源師兄見狀,仍義無反顧的入屋裡。

我們先去慰問老太太,向她說明來意,接著播放阿彌陀佛的聖樂錄音帶。老太太坐在床沿,舊報紙、塑膠袋和早已蒙上一層黑垢的棉被、毛毯、衣服,散置床上,只見老太太眉毛緊鎖,一再拒絕我們為她打掃,嘴裡喃喃地說著:「見笑!見笑!」師兄姊溫言軟語的勸慰她:「我們是慈濟功德會的委員和會員,我們就像您的子女一樣,來為您打掃,讓您有一個舒爽清潔的居家環境。」多年不曾接觸外人的老婆婆顯得有些激動,猛搖著頭。「阿婆!您不用怕,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教您念阿彌陀佛好嗎?」阿婆推說念不出口,我們依舊不斷地寬慰她的心,並鼓勵她,還一字一字地教她念。

人雞雜處,排泄物流洩一地

阿婆長年不離其室,兩張污黑缺腳的櫥櫃擺在床邊,那是阿婆所倚賴的飯桌和柱子;房間沒有浴廁的設備,經年在屋內使用尿壺、糞桶,因為失明疏於整理的緣故,排泄物流洩地面,溼了又乾,乾了又溼;她又在屋裡養雞,棉被上、床上、地板上,處處有雞糞的硬塊殘跡。人、雞同處一室,地面上一層又乾又硬的糞土還得靠圓鍬方能鏟除。

多年來未曾打掃的房間,床鋪下密密麻麻的小黑蟲不下數百隻,我們在清理時,無意間不知踩死了多少,只聽見大家頻頻念著:「阿彌陀佛!」想想阿婆的眼睛雖然看不見,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她真的能「眼不見為淨」嗎?我們邊清理、邊嘆息,眼眶不時泛起酸楚的淚水,這不啻是人間煉獄!阿婆示現人間的苦與悲,不知多少年了,她竟一直默默的承受這一切……。

在廚房,三位師姊早開始與沾滿塵埃的盤子、酒瓶、塑膠袋等廢棄物奮戰;每搬動一件東西,輒見驚慌逃竄的蟑螂。一袋袋的廢棄物,分類整理,分袋包裝,裝了又裝,搬了又搬;受不了臭味時,趕緊到屋外深吸一口氣,再入屋埋首於污穢中。

斑駁剝落的木門、污黑的水泥牆、陰溼地板上枯黃的枝葉與塵土……在佛像及祖宗牌位旁尚有兩把香,但一堆廢棄物堆放在供桌前,根本無從近前上香,那種寒愴,直比早被人遺忘的破廟、古寺般。

六十歲兒子醉茫茫倒臥地面

老太太不僅雙目失明,且因長年坐臥在床,以致

雙腳不良於行,她和六十餘歲的兒子住在一起。她的兒子曾經娶妻,但妻子後來離家出走;其子終日酗酒,因酒精中毒而行動遲緩、口齒不清,時常醉臥馬路旁、水溝邊,鄰人發現始帶回家門前。失明的老婆婆早被棄置一旁,無人照料生活起居。

阿婆酗酒的兒子,躺在客廳的地上早已醉得不省人事,師兄們為了清掃,還得兩人合力不時地將他搬移,他的口中不斷地發出咿咿哦哦的聲音,聽不清楚他究竟說了些什麼?他揮動著雙手,幾次奮力欲站起來,卻跌跌撞撞的;他不停地揮趕爬到身上的蟑螂,甚至用手將牠們捏爛,看得我們直搖頭扼腕。一位師姊俯身聆聽,想知道他到底在說什麼,隱隱約約只聽得「見笑」二字,我們觀察了他許多,一再地勸慰他:「不要再喝酒了啊!」他似乎微點了頭,卻仍處在酒醉的恍惚中……。

聽鄰人說,在他們屋後尚有一分多的地,原本沒有固定工作的兒子,未喝酒頭腦清醒時,偶爾還會去耕作;以往母舅常會斥責自甘墮落的姪子,也讓他能稍稍收斂些。但是自從母舅往生後,他現在大部分的時候,都在「醉茫茫」的昏迷狀態裡,母親便跟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挨著。八十高齡的老母親,未能安享子孫滿堂的天倫福樂,卻須面對愛子的頹廢不振,此情何以堪?

清出三百支酒瓶、六卡車廢棄物

棉被、衣物能洗的就洗,不能洗的則丟棄,從早上九點開始,三十多位師兄姊足足清理了三個小時,從床鋪下、廚房裡,共清理兩三百支空酒瓶,和滿載六大貨車的廢棄物。為了珍惜有用資源,我們並將可回收的廢紙、鐵鋁製品、塑膠製品一一分類,同時請專收舊貨的中盤商前來估價。受到慈濟人誠懇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所感動,這位舊貨商將這些不到兩百元價值的東西,用五百元買了回去。我們把這些錢放到阿婆的衣袋裡。

大夥兒帶來瓦斯桶,燒熱水為阿婆沐浴、洗髮、剪髮、修指甲,並替她換上新衣裳,阿婆立即煥然一新--大家不禁讚歎;她是個皮膚白皙,氣質頗佳的老奶奶哩!

剛開始看我們來探望阿婆,有些鄰居甚且認為我們是「假好心」,許多人都因為惡臭而不敢靠近,站得遠遠的。大家辛勤工作的當時,愈來愈多的鄰人在

旁圍觀,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真心。當他們知道我們是慈濟人時,其中一位鄰人便站出來說:「只有慈濟人才肯這樣付出,也惟有證嚴法師,才能教出這樣的弟子。」他並說自己也是慈濟功德會的會員,一種與有榮焉的神情顯映在他臉上。適時,師兄們拿出了幾份慈濟道侶雜誌給他們,藉此播下慈濟的善念種子。

鄰人說:十多年沒見到阿婆了

我們用輪椅將阿婆推出戶外,圍聚的鄰人紛紛前來探詢,有人不諱地坦言:「都十多年未見到阿婆了!」不知是他們說得誇大了些,還是事實真是如此?平日他們若送食物來給阿婆,皆因屋裡的異臭,而只將其放在門口,隨刻掉頭就走;而一群陌生人無怨無悔的付出,做了他們多年來想幫忙卻不敢動手做的事。有人說,經過這番整理,他們不再害怕接近屋宅,以後即能方便探視,多關照阿婆一些。

阿婆住在嘉義的女兒,經由鄰人的電話聯繫也趕了回來,鄰人非常不客氣的指責她,不該放任自己的母親不顧,她都已為人祖母了,應更能體會親恩才是。為了避免阿婆的女兒太過尷尬,我們馬上接口說:「這裡的環境,由我們三十二位師兄姊打掃,尚且花了三個小時的時間,若要靠她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有因難,請大家不要再責難她了。」但是我們非常希望她女兒至少每個星期能回來清理一次,並為母親建一間浴廁,讓母親能在乾淨清潔的環境中生活,不致於讓鄰居因惡臭不敢接近,失去了就近照顧的機會。

阿婆和我們聊著,一問一答,她的意識相當清楚。看著阿婆換穿全新的衣褲,床上也鋪上了新棉被,滿心的歡喜與愛憐自心中升起。是非對錯自在人心,可憐阿婆耄耋蒼蒼之齡,不知這些年她是如何熬過來的?

「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詩經蓼莪亦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復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一生之中,我們為雙親所做的一切,能否及於春暉之萬一?我們畢竟不能常常隨侍在阿婆身邊,惟有希望阿婆的子女能夠醒覺,為母親盡一點孝心,不管是對阿婆或是對他們自己,都將是圓滿的結果;莫待阿婆百年,而留下終生難以挽回的憾恨……。

〈資料提供王壽榮、賴木根、林秋香〉

▲編後語

編後語

陳英和回來了!

從海外學成歸國的骨科陳英和主任,懷著精湛的醫術和救人的理想,於七月一月回到慈院述職,一年三個月不見,陳主任更為內斂而成熟了。本刊特地對陳主任任一次專訪,「我的未來、我的根」正是他現在的心情寫照。

護士和病患接觸頻繁,在慈院愛的激盪下,有數不盡的感人故事在發生,「有煉獄才會有天使」,是描述二三東的護士們長期照顧一位舌癌患者的故事。病患雖是無期徒刑犯,並不曾稍減護士們的愛心,因為愛是沒有界限、身分區別的。

慈誠隊經過兩年的見習,在慈院六周年慶當日,正式接受上人授證,「穢土生清蓮」透過作者的觀察,呈現目前慈誠隊志願服務的內涵,寫來宛轉動人,頗有可觀。而「慈院六周年慶掠影」,則是慈院現況的簡略報導。

慈濟志業發展迄今,工作內容呈現多樣化,無論人煙稀少的望安、花嶼、將軍嶼諸離島,或數千里外的馬來半島,均有慈濟人的足跡。澎湖行記有二:「煙波深處水雲鄉」概分為歷史、地理人文、慈善、人物四部分,「咾咕石屋的悲吟」則是委員們的訪貧記事。在大馬和星城,慈濟委員連續十場座談會,為海外善心人士搭起一座通往「慈濟世界」的橋樑,「天涯共此情」即是慈濟人遊化馬來半島的記事。「花蓮的星星眨眼睛」,是報導於慈濟護專舉辦十個梯次兒童學佛營的情況與回響,進一步我們也看到了將慈濟精神再往下扎根的苦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