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人生大藏經

◎證嚴上人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

經,是給人走的,並不是給人唸的。我們要以身做則去「行經」,而非只是口頭上「唸經」。

古今中外多少聖人賢者,留傳無數寶貴的經典以教化世人,如佛陀教法就有三藏十二部經,千經萬律,浩瀚如大海。以有限的人生,讀誦無量的經藏,實非一般人所能及;而且,真道不能僅藉著文字傳達、語言宣講或口頭誦唸,唯有以確切的行為來實踐,才能表達。

身體力行簡單的一句經文,就是真法;無所求地付出,以及為一切眾生修養自己的心性、端正言語行為,就是學佛。

學佛端在做人,修行亦不在佛學的廣研博究,而應表現在日常生活中。

總之,每天的瑣瑣碎碎人與事,都是活生生的大藏經。我們要將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悲智雙運,方能徹悟人生大藏經。

▲社論

道德感與責任心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是明朝大儒顧憲成題在東林書院門前的一副對聯,表現了知識分子的道德感與責任心。

自古以來,知識分子都是多愁善感,關懷民瘼的。一位有良知、有血性的知識分子,是不會自外於家園與社會、國家與蒼生的。所以不管是浪跡天涯的遊子,或遊走域外的文人,都常常會抒發「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的離鄉之情。

家鄉,誰不愛﹔國家,誰不關心。沒有國,那有家﹔沒有家,那有個人。一個以廣濟天下蒼生為己任的佛教徒,對家事、國事、天下事,那能不留意?豈可不關心?

千百年來,古聖先賢早就有一套政治哲學與政治理想,禮運大同篇就是把這套哲學與理想,做了最具體的描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短短的一百多字,就把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福利等,勾畫得一清二楚,看起來似乎像個中國式的「理想國」,但這絕非是遙不可及的「烏扥邦」。只要能夠「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只要能夠「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只要能夠「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就能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也能讓「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如此,盜竊亂賊自然不作,各種陰謀狡詐自然不興,「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大同理想境界,自然就能夠達成。

但這一切理想,都必須自「選賢與能」開始,讓賢才與能人能出而領導群倫,社會國家才會有生機,理想的大同世界才會實現。

選舉,是民主國家的一項重要制度。透過選舉,好的人才,才能夠出頭,但先決條件是大家要有「舉才若渴」的責任心,和「秉公選才」的道德感,否則稍有偏差,就謬以千里,後患無窮了。

我們深深瞭解這個道理,所以慈濟並不是不關心政治,也並不是不關心選舉。慈濟對選舉的基本態度是:關心,但不介入。忝為佛教團體的一分子,當然期盼選舉過程的清白性、客觀性與超然性﹔也重視選擇結果的公正性、落實性與理想性,任何不道德的選舉行為與不負責任的選舉過程,都不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本知識份子的良知,本正信佛教徒的智慧,本一個現代國民的責任,都應該為自己所投下的一票負責。在競選日趨白熱化的此刻,我們要再次強調:不參與競選、不推薦競選與不助選的三項原則,所以競選期間任何與慈濟有關的競選訴求,都和慈濟無關,相信所有社會大眾都能體會慈濟的超然立場與關懷社會的苦心。

▲甘露清涼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

◎證嚴上人

「甘露清涼」專欄繼「人有二十難」後,自本期開始,連載證嚴上人開示之「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本經為上人自七十八年二月開始在全省委員會聯誼會中,對大眾宣講;而後在每日八時至八時三十分的早會中,對靜思精舍常住大眾續講至七十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全經圓滿。經靜淇居士整理成文,證嚴上人親自審閱,現將全文陸續刊出以饗讀者。

【講經緣起】

佛教中有句話說:「人身難得。」今天我們已得人身,這個人身是從那裡來的呢?當然是從父母而來。有了人身,才聽聞佛法,聞了佛法才能斷生死,所以我們一定要知父母恩,報父母恩。

我們都曉得「百善孝為先」既然需具足一切善行,就不能缺少孝思,孝念和孝行。一般人都知道儒家提倡孝道,其實佛教也很注重孝道;佛教不但提倡入世的孝道,更提倡出世的大孝—不唯於父母生時,須供養以物質,更需重視父母心靈的超脫,不受六道所羈。在佛教的經典中,有被稱為孝經的《

地藏經》,以及《父母恩重難報經》。

每個人都有父母,而且很多人也已為人父母。既然上有父母,就要知道父母恩;下有子女,就應該要做子女的楷模,若希望子女怎樣對待自己,就必須先從自己對待父母的態度做起。

父母恩重如山丘

「生日」在佛教中是「母難日」佛經中說:「親之生子,懷之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難言。」意思是說,母親要生個孩子,必須懷胎十月,像身體生了一場大病一樣;尤其要生產時,母親在產房內受盡痛苦,哀叫痛哭,而父親在產房外,也多緊張恐慌。尤其古時候醫學並不發達,女人要生產,得靠接生婆,生死只在剎那間。

所以,母親生子,是何等的危險痛苦啊!而凡夫俗子卻常顛倒,每逢生日時就殺生宴客,其實大家應該深思,在我們出生的那一刻,母親是多麼的痛苦,受盡折騰!

蓮池大師說:「父母恩重如山丘」。父母親既有如此深重恩德,為人子女者,應該怎樣報答呢?

佛典中有《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我想藉此經文來探討父母恩,以講「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功德,迴向祝福每位壽星,希望諸位都能珍惜生命的源頭,時時刻刻報答父母恩--利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做一些對人生,對社會有意義的事,而我們所做的每一善,每一福,也都是迴向給父母親的功德。

【父母恩重難報經】

經文中說:

如是我聞,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阿難說:「我的確是這樣聽到,某一個時候,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此『父母恩重難報經』。」

佛法如海,入阿難心

「如是我聞」--是每部經開頭的經頭序。佛陀在講經時,並沒有當場紀錄,而是由侍者阿難尊者事後記下來的,因為阿難每天都隨侍在佛陀的身邊,佛向弟子所講的話,對某些請法的人所講的道理,他都憑著記憶力和智慧,攝受在腦海中,所以有句話說:「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

佛陀講經四十九年,直到八十歲入滅。在佛將入滅前,由於佛的弟子們大多已修到解脫境界,看到佛即將入滅,大家表情都

肅穆而凝重。而阿難當佛的侍者有二十多年之久,日夜相處,感情深厚,更何況在出家前,佛與阿難本是堂兄弟,佛即將入滅,當然令阿難傷心。阿難傷心激動地跑到一棵大樹下,抱著樹幹大聲痛哭。

阿那律陀遠遠聽到阿難的哭叫聲,循聲找到阿難,拍拍阿難的肩頭。阿難回頭看到阿那律陀,便向他說:「佛陀即將離開我們了!」然後哭得更傷心。原來阿那律陀也是佛的堂兄弟,親人相見,當然更是感傷啊!

由於阿那律陀已證得阿羅漢果,明白「人」只是天地宇宙間的過客,佛陀既然已經八十歲了,八十年前當他剛出生時,即已註定八十年後,總會有入滅這一天。所以阿那律陀把生死看得很自在。

他牽著阿難的手說:「阿難,你不要悲慟,你的責任很重大,有很多事要趕快進行。我們要了解佛的心意:首先,將來佛教要怎樣在人間推行?第二,將來僧團要如何管理,誰來當僧團的領導者?第三,如何結集經典,使經典能取信於人間,讓人能分別這是否是佛所說的話呢?你要趕快向佛請示這些問題,千萬別在此哭泣浪費時間啊!」

阿難聽了這席話,如夢初醒,急忙趕回佛的身邊說:「佛陀請慈悲為我們開示!佛在世時,我們以佛為師,一旦佛入滅,誰來當我們的師父呢?」

佛回答道:「以戒為師,你們必須要依照我制定的規矩,依教奉行。」

阿難又問:「僧團中難免有一些不守規矩的人,佛在世時都有不能受教的人,一旦佛離開時,什麼人可以制服他們呢?」

佛回答道:「阿難!你要發慈悲心來教育他們,如能受教的,應該為他們恭喜,因為今生他們都能得到解脫;如不能接受教法的人,這也是他們的業重啊!你一定要憐憫他;至於劣性不改者,則默而擯之。」

阿難又問:「佛在世時講了這麼多妙法,將來我們應該把佛的教法流行於人間,但是異教的經典這麼多,要怎樣才能取信於人,讓人相信這是佛陀所講的經教妙法呢?」

佛陀回答道:「你們每個人都要發心,把我說過的話結集成經典,流傳於人間,如要取信於人,就用『如是我聞』吧!」

因此,由「如是我聞」這句話,就是證明此經是佛所說的。這就是遵佛遺教。

佛經要流傳於普天之下

「一時」--也就是某一個時候。你們也許會想,為什麼不標明西元前幾年幾月幾日,用來取信於人呢?

這有二個原因:一是我剛才說過的,佛在講經時,並沒有現場筆記,所有經典,都是阿難記憶在腦海中的,所以無法明確說出幾年幾月幾日。另一項原因也

是佛的智慧,佛所講的經,不但要流傳在人間,也要流傳於天堂龍宮,如此,到底是要標明天堂的時日呢?還是標明娑婆世界的人間時日呢?

比如說,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親講地藏經,忉利天的一日,已是人間的一百年了;而且在人間,世界各地的日夜時間都不一樣。佛為了所講的經,普天之下都能接受,所以就通用「一時」來概括。

「祇樹給孤獨園」--是在舍衛國內的一個地方,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住得最久,講經也講得最多。

為什麼這個地方會叫做「祇樹給孤獨園」呢?這其中有一段典故。

舍衛國當時有位「給孤獨長者」,這位長者在國內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不但有錢,而且富有愛心,因此博得全國人民的愛戴和恭敬。長者除最小的兒子尚未結婚外,其餘的均已成家,長者心想:我一定要為小兒子找個既漂亮又賢淑的女子為媳。

鄰國一位好友有一個女兒很漂亮,他想與這位朋友結為姻親,因此就到他家去拜訪。

長者一到朋友家,看到他家內內外外都張燈結綵,人人喜氣洋洋,心裏很高興;以為朋友以這種華麗莊嚴的場面來迎接他,所以一見面時長者就說:「我好感動啊!你不需要為我行如此大的禮節啊!」

他的朋友回道:「你錯了!我不是為你,我是為佛啊!」

長者一聽到佛的名字,突然間內心一陣震撼,覺得很歡喜,於是好奇的問他:「佛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值得你這麼尊重呢?」

朋友回答道:「你既然來了,就住下吧!明天中午我要請佛來供養,你就可以親眼見到佛莊嚴的形象,聽到佛的聲音妙法了。」

長者當晚徹夜難眠,心中一直期盼著天快亮,就能見到佛,所以怎麼也睡不著。於是他起床到處走動,不由自主的走出花園,來到一片清淨的叢林,看到一位形貌很莊嚴的修行者坐在樹下。長者不由自己的五體投地拜了下去。那時天即將黎明,他抬起頭來,看到這位修行者莊嚴而安詳的慈顏,心中頓覺露出了一顆摩尼寶珠般的光明和清淨。

他跪下虔敬問道:「請問大德如何尊稱?」

佛說:「我就是你想要見的人啊!」

長者一聽說:「原來您是世尊--佛陀啊!怪不得我的朋友會如此敬重您。佛陀啊!您能答應我,讓我請您到舍衛國去嗎?舍衛國那個地方,很需要像您這麼莊嚴有德。有福有慧的聖人,您是否願意到那個地方去教化眾生呢?」

佛說:「只要那裏有僧團住的場所,有我講經的地方,我一

定會去。」

長者聽了欣喜地說:「我現在馬上回舍衛國,好好找一個地方,供養僧侶,請佛陀施教開示。」

祇樹給孤獨園轉法輪

長者回去後就開始找土地,但都不理想,最後他找到一個很好的地方,但這塊土地的主人是太子。這位太子名衹陀,是王位的繼承人,他請求太子讓售這塊土地。

太子不願得罪長者,卻又不肯賣他,因此就對他出了一道難題。太子說:「可以啊!我可以賣給你,但價錢很貴。」

長者回道:「不要緊,我一定可以做到。」

太子說:「我不和你算錢,只要你用黃金舖地,你的黃金能舖到那裏,那裏的土地就是你的。」

長者回道:「那還不簡單,只要金子和錢能買得到,即使傾家蕩產,我也要完成這心願。」

他回家後,就把家中所有的黃金,派人用車子載到那塊土地上,一寸寸地把黃金舖在地上。他向太子說:「你看,每一寸的土地我都舖滿了黃金,這塊土地是否已經是我的了?」

太子看了心中非常感動,就向長者說:「你要供養的人到底是誰呢?竟然值得你用黃金來舖地?既然能讓你這麼尊敬,我想這個人一定是普天之下稀有的聖人。我被你感動了,你把金子收回去,這塊地就讓我來捐吧!」

長者說:「不行,我的金子既已舖在地上,這塊地就是我的了,我要以此來表示我供養佛陀的誠意。」

太子非常後悔,心想早知如此,當初就該把地捐了,現在想捐卻沒有機會。不過他心生一智,他說:「好吧!既然你的金子都已舖滿了土地,這塊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地上的這些樹木,金子無法舖上,我只好叫人把樹砍掉。」

長者一聽,嚇了一跳,因為這塊土地的美,就是因為有這些樹木,萬一樹真的被砍掉了,那豈不就破壞了園地的美感嗎?他非常著急,馬上向太子說:「我們折衷一下吧!土地由我捐,樹木由你捐;佛陀如看到這些樹木,一定會很歡喜的。」

太子說:「只要有我的部份就好。」於是給孤獨長者就在土地上蓋起精舍,有講堂,也有僧侶住的地方。

等到數個月後,房子蓋好了,佛陀就率領弟子來到這裏。長者即向佛陀介紹祇陀太子,並向佛說明土地與樹木的緣由。

佛聽完之後說:「既然這個地方是你們二位合捐的,我就用你二人的名字為名--太子是將來一國之尊,因為他捐樹,所以稱『祇樹』,而給孤獨長者捐的土地,就稱『給孤獨園』。」

所以「祇樹給孤獨園」的名稱,就是這樣來的。

▲慈濟訊息

在愛與福中,要傾聽苦難聲音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一年十月十日
農曆八十一年九月十五日

張校長、曾院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慈濟的大德們:阿彌陀佛!

今天是光輝燦爛的雙十國慶,也是農曆九月十五日星期日,當然最主要的是--慈濟護專三週年校慶。

學習觀世音菩薩精神

為什麼慈濟護專的校慶,會選在農曆九月十九日呢?記得張校長曾經問我:「師父,你常說護士是白衣大士,那麼慈濟護專的校慶,能不能選在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的紀念日呢?」我說:「很好!」

不過為了方便全省關心慈濟的人士前來參與慶祝活動,於是我們採取一個折衷的辦法,就是以最接近農曆九月十九日的那個星期日,來舉行慶祝活動。今天是農曆九月十五日,又是雙十節

連續假日,所以我們就利用今天來舉行校慶。

除此之外,今天也是慈濟委員聯誼會,全省各地的慈濟人都回來了。今天的天氣真好,不冷也不熱,尤其是太陽不大,可見太陽多慈悲啊!太陽的慈悲,就像每一個慈濟人一樣,一心一意的祝福著各位同學,並且愛護你們。誠如剛剛張校長所說的,你們都很有福報啊!

希望你們都能夠「知福」,在福中之外,還要惜福、再造福。現在的你們,尤其應該惜福,看看你們能夠生長在安定富裕的台灣,又能夠得到這麼多慈濟人的關心愛護,你們實在比別人有福啊!

以父母愛子女的心來愛護你們

剛剛好多同學遇到我的時候,都說:「師公上人,我愛您。」其實,在你們還沒說這句話時,我心裡就已在說:「同學們,我愛你們。」的確,我就是以你們父母對子女的一分心--希望你們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來愛護你們,不論衣食住行,二百多萬的慈濟人都和我一樣的關心你們啊!

你們應該都記得,每次看到你們騎機車,我都會問一句:「有沒有戴安全帽?」現在我要告訴各位,除了騎機車要戴安全帽之外,騎腳踏車也必須戴安全帽,因為我在關心你們的同時,也希望你們都能平平安安。

台中有一位慈誠隊員,有天回來醫院當志工,他被分配在急診室服務,當天有一位十二歲的小男生,放學騎腳踏車要回家時,不幸被一輛汽車撞上,傷勢非常嚴重,他母親趕到醫院,傷心的昏過去了。

他看到這種情景,心中非常沉重,正當他站在門口時,有位委員師姊由於機車發不動找他幫忙,他將車子前後看了看問她說:「師姊,師父在台中開示時,常常提醒我們:『騎車要戴安全帽。』難道在花蓮沒說嗎?」

這位委員回道:「有啊!師父也常常說。不過我來回的路很近,一點點路不帶應該沒有什麼關係。」慈誠師兄說:「有時候發生事情,並不分路的遠近啊!我在台中連騎腳踏車也都帶上安全帽耶!很多路人都會好奇的看著我。你知道嗎?我多期待他們來問我,為什麼騎腳踏車還要戴安全帽。如此,我就可以機會教育啊!」

我除了希望你們騎機車或腳踏車,都能帶上安全帽外,我也要提倡小學生上學戴安全帽,從小教教育他們保護自己的交通安全觀念。

在日本九州這個地方,因火山爆發,灰塵和落石不斷,所以當地的小學生走路上下學時,都戴安全帽,有人問他們為什麼連走路都要戴安全帽,他們回道:「這是安全也是規矩啊!」這就是成功的教育。

目前的交通非常的混亂,看看慈濟醫院急診室送來的患者,大多數是車禍受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交通安全,也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不但保護自己,也可以教育別人,希望你們在身心兩方面都能以身作則。

國際人士溫馨護持慈濟

護專是慈濟教育志業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正積極進行的是醫學院,將來醫學院中會設有護理學系,我希望能有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而教育志業的成果,現在是需要從你們的身上顯現出來。

諸位,慈濟是全國甚至海外人士所肯定和信賴的,在此我要順便向大家報告兩件事情。一件是,香港影藝人員,預定在明年到台灣義務為慈濟的醫療教育而唱,並且辦一場足球賽。

另外一件是南陽實業公司及一些團體,他們覺得必須為慈濟的建設、醫療、教育,多盡心,於是發起一場在北二高為慈濟而跑的馬拉松賽,田徑協會因此邀請了數十位國際選手參加,報名費一半作為田徑協會的比賽費用,另一半捐給慈濟。

這兩件事情都是國際人士藉著活動,而來為慈濟籌募醫療、教育基金。

由此可見,不只是台灣人是關心慈濟,連國外的人士也肯定慈濟,這種溫馨和護持,相信你們也都感覺得到。

人生要惜緣也要惜福

千言萬語,真是無法表達我對大家的感恩。感謝張校長為學校的辛苦付出,也謝謝老師們對你們的這分愛,老師們指導你們人生正確的方向,他們愛你們,所以你們必須尊師重道。

還有,你們也要謝謝你們的父母親,他們從你們呱呱落地,就開始無微不至的照顧你們、愛你們,而你們報答父母親的唯一方法,就是讓父母安心,能讓父母安心就是孝順。其實父母親對你們的要求並不高,他們只希望你們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另外還有你們的懿德媽媽們,雖然你們不是她們親生的,但是她們疼你們、愛你們的心,有多體貼啊!所以你們不要辜負她們對你們的愛啊!這一切的一切,你們都應該惜福啊!

還有全省的榮譽董事、委員、會員們,他們對你們的關心和愛護,比起我來,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總之,希望你們同學之間,要互相關愛、彼此感恩,更應該珍惜一切,惜緣也要惜福。

祝福你們學業和道業齊進,也祝福大家福慧雙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