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2.08.01 知過能改,就是轉「誤」為「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

回來慈院當志工的大專青年,首先必須學習的功課,就是要隨順精舍內的作息;就寢問題小,起床就需要費一番功夫。初來,聽不到起床訊號的「板聲」是正常現象,還未敲板就起身的,一定是緊張型的人;有些則是適應後,沒有板聲,也如聲響於腦中,自動起身,足見習慣可以靠環境培養。

上人表示:「早起是精進的人生,修行人要和太陽比賽早起,不要將人生消耗在睡夢中。學佛要樂在生活,在生活中踐行學佛行儀。」

面對有過失的人,上人常言:「不怕錯,只怕不改過。」有位委員愛師父、愛慈濟,但一時無明犯下過失,今日在師姊們的陪同下前來向上人懺悔。上人剴切地表示:「相信你愛慈濟的心很純,只是求好心切,以致造成大家的困擾。治事的態度,在社會一般團體是理直氣壯,但在慈濟則要理直氣柔。」

上人言,慈濟委員必須具備三項責任:「第一,要和群,慈濟形象以和為貴;第二,思想不可偏差,要學佛的德行;第三,具有菩薩的毅力。佛法是在人生中修養,而菩薩的毅力表現在慈憫眾生,所以要無畏布施,擔當責任--付出不求回報,要具有成人之美、包容之德。「如把精神消耗在人我是非中,還有什麼毅力可擔如來家業?逞一時之勇,缺乏自我檢省,就會失去永恒的佛性。」

學佛後,要勇於承認、改正自己的缺失,做到真正被人尊重,讓

人口服心服,「『同事度』」很重要,大家都是凡夫,沒有絕對的對或錯。人生的昇華在於肯改過,放下執著驕慢才會成功,要轉『誤』為『悟』。」上人殷殷叮囑。

在眾人祝福下,師姊誠摯懺悔,矢願於菩薩道上再度起步。

慈濟醫學院籌備處主任李明亮教授,陪同自國外返國的盧國賢、曾應龍兩位教授回本會,拜訪上人。他們希望了解宗教的內涵。

上人示:「現在台灣佛教徒很積極,迥異於二、三十年前老太太們祇知拿香拜拜的情形。須知宗教乃是人生的宗旨教育,道教也是宗教,而拿香拜拜只是一般民間信仰--有信無教;佛教是一門有教無類的教育。」

談話中,曾教授認為人性本惡,請示上人的見解,上人示:「佛教認為『善惡無記』,人人都具有佛性,真正的佛性是善,但後天的環境影響,會造成惡的現象出現。我認為人性本善,即使社會上某些人心有貪欲,付諸行動去搶去劫,但終究只是少數,這表示人能自我控制,也意味著人性本具善念。」的確,宗教存在的意義即在保護人們的善念。

為慶祝慈院開幕六周年,內科、家醫科醫護人員與社服人員,前往台東縣大武鄉展開義診活動。

▲隨師行記

1992.08.02 中國美術史論專家金維諾教授受邀參與紀念堂設計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二日

慈濟四大志業同時並進,身為慈濟掌舵者,上人必須裡外兼顧,難得撥冗和常住眾話家常,上人示:修行要一心一志,面對任何人都要以恭敬心相待,對方的缺點就是鏡子--以他人的示現來調治自己。要有善解的觀念,對事不對人,忌諱批評。心要定,修行首要持守口德,不要因「人」亂「心」,「『師父引入門,門中好修心』,生死大事是指心的起滅,『修行如初,成佛有餘』,每個人守好崗位,約束自己的行為,如此一個動作就是一個成就;用數倍的動作完成一個成就,是浪費時日。」

抵慈院後,台大外科朱樹勳主任、實驗診斷科沈明進教授、榮總呼吸治療科王家弘主任等同來拜訪上人。談及慈濟醫療網的推展設立,將可解決各縣市醫療缺乏的窘況。稍晚,台大麻醉科林瑞明主任亦在曾院長的陪同下,進入慈濟部和上人晤談。

為了使代表佛教精神的慈濟紀念堂千秋流芳,讓愛的故事永遠流傳,使後代子孫循足跡前進,上人用心良苦安排--日本松田平田室內設計師和由大陸來台的中國美術史論專家金維諾教授,今日一起研究紀念堂的室內裝潢。

金教授的佛教藝術涵養豐厚,馳名國際,他表示:中、日兩國與佛教淵源甚深。紀念堂是現代的建築,但佛教是很單純的宗教,所以講經堂不要太複雜,要保持佛教的精神。「講經堂不是大殿,也不是舞台,線條要簡單清朗不失莊嚴,配合屋頂整體設計,使氣勢宏偉又現代化。」

金教授的見解和上人「華貴」而不「華麗」的看法不約而同。會後上人陪同金教授到紀念堂工地及護專參觀。

▲隨師行記

1992.08.03 護專教師尋根,上人勉眾傳道、授業、解惑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三日

慈濟兒童學佛夏令營已經結束了,辛苦了一個月,營區執執行祕書林偉賢師兄,今晨帶領三十位輔導員入精舍,向大眾呈獻成果。

偉賢師兄在報告中十分激動,百感交集。此次夏令營他要求甚嚴

,求好心切,輔導員大都沒有帶活動的經驗,為了教好首批輔導員,每晚都要工作檢討,常常至凌晨一、二點才休息,早晨還要和太陽比賽早起,因此有人戲稱為「青年減肥營」;體力透支的磨鍊,讓人人刻骨銘心。偉賢師兄感恩所有的輔導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成長這麼多。

上人既心疼他們的辛勞,也欣慰於他們付出後的成果,鼓勵道:「慈悲喜捨換來很充實的踏實感,把這分踏實感放在心裏--你們成就這麼多小菩薩,讓他們快快樂樂的來、去。現在的經驗,可以做為未來改善的參考;早訓練,早成就菩薩。」

接著,偉賢師兄以幻燈片簡報此次活動的過程,張張幻燈片都是成果的呈現。兒童們的笑靨是大家的安慰;在汗水、歡笑、淚珠的背後,是輔導員們的苦心和用心。

天下父母心,總是憂心子女的種種。台北榮董廖氏伉儷回本會探望上人,他們的子女目前在國外就學,為了子女的教育,煞費苦心,上人勸解道:「兒孫自有兒孫福,盡心安排他們的需要後,多為他們祝福,自然好緣來,惡緣去。」

張芙美校長引領慈濟護專新進同仁入精舍尋根。面對「新」的同仁,上人談到,慈濟護專也是很新的學校--所謂「新」,是年輕的意思,新的學校、新的開始、新的人來。「教育學生乃是你們社會人生不可缺少的功能之一,希望大家具備『志業』的精神,全心意投

入教學工作。」

護理人員是慈眼視眾生、聞聲救苦的白衣大士,上人請老師們除了傳授學生知識,更要開啟他們的智慧,因為知識能付出的是功能,得到的是功利,會有得失心;而智慧發揮出來的是良能,是無所求的付出、清淨的愛。上人強調:「老師是學生的『模子』,老師的氣質和校風會影響學生;護專是慈濟教育的起點,也是希望最崇高、最慈愛的志業,因你們愛的付出而成長。」

專為紀念堂室內設計而來的大陸金維諾教授,由管理中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陪同,入精舍探源慈濟精神。金教授表示,佛教和中華民族歷代的人文思想、藝術與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結合;歷經朝代更迭,保留下來最多的,仍是佛教文物。原是攻學繪畫的金教授,由於看到佛教文物深入民心,了解佛教歷史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人文思想,因此多年來,致力於佛教藝術的研究。他認為今日紀念堂的設計,也必須配合當前社會背景,塑造出屬於這一代的佛教精神與風格的建築。

金教授說:「人生像渡船,自己曾捫心自問--『能留下什麼?』當我如苦行僧般的研究藝術後,就決心做為後代子孫的『墊腳石』,努力讓後代的人們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晚間,金教授以幻燈片向精舍大眾介紹敦煌藝術。在他如數家珍的描述中,大夥恍如進入時光隧道,似親至敦煌覽勝,飽賞古文明之美。

▲隨師行記

1992.08.04 凡事細心、用心,但不要疑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四日

見到一批又一批利用暑期回來當志工的青年學子,上人總是無限歡喜,因為他們是未來社會的棟樑,多一位慈濟青年,社會就多一股清流,愛心真是不分年齡!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溝通,上人總是不忘提醒大家飲水思源,生於台灣要會說台灣話。聽說有人覺得說台語沒面子,上人言:「台灣經濟己躋身世界排行榜;慈濟更是獲得海內外各界人士的肯定,生在台灣,說台灣話,是理所當然。人若忘本,豈有立足之地?又怎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聽到青年學生們「走音」的台語,製造不少歡愉的氣氛,上人道:「雖然發音不正,但是出自真切的關懷,很親切。」

美國分會青少年團團長陳燦輝師兄,回國向上人請安。陳師兄有手心盜汗的現象,日前曾在美國動手術醫治,但沒有明顥的療效,其妻認為他白挨一刀,師兄請示上人:「是否是自己業障使然?而業障

和習氣兩者有何關係?」

上人示:「習氣是經由後天薰習而成,業則是先天帶來『過去造的因』,成為『現在的果』。『果』的呈現,視『過去因』的多少、強弱而定,例如大樹與小菜所需要的澆水量不同:樹是大因大果--,困吸水量大、保持長久的生機;小菜則是小因小果,吸收水量少,散發水分也較快,生機也較短暫。」

上人云,假如今生的作為表現很好,現在受障,可能是過去種下的因;現在氣旺,以前的果報就不能生,所以,「因果的呈現有快慢先後之別,」「色身難免有病痛,不要動輒認為是『業障』現前,凡事要細心、用心,但不要疑心。」

經上人闡示後,陳師兄釋然舒坦心結。

▲隨師行記

1992.08.05 心蓮萬蕊,廣邀天下善士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五日

金維諾教授再度入精舍了解慈濟人文緣起,適巧洪李牡丹師姊和李明香、李梨旭姊妹等人亦前來拜見上人,大夥一起談慈濟。

李氏姊妹今日將去探訪日前被落石擊傷的省立桃園醫院廖院長。上人讚歎慈院醫師醫術精湛,出事當日,廖院長被送往省立花蓮醫院急救,傷勢非常危急,慈院的醫師得知後,立即攜帶全套手術器材前往省花支援,同時在慈院呼籲捐輸一萬多西西的鮮血,使廖院長及時脫險。難怪好幾位來探訪廖院長的醫學教授都說:「好在有慈濟醫院的支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李牡丹師姊談加入慈濟時,上人為建院二期工程經費憂愁不已,心中不忍,希望先生捐一百萬贊助,先生淡淡答:「看你的表現。」日復一日,慈濟護專開學典禮那天,她看到現場有許多老弱婦孺,遂頂著炎陽前去幫忙招呼。先生看在眼裏,感動在心裏,終於在當日圓滿她的心願。得到先生與孩子們的認同,是她最感欣慰的事。慈濟點點滴滴,金教授聽得眼眶濕潤。

自美國西雅圖返國了解慈濟志業的林馬克和徐兆誠兩位先生,代表西雅圖僑民及當地留學生,希望慈濟能在西雅圖設立支會。林先生

談到當地有人以佛教名義斂財享樂,令人不恥;而他去年大陸水患時,曾前往災區,看到災民無米為炊的淒涼,遂將所帶的餅乾慷慨贈予災民,災民感恩地問:「你是慈濟功德會的人嗎?」讓他感受深刻;希望有朝一日成為真正的慈濟人。

上人道:「慈濟的愛是摯誠的,是無所求的付出。我們是宗教團體,不爭名、不為利,也不計較;心蓮萬蕊,廣邀天下善士,我們非常歡迎有心人來共同參與。」慈濟行事原則一向穩紮穩打,上人希望他們先配合加拿大的慈濟委員們辦茶會,讓當地人士了解慈濟後,再籌畫成立支會。

交大詹教授帶學生入精舍,了解目前電腦作業的情形。由於精舍未設置空調,致使電腦因溫度過高,有時不免「當機」,詹教授請示是否有安裝冷氣的打算?上人示精舍乃修行的小道場,不適宜裝置空調,而且電腦待紀念堂竣工後,將遷往紀念堂,目前是克難時期,還望大家多配合、擔待。

陳英和醫師偕甫自美國返台的新婚妻子前來向上人請安,他們因慈濟而結緣成美眷,上人欣喜地為他們祝福。

▲隨師行記

1992.08.06 藉環境教育啟迪愛的心性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六日

上午,在王端正副總執行長、新聞局丘秀芷小姐、台北委員李憶慧師姊陪同下,國防部政二處長郭將軍、盧參謀和花東防衛司令部趙將軍,連袂拜望上人;希望能邀請上人到國防部演講,藉慈濟清流啟發軍士們的善心、慈悲心,進而從部隊裡把這分善心擴及到家庭。

上人表示,好環境的教育、薰陶更重要,「如慈濟要求護專學生穿制服時,護專老師必先穿上教師制服。如此以身作則,身教、言教一致,教化的功能才能彰顯。」

上人並提及,早晨幾位大專生在志工座談裡,彼此交換心得時說:「以往總覺得病痛是別人身上的事,與自己沒有關係,但在慈濟醫院,看到大家對病人的關愛、用心,無形中自己也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學會主動去關心、幫助病人。」

另一位學生也說:「我們去病房裡陪阿公阿婆們聊天,常常第一天他們還很高興地談笑著,第二天竟然就往生了,這讓我體會到人生命的無常;更感動的是,有那麼多的同學及師姑為素不相識的人助念。在此因為環境的影響,使每一個人都發揮其愛心。想想目前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有愛的心懷,只是被生活的環境障蔽了。」

最後,上人又向盧參謀深致謝意:每當慈院需緊急用血時,附近工兵連的部隊弟兄,都能義不容辭

捐血幫助。盧參謀一行人,在參觀精舍、醫院、護專後,搭機離去。

十時三十分,上人與金維諾教授商討紀念堂內部設計方向,研究如何把慈濟發展史及法華經義形象化。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時,就己隨著當時,就己隨著當時的朝代漢化、唐化,當我們研究前人所創作遺留的石窟壁畫時,一看壁畫內容,便可知道是屬於什麼朝代的文化、當時的風俗民情等;而現在已是民國時代,就要表現這時代的精神、文化。所以,金教授認為,可以配合法華經義,凸顯慈濟發展史及本土文化、台灣東部風情等特性。

上人並關心金教授多年來的胃疾,請金教授在慈濟醫院做一次健康檢查。

下午,在慈濟部召開管理中心例行會議,王端正先生報告中視中國早安節目,預訂每周一至周六提供五分鐘的時間,介紹靜思語、慈濟脈動、衛生保健等項目,預計從十月份開始連續播出十三週。

張校長報告,今年原有多位男生欲登記慈濟護專,但因一般人對男孩子念護專,都持觀望的態度,所以最後皆改變主意。上人表示,這只是一個觀念問題,男孩子從事護理工作是值得提倡的,因為男性護理人員在病房裡,對某些病人而言,具有極大的功能,至於職銜名稱,不妨另訂。

▲隨師行記

1992.08.07 外蒙古紅十字會會長拜訪上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七日

晨,上人在志工心得座談開示中指出:「志工是以志業的心態,無所求的付出服務人群,是智慧、是良能,更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的體現。一般人若能用志業的心去從事職業,就能有愉快的工作心情。此外,志工是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的潤滑劑,因醫護人員長時間看到的皆是病人愁苦的臉色,難免對待病人會有倦怠的形態出現,此時志工就要感恩微笑的表情,發揮潤滑劑的功能。」上人表示,做志工需要理智,但也不能缺少慈悲;慈悲是福,理智是慧,所以慈院的志工是福慧雙修。

外蒙古紅十字會會長蘇拉,在行政院蒙藏委員會參事陳式武、海中雄等人的陪同下,專程來訪,懇請慈濟能對外蒙古伸出援手,救助外蒙人民。

由於受限於自然環境,外蒙人民生活貧困,又因長期依靠蘇聯援助,最近蘇聯解體,撤走駐蒙人員,停止一切援助,使得皮革、羊毛等各類工廠停工,交通、電力、醫療、工業……等,頓時陷入困境,亟需仰賴各方面的經濟援助。

外蒙面積約台灣四十倍大,人口只有二百一十八萬四千人,分散在十八個省分,整個地區西邊是山胍,北邊是沙漠,居民以畜牧為生,農產稻、麥一年只有一次收成,而收穫又非常有限。

因無法自行製造嬰兒食品奶粉、維他命及營養食品,所以都必須靠外界各國支援。由於資源匱乏,造成零歲至三歲兒童的高死亡率,平均每四個幼兒,就有一個因營養不良或疾病而喪生。目前全外蒙共有十二萬零歲到三歲生命垂危的兒童,坐以待援。

以往東歐曾幫助外蒙人民到外國接受醫療教育,現今當地最大的困境空有醫生,卻無藥品,醫院中使用過的紗布必須保留,經由清洗後一再使用。

得知外蒙人民正置身於饑餓貧病的困境中,幼兒的生命隨時面臨死亡威脅,上人心中悽然;源於此類濟助工作牽涉廣泛,上人敦請對方將詳細確實的資料,交予本會詳加評估。

負責志業體電腦作業的趙偉良、黃兆民兩位工作同仁,向上人報告最近工作進度。由於工作繁忙、壓力沈重,上人勉勵他們要以苦行僧的心態「參電腦禪」。

▲隨師行記

1992.08.08 上人以「四攝法」勉新進護理人員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八日

第五梯次大專青年志工,今日結束一星期的活動。晨間座談中,上人開示:「一念心是一顆種子。同學們幾天來在醫院無所求的付出,付出得輕安,這分心就是菩薩的因。因就如一棵樹的種子,從種子成長為大樹,進而結果,其間需要有土地、陽光--緣的成就;同學們彼此就是助緣。慈濟醫院是菩薩的訓練場,你們都是菩薩伴侶,要做到『同事度』。」

上人期許這些大專青年,在校園中推動清流,影響其他同學,進而帶動老師同來參與,使社會更安定美好。

八時三十分,對新進護理人員開示,談及當年離家外出,追求出家之路的過程。修行生活中,曾經在某個因緣之下,登上台東的都蘭山頂峰,「那一剎那,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瑰麗奇妙--大山雄偉、大海寬闊,忽然體會到:世界上多我一人不重,少我一人不輕,人是多麼渺小,人生還計較些什麼?」因而希望自己能有像海的胸襟去懷抱眾生,為眾生奉獻。

三十年來,人事更迭,上人為佛教、為眾生付出的意志,卻日盛一日,並時時懷著山高海深的堅定意志、自我惕勵著……。

最後,上人以布施--保持微笑,付出歡喜;愛語--言語輕柔,態度尊重;力行--勤快付出,利益他人;同事--彼此惜緣,同心、同志攜手同行菩薩道等「四攝法」,和大家互勉。

下午慈濟醫院員工精進日,由金維諾教授主持「敦煌藝術之美」講座,他配合從大陸帶來的幻燈片

,解說中國繪畫、藝術與佛教文物的密切關係。

講座結束後,金教授對上人提起,早於唐代就出現以佛教經典為題材的戲劇,由此可證某些民俗、藝術、文化,都是源於佛教文化。

上人也表示,宗教藝術深具考古價值,可了解當時文化背景、風俗民情,但有些佛經典故被改編成戲劇曲目後,脫離了經典中現實人間化的精髓,以致誤導人們崇拜偶像,進而造成迷信的現象,「其實佛教是一門教育,要把佛陀精神人間化、不要神化。」

美術與文化可貫通在生活上,文字教理絕對可以與現實人生結合,慈濟紀念堂正是要以美術形態來呈現法華經義。金教授提出初步構想:將慈濟精神具體化--以雕塑或壁畫,表現四大志業的開展與活動。

▲隨師行記

1992.08.09 回饋北區會眾,台北分會將設立醫療服務室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九日

李宗吉、李吳英、卓明鉦、陳海長、王明德等五位榮譽董事,得知外蒙人士前來花蓮本會請求援助物資外蒙人民物資,特來表示支持。他們表示,將極力尋找肯對此援助計畫付出愛心的廠商,籌備醫藥、奶粉、衣服等物品。

上人表示,屆時將需要榮董們親自到外蒙地區,了解當地人民的需要程度以做配合--保持慈濟一貫作風,濟助要直接落實到民眾身上。

台北分會正準備成立醫護室及捐血站,做些基本的醫療工作。這個醫療站的設立,是為了回饋台北的廣大會員。在繁華的大都會裏,來往的人群皆是行色匆匆、分秒必爭的工作,常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如果能利用前來台北分會的時間,順便到醫護站捐血,如此一來,既可解決各醫院血庫之荒,又可從驗血中,替會員做簡單的健康檢查。

慈濟香港負責人唐慧齡小姐,經過一年多的期待,終於如願以償的回到慈濟發祥地,並見到孺慕己久的上人,當場情不自禁流著眼淚說:「我終於回來了,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唐小姐做的是成衣設計工作,工廠設在大陸,產品暢銷歐美各國。雖因大陸政策的關係,常有虧損,也感力不從心,但唐小姐仍以「可讓大陸民眾有多一點工作機會」的慈悲心念,繼續工廠的經營。

唐小姐得知外蒙人民正等待救援的訊息,馬上義不容辭表示願意參與這項工作,並說原本正有意往外蒙市場調查,做些皮革、羊毛的生意,且目前正有位朋友在外蒙設立了辦事處,所以幫忙收集資料應無問題。

下午一時,上人赴慈院參加例行的工地會議,和邱茂彥、宋篤志、蔡坤城等居士議決各工程事項。

▲隨師行記

1992.08.10 護專素質日益提升,聯招學子高分登記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日

早晨,在例行的志工座談中,上人欣慰的說,大專志工在病房裏,從接觸到的人、事、物裏,學習、反省及改變觀念,會激發對父母的孝心及恭敬心,這是一股無形的教育力量,能夠自然的發揮潛在的功能。而慈誠隊真是臥虎藏龍,各個層面的人才皆有,最令人安慰的是,隊員們能互為善知識,彼此照顧、影響,大家同時成長,正如一股清流,不只淨化自己,也能淨化別人的心。

護專校長及老師們,向上人報告八十一年度護專招生情形。今年第一天招生登記,即有一位花蓮本地學生,以六百八十八分高分登記慈濟護專。由第一次招生的最低錄取分數四百五十三分,到今年的最低錄取五百七十七點五分,可看出慈濟護專學生的素質,正在提升中。

日本分會委員謝富美師姊等十一人回到花蓮本會,將在精舍停留數天,學習並了解慈濟精神。她們向上人報告在日本的活動計畫,日本分會準備在近期內成立才藝班,藉此向當地會員們介紹慈濟精神。

上人開示,慈濟的理念,是以慈悲喜捨的佛教精神,和誠正信實的志業精神,做社會工作,因此要秉持超然的理念,抱著克難精神,以歡喜心推展分會工作,如此才能長久盡力。

上人並回答委員們提出的佛學問題:「正信的佛教徒要有正確的觀念。學佛並非為消災解厄,佛法應該生活化,以佛陀的精神教育人們;而修自己的本性,才是真修行。經典是指出一條菩薩的道路,能在這條路上做得好、走得穩,才不致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晚上七時三十分,慈濟醫院家醫科王英偉主住前來向上人告假,王醫師將前往美國進修十個月。此次進修目的,在匯集醫學教育的資料,以促進本地的醫學教育成效。上人稱許:只要對台灣有幫助,就值得進修。並叮嚀王醫師善用十個月的時間,早日學成歸來。

▲隨師行記

1992.08.11 慈院醫師夫人歡聚,開辦首次慈濟茶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一日

「為了看苦難的眾生相,為了體會精舍修行的生活……。」

「想探究慈濟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能讓本來吵鬧不休的父母變為祥和、溫柔……。」

「曾經來過一次,感覺非常好,也讓我好感動,這次主動爭取再來……。」

「為了體會什麼叫佛法人間化

,什麼是服務……。」

「為了實現服務的夢想……,為了體會慈悲喜捨的精神……學習如何付出、培養及學習感恩心……。」

三十位來自各大專院校的青年志工,早齋、清潔後,與委員志工齊集中庭等候上人開示;他們向上人說明來此的主要目的。

除了來自國內各地的志工,在座也有英國、新加坡,甚至有特別組隊回來體驗志工服務的日本分會委會員十一人。

「人生如戲,人生也沒有所有權;既然有心來此學習服務的真諦,就要多用心體會人生苦的根源,若能真正找到、了解其根源,那麼就可以得到法喜的真義。」上人說:「服務要多用心--用你們的耳朵看、用你們的眼睛聽。有些患者,他們並非真正身體有病,而是患了文明社會的『缺愛症』,只要你們多發揮愛心,讓他們心情開朗,那麼他的病,可能很快就好起來了。而要讓他們接受你的關懷,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除了你的誠懇,語言是第一個溝通的要素。這裡的患者大都是本省籍老人,所以你們一定要先把台語學好,才能真正圓滿你們的服務工作……。」上人對這些熱情的學生及委會員們叮嚀:「語言是服務工作不可少的溝通工具。」

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三天前在南部的一個茶會中,靜暘師姊深深體會上人調伏眾生的辛苦及偉大。下午,在慈濟部頂禮過上人,靜暘師姊報告南行心得。上人說:「人生難免會碰到一、二件不歡喜的事,要抱著菩薩遊戲人間的態度,對於剛強的人,我們要先憐憫他,然後再安慰他。」

何國慶夫婦由加拿大回國,為使慈濟志業在僑居地蓬勃推展,賢伉儷和上人相談甚久。

平時忙於服務病患的醫師,鮮少有時間聚會,此次在林堅熙醫師夫人的催生下,得到院長的支持,特騰出自宅,讓大家舉辦慈濟茶會。台北委員師姊多人歡喜有此因緣,特來參與助陣。除了紀媽咪、林勝勝、文素珍、林智慧……等師姊外,還有遠自英國歸來的慈華師姊及加拿大的何國慶夫婦。

下午在院長夫人的引導下,幾

位醫師太太忙著買菜、切菜、煮菜……等,好不熱鬧。大家有心促成聚會,彼此溝通。上人歡喜地前往給予精神支持,見大夥把場地布置得溫馨雅致,上人特別叮嚀委員們,散會時,切記把物品歸位,屋內外要打掃乾淨。

傍晚,上人再次赴省立花蓮醫院探望省桃廖院長傷勢。

▲隨師行記

1992.08.12 設立慈濟醫學院,旨在培育「活佛」服務病患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二日

晨,美國分會電告,慈院六周年慶,將有九位新委員回來授證。美國雖處隔海之遠,但對志業的推展,不遺餘力。

經由幾天來在醫院服務的體驗,慈誠隊師兄說,上人給慈濟人的十戒,真是「智慧與愛的戒律」。

另有師姊表示:「…感恩醫院病中的老人,由於他們,我才有機會彌補父母恩。因為父母早逝,故一直未能耕耘孝順父母的恩田…。」

上人云:「報恩要及時。雖然父母不在,所幸還有公婆,現在孝順還來得及,要好好把握機會,以免往後遺憾。感恩不只表現在醫院的服務中,更要把周遭的老者,視如自己父母般地敬重。」

美國費城Jeffenson醫學院婦產科教授吳忠修伉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小兒科教授黃碩文先生、新澤西州 Rutgers 醫學圖書館博士蘇紫雲女士,昨日專程由美來台,在李明亮教授陪同下,入精舍會見上人。他們仔細詢問上人在花蓮建院的緣起及籌設醫學院的目的。上人云:「慈濟醫學院期望培育出的學生,不只要有豐富的知識、技能,還要健全其人格發展,灌輸愛的理想、智慧,使其懷抱服務人群的胸襟,做到病人心目中真正的『活佛』。」

日本分會劉桂英、張秀民二位師姊,因故必須先行離台,上人慈允提前授證,分別給予法名為慈護及慈教,希望她們一心一志護持志業。上人言:「慈濟是以入世的佛法、出世的精神,做濟世的工作。佛教的精神,慈濟的志業,並非以口宣傳,而是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要實踐入世的佛法,必得先擴大心胸、縮小自我,凡事不可有計較的心,學佛就是要先學菩薩,菩薩必須具備慈悲的心腸、寬大的胸懷,廣結人緣。」

現任職中央研究院專研神經藥理學的李小媛教授,由陳幸一教授陪同,入本會拜會上人。李教授將於明日在慈院根據「帕金森氏症的動物實驗模式」發表學術演講。她並表示,醫學院完成後,她樂意前來參與。

慈愉、慈懿、靜宥、靜潔、靜映、靜暘等多位師姊入精舍向上人報告,昨日在院長家的茶會聚談,效果極佳。

夜,台中洪武正師兄,在中庭對大專青年志工現身說法。他表示

,因為年少時的無知,造下許多不可為的事,所幸能接觸慈濟,才讓他有個起死回生的人生,但在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非一般人所能體會。洪師兄坦誠地對眾懺悔、希望能當同學們的借鏡,避免年青人重蹈這條糊塗路。他同時也呼籲大家,對有心新求懺悔、改過自新的人,要給予機會,用平等心待之,因為他就是受到慈濟、受道上人的慈悲關懷與鼓勵,才有重新做人、回饋社會的氣及機會。

▲隨師行記

1992.08.13 美國分會執行長黃思賢返台參加授證盛典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三日

為了讓聾啞同胞也能進入真善美的慈濟世界,兩年前上人即鼓勵委員們學手語,唯有懂得手語,才能深入聾啞同胞無聲的世界,表達我們的愛與關懷。

手語不但是溝通心意的工具,還具有優美的形態。志工座談時間,大家就以此「無聲的文化」,比畫出「預約人間淨土」這首歌。

「大家都覺得社會動盪不安,每個人都想預約一片淨土,但人間要淨,必須從人心淨化起。唯有人的心清淨,社會才能清淨,解鈴還須繫鈴人,社會的亂象,也是人們自己造成的啊!」上人有感地如是說。

骨科病房幾位才二十三、四歲的年輕人,因為車禍導致半身甚至全身癱瘓,整日臥床,一切行動皆需靠人輔助,不但自己痛苦,也帶給家人煩惱。但是這些患者的媽媽,卻無怨尤地小心照料……。平日也是愛騎快車的學生說:「三天的志工生活,不但讓我感到人生的無常,也看到了母愛的偉大。自己平常的行為不但讓母親擔心,還把媽媽的關心當成嘮叨而頂嘴,實在很不應該,回去後一定要好好孝順媽媽。」

上人開示:「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做人一定要好好知福、惜緣,你要感恩有個嘮叨的好媽媽。『感恩』不是用嘴巴講,而是要用行動表達--回去後不要再騎快車,要好好用功讀書,將來才可以對社會頁獻所學;有健康的身體能為人群服務,才是真正的孝順。」

為參加慈院六周年慶及委員、慈誠隊授證典禮,特地從美國趕回來的黃思賢師兄,昨日才抵台灣,今晨即搭早班機回到本會拜見上人,並報告分會會務近況。

上人示:「這是一個久遠的志業,大家都極目觀望美國分會,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做,要站得久一要先踏得穩,做任何事一定要注意『和』,唯有人和,事才能成。」

一年多來,美國分會在思賢師兄的策領下,其成長有目共睹,唯獨未能請上人親臨祝福,是他們最大的遺憾,師兄調皮又認真地說:「我會努力致力於分會志業,有一天,我們一定要用分會的吸引力,將上人吸引過去。」

▲隨師行記

1992.08.14 上人蒞臨「志工成長團體教育訓練班」開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四日

「數年前,兒子被綁架並遭撕票,當時痛不欲生的我,幸得上人的鼓勵,才把我從生死掙扎中挽回,讓我有勇氣站起來,化悲痛為力量,去服務人群。這次回來學習,又讓我得了三個寶--微笑、善解及感恩……。」

「在美國想要做社會服務的工作,礙於種種限制,並不容易,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可奈何。回到這裏,深感慈濟人真的很有福報,在上人的領導下,只要想做、肯做,就隨時有機會讓你做……。」二位分別來自日本與美國分會的師姊、師兄,在體驗過兩天的志工生活後,有感地抒發心得。

為加強慈院志工的聯繫及凝聚力,社會服務室特地為花蓮地區的志工,舉辦一個團體成長教育活動,以帶動工作士氣,更提升服務的品質。午后,上人特於百忙中抽空前往鼓勵。

「志工是一份超越義務、自我期許、投入人群、不斷成長、永不停退的工作,從事這份工作,除了要有赤子之心,還要有獅子的勇猛心及駱駝的耐力。」「所謂發心容易、恆心難,出力容易、耐力難。我們凡夫,常是三分熱情,四分退轉。切記既已發心來做志工,就不能怕壓力重,要學佛菩薩『倒駕慈航到人間普度眾生』的精神。」最後上人表示,當志工不能有貪功德的心念,一個人能心無罣礙,則福無量;心有計較,福就有限;他希望大家都能抱持「施比受有福」的觀念,做一個不計較得失,無私無我、造福人群的人。

夜,第六梯次大專青年志工舉辦傳心燈晚會。點點燭光映照一張張年輕、堅毅的臉,上人殷殷叮囑:珍措人生、把握人身,好好發揮功能,散布愛的善種,廣為他人服務。

▲隨師行記

1992.08.15 慶祝慈院啟業六周年,優良員工獲表揚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五日

人生無常,唯有「愛拚才會贏」--這是大專青年一星期來志工生活的體驗;每週六是他們結束服務的一天。晨,在座談會上,他們以手語比畫「愛拚才會贏」獻給大家。

上人說:「所謂娑婆世界,堪忍事多,人生夾雜著許多的無奈、甘苦,對這些無奈、甘苦,除了與之拚賽外,還要有一分毅力與恆心,否則只有向它俯首認輸,如此就無異於躺在床上那些無奈的患者一樣,無法發揮使用權。」

「輔導臨終患者,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沒有恐懼,使他們在最後一刻,能心不顛倒,意無貪念。」

「人要去除顛倒、貪念,唯有從淨心開始,內心要常保持清淨無染。心燈代表光明、清淨與智慧,希望它能時時照亮你們的心,也希望你們將這片光明;帶回家庭、學校、社會,去影響更多的人。」

為了迎接醫院六周年的生日,醫院各單位同仁上上下下忙於佈置、展示成果。平日忙於醫護病患的醫生、護士,為了調適緊張的生活,利用空餘的時間,採集奇木異石及學習書畫。由於大家的認真投入,各社團雖然才成立一年,但成績斐然,特選在六周年慶祝會上,為他們的成果開了一個藝展。為鼓勵大家,上人接受了他們的邀請,親臨剪綵。「這是『核桃夾心餅

』、這是『金蟬脫殼』、這是『春滿人間』、這是……。」各收藏者一一介紹自己的作品,真假間不禁讓人驚歎自然的神奇,尤其是那塊取名「核桃夾心餅」的奇石,還真讓人欲取食一口呢!

下午二點,在二期講堂舉行慈院啟業六周年慶祝會,會中並表揚資深及優秀員工。

曾文賓院長在會中除了報告歷年的院務情況外,同時也期勉大家:以院為家、以慈濟為榮,用慈濟愛的精神來發揮醫術與醫德,「慈濟是以服務為目的,以救人為理想的慈善醫院,希望同仁在享受現有光耀的同時,也要再創慈濟另一個新的高峰。」

藺汝平醫師表示,在慈濟五年多,讓他學到及印象深刻的有兩點:「其一,是上人教我們如何去愛病人。學校所學只是救人的技術,要將這技術運用在個人的人格及道德上,才能發揮愛病人的良能;其二,是慈院患者多,醫務比較忙碌,因此體力的保持相當重要。」

六西護長王馨惠則說;「到了慈濟才知道什麼是感恩,而最大的收穫,是學到了如何『愛』人。我對自己默默許願,當我放下行李,我將永不再搬走,我會牢記師公說的『甘願做、歡喜受』,對醫院、病人,竭盡自己的心力。」

急診江錦玲護士說:「來慈院第三年了,為了圓滿父母的心,今年七月二十九日離職回到北部就職,但在這短短的十天內,我心裡惦念的仍是慈濟的一切,此時才發現,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取代慈濟在我心裡的地位。感恩長官再度給我機會,接受我回到慈濟服務。有了此次的經驗,我再也不輕易離開這麼好的地方。」

特別來賓金維諾教授,在致詞時表示:「到慈濟讓我好像回到家的感覺。慈濟醫院給我最大的感動是不僅以技術在救人,更是透過行動在救心;不僅以技能療治患者的傷,更以慈悲與智慧,療治他們的思想和身心。就因為有這點不同,造就慈院偉大的志業。」

上人開示:「以愛發揮愛,是我們的宗旨。醫院要辦得好,必得靠大家同心協力,個人站穩自己的崗位,醫院才能靈活地發揮救人的功能。六年來,我們看著醫院成長,希望六十年後,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成果,看著我們的下一代接棒發揮它救人的功能,甚至六百年

後,還能有後代人繼續傳承。」

「醫療本身就是一項慈善工作,人生八苦,病苦為最,能解除病痛之苦就是最大的功德、最大的善事啊!」上人再次強調:好醫生、好護士若能把功能化為良能,那麼要解決病人的痛苦,就非常容易。醫療是四大志業的一大重點,要消滅貧窮,唯有治病,才能消減貧窮,才能真正救根。

明天是醫院六周年慶,也是全省委員聯誼會,又是新委授證之日,各地委員都帶著他們推薦的新委員回來本會,而僑居海外的榮董、委員,更興奮得如同回門的女兒般,陪同各人的幕後回來授證。小小精舍處處法親,人人臉上滿是歡喜,象徵慈濟志業拓展的無限禪機。

▲隨師行記

1992.08.16 七百七十一位新委暨首屆正式慈誠隊員授證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六日

今天是慈濟醫院六周年慶,一早何國慶師兄的司機謝先生,開車搭載上人前往慈院,他喜悅地說道:「走入慈濟最平等了!在公司,董事長是我的董事長;在慈濟,董事長卻是我的師兄了!」

進入慈濟部,李明亮教授陪同夏威夷腦神經科教授李青泰先生面見上人。上人說到:名醫與良醫,乃在於智識--「功能」,與智慧--「良能」的分野。但人偏向於追求後天的知識,佛陀卻能以超然的智慧,體會到究竟的智慧。

「人的腦細胞間都有連線,接受的教育愈多,打通的管道愈多,教育是取得知識的途徑。」「不用的腦細胞會死去,但細胞的死去不是問題,有否打通管道才是真重要。只要能將一生所使用的那一小部分細胞,彼此的管道都融會貫通,則是非常有智慧之人。」李青泰教授提出他的見解,並讚歎上人:「有智慧的人,只要一條通,則處處皆通。上人不僅把所有的通道都打通了,且條條開的都是高速公路。」上人的智慧源於他的謙虛學習,而能把許多人給予的知識,皆轉為智慧。

為了節省大家寶貴的時間,上午,同時在慈濟紀念堂舉行慶祝典禮暨下半年度新委授證,首屆正式慈誠隊授證。計有二百二十六位新委員及五百四十五位慈誠隊員誕生,上人一一為這些新發意菩薩們別上證件,勉勵他們一心一志,生生世世行走於菩薩道上。

▲隨師行記

1992.08.17 紐約支會施長要伉儷為志業奉獻心志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七日

清晨,遠處傳來聲聲佛號,南部地區的委員會員冒雨朝山入精舍。上人讚歎大家的虔誠心念:「為了參加慈院六周年慶,你們千里迢迢的來,往返即需三天的時間,真是難得的心志。看到這麼多人朝山進來,就可知道慈濟精神在南部發揚光大了。」

隨後,他們前來向上人告假,由於人數眾多,只得分成二批,上人也分成二次為之開示。

慈誠隊已正式授證,慈濟的男眾形象由此確實地樹立了。在歡喜的同時,上人對慈誠隊有著很大的期望。「有好的家庭,才能建立好的人生,要有祥和的社會,則要從自身做起。」上人要大家守分盡責,立志、立願,終身奉行慈濟十戒,並深自期許--只要有我在,這個社會會改變得更好。

美國德州、紐約支會委員們,難得返國,格外珍惜親炙上人的因緣。慈定師姊跪著奉出她這生所有的金飾,捐給上人做醫學院基金,其中包括一枚深具意義的戒子,是十七年前,夫婿施長要師兄親自為她戴上的。師姊說:「我們沒有什麼,這枚戒子,也沒事先經過他的同意,就給捐出來了。我實在高興他能出任委員,這給了我很大的力量,從此,我們可以一起在紐約推動慈濟。」師姊激動得泣不成聲,一旁的施師兄也紅了眼眶。

上人慈藹地告訴師兄伉儷:「心意無價。」並為他們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明示東西雖有貴賤,但心力卻是平等的。

上人說,建院當初,一位企業家和一位經濟窘困的婦人,在同一天各捐出三百萬和三萬元,上人當時即說他們功德一樣,並解釋道:「這之間若有差距,只因世間人所說的數目而有分別;但在佛法的心量上,三萬與三百萬相等。對捐出三百萬元的人來說,是他能力所及,對他的生活並無影響。而對這位婦人來說,三萬元卻是她二十年來的累積,是她一生僅有的儲蓄,那分勇敢能捨的『心』,絕不亞於三百萬啊!」在上人的手中和眼中,東西沒有大小輕重的分別,最可貴的是一分真誠的心。

上人並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為他們述說慈濟建院史,鼓勵施師兄伉儷:「凡事都是因緣和合,只要秉持『誠正信實』的原則做事,自然有所成就。你們遠在國外,更要

好好守住平實的心念,不要因挫折或讚美而起伏,切忌有分別心和貪念。」

隨同施師兄回國的郭正昭教授,經過數日的觀察後,發現慈院每一個角落的建築都很堅固,「我參觀過許多硬體建築,別的建築多少都有偷工減料和瑕疵的現象,唯獨慈濟醫院我沒有見到,這是超乎了先進國家的標準。」從中他更體會到了慈濟人心力的不可思議。

他認為慈濟的公信力強,委員氣質佳,對淨化社會人心有著重大的影響力;就他學歷史的觀點,期待慈濟能留下完整的人文史料。

郭教授又提到,在國外,每當他們一群學者專家聚會時,唯一不變的話題,就是關心上人的身體,他希望上人能為慈濟未來的發展保重身體。上人言:「佛陀在世時,他的大弟子目犍連、舍利弗,都先他而去,而佛教不也是傳下來了嗎?不要有子孫的觀念,慈濟是佛教的,慈濟是社會大家的。」

曾有醫師告訴上人:,唯一能讓師父健康的方法,就是放下一切,好好地休息;這對上人而言,是天方夜譚。上人曾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因為推展志業而付出時間和體力,是我無怨無悔的抉擇。」慈濟的志業是上人以生命點滴的心血貫注的,慈濟的工作,不僅上人珍惜,更是每位願意發揮生命功能的慈濟人,所珍惜的。

▲隨師行記

1992.08.18 肩負播撒慈濟精神的重責,德州支會委員告假遠行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八日

美國德州支會的師兄師姊們,將於下午離開花蓮,他們利用上午時間前往慈院,學習志工的服務。今早,向上人告假並領受皈依證。上人希望他們到德州後,將慈濟的精神傳承下去。拉瓦卡港聯絡處新委李榮師兄說:「我願將心奉獻出來,把所學的知識化為力量,獻出我的心力、財力、智力,全心全力推動慈濟。」身為台塑德州廠高級主管的李師兄,在跪領皈依證時,懇切地發願。

有師姊感傷著回去後,將不能在上人身邊聆聽法語。上人對即行的海外弟子殷殷叮囑:「希望你們把慈濟的精神帶過去,到了國外,要奉守『誠正信實』--這一顆心的力量最大,不要輕視這麼一『點

』的發心,『合抱之樹發於毫芒』。不用憂慮你們聽聞太少,應擔心沒有好好掌握因緣,把種子種下;更不用擔心,不能在師父身邊聆聽開示,不怕聽聞得少,只怕無心受教。」愈高大的樹,要發展茁壯,需要愈長的時間;而小草、蔬菜,雖然速成,拔而取用即沒有了。慈濟有如合抱的大樹,所以需要大家有耐心地去培育苗種。

金維諾教授入精舍面見上人,他談到對慈濟人的印象:「從我下飛機,第一個接觸到的,就是慈濟委員,乃至我到花蓮,又至台北、台中,所遇到的慈濟人都是那麼親切,這是我在任何地方所無法感受到的。他們發自內心誠懇的微笑,毫不矯作。我覺得慈濟真的很好,所以很願意投入。」

金教授也參加了慈院六周年慶,大家所講的台語,他一句也聽不懂,但他說:「我雖聽不懂,但我用看的!慈濟真的是在做弘法、救人的工作。」金教授極關心上人的健康,上人樂觀的回答:「雖然慈濟的路走得很辛苦,但我只有一個態度--天天守在我的崗位,做好我該做的事。我不為將來憂慮,唯一抱持的心念是:我活在世間的時候,要如何落實慈濟精神。慈濟的文化要與佛法結合在一起。」

金教授深覺慈濟文化有其非常獨特的地方,以後若要辦佛學院,不僅只研究過去的佛教,更應以今日慈濟的開展為題材,教學體系要與慈濟志業的推動合一,並從學術的角度來傳承,培育更多的人才。他認為只要大家都把握上人的精神做事,上人就不會這麼勞累了。

下午,金教授繼續與上人討論紀念堂的內部設計。六片大門將以具體的大型圖畫,表現慈濟所開展的事業。講經堂以法華經文及佛陀畫像為主,坡道則以普門品表示。他們一一考慮著質材的選擇、製作的方式、佛菩薩的造形……等。上人仍強調宗教是屬精神文化的,因此希望紀念堂的內部設計不失宗教的氣氛,但也不要離開現代化的功能。

▲隨師行記

1992.08.19 海軍軍醫處處長李安仁先生拜訪上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九日

上午十時三十分,上人至慈院,看過新擴充的ICU病房後,隨即在慈濟部會見由何國慶師兄陪同前來的海軍軍醫處處長李安仁先生。李處長與王端正副總執行長是同一屆的傑出青年。由於軍醫處向以燙傷醫療設備完善著稱,上人與其就燙傷中心的設備交換意見。李處長在臨行前表示,退休後願來慈院當志工,對於未來醫療網的規畫,他也極願意提供意見。

有一位精明幹練的女士,幫助

丈夫發展事業,但丈夫飛黃騰達後,卻有了外遇。她今日特地由台北來精舍,向上人表示:「多年來,我的事業非常成功,但感情上卻痛苦不堪,如今照著上人對委員開導的方法--不與他們計較。當先生外遇的女人坐月子時,我還替她照顧她的兩個小孩,連公婆都稱讚告訴先生:『你看這種媳婦那裡裏找?』我已改變很多了,以前我就是太爭強了,現在我深感女強人的人婚姻一定不會幸福,我要做個有智慧的女人,好好修口、修心。」

上人示:「事業固然重要,婚姻更須用心維繫,不要輕言離婚。既來人間,不管好、壞緣,都要歡喜受。你的心態要轉變;轉能幹為賢慧,轉強勝為溫柔。」

下午二點,上人繼續和金教授研商紀念堂內部設計事宜。金教授表示:「不論在台北或台中接受委員的招待,乃至住在慈院,許多人對我就像對自家人一般親切的照顧,我內心深受感動。以往,只是從書報中略窺慈濟,現在對於慈濟精神,更加有深刻的印象。」

雙方的討論項目包括:配合的氣候和花蓮多震區的自然環境,決定建築材質問題,加強柱礎造型。感恩堂地面考慮鋪蓮花浮水雲地磚,和感恩堂內毫芒雕刻的擺設設計。

上人在談到感恩堂時表示,希望令人一進入感恩堂,就能感受到慈濟世界的溫馨,它是當今現世美好人事的呈現,「整體的設計要有佛教的精神,但不失現代化的美感。我不排斥古物,但不希望如傳統般,只有一尊尊的佛菩薩像立於室內。許多藝術的創作,都有其時代背景的特性,紀念堂的設計遲未定案的原因,就是我一直期盼有人能創作出如上理想的作品,所以寧可多等待一些時日,找到合適的創作人才。」

在感恩堂內的藝術展示牆主題內容設計上,上人表示,「法華三部」中的首部--無量義經經文,對他的啟發最大,將來可考慮以無量義經經文為本,去發揮、表現慈濟的人文精神。

▲隨師行記

1992.08.21 上人勉大專志工點亮心燈,以慈濟接棒人自居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上午,上人前往慈院列席管理中心八室主任座談會,會後,與李明亮、陳幸一兩位教授,談論慈濟醫學院的硬體配置。

今夜,由台大及部分他校同學組織而成的第七梯次大專志工服務隊二十九人,請上人為他們「傳心燈」。在他們精心策畫下,主持人吳博群同學在燭光輝映中,配合輕緩的音樂,誠摯地代表大家,感恩上人開闢慈濟世界,給予他們學習成長的機會。

「如果我們內心的快樂,就是我們服務病人的果,那麼病人的病痛,就是我們體會人生快樂的因了!」就讀台大生物研究所陳祈森同學,感恩病人用血肉之軀,帶給他們生命的啟示。

「如果沒有加入慈濟,我永遠不知道生命的莊嚴!如果沒有接觸上人,我永遠不知道一個完美人格的感動力量!我期許因為我的存在,能讓慈濟變得更美好!」另一位男同學信心十足地發願。

淚光與燭光相輝映,每位同學都留下他們感動的話語,也流下他們感恩的眼淚。

此情此景,連上人也不禁眼眶濕潤,向同學們開示:「剛才,你們由我的手中接過『心燈』,希望藉由這一盞火光,人人點亮內在『愛的心燈』,不斷地把濟精神在校園、在家庭,甚至未來在社會,四處散布。慈濟是你們的家,四大志業等著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