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2.03.01 香港華僑黃耀康願奉獻心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一日

下午,臺北委員朱文儀師姊陪同來自香港的黃耀康大德前來精舍拜見上人。

黃大德今年春節到花蓮,由親友引見來到本會參觀,正巧朱師姊亦回來本會向上拜年;黃大德在未師姊的介紹下,對慈濟二十多年來在社會上所作的各項會務,非常感動。當他看到林傳欽小弟弟的故事時,對上人視病苦眾生如己子的這分悲心,深深感動。當場一再表示,雖然他的事業遍及全球各地,但只要能力所及,願極力協助本會推展慈濟工作。

朱師姊在大陸有事業經營,這些日子時常以過境香港之便,帶著最新的慈濟文宣資料與黃大德在香港碰面,並報告最新的慈濟見聞。

今天上午,朱師姊從大陸辦完業務,在香港與黃大德通電話時,黃大德歡喜表示,正好今日要再到花蓮拜訪親友;當即約好在臺北松山機場碰面。朱師姊見到上人歉意表示,因從大陸直接來到花蓮因此沒有穿委員制服來見上人。而黃大德一再讚揚朱師姊對慈濟的專心投入,朱師姊則謙言:上人的擔子這麼重,我們只是作我們該作的本分事。

上人鼓勵黃大德若來臺灣,就來對慈濟多了解、多參與。

黃大德向上人表示,雖然本身能力、時間有限,但社會福利工作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他願盡一分心力。

下午三點,慈院骨科醫師彭成洋夫婦、于載九夫婦入精舍探望上人。

▲隨師行記

1992.03.02 多一分感恩,少一分煩惱;多一分歡喜,少一分瞋恨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二日

今晨,上人一陣心絞痛,無法上殿與眾開示,但感於明日即要出遠門,此趟一去恐要十來天。為了珍惜時間,上人於早齊後,仍然強忍不適,對常住眾做一番訓勉及提醒。

「去年慈濟的推動,真的如我所言『五步當一步走』。除了四大志業照常運作外,還加上『大陸賬災』。你們多數人都曾前往大陸,可曾想到:若沒有背後這麼多的愛心人士,又那來的大力量,使得一件件溫暖的棉衣、被,經由你們手中交給災民呢?」

「雖然我無法親眼看到災民受災的淒涼景象,及當收到物資救濟時的歡喜模樣,但就我所聽到的,卻可以想像得到。這深深的感受,可用『溫馨』二字來表達。而我對他們所受的苦難,心中常懷抱一分悲憫。想想彼岸,再回顧此岸的生活,我們真的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今年起,慈濟精神文化不僅要「下鄉」去,還要邁向國際。海外人士紛紛來函,要求在該處設立分會,願將慈濟的種子散播至世界各角落,並希望有慈濟人的地方,就有這股清流的引人。上人勉勵精舍常住眾:「你們身處慈濟發祥地,這股清泉應從你們身上流出。以法水滋潤眾生的心田,並要努力踴躍地去遍撒慈濟種子讓大家能以感恩心接受佛法。多一分的感恩,就少一分煩惱;多一分的歡喜,就少一分瞋恨。」

最後,上人又示以「四諦法」,要大家深刻體會人生的苦難,著實了解救濟眾生的法門,普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下午五點,高雄市政府機要祕書蘇嘉宏夫婦入精舍拜謁上人,蘇先生表示高雄吳敦義市長將於明日下午三點來訪。

夜,桃園楊金雪等委員向上人報告桃園會務;臺北慈誠隊黃文欽等師兄則報告製作「環保袋和環保背心」的概況。

▲隨師行記

1992.03.03 上人讚歎志工是菩薩道上的修行者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三日

雖然中午就要出遠門了,上人仍於一早與志工們齊聚中庭,分享他們的服務心得。有兩位慈誠師兄,雖貴為董事長,但見一孤老患者,多日躺於床上,身散異味,便捲起袖來為他洗浴。脫換老人家的尿

片時,臭氣充斥,同病房的人皆掩鼻避開,師兄們卻毫不皺眉地為老人梳洗乾淨。黃文欽師兄說:「雖然有人說他很臭,我倒是沒有感覺到,或許是我常在垃圾堆中做垃圾回收的環保工作慣了。而且當時我們是用心做,不是用動作做,所以根本不知道臭。」

上人稱讚他們是菩薩道上的實行者,並祝福他們能抱著歡喜心,恆長地行於菩薩道上。

黃永存師兄請示慈誠隊授證問題,上人示:將來會在台北分會舉行佛三或佛七,屆時師父會再度詳細教導慈誠隊的規制,讓大家薰受之後,再做授證的儀式。

臨出門前,上人又至慈院,處處關懷詢問,提醒叮囑:要派請充足的警衛人員,維護院區安全,院區要常保清潔,對於四周的環境要多加注意……。

下午三時四十分,一扺台北分會,委員們即歡喜圍繞著上人。李明香師姊陪同立正佼成會陳主任拜見上人,陳主任表示,佼成會提供了五十個名額讓慈濟人前往日本觀摩學習。何國慶師兄獻上在溫哥華舉辦慈濟茶會的照片,告知在加拿大推動慈濟的情形。「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侯博文、洪敏昌等人向上人報告四月四日上人應邀蒞臨嘉義農專演講的細節。丘秀芷師姊攜來有關上人獲頒「和風獎」的文稿請上人過目;李憶慧師姊則呈上「大地的園丁」及「一個呼吸的地球」兩首歌曲,請上人擇選其一做為「預約人間淨土--綠化活動」的主題曲。此外,由美國回來的會員卓女士,在慈敏師姊的陪同下,向上人表示欲捐出位於洛杉磯的四百五十英畝土地。

一波波的人潮,一連串的事件,使得甫跨入分會的上人,還不及落座休息,就開始忙碌不堪。

台視記者葉樹珊小姐前來分會訪問上人,她請教慈濟與慈悲喜捨之間的關係,上人答:「慈悲喜捨是佛教的精神中心,而慈濟將此四字實務化、形象化。委員們濟貧教富的工作,令貧窮者歡喜、富有者快樂,而委員們在付出中反而學習到知足感恩,獲得成長。」慈濟正是將理念化為行動的最佳印證。

有師姊談及近來報端常出現批判上人對二二八事件看法的報導,事實上,上人根本不曾對二二八事件發表看法,上人心繫四大志業,

對於外來的毀譽總是心包太虛、一笑置之,唯弟子們覺得無端受辱,實在太冤。傅播媒體如不能謹守職業道德,就會混淆視聽,對讀者與被報導者都是傷害。面對此等現象,葉小姐說:「依常理判斷,我們也知道法師不可能為此事件如此宣說,但是大家都太重視法師的智慧與想法了,所以不得不如此做。」葉小姐並無奈地自嘲:難怪有人稱新聞業為「製造業」、「屠宰業」--無中生有、愛怎麼報導就怎麼報導。

四位美國比丘在委員師姊陪同下,前來分會和上人共進晚餐,他們因聽聞慈濟將「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特來向上人請益。

風聞上人抵北,許多人紛紛前來,五樓會議室坐滿欲睹上人慈容的委會員,八時,上人對大眾簡短開示,圓滿眾願。

▲隨師行記

1992.03.04 幸福人生系列講座,在逢甲大學開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四日

才用完早餐,就有兩位天主教神職人員前來拜望上人,他們請教上人:「您用什麼方法訓練自己,達到在龐雜的人事中,不被外境動轉的境界?」

上人答:「人多事雜,有時難免心煩,但隨即被『歡喜心』和『感恩心』取代--這些事是自己心甘情願歡喜做的,而且有這麼多人來投入、推動,圓滿了事功,我只有無比的感恩。因此,對我而言,沒有方法,有的只是觀念,要常常培養歡喜、感恩的心,如此,再苦也不會煩。」

七時四十分,上人到地下一、二樓,查看幾近完工的講經堂。八時五十分,在眾人送駕下,離開台北分會,直驅台中。

抵台中後,逢甲大學普覺社三十多位會員早在分會等候多時,上人將於今日下午於該校演講,他們特來致意。

伍慶雲居士暨分會監工莊先生,與上人就分會地板、樓梯、屋瓦等建材多所諮商、溝通。台中分會建成後,保守估計可容納三千人,上人指示兩位居士,將空間運用到極致,例如樓階的平台可改為文物展示櫥窗,兩旁的裝飾用花台則可利用來擺置視聽器材等等。

下午三點,上人前往逢甲大學以「慈濟清流少年心」為題,為八十一年上半年幸福人生系列講座揭開序幕。新聞局張主任祕書、勞委會楊處長、逢甲大學廖董事長均蒞場聆聽。廖董事長在致詞時推崇上人是一位偉大的宗教家,能夠引導眾人樂善無間。

逢甲大學禮堂內外擠滿民眾和學生,上人在徵詢校方同意後,讓一百多位學生坐上講台,學生們歡喜圍坐,在九十分鐘內專注靜穆,恭敬聞法。

「慈濟意謂慈悲濟世,對眾人與樂拔苦,它是窮者與富者的橋樑

,凡慈濟委員皆負有濟貧教富的責任。」「我們的生活能夠安樂、和祥,端靠各行各業的搭配、合作,因此,人人都該心存感恩和愛念,才能讓人我關係更加融洽,社會更加進步、安定。」「把佛教精神由理論化為實務,以行動取代空談,在生活中力行佛法」面對三千餘聽眾,上人深入淺出的條析生活化的佛法,並例舉台大學生至慈院當志工的實例,鼓勵大專青年們從另一個角度觀看人生。

最後,上人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不抽菸、吃檳榔及吸食安非他命,不賭博及不打電動玩具,調和聲色,騎機車戴安全帽及孝順父母等十項戒規,勖勉大家成為慈濟清流中的一股清泉。

五時四十分,上人步出禮堂,旋即湧上一群人潮,聽眾們熱誠地表達他們的歡喜和感動。

晚餐後,眾人抵大聖街寓所。霧峰明台家商吳校長來訪,請教上人如何將慈濟精神落實在校園中?上人答:「教導孩子『付出』,讓他們從小就會以行動來表現心中的愛。」

▲隨師行記

1992.03.05 對中部委員開示「行的供養勝於一切」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五日

一早,上人即前往太平鄉華雨精舍拜謁師公上人,除了向老人家報告昨日的講演情形,並請專人指導師伯們如何替老人家做腰背的復健治療。

從太平轉往豐原雲蘭師姊娘家,師姊的母親日前往生,上人特地前去上香弔祭,並開示:「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親人的世緣既盡,我們就該歡喜的送他走,切莫用悲苦的心牽絆他。」師姊闔家大小虔敬信受。

中午,陳光和教授陪同身兼順天醫院院長、中臺醫專校長的父親陳天機先生至分會謁見上人。陳院長年屆八十,一向有心於教育推展,他懇切表示:「請上人在中部設立學校,我將全力支援與協助。」

「行的供養勝於一切」,午餐後,上人在委員組長會議中諄諄善導「八十一年的慈濟步伐,對外

走國際化,對內則向下札根、深入偏遠鄉鎮。而這些工作,全需仰仗委員們的辛苦付出,請大家以歡喜感恩的愛心,和諧地往目標前進。」

兩點鐘,上人和來自埔里、嘉義、彰化、員林、豐原等中部委員及慈誠隊聯誼講話,他以法華經句「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隨緣消業障,更莫造新殃」「諸菩薩從諸佛宮宅中來,行至菩薩所行之道,位於眾生依止之處」,勉眾把握當下,服務社會、奉獻人群。各區委員在恭聆上人開示後,亦分別報告個案處理及會務推展的現況。

晚,姚仁喜先生專程由臺北趕來,和上人就臺中分會建築用材做最後的商榷。上人請姚先生等人多加費心,期盼工程能在五月底以前完成,俾便本年度的榮譽董事會能在臺中分會召開。

▲隨師行記

1992.03.06 勘察雲林地層下陷區水患情形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六日

為了實地了解雲林縣沿海居民因地層下陷而處於水澤之中的狀況,上人於啟程屏東之前,特取道雲林縣,冒著強勁海風,往宜梧、口湖、四湖、金湖等地區實地勘察。

口湖等地區因長期抽取地下水,致使地層嚴重下陷,以宜梧國中為例,校址已低海平面,下雨時淹水情形極為嚴重,非填土、排溝等工程可以奏功,遷校是避免水患的唯一途徑,目前雲林縣政府已在計畫進行中。

據雲林委員們調查報告:同屬地層下陷的臺西鄉海口、永豐、和豐、五港等村落,係因該區閘門故障,才會在漲潮時發生淹水情形,現在水閘門修好,情況己大獲改善。口湖國中每逢大雨即發生積水現象,被臺灣省水利局列入整治計畫中,目前己完成部分大排溝。金湖國小的排水不良現象,已由臺灣省政府列入計畫填土墊高,而麥寮、四湖兩鄉因堤防建造完善,故無淹水情形發生。

行至口湖鄉蛤仔寮時,當地人士說:「此地人口嚴重外流,目前只有數十戶人口,住著百餘位戀舊的老人而已,長期與水為伍倒也蠻習慣的,大家生活也過得去,不需要幫忙。」確定了雲嘉地區的水患問題非慈濟的力量能夠解決的實情後,上人蹙眉嘆息,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對於沿海居民,也只有寄以無限的祝福了。

抵屏東分會前,上人先至邱維生老醫師家中拜年,老人家身體微恙,見到上人不勝歡喜,上人婉言叮嚀:「外頭氣候冷,你要少出門,自己是醫生更該懂得調理健康才是。」

三時三十分,才跨入屏東分會,數十位委、會員一擁而上,書房中坐滿人,大家紛紛提出疑難症。有位師兄因急於接引會員偶而引起部分反彈,有時甚至因不能讓妻子

諒解自己對志業的投入而掉淚,上人開示:

「不要執著,只要秉持一分誠心,讓對方聽了慈濟故事能感到歡喜就是一分功德,不要在意募到多少款額。進入這個團體是自己和自己比較,如性情修正了多少?而不是和別人比較募款有多少?」「家庭事業先照顧好,得到太太的尊重和信任,自然會是支持你做慈濟,不能本末倒置,把重擔交給太太,她當然不能接受。『顧好家庭才能做慈濟』是我一向的原則,你和太太要重新調整與配合。」跪坐一旁的太太用力點頭,一臉燦然。

大同國小五年甲班尤老師帶著邱信宏小朋友前來,小朋友送給上人一本「師公,謝謝您!」的作文簿,裏邊是一篇篇稚子純真的心聲;此外,還有一個裝著一萬五千元,署名「五年甲班小慈濟人全體」的信封,指定捐給慈濟醫院,眼見慈濟精神向下扎根,漸漸落實在基層教育上,上人無比欣喜與感恩,他稱許尤老師將「靜思語」融入孩子們「生活與掄理」的課程中,培育出健康善良的下一代。

下午六時,近三百位南區委員、慈誠隊員在二樓佛堂舉行聯誼會。會中,上人再次重申慈濟志業國際化的重要。面對世界各地的動盪不安、人心的功利取向,我們應將慈濟這股清流,從家庭、團體,不斷地擴散出去,以發揮佛陀慈悲及人類博愛的精神。上人並提到:「大陸賬災的表相雖然在救濟災民,事實上更是凝聚了慈濟人的感情、力量及意志,雖然救災的過程困難重重、倍極辛苦,但收穫是豐厚而值得的。」「教育要從根本著手,只要我們用愛心去健全教育體系,相信海內外的中國人不僅只在金錢上回饋臺灣,更會

以智慧回饋臺灣,讓人才回歸也是我們的使命之一。」

最後,上人以「左肩擔著慈濟形象,右肩挑起佛教精神,胸前掛著自己氣質」誨示委員「隨時注意服裝儀容、嚴守十戒,常保平安--平安才有力量」。

為了不讓高雄地區「在慈濟的歷史上留白」,劉聖、涂茂興帥兄等人於聯誼會結束前宣布成立高雄筆隊,廣邀眾人加入撰寫「慈濟大藏經的行列。

▲隨師行記

1992.03.07 在高雄中鋼開示「慈濟菩薩情,人間感恩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七日

七點多,高雄縣長余陳月瑛女士在旗山鎮長和多位隨從人員陪同下,前來屏東分會。余縣長等人攜來旗山鎮的等高線圖,提供上人做為在旗山鎮設立醫療綱的參考。上人感謝縣長等人的熱誠,並表示,為了回饋數十萬的南區慈濟會員,他會努力以愛帶動,在南部奉獻醫療文化。

八十六歲的黃玉老菩薩,拄著助行器,在慈誠隊師兄的扶持下進入分會庭院,上人於二樓望見,說道:「老人家行動不便,與其讓她上來見我,不如我下去讓她看。」老人家看到上人,有些激動:「我每天都打開收音機聽你說話,你無私心,實在很『感心』,所以我……」說著說著,微顫地遞上一盒「旁氏冷霜」紙盒,裏面放著三對金鐲子、五玫金戒指。上人感激老人家的發心護持,老人家答:「其實是師父對佛祖的虔心,才會有這麼多人護持你。」

下午,上人向麻豆趕來的八位委員開示:「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行在大悲道上,不要動輒在口頭上空談佛法,切忌令人誤解佛法和世間脫節,玄妙難測。」

晚,上人前往小港中鋼公司大禮堂,以「慈濟菩薩情,人間感恩心」為題,主講第二場次的幸福人生講座。演講,前勞委會趙主委、新聞局葉副局長、高雄市政府林祕書、中鋼公司張總經理皆親臨會場,表達他們對上人的歡迎和感謝。

「菩薩是梵文譯音,它的中文

意思的是『覺有情』--一般人總是執著於有色彩、有分別的癡迷情愛中,常因此而心生得失、恩怨。菩薩的覺有情則是清淨無染的長情大愛,所謂「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菩薩是倒駕慈航,生生世世隨眾生來去不已」「人人巾心都有堂皇富麗的宮宅,若能反觀自性,攬照自己的心地風光,即能發出感恩、知足的歡,喜進而使佛性的慈悲充滿人間」。最後,上人期待大家「轉凡夫心、迷惘情為佛陀心、覺有情。」

中鋼大禮堂內一千一百個座位坐無虛席,禮堂前的廣場空地更備有四面一百吋的螢幕,八個擴音喇叭,和六千張椅凳。演講結束前,上人以「你們內心充滿了熱騰騰的愛,克服了外在的寒冷」,向無數冒著冷,在露天下聽講的民眾致意。

夜靜月清,返分會已近十一時。

▲隨師行記

1992.03.08 赴嘉義、南投勘察醫療網用地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八日

臨離開屏東分會前,上人以「大家經常聯繫、聚會,互相交流心得,將會使感情更凝聚、精神更團結」勉勵南區委員彼此提攜。

十時,抵台南成大醫院,探望宋篤志居士的岳父和王明德居士的姑母,上人分別替兩位老人家掛上念珠,和顏慈柔地告訴他們:「放寬心,多念佛!」

魏李瓊煙師姊將位於台南白河鎮的五甲餘土地贈予慈濟。她懇切盼望上人能在該處建立醫療網。摯

誠的心意令人感動,上人今日特撥冗前往勘察。緊挨白河水庫的一大片果木林園,清風徐來,陣陣的柳丁花香沁入鼻中,上人溫藹地對瓊煙師姊言:「此處風景優美,空氣清甜,是屬於水源保護區,我們不能在此設立醫院。」

從白河鎮轉往南投縣政府,已近午後四時。雖是星期假日,縣政府賴主任祕書、財政局陳局長、地政課林股長等人卻已恭候多時,上人大感訝異,原來上人只知今日有南投委員葉碧雲師姊等人帶領看醫療網用地,卻不曉得是這般慎重而正式的安排。在簡報室中,上人一再向陳局長等人致歉:「實在失禮,一直以為只是和弟子們隨意見面,不意竟勞動大家久等,犧牲了大家的寶貴假期。」蔡師姊為自己的聯絡不周向上人懺悔不已。

在各位長官的引路下,大家前往茄苳腳段的平台地,該地居高臨下,視野遼闊,由於地形關係,氣候不溼不燥,極其宜人,加之交通規劃完整,如果因緣具足,倒不失為建立醫療網的適合地點。同行的長官們一再強調:「此處極度缺乏醫療,居民遇有稍重的病症就得遠赴台中或台北就醫,所以我們的衛生局正盡全力發展醫療建設,懇請師父幫忙!」

離開茄苳腳平台地時,十餘輛車子蜿蜓而行,讓人不由想起「慈濟功德會,隊伍浩蕩長」的會歌。行至半路,遇到甫結束會議趕來和上人見面的南投縣衛生局陳獻桐局長,面對陳局長的誠心和魄力,上人無比讚歎。

下午六時許抵台中分會,今日總計車程超過十小時,為了對最需要的眾生有所幫助,上人不厭不倦、風塵僕僕的行腳在山巔水涯,「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那是一份何其超凡的願力啊!

▲隨師行記

1992.03.09 苗栗熱心醫界人士提供醫療網用地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九日

上午,在台中委員陳瑞端及李朝森居士的帶領之下,前往后里看地。陳居士言,后里鎮長一直希望慈濟醫療網亦能普及后里地區。

午間於苗栗三義中華藝品館用餐,一批批熱心的會員都聞訊趕來此拜見上人,一位本身經營素食業的慈傳居士,更熱心的準備了豐盛的菜湯。

上人當即告訴慈傳師姊言:我們出外一定帶著便當,如果大家有心了解慈濟,希望來到這裏是坐坐談談,吃是最簡單的事,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去準備。

三義是個多霧的地區,高速公路三義、造橋間時有連環車禍發生,而據當地一位醫師與本會接觸時談起,每有重大車禍的受傷者,不論往北到林口長庚醫院,或往南到台中榮總,往往因時間的延誤而枉送生命,因此一群苗栗地區的醫師們很希望上人將慈濟療網伸及此地,並有一位醫師表示願將他的土地捐給慈濟建設。

簡報之後,即驅車前往他所提供的幾個點,然因雨大,又互相聯絡不周,上人表示,希望再擇期前來看看。

全省各有心人士,對慈濟醫療網訊息的關心越來越頻繁,而相對的,每一位慈濟人的社會使命亦增加了,因此需要更多有心人來多了解、多參與慈濟的建設。

有人言:慈濟世界是全世界好人密度最高的地方,任何一位人士,不論他是什麼社會背景,只要一接觸慈濟,總是懷著一份相同的清淨心,希望在慈濟世界付出心力。

上人常言:每天都是感恩的開始,望著師兄、師姊們,於大雨中隨上人奔波;望著一個個識與不識的面孔,人人只有一念心:「希望為慈濟付出」。這不僅是二十多年來慈濟讓社會大眾的肯定,也更警惕身為慈濟人更要堅守信念,於慈濟道上精進再精進。

晚間七時許抵台北分會,上人巡視地下室講經堂樓層。

李時師姊攜來六套基金會制服讓上人過目。

▲隨師行記

1992.03.10 台北分會講經堂啟用,對六百位慈誠隊開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日

上午九時,上人和台北、桃園地區,總計二十一組的組長舉行座談,上人首先開示:「觀念統一的地方,就是聖人集會的地方,而凡夫地則經常發生人我是非,觀念不合的人間事。學佛者應該努力學習

由凡入賢、入聖,再達到成覺者的最終目標。」「身為組長,要用服務的心待人、多培養人才,令無慈心者生悲憫,令嫉妒者生隨喜,令瞋心者生和順,令慳貪者生布施;大家要隨機教化,多運用慈濟精神。」

來自加拿大的慈信師姊報告她在當地推展志業的概況後,各組組長展開熱烈的組務討論,會議至下午二時半才告結束。

基隆市林水木市長專程趕來拜見上人,誠摯地邀請上人撥冗前往基隆演講。前國代鄭玉麗女士、吳尊賢老先生、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吳處長先後來訪。吳處長的書法造詣精深,他有意書寫一部經典和慈濟結緣,特來請教上人該擇何部經典?上人示:「每部經典都非常好,我個人較偏好法華三部,您不妨先從無量義經試寫。」

內政部民政司禮俗科黃麗馨小姐表示:「政府大力倡導節約喪葬儀式,也興建許多納骨塔,但效果不彰,不久打算集合喪葬行業做輔導,能否請師父訂下範例,讓大眾遵循?」上人示:「移風易俗不能用強制的手段,而是靠理念的提供和宣導,許多慈濟人都已採行莊嚴肅穆、簡單隆重的喪葬儀式,您不妨向他們請教做為參考。」當場即有何國慶師兄、李明齡師姊等人熱心提供切身經驗。

五時,姚仁喜和伍慶雲兩位居士至分會向上人報告,台中分會工程將開始全面趕工,預計可在今年六月中旬啟用。

五時三十分,李憶慧師姊攜來「預約人間淨土」的義賣品--T恤和手拉胚讓上人過目,上人稱讚主辦單位的用心。

今晚,台北分會講經堂首次啟用,七時,近六百位慈誠隊師兄席地端坐,恭聆上人開示。

「感恩慈誠隊的用心投入,使慈濟的形象和四大志業獲得更廣大的肯定,今年,我們將跨向國際,希望大家精進再精進,努力將慈悲的種子撒播十方。」「今天的工作,是明日的歷史,有步伐踏出,才有足跡留下,不要怕辛苦與波折,只要心中常存歡喜、感恩,自然會思慮澄明,產生智慧。」「既往不究、成事不說,是我的處事原則--過去或已成的事,再煩惱也是罔然,不如放下,讓心念永保平靜,以應外境。」

慈誠隊的形象代表慈濟的陽剛之氣,上人於開示中並一再強調「修十善、持十戒是每位慈誠隊員務必遵守的規制,期盼人人在家是賢夫良父,在外是謙和君子,以慈濟

清流帶動社會走向淨土。」

上人開示後,由三位曾擔任慈院志工的師兄現身說法,和大家分享他們的服務心得。十時,在上人帶領的回向聲中,結束了這場歡喜法筵。

▲隨師行記

1992.03.11 陳景虹博士讚歎上人的慈悲與智慧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一日

一早就有多位委、會員入分會拜見上人,上人觀機逗教,因應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分別給予不同的藥方。對事業有成的獅子會會友開示:「回饋社會是人人該有的責任,因為大環境的成長、進步,才讓你們有機會發展才能,創業賺錢。」對因車禍受傷,須做外科整型的會員鼓勵:「現代的整容術十分進步,可謂巧奪天工,要慶幸你受傷的不是腦部。在接受美容的同時,也要同時『美心』--只要心中有愛,就是最感人的容顏。」對一位因為丈夫喜歡應酬、喝酒而悲泣苦惱的婦人安慰:「不要老是罵他,你和孩子要多親近他,讓他感受到家庭溫暖,他才會有力量拒絕外來的誘惑。」並對在場的男眾們機會教育道:「人生可享天倫之樂的時光不多,千萬別因為應酬而毀了家庭。」

在李佳穎師姊的帶領下,上人前往永和秀朗橋附近勘察李宗吉居士捐給慈濟的土地,該地界跨越台北縣、市,總計一千二百坪。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現任美國政府研究中心顧問、世界神經化學專家陳景虹博士,近日在王副總執行長等人的陪同下,參訪了清大生命科學研究所、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台大、國防、陽明、長庚等醫學院後,今午利用中飯時間與上人略談。時值李憶慧師姊向上人報告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的「預約人間淨土系列活動會議」內容,陳教授有感而發:「師父的智慧與慈悲,是我萬難企及的。」

由於明日將於一早返花,上人

特地在晚餐前對工作人員開示:「忙碌可說是慈濟的專利,大家越忙碌,顯示四大志業越來越茁壯。我這一生中最大的感恩是:周遭充滿愛心,所到之處,人人愛我,人人可愛。若非大家廣發菩提心,如何能夠在大量的工作負荷下,還保有明朗的心態、殷切的情意,溫顏柔語的和委會員接觸?」「來世間能夠對人群做一番服務貢獻,才不算空過人生。」「慈濟文化是務實文化而非理論文化,希望大家紀錄下慈濟的人文教育,讓這股清流導正人心。」

王副總執行長在上人開示後,向大家說明本會最近和金車教育基金會合辦「預約人間淨土綠化篇」的系列活動。他強調,今年的活動訴求重點不在勸募,而是落實「慈濟」的理念,著重在精神教育的推廣。

夜,許富雄居士再度送來無量義經的織樣,經上人裁示天地留寬及字距後,許居士決定不久後於其南投工廠進行織經工作,上人藹然交代:「到時候記得通知我去參觀。」

▲隨師行記

1992.03.12 植樹紀念,勉眾栽種樹曲同時愛護大樹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二日

今日結束九天的行腳。上午十時,甫跨出花蓮火車站,上人隨即趕往慈濟護專參加植樹活動。

為配合環保綠化活動暨紀念國父逝世六十七周年,今年花蓮地區的植樹節紀念活動空前盛大、隆重,各機關、學校、團體共八十個單位參加,由花蓮縣政府農業局林務課負責籌畫、吳國棟縣長主持。

十時三十分,典禮正式開始,吳縣長在致詞中特別表示,花蓮縣民具有極大福報,才能使證嚴法師

在花蓮落腳,希望人人注重心靈的淨化,使花蓮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淨土。

接著上人表示:「種樹是有意義的事。人生如種樹,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沒有前人固然需要培養,老年人亦應受到尊重照顧。」上人並呼籲每位慈濟人都能在各落推動淨化人心、綠化大地的工作,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生活環境更清淨。

主辦單位頒獎給造林、綠化的有功單位後,各機關首長均在護專草坪四周植樹,上人、吳縣長、慈濟醫院院長曾文賓、護專校長張芙美,也各植一棵菩提樹留念。這些樹均將由護專學生認養。

上午一點二十分,上人抵慈院聆聽陳景虹教授演講,並於稍後陪同陳教授參觀慈濟護專、醫學院建地、紀念堂工地,五點三十分返精舍。

晚,陳景虹、陳幸一兩位教授、曾文賓院長和王端正、陳紹明、林碧玉三位副總執行長,於會議室和上人商談有關慈濟醫學院的規畫內容。

▲隨師行記

1992.03.13 感恩與歡喜是慈濟人共同的語言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三日

「上人的心是菩薩的心,千手千眼的化身,救苦難救病痛,不顧生命地打拼,慈悲上人啊!感謝你的溫情千萬聲……千—萬—聲。」一曲「上人的心」委員師兄師姊們哽咽地唱出對上人孺慕感懷之情。

在歌聲「千萬聲」的餘韻中,上人飄然地由書房步出。為了四大志業,上人每月必須奔波北中南,此週來的志工適逢上人例行外出,幾天不見上人,今晨看到出現在中庭的上人滿臉疲憊的神態,讓委員師兄師姊們不忍地涕零。

上人說:「與臺中似乎特別有緣,幾天前到臺中,你們在臺中接我,昨天回抵花蓮,又見你們出現在月臺。臺中與花蓮說近不近,說遠亦不遠,實際上我們只隔一道心靈的隧道而已。」

「昨天你們在醫院服務時,問你們累不累?你們說『不累,好歡喜』,其實早己知道你們會這樣講,因為感恩與歡喜已是我們共同的語言了。我同樣也要用這兩句話來感激你們,感謝你們為慈濟、為苦難的人如此的奉獻、付出。」

「說我們是心靈的溝通,倒不如說是力量的結合來得更貼切。常有許多人都說『想』幫助師父,但卻不見行動,而你們卻是用行動--把心化為行動。」

九時,抵慈院,陳景虹教授正與許祥醫師討論研究計畫。

於美國洛杉磯從商的黃先生,一直盼望上人能親臨美國為當地華人開示,讓海外遊子能得到一些心靈慰藉。

上人說:「洛杉磯對我來講是雖遠亦近,因為那裏的人對慈濟的護持,以及以師志為己志的心,讓我非常感動;思賢帶動得很好。」

「實務哲學一直是我所秉持的。慈濟所做的事是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工作,要利益社會則不能離開人群,但人群難免是非顛倒;而面對人與人之間的是非,要如何去突破?就是我的實務哲學,也是我的人生觀。」

「在美國,慈濟所扮演的是一個墾荒者的角色,你有心投入慈濟,就要把現在所看到的種種,帶到美國並散播出去。」

許常吉建築師呈紀念堂組合模型請上人定奪。上人仔細端詳,拆、合比較,提出修正意見。林碧玉師姊對一旁觀看的陳景虹教授解說道:「有人說上人在跟建築師玩圍棋,慈濟所有的建築物就是這圍建起來的。」

陳教授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專研精神科學,對教育科學亦相當有心。在參觀慈濟各志業後,對慈濟遠景相當讚歎,她說:「依慈濟的發展,可望成為臺灣一個『哈佛』,甚至可更好。」陳教授並表示,看到慈院的醫師,個個都很上進,這種學習的精神讓令人感動,她很願意奉獻己力,更願意在美推動延攬人才的工作。

在歡愉的言談中,陳教授說:「生命很短,時間寶貴,我會好好把握。」臨行前,上人將慈濟的文化資料及代表慈濟人的法船送給陳教授,並為她別上,上人笑說:「這艘船是真的哦!不是仿冒的。」陳教授心有所感立刻回答:「師父!我也是真的,沒有一點虛。」上人觀機:「希望這艘慈航會很快把你載回來。」陳教授頷首,肯定地握著上人的手:「師父,你一定要保重啊!」

送走陳教授,上人往第一會議室會晤來訪的舟柏仁波切與雷久南博士。

李游秀師姊陪同馬來西亞梁家棟先生來訪,梁先生表示,馬來西亞有一慈善團體「慈愛會」,他有意將之改為「慈濟會」,想以慈濟愛的精神去帶動,可能會更好,今特來請示上人。上人示:「慈

濟精神與志業,主要在於實際行動,若能深入了解即能行之;至於名稱改不改,不是最重要的。回去後,將你所看到的、體會到的,帶回去散播給大家。」

甫結束北中南一趟十餘天的行腳,上人未曾在意自己身心的疲累,仍不忘病苦的眾生,又到各病房探望,病患見到上人皆喜不自勝地感恩、感謝。

上人安慰一位需取臀肉補腿的傷患:「割自己肉補在自己身上,都歸自己的,有什麼關係,有些人是為別人而割呢!」上人復又鼓勵道:「培養愛心很重要,看!大家都那麼關心你,等你好起來,也要多去關懷別人才是。」

復至嬰兒ICU,才踏入門,便體受一股濃烈的溫馨氣氛,二位男醫師、四位護士,每人各懷一個娃娃逗弄著,或餵乳、或換尿片或檢查的,尤其是罹患蒙古症的小靈姬,護士們更是疼愛有加,上人每至ICU必也特別逗弄他,為他祝福,護士小姐對上人說:「小靈姬現在會跟人玩了呢!」可不是嗎!不只小靈姬如此,談起任何一床的小病人,他們總是興緻盎然,一副慈母樣。這不恰如上人所講--視天下眾生為己子嗎?

▲隨師行記

1992.03.14 人生不要只種菜,還應種庇蔭後人的大樹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四日

「這次南北行一路下來,體力警示自己好累啊!這也讓我體到你們的辛苦,平日不只要做個案複查、開會、幕款,還得抽空回來醫院服務,讓我好感動也很感恩。」上人心有所感的對志工們講。

志工報告了在服務中一件溫馨感人的事;有一外縣來的緊急病患,急需輸血,因為病例特殊,故需鮮血才可以,家屬一時情急,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哪裏來的血?師姊柔言勸慰:「別急,我帶你到社服申請援助。」才到一樓樓梯口,廣播中即傳來懇請捐血的呼聲;折返時,檢驗科已大排長龍,有醫師、護士

、行政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等著捐血。這就是慈悲精神啊!家屬見狀感動得涕淚縱橫,連謝字都說不出來了。

昨天有一位老太太因病痛難忍故哀叫不停,任其家屬努力哄騙亦未見生效志工莊清雲師兄見狀即上前對老太太深深一鞠躬說:「我叫你一聲『阿媽』,你不要再叫了好嗎?」一聲「阿媽」,老太太真的不再大叫,且破涕為笑了。

志工請示上人:「曾有三次夢見自己在種菜,師父都對我講不要種菜,趕快回來……」

上人:「是不要只種菜,要改種樹。菜雖很快收成,但吃下去就沒有啦,樹的生命則可以延續數百年,又可利益後人。」

下午,王端正副總執行長入精舍報告討論夏令營事宜。

由管理中心宗教室主辦的「志業體員工精進日」,下午開始在精舍舉行,共一天半時間,有一百一十二位員工參加。下午課程安排王端正先生主講「慈濟志業的慧命」及勝勝師姊講「自我成長的省思」。勝勝師姊以快又準的說話方式及最能吸收上人的法,並能運用在生活中而出名,她用誠懇而活潑的言詞道出進入慈濟後的體受與改變,一場演講下來,沒有人說話,只有陣陣的淚笑聲。

下午沒有訪客,上人除了坐在公文堆中及批閱稿件外,也不時悄悄地關懷探視精進日上課情形。

▲隨師行記

1992.03.15 志業的精神是「少計較多付出」,愈付出愈歡喜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五日

慈誠隊為迎接今日一千多名會員的參訪,昨夜即趕抵本會待命。早齋過後,只見他們捲起袖口,拿起掃帚、畚斗,清理環境,一展慈誠服務精神的本色。

廣播中傳來請參加精進日的同仁進會場入座、準備開始今日的課程。距至醫院服勤的時間尚有一段距離,慈誠師兄也把握機會參與他們的課程;課程進行前,師兄們精神抖擻地唱著慈誠隊歌:「……感恩上人,敬崇上人,守十戒、行十

善……」唱出他們的心聲。既能付出還能感恩,這就是快樂慈濟人的感恩文化。

上人應機為精進會的員工開示:

「慈濟是一個平等、和睦、感恩的團體,這可以從剛才慈誠隊的表現探究一二。他們其中有企業家、董事長,也有職員、擺地攤的,但一來到慈濟,皆一律平等。他們都用一分感恩的心在做慈濟志業,故他們都很快樂。」

上人以慈誠十戒鼓勵大家:「多用一分志業的精神投入服務人群的工作。志業的精神即是少計較多付出,付出越多就會越歡喜;越歡喜就會越感恩,感恩就能產生智慧。有智慧的人生,才不算白來人間走一趟。」

慈濟精神淨化人心的工作已深入各階層,「台北某國中函洽慈濟委員能到校為他們開茶會、撒播愛的種子,據該校人員說:還是教育部去函特別推薦的。」欲抵醫院開會的途中,勝勝師姊報告說。

十時,每月一次的工地會議,在慈院第一會議室舉行,為了慈濟志業有形精神的建築體,各建築委員每月皆不辭辛勞出席,慈濟一棟棟的建築體,即是他們長久以來不辭辛勞用心所付出形成的。

台中一心公司董事長由黃永存師兄陪同前來參訪慈濟,得知上人在醫院,特來拜謁上人。他表示願為慈濟奉獻己力,除為母親及太太捐二百萬大陸賬災外,並發心捐二期醫療大樓的窗簾。

該董事長為拓展事業至各國投資生意,上人示:「年輕人,守業比創業重要,創業容易守業難啊!為了事業而做空中飛人是相當辛苦的。」

午,帶一列車會員回來的潘廖葉師姊,利用會員吃飯休息的時間,把握機會去關懷護專的懿德女兒,並帶女兒一起來與上人用餐。

潘師姊忍不住內心的歡喜說道:「感恩上人,開創慈濟菩薩的道路,慈濟已在社會、國際上受到大家的肯定,此趟金門行,委員們皆被視為貴賓般歡迎;從沒想過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竟會被當作貴賓歡迎,若非做慈濟,怎有這樣的榮耀?感恩上人。」

上人安慰道:「有所感就更應該知福、惜福再造福。」

齋畢,旋即步人會議室繼續工地會議。

一項偉大建築物的形成,是需要集合眾多的智慧方能完成,從填挖地基、興建、到完成,要歷經多少的過程?今天會議中委員們正為建築物安全度做診察。

會議進行中,上人悄悄步出會議室,原來牆上的鐘告訴他,必須前往紀念堂會場,那裡有一千多名的會員,正渴盼等著上人的開示。

走到會場門口,胸中驀然漲滿難以言喻的情緒,眼見那些在家是大老板、企業家的慈誠隊師兄們,竟捲起袖子,蹲在地上為會員吃過的空餐盒作分類工作;且個個做得笑逐顏開,人間菩薩就在他們奉獻、感恩、歡喜中成就。

▲隨師行記

1992.03.16 愛心和感恩心能洗淨心中煩惱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六日

「南無本師釋迦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聲聲的佛號,由遠而近,那是來自「星洲」一一一新加坡「慈濟之音」五十七位會員的虔敬之聲。誠於內形於外,聲聲透露朝聖者無比的感恩,為寧靜的清晨,增添祥和的氣氛。

靜蓮師姊率團返台尋根,上人感恩這些有心之士,簡述慈濟二十七年來志業的推展。

上人提到,在今日晨間新聞報導中,看到土耳其大地震死傷萬人,景象悲慘;若當地也設有慈濟分會,就能發揮即刻救人的功能。另外亞美尼亞的內亂,「這人與人之間的禍亂不是缺乏物質,而是缺乏愛心。因此普天下的人都需要愛,所以要啟發愛心,發揮良能。」慈濟二十七年來路途遙遠,以誠以正,所以能感動這麼多人來護持。

總之,佛教徒要愛普天下的眾生,要深入人群,面對人生。志工們的道心堅固,是因為用腳走出來,充分體會付出的快樂;在生活中發揮助人的良能,這才是深入佛法!

慈濟國際化的消息,海外委員紛紛響應,不惜千里跋涉,那份對慈濟的摯愛,加強我們推展慈濟精神國際化的信心!

慈濟護專今日週會,邀請上人蒞臨演講。

上人開示,學生時代要不斷的學習,除了學功能以外,更要吸收做人做事的道理,提昇精神文化,「年輕人需要宗教精神的形態,宗教不限於佛教,祇要不迷信,且能啟發智慧的信仰都好。」

最近很多學校紛紛邀請慈濟委員們走入校園,把慈濟清流帶入校園,上人言:「不僅是護專,普天下的校園都需要宗教的氣質--愛心和感恩,好好培養這兩股力量,合而為一就是一股清流,就會洗掉心中的煩惱,要惜緣知福,能知福就有感恩心,將精神化成清流,注入心中,洗淨煩惱,就能天天快樂,有所得。」

看看現在的校園,就可以看出未來的社會風氣,上人諄諄教誨,為愛扎根,以心血灌溉,那是無法言喻的摯愛!

▲隨師行記

1992.03.17 是非當教育,莫把人事當是非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七日

澎湖委員為讓大家團結在一起,更順利推展會務,特地遠來請上人開示。

上人示,慈濟的運作很簡單,即濟貧教富;實行上很簡單,只是「以誠以正」。最不簡單的是自己的心--知理,事卻難行。菩薩要慈悲,去貪、瞋、癡,還要不慢、不疑;如何改變習氣才是問題。

每個人都是從凡夫經「賢」才成「聖」,先調好做人,做好人就能做好事,好事如何完成--無鬥爭。每個人都認為好和對的事,就共同去完成,才是會做人、會做事。無缺點才是賢,要做事就要自我改革,則任何事都能做得到。

固定的聚會地點有兩個可能:一,是修行的道場,二反變成為「是非場」。如志工到醫院為病患倒茶、浴佛,那是道場;但若是不會將「是非當教育」,反會變成是非場。如果真有心,不在乎在那裏,「心即道場」。

「澎湖是很單純的地方,只要各位培養『將是非當教育,不把人事當是非』的觀念,定能將慈濟精神推廣。」

最後上人勉澎湖委員,居住在凡夫地,不要妄想靠他人讚歎過日子,應時時自我勉勵,若是四面楚歌,得靠自己的信心、毅力、勇氣度日。

上午八時許,蘇益仁教授來訪,希望藉著慈濟清流戒除「青少年吸菸、吸毒」的教育問題。

上人示:「禁菸是好事,但老師和家長要配合以身作則,最好能請有關當局減少菸酒廣告,並注意務實的教育,不是一、二天的文宣,而是天天淨化他的心。教育比理論重要,實務比理論踏實。」風行草偃,上行下效,好的模子,才能做出好的東西。

得知上人有意設全省醫療網,為民喉舌的地方首長,無不欣喜雀躍,紛紛為造福鄉里而提供醫療建地。今日后里現任鄉長與前二任鄉長及后里村長、民政課長,相偕前來拜望上人,洽談在后里建分院的事宜。

▲隨師行記

1992.03.18 期望慈濟護專成為全國大專青年楷模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八日

中國時報記者吳玲嬌偕家庭版主編陳賀美女士來訪。吳記者自從接觸慈濟之後,在中國時報副刊撰寫「慈濟心蓮」,頗受歡迎,將要結集出書。當她寫到上人詮釋「愛心」,是「愛自己的心」時,感到

非常的震撼--一般人都認為「愛心」是我們施予人關懷之心,此時她一目了然,原來道理是從人的本心本理衍生的,確實很生活化。

下午三時,護專張芙美校長、李湘屏主任和洪素貞老師,入精舍談「護專學生」校服一事,上人示:「期待慈濟護專成為全國大專青年的楷模,由慈濟來帶領導正風氣。」

張校長並建議常住師父到護專為學生們演講「佛教儀軌」,上人示:「對學生我們有責任讓他們了解宗教的常識,但是不要強迫他們信仰宗教。」

▲隨師行記

1992.03.19 開示女眾,美化他人的心,要從美化家庭做起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九日

地鐘響起,又是每日靜思晨語的時刻,在大殿柔和的燈光下,人人調息靜坐,寧靜肅穆的氣氛中,獨不見上人悠然的身影……。板聲敲響,眾人目標一致--到齊堂用早餐。首座位子空蕩,顯示著上人法體違和。自十二日臺北返回花蓮迄今,上人馬不停蹄的奔波,體力過度透支。人人愛上人,然而時間無情,上人始終情願以「身」換「光陰」--分秒必爭,勇猛精進,無時無刻以身說法,弟子們當警醒互勉!

雖然法體欠安,聽到有人專程來請示家庭問題,上人仍不忍拂逆來者的心意。「人傷我痛」的悲懷,上人始終不渝的落實在言行中。

上人說道:「自己的家庭都無法美化,又如何美化他人的心?從事美容業的委員,希望他們為人服務時,不僅美容外表,更要美容心靈;女人成家,要多用心思在家庭上,事業當副業,要惜福、惜緣。」

晚間,曾院長伉儷、王端正先生、王錦珠師姊回精舍探望上人。王先生向上人報告:

一、海外分會設置辦法。

二、統一超商今年度將舉辦「用愛心擋疾苦」,舉辦下鄉義診活動。

三、勞委會趙主委想組織「慈濟勞工青年組織」。

四、雲門舞集舞展將邀請慈濟

人觀賞。

五、「佛教在中國」的拍攝錄影帶腳本請上人過目。

慈濟國際化的雛型,已在因緣聚會下,逐漸醞釀成形,上人不期望減輕責任,但願增加力量,慈濟是天下一家,人人都有一股力量,少不了一個你、我、他。

▲隨師行記

1992.03.20 藉境練心,充實生命資糧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日

晨,慈誠隊師兄向上人報告,昨天在慈院發生的一則充滿緊張又溫馨的小故事,有位女病患攀伏在六樓頂的墻垣,被誤以為有自殺的傾向,結果人云亦云,醫護人員及慈誠隊,在「救人第一」的理念下,各作搶救措施,有人甚至等不及乘坐電梯,直往六樓衝。一問始知,她是在俯瞰風光,這時大家才鬆了一口氣。由此事件,顯示慈濟人溢於言表的愛心及高度的警覺性,給病人及家屬一分安寧感。

一位回醫院當志工的師兄,啜泣著向上人傾訴他內心的痛楚。他說,從小父親即棄家不顧,母親茹苦含辛的養育他們兄弟,因生活在缺愛的家庭,他遂自暴自棄,以致成了問題青少年。及至進入慈濟的行列,蒙師兄師姊們愛心提攜,才改變了他的生命。刻骨的心路,帶給他深深的感觸,他希望社會上的人士,不要只從孩子的「表相」就認定他的惡劣,而唾棄;他要深入瞭解他的家庭背景,及心態問題,多給予愛的關懷。「我知道『百善孝為先』,為了做一個真正的『慈濟人』,我毫無怨尤,歡喜地將父親接回家奉養,幫他換洗衣物,克盡孝道。然而,父親卻常無理辱罵打母親,甚至隨地大小便,把家庭弄得烏煙瘴氣。請問上人,我該怎麼辦?」

上人說:「一個正常人,會愛自己的家庭,父親異常的舉止,除了他自己的業,還有與妻子兒女的共業;或許他有老年癡呆與心理上的疾病,而他本人卻無法察覺,所以為人子的,對他要生憐憫心,並藉此磨鍊自己的心境,作為人生的經歷;要善解,不要受環境屈服。『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將痛苦化為力量,充實生命的資糧,來引導別人,同時也作為兒子的楷模,這就是身教。將怨恨化解,歡喜地承受果報,同時也找心理醫生協助你父親,畢竟他們有專業知識,如果嚴重,可考慮送他到安養院。」

十時,長庚醫院管理中心主任莊逸洲先生來訪,與上人談及制定與執行管理政策的過程與心得。莊主任並讚歎上人剛柔並濟的管理哲學。

下午十二時,中廣臺中臺廖臺長代表省府連戰主席,邀請上人到中興新村演講,主

題是「推動社會祥和風氣」。

晚間上人對工作人員開示,要將是非當教育,莫把人事當是非,縮小自己,放大心量,「凡事只問自己誠不誠、歡不歡喜做,不要在意人家不好看的臉色、不好聽的聲音;時時以『佛心師志』存心,處事精進且要圓融。」

▲隨師行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