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2.11.01 名作曲家莊奴為慈濟製作歌曲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

上人今日將離開台中,前往台北。三十位澎湖委員,也將告假離去,上人在台中分會一樓中庭,對眾開示:「只要有心,縱在千里,也如入如來室。有心則不怕無緣,大家既來,則應起歡喜心。」

上人期待大家都能加強慈濟精神,因為多一個慈濟人,社會就多一分淨化的力量。

上人云:「地藏菩薩的願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人間淨化,即無地獄,我們在就把淨化人間的工作擔負起來。普天下受盡苦難的人,一天無法過安穩的日子,我即沒有安心的一天。所以,我立下心願:『人間未淨化,我誓不休息!』」上人希望在座大眾皆發此願。

九時三十分,離開台中分會,前往苗栗陳衍儒委員宅,新聯陽實業林超群先生及人間國寶文化事業謝宗宏先生來見上人。隨後上人前往苗栗火車站站前大廈十五樓,此處是由林台光委員提供的場地,讓當地慈濟人共修、研討使用,已二個月了。上人在此對苗栗地區二百位會員開示。

由中部一路北行,已感氣溫漸

減與冷熱的差距。由於公路堵車,至台北時,已是晚間七時許,分會內滿是恭候上人的人潮。速用過簡餐後,名作曲家莊奴先生來訪。他親自帶來為慈濟所做的六首歌曲錄音帶,請上人帶回去細聽後指導,以便他修正,儘量求得表達深入得體。

上人感謝莊先生代為完成許多年來想完成的事,也請他多來了解慈濟,相信能更貼切地表達並找出靈感。莊先生所做的「小城故事」一曲,已被慈院的志工改唱為「慈濟故事」,莊先生表示感到非常光榮。

晚間八時,台北分會三樓的會客室內,諸位榮董正檢討此次榮董會的優缺點,並計畫日後集會方式。上人列席該會議,希望他們能以「誠正信實」為榮董的精神中心,彼此以平等心相待;應以各人專才規畫分工,而非以企業生財能力來組織。上人強調,行的供養勝於利的供養;共修聚會應討論正信的佛法,榮董平時若能如委員從事濟貧教富的工作尤佳。

▲隨師行記

1992.11.02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秘書長會晤上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日

李游秀師姊陪同馬來西亞怡保地區繼禪法師陳碧鳳等十餘位當地會員,至台北分會見上人,並報告馬國的慈濟會務。李師姊轉達,當地有一位八十歲的慈濟照顧戶,為感恩慈濟人長期給予照顧,特地

親手以碎布縫製三件被單贈予慈濟,以茲回饋。

為慈濟清流汨汨流長,上人每次北上,必撥冗對眾開示。今日上午九時及下午二時,於地下二樓講經堂,上人有兩場對眾隨緣開示。

上人在開示中指出,凡夫心常離不開貪瞋癡諸毒,人生的缺陷就是有填不滿的貪心,既求不得、又不滿足,因之而生煩惱,「業力是前世帶來的,但『一切唯心造』--凡夫隨業轉,學佛者則是要以心輪來轉業輪;業輪轉,法輪才能轉。」「『愛河千尺浪,苦海萬丈波』,就是因在貪愛的煩惱中,才隨著在苦海裡浮沈不已,學佛即是學如何袪除貪瞋癡諸毒。」

上人表示,在現今五濁惡世--命濁、眾生濁、煩惱濁、見濁、劫濁時代,人人皆需有一念心--淨化自己,再淨化社會,要「預約人間淨土」,並立願「世間未淨化,則永無休息之日。」

目前服務於中央研究院的盧慧馨博士,加入慈濟未久,此次亦隨師行,她抒發心得表示,此行所見所聞,令她印象深刻者有三:一、在工商業忙碌的社會中,更顯現出慈濟團體的可愛與人性之美。二、慈濟人能現身說法,當眾懺悔己過,不怕他人取笑,非常難能可貴。三、在慈濟世界,無身分地位、老少之別,人人都是那麼地歡喜。專擅研究人類學的盧師姊,此次即是想蒐集一些資料做報告。

受上人委託,蒐集外蒙古各項資料的林偉賢先生,今日專程攜來相關資料向上人簡報。

南陽實業副董事長林進祥先生,在李憶慧師姊陪同下,前來見上人。該企業每年均會舉辦一次高爾夫球賽,林先生今日特攜來此次報名費四十八萬元,捐予慈濟作為建

設基金。林先生之女林佳慧,即是「靜思語」英文版的譯者。

許耀明師兄陪同「中華民國腦性痲痺協會」祕書長賴澄台、卓碧金先生,至分會會晤上人。由於腦性痲痺患者常被一般人疏忽,以致延誤治療時機,甚或在國人醫學常識不足的情況下,被歸類為智障兒看待。事實上,只要能善加治療復健,腦性痲痺治癒的機會,將可達百分之八十。為此,目前腦性痲痺協會擬固定舉辦義診,今日特來請示上人,是否能提供場所供義診之用。上人指示由王端正副總執行長負責研商。

▲隨師行記

1992.11.03 慈育隊正式成立,將以語言宣說,預約人間淨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三日

為了參加今日慈育隊成立大會,南區多位師兄師姊昨夜即驅車北上,一早便來拜見上人。

上午九時,於分會五樓召開慈育隊成立大會。慈育隊成立的宗旨,是要以「語言宣說,預約人間淨土,延續慈濟慧命」。上人開示:「『慈』是慈悲,『育』是教育,慈育即是以慈悲圓融的清淨之音來教育人群;慈是柔中帶和的形象,育是內涵,要能培養正知正見,謹言慎行。」上人並指示,在志業團體中,志業工作者要尊重專業人員,因此慈育隊要配合「管理中心」的派任,就如石磨要有中心,才能輕鬆運轉。「慈育隊是慈濟的先鋒,精神若不正確,則易導致錯誤,因此要謹言慎行。度別人前先度自己,淨化人心由淨化自己做起,成為一個由慈悲柔和蘊育而成的慈育隊。」上人勉眾負起淨化人間、提升台灣精神文化的責任。

下午二時,北區委員共修禮拜法華經,恭請上人開示。上人云:佛法闊如大海,法華經是佛陀講經四十九年的精髓,是一部真正力行菩薩道的法;慈濟世界即以妙法蓮華經的精華而造就,以慈悲喜捨胸懷,做誠正信實志業。「『大』即是廣大,無邊無際;『乘』即由此岸到彼岸;『妙法』則是到達彼岸的交通工具;『蓮華』則是在五濁惡世中,一顆不受污染的心。」上人再次重申,在五濁世中,要能學

習地藏菩薩的毅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立願共同淨化人間。

稍晚,外語隊總幹事唐博渤先生向上人報告,目前外語隊擬翻譯的材料有:「靜思語」一、二集、四大志業簡介、醫療教育志業簡介;「渡」、「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等。

晚七時卅分,上人對北區慈誠隊開示,期勉眾人以「感恩過去,叮嚀未來」的心,共同擔負起淨化社會的任務。會中並頒發感謝狀給三位卸任的幹部:簡乾成(榮升為顧問)、謝文雄、蔡凌霄師兄。上人懇切叮嚀:「慈濟志業是分工而不分家,分工還必須要合作。入慈濟是為志業而做,而非爭名爭利,因此大家應有共同理念--發揮團隊精神,以淨化人間為己任。」

▲隨師行記

1992.11.04 認識自我,善用使用權,盡人生職責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四日

依原訂行程,上人一早即要搭車返花,但因顧及未與分會同仁開示,遂將返花時間順延至下午。

八時三十分,上人於分會五樓,對台北分會同仁開示:「人生最需要的,就是要盡己之力,勿輕

己能;應認識自我,不要迷失方向。」上人指出,慈濟世界美在人多、心誠,聲音、動作一致,勉眾要以寬大的心來包容彼此,「對人的愛要寬一寸,對人事是非,則要退一步。」

上人並指示有關「慈濟月刊」與「慈濟道侶」改版事宜。對於慈濟道侶半月刊,上人希望能加強慈濟在國內所從事的濟貧工作,及善心人士發心事蹟,以帶動愛的循環,日後朝向旬刊發行的方向;而慈濟月刊擬發行上市,將改版為菊八開形式。上人勉示文化工者,能多用心闡揚人生美善的一面。

上人極力提倡騎車戴安全帽,並推廣小學生騎腳踏車亦戴安全帽,以確保生命安全。今日思賢居士特攜來二種帽子樣品,請上人過目。思賢居士表示,將配合上人提倡,發心提供一貨櫃的安全帽,以廣為宣導,並將呼籲有心人士響應。

下午二時三十分,上人搭車返花,結束行腳台灣一周的行程。

▲隨師行記

1992.11.06 教育工作任重道遠,需大眾不斷投入付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六日

上午九時許,上人抵醫院,花蓮種畜場施場長於慈濟部向上人說明,為促使花東地區教育文化的提昇,種畜場原址,願提供給慈濟作大學用地。施場長邀請上人今日親臨牧場勘察合宜與否。

五十餘公頃的平原極為完整,由牧場小路一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煞是美麗,的確是一合宜的用地。上人在參觀後表示,這是一塊合適的建校用地。「教育是一條深遠的路,需要很多人投入大量時間,無限地付出。用地的取得雖已塵埃落定,但肩上的擔子則更加重,接下來的路也更遠,需要大家多努力。」

學生的伙食,一直是上人所關心的,護專餐廳自正式啟用以來,上人一直未能抽出時間前往探視,乘種畜場回程之便,特繞往視之。餐廳正為準備午餐而忙,偌大的廚房處理得非常乾淨,主燴、配菜,看來健康衛生,也有著媽媽的味道,全校六百餘位學生,扣除在職班,現有四百位同學在餐廳用餐。

上人對備膳的師姊們云:「要用媽媽的心來愛這些孩子,但要用菩薩的智慧來教育--孩子要愛但不能寵。吃也是一種教育,要讓孩子在吃的當中,體會知褔、惜褔的心,同時也能吃出愛來。要用一顆培養人才的心,盡心做、歡喜做,把他們當成觀世音菩薩,那麼你們就是天天與觀世音菩薩在一起,天天供養菩薩。」師姊說:「我們會更用心、更努力做。」

▲隨師行記

1992.11.07 俄羅斯共和國喇嘛會會長來訪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日

花蓮二信研發會陳原紅主任等一行人,入精舍見上人。陳主任等表示,現在社會混亂,人心惶惶,個個不安於位,欲解決這種亂象,唯有靠宗教力量帶動。

上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愛人人皆有,只因社會形態的改變,使得人人非常忙碌。又生活水準的提高,把原來的良知變成了知識;知識是功能的發揮,會讓人有競爭的心,爭名又爭利。而良知則是一種付出,人的本性本來就是善良的,只是缺乏人來啟發,則人人皆可以造褔人群,回饋社會。慈濟所推動的即是--把人人原來已有的愛心再呼籲出來,使之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股

大力量。」

「少說一句惡語,多做一件好事,即是發揮良能、淨化社會,這必須靠大家的力量,每個人由自己先做起。」

俄羅斯共和國喇嘛會會長 Khambo Lama Jamkam Shagdacor 以及莫斯科佛教會代表、俄國佛教研究所所長等三人,來台參加笫十八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聞知慈濟,特由駿馬文化事業林明珠師姊陪同來見上人。

喇嘛會長表示,隨著時勢的轉變,近來蘇聯婦女也有強烈學習佛法的意念。該會由於以前未曾有過讓婦女共同參習佛法的經驗,對於慈濟的修行方式,印象非常深刻,因此想借重慈濟的經驗作為參考。

上人表示:「佛教能啟發人性的良知,但非速成,修行必須要有耐心、誠心。慈濟初創時才只有三十個人。」

喇嘛對於靜思精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方式,表現得非常有興趣,尤其是自製的蠟燭,他們認真地學習每一個製作過程,有意帶回俄羅斯推展於當地的佛教中。

夜,來自馬來西亞的陳碧鳳師姊向上人報告:「上人的靜思語在馬國很暢銷,大家都很用心的讀,並用在生活中。由於數量不多,在徵得校長同意,於校內設一方慈濟專欄,刊登慈濟之事。不只學生喜歡,老師也關心,學生甚至於把靜思語及道侶、月刊等相關資料,帶回給父母看,他們都視之為寶。馬來西亞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願望:要存錢包機回來尋根。」

▲隨師行記

1992.11.08 以圖畫描繪現代人事,傳承無形的佛教精神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八日

代表佛教精神堡壘的慈濟紀念堂,是上人為佛教的建設,海內外人士亦非常關心,畫家龍思良先生在謝宗宏先生的引薦下,專程至本會提供意見。

上人表示,希望將佛教無形的精神及慈濟四大志業,用有形的圖畫來表現,讓人一看即能明白。文字的障礙大,圖畫則是一種無聲的國際語言,希望任何國家的人來此,即能從圖畫中了解整個佛教及慈濟的精神。

龍先生說:「師父的理念相當好,視覺語言是一種最高層次的溝通語言,然現在許多人只要一講到佛教,就只想到敦煌,希望紀念堂不會重複敦煌的影子。」

上人云:「我希望將法華經的教義,用圖畫表現出來,我要的是生活化的佛教,用現代的人事,表現出法華的精神教義;如此,即使百年後,讓人一看,便明白是那一時代的作品。」

下午三點,上人為另一批基隆

、台北六百餘位會員開示。

夜,一位年輕會員一心傾向出家,然母親愛子之心,割捨不下。他特來請上人開示。

上人云:「修行不一定要出家。父母給我們的身體若不去用它,又有何用?要先清楚、了解出家的責任義務為何,衡量出家後要做些什麼事,是否可以比在家時為眾生付出更多?若不能,那出家又有何意義!『為佛教做事比出家更重要啊!』」

▲隨師行記

1992.11.09 中國信託發行蓮花卡贊助慈濟基金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九日

雅美師姊和林偉賢師兄等一行十二人,搭早班飛機回來與上人會商港星來台義演、義踼之事。上人表示:「愛心是無價的,價值的關鍵,往往在於感人的那一刻,要做到真正的無我。以愛為因,團體氣氛為緣,藉活動使心連結而成長,是最重要的事。」

上人希望大家表現和敬寬柔的態度,使港星感受到愛的氣氛,如此才能時時日日,歲歲年年,將愛應用於演藝生涯。「『預約人間淨土』是慈濟永遠的精神目標。」上人於末了開示。

中國信託為長期贊助慈濟基金,設計一世界通行的蓮花卡,只要持卡者消費千元,中國信託公司即提撥千分之二點七五元為慈濟基金。上人表示,這是細水長流的贊助,慈濟深表感恩,但要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宣傳。

▲隨師行記

1992.11.10 佛教是人格教育,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日

自馬來西亞返國見習的志工陳碧鳳老師,沈痛地提及當地社會問題出自問題家庭,有許多女孩被賣後失蹤,雛妓問題日益嚴重。

上人不禁感嘆,天下事都是慈濟的擔子,「不要灰心,從自己做起。」

曾院長得知上人近日法體違和,親自入精舍探望,並商討關於院內中醫人才及未來人才的培育與甄選原則。

榮譽董事許俊明先生,家有喜事,為子女植褔。許先生並戒掉三十幾年的菸癮,上人稱讚:「戒菸是一種決心、毅力的表現。」

下午,李明亮教授賢伉儷入精舍。李夫人最近為譯上人法語而研讀佛經,越深入越覺趣味。上人聽

了甚是歡喜,表示外語隊目前很需要這方面的人才,「一般人常將神佛混為一談,誤信神通,觀念稍為偏差就是『迷』。佛教是人格教育,不要把文字意境當學問,要落實在生活中。」上人鼓勵李夫人將研習佛法的心得,更進一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隨師行記

1992.11.11 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參訪本會,呼籲端正選風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淨耀法師,和前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柴松林教授,今日前來精舍拜訪上人。適逢上人與志工座談,一行人受到四十餘位慈院志工熱烈歡迎。淨耀法師勉勵在場眾人說,志工能以無所求的奉獻服務病患,照亮患者病苦黑暗的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同時對志工而言,亦是持正知、正見,為自己累積人生的善業。

為了端正選風,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在接近選舉期間,發起了一份「佛道教淨化選舉簽署聯合宣言」,期盼佛、道教界的諸山大德共同簽署,呼籲廣大民眾能認真的諦聽、仔細的考察、冷靜的思辨,選出真正為民喉舌的民意代表;同時以「反賄選」的堅定態度,來約束候選人遵守法律與道德的規範,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從事競選活動。

這一份宣言,擬邀包括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悟明法師、中國佛教會台灣省分會理事長淨心法師、中華民國道教總會理事長高忠信、佛光山開山長老星雲法師……和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上人等,十一位教界人士同簽署。

上人在由精舍德恂師父代為簽署過後表示:「良相良醫」是社會需求,良醫服務患者,解除病苦,維護個人生命健康;良相則能增進社會褔祉和安全,兩者兼能得之,是一個國家的褔氣。

隨後上人引導一行人參觀慈院、慈濟護專以及醫學研究中心。

下午,上人前往紀念堂,為今日前來的慈濟列車開示。上人勉:「能做即是褔,做得比別人辛苦,收穫也就比別人多。」上人讚歎眼前這些慈濟人,懂得把握生命的功能和時間,難得的休假,迢迢來到慈濟,為著即是他們對慈濟這分愛念和關心。「愛的心路風光比任何美景都殊勝。」

▲隨師行記

1992.11.12 躬身踐行,以「誠」教富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晨,上人對慈誠隊開示,希望他們能把握時間投入志業,並以委員的精神,從濟貧教富的工作中,除了造褔外,還要磨鍊智慧。「委員大多是從善門入佛門。為善是造褔人群,入佛門即是開啟智慧。有言『貧易救、富難度』,乃因富有之人,心常不滿足,故貢高我慢,難以教化。因此教富需要有一股勇猛的毅力和勇氣,要以身作則,從行動中感動社會大眾--,其唯一的祕訣,就是『誠』。」

上人勉勵大家:「好事要競爭,好話也要多說--多說一句好話,讓人多一個好觀念。」

今日有二個班次的慈濟列車,共一千七百人前來參訪。上人前往紀念堂與他們見面。上人為眾報告現階段慈濟四大志業的各項建設進展。上人云,慈濟乃是一「因緣成就」;佛陀的教育為「慈悲喜捨」,二千多年來有諸師大德寫經造論來傳達此精神,而慈濟更將此無形的精神,於四大志業中具體化--慈善即是「慈」;醫療即是「悲」,文化即是「喜」,教育則是「捨」的精神發揮。

▲隨師行記

1992.11.13 宋長志上將蒞臨精舍,推崇上人愛世精神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上午,上人例行赴慈院巡視。

十一時,陳紹明副總執行長向上人報告此次日本分會之行,參與當地慈濟四大志業說明會的情形。

下午二時三十分,海軍一級上將宋長志先生,蒞臨精舍參觀。

宋上將在參謀總長任內,曾以「民間有意做公益事業,政府應鼓勵支持」的原則下,多方協助慈濟醫院現址的取得。他在會見上人時表示,許多友人都曾向他問起這段慈濟醫院歷史,雖然這是他首度造訪「慈濟世界」,也是首度和上人見面,但是對上人愛世愛人的精神,欽佩已久。

上人為宋上將簡介目前慈濟現況、解說勸募作業,並引導參觀精舍自力更生的生活。

▲隨師行記

1992.11.14 「慈濟傳統醫學研究社」由齊淑英教授帶領成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上午十一時,慈濟醫學研究中心齊淑英教授,陪同中國醫藥學院黃紹祖教授,到本會拜訪上人。

同行有在慈濟醫院實習的四位中國醫藥學院學生。其中陳俊銘同學向上人報告,中國醫藥學院同學到慈濟醫院實習,是受了上人的感召,同時也很感恩慈濟醫院院方給予多方鼓勵。尤其感謝人事室朱正一主任對新進員工的關心和照顧;李明亮教授也非常用心指導醫學研究課程。「能夠與大師級的教授學習,是我們難得的褔氣;而教授的風範,更令人欽佩;也由此看到慈濟醫院美好的遠景。」在齊淑英教授帶領下,他們成立了傳統醫學社,齊教授呈上「慈濟傳統醫學研究社」組織章程請上人過目。

下午於東區慈誠隊會議中,上人開示:「慈誠隊能守好十戒,即是一股清淨的帶動,所以我嚴格要求大家遵守十戒:不管是授證或未授證者,都要十戒具足,以十戒不斷自我調整。更希望你們能當委員,真正地走入慈濟歷史的軌道。」

「要轉別人的業前,要先轉動自己的法輪。世人為生命而打拚,走入慈濟是為慧命而奮鬥,這就是菩薩道場。」最後上人宣布由大家一致推舉出的幹部。大隊長:歐順興師兄;副大隊長:李春盛、劉文瑞師兄;大隊顧問:潘敏男、陳辰國、林金華師兄。

▲隨師行記

1992.11.15 柏朗博士願為地理環境與人的關係重新定位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上午八時許,林偉賢師兄前來向上人告假。林師兄明早將搭十點鐘的飛機赴香港,再轉機前往外蒙古,代表慈濟勘察外蒙貧困情況。困外蒙正處於攝氏零下二十度的酷寒,上人殷殷叮嚀其注意事項。

九時,維力食品張登旺董事長夫婦及清大教授林益生,陪同美國環保專家雷斯特.柏朗博士至精舍拜訪上人。

柏朗博士是「看守世界研究中心」的創辦人,被譽為是地球環境運動之神,更被評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環保思想家。因為慈濟不僅濟貧教富,同時也做資源回收的環保帶動,因此今日他特別前來就環保問題,聽取上人的看法及意見。

柏朗教授致力於地球生態及環保研究,並發行刊物,以期喚起大眾對地球環境的關心。他深覺要重整人和自然的關係,宗教領袖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不同於政治人物所做的領導。他更發現到,當今「物質」似乎成了一個宗教,人們不斷地追求生活享樂,然真實的生活,卻一點也沒有提昇,所以他極欲探究,人們的欲求「到底要多少才夠?」

上人分析:「宗教是人類道德的保守者,政治是人性的開放者。宗教講慈悲、說博愛,既然慈悲,就要令人離苦得樂;既然博愛,就不會損害人,所以不會有任何野心成分。真正的宗教家是保守於自己的崗位,與人無諍、與事無諍、與世無諍。」

林教授表示:社會這股愛的清流,需要有宗教家的胸懷大愛來維持。

「人心到底要多少物質才能滿足呢?」上人說:「永遠都不夠!唯有改變價值觀念,否則人心對物欲的追求,永無盡期。所以要『轉人心』;人與人之間需要不斷地互相影響。」

上人指著大家所坐的那套藤椅表示,縱使已使用了二十多,仍能繼續發揮功能,若換為別人使用,恐怕早已被破壞丟棄,而成為一堆垃圾;此即是惜褔及愛惜物的表現。

「關心自己的人,就應關心身處的環境和整個地球;在談如何保護之前,要先停止破壞。真正的環保不只是直接的推動,更是周邊的配合。」上人強調。

柏朗博士表示,他與上人有共同的目標,他也願將一生奉獻給人群,希望人與自然能恢復正常的關係。

▲隨師行記

1992.11.16 台大醫學院慈心學佛社參訪精舍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台大醫學院學佛社「慈心社」,在戴東原副院長夫人的帶動下,將宗教精神融入工作,使得院內氣氛日益祥和。昨日至精舍參訪,今晨即將離去,特來向上人告假。

上人開示,人生不離生老病死,其中以病痛最苦,「醫院中的病人,要『堪忍』才能生存;而醫護人員為病患付出愛心,是『活菩薩』,病人回報的感恩心,就是最大的享受。」上人期勉人人當活菩薩。

他們一行中,李教授七年前曾來過精舍,應上人之請,談自己的學佛心路。她勉勵病患:「要醫心。自己的心改變越多,病好得越快。」而她舉例說明自己曾罹病痛,而透過自我療病,勇敢面對,進一步戰勝病魔的實例。

榮譽董事莊先生因妻子過世而鬱鬱寡歡。上人勸慰道:「過去的不要再擔心,她為人不錯,相信已經又來人間了。人是捨此投彼,人生出世握雙拳帶業來,去時手放鬆,什麼都沒有帶走;所以要好好把握人生,多做有意義的事。你可以把思念妻子的心,投注在服務人群,為她造褔。」

下午,林碧玉副總執行長入精舍,與上人商談培育人才的方針。上人認為:「要禮賢下士,人才比錢財更重要。」

▲隨師行記

1992.11.17 上人至加護病房探望吳甦樂修女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上午九時許來到慈院,上人先和營建室討論建築設計後,惦念著在加護病房,八十八歲的吳甦樂修女,於是前往內科加護病房探訪。

吳修女是法國人,來台六十年了,畢生奉獻給台灣人,她如慈母的愛,博得眾人的愛戴,因此每日有三十位左右的教會修女、神父來探病。

探視修女後,上人走到第一床,望見一瘦小的身軀,戴著氧氣罩,正在為生存而爭一口氣;原來是年僅六歲的小病患陳俊男。多次進出醫院的俊男小弟弟,罹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症,瘦得僅剩皮包骨。他是個合作的小病人,不吵也不鬧,只有在身體非常不舒服時,會拿起護士送給他的小搖鼓,輕輕作響喚來她們。

喜見上人來到,俊男拿下氧氣罩,輕言道:「我好想師公。」床頭放著一個紙製的小撲滿,平日父母或親戚給他買玩具的錢,他都存在撲滿裏,悉數捐給上人「蓋醫院」。上人握著他瘦弱的小手,隨行的人拿了一百元要給他,他搖搖頭,上人道:「是給你捐給師公蓋醫學院的。」他才點頭下。

慈濟之美,正是美在這不分年齡,人人心中有愛!

▲隨師行記

1992.11.18 一千五百位會員參與精舍發放,齊聲祝福受濟戶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今日是本會每月發放日,有來自台南、高雄、台中及台北的一千五百位會員前來參與,一齊祝褔這些受到長期照顧的阿公阿嬤。精舍裡裡外外人山人海,簡陋有限的空間,人人卻流露出歡愉的笑靨。新聞局聯絡室周孝萱祕書,也利用今天,陪同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記者來訪。

上人領眾禮拜藥師經後開示,慈濟從三十個人發展至今,集合二百五十餘萬人的力量是什麼?是誠、正、信、實。「希望世界安祥,必須去掉貪瞋癡的毛病,以充分的愛心,無所求付出,將慈悲喜捨的精神落實。例如每月發放日的義診,從六十二年開始推動,至今不間斷,這是恒長的愛心。施比受更有褔,能付出即是有餘,有餘就是富足的人生。」

慈悲造褔人群是褔,歡喜喜捨是智慧;慈濟的愛,即是日日月月、歲歲年年的「褔慧雙修」。

即將被外交部派遣至菲律賓的王凱先生來訪。菲國近年災禍頻生,上人希望他能蒐集菲國社會狀況的詳細資料,以便酌情提供人力、傳遞慈濟經驗,啟發當地富有的人救濟貧困百姓。

▲隨師行記

1992.11.19 大陸賑災餘款將成立「國際救難基金」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鄧春治、孟月秀、許玉摘三位師姊,自大陸返抵精舍,上人見到她們安然回來,說道:「你們帶著陽光,又跑一趟菩隆道,圓滿功德一椿。」她們向上人報告河南發放房屋所有權證及土地使用權證的準備工作已完。

三位師姊一直是大陸賑災的開路先鋒,發放工作的事前準備多偏勞她們,才得以順利進行。她們提到,固始縣「望崗慈濟新村」臨近碼頭,為感恩慈濟,特別建了一座法船紀念碑。此行師姊們建議他們能增設燈光,如此更可以指引迷航,正好與「接引有情迷航」慈濟精神相和。

師姊又提到,一位「閻灣慈濟新村」建房主任夏玉群先生,特別用心挑燈夜戰趕工,不幸在一場會議上腦充血,因公殉職;所幸當地政府已擬撫恤其子女至十八歲。為建好災房鞠躬盡瘁,其精神令人敬佩。

下午管理中心策動會議,上人示,本著專款專用的原則,大陸賑災的餘款將成立「國際救難基金」,展開國際救濟。

▲隨師行記

1992.11.20 長者捐資,愛心可比細水長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菩薩無處不現身,台東一位年高八十七歲的長者劉阿貴,孤老無依,是政府長期接濟戶,月領二千四百元;近日他將此生積蓄十萬元,委託志工捐獻給慈濟。今晨志工雙膝跪地,虔敬的代呈這筆日積月

累的愛心予上人。

老人是受過菩薩戒的佛教徒,目前心律不整,身體欠安,但十分樂觀,自己準備後事,了無牽掛。上人讚歎:「這十萬元的價值比一千萬元更大!老人既滿足又有智慧,你們要多去照顧他,讓他精神生活更豐富。」

李正富先生陪同紐約僑領廖國仲伉儷來見上人。廖先生有心參與慈濟志業,上人一本往例,先讓他們了解慈濟精神:「在國外最主要的工作是『啟發人的愛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濟貧是散播善的種子,用赤誠的愛心付予眾生,運用智慧行菩薩道。佛說因緣,一切要從自我做起。」

李游秀師姊陪同江淑惠小姐拜會上人。江小姐出身佛教世家,善根深厚,在榮譽董事會上聽到上人開示,深受感動,因此今日特來拜見上人。上人說:「人在世間,對於身體祇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生命的富有,遠勝於物質的富有。」

自馬來西亞遠道而來求法的顯妙法師,法師的雙親對他的出家原本頗不諒解,母親前次隨團到慈濟參訪,十分感動,希望他來學習慈濟精神,父親亦說:「出家,就要效法證嚴法師。」於是他此行來台,請求能隨師而行,上人慈允。

▲隨師行記

1992.11.21 以「淨化人心」為慈濟國際化第一目標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婚姻是一生一世的事,志業是生生世世的事。婚姻的儀式是彼此互換父母,而父母雙方則應將媳婦當女兒,將女婿當兒子;儀式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慈濟道上添新侶,自美返台的慈瀅--陳世珍師姊,今日於精舍成婚。上人勉勵這對新人:「學佛,就是學佛的人格,如佛陀倒駕慈航『甘願做,歡喜受』,人生就不會有苦的感覺。夫妻是有緣,要惜緣;離鄉背井在國外,彼此要同心、同道、同志,走在菩薩道上。」

日本分會的幹部之一管明正先生,自日本返台,特來拜會上

人。管先生欣喜的報告,海關看到他領帶上的別針,就對旁人說:「他是慈濟人,慈濟都是好人!」使他引以為榮。

上人為他剴示在國際推展慈濟的第一目標,是「如何使人心淨化」;而發揮志業精神的人,首先要多了解慈濟精神中心。「慈濟從小事做起,做好事,大家一起來,不分宗教、不論學歷,」唯一必須的是『誠』的投入。佛教講慈悲,『我付出、你快樂』是慈,『你痛苦、我拔苦』是悲,是雙向交流,而不是單向的談說。」上人期勉其要以最誠懇的心,去善待愁苦的人。

▲隨師行記

1992.11.22 力行學佛四要行,啟發良知良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適逢週日,花蓮委員、慈誠隊員相約入精舍共修。上人闡示學佛四要行:「身常恭敬」、「言語至誠」、「意常柔順」、「善巧方便」。

「以佛心看人,人人是佛;誠於中而形於外,故要『常行恭敬』。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故應慎思而言,要『言語至誠』。柔是對己,順是恆順眾生,心意不柔順如何修行?故要『意常柔順』。以佛法教導眾生是『善巧方便』,是方法,要踐行於日常生活中,以啟發良知良能。」

新竹和桃園的委員也不落人後,領眾參訪慈濟,瞭解四大建設。中午齊聚紀念堂現身說法,上人也至會場,感恩大家遠途而來愛護慈濟。明日上人又將北上遠行,晚間和常住眾做臨行的叮嚀:「修行要褔慧並重,在褔中生慧,在慧中造褔。」

「慈濟是用『誠懇心』蓋醫院。直心是道場,沒有誰能管誰,規矩再嚴也無法使每個人遵守,要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立德』,讓別人管是「修行」;大家應把心管理好,將身的功能發揮於利益眾生上。受戒是要依戒律守好規矩,不脫離本分,但不能執,邪見從執起。受菩薩戒最大的意義,就是要面對眾生,行菩薩道。」

▲隨師行記

1992.11.23 大陸經濟學者代表團感佩慈濟愛的事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晨,馬來西亞森美蘭州褔緣菴勵堅法師,帶六位年輕的在家弟子,專程回來皈依上人。勵堅法師請上人為這些他從小帶大的學生弟子們開示。

上人云:「欲做佛家事,要先

做好本分事。你們的本分事就是先把學業完成,學成知識的功能,爾後再發揮出利益社會人群的良能。大家都是佛弟子,不一定執著在那裏皈依,皈依也不在於形式,而注重心靈的皈依。希望你們有感恩的心,把每一位出家師父都當成自己的師父。」

勵堅法師歡喜地感恩上人,並請求讓其馬國的出家弟子能輪流回來學習慈濟的精神。

去年的大陸賑災,除了有形的溫暖接濟,慈濟精神也散播在當地人民心中;「證嚴法師靜思語」一書今年十月,已正式在大陸問世,管理中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先生自大陸返台,特購回二本呈予上人。

本月十八日與黃華德先生,代表慈濟前往外蒙實地勘察的林偉賢居士,今日凌晨回到台灣,即直奔本會,向上人報告所見所聞。

偉賢居士表示,外蒙面臨共產制度與自由經濟的轉型期,舊體制解體後,政府自顧不暇;民間物資極度匱乏,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人民的生活困苦異常,尤其是擁有全國四分之一人口的首都烏蘭巴托,更為淒苦。「全外蒙的新生兒約有三成是早產,然全國唯一的早產兒中心,卻只有一個保溫箱,藥櫃內有罐無藥。處於攝氏零下二十餘度的氣溫下,居民住在無法保暖的蒙古包,很多小孩都光著身子無衣可穿,即使有衣的也破爛不堪……。」說到淒苦處,偉賢居士不禁泣下。

上人哽咽地感嘆:「慈善工作需要真正投入。總算沒有白去外蒙一趟,就因為苦,所以才需要我們來工作。看看別人,反觀自己,身處在寶島台灣,我們是多麼有褔啊!當要知福、惜福、更造福。」

上人初步決定,將緊急訂製禦寒衣物,在年底之前送往外蒙。

慈濟二十七年來,奉守慈悲喜捨及誠正信實的處事原則,這股清淨廣大的愛,感動香港演藝界。上個月曾志偉、黃杏秀等代表,曾來了解並溝通,今日香港影視明星體育協會廖炳光、葉瑞瓏、潘洪秀萍、黃杏秀、陳嘉雯、朱靜嫺、黎漢持、梁韻蕊、曾志偉、洪祖杭等人,再度前來為明年義演之事,做進一步的細節溝通。

上人表示,感謝大家的熱力支持,募款的多少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如何給青少年一個正向的引導,『教化』才是我們的真正目標。」

「普天之下需要我們去做的地方及事太多了,假如每個地方、每個人,都能發揮一點力量給予一些缺乏能力生活的人,那這個世界,就會很美。」上人說。

大陸「中國新聞社」社長諸有鈞先生,在中國時報石常輝記者陪同下,率大陸經濟學者代表團一行九人,訪問精舍。諸先生表示,慈濟於大陸賑災的工作情形,他們在大陸已聽說,對於功德會慈悲濟世、愛心援助的事蹟,衷心感佩;因此,此次來台,特別要求主辦單位安排慈濟之行。

上人表示,佛教的精神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濟乃以佛教的精神--慈、悲、喜、捨出發,濟度眾生。「身為佛教徒,我們只是盡本分。」

經濟學者童大林教授表示,慈濟所做的,已突破了傳統佛教思想,提高了佛教的層次,也把佛教對

社會的關懷面推廣了。

下午二點,慈濟醫學院李明亮教授,陪同美國俄亥俄州藥醫系邱鐵雄教授會見上人。邱教授有意回國頁獻所學,與李教授聯繫後,特地回來了解。

下午,上人率常住二眾弟子搭乘三點四十六分自強號北上,開始這個月的行腳。七點三十分抵達台北分會,匆匆用膳後,來到五樓會議室,對大陸賑災訪問團的成員做行前叮嚀。

▲隨師行記

1992.11.24 兩度實勘結果,慈濟將對外蒙展開援助計畫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一早,日本分會謝富美師姊來向上人報告當地會務。隨後上人去電美國德州,詢問颶風災情,得知當地委員已籌組志工隊前往參與賑災工作。九時,由台北分會啟程前往台中分會。

台中新分會落成後,今日第一次在此舉辦發放、義診、共修等活動,大家皆在全新的歡喜中,為志業工作承負更大的挑戰與使命。

下午一時,上人對中區會員開示。今年是慈濟的國際年,不斷有國際人士前來了解慈濟志業,更發心參與志業工作。去年對大陸賑災,是邁出國際救難工作的第一步,為受災民眾建房,發放棉衣襖、糧票還有種子。上人云:「每一粒種子都包含了台灣兩千萬同胞的愛心與祝褔,因為我們有褔,所以才能將褔澤廣被更多人。」

上人並轉述剛從外蒙古勘災回來的榮董黃華德先生,與金車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林偉賢先生所報告,外蒙古物資凋蔽的境況:許多孤苦無依的老人、無父無母的孤幼,甚至由母親獨立撫養七、八個或者十幾個小孩的單親家庭,在物資斷絕下,有些大一點的孩子要出去找食物,其餘的孩子則將身上的衣服,脫給要出外覓食的孩子穿;造成零下二十幾度冰天雪地的天候下,孩子在蒙古包中全身赤裸的情狀。

上人語音哽塞地對眾呼籲,待此行河南固始、息縣的房屋所有權

狀發放工作告一段落,擬將去年大家勸募、捐輸的款項餘額,成立「國際救難基金」,本著「專款專用」的原則,在不影響國內濟貧工作和醫學院建設的原則下,接受外界捐款。慈濟亦將以菩薩的心,無所求的為普天之下苦難眾生奉獻、付出,如此才是真正大愛的表現。慈濟下一步即是要對外蒙展開周詳援助計畫。

開示完畢,前「菩提樹」雜誌總編輯朱斐居士會晤上人,提及他在美國紐約參與當地慈濟志工隊的掃街活動時,每個經過的人,皆舉大拇指稱讚,因而雖掃得辛苦,但內心有一股身為中國人的驕傲與榮譽感。

用餐之後,中區各組組長、副組長齊聚師側,對於各項活動的推展和所遇到的問題,向上人報告、討論。台中新分會完工了,大家有了共修之所,師兄姊們擬定期集會,以錄影帶、幻燈片,介紹慈濟四大志業給會員認識;另對目前中區訪查照顧戶個案,上人建議他們可依台北地區的經驗模式,重新分組,每組固定訪查某地區的照顧戶。

在中部地區,致力於大專青年聯誼活動推展的東海大學張榮攀同學,前來向上人報告十二月十二、十三兩日,欲辦迎新宿營活動的籌備情況。目前已有一百多位大專新血輪欲參加,上人對在場師兄姊們說:「年輕人有這分心,我們要多栽培他們。」

夜,眾人住宿台中分會新寮房中,省卻了以往需回返大聖街的不便。

▲隨師行記

1992.11.25 鎮元、鎮宇兄弟率先響應援助外蒙小朋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台中分會活動組擬在明年度舉辦「兒童精進班」,以六歲到十二歲之委員及幕後委員的子女為參加對象。除了讓孩子們了解媽媽在慈濟所從事的濟貧教富工作,也希望藉佛學小故事,引領他們一窺中華文化的堂奧,而李阿利師姊更期待以其參與女童軍的經驗,培育孩子紀律和榮譽的觀念。

上人示:「應建立一個明確的中心精神,讓孩子們有『我是慈濟小菩薩』的自我期勉,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人格與自尊。」

九點鐘,上人對中區委員開示。上人說,人生世事瞬息萬變,我們應打開心眼,關心周遭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發揮「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的菩薩心懷,「救世要先救心,能普愛天下人,才是真正有褔的人。」

嘉義委員林淑靖師姊呈上大林分院預定地旁七分多土地的所有權狀給上人,「正因為這麼多地方人士的支持,才成就了嘉義大林分院

籌建的因緣。」上人深表欣慰。

下午,上人對明日將前往河南固始、息縣發放房屋所有權狀、土地使用權狀的賑災團員開示。

去年為大陸賑災而節省一年零食費的郭鎮元、鎮宇小兄弟,昨日聽到上人哽咽的說外蒙古的小朋友沒有衣服穿的事,回家便和媽媽商量,他們有東西要「賣」,不知母親想買什麼?靜韻師姊領悟他們的意思後,智慧的說:「我要買你們的專心和自我檢查功課!」兄弟倆欣然允諾。今日便攜來他們賣「專心」和「自我檢查功課」的款項各一萬元,以及爺爺、奶奶、舅舅要給他們買玩具的零用錢各二千四百元,率先響應援助外蒙古的小朋友。

稍晚,王麗珠師姊的小孩邱正泰、宜君、佩瑩,亦將平日節餘的零用錢,捐助外蒙小朋友。

上人感觸良多的說,若非身陷困境,外蒙的那些小朋友,此時正像眼前這群可愛的孩子們般,捐錢給師公建院、救人。世間悲苦情事,令人欷歔難已,上人希望這次能以「小朋友救小朋友」的赤子之誠,啟發更多小菩薩的悲憫善念。

晚上慈誠隊共修禮拜法華經,上人勉諸慈誠隊員要縮小自我,破我執我相,才能拜出心中的妙法,而得真明了的智慧。

慈濟基金會獲省政府評鑑得「社會褔利慈善基金會甲等獎」,由張雲蘭師姊代表前往中興新村領獎。

▲隨師行記

1992.11.26 知福、惜福、再造福,共創愛的良性循環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清晨五時,台中分會即喧囂擾攘,前大陸的賑災訪問團今日即將出發,臨行前上人仍再三叮嚀團員們應小心照顧自己,並親送團員們上車。

陳三寶師兄及許素芬師姊發心提供聚會場地,讓大甲地區的慈濟人有一共修之處。乘驅車返北之便,上人即繞道大甲,看看場地適

用的可行性。

十一時,一行人抵三義慈傳師姊的中華藝品館,許多會員聞風而至,使得藝品館熱鬧異常。苗栗黃長齡委員亦帶了許多幕後委員前來。苗栗地區慈濟清流的推動已漸上軌道;星期二固定為委員聯誼會,星期三為讀書會,而今年底將有八位新委誕生。

上人隨緣對眾開示:「台灣是個相當富裕的社會,要歡喜、感恩、知褔、惜褔,才能增加福報;這也是一種愛的良性循環。」

途經中壢,並參觀了陳黃金色委員的中央塗料廠。

晚間六時許抵台北分會後,國內知名的藝文界人士席慕蓉教授,在林偉賢先生陪同下,特為援助外蒙的事會晤上人。林先生並攜來從外蒙拍攝的幻燈片,適逢外語隊第七次共修,因而便在分會五樓放映給大家看。

外蒙一向依恃蘇聯,而今蘇聯

解體,撤走所有的工業、機器,讓外蒙徒留社會主義的軀殼,而人民卻無謀生的工具與能力。據外蒙總理對全球所發出的求救信函表示,若沒有二千萬美元購買煤氣與石油,兩個星期內,外蒙惟一的發電廠將無法再供電,而整個外蒙人民亦將無法度過這個寒冬。

透過一張張幻燈片,外蒙現今窘狀躍映眼前:他們吃著發霉、腐臭的食物;嬰兒喝著用雪水拌糖的水果腹……。據了解,目前外蒙政府所供應的糧食,只夠人民維持百分之五十的生理機能所需,全國人民皆處半飢餓狀態。

上人再次對眾講述鎮元、鎮宇二位小朋友的故事,「我們應感恩天地厚愛,讓我們生活在優渥富庶的台灣;思及外蒙的人民,如何協助他們度過寒冬,並扶持當地民生經濟,使其能夠自立自強重新站起來,這需要靠大家提供周詳的援助方案。」

外語隊總幹事唐博渤先生說,沒想到外蒙的現狀竟與想像中草長馬壯的遼闊平野,有如此大的差距。「山河的美麗,乃因人間有愛」,他率先以五十萬元響應支援外蒙的行動。立時,外語隊成員皆發心捐輸,一晚上即匯聚五百多萬元的愛心。

▲隨師行記

1992.11.27 慈濟將提供菲國濟貧教富經驗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菲律賓近年天災人禍不斷,南部有旱災、中部受水災肆虐、北部則遭火山熔岩及地震災害;政府的援救工作一直趕不上災情的蔓延。前些時候,菲律賓華僑柯集褔先生,曾受該國總統羅慕斯先生之託,前來請求慈濟的援助。柯先生感慨,有些華僑在當地開發資源,過著變相奢侈浮華的生活,但卻欠缺人我間的惻隱心念。上人曾建議他們,許多災難皆因缺愛而生,造成惡性循環。「要想轉業力,惟有先救心,啟發當地華僑的善念,讓他們抱持『取之當地,用之當地』的回饋心,如此才能真正救災。」

今日柯先生來向上人致謝,表示菲總統已指示該國財政部、內政部以及社會褔利部,收集所有災情資料,並與華商總會取得協調;他們願全力配合救災工作。上人欣慰表示,慈濟可提供濟貧教富的經驗予菲國,日後可定期請「慈育隊」前往現身說法。

每月上人到台北,前來聆法請益的會員不可勝數,今日上、下午有一場對會員的開示。

對於近日許多國際災難事件,上人分析了慈濟的援助原則。菲國因天然礦藏豐富,物質的救助倒是其次,他們需要的是精神層面的輔導;至於索馬尼亞的飢荒、內戰,由於物資無法直接送至災民手中,我們雖有心,但卻無方法援助他們;

而外蒙暫時處於糧盡源絕、民生凋敝的困境,若因緣具足,我們可依循大陸賑災的模式,採「重點」與「直接」兩大原則,助他們度過眼前困境。

對援助外蒙事件,上人更語重心長的指出:「預料各方指責聲音是難免的,但普天之下無我不信任的人、無我不原諒的人,無我不愛的人,而『救人』更是宗教家的本分事。」

開示空檔,許多師兄姊圍繞師側,談及會務的推展工作,「一切應隨緣!」上人說,每個人自身慈濟精神的吸取,應像海綿入水,才能吸得飽滿;若像塊石頭,即使在水裏浸得再久,離水後水分仍舊會被風乾,「應時時柔軟自心,心存感恩,如此愛的力量才能發揮。」

晚,黃華德先生和林偉賢先生,與上人溝通外蒙的賑災原則和作法。初步議決:將依零歲至十六歲年齡層的孩童,先準備一萬套衛生衣褲、棉襖、棉褲、帽子、襪子和毛毯應急,幫助他們度過攝氏零下二十度到五十度的寒冬;並配合統一公司所提供八千七百罐奶粉,在十二月底運至外蒙後,由慈濟直接派人前往發放,將台灣兩千萬人的愛心,直接送交外蒙人民手中。

▲隨師行記

1992.11.28 援助外蒙要做到直接、重點、尊重三原則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蒙藏委員會委員長伍化鵬先生等一行人,為外蒙民生物資無以為繼的窘況,帶來郝院長的關切之意,並感恩上人對外蒙的關懷。

上人說,救人是宗教家的本分事與使命,這幾日以來,許多人知道外蒙的事後,無不慨然捐輸,而這也是台灣同胞的可愛之處--心中有愛,「一個人做不不盡天下的事,正因為眾人的護持,才得以成就這麼多的事,廣大的慈濟人才是真正感恩的人。」

上人重申,慈濟援助外蒙,一定要做到「直接」、「重點」與「尊重」等三項原則;慈濟不談政治、不做宣傳,而要深入民間,真正了解民生疾苦,傳輸台灣同胞的愛心與祝褔;務必使所有救濟物資,能點滴不漏地送達災民手中。

由於外蒙地理位置遙遠,加上交通、天候和語言等障礙,上人希望蒙藏委員會在簽證等交通問題上

予以協助,讓前往外蒙參與發放工作的人員,能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