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靜思晨語

念無常

◎主講/證嚴上人

生命在分秒剎那間不斷地消逝,
我們應時時警惕、時時「念無常」。
了解人生的道理、去除煩惱、修學正法,
就能了解生命的意義;
負起人生的責任、發揮良能、幫助別人,
就能實踐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壽命的長短,
而是精神風範的傳承。
把心念調整好,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這才是健康的人生。



▲社論

隨所應為各現菩薩身

慈濟大林醫院將於下個月正式啟業,而新店醫院也於本月十日,在八千人持鏟見證下動工。慈濟醫療服務網從偏遠的花東縱谷,延伸到人煙稠密的嘉南平原、台北盆地,真是一段令人讚歎感念的人間菩薩道緣。

令人讚歎,是因為這一路走來,不知聚集多少人的力量與智慧,才能共築這一幅以愛為主軸的人文醫療願景。

令人感念,是因為在可見的時間、金錢、汗水付出的背後,是無數善念的萌芽滋長,不求個人利益,同耕與樂拔苦的菩提心田。

慈濟醫療志業的拓展,仰賴社會上許多的仁者護持,他們不一定是佛教徒,也許也不清楚「菩薩」是何義,但他們憫念世間苦難眾生,慷慨布施的行徑,的確活出了菩薩精神,令人感動不已!

例如,新店醫院地處新店的精華地帶,佔地一萬五千坪,能夠順利取得,要歸功於三十一位地主的善心,「半買半相送」地讓出土地,不少人還捐款百萬元。

又如,一對年逾八旬的老夫妻,從雲林大埤騎摩托車,兩度到大林醫院,說要捐一輛接送病人的交通車,以幫助鄉親解決求醫的交通問題。此外,自今年元月起招募的大林醫院新進志工,已得當地民眾的熱烈支持,突破原先預定的三百位,而達五百位,且未因培訓課程長達半年而減少。

這些訊息皆令人倍感鼓舞,志工能「在地化」,深入草根基層,不但醫護人員有雄厚的後盾助力,人間大愛的流長,也將成為台灣可貴的人文風景,為商業利益掛帥的社會注入清流。

我們大多數人過的是平凡的人生,在家庭、工作或社會上扮演平凡的角色。然而,《維摩詰所說經》告訴我們,凡夫也是能夠「隨所應為現其身」,而成為菩薩行者。即使有煩惱,我們仍然大有機會成佛,如在此經「佛道品」中,維摩詰問文殊師利菩薩:「何等為如來種?」文殊師利回答:

「……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大迦葉聽了這一段話,大為讚歎說:「太好了!」並說:

「凡夫於佛法有返復,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三寶。」

今日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有這麼多人不為個人煩惱所困,服務奉獻於人群,且因受益於佛法,而以更多的行動回報,真是菩薩「隨所應為現其身」的現代見證。

傳承自佛法的慈濟精神,當會更深入人間不同角落,與形形色色的菩薩歡喜相契。




▲心靈交流道

心靈交流道

好文章如好友,心煩時開臆解悶,失意時驅愁釋懷,
字裏行間,有歡笑、有溫暖,句逗篇章中,有真情、有大愛……
《心靈交流道》是交會談心的好所在,
不論是心情的回餽或是意見的參考,都竭誠歡迎您來分享。
來函經刊登,將致贈慈濟出版品。

人間最美是溫情

寫這篇文章的心情,就彷彿是一場電影的倒帶,將思緒拉回到一年前……

我們沈醉在百年校慶熱鬧的氣氛中,多少的兒時記憶、青春舞曲在這百年校慶的歷史光環中綻放。一次又一次的預演,只為期待有更完美的演出,汗水縱橫陽光下,孩子們天真的笑容……一切都歷歷在目。

然而誰能預料無情的大震,會降臨在這塊土地上?美麗的校園剎那間變得滿目瘡痍,斷裂扭曲的柱子及龜裂的牆壁,除了怵目驚心外,還有更多的焦慮和不安。

就在校園百廢待舉之際,有了您--慈濟人,如久旱逢甘霖般地滋潤了我們,讓我們的生命注入了希望。

從慈濟認養、寄讀到簡易教室,各界的關懷,讓我們體驗到人間最美是溫情。尤其是慈濟北區教聯會的師兄姊,對孩子們的心靈重建,更是用心良苦。

慈濟人將「大愛」散播到校園,讓我們一次次感受心靈的饗宴,使我們了解「甘願做、歡喜受」的道理,同時也把靜思語教學活動及內涵,透過校園重建--親子成長班的呈現,使我們品嘗到靜思文化的美,亦使學生在活潑、啟發及鼓勵的學習情境中成長。

再者,學生也逐漸感受到「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緣」的心境。校長在晨會也不時勉勵全體老師:「自助、人助,才會天助」、「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凡事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酷熱的六月,傳來希望工程動工的喜訊,全體師生無不歡欣鼓舞,期待結合人文、自然、獨特鄉土風貌的快樂學堂早日完工。讓精心規畫的建築,薪火相傳;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永續經營。再造竹山另一個百年校慶。

竹山國小老師 梁明

「愛」改變了我們

今天是我任教的這一班畢業班到校上課的最後一天,中午學生們舉辦一個簡單的謝師宴。會中,我問他們這三年來除了畢業旅行、拔河比賽三連霸……讓他們很快樂外,還有沒有讓他們既高興又終生難忘的事。

同學提及上學期我帶他們到埔里參與興建慈濟大愛屋,讓他們一輩子都引以為榮,永難忘懷--原來毫無所求地付出助人,是這麼快樂的事。

去年十一月,我兩度帶領近全班的學生到埔里慈濟大愛屋當志工,這班學生在學校是出名的皮。出發前,他們大都抱著好玩的心情,反正有免費遊覽車可坐(張富田、陳俊華師兄發心提供),又不用上課,何樂不為。但到了工地,眼見一大群「藍色雄兵」,且大多是阿公、阿嬤級的,年輕力壯的他們也不好意思不動起來。

看著柯國壽師兄帶著他們來來回回,不到一天的光景就把三百多戶整套廚衛浴設備挨家挨戶分送完畢;看著他們或四或六,齊力扛著厚重棧板回收;看著他們臉紅撲撲地用心貼地板;看著他們專注跟著老爺爺學排連鎖地磚……心中好生感動,更慚愧的是自己帶他們

近兩年的光景,卻遠不如慈濟的境教和師兄姊的身教。

回程路上,他們累得東倒西歪,卻快樂的什麼似地。更不可思議的是,原來常與我怒目相向的「雙龍」--基榕、家隆,竟默默幫我背背包,車上冷氣冷,拿衣服幫我蓋上……從此我們這一班變了,變得好可愛。

感恩慈濟師兄姊給了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這群孩子們心中種下善的種子--讓他們更懂得珍惜,並體會付出的快樂;也讓我一頭栽入成為慈濟人的行列,學會理直氣和、柔和忍辱,更懂得用愛心去對待身邊的人事物;也挽救了我瀕臨破碎的婚姻及家庭。

感恩再感恩!我們發下大願,願成為慈濟人,為這條菩薩道努力不懈。

員林農工老師 鄭美淑

己立才能立人

看了四0一期《慈濟》月刊,由樂生療養院為希望工程發起的樂捐,連棺材本都捐出,實在讓身處災區的我更加敬佩,也思考著要如何來舉辦義賣。

一天,會員來家中交功德款,我跟她提到目前海外和全省各地慈濟人都在為我們災區的學校勸募希望工程,這分情意真不知如何還起,「人須自立,才能立人」,不如我們也來辦個義賣,讓人人付出愛心,小善也能匯聚成大善,希望災難不再降臨。

會員馬上附和我的想法,捐出幾千元,加上香如、美玲師姊,我們以小小的金額為資金,批發了南瓜子和葡萄乾;為節省支出,我們選擇自己打包、分裝,連續幾天上午不停地工作,真是幸福美滿!

我們一一包裝排列好,一起到銀行、機關、學校,告訴他們買一包捐一包,希望大家伸出溫暖的雙手、付出愛心,讓大家齊心為自己的故鄉克盡心力,為孩子許一個希望的未來。

南投 簡麗真

異國的溫情

我原本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先夫除了外表長得英俊瀟灑,令我引以為傲外,他孝順母親(父親早逝)、疼愛子女、體貼又負責,是長輩心目中的好孩子。不幸年前因肺癌驟世,家人悲痛,親友為之惋惜。

先夫生前與友人合夥做生意,他負責以台商身分在馬來西亞管理工廠。離鄉背井近十年,期間為公司付出的辛苦也深獲合夥人肯定。不幸在積勞成疾病逝後,合夥人因缺乏適當人手接管,決議將工廠出售,先夫在馬來西亞的一切善後則不予理會。

就在最無助的時刻,幸虧有馬來西亞工廠祕書鄧詩慧小姐、好友鄧校長以及吉達州明真珠餐館趙老闆等鼎力相助,在精神上多方支持,更多次千里迢迢來台探望。儘管我對這異國友情一再地致上萬分謝忱,仍無法表達內心感恩於萬一!

這一年多來嘗盡人間冷暖,從大愛電視得知慈濟人把大愛帶到馬來西亞,並在當地成長茁壯;曾經在明真珠餐館親眼目睹當地慈濟人為台灣九二一地震勸募的感人畫面。的確大愛無國界,人間有溫暖,在這人情日趨淡薄的現代社會裏,尚有異國的友情是我永遠的感恩。

台北 杜紅棗

【四0二期更正啟事】

.第九頁第二欄第六行,「訂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作為海內外慈濟人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全球慈濟日』。」更正:全球慈濟日應是每年國曆五月第二個星期日。

.第二十三頁最後一行「上海慈濟志工胡淑苗」應更正為「胡淑媌」。

.第一0七頁圖說,「吳金福師兄」應更正為「王金福師兄」。

因編輯疏失,謹向當事者及讀者致歉。





▲無盡藏

炎夏邁出菩薩足跡

◎主講/證嚴上人

慈濟大林醫院七月就要啟用,
新店醫院也在六月十日動工了,
我很感恩所有的慈濟人,
在炎炎熱天下仍舊揮汗付出。
付出無所求,
抱著希望、立下大願,
這正是人間的活菩薩!

這麼炎熱的夏天,很多人為了生活在外面奔波流汗、努力付出。為了生活不得不工作,身心難免會苦;但有些人為了服務人群,到環境很糟的地方,卻覺得很歡喜。就像一群慈濟人在這樣炎熱的天氣,仍然四處奔波,跨國界到最貧窮的地方去。

慈濟人
遍布在世界各個角落,
造福之心從沒有停滯過。

五月底,幾位慈濟人到衣索匹亞去。衣索匹亞在非洲東北角,現在的天氣白天很熱、晚上很冷,慈濟人為何到日夜溫差那麼大、那麼遙遠的地方?為了要服務人群。

衣索匹亞非常貧窮,歷年來天災不斷,加上爭戰不休,造成民不聊

生。我們從媒體上看到的兒童,大多是脖子細小、肚子很大、手腳像乾柴;儘管蒼蠅沾滿了孩子的頭臉,他卻餓得連眨眨眼皮的力氣都沒有,當然也無力伸手趕走蒼蠅。

因為戰爭,所以年輕人都被調到前線,只剩老弱婦孺與牲畜。居家的牆壁是用牛糞糊成的,屋頂是用茅草蓋的,黑黑暗暗、髒髒亂亂的,人睡在地上,牛、羊、雞、鴨則與他們共眠。

慈濟從一九九三年開始援助衣索匹亞,幫他們重建了兩個衛生中心、十五個醫療站,並在村落和醫療站附近設置集水站。一九九八年十月,又幫一間照顧一百多萬人健康的岱柏柏罕醫院進行擴建。

現在醫院已經落成,醫療儀器也都搬進去了,這次慈濟人是去參加醫院的啟用典禮,順道瞭解之前建的醫療站和集水站的運作情形,看看當地居民的生活是否已經改善。

記得一九九三年,慈濟人首次到衣索匹亞瞭解當地的需求,正好遇到四個人扛著一位小產婦女,走了很遠很遠的路,卻找不到醫師可以處理,令人遺憾。三年後慈濟人再去,醫療站已經蓋好了,正巧也有一位婦女在那裏生下了一個男嬰。

這次去,同樣又有一位婦女生產,但因為難產,於是就緊急送到衛生中心做了一個小小的手術。當地的醫療真的很匱乏,慈濟為他們建設的醫院、衛生中心、醫療站,發揮了很大的功能。

衣索匹亞到處是一望無際的高原、沙漠,我很擔心同仁必須乘著車在空曠的大地上奔馳,只要有一點點偏差,可能就會迷失方向。但是同仁一再告訴我,他們會很小心,也很期待前去瞭解慈濟建造的集水站和醫療站是否仍在發揮功能?

此外,他們也去瞭解衣索匹亞這一年來的乾旱情形--看到地上的水草都沒有了,糧食斷了,人們已陷入飢餓邊緣;一千八百萬的飢民缺水又缺糧食,真不知怎麼活下去?

另外,也有一批慈濟人去北朝鮮。北朝鮮長年天災,尤其這幾年乾旱特別嚴重,糧食歉收,因此希望慈濟能繼續幫忙。

結束北朝鮮的發放後,其中一組人又到了大陸,關心慈濟在那裏蓋的學校、孤兒院、養老院,並瞭解貴州的貧窮、甘肅的乾旱情形。

慈濟人遍布在世界各個角落,造福之心從來沒有停滯過,尤其九二一之後,不論是災後復建、心靈重建、希望工程……不只是台灣的慈濟人,全球的慈濟人也都惦念在心頭,當作本分事用心地付出,我實在很感恩。

六月初,又有十一所希望工程學校動工了,社會的希望在教育,很期待校園重建能早日完成,讓學子有很好的讀書環境。

接著是醫療網展開--慈濟大林醫院七月就要啟用了,新店醫院也

在六月十日動工。我很感恩所有的慈濟人,不管是辦園遊會、義賣,或是工程整地、動工典禮,大家都是在艷陽下揮汗工作。

儘管如此,大家都做得很歡喜,這就是福慧--付出無所求,抱著希望、立下大願,這正是人間的活菩薩!

一番付出,就是一分收穫,真的很感恩所有的慈濟人,天天為人群付出;這分對人生方向的踏實感,讓我為大家感到歡喜。

我們要好好
做自我心地的守護者,
然後共同來做
大地的保護者。

六月十一日凌晨,中部地區又發生地震,搖晃得很厲害,新聞報導說有一個地方的組合屋天花板架子整個掉下來了!鋼筋、水泥一震都會震垮,何況是臨時組合的房子?幸好人很快就逃出去了。

我也很擔心大愛屋的情形。慈濟人地震過後馬上去大愛村關心,幸好只有幾片輕輕的天花板鬆脫,慈濟人很快就幫他們修理好了。在大愛村裏,關懷時時刻刻都在,比起衣索匹亞人,台灣人還是有福多了。

最近常常下大雨,山區又有土石流,新竹尖石鄉道路不通,山上有我們的照顧戶,新竹慈濟人於是不顧自身安危,背著糧食往山上跑。

平常人逃避都來不及了,慈濟人為什麼還要往山上去呢?因為裏面有行動不方便的人、有我們長年關懷的人,擔心他們日用品不夠或者斷糧。

看看,這不就是大愛嗎?生活在台灣,哪怕是有災難或者是窮困,都比衣索匹亞或其他窮困國家的人民有福多了。

每一次看到這些都很令我感動,但是,我也很擔心。有愛心,要用常識去做事;慈悲,也要有智慧,慈濟人自己的平安必須照顧好啊!

除了地震,最近台灣氣候也非常不穩定,這兩、三天雨量之多,讓山石不斷地崩落,不斷有土石流。意外事件頻傳,損傷了不少人,實在很令人擔心。

不只是在台灣,亞洲一帶土耳其、印尼、日本,這幾天也頻頻傳出地震,都是在五級以上。現在許多人都談震色變,大家心裏都很不安;尤其地震過後地質鬆動,加上下雨,土石流就不斷發生。

大地真的病了!這都是因為人類的破壞。身外的大地是從心靈的心地開始,人人破壞自我的心地,大地就逐漸崩毀了。所以,我們要好好做一個自我心地的守護者,然後共同來做大地的保護者。

天災很可怕,但是人心更可怕;只要人心即時反省,用愛來呵護內在心地,同時安撫外在的大地,我想,天災人禍是可以減少的。請大家誠懇的多用心啊!

(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三十一日、六月十二日、六月十四日講於靜思精舍)

怖老病死 求入涅槃 生死涅槃 二俱不識 於一切境 妄起分別
《華嚴經》




▲特別報導

萬鏟泥土成大愛--慈濟新店醫院動工

緣自於千萬愛心所成就,
動工典禮這一天,人手一把小鏟歡喜鏟土,
因為這是一所屬於大家的醫院。

之一.不只是醫院

◎撰文/李委煌

當「許一個希望的未來」歌聲在動工典禮現場揚起,一群象徵希望、和平的鴿子,就像是事先經過彩排般,隨著旋律舞動著雙翅;不一會兒,便飛入天際……

慈濟新店醫院動工前幾天,「厝邊巷尾」都收到了慈濟志工親自送去的邀請函;為了有更大的參與感和臨場感,有人在清晨三點多即摸黑前來幫忙搓湯圓。

鄰醫院工地而居的一位阿嬤,她房間的窗戶就正對著工地,工地的一舉一動,她都端詳得很清楚。她說:「動工後難免會吵雜些啦!但是沒關係,因為大家都很期待。」

一位社區主委也表示,他打算集合社區居民召開會議,討論未來配合慈濟動工的相關事宜……

時值炎夏,證嚴上人原本擔心大家日曬或雨淋。不意,六月十日這一天,「清涼風陣陣拂來,祥雲也遮蓋住炎陽」,上人在致詞時感性地表示:「原本擔憂的炙陽與落雨,在這一天全都化成了『感恩』……」

以病人為主的設計

「一鏟泥土無限愛,萬鏟泥土成大愛」,由於慈濟新店醫院是無數愛心人士共同成就,是一所屬於大家的醫院,因此有別於過去的動工儀式,逾八千位與會者排成蓮花隊形,參與了動工鏟土。

在鏟土的同時,圓沙丘上展示著未來新店醫院的模型。占地一萬五千坪的新店醫

院,是由美國NBBJ醫療建築設計公司與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設計,去年底曾榮獲美國建築師學會及《現代醫療》雜誌合作評選為最佳醫院建築設計,此一獎項相當於全美醫院建築設計的「奧斯卡」獎。

「溫暖、親切的自然採光與色調,革新了傳統的都會精神。」《現代醫療》雜誌這樣描述新店醫院的格調。NBBJ資深副總裁、新店醫院主持建築師葉慶亞也說:「如何引進室外自然環境與光線來安定病人的情緒,如何將簡單質樸的建材變成明朗、舒適的空間,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新店醫院的設計,皆以病人及家屬的便利性為主。舉例來說,院內醫護人員宿舍將分布在五至十樓,與產房、一般病房接近,若臨時遇到緊急狀況,「以院為家」的醫護人員,將可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支援照護。

婦產科、產房、嬰兒室與新生兒加護病房同位於五樓,可提供新生兒與母親最佳的生育環境;四間「母嬰同室」更可讓家人相處一室,分享母親產前、生產、產後與哺乳的整個過程,促進親情和諧。

另外,為了避免就醫者受到車輛喧囂吵鬧,門診特別規畫在

二、三樓層;而批價掛號處旁則設置了醫學圖學館,提供等候領藥者一個閱讀、喝咖啡的休憩空間。

一般病患掛急診後,常得為了各項檢驗在各樓層奔走,未來新店醫院的急診處、X光檢驗、電腦斷層掃描、驗血等,全可在一樓完成;甚至急診後需要開刀,也可搭乘專用電梯直達手術房。

新店醫院以創造「機能性、人文性、效率性」的設計理念,兼具現代化及善用空間優點,不僅融合了現代科技與病人護理的創新設計,也保持明顯的東方文化特質,是建築設計獲得肯定的原因。

事實上,來新店醫

院的人,也不一定是求診的病患;他可能是來院裏的「文化中心」或「社區中心」學習插花、泡茶與書法。院區將不再只是提供醫療設施的地方而已,而是結合了社區活動的中心點。

「新店醫院預計在兩年後完工啟業,粗估經費將超過五十億元。」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二十一世紀的醫療,將朝向「統合性」規畫,以新店醫院為例,醫療中心與文化中心的結合,就是希望病人一走進醫院,即可感受到愛心與親切。

普及照護障礙兒童

地下三層、地上十五層的新店醫院,位在新店市復興路,採鋼骨結構建築;規畫一般病床四百床、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兩百床,另有燙傷病房、安寧療護病房等;空間規畫達八百床以上,可因應未來擴充的需求。

新店醫院附設的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將是北縣首座整合性的障礙兒早療機構,專

為十八歲以下,罹患腦性麻痹、癲癇、言語視聽障礙、自閉症、行為情緒異常等多重障礙兒童,提供診斷、治療、復健與教育等服務。

除了新店醫院、花蓮慈濟醫院附屬的兒復中心外,未來慈濟台中潭子醫院與即將於七月啟業的嘉義大林醫院,都設有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未來希望藉由各定點兒復中心的設立,並透過與全省各地早療機構的建教合作,形成有效的醫療聯絡網,普及照護全省每一位障礙兒童。

新店醫院的興建,除象徵慈濟全省醫療網在台灣北部地區的起步,也代表著慈濟「人本醫療」理念,在東部花蓮慈濟醫院的基礎下,跨越出中央山脈往北部延伸。

之二.家有喜事,人人慶祝

◎撰文/陳怡伶、李委煌

若非慈濟委員陳義明的大力奔走,新店醫院的基地,不會像目前這麼完整。

原來醫院所處的地基共約九千坪,後來經取得緊鄰院旁二十二米道路的部分土地後,現在新店醫院的地基面積共約有一萬五千坪。

陳義明約在兩年前接手處理新店醫院土地。當時,除了林雅美師姊已促成的少數幾塊地,其餘周邊更棘手的土地問題,幾乎全是在他鍥而不捨地努力下完成,並辦理過戶移轉等事宜。

這些土地,是許多家族共同持有,每人的讓售意願、價格都不盡相同。「到底該從哪一塊土地先著手溝通?」擔任

專業代書的陳義明,兩年來不厭其煩地拜訪三十一位地主,不斷與他們溝通,告知慈濟建院救人的理念與慈善訪貧的工作,希望能以合理的價錢取得土地,共同來打造濟世醫療志業。過程中,地主莊宏順和陳萬發更扮演了居中協助的重要角色。

「這是十方善款,得來不易,我一定要為慈濟省錢。」本身是慈濟委員的陳義明,擁有十年以上的勸募經驗,完全能體會慈濟點滴勸募的不易!經奔走溝通後,有時一坪就差了三、四萬元,一塊近千坪土地,就省下了千萬元以上;那麼整個土地算來,恐怕就為慈濟省下了數億元!「想想,千萬元若要慈濟委員來勸募,那是多麼辛苦呀!」陳義明說。

地主中,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有其他土地被徵收,生活無憂,故不需要再賣地。平日也有許多財團上門找他,總被拒於門外。當他得知陳義明是為了慈濟要蓋醫院之事而來,才延請他入內。

有一天,陳義明和妻子許麗雲去拜訪他,正好他感冒,躺也不是,坐也不是。許麗雲心細,幾天後買了兩個坐墊和兩個靠背去關懷他,老先生好開心,從此結下了好

緣。新店醫院動土前夕,老先生的孩子還特地為他圓滿了榮董。

還有一位也是耄耋之齡的老先生,本想和慈濟交換土地,陳義明耐心對他解釋:「慈濟買地,是因需要而買,所以沒有閒置之地來和你交換啊!」當他生病的時候,陳義明帶他去看病、還三番兩頭去探望他、關心他。

老人家重聽又喜歡講古,「記得有一次,我晚上七點多去探望他,一直聽他講古,直到十一點多才進入正式話題,續談到凌晨兩點多……」陳義明的真誠與耐心,老先生明白在心,這次醫院能取得建築執照,順利開工動土,多虧老先生無條件出具同意書。

此外,陳義明也曾自掏腰包買了五張來回飛機票,帶著地主及其家人到花蓮了解慈濟……

地價能「持平」而買,是整個交涉過程中,陳義明感到最安慰的事。更令他歡喜的是,在長期交涉接觸的過程中,地主逐漸了解、認同慈濟,不但有人決定當慈濟志工,也有十多位地主與家屬,分別捐了百萬元作為建院基金!

正因為一分「要善用十方大德捐款,為慈濟省錢」的使命感,陳義明做到了!

參與

◎撰文/方仁敏

朱怡宣拄著拐杖緩步地走進會場,師兄姊立刻上前協助,幫她尋找一個舒適的座位。

約莫四十幾歲的朱怡宣,人生道路走來坎坷,經歷一場破碎的婚姻,心愛的孩子也不能跟隨在旁,不幸又罹患紅斑性狼瘡,在灰心喪志下,自暴自棄,終使病情惡化,造成必需靠洗腎來延續生命。

以前的朱怡宣總是自怨自艾,認為自己是被上蒼遺棄不願眷顧的人,否則為何命運如此多舛?所有的惡運都降臨在她的身上。直到遇見了茅貞釵,從此生命才有了轉變。

朱怡宣成為慈濟的照顧戶後,茅貞釵經常前去關懷她,為她打氣、加油。在大家不斷鼓勵下,朱怡宣決心不再因自己外在的殘缺,而影響內心也變得殘缺;她開始為人修改衣服,賺的錢雖然微薄,卻樂於將部分所得捐給慈濟。

因為行動不便,朱怡宣曾幾番猶豫是否要參加新店醫院的動工典禮,然而當她走入會場,師兄姊親切的招待,讓她感受到未曾有過的尊重,眼淚也禁不住流了下來。

小鏟子

◎撰文/李委煌

為了讓與會者都有機會參與動工鏟土,新店區慈濟委員陳鳳嬌和先生游忠德,提供了八千隻鋁製精緻小鏟子與蒞場民眾結緣;大家整齊有序地排隊鏟一把沙土後,就可以把鏟子帶回家當紀念品。

鏟子握柄處搭配的中國結,是景美區慈濟委員張紅鶯所設計,她帶領三、四十位志工,在短短一週內裁線趕製完成。

她說,首端的「雙聯結」代表「手連手、心連心」;一塊「盤長結」象徵一片「福田」,表示大家一起來耕耘;周邊的八個小「耳翼」,則有慈濟志業「一步八腳印」的意涵;一排「平結」,是祝福大家「平平安安」;最後的馬尾穗,則有「稻穗、豐收」之意。

湯圓

◎撰文/李委煌

「煮湯圓還要交企畫案?」沙佩君原以為煮湯圓比較簡單,只要分配好「煮湯圓」與「燒開水」兩組人馬就一切OK!直到親自去執行後才發現……

為了數千人份的材料,她需要有購買的人;材料備好後,又要有會搓揉、會煮的人。另外,煮湯圓的器具設備與替換也是個問題,「幸虧有環保志工與會員的幫忙,否則真會忙不過來。」

沙佩君說,得知新店醫院要動工了,有人捐出一百斤的手工自製湯圓;有人捐糯米;也有會眾掏錢給她說:「隨便你們拿去買湯圓或怎麼運用都好!」結果,總計湯圓共準備了一千多斤,光文山區就有兩百多位志工報名要幫忙煮湯圓。

從原先以為很簡單,到後來事項愈來愈多、分工愈來愈細……沙佩君說,她甚至因而失眠。晚上就寢後,腦海裏仍不斷浮現出鍋、碗、瓢、盆的影像,「想到遺漏了什麼,就趕緊爬起來記錄……」

經過幾次會議,鹹的、甜的、炸的湯圓,都有人提出建議,沙佩君終於了解到團體中的「配合」真是門大學問。這個過程讓她學習到做人要像湯圓一般「圓融」,隨便別人怎麼搓、怎麼揉,都可以變得像湯圓一樣圓!「回頭看看這項任務,我反而是好感恩了!」她說。

回首

◎撰文/方仁敏

走進位在會場一角的廚房盡頭,只見一位身軀嬌小的老婦人埋首不語,蹲在地上盡心盡力地在洗成堆的碗,斑白的頭髮、認真的態度,立刻吸引住我的目光。

靜妘是慈濟的資深委員了,她瞇起眼談起進慈濟的因緣--

民國七十一年先生往生,當時她僅四十六歲,還有四個在求學的孩子須扶養,面對茫茫人生實不知該如何往前走?她說:那時常常午夜夢醒,忍不住悲泣到天明。

次年,經朋友介紹進入慈濟,當時證嚴上人正在籌措慈濟醫院建院經費;那時認識慈濟的人不多,勸募也就格外辛苦,靜妘說,自己拙於言辭,臉皮又薄,不知該如何開口向人介紹,只好從認識的朋友及菜市場賣菜的老闆開始勸募。

民國七十三年,靜妘參與了慈濟醫院的動土典禮;十幾個寒暑過去了,今天再次參加新店醫院的動土,回首往事,有辛酸有血淚,有歡喜也有滿足。

四個孩子紛紛從不同的國立大學拿到碩士學位,現在都有很好的工作;其中三個孩子已經結婚生子,女婿、媳婦的家庭也都加入慈濟行列;更可貴的是,三個稚齡的小孫子也懂得存錢幫助地震重建區的小朋友蓋學校。





▲特別報導

許一個希望未來--十一所希望工程動工

◎撰文/范毓雯

「千萬個祝福與期待
許孩子們一個希望的未來
……
大愛為樑 智慧為牆
一念善心帶來無限希望
……」

遠遠地,就聽見童稚的歌聲迴盪在竹山國小校園裏,原來是郭孟雍教授正在教唱「許一個希望的未來」--希望工程之歌;動工典禮還沒開始,一朵朵希望的笑靨已恣意綻放。

六月初,有十一所慈濟援建的中小學(竹山國小、延平國小、社寮國中、集集國中、集集國小、新社國小、中寮國中、爽文國中、至誠國小、大成國中、中興國中)陸續進行動工典禮;年底或明年的此時,一棟棟「大地的藝術品」將陸續呈現在大家眼前。

端午佳節甫過,天氣卻早已炎熱許久!儘管天熱、儘管蚊蟲滋生、儘管隔音設備不佳,師生們還是努力地克服環境--中興國中在簡易教室間搭起了棚架,種了瓠瓜、絲瓜來綠化、降溫,收成時還可義賣捐助希望工程;

爽文國中教導主任戴湘台發起全校師生每人一天一元募款活

動,學校資源回收的金額也都作為「大愛基金」;

大成國中震後依舊在音樂、科學展覽、射箭等榮獲優異成績……

校園師生自助的點滴與凝聚共力的精神,無不讓投注於希望工程的人們感到激奮與欣慰。

「我真的看到了希望!」新社國小張仙怡老師說。

「這是絕地逢生的一種感覺。」中寮國中郭香君老師說。

新社國小畢業生劉欣菱玩笑地說:「可惜媽媽把我生的太早了,不然就可使用到新校舍了!」儘管如此,孩子們仍然期待看見新校舍落成的模樣,也期待新校舍能讓學弟、學妹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動工典禮是學校的大事,更是地方上的大事。鏟下第一鏟祈求校舍重建工程平安順利;第二鏟祈求慈濟希望工程圓滿完成;第三鏟祈求台灣教育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十一所中小學重建工程動工典禮.與會來賓、代表致詞》

希望的表徵

◎整理/靜淇

證嚴上人:

剛下車時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清香與清涼,在這麼炎熱的天氣中,有如此美好的環境,實在是幸福與希望的表徵。

九二一強震後,相信你們到學校來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痛又心碎。當時我的心情和你們是一樣的,還有很多的慈濟人也都和我一樣,看到那麼多寶貴的生命因地震而天人永隔,這種記憶是永遠也忘不了的。

這一震,震碎了很多人的家,也震碎了很多人的夢;不過,這一震也震出很多人的愛心,大家都體會到社會潛藏的溫暖與關懷。各位同學,人生就是這樣無常,但人生也總是有這麼多的愛。

過去的已成歷史,未來的也將成為歷史;痛苦的歷史已經過去了,無限希望的歷史今天才要開始。

這次共有十一所學校舉行動工典禮,有位三年級的小朋友代表全校師生說話,她的每一句話都很堅強、很有志氣。她說,再多的感恩倒不如身體力行,她要認真用功學習社會最好的知識,將來要做國家社會的棟梁。讓人聽了感到溫馨也充滿了希望。

我們都是為了希望工程在努力,所謂的「希望工程」,就是有很多很多人的希望都放在下一代學子們的身上--期待著你們有好的環境讀書、求上進,如此,將來的社會才真正有希望。

假如你們要對慈濟人說感恩,我倒要告訴你們,要感恩的人很多耶!家中的父母、教導你們的師長、以及社會上很多的愛心人士,他們不求回報,只希望你們能夠立志立願、認真讀書、吸收知識,將來懂得為人群付出。

我想大家最期待的就是--你們能把感恩心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感恩父母、感恩師長陪著你們在簡易教室上課,感恩校長為校園重建勞心勞力,也要感恩建築師用心的設計規畫。

過去是一場惡夢,我們要追求明天的希望,幾個月後就會有很美麗的校園建起,在此祝福開工一切順利,早日完成,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校園,能安心的上課,祝福你們。

看到窗外的藍天

〈南投竹山鎮〉

【竹山國小】動工日期/六月一日

校長 陳清水:

九二一地震發生時,見到校園塌的塌、倒的倒,我真不知全校一千四百多位師生將何去何從?直到有天,我站在未倒塌的禮堂樓上往外看,窗外一片藍天,讓我體會到活著就有希望。

去年,我們剛過完一百周年校慶,昨天五月三十一日是建校一0一年紀念日,今天則是校舍重建的偉大日子;今天對本校而言,意義是多麼的深遠!

記得南投縣有位校長說過,我們不是災民,我們是勇士!自從慈濟決定援建本校後,每天早上我都擦上「善解、知足、感恩、包容」的慈濟面霜,勉勵學校老師要自助才能人助天助。

五月七日,慈濟在北部十個地區舉辦希望工程義賣園遊會,我們師生和家長會包了一部遊覽車專程北上到中和錦和公園參加,雖然我們賣了不多,但我們以行動來表達心中的感恩。

那天,連麗香師姊送我一幅上人的法語墨寶,我將它掛在簡易教室的校長室。當工作疲憊時,想到上人說的:「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就又抖擻起精神做下去;當有點灰心時,想到上人說的:「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就又提起勇氣毅力繼續奮鬥;當感到責任好重時,想到上人說的:「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就又勇敢地扛下一個個重擔。

看到今天這個場面,我們真的很感恩,也很感謝國內鼎鼎大名的許常吉建築師以及承包的長家營造廠,我們全體師生會把大家的關懷與付出永遠銘記在心,也會把佛教的教義融入教育中,教導小朋友學習地藏王菩薩的孝順、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文殊

菩薩的智慧……

還有,我們將開放學校與社區結合,共同將上人的三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作為努力的目標。

學生代表 張嘉珍:

感謝大家的慈悲喜捨,使我們這群飽受驚嚇的同學們,不僅揮別了地震的夢魘,更得到有如冬陽般的撫慰。

現在就讓我代表全體同學堅定地告訴大家,我們早已在震災後脫胎換骨,不再悲傷難過,因為我們體認到唯有勇敢地站起來,才有亮麗的明天與將來。

我也要代表所有同學,向關懷母校重建工程的每一個團體與個人,表達最真誠的謝意,由於你們無悔的付出,讓我們體認到人間大愛的可貴。

最後,我要代表全體的師生真誠地說一聲:感恩您,慈濟。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無私的援手;在我們最難過的時候,給我們一

聲聲親切的問候。你們的恩德我們將永誌不忘。

校園設計特色

建築師 許常吉

竹山國小是百年老校,在設計規畫時,首先考慮到的是它的歷史傳承,因此校園中的老樹都予保留,也保留了原校門,讓回來的校友都保有共同的記憶,唯一不一樣的是煥然一新的校舍。

教室群是配置在右側一片林蔭密布的樹林中,由於配合樹木的位置,所以教室錯開,自然形成一個錯中有序、趣味盎然的中庭廣場,這個廣場可提供全校師生集會、活動交流的空間。

從中庭擴散出去,也提供了不同屬性、不同功能的戶外空間,目前保留的景觀徒步區,也是自然生態教育區,對外和社區可以互動,對內可讓學生觀察樹木、昆蟲、鳥類。

在竹藝博物館和教室群中,有個第二空間是九二一震災紀念廣場,廣場設有蓮花造型的鐘塔,這是全校最高點,也兼作學生音樂廣場使用。

將愛帶到世界的角落

【延平國小】動工日期/六月一日

校長 張樹興:

地震的傷害我們到現在還深刻地感受著,不管是有形無形都非常大;但這次地震也看到了台灣人堅強的生命力;人間有愛,天下就沒有災害。

慈濟人對我們的關心至今不下百次,在即將動工的同時,更願將大愛的

種子播撒到學生的心中,讓他們將愛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校園設計特色

建築師 張文明、林怡君

三層樓、斜屋頂、灰牆、紅磚的教室建築,展現出現代化的傳統文化語彙,簡潔、大方與樸素;教室後方是綠色教學園區,有親水空間以及利用後側山坡塑造階梯劇場,連接充滿綠意的山坡屏障。

這是由自然環境中生成的校園,保留原有植栽與生態,希望在此培育出堂堂正正、具有大愛精神的新生代。

塑造一座森林學園

【社寮國中】動工日期/六月一日

校長 宋茂松:

九二一大地震帶給學校很大的災害,我們有將近兩個星期時間在哀傷沈痛的心情下度過,幸好慈濟願意為我們重建校園。

在規畫設計期間,重建團隊一次、再次、多次地給予指導,終有非常前瞻性的校園模型出現在我們面前。將來我們學校是南投縣唯一的森林國中,在大自然環境下,塑造出健康、安全、和諧的環境。

這段時間,我們感受到慈濟的大愛已深入到每一個學生心中。過去我對慈濟非常敬仰,但始終沒有機會接觸,如今因緣際會,體會到行善會讓我們有形、無形的獲得,讓我們的心保有踏實、愉快的生活。

此時此刻,期望慈濟及關心我們的所有人能看著學校重建,讓師生在融洽的環境中,蓬勃發展。

校園設計特色

建築師 張文明、林怡君

社寮國中依山傍水,後有綿延山脈為靠,前有濁水溪經過,深具田園風光,是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環境優雅的學校。

在整體校園規畫設計上,採三合院聚落式配置方式,展現書院風格。以迂迴的廊道穿梭林間連通各棟建築,而三合院內的「埕」可供學子作為下課時的活動場地。

左側的兩個三合院包圍著九二一震災後未倒的工藝教室,為了紀念此一大災難,將工藝教室改為校史館及檔案室,默默訴說著社寮國中的過去、現在及將來。

校門入口處設計成生態廣場,有一親水溪流貫穿,上有石板橋跨過;廣場上鋪透水鋪面、有田園教學區、竹林……是一個兼具園藝、觀賞、休憩的緩衝空間。

學到珍惜、關懷和愛

〈南投縣集集鎮〉

【集集國中】動工日期/六月一日

校長 石文達:

今天是個陽光普照的好日子,也是個非常感恩的日子;感謝慈濟援建集集國中,也感恩南投縣的大家長彭縣長,在審查過程中全力配合,使希望工程飛向希望。

學生代表 吳佳蓉:

集集國中有我們共同擁有的記憶--這裏的每片土地,都有我們的足跡,我們在這個校園裏一同讀書、遊戲;九二一地震,讓我們失去了遮風擋雨的教室,只剩下一地的塵土與礫石,我們難過但必須勇敢面對。

我們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關懷與溫情,有每一個人的無我奉獻,大家的努力足以撫平這個災難帶來的傷痕。集集國中在慈濟的援建與每個人的努力下,將展現一個嶄新的面貌。

未來,將有許多的莘莘學子可以在這裏成長茁壯,雖然三年級的我們將離開這個校園,但我們學會了更多的珍惜、關懷和愛;在往後的日子裏,我們將永不灰心、永不失落,且將永遠努力、永遠戰鬥。

校園設計特色

專案負責人 江之豪

在空間上,我們將集集國中校區重新規畫安排,依年級分成三個部分,每一年級擁有一個中

庭,再用一條辦公室及專科教室的連續長廊將三個中庭串連起來,讓不同年級的學生既有個別戶外空間,又能經由連續走廊交流互動。

在環境上,因為學校空間很長,我們把校園地形重新整理,原來的緩坡作成美麗的草坡,中央設計一條林蔭大道,因為集集以綠色隧道聞名,希望以此呼應當地特色。在林蔭大道的盡頭則設置一個鐘塔,九二一大地震以集集為震央,鐘塔主要具有紀念意義,除了供上下課鐘聲用,遇有地震也會發出聲音示警。

學校餐廳則座落在草坪旁邊,讓學生每天走過林蔭大道來用餐,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休憩,於上課學習之外也擁有一個開闊的天地。(採訪/何貞青)

千年萬年的建築

【集集國小】動工日期/六月一日

校長 簡泗淵:

九二一大地震把我們的校舍全震毀了,原先瑯瑯的讀書聲斷掉了,還好教育部及縣府教育局對學生非常關心,希望學校的資源共享,所以我們和鄰近的和平國小一起上課。在此感謝和平國小陳豐信校長以及家長會長,同時更感謝和平國小的老師和學生,讓我們學校的學生在共同上課期間得到很好的照顧。

為了愛護資源,老師們冒著危險到危樓教室把貴重的電腦、鋼琴搬出來,女老師也不落人後地把早年的學籍資料搶救出來;並不是老師們不怕死,而是那分愛護學校的心讓他們不畏艱難。

我們今後的教室,在精心規畫之下,即將展現田園教學,校園內處處都可上課,有時在教室內爆玉米花,有時可在榕樹下說故事;小班小校的優質教學環境,將可使全校師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希望同學們能緬懷各界對我們學校興建的用心,同時我們更要感謝上人,上人的理念是醫院不能倒,因為那是救人的地方;學校也不能倒,因為那是避難的場所,也是學生上課的地方。所以今後我們的校舍將是千年萬年的建築。

希望同學們都能抱著感恩惜福的心用功讀書,做個時時存好心、時時做好事的國家未來主人翁。

學生代表 陳永男:

自從九二一大地震後,我們離開集集國小已有半年多的時間了,今天很高興大家可以聚集在一起,參加動工典禮。

原本以為可愛的學校倒了,就沒有機會回到這裏上學,直到校長宣布慈濟援建我們學校,我才放心。最近我也看到學校重建圖,建築的外形比原來還要好看,有大大的庭院、斜斜的屋頂,寬寬的走廊及雄偉的鐘塔,真希

望能快一點到新校園上課。

我曾問老師:「為什麼慈濟要對我們這麼好?要幫我們蓋學校呢?」老師說:「慈濟是國內最重要的佛教團體,他們以行動力行佛陀的慈悲,拔苦救難,而我們是一所有福的學校,是殊勝的因緣才讓慈濟來幫我們興建校園。」

我心想,慈濟人都是大好人才能不求回報地幫助我們,我們也要以慈濟為榜樣,以感激的心,用慈悲來回饋社會。最後,藉由此機會向慈濟及建築師們表達最高的謝意,對你們說聲:謝謝!

有了您們的奉獻與努力,我們才有漂亮的學校可以讀書,校長與老師也不會因此而丟了工作,感謝大家!

這個星期我從靜思語學了一句話,就是「人生多一分感恩,就多一分美」,現在的我是不是也很英俊呢!祝福師公上人身體健康,各位貴賓事事如意,各位同學學業進步。

校園設計特色

專案負責人 江之豪

集集國小只有主要上課的教室倒塌,新建的校舍將會注重與完好的舊建物風格統一,校門入口也如集集國中一樣設置紀念性的鐘塔,綠色隧道將從入口連接到活動中心,增加學校與社區的互動。

集集國小已有一百零二年歷史,校內的活動中心「集英堂」在地方上很有名,一提起來大家都記得。每年,畢業生都在此處拍照留念,一百多年來留下無數學子的身影,已成了大家的共同記憶,對當地人而言具有特殊意義。

現在毀壞的集英堂是屬於新式的建築,重建時我們希望能恢復最早期舊式集英堂的建築特色,輔以最新的材質,呈現出一所百年校舍的風貌與氣度。(採訪/何貞青)

選擇陽光和希望

〈台中縣新社鄉〉

【新社國小】動工日期/六月三日

校長 黃世忠:

即使經歷了生死攸關的大災難,生命依舊可以選擇陽光和希望。

今天是新社國小自九二一大地震以來最歡欣鼓舞的一天,感謝上人的聞聲救苦,感謝慈濟的長情大愛,感謝潤泰集團的有情有義,感謝各位長官的支持關懷,也要感謝所有的家長以及本校同仁和同學給予的包容、關懷與諒解。

今天希望工程即將展開,此時此刻要感激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我們的內心有著太多的憧憬與期望,我們的心中也埋下了對新社國小未來的美麗願景。

在此要向所有的嘉賓長官保證,我將引領我們的同仁投入更多的心力、更多的熱情,在希望工程展開之際,無怨無悔地付出,希望能以更高的品質、更好的品管、更佳的品味,帶領新社國小邁向絢麗燦爛的明天。

「我們不求責任輕,我們只求力量增」,願所有的嘉賓多給我們實質的勉勵、鼓勵與支持。上人曾說過,這是一個愛的希望工程,無數大小的愛匯聚在一起,就成為無限無量的大愛。

希望工程將在我們的理想中完成,感謝各位嘉賓的蒞臨指導,您的到來帶給我們無限的溫馨,也給了我們無限的信心;在此誠摯地邀請各位在新校舍完工時,也能蒞臨和我們同慶,全校的師生將展開熱烈的雙手歡迎各位。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感念的情,感謝有你。祝福大家。

潤泰集團總裁 尹衍樑:

站在這裏,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上人對施工單位的期許,我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不讓上人失望、不讓老師和同學失望。

從地震之後,我們就幫著慈濟做簡易屋的工作,也奉上人指示承擔學校重建的責

任。在此我要向大家報告,我們一定抱著歡喜的心情,將新社國小重建的工作用心用力準時做好。

(編按:為減輕慈濟希望工程龐大的經費負擔,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捐款六千萬元作為新社國小重建經費,占該校總重建經費的三分之一。)

學生代表 劉廷芳:

生命不能欠缺水,有水才能生存;人生不能缺少愛,有愛才有幸福。

九二一大地震至今已過了八個多月了,一開始我們在帳棚中學習,不只環境惡劣,更得忍受蚊蟲的叮咬,那時,才明瞭原來的日子是多麼幸福。後來我們搬進簡易教室,雖然不如地震前舒適,但總是方便安全多了。

這次的世紀大地震,震傷了我們小小的心靈,有很多的家庭支離破碎,親人生命被天地巨變所吞噬的情景,帶給我們無限的創傷和夢魘。但災難在這裏,恩情也在這裏,這些日子以來,災區湧進各方救援隊伍,充分展現了一家人的同胞愛。你們給予我們的關懷,撫平了我們內心的憂愁與不安。

現在我們和從前一樣讀著書,但心中多了一分知足與感恩。感謝慈濟和潤泰建設對我們的關懷,你們讓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就是要這樣相互幫助,在你們的身上,我們學到了最珍貴的一課!

校園設計特色

潤泰建築事務所總經理 張福明

新社國小有幾個主要的規畫構想--

首先,是一所環保的學校。我們在廚房、活動中心、未來的新校舍、風雨走廊、警衛室,設計了好幾個雨水回收的出水口,希望未來可以充分利用老天爺的賞賜。

再來,是盡力保持現有的樹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