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同舟共濟
◎主講/證嚴上人
混亂的時代,
人與人間相互猜疑,
彼此見解漸行漸遠;
不能信己、不能信人,
遂迷失在對己、對人、對環境的成見中,
愈來愈短視--只關心個己的利益,以及當前的利益。
混亂的時代,
我們更要「相信」--信己無私、信人有愛,
有信心,才能看到並且創造社會美好願景。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
就像共乘一艘船,儘管風大浪高,
只要方向正確,
人人守住自己的崗位,不隨意晃動、聞聲起舞,
船必能安穩地乘風破浪,迎接廣闊晴空!
▲社論
出生入死無怖畏想
上月三十一日深夜,新加坡航空公司客機在中正機場失事,火舌瞬間吞噬了七、八十條人命。幾個小時以後,象神颱風的豪雨遽爾淹沒汐止、基隆多處地區,也奪走了三十幾個人的性命。
水火無情,這麼多人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意外身亡,天倫夢碎,生者何堪?雖說造化弄人的事屢見不鮮,但在短短一天中,因天災人禍造成如此巨大的傷亡,也是少見。
在大多數人看到電視上驚心動魄的災難情景,發出同情的嘆息時,有許多救難志工已投身緊急救災的行列。慈濟則動員北區、中區超過三萬人次的志工,聯手安頓照顧精神、肉體或家園受到無情打擊的受難者,條理井然地協助經緯萬端的善後事宜。
空難發生不到一個小時,桃園地區的慈濟人就趕到失事現場,協助搬運罹難者遺體,排班助念,同時有人赴醫院關懷傷患,有人陪伴安慰家屬。三個小時後,薑湯、米粉湯陸續送達,予救難人員、家屬補充體力。
這般迅速緊湊的援助情節彷彿才是不久前的記憶,兩年前的大園空難、去年的九二一天災,慈濟人都曾以有情面對生離死別的人間災難,伸出溫暖有力的臂膀給人依靠。只不過這一次又增加了很多菩薩加入。
做菩薩要有勇猛的毅力,再艱難的環境都得努力克服。如儘管大雨滂沱,濁黃的洪水滾滾,慈濟人仍乘著橡皮艇,奮力划進陷入一片汪洋的汐止市,提供任何可能的救援,包括送乾糧、飲水、熱便當給被圍困的居民。
兩年前的瑞伯和芭比絲颱風肆虐,也曾造成汐止水災,慈濟人當時也曾給予飲食、衣物的物資援助。而這次的考驗更多,如一連八天,平均每天要供應近三萬份便當,給斷水斷電的受災區;又如協助幾所中小學,剷除校園淤泥,沖洗散亂蒙土的桌椅儀器等,在在都需要慈濟人以非常的耐心和智慧,以「無我」的身段投入。
兩個相繼發生的災難,慈濟以豐沛的志工人力,傾心撫慰傷痛。「千處祈求千處現」的現代菩薩身影,見證了潛藏在人心中的愛的源泉,可以相互啟發激盪成大愛。
一顆愛心連綿成無量的愛,亦應了《無量義經》中所云:「是經譬如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而眾生如知道這個道理,則「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出生入死無怖畏想。於諸眾生生憐憫心,於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壯力士能擔能持諸有重者,……擔負眾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
祝福所有的志工,雖是凡夫亦莫輕度人的己能。而只要人間有無量的菩薩,天下便無度不過的災難。
▲心靈交流道
心靈交流道
好文章如好友,心煩時開臆解悶,失意時驅愁釋懷,
字裏行間,有歡笑、有溫暖,句逗篇章中,有真情、有大愛……
《心靈交流道》是交會談心的好所在,
不論是心情的回餽或是意見的參考,都竭誠歡迎您來分享。
來函經刊登,將致贈慈濟出版品。
幸福嗎?很美滿!
以前參加慈濟各項志工活動時,常常聽到有人問:「幸福嗎?」被問的人也臉紅脖子粗流著汗回答:「很美滿!」但是我心中不免疑惑,他們說的明明都是反話,卻講的像是理所當然似的,這般「客套」一直令我不解。
在這次參與象神颱風肆虐過後的清理工作,我才獲得了答案!
十一月五日清晨六點,大家在北市三民路口集合上車,前往位在汐止宏碁大樓的慈濟救災指揮中心,拿裝備到長安國小打掃。一路上看到很多垃圾掛在電線上、樹上,路邊也堆了很多看似垃圾的東西,尤其是店家門口,都是一些放在展示櫃裏的商品,住戶也是清清洗洗,好像泥沙都黏住了,沖都沖不掉。
到了目的地,眼見許多國軍弟兄,以及數台推土機、卡車,不停地來回工作。師兄姊們也發揮「魔術師」的功力,把原本積沙至腳踝的教室和走廊,在九個小時內清得一乾二淨,連天花板也一樣。工具不夠,大家還搶著做!
在清掃過程中,最惱人的莫過於基隆河的細污泥,十分黏人,腳踩上去就像被「咬住」般,非連拉帶拔地才能解脫。當然,清掃中難免弄得一身泥沙,但大家一句怨言也沒有,只聽到一句句的問候與回應:「幸福嗎?」「很美滿!」「很感恩!」
打掃結束返家,第一件事就是衝進浴室去清洗一番,正當在洗雨衣、雨鞋時,突然領悟到自己真的很幸福--這波洪水、這些泥沙、財產損失、斷水斷電、憂心憔悴,自己都沒遇上,這難道不就是幸福嗎?假如我沒參與這次清掃、沒觸摸和踩上這些污泥,又怎麼會體悟得到呢?
台北內湖 陳鏗元
看到生命的至情
讀證嚴上人的著作,通篇我們都會感受到一個字--愛。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痛感人性的萎縮、社會的墮落以及愛心的凋零。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愛隨著二十世紀末的夕陽西去,幾至消失;生活在二十世紀黃昏的我們,像害怕黑暗一樣害怕愛。因為愛意味著麻煩、責任、付出。」
在文章的最後我說到:「但願人類不要在愛心的荒蕪路上漸行漸遠,但願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清晨面對我們心中的愛,說出人類最原初的語言:『我愛你!』」
就我個人而言,我真的在二十一世紀的清晨,感受到了愛的光輪的映照,這就是證嚴上人的著作。
《生命的至情》是我認認真真、規規矩矩,從頭到尾一字不漏讀完的第一本上人著作。讀完之後,心裏滿懷溫馨和感動,一股暖意油然而至,就像一輪太陽在心中緩緩升起。
上人不是批評家,她沒有批評家們對社會和人性的痛心疾首;她甚至不是傳教者,她沒有傳教者們通常的慷慨激昂。她只是一個慈母、一個長者、一個可親近的朋友,在那娓娓道來、殷殷叮嚀--「孩子,我要如何陪你長大?」
「珍惜清平的日子」、「把握現在,及時付出」、「勿以惡小而為之」、「捨得放下,身心輕安」、「人生有愛無憾事」、「微笑人生最美麗」……
上人是在談佛法、論佛經,但更是在講佛心。很多佛學理論家們可以闡釋和解讀艱深的佛學理論,讓我們可敬可佩,但上人的著作直指人心,讓我們可親可近。佛說有八萬四千方便法門來度化眾生,要如何選擇,需要度者的悲智雙運。
「佛法易說,佛心難得。」有位高僧曾對我說,施捨財物給他人是小施捨,弘法和度人才是大施捨。面對上人這分沈甸甸的大施捨,我們如何才能承受和接納呢?
曾看過一個香港電視台對上人的採訪,主持人問上人:「現在社會和人心那麼黑暗,要弘揚佛法、淨化人心是不是很難?」上人平靜地說:「是很難!但只要一點一滴去做就好。」上人的回答裏有大無奈,更有大愛心、大願心。
在《生命的至情》裏,我同樣可以從字裏行間看出上人明知「難為而為」的聖者和智者心態。作為聖者,上人何嘗不知教化人倫、淨化人心之艱難;作為聖者,正因有大無奈,才有大慈悲,也才有大願力。
上人不辭勞苦著書立說,從日常生活小事入手,點點滴滴無不希冀度化芸芸眾生。「甘願做,歡喜受」,正是基於這種大慈悲心、大愛心。
美國夏威夷 陳虹
走一趟人文學校
電話鈴響,原來是勇貞師姊邀約我,走一趟慈濟人文學校。身為加拿大新移民,我對於這裏的志業體頗感興趣,因此,也就帶著一分好奇心與新鮮感欣然應允。
一下車,便見身著志工服的愛心爸爸,無畏風寒地守候在路旁,對我們親切的寒暄和導引,讓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入門後,哇!偌大的校舍,人頭鑽動,放眼所及,皆是熟悉的黃皮膚身影,令人感受到濃濃的親切味。若不是建築的差異,我還以為置身在台灣的校園呢!
穿上志工背心,客串起愛心媽媽的角色,移步二年正班教室,在琅琅讀書聲中,除了一睹孩子們同研共歡的風采,也讓自己重返學生時代的甜美溫馨。
上課中,孩子們有時聊天、喧譁,在所難免。這時,扮演著輔導角色的愛心媽媽們,總會以菩薩般的智慧及母愛般的情懷,或安撫、或勸導,甚至帶來自製的糕餅作為鼓勵。這樣的使出渾身解數,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僑居加國的子弟,一方面接受西方教育的薰陶,一方面也不忘汲取先人的智慧。
看到我這張新面孔,張秋珠老師乘著下課的空檔,和我招呼話家常……當我問及目前人文課程的教學成效時,張老師這麼回答:「班上學生的年齡差距很大,有的十幾歲了,才開始接觸中文,實在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為了中華文化能在海外扎根,只要孩子肯來,都是一個傳承的契機。看著下一代虛心地習字、大聲地朗讀、用心地學習,由不識到能領略中國的文字之美,進而應用到生活中,這就是人文教育的初衷,也就是我們最大的盼望。」
語重心長的一席話,透露出慈濟人難行能行的信心、毅力和勇氣。相信願力所及,人文教育的希望工程,必如窗外的亮麗景致,榮景可期,光明在望。
加拿大溫哥華 梁玉燕
【更正啟事】
四0七期第一0一頁圖說補充說明如下:
在大林慈院「本土文化展」中展示的牛車木雕工藝,是創作者陳鴻章以傳統木工接榫技術打造而成,在造型則採舊農村社會的鐵皮牛車規格。此次提供台中分會義賣的,為原作縮小模型。
▲無盡藏
用愛乘風破浪
◎主講/證嚴上人 恭錄/靜琪
有人問,
為什麼天災這麼多?
其實,
天災出自人禍,
人禍源自人心啊!
十月三十一日深夜十一點十八分,新加坡航空公司飛機在中正機場斷成三截,瞬間爆炸、起火燃燒,奪走了八十二條寶貴的人命,這是多麼令人心痛和不捨啊!
空難發生十幾分鐘內,
慈濟人
立刻趕抵中正機場,
搬抬遺體、陪伴家屬……
那幾天我正在中部,接獲消息後隨即取消南下行程,北返到桃園分會聽取當地慈誠、委員的報告--空難發生十幾分鐘內,慈濟人立刻趕抵中正機場幫忙搶救,整個失事現場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罹難者有的全身燒成焦炭,有的面目全非……
慈濟人除了協助救難人員搬抬遺體、在過境旅館陪伴家屬,也採輪班方式為亡者助念;有的則負責煮薑湯和熱食,讓在狂風暴雨中搶救傷患的救災人員補充體力。
被送到各醫院的傷患,也有志工分頭進行關懷,甚至比傷患家屬更早到達。慈濟人關懷生命時所發揮的效率和態度,實在令我感動又感恩!
想想在剎那間,飛機碰撞失事,活生生的人變成一堆堆火炭,這些人中,有的是很有背景、很有才情,有的是要出國留學、蜜月旅行、移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不同的希望、美夢,卻搭上了同一班飛機,連問聲:「發生什麼事?」的機會都沒有,就消殞在人間,真令人感嘆人生無常啊!
婦人無法表達
自己的痛苦,
只是一再地陳述過往,
讓人真正體會到
悲極無淚。
逝者已矣!而所有的痛苦都留給了家屬。我在台北時,有位罹難者家屬來見我,看她面露笑容、說話又很樂觀的樣子,一點也不像先生遭逢不幸。
我聽她陳述,看著她的表情,體會到真正的悲極無淚。這位婦人哭不出來,她無法表達自己的痛苦,只一直訴說先生很愛她、家庭生活非常美滿幸福,還拿相片給我看,說:「我們兩人是分不開的……」
我愈看愈不對勁,好不容易等她停下話,趕緊跟她說:「妳一定要面對現實啊!該哭的時候就哭吧!我知道妳很堅強,但還是要把心中的痛苦發洩出來。」
聽我這樣說,她問了好多問題,離開前,我一再叮嚀:「想哭就哭吧!」她問道:「師父,我可以抱著您大哭一場嗎?」一旁的慈濟委員對她說:「來,我讓妳抱著哭吧!」她轉過身來抱住師姊,終於大聲地哭了出來。
我拍拍她的肩膀,告訴她:「對啦!就是要這樣面對現實,妳還有很長遠的人生要走,還有子女、還有很多的責任未了。」看到她終於哭出來,讓我安心許多。
唉!人生多無常啊!原本她們住在南非,先生一直想為台灣做些事,這次搭機也是託政府之邀,想到美國看看能不能開拓連接三地的商機,沒想到卻搭上了死亡班機。
那怕風大雨大,
慈濟人仍守候在災區,
無怨無悔地付出。
再回頭看看汐止。兩年多前,瑞伯颱風造成大淹水;兩年後的今天,同樣還是淹水,而且範圍比上次更大、災情更嚴重。
慈濟台北分會及汐止聯絡處分別針對這次風災成立救災指揮中心,志工們冒著危險前往各地勘災、回報災情。當時汐止許多重災區已淹至二、三層樓,慈濟人駕著橡皮艇隨著水勢高漲,將無數人趕製的便當及飲水火速送給受困的民眾,光是這幾天送出去的便當就超過二十萬份。
感恩慈濟人把救災工作視為自
身使命,那怕風大雨大,還是跑在最前、做到最後。災後足足八天,慈濟人守候在災區,無怨無悔地付出;動員的人力超過兩萬多人,不只北區慈濟人,連彰化、台中、苗栗、新竹、桃園的慈濟人也紛紛趕來協助,甚至還有人連鏟土機、挖土機等專業工具都帶來。
除了提供飲食、援送民生物資外,也因為不忍讓孩子求學的時日空過,所以動員相當多人力協助清掃校園及主要道路,同時也為受災老弱打掃房子、挨家挨戶關懷並致贈慰問金。另外,北區人醫會也出動醫療巡迴車展開義診,整個協助過程可說非常艱難、辛苦。
我在大愛電視台也看到宜蘭頭城發生土石流,車子、房子都被土石流淹沒了,在這麼惡劣的天氣、危險的狀況下,慈濟人還是奮不顧身去救災,這分勇猛精進、關心大地眾生的精神,實在很難得。
社會是大家的,
需要我們用心來疼惜。
用愛來付出。
台灣近來正值多事之秋,不論國際局勢或社會亂象,都有很多令人無法安心的事。其實要讓台灣平安只有一個方法--人人守好本分,平安的人關心受災的人,大家把愛心啟發出來,相信社會一定會平安的。
最近我常說,台灣好比是一艘船,天災人禍宛如風浪一樣,船在風浪中需要有人掌舵,但是行船要安全並非只靠舵手一人,重要的是坐船的人也要安定,才能使船平衡而乘風破浪;如果遇到一點點風浪,船上的人就驚慌亂跑,船隻便容易失去重心而覆舟!
同樣道理,社會上有些事雖然讓我們擔心,但是擔心的事有專人會處理,只要人人把心穩定下來,不隨別人搖旗吶喊,社會就可以祥和平安。
社會是大家的,需要我們用心來疼惜。有人問,為什麼天災這麼多?其實,天災出自人禍,人禍源自人心啊!為什麼近幾年來,稍一下雨,就會發生土石流?因為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長期破壞山林,所以要先安定人心,引導人心不再繼續破壞大地,天災自然會逐漸減少。
讓我們共同用愛來撫平社會的不安。虔誠祝福大家:人人平安、日日吉祥。
(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講於花蓮靜思堂全省委員會員聯誼會)
身無諸惡業 口離於四過 心無有疑網 乃得安穩眠
身心無熱惱 安住寂靜處 獲致無上樂 乃得安穩眠
《大般涅槃經》
心無有取著 遠離諸怨讎 常和無諍訟 乃得安穩眠
若不造惡業 心常懷慚愧 信惡有果報 乃得安穩眠
《大般涅槃經》
▲象神風災關懷報導
基隆河畔.藍天白雲
◎撰文/編輯部
「象神」輕輕掃過
持續的豪大雨撐破了基隆河
基隆、瑞芳、汐止、南港……瞬間成水鄉
慈濟成立救災指揮中心
驚慌中逃出的人們
有人安慰
受困在高樓的人們
有人送食
……
好不容易,雨歇了
廢棄的家具物品滿布街道
遇雨則淹的無奈
盡寫在一張張孤立無援的臉上
校園裏,也堆滿了泥沙
一天又一天,停課還是停課
因為不忍鄉親苦、孩子課業斷
於是,慈濟人披上雨衣、拿起用具
協助清理家園和校園
溫情,讓人們臉上重現笑靨
藏起辛酸、止住淚
即使今天雨下不停
來日陽光終會再度普照……
▲象神風災關懷報導
象神八日記
◎撰文/陳美羿(汐止市慈濟委員)
慈濟汐止救災
象神災後連續十二天,超過兩萬七千人次慈濟志工,投入緊急救災、送食、義診、發放慰問金及棉被、毛毯等工作。
這群穿梭在雨中、與垃圾污泥奮戰的藍色身影,天天一身濕,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
十一月一日(三)
大洪水
風雨交加中,我從台中趕回台北。在台北,叫了一部計程車:「到汐止!」司機愣了一下說:「汐止淹大水了,妳去幹嘛?」
我說:「回家。還有,救災。」司機也是汐止人,他說昨晚已經回不去了。我告訴他:「走中山高,轉北二高交流道,上新台五路……」一路上,大雨傾盆,基
隆河已成滾滾「黃河」,煞是嚇人。
祕書處王文茜師姊打電話說:「昨晚『緊急救難小組』已在開會,密切注意汐止災情;沒想到十一點多,突然發生新航空難,許多師兄師姊都趕去現場和醫院;現在另一批人也趕到汐止去了,所有的便當都從台北各區製作供應……」
「知道!謝謝!」茫茫然,我好像在作夢一般。
到了家,司機硬是不肯收錢,他說:「替我捐到慈濟賑災吧。」
【救災中心臨時接的電話線忙個不停,都是求救的聲音。】
和兩年前的瑞伯、芭比
絲風災一樣,慈濟救災指揮中心仍是借用靠近北二高汐止交流道、新台五路地勢較高的「宏碁大樓」一樓,北縣消防局也設在這兒。臨時接的幾線電話忙個不停,都是求救的聲音。
各地師兄師姊一車車的來、便當也一車車的來。大雨沒命似地下,救災中心開始出現全身濕透的民眾,有些是被救生艇救出來的,有些是「游泳」出來的。
每個人都瑟縮發抖,不知是冷?還是害怕?
師姊找來毛巾,給他們擦臉、擦頭髮;又找來衣服和毛毯讓他們更換、保暖。
一位原住民太太全身僵硬,舉步維艱,師姊們只好架著她走。月美師姊見狀說:「我去煮薑湯!」
濕淋淋的林先生被送進來,左小腿還鮮血淋漓。他說:「鄰居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先生逃上閣樓,水還在上升……我和他兒子爬上屋頂,打破屋瓦,才把老先生從屋頂上救出來。是我自己一不小心摔了下來,把腿割傷了。」
不久,兩位市公所人員來了解災民的情形。他們苦笑道:「市公所已經『淪陷』了!設在秀峰中學禮堂的『災民收容中心』也淹水了,我們得另覓地點安置。」
【陸橋已成碼頭,救生艇就繫在安全島的樹幹上。】
下午兩點,麗霜師姊說:「修女打電話來,說水已經淹上二樓了,是否有船去接她們出來?」
我衝到消防局指揮中心填資料:「拜託派船去仁愛修女會救修女,她們受困了!」
「這一疊都是受困的。」消防隊員指著桌上一堆紙說:「我們的船有限,人力也有限。」
「那怎麼辦?」我幾乎哭了出來,轉而向慈誠隊求援。師兄說:「正好有一艘救生艇回來,便當慢點送,救人要緊!不過,妳們要帶路。」
麗霜和我坐上卡車,到了連興街口,赫見前面一片汪洋。陸橋下已成碼頭,救生艇就繫在安全島的樹幹上。
中華搜救總隊的前進指揮所設在中興銀行騎樓下,隊員陳信宏知道我們要到民族一街,嚇了一跳說:「老師(信宏曾是我的學生)過不去的,太危險了。」
於是一群人聚在一起研究:汐萬路,不通;樟樹路,不通;中興路,不通;康寧街,不通……總之,要過基隆河,就有被湍急的河水給沖走的危險。
我想到兩年前淹水時,修女還住在大同路,我們去幫忙把老人揹上二樓後,差點回不來的事;只好將修女的地址留給中華搜救總隊:「你們比較專業,求求你們,盡可能去把她們救出來。」
救生艇來來回回,把受困民眾一一送到「碼頭」。下了船,用救護車接到收容中心。有許多人是被搜救總隊的弟兄們游泳救出來的,弟兄們雖然穿著防寒衣,但是入夜後,還是冷得發抖。
我回到慈濟救災指揮中心,要了一大桶熱湯送過去。
「有人溺斃在地下室!我們要將慈濟捐贈的消防幫浦和照明尾車送過來,以便打撈。」聽到信宏這麼說,我無奈地問:「這是第一次啟用吧?想不到就用在汐止,好悲哀!」
【救護車、警車、消防車,警笛聲不絕於耳。】
晚上七點,雨稍歇、水也漸退了。搜救總隊有車隊要進基隆河對岸的汐萬路。
「汐萬路二段瓦斯氣爆,有人受傷,要送醫;還有兩位年輕夫妻要回家;另外慈濟的便當和水也要送進去發。」
我跟著信宏跳上車,車隊先走江北橋,過了橋,前面一片泥濘,行不得也。改走樟樹二路,到了樟樹國中前,又是洪水擋路。
「中興路!最後一條路了。」
車隊在泥漿、垃圾中衝鋒陷陣;路邊摩托車倒得滿地;救護車、警車、消防車的警笛聲不絕於耳,宛如鬼哭神號。夜空中,紅色、黃色的閃光燈,閃閃爍爍,更增恐怖氣氛。
大地黑漆漆的,車子在路口一停下來,馬上圍來一堆人,著急地請求:「民族二街有三個人在地下室遇難了,請幫忙把他們撈起來。」
搜救隊員婉言道:「在地下室不會漂走,我們先進去救氣爆受傷的人,回頭再來打撈,好嗎?」
一位先生知道我們要進汐萬路,自告奮勇要前導帶路,車隊也跟著開進盤旋的山路。
到了烘內派出所,問知氣爆受傷的六個人已從山路送出去。車隊再前進,把年輕夫妻送回家後,我在社區裏喊道:「各位鄉親!我們是慈濟功德會,有需要便當嗎?有需要水嗎?」
民眾紛紛從家裏出來領取便當和礦泉水。有人奇怪地問:「我們這裏是孤島,你們是怎麼進來的?」
「每次有災難,都是慈濟第一個到。」有人感動得掉淚:「這一瓶水,比什麼都珍貴。」
東西發完了,沒拿到的人期待地問:「妳們明天還會來嗎?」
「會!」我肯定地說。心裏一陣酸楚,眼淚差點掉下來。
【整個城市又黑又靜,好像去年九二一,在霧峰夜裏的感覺。】
回到慈濟指揮中心,師兄師姊仍忙進忙出送便當。因為路況不佳,送一趟都要花好多時間。
夜裏十一點多,有位婦人來求援,說和平街需要便當。於是,我又和師兄們送了過去。回到指揮中心,十二點多了,想到民族街的罹難者不知找到了沒?
到了出事地點,最後一具罹難者剛打撈上來。中華搜救總隊總隊長呂正宗親自坐鎮指揮,他們先用幫浦把地下室的水往外抽,再坐救生艇去搜尋,用長竿去探,然後潛水下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罹難者找到。
我到陳姓罹難者家去,陳太太抱著我失聲痛哭:「我先生前幾天才說,我們來加入慈濟,全家都來當慈濟人……」
我說:「他有這個心,就已經是慈濟人了。等事情告一段落,妳來參加慈濟,完成妳先生的心願。」
告別陳太太,我緩緩地開著車,心裏空空洞洞的。繞過一條又一條的街道,整個汐止又黑又靜,宛如一座死城。好像去年九二一,在霧峰夜裏的感覺。
人,其實渺小如螻蟻。經過一天一夜的逃命、驚恐,大家都睡了嗎?
帶著哀悼的心情,在這個飽受惡水蹂躪的城市作一番巡禮。明天,街道上將充斥著屋裏清出來的垃圾,行不得也。
回到慈濟救災指揮中心,見到三位住在收容中心的年輕人在徘徊。原來他們迫不及待要回家看看,又沒有交通工具。
「我送你們回去,上車吧!」
把人送達,摸黑回到家,已是凌晨三點了!
十一月二日(四)
陸上孤島
沒水、沒電、通訊中斷,汐止幾乎癱瘓了。
各地慈濟志工仍繞道北二高,紛紛進來報到、編組。運送便當的車輛也陸續完成路線分配。
【道路上堆滿了垃圾,載送便當困難重重, 有些師姊就
用機車「快遞」。】
由於回報的便當數量由五千、八千、一萬……一直往上跳升。大台北各地香積組也快馬加鞭,趕製便當,火速送來。
道路上堆滿了垃圾,載送便當困難重重,有些師姊就用機車「快遞」。中正路和復興里也有人直接到指揮中心來領取,還要了雨鞋、雨衣、蠟燭或手電筒。
「請問,我要當志工,要跟誰報到?」一位年輕人來問。
他叫王政忠,家住汐止,在桃園工作,開始參加慈誠培訓。他說,昨天請了特休回家,知道家裏平安,就趕緊來慈濟歸隊。
下午前往市公所,一進門,那狼籍的景象真叫人感到不可思議。
地上還留著一灘黃濁的水,辦公桌椅堆滿了濕淋淋、髒兮兮的文件。幾位公所員工苦笑著,搖頭嘆息:「民國七十六年『琳恩』時,市公所淹了三十公分高,這次『象神』居然淹了一百六十公分,作夢都想不到。」
「晚上六點,公所有救災會議,請慈濟一起列席參加。」
我簡單寫了一份書面報告給市長,並告訴她,慈濟願意協助打掃,可能先認養受災學校。市長微笑致謝,我就先告辭了。
【一位先生接過便當,顧不得下著大雨, 站在馬路上就狼吞虎嚥起來。】
晚上八點多,我們三部車又載了滿滿的便當和礦泉水向汐萬路開去。只要看到房子,我們就廣播請民眾過來領取。烘內派出所的警員拿了六個,他們說:「兩天都吃泡麵,真受不了。」
一位胖胖的先生接過便當,顧不得下著大雨,站在馬路當中就狼吞虎嚥起來。他說:「慈濟的飯真好吃。」
從汐萬路出來,已經夜裏十一點多了。大約送出去一千多個便當,還剩兩大箱,我請開車的師兄彎進花東新村,這裏是一群原住民朋友。
對著黑漆漆的大樓,我喊著:「親愛的朋友,我們是慈濟功德會,這裏有便當,有需要的人請出來拿。」
雖然很晚了,但他們還是從樓上下來,拿了便當,多數人都問:「有水嗎?」
「抱歉!送完了。」
「師姊!消防隊送來的水黃黃的,沒法子給小孩泡牛奶,可不可以給我們水?」
「好!今天送?還是明天?」
「今天好嗎?」渴求的聲音,讓我無法拒絕。
開車的師兄住在新莊,我請他先回家。整理好指揮中心的東西,我請住在收容中心的年輕人協助,搬了二十箱水,用我的小轎車送,來回兩趟送完,已經快凌晨兩點了。
十一月三日(五)
淤泥城,垃圾山
今天雨稍微小了些,慈誠隊決定要協助學校整理環境,早日讓學生復課。為了評估學校受災情形,我們決定親自走一趟,估計需要那些機具、多少人員。
路過汐止國小,先進去拜訪鍾校長。我跟校長說:「若人力足夠,慈濟將會來協助清掃。」
接著,和四位師兄到地勢最低窪的長安國小。短短一段路,車子開了好久好久。
把車停在大同路邊,徒步進去,到處都是國軍和軍車。路口的麵包店,從來不淹水的,這次也淹了。他們說:「要到長安國小喔?進不去的啦!」
陳金海師兄笑笑,依然快步向前,我們也緊跟在後。這裏最深處還淹上三樓,本就狹窄的街道堆滿從屋子裏清出來的家具、淤泥也有三十公分高。
【「我正想向慈濟討救兵呢,沒想到你們來得這麼快!」】
我們踩在高高低低的垃圾堆上前進,還要隨時注意淤泥的深度,一腳踩進稀泥裏,污水馬上灌進高筒雨鞋;踩進較稠的泥中,腳就「拔」不出來。
來到學校,游校長看到我們,又意外、又感動。前年瑞伯過後,慈濟志工把校園打掃乾淨;芭比絲緊接著來,又淹一次,慈濟也不厭其煩地再清掃一次。
「怎麼這麼慘?」看到滿操場的淤泥,師兄皺起了眉頭:「泥巴不清除,一樓教室也打不開。」
二樓的淹水痕,比大男人還高,可以想見當時「波瀾壯闊」的景象。
「要『小山貓』(鏟土機)、卡車、抽水機、發電機,師姊們自備水桶,抹布……」廖師兄一一記錄著。
告別長安國小,我在回程路上,兩腳陷在淤泥裏。用力一拔,怎知重心不穩,竟然摔了下去。師兄們一邊一個,才把我「拯救」出來。
下午去秀峰中學和汐止國中評估。秀中陳勇校長很意外慈濟會主動表示來協助,汐中侯全利校長則如久旱逢甘霖般的喜悅,他說:「我正想向慈濟討救兵呢,沒想到你們來得這麼快!」
看完汐中,天快黑了,我們又驅車來到樟樹國中和國小。這兩個學校受創較輕,又因國軍駐紮,優先清
理,只剩地下室積水未抽未打掃。
最後決定清理汐止國小、汐止國中、秀峰國中、長安國小,加上南港誠正國中,共五所學校。
十一月四日(六)
大清掃
今天的重點工作是訪視普查和清掃。
一早,來自大台北區的慈濟志工一千多人齊聚指揮中心,當看見桃園楊慶鐘師兄時,我眼淚差點掉下來。三十一日夜裏新航空難,他們已經忙得焦頭爛額了,好不容易告一段落,又趕來救災。他說:「慈濟人是不會放過任何機會的。」今天桃園來了三部遊覽車,一百多人。
大隊長黎逢時師兄愛的叮嚀後,只見人人穿著雨衣、雨鞋,自備手套、水桶、抹布……帶著笑容,歡喜出發。
【婦人說:「雖然力量微薄,總是一分關懷的心。」】
中華搜救總隊支援的幫浦,分別送到汐小和汐中。汐小抽取出來的地下室積水,就用來沖洗教室的污泥。師兄師姊則賣力地刮土、搬運、掃水、清理教具、課桌椅。
畢業三十年的校友,也是家長的一位婦女加入打掃,她說:「雖然力量微薄,總是一分關懷的心。」
這裏曾是我服務了二十多年的學校,民國七十六年的琳恩水災,我也恭逢其盛;望著掛在樹梢上的垃圾,心中有無限感慨--淹水的夢魘,真的揮之不去嗎?
汐中校門前,有一部消防車來送水。慈濟志工和老師們用水桶、獨輪車、甚至用塑膠袋提水進去洗。
我想:「天吶!這樣要洗到幾時?」全身濕透的校長倒信心十足說:「有慈濟人來,一定洗得完。」
信宏用幫浦把蓄水池的水抽上水塔後,水龍頭也有水了,給了清洗的人很大的方便。
一位滿頭銀髮的志工用心洗著學生的帆布椅子,我問她:「累嗎?」她抬起頭,恍然道:「喔!是很累。但想到能讓學生早點來上課,就很歡喜。」
秀中也有駐軍,操場大致已清,只是樓下教室要一間間刷洗。總務劉主任說:「前幾天,煩惱得夜裏都睡不著,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幸好慈濟人來了,這才安下心來。」
十一月五日(日)
發放應急金
今天是週日,台北委員五人一組,分散到全市發放受災戶慰問金;清掃持續進行,因是假日,所以來的志工更多了。
黎大隊長說:「受災的師兄師姊、照顧戶、老弱殘障者家庭,需要人力打掃的,開出名單,我們派人去協助。」
我把名單和人力需求列出來,然後一一帶志工去。
照顧戶阿蘭已經累得快崩潰了,她看到我,如獲救星,差點哭了:「我一直要找妳,又不知怎麼找?」
我安慰她:「放心!師兄師姊不是就來幫妳了嗎?」
保長里「福慧蘭若」只有三位尼師,也分配了一、二十位的志工來清掃。
長安國小依然爛泥一片,一樓教室還是無法打掃,慈濟志工撥出部分人力進保長路清垃圾和民宅。
秀中已堪稱整潔,老師們對慈濟人是無限感恩:「如果不是你們來幫忙,不知要弄到什麼時候呢!」
汐中也差不多就緒了。幾位來自桃園的師姊,利用剩餘的污水替盆栽「沐浴」。她們用抹布把黃金葛、馬拉巴利葉子上的土一片片洗掉。細心、愛心,就像是替心愛的孩子洗澡一般。
【聽到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彷彿在陰霾中見到陽光。】
來自委員各組的師姊、師兄,穿著雨衣、雨鞋,穿梭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戶發放每戶五千元的慰問金和一封上人的慰問信。
「忠孝東路許多人都把錢再捐回來,原來他們都是慈濟會員。」在路上碰到的師姊們說。
一部小貨車停在水碓街口,五、六位師姊坐在車上吃午餐。自備的午餐是簡單的飯糰配礦泉水,但她們吃得好滿足。
負責發放長安街的美麗師姊說:「一位阿嬤堅持只收紅包袋,把錢退回來。因為她是大愛電視台的忠實觀眾,她知道上人要蓋學校。」
「有一戶人家把前年淹水時上人送的紅包供在佛桌上。缺錢時,就向『它』借用;有錢時,再如數還回去。紅包裏,一直維持五千元。」美麗師姊說:「這一次她堅決不收,還告訴鄰居,上人援建那麼多希望工程,需要很多錢。」
聽師姊們敘述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彷彿在無盡的陰霾中見到陽光。
幾天的雨中穿梭,天天都是一身濕,也不知道是雨水還是汗水。晚上回到家,洗過澡,兩隻小腿又癢又熱,抓不勝抓,只好再去沖水……最後想起來了,是在污水裏泡太久,過敏了吧!
十一月六日(一)
便當熱呼呼
踩著泥濘,水災一週了,第一次踏進中正老街。街道顯然已經過清理,但還是東一堆、西一堆地堆著屋裏再丟出來的家具、商品。
走進默華師姊家的小巷子,看到屋裏屋外一片狼籍,不禁一陣心酸。見到默華,兩人緊緊相擁,默華靠在我的肩上,哭了起來;我也淚流不止。
住家瀕臨基隆河,只要一下大雨,默華全家人就飽受威脅。我說:「搬走吧!」她說:「我也想啊!但是,搬到那裏去?」
柳祐師姊的美容院在市場對面,也是低窪地區。堅強的她正在刷洗窗戶,笑容依舊,使我放心不少。
森子師姊的素食店也遭殃,她很氣餒,不想再經營了:「三年、兩年來一次,我已經沒力氣了。」
今天放晴,空氣中開始飄出臭味;風沙也很大,必須戴著墨鏡,才能騎車前進。
九點多,上人蒞臨指揮中心,慰問辛勞的志工。老
同事張淑鑾老師說:「上人走到我面前,跟我說:辛苦了。那一剎那,我感動得想哭。」
【里長太太無奈地說:「不是我小氣,實在是不夠分。」】
在火車站前的信望里和仁德里,慈濟便當車一到,民眾就蜂擁而上。仁德里周里長太太親自來領取,她說:「可不可以先給我們三百五十個?」
師兄把便當和礦泉水送到仁德里和平街口,當民眾排成長龍來領時,里長太太指著一位婦人喊道:「妳不是我們這一里的……」
「好啦!好啦!給妳兩個。」里長太太無奈地說:「不是我小氣,實在是不夠分。」
師兄告訴她:「不夠的話,我們再送來。」
見到便當快沒了,人龍還很長,她說:「要三個、給兩個;要五個、給三個。大家分著吃,共度難關。」
里長太太年紀大了,講話很有威信,大家都能接受。發完了,不夠,她還跟著師兄的車,親自回指揮中心再去載便當,真是服務熱心的里民保母。
長安里里長也姓周,這位周太太比較年輕,夫妻兩個放著房子沒打掃,天天為里民忙。先生跑外面;太太顧裏面,兩人嘶喊得聲音都啞了。
慈濟便當一送到,立刻一掃而空。一位老太太撐著拐杖來,幾近哀求地說:「給我一個便當好嗎?」
周太太說:「沒有了,給妳泡麵好嗎?」
「我要吃飯!不要吃泡麵……」老人可憐地說。
一個年輕婦人來,周太太給了她罐裝的八寶粥。不知怎地,婦人居然大聲起來,周太太也忙得沒時間跟她解釋,只一再地跟她道歉:「對不起!對不起!」
對方走後,周太太苦笑著說:「淹了水,大家心情都不好,脾氣也變得很急。沒辦法!」
【今天除了慰問金,還展開毛毯、衣服的發放。】
汐止的醫院、診所幾乎都淹了水,尚未復原,汐止人求醫無門。今天慈濟人醫會來設醫療站,為身心俱疲的鄉親義診服務。
在忠孝里的陳吉松醫師就看了約六十位病患。陳醫師說:「大部分的人都是腰痠背痛、皮膚病、感冒、睡不著……許多人表示『害怕』、『恐懼』。」
學校的清掃只剩長安國小,唉!還是一片爛泥。慈濟人已打掃第三天了,多了一股力量,也鼓舞了老師們的士氣。
今天除了慰問金還是持續著外,還展開毛毯、衣服的發放。前幾天借宿親友家的人紛紛回來了,時序已入冬,希望在寒冷的夜裏,能有慈濟人的溫暖陪伴。
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見藍天白雲的身影。我想起一位中年人的話:「妳們不是人--是菩薩。」
十一月七日(二)
維他命C
一大早,志工又齊聚在指揮中心,準備出發去清掃。突然,看見一位來自埔里的師兄,正準備去開他的環保車。
「翁師兄!」我追過去喊他:「你怎麼也來啦?」
他說:「去年九二一時,妳們不也到中區幫忙嗎?」
仔細一看,整個隊伍都是來自中區的師兄師姊。我跑過去,抱著為首的江月霞師姊,控制不住地哭起來。
師姊告訴我:「今天來的有台中、彰化、苗栗、南投的慈濟人,三部遊覽車,一百多人。」
「謝謝!」一時間,我好像自己是受災戶,而親人自遠方來關懷。
這次中區的總領隊是第九中隊副中隊長林義明師兄,他將人力投入長安國小、保長路及部分民宅的清掃工作。工作了一上午,每個人都滿身污泥,師姊們笑道:「沒想到年紀一大把了,還有機會『玩泥巴』。」
中午全部的人都回到長安國小用午餐,然後到打掃好的教室內休息。師兄師姊們趴在桌子上,累得呼呼大睡。難怪!他們天沒亮就出發了呀。
【醫療站還在準備中,看病的人已排成一條長龍了。】
人醫會的醫療站今天設在火車站前的中正路口和鄉長社區活動中心前。除了為民眾看病,還分送家庭醫療箱給需要的人。
醫療站還沒有準備好,等著看病的人已經排成一條長龍了。中醫除了看診、給藥之外,還有針灸。
住在吉祥街的陳先生夫婦帶孩子來看感冒。陳太太說:「找不到醫師,去台北路又不通,真急死人了。」
陳先生說:「水來得太快,真叫人措手不及,我們社區有許多人都是游泳出去的。」
駐診中正路的是桃園醫院的皮膚科主治醫師李仁豐,他提出呼籲:「不要忽視小傷口,不管是穿雨鞋磨破的、搬東西碰破的、或刷刷洗洗擦破的,都要小心護理,以免感染。」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人,如果口服藥泡湯了,要趕緊看醫師開藥,千萬不能中斷。」李醫師說:「很多人壓力大,睡不好,要多補充唯他命C。」
我一邊記錄,一邊瞥見桌上有一顆橘子,就跟李醫
師說:「我現在就要補充唯他命C!」
李醫師聽了,會心一笑,把橘子遞給我。好幾天沒吃水果了,覺得這顆橘子,酸酸甜甜的,真是人間美味啊!
十一月八日(三)
志工雄兵
第八天了。
今天動員了一千五百人,有來自新竹、桃園和大台北區的慈濟志工。
放晴了一天的汐止,又下起了間歇性的大雨來,氣象報告北部有豪大雨,真是令人憂心。
穿著雨衣、雨鞋,拿著清掃工具的志工,一車車地載往六個定點,然後從定點再分散去工作。因此,在汐止市的大街小巷,到處都
可以看見不怕髒、不怕苦,和垃圾、污泥奮戰的慈濟人。
【期待終有一天,可以不必「聽到雨聲心就驚」!】
大同路二段的天主堂,災後八天了,仍是滿院子的泥濘。這裏曾是汐止慈濟人另一個「家」,尤其是教堂隔壁的仁愛修女會,師姊們天天在這裏當志工,和修女一起照顧老人。
前年淹水過後,老人轉介到其他地方,修女也搬到民族一街。這棟二樓的紅磚老房子要拆掉重建。
天主堂告解室的地板已經過清洗,椅子斜靠著晾乾,牆壁上畫著聖母和聖嬰,慈眼俯看著苦難的眾生。
林神父不在,海星幼稚園也大門深鎖。慈濟人費力地用圓鍬把爛泥鏟到車上運走,黃色的輕便雨衣沾滿泥漿,大家齊心合力,不多久就恢復了原來的淨地。後來林神父回來了,他感恩地表示,大愛不分宗教,真是謝謝慈濟人伸出援手。
位在汐萬路二段的佛光山文物存放倉庫,一屋子的書籍、文物全數泡湯。「昨天我們四個人把它清出來,十幾趟大卡車還載不完。」佛光會員林再輝說。
慈濟立即加入協助。二十多位志工合力打掃之後,又去幫一戶極缺人力的婦女清理家園。
志工們在長安國小、保長路、長興街、樟樹一路、二路街道打掃外,還協助民宅,特別是無力整理家園的獨居老人。
慈濟人醫會今天動員十八位醫護人員,在長江街和長安國小駐診並發送醫藥箱。
在長安國小遇到社區志工阿秀,她家住在小河邊,每次淹水都首當其衝,這次也是淹上二樓。她領了一個家庭醫藥箱,說:「民國七十六年領了慈濟一床棉被;前年領了一個環保便當盒;今年領了這個,當作紀念。」
紅包和毛毯她都沒有收,因為「夠用就好」。
■
回程路上,一位騎著腳踏車、口嚼檳榔的男士,衝到我面前,豎起大姆指,令我意外感動。我想我們互不相識,他是向我身上的慈濟背心表示敬意吧!
「象神」肆虐,可以蹂躪摧殘房屋和財產,卻無法打垮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和關懷。
正如高唱「我家門前有小河」的阿秀,期待河清海晏,終有一天,可以不必「聽到雨聲心就驚」,下大雨也可以安安穩穩睡個好覺。
對汐止人來說,「下大雨也可以安心睡覺」--多卑微、多奢侈、又多諷刺的想望啊!
- May 20 Wed 2009 17:24
2000年11月 408期-A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